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顶级SSCI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无用

顶级SSCI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在生物医学领域、工科领域,3分+的期刊在JCR分区上并不起眼,也许只是三区,四区,甚至很多5分+的期刊也被冠上“水刊”之名!而在这么一个小众的领域,3分+的期刊已经是TOP1了。这个领域,总共只有20本期刊,那就是民族研究领域!而这个领域的TOP1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最新影响因子只有3.12分。除了是民族学的顶刊外,《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还是人口学的TOP2期刊!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本难度适中的顶级SSCI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吧。1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简称JEMS,是英国的一本期刊,出版关于移民及其后果的研究文章,以及有关种族冲突,歧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公民权和融合政策的文章。2 主编介绍 JEMS的主编是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移民研究中心的Paul Statham教授。3 刊文量 JEMS的年发文量为100-200篇左右,年发文量也在逐年上涨中。今年截至到目前(8.17日)为止,已经发文224篇。(数据来源于iJournal网站)国人占比情况:分析了2020年的224篇文献的地区分布。中国人只占了12篇,国人占比5.3%。4 影响因子和分区 这些年来,JEMS的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分多,一直涨到了如今的3.12分。分区情况:在人口学方面位列全球第二,在民族研究中位于全球第一。JCR一区杂志。而在2015年的时候,这本期刊只在民族研究中排列第五,这几年由于其影响因子突飞猛进,其排名也逐年上升,一直到现在成为了民族研究中的老大。5 自引率 根据iJournal期刊平台的数据显示,JEMS去年的自引率为7%,处于非常安全的水平。6 版面费 JEMS彩图印刷收费标准为:每个彩图300英镑(400美元;500澳元;350欧元)。对于超过4个彩色图形,第5个及以上的彩图将按每个50英镑收费(75美元;100澳元;65欧元)。7 投稿心得 根据网友的评价,这个杂志难度适中。影响因子不低,为民族研究和人口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如果真的中了这么杂志,我能吹一辈子!虽然这本杂志目前中国人发文量不大,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只发表了12篇文章,平均每2个月发表3篇,但是小编相信,未来中国的科研实力也将越来越强,这些顶刊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的论文!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反抗者

《贵州民族研究》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近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由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主办的《贵州民族研究》再次入选。这是《贵州民族研究》第9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期刊工作者和学术界权威专家开展的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成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采用定量筛选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分学科研究方法,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了1990种核心期刊。【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梅拉妮

四个细节,决定你论文投稿的命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细节决定成败”,论文投稿也是如此。在论文投稿过程中有4个注意事项需要格外注意。01.选择什么时间投稿比较合适? 什么时间投稿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说啥时候写完论文就啥时候投啊,或者思考了一下,觉得工作日投稿比较好。而我给出的答案是:选在工作日中的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建议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期刊编辑也是人,节假日是需要休息的,哪有时间看我们的投稿啊?然后,周一是工作周的第一天,而之前在周六周日两天一定积累下很多投稿过来的论文还没来得及查看和下载,所以周一的工作量往往会比平时多很多,这就容易导致:那些选择在别的时段投过去的论文可能更容易被编辑注意到,下载下来审阅,而在周一看到的论文就很有可能被忽略。再之后,周五投稿也不如周二周三周四好,原因也很简单,编辑马上就要和自己的女朋友去欢度周末了,要准备陪儿子去游乐园了,要陪男朋友去看电影了,也许现在正忙着订票订餐呢,哪有心思去查收我们的投稿。所以,最好在工作日中的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投稿,这样最容易引起编辑的注意。02.电子信箱投稿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在电子信箱的标题栏里输入投稿的关键信息,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来写:“投稿:论文题目+姓名(职称、学历、项目来源等关键信息)”“投稿”直接给出了发邮件的目的;“论文题目”是让编辑在还没有打开邮件的时候就能了解到我们投稿论文的最重要信息,让编辑了解到我们投稿过去的是一篇什么选题的论文;之后是论文的作者,以及作者的身份信息和论文的项目支撑情况。当我们的名字在学界已经非常响亮的时候,那上面给出的括号中的任何文字就都是多余的了,但当我们还是小人物的时候,就需要加上这个括号来展示我们的实力,博得编辑的注意。比如我们的职称已经是教授或者副教授了,把它写上去。学历是博士,也写上去。然后如有可能,尽量给自己的论文找到一个相关的科研项目作为支撑,比如说在括号里注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这样的信息自然会很有效果,因为有了项目支撑本身也在暗示着论文的质量可能不会太差,而且很多期刊也愿意发表挂上国字头科研项目的论文。当然如果目标期刊在《投稿须知》里明确说明了邮箱投稿的标题栏的写作要求,那我们还是按照人家的要求来做。如果没有要求,那我们按照上面的建议来进行尝试。接下来是邮件的正文。正文部分空着自然不合适,除非你的名字在学界非常响亮,正文部分空着,投稿过去不到十分钟,人家编辑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非常感谢您向我们期刊投稿,三生有幸。如果我们不是这种情况,那就老老实实把正文写好。总的原则是:规范、简洁、得体,呈现投稿意图、表达发表意愿。再之后,记得把保存好的论文电子稿以附件形式添加在邮件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截图,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就差不多: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除非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里有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投稿论文尽量以Word2003文件(*.doc)来保存,目测这是目前最为稳妥且最为通用的文件格式。然后别忘记把第一时间就能找到我们的联系方式放在投稿论文电子稿的文末,而不要放在邮件的正文里。因为通常情况下,期刊编辑会下载附件保存以备以后浏览审阅,邮件里的正文部分却不会保存。03.网络在线投稿有哪些注意事项? 关于这一点,我能想到的建议是:记得把网址链接复制粘贴到文本文档或者word文档或者石墨文档……总之是一个你最常使用的文档软件或APP中,标清这是哪个期刊的网络在线投稿地址,方便以后投稿时随时调用;牢记注册时的用户名和密码,也是保存在你最常用的文档软件或APP中。记得在注册多家期刊的网络在线投稿系统的时候,要尽量设置不同的密码(你一定能猜到原因),然后也是同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逐一记录下这些密码——要知道这个工作当时不立刻就去做,之后就再也不会去做了。然后等到查看稿件审理结果或再次投稿的时候,你将要为当时自己没有立刻付诸行动而付出代价。这个时候你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要远远超过当时耗费的。另外,别忘记留下一个在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你的准确联系方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编辑会在什么时候联系我们——我曾在十一黄金周和家人在太湖游览的时候接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的电话,也曾在清晨6:40接到过《广西民族研究》编辑打来的电话。有些电话可能错过一次就是一辈子,这么说也许并不过分。04.投稿目标期刊的级别该如何选择? 我的观点是:投稿目标期刊的级别,与投稿论文的质量成正比,与论文发表时限要求成反比。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论文越满意,认为这篇论文的质量越高,就越要选择高级别的期刊作为投稿目标;而论文发表的时限要求越短,越迫在眉睫想要发表,就只能选择级别较低的期刊去投稿。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早做准备,尽量早些完成论文,这是对自己论文负责任的表现。否则,期限越短我们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有可能造成明珠暗投的无奈事实。如果大家对自己论文的质量足够自信也足够满意,又没有发表时限的严格要求,那么建议大家按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普通期刊的顺序进行投稿。上一轮投稿被拒之后,进行一下修改,然后进入下一轮的投稿。而且如果有可靠的消息和更加充裕的时间的话,建议大家在每一轮投稿的时候,都是先投不收版面费+发放稿酬的期刊,被拒稿之后再投收取版面费+不发稿酬的期刊。选择这个次序的意义在于尽可能确保发表的目标期刊配得上我们的论文,也尽可能地节省我们的金钱。

胡金铨

高波:少数民族研究有两个偏向

近些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研究,尤其是涉及民族史、民族习俗、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的研究,存在两种偏向:其一,在研究指向和研究结论上,过于注重强调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二,主观地一味突出研究对象历史文化的“久远和灿烂”。这两种偏向一度成为少数民族研究中的一种风气,强调“特殊性”的研究,往往在社科项目中更容易立项;相应的研究成果,往往更容易在期刊上发表;甚至在成果评选中,这样的研究往往还更容易获奖,难怪有人趋之若鹜。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客观效果是这样的“研究”凸显夸大了各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不同点和差异,淡化乃至抹杀了各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的紧密联系和共同面,这样的“研究成果”不符合各民族在交流、交往和交融中逐渐形成壮大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也不利于在现实中构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在涉及少数民族历史、习俗、宗教和文化的研究中,主观地突出研究对象历史文化的“久远和灿烂”,已经导致研究成果的情绪化和非学术化。在一些族别史的研究中,缺乏可靠史料的支撑,“以文代史”或者“以传说代史”,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被捕风捉影地无限上溯。主观地突出某些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久远和灿烂”,导致诸多研究成果的混乱:一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不同的少数民族奉为自己的“民族英雄”;一些影响巨大的史诗传说或历史典籍,被多个少数民族视为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主观倾向还导致研究逻辑的混乱:某一地域的文化遗存,被想当然地判定为现今这片地域上主要居住民族的创造,全然不顾历史上这片地域曾经迁徙居住过多个民族;某种语言流传下来的无名氏的作品,被现今说此语言人数较多的民族“独占”为本民族的创作,完全无视历史上和现实中另有其他诸多民族也使用同样的语言。更有甚者,毫无依据地将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判定为现今的某一少数民族,进而将其功勋和著作,视为“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已经很难说是严肃和严谨的学术研究了。现实是依历史的事实和逻辑生成的。以中原地区为根基的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影响的源远流长,是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和周边各少数民族不断交流、交往和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现实已经证明,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中,中华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入其中壮大中华民族,是历史的事实。因此,要纠正少数民族研究中的上述两种偏向,在民族问题研究中,应依据历史造就的现实,将研究的重点和导向,聚焦到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上来,聚焦到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各少数民族文化向中华文化生成的历史进程上来,深入探究其中的事实、功能和机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对象给定的。只有这样,相关的民族研究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才能抓住历史文化进程的主流,这样的研究,才能既是一种科学的研究,也是一种有益于现实的学术。(作者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名誉之观

迷惑:这本奇葩期刊表示「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

在很多人眼中,高校教师是很不错的职业,因为很自由。的确,做学者的方式很多,可以很平庸,也可以很酷,选择余地很大。但唯一绕不开的,恐怕是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最近有网友爆出自己给某高校期刊投稿被拒,而拒稿信中回复的理由是该期刊「只接收双一流高校的作者投稿」。论文作者上传的截图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跟进吐槽了当下某些中文期刊的奇葩录用标准。比如要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支持,不录用本科生论文等等。某学报投稿须知中文学术期刊乱相的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中文期刊越来越「窝里横」马太效应出自《圣经新约》中的一则寓言: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马太效应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头部吸走尾部的资源,多者更多,少者更少。马太效应在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如今中国学术期刊也正陷入堆叠的马太效应的漩涡。中文期刊与外文期刊,特别是 SCI 期刊相比,处于马太效应的劣势位置。在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中,论文的发表与众多影响学者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利益挂钩,业绩考评、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职位晋升、学位授予等无一不以论文发表为考量;与此同时,评价体系又偏重于外文期刊,尤其是 SCI 期刊,这就导致了优质学术稿件的外流。在国内颇受追捧的 CNS这就导致目前的一个不良态势:SCI 期刊普遍声誉越来越好,向其投稿的人越来越多;而中文期刊的声誉越来越差,向其投稿的人越来越少。学者要么根本不发中文论文,要么就先把优质稿件投国外期刊,劣质稿件才考虑投国内期刊。中文学术期刊今天的状况,令无数人心痛。曾几何时,很多优秀的国内科研成果都发表在中文期刊上,比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分离和鉴定青蒿素、杂交水稻技术等。可现在呢?—— 肥水都流向外人田。图片来源:《科学通报》而吊诡的是,中文学术期刊在论文发表方面又滋生出新的马太效应。大佬和发中文论文非常容易,甚至不论质量好坏都能发。年初被网友扒出来的徐中民马屁论文就是个鲜活的例子。背靠背的两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均发表于北核期刊《冰川冻土》20135 期,徐中民独立署名。图片来源:论文截图乍一看,论文题目正经,发表于正规期刊,且作者的学术 title 也不低。但在强忍生理厌恶读完后,却发现这是一篇打着学术名号拍导师马屁的下作脏文。「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从此扬名天下。连《冰川冻土》这样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顶级的学术期刊,都能出现这种只看投稿人身份而不看作品质量的情况,其他中文学术期刊就更不敢想了。大佬(以及大佬的学生)发中文论文很轻松,但青年学者独立发表学术成果则难上加难,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带来了「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的提案。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刘宁回忆起自己念博士时,曾在本学科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等她做了博导,却从学生那里得知,很多期刊一看是博士生论文就直接拒绝了,或者让学生加上导师名字再投。她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博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总发稿量的比例大多在 4% 以下,硕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已基本绝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也比较困难。中文学术期刊如此操作,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名家大组的影响力较大,其论文更容易被引用。引用上来,期刊自然好处多多。与之对应的,硕士生、博士生影响力很低,独立署名的论文自然不受待见。中文学术期刊一边面对 SCI 期刊为代表的外文学术期刊的不断吸血,一边为国内学术大佬大行方便之门,对青年学者层层设卡。在堆叠的马太效应下,中文期刊日渐衰败,却越来越「窝里横」。中文期刊本不该衰败的《圣经旧约创世记》记载,人类联合起来兴建能通往天堂的巴别塔,而上帝震惊于人类的野心,又愤怒于人类的怀疑,就在一个夜晚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建造巴别塔的计划也因此失败。如今我们依旧生活在多语言的世界,但由于历史、政治、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英语成为当今学术最强势语言,全球学术也逐渐朝着英文化的方向转变。理工科研究的学术语言基本已经统一为英语,而且在描述学术成果时相对更加「具象」,比如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图表或图片等都可以展示成果。而人文学科的跨语言表述则稍显困难,很多专业术语非常抽象,且仅能依托于本民族语言,无法通过英文精确表达,强行翻译必然会丢失从表层到内核的许多精髓。学术评价的效应由此产生。在巴别塔效应下,国际学术中弱势语言体系的研究成果容易受到系统性低估。这是由跨语言学术评价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跨语言学术评价,首先是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界试图评价另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成果。显而易见,这正是以 SSCI 为代表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做的事情。SSCI 是英语母语国家的研究者创造出的一套评价体系。在这套体系中,不仅汉语,其他非英语语言也少有一席之地。2017 年 SSCI 的 3208 本期刊中,近九成为英文期刊。2017 年 SSCI 的 3208 本期刊中,近九跨语言学术评价的另一层含义,则是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界试图将本体系的学术评价寄望于另一种语言体系的学术界。在国内学术界,这种寄望则表现为对英文为主的外文期刊的追捧。这种追捧进而造成前文提及的马太效应的一种。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文学术期刊,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跨语言学术评价的弊端。但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水平有保障的中文学术期刊啊。谁该为中文期刊的衰败负责?谁都知道,谁也都希望有足够数量的水平有保障的中文学术期刊。不少人献计献策,但说到底,问题还在钱上。现代学术出版,已成为完全市场化的行为,欧美国家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运作方式。出版集团以各种方式「拥有」学术期刊,通过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出售期刊论文的版权来获取回报,解决期刊的运营开支。运营的事交给出版集团,学术的事留给期刊编委。一言蔽之,整个体系里,养活期刊的人是真正看论文的人。高校和学术机构花钱购买的是论文版权,看中的是论文质量。期刊也因之更重视自身学术声望,想要更多优质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自己杂志上,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向论文作者收取版面费(OA 期刊是另一套玩法,此处不作过多延伸)。反观中文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就十分恶劣了。首先,巴别塔效应下,中文论文的需求面很窄。英文论文,全世界学者都要看;中文论文大多数仅给中国学者看。所以,中文论文的版权价值很低。其次,学术出版极为小众,电子化冲击之下,学校倾向于购买数据库,而不是购买实体杂志。学术刊物的印数一再降低,而实际销售数量又远低于印数,赚不到钱。第三,以知网为代表的学术中间商,攫取了大量本该属于期刊的利润。中文期刊不仅拿不到中国知网支付的版权费用,反而要向中国知网支付收录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期刊如果拿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唯一能赚钱的路子,大概就是收取版面费了。不少人都在吐槽中文期刊通过扩版的方式增大版面费的收入,却很少会意识到,期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实在太穷了!那么,钱都让谁赚了呢?答案很明显:中国知网。图片来源: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毛利率高达六成,一年挣下 10 亿。这笔可观的收入成为同方股份的救命稻草,也就永远不可能反哺学界,培育优秀中文期刊。中文期刊在给知网送去源源不断的论文的同时,只能「自谋生路」。看来看去,整个链条上,能养活刊物的,只有那些需要发表论文的人。于是国内期刊收取版面费成为普遍现象。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表论文的人养活期刊,是打造不出优秀刊物的。要想真正成为科技大国,打造中国自己的顶级学术期刊乃应有之义,国家和政府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顶层设计,真金白银地投入了大量资源。去年年底,Nature 专门刊文对此进行报道。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可中文学术期刊的问题这么多,究竟该怎么办呢?笔者也不知道怎么办,也许,应该先从打破知网的垄断开始吧?毫无疑问,「前博士」翟天临一定会同意。

莫为

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一基地落户白云区

4月9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签约暨挂牌仪式在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举行,标志着基地正式落户牛场布依族乡。双方将共同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牛场布依族乡下辖13个行政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牛场布依族乡以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重要契机,积极对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最终经双方协商,贵州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户牛场布依族乡。按照签约协议,研究基地将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理论政策、区域民族文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等展示平台,不仅是集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为一体的展示教育馆,还是展示牛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窗口,将在促进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地对外可提供党建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传习等活动场所,进一步涵养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座谈会。来自贵州省社科院、白云区的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将着力推动基地建设,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共同助推牛场布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梁婧编辑:刘慕轩审签:魏成华【来源:贵阳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裸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投稿经验,经管之家原创期刊采访系列

采访论文作者,为您分享成功投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期刊的经验经管之家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嘉宾介绍所发表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8.04.15/2018.06.22)教育背景:985硕士1.您是否能为我们分享一下期刊投稿经验和心得呢?比如注意事项和要点答:第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好期刊,契合期刊的近来的热点话题,比如那个期刊在某一时间段特别钟爱哪一类文章,这个都是可以通过期刊以往发表的论文来推断出来的;其次,注意论文的时效性,抓住当下最热点的话题一定没有错,比如精准扶贫,比如改革开放40周年等等。最后,要注意基本的格式,格式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一篇论文可上可下的时候,格式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享一下您对所投期刊的综合评价,其中可以介绍一下版面费、审稿周期、反馈速度、退修建议答:整体来说还不错,没有版面费,审稿周期要看对你这篇文章感兴趣的程度,一般来说,感兴趣的话一个月就会回复你,反馈速度还是不错的,我投稿的时候没有退修建议,因为毕竟契合期刊的需求,就直接录用发表了。3. 除了这一篇,还有哪些期刊也成功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社,也请您一起分享一下。论坛上有许多学生仍然是科研领域的新人,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呢?答:《社会福利(理论版)》《纳税》两个普刊,基本上是给钱就发,版面费大概2000到3000,还是建议先往c刊发,实在不行就发普刊,c刊才能代表学术能力,我自己也是在多多学习,有几点可以总结:首先,要熟悉各类科学领域的顶级话题,怎么熟悉,就是看各个领域的顶级期刊,如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会显示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跟着它们走肯定不会错;其次,学会模仿,模仿不是抄袭,类似我们学生这种创新谈不上太多,有一点创新你就足以发表,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模仿加一点创新。4.请给大家推荐一些学习资料和评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答:计量经济学陈强这版本,然后就是利用好各个数据库的内容,如CGSS,CFPS等数据库5. 您成功投稿了很多期刊,您投稿的期刊中,那家期刊您最满意,为什么?哪家期刊您觉得相对不是很完美?针对投稿期刊的选择,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答:我觉得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还不错,虽然只是C扩,但是回复和退修意见都比较完整,要交审稿费100元,针对投稿期刊,我建议两类,第一,要么你选择期刊一直比较钟爱的一类文章,然后一击必中,这样成功率会大很多,第二,要么你完全创新,选择期刊很好发的文章,这种我不是特别建议,因为一般期刊没有发过的文章类型,要录用这种除非你的创新性十足。

由良

当论文成为一种产业,本应严肃的学术必定会沦为笑料

我因为喜欢把所感所悟记下来,所以难免有时灵感突发,写出一些自认为还不错的短文,闲下来几经修改润色,想发表出去与大家共享,异想天开想赚点稿费的想法也不是没有。直到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大失所望,不要说稿费,还得自己掏版面费,而且还不低。记得十多年前吧,具体时间我已经模糊了,偶获灵感,奋笔疾书,习得拙作一篇,修改到自己满意,兴冲冲的往一部省级刊物发了过去,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了半个月,却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稿件已经通过该杂志编辑部的验收,需付六百元版面费即可发表,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不到六百,我吓得赶紧回绝说不用发表了,这版面费我实在交不起。当时郁闷了好多天。后来又在其它省级刊物试了几次,过程大致相仿,直到有一次读《中国教育报》时,抄了该报网址,试着发了一篇,久久不见回音,当年五月发出去的稿子,到次年元月份收到发表了文章的报纸,后来还有几十元的稿费汇来。原来早在五月份第一次投稿就已经发表了,我不知道情况,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还一直修改重发了好几次,心都拔凉拔凉了,却收到了意外惊喜,才知道有些国家级报纸刊物可以不用交版面费的,只是要求高,过程也有些熬人,不过我乐在其中。前些天一时兴奋,又码了一篇短文,修改了几周后想在一部国家级刊物上投稿试试,在网上找到该刊物的名称,见后面附了一个投稿地址,就点开发过去了。不料过了几天收到一个回复,大意说稿子被某个我以前没听说过的省级刊物审验通过,该刊物会在一周内联系我,要我不要把稿子再投往别处。我有些惊诧,就在网上查了下该刊物,发现有好几个人都留言,大致和我遇到的情况相同,怀疑是着了钓鱼网站的道,连投个稿件都这么让人不省心吗?为了以后投稿时不再闹出类似的乌龙,我在网上和手机里细细的查了一下,意外地发现好多页面一打开就是明码标价的版面费,有些甚至稿件都不用自己写,只要付费就行,原来论文俨然已成为一种产业。我不知道这种产业是何时兴起的,也不明白为什么本来应该很严肃的学术刊物会沦为赚钱工具,更无法了解仅仅是社会科学杂志如此还是自然科学杂志也有这种现象,如果都存在这类问题,那就非常可怕了。当学者或科学研究者经过苦心钻研得出成果本想发表出去获取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时,才发现这东西原来不但无法获取应得报酬,还得自己掏腰包才能发表,不知这些学者和科学家会做何感想?他们是否还有做学问或搞科研的动力和底气?每一位有志于做学问或搞科研的学者,他首先都是自然人,有生存的需求和本能,如果他通过做学问或搞科研能获取正常的报酬来维持生计,他的研究就会因获得可持续性支持而得以继续,反之,如果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的问世非但不能获取支持后续钻研的应得报酬,反而需要付出陷入生活困顿的代价,他的研究就有可能被迫中断或放弃。如果他有追求真理钻研科学的坚强意志,宁愿生活艰难困苦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追求,那他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脊梁,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至少应该疏通保证这类人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社会应付报酬的通道,不可以让英雄流汗再流泪。当一些人为了评优选模和职称晋临时拼凑乃至找人操刀,再掏钱买版面所发表的毫无思想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所谓论文充斥学术刊物,而那些真正做研究的学者乃至科学钻研者却因囊中羞涩付不起版面费而一再退却时,我们学术界的未来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好在还有一部分国家级报刊在坚守着学术的阵地,但真正要达到国家级水准的研究者在挤入这个层次之前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坚守的代价可能更多更高,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多少奋斗的支撑?疏通了几条前进的通道?鲁迅先生说:“未有天才之前,先得有培养天才的泥土。”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少天才,相信我们也更不会介意培养出更多天才来,为天才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请先从消除论文产业链开始吧!因为当论文成为一种产业,本应严肃的学术必定会沦为可悲的笑料!

毛主席的稿费在哪里?有传言称已过亿,毛新宇答复我们家一分没拿

毛主席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毛主席一生非常爱读史书,并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借鉴。毛主席非常的喜欢总结经验和教训,而且对中国国情有特殊的理解,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率领自己的部队在湖南边境组织了秋收起义,但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毛主席敏锐地观察到俄国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于是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发表了重要的文章《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1931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很快就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之后日本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侵略步伐也越来越快,先是制造了试图把整个华北地区都变成它的殖民地的华北事变,然后又在1937年的时候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毛主席力挽狂澜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迫老蒋同意一起抗日。抗日战争的后期,蒋介石的抗日热情不断下降,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毛主席一方面发表言论继续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还写了一篇文章《论持久战》,告诫八路军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抗战到底。在中国人民的团结协助下,我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就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破天荒地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使用和平的方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毛主席的这些思想都被写成了书籍,并被大量的印刷。有人就说毛主席的稿费已经过亿了,而且这些稿费都存在了自己的私人账户上面。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立马出来辟谣了,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识到过爷爷的稿费,一分都没有拿过。而且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就从来不接触钱,把自己的稿费都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毛主席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有很高的要求,告诉他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获得一官半职。因此毛主席的后人们主要都经商了,很少有人从政。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始终牢记爷爷的教诲,并且以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在校期间就特别努力,后来成功地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以后的王新宇继续选择在党校学习,并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以后,毛新宇主要负责研究毛泽东思想,还写了《毛泽东眼中的五大帝王》《爷爷毛泽东》等书。

秋意浓

吉首大学两项成果喜获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

红网时刻12月6日讯(通讯员 萧逸)近日,国家民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吉首大学两项成果喜获奖励。在著作类成果评选中,吉首大学罗康隆教授的《生态人类学理论探索》和暨爱民教授的《国家认同建构:基于民族视角的考察》同获三等奖。该奖项评选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术团体,覆盖面广。根据《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办法》《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经初审、专家评审和国家民委终审,此次评选共评出奖励143项,共有74个高校、院所等获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