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才能成为名师?看了下文,你就明白了!孙膑

如何才能成为名师?看了下文,你就明白了!

许多年轻老师都有名师梦,但苦于不知从哪里入手。是呀!如何才能成为名师?于此,结合我身边的名师例子一一讲给你听,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想成为名师,不是一日或几月的事,而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准备与挑战的过程。所以第一点是什么,相信你应该能明白。一,超强的内心,或极高的心理素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我们学校有市级名师,省级名师,更有全国名师,而其中许多名师的成长过程,我是亲眼目睹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言论。举个全国例子,为应对省级比赛,接连一个多月的选课、备课、磨课、上课……,最终胖子变成了瘦子。成功出线后,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又是两个多月的选课、备课……,最终喜获成功。但是,如果那时你见到她的面容,估计吓你一跳。有时,见面闲聊,才知道那种熬煎与等待特让人累。她说虽然成功了,但回想那条路,想想都后怕,庆幸的是自己坚持住了。一时的我,也不知道如何言对。是呀!天下哪有随随便便便成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超强的专业知识。如果一般的老师,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就够用了。但是要是想成为名师,那必须是超强!否则,那种大环境下,你也应对不了。那么,这些超强的专业知识又从何处来?第一,学习教育理论相关专业知识。这里不光是学习,还要会融会贯通。也就是运用到你现实教学中,让你的教学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成长》《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小学课堂管理》(温斯坦)、《孩子们, 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等等。第二,扎实的基本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想成为名师,首先要苦练“三字一话”。所谓“三字一话”,指的是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而这些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你对外的窗口,或是推荐信。比如语文教学中,每课都有生字,那么这些生字怎么书写才是标准,美观。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多练习,并结合理论进行阐述。其次,掌握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因而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你必须具备并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操作技术,如会制作课件,会网络教学。而这些都将成为你的教学利器,为你参加比赛增加筹码。第三,了解教学最新动态,同时善于抓住时机。平时要订阅相关的语文教学杂志或报纸,如《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园地》、《教师》等等。通过阅读这些杂志或报纸,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同时抓住里面提供的相关机会,积极准备参与,从而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第四,拓展个人阅历。不光读教育类的书,还要拓展阅读。阅读与教育相关联的书籍,如文学创作、历史、小说、科学等等。如《学校是一段旅程》(托灵· 芬瑟)、《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经典· 童心· 编织——新教育儿童课程之整本书阅读》(干国祥编, 待出) 等等。第五,学习名师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与技巧及相关处理经验。你可以向身边名师请教,也可以在网上请教名师,去听听他们的课。反复研究他们的教学实例,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学习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又是如何高效解决的经验。三,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研讨,讲座与比赛等各项活动。为什么呢?多参加这些活动,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了解最新教学动态,从而做到“知己知彼”,能更好指导自己下一步怎么走,又该怎么做。多参加比赛,可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还可以提升心理素质,同时了解参赛老师的水平与教学方法,从而帮助自己提升。当然,不要带着包袱参赛,轻松一点,就当磨炼,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如果成功了,也不要骄傲,也要学会总结,反思。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课。四,学会充分利用好身边资源。第一,勤于向身边名师或老师请教,或拜为师。刚才说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名师或是老师,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经验,还有许多品质优点。同时,寻求他们的帮扶,帮你找出自身的不足,怎么才能扬长避短,或是化劣势为优势。比如前文提到的我身边的名师,她常说她非常感谢学校里的那些名师及其他老师,正是他们毫无保留的帮扶与付出才有了她的成功。如果没有他们,这条路估计会更曲折、更遥远。第二,反复观摩名师视频课或是全国获奖课例。名师视频课与全国获奖课都有着成功的经验与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然后转化为自己的。第三,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想上好每一堂,这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你要备好教材,备好方法,备好学生,同时还要提前预设,不同阶段的反思,总结,调整。当然,这些也是你扎实的基本功的体现。第四,充分利用好手中的笔。你要学会充分利用手中的笔,边成长边学习,边成长边记录,边成长边反思,边成长边总结,让这些变成文字,留备查阅,或是投稿。五,最重要一点——为师有德!我们经常说“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因而,你首先要做的是强化自己师德意识,规范职业道德。众所周知良好的师德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前提。所以说,要想成为名师的第一步便是要树立正确的从教观,职业观,学生观,教学观。师有德,才能服众。学生才会以师为榜样,处处以德示人。

名师引领促成长 共学共研谱芬芳

——2020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校园行”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寒风料峭深冬至,名师送教春意浓。12月21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校园行”教学交流活动在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举行。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副团长袁炳飞、秘书长祝杭斌带领名师团队出席活动。明道小学教育集团和海安市其他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观摩了此次活动。中青年名师导师团成员分别以诗歌、散文、绘本等三种文本,示范了生动、多元、高效的阅读课堂。陆伟伟老师领着孩子们学习了一首战争题材的诗——《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节选)。她将情感与意境融合,在阅读的引导上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将文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与诗人的感受相融通。赵娟老师执教的散文《匆匆》,抓住散文的特点,读叠词,体会散文语言的诗意之美;找动词,感受时间匆匆,流逝飞快;品句子,探寻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特级教师吴建英展示了一节题为《长大做个好爷爷》的绘本阅读教学。从轻松愉悦到入情入境,泪水盈眶,她用分段讲述的方式带着孩子们经历了故事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悟了爱的美好与传递,认识到了生命就像一件珍贵的礼物,要倍加珍惜。明道小学教育集团的卢建生、朱晓燕两位老师也分别从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两方面为与会代表呈现了精彩的课堂。他们教得生动,教得扎实;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投入。明道学生们也在整个活动中展现出优秀的语文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课堂观摩之后,三位名师分别就三节课的设计与呈现做了理念的阐述。导师团秘书长祝杭斌对三节研讨课作点评,他充分肯定了三节课的特点,提出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感知文本时,注意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多朗读,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描述画面,在朗读中走进意境。导师团副团长袁炳飞认为,一节好课背后呈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也呈现了孩子的文化积淀。他充分肯定了明道文化,也结合研讨课告诉大家,语文教学要把握文本的基调、色调和格调,注重情境、情思、情志的构建,将理解、领悟和表达融合在一起,强化文体、文学、文化意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活动,老师们似入语文桃花源,领略了名师课堂的美丽风景,收获了语文教学的智慧。我们相信,在名师的引领下,海安小语人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将带着启迪、反思和梦想,自我奋进,不断成长!(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责任编辑:崔宏林

太冲

名师风采|徐新:中国犹太学研究的开创者

1988年,作为首位在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前应邀访问这个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国家的中国学者,徐新在那里遇见五位研究中国文化的以色列专家教授。而彼时,犹太学研究在中国却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中国要想真正开放、走向世界,首先就要认识世界,以全方位的眼光观察和了解世界。犹太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不了解它,我们如何能够走向世界、走得更远?”对以色列的历史性访问,以及对犹太生活的切身体验,是徐新决心走上犹太学研究道路的最初动力。三十余年过去,徐新创办了一座研究所,组织编撰了一部犹太百科全书,率先引入、介绍了一种新的文学,建起了一座犹太文化图书特藏馆,召开了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培养了一批犹太学年轻学者……进而勾勒出了中国犹太学研究的概貌,成为中国犹太学研究的“奠基者”。初窥门径 发愤自雄2018年,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对以色列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专程到徐新的研究所视察。在被问及何以早在1992年就想到建立研究所一事时,他说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大业,使得他有机会体验和了解犹太人生活,促使他进入犹太学研究领域。1973年,徐新进入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1977年毕业留校,随后被分配在欧美文化研究室工作。当时,美国犹太作家索尔 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徐新顺势选择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是他最早涉足的犹太学领域。入门初期,徐新只是单纯地从文学角度研究美国犹太作家。在阅读文学文本过程中,徐新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犹太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一些犹太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但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中文工具书供他参考查阅。这在徐新心里埋下了编写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的种子。1986年,时任南京大学英语系副主任的徐新受学校派遣到芝加哥州立大学任教。“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当年出国都有一种学习、取经的想法,想用在外国学习到的东西来报效祖国。应该说这是当年绝大多数留学人员具有的一种家国情怀。”徐新回忆。在美国执教期间,徐新接受芝加哥州立大学英文系主任弗兰德教授(James Friend)的邀请并住在其家中。不仅如此,弗兰德教授夫妇还把徐新带入他们的犹太社交圈,这为徐新提供了一个深入接触犹太人和学习犹太文化的绝佳机会。犹太人所有的节日习俗和传统人生礼仪,他无一没有到场亲历。他开始有意识地主动了解犹太文化,并意识到,它对正在试图走向世界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随着对犹太文化了解的增加,徐新对以色列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国家也产生了兴趣,萌生了亲眼去看看的想法。1988年6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受到以色列著名高等学府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外交部的共同邀请,去希伯来大学做学术演讲,他也因此成为中以建交前首位访问以色列并在希伯来大学发表公开演讲的中国学者。访问期间,徐新见到了五位在以色列大学任教的汉学家,这给了徐新极大震撼。以色列这么一个蕞尔小国竟然有多位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学、社会的专家教授,而当时在中国却鲜有人专事犹太文化的研究。这坚定了他回国后开始研究犹太文化的决心。为了确保回国后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以色列访问期间,他数次光顾耶路撒冷的书店,用当时颇为珍贵的美元外汇购买了十多本英文版的希伯来文学作品带回国内。志存高远 取法其上回国后,徐新全身心投入到犹太学的研究中。他首先向中国读书界和外国文学界介绍了彼时尚不为国人所知晓的现代希伯来文学,并开始着手翻译和介绍以色列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阿格农的作品。1989年徐新完成了对阿格农中篇小说《大海深处》的翻译,并将其与“阿格农及其佳作《大海深处》”评论文章一同刊登在《当代外国文学》上。接下来徐新又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并在国内的外国文学杂志上开辟以色列文学专栏,系统地介绍现代希伯来文学。经徐新之手介绍给我国读书界的以色列当代作家多达50余位。在徐新超过35年的犹太文化研究学术生涯中,有两个研究方向得到了他的持续关注,并结出硕果。它们是:反犹主义研究和犹太人在华散居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徐新开始将反犹主义列为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2005年,他的研究所与其他国际机构共同在南京举办“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国际研讨会,第一次将研究反犹主义和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顶级学者聚集在一起,对二战期间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两起大屠杀事件进行研讨。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使国际学术界看到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成果、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了解中国学者的观点和立场,为反犹主义研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还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相,引起学界的关注。犹太人在华散居课题的研究是中国人民与犹太民族直接交往的历史见证,不仅增进了中犹人民的友谊,而且促进了中以关系的改善和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关于中国历史上开封犹太人的研究和对于近现代来华犹太人的研究中,徐新均硕果累累。徐新的心血之作——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是中国犹太文化研究初期的标志性成果。回国后,徐新广泛发动国内为数不多的犹太学者,希望编撰一部涵盖犹太学研究各个方面的工具书。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纂的反映犹太文化全貌的大型工具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水准,成为助力整个犹太学研究发展的强力推手。全书设1600多条目,内容涉及犹太民族、历史、宗教、文化、哲学、以色列国等诸多方面。该书出版后先后获得了第八届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辞书奖三等奖等。以色列时任总理拉宾在写给徐新的信中称赞“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是一部给人深刻印象的著作……无疑将深化以色列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为之开创更灿烂的未来。”呕心沥血 功成名遂对徐新而言,犹太学教学与人才培养是他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1989年4月,徐新联络南京大学数十名对犹太文化有兴趣的学者以及国际上支持中国犹太文化研究开展的热心人士成立了名为“中国犹太文化研究会”的学会团体。1992年1月,中国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5月,经南京大学批准,“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建立,这是中国高校正式批准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犹太文化专题研究的科研教学机构。2000年,犹太文化研究中心更名为“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鉴于我国当时犹太学研究的基础还很薄弱,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新一代年轻学者。徐新在1989年便向校方申请开设犹太文化方面的课程,希望让更多学生了解犹太文化。最先获批开设的课程是“犹太文化与世界文明”。随后又不断开设包括“犹太学概论”“犹太教文献选读”“《圣经》与宗教文化”等在内的多门课程。同时,徐新还积极举办与犹太文化相关的学术讲座,设立专门的犹太文化研究方向,培养众多年轻研究生进入犹太文化研究领域,并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不过,徐新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够扩大犹太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影响范围。因此,他提出举办犹太历史文化暑期培训班的设想:利用暑期,邀请在大学从事世界古代文明史教学的老师前来学习犹太历史文化,特聘美国或以色列的专家教授授课。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以及国内众多高校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第一期培训班于1997年暑期开始。为了确保南京大学犹太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徐新为犹太文化研究所筹建了自己的图书馆。经过30年的努力,该图书馆已收藏关于犹太文化各个方面的英文版图书超过3万册,是中国目前拥有最多犹太研究书籍的图书馆,也被认为是除以色列之外,亚洲最大的犹太学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他在10年前决定将所有图书一次性捐赠给南京大学图书馆。为此,南京大学图书馆专门开辟“犹太文化图书特藏室”,并对所有图书资料编目上网,向全国的读者开放,为整个犹太学领域的可持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向世界 通观与共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徐新看来,研究所不能止步于国内,更要走向世界,做到通观与共。在他的带领下,支持师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成为研究所学术研究的重要特点。此外,研究所还多次召开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犹太文化展览,与若干国际学术机构建立起学术联系或互访机制。在扩大影响的同时,搭建起中外学者的交流平台。在过去的30年,徐新在国外先后发表800余场英文学术讲演,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犹太学研究的领头人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1996年徐新获得美国弗兰德犹太文化研究特别奖。2003年被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名誉学位,以表彰其在推进犹太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为了更好服务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创新经济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徐新领导的研究所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以色列创新文化上。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备案中心,研究所积极为国家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近期,年过七旬的徐新壮心不已,还接受了江苏省产业研究院的委托,开展以色列创新文化机制、美国犹太人成功因素等课题的研究。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在徐新的领导下迅速且稳健地成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国内了解犹太民族、了解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促进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搭建起了坚定的桥梁,推动中国犹太学和以色列研究走向世界。“中国犹太学研究仍旧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需要靠更多年轻学者不懈努力和建设。”徐新对年轻一代寄予了崇高的希望和期待,“年轻学者要通晓犹太文化源头,只有真正了解犹太民族的本源才能学会深入透彻地看待各种国际问题。要积极开展国际对话,拒绝闭门造车,在国际犹太学舞台上发表属于中国学者的独到观点。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报》2021年4月第5期作者:王静 孔柳淋 齐琦编辑:黄天骋

突驾

名师培养出实招,专家到校作指导!

名师培养出实招,专家到校作指导 ——“金牛项目”专家团队深入学校专项指导2019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金牛项目办携王玉瑶、钱中华、李正平、李雪梅、黄智慧、凌虹、杨庆文、张丹丹、周晓玲、沈燕、杨彬彬等专家63人次到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18个学校进行了专项指导活动。本次专家深入一线,旨在方便教师、了解教师真正需求,进一步推进“金牛项目”学员课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建设及校本研修,同时明确本学期学员研修工作的重点。本次专家下校充分考虑教师教学情况,在不影响不打扰学校及教师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选用坐班形式,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学员。专家根据学员自己专业发展需求情况采用“菜单式”学习,在科研课题和课堂教学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给每位学员的专业发展“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同时,在学习共同体构建方面,专家深入其中,点对点下校观摩指导,通过突出“名师研修工作室”领衔人的牵头主持作用,名师示范教学,专家点评指导及主题分享,带领学员及本学科老师“集体研修”共同进步。此外,专家还深入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学员教师精彩展示,课后教研组一起探讨研究,一批校本研修带头人也正在成长。本次活动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受益学员多。近三周时间下校18所,覆盖学校51所,面对面指导学前教育教师77人次,中学教师37人次,小学教师45人次。指导学员在研课题以及2019年度立项课题申报81个,收回学员研修作业教学设计、论文共89份。学员们对这次面对面、一对一、小范围、近距离、针对性强的专家指导方式表示认同、获益良多,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对学员科研教学提供的有效的实质性帮助,使学员在一次次互动中实现了专业成长。

敬闻命矣

名师引领 砥砺前行

为践行行知思想,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城乡教育的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10月30日,黄山市齐胜利名师工作室受邀来到歙县行知小学,开展以“‘可视化学习'课例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分为课堂展示、评课议课和专题讲座三部分,全县近百人参加活动。上午的课堂展示活动,分别是由齐胜利名师工作室成员方日和项萍同课异构执教了《倍的认识》、行知小学汪文卫老师执教了《位置》。三位执教老师都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教学素材生活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知识的呈现、对细节的处理甚是精彩,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齐胜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齐胜利从“倍的数学本质”“五个版本教材编排特点”“倍的认识教学思考”三个方面作了深度的教材解读。劝诫大家要用心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通过适当的载体呈现出来,致力学生素养的提高,朝着更高的人师目标奋进。县教研室汪雪君老师作了简短的总结发言,要求与会的教学骨干以名师为引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力求把高效课堂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打造歙县乡村精品教育。同时还要求与会的教学骨干积极思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自己参加这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分享给本校其他老师,共享优质教育,助力歙县乡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下午的教学研讨会上,叶利辉等五位老师围绕可视化教学进行课例分享。他们立足课堂,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课堂结构的设计与教学资源的选用与整合,以及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研讨,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共鸣。通过本次教学研讨和专家引领,更新了与会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推动我县城乡教育的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方跃华/ 邵兵)【来源:合肥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尝试与来

特级教师、中原名师、正高级教师哪个容易评?答案出乎你所料

大家好!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来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时欢迎您点赞+收藏+分享。先说一说三者的区分,特级教师和中原名师属于荣誉称号,正高级教师位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的最高端。总体来说,都需要有高尚的师德,业务精湛,在当地教育界有一定知名度和较高名望,是同学科中的专家教师,具有较高学历和高级职称,划重点!注意前提都得是高级职称!下面的要求均为“任现职以来”也就是聘任为高级职称以后。特级教师一般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师范学校、教研部门等一线教师、教研员中产生,有各种学科分类。三年评审一次,逐级上报,2010年河南省评出462人,2013年评出326人,2016年评出309人。每次文件均要求:学校领导、研究人员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总数的20%,市区学校及机构教师不超过当年总数的50%。评审条件(2016年标准):1.任现职以来,获1次市级或2次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被聘任为副高级教师、高级讲师3年以上,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够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3.教师具体要求:需具有县级以上公开课、优质课等优秀奖励,教学论文在地市级学术交流并获奖;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要求:正式发表或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专著;班主任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管理有丰富经验,有独到见解。待遇:享受政府津贴,每月300员,享受终身,退休后也可享受。中原名师“中原名师”是河南省独有的荣誉称号,是为了培养一批基础教育的领雁人才和教育教学专家,从新入职教师到教育教学专家,从校级骨干到省级骨干,从县级名师到省级名师的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梯队建设体系,旨在培养“豫派实践型教育家”,以此促进河南省由教师大省迈向教师强省。中原名师从2013年开始评选,2013年至2018年分别评审通过10人、10人、20人、16人、19人、19人,截至目前共计94人,计划到2020年分期分批认定122名。评审条件:1.获得省级中小学名师荣誉称号3年以上,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再次敲重点!一定得是省级中小学名师才可以评哦!2.获得高级职称,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3.近5年来,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或获得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教师。4.近5年来,承担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在核心刊物发表一篇以上有水平的教育论文,或在省教育部门发表论文获得一等奖,或参与或编写相关学科教材、专著,并公开出版发行。5.近5年来,获得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专家、师德标兵、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待遇:中原名师获得者同时被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并以其姓名命名组建中原名师工作室,其所在学校授予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并按项目予以20万元资助。同时,在境外研修、学术休假、专著出版和指导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正高级教师博士、硕士、本科需要分别在中小学教育行业从事12、16、20年以上,同时截至当年年底聘任高级教师6年以上。能力和经历要求:1.班主任管理工作5年以上,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班主任工作。2.在当地享有一定知名度,是同行中的教育教学专家,主持省辖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3年以上。3.指导3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育部门表彰。业绩要求:1.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或主持省级学科专题讲座2次。2.主持省课题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在CN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其中含课题研究成果论文1篇。3.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名师、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具备其一即可)。或者获得以下表彰中的其二:省特级教师、省综合表彰、市学术技术称号、省基础教学成果一等奖。4.组织并完成省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待遇:评上正高级教师以后,工资将比高级职称多一千多元到几千元不等(地区差异)。三者哪个更容易评?1.评以上三者的前提是你得是高级职称教师,否则免谈哦!高级职称到手后,并不意味着教师生涯的学术脚步就戛然而止了,而是还有更高的峰等着你攀登,当然要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可想而知。说实话,以上三者能评上哪个都是相当不易的,需要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经历着种种修炼,都是各位教师梦寐以求的。2.如果非要排个序的话,从易到难依次为:特级教师、中原名师、正高级教师。从人数来看,特级教师3年就300多,硬性规定不多,要求相对应容易一些;特级教师是评审中原名师时的重要条件之一,可见中原名师比特级教师难评选,中原名师重点考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原名师每年就评1、20人,河南省大致有100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能从“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没有真本事还真的冲不出来,可以说是含金量十足;正高级教师2013年全省首次评审通过24人,2017年评审通过60人,2018年分配指标261个,虽说数量不多,但是位于教师职称的最高端,真心是比较难的。而特级教师、中原名师是评审正高级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3.也许你具备正高级的能力或条件,却苦于没有指标而只能搁浅,这种情况在一线还是很多的,比如在我们县,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正高级职称。不过随着职称制度的逐渐改革,也许正高级职称并非是你所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分配数额也许会逐渐增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曾琦

深度调查:“名师工作室”如何名副其实?丨关注

- 这是好老师 2020年的第360 篇文章 -6月30日,春城昆明一改前几日的酷暑蒸灼,阴雨的天气送来丝丝凉爽,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新校区报告厅内,隋晶名师工作坊研讨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坊主”隋晶告诉记者,她的团队正在聚焦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的攻坚任务,内有多位得力干将,外有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的强援,团队研修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记者调查发现,如隋晶名师工作坊一样,不少名师工作室搞得风生水起、名师辈出,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工作室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些有“名”无“实”的名师工作室,虽有名师坐镇,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团队目标,没有踏“实”高效的内部组织,没有落在“实”处的外部支持。那么,如何完善内外组织机制,让名师工作室“名”“实”相符?云南省隋晶名师工作坊主持人隋晶(中)主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名师工作室”如何名副其实名师工作室,因何而立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指出,名师工作室的方案规划一定要在前,要先想明白方向和定位,想明白了才有可能做明白、定位准、走不偏。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不少人。有教师抱怨,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约等于观摩课:主持人给大家上一堂课,成员们吹嘘一番,偶尔骨干成员上一堂课,大家再以“如果我来上”为题重构一番,循环反复。该教师告诉记者:“大家都是奔着名师来的,主持人让干什么,大家就干什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坦言,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名师工作室挂牌子时非常积极,可是挂上“某某名师工作室”之后,却没有实质性工作。主持人如何定位名师工作室,对于整个工作室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连主持人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组织的研修活动自然流于形式、不得其所。“有一次,班上一个孩子问我,为什么‘指南针’不叫‘指北针’?说实话,这个问题看起来和教学毫无关系,老师们可能想都没想过孩子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再举个例子,我们数学课上讲9除以2等于4余1、90除以20等于4余10,有的学生就问,那9除以2和90除以20相等吗?这下可能很多老师都解释不清了。”谈及名师工作室的定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先给记者讲了关于两个学生提问的例子。在贲友林看来,许多教师习惯居高临下地审视学生,只把学生当成小孩,忽略了学生那些新颖、奇特的问题。为了帮助更多教师看见学生的世界,贲友林决定成立名师工作室,主攻方向就是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这可是个大项目,为了方便教师们操作,贲友林把大项目分解成多个年度子项目,最初一年,他要求工作室的教师们收集学生发现的教学问题,“没想到,十几名教师竟然整理出了上百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查阅教案和文献,聚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请教高校专家和教研员,并记录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贲友林发现工作室成员的研究能力越来越强,课程设计的视角也慢慢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学界普遍认为,名师工作室是一种“以名师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那么,怎么选好这个“抓手”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的老师上课很不错,讲公开课个个都是一把好手,但兄弟省份交流的时候,人家却都说北京没有“名师”,因为北京的老师不会讲理论,研究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普遍偏弱。所以,北京在建设名师发展工程时对症下药:提出要“研究引领、学术涵养”,依托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作为培养基地,为教师学员配备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着力培养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据统计,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前5批352名学员已公开发表论文960篇,主持或参与课题623项,完成基于课题的研究课1080节。“这些基于课题的研究课,都要以公开课的形式在市、区两级开设。这可不是普通的公开课,大家要在课堂中看见你的研究发现和改进策略。这样才能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课题研究才有价值。”鱼霞说。值得注意的是,名师工作室的确要开展研修项目,但决不能将其定位成一个单纯的学术机构。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胡继飞看来,名师工作室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场,必须兼顾研究和实践。教研可以滋养教学,科研可以引领教研,不论是上课磨课,还是开展教科研活动,名师工作室最终的落脚点都应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让每个“细胞”活起来从主持人的一枝独秀,到工作室的万紫千红,光靠个体智慧还远远不够。那么,怎样让名师工作室内部每一个“细胞”都活起来、动起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朝阳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蒋守成认为,名师工作室全靠主持人一个人带动,肯定办不好,一定要靠核心成员,靠愿景驱动。蒋守成告诉记者,在成员选拔环节,他的工作室不仅考察成员们的教学能力与发展潜力,更看重成员是不是真正热爱儿童、热爱数学。“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群有共同追求、共同梦想的人走得更远!”问题又随之而来:“一群人”应是多少人?多多益善?2013年,云南省组建首批名师工作室,给隋晶指派了60名学员。她开玩笑地跟记者说,当时工作室办活动,最大的目标就是所有人能来齐,可惜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由于工作室成员实在太多,个体差异很大,研修活动只能“就低不就高”,给研修效率和团队士气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辛辛苦苦组织的名师工作室,到头来和教师集体培训没什么两样。”2018年,云南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名师工作室调整为“名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包含一名“坊主”和10名“坊员”。在隋晶看来,从“工作室”到“工作坊”,一字之差,学员数减了下来,参与感提了上去,培养质量更有保障。如今,这个小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习委员拟订研修计划,宣传委员制作电子简报,组织委员负责活动考勤,生活委员做好后期保障……“当然,名师工作室的人数也不是越少越好,要考虑到引领辐射作用。综合来看,10至15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隋晶说。让每一个“细胞”都活起来、动起来,难!让每一个“细胞”持续地活起来、一直动下去,更难!湖北黄冈明珠学校数学教师余振兴拿一名教师举例。这名教师是其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能力很强,被工作室寄予厚望。但随着时间推移,该教师经常以“单位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布置的研修任务也是应付而过、草草了事。余振兴坦承组织运行之难,工作室37名学员分布在不同学校,主持人要督促所有人,谈何容易?为了激发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余振兴引入滚动淘汰机制,根据学员研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于表现不积极的成员,主持人或骨干成员会与其沟通,若沟通无效,则建议该成员退出工作室,将精力集中在本职工作上。“实现动态管理以来,我们已经‘劝退’了3名不合格学员,同时补充3名新学员。退出的学员也可以申请重新加入工作室,但需通过考核。‘有进有出’应该成为工作室的常态。”余振兴说。工作室成员表现不积极,主持人可以引导、可以“劝退”,但如果工作室主持人出了问题,谁又能来约束呢?一位一线教师向记者透露,他所在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很热衷于个人成名,把学员视作“打工仔”,自己成了“包工头”,研修活动都是根据主持人需求制定的。一年下来,各种评优课、主题征文活动搞了不少,但工作室成员的收获却非常有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桑国元坦言,受科层制、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名师工作室很容易“变味”,成为利益分配的平台。“从运行角度来看,名师工作室应该是同行之间相互合作的平台,决不能你是主持人就要听你的话,为你打工,为你收集资源。”在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校长韩爽看来,共享的团队愿景、良好的内部组织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外部力量对工作室主持人加以约束。打通工作室建设的机制性“梗阻”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建名师工作室,省级、市级、县区级的名师工作室,还有不少学校挂牌的、教师自发成立的。比较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名师工作室发展较好,成果更多,教育薄弱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困难重重。这之间的差异,仅仅是区域间优质师资的多寡造成的吗?显然,名师只是名师工作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要建好名师工作室,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桑国元说,单论高质量教师的数量,西部地区肯定不如中部,但是西部很多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更能意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资源和服务向名师工作室这类平台倾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效自然更好,在优质师资培育效果上实现了弯道超车。那么,名师工作室建设存在哪些机制性“梗阻”?教育主管部门又该如何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呢?第一个“梗阻”便是工学矛盾。上海市曾对86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749名学员开展调查,结果显示,53.49%的主持人认为“工学矛盾”是其组织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最大困难,91.05%的学员认为最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单位事务太多”。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给名师工作室开了不少“绿灯”。在北京,不少名师工作室将每周确定一天下午为“教研时间”,让教师有专门时间参与包括名师工作室在内的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教委要求名师所在基地学校酌情减少其工作量,同时对基地校每年给予5万元左右经费支持。在浙江,名师工作室活动与教师培训体系挂钩,工作室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每年均可获30个培训学时。在江苏常州,市教育局为激励主持人,给予主持人每人每月1000元导师指导费……韩爽认为,名师工作室是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组织,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可以突破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束缚,满足更多样、更高级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性质,政府很难通过刚性制度来保障工作室活动时间,“工学矛盾”只会削弱、不会消失。值得欣喜的是,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为了做好工作室,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并乐在其中,保护了这些教师的积极性。第二个“梗阻”则是配套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主持人难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广东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是教学、管理一肩挑,繁重的工作任务挤压了个人学习时间和思考视野,容易让工作室内部的研讨形成“青菜炒青菜,萝卜炒萝卜”的死循环,不管怎么炒,结果还是青菜、萝卜。为此,广东省统筹高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力量,为名师工作室打造了一支强大“后援团”。主持人想开展教育研究,好,高校专家来指导。要尝试课程改革,没问题,教研员协助实施。工作室网站如果出了问题,技术专家第一时间赶到。活动组织、后勤保障费心费力,两名工作室助理帮你搞定……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姚轶懿看来,这就像在饭店点菜,教师们喜欢什么菜,政府就配什么菜。工作室主持人只需集中精力把菜炒好,完全不用担心买菜的事。第三个,也是最难打通的“梗阻”,就是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记者整理了部分省市对于名师工作室的考核办法,发现评估的形式多是形成性评价,即主持人递交材料、专家审核,缺乏过程性评价。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名师工作室时,主要关注活动数量和考勤情况、立项课题和科研产出、个人获奖和职称晋升等硬性指标,对于学员本身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学员的个体差异与成长快慢等情况,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一位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管是增加资金投入还是加大人力支持,都是在做“增量改革”,不会触及核心利益,但是评价一个名师工作室的成效,可是要“向存量开刀”。他透露,该地区只设置了简单的结项考核,而且多是走过场,“这么多年,几百个名师工作室结项,还没有谁不通过考核的呢”。如何完善评价体系,搭建名师工作室的完整闭环?浙江的例子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参考。该省将所有名师工作室“搬到”网上,备课磨课、读书沙龙等线下活动都会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同时开展“名师面对面”等线上研修活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在此基础上,该省打造了一整套名师网络工作室动态监测体系。打开“浙江名师网”,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名师工作室的排行榜——谁的活动多,谁的课程资源多,谁的成员参与积极,全都一目了然。领先的工作室有激励,中间的工作室有对标,落后的工作室有压力。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二部主任程莉莉介绍,中心定期采集各工作室动态数据,生成周排行榜、月排行榜和季度简报。当然也不能“唯数据”论,浙江省管理部门每年年底还会组织实地调研和用户投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工作室成员培养成效,并据此差异化发放年度奖励经费。“排名1—30名的工作室每年奖励4万元,31—60名3万元,61—100名2万元,101—150名1万元,150名以后没有奖励……主持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不单是钱的问题,更关乎整个团队的荣誉,不能拖学员们后腿呀!”程莉莉说。针对名师工作室在组织运行中所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韩爽认为,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过程是相对应的。优质师资的稀缺与对优质师资需求的急剧增大,正是导致名师工作室组织运行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她建议,各地要继续将教师职后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国家层面也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名师工作室相关要求,落实名师工作室配套保障,充分发挥“名师孵化器”的独特作用。内容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28日01版《一个人何以带动一群人——对名师工作室组织运行的反思》文 | 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众 赵秀红 林焕新 梁丹 图片来源 | 受访者供图责任编辑 | 李孜为“在看”文章的你,点“赞”

荡荡默默

名师齐聚 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

7月27日,为期三天的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博览会在与会名师的掌声和点赞中落下帷幕。25日,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顾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北京教科院原副院长张铁道,常务顾问徐安德,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长朱孝忠,常务副理事长魏续臻、吴正宪、徐长青、呼和浩特市教研室主任高林椿、银川市教科所所长芦苇、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沈明德,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副局长郑军,伊金霍洛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丽,伊金霍洛旗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占平等有关专家和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参加本次博览会的专家、名师包括中小、幼、中职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工作室主持人及教师青年新秀,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特级教师称号的名师近90人,参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达80余人。其中有268位专家、名师亲自参加了专题报告、讲座、示范课、说课、交流经验;有74位专家学者参与各场次主持、点评指导,共计有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2300多名教育界领导、专家和朋友们齐聚于此,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困惑,共享智慧,共谋中国教育的远大未来。2017年9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年会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事业发展迅速,至今加入联盟的名师工作室已发展到1800 个。本次博览会上,联盟顾问成尚荣教授、张铁道院长两位知名教育专家亲自上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今后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做了具体的指导。与此同时,一批名师工作室特级、正高级主持人也亲自授课讲座,充分展示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作为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中的后起之秀的伊金霍洛旗“1+1+X+N+Z”名师工作室经验,1、1、X、N、Z分别从自己的角度,以多种方式展示他们成长、发展。据悉,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成立于2015年4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上由与会的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共同倡议发起成立的,旨在搭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共融、共联、共研、共建的交流学习专业发展平台。原名叫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创新与发展联盟,2018年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联盟常务理事会议上正式更名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从2013年开始,至今已经持续开展研究五年,是国内起源最早对名师工作室这一事物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的学术机构。出版了《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名师工作室成长的足迹》和70余万字的名师工作室发展调查研究报告。举办了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借助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教育专家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博大的教育情怀得以充分展示,更多来自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将通过国内知名专家讲座和名师工作室研修成果展示的形式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取得的发展经验、特色成果分享,聚焦名师工作室发展现状及未来创新发展引领,破解名师工作室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及共性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众所周知,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育人才的成长摇篮,是以优秀教师带领骨干教师形成教学团体,旨在培养大批优质的教师人才,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名师工作室还是已任名师的展示台,后任名师的孵化器,是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载体。此次博览会的圆满落幕,将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名师工作室发展迈上新台阶,激励广大名师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乐天派

培育学校影响力 建名师成长平台

9月10日,连州召开庆祝2020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2019学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连州市委书记欧国伟代表市四套班子,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欧国伟在会上提出,教育部门要突出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好学校,搭建名师成长和骨干教师培养平台;广大教师要做到“德为人先、学为人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连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唐庆卫主持会议。●南方日报记者 段灿 通讯员 陈汝倩中高考取得新突破近年来,连州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全市教育财政投入支出达到7.22亿元,2020年上半年全市教育财政支出已突破5.57亿元,37所新、改、扩建学校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14所学校修缮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全市在岗在职教师福利待遇实现“两个不低于或高于”目标。连州各学段教育均衡发展,建成规范化幼儿园54所,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全覆盖。2019年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510个,11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学校环境差距不断缩小。借力广清帮扶,开设了市二中广州一中“实验班”、连州中学“真光班”,有效留住连州高中优质生源。2019年,连州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和免除1.6万多名学生学费,发放各类资助资金730.39万元。今年,连州市高考、中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全市参加高考学生1511人,高优线上线126人,比2019年增加16人;本科上线587人,比2019年增加59人。全市中考优生突出,700分以上考生88人,其中北山中学学生冯榆中考总分789.7分,名列清远第三名,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果。”欧国伟点赞说。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经连州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授予连州中学等5个单位为连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谢耀东等5人为优秀校长;黄玉梅等20人为优秀班主任;钟利姮等35人为优秀教师。大会同时对荣获连州市第一届“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办学立校质量过硬就进一步加快连州教育事业发展,欧国伟提出了“四个新突破”要求:要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欧国伟要求,要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坚持将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将优秀党员骨干教师培养为学校中层管理者,引导党员教师带头提高教学质量、带头参与教育管理,培育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教师队伍。他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建立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真情留人的长效机制,留住优秀专业教师、留住优秀骨干教师,稳定教师队伍。“教育部门要突出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好学校,搭建名师成长和骨干教师培养平台。”他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到“德为人先、学为人师”,切实加强个人修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负责人要当好教师的后勤部长,多关心教师,多支持教师,让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教师风采优秀校长陈兴俊:“让师生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西岸镇清水学校校长,陈兴俊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了初二、初三的物理教学工作。在做好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会带学生晨跑、下班辅导学生,直到学生们安然入睡才回宿舍休息。“从我的宿舍到学生宿舍一共59步,特别方便我去宿舍查看。”对自己宿舍和学生宿舍的距离,陈兴俊用脚步丈量得清清楚楚。“‘让师生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共同的追求。”陈兴俊说,要办好教育,既要培养好教师,也要关心关爱学生。近年来,清水学校始终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生也在老师的关心关爱下茁壮成长。近4年来,清水学校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无论中考还是会考,各科成绩均排在连州市前列,综合科连续3年列连州市第一,今年中考物理、道德与法制学科列全市第一名,总平均分列全市第二名。优秀班主任黄玉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黄玉梅是连州中学2019学年度高三(10)班班主任、英语教师。她好学乐教,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英语竞赛并加以辅导,这些年她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三等奖”“清远高二组二等奖”“连州市高中组一等奖”等荣誉。2019—2020年高考中,她所带班级英语平均成绩108分,51人中有15人英语单科达到120分以上。2020年高考中,班级51人中50人考上本科,其中20人考上重本。学生梁志红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荣誉。“作为班主任,我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非常认可。”她说,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今年高考前,班上一名同学有抑郁症倾向,她及时进行交流、开导,最终这名同学顺利参加高考,并以451分的成绩考上本科。一名留守学生因为肚子疼请假在宿舍休息,但她始终不放心,前往宿舍查探发现学生晕倒。由于查探及时,学生被送医,最终发现是胃大出血,经过医治后很快恢复健康,今年高考以535分考上重本。此外,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今年6月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优秀教师成晓丹:笃定前行不畏难,不忘初心育花蕾成晓丹在连州镇中心小学执教语文,兼任学校德育处主任。21年的从教生涯里,她总是认真投入、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我在基础教育这条路上做到了:笃定前行不畏难,不忘初心育花蕾。”她说。自踏入教师行业,成晓丹一直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爱岗敬业。2017年,她撰写的教学课例《爬山》被评为清远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2018年,她执教的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动物》在广东省优秀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严谨治学的同时,她也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面对一名成绩很差,一度想退学的学生,她积极开展家访、与学生谈心,最终使这名学生转变了想法,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最后得以顺利升学,并考上理想大学。目前,成晓丹主持的广东省“十三五”德育课题正在进行中。2019年初,她还被共青团连州市委员会、连州市教育局联合委任为“连州市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恐惧症

没有一篇论文也能评教授,讲课高手不再一辈子做讲师

在大学教授界,一门心思教书的不受待见。都说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讲课高手嘛,一辈子做讲师。不过,最近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老师,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蒋老师此次入围,无一篇论文,无一分科研,全靠教学硬实力。南京林业大学这一评审政策在全国高校中走在前列,不过这也是大势所趋。摸索要坐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教授的头把交椅,当然是需要一些资本的。在南林大校园里,蒋华松是个名人,因为每一届南林学生中,有十分之一都上过他的课。他是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被誉为“南林高数演讲家”,南林大校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华松上课有三宝:案例、板书、喝水少。2019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发布《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学校在对蒋华松这类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无独有偶,南京理工大学教师黄振友,凭借自身教学实力及成绩,2018年成为南京理工大学第一位“教学为主型”教授。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始摸索“教学型教授”的评定路径。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发布《教学型教授职称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决定设置教学型教授岗位。2016年,山东大学决定试点教学型教授评定,以鼓励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强省如湖北,早早布局职称分类评审。2015年湖北省属高校、高职院校正高职称中,教学为主型227人,科研为主型仅12人。除了职称上的鼓励,不少大学也推出了教学奖金。比如浙江大学设立的“永平奖教金”、武汉大学设立的“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以及广东财经大学2019年出台的《本科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对教学科研进行同等奖励。其中,浙江大学设立的“永平奖教金”,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奖励100万元、教学贡献奖每人奖励10万元、教学贡献提名奖每人奖励5万元。本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表示,大学最本职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科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回归教学本分。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两千多所大学应该分层次、分功能,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研究型大学。在美国,大学分两类,一类研究型,一类教学型,泾渭分明。美国一共有3000多所大学,其中研究型大学只占20%,教学型大学则占70%。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正式进入普及化时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大约只有10%的高校,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大学生在校人数飞速增长,相比之下,高校教职工人数的增长,却一直处于相对迟缓状态。自1998年至2017年的20年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0.49%,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年均增长率仅为4.69%。随着师生数量差距拉大,事关教学质量的生师比问题也越发严峻。1998年生师比为11.6:1,到2017年这个数据升至17.5:1。原本教学的老师就缺,又都跑去做科研,谁来给学生上课呢?更何况,教育部对大学教学环节,近年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通知》,要求淘汰“水课”,并打造“金课”。教师的评价,也不再唯论文、唯科研。2018年10月23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使得高校逐渐重视教师教学工作,不再独以论文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困境在大学以往的职称评比中,最看重的就是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导致“教得好”不如“写得好”,深谙教学的教师反而晋升难,成为当前许多高校职称评选的现状。从教33年的蒋华松老师,此前在副教授岗位上一待就是12年。相反,一些三十来岁的教师早早就有了教授职称。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解释,不是蒋老师不够转正资格,而是他突出的教学成绩在原有的职称评价体系中并没有太多优势。如今,南林大评出首位“教学专长型”教授。相比以往对科研业绩的量化,考核教学业绩不是一件容易事。由于首次实行,评价体系并非完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虽然一些学校提出了概念,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措施,但教学型教授评定的机制、规则,依然没有研究型教授那么明晰、刚性。”如何在这个新标准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问题所在,不少人因此担心,这会完全变成走后门走关系以及打击不拍马屁教师的活动。虽然一些大学评出了首位“教学型”教授,但现实不那么乐观。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多数教授还是倾向于评研究型教授,并不倾向于评教学型教授。”储朝晖认为,这背后还存在一个观念问题,即研究型教授才是教授,教学型教授低人一等。因为要在教学领域优秀,同样需要教师杰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旦教师做科研很难有成绩,教学型教授也很难做好。这就形成了教学型教授的吸引力不够大。厦门大学教授谢作栩也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缺乏科研意识、做不好研究、带不好实践的教师,是教不好大学生的。”谢作栩认为,大学教学过程必须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大学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科研性,这是其区别于中小学的本质特征。因此专家提醒,在今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说评教学型教授就好、研究型教授就是不好,而是要综合评价它的效果。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教得好”也要经得起质疑和检验。参考资料:南林大评出首位“教学专长型”教授,2019年7月10日,扬子晚报第A02版南林大探索职称评审新政回归教学本分:“教得好”也能评教授,2019年7月9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