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软实力:十大调查研究咨询公司助力中国梦贵贱有时

软实力:十大调查研究咨询公司助力中国梦

2017年6月9日:社科院智库研究所根据企业经营规模、专业水平及行业影响力星级指标体系评析,评价整理……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加上全球化、信息化扑面而来。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由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可使用的成长工具、扩张工具、竞争工具更多,组合工具更多,难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全球化、信息化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复杂的情况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独立应对,这时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客观的需要引入“外脑”,利用外部先进的智力成果。我国咨询业和改革开放同时起步,通过学习与引进国外咨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咨询研究,并逐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咨询公司3万余家,而真正从事咨询服务业务的仅1500余家,在咨询业中做大品牌的只有几十家。社科院智库研究所根据企业经营规模、专业水平及行业影响力星级指标体系评析,归纳整理以下中国前十大研究咨询公司介绍:1、零点咨询(Horizon)零点研究咨询是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产生并不断成长的著名专业研究咨询机构。1992年成立零点调查(市场研究),于2000年进行结构调整,投资成立了前进策略(策略咨询)和指标数据(共享信息),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提供专业的策略性研究咨询服务的集团公司之一。零点同时拥有一支学科配置整齐、专业人员年轻、国际与国内职员兼有、高度自觉的学习型研究队伍,95%以上的全职研究咨询人员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拥有4年以上的专业市场研究经验,3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具有海外学习背景,团队同仁秉持“勤奋敬业,分享成就”的企业精神,进行持续不懈的业务探索和开拓。2、中为咨询(ZWZYZX)中为咨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供应商。中为咨询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与客户真诚合作,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IPO咨询等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5万多家企业,涉及机械设备、工控电子、信息通讯、旅游酒店、家电家居、文化传媒、化工化学、医疗医药、能源环保、公共事务等领域,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与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院校建立合作研究关系。350多名员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的最大财富,也是中为智研提供优质服务及践行客户价值的保证。中为咨询业务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辐射全球。公司90%以上的业务主要针对大中华区实施,企业在中国大陆67个主要城市设立调查派驻点,赢得较好口碑及长期协议客户。中为咨询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力争取得业务亿元规模突破,合作客户突破10万个,业务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中为咨询努力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更坚实的步伐,稳固中国最为专业的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机构品牌。3、赛迪顾问(CCID)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凭借强大的国家部委资源支撑、丰富的行业资源和高端专业化人才等竞争优势,面向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现代咨询服务。研究领域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通信、基础电子、装备、消费品、汽车和原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领域。致力成为中国本土的城市经济第一智库、企业管理第一顾问、信息工程设计第一品牌。4、慧聪研究(HCR)慧聪研究是一家根植于中国、放眼全球,提供大数据与小数据有效结合的洞察研究公司。HCR为企业提供大小数据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企业的数据既有来自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沉淀的网民浏览行为、消费行为、舆论文字等海量数据;也有来自于企业内部沉淀的大量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数据。HCR前身为慧聪研究院,2011年,HCR完成MBO,为推动HCR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奠定了有力基础。2012年,公司引入多位业界重量级专家,并于同年8月与上海DNA合并;2013年,HCR宣布与国内顶级投资机构达晨创投达成融资协议,5000万的金额也成为市场研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2014年11月,HCR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8月12日,HCR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新三板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股。HCR拥有24个行业1159种品类20余万广告主的媒体数据库,连续积累22年行业数据库,1000万中小企业数据库,70万的B2C消费者样本库,100万移动端用户行为追踪panel。具有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数据挖掘与管理技术、报告电子化平台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8个分公司,拥有市场研究与传播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研究人员500多名。5、艾瑞咨询(IResearch)艾瑞咨询成立于2002年,由杨伟庆发起创立,致力成为中国大数据时代下最佳互联网收视率及消费者洞察公司。艾瑞咨询以“生活梦想科技承载”为理念,为客户提供中国市场最专业的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数据产品、研究咨询等专业服务,助力客户提高对互联网产业的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让互联网的力量点燃中国各个行业。艾瑞咨询累计服务超过1000家客户,涵盖多个行业领域,客户几乎覆盖中国所有主要的互联网公司、90%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主要的电子商务企业、主流的投资银行及互联网对冲基金等。在多个互联网公司IPO上市报告中,艾瑞咨询是主要的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方。6、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易观国际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和互联网化市场卓越的信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易观国际吸引了TMT研究、咨询、分析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商业决策优化服务。在为客户进行商业服务时,他们对整个产业与市场具有深刻的洞察,对企业竞争战略、管理运营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得到了海外市场的高度认可。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是易观国际集团下属的专业咨询公司。易观智库拥有业内最丰富的内容资源与分析模型、最专业的信息分析与检索工具、最超值的分析师增值服务以及最便捷的定向推送服务。易观智库为客户提供可信、可靠、可用、成本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保障您在市场持续发展和剧烈变化的过程中,把握商机、规避风险。7、赛立信研究(SMR)赛立信拥有中国大陆最早涉足市场研究和信用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熟悉中国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是中国大陆少数几个能够同时提供市场研究服务和商业信用调查服务的专业机构。赛立信具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研究经验,致力于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专业服务,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研究分析和营销解决方案。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培育了一批专家型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专业研究技术与研究模型,帮助客户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赛立信集团共有员工超过300人,广州总部有正式员工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此外,还聘请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博士、教授担任研究顾问。研究人员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及4年以上市场研究经验,专业方向涉及多个领域,大多具有其他行业如市场营销、政府部门、统计、银行投资、媒介等的工作经历。8、现代国际市场研究(MIMR)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1995年创立于广州。先后在上海、北京、成都设立MIMR的全资分公司及办事处,拥有专业市场研究人员超过200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MIMR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研究的发展。MIMR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未来:运用市场营销要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研究服务,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MIMR不仅有标准质量体系,以监控研究过程的每个阶段;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甚至于不同区域的质量体系,最终达成最有效的方案实施。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准确把握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识别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和市场定位,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您的决策风险。9、达闻通用(Dmworld)达闻通用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以卓越的研究分析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著称。总部设在广州,在武汉、深圳设有分公司,珠海设有办事处。达闻通用愿景:连接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桥梁,健康生活和生产力高效发展的推动力。公司使命:全力研究发展市场研究分析技术,宣传和推动市场研究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让中国以及全世界的企业通过市场研究充分享受到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历程,让人们充分享受到符合利益的产品所带来的健康生活的乐趣。公司注重研究技术,不断创新,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研究模型,而且在市场策略分析方面尤为擅长。10、明镜咨询(CMMR)明镜咨询成立于1997年,旗下包括广州明镜、北京明镜、成都明镜、上海明镜、深圳明镜五家独立注册的公司。约100名优秀员工组成明镜的团队,平均行业经验超过8年;员工伴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基于“心如明镜”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队伍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平均工作年限超过6年。明镜咨询集数据收集、市场研究、管理咨询于一体,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科学理性的经营管理解决方案。迄今,明镜已经在移动通信、医药、交通、家电、日用品、食品、房地产、金融、汽车等行业为100多家企业提供过1000多个研究咨询项目服务。明镜参照行业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并根据客户需求和营销潮流对相关服务标准不断进行动态更新和完善。超过1000个项目、10万个顾问工作日、100万次现场观察体验、300万个消费者访问,不断丰富了明镜的数据库;几乎每一年,明镜人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个成功的实战案例;明镜有大量项目成果获奖,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咨询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竞争愈激烈,对咨询业的需求愈大。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咨询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可以预言,咨询的作用意义将更加突出。面对市场发展,中国不同的咨询公司应根据自己的专长找准市场定位,还要不断地扩展业务,增加咨询服务范围,提高与外国咨询公司的竞争力。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在咨询实践中要秉持“顶天立地”的原则。所谓“顶天”,即咨询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前沿脉搏;所谓“立地”,即咨询人员必须深入企业实际,参与企业及产业市场的实践,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咨询能力。此外,还要遵循“宏观把握,中观设计,微观操作”的原则。面对时代发展,我国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要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迅速提高咨询服务的价值和实用性。

大勇不歧

聆听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重点工程广州南沙港铁路跨西江特大斜拉桥接近合龙。新华社发创业者在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参加活动。光明图片创业者在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讨论。新华社发编者按“推开心窗的世界更大,前面风景,都可以入怀……”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共同家园》,道出了粤港澳年轻人融入共同家园、拥抱美好未来的热切渴望。自去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大湾区建设不断提速,成效实实在在,给三地百姓特别是青年打开了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光明智库聚焦在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以及为他们创新创业营造环境、提供支持的助力者,邀他们讲述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感受,并请专家给出解析与建议。【一线讲述】“我们对香港更有信心,对自己更有信心”讲述人:学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创业青年 陈 升2015年夏天,我们团队第一次来到深圳前海,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团队入驻仪式上接过办公室钥匙,开启了创业寻梦之旅。转眼间5年过去了,一波波惠港政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对香港青年的关怀。在前海创业的日子里,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不断触动着我,我意识到,应该调整最初的创业方向,从传统的人力资源咨询和教育培训转向互联网创业。做互联网创业,内地是未来,也是趋势。当时团队决定在深圳前海创业,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深港合作使我体验到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开放、包容与活力,让我信心倍增;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发展潜力巨大,团队可以借着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的东风,享受诸多便利,把握广阔发展空间。在前海随处可见“港人港味港服务”,让我们感觉很亲切。更关键的是,前海为香港打造了人才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香港人士在前海直接就业,香港人才在前海可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待遇……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我们创办的电商企业迅猛发展。我深切感受到国家政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希望更好把握下一个风口。正当此时,国家进一步推出了重大利好政策——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在我看来,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港澳地区在回归祖国以后依托“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谈到港澳在构建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新定位,香港青年自然是主力军,更不应缺席。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春风,今天的深圳正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积极推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深圳发展空间大,机遇多,环境宜人,居住、工作和出差都很方便,乘坐广深港高铁十多分钟就能到香港,完全是同城化的感觉。随着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未来大湾区的机遇将更多。我相信,在国家的强大支持下,香港青年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我们对香港更有信心,对自己更有信心。“这一次,我选择在南沙起航”讲述人:广州润生细胞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香港创业青年 黄翊明我是一名“80后”香港青年,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曾在香港创立触漫App、中国第一粒子公仔品牌舒宠。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父亲便从香港来到南沙,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从小耳濡目染的我,也于2011年在香港走上了创业之路。囿于市场经验的缺乏和高额的成本,不到两年,我的首次创业便以失败告终;2015年再次创业,却又重蹈覆辙。失败的经历犹如一面明镜,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给了我改变的决心和动力。2019年年初,我和创业伙伴接触到生物医疗行业,团队也开始走上研究肿瘤个体化精准联合免疫治疗的道路。而把此次创业的大本营设在何处,成了亟待敲定的问题。就在这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了,它仿佛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的选择。深思熟虑之后,跨过而立之年的我再次选择了启程,这次的目的地是广州市南沙区。以往的创业经验教会我,一个地方的创业政策和发展前景,对企业的存亡影响深远。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在交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还有很多利好政策在这里实施,吸引了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云集在此。可以说,对于创业而言,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年9月,我和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经理、副研究员吴池力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阮润生博士共同创办了润生医药,在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落户。得益于南沙区青联的帮助,我们两天内便取得了营业执照。同时,公司享有“港澳青创30条”的落户补贴和场地补贴,大大减轻了成本压力、扩大了资源优势。大湾区的发展,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梦想再大也需要舞台去实现,大湾区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舞台。“我愿与南沙一起乘风破浪”讲述人:广东朝越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澳门创业青年 曾婉雯我来自澳门,是一名海归创业者。2005年,我赴澳大利亚求学,在口腔医学和全球卫生领域钻研十数年,帮助病人解决口腔问题。彼时,回到祖国创造更大价值,便是深埋在我心中的愿望。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得知消息后,我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这一年,我在家门口的珠海横琴创办了自己在国内的第一家公司。南沙作为大湾区的一支“潜力股”,很快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今年,我在南沙创办了广东朝越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南沙的创新创业环境令人青睐。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等线路让南沙血脉畅通,更有世界级的港口集聚。此外,南沙有优质的生活圈和营商环境,是理想的宜居城市和创新高地。港澳青年在这里创业,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和创业补贴,还在融资、场地租赁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这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能够全力推动公司发展。从澳门到澳洲,从澳洲到南沙,每走过一段路,都更坚定了我心中的梦。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此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我作为其中一员,要自觉承担使命,带领团队投身于这股潮流,既实现梦想,也为大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澳门青年,把事业做大做强”讲述人: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董事长 崔世平从2017年澳中致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受澳门特区政府委托营运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下称“创孵中心”)至今,转眼已是第三年。创孵中心一直坚守初心,携手创业者稳步前行。2015年,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响应国家“双创”号召,由经济局成立创孵中心,积极推动澳门青年创新创业。为了优化创业土壤,适应新一代弹性工作的需求,2017年,经济局委托澳中致远,以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崭新模式营运创孵中心,提供孵化器、加速器、共享空间以及免费的法律及税务咨询、营销指导,帮助创业者扎实根基。2018年,中心获科技部授牌,成为港澳地区首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019年又被评为“中国百家特色空间”以及“三十家粤港澳优秀孵化器”。如今,创孵中心已有百余个进驻项目。创孵中心有两个较为核心的理念:一是推送有能力、有创意、有准备的创业团队,参与一流的创业大赛;一是鼓励有潜力的项目进入市场磨炼,与客户对接。为此,我们搭建了两个平台:“澳中致远”创新创业大赛和“创孵ProQ盟”路演及商业配对活动。“澳中致远”创新创业大赛中胜出的队伍可以直通“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国际性、国家级创业赛事,为所有怀抱梦想的创业者打造一条黄金赛道,帮助他们接轨内地、迈向国际。我还记得首届大赛的一支参赛团队——澳门纳金科技有限公司,其项目“纳米银柔性透明导电材料”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勇夺“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客大赛”全球总冠军。创始人雷震曾袒露心声——纳金科技的愿景,就是扭转我国核心材料被国外垄断、窒碍发展的劣势,做粤港澳大湾区的硬科技独角兽。每当捷报传来,都让我更有决心:一定要帮助澳门青年,把事业做大做强!“创孵ProQ盟”路演及商业配对活动,是创孵中心为创业者精心策划的一个演练舞台,也是一个帮助大企业输入新鲜血液的平台。2019年启动以来,“创孵ProQ盟”不断帮助澳门创业者敲开成功之门。我印象较深的,是三个本地90后创立的Barra Studio。Barra Studio是创孵中心首批进驻会员项目,从事的是时下最潮流的AR技术研发应用。他们在首期“创孵ProQ盟”计划中被本地龙头企业看中,为一家剧场的大型表演创作开场前的AR互动游戏。此后,他们快速成长,也开始迈进大湾区市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打击澳门经济,创孵中心并未放慢脚步,“创孵ProQ盟”以在线方式举办了防疫产品及服务专场活动,帮助创业者把握危机中的新机。不久前,我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深感这个荣誉亦属于合作多年的创孵中心同仁。我深信,澳门年青一代,在粤港澳大湾区机遇面前,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当好港澳青年创业的引路人讲述人: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发起人兼主任 林惠斌20年前,我从香港来广州创业,帮助家人经营内地的食品原料生意。初到广州,很多地方都不适应,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朋友,一到周末便往香港跑,双城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创业打拼的过程中,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对内地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喜欢广州这座城市。2017年年初,我和几位香港澳门籍的天河区政协委员商量,决定递交一份提案,提议创建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以“港澳青年服务港澳青年”的理念为来内地创业的港澳年轻人创建一个资讯共享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在相关单位指导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2017年10月20日,广州市首家港澳青年之家在天河区挂牌。青年之家成立初期,运营团队主要由在香港或澳门工作的人员组成,靠团队成员手头的资源,靠朋友间的相传推荐,为创业青年提供帮助。刚开始做活动时,每次只有零星几个人参加,慢慢地,参与者多了起来,影响力也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更是让大批港澳青年萌生了来内地创业的梦想,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成立至今,青年之家已服务接待港澳青年近万人次,开展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学习讲座,财税知识分享会,创业经验交流等各类活动300余场,会员数量超过800人,帮助近150家港澳青年创业企业落地天河,协助23位港澳青年成功申请天河区人才公寓,在天河安居乐业。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以线上业务为主,以针对性地协助解决实际困难为辅,开展线上直播小课堂20场,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不停歇。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天河、面向湾区,加快推进对接产业群,为港澳青年进驻内地创办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在大湾区实现梦想提供更多助力。(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吴春燕、严圣禾、王斯敏)

彼故使彼

医药健闻周刊|多家医疗企业将赴港上市;阿斯利康与吉利德商谈并购;5家药企入围美国新冠疫苗加速计划

来源:全球企业动态本周焦点:IPO及投融资消息:微医、海吉亚、先声制药等内地多家医疗企业将赴港上市,赛诺菲投资凯辉创新基金,药明巨诺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并购方面,阿斯利康曾就并购事宜接洽吉利德科学,目前双方均未回应。Elanco获欧盟委员会批准,预计将于8月3日完成收购拜耳旗下动物保健部门。抗疫方面,美国为其加速研制和生产新冠病毒疫苗计划挑选了5名入围者,分别是阿斯利康、默沙东、辉瑞、强生和Moderna。强生将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临床试验从9月提前至7月启动。比亚迪N95口罩终获美国认证,将继续为加州供货。IPO、投融资IPO微医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内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募资7-9亿美元,估值与前一轮融资基本持平,为55亿美元。今年4月份,原计划下半年在港上市的微医集团却临时将瑞信踢出其联席保荐人名单,因后者曾担任瑞幸咖啡在美上市的承销商。中国最大肿瘤医疗集团海吉亚医疗通过港交所聆讯,海吉亚医疗是一家中美合资专业化的医疗投资集团,专注于连锁肿瘤治疗及脑科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海吉亚医疗通过直接股权所有权或管理权,经营或管理十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网络,遍布中国六个省的七个城市。国内最大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平台杭州康基医疗通过港交所聆讯。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销售收入计,2019年中国的MISIA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85亿元,康基医疗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厂商(包括国际和国内厂商)中排名第四,所占市场份额为2.7%。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先声药业成立于1995年,曾于2007年作为当时中国第一家生物和化学制药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后在2013年时,公司被私有化。该企业重点开发肿瘤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三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和高壁垒仿制药。甘李药业首发申请获证监会批准,将登陆资本市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02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甘李药业主要从事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原料药及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投融资赛诺菲对全球性风险投资基金凯辉创新基金进行战略投资,为全球立志用创新科技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变革的创业者提供支持。富士胶片计划投资9.28亿美元,将其在丹麦的一家制药厂的产能扩大一倍,以生产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药明巨诺完成总额为1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所募集资金会用于持续推动领先产品JWCAR029 (靶向CD-19 CART产品)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扩充研发管线和商业化准备以支持新产品上市。药明生物布局第二个美国临床生产基地。该公司针对一座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克兰伯里地区的生物药临床生产厂(药明生物十八厂,MFG18)签署长达10年的租赁合同。并购和分拆阿斯利康曾就收购事宜初步接触吉利德科学。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已就潜在合并事宜与竞争对手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 Inc.在上个月进行了初步接洽,如果成功,这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行业并购交易。阿斯利康的估值为1400亿美元,该公司已开发出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疗法。2014年,阿斯利康拒绝了辉瑞117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吉利德的最新市值为960亿美元,旗下药物瑞德西韦获得美国批准用于冠状病毒患者。如果交易顺利进行,它将超过百时美施贵宝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的交易,该交易将跻身史上十大并购交易之列。阿斯利康表示不知道此事。吉利德科学尚未对此作出回应。Elanco获欧盟委员会批准,将收购拜耳旗下动物保健部门。公司预计将于8月3日完成收购。Elanco曾承诺将对收入在1.2亿至1.4亿美元的业务进行剥离,其中包括将治疗狗外耳道炎的药物Osurnia出售给Dechra Pharmaceuticals PLC;将用于预防和治疗犊牛和羔羊球虫病的Vecoxan出售给Merck Animal Health等。除获得EC批准外,Elanco还在中国、哥伦比亚、南非、土耳其、乌克兰和越南获得了该交易的反垄断许可,并在巴西获得了临时许可。2019年8月,消息称Elanco将斥资76亿美元收购拜耳旗下的动物保健业务,将以53.2亿美元现金外加23亿美元Elanco普通股的方式支付。该交易此前预计将在2020年中期完成。优时比UCB收购Engage Therapeutics(一家开发StaccatoAlprazolam以快速终止活跃的癫痫发作的临床阶段制药公司),以及高达1.45亿美元的与临床开发,提交和发布Staccato Alprazolam有关的潜在里程碑付款。Staccato Alprazolam可能是20-30%癫痫患者的潜在解决方案。优时比拥有Staccato Alprazolam的全球性权利,并将进行Staccato Alprazolam的进一步临床开发,提交,启动和商业化。最初的前期付款为1.25亿美元,进一步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为1.45亿美元,潜在总对价为2.7亿美元。财报速递美纳里尼。意大利私营制药和诊断公司美纳里尼集团(Menarini Group)公布了其2019年的业绩。营业额达到近38亿欧元(37.93亿欧元),较2018年增长3.2%,EBITDA为4.92亿欧元。2019年美纳里尼的海外业务有所增加,国际市场营业额达到全球总营业额的77%。传奇生物。公司2019财年年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33亿美元,同比下降4676.29%;营业收入为5726.40万美元,同比上涨16.55%。人事变动德琪医药任命龙振国为首席财务官,直接汇报给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梅建明博士。任命自2020年6月8日起生效。龙振国曾担任高盛投资银行家。在加入德琪前,他担任BFAM Partners的基金经理,领导公司在不同行业包括医疗和生物科技领域的多项重大投资。和铂医药任命Jon Wigginton医学博士为其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Wigginton博士是资深的临床肿瘤学家和肿瘤免疫药物开发者,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MacroGenics担任一系列领导职务。目前Jon Wigginton博士在Cullinan Oncology担任首席医学官。治疗新冠肺炎新进展疫苗研发美国政府已经为其加速研制和生产新冠病毒疫苗的“Operation Warp Speed”计划挑选了5名入围者,分别是阿斯利康、默沙东、辉瑞、强生和Moderna。Moderna其mRNA候选疫苗是第一个启动人类疫苗试验,也是目前美国疫苗研发项目进展最快的。辉瑞一直在与mRNA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合作;默沙东有两个候选疫苗,一种使用了名为VSV(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病毒载体,另一种则使用了麻疹病毒载体。强生计划明年第一季度生产9亿剂新冠疫苗。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签订协议,目标是生产20亿剂新冠疫苗。强生宣布COVID-19候选疫苗临床试验提前至7月下半月。强生通过旗下杨森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加速启动其尚在研究阶段的SARS-CoV-2疫苗Ad26.COV2-S的1/2a期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原定于9月开始的临床试验现预计于7月下半月开始。这项试验将在美国和比利时进行。CSL支持的冠状病毒候选疫苗可能在2021年上市。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生物技术巨头CSL Ltd.正在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以加快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候选疫苗的开发,如果被证明有效,疫苗可能在2021年上市。CSL相信,到2021年底可以生产多达1亿剂疫苗,还将分包给其他全球制造商,以扩大生产的地理分布。帕拉西生物技术公司和Refana宣布在COVID-19疫苗上面进行里程碑式的合作,将借助一家总部位于爱尔兰的合资公司,以公平的方式,让全世界都能广泛地获取COVID-19疫苗。药物研发和铂医药与艾伯维合作携手推进创新型COVID-19全人单抗开发,该抗体将用于预防和治疗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呼吸道疾病(COVID-19)。此次合作开发的创新型全人源、47D11中和抗体,靶向冠状病毒的S蛋白的保守区域,因此不仅有望治疗及预防新冠,也具备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相关冠状病毒的潜力。礼来(Eli Lilly)首席科学官表示,如果正在试验的两种抗体疗法均进展顺利,最早9月份该公司可能有一种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获准投入使用。礼来还在对第三种针对新冠病毒引发疾病的抗体疗法进行临床前研究,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礼来已经对两项试验疗法启动临床试验。防疫物资本周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通过了比亚迪N95口罩认证。今年4月,美国加州政府和比亚迪签署了一份超过10亿美元的订单,计划在2个月内向比亚迪采购3亿个N95口罩,单价3.3美元;另外再采购1亿个医用外科口罩,单价0.55美元,并预付4.95亿美元。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日本川崎重工业与样本检测设备厂商希森美康(Sysmex)对半出资成立的Medicaroid称,该公司开发出了自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PCR检测的机器人,将以10月为目标上市销售。该款机器人可承担清除病毒毒性的“灭活”工序等以往需要人工完成的6项工作。医药产品信息强生明镜超高清4K内窥镜影像系统正式在中国上市。它是国内关节镜领域首款4K内窥镜成像系统,也是强生在苏州产业园投产的首款运动医学设备,更是强生首次将此类先进设备的生产技术引入到美国以外的市场生产。辉瑞在今年对旗下创新生物制剂恩利(依那西普)预充针剂型,主动进行了降价,降幅达到35%。依那西普是目前风湿病领域已上市唯一的预充针剂型融合蛋白类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GE医疗发布智影70/60系列超声新品。该系列新品基于创新的cSound平台和TCI动态像素聚焦技术。赛诺菲与康宁杰瑞就 HER2 阳性乳腺癌达成战略临床合作,推进KN026 与 泰索帝(Docetaxel) 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赛诺菲公司:中国首个法布雷病特效药法布赞(注射用阿加糖酶β)在国内上市。勃林格殷格翰其抗肺纤维化治疗药物维加特(英文名:Ofev, 通用名:乙磺酸尼达尼布软胶囊)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勃林格殷格翰与河南省平顶山启动“主要猪病区域防控净化合作”项目,旨在推动猪场生物安全再升级,净化猪伪狂犬病、经典猪瘟,稳定防控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非洲猪瘟、口蹄疫等主要猪病,促进生猪生产。勃林格殷格翰在华研发的猪瘟活疫苗产品获批。世界领先的外科和呼吸防护口罩制造商麦迪康集团(The Medicom Group)宣布计划在法国开设第二家口罩生产厂。信达生物宣布与罗氏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涵盖多个肿瘤细胞治疗和双特异性抗体。绿叶制药集团中枢神经治疗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 --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注册商标:金斯明)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按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审评要求批准上市的透皮贴剂产品。深圳北芯发布首个中国研制的冠心病精准介入诊断产品-FFR测量系统。蓝帆医疗拟投资33.87亿元新建300 亿支/年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与百济神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CDMO领域合作。东阳光药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生产批件获批待发。

戒律

各电商成交总额逾7000亿 双11又让世界“惊掉下巴”

11月的中国消费市场“火”得不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万商云集的火热盛况还在眼前,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又火爆登场。美媒报道称,今年的“双11”购物节,中国各大电商平台提供了超过1500万种商品打折售卖,这些产品来自超过14万个品牌,其中包括6万多个国际品牌。在全球疫情阴影仍未消退、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网上购物嘉年华如约而至,并使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再次创造刷新纪录的成交额。如外媒所言,通过这场狂欢,全球商家迎来“回血”机遇,世界经济获得复苏动力,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兆头。中国市场奔腾涌动的热潮,为疫情阴霾之下的世界经济带来融融暖意。“不只是打折购物盛会”今年“双11”购物节来临之前,美国艾睿铂咨询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提前“剧透”了中国消费者的高涨热情:96%的受访者打算参与今年“双11”活动,39%的受访者将在今年增加支出。11月11日当天,随着一个个创造纪录的数字接踵而至,各大外媒纷纷惊叹中国的消费热度。“22.5亿个订单”,德国《明镜周刊》网站报道称,截至11月11日晚11时,仅天猫“双11”活动的物流订单就突破22.5亿个订单,相当于2010年中国全年快递量的总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阿里巴巴的统计数据称,截至11月11日0时30分,天猫“双11”销售额已达到3723亿元人民币,打破去年“双11”全天创下的纪录。最终,今年“双11”各大电商成交额突破7747亿元,与往年相比实现大幅增长。除了惊人的数字,走到第12个年头的“双11”在今年呈现出诸多“新花样”,也为外媒所津津乐道。英国广播公司(BBC)刊文指出,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今年的“双11”购物节在11月1日至3日就已掀起一场网上销售热潮。美联社也注意到,中国电商平台延长了今年“双11”购物节的时间,希望以此提振销售,帮助商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拉长战线的同时,今年“双11”购物节中还出现了形式更为丰富的促销活动。美国《福布斯》报道称,众多中国电商纷纷采取多阶段、多样化的促销战略,进一步拉动了民众的消费热情。预售和直播等模式的推广,也成为促进交易增长的重要动力。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刊文指出,直播已经成为“双11”购物节的关键一环。一些今年首次参加中国“双11”购物节的美国公司也选择通过直播来推销商品。“不只是促销:‘双11’正在中国引入新的购物体验”,美国全球市场研究公司官网以此为题刊文称,而今的“双11”不再只是一场打折购物盛会,参加该活动的数字巨头开始利用直播、新产品发布和新颖技术,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购物体验。外媒认为,中国消费者对科技创新的接受速度比西方要快得多。科技改变生活,这是对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的最好诠释。“消费意愿走强的标志”对外媒而言,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之所以值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为观察中国经济提供了一扇重要窗户,不断刷新的交易额背后是中国强劲的消费潜力和澎湃的市场活力。如CNN所言,今年的“双11”购物节较之以往又多了一层新的含义,巨大的销售额体现出中国经济正在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步走向复苏。各大电商平台出色的销售业绩展现了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科学有效。“‘双11’将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表明中国整体市场的健康程度。”美国市场观察网站引述分析人士观点称:“目前中国市场似乎在高歌猛进。”10月下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捷报让疫情阴霾下的世界信心大振: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不到一个月,中国“双11”购物节交出的优异“成绩单”再次让世界看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成色。路透社指出,今年的“双11”购物节可被视为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走强的标志。这场购物盛宴彰显出中国从疫情阴影当中走出来后,其消费与经济重振的潜力是巨大的。在彭博社看来,“双11”购物节是截至目前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最好晴雨表”,不仅预示着中国消费者的回归,还是中国经济的好兆头,为消费支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10月下旬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媒认为,由于全球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受疫情影响,增加国内消费将是中国经济更加自立的关键。今年“双11”购物节的销售暴涨表明,中国人数达4亿的中产阶级已做好了消费准备。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以“双11”购物节为契机,中国正在进入新消费时代。《印度教徒报》认为,“双11”网上购物的繁荣景象显示出中国努力把国内消费提升为经济增长驱动器的关键。“中国的许多商家已在疫情期间转向网上销售,一些新零售模式已蓬勃发展。”新加坡《海峡时报》引述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的判断称:“在更快线下复苏和线上购物节共同提振消费者支出的支撑下,中国的消费和零售市场很可能将在强劲(的第四季度)中走完这一年。”“全球供应链动了起来”与刚刚落幕的第三届进博会一样,“双11”购物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庞大的购买力。这对于全球企业来说,意味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福布斯》杂志指出,“双11”购物节正在走向全球化,成为各国零售商踊跃参与的一场全球营销活动。韩国KBS也称,包括韩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内需市场复苏动向,并希望持续扩大在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的销售版图。数据显示,今年有2600多个新品牌、120万款进口新商品通过天猫国际首次参加“双11”购物节。11月1日至11日中午12时,天猫国际进口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47.3%,其中180个海外品牌成交额过千万元。BBC直言,“抓住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海外品牌的共识,它们纷纷全力奋战,不惜出动各种运力跨境调货,在11月11日当天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看来,“双11”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的节日。当全球大部分地方还在疫情中苦苦挣扎,欧美正处于第二波疫情高峰,中国成了全球唯一的主要增长引擎。各国企业都指望中国消费者帮它们“回血”。“中国几乎所有主要消费领域现在都已恢复增长。”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在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抑制美国和欧洲需求的情况下,中国正支撑美国企业应对这一局面,中国恢复常态对美企来说更加重要。美国市场观察网指出,作为一年中最繁忙的网购节日之一,“双11”购物节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将为疲软的全球市场注入强心剂。随着中国人的购买力不断上升以及上网人数日益增多,对谋求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获利的投资者而言,“双11”购物节凸显出诱人的增长机遇。“双11”购物节是一个缩影。作为疫情之后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新动力。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近几个月来,在欧洲各国企业努力摆脱国内持续经济拖累的同时,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它们的发展。《福布斯》杂志也称,由于中国市场消费需求旺盛,许多海外品牌借力中国市场迎来转机,全球供应链“动”了起来。

玻璃缘

成交总额逾7000亿元 双11又让世界“惊掉下巴”

超1500万种商品打折售卖 各大电商成交总额逾7000亿元“双11”又让世界“惊掉下巴”(国际论道)11月的中国消费市场“火”得不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万商云集的火热盛况还在眼前,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又火爆登场。美媒报道称,今年的“双11”购物节,中国各大电商平台提供了超过1500万种商品打折售卖,这些产品来自超过14万个品牌,其中包括6万多个国际品牌。在全球疫情阴影仍未消退、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当下,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网上购物嘉年华如约而至,并使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再次创造刷新纪录的成交额。如外媒所言,通过这场狂欢,全球商家迎来“回血”机遇,世界经济获得复苏动力,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兆头。中国市场奔腾涌动的热潮,为疫情阴霾之下的世界经济带来融融暖意。“不只是打折购物盛会”今年“双11”购物节来临之前,美国艾睿铂咨询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提前“剧透”了中国消费者的高涨热情:96%的受访者打算参与今年“双11”活动,39%的受访者将在今年增加支出。11月11日当天,随着一个个创造纪录的数字接踵而至,各大外媒纷纷惊叹中国的消费热度。“22.5亿个订单”,德国《明镜周刊》网站报道称,截至11月11日晚11时,仅天猫“双11”活动的物流订单就突破22.5亿个订单,相当于2010年中国全年快递量的总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阿里巴巴的统计数据称,截至11月11日0时30分,天猫“双11”销售额已达到3723亿元人民币,打破去年“双11”全天创下的纪录。最终,今年“双11”各大电商成交额突破7747亿元,与往年相比实现大幅增长。除了惊人的数字,走到第12个年头的“双11”在今年呈现出诸多“新花样”,也为外媒所津津乐道。英国广播公司(BBC)刊文指出,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今年的“双11”购物节在11月1日至3日就已掀起一场网上销售热潮。美联社也注意到,中国电商平台延长了今年“双11”购物节的时间,希望以此提振销售,帮助商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拉长战线的同时,今年“双11”购物节中还出现了形式更为丰富的促销活动。美国《福布斯》报道称,众多中国电商纷纷采取多阶段、多样化的促销战略,进一步拉动了民众的消费热情。预售和直播等模式的推广,也成为促进交易增长的重要动力。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刊文指出,直播已经成为“双11”购物节的关键一环。一些今年首次参加中国“双11”购物节的美国公司也选择通过直播来推销商品。“不只是促销:‘双11’正在中国引入新的购物体验”,美国全球市场研究公司官网以此为题刊文称,而今的“双11”不再只是一场打折购物盛会,参加该活动的数字巨头开始利用直播、新产品发布和新颖技术,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购物体验。外媒认为,中国消费者对科技创新的接受速度比西方要快得多。科技改变生活,这是对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的最好诠释。“消费意愿走强的标志”对外媒而言,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之所以值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为观察中国经济提供了一扇重要窗户,不断刷新的交易额背后是中国强劲的消费潜力和澎湃的市场活力。如CNN所言,今年的“双11”购物节较之以往又多了一层新的含义,巨大的销售额体现出中国经济正在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步走向复苏。各大电商平台出色的销售业绩展现了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科学有效。“‘双11’将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表明中国整体市场的健康程度。”美国市场观察网站引述分析人士观点称:“目前中国市场似乎在高歌猛进。”10月下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捷报让疫情阴霾下的世界信心大振: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不到一个月,中国“双11”购物节交出的优异“成绩单”再次让世界看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成色。路透社指出,今年的“双11”购物节可被视为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走强的标志。这场购物盛宴彰显出中国从疫情阴影当中走出来后,其消费与经济重振的潜力是巨大的。在彭博社看来,“双11”购物节是截至目前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最好晴雨表”,不仅预示着中国消费者的回归,还是中国经济的好兆头,为消费支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10月下旬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媒认为,由于全球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受疫情影响,增加国内消费将是中国经济更加自立的关键。今年“双11”购物节的销售暴涨表明,中国人数达4亿的中产阶级已做好了消费准备。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以“双11”购物节为契机,中国正在进入新消费时代。《印度教徒报》认为,“双11”网上购物的繁荣景象显示出中国努力把国内消费提升为经济增长驱动器的关键。“中国的许多商家已在疫情期间转向网上销售,一些新零售模式已蓬勃发展。”新加坡《海峡时报》引述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的判断称:“在更快线下复苏和线上购物节共同提振消费者支出的支撑下,中国的消费和零售市场很可能将在强劲(的第四季度)中走完这一年。”“全球供应链动了起来”与刚刚落幕的第三届进博会一样,“双11”购物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庞大的购买力。这对于全球企业来说,意味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福布斯》杂志指出,“双11”购物节正在走向全球化,成为各国零售商踊跃参与的一场全球营销活动。韩国KBS也称,包括韩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都在密切关注中国内需市场复苏动向,并希望持续扩大在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的销售版图。数据显示,今年有2600多个新品牌、120万款进口新商品通过天猫国际首次参加“双11”购物节。11月1日至11日中午12时,天猫国际进口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47.3%,其中180个海外品牌成交额过千万元。BBC直言,“抓住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海外品牌的共识,它们纷纷全力奋战,不惜出动各种运力跨境调货,在11月11日当天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看来,“双11”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的节日。当全球大部分地方还在疫情中苦苦挣扎,欧美正处于第二波疫情高峰,中国成了全球唯一的主要增长引擎。各国企业都指望中国消费者帮它们“回血”。“中国几乎所有主要消费领域现在都已恢复增长。”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在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抑制美国和欧洲需求的情况下,中国正支撑美国企业应对这一局面,中国恢复常态对美企来说更加重要。美国市场观察网指出,作为一年中最繁忙的网购节日之一,“双11”购物节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将为疲软的全球市场注入强心剂。随着中国人的购买力不断上升以及上网人数日益增多,对谋求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获利的投资者而言,“双11”购物节凸显出诱人的增长机遇。“双11”购物节是一个缩影。作为疫情之后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新动力。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近几个月来,在欧洲各国企业努力摆脱国内持续经济拖累的同时,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它们的发展。《福布斯》杂志也称,由于中国市场消费需求旺盛,许多海外品牌借力中国市场迎来转机,全球供应链“动”了起来。本报记者 严 瑜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安妮塔

难以跨越的“隐形门”:跨性别者职场生存记

“满月啦!”2018年11月的一天,30岁出头的马虹戴一顶金色的纸质皇冠,独自坐在杭州的出租屋中。对着荧荧的烛光和一个镶着奥利奥饼干的6寸蛋糕,她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配了这样一句话。评论里,不相熟的朋友看了图就回复“生日快乐”,只有了解她经历的人会心地道一句“恭喜”。一个月前,马虹在泰国完成了性别重置手术。2个小时的麻醉过后,摇摇晃晃的手术床上,她听着底下轮子咕噜滚动的声音,迷糊中,意识到自己被推进病房,下一秒反应过来:两腿之间空无一物,法律意义上,她是个女人了。当年12月底,她回到就职三年的公司上班。在马虹看来,那是一家LGBT友好企业。但HR找她三次约谈,提到“那你跟男艺人还是女艺人”。 2019年2月12日,她收到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邮件:根据《员工手册》和《劳动合同法》,她在4个月中的迟到情况超4次,“严重过失。”一年后,她以平等就业权遭侵犯将公司告上杭州滨江区法院。2019年12月3日一审开庭,未当庭宣判。庭审现场。滨江法院供图“被公司辞退的跨性别者”蹿上了热搜。马虹说,自己确实有迟到行为,但她反而生出一丝欣喜,“要是没有争议,会有这样的热度吗?”在马虹背后,是众多跨性别者的就业和职场困境。公益组织发布的一份《2017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跨性别群体失业率为11.87%。在职场上,40.34%的人不会选择表达自己的性别身份,19.69%的跨性别者在工作中着装与认同的性别不符。经历了青春期胶着的性别认同,跨儿们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熬过自我纠葛,性别身份和社会眼光的博弈,还要面对横贯在生计和理想面前的重重障碍。“扮演”另一种性别每天早上,林思然打起精神走进公司,开始一场“一个人的战争”。那是2016年,24岁的“他”在北京一家市场销售类的工程公司担任设计部经理,在同事眼中是个“靠谱、稳重的男生”。得出这个结论似乎显而易见:留着背头,穿男士的西装、白衬衫、皮鞋,身份证和简历上的性别都清晰地标明“男”。开会时,“他”喜欢板着脸,压低嗓子,用胸腔和腹腔说话。打个喷嚏,林思然不会用手捂着,“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不会表示出不好意思。”要是不小心被桌角磕到,会冒出句脏话,绝不说“好疼”。没有同事知道这是林思然长期压抑、刻意演出来的男生形象——“他”的心里其实是“她”。高三起,林思然隐隐明白,自己想做一个女生。她对胡子等男性性征反感,留长了头发,买了激素类药物服用。一个早晨,父亲叫她起床,看到她躺下时也有起伏的胸部,一个耳光把她扇到床下。她摊了牌,父亲只说,“这个家你妈身体才好,我不希望你再给我掉链子。”母亲是裁缝,一度腰疼得站不起来。林思然觉得“应该是自己错了”。“我会好好做一个男生”,她承诺。从老家河北的大专毕业后,林思然以男性身份在重庆找到一份设计工作,心事压到心底,她不让自己闲下来,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觉。直到2015年进入这家公司,上司安排主要设计师谈客户,由她来管理一个有着70后、80后的团队,处理客户投诉,交接施工队伍。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收入翻了倍,但脑中的弦绷得更紧了。为了证明男性身份,林思然形容自己到了夸张的地步。她原本性格随和,但那时和同事争执中发现是自己的问题,也要端着,“我是一个男的我不能道歉,被一个女的说,我会觉得下不来台。”职场中潜在的性别规范也让她瞻前顾后。她闻到烟味会觉得头晕、困,可想融入其他男同事,不得不开始吞云吐雾,因为发现男生话少,抽烟的时候才有机会谈谈工作。2016年10月,因为公司经营不利,拖欠工资,林思然离职。一个人回到家里,呆坐在床上,她反而获得了短暂的自由,“没有观众了,我还演什么呢?”上下班的分裂人生白雨霏工位的椅背上,长年挂着一件西装外套,公司要求男生穿正装。但她在不易看见的地方保留了标记“真正自己”的痕迹——西装裤下面,蹬着一双女式的长筒靴,看上去像皮鞋;冬天,她能在裤子里套一双丝袜;偶尔,那会是眼线和美瞳。2008年,她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通过校园招聘顺利进入这家大型国企。她找借口搬离了父母家,拥有了自由装扮的空间,想做女孩的性别认同一点点“苏醒过来”。白雨霏不断摸索,化烟熏妆、打耳洞、刮腿毛……QQ签名里,她记录下这个历程,“慢慢掐死过去的自己。”国企的日常像流水线的作业工,每周有一天固定加班。白雨霏刚入职场,加班时买点便当大家一起吃,也觉得开心。不同于林思然,白雨霏在公司留着长发,行为举止也不刻意掩饰,“藏不住了。”上厕所,和并不熟悉的运营部老总站在小便池前,对方瞥了她几眼,也会不客气地说,“你头发这么长,剪掉么好咧!”她仍然想“让懂的人来懂我”。一次电脑上聊天,有人在同事的群里提起,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白雨霏开玩笑地试探:其实我是金星移民过来的你们知道吗?页面上蹦出消息,“你肯定是以前受了刺激才这样子的”,来自一个女同事。“你这个卖××的不要讲话”,男同事跟着附和。白雨霏盯着屏幕,不吭声。在这之后见面,她照常和他们聊工作,但心如明镜,相关的话题再也不会提起。上班,下班,白雨霏仿佛过着两种人生。从公司回到家,白雨霏脱下男士衬衫,换上女生的睡衣,那是一件上下分开的格子睡衣,太可爱的她不敢买,购买的过程也胆战心惊:大型卖场的睡衣区没有售货员,白雨霏进去逛一圈,瞄一眼尺码就放进购物车,到收银台“滴滴”扫完,用塑料袋套上快步离开。很多跨性别者因为担心“出柜”后会失去工作或难以和同事相处,白天在职场,按照他人对生理性别的期待着装、生活,到了夜晚,才卸下伪装。一位昆明的跨性别者说,她白天兼职,为房产中介拉人头、发传单,晚上回家和父母同住,只有睡觉时才有机会穿着裙子。盖上被子,谁也看不见。跨性别社群“TransLives”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跨性别在定义上意味着心理性别的认同与生理性别不符,因此跨性别者多少都会存在性别焦虑的问题,需要通过穿女装、留长发、服用激素、性别重置手术等措施,让性别表达尽可能符合心理性别。但因为生活的压力,他们通常会遵照身份证的性别和相应外貌去工作,“其实内心非常焦虑,也有人会因为受不了而离职。”要弥合这一裂缝,白雨霏选择手术。2009年中旬,她联系上海411医院,写信、面谈,语气恳切,“……希望赵医生能给我选择第二次生命的权利。”当时,国内手术技术不比泰国,但白雨霏来不及攒更多钱,更重要的是早点变身,“一切都可以早点开始,会有新的朋友,新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身份,而且还有青春。”年底,手术排期定下,白雨霏提交了离职申请。她早就想好,这段职业无法延续。害怕闲言碎语,也为了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她和过去的社交圈子道别,给朋友逐个发消息,“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就不联系了。”那段时间,白雨霏坐在办公室,看着忙忙碌碌的同事出神。刚毕业时,她还曾觉得这家国企会是她一辈子要待的地方。终究不舍,离职前,白雨霏只和几个亲近的同事说出实情。那天晚上,她穿了女装,正好路过一个同事家门口,她忐忑地叫他出来,说了离职和手术的消息,“以后他们想到我的话,就说我过得挺好的。”黑夜掩盖了她惆怅的神色,同事听后很惊讶,最后欣然接受了。这一年,她27岁,刷爆了信用卡,摘除了睾丸,阴囊皮瓣再造为阴道。她换了手机号码,把sim卡收了起来,封存了作为“男”的过去。敌意与善意2016年年底,林思然进入一家销售类的互联网家装设计公司,这时的她,外表看起来还是个男生。小组聚餐时,一个女性前辈教导她工作的技巧,“其实你要用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面对客户,诚心的,而不是装得像一个销售一样。”这句话翻译成了另一个问句,击中了她内心的挣扎:我该不该用真实的状态去面对这个世界?“生活中也是吗”,林思然问。“对,也是”,前辈回答。最后让她决定转变的是一次三个月的出差。2017年6月,她加入一家一线设计院,去湖南做博物馆的项目,和一个男生设计助理住一间。天气炎热,外出工作画图一天回来,助理直接光了膀子,林思然说,这还有个人呢,助理说,男的怕啥?林思然洗脸用洗面奶,出门用乳液,助理用肥皂;助理刷牙洗脸5分钟,林思然就得15分钟。对方忍不住吐槽,没想到你是个这么娘的人。“就显得我很矫情,跟我工作中干练的直男形象完全相反”,她越发觉得格格不入。因为早前吃激素,她已经涨了胸,夏天也穿宽松、厚实的黑色长袖。在工地看建设项目,她把袖子挽起来,“看着很爷们似的”,实则害怕中暑,包里随时备着藿香正气水。尴尬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刚来北京一家小公司,男同事之间闹着玩,一个同事扯到她衣服领子,不小心看见她的胸部,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大夏天穿长袖了。”林思然至今记得他得意的语气,“好像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从湖南出差回来,垫付的钱没下来,之前公司拖欠的工资也久未到账,北漂的生活成本陡然增加。林思然信用卡欠款,银行打电话到老家。父亲一个电话打过来,嫌她败家,让她中秋、国庆、春节都不要回家。林思然蒙了,她决定让医生给出答案,无论什么结果她都认。“思考了七年,逃避了七年,应该给自己一个交待。”北大六院和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结论都是性别认同障碍。对面,医生最后问,“你能接受内心认为自己是一个女生的状态吗?”“能”,她语气坚定。医生给她开具了雌激素,林思然再次留长发,减肥,衣服也逐渐中性化。2018年的除夕夜,林思然早早下班,街道上几乎没人,商店都关了门,只有公司下面的便利店还亮着灯。她买了两个面包、一个寿司卷、一瓶鸡尾酒,回到出租屋中,打开电脑,放着春晚,才觉得有些年味。2019年3月,林思然入职一家靠前的建筑设计研究所,她已经化起了淡妆,年后缺人,主管没有在意她的着装。她不知道同事会不会接受自己,一开始两三个月,她尽量少接触、麻烦别人,不懂的自己网上查,大家闲谈她也不插嘴,默默观察。工位在三楼,林思然避免上洗手间尴尬,专门去人少的一楼女厕上。工作强度大,她同时学习新的软件,每周汇报时间前都在通宵。同事之间逐渐熟悉起来,她试着在聊天中出柜,有人问起,她委婉地说,“你知道金星吗”,对方恍然大悟。林思然一直记得曾经有过的善意,当时一个项目落地,所有同事一起聚餐。她穿着夏天的裙子,化着妆,坐在桌边。所长举起酒杯,“请男生起来,大家干杯——”所有男生都站了起来,她迟迟没有动身。边上新来的男同事不知道她的情况,着急道,“叫你呢你赶紧起来吧。”林思然涨红了脸。所长没有为难她。这轮结束后,她拿着酒杯去单独回敬所长,走到长桌另一边,其他女生却一个个都站起来了,“她们以为是女生要敬酒了,是对我的接纳。”说起那段日子,林思然的语气充满了怀念。从这家设计所离职后至今,她没有再踏入过职场的大门。站在职场门外“等通知吧。”两个半月来,这是林思然在面试之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2019年9月末,因为公司内部业务调动,林思然离职。等待她的是漫长的求职之路,随着林思然的外表越来越像女生,她遇到了大多数跨性别者在面试时“人证不符”的问题。她的头发到锁骨以下,穿着长款羽绒服,女款紧身牛仔裤,毛衣,眉毛修得整齐。面试官看着她愣了,说,“我们这次没有预约女孩子来啊,简历上写明是个男生。”看过简历、聊完作品之后,HR问,“你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或者不能说的问题吗?”有一位HR提出,“你有什么不良嗜好?”她不得不解释自己的身份,“但这不影响我的工作。”面试了36家公司,其中有半数公司会特意提到她的性别身份,除去专业不对口的两三家,她想不出为什么被拒绝。通知屡屡没有下文,她把指甲洗掉,换上5年前偏男性化的嘻哈风衣服去面试。但她没有肌肉和喉结,药物的作用也逐渐显现,看上去仍是女生的样子。每次走到公司楼下,她深吸一口气,期望这一家会有回音,但每次在回家的地铁上又陷入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手术后没过多久,白雨霏也开始找新的工作,“人证”虽然相符,但横在她和一纸offer面前的障碍是难以修改的学历信息。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公积金的性别信息在手术后就能修改,但学历与学位证书上仍留着原来的性别,每一次不得不拿出来,就意味着一场“被迫出柜”。好几次提交学历证书没有音讯后,她发邮件向一家公司的HR询问拒绝录用的原因。得到回复,“对于我们和部门领导来说,应该说您的能力我们非常认可,但是毕竟您有些特殊情况,相信您当时面试时也有意无意地有所隐瞒了……我们大领导可能比较传统,所以最终没有考虑……”用人单位拒绝录用白雨霏时发的邮件。受访者供图半年找不到工作,白雨霏没有收入,在路上看到5块钱的珍珠奶茶都觉得贵。5块钱能在菜场买一大袋大米,她把白米饭和水放在碗里,微波炉一转,偶尔配点榨菜、萝卜干,熬下去。她心一横,在招聘网站上勾选“不限学历”,选择最低薪资,想着服务员她也做。去到面试的大楼,一个有口音、个子瘦小的男人扣押了她的身份证,面包车直接把她拉到了夜总会,另一个“大哥”让她换上衣服陪酒,白雨霏傻了。那是灰暗的三周,直到一个晚上,她小声跟客人商量“能不能悄悄掩护我出去”。她跟着客人走到门口,一个小弟上来堵人,她飞快地冲出夜总会玻璃门,坐上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小弟追上来,拦着车门不让她走。“快开啊!”她朝司机撕心裂肺地大吼,司机不敢动。她急中生智,说起他们曾经一块玩的手游,小弟心软了。如今回忆起来,白雨霏说,那段时间她突然理解,为什么很多跨性别者做了手术反而自杀或从事性工作,“原来复旦出来还是有点自负的,从小到大上学,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但到了这里真的是搞不定了,连能不能生存都成了问题。”灰暗时光的间隙有微小的快乐,她能穿好看的白色长裙,站成一排被挑选时,有客人独独选中了她,“感觉是对我性别的认同。”从夜总会逃离后,她终于找到一家不看学历的外企,主管群发邮件给内部项目组,介绍新员工白雨霏,“She……”那是她的身份第一次在职场上被承认。学历难题虽然找到了工作,学历没有修改成功前,只要HR的头像在微信里跳动,或向她走来,白雨霏都会心里一紧。2010年,白雨霏写信给学校和国家教委申请修改学历信息,之后每年往学校跑。转机出现在2012年,学校研究生院一位新上任的院长得知她的情况,拍板同意出具学历和学位证明书,一半的公司能接受这份证明。在此之前,她做了一份假证,应聘时需要,再提着一颗心拿出来。虽有学校的证明,上面有她的曾用名,学信网上入库的信息也还未修改,一旦用人单位做背景调查,白雨霏就惴惴不安。2012年《青年报》对白雨霏求职困难的报道。受访者供图2018年,在广州性别教育中心律师的协助下,她将申请寄到高教司。三天后,她在北京出差,接到一个010开头的电话。她握着手机,听到对方要求提交学信网新的照片,一时反应不过来。在后来给教育部的感谢信中,白雨霏写下,“从这一刻起,我才真正成为被社会认同的女性……得知学信网上的信息可以修改后,我欣喜若狂,真的,从手术至今8年多,吃了太多的苦,而这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改完学历,她回母校找老师,得知那一年上任的院长是钟扬教授,2017年在车祸中去世,差点哭出声来。白雨霏学历修改完成后给教育部的感谢信。受访者供图白雨霏是跨性别社群中第一个成功修改学历的人。但仍有许多跨性别者在更改学历证书信息时受阻。律师于丽颖从2018年起帮助近30位跨性别者更改学历信息,其中只有6例成功。她告诉记者,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规定,“学历注册并提供网上查询后,学校不得变更证书内容及注册信息,不再受理学生信息变更事宜。注册信息确有错误的,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修改。”在于丽颖看来,学历信息难以更改是由于上述办法的不具体,“注册信息确有错误的”如能改为“注册信息确有错误或者学生身份信息依法变更的”,跨性别者在手术后,学历上的性别就能随着身份证而变更。而现在通常的情况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先审核并提交材料,而学校又要求跨性别者个人提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协助办理的文件。“因此实际操作上能否修改,通常依赖于学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性别多元意识,和跨性别者的个人沟通”,于丽颖说。改不了学历信息,文凭近乎于“作废”。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的跨性别者受教育权项目助理小米接触了不少这样的跨儿。他发现这样的无望在无形中影响了许多跨儿的就业与教育,“在校的跨性别者会因此选择退学,有的选择出国、重读一个学位,还有的会从事不需要学历的体力劳动、性工作,或以更低的学历求职。”学历造成的就业障碍在跨性别者入职之后也会发生。33岁的刘梦已入职一家企业一年。她在研究生期间完成了手术,身份证和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上的性别都为“女”,外表也与女性无异。而本科学历证书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入职时,她不敢提交。2019年1月,她找到本科院校,学校递交了学历信息变更申请至市教委,但久无答复。5月,在律师建议下,她向市教委申请信息公开,被拒绝后,8月,又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一个月后,教育部电话建议她撤销行政复议,并重新走流程。9月底,她再次提交材料给学校,学校告知把材料提交到了市教委,后再无消息。一直拖延,HR透露出怀疑她学历造假的意思。12月,刘梦只好拿出本科学历证书,公司负责人看了很吃惊,“原来你是男孩子。”公司以“风险太大、投资人怪罪下来也承担不起”与“万一暴露会对品牌有影响”的理由将她劝退。她不愿意撕破脸,选择自己离职。说起一周前才发生的失业,刘梦的声音微微颤抖。在找到这份工作之前,有不少企业在看到学历证书后拒绝录用她,而现在工作一年,事业刚刚有了起色,“我只是想跟普通人一样生活。”维权之困像刘梦和白雨霏一样遭遇就业歧视后,少有跨性别者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公开可循的案子里,除了马虹的诉讼,只有贵阳C先生2016年“跨性别就业歧视第一案”。C先生是跨性别男性,寸短,银色耳环,日常穿着男士西装和衬衣,T恤基本都是黑色。2015年4月,27岁的他入职慈铭健康体检中心。七天后,签劳动合同前,带教老师向他转述HR的消息,面露无奈:“她觉得,不一致嘛,你自己的想法和你的身体不一致嘛。……她就觉得不正常啊。”2016年3月开始,C先生提起劳动争议纠纷和一般人格权纠纷。2018 年1 月22 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C先生诉讼慈铭一般人格权纠纷做出判决。判决书确认,慈铭辞退C先生的理由是他不按规定着工装,认定“被告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关系,侵犯了原告平等就业的权利”,但不认定为对跨性别身份的歧视。2016年3月30日下午,庭前调解后,C先生拿着仲裁委员会出具的仲裁庭组成人员和开庭通知书。案件一度引发了公众对跨性别的关注,也让C先生承受了谩骂。那段时间,C先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博。关于案子新闻的评论,他一条一条看过去,“怪物,不男不女,心理变态……”回忆起来,C先生觉得“比被辞退的时候还要绝望。”父母也胆战心惊,怕C先生突然有一天出门就被打了。女友对他选择诉讼感到不解,“你为什么要去这样公开自己?你要这样公开的话,我们迟早会分手。”社群里也有人责怪他,骂他。被辞退后,窝在家里,他投简历,发呆,看电视,玩游戏,“游戏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性别。”他骑着一辆黄色摩托车,背着黑色背包,装着简历,几乎天天往贵阳的人力资源中心跑。他曾试图回到过去就职的保险公司上班,“但是老总说不要,社会舆论太大了,怕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印象。”在C先生案代理律师刘明辉看来,跨性别者用法律来维权意味着公开出柜,但在相关法律不够健全、社会也不够友好的背景下,这往往意味着后续职业风险的增加。现有法律中,没有不得歧视跨性别者性别认同与性别表达的条款,也不存在对就业歧视的定义,辞退理由中的这一类歧视因素很难被认定,这是众多跨性别者就业歧视选择不起诉的原因之一。刘明辉说,目前,“我们理解‘跨性别’属于‘性别’大类。跨性别者遭遇就业歧视维权案现在会参照《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性别相关法条。而在一些国家,存在对性别表达明确保护的法律,泰国2015年出台了《性别平等法B.E.2558》,其中就明确了“禁止基于性别表达的歧视”。另一方面,跨性别者遭遇的就业歧视多为隐性歧视,为举证与维权带来了困难。从业六年的HR陈砾觉得,跨性别者的就业歧视是一笔“糊涂账”,官司很难打赢。“企业可以一口咬死,这个人不符合用人需求。应聘者则无法证明符合条件,因为条件由公司说了算。”对此,在一些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反就业歧视立法与判例有举证责任转移规则。刘明辉介绍,“也就是原告举出求职被拒绝、被辞退的证据后,举证责任就转移给了被告。被告所列举的理由中只要有性别歧视因素,即使还有其他因素,也构成混合动机歧视,法院仍然可以认定构成就业性别歧视。2017年,C先生加入非营利组织“同语”,这家机构负责人在当年鼓励他打官司、做科普,他想报恩,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去帮助社群里的人”。阴翳和阳光现在,白雨霏是一家创业公司的专业顾问,领导评价她的业务能力,称她是“定海神针”。2010年,她进入那家外企,没有在意工资,工作内容和原来的专业也关系不大,但她对此心存感激,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刚做完手术那阵,她出门买个冰棒都要化妆,总是穿花裙子。同事提醒,你怎么穿得跟女大学生一样?有时候裙子太短,她也不懂挡一下,直接就坐下来。来外企之前,她不敢唱歌、泡温泉,怕暴露声线和手术留下的疤,但同事们热情,一群女孩同她一起玩,谁也没说什么。最初几年上班,白雨霏会在包里常备包卫生巾,担心有别的女生问,她得有东西拿出来。曾经有次她没有备着,对方问:你是不用卫生巾的吗?她特别尴尬,现在渐渐也放下。离职后,她开始频繁跳槽,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花了4年时间。现在这家公司,和她最初想做的工作吻合。她会自信地鼓励其他跨性别伙伴,因为走了“弯路”,她拥有了别人没有的跨领域经验。2017年,她成立了跨性别的社群,和更多跨儿接触、“出柜”,“慢慢走到阳光下。”她也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找回过去的朋友,很多人上来第一句话,“你消失好久了。”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仍有阴翳。白雨霏的跨性别身份、她的过去,同事里无人知晓。白雨霏想,如果和部门老总在业务上如果有冲突,要争论,“我底气还是很足的,但如果他知道了我的身份,争到后面来一句‘你这个人妖闭嘴’,怎么办?”一次,白雨霏对接甲方的一位总经理,偶然间提到毕业后入职的第一家国企。总经理问,你是不是在那边做之后,又去了一家外企?她一下子紧张起来,这两段工作经历,她本以为没有重叠的社交圈。“x总,您是在哪里听到的?”“这个都不重要。”她又慌张地问了一遍。“没关系,其实这些都不重要。”白雨霏觉得,他大概是知道,也认同自己了。但聊天时,仍会注意措辞,“怕搞砸。”白雨霏有两个微信号,一个和社群成员联络,一个给工作和生活。在公司,她偶尔切换到那个已经“出柜”的微信号的时候,总要把手机往没人的方向转15度,或者趁上厕所时瞄一眼。她想过,真正走到阳光下的那天,是她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林思然晚上有时候失眠。早上醒来,她查查邮件和招聘网站,还是没有回复。工作日,她能听到合租的其他人上洗手间,推门、拉门,朝九晚五上下班,她自嘲,“我就好像是个富二代一样。”没事的时候,她看行业的咨询,复习二级建造师证书,难受了就听听音乐排遣,出去倒垃圾透透气。她没有主动说,结果还是被父母发现了失业的事。父亲在电话里说,“你们这个行业不景气,随便一个人面试都很难,一个女性找工作也很难,你会更难,你就回来好好做个男生吧?”“我觉得这不成立,我也经历过友善和接纳”,林思然没有答应。2018年春节,她打电话告诉父亲医院的诊断,父亲起先生气,挂掉后又在微信里发消息给她:人的这一生在宇宙中也就是一粒尘埃,你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为自己而活,其实也很不容易。找不到工作,林思然不再去想什么时候手术,没有经济来源,这看起来遥遥无期。她已经失去了作为女性的青春,有时也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完整的人”。她能确定的是,第二天太阳升起,她还是会继续打开招聘软件,寻找下一份工作。(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三生

展望未来,中国雄狮醒了!

来源:估值逻辑中国繁荣,牛市征程所有在唱中国经济崩溃论,对中国发展没有信心的,我不知道他们的担忧和逻辑落脚点到底是在什么地方。20 世纪 90 年代,我们国人在海外是非常受歧视的,因为我们穷啊,我们当时连给村子修路的钱都没有;21 世纪的前 10 年,我们实现了工业体系的起飞,完成了国家生命周期高速成长的一段,我们出去的时候可以抬着头跟别人说话,各个国家都求着中国购买商品;最近的 10 年,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全球都在学习中国话,都在受到汉语博大精深恐怖的支配,在迎合中国,因为中国人有钱了。经过了这 30 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应该庆幸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一个伟大的国度,能让一个 14 亿人口的国家在 30 年时间完成了工业体系起飞准备、起飞、成熟这三个一般来说需要 60 年时间完成的过程,是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工业化的经典性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了起飞准备、起飞阶段的基本阶段特征:1978 年至 2000 年进行了以轻工业发展为主的起飞准备和原始积累,2000 之后进入起飞阶段;2.具有起飞阶段的三个要素条件:固定汇率、集权政治和贫富分化;3.具有典型的起飞主导产业,以及重化工业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中国起飞的主导产业是房地产,同时也具备钢铁、造船等重化工业的发展。4.具有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在起飞中进行了以铁路为代表的工程装备的技术积累。这一点对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至为重要。5.遵循了城市化加速、市场扩张以及交通发展的需求扩张规律。上面的这些经典的过程在工业化理论是各个工业化国家的共性特征。面对这样的奇迹我们应该感谢三个人( 第三个目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感谢邓小平邓爷爷,他奠定了改革开放这条路不变;第二感谢朱镕基朱总理,朱总理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搭建了整体社会的高效率运行,朱总理让我们加入 WTO,加快出口、掠夺海外需求创造居民财富;第三个要感谢的是刘鹤,他正走上历史舞台,想来只有等到 15 年以后我们才能知道他在金融自由化这条路上的这脚刹车是多么的及时,挽救了工业成熟期政策造成的泛金融化的错误。展望未来,中国这只世界级雄狮醒了,正在以自身强大的惯性运行,在这个惯性下我们会从成熟阶段走向大众消费阶段。由于刘鹤的这脚金融自由化刹车踩得及时,我们有望在世界分工中从第三阶层向第二个阶层迈进,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我们庞大的人口体量和旺盛的工业制造能力,在我们迈向第二阶层时候会把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在经济上彻底的逼到绝路。从国家级别的竞争优势来讲,我们拥有了这样的实力和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迎来中国在低增速、总量变化不大下的中长期繁荣——结构主义经济的崛起。在世界康波周期萧条期,中国居民财富创造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此为背景,再参照日本的国际经验,和我们内身的规律,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中长期的繁荣。展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是否能跨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庞大,庞大到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打这种包票,中国一定会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先不考虑是否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宏大的问题,先从居民财富入手,就是中国未来如何能保持居民财富的增加。这一点也许我们只能类比 1975 年后的日本,从实际经济体量、人口等各种指标是和日本当时具有很好的对比性,许多人喜欢拿美国企业发展路径来做对比,我偏向认为这个标杆选得有些问题,日本企业在 1975 年到 1990 年的发展案例对于我们才有更加明显的指导意义。日本在 1975 年开启了繁荣的 20 年,股市长牛 15 年的征程,直到 1989 年金融自由化的泡沫。也许我们会沿袭这个路径,在全球萧条的过程中,中国的繁荣是未来最大的亮色。1、如果和日本在那个阶段对比,我们目前有三个不利的条件1)人口基数庞大,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海外需求德国、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经验完全不适用我们的市场的,在研究分析的时候,这些国家地区只能当做个体案例来研究,不能当做制定整体国家政策依据。因为人口太少了,德国 8000 万人口,韩国 5000 万人口,台湾 2300 万人口,新加坡 560 万人口,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加起来就接近上亿级别。这几个国家稍微掠夺国际上一点需求就能实现比较好的财富创造。我们是 14 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满足中国人的需求和财富创造,我们会把许多国家逼到绝路。日本 1975 年到 1987 年的崛起,把美国企业逼到了绝路;中国这 20 年的崛起,先是把四小龙逼到了绝路,然后是把日本逼到绝路( 这几个地区人口少,少量的需求就能养活这些人,所以不至于类似日本般凄惨),日本真的是被中国逼到了绝路,日本的贸易差额已经从 2004 年前贸易顺差 12 万亿日元,到 2014 年的贸易逆差 12 万亿。2)没有一个超级大经济体能提供需求在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国是一个超级大的需求体,在 90 年代索尼、三星卖给了中国的电气设备( 随身听最为典型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并没有一个能类似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目前看能提供这样需求的就是印度、墨西哥,但是这些国家还在工业化体系起飞准备的初期,甚至初期都不算,他们的贸易逆差已经持续了多年,无法形成国家资本积累,居民也就无力提供额外消费。提高内需也是一种方式,但是需要建立在透支未来的角度上。3)美国资产负债表不同周期,代表美国对需求接受程度不同在 20 世界 70 年代和 80 年代,美国处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中期阶段,制造业向外转移,1956 年到 1974 年转移的是最初级加工制造业,然后是终端制造业,1985 年之后是高端制造业。日本承接了和完成了这些所有阶段的转移。中国初期承接的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初级制造业,然后不断攀升,我们现在已经具有向中高端制造业升级的能力( 中国现在工业体系完整程度和制造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 )。但是美国人不想刷卡消费了。这个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不同,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相信我们的军师、智囊团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2、关于跨国中等收入陷阱的五个错误认知我们能依靠什么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呢?至少我偏向认为之前提的几个政策和大家熟知的想法是有问题的。互联网救中国这个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第一、互联网信息化生命周期已经过了成熟期、迈向衰退周期,其带动的效率提升,和生活便利的使命已经完结了( 30 年的扩散,30 年的繁荣 );第二、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没有创造需求,只是现有需求的重新分配:在国内看到的各种互联网成功案例,哪一家带来新增需求了?貌似都没有,携程的成功,原来的订票点消失了;滴滴打车的成功,带来之前的出租车公司式微;阿里巴巴的成功,带来全国各地区的批发零售市场都死了;京东的成功,让全国各地的电子城人去楼空。依靠互联网是完全不懂经济的人才能想出来的想法,无知、无知、无知。2)依靠消费跨国中等收入陷阱(转型)这个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是我也认为这是一个认知错误。美国经济 80% 是消费,工业体系升级的最终阶段是大众消费、超越大众消费( 目前只看到美国是超越大众消费 ),这个特征听起来好像消费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我依然认为依靠消费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错误。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表述:「需求的转变不等于消费将在经济增长中占有主要地位。 工业化阶段决定了投资仍然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推动力,从未来十年的方向看,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工业化走向成熟阶段的主导力量,这是工业化结构的继承性。」工业体系的成熟阶段,消费只能是跟随,不会成为主导力量,即使到大众消费阶段,也只是跟随性,不可能成为主导。消费不能成为主导是因为消费并不创造居民财富,是居民财富增加的结果,不是居民财富创造的原因。回到我们第一部分所讲的模型中,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总要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自然而然最后就是危机和瓦解。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如果没有居民财富创造这个活水,那么这个国家的消费整体是依次下台阶,最为典型的就是日本「低欲望社会」——买不起、认命。3)高端制造业目前的高端制造业集中在半导体上,这个市场具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在半导体领域,我们还是要烧钱,还得烧 10 年才能出现京东方这样的企业。没办法,这是作为追赶国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所以以中芯国际为链条的巨大产业链只有炒作意义,没有投资价值,未来的 10 年都是类似京东方前十年一样,更多的是财富毁灭,而不是创造利润和创新。这是工业化升级的必然,日本企业在做半导体制程也是交了 10 年的学费。不要拿台积电来做对比,台积电是在一个强需求向上攀升的过程中,承接了美国、日本的制造能力才成长起来的( 1987 年成立 ),和中芯国际在大需求周期见顶的成长逻辑是完全不同,中芯国际在未来面临的是类似京东方 2005 年到 2015 年那样的血海竞争。4)创新:80、90后注定出不来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要去理解这个创新到底是指什么样的创新。如果说创新是以制造业升级为主线,围绕制造业升级展开的应用品、产品的升级为主线创新,我认为是真正的创新和投资主线。但是如果是以「小、奇、新、特」为主线,或者小范围个体创业为主的创新为主线。我认为大的时代过去,是在误人子弟。我们总是拿过去 30 年这一轮信息化技术革命浪潮诞生的伟大企业来宣传创业如何的有前途,VC、PE 们如何的盈利。但是我明确的说,从 2018 年开始,这些逻辑都不适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 10 年是强者恒强的时代,新的创新要从大企业内部开端、应用。这 30 年出现的伟大企业有个共性,都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进行扩散、渗透的产物,当这些渗透到了包围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时候,这个扩散、渗透的红利也就消失了。注定着小企业通过新的模式开辟市场的难度要远远大于 20 年前,很难有创新性的需求出现。而历来创新的开始,都不是靠个体或者个人,半导体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开始是在德州仪器、英特尔这些企业内部出现的,第一条液晶电视生产线是在夏普公司。也许未来的 10 年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率最低的时期,其成功退出项目的概率有可能急剧的下降。伟大的企业诞生和成长是依托大势,在 60 年代汽车产业也是伟大的企业,但是汽车行业到了 80 年代、90 年代,在美国股市里面只有周期性波动。所以 80 后、90 后的这两批人注定不会出现伟大的企业家( 伟大的企业家和高管、管理者是两回事 ),是时代注定了这个命运( 概率低 )。康波周期导入期和初期出生的人口,在人生黄金期时间是要在衰退和萧条期度过的,这个时期是成熟、衰退、需求下滑的年代。而 00 后和 10 后的人口他们人生黄金期是在下一波康波周期繁荣期,出现伟大的企业家概率要高很多。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周期,注定了几代人的命运。所以我偏向认为创业对于 90 后的年轻人是一剂毒药,不是符合这个大时代的潮流。对于 80、90 后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潮流是在大型企业安稳的工作,直到退休。这个问题再多说一句,创业时代要等到 2035 年以后才适用( 也正好对应的是 00 后这批人进入社会 ),日本在 1990 年之后走向衰败除了我之前说的研发投入不足外,在 1990 年后没有形成多方面、多点式开花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帮助制造业升级的大财团模式,在康波周期繁荣期并不是那么灵活,在创新、创造方面变得死气沉沉,缺少了企业家精神( 缺少冒险 ),康波周期繁荣期是要多点式开花促进创新形成。( 任何的理论框架都有适用期,包括投资 )。5)人民币国际化依靠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目标和愿景,如果猜测时间设定的话,也许是 100 年的时间来实现。有这个逻辑设定的来源是看美国现在干什么,我们就学习什么样。所以逻辑出发点是错的,结果一定是错的。美元替代英镑成为全球定价货币,原因是国力成为世界第一,而不是因为能成为国际定价货币国力才强大。这个要比消费立国更显得无稽之谈。依靠美元薅全球羊毛这个模式,是建立在美国人没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没有制造业,那么这个不是让中国走强,而是毁灭中国。在我们可预期的未来,美国人作为第一个梯队、全球第一阶层是改变不了的,也是无法改变的。这个背后代表着创新、国力、军事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除非发生类似一战、二战彻底把英国打垮的事情出现。不要想着参照美国金融业立国这个事情,这个也许是中国 100 年以后才能达到的。所以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一个错误的路径,这个路径的适用期是要等到我们越过「大众消费」阶段到「超越大众消费时代」才能适用( 美国 1975 年之后 )。3、制造业升级是唯一的出路:结构主义经济学我们能依靠什么产业?用反推方式来阐述我对未来的观点,如果能增加居民财富收入,我们能依靠哪些产业?我们能依靠的还是制造业,最终还是回到制造业升级上。我们在 2010 年的时候已经提出来制造业升级作为未来的发展之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时隔 8 年之后,又重新提及当时的政策,不得不感慨最终还是回到了正确的路径上。在报告《结构主义的薪火》中,曾这样写道:2010 年 4 月的大拐点是一个相当大级别的拐点,未来的 20 年时间里,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边际递减不可抗拒( 经济总需求一定下滑 )。依靠总量进行投资的逻辑只可能是一个反弹波段取胜的问题( 宏观分析已经不能主导投资,宏观已死 )。在长波的衰退期可能面临的一些适用性的问题,最为现实的问题,长波的拐点理论上就是流动性的转折点,这和金本位还是美元本位无关( 放货币带不来需求的增加,货币主义失效)。发达国家货币释放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宽松的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无法对冲总需求的下降和生产率的下滑( 欧美体系的货币主义彻底失效了,别指望有什么新鲜东西出来 )。在宏观任何的理论框架都是应运而生,而不可能统治久远,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法则。结构主义在长波衰退期和萧条期,也就是未来的 20 年间将是一个重要的适用期。PS:括号内是备注。什么是结构主义?我用我特别通俗的话来解释:结构主义就是总需求不好,整体不行,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行业要比别人好,「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我们要做两个方面的事情:掠夺别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利润是只能解决几年的问题,最核心的还是掠夺别人的需求。我们在总量需求上已经无法进一步扩张,在 2015 年那 7000 亿美金的贸易顺差,已经到了历史峰值,但是我们可以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这就是结构主义经济学。掠夺海外的需求表现形式就是:进口替代、中高端产品出口、品牌输出。我有理由相信这三个方向,依然是未来三个主要的投资方向。而在选择上,我偏向这三个方向代表着不同的类型:进口替代:是在高精端设备制造、精细化工制造、医药等领域( 所有我们不能产的变成自己能生产 );中高端产品出口:能带来效益、市场足够大的,汽车、工程机械、通讯技术( 华为,中兴有炒作价值 )等等;品牌输出:家电( 美的、海尔 )、白酒、传媒等等。若有遗漏,期待大家不断补充。从目前来看至少这些都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中国繁荣的开始最简单的类比就是日本 1975 年之后长达 15 年的繁荣,当时日本经济总量增速是下滑的,但是结构主义经济学大放异彩。所以就不要再拿总量经济来衡量未来一段时间了,因为总量经济在 2010 年 4 月份就失效了,天王在 2010 年说的十分明确「总量经济只能获得反弹时候的胜利」。我偏向认为中国能走向世界阶层的第二层和大众消费阶段,是因为我们拥有庞大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开始享受工程师红利时代,我们国家龙头企业集群已经形成,企业自发性的研发投入保证了制造业的升级,再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政府政策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1、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程度无人能及在全球,论工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中国无人能出其右,制造能力强大、工业体系完整、人员众多。为什么苹果是在中国组装生产?还是因为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记得 2015 年有一篇文章讲了世界工业体系的分工,尤其是工业体系阶层的跃迁问题,其中谈到在世界工业体系的大森林中,越复杂的工业体系向上跃迁的可能性越高。在现在全球各国的工业体系里面,目前能比中国更加复杂的体系只有日本,韩国这种 5000 万人口的级别国度没有讨论的意义。但是日本是上一个康波周期中崛起的工业制造大国,由于失去的三十年,其研发投入上已经不足以支撑保持继续的领先地位,人工劳动力成本使得其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几乎是丧失了市场,我们回想起来歌尔声学、安洁科技、立讯精密的崛起就是抢了日本人的这部分市场。从工业体系完备程度上,我们拥有了阶层迁越的可能性和基础。2、中国中高端产品制造能享受工程师红利依靠普通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但是中高端、资本密集型和工程师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红利正在显现,从 2004 年,那一批以隐性失业为代价的每年 280 万大学毕业生,到 2016 年已经达到 760 万人,积累下来 5000 万以上本科专科毕业生组成的工程师大军,还能保证我们在中高端领域形成突破和培养人才,提高产品质量。这些人相对全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足以支撑我们在相应产品享有人工成本优势。3、形成了龙头企业集群2008 年之前,我们是总量经济,规模的组织效率和组织结构优势起不到很好的作用;2009 年到 2016 年,在存量博弈厮杀中,组织效率和组织结构发挥了作用,形成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从成长股的分析成长路径,也是这些企业在第一波机遇之中赚到钱之后进入了平台型公司,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位置。从吉利收购戴姆勒开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在国内这个拳场胜出的,有资格进入国际拳场」。十分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一群这样的龙头企业的出现。也许之前我们认为这些龙头企业不会有什么弹性和成长,那么未来的 15 年是这些龙头企业在全球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展现其成长魅力的时期。国内的需求不足以支持这些企业的成长,但是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多的市场空间可以侵占,能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赛场胜出的企业,在面对国际对手并不会太差,当然国际市场品牌和口碑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建立。能参与国际角逐的企业是我们未来增加居民财富的发动机和活水,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么日本 2000 年之后的社会经济就是我们未来的社会状况,直到低欲望社会的形成和衰亡。天佑我中华。从这个逻辑出发,那么中小股票出现类似过去 15 年里高成长的可能性就偏低,因为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好的创新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发起来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研发资源投入并不是那么的充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将只有资金筹码价值,而没有中长期投资价值,当然中小企业也有走出很好的成长,只是这个的概率要大大低于过去。应该说 2015 年的小股票、创业板牛市,加速了没有竞争力企业的下滑和淘汰。一些中小公司股东加杠杆炒作自己的股票或者别人的股票,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中长期重要事情被耽误。而最近三年,这些企业在忙于还债,类似 1989 年日本泡沫破裂后的那 10 年,当时日本企业在还负债表的两项资产泡沫窟窿,耽误了企业的研发升级。这些企业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机会主义的投机分子企业主将被淘汰,这是给予踏实做事情企业家的奖励。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4、企业家精神保证了产业升级在 2010 年我们就提出来过制造业升级,这些年也一直在提这个事情,现在又将这个事情提到了国家政府层面。十分幸运的是中国企业家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在自发性的提升我们工业体系制造业的竞争能力,而且已经初现成果。许多企业在利润留存里面支出大量研发费用,这个在 2010 年之前是不讨巧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讲究的是满足市场产品是第一要素,生产和产能投放是在第一位。现在的制造业要是没有点研发投入,那么很快就被人超过,对于新产品的订单就接不到了。我们制造业的企业家出现了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在熊彼得的眼中「只有那些富有冒险精神、勇于把创新活动付诸实践的创新者才是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家」。当年欧菲光能把超募集来的 20 亿资金全砸在触摸屏上,已经体现了企业家精神,虽然有些赌徒的性质,但是是大概率的赌,最后赢了。我们要感谢民企,因为民企的企业家精神,激活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大幕。我们的汽车产业被国家层层保护至今,现在如果不是民企的出现和壮大,也许我们的汽车产业依然看不到突围的希望。中国最好的长春一汽现在已经沦落到什么样的地步了。5、朱格拉周期带来龙头企业积累更好的利润从朱格拉周期角度,我们大部分的制造业经历了 6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带来的就是供给端的硬约束,需求的增长带来了利润的提升,所以我们看到了钢铁行业盈利达到历史极值( 和供给侧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煤炭、水泥、玻璃行业都处于这种高盈利状态,推广到其他行业来说,更多的制造业行业固投增速会跌 6 年,为我们传统制造业未来两年保持一个较高盈利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虽然从 2017 年初就都在谈论朱格拉周期的启动,但是依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启动的迹象,但是我十分明确的说明,既然是一个 10 年级别的周期,不是 1 年、2 年的数据能否定这个周期的存在,类似炒股抄底,抄底两次不成功,第三次就不敢抄底了,但是却反转了。一个康波周期,包含了两个库兹涅茨周期,每个库兹涅茨周期包含三个朱格拉周期( 中周期 ),一个朱格拉周期有三个库存周期。2008 年是制造业投资在低点,2017 年我们制造业的投资又是低点,从 2017 年年初很多卖方宏观在提朱格拉周期的重启,但是这个时间点是在这个朱格拉周期这个中周期中第三库存周期向上的时间点,这个库存周期是中周期最后一个库存周期。所以我偏向在这里大家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没有把库存周期纳入到朱格拉周期框架内,中间级别的周期( 朱格拉周期 )要等待库存周期完成,库存周期向下过程中是不可能重启中级别周期的,2018 年库存周期结束,也就是说从 2019 年才能正式讲朱格拉周期。不管怎么样,熬过两个周期耗死了大批同行的企业,已经成为了龙头,就是剩者为王的时代,剩下的都是利润。6、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大众消费约束伯纳姆「无论在何处,工业化的起飞阶段,无论是由资本家还是人民代表来管理,都会是一个残忍的剥削的过程」。起飞的本质就是保证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以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并能进行再投资。起飞之后,社会的贫富分化将呈现加速的趋势,但是按照罗斯托的观点,在大众消费时代中,贫富分化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的约束作用( 大众消费阶段应该注重内需释放,公平能更好促进消费 )。所以,贫富分化对经济增长约束的显现,是起飞完成的社会标志之一。贫富差距的情况,削峰填谷政策已经纳入到国家的政策上来,「精准扶贫」也是沿着这方面在努力,虽然在全民财富差距分配的路上,这个只是很小的一步,但是毕竟相比较前些年已经是迈出了一步。这里我不得不提及下居民资产负债表中房地产创造的财富。所有 2013 年之前在一二线买房的人,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那是相当的健康。房地产的繁荣和一线名牌、奢侈品的消费是成正比的;国家还有可能把这部分的资产盘活,成为居民加杠杆的力量,虽然这个方式有些饮鸩止渴的味道,但是却不失是一种方式。三四线城市最近两年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实质也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只是把这个钱直接放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PSL 中。货币化安置,在国家层面是做了一次的二次财富分配。这种一次性支付,能维持许多年的消费和内需增加,顺带又解决了 3、4 线房地产高库存的压力。简直是神来之笔,也是国家二次财富转移的特殊形态。但是这个政策也有隐患,我们希望在货币化安置之后的这些群体不要加杠杆去买房子,而是量力而为,否则这个将成为中国版的「次贷」。7、我们的政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脱虚向实」,是希望制造业回归本源,挤压金融资本的生存空间,促进制造业的换代升级。「供给侧改革」,在缓解传统企业债务压力的同时,保证金融系统稳定,创造个平缓的环境。「金融系统去杠杆」的意图更加明显,自我排雷,实际也纠正了工业化体系在成熟期过早进入金融自由化的陷阱,回想起日本金融泡沫造成的长期影响,这一个政策所带来的的影响更加深远,只有再过 15 年,我们才能理解这脚刹车的重要性。只是现如今的金融业还要被这个政策摧残一段时间。「重提制造业升级」,这次重提制造业升级重点是在:「升级」,而不是重点在「转型」,实乃国之幸事。总体来说,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运行起来,强大的惯性能支撑我们还在往工业体系升级这条路上走,中间会有波折和反复,但是整体形势依然向好。我们自己能做的东西越来越多,不要被中国制造业学会了,只要我们学会能做的东西,一定会做到世界最强。从经济上,我们未来一定是要把日本彻底的逼到死亡的绝境,因为中国人口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股市的中长期繁荣过去 20 年 A 股以波动率冠绝全球,能把一个国家的股市指数从 998 两年时间顶到 6124 点,然后再跌回到 1664;能把创业板指数从 585 点直接弄到 4037 点,这个也是一个奇迹,如果巴老在 A 股做公募基金,会被弄掉三层皮,因为公募基金不让空仓。我偏向这个大幅度波动的背后是居民财富这个大蓄水池在股市资产进出的一个结果,我之前曾经专门有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资金筹码交换的逻辑,政府政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推波助澜」和「削峰填谷」的作用。在中国目前这么庞大的一个经济体,大部分运行起来是有自身规律的,不会以外力为转移,政府的政策是对这些运行规律起到只是「推波助澜」和「削峰填谷」作用( 周天王说「政策是经济运行的产物」),而试图改变这个运行规律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有人以政策为根由来阐述经济时候,我偏向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要先从经济运行角度出发,再阐述政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A 股每天 5000 亿资金的成交,想要强行改变他的运行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队也不行。为什么资本市场会走向中长期的繁荣?那么我们就要以一个核心思路回顾过去 A 股的大幅度波动的因素,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导致了这种波动率下降。我的核心因素是来反思资金推动在 A 股中的作用,没有资金的推动,哪个公开交易的产品都不会涨。所以我考虑了一个小的思路方式,来弄清楚各类资金的变化根本。整个社会资金分为:i、央行流动性;ii、大类资产配置中债券资金;iii、企业资金;iv、居民资金。1、 A 股大幅波动之惑:居民财富的股市配置1)2001 年至2005 年的熊市:实业盈利、脱虚向实我们 2001 年之前的市场不再阐述,从 2001 年到 2005 年,这个是在过去 20 年的历史上最为黑暗的 5 年,做股票是一个悲催的行业,悲催到什么地步?悲催到说自己拿着股票都被人用怜悯的眼光看着你,客气的问一句,「市场行情不是很好吧」。那是一种深深的怜悯和嘲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要知道伟大的企业茅台,当年可是只有 18 倍,苏宁电器也仅仅是 15 倍开始起步,看看当年的估值,再回头想想最近 10 年的估值体系。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因为实业太赚钱了,2001 年的高估值破裂之后,2002 年我们正式进入了工业体系起飞阶段,实业的盈利是投入 100 万,半年回来 150 万,股市的那点波动已经没人关心。脱虚向实。股市中机构、专业投资者占比低,资金沉淀有限,居民财富资金是那个时期主导 A 股的核心力量,居民散户在撤出股市去投资实业,所以我们看到了那四年惨烈的下跌。那时候的基金公司一共多大规模,上证 A 股每日成交金额只有 50 亿。2)2005 年 998 到 2007 年的 6124:财富创造下的泡沫2005 年 9 月见到了 998 历史最低点,周天王在 11 月份发布了《走向繁荣》的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的资产价格将开始走向中长期的繁荣。就在 2005 年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正式启动了。说天王能成神是在于他每一次的成功判断和他的推导过程。在我的第二篇居民财富创造文章中,能清晰的看到 2005 年,中国开始了居民财富创造( 净出口从 2000 亿暴增至 8000 亿 )。居民赚取的财富冲向了股市和楼市,所以我们那一波从 998 到 6124 的牛市是没有休息的一路到顶的牛市,上证 A 股日的成交金额从 50 亿元上升到 2000 亿。那一波是全民炒股,所有人都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炒股。这一轮上涨的核心是居民财富搬家第一波冲击,自己、基金双渠道冲入股市。用股权分置改革来解释是牵强和推演性不强的,如果没有股权分置改革股票也会涨。居民财富的重新配置是核心,老百姓有钱了。日 50 亿的成交到日 2000 亿的成交,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入市,就是一盆草都会涨得很疯狂,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出现过草的泡沫( 郁金香泡沫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中石油的 48 元,那时候基金的仓位限制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不看好,估值高,那么完全可以采用轻仓和不买的策略,但是证监会却让公募基金不能低于80%,这个政策是在熊市时候定的,新的时期无法适应新的状况。那么对于疯狂认购的基民,有钱就要配置,最后大家集体抱团大蓝筹( 之前业绩最好 ),7 倍EV 的保险、15 倍 PB 的券商、以及后面跌了 90% 的驰宏锌锗,所有历史最高估值都是在这个政策下打出来的。这个阶段机构的占比才提升,但是散户贡献了 80% 的交易量,居民财富还是影响股市的核心力量。3)2008 年到 2012 年:泡沫刺痛后叠加危机的双重阵痛这一段没什么说的,高位进入的散户资金沉淀在里面,场内资金的博弈和流失,如果按照我的估值周期体系,2009 年的反弹还是场内机构资金加仓,叠加宏观流动性推动( M2 高增速 )的情况下场内资金博弈。这个时期机构的力量逐渐加强,尤其是一些大行业,出现了估值天花板和一些长周期投资上才能注意到的价值投资陷阱的问题。虽然这个时期散户依然贡献者交易量,但是机构力量真的要比 2006 年之前强了很多。A 股日均交易额从 6124 的 2000 亿下降到 400 亿,又上升到 2300 亿,再回到 2012 年最低的 300 亿。4)2013 年至 2015 年:企业、大户资金成为主导,大类金融配置资金成为重要的力量这一轮是可以堪比 05 年的牛市,但是主角从大蓝筹变为中小创。2007 年的旗帜中石油和银行,这一轮的旗帜是乐视网和上海钢联。这一轮明显的情况是机构开始壮大了,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快速的扩张,话语权发生了转移。散户的边际交易贡献量逐渐下移,机构、私募、企业投资部门的交易量上移,沉淀资金量达到无比的巨大,2015 年仅仅是上证一天成交 1.3 万亿。但是顶部依旧还是被散户通过基金的方式买出来的。这一轮进入市场资金最猛烈的不再是居民散户,而是企业、大户,通过信托等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的推波助澜下,利用杠杆最终把创业板推到了 4000 点位置。这一轮的主题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给的,一带一路、互联网+。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并购,各个企业以产业投资基金之名设立的并购基金。并购这个话题是大的历史宏观背景下的,任何一个工业体在成熟阶段都是并购频出的时代历史的必然产物。应该说这一轮下来,A 股散户化的沉淀资金加强,边际交易贡献能力在下降,金融机构主导市场的力量在加强,大类资产配置的资金从 2014 年到 2015 年形成一波重要的影响力量,市场初具了估值平稳的合理土壤。这两年的行情我们已经看到,机构力量得以前所未有的强化。5 年前的时候阳光私募规模能超过 20 亿已经是大型私募,但是现在已经有达到 500 亿规模的阳光私募,要知道 500 亿规模的阳光私募已经达到前十大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规模了( 公募基金规模大,债券和货币多,股票权益量并不大 )。机构力量目前在边际交易的贡献程度空前的强大,散户化交易费力不讨好。上证 A 股的日均交易量从顶峰的 1.3 万亿,维持在 1500 亿到 2000 亿。通过以上的回顾,我偏向认为 A 股能出现这种巨大的波动率,是和居民财富资金进出股市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个庞大百万亿级别的居民财富蓄水池,对应一个 2 万亿资金就能把股市从 2000 点打到 3000 点的 A 股( 天风证券徐彪测算,2 万亿的国家队资金,正好能把 A 股的中枢从 2000 点抬升到 3000 点 ),那么股市这个蓄水池很容易受到潮来潮落的影响,一个长达 8 年的周期。在反复几个周期的过程中,边际交易主体逐渐从散户让步给机构。我猜测再经过一轮周期,那么 A 股将呈现出机构为主导的市场。2、站在 2018 年,目前情况发生的一些转变1)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这个就很简单了,而且在 A 股背后 30 万亿的理财产品和 120 万亿的银行体外资金池,通过银行的手和 FOF 资金是要寻求增值机会的。他们只会给予那部分有体系、有价值观的金融从业者,也是过去能有很好价值表现的机构投资者。虽然这些资金面临着金融去杠杆的各种政策,但是中长期这些都是要奖励给优秀投资者的糖果资金。最近半年的情况,也反应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他们主导了市场的主要风格和体系。例如格力电器 15 倍估值后,并没有出现加速泡沫,而是出现了阴跌;中国平安在寿险估值达到 2 倍 EV,市场讨论声音巨大的时候并没有继续上涨,这些也是反应出理性冷静的机构投资者对这个市场所起到的估值天花板的作用,过高的泡沫虽然会给投资者短期的奖励,但是中长期并不有利于金融从业者的利益。2)整体估值正常回归、波动率下降核心蓝筹目前的估值处于合理范围内,经过两年的核心资产回归,目前的估值虽然偏高,但是从和国债以及国际对比的角度,结合行业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来看,A 股的核心蓝筹股估值在合理范围内,没有 2007 年那种高估的后遗症,如果从盈利角度出发,部分公司能赚到合理的利润增速的钱。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还是处于下杀的途中,他们的估值还不能说便宜,资金流出一定要到位。毕竟这些以资金筹码堆砌起来的泡沫消化真的需要一个中长期的过程。目前阳光私募机构和追求绝对回报机构占比增加,有利于估值的扁平化和降低波动,估值高了这些机构会作为降低仓位压抑估值的贡献者、而估值低了这些机构就成了抄底抬升估值的边际交易者,整个估值周期会被拉的平缓。3)居民财富占比接近临界值居民可用财富投资 A 股的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了,但是目前没有统一机构能来测算监测过去这 15 年度的数据,希望有机构的宏观策略研究能把这个数据做得完整,这个数据是重要而非实时应用的数据。只能通过猜测来衡量这个问题,从身边周围亲戚朋友的感觉,再有一次周期,基本上就会把最后一点能进入股市资金耗光,剩下的就是看各个企业、大户和高净值客户的资金进入问题。4)投机主义的衰退过去 15 年,许多散户成为了大户,而一些运气好的人在来回三轮的血洗中存活了下来,在经历股灾、2017 年价值投资的回归,许多人已经不适应了这个市场,在实现财务自由和几次惨痛后,这些人已经萌生退意,寻求稳定的收益成为这部分人的一些想法。而过去两年散户化交易确实是讨不到太多好处。消灭这种散户化交易需要很长时间,杠杆起到了加速的作用,美国消灭散户化交易用了接近 60 年,也许下一个周期过后我们应该考虑消灭散户化交易的可能性。综上:我偏向认为在过去 15 年的许多传统交易玩法要出现变化,并逐步淡出市场,而追求绝对回报的稳健投资会慢慢成为主流,当然我原来建立的估值周期还是会存在,这个是人心和人性的反应,只是估值周期会变得扁平,弹性不会那么大。3、企业盈利、社会居民财富会成为未来股市上涨的资金来源如果我们能实现产业升级,那么未来企业盈利和居民财富是股市上涨的核心来源。在金融体系不发达的时候,央行流动性、企业资金和居民资金是股市定价的主要边际力量,这个对应的是美国的 1986 年之前,中国的 2005 年之前。之后金融体系的日益庞大,作为配置债券市场的资金量超过了股市配置资金量,那么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两个蓄水池,资金就有了相通性。央妈是所有源头的核心:央妈在源头卡死流动性,大幅度回收流动性的时候,各个资产下跌的顺序如下:1)、债市;2)、股市;3)、大宗商品;4)、房地产;5)、收藏品。股市资金和债市资金存在相互避风港的作用:当债市开始了下跌初期,债市资金会成为股市的推动力量,部分资金成为股市的边际增量资金( 大类金融机构买股票偏重业绩和蓝筹 ),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时候,资金会涌入到债市作为避险,债市出现衰退式繁荣。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一些年份债市是跌的,但是股市是涨的,收益率和股市出现的是同向运动。企业资金和居民资金,是跟随性指标:当经济好转,企业盈利,没有庞大的再投资计划和安排,资金作为理财流入到股市( 我们 A 股在 2001 年到 2005 年是实业太赚钱,大家都拿来做实业,不投资股市 )。居民有钱了加入到赌场万转盘,但是他们的资金是后知后觉资金,往往入市高峰期就是找套资金。在中长期的过程,企业财富创造和理财需求会成为未来 A 股持续上涨的核心资金来源。央行的资金只能提供一两年的资金流入,不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中长期如果是能形成日本 1975 年到 1989 年连续 15 年斜率向上的情况,一定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成功,企业和居民的资金缓慢流入市场,赚取企业利润增长那部分钱。也许我们并不会看到特别稳定的类似日本 1975 年之后的盛况,因为我们目前金融体系以及居民可支配财富体量实在是太庞大,庞大到一些流入和流出对A 股这个小蓄水池都会是巨大的波澜,相比较当年日本只有 1 亿人口而言,日本的社会和资金流动体系还是比较单一( 当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和复杂的金融环境 ),那么我们未来中长期的繁荣有可能是一个波折向上的过程。中长期的投资机会投资也要遵循大周期变化,不要过分强调成长和阿尔法,也不要过分强调宏观贝塔,两者间的平衡是一个优势策略。我们知道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从康波周期衰退期入场( 1962 年 ),完美的享受了作为康波周期发起国制造的全部红利( 技术创新的红利 )。巴老从正式入场做资管业,接受的职业思维来自经过康波周期萧条期的格雷厄姆( 思想的传承保证了巴老在 70 年代萧条期业绩稳定,不犯大的错误 ),在康波繁荣期发展壮大( 80 年代进化价值成长,享受全球化进程的红利,2000 之后进化为股权投资,经营企业 )。巴老的投资方式也是随着大周期的时代不断进步和演化。巴老是处于一个国运向上的大周期的国度里,所以世间只出一个巴菲特,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外投资大家,都是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我们要学习的是巴老的精神,和适应大时代的投资思路,而不是总将巴老挂在嘴边。「没有巴菲特的命,却有巴菲特的病」。在目前的大时代下我认为要从两个路径下寻求中长期的投资机会,我说的这个中长期投资机会是指能在 10 年期级别以上的机会,而不是为了解决 1 年或者 1 个月涨跌的情况。下面的这些思路都是以中国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为核心假设,并且是属于倒推方式,存在不严谨、覆盖面不全、阐述简单粗暴不完善和认知错误,敬请理解和批评指正。1、对内内需路径1)市场占率能持续提升应该说这是一句废话,也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指导方向。所有的成长股都是在讲市场占有率提升的故事。我单独把这个列出来是因为我们在过去 10 年的时间里,工业体系从起飞走向了成熟阶段,在这个成熟阶段,各个行业基本上都形成了龙头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达到一定程度的阶段。在后续还有比较大提升空间的行业貌似没有剩下几个( 我是指大型行业,大型行业才能通过研究创造价值 )。地产也许是剩下具有明确市场占率提升的一个超级大行业了。在贴近消费终端还有一小部分行业和公司还能以品牌和高效运行来侵占市场,这个是值得重点研究,但是这种公司要有专人能长期的跟踪才行。2)渗透率提升:成长股的生死线指标这个更多是偏向新出现的服务、技术、消费品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所讲的故事,这样的标的数不胜数。新材料的扩散是这个类型,智能手机的普及到扩散是最为经典的渗透率提升的过程。苹果作为首创者,如何把这项技术从无到导入期、成长期、被人模仿追赶、保持自己的领先、到成熟期、饱和期,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一年发生的事情研究出来是一项重大的意义非凡的课题。这个是对于做成长股具有强烈的投资指导意义,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推荐一只股票涨50%。( 希望能有牛人用文字数据的形式,系统的梳理下智能手机是如何的一步步走向现在的成熟,苹果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壮大完成了从 2003 年到 2018 年这 200 倍涨幅 )目前这个方向,我还没有看到什么新的进展和标的,由于本人钝感十足,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很是缓慢,所以这个方面需要高人多多指点。3)消费习惯改变、消费升级这是一大类的投资思路,但是包含的可以是千差万别。例如航空、保险,这个可以列为这个类型;商超零售的京东也是这个类型;随着居民财富创造实现,居民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产品也是一个必然。消费升级,如果我们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制造业升级成功,那么就按照美国人均 GDP 上升表为依据来寻找消费升级的产品和相应特征。如果我们走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制造业升级失败( 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威胁到我们的地位 ),那么我们就沿着日本过去 20 年的消费结构变迁的特征来寻找标的,这叫消费降级。2、对外掠夺需求路径进口替代、中高端产品出口、品牌输出。1)进口替代:是在高精端设备制造、精细化工制造、医药等领域( 所有我们不能产的都变成自己生产 )精细化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能走出牛股的地方,因为新材料的应用是人们永恒的主题,半导体制程也是新材料从小做大。回顾历史精细化工在康波萧条期是牛股出现的高峰期。这个如何的选择,跟踪每一个企业是不可能的,只能从研发费用投入端入手来看了,类似医药研究看研发费用投入的情况。高端装备设备制造,太泛泛,应该说高精端设备,但是这种高精端设备往往是市场空间容量小、玩家仅仅是几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德国、瑞典等地,其对整体经济影响并不是特别大。除非是某两个行业出现爆发式需求增长,国内才有人想去开辟这个市场,类似当年的多晶炉、LED 的气相沉积设备。2)中高端产品出口:能带来效益、市场足够大的,汽车、工程机械、通讯技术( 华为,中兴有炒作价值 )等等日本企业在 70 年代油价暴涨后,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凸显,走向了全世界,成为 75 年之后的支柱型产业;工程机械,随着大宗品价格高位,建设投资加大,在市场中把卡特彼勒打的节节败退,甚至萌生了不做工程机械的想法。这两个大的行业都产生了国内超级玩家,也许就是要走向世界的时候。( 这两大行业的超级玩家,面对着和中国一样的人口一样大的国际市场 )。其中汽车的弹性和未来想象的空间要大于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的下一个弹性时间点要到 15 年以后印度进入工业化起飞阶段,而制造业升级的明珠就是汽车产业,对汽车产业的研究是高度重要非紧急的事情。3)品牌输出:家电( 美的、海尔 )、白酒、传媒等等不要小瞧家电海外扩展业务,这个是家电企业未来成长的核心动力来源,我们还记得 90 年代人手一个索尼、松下的随身听吗?那么也许未来海外国家要人手一个美的小家电。从组织形式和产品运营能力来说,美的更加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且其海外扩展业务也是很好,目前的家电企业仅仅看到一家具有这样优势,美的集团也许再过 5 年就有人会喊出来是日本的索尼、松下电器。白酒品牌的输出要持续很多年才能看到,类似葡萄酒对全球饮酒文化的输出。这个是要建立在中国文化输出的基础上,中国文化的输出包含着从文字、汉语、影视作品、文学等方面,所以文化传媒、白酒的输出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要很多年才能体现,也许 2030 年后横店就是好莱坞,或者横店集团把好莱坞收购回来。3、注意回避三个方面的逻辑误区1)小企业创新式成长未来从大的概率上讲,小企业突围的难度是呈现几何数量级的增长。创新很难出现在小企业中,未来大概率是强者恒强的游戏,日本、韩国作为追赶国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75 年到 1989 年日本创新、强盛都是由大财团而起,而韩国的崛起来自三星和现代。沿袭这个思维逻辑,我们也许能理解为什么要提出来「国企做大做强」了。我们从 2010 年开始的小公司成长之旅未来基本上是很难复制,因为在这个时期能成长起来的标的大部分核心是围绕苹果产业链、迎合苹果创新带来新的需求。未来很难再出现这种爆炸式创新。那么留给小企业的机会型成长的门关闭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未来只有筹码博弈机会,而不具有投资价值。当然还会存在部分能突围出来,只是几率要远远低于之前的 10 年。以「创新、制造从小到大神话」的互联网行业都被腾讯、阿里变成了荒漠化行业,我们很难指望别的行业再出现更好的「神话」。所以从这个层面,「龙头、龙头、龙头」在未来 10 年是有理论支撑和很强的经济学意义的。这里我不能说中小市值股票未来不会上涨,在我的资金筹码框架中,偏向下一次牛市是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抬升的最后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小板股票拥有的是交易投资机会,而不是真正的投资。2)新产品和新的替代性革命技术长波周期可以用产品五阶段生命周期来表示,革新、成长、成熟、饱和、衰退。美国经济和管理学家福雷斯特建立了一个美国 15 个部门的系统动态模型,其中呈现了 50 年的长波:包含了30 年的投资,10 年的市场饱和,10 年的衰退。在经济学理论界已经证明了宏观经济的这种创新周期,目前我们十分不幸的是在信息化技术市场饱和期的后半部分,即将进入信息化技术的衰退期。在这个阶段未来新的技术和产品还在孕育期,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从衰退期 10 年的历史规律看,未来的 10 年是不会有任何的这种技术革新苗头。所以如果有人在说某项技术是替代革命性技术,是技术性革命,那么我偏向认为这是忽悠。3)短平快、讲究资金效率这个是属于投资哲学和方法的问题。我是认为未来 A 股的波动率会显著下降,那么过去以波动率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方式有可能会失效,短平快、讲究资金使用效率的玩法极有可能会失效,变成钝刀子割肉。A 股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个贯穿 3 到 5 年时间的风格切换,这一个风格切换有市场本身运行的规律,也是大的宏观背景下产生的必然产物,也许宏观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理解这种风格变换。短期1到2年的投资机会在 2018 年年初我一系列的文章都在阐述着今年有可能大幅度的震荡,震荡的程度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套用周天王的一句话,「2018 年到 2019 年将面临康波周期从衰退期到萧条期重要的经济危机」。我偏向认为这场危机会开启中国国运的 30 年,这场危机的意义非凡。那么在今年到明年资产价格探底的过程中,最好的策略是少量参与,为那个低点随时准备着进场。在危机爆发后,极有可能各个国家要调整自己政策,财政政策有望成为新的刺激经济手段。需求的增加对现在本来就处于弱平衡的周期大宗品来说,极有可能会呈现一场虚假繁荣,这个繁荣也是天王所说的,大宗品价格在萧条期是100% 的冲高回落。貌似从我个人逻辑推理下来,印证了天王对大宗品价格的判断。那么回想起 06 年到 07 年 A 股资源品牛市清醒有望重新演绎一遍,估值体系一定会不同,但是情景有望类似。在危机底部 2 年后全球有可能会陷入滞涨,这是消灭现金的开始。也是中国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但是未来的 10 年一定是中美两国贸易战频发、政治博弈、经济角逐的高峰期。但是切记,我们是要依靠美国人的消费,那是我们能实现阶层跃迁、实现繁荣的根。这个逻辑判断的基本点是危机爆发——各国财政政策救市,这是核心观察逻辑点。后记文章的主要思路成形于 2015 年,曾经动笔过四次,但是始终碍于各种事情没有能沉淀成文字,今年终于能静心下来把这些思路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甚是欣慰。在文章中只是以一个大的框架来阐述对一些行业的认识和想法,但是还要伴随政策、行业发展、公司成长等节奏来进一步细化,选择不同时间点仓位配置情况。资本市场中长期的繁荣还要依据制造业升级的程度、股市估值、货币政策等来做年度的调整。如果我们制造业升级成功,那么我们就是日本 1975 年后的 15 年牛市,如果没有成功就是美国 15 年股市大幅度剧烈震荡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财富资金流动现象要比海外市场更加复杂,庞大的居民财富蓄水池和略微显得比较小的股市水池,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下,也许伴随金融政策的松紧还会出现大幅波动,所以未来金融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估值、大势的理解。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时间只有 20 年,这 20 年是历史时间的窗口,如果这 20 年我们成功的完成了制造业升级,那么老龄化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完成,那么所有的都是问题。让我们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伟大的中国梦或许是在 2018 年走向了征程。

非乐

德团队侵占中国学者成果背后,癌检的新兴技术如何“胎死腹中”?

2019 年 2 月,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实现了“乳腺癌早期体外检测的里程碑”,由此登上了全球各大医学类媒体的版面。“我们团队的研究者开发的血液检测,是一种利用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来实现无创、快速检测乳腺癌的崭新的、革命性的方法,并且在今年很可能走向市场。”当时,该大学妇科医院院长 Christof Sohn 教授如此表示。2 月 27 日,Christof Sohn 和海德堡大学医学院“ HeiScreen 新一代乳腺癌辅助诊断和筛查技术组”组长 Sarah Schott 教授来到北京,在新开源集团开了一次专家交流会,主题就是“推进新型乳腺癌检测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落地”。3 月 1 日,Christof Sohn 一行又来到武汉,参加新开源-HeiScreen 中德联合乳腺癌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该中心号称将全力以赴,尽快将 Heiscreen 乳腺癌检测项目在中国实现。然而,3 月中下旬形势急转直下。医院撤回并为这次公关活动道歉。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医院在 2 月份的声明遭到业内人士强烈批判,因为这一研究中缺乏证明血液检测工作确实有效的临床研究的证据和公开结果,也缺少在健康志愿者中发现多少假阳性测试结果的信息。最令人不解的是,这样的重要成果并未通过期刊论文的形式进行发布。于是,有德国媒体嗅到这件事情的不寻常,《明镜周刊》女记者 Veronika Hackenbroch 开始对此事进行秘密调查。直到 3 月 29 日,《明镜周刊》刊出文章,掀开了医院这一“乳腺癌早期血液检测里程碑”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侵占中国学者成果。这篇名为《德国轰动世界血液检测乳腺癌》(Weltsensation aus Deutschland Bluttest erkennt Brustkrebs)的文章,揭示了中国科学家杨蓉西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期间,其“滴血测癌”项目从诞生到夭折的全过程,失败原因指向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下称“专利管理公司”)。在这之后,此事也被国内媒体所报道。如今,杨蓉西已经回国,在南京医科大学任教。图丨“明镜"报道截图(来源:中国科学报)该事件自 3 月底曝光以来,《莱茵内卡日报》等德国媒体称其中不止侵占中国学者的成果,还涉及跨国内幕交易。当地政府专门调查此案,事件于近日迎来最新进展: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务主管(副院长级别)兼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负责人 Markus Jones 被开除,而海德堡大学也解除了与专利管理公司的合约,专利管理权回到海德堡大学校长 Bernhard Eitel 手上。但校长 Bernhard Eitel 并未在相关通知中给出具体理由。DeepTech 联系校长方面,目前暂未收到答复。一直以来,华人学者在海外被指窃取、抄袭他人技术成果的消息屡见报端,然而这一次,在整个事件的发展中,我们不仅罕有地看到中国学者原创成果被国外科研人员抱团占为己有,更看到研究机构、学者、中国资本、学校高层等悉数登场。而官、学、商三方角色的到场,本有机会合力加速一项颇具前景的新兴技术的落地。此前” bad blood “Theranos 公司的液体活检神话破灭,给硅谷当头一棒,这次德国的”滴血验癌“事件,却给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中国青年科学家上了一课。如果说 Theranos 死于一场自始至终都是” 0 “的骗局,那么后者,新的技术已经迈过从 0 到 1 的阶段,却在 1 到 100 的路上,死于技术以外的种种复杂人为原因和模糊地带,不免让人唏嘘。图丨杨蓉西和 MammaScreen 项目组成员(来源:entermedia.de)新生:一个当地知名的明星项目”这个课题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德国当地的明星项目“。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杨蓉西如此表示。据其回忆,她在 2006 年到德国深造,师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 Barbara Burwinkel。到了 2008 年,母亲查出乳腺癌的变故,让杨蓉西开始了这项名为”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究。这项技术旨在通过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来检测乳腺癌,并有望取代譬如乳房 X 射线检查或者核磁共振等传统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一旦一个健康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其遗传物质就会发生转变,进而产生一些特殊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附着在肿瘤细胞的表面,当肿瘤细胞进行某些特定的运动时,这些标志物就会从表面分离,进入血流然后在血浆中被检测到。图丨杨蓉西作为研究负责人的声明(来源:海德堡大学)最初,作为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杨蓉西和她的同事一直在寻找可能起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期间,随着一系列新进展的取得,这项技术愈发显现出商业化价值,团队也决定申请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并得到其最高额创业基金 86.6 万欧元的资助。这也是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首次颁给了一位中国学者。杨蓉西透露,当时由她主导,团队一共申请了 3 次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直到 2015 年的最后一次申请才获批。拿到这项创业基金后,杨蓉西也成为该校医学院唯一的华人独立课题组组长。她也与罗氏诊断市场部门前全球副总裁哈米德·艾明格博士(Dr. Hamid Emminger)共同创立了 MammaScreen 项目组,继续新一代技术的商业转化。”我们当时开发出了标志物,验证其达到预期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是 95% 以上的特异性以后,就开始申请创业基金。第一次申请失败的原因在于这个基金的本质是创业基金,并不是科研基金,而我们是按照科研基金的经验去申请的。当时,政府这边的反馈需要把研究做完才能申请,所以,我们又花了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完成基础研究。第二次申请失败,则是因为团队不够强等一些特殊原因的考虑,所以我们第三次才拿到许可“,她说。(来源:Sovereign / ISM / OKAPIA)也正是在第三次申请的时候,杨蓉西对这项技术的商业化有了初步想法,尤其是在流程的标准化上,为科研目的设计的很多步骤有可能在临床上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与临床试验配套,按照专门的规定去完善,例如说考虑到供应商管理方面的问题,研究最开始用的酶是否需要更换等非常细节的问题。在流程标准化之后,团队就需要开发出初步的产品,进而注册并进行临床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申请德国 CE 认证。按照杨蓉西的设想,团队 2017 年开始按标准化开发产品,2018 年年底产品基本成型,2019 年年底临床实验,然后等待审批,审批认证在各个国家都需要 1 到 2 年的时间,其中还不包括建造合规范的厂房等过程。不难看出,在从实验室走向商业落地的过程中,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处在一个相当初步的阶段,团队后期还要面对种种技术挑战。没想到的是,到了 2016 年 6 月,中国企业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上杨蓉西,寻求投资这一技术,希望负责这项技术在中国的落地。这成为后续事件走向另一个结局的转折点。资料显示,博爱新开源主要业务之一,就包括以基因测序为主要技术平台的肿瘤早期筛查、分子诊断、个体化精准医疗等医疗技术服务工作。挣扎:专利机构屡次变卦,合作谈判告吹最初新开源联系杨蓉西时,双方相处比较融洽。但是当杨蓉西、新开源和专利管理公司(海德堡大学 90% 控股)三方一起,开始正式确认更多投资细节时,事情发生了变化。由于杨蓉西发明该专利时仍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雇员,根据德国职务发明法,其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专利许可和授权属于学术机构,个人只拥有分红权。图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务主管(副院长级别)兼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负责人 Markus Jones(来源:pr)在 MammaScreen 项目之前,杨蓉西也曾多次和专利管理公司打过交道,因学校雇员申请的所有专利都要通过他们,MammaScreen 项目是她与专利管理公司合作最深的一次。MammaScreen 项目需要通过专利管理公司的同意,才能获得该项专利的使用许可。但在整个三方沟通的过程中,专利管理公司意外成为最大的阻力。据杨蓉西描述,2016 年 8 月新开源就已经决定投资。8 月到 11 月期间,三方的交流进展顺利,新开源在 8 月份签了意向协议。然而,到了 11 月,杨蓉西团队和新开源完全确认了投资意向时,专利管理公司开始出现了态度上的大转变。”当海德堡专利管理公司知道投资明确以后,后面就非常难谈了“,杨蓉西说。2016 年的 11 月之后,三方的利益分配成为屡次沟通的最大矛盾点。新开源给出的投资金额是 500 万欧元,这也是专利管理公司迄今所有科技项目收到的最高投资金额,此前的项目没有超过 100 万欧元的。11 月,专利管理公司要求拿到新公司 10% 以上的股权,在这之后一直到 2017 年 3 月份,尽管三方屡次沟通谈判(几乎 1~2 周就会一起开会,整个谈判都有律师介入),期间这一数字又被抬高为 20% 甚至 30%。在 2017 年 2 月,事情一度迎来转机,专利管理公司下调了期望要求。但在 3 月 9 日,专利管理公司突然又变卦,整个项目至此已经彻底谈不下去了,专利管理公司根本不愿让步。其实,参与整个谈判的还不止上面提到的三方。由于德国当地政府早期资助了项目组,他们也希望看到这个项目能够开花结果,因此也曾加入到促使三方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包括德国联邦经济部负责该项目的主管、海德堡当地一些基金会,都曾进入试图协调,但都没能阻止 3 月的谈判告吹。死亡:初始团队几乎全员变更,新开源和专利管理公司继续合作3 月 9 日谈判破裂以后,杨蓉西便不清楚新开源与专利管理公司有无接触。对她来说,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谈判破裂不久(3 月底),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给她发了撤销其在该项目管理岗位的邮件,而且没有给出任何理由。该邮件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务主管(副院长级别)兼专利管理公司负责人 Markus Jones 托海德堡医学院妇科医院院长 Christof Sohn 之名发出,原本属于杨蓉西的职位由 Sarah Schott 接替。Sarah Schott 则是 Christof Sohn 的学生,且在接管 MammaScreen 项目后被迅速提拔为教授。图丨 Sarah Schott 和 Christof Sohn(来源: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两人接管项目组之后,MammaScreen 项目所有成员都离开了项目组,有几位成员甚至直接离开了医学院。正如当地曾资助过项目组的基金会、政府创新项目主管部门无法阻止三方走向破裂一样,当地工会在帮助杨蓉西意外被撤职一事上也没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在几乎确认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杨蓉西联系了律师,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签订了和平离职合同后,在 2017 年 7 月回国。回国之后,她在媒体报道上得知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和新开源仍然达成了合作。”他们后来成立了公司,这个事情我得知以后很意外,因为当原先的技术团队核心人员全部离开了,我不知道他们做的工作能有什么结果,新开源居然会去投资“,杨蓉西说。但杨蓉西并未与他人谈及她在德国的这段经历。她认为,这件事情过于复杂,公开谈论反而不利于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阻止她继续科研,杨蓉西开始在南京医科大学任教,并重新寻找新的癌症早期检测分子标志物。”我知道这项技术的价值。做了这么多年,我明白它的潜力,所以我对此充满信心,当然不会放弃“,她说。重生:在国内继续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据介绍,在国内资源和资金充充裕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的研发速度比之前在德国快很多。”一旦到了开发新的分子标志物这一环节,如果说德国要花五年,那么国内一年左右就可以做完,只要资金和资源能够到位。当时在德国时仍处于摸索阶段,现在我们对于开发新的技术有了更多经验积累,速度会快很多。未来进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还有样品资源“,她说。此前她在德国团队中做的研究涉及两类分子标志物(每一类下面还有具体的分级),现在,她在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项目聚焦于一类分子标志物,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肿瘤诊断初步数据,有一些数据的表现甚至优于在德国的研究,相关的一些流程也已经开始标准化。杨蓉西为推广这一技术所创建的公司,现已获得包括联想之星、薄荷创投在内的机构投资。在中国,杨蓉西已经翻开了新的职业篇章。归国之后,她感受到,国内的这种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氛围,跟德国相比更加顺畅,政府层面很鼓励做科技转化,而且近年来国内的资本方也特别愿意支持新的技术,但德国的资本更保守。另外,中国也有不少优秀人才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德国的优秀人才更趋向于保守,不愿意创业。具体在生物医疗上,德国的医疗资源比较封闭,要开展临床实验非常难,但中国这方面要开放很多,这就给新技术的孕育和落地带来很大的机会。而在德国,海德堡医学院的麻烦可以说才刚刚开始,随着德国一系列媒体的曝光,海德堡医学院内部可能还涉及经济犯罪,当地检查机关也已经介入此事。大概一个月前,海德堡医学院院长还和杨蓉西发邮件透露此事,但因为司法已经介入,之后海德堡医学院方面也未再与其联系。(来源: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现在,回忆起这段两年前在德国遭遇的匪夷所思的经历,杨蓉西认为自己终于迎来了一个迟到的句号。而她的经验,对于中国广大科研人员,尤其是希望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的青年科学工作者来说,相当重要的一课就是一开始在技术知识产权方面就要有清晰的准备。”这是我在德国最大的教训。因为在德国的时候较大程度用到了学校的资源,还有需要科研经费,最终成果属于职务发明,以至于最后我们成立公司,很大程度依赖于学校的谈判,学校那边谈判不成功,整个项目就没办法推进,甚至一点希望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的公司从成立伊始就跟学校是独立的,包括我们公司所有的经费、场地、人员、设备全都是自己承担的“,杨蓉西说。一个国家最主要的创新动力来自于高校,不管是德国、中国,还是美国,国家每年都投入以亿为单位的科研费用,最后还需要技术能够转化出来,真正服务于社会。但如果好的技术就是为了政绩业绩或个人私利,把技术的价格抬得很高,可能就会导致新的技术没有办法去转化,资本机构不敢和学校合作,同时也是对国家资源的一个极大浪费。高校负责知识产权转化的部门因为自身私利耽误了知识创新,是目前为止这场”滴血验癌“闹剧的最本质的问题所在,也是最让人遗憾的部分。

是狸德也

累计超20亿融资,5个独角兽,60+创业公司在明媚3月里的成长「捷报·3月」

3月,清华科技园里的花开了,银杏树也绿了。一片生机里,我们也陆续不断听到好消息。3月27日,清华科技园“钻石计划”企业明略数据宣布完成20亿元D轮融资。此外,还有7家企业在3月陆续获得几十万至千万级人民币融资。3月17日,知名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发布全球独角兽榜单,清华科技园5家企业商汤科技、快手、第四范式、中科寒武纪、连尚网络上榜。不只他们,一个接一个的企业传来好消息,为创新高铁增添盎然春意。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3月内,启迪之星孵化网络内——· 收获新融资的企业有8家;· 35家企业获得来自各个政府、机构、大赛授予的38项荣誉;·16家公司在业务上有20项新的突破,新产品和重要合作陆续完成;· 2家公司挂牌新四板。注:假如你对以下任意一家企业有投融资、业务合作等方面的兴趣,均可回复“企业名称+所在机构+联系方式”,启迪之星会帮助您与企业顺利对接。新融资明略数据完成20亿元D轮融资清华科技园“钻石计划”企业明略数据宣布完成20亿元D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腾讯领投,金拓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和中航信托跟投。华卫恒源获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启迪之星(北京)培育企业华卫恒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清华水木创投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进一步的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人才引进。车薄荷获百万美元融资启迪之星(北京)培育企业车薄荷获得外资基金百万美元融资。公司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保险科技公司。云道智造完成新一轮融资启迪之星(上海)孵化企业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资方为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创鸿星。云道智造是一家专注于开发研发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涂科技获600万元融资启迪之星(宁波)加速器企业宁波云涂科技有限公司获600万融资,由天使百人会领投。云涂科技专注于核心产品涂层服务。清环智慧获300万元融资启迪之星(宁波)加速器企业浙江清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获300万融资,资方为宁波博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清环智慧专注于排水管网在线监测及智慧排水技术的研发。深华光电获新一轮融资启迪之星(德州)孵化企业深华光电获得新一轮融资,其中启迪金控投资200万元。深华光电致力于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领域视觉在线缺陷检测。杰豆教育获50万元投资启迪之星(上海)孵化企业上海杰豆教育获得个人50万元投资。杰豆教育专注于搭建中美孩子友谊桥梁,给孩子找一个美国的小语伴,陪伴成长。新荣誉5家企业上榜CB Insights全球独角兽清华科技园5家企业商汤科技、快手、第四范式、中科寒武纪、连尚网络入选CB Insights全球独角兽榜单,其中,商汤科技、第四范式、中科寒武纪、连尚网络均入选清华科技园钻石计划。5家企业入选第九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启迪之星(北京)培育企业主线科技、十六进制、指掌易、沐羽科技、北醒光子入选第九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2家企业获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山东赛点铜奖启迪之星(潍坊)孵化企业山东星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启迪之星(潍坊)孵化&壹计划企业山东华潍农业有限公司获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山东赛点铜奖。硕正电子获AWE2019艾普兰奖启迪之星(宁波)孵化企业宁波硕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AWE2019艾普兰奖。硕正电子专注蓝牙产品、骨传导产品、可穿戴数码设备、数码产品和移动终端通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宁波奈兰获“新风行业领先奖”启迪之星(宁波)加速器企业宁波奈兰获得中国空净联盟颁发的“新风行业领先奖”。鸿蚁光电获“易华录杯”北京区域赛三等奖启迪之星(宁波)孵化器企业鸿蚁光电在第二届中国VR创新创业大赛“易华录杯”北京区域赛暨首届“创想石景山”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三等奖荣誉。联点数据接受苏州电视台采访启迪之星(苏州)壹计划企业苏州联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接受苏州电视台驻工业园区记者站采访,采访内容于20日在《联播苏州》播出。联点数据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 3家企业入选鼓楼区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启迪之星(徐州)孵化企业徐州诺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徐州云谷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启迪之星(徐州)加速器企业徐州长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徐州市鼓楼区专精特新优秀企业。聚核农业获评区域交易市场挂牌优秀企业启迪之星(徐州)加速器企业徐州聚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评2018年度鼓楼区区域交易市场挂牌优秀企业。聚核农业是红日酒业旗下的一家以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为主的科技公司。深华光电获得多项荣誉启迪之星(德州)孵化企业德州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获“创享未来”2019首届京港澳(国际)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创始人焦文华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 。华印尚承获意大利设计大奖赛银奖启迪之星(长沙)孵化企业湖南华印尚承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获意大利A’DESIGN AWARD 设计大奖赛银奖。华印尚承以“创造与分享”为经营理念,定位于“品牌实创派”,立志于打造极具实创价值的品牌服务产业链。所罗门总经理获评“宜昌市巾帼建功标兵”启迪之星(宜昌)孵化企业宜昌所罗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卫华女士被宜昌市妇联授予“宜昌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公司是宜昌首家以公司形式运作的专业革材料和皮具开发公司。优码客获评“乌鲁木齐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启迪之星(乌鲁木齐)孵化企业新疆优码客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乌鲁木齐市创新型试点企业”荣誉称号。优码客是自治区双软认证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认定企业,核心业务包含APP、微信、小程序等软件系统定制开发。2家企业晋级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决赛启迪之星(成都·龙泉驿)入驻企业云熙新能源与雄峙新材料晋级清华三创大赛全国决赛。步派晋级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中原赛区决赛启迪之星(西安·高新区)孵化企业西安步派科技有限公司晋级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中原赛区决赛。公司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团队创立的科技型旅游传媒公司,主要致力于休闲旅游体验式礼物的设计,以及智慧文旅书店的设计及落地。5家企业晋级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西南赛区复赛启迪之星(内江汉安)孵化企业四川米哆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壹脸通科技有限公司、内江梆硬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朝阅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莱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晋级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西南赛区复赛。明镜生物获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启迪之星(衡阳)孵化企业湖南明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公司专注于生物技术的开发、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在相关环保领域内的应用研究。骥腾科技助力“鲁班工坊”揭牌启迪之星投资企业骥腾科技作为“鲁班工坊”铁道类专业唯一教学设备供应商,助力国家战略、非洲首个“鲁班工坊”项目的揭牌。华砺智行获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双奖项启迪之星投资企业、2017年度“启迪之星”企业华砺智行获2018年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优秀创新产品奖》和《最具投资价值产品奖》。华砺智行是一家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行业提供完整V2X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公司。新发展图湃影像第一代OCT产品研发完成启迪之星投资企业图湃科技首款超高速扫频OCT产品Sigma-1000/2000型号已注册检验结束,预计今年9月发布第一款产品——Sigma系列 OCT 产品,10月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开始销售。中科开迪新一代创新型产品上市启迪之星(北京)培育企业中科开迪宣布新一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型产品上市。中科开迪是全球领先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派和科技发布新品激光轮廓扫描仪启迪之星(北京)培育企业派和科技发布新品激光轮廓扫描仪,具有高频率、高精度,可以对物体的轮廓、三维尺寸、三维位移进行精确和快速测量与检验的仪器,并且环境适应性强。云力之星与纵海水产签署战略协议启迪之星(天津)孵化企业天津云力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纵海水产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协议。云力之星是专注服务农牧行业领域的生物科技型的综合性公司。爱义思产品亮相AWE2019展览启迪之星(上海)孵化企业爱义思(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爱义思睡眠机器人亮相2019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AWE2019)。觅丁科技大规模在线个性化定制平台上线启迪之星(上海)孵化企业觅丁(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规模在线个性化定制平台上线。觅丁科技致力于珠宝在线个性化定制平台的研发。宇生文化开始建设宇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启迪之星(菏泽)孵化、壹计划企业山东宇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建设宇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该项目规划用地3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30-50家创意文化企业。博济医药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达成合作启迪之星(菏泽)孵化企业山东博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达成合作,将共建“菏泽市中医药创新联合研究院”。波比生物开新店、上线微商城、达成合作启迪之星(长沙)壹计划企业湖南波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麓谷企业广场创业服务中心一楼开设波比眼健康体验区旗舰店;丰富镜片、眼镜框架品类,上线有赞微商城;与老百姓大药房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设体验区。六艺释蒙与湖南公共频道达成合作启迪之星(长沙)孵化企业长沙六艺释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南公共频道达成合作。六艺释蒙是一家专注于幼儿国学文化传播的专业机构。抽象便利店发布两款微信商城小程序启迪之星(杭州·welink)孵化企业杭州抽象便利店有限公司发布“抽象严选”和“抽象便利”微信商城小程序。抽象便利店是一家以家庭便利服务及个性化需求服务平台。稼钰生物与四川光辉好口碑签约启迪之星(内江汉安)入孵企业内江稼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初赛中与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签约。米哆哆新增设泸州、广安分部启迪之星(内江汉安)孵化企业四川米哆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增设泸州、广安分部。初阳环保受邀参与国标修订讨论启迪之星(上海)在孵企业上海初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应上海市净化协会邀请,参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推荐标准GB/T18883-2002修订讨论。博瑞特分公司落地英国基地启迪之星(宁波)孵化器企业博瑞特完成新公司在启迪之星(英国)基地的注册。博瑞特是一家专注于生物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公司。小盒科技物联网平台落地宁大附院启迪之星(宁波)孵化器企业小盒科技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所做的物联网项目完成交付,宁波第一家物联网医院诞生。宁波小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为建筑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的创新公司。新挂牌马力达挂牌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启迪之星(宁波)加速器企业马力达汽车电子(宁波)有限公司挂牌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新创电子挂牌天府股权交易中心启迪之星(内江汉安)孵化企业内江新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挂牌天府(四川)股权交易中心。▎来源 启迪之星

虽落其实

世界欠中国6万亿美元?德网友:别忘了,这研究来自美国

德媒报道遭批驳。“北京用贷款征服世界!”德国《明镜》周刊6月29日发文称,该刊“独家”获得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世界各国欠中国的钱越来越多,总数已经达到6万亿美元。报道没有说明这一数据的来源,文中的许多偏颇说法引起德国网友的反感。报道称,这份研究报告的作者是哈佛大学教授卡门·莱因哈特及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特雷贝西和霍恩,他们称“目前外国欠中国的钱比官方统计数据高50%”。文中还称,这项研究显示中国的贷款有很多特点,“西方政府对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通常是长期、低利率,但中国通常是短期、较高的风险溢价”。报道列举了一些国家基建项目从中国借贷的例子,但没有说明6万亿的数字是如何得出的。《明镜》周刊的报道引起了德国网友的热烈议论,页面后的评论已有25页。有网友认为,中国并没有做错,这是双方都赞成的条款。没有人强迫受援国承担他们不赞成的条件。还有网友写道:“如果西方国家的信贷条件好于中国,那么那些国家为什么要从中国获得信贷而不是西方国家,比如来自美国的机构?别忘了,这项研究来自美国!”权威人士的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对外净债权约为2万亿美元。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3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债务债权种类繁多,不知道外媒这一报道根据何在,如果只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这种统计大失专业水准。万喆说,中国对外的金融行为都是市场行为,合乎世界通行规则,且合作双方都是以契约为基础,双方都是对等的市场主体。“西方一些国家历史上有过对外殖民的经验,因此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验硬套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身上,这对中国不公平。”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青木 倪浩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