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SPSSAU描述性分析指标如何选择?二丁目

SPSSAU描述性分析指标如何选择?

描述性统计分析,就是用来概括、描述数据整体状况以及数据各特征的统计方法。对于定量数据,比如量表评分(非常不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等)或者身高体重的值,可以通过描述性分析,计算数据的集中性特征和波动性特征等。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再选择进一步分析的分析方法。常见指标分类描述性统计指标大致可分为三类:集中趋势指标、离散趋势指标、分布形态指标。集中趋势指标集中趋势指标用于测量集中趋势,或者数据分布中心值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平均值通常用于描述样本的整体态度情况众数用于描述样本的集中趋势点,代表多数的水平情况中位数用于表示样本的中间态度情况常见指标离散趋势指标离散趋势是反映资料的变异程度,常用指标有极差、四分位间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最简单的离散趋势,即分布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方差与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标准差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离散趋势量,即显示一批数据的值与均值之间平均差异的离散趋势量。25分位数是指有25%的点低于该值;类似还有中位数代表有50%的点低于该值,75分位数代表有75%的点低于该值。IQR(四分位距):等于75分位数 – 25分位数,表示数据集中情况。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变异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变量离散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就需采用变异系数来比较。分布形态指标峰度和偏度:在数据分析中,通常需要用偏度和峰度两个指标来判断数据正态性情况,峰度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数据越陡峭,峰度的绝对值大于3,意味着数据严重不正态。同时偏度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数据偏斜程度越高,偏度的绝对值大于3,意味着严重不正态(可通过正态图查看数据正态性情况)。深入指标描述统计可在SPSSAU中操作其他说明在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时,应首先将反项题进行反向处理,使用SPSSAU中的数据编码功能反向赋值。描述性分析通常可用于查看数据是否有异常(最小值或最大值查看),比如出现-2,-3等异常等。除了使用描述性分析外,也可使用SPSSAU提供的箱盒图直观展示数据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描述性分析以变量为单位进行即可,如果希望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那么需要对变量对应的各个题项进行统计平均数。如果某个变量特别重要而且仅由少数题项表示,则可以通过计算各项的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深入分析说明。对于问卷题项中的排序题,也可以使用描述性分析,通过计算平均值描述、分析选项的排名情况。描述分析与频率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描述分析提供的统计量仅适用于连续变量,频率分析既可用于分析连续变量,也可用于分析定类变量。

公曰

统计学之描述性统计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统计学就像比基尼,你所看到的就是真实显露的,但隐藏起来的才是至关重要的”——无名氏统计是有一些枯燥,但同时也可以很有趣,不是么?我们知道统计学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而今天的主题是描述性统计的介绍。什么是描述性统计呢?维基百科的定义:"A descriptive statistic is a summary statistic that quantitatively describes orsummarizes features of a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中文翻译:描述性统计是一种汇总统计,用于定量描述或总结信息集合的特征。这里把关键词勾划一下:1、Describe-描述2、Summarize-总结注意:描述性统计的对象既可以是总体,也可以总体的一部分即是样本。一、描述性统计的分类描述性统计又分为 § 集中趋势 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 § 离散趋势 Measures of Dispersion1、集中趋势 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y集中趋势又称 “数据的中心位置”,它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集中趋势的概念就是平均数(Average)的概念,它能够对总体的某一特征具有代表性,表明所研究的对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共同性质和一般水平。常用的集中趋势统计量(statistics)有:§ 算数均值§ 中位数§ 众数再强调下,在统计学中,这三个统计量都有 average(平均) 的含义。1、均值 Mean某组观测值的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2、中位数 Median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组之中点位置对应的数值,该数值把数据组分成两半3、众数 Mode出现频次最高的观测值。看起来集中趋势的概念很简单,那么有什么现实价值?这里我们举两个简化的例子加以说明:某创业公司A有10个员工,其中1人月薪10万,9人月薪2万;创业公司B也有10个员工,其中1人月薪5万,9人月薪2.5万。现在假设你要对两家公司员工的收入水平进行对比,你会如何做呢?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得:公司A: 算术平均 Mean 2.8万;中位数 Median 2万;众数 Mode 2万公司B: 算术平均 Mean 2.75万;中位数 Median 2.5万;众数 Mode 2.5万如果看均值 Mean,结果是A公司比B公司高(少数高收入者会把整体平均拉高);如果看中位数 Median,显然B公司更高。那么应该用Mean还是Median?这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大多数人的薪资水平,显然用中位数更好,因为B公司90%的人的薪水要高于A公司。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用均值mean进行统计说明,尤其是国内媒体,经常用均值来描述某地区某时间段的收入水平。一个不好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被平均”了。这样做出来的数据固然好看(就像上述公司A),但并不能更准确地展示普通大众真实的收入水平。看到这里,你应该就能深刻理解“统计学就像比基尼,你所看到的就是真实显露的,但隐藏起来的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句话的含义了是不。二、离散趋势 Measure of Dispersion所谓离散趋势就是研究观测值偏离中心值(center) 的程度。仅仅研究集中趋势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研究离散趋势Measure of Dispersion. 常用离散统计量有:§ 极差§ 标准差(方差)§ 四分位数间距§ 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1、极差 Range为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极差的计算较简单,但是它只考虑了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忽略了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极差在SPC控制图中有大量应用。2、方差或标准差 Variance or Standard deviation方差和标准差所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与其均值为代表的中心的平均离散水平。因为标准差的计算应用到每一个变量值,所以,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中有较明显的极端值(outlier)时不宜使用。必须知道这一点,所有方差/标准差分析的前提是: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如果不服从,就要有补救措施,比如数据转换。3、四分位数间距 Inter Quartile Range (IQR)即把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第三 "四分位数" 与第一 "四分位数" 的差距又称四分位距, 常和中位数一起使用。比如箱型图。4、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又叫相对标准差(RSD),变异系数CV是原始数据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平均数的比。标准差只能度量一组数据对其均值的偏离程度。但若要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用两个标准差直接进行比较有时就显得不合适了。例如一个总体的标准差是10,均值是100;如果另有一个总体的标准差是20,均值是2000。如果直接用标准差来进行比较,后一总体的标准差是前一总体标准差的2倍,似乎前一总体的分布集中,而后一总体的分布分散。但前一总体用标准差来衡量的各数据的差异量是其均值的1/10;后一总体用标准差来衡量的各数据差异是其均值的1/100,是微不足道的。可见用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大小来衡量不同总体数据的相对分散程度更合理。三、图形化工具前文刚开始我们提到关于描述性统计的两个关键词是 Describe(描述) 和 Summarize(总结);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可以通过集中趋势统计量以及离散趋势统计量来对目标数据进行描述、总结。但这些统计量基本都是数学计算,比较抽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是有:Visulization!没错,那就是一系列的图形化工具。在Excel软件或者Minitab软件都有很多图形化工具用以描述、总结和展示数据,下面摘选部分:§ 柱状图§ 条形图§ 箱型图§ 散点图§ 雷达图§ 气泡图

相待

比较管理既要从事共时性研究,更要从事历时性研究

比较管理既要从事共时性研究,更要从事历时性研究科学研究不但要描述可观察的世界,而且要描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世界,描述可观察的世界可称为“描述性研究”,相应地,描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世界,可称为“解释性研究”翻阅国内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一些《比较管理学》教材。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管理视为描述性研究,许多内容停留在浅层次的比较或表面的现象堆积上,致使比较管理研究偏离了其发展的轨道,失去了其应有的学术魅力。不难说明,这种简单描述方法根本无法完成比较管理的使命。当然,不是说不需要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比较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释性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比如大内的《Z理论》一书,有约一半篇幅在讲述从A到Z的应用问题。但大内本人很清楚很谨慎,他提醒人们这些步骤只是供人们讨论的焦点,而不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食谱”。波普尔指出,科学的目的是:为所有那些给我们印象深刻而又需要解释的东西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所谓的一种解释(或是一种因果性的解释)就是指组用来描述有待解释的事态的陈述,而其他的解释性的陈述,则构成有关“解释”这个词的更狭义的“解释”。在社会科学各领域,比较研究似乎呈现出一种共性,即解释性研究。凡是比较,而且能够在学术上有所创见者,在已有的事例中基本上都没超出解释性这一范围。比如,亨廷顿的比较研究著作《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及其文明冲突论,汤因比的皇皇巨著《历史研究》。这种比较基本上都属于认知和解释,这种研究很值得管理学界借鉴,比较管理的硏究对象是管理行为背后的管理运作机理,要比较不同情境下管理活动的异同,我们就必须回答“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不同情境下管理活动的异同”。比较管理学虽然也要回答是什么。换句话说,比较管理既要从事共时性研究,更要从事历时性研究。因此,比较管理学在本质上应该属于解释性科学,唯有如此,比较管理研究才能对管理演化过程中复杂的多元因果关系做出深刻的理解和说明。这样,我们对管理模式进行解释性分析,就可能超越“存在”(共时性),进人“过程”(历时性),通过历史的时间长河分析其遗传机制、变异机制和选择机制等,从而对一国管理模式今天为何这样而不是那样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这种解释既有利于人们发现一国管理模式中的特殊经验,也有利于提炼出管理模式中的普适规律。事实上,比较管理学从来没有离开解释和认知,大内的《Z理论》、戴尔的《伟大的组织者》、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这些经典的比较研究的成功之作,也都没超出解释性这一学科的性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改造世界”性质的研究。我们姑且把这类研究称为“对策性研究”我们不是不需要对策性研究,问题是,对策性研究的建议往往应该发生在理论解释之后。有许多学者常常不是先找准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去探究问题背后的社会环境与结构,不去运用恰当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解释,而是匆匆忙忙地提建议、做对策。这种所谓的“研究”不应该提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者的有益提醒:较管理学的研究,不在于找出可以引进或者模仿的楷模,而在于通过比较认识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形成机制,提供引进或者模仿的可能性论证。学术研究从来都是解释性的,而不是对策性的。由比较研究直接进入对策研究,很可能不是比较管理学的真正出路。但是,对策研究往往具有现实的吸引力,这值得学界警惕。那么比较管理研究可以引人演化分析范式吗?解释性学科必须拥有解释性的分析范式与之匹配,我们才有可能对事物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做出深刻的解释和说明。我们刚刚提及共时性与历时性这一对术语。共时性和历时性相对,是索绪尔提出的对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两个不同的方向。共时性的一切牵涉到对事物的静态的方面,历时性的一切牵涉到事物的进化方面。共时性方法可以归结为对事物收集整理后在一个时点上进行截面式研究,历时性方法则随着时间从上往下探究或从下往上追溯。在比较管理研究领域,颇为流行的仍然是“文化分析范式”。比如,人们仍然习惯于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去解读管理问题,特别是跨文化管理问题。这是必要的,但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五维度分析可以解释管理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可以进行一些管理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但在回答诸如一种管理模式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这类复杂的问题时,“文化分析范式”就显得有些苍白或空泛。在研究这类复杂问题时,进化生物学和演化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一些历时性分析的方法。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种科学方法没有进入比较管理学家的视野。与功能生物学研究分子工程不同,进化生物学研究物种的演化。遗传、变异和选择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范畴。演化经济学同进化生物学一样,始终在提问上致力于历史起源和过程解释,主张比较的、历史的、回溯的方法。霍奇逊指出,生物学将一般性原则(例如分类法和进化规律)与关于特定机制和现象的特殊研究相结合。这就是为什么社会科学必须更接近生物学而不是物理学的一个原因。比较管理学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一门“沉闷的科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其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去解释是什么因素导致不同情境的管理特性的形成,这些因素是如何演化从而影响到管理特性的改变。现在,我们欣喜地发现,演化分析方法完全可能“激活”比较管理学,使其从“沉闷”转入“活跃”,在科学研究中,隐喻或类比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是从其他学科引入新的认识论并与本学科杂交产生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帮助当事人从本专业已“锁定”的思维模式中挣脱出来,又有助于新范式的内核的形成。演化理论中许多重要范畴和理论,对比较管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比如,演化经济学强调事物发生的初始条件与结构、注重分析主体能动性与制度结构的关系、致力于寻找事物发展的基因及发展过程中惯例的特殊作用,以及历史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累积因果效应、个体群思维方法、路径依赖、互补性等重要理论范畴具有深邃的学术内涵和极大的学术魅力。可以预见,引人演化分析方法会大幅度地改写比较管理学,甚至可能引发一场管理学方法上的革命。

绝句

细数SCI论文有哪些类型?这12类论文你投稿投对了吗?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晨星《孙子·谋攻》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SCI论文写好后也要遵循这个规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SCI论文属于那种类型,以便确定投稿哪家国际期刊。一般SCI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01、Research Articles(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s是指对理论或基础研究有贡献的论文。这种论文可以从研究内容的角度分类,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两大类。Research Articles应提供研究工作中收集的重要新信息,报告新颖且精心设计的研究,并提出完整的研究成果。Research Articles的研究结论不应基于未发表的工作或初步的数据摘要。作为完整的Research Articles,论文涉及到以前的研究或先例应被了解清楚,完整地引用。需要注意的是,纯基础研究可能没有涉及到科技秘密的问题,但应用性基础研究虽然只属于基础研究,但是涉及到一个新的理论,一个技术突破,或者一个重大发明,可能在某些当前的理论研究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课题。因此,在向国际期刊提交这种性质的论文时,研究成果是否合适公开发表必须考虑。Research Articles篇幅较长,例如有SCI期刊规定这种类型论文要有:250 words abstract,包括含义说明、简洁的单句摘要,可将整体的研究发现和/或结论提炼为更广大的普通科学工作者快速了解;5,000–6,000 words of text;50 references;7 figures and/or tables;其他要求,如10 x 7.5英寸的片概图,400dpi以上的插图等等。Research Articles是我们主要撰写的论文类型。02、Rapid Communication(快讯)Rapid Communication是一般具有重大价值影响力大的简短文章,其研究表明其有异常价值和影响的意义、及时性或新颖性。如果作者手头上有时效性很强的研究结果,但来不及完善成Research Article,又很想赶紧发表,那么整理成Communications,可以投稿试一试。Research Articles篇幅较短,例如有SCI期刊规定这种类型论文要有:150 word abstract;5,000–2500 words of text;20 references;3 figures and/or tables;其他要求。03、Review article(综述)Review article即“综述”,不涵盖原始研究,而是将针对特定主题的许多不同文章的结果,积累成对该领域最新技术的连贯叙述。Review article由在特定领域具有专长的科研人员,在对某科技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理解的积累,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后,完成文献的整理和提取。Review article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并不是所有的Review article都是想写就能写的,一般Review article作者都是学术领头人(权威专家)。不请自来的Review article作者会被要求投稿前,先将投稿建议书发到期刊编辑部,同意投稿后才能动手写Review article去投稿。SCI期刊一般采用邀稿形式,由编辑委员会邀请各个行业大牛撰写,可以促进学科研究的进一步进展。完整型的Review article一般篇幅较长,要求参考文件比较多,例如有SCI期刊规定这种类型论文要有:250 word abstract;6,000-7,000words of text;75 references;7 figures and/or tables;其他要求。对应于完整型的Review article,还有一种迷你型Review article,篇幅较短,例如有SCI期刊规定这种类型论文要有:250 word abstract;2,500-3,000words of text;50 references;4 figures and/or tables;其他要求。04、Perspectives article(观点)Perspectives article为当前关注的主题提供了一种观点,旨在激发从事科研工作的读者感兴趣的主题的思想。它们很短而且很关键。Research Articles篇幅较短,例如有SCI期刊规定这种类型论文要有:200 word abstract;1,200–1,500 words of text;25 references;3 figures and/or tables;其他要求。05、Letters to the Editor(致编辑的信)Letters to the Editor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论文写的读后感。一般由期刊邀请读者来信(有时效性),并将由总编辑审阅。如果发现符合该杂志的出版标准(有关广泛主题的重要意义和兴趣的评论,适合内容的篇幅),则该来信可发送给原始文章的作者,并可能发送给其他作者感兴趣的各方与Letters to the Editor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06、Hypothesis articleHypothesis article即假说类文章,这类的文章往往入门容易,写好很难。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著名的科学假说。如果作者目前手头没有像样的研究数据和结果,“不做实验写文章”的论文就这种类型。但是Hypothesis article的写作要求很高。除了要求高水平的假设能力外,对大量的数据阅读整理能力和归纳提取能力的要求也是极高的。07、Letters(通讯)Letters(也称为通讯,不要与Letters to the Editor混淆)是对当前重要研究成果的简短描述,通常被有关科研人员快速跟踪以立即撰写发表,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紧急的,具备很高的。08、Research notes(研究笔记)Research notes是对当前研究结果的简短描述,被认为比Letters更为紧迫或重要。Research notes一般是焦点研究。09、Supplemental articles(补充论文)Supplemental articles是补充论文,通常包含大量的表格数据。这些数据是当前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数十页或数百页的数据,其中大部分是数值数据。现在,某些期刊仅以在线电子资料方式在Internet上发布此数据。10、Other articles有时候期刊还会刊出一些比较少见的文章类型,如Meeting Abstracts(会议摘要),Editorial Material(编辑材料), Monograph chapter(专题论文),Monograph review(专题综述),Report chapter(专题报告),Report review(综述报告)等等。另外,医学专业的SCI论文还有几种重要的类型。例如:11、Case Series(病例系列报道)Case Series主要描述一群相同诊断的病人或经历过相同治疗的患者的某一段时间的医学经历,包括主要子类型为Case Report,还有Cross-Sectional Studies, Surveillance Studies, Ecological Correlational Studies等。因为Case Series不是随机对照设计(RCT),所以它与其他描述性研究一样,不能用于证明一项临床治疗有效还是无效。描述性研究Case Series有很多用处,包括改进疾病诊断,分析结果趋势,分析药物经济,注册表数据结果,寻找可能病因线索等。因此,看到Case Series的文章,只是给出了一个可能性,并不是结论,需要其他的设计的实验(RCT)来证明。Case Series行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例如以Case Series的Case Report为例,文章字数都在600-1000之间,有前言、病例摘要和讨论三部分组成,一般不列参考文献。期刊版也可以仅有病例摘要和讨论两部分。(1)前言:通常用1-2句话简要说明为什么要报告该病例;(2)病例摘要:是个案报告的主要部分,为经过加工整理的病例摘要:包括病例来源,时间,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患者的特异性表现,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必要时可增加病例或影像学图片、形态学照片,但应避免能分辨患者体貌特征的照片(隐私权),本院或外院的诊断、治疗经过,以及资料的结果。(3)讨论:是病例介绍的一个延伸(带有一定逻辑推理性),简单介绍疾病的背景(尤其是罕见病)。应突出罕见病的特色,着重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和确认该病的依据、本病例的新特点和新发现。如要报告资料方面,则着重总结成功治愈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有意义但易忽略的问题;如希望说明误诊方面的问题,则应着重分析误诊的原因。Case Report以罕见或有特殊意义的临床资料为主;诊断标准应描述准确。切忌照搬原始病例,避免使用各种非客观性、推测性的语句。Case Series的文章一般会列举类似的临床病例。例数不定,少者4-10例,多者数百例。12、Meta-Analysis(荟萃分析)所谓Meta-Analysis是指对研究的研究,可以翻译为元分析、后设分析、整合分析、荟萃分析等。一项研究只能得出有限的结论,时间、地点、数据、方法,其中任何一项不同都可能引起结论的不同。Meta-analysis即把所有这些发表出来的研究进行整合、量化、比较、统计分析等,以得出更精确的结论,深入探究某事物或现象的全貌和本质。Meta-Analysis涉及对文献的收集和整合,因此它属于文献回顾的一种;与普通文献回顾不同的是,它对过去的研究进行评估和判定。也就是说Meta-Analysis照道理一般难度应比Review大,因为需要进行研究论证。其实当初Meta-Analysis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各种学术争端,如果所有的研究者都指向一个结果,那Meta-Analysis存在的必要就没了。当然,目前学术界对Meta-Analysis的功能有一些争议,有国内学术文献机构直接把Meta-Analysis归为Review article。唐韩愈的《南山》诗中有所谓“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上面只罗列了一些笔者知道的SCI论文类型,欢迎读者朋友们在留言里查遗补漏。

黑箱子

表扬孩子还是“评价式赞美”?教育专家:“描述性赞美”更甚一筹

文|颖妈談育儿字:本文共297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昨天周末,孩子爸爸在家,因为跟朋友有个约定,就让爸爸带着孩子玩一会。走的时候告诉他可以带着孩子玩下最近很喜欢的拼图。然后我就一身轻松地出门了。在我跟朋友愉快地聊着天,喝着茶时,爸爸还发来了两条视频。视频中的颖宝看起来很投入。一块块拼图被她很熟练地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碰上不太清楚的,也会按照我平时教的方法去尝试。第二张视频是颖宝拼好了5张拼图的情形。她大声地说:“我拼完了。”看来我不在,一切仍然是美好的。一个小时后,我回到家,刚进门,就听到了爸爸在表扬颖宝:“不错,搭得真好!”颖宝推倒了刚搭好的积木塔,又搭了一个矮的,爸爸又开始表扬了:“好厉害!走,我们去歇一会,妈妈回来了,去吃点水果。”颖宝嘟囔:“这个好简单的,我搭过好多次。”见到我进门了,她赶紧跑了过来,“妈妈,我刚才搭了好多积木,还把拼图都拼完了。”“你这么棒啊,一个人在家做了这么多事,颖宝是个独立的小朋友!”颖宝马上一脸灿笑:“是的,我很独立。”孩童的心灵还很弱小,需要大人无条件的爱和呵护才能长大成才。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人的肯定,这对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认同非常重要。有研究表示:在家里得到赞美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美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自尊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01.赞美的语言就是真棒、真好、真厉害吗?赞美如此重要,电视、广告、书籍到处都在宣扬赞美的好处。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并在生活中常常实践。下面这些“赞美”的台词你熟悉吗:“你真棒!”、“挺好!”、“真美!”、”太妙了!”你有没想过,当你说出这些溢美之词,听的人真的能从中听到善意赞美吗?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a.傍晚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你热了一罐鸡汤和一些鸡肉,还做了点快餐米饭,客人说:“你真会做饭。”你可能会想:她真的觉得我很会做饭?她要么在撒谎,要么就是不懂美食。(赞美让人产生怀疑)b.刚开始学打网球,还打得不太好,总是不过网或者出界。今天你和新搭档打双打,发了一个还不错的球,你的搭档说:“嗨,你打的不错啊。”你心想:我担心再也打不出那么好的球了,现在搞得我有点紧张。(赞美可能会引起焦虑,干扰你的行动)c.孩子拿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我画的好吗?”我说:“多好的一幅画呀!”她问:“怎么好了?我说:“怎么好?多美呀......太漂亮了。”她说:“你根本不喜欢......”孩子想:你根本就没看懂我这幅画。(赞美引起否定)02.为什么越赞美,孩子越拒绝?“你真棒!”、“你真会..... ”、“不错!”、“真美!”、”太妙了!”听到真的让人开心吗?像我篇首提到的颖宝的案例,为什么爸爸说出:“真不错!“好厉害”时她并没有表现得很开心,而是觉得自己随手能搭是因为多次联系,熟能生巧,爸爸的话听上去不太真实,在敷衍?越大肆表示自己的赞美,孩子越抗拒!赞美有时会让孩子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我在这几年的育儿经验中发现的。《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认为日常赞美方式有两种:评论式赞美和描述性赞美。评论式赞美常常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认为:有益的赞美由两个方面衡量。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以后,就能够赞赏自己。如果孩子从你的赞美中感受不到你的诚意和发自真心,不能产生自我认同的感受。这个赞美就很“鸡肋”了,时间长了,孩子还会觉得你很敷衍而不再信任你。评论性赞美“你真棒!”、“你真会..... ”、“不错!”、“真美!”、”太妙了!”很容易产生这种效果。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认为正确赞赏孩子(描述性赞美)要注意三个技巧:(以篇首案例为例)a.述你所看见的“哇,我看见你一个人也玩的这么好。你堆了好多积木塔,拼图也都拼好了。”b. 描述你的感受“看到你这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c.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你一个人玩的这么久,说明你做事很专注(有决心、有毅力等)这里说明一下,在进行描述性总结时,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关键是告诉孩子一个他以前不知道的词,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孩子会不断的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他发现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干净,能做个礼物给他人带来帮助和安慰,还有自制力做完一件事,发生变化时能灵活应变,所有这些都能在今后遇到挫折和困惑时给他安慰和鼓励,也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03.聪明的家长这样赞美确定赞美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赞美要真实,符合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特征。如果你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会觉得很开心,但如果你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么说,他会觉得受到羞辱。避免触及过去的弱点和失误赞美的时候别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提到孩子过去的缺点失误。尽可能的用一种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是发现他们的优点。a.孩子这次考试及格了。不合适:“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居然及格了。”合适:“知道你在这门功课上下了很大功夫。”b.孩子弹奏完了一首曲子。不合适:“你终于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演奏完这首曲子了。”合适:“你把这首曲子演绎的有力量,有节奏,我真的很喜欢。”过度赞美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积极性孩子有内在的发展节奏,会自己进行调整和适应。有时候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太过热情和满意,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看你钢琴弹的挺好的,也练习了这么久了,不如直接去考个10级吧。”本来孩子还没有这么长远的目标,家长这样的期望会让孩子产生压力。不如让孩子先培养自己的兴趣,久而久之自己设立起远期目标。避免比较我们成人有种强烈的欲望,就是希望通过比较让孩子自动成长。“你都能自己独立吃饭了,弟弟还不会”“你都能自己收好玩具了,姐姐还经常到处放”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上。经常出现这样的赞美,会让比较者和被比较者都产生压力,还会让亲子关系“如履薄冰”。与孩子共情如果你经常赞美孩子,但孩子在陌生事物面前还是表现的比较谨慎,一旦失败就害怕再去尝试。这一类孩子多是自己性格方面导致,此时,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她的心情,接纳孩子的失误。“这个问题这么久都没解决,的确让人很沮丧。但是我们也知道了以后这种方法是解不出这类问题的,这也能避免我们的失误,是吗?”除了多描述性赞美,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如果家长对自己比较严苛,孩子也会对自己比较严格。比如家长老是这样的口吻说:“晕倒,我又忘记带钥匙了,我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这种消极的、自我否定的语言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对自我不自信,在犯错时容易紧张,自我否定。这一类的语言建议平时不要说,可以采用建议类的方式表达:“噢,忘了掉钥匙了,看来我下次需要在隐蔽的地方放一把了。”颖妈寄语:赞美每个人都会,但如何赞美却值得学习。此文不光适用于孩子的教育,成人之间的社交也不妨一试。

同合而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主效应:实验所获得的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单独效应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2、交互作用:在多因素实验中各因素间不同水平的结合所产生的复杂的变化称为因素间的交互作用。3、危险因素:又称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4、暴露因素:又称研究因素,凡是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心理行为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暴露因素可以是机体固有的、先天的,也可以是体外的、后天的。5、自变量: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变化的条件称之为自变量。6、因变量:由实验变量引起的某种特定的反应称为因变量7、控制变量:除实验变量之外,其他一切能够影响因变量的条件和因素则称之为控制变量。8、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为基础,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采用演绎推理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的研究。9、定性研究: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采用归纳推理法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的研究。10、观察法:又称外观法、自然观察法或客观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外部表现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11、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2、相关研究:用于探索变量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行为作出解释与预测。13、因果研究:用于探讨引发变量之间的关系,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任务就是确定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4、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调查,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相关因素与心理行为或疾病分布的描述,探讨因素与心理行为或疾病分布可能的病因关系。15、个案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调查来研究或探讨与之相关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称为个案研究法。16、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作和控制,创设一定情景,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7、总体:指在规定范围内共同具有某些可观测特征的个体或某类客体的完整集合体。18、样本:就是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能够代表总体的集合。19、被试内设计:通常也叫重复测量设计,指通过观察和测量同一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条件,比较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处理条件的效果。20、被试间设计:指每个被试(组)只能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水平结合中的一种实验处理。21、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指由恒定而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的误差。22、随机误差:指由偶然的无关变量引起的误差。23、归纳法:先取样观察、收集资料并记录若干个别事例、探求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间的关系,得出通则性结论。24、演绎法:从通则性的陈述开始,根据逻辑推理的法则,将通则性结论推广到其它未经观察的部分,从而获得一项个别性的陈述。25、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6、效度:即有效性,是指一项测验能测到所要测量的内容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27、操作定义: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要做的实际活动。28、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9、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有目的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30、现场研究:也称“实地研究”、“自然研究”,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真实生活情境中实施的各种研究。31、社会测量法:在社会心理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属性在数量上赋值的过程称为社会测量。32、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丁次

不可或缺的艺术光辉:文学作品中“性描写”的价值与审美研究

阅读提示:本文尽可能保障行文的流畅易读性,但虑及读者年龄结构的复杂性,对易引起“不健康联想”的词汇,统一用字母代替处理。以中国相对保守的传统观念而论,“性描写”似乎就是一个贬义词,是要严禁未成年人接触的。一般而言,无论多么经典、多么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只要涉及到“性”,统统都算是“见不得人”的东西,是要被“正确的”价值观所否定和排斥的。但以笔者看来,这种思维却简单粗暴了些,如果“性描写”成了评价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金瓶梅》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该如何评价莫言的《丰乳肥臀》系列和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呢。仅凭题材内容,就去评判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显然是既不科学,也不应该去肯定的。《金瓶梅》古书 | 来源:网络一、应该正确看待 “性描写”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审美取向和象征意义是关键。电影《红高粱》上映时,曾有人批评张艺谋为了满足西方人的猎奇心理,专门拍摄中国落后、丑陋和变态的现象。但著名电影评论家王云缦却说:“《红高粱》意在从这些古老、传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形态中,发掘出那些被扭曲、仍不失劳动者本色的人物精神美,力度美。”无独有偶,早年间,有署名为“肖舜旦”的文章《〈丰乳肥臀〉:怎一个‘黄’字了得?》,通过所谓中学生的声音“莫言的小说怎么这么‘黄’哈,比郭敬明、韩寒‘黄’多了”,得出结论:“中学生看见了‘黄’,却歪打正着地击中了它的致命软肋,何况,顺着这‘黄’色挖掘下去,作品中穷形尽相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的污泥浊水,又怎是一个‘黄’字了得?”看来,肖先生只是看到了”性描写”的表象,而对作品深层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没有过多思考,文章还说:“在结尾特意辟上几个‘专章’来为母亲的形象进行一番‘情色’的涂染,以所谓被迫‘借种生子’的名义,让母亲的形象沾染上许多潘金莲式的淫荡妖冶气息,以满足他的性幻想的张扬恣肆,而这正是莫言的强项。”因为肖先生的一些文学点评文章写的很到位很有道理,我们不能说他无知,但对这部小说深刻立意的刻意歪曲与掩饰,却暗含一股浓浓的“卫道士”气息,显示了肖先生的浅薄或别有用心。他没有同情“母亲”的苦难遭遇,反而对她借种过程中流露出的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贬斥。然而,“母亲”的八次借种,究竟是为了生养一个男孩摆脱自己的苦难命运,还是“放纵淫乐的苟合”、“色诱”、“迷恋式的偷情”?上官吕氏给出了答案:“没有儿子,你一辈子都是奴;有了儿子,你立马就是主。我说的话你信不信?”——莫言《丰乳肥臀》生个儿子,让“母亲”受尽了蹂躏和苦难,但悲惨的经历却丝毫不影响她心灵的丰厚,她高大的形象。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七姐乔其莎在光天化日下竟甘于忍受野蛮强暴,只为了吞咽一个馒头。这个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的情节,揭示了那个时代的荒谬,人性的扭曲,生命的低贱:当馒头压倒了尊严、隐私和脸面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这样让读者心血欲滴的情节,却是“炫丑”、“颂丑”?这种内涵深刻沉重的故事,却是 “淫荡妖冶”?只有正确认识和看待文学作品中的“色情描写”,才能真正把握其审美取向和象征意义,才能挖掘出内含的艺术价值。张艺谋电影《红高粱》剧照 | 来源:影二、“性描写”无分古今中外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十分普遍。在中国古代,“性描写”最典型的文学作品代表是《金瓶梅》,它描绘了从庙堂到江湖的完整鬼蜮世界,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说到文学作品“色情描写”的广度、深度和大胆,恐怕迄今还没有作品能出其右。就本人的观点来看,《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尤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恐怕还是要超过《红楼梦》的,因为《金》书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与现代西方的观念非常地契合。体现这种西方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经典文学作品,国内其实有很多,古代的有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李渔的《肉蒲团》;现代的有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张爱玲《小团圆》、王小波《黄金时代》、阿来《尘埃落定》、顾城《英儿》、铁凝《大浴女》、毕飞宇《推拿》、安妮宝贝《呼吸》、石康《支离破碎》、冯唐《不二》等,这些作品广受读者的欣赏和喜爱。如莫言的《红高粱》:“余占鳌粗鲁的撕开我奶奶的胸衣,让直泻下来的光束照耀着奶奶寒冷紧张、密密麻麻起了一层小白疙瘩的双乳。在他的刚劲动作下,尖刻锐利的痛楚和幸福磨砺着奶奶的神经,奶奶低沈暗哑地叫了一声:‘天哪……’就晕了过去。”这种原始的性爱描写,展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强烈渴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外国文学中,这种“色情描写”也比比皆是。如渡边淳一《失乐园》、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萨德侯爵《索多玛的120天》、杜拉斯《情人》、DH·劳伦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亨利·米勒《北回归线》、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纳博科夫《洛丽塔》、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马尔克斯《苦妓回忆录》、波拉尼奥《2666》等。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但当我进入她体内时,她痛得很厉害。……我将YJ推进最深处,就这么静止不动,好一段时间只拥抱着她。见她平静下来以后,我才慢慢地CS,久久才SJ。最后直子紧抱着我,叫出声来。在当时,那是我所曾经听过的GC时叫声当中最悲哀的声音。”这些文学作品跨越文化的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 来源:网络三、不同风格的“色情描写”文学作品中“色情描写”的不同方法和尺度,会产生迥异的艺术效果。这是由作者的艺术理念和审美取向决定的,作者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不同的价值诉求。1、强调艺术性与高雅风格这类作品,通常描写比较柔婉、朦胧和悦目,呈现出间接、隐晦的形态。它强调艺术性,体现出高雅的艺术风格。古代作品如《子夜歌》:“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五代吕洞宾:“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桃渊陷乃夫。可怜几滴菩提水,尽洒两片红莲中。”本诗的前后两句,曾被施耐庵引用于《水浒传》中并略作修改,分别描述石秀初见潘巧云和潘巧偷情裴如海。古人对性爱的描写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需要作者发挥充分自身的想象力。现代作品如张爱玲《小团圆》:“他的头发拂在她大腿上,毛参参的不知道什么野兽的头。兽在幽暗的岩洞里的一线黄泉就饮,泊泊的用舌头卷起来。她是洞口倒挂着的蝙蝠,深山中藏匿的遗民,被侵犯了,被发现了,无助的,无告的,有只动物在小口小口地啜着她的核心。”阿来《尘埃落定》:“她嘻嘻一笑,撩起长裙盖住自己的脸。我就看见她双腿之间那野兽的嘴巴了。我又叫:‘卓玛,卓玛。’她一勾腿,野兽的嘴巴立即把我吞没了。”这些现代作品中,对性爱的描绘充分地运用了文学的比喻、象征、借代等手法,呈现出很强的美感。国外的作品如劳伦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他在她里面静止了一会,在那儿膨胀着,颤动着,……美妙地,把她溶解,把她整个内部溶解了。”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站在她上方了,一把托住她的膝下,把她叉开的双腿微微向上举起。那双腿猛一看去,就像一个战士举起双臂对着瞄准他的枪筒投降。”这些作品中的描写,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动感和热度。综合上面的举例,可以体会到:强调艺术性与高雅风格的“色情描写”,侧重于给读者提供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优雅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享受。电影《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剧照 | 来源2、强调视觉冲击力这类作品,通常为了强化和突出某种特定的主题内涵,在描写上简单、直接而感性,显得粗暴、赤裸而刺激,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莫言的《丰乳肥臀》:“乔其莎扑上去把馒头抓住,往嘴里塞着时,她的腰都没顾得直起来。张麻子转到她的屁股后边,掀起她的裙子,把她的肮脏的粉红色裤衩一褪便到了脚脖子,并非常熟练地把她的一条腿从裤衩里拿出来。他劈开了她的腿,然后,掀起她的无形的尾巴,便把他的从裤缝里挺出来的没被一九六〇年的饥饿变成废物的器官插进去了。”“任凭着张麻子发疯一样地冲撞着她的臀部,她的前身也不由地随着抖动,但她吞咽馒头的行为一直在最紧张地进行着。她的眼睛里盈着泪水,是被馒头噎出的生理性泪水,不带任何的情感色彩。”“张麻子为了不脱出,一手揽着她的腰,一手从裤兜掏出一个挤扁了的馒头,扔到她的面前……这时她的嘴吞食,她的身体其它部分无条件地服从他的摆布来换取嘴巴吞咽时的无干扰。”这是对那个社会的抨击和揭露,立意的文化取向十分明显。贾平凹的《废都》未删节版里,为了表达那个时代的一切,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势和“都废”的主题,用了2万多字描写性爱。因正式出版的版本中一般用“框框”略去一大段文字,因此本文亦不做相关引用。陈忠实《白鹿原》:“他的双手痉挛着抚摩她的胳膊她的脊背她的肩头她的大腿她的脖颈她的肥实丰腴的尻蛋儿,十指和掌心所到之处皆是不尽的欢乐。他的手最后伸向她的腹下,就留驻在那儿不由地惊叹起来:‘妈呀!你的这儿是这个样子!’他感到她在他的抚摩下不安地扭动着,一阵紧过一阵喘着气。当他的手伸到那个地方的一瞬,她猛乍颤抖一下就把他箍住了,把她的嘴贴到他的嘴上,她的舌头递进他的嘴唇。……他的腹下突然旋起一股风暴,席卷了四肢席卷了胸脯席卷了天灵盖顶,发出一阵的伤的强光,几乎焚毁了。”这里对孝文新婚体验的描写,凸显出他那性窦初开、纯真无邪的形象。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形象 | 来四、西方观念对“性描写”的启示中西方的性理念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国内不能正确地认识艺术作品中“性描写”,归根结底还是性理念的问题。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人民的“性”欲望受到长期压抑,人们往往谈性色变,将其视为大逆不道的洪水猛兽。在封建社会,男性歧视和压迫女性,他们常将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视为祸水,认为她们是一切罪过的根源。帝王可三宫六院,官僚和有钱人能三妻四妾,女子死了丈夫却必须守寡、保持贞节。而封建社会迷信的贞节,却往往只是限于肉体,只要女人失身,无论什么原因都将永世难以翻身。:“北兵至安海,大肆淫掠,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黄宗羲《赐姓始末》郑成功母亲被入侵者强暴后,郑成功觉得遭受了奇耻大辱,他下令把母亲腹部剖开,反复洗刷后,才重新入殓。建国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性“禁忌”已经大为改观。但直到现在,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虽也经常被提起,却一直不太为社会所接受,这固然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科学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却也与家庭、社会的思想保守不无关系。而体现在对待经典文学作品的态度上,就是只要涉及到“性描写”的,一律加以排斥。其实,以笔者看来,文学作品包括延伸出来的影视等相关作品,对性题材的扫荡得越干净,反而越容易因为好奇滋生社会上扭曲的性现象,甚至引发性犯罪。相反,在多元化的传播领域和渠道中,科学、适度地涉及、再现正常的性现象,能引导大家正确认知各种性问题及其本质,从而抵制错误的性观念,减少无知的性犯罪。在一些开放的西方国家,人们对某些性现象熟视无睹,性犯罪率反而十分低下,就很能说明问题。由此,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性现象的背后,矗立着的却是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两座高塔,对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排斥,需要从艺术、审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西方某些性理念应当对于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古罗马帝国天主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在进行宗教改革时就说过:“一个人是否贞洁与身体无关,而与心灵相通。”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大肆奸淫烧杀,许多修道院处女遭到入侵者野蛮强奸。当时禁欲主义者指责这些修女丧失贞操,亵渎了上帝。奥古斯丁则争辩说:“如果意志能保持坚定,没有动摇,但是仍旧不能无罪地加以逃避的时候,别人无论对肉体,或在肉体上做什么事,都不是承受者的错。……只要灵魂的圣洁仍旧保持着,即使肉身遭到侵犯,肉身的圣洁也没有失去;同样,当灵魂的圣洁受到侵犯,哪怕肉身没有受到侵犯,肉身的圣洁也就失去了。”这就是说,强迫的行为不能使一个人失去贞操,因为贞洁是一种内心品德。只要被强暴者具有贞洁操守,就不能谴责她失去贞操。相反,如果内心充满邪念,贪爱肉欲,那么即使未被强奸,她也失去了贞操。由于命运变故,一个女人一生可能与不同男人生活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失去贞操。一个人的贞操观与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息息相通。奥古斯丁的理念,即使放到今天,对普通民众认识性理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天主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像 | 来源:网五、缺乏“性描写”的作品是残缺的性是人生存的基本欲念之一,如果作品排斥了这种人类基本的需求,文学就将是残缺和畸形的,它将严重损害文学的整体艺术价值。人为的无性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反人性的,它将使文学的生命活力逐渐萎缩至丧失殆尽。而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在特定时期常是抗拒、颠覆传统观念的一种有力手段,以《西厢记》为例:“[元和令]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髻儿歪。[上马娇]我将这纽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胜葫芦]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幺篇]但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末跪云)谢小姐不弃,张珙今夕得就枕席,异日犬马之报。(旦云)妾千金之驱,一旦弃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末云)小生焉敢如此?(末看手帕科)[后庭花]春罗原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旦云)羞人答答的看甚么?(末)灯下偷晴觑,胸前着肉揣。畅厅战,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无能的张秀才,孤身西洛客,自从逢稔色,思量的不下怀;忧愁因间隔,相思无摆划;谢芳卿不见责。”这段描写张生与崔莺莺幽会,就是为了主张年轻人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书中公开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颠覆传统封建礼教、专制联姻方式的目的不言自明。又如《红楼梦》提出的“意淫”理念:“警幻道:‘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虽可为良友,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提出 “意淫”之说,强调精神恋爱,强调风雅得体。作者不主张过于赤裸裸性爱的目的呼之欲出。《红楼梦》与《西厢记》在表达情爱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作品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内容涉及大量的性爱描写。它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为才智高尚的源泉,冲击天国的禁欲主义,极力褒扬可贵的自由爱情。它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艺术价值的作品,是反封建、反教会的犀利武器,这样的作品,虽曾遭受过12次封杀,但仍是堪与但丁《神曲》并列的 “人曲”。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蕴含富矿但又显得扑朔迷离、高深莫测。但我们深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相应的文学研究将冲破人为的意识禁区,,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艺术图景。《西厢记》插画 | 来源:网络六、分级文学作品更美好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应该借鉴分级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实行分级制。曾有中学生提问莫言先生,你的小说适合我们吗?莫言回答说:“建议中学生现在不要读我的小说,可以等到你长大结婚后再看。”这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欣赏要与读者的年龄、经历和审美趣味相适应。如本文一样,因担心引用的局部文字无法正确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给部分低龄读者的身心造成影响,作者特地将部分引用文字做删除其他处理。而如果文学作品存在分级机制的话,我只需要划定阅读范围,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引经据典,读者也不至于看到一篇有所“阉割”版的文章了。不管怎样,我都深信,文学的发展前景,必然也一定是美好的。图片引自网络,侵权必改。

穆斯林

深度解析Research Proposal写作

在英国,无论是写Dissertation还是申请博士,都需要同学们先完成一篇Research Proposal,写research proposal的目的在于为自己梳理文献、理清思路和轮廓方向。同时它的作用还有告诉读者你的研究动机和课题价值,会有怎样的成果,你将如何完成该研究以及做研究所需的时间等等。Research Proposal写作不过,在开始research proposal之前,需要同学们考虑几下一个问题:T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The research aims or purpose of this study……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This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to…….Data will be gathered by……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possible research methods….The research may have some potential limitations….The research will be expected to find out……Research Proposal写作结构:想要写出高质量饿research proposal,必定离不开你对研究的思考深度以及专业的水准。因此,结构以及逻辑的清晰程度就显得格外重要。Title一篇高质量的RP Title应该是简洁而觉有描述性的,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同学们在写作中只是做到了简洁却忽略了描述性,那么极有可能会导致读者无法知道你所想要研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反之,如果过度注重描述性却忽略了简洁,那么过于冗长的句子也同样会使读者感到困惑。Abstract尽管Abstract字数有限,需要同学们进行简要的归纳,但是研究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方法和主要发现等等都应该囊括在内。其中对方法的描述可能还包括了实验的设计、步骤以及样本。这样说起来可能会有些复杂,但其实在该部分主需要回答两点即可:一、告诉读者你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简单的用一两句话来阐述自己的问题二、告诉你的读者你是用Qualitative还是Quantitative,具体是哪种方法。最后是why is important?why do you choose the methodology?要告诉你的读者你的研究的重要性和解释为什么这个研究方法是最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Introction:关于这部分小编就不再进行过多的讲述了,但有一定需要注意的是,introction虽然也会有不少的文献需要引用,但同学们千万不要写成了literature review,在introction中列举的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是为了说明研究的重要性。Literature Review:在Literature Review中需要重点罗列出学者们对于研究领域相关的问题研究,以及他们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得到了那些研究成果。在此有一点需要注意,LR既需要说出前人的研究有点,也需要指出他们的研究弊端,换句话说就是,LR一定要具有critical thinking。Methodology:在Rsearch Pproposal中,Methodology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一部分,你需要向你的读者描绘你的研究蓝图,证明你的研究是可行的。而具体研究方法会根据学科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基本研究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系统地回答你之前提出的research questions。Results:尽管在RP阶段没有研究结果,但是对于你将收集的那些数据,采用了何种统计方法,都将会与解答你的研究提问或验证假设。同学们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对研究结果进行理性的预测,即使最后得到的真实结果与此有些差异也没关系,等到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还是可以惊醒修改的。Detail Research Timetable在这部分,你可以列一个Timetable,说明一下什么时间段计划完成Literature review,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数据,什么时候处理分析数据,以及什么时候完成论文,什么时候做Proofreading。Reference最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Reference。Research Proposal写完啦!更多留学新闻资讯请访问摆渡论文网(BayDue)。

哭丧女

论研究问题

问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一般在文章导言中开门见山地明确提出。假设是研究的心脏,其前的文献分析和其后的数据分析是为它服务的。但一篇文章应该起始于研究问题而不是研究假设,因为问题是开放的,可以容纳不同答案,而假设则容易排斥其他答案和解释。所以,从问题开始能使我们思路保持开放,避免偏颇;而从假设出发有先入为主、排斥异己观点之虞。在实践中,研究者往往在动笔写文章前,有时在开始研究前,已经有了答案,即某种假设。即便如此,我们在文章中还是必须探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不同答案,以及相反的经验证据。事实上,研究者应该特别关注那些与自己相对立的理论观点,因为这显示了理论争议及其蕴含的争论、探索价值。社会科学的经验问题可分为三类:描述性、解释性(explanatory)、意释性(interpretative)。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属于分类学的范畴。纯粹描述性研究在社会学和经济学较少见,除非所描述现象是全新的。在宏观和历史分析中,描述性命题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比如韦伯的世袭官僚制(patrimonial bureaucracy),以及黄宗智(Huang,2008)的“简约集权”,都是对中国历史上政体性质的描述。再如,迈克尔·曼(Mann,1984)根据基础能力(infrastructural power)和专制能力(despotic power)将国家分为四种类型的描述:弱基础、弱专制(中世纪西欧封建),弱基础、强专制(封建帝国),弱基础、弱专制(现代民主制),强基础、强专制(现代集权国家)。应该之处,描述性问题不同于描述性方法。描述性方法,如细致叙事(detailed narratives)、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等,是质性研究者常用来做因果解释或意义阐释的方法。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因为好问题会激发讨论和争论,如果问题不好,正确答案也会很快被忘记。如何问好问题?我认为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经历和灵性。我在这里提出几个评价好问题的参考标准。1. 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一小见大远胜于虎头蛇尾。“中国经济政治改革的困境”这样的论题显得太宽泛,而“国企改革与银行改革的关系”则具体得多。“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于含混,“社会网络结构与集体行动”则更加明确具体。纯实证研究最好看料下锅,根据手中的经验资料提出问题,脱离资料,好高骛远,就难免虎头蛇尾。假如手中的资料是个人收入,而提出的问题却是国企改革与效率,问题与资料便遥遥相望而不可及。2. 集中。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题。当一篇问多个问题时,这些问题应该围绕理论轴心,而不是同一个现象或事物。例如,研究社会关系在国企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求职过程中作用的差异,就比全面研究下岗职工的失业原因、心理冲击、婚姻稳定性,以及再就业等问题更加有趣。写论文和写书的要求不一样。如果一个博士研究生计划写一本关于乡镇企业的书,包含乡镇企业发展、农村金融、乡村财政、外商投资等多个主体,那么分在不同章节,各章有各自的焦点,也未尝不可。3. 原创性。原创诚然可贵,却是真金难求。研究新现象往往能提出新问题,但新现象本身的独特或罕见性未必是创新。用新资料研究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而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比如周雪光(Zhou,2005)采用新颖的新制度主义思路来研究社会分层的老话题,为解决老问题提供了有趣的新视角。对新现象提出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有时,真正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被人们接受和欣赏,例如科斯(Coase,1937)的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很难做出新意,比如布劳、邓肯的升迁模型,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便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到现在40多年来学术界对它进行了翻来覆去的研究,已经变得索然无味。此类研究的“原创性”大多体现于从某个未被研究过的国家(如中国)搜集新数据,此外很难再做出新意。问题不新鲜,数据新鲜也可以,二流杂志也许感兴趣。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围绕当前学术界前沿争论提出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意,但不至于陈词滥调,抱着老掉牙当宝贝。4. 意义。这一标准包括语义上的意义和理论意义。语义上有意义的基本要求是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不应是假问题。不符合逻辑的假问题如:家猫是否质数?反正回答都没有意义。此类假问题在社会科学中并不多见。不符合事实的假问题则充斥社会科学领域,如“乡镇企业发展如何挤占农业发展劳动力”听上去似乎深刻,其实也是一个假问题,因为中国农业劳动力是过剩的。再如,进城农民工是否是造成动荡的“火山”则更显得荒诞。学术研究特别强调理论意义,即理论缘由(theoretical rationale)。每一个好的经验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理论问题。比如中国传统司法制度是否理性,蕴含的问题可能是韦伯对中国法律的理解是否正确?理论问题的水平,反映研究者的理论训练和理论修养,决定研究的价值。魏昂德(Walder,1995a)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是分裂的还是融合的?对许多中国学者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其实这个问题有深渊的理论渊源,即新阶级理论。知识分子与官僚的冲突并非中国特色,而是社会主义体制自身的固有矛盾。理论意义的评价从根本上看是主观的。例如,科学研究本身是否有意义就很难主观,清朝的官僚们曾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不过是雕虫小技。那么,谁来对重要性做出评判呢?判断理论意义不仅需要学者的理论功底,并且必须是学术界认可。定义重要概念、提出重要问题要比做回归分析困难得多。对大部分研究者而言,只能通过文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研究问题有理论意义。“遛狗”、“交谈中的口误”是不是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我的看法是“无关紧要”,但是加芬克尔(H. Garfinkel)研究过这些问题,而他乃本土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之一代宗师,他感兴趣的问题一定是重要的、值得研究的。又如,倪志伟(Victor Nee)1989年在《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发表第一篇关于中国市场转型的文章,提出农村改革使普通农民收益更多,干部受益较少命题,并将自己的研究同泽兰尼关于 匈牙利从再分配机制向市场机会转型的研究联系起来。之后,随着倪志伟学术声望的提高,他只需要从自己以前的研究中提出问题。借助著名理论可以是“追捧”,也可以是批判。“追捧”大理论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傍大款”策略,而批判大理论则被戏称为“稻草人”策略。无论是“傍大款”策略还是“稻草人”策略,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实在在的经验研究,否则就成了追逐时髦的花架子。应该注意的是,对理论缘由的追逐也可能将研究引向歧途。科学发展史上充斥着基于不当理论范式的“假问题”,比如对“以太”的探索、对炼金术的痴迷。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套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中国从秦汉到明清的历史平行西欧的封建制,从而引发关于中国的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个人依附关系的探讨等等。在当代中国研究中,一些西方理论根本不适用,而不适用的理论就会衍生出不恰当的问题。具体科学理论(中层理论)能通过经验研究筛选淘汰,而宏大理论范式即使有误,也不能靠例行经验研究检验来扬弃,只能通过革命性的“解放思想”来击破。因为,例行经验研究绝大多数只在现行理论范式内,谋求证实或证伪具有具体的理论或经验命题。研究者的个人动机不能算理论缘由。每个人选某个题目都可能有个人原因,比如,我想研究代沟,因为我跟父母搞不好关系;我要研究婚姻关系,因为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我想研究升迁,因为对自己攀爬社会阶梯的成绩感到洋洋得意;我想研究精神健康,因为觉得自己精神有点不正常;我想研究中国,因为她是我魂牵梦绕的祖国;等等。个人原因本身无可厚非,并非往往是强大动力,使学者对自己的研究满怀热情。但这些个人原因并不适合作为选题的缘由写在文中。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也不能作为选题的理论缘由。“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是不算数的。如果一项研究包含政策涵义,当然是好事,政策涵义本身就可以是缘由,但不构成理论缘由。如果想做一流学术研究,则应该找理论缘由。道德关怀对研究而言往往是最浅薄的动机。我想研究腐败,“因为我对中国的道德衰落深感痛心”,这个原因虽然听起来高尚但并不能构成研究的理论缘由。最近,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2007)撰写《腐败的社会构造》一文,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在权钱交易中的作用,字里行间找不到仇恨二字,虽然格氏肯定不是因为对腐败还有恻隐之心才撰写此文。有时,道德关怀是强有力的研究动因;有时,道德关怀只是表现,真正的原因既不是政治的也不是意识形态的,而是自私、自怜或自我标榜。针砭时弊的报纸或博客文章属于公共社会科学范畴,无可厚非,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纯政策性研究也不在“洋八股”的范畴之内。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政策评估,或向政府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那么写文献综述、证明理论意义就是画蛇添足了以下列举几个好问题的范例。例1:布莱恩·伍兹(Uzzi,1999:482)“研究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如何影响企业贷款成功率和贷款利率”。英格拉姆、罗伯茨(Ingram & Roberts,2000)提出:在悉尼竞争激励的酒店行业,酒店经理之间的朋友网络是否影响酒店的业绩(入住率、房价等)。周雪光等人(Zhou et al.,2003)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交易成本以及产权对公司间契约缔结和执行的影响。这三项研究的问题明确具体,并且都有深刻的理论缘由,根植于“社会嵌入”理论。例2:蔡丽丽(Tsai,2007)研究中国村落的祠堂、庙会是否对农村公共物品(自来水、学校等)提供产生影响,其理论背景是普特南(R.Putnam)等政治学家的社会资本理论,即社会网络和民间社会团能提高民主政治的效率。蔡丽丽指出,中国村落的宗族和庙会就是社会资本;那么此类民间社团能否帮助村民解决集体行动困境,提高村民对政府的监督能力,改善村政府执政业绩,就成了一个极有理论意义的问题。例3:魏昂德(Walder,1995b)在《美国社会学杂志》撰文,探讨乡镇企业为什么比国有企业发展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集体所有的村、镇企业取得成功显与古典产权理论相悖,所以如何解释这一悖论,就成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话题。例4:马什2000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撰文探讨“中国传统的法律系统是否具有实质理性?”这个问题源于韦伯对中国古代法律系统的判断,认为它完全是非理性的,并因此抑制了理性经济组织的出现。所以这篇文章的理论缘由十分清楚,就是文章的标题“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的误解”(Marsh,2000).例5:笔者的两篇文章(Peng,2004;彭玉生,2009),分别探讨了中国村落的宗族网络对私营企业发展和生育率的影响。这两篇文章讨论问题不同,却有共同的理论缘由,即社会网络与非正式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前者讨论在缺乏正式私产保护法的前提下,宗族网路通过维护传统的生育观念,进而提高农村的生育率。

被陷害

研究显示描述性logo对业绩帮助更大,但奢侈品牌并不在意

记者 | 加琳玮1品牌logo的作用不容小觑。通过颜色、字体、形状所传达的视觉语言,logo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塑造品牌印象起到直接的作用。间接地,品牌业绩也会与之相关。近日,三位市场营销领域学者Ammara Mahmood、Mudra Mukesh和Jonathan Luffarelli在研究了597个品牌logo后发现,具有描述性的logo尤其对业绩和消费者行为有着较强的影响。描述性logo是指那些可以清晰传达产品类型和服务的图案。比如汉堡王的logo明显包含了“Burger(汉堡)”这个词,并且有汉堡的图案。而麦当劳只有一个“M”,属于非描述性logo。学者们的研究方法是,让两组消费者分别观察描述性logo和非描述性logo,并给出他们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描述性logo会让品牌在消费者眼中更真实,蓉儿让消费者产生好感、增加购买意愿、对品牌销售额产生正面影响。李维斯但近几年的logo设计出现简化趋势。例如美国甜点品牌Dunking Donuts(唐恩都乐)最终把logo中的“Donuts(甜甜圈)”一词和咖啡杯拿掉,变得更为简约。据三位学者统计,目前大约仅剩40%的公司在使用描述性logo。这并不代表品牌们正在放弃用logo博得消费者好感。事实上,这三位学者的logo研究中还揭露出了另一关联,即对于大众熟知的品牌来说,logo是否为描述性,对品牌的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描述性logo最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在人们初期了解品牌之时。这也是为什么,从2018年开始,众多奢侈品牌都更换了更为简约的logo,有Rimowa、Fendi、Berluiti、Burberry、Celine、Balmain等。它们并不缺乏知名度,当下最需要的是被年轻一代消费者接纳。面对奢侈品消费者的低龄化、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转变,它们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逐渐到寻找入手点进行品牌变革,一些曾经因担心品牌失去原有调性而拒绝数字化的品牌,也纷纷开启线上销售的大门。但仅是数字化的调整并不能满足现如今消费者的需求。与曾经的奢侈品消费者相比,现在的年轻一代消费主力更讲究潮流、个性化,这使得品牌们开始任命更加年轻化的设计师,做跨界联名、玩快闪店。而转型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对自己沿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logo以及monogram(字母和图案的组合)的革新。新logo也都有较为统一的更改趋势:无衬线字体、更加紧凑的字母间隔、品牌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白色背景黑色字母的色彩搭配,多数品牌革新后还会多出一个更加容易印在品牌产品上的monogram。不管是品牌所谓的致敬经典还是拥抱消费者,致使这些logo走向简洁化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数字化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上更容易被记住。描述性logo除了对当前的奢侈品牌效用不大外,该研究还发现,对于殡仪馆、驱虫剂等带有负面元素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logo,描述性logo反而会让消费者联想到死亡、虫咬等不好的概念,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