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成长之路向北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成长之路

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席亚拉瓦莱镇。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个思想保守的贵族后裔,年轻时从过军,后来是文职人员。母亲雷尼尔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心地善良,对蒙台梭利个人的志向一直给以支持和鼓励。蒙台梭利是个独生女,但其父母并不溺爱她,对她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小时候,蒙台梭利每天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打扫一些场所,并使它们保持整洁。她对周围的穷人特别同情和关心。有时候,她还充当正在争吵的父母的调解人,使家庭保持和谐的气氛。6岁时,蒙台梭利进入安科纳的圣尼科洛小学接受初等教育。当时意大利的学校教育状况是令人沮丧的。蒙台梭利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十份突出。据说,她被认为是一个温柔的但并不特别聪明的小女孩。但是,在早期的学校生活中,蒙台梭利已萌发了关心和照顾未来的儿童的思想,并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应该看到,蒙台梭利的早期生活对她以后的幼儿教育实践及理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12岁时,蒙台梭利的父母为了使她受到更好的教育,把家搬到了罗马。有一个时期,蒙台梭利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想成为一名演员。后来可能受到当银行会计的父亲的影响,她又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从那个时候起,蒙台梭利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些考虑。因此,在中学毕业前夕,当其父母都希望她能选择意大利妇女的传统职业当老师时,蒙台梭利毫不迟疑地说:“除了老师,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表现了她的独立精神。1886年(蒙台梭利16岁),蒙台梭利进入高等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但她喜欢的和学得最好的是数学。她父亲仍要她毕业后当一名教师,而她决心要像班上的男同学一样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当蒙台梭利快从技术学院毕业时,由于对生物学的强烈兴趣,使她产生了学习医学的想法。女子读医学在当时的意大利是前所未闻的,因此,亲戚和朋友都感到惊讶,不支持她的想法,尤其是她的父亲。蒙台梭利不顾家人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决心学医。她曾约见当时罗马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巴克西里。他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谈话。临走时她与教授握手告别,并坚定地说:“我知道我将成为一名医生。”1890年秋,蒙台梭进入了罗马大学医学院,成为意大利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医的女生。她客服了种种困难,勤奋学习,每年都获得奖学金。为了能自己解决完成学业所需的费用,她还兼任家庭教师。与一些同学不同,在学习期间,她更感兴趣的是医学实践而不是医学学位。经过竞争,蒙台梭利得到了在儿童医院当助手的职位,这使她在从医学院毕业之前就已获得了一些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幼儿疾病方面。另外,由于罗马大学环境的影响,她也开始考虑社会改革问题以及怎样为社会作出贡献。当时,每一个毕业生毕业前都必须在大班作一在公开演讲。蒙台梭利的演讲十分出色,内容充实,再加上她本人的魅力,使演讲获得了成功。被友人拖去听演讲的她的父亲也受到了人们的祝贺,这使得他们父女之间原有的隔阂顿时消失。1896年春,蒙台梭利所写的一篇有关精神病例的毕业论丈获得通过, 她终于成为罗马大学医学院的第一个女毕业生, 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陈铨

家长视角|尊重的教育——一位研究型妈妈的蒙氏教育观察与思考

本文共4512字,给自己6分钟的时间,听和和妈娓娓道来择园到观察到放手的过程。被和和妈研究者的理性与缜密逻辑的表述感动到,每一个用心的细节都能被看见是作为教育者的幸福!特地在和和新历生日这一天完成这篇约稿,我想把这篇文章作为送给和和的一份生日礼物,也许他现在还不懂,但是相信若干年后读到这篇文章,再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就会理解妈妈的用心。——2020.09过去的一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改变了很多人惯常的生活轨迹,但也给了人们探索其他可能的机会,对我而言亦是如此。之前一直让娃跟着我在我的工作地上幼儿园,毕竟那样更有利于亲子教育。疫情袭来,我俩就滞留在了老家。疫情缓解后,看着娃一天天懒懒散散,作息不规律,独立能力似乎有倒退的迹象,于是我决定把和和送到幼儿园。此前和和是在传统园上的,每天上学他总是表现出不喜欢、不配合的态度。所以在这次选择幼儿园时,我对于传统园有所顾虑。作为一名研究者,查阅梳理文献是我的工作内容,这一职业习惯也带到了我的育儿实践中,当我面对一个育儿问题时,通常是查阅分析资料,尤其是文献,然后找到答案。从资料里,我发现原来幼儿教育有着众多理念和派系,不同的幼儿园秉持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那么在选园时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性格之间的适切性。蒙特梭利教育法主张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看成独立个体,尊重并且相信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学习,让孩子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充分、全方位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信、自我负责、秩序感、不轻易放弃。蒙氏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只是孩子自然发展、自主选择学习进程中的观察者和支持者。美国蒙特梭利协会给出了4个选择蒙特梭利教育的理由:第一,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能力(capable)的人;第二,孩子会成为一个会自我负责(accountable)的人;第三,孩子会成为有一个知识丰富(knowledgeable)的人;第四,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自我感知能力(sense of self)的人。这些理念与我的亲子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和和是特别活泼热爱自由的孩子,需要一个强调秩序又鼓励自然发展的环境,两相对照蒙氏确实是一个适合的选择。我们家附近刚好有个蒙氏园,也就是迈索博,因此我决定带娃来考察。经过与老师的交流,我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园的适切性,孩子也很喜欢,就这样,和和崭新的幼儿园生活在此开启了。入园初体验孩子,你慢慢来鉴于此前在传统园的经历,入园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入园前几天势必有一场梨花带雨,甚至是哭声震天的分离,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我的意料。入园时我跟着上了三个半天的幼儿园,我把这当成了“参与式观察”。不同于此前在传统园的无过渡分离,蒙氏园采取了渐进分离的方式,让和和逐渐接纳老师,实现从家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这是我未曾料想到的。第一天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陪伴孩子,孩子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妈妈,第二天我坐到教室门外的一个椅子上,和和出来才能看见。第三天我在教室门口陪和和一会儿,然后告诉和和,妈妈去买东西,等中午妈妈就来接你。物理空间上的渐次拉远伴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接纳,到了第四天,和和竟然可以洒脱地道别,进入教室,这是一个让我惊讶的蜕变。这也让我懂得,孩子并非难以接受分离,他需要的是时间去消化分离情绪以及接纳新的环境,一点都急不来。作为一个言行上和风细雨然而内心高要求的妈妈,在陪伴入园的前几天,看到和和的逾矩行为,内心是十分焦虑的,毕竟“子不教母之过”,娃不守规则的行为在一众埋头进行蒙氏工作的孩子中显得尤其突兀。这时候老师们告诉我的还是“慢慢来”,孩子对规则的认识和内化是需要时间的。在那三天里,我观察到了婷婷老师的“教科书级别”的引导示范。一是温和而坚定,坚持规则的底线。初入园那几天,蒙氏工作时间,和和做完一个工作,经常忘记把教具送回去,或者忘记起身的时候把椅子推回去或者大声问老师,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和和“和和,请你把教具送回去,再拿新的教具。”等。注意,这里用的是请,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温和反复地提醒,坚持基本原则,让孩子懂得规则的底线,行动的边界,这是自由的前提。二是非暴力沟通。之前我读过非暴力沟通的书,在我看来这种沟通方式在幼儿当中的实践,就是正面管教。具体而言,对于孩子的不配合行为,老师会采取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协商再过几分钟可以做这件事情,时间到了提醒孩子要做答应的事情了,如果孩子还不做,再给时间,然后问准备好了吗,没有准备好,那就等你准备好的,孩子一般愿意去做,对于屡次犯错,老师会把孩子叫到一边,严肃坚定又温和地说,老师和你商量一下,看着我的眼睛,老师刚刚看到你……老师感觉很…请你…。协商,告诉孩子老师的所见所感,提出期望,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孩子,也培养了孩子的良好的沟通习惯。专注力的培养创设不打扰的环境在专注力的养成上,从我三天半的观察来说,核心就是尊重孩子,创设不打扰的环境。一是教室没有大屏幕,没有电视,唯一用到屏幕的时候是团讨课时,老师拿出笔记本电脑给孩子看相关视频。二是教室里始终放着非常轻柔的轻音乐,感觉比较静心。三是蒙氏工作时间里,保持安静的基本规则。孩子们需要向老师求助,或者相互之间交流时都是轻声细语,不打扰他人。四是在蒙氏工作中,孩子们通常都是自主探索教具的使用,老师会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但是不会轻易打断孩子的工作。知识的传递潜移默化的滋养关于幼儿园期间是否应该讲授知识存在一定的争议。我始终坚持知识的传递应当和孩子成长的需求和兴趣相适应,因材施教。不应当简单拒绝知识,但也不应当填鸭子一般地向幼儿灌输一堆抽象概念和符号而让他失去学习的兴趣。幼儿教育中,涉及知识的部分,应当是把抽象的知识转成可见可感的生动实践,诱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让孩子在浸润的环境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是在过去四年育儿中我坚持做的事情。而蒙氏教育在这点上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就我的观察而言,蒙氏园的很多设计都是围绕这个理念来进行的。比如团讨课的方案设计。在我进行参与式观察的第一天,团讨课讲汉字字体演变,在让孩子看完汉字字体演变的视频后,老师用甲骨文、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写就的汉字,让孩子猜这会是什么字,象形文字刚好与孩子的形象思维相契合,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能辨识出来。再比如蒙氏教具,很多教具暗含着数学、物理、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教具的探索加上适当的引导,实现知识启蒙。还有幼儿园自制的绘本也十分用心。目前中文分级读物发展很不成熟,我曾经买过几套分级读物都不甚理想,过于花哨,或者初级读物的文字量过多等等,直到我看到孩子带回来的家庭作业,阅读幼儿园自制绘本,我顿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这个初级绘本,开本小,巴掌大,便于阅读,字体较大,每页只有字数不多的一句话,句型句式是重复的,只是主语或宾语有所替换,画面和语句一一对应,这对于孩子熟悉句型,熟悉文字,理解绘本内容有极大的帮助。蒙氏生日会——这是我见过的比较特别的生日会。通过具象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岁数,理解时间。地上有一个太阳的图案,孩子抱着地球绕着太阳一圈,嘴里念着1月,2月,3月……12月,然后老师告诉孩子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岁,一年里面有12个月。每绕一圈,一年过去,老师把这一年孩子的照片展示出来,让孩子感受到随着岁数的增长自己的变化。责任与担当孩子,你可以的在这一点上,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孩子打破教具以后婷婷老师的处理。那个教具是一个牛奶瓶,和和不慎打破,老师告诉和和,请你带回家想办法把它修补好,如果没法修补,再想办法换一个新的过来。这一处理让孩子认识到要勇于承担行为后果,做错事不可怕,不需要逃避,而是积极面对,想办法补救解决。此外,在家庭作业中,老师经常布置的是家务劳动或者自理行为,比如擦桌子、整理书包、叠衣服、收拾玩具等等,完成这些家庭作业,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和担当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家庭实践家校同步创建良好的养育氛围通过在迈索博的观察以及与老师的适时沟通,我对于蒙氏教育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优化我的家庭教育实践。最主要的一个优化举措是,在引导孩子时,和孩子协商,告知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不设立外化的奖惩机制,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婷婷老师告诉我,蒙氏教育是不鼓励奖惩的,通过外部刺激改变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习惯于依赖外部刺激来从事某项行为,而一个自主自觉的习惯养成最核心的动力还应该是内驱力。这点对我颇有启发。在此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也逐渐采用以培养内驱力为主导的引导方式,比如以往孩子赖床时,有时候会拿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劝服孩子起床,对于一个“小吃货”来说,这是很有诱惑力的。在和老师沟通以后,我会向孩子强调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如果不按时起床,早上迟到的话就会错过户外活动时间,就没办法玩滑滑梯骑木马了。如果协商两次,还是不起床,我会告诉他和和,妈妈有事去忙了,再赖床我就没办法陪你了,你想想,要是准备好了来找我,然后转身离开,让他懂得这个世界并非围着他一个人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学会等待和体谅。此外,不给娃贴标签。有一次,婷婷老师告诉我,和和说以前的老师说他是调皮捣蛋鬼。婷婷老师说,没有啊,你不是啊,你是活泼可爱,很有想法的小朋友呢,和和很高兴,说是吗,我是调皮捣蛋鬼啊,婷婷老师说,你不是的。老师交代说不要给他贴标签,否则反而是容易强化他的行为。这一点确实提醒了我。此前对于和和的消极行为,我总是轻易下定论,比如他不想去上篮球课,谈论到这点,我直接下的判断是和和不爱打篮球,而这一论断加强了孩子“不爱打篮球”的自我认知,强化了他“不上篮球课”的行为,后来我做了改变,我告诉和和,老师说你篮球拍的特别好,姿势特别标准,不去上课真的太可惜了,很期待能再看到你拍球呢,这种正面沟通激发了他的积极性,他又表示想去上课了。妈妈的寄语让我们彼此尊重 共同成长坦白说,迈索博的蒙氏教育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很多理念,比如正面管教,我很早就知道,我也读了很多书,听过一些课,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在实践中有时候反复沟通也无效,这让我对这种教养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再加上总有人会告诉你:“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必须得打,打才有用”,这就更加深了自我怀疑。尊重孩子天性与引导孩子遵守规则之间的张力和矛盾总是让我倍感困惑。而迈索博让我看到了正面管教的可能性。通过家校沟通,我也懂得了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唤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蹲下来,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见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表达共情的同时,告诉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懂得边界与规则是自由的前提,懂得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只有强制与无条件服从这一种,对话,理解与协商是最大程度形成共识,解决争执,满足彼此需求是更理想的途径,事实上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孩子的教养、见识与眼界是在一次次与父母、老师的沟通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形成,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孩子未来对待他人的方式。孩子的无条件服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我们不应该把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品性的重要指标,这更多体现的是家长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着眼于长远,通过观察与对话,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基于孩子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引导孩子,也许尊重与沟通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与洞察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孩子获得更为丰厚的心理能量,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挑战。最后,我想用龙应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01:35

能柔能刚

第14届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开幕

第14届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10届中国儿童教育(青岛)国际论坛于7月28日在青岛盛大开幕。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由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主办,自2006年开始,每年一届,迄今已分别在济南、上海、青岛、广州、大连、杭州、南京等地成功举办过13届,影响了1000万中国家庭与幼儿,为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岛大学教授、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会长段云波博士表示,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不仅是蒙台梭利人每年一度的盛会,也是世界儿童教育同仁的一次盛会,它旨在为全球蒙台梭利教育者与研究者提供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聚优抱团、合作共赢的平台,从而弘扬蒙台梭利教育,让蒙台梭利教育惠及更多儿童和家庭,为全球儿童的成长奠定一个美好起点。3天,60+专家、3000+人共赴盛会第14届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历时3天,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塞尔维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等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名专家,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老师、早期教育机构负责人、关心孩子早期教育与成长的父母、高校教师与学生、政府部门负责人等3000多人带来60多场报告。本次研讨会专家报告的内容涉及: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探讨、蒙台梭利教学实践经验交流、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创新与落地、蒙台梭利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营、蒙台梭利幼小衔接及小学教育、蒙台梭利课程创新与发展、蒙台梭利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蒙台梭利教室的环境创设、蒙台梭利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自闭症儿童与班级同龄儿童的社交互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现象与早期干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社会结构变动与育人方式的变化、新政策环境下的托育新模式、早教机构的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下幼儿园的安全体系构建等与儿童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趁政策东风,迎潮流而上,早期教育扬帆起航CMS会长段云波博士还表示,过去一年对于中国的早期教育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年: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其中开篇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表达了全面部署学前教育的决心,并且明确表示了“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这将极大推动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0~3 岁的早期教育在我国正式被纳入政府视野和议程,早期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即将迎来一个新时期。与之同时,随着80后、90后育儿高峰的到来,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可度普遍较高,又恰逢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高品质早期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蒙台梭利教育这种兼具科学性和人本理念的早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正是在这种政策背景和社会形势下,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举办的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论坛暨第10届中国儿童教育(青岛)国际论坛既符合党和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儿童一生福利最大化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于20世纪初创立的教育新模式,百年来,蒙台梭利教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自创始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理念与战略宗旨,始终以“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研究儿童、教育儿童”为己任,坚定地遵循人类成长与发展的自然规律,致力于全球华人社区的蒙台梭利教育事业推广。十余年的不懈努力,CMS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儿童享受到了科学而纯正的蒙台梭利教育,有力地推动了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传播和推广。截至目前,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拥有国内外70多位蒙台梭利幼儿专家、1200余名认证讲师,以及10万多名认证教师等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还建立起了包括蒙台梭利教育师资培训、蒙台梭利教育教材的研发出版与教具的研发生产、蒙台梭利教育园所设计、蒙台梭利教育评估认证等在内的一系列完整体系。此外,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还启动了“阳光工程”,资助高校大学生、贫困家庭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和教师,让蒙台梭利教育惠及更多平民家庭乃至贫困家庭。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董事局主席、加拿大著名蒙台梭利教育事业家Johnson Chen博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踏实做好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专注、秩序、精细、独立、自信、关爱”人才,是中国蒙台梭利教育者的责任,作为教育者,始终都要铭记,教育要将儿童的成长与未来社会的需要融为一体,培养儿童面对未来的生存实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在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的多年努力下,蒙台梭利教育不但在中国实现了平民化,也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本届大会还有颁奖环节:杨震荣获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特殊贡献奖。余露、董笑笑、兰静、么亚洁、赵娜、马丽媛、钟蓉平、曹光慧、段为、王欣欣等十位讲师晋升为CMS高级认证讲师。儿童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推广蒙台梭利教育事业中,影响更多对孩子有影响的人,让更多的孩子实现一生福利最大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陈铨

早教经典让孩子终身受益,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起源

要建立科学的教育学体系,我们不能再走老路,而要寻求新的发展教育的途径。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培训教师的同时,也必须改变学校的环境。要想让教师成为科学的观察者,成为真正的教师,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也就是能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学校环境,以便教师可以在这里自然地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实验。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自然发展,不再受到任何压抑和扭曲,这是科学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如果新的科学教育学来自于对儿童个体的研究,那么,研究中,我们的观察对象一儿童一就必须是自由自在的、不受约束的,就像生物学家观察自然中的昆虫那样。实验科学每一门分支学科的结果,都是因为使用了某种方法和技术。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若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就必须对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严格要求,并反复进行实验。此外,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时,要不带任何偏见,以免影响最终结果。比如,在研究人的大脑与人的智力差异的关系时,在对那些最聪明的人和最迟钝的人进行某些测量时,不要带有任何偏见,解释研究结果时也不要有任何偏见。如果头脑中有了某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有“最聪明的人大脑发育会更完善”的想法,就难免会影响实验研究的结果。同样,要通过实验来建立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有学的科学内容,我们就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战胜各种偏见。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可能会存在某些教条主义思想,这往往会导致我们不能准确地揭示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使得研究结果出现偏差。我们要丢掉已有的教条思想,给孩了子足够的自由,使其不受任何压制地展示自己的自然行为和个性,以使观察结果更接近孩子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才能真正建立科学的儿童教育学。我目前的儿童研究工作正尝试使用这样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令人吃惊的成果,它是我在儿童之家两年的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总结。我只是给这样的研究方法开了一个头,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对3~6岁孩子的心理研究。我相信,我所做的这些尝试性实验研究,将会启发人们继续开展这项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建立的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还不能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经验的作用很重要。当然,我所得到 的教育实验不仅仅来自我过去两年在儿童之家的工作。实际上,我在儿童之家所使用的这些教育方法和经验,很多是我在之前的弱智儿童学校T作时得到的启发。大约15年以前,我还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当助理医生。那时,我常常去精神病院为诊所挑选研究对象,以此展开针对精神病人的研究。当时,我常常接触一些有智力缺陷的儿童, 我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引导下,在每天的助理医生工作结束后,我便开始对弱智儿童进行研究。外科医生爱德华·塞昆设计了一些对这类不幸儿童的特殊的教育方法,我在阅读了他的有关书籍后,很快掌握了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

黑暗处

芥末翻Summary|有关蒙氏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

【芥末翻】是芥末堆全新推出的一档学术栏目,由芥末堆海外翻译社群的小伙伴们助力完成。我们致力于将全球经典或是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习理论、实践案例等文献翻译成中文,并希望能够通过引进这类优质教育研究成果,在全球教育科学的推动下,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图片来源:必应从蒙台梭利教育法诞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本期论文主要讲述了它的今生故事,总结了目前学者对蒙台梭利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前请提要:Maria Montessori是一位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那么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呢?让我们通过一段动画简单了解一下:蒙氏教学法两大要素:教具与自我驱动力说起蒙氏教学法不得不召唤出蒙氏教具了。蒙氏教具的初衷很简单,仅仅是为了创造出现实世界的儿童版,让幼儿在事宜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从日常生活系列、感官系列、读写系列再到数学系列,每种教具都有它对应的教育功效。当然,每种系列自然可以相互组合,如果有较为完备的教育主题可以达到低配乐高的效果。图片来源:Pinterest ;主题:圣诞树此外,教具并不是赤裸裸孤立的艺术品,他们的存在强调与幼儿的互动。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蒙台梭利十分强调使用的规则性与自主性。虽然蒙奶奶血脉里是为意大利人,但是却有着普鲁士的纪律性,在所有教具的收取、拿放以及使用的每个阶段都有规定。另外在教具的设计方面,每件教具单独划分一个概念,每一件都包含一个错误控制,允许自我纠错,并且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概念的自主学习过程。错误控制---有助于幼儿自主探究比如蒙氏教具使用孤立性设计,它可以促使儿童仔细观察并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教具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这就是孤立性设计的具体运用;错误控制标志是在容易发生错误的一些关键位置上, 通过标识一些醒目的记号,提醒儿童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犯错或者发现出错后能自动纠正错误, 这属于过程控制。比如抓草莓的工作,我们在设计与草莓数量相同的嵌点,每个嵌点只能放进一颗草莓;还比如在一些盛器上加上限水标志线,避免孩子取水过量。蒙台梭利运用了答案唯一性的错误控制法,也就是说只有一条途径能取得成功,如果不能成功,儿童只能从头开始,通过主动探索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掌握得特别稳固。一、目前的评价状态对蒙氏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很少研究是纵向设计,即很少有研究者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相同对象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第二,缺少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大多数研究人员试图将蒙台梭利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尽可能地匹配,但总是会有部分混杂变量。第三,优势对应环节不明。假设蒙台梭利的儿童,真的比其它组的儿童在某一项评估结果得分更高,这种优势又体现在蒙氏教育的哪些环节呢?例如根据我们上面列举的蒙台梭利教育最主要的两方面,到底教育的结果是因为学习教具,还是因为对于学习教具的自我驱动?(此外,这两方面真的可以分开吗?)。第四,缺乏校际间对比,研究往往局限于一所学校之内,很少有多所学校间的对比。第五,对研究对象质量的评估被忽视。并不是所有所谓的蒙台梭利的学校,都严格遵循了蒙台梭利原则,雇佣蒙台梭利认证培训的老师。第六,接受蒙氏教育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容易被忽视,作为研究样本的儿童,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经历,和他们在学校就读时间的长度,还有入学的岁数的差异性也常常被忽视。最后,参与研究项目的儿童数量通常很少。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说是狭隘的,以至于任何因此而得出的一般化结论都会存在问题。当然,这些调研方法上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评估,其他教育研究也有类似问题。二、蒙氏教育法有效性评价中较为优秀的研究,如下:Lillard 和 Else-Quest关于蒙台梭利方法的评估研究方式:较好的满足了差异性、随机对照实验、学校质量方面的问题。将5岁和12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儿童,与非蒙台梭利的同年段做对比,其中对比的范围包括认知,成绩,社交。结论:证明了蒙氏教育在培养幼儿认知,成绩,社交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劣势:只是对整体蒙氏教学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未明确验证,儿童的这些优势是蒙台梭利教具造成了这些影响。此外没有考虑到,幼儿能力上的突出,可能是受到家长与老师影响的情况。对教具作用的研究研究方式:聚焦了蒙氏教育法中的关键元素--教具。在四个月的调查周期里,调查三个班级供52个幼儿的教具使用情况。从两个蒙台梭利3-6岁的班级中去掉了补充教具,只剩蒙台梭利的教具。另外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论:在4个月的时间里,虽然没有比较在词汇、心理理论、数学或社会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去掉补充教具的孩子比起没有改变的班级里的孩子,在字词辨认,执行能力方面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绩。劣势:参加人数较少(三个课堂中只有52个);持续时间短对具体学科的影响研究方式:调查了离开蒙台梭利课堂几年后的学生在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数学,科学,英语和社会课测试的分数。结论:相比非蒙台梭利组(相同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就读高中),蒙台梭利组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分数明显较高,但英语和社会学这两门则没有差别。作者认为,相比常规学校教导数学的方式,数学的优势可能是由学习教具本身造成。或者除此之外,相比在常规班的孩子,在蒙台梭利课堂的孩子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从事数学和科学的活动,而花在英语和社会学的时间则没有不同。劣势:无法精准学生在每门科目所花费的时间,缺乏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整体认知。创造力研究研究方式:纵向比较7至12岁的孩子在五个展现不同创新性的项目中的表现。满足纵向研究、时长、样本量的要求。在研究中,借用综合性的思考任务要求孩子们(1)根据提供的标题来编故事,(2)发明一种包含六种特定形状的图画。他们的样本比以前的研究大,包括40名来自蒙台梭利学校的学生,以及119名来自两所常规学校的学生。他们连续两年对学生进行了测试。结论:通过这两项任务的检测,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比常规教育的孩子得分高,创造力更强。劣势:忽略了对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一致性的检验。测试日常生活系列教具对注意力的影响研究方式:把日常生活教具放入到常规的幼儿园班,并将其他没有得到这些教具的班级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此外,在测试班级的时间表中特别留出15分钟用于使用日常生活教具,在自由选择期间孩子也可使用这些教具。这次测试前和测试后的衡量的结果不是精细运动技能,而是注意力。结论:在实验组中注意力得到提升,但仅对女生有益——男生没有显示出。劣势:忽视了日常生活教具对注意力的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在蒙台梭利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领域,学者们有很多突破同时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上研究表明,蒙台梭利既需要高保真度来维持蒙氏教学法的有效性,但同时也需要在世界变换的今天适应并发展创新。所以研究人员更应该通过新科技,如神经影像学等,更精准地发现蒙台梭利教育法哪些方面有效,从而更好地发展,让传统和创新也因此得到平衡。三、蒙台梭利教学法科学性的理论支持1.读写能力教育早期阅读:蒙氏阅读教育采用系统的合成语音学:孩子们先学习声音字母的代码,再学习如何编码(拼写)和解码(阅读)。从系统性方面来看,在解释早期阅读和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日渐完善的今天,声音和视觉的系统性结合在语言教育中至关重要。蒙台梭利的第一所学校在意大利,这所学校所采用的,意大利正字法明确有字母和发音的一一对应,使拼读法成为教导儿童阅读和拼写的合理选择。在合成语言教育方面,拼读教学最好的地方是与文本阅读教学整合。在丰富的语境下,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以及详细的语音教学都是蒙台梭利课程的中心。然而,还没有任何研究对比在蒙台梭利课堂上的语音教学和常规课堂中的语音教学。写作:蒙氏写作教育涉及多方面的复合技巧,包括书写、拼写、词汇和句子结构。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决定这孩子的作文质量。在蒙台梭利课堂上这些技能是先单独教然后再合在一起教的。当然这些技能仍然会单独练习。越来越多关于常规和特殊教学课堂的研究表明,对写作能力技能的特别教学能提高孩子的作文质量。2.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老师会在自己的课堂里确定使用一个发展的进度来教,如几何,数字和运算,并使用进度监控来确保将数学教学建立在每个孩子都知道的信息上,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建构。3.结合教具的自我驱动力:注意力和自律方面的培养注意力和自律能力,这些都是执行功能(EFs)复杂认知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蒙台梭利教育还包括限制、工作记忆和计划。[EFs已成为许多全套课程和附加课堂课程的目标。如CogMed(Pearson E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头脑的工具(Tools of the Mind),PATHS(PATHS Training LLC, Seattle, WA)、音乐、瑜伽和武术。]四、结论:未来的蒙氏教育幼儿:日常生活教具可以引入非蒙台梭利课堂以支持幼儿精细动作技能和注意力的发展。大量来自更广范围的教育文献的证据说明某些蒙台梭利的元素——比如在丰富语境下通过拼读法进行早期识字教育,以及为数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感官基础的教学法都是有效的。青少年:蒙台梭利博士的观点是有先见之明的,即青春期是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教育形式以解决他们的需求。蒙台梭利博士没有在她有生之年充分发展她对12–18岁青年教育的看法,但它是一个蒙台梭利人可以接班的领域。老人: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获得性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症。有趣的是,蒙台梭利的方法已经被应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目的是改善他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如进食以及认知方面的能力。有力的证据证明在这些方法大大改善了进食困难的情况,但对认知方面的改善证据则相对薄弱。给老年人传递蒙台梭利式活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跨年龄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患有老人痴呆症的年长成人可以接受学龄前儿童蒙台梭利式课程,进行治疗。

大制作

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举办30周年发布会,将升级课程设置与研发

蓝鲸教育3月30日讯,近日,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举办30周年发布会, 威德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吴思慧及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校长Ben Farrell出席并致辞。创立30年以来,威德国际教育集团旗下目前已拥有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嘉德蒙台梭利双语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景氏福展孤儿院以及威德物业管理五个子品牌。发布会上,六大品牌logo全新揭幕。对于此次品牌视觉升级,威德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吴思慧表示,这五个子品牌皆是威德国际教育集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本身,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整体安全与环境而布局,从而更好地为所有校区保驾护航。据其介绍,威德国际教育集团将在天津和上海开设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寄宿制国际学校,并打造覆盖数千名学生和教职工、服务于多种类型院校及机构的综合教育生态体系。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校长Ben Farrell表示,未来,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将在课程设置和研发上不断突破创新,助力培养1-18岁全年龄段自信、独立、充满创造力、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儿童和青少年。

撒妙

学渣家长没法进行英语启蒙吗?蒙台梭利研究:善抓孩子语言敏感期

文|颖妈谈育儿昨天傍晚带颖宝下去遛弯儿的时候,碰到了同小区的淘淘妈,她问我有没有给颖宝报什么兴趣班,淘淘妈说她想给孩子报一个英语班。我说目前颖宝就只有一个画画班,没有给他报英语班,因为颖宝的幼儿园日常是双语教学的。淘淘妈说她认识的几个朋友,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报了好几个班呢,什么乐高班、外语班、围棋班、表演班各种各样。“我听说两三岁的时候,是孩子语言学习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学习英语效果会比较好,你说我有没有必要给他报班呀?”“报班你可以综合考量一下我觉得,可以先考察一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但是我觉得你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报班上。毕竟培训班每天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时,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家长的兴趣启蒙。”淘淘妈觉得我讲的也有道理,决定回去跟老公商量一下。很多家长到了孩子上幼儿园阶段,会趁着孩子现在还没有学习压力,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培训班,其中不乏会给孩子报外语班的。一来是家长觉得自己外语基础不好,担心教不好孩子,想让专业的培训机构去教育孩子,二来也可以让孩子多学习一门技能。但也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接触外语过早,会连中文也学不好。在孩子学习英语这一事上,家长也挺纠结的。其实跟成年人相比,孩子早期的认知系统更适合学习多语言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在这种节奏的支配下,儿童不断的去征服世界,这一切使他们感到十分幸福、满足。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在0-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运用吸收性心智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她还认为所有儿童的语言发展都会遵循一个固定的规律,也就是都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简单发音的阶段使用单词阶段熟练的使用语法和句法的阶段6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的发出声音,并重复相同的音节。在一岁大的时候,儿童就开始有意识的去说话了。一岁半的时候儿童又有新的发现——每一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名称。他会用名词来表达思想。两岁左右孩子会经历一个语言爆发现象。一个儿童突然可以准确的说出很多单词了,可以使用复杂的句子,不同时态的动词,甚至一些连词。两岁后语言发展的方式不再是是爆发式的,而是自然平稳的。三岁的孩子会不断吸收新词汇,并不断完善、熟练运用语法。你会发现孩子的词汇量越来越大。到5岁半到6岁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就不那么显著了。所以,蒙台梭利女士得出结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段是3~6岁,6-12岁效果次之,12岁后想要掌握一门语言就变得困难重重了。抓住孩子的语言学习敏感期,学习外语不费力美国匹兹堡大学语言学一位讲师在女儿还在襁褓中,就教给她英语、拉丁语等13个国家的语言,她更多的是采用听的方式。结果发现,孩子语言能力是惊人的。她的女儿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作文,4岁时能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时就可以用8个国家的语言说话,并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散文。在神话、历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已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了。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学习多语言会互相有影响,其实这个担心有点多余,可能最初孩子会有一点发音混淆,但是他很快能自己调整过来。孩子会根据环境和人的变化,自由转换不同的语言,这是他们天生的优势。00:10研究表明,学习多语言不仅能促进儿童智商发展,而且,双语儿童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孩子更加专注,认知能力更强。既然在学龄前学习外语对孩子有好处,那如何给孩子做外语启蒙呢?学习外语需要外在环境与内在动机相结合●利用多种资源创造微环境启蒙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激发兴趣,家长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做好孩子学习英语的领路人。所以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资源,比如视频、音频、游戏等,引导孩子的兴趣。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家长,可以利用儿童英语学习类的资源,在家创造一个微环境,跟孩子一起听英语歌谣、看英语原版动画片、读英语故事来学习。可以选择那些经典的、获国际奖项或者口碑不错的节目,比如英国广播公司或小尼克频道出版的一些儿童节目。这些节目发音标准、内容也十分丰富;也可以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像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比如小猪佩奇就有英文版。佩奇这个角色,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像我家颖宝,有一段时间是只看这个动画片。安排英语版的小猪佩奇,她的接受度更高一些。选择一些有交互设计的英文绘本来给孩子讲解,比如有划片可以移动,有洞洞可以伸进去,有毛茸茸的布料可以摸一摸,有叠页设计,或者有音乐等,增加亲子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在读绘本的时候辅助一些玩具,比如小铃铛或者是玩偶来解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场景中学习外语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创造外部的学习环境、还要求家长要多花精力陪孩子,注意在生活中多跟孩子用英语互动,而不是把孩子扔到培训班或者放到英语学习机面前就行了。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英语口语一般,语句拿捏不准,不太敢教孩子。其实只要孩子多听多看英文原版,日后自己会纠音。让孩子的英语兴趣需要讲求方法,不要“填鸭式”地让孩子背单词学语法,生活类的词汇可以带孩子接触实物、接触自然,孩子没有办法接触到的实物也可以采用图片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想让孩子识记单词,可以配合舞蹈动作手舞足蹈,这样更有游戏性,效果更好。现在很多的培训机构教幼儿学英语也是采用这种动作加语言的方式。对于英文绘本,开始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增加互动,等大家都熟悉内容以后还可以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以后就可以分角色读绘本了,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者轮流读单双数页。这种玩法增加了互动性,比单纯给孩子念有趣多了。●保持进取向上的探索欲成为父母后,每天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很多家长离英语环境已经很远了。碰上好奇心强的孩子,随便问一个单词,可能半天都想不起来,像颖宝有天晚上睡前突然问我“柠檬”怎么说,我当时脑子就是一团浆。如果孩子问到了刚好是你不知道或者是忘记的,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查单词听语音,让孩子做你的学习伙伴,在互动学习中一起成长。让孩子理解到,爸爸妈妈也不是不是万能的。这会教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这比知道一句英文的意思重要多了。偶尔你们也可以玩一下角色互换的小游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孩子,你觉得他已经了解的内容,可以让他当老师,你来问他来答。比如你可以这么问:“宝宝,彩虹的7种颜色用英语怎么说啊?”当孩子告诉“赤橙黄绿青蓝紫”对应的英语时,可以想象他多有成就感了。总之,让孩子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发展孩子对英语的爱好和信心。同时,语言的习得要靠潜移默化,要润物细无声的去学,仅仅依靠每周一两次的兴趣班,是无法培养孩子熟练的语感的。育儿不是一劳永逸,它注定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家长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各种经验、资源,不断向上,给孩子做好一个积极的榜样,孩子看到你的努力才会愿意跟你一起努力,这才是一个育儿育己的正向循环。-END-我是颖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多平台原创作者。 喜文字,乐分享,我手写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关注。

彼兀者也

崇德动漫: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推向新高度

来源:华夏时报近日,深圳崇德动漫旗下教育公司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他们从制作《孔子》动画片开始,就深入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以总导演赵先德先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得出了“儿童七岁之前最主要的教育目的是性格养正”这样一个结论,并围绕这个结论创设了一套服务于儿童性格养正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该体系在得到中国教育学会权威认证以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国教育报》进行了广泛报道。随后,这套教学体系在全国5000家幼儿园当中进行应用。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教师专用教案该体系的创始人赵先德先生和他的研究团队在海内外儿童教育领域的重要论坛上就这套教育理念发表主题演讲,引起巨大反响。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朱家雄教授和周念丽教授都十分肯定该套体系的理念和其在儒学现代化方面取得的创新成就。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主席马克·伯恩斯坦先生(Mark Bernstein),美国《性格教育》杂志(Journal of Character Ecation)的创办人之一马尔文先生(Dr. Marvin W.Berkowitz),以及因为研究贫穷和暴力对于儿童性格影响,而获得哈佛大学终身荣誉奖项的琼斯女士(Stephanie M. Jones)等人均成为该套体系的学术顾问。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团队与琼斯女士(左三)合影根据“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标准,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课题组应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邀请,由著名动画片编剧、教育家赵先德先生主编,教育领域知名学者夏竹筠女士做执行主编,由来自各个高校的著名专家和教育一线的研究者,共同创编了《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作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和幼儿教师的进修培训用书使用。该书的出版,从理论创新性、学术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有效性上都得到了广大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儒家文化现代化为基点,在科学认识儿童并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对于儿童发展影响的基础上,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历经近10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的系统教学方法。其基本观点是: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而言,最重要的目的是性格养正,并特别强调这一目的应通过涵养式、浸润式的方法来实现。该书主编赵先德先生告诉记者:“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作为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关乎的是个体一生的幸福及整个社会生态的和谐与稳定。近些年来,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以及远在欧洲的德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从孟母教子、孔母教子开始,有着2500年历史的中国,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信《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能帮助更多的幼儿教师,给孩子以仁爱的滋养,助其养成良好的性格,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幸福、美好。针对这套体系的问世,记者采访了业界的一些著名学者和专业从业者。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海东教授说: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理论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出发,找到了适合儿童养正性格的新方法,解决了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界的一个盲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创造了一个学前教育研究的新高度。安徽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金杰书记说:在中央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始终的今天,在反对小学化的今天,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体系的问世,特别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走进大学课堂,说明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系统的学前教学方法,这是令我们振奋的。据悉,与《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相配套,面向幼儿的教师教案和游戏活动资源升级版也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年内推出,从而真正构建完成从幼师培养到幼儿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完整教育体系。主编赵先德先生在该教材的前言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产生的缘由,刊发如下,以飨读者。《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前言儿童的早期教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演进。从以家庭和村落为中心的农耕社会过渡到工业文明为主的现代社会,幼儿集体保教的兴起是这种社会巨变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幼儿园的出现,为儿童通过模仿和与成人、同伴互动来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效的场所及条件。应该说,全世界范围内幼儿园的兴起,为养育即将创造人类未来文明的孩子们,找到了更为科学的开端。但是,从 1840 年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bel)创办幼儿园之后的 100 多年以来,人们对于在幼儿园这个场所里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进行的问题,一直在研究。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园所集体教育,人们一直纠结于儿童早期的教育是知识的灌输重要还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性格的养成更重要?从众多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若干针对这一问题的现实个案。受到知识灌输的方仲永最终未能成材的失败案例,与孟母教子重视环境影响、重视专注力培养的成功个案,让人们形成了共同的经验认知:童年早期,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正,也就是对外在刺激相对稳定反应能力(性格)的形成,应该远远重于知识的积累。孟母三迁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正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以教育的纵向发展视角和对无数个历史个案的观察,得出了这个结论。实际上,脑科学的快速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多实证研究数据,也在从不同角度佐证这一结论。这一结论,正是教学法对于:“学前教育到底培养儿童什么”这一目的性问题的思考,而且,这还不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在总结了受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而形成的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教育思想,以及后期的各种流派的演变以后,不仅提出了关于 0-7 岁阶段教育的重要目的应该是养正儿童的性格这一鲜明的论点,并且从穿越2000 多年人类历史,对全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中,找到了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方法。16 世纪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时候,对儒家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知和信仰,遂将《论语》翻译到欧洲,从而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启蒙。“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基本的人文准则。作为医学博士的蒙台梭利女士,恰恰是因为受到了卢梭等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才产生了对特殊儿童深入研究的兴趣,并于 1907 年创立了“儿童之家”;在彼时的中国大地上,童蒙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以儒家文化为基调的氛围之中实现着言传身教的浸润影响。尽管因个体差异,因个体文化氛围及区域(村落或小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童年,但从二者的共性中,我们是能够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的。从儿童一生发展和儿童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性格特质?教育要如何帮助儿童获得这样的性格特质?这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在明确性格的重要性后深入思考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内涵和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近 10 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涵养式的教育才是养正儿童性格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认为最适合 0-7 岁儿童的方法所在。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调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共同的力量,创造一个充满爱意的正面环境,让幼儿在环境的刺激和成人适宜的引导下,促进他们大脑中关于仁爱意识和专注能力的神经元搭建模式的稳定建立,获得有益于他们一生发展的最宝贵的性格特质。乐学乐园的小朋友跟随老师在户外探索自然不仅如此,教学法为从业者在如何涵养性格的具体方法上给出了建设性的策略。通过游戏、绘本和手工活动、音乐律动、戏剧表演等方式,将幼儿发展中必须获得的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领域方面的营养有机地编织起来,不仅满足了五大领域的发展要求,更让幼儿在自然浸润的过程中得到性格的涵养。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法中特别强调了高低结构不同的游戏对于幼儿产生的不同价值。我们既注重低结构游戏对于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专注力等的作用,也充分利用高结构游戏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促进社会情绪情感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教学法精选了儒家文化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真理故事,通过现代化、生活化、童趣化的改编,形成幼儿喜欢的戏剧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领悟这些思想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上图为清远市实验幼儿园《子路染布》剧照;下图为乐学乐园《孔子采灵芝》剧照这套教学法体系适合不同层次的学前专业学生使用。对于本科学生,相信该体系的理论部分对他们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有着很好的启发与引导。对于高职和专科院校学生,教学法的实践部分,则适合他们实践操作。但是,无论理论研究还是保教实践,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前者必须作为后者的指引,才能保证实践的适宜性和变通性。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必须要研究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式。当我们赞美推动婴儿车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研究、探讨,如何使这个摇篮里的婴儿能够感知到“这双手”所传递的经验,从而影响“婴儿”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乐学乐园九周年庆典上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舞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匹配的教育才是最为正确的教育,教学法当中提供的教育活动案例是可以在其理论的引导下进行拓展、完善和创新的。我也相信大家在完整了解了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之后,能够对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提供的方法论进行有辨识性的应用,对提供的具体活动方案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早在 30 多年前,聚集在法国巴黎的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讨论 21 世纪亟待解决的人类问题时,总结出的一个会议结论就是:要回到 2500 年前的东方,向孔子寻找智慧。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本着扬弃的原则,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并在近 10 年的实践应用当中,于 1000 例个案中归纳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实验,相信我们的这些努力和总结,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基础教育。其基本的观点是: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而言,最重要的目的是性格养正,并特别强调这一目的应通过涵养式,浸润式的方法来实现。该教学法自2017年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的评审试用后,以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立足本土文化,兼具国际视野的理论支撑 ,获得广大幼教一线老师的认可,同时在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上获得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在这套简明教程成书之际,我和参编的所有同仁要衷心的感谢在理论创设方面给予我们鼓励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先生,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主席马克·伯恩斯坦先生(Mark Bernstein),美国《性格教育》杂志(Journal of Character Ecation)的创办人之一马尔文先生(Dr. Marvin W.Berkowitz),以及因为研究贫穷和暴力对于儿童性格影响,而获得哈佛大学终身荣誉奖项的琼斯女士(Stephanie M. Jones)等人对这套教学法的肯定。同时要感谢在儒家文化现代化应用上给予支持和肯定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位教授,朱家雄先生和周念丽女士。本书的成稿,是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也得到了201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学前教育实习实训中心”在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的实践路径子课题研究方面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最后,要衷心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分社编辑部同仁们辛勤的劳动和付出。

载歌载舞

【东方蒙特梭利】蒙氏宝宝好习惯养成记

现如今有一些父母比较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许多父母取代了孩子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那么作为成人,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能够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子、系鞋带、整理图书、收拾玩具等。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我们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在生活上,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应该自己去做,比如,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穿衣叠被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事事包办代替,应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直接看到负责任的行为所得到的回报,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会逐渐增强。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让孩子负责扫地或者擦桌子的工作,并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如果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积极为家庭作贡献,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那么,孩子就不会养成“饭来张口”的毛病。当你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放学回来可能会主动问:“妈妈,需要我帮忙洗菜吗?有垃圾需要我倒吗?”相信这时您的心里一定会比吃了蜜还甜。在成长阶段的孩子要让他知道,他可以做好这些事情,让他明白原来他也可以把事情做得这么好,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培养的他们的生活习惯。

非鱼

决定孩子一生高度的幼儿教育应教什么?青岛赫德双语幼儿园有研究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James Heckman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记录不同人群从出生到进入社会后的生活轨迹,结果发现,6岁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较为成功,即使在后期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好的教育机会,他们依然是出类拔萃的。由此可见,6岁前的教育,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那么,问题来了,幼儿教育如此重要,到底应该在这个时期教给孩子什么呢?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佛系”的父母,往往不够重视幼儿教育,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开心快乐就好;“鸡娃”的父母,则格外注重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足够多的易于量化、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显然,这两者都不可取。美国著名幼儿教育研究者Lilian G. Katz认为,幼儿教育应教给孩子4方面,即:知识、技能、气质和情感。其中,知识和技能想必大家都理解,比较抽象的气质和情感,其实可以通俗理解为品质、性格,如好奇心、学习欲、坚韧、勇于接受挑战、合作力、创新力、幽默感、自信心等等,人们经常说的教养、习惯、情商也属于气质和情感的范畴。之所以格外强调这两点,是因为它们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且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直接教导、训练或书本去获得的,而是需要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习得。纯正蒙氏教育 注重品格塑造基于科学的教育理念,青岛赫德一直将能力提升和品格培养,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蒙台梭利教育在赫德,2.5—5岁的孩子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具有专业蒙氏认证老师的指导之下,利用日常生活区、科学文化区、数学区、语言区、感官区五大区域的蒙氏教具,挖掘孩子内在潜能,充分发展孩子专注力、创造力、思考力、耐心、细心等各方面品质和能力。预备班教育针对5—6岁年龄段的孩子,赫德幼儿园为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课程,与赫德小学实现了无缝衔接,注重让孩子拥有“会学习”的能力。如:英文的主题教学和RWI语音学习、融合“全课程”理念的中文学习、社会情感课、和平教育以及小学外教老师教授的音乐、体育、设计思维、科学探索等课程。浸润式双语教育除此之外,赫德尤为重视孩子双语能力的提升。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全职、全天跟班的外教老师,为孩子提供中英浸润式的双语环境,将语言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令人欣喜的是,在赫德幼儿园孩子身上,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他们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和备受点赞的闪光品质:1数学在数学方面,借助教具,蒙氏班级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完成四位数的加减法、理解“十进制”“平方”“立方”“奇数”“偶数”等复杂的数学概念。 2英文即使是就读了一年的预备班小朋友,在结业时的英文阅读平均水平,都能够等同于美国英语母语的小学生一年级的阅读水平(一般情况下,第二语言的学习水平其实是要比母语孩子晚至少一年以上的)。不少预备班的孩子们在升入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阶段,便能够与外教进行日常沟通。3品格能力赫德幼儿园的孩子在专注力、自主能力、自信心、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力等多个方面,表现俱佳。集团统一管理 对标北上教育光有好的教育理念还远远不够,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贯彻下去,避免“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问题呢?这还要得益于青岛赫德的集团化办学,以及专门针对幼儿园学部所成立的幼儿园教育事业部。众所周知,赫德学校背靠义格教育集团,实行多地化办学,在北京、上海、宁波、青岛均有校区,且集团之下所有学校的品质,均对标一线城市的教育质量。在幼儿园学部,为保证各校区高品质办学,集团专门成立了赫德幼儿园教育事业部,聚集了一群来自一线的、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实现多地教育资源的共享,督导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地,全方位确保孩子从幼儿园阶段,便能够真正享受到比肩一线城市的高品质教育。高标准统一管理你会发现,在一般的幼儿园中,不会有幼儿园教育事业部这样一个部门的存在,但它的意义却不容小觑。这一部门之下的每一个人虽不直接面向学生教学,但个个都是拥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具有扎实幼儿教育基础的教育专家,能够从宏观上,整体把控各园区教育教育质量。Helen Han赫德幼儿园教育事业部总督学全人教育、社区教育及和平教育倡导者。她相信教育的本质,是协助孩子释放自我潜能,协助参与其中的成年人解放心灵。曾担任北京家育苑双语幼儿园园长十多年,全面统筹校园管理和教学培训工作,对创办和管理双语幼儿园有丰富经验,强调以人为本,过程管理与实践效果。Yasmin Yang赫德幼儿园教育事业部学术总监Yasmin具有十年以上蒙氏双语幼儿园一线教学经验及教学管理经验,正面管教学校讲师。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深深地领会到一个专业的教育团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孩子,让成长充满奇迹。同时,事业部下设运营管理梯队、教研管理梯队、培训管理梯队三大梯队,分别服务于高品质的家长体验、高品质的儿童发展、高品质的教师成长,将每一项工作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合理分工,层层落实执行。从教学到管理,从课程到培训,完善的部门设置,精准的分工,高水准的团队把控,这便是赫德幼儿园能够将每一项工作扎实推进的法宝。多地联动教研想要实现高品质的教育,师资也是一大关键。除了幼儿园教育事业部对各个园区的师资在招聘上就严格把控外,老师们入职后的校区联动教研、权威教育专家定期培训、多地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也能够保证老师们能够持续成长和发展。目前赫德幼儿园的师资情况: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持有正规教师资质,获得蒙氏认证;主班老师平均教龄在8年以上,助教平均教龄3年以上;外方老师来自美国、英国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具有多年在非母语国家教英文的经验。在过去的几年中,各校区的园长及一线教师参与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专业培训及工作坊,培训的内容和主题涉及《教育者的自我觉醒》主题培训、感恩主题培训、心思维主题培训、蒙台梭利教育主题培训等多个方面,予以每个人充分的成长空间。可以说,赫德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不断追赶那个更好的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在青岛赫德幼儿园,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就得成为那样的人。虽说是一句极为简单和质朴的话,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确确实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在赫德幼儿园,我们却看到了每一位老师们落到实处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