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每年博士生招生和毕业生人数是多少?读博和找工作面临哪些难题?狂屈闻之

每年博士生招生和毕业生人数是多少?读博和找工作面临哪些难题?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曾经是香饽饽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头衔,如今也风光不再。北大未名湖结冰了随着博士研究生的扩招和毕业人数大幅增长,博士也不吃香了,就业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博士生招生和毕业人数近十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博士早就不是香饽饽。根据中商数据提供的信息,博士生招生自2009年到2016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而2016年开始,每年以增长1万余人的速度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的博士生招生已经接近10万人。博士生招生和毕业情况(中商数据)国家的总体布局是,扩大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填补社会急需人才的缺口。从国家开始扩招博士研究生这一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并没有将博士学位看得过重,而是看重博士的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海外博士大规模回国就业,这也与国内高校博士毕业生形成了竞争关系,博士早就不是香饽饽了。读博士当然是为了增加砝码,这也是很重要的人生规划。博士学历虽是一纸文凭,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博士学历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评职称、晋级、科研评奖,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等,持有高学历在许多关键时候就相当于持有通行证和优惠证。冬天里的清华大学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科研单位,高学历人才依然受青睐。持有博士学历的毕业生不仅给自己建立起进入社会的信心,也会多一次敲门的机会。但是,考博的风险依然存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大多青春年华已逝,年龄劣势 凸显 ,就业面反而越来越窄。但毕竟多读几年书,付出的成本也更多 ,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要求自然就多。然而可供选择的岗位却少,同时,大多博士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无缘于中高层技 、管理岗位。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以及就业政策的约束,加上用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许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绿草如茵的复旦大学当前社会中“唯学历高”的年代逐渐被淘汰,高学历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因为,许多博士的年龄与阅历不成正比,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7-30岁左右,但大多是“直线型”研究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一,可塑性不高。长期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生活又会使人觉得他们办事稍欠灵活,人际交往过于死板。而对于招聘博士,由于企业在初期的人力资本上需要更多的投资,他们会更注重求职者的技术和经验,许多工作可以由硕士和有经验的本科生胜任,且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 ,这对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是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博士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会紧张,就业需要灵活化。对于注重质量的企业为博士提供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博士毕业生也正遭遇“学历歧视”,随时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个人的就业核心力比高学历来得更具竞争性,博士研究生在求职时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摆正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美丽的武汉大学在当前危机共存的就业环境下,先择业再就业不仅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提倡的就业途径,博士研究生也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早早丢弃“一职定终身”的固定模式,争取求职的更大主动性。先就业,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地区发达、工资很高,而是在基层工作中先储备更多的实战经验,危机过后再重新择业,将自己的就、择业过程变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模式。我国目前虽然处于经济下行期,但也是处于经济上升和转型时期,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的趋势。正因为如此,真才实学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尖端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博士毕业生在掌握了深层的理论知识后,通过的工作经历与经 验积累,这对于二次就业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浙江大学老建筑高学历是否会被无限贬值?如果学历不再论英雄,是否会让更多人不再潜心科研?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出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等?冷丝认为,这些问题都值得有关教育部门和社会深思。

红太阳

出国留学越来越普遍!普通家庭留学占比上升,软实力考察比重加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国家庭对孩子教育程度的加深,出国留学逐步成为学子们外出深造的一大途径,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的第37届山东国际教育展也于10月27日开幕。从公费留学到自费留学,再到今天留学的常态化和平民化,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学?面对激烈的留学申请,有些学校不得不提高入学门槛,中国家长和考生该如何应对?各个国家接下来有哪些留学新政策和新趋势?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了有关留学机构和留学生。从寥寥无几到络绎不绝普通家庭占比上升,留学更趋理性山东小伙瑞丰早在2016年就申请到墨尔本大学留学,在读完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后,今年他开始在该校读博,并致力于锂电池方面的研究。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学习教育有什么不同?瑞丰说,与国内不同,国外的期末考试成绩只占到了50%,平常的论文、项目等的作业会占到50%。有意思的是,在国外留学期间,每两个月都会设计一个大项目,这也会作为综合得分的一项。瑞丰说,其实他刚过去时英语水平一般,刚开始上课根本听不懂。“老师会将音频放到网上,我就把老师的每句话都打出来,两个小时的课程能学到10个小时,一句一句地揣摩单词含义。那段时间真的非常痛苦,但身边每个人都很拼,忙到凌晨两三点很正常。不过半年,就可以逐步融入到那里的环境了,能强烈感觉到自己进步飞快。”曾在墨尔本大学留学的小颖告诉记者,她出国是从高考结束后开始准备的,一直到当年12月份拿到offer,总共准备了6个月,“那时候出国的人数没有现在人多。我是市重点的重点班,我们班有1/3(十几个)同学出国了,但是一般学校里每个班也就就一两个学生出国。”小颖说,“我们大学会计系约400人,从一开始1/3的中国人,到如今近1/2的中国人,我明显看到墨尔本的华人变多了。”作为资深留学顾问,山东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段颖颖早在2007年就开始做加拿大留学顾问,如今已有12个年头。12年以来,到加拿大的留学群体和人数上有什么变化?“可以说是从一开始的寥寥无几,到如今的络绎不绝。”段颖颖告诉记者,2007年左右,大学生和研究生外出留学比重较大,且能出去留学的大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人,而如今工薪阶层的孩子出国留学的越来越多。段颖颖说,如今更多小学生开始外出留学,因为家长想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国外的素质教育。据教育机构新东方发布的《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就读于中小学的意向留学人群仍以就读公立学校普通班为主,就读于国际学校的人群比例从2015年的2%增长为今年的10%。最近5年来,本科及以上的人群整体占比从71%增长至77%,基本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而对比5年来意向留学人群其父母的职位背景,“一般员工”的比例逐年上升,与2015年的29%相比,净增长14%。作为美国本高部的咨询顾问,山东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牛淼分析,2008年到2016年的一段时间里,曾出现出国留学“井喷”现象严重的情况。因为那时候刚开始自费留学,人们觉得出国机会多,在很多信息都不明晰的情况下就出国留学了。“现在大家知道的多了,选择性也多了,更注重自身需求,出国留学也更趋理性了。”竞争激烈致学校门槛提升注重硬实力更看中软实力牛淼告诉记者,2016年至2019年,赴美留学的人数在稳定上升,今年签证签发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热门学校例如加州系统大学依然保持着较低的录取率,而像受欢迎的纽约大学,今年有8.5万的录取申请,录取率只占到了15%。“大家常选择的公立学校,不会因为中国留学生多就提升录取。”“对于有留美意向的考生和家长而言,一定要早规划。”牛淼提醒道,除了学习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更多时间要拿来参加活动写文书,“济南这边的家长,有的在孩子中考之后的暑假就开始学托福、做活动,成绩好的还参加数学建模等的国际竞赛。还有一些家长更超前,早在孩子初二时就开始准备了。因为很多学校不再把成绩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看学生身上个性化的东西,例如一个国际班有40人,全体打比赛,这时候就需要展现出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要让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对于留学生,英国的学校不仅要看硬实力,还看软实力,“硬实力要看是不是985/211学校,是不是王牌专业?而软实力则是指加分项,其中就包括实习、课题、实践、奖项,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文书来体现的。山东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英国部经理王鹏嘉说,随着留学人数的逐年递增,申请一所学校的竞争力也在增加,有些学校不得不提高门槛。如果想要出国留学,家长和考生应尤其注意什么?段颖颖说,因为竞争激烈,在雅思等成绩过关的前提下,唯一变的就在于软性背景方面。对于加拿大的学校来说,本科阶段主要看考生的领导力、思维力,研究生阶段主要看学生的论文发表,以及实习经历。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国内家长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外出留学呢?据《白皮书》显示,对比3年数据,内在自我提升对意向留学人群的驱动依旧强势,占比逐年攀升。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留学拓宽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学习先进知识。国家越强吸引力越大逾八成选择回国发展牛淼告诉记者,到美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在工程和商科领域就业的较多,此外还有部分做生物、数学、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我的学生里有很多本科生,学的时候是初中生,读完博士后有一部分留美,另一部分选择回到北上广的大城市。”牛淼说,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到国外读两年硕士,再回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从最初一年选派数百人,发展到2018年的3万余人;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从不到千人,发展到2018年的66.2万人。如今,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51.9万,从改革开放至2018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365.1万,逾八成选择回国发展。什么原因促使留学生回国发展?小颖说,她在本科读的会计、金融和管理三个专业,“我不打算留在国外,因为中国机会多,更有有文化优势,而且父母在不远游。”“即使我不是公费留学,依然会选择回来。前几年的时候,理工科的一些人选择留在美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原因是由于国外实验室设备条件更好一点,月工资更优惠点。”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悦坦是美国密苏里大学营销学博士后,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我们中国的科学、经济等的各方面发展越来越好,很多人觉得回国反而机会更多。而从个人角度来讲,国家越强大,吸引力也就越强,你也就越愿意回到国内来工作。“所以这几年留学回来的越来越多了,留在美国或者欧洲发展的相对减少了,这也是证明咱们国家发展强大的一个标志和体现。”延伸阅读:留学相对于高考准备时间只能多不能少什么时候开始为留学作准备?瑞丰坦言,他早在大二那年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那时更多的是考虑要学什么专业、去哪些国家,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大二有了想法,大三确定,随后学了半年多语言,主要还是练习听力和作文。”给有意向到英国留学的学生哪些建议?王鹏嘉说,准备留学的时间,跟准备高考的时间来比,只能长不能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国外,老师会给你列个书单,这就需要你做一个计划,什么时间学什么,提前做好规划。“总之而言就是两点,一是提早准备,二是养成好习惯。”段颖颖说,低龄阶段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其中到加拿大的学生就占到了一半以上。这部分学生在读完中学后,有通道优势,更利于就读加拿大的顶级学校。“现在家长的意识都比较超前,他们很早就开始为孩子的出国留学做规划了,如今留学群体也越来越低龄化了。”新航道优加青少英语校区校长于晓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长可能从孩子初中,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在做留学的规划了,不光是在英语语言上的规划,像是学科和材料方面的准备。留学肯定是越早准备越好。“当下,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他们将来的留学作准备了。本科生如果有意向要出国,他们最晚也要在高一的时候作准备,不然整体准备时间就更仓促些了。”国外留学有哪些政策利好?对于赴英国留学,山东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英国部经理王鹏嘉说,在教育体系中,最强的就是英国和美国了,拿世界排名前十名的学校来说,有五所是美国的,四所是英国的。在综合教育资源方面,英国的优势很大。“在教育质量接近的前提下,去英国的研究生居多,快去快回,毕业后找工作竞争力大。”王鹏嘉说,今年的一大利好政策是:英国的留学生在研究生毕业后,凡是名单内的大学都可以拿到两年的工作签证,这是近些年来的最好政策了。据王鹏嘉介绍,在英国留学的研究生最多能占到60%-70%,优势明显,国际认可度高,而且录取标准要相对容易。另外能节约时间成本,“研究生一年时间。一年上满九个月,时间短费用低。世界前500名的学生回来后,第一份工作来上海找,交上半年社保就能落户了。”而对于加拿大的留学生而言,也有政策利好。段颖颖说,到加拿大留学的一大利好是读三年书,还可以拿三年的工作签证,这样就能带着三年的工作经历回国了。金吉列留学济南子公司加拿大经理王芹告诉记者,目前来看,针对2020年9月份加拿大的申请,院校反馈会相对比较及时,尤其是公立教育。因为加拿大本身主要以公立教育为主,随着项目和学校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加拿大学校针对学生的申请,给予的反馈相对来说较快。比方说,前几天我们申请的加拿大低年龄段公立教育局,在做完网申的一天之后,正式录取通知书就下来了,而且这所学校在温哥华当地排名前20。王芹说,这些比较好的学校,以前都是针对自己本地或者美国的学生,而就拿今年很快下来录取通知书这件事来说,加拿大的公立教育对学生是一种开放状态的,“由以前的半封闭状态,到现在的完全接受,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学生想要到加拿大留学,但学生成绩不够,允许到当地学校补修相关的语言课程吗?王芹给予了肯定回答,“加拿大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一大特点就是由国际生组成的,每个学校都会下设语言中心,这些语言中心不光可以给孩子进行语言上的填充,还会去引导他们学一些基础课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妙悟

6000多名留美博士后,80%选择不回国,国外月亮真的更圆吗?

中国大陆留学生是目前世界留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根据教育部官方的数据统计:2018年大陆留学生总数高达66.2万人。从2008年开始近10年来,大陆留学生人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9%。其中,有超过50%的留学生选择了美国作为目的地。2018年赴美留学生人数高达有36.3万人,硕博留学生占比过半。国内留学生市场非常活跃,催生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每年如此多人数选择出国留学,真正归国效力的又有多少呢?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真实情况并不容乐观。2018年,有51.9万留学生选择回国,占留学生出国总数的80%左右。表面看来,这一数据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看含金量最高的博士留学生群体,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好。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就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群体中,2017年依旧还留在美国的有62%。其中,中国的博士留下来数量最多,占所有赴美读博留学生人数比例的92%。看到这一数据简直触目惊心,我们的这些高等级人才为何不愿回国效力呢?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多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和国外顶级大学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博士毕业后的收入上,国内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现实情况。美国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毕业后每年年收入会有20万美金,基本可以一步跨入中产。但在国内,很多刚毕业的博士在没有帽子的情况下,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月薪,只能勉强温饱。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更多的人选择留在美国,选择一种更加稳定和舒适的生活。可能要不是这次疫情,大家还不会关注到国外还有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1.5万“小留学生”在国外疫情最紧急的时候选择回国,家长希望政府包机将他们接回。很多网友就表示,从小在外的这些留学生真的会对国家有真感情吗?还是说只是因为觉得在国外危险了,才选择回国来避难?在这次疫情中,还出现了像徐可馨这样的“恨国党”,甚至还有恬不知耻的代表中国向世界道歉的留美博士后。部分害群之马的丑态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尤其部分还是公派留学生。可能在他们心里,一旦出去就没想过要回国。不知道这次疫情国外对抗疫情的表现,是否能让他们真正清醒:哪里才是真正的依靠?最近几年,国内顶级人才出国一直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清华大学美女教授颜宁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事件当时就引发了网友的诸多议论。如果连国内最顶级的清华大学都留不住这些人才的话,那么其余高校情况会更加严峻。但从趋势来看,国内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海外各级别人才的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除了允诺不低于国外高校的高薪之外,还包括提供配套的科研资源。可以说,在高级别人才的待遇方面,国内目前已经做到了持平甚至更高。但在青年人才方面,国内高校提供的待遇还是太低了,很多人博士毕业之后薪资只能温饱。在大龄和高昂房价的现实面前,还有多少人有动力去专注做科研呢?这次疫情其实是一次大考,让那些真正在外留学并定居的人才们看到国家的真面目。国内团结一心抗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国外搞群体免疫,真正控制疫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会有一个大的留学生归国潮。那些每天做着“美国梦”的一群人也该醒醒了,国外的月亮并不真的比国内圆!

出而见客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是信情乎

Nature调查了6000博士生,告诉你读博有多难:360度无死角劝退文

压栗山大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不过现在,读博过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是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统计一下,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寻求过帮助;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将近八成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义,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七成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觉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怪不得,连房东老太太都说“不要读博,不要写代码”(不要赌博,不要吸大麻)了。近四成博士生都是出国党,在职博士也不少其实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除了英文版,问卷还被翻译成了中葡西法四种文字,因此获得了全球博士生们的广泛参与。其中36%的问卷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27%来自北美和中美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博士生各自只有3%。这6000位博士生,性别基本上男女各一半,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25岁到34岁之间,另外还有12%的博士生不到25岁,11%的博士生超过了35岁,甚至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博士生。其中22%的人都处在或上有老、或下有小的状态,需要照顾家庭。已经当妈妈了的博士生Fonseca-Hernández,就对边读博边带娃这件事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学校里没有幼儿园,她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收费很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她感叹,想要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和优秀的父母,实在是太难了。37%的博士生是出国读的,大部分去了欧洲和美国,出国的原因集中在体验异国文化、本国的资金和博士项目不足以及方便找工作方面。不过,有不少出国党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学气象的古巴女生去了墨西哥读海洋物理博士,发现换一个国家已经很难了,读一个新领域则是难上加难,甚至患上了焦虑症。19%的博士生是边读博边工作的,他们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少数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刷简历刷人脉。考虑到年龄和家庭环境的因素,35岁以上的大龄博士生、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博士们基本上都有工作。欧美博士生担心“德不配位”,亚非拉博士生最愁求职赚钱读博过程中,人们普遍最头疼的事情是对前途的迷茫,79%的博士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确定,70%的博士生时刻都在关心着除了当博士后之外哪里还有坑可以去谋个教职。另外他们的学术压力也很大,78%的博士生都觉得难以维持工作生活的平衡,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钱,也是一个难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经费的问题,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第二个方面,一半的博士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第三个方面则是日后生涯的收入问题,67%的博士生都在担忧毕业之后过日子、买房子、养孩子和退休养老的钱要从哪儿来。看到博士生也哭穷,渣本心理平衡了。不过,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有地域性的:非洲博士生最愁没钱;大洋洲博士生最愁没教职;南美的博士生除了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还要操着卖白粉的心,时刻担心政局;欧洲博士生担心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问题;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士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专业名词叫“冒名顶替症候群”——总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是靠运气获得的,生怕有一天被人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被当成骗子,然后身败名裂。当然,同样富(chi)有(bao)而(le)优(cheng)越(de)的欧洲人有时候也担心这个问题;苦哈哈的亚洲博士生,发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博士学位通货膨胀怎么办、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注意,这里不是贩卖焦虑,是nature的报告白底黑字写的。唉,在座的亚洲读者们,你们都生活在hard模式里啊。不后悔,但满足感越来越低在美国读博学兽医的Radhakrishnan说,现在的博士项目很适合自己,并不觉得孤单。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有很深的兴趣,想找到一种能在自己的母国印度抑制狂犬病传播的方法。所以,就算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点闲暇都没有,他还是没有后悔读博。其实,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和他一样,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 (下图两个绿色柱) :有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有67%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然而,就算说着满意,也依然有挫折和抱怨的情绪。有45%的博士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行,满意程度下降了。相比之下,42%的人认为满意度提升了。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项目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40%的博士生说,他们读的项目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10%表示超出了最初的期待。10%这个数字,比起2017年有了严重的下滑,那时还有23%的人认为超出期待。麦吉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Anna Sverdlik说,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学生们建立起更现实的认知:如果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症候群;如果知道,自己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减退,至少还可以提前做些心理准备。当然,有关学术的挑战只是一部分。Zhou Yang是从中国去到美国加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读化学博士的,他说:我原以为只有科研的事情需要担心,但发现还要想着怎样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相处,还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项目解释给别人听。除了做实验,还有很多很多要考虑的事。Yang也和许多人一样,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发够论文才能毕业的压力,还要担心签证问题。回一次家就要重新签证,签证至少也要一个月,又不能请一个月假。所以,Yang一次都没回过家,不然只会再增加一份压力。这也是大部分在美国读博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骚扰和歧视随处可见,又不敢说调查发现,带有伤害性的行为,时有发生。△左是骚扰/歧视,右是霸凌有21%的博士生说,他们受到过骚扰或者歧视;表示受到霸凌 (Bullying) 的也有21%。超过五分之一。分性别看,有25%的女博士生说,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男生则有16%表示自己受到过骚扰或歧视。分国家看,最严重的是北美 (24%) ,最轻微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 (18%) 。有些博士生,还在问卷的评论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或感受。比如,一位在印度的女生提到,就像性骚扰会有“Me too”运动爆发的瞬间一样,研究生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骚扰也需要得到关注。比如,一位在比利时的女生说,看到过并且自身也有过被导师霸凌和恐吓的经历。学术界顶尖教授,做了错事也不受罚的现象让人震惊,对年轻的学者构成很大的威胁 (包括心理健康受损) 。在表示受到过霸凌的博士生当中,又有57%害怕报复,没有办法自在地讨论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工作时长也是博士生们受到的不公对待之一。6000位博士生里,大约一半都认同:我读博的大学里就是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包括通宵。那么,博士生平均每周工时多少?76%的博士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其中,41-50小时的比例26%,也就是说6000位博士生中有接近50%,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而在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的人当中,有85%都表示对这个时长不满意。三成博士生认为当前项目对求职无益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都能得到回报。只有26%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正在为将来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做着很有力 (Very Well) 的准备。相比之下,有超过30%的博士生,都认为自己在读的项目没带来什么职业准备 (Very Badly)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可即便如此,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高校提供的岗位都很稀少,但仍然有高达56%的博士生把学术界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相比之下,只有28%的博士生把工业界作为首选。而当被问到博士毕业后立刻就能找到怎样的工作,几乎一半人都回答了学界的博士后 (46%) ,排名第二的是工业界的科学家 (10%) ,排名第三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9%) :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Matt Murray是耶鲁大学在读的分子医学博士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还是怀疑自己读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有些日子里,感觉一切都很讨厌,只想回家。调查中有36%的博士生表示,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寻求过帮助。八成博士生不满学术圈现状最后,关于整个学术圈的现状,博士们也有话要说。Nature统计了博士们对于当前学术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博士都认为,学术圈真乱。只有23%的博士觉得当前的学术体系还不错,在他们之外,更多人觉得这个体系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靠关系,很多事儿不公平,给博士们发的钱太少而压力太大,环境官僚化,整个文化是落后过时的,需要得到改进。甚至有8%的人觉得早知如此,就不读博了;还有24%的人觉得要是重新开始的话一定要换个老板。因此,在Nature的调查中,一些人表达了博士生涯中的痛苦纠结:I canno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when obtaining a PhD. I wish I were alone in making that statement; however, students in my programme struggled with suicid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读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我希望我是唯一讨论这个话题的,但我项目里的同学们一直在沮丧焦虑甚至想自杀的情绪中挣扎。不过,终究也有很多人认为博士生涯依然是充满荣光与希望的:99% of the time it fails. But that one time it works makes up for all of it.99%的时候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那次能弥补过往的全部。希望大家都有那1%的幸运吧。传送门原始报告及数据:figshare点com斜杠s斜杠74a5ea79d76ad66a8af8— 完 —

观者如市

考研人数每年暴增,可大家为什么都不愿意读博?不外乎这几个理由

2019年真所谓最热考研年,关于考研的热搜层出不穷,相信大家都对今年的考研形势捏一把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提升学历以便在就业中抢占先机。然而,与考研热相比较,选择考博的人数却没有增加,考博也始终没有同考研一样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研究生都没有读博的意愿,而导师们有时候甚至需要动员研究生们继续读博,即使这样,读博也没有成为大多数研究生的选择。是什么原因让大家都不愿意去读博了呢?我们都知道,现如今去高校当老师都需要博士学位,即使高校工作如此吸引人,众多研究生们都选择硕士毕业直接工作,可想而知,读博对广大研究生们来说是一个难以跨过的门槛啊。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研究生们不想读博。第一,读博太辛苦了,这一点也是广大研究生们不愿意继续深造的原因,除了少部分真的热爱学术的研究生以外,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的,熬夜秃头是博士生们的标配,据调查,60%的博士生是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同本科不同之处在于,本科生是严进宽出,绝大部分本科生都能正常毕业取得学位,而博士生是宽进严出,很多博士是由于导师的推荐直接读博的,但毕业的要求却非常高,要发表论文,达到毕业的要求,这给人的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研究生受不了这样的辛苦,选择直接就业。第二,读博以后年龄偏大,30岁左右才能进入社会。大家都知道,本科毕业大多为21、21岁,研究生毕业大多为25岁左右,这个年龄进入社会还比较有优势,正值结婚生子的年纪,而博士毕业大多为30岁左右,身边没有读博的同学大多都已经有家庭和稳定的工作了,而博士们却什么也没有,这么大年龄初出茅庐,心中落差自然不小,经济压力也可想而知。第三,博士毕业找到满意的工作难度大,博士在学历上自然无可挑剔,但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出来同本科生、研究生干一样的工作自然是博士们不愿意的。博士毕业后最理想的工作应该是去高校当老师或者去研究机构,而现在,好一点的高校招聘教师都需要有海外经历或者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很多博士达不到这个要求,但他们又不愿意去很差的高校任教,而科研机构的岗位需求又特别少,导致满腹才华的博士们感到怀才不遇,心中抱负难以实现。以上就是很多研究生不愿意继续读博的原因啦,不过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人各有志。是否读博都是各人的权利,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点与线

这就是每年几万人申请的 Data Science

DS,DS 又是 DS ,关于 DS 申请的问题,我每天大概会收到无数条。如果说工科生有着望尘莫及的技术学术壁垒,商科生混的是蔑视群雄的牛人圈子,那 DS 这个可工可商的专业简直得天独厚,想不火都不行。因为这些想申请 DS 的同学,他们对于 DS 项目的申请情况、录取要求和就业方向有着诸多疑问,所以,为了更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才有了以下这篇文章。(图源网络)01关于 DS 你应该知道的事首先,如果你对 DS 这个专业不太了解,下面我为你整理出了一些 DS 项目的基本信息: 01 简单讲讲 DSDS 全称 Data Science(数据科学),看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很明显它是大数据时代孕育的孩子之一,如果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来讲,它一般会涉及数学,概率模型技术和理论,机器学习,计算机编程,统计学,数据工程,模式识别和学习,可视化,不确定 性建模,数据仓库,以及从数据中析取规律和产品的高性能计算。不过这里我们讨论的主要是纯纯的 DS 项目,DS 和其它学科交叉的项目暂时不涉及。(图源网络) 02 DS 为什么会热门?就业方向在哪?这个专业为什么会热门,其实看了开头你应该大概会有个概念:工、商两科通吃,还有专业技能壁垒,可以玩大数据进大热的互联网企业的核心部门,可以往高精尖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甚至可以成为学术圈的风云人物。关于就业方向,如果说 BA 是商业和数据交叉而来的一个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到金融相关行业发展的话,那么 DS 则是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专业,一般设在工学院或数学院下,除了金融业,毕业生可以往更多的行业方向发展。(图源: O’REILLY 2017 Data Science Salary Survey)关于 DS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有 Data Scientist 、 Data Engineer 、 Data Analyst 这三个主流选择,也就是说 DS 专业毕业生是就业面非常广的数据分析人才,除了可以选择商业场景中的数据分析工作(比如商业/金融分析师),还可以往科研道路上走走,成为数据科学家或者数据工程师,到互联网大厂(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去负责云端大数据或者企业大数据分析。好了,入门级科普到此结束,下面是进阶的项目盘点,我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罗列给大家,已经和 DS 看对眼了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有哪些热门项目可以选择。02美英法各大高校年年申请人数爆棚的DS项目就美国这片大地而言,DS 就是传说中热门的 STEM 专业,所以我盘点了一下美国比较经典或热门的 DS 项目,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01 哥伦比亚大学 Data Science哥大的 DS 项目学制一年半,课程设置横跨统计学和计算机,在校期间会学习 Python、R 语言等编程语言,和 CS 联系比较紧密,还可以优先和 CS 的同学一起选课。选修课则有偏向金融、机器学习或生物方向等等不同侧重点的课程。(图片来源:哥大官网)这个项目对中国学生还是比较友好的,海本陆本的学生大概占 40%,毕业生就业较多会选择金融相关方向,也有很多学生投身于其它的行业方向。 02 斯坦福大学 M.S. in Statistics:data science斯坦福的 DS 项目的核心课程围绕在帮助学生培养强大的数学、统计、计算和编程技能上,学制一般是 2 学年,需要 4-5 个 quarter 来完成学业;这个项目的申请难度比较高,通常在几百个申请者中只招收 10 个人左右,申请者需要有比较强的理工科背景,而很多学生毕业后会向着读博搞科研的方向发展。 03 卡耐基梅隆大学 CMU Master of 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CMU 这个项目现属于 Language Technology Institute(LTI),是 CM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CS)努力打造的旗帜性项目。这个项目的 BOSS 之一,是领导 CMU 的团队和 IBM 合作研发了大名鼎鼎的机器人 WATSON,听起来就超级厉害。项目申请难度也是很高,超过千人申请的同时只录取几十人,但是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好,许多学生就职于脸书、谷歌、亚马逊,也有很多学生顺利进入了博士阶段的学习,超赞!(图片来源:CMU 大学官网) 04 纽约大学 NYU Master’s in Data ScienceNYU 的 MSDS 项目一般是 2 年学制,需要完成 36 个学分,课程关注于统计学、编程技术等理论的现实应用,也有很多和编程技术相关的选修课可以选择。这个项目申请难度也是比较高的,设置在 NYU 全美第一的 Applied Math 学院,每年的申请人数超过千人,也仅有数十人可以被录取。除了硕士项目,NYU Data Science 的 Ph.D. 项目也是全美数一数二,竞争非常激烈,是美国少数最先开设的 Data Science 博士学位的顶尖项目之一,全球每年录取 10 人左右,和 NYU 著名的商学院、医学院、计算机系等有合作,跨学科研究突出。 05 宾夕法尼亚大学 Data Science, MSE宾大的 DS 项目一般学制在一年半到两年,核心课程也围绕在机器学习、大数据、统计学上,也有一些数据科学应用领域的实习课,可以把数据科学应用到生物医学、公共政策甚至文学、艺术等领域。美国的大多学校的 DS 项目对 GPA 都有硬性要求,一般为 3.0,而 GPA 3.5 以上的同学竞争力会比较强。(图片来源:宾大官网)虽然 BA 的项目接受 GMAT,但是大部分 DS 项目只接受 GRE。针对 GRE 分数,学校一般不做具体要求,但是根据往年的录取信息,大多数录取的学生的 GRE 都在 320 及以上,TOEFL/IELTS 一般标配为 100+/7+。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项目,哈佛、康奈尔、南加大、华盛顿大学等等高校都开设了 DS 的课程。虽然 STEM 项目令人神往,但 DS 不是美国高校的特长,英国也有很多 DS 专业可以选择,比如英国最令人有执念的 G5 基本都开设了数据科学相关专业。 06 牛津大学 MSc in social data science牛津的这个项目主要是围绕“社会”这个主题进行数据科学层面的学习应用,是牛津互联网研究所(OII)与统计学、社会学、工程科学和其他部门合作开设,也会接触到开发数据分析工具。这个项目的带领学生用数据来解释世界,毕业生们也有很多去到谷歌或脸书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07 伦敦大学学院 UCL Data Science(with specialization in Computer Science)MScUCL 的 Data Science 有两个方向,分别是Computer Science 和 Statistics。项目学制 1 年,而在一年里需要完成 180 个学分,其中必修课 45 个学分,选修课 75 个学分,最后还有报告 60 个学分。申请难度除上,除了建议有计算机科学,数学或相关背景,还有些先修课程要求,比如:quantitative: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physics or statistics;mathematical:algebra and calculus;programming:R/MATLAB/python。(图片来源:UCL 官网) 08 英国帝国理工 IC MSc Statistics (Data Science)IC 是个非常有理工范的高校,这个项目开设在数学系下,是统计专业的一个分支,课程上侧重一些统计的高阶技巧,当然也会有编程和大数据相关的内容,IC 的工科实力还是非常过硬的,不过要注意申请这个项目有可能被要求面试。(图片来源:IC 官网)下面是一个可能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的项目(因为不是英美的),不过开设的院校也是在工科或商科比较有名、教学水平比较高的学校: 09 法国埃塞克 ESSEC Master in DataScience & Business Analytics法国商科一直也是很能打的,法国排名第二的商学院,ESSEC 也开设了 DS×BA 的合作专业,学制 1 到 2 年,课程组合了数据科学、商业分析和数据战略三块内容,一半的学生是理工科背景,另一半则来自商科。这个项目还有着 QS 评为全球第三名和欧洲第一,毕业生也广受各行业头部企业的欢迎。(图片来源:ESSEC 官网)03谁可以申请?谁适合申请?虽说,只要肯用心,万事皆可成,但是每个专业都还是有更适合的人。从前面的盘点应该可以看出,DS 这个专业有着比较明显的理工科倾向,从个人兴趣和背景角度上来讲,如果你是一上线性代数微积分就抓脑壳的人请慎重考虑,因为大部分 DS 项目需要申请者有相关数学或统计学背景,课程也围绕统计、计算机技术等工科色彩鲜明的课程。虽然这个专业很热门,但如果不符合你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要强求(这点很重要)。(图源: O’REILLY 2017 Data Science Salary Survey)所以整体上来说,DS 是一个有着比较浓烈工科特色的专业,适合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来申请,如果你有编程基础或者来自量化背景比较强的商科专业(例如金工&金数),DS 的大门也会向你敞开。当然有一些交叉学科项目,比如康奈尔大学的 M.S. trackin Biostatistics and Data Science 项目,一些生统背景的同学可以 get,或者乔治城大学的 Master of Science in Data Science for Public Policy,对非理工背景的朋友可能会比较友好(当然你可能需要一些数据处理的能力),想转专业申请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总体上,英美有很多热门的 DS 项目,而香港法国新加坡的项目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也有一些多学科合作项目可以供没有太多理工背景的同学选择,而因为整个市场对数据分析人才的迫切需求,毕业生在就业时不仅很受欢迎,可选择的领域也会相对比较多。更多留学申请和规划问题,欢迎留言~

能知

准备出国读博的同学,这5点小建议你一定要看看

没有哪个成年人的世界是容易的,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一点,选择更多一点,越来越多人开始进修提升自己。大部分人会选择读研,读博或者出国留学,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是值得支持的,这次为准备留学读博的同学准备了几点小建议。1、 明确自己定位制定好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定位。谨记出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去获取知识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可以走马观花的游客。所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不要想太多不着边际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一些真正的本领,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2 、有辨别的交友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开始会不太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所以可以积极一点和班上的同学主动交朋友,但是不管交多少朋友一定要记住古人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交友也要慎重,因为国外的思想相对比较开放,和我们国内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所以要小心不要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学会交益友,远离犬马声色之人。3 、多去图书馆学习可以多与学霸交流学习,他们之所以成绩优异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可以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就像在优秀的人身边你也会慢慢变得优秀是一个道理。平时多去图书馆,现在高楼大厦的林立,生活节奏加快,使我们再难寻一方静土,而图书馆的宁静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氛围浓厚,书籍琳琅满目,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另外,除了阅览所读专业相关书籍外,还可以再多阅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籍,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高度,也会收获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4、 学会和导师讨教遇到课题上的问题可以多向自己的导师请教,谨记自己的目的就是来学习提升的,所以不必难为情或者有“大家都没问,我问是不是显得自己不够聪明”的想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导师也是很欢迎学生请教问题的,不过,在请教之前最好可以先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文献,有自己的一个想法观点后,再去与导师探讨。5 、安全问题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自身安全。虽然现在治安都不错,但毕竟是在陌生的环境下,在不了解当地的处事方式时,安全问题是不能忽略的。而且出国后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国家,为人处事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小心谨慎一点准是没错的。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咨询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

弟子勉之

她在国外读博七年,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网红一个月的收入

灵魂太慢,脚步太急,你所有的急功近利,都源自这以金钱为尺度的俗世。—雅室俗人还记得前段时间一夜爆红,最后被抖音官方封杀的温婉吗?仅仅因为在抖音里一个地下车库跳《Gucci Gucci Prada Prada》的舞蹈而走红,抖音账号一夜之间,粉丝疯长两千万。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行为举止上来看,这哪里像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这位自称17岁的小姐姐平时时间充裕,喜欢蹦迪,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因此被网友们调侃有着「17岁的年纪,27岁的外形,37岁的财力」的白富美形象。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付60元才可以看的照片,结果有8万多粉丝付款了,也就是说,睡了一觉起来发现有480万进账了。在这个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的时代,一夜之间几百万的进账并不稀奇。这也让那些每天朝九晚六、累死累活地工作,结果每月才五六千的人成为了一种笑话,相形见绌。一夜暴富的神话,杀死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总想着投机,如何挣快钱。她是一个海归博士,在国外求学了七年,父母在七年时间内为她花掉了100多万,本以为自己这么高的学历,在国内随便找个工作都要比一般人要好,可谁知投了几十份简历都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工资问题,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开出的工资是超过8000的。 身边的朋友开始讥笑她:“别太心高气傲了,先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吧,将来不还得嫁人。” 亲戚也嘲讽她:“你还是个”海龟“呢,都没有公司录用你,你看我们村的谁谁谁,初中就辍学了,现在人家都开公司了,一年赚几百万,要那么高学历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给别人打工!” 当她扭头发现,就算自己一个月工资1万,还得要奋斗10年才能挣回父母多年以前的投入,而自己的收入在当代网红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她很伤心,自己有很高的学历,也有俊俏的外表,为什么就是拼不过中国的网红!市场经济的发展普及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玲琅满目的商品?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想购就购的网上超市?还是人情的冷漠,道德的低下?尔虞我诈,冠冕堂皇,人面兽心,“阴阳合同”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恶俗。市场经济的成就被有些学者、专家说成了为了提高全人类的幸福感,但有研究发现: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幸福感指数和几十年前并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发展的太快,让每一个人的心都狂躁起来:大学教授成为了“教兽”,交给学生太多无用的东西,让他们慢慢变为庸才。又刻意去追求职称,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却没有做出多少实际的事情。一边喊着教职工工资太低,一边背地里挣着黑钱。教育部门压低教职工工资,逼着那些优秀却平凡的教师外出兼职,又强调教职工未经允许不得做副业。当大学教授完全以赚钱为目的教学时,这个国家多少已经看不到未来;学生学不到实际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升学考试,当他经历过三年高考,四年大学后步入社会才发现:他在学业时期丢了最宝贵的东西-独立思想。成为了一个按部就班,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高中老师告诉我们:读好高中,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赚更多的钱;大学老师告诉我们:读好大学,拿好文凭,你的人生才会有更多财富;家长告诉我们:供你上学,就是指望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赚更多的钱。等拿到了高学历时,又发现自己的收入跟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网红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顿时又萌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我们不再是金钱的主人,反而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作家不再是纯粹的作家,为迎合大众共同爱好而创作,把自己都丢了。一本没有作者中心思想的书又怎么会深入人心,好的书籍越来越少,各种庸俗的书充斥着图书馆的书架。先前比较火的《江南style 》、《小苹果》,如今他们的踪迹只能在广场大妈和那些庸俗的饭店员工舞里的看到了。唯有经典才会亘古不衰,当我们静下心来,还是比较喜欢听先前的古典音乐,还是会看着名人字画发呆,还是会捧着《诗经》、《史记》等散发书香和历史气息的经典手不释卷。如今的所谓作家太浮躁了,流行歌手太浮躁了,娱乐圈里太浮躁了,一如为了迎合同样浮躁的我们。每一个人迫于生活的压力,都很用力的活着。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失业的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在很努力的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陈安之,马云等流弊人物的语录、演讲像传销一样在全中国铺天盖地的宣传。当代年轻人怎么能不浮躁呢?怎么不会没有心理疾病呢?又怎么不会失业呢?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陈安之老师如同放屁一样的跟你说:只要你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你就能成功。你又义愤填膺了,斗志高涨了,但你忽略的是,你脚步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用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行走,又怎么不会空虚呢?你认识你自己吗?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你可能回答不上,因为你从来就没有时间考虑过你“自己”!我曾有段时间被社会世俗同化,满脑子里只有金钱,跟着陈安之学习过一段时间,买了他的书和课程。后来越发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只以赚钱为目的的机器,感觉很可怕:那狂热的气氛让整个会场沸腾,让肾上腺素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一眼看去,在富丽堂皇的会场里,有那么一群只以赚钱为目的的“狂热粉丝”活的就像一群失去灵魂的传销份子。突如其来的失落感,我删了所有陈安之的课程,撕毁了笔记,把他的书撕成碎片丢进了垃圾桶里。我们伟大的领导说: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这一代的青年有理想吗?有担当吗?“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还有谁常挂在嘴边?某音和某视互相撕逼,上面的视频一眼望去,大多数都是丰乳肥臀,大长腿,俏动作。传递给当代青年的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里我不敢说太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被封杀),我们不再追求价值的厚重感,而是对功利事业乐死不疲。这个社会教会了你什么?教会了你刻意的去发展人脉(钱脉);教会了你更加不对别人负责,私心越来越重;教会了你以赚更多钱,更有权为人生终极奋斗目标;教会了你迷茫,空虚,冷漠,渴望一夜暴富,而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抱怨更多。学生不像学生了,教师不像教师了,把经典里最本质的东西给丢了,活在了繁华的假象中。这时候我们真应该读读朱光潜老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洗干净自己的灵魂再上路,做到真正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让一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仅仅是偶然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这篇文章我反复修改,为了避开敏感字而绞尽脑汁,网络时代的发达,本以为可以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却发现能说的话越来越少,我们被限制在一种设计好的“规律”中,不敢有丝毫的“越矩”行为,渐渐的对时事政治,对周边发生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越是想活出自己,却越受尽时事新闻以及外人眼光的影响,大多数人成了“时代算法”的一个代码,遵行着相同的运行规律,直到长眠于地下。— THE END —传递正能量,做个有正确价值观的青年,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本文作者雅室俗人

尚玄

她在国外读博七年,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网红一个月的收入

灵魂太慢,脚步太急,你所有的急功近利,都源自这以金钱为尺度的俗世。—雅室俗人还记得前段时间一夜爆红,最后被抖音官方封杀的温婉吗?仅仅因为在抖音里一个地下车库跳《Gucci Gucci Prada Prada》的舞蹈而走红,抖音账号一夜之间,粉丝疯长两千万。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行为举止上来看,这哪里像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这位自称17岁的小姐姐平时时间充裕,喜欢蹦迪,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因此被网友们调侃有着「17岁的年纪,27岁的外形,37岁的财力」的白富美形象。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付60元才可以看的照片,结果有8万多粉丝付款了,也就是说,睡了一觉起来发现有480万进账了。在这个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的时代,一夜之间几百万的进账并不稀奇。这也让那些每天朝九晚六、累死累活地工作,结果每月才五六千的人成为了一种笑话,相形见绌。一夜暴富的神话,杀死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总想着投机,如何挣快钱。她是一个海归博士,在国外求学了七年,父母在七年时间内为她花掉了100多万,本以为自己这么高的学历,在国内随便找个工作都要比一般人要好,可谁知投了几十份简历都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工资问题,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开出的工资是超过8000的。 身边的朋友开始讥笑她:“别太心高气傲了,先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吧,将来不还得嫁人。” 亲戚也嘲讽她:“你还是个”海龟“呢,都没有公司录用你,你看我们村的谁谁谁,初中就辍学了,现在人家都开公司了,一年赚几百万,要那么高学历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给别人打工!” 当她扭头发现,就算自己一个月工资1万,还得要奋斗10年才能挣回父母多年以前的投入,而自己的收入在当代网红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她很伤心,自己有很高的学历,也有俊俏的外表,为什么就是拼不过中国的网红!市场经济的发展普及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玲琅满目的商品?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想购就购的网上超市?还是人情的冷漠,道德的低下?尔虞我诈,冠冕堂皇,人面兽心,“阴阳合同”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恶俗。市场经济的成就被有些学者、专家说成了为了提高全人类的幸福感,但有研究发现: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幸福感指数和几十年前并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发展的太快,让每一个人的心都狂躁起来:大学教授成为了“教兽”,交给学生太多无用的东西,让他们慢慢变为庸才。又刻意去追求职称,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却没有做出多少实际的事情。一边喊着教职工工资太低,一边背地里挣着黑钱。教育部门压低教职工工资,逼着那些优秀却平凡的教师外出兼职,又强调教职工未经允许不得做副业。当大学教授完全以赚钱为目的教学时,这个国家多少已经看不到未来;学生学不到实际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升学考试,当他经历过三年高考,四年大学后步入社会才发现:他在学业时期丢了最宝贵的东西-独立思想。成为了一个按部就班,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高中老师告诉我们:读好高中,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赚更多的钱;大学老师告诉我们:读好大学,拿好文凭,你的人生才会有更多财富;家长告诉我们:供你上学,就是指望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赚更多的钱。等拿到了高学历时,又发现自己的收入跟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网红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顿时又萌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我们不再是金钱的主人,反而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作家不再是纯粹的作家,为迎合大众共同爱好而创作,把自己都丢了。一本没有作者中心思想的书又怎么会深入人心,好的书籍越来越少,各种庸俗的书充斥着图书馆的书架。先前比较火的《江南style 》、《小苹果》,如今他们的踪迹只能在广场大妈和那些庸俗的饭店员工舞里的看到了。唯有经典才会亘古不衰,当我们静下心来,还是比较喜欢听先前的古典音乐,还是会看着名人字画发呆,还是会捧着《诗经》、《史记》等散发书香和历史气息的经典手不释卷。如今的所谓作家太浮躁了,流行歌手太浮躁了,娱乐圈里太浮躁了,一如为了迎合同样浮躁的我们。每一个人迫于生活的压力,都很用力的活着。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失业的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在很努力的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陈安之,马云等流弊人物的语录、演讲像传销一样在全中国铺天盖地的宣传。当代年轻人怎么能不浮躁呢?怎么不会没有心理疾病呢?又怎么不会失业呢?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陈安之老师如同放屁一样的跟你说:只要你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你就能成功。你又义愤填膺了,斗志高涨了,但你忽略的是,你脚步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用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行走,又怎么不会空虚呢?你认识你自己吗?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你可能回答不上,因为你从来就没有时间考虑过你“自己”!我曾有段时间被社会世俗同化,满脑子里只有金钱,跟着陈安之学习过一段时间,买了他的书和课程。后来越发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只以赚钱为目的的机器,感觉很可怕:那狂热的气氛让整个会场沸腾,让肾上腺素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一眼看去,在富丽堂皇的会场里,有那么一群只以赚钱为目的的“狂热粉丝”活的就像一群失去灵魂的传销份子。突如其来的失落感,我删了所有陈安之的课程,撕毁了笔记,把他的书撕成碎片丢进了垃圾桶里。我们伟大的领导说: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这一代的青年有理想吗?有担当吗?“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还有谁常挂在嘴边?某音和某视互相撕逼,上面的视频一眼望去,大多数都是丰乳肥臀,大长腿,俏动作。传递给当代青年的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里我不敢说太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被封杀),我们不再追求价值的厚重感,而是对功利事业乐死不疲。这个社会教会了你什么?教会了你刻意的去发展人脉(钱脉);教会了你更加不对别人负责,私心越来越重;教会了你以赚更多钱,更有权为人生终极奋斗目标;教会了你迷茫,空虚,冷漠,渴望一夜暴富,而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抱怨更多。学生不像学生了,教师不像教师了,把经典里最本质的东西给丢了,活在了繁华的假象中。这时候我们真应该读读朱光潜老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洗干净自己的灵魂再上路,做到真正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让一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仅仅是偶然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这篇文章我反复修改,为了避开敏感字而绞尽脑汁,网络时代的发达,本以为可以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却发现能说的话越来越少,我们被限制在一种设计好的“规律”中,不敢有丝毫的“越矩”行为,渐渐的对时事政治,对周边发生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越是想活出自己,却越受尽时事新闻以及外人眼光的影响,大多数人成了“时代算法”的一个代码,遵行着相同的运行规律,直到长眠于地下。— THE END —传递正能量,做个有正确价值观的青年,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本文作者雅室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