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特莱艾·特伦恩特(Tererai Trent)博士木笔

特莱艾·特伦恩特(Tererai Trent)博士

她,出生在津巴布韦农村一个贫困家庭。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偷偷帮哥哥做作业学会了简单的读书写字。11岁被迫结婚,18岁时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后来患上艾滋病,自己只要学习,便会遭受暴打。“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梦想,那就可以实现。”在国际人道组织志愿者的启发和母亲的鼓励下,她写下去美国接受教育的梦想,然后按照津巴布韦当地风俗,将梦想纸条埋在一块岩石下。最终,她重新设计了自己的生活蓝图.30岁时,她为国际援助组织工作,攒下工资攻读函授课程,从小学一直补到高中。1998年,33岁的她在国际援助组织的帮助下,被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本科录取。带着艾滋病丈夫和孩子,在贫穷、饥饿中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2009年,44岁的她获得美国西密执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如今,她有了新的家庭。她的丈夫是在大学认识的一位病理学家。她被评为“世界上最具启发性的女性”之一。她的雕像和很多名人雕像一起被立在纽约市区。她的演讲感动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内的诸多名人政要。她被王牌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誉为“有史以来最喜爱的来宾”。她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优质教育和增强妇女权力的代言人之一。她是学者、人道主义者、励志演说家、教育家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际公益组织创始人。她坚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途径,她以向全世界儿童提供普及优质教育为使命。她已在自己的国家津巴布韦建设十几所学校,已有5,000多名津巴布韦儿童因为她的努力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她,就是特莱艾·特伦恩特(Tererai Trent)博士。

尝言移是

盘点美国最著名的三大哲学家,你都认识吗?

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胡克胡克,(Sidney Hook,1902— ) 杜威以后美国最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系统地用实用主义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代表。1902年12月20日生于纽约,1923年在纽约大学毕业后即到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作研究生,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8—1929在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和莫斯科马列学院研究马克思主义,1932年任纽约大学华盛顿广场学院助理教授,1934年任纽约大学哲学系主任,1939年任纽约大学教授,1948年任纽约大学研究院哲学部主任,1970年以荣誉教授退休。理查德·罗蒂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年10月4日出生于纽约——2007年6月8日逝世于加州帕罗奥多,享年75岁)。罗蒂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他利用英美分析哲学所擅长的严格方法和精密论说,详细分析了当代诸多分析哲学和历史主义思潮,结合欧陆哲学的解构思想,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新实用主义的思路和话语。第二,他擅长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向人们显示,新实用主义的信仰对于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然奚求焉

被流感击倒的哲学博士总统,因梦想而伟大,鼓吹美国“拯救世界”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是个很有内涵的人物。他的学问之高,简直不像个总统——作为学者从政,威尔逊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过古希腊和罗马史,当过私立大学校长,在历史和政治学方面很有造诣,出过十几本著作,号称美国历史上“学术地位最高”的总统。由于学识超群,他不需要助手帮忙准备演讲稿,随时可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被称为“擅于创造警句的人”。比如,“我们因为梦想而伟大。一切伟人都是梦想家。”“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对比当今那位不学无术的白宫主人,威尔逊简直就是学霸对学渣了。威尔逊是一个惊人高效的作家和演讲家,据说他只用两个手指打字,在一台哈蒙德牌打字机完成了大部分演讲稿和其他写作。关于他的演讲水平,有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某人对威尔逊简短有力的演讲非常赞赏,就问他演讲前花得多长时间去准备。“演讲十分钟的话,要准备两星期!”威尔逊回答。“十五分钟呢?”“要准备一周!”“ 半小时呢?”“要准备三天!”威尔逊说,“要是演讲一小时的话,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作为政治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威尔逊主义”。1919年,作为美法英三巨头之一,威尔逊带着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在这帮前来瓜分胜利果实的战胜国首脑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奸巨猾,法国“老虎总理”克里孟梭咄咄逼人,怀抱着理想主义的威尔逊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而在谈判的紧要关头,威尔逊突然病倒。白宫医生给国内发电报称:“总统昨晚染上重感冒,卧床。”在这场世界大战的末期,西班牙流感开始蔓延,据说这也是加速一战终结的原因。威尔逊患上的就是西班牙流感。这场流感击垮了威尔逊,他之后卧床不起,表现古怪,有人评论说,“威尔逊的神经和精神在会议中期崩溃了”“削弱了他的体力,准确地讲是在谈判紧要关头,流感至少耗尽了他的精力和专注力。”原本威尔逊坚持不要在合约中过分削弱德国,而法国和意大利坚持严惩,最终饱受流感折磨的威尔逊只好妥协,签下《凡尔赛和约》。这一条约对德国极为严苛,加速了该国的经济困难、极端民族主义的产生,催生了纳粹的兴起与上台,从而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最郁闷的是,威尔逊极力倡导成立“国际联盟”,确立美国领导下的战后世界秩序。凡尔赛条约签订后,1920年,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然而,由于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等种种原因,美国参议院居然否决了美国加入国联。为此东奔西走、竭尽全力的威尔逊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遭受政治上的重创。所谓威尔逊主义,就是认为世界需要转向国际法与国际组织、集体安全、公开外交、自由贸易、海洋自由、裁减军备和民族自决等不同的原则和做法,最核心的就是成立国联和平处理国家争端。然而,国会的否决让美国重新走向孤立主义,威尔逊的理想暂时破灭了。“宁愿战败千次,也决不为不光荣的妥协而朝三暮四”,威尔逊秉承这一信念,获得了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是继西奥多·罗斯福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美国总统。经历了流感和未能加入国联的打击,再加上严重的中风,威尔逊在接下来的总统任期中几乎处于半残状态,丧失了工作能力,国内政绩也因此乏善可陈。他病逝于1924年。随着二战和战后美国实力的急剧膨胀,美国事实上已接受了威尔逊主义的原则。用威尔逊的话说,就是作为被上帝选中的“天命之国”,“享有完成其命运和拯救世界的无限特权”。战后至今,美国在全球范围的存在和干涉,将自身价值观推行到人类的各个角落,就是拜威尔逊遗产所赐。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美国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仅次于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可见美国精英界对这位总统的认可。如今,威尔逊早已逝去,而威尔逊主义的幽灵伴随着美国的胡萝卜和大棒,还在全球游荡。(图片来自网络)

画下去

一个北美文科博士的留学感悟:过河卒子,生活残酷

我在北美读书,不断有小朋友问我学习和申请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以教人似的。经验教训谈这种东西最不靠谱,别人的事情,也就是看个热闹,该自己奋斗的还是自己奋斗。我终于写了这一篇,写得很费力,时间太紧迫,为这个搁下了要紧的任务,代价代价。生活残酷,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得看长远的将来的目标,尽量不让一日闲过啊。只要看看身边牛人,学术超人,就觉得自己该狠狠摸爬滚打,而不是这样向后看。我现在的生活,称为yard life。学校的中心地带是一个被圈起来的yard,往来的游人的热闹不改变它的幽静。yard是一颗巨大的孤独的心脏,每个人有自己专注的事,每天工作12小时是生活的常态,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优异的记录,简历上不容许留下败笔。一个经常在图书馆遇到的高年级以色列同学说:"我在这里是第七年,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也没见过一个不勤奋的同学。如果不勤奋,就不会来这里了。"他的神情和气质就是那种沉着坚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的人。就冲这一句,"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大为惭愧仰视。我在美国就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上学。壮观的图书馆,密集的资源,一群启蒙很早且极其勤奋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间大牛棚。牛人同学大多出身优越,从小的学习环境非我可比,都上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课,有人从12岁开始学拉丁语和希腊语,有人高中修过几门大学的法语文学课,有人每年至少去十个国家。有一位甚至说:"过去的6个暑假,我都没有浪费,都在上语言班。"我脑子里顿时扑通了一下,想起我这个穷人浪费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没有上过任何语言班,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新东方,统统无缘。我的法语德语都是自学,还是很心酸地。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条件允许的话,会报语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学。学好了语言才能走得远,所以要尽量趁年轻多上学,学对自己长远有好处的东西,比如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了博士生这一步,最大的心病就是原著读得太少了。想我当年摇摇摆摆看一点哲学和理论书,兴致勃勃地跟。一次在某课程网页上一举看到了3个不知道的人名,Agamben, DeCerteau, Judith Butler,那是和我非常相关的课,我心想我真是孤陋啊,去找来看看吧,于是就跟上来了,被誉为"跟得紧"。那种读书的法子掰玉米捡芝麻,看见什么就跟什么,一团糊涂。写得高明的书,但自己读不透,没有吸取到眼光见识,只是博趣,开阔一下眼界罢了,搞不好只是name-dropping。理论书和二手的文献批评好读,也不好读。要读透需要原文的功夫,要明白人家的讨论对象,人家怎样细读。如果不理解语境,没有原著的知识,读二手书是没有大的益处,索然无味的。我有一个可怕的想法。"三十不学艺",人到一定年纪(三十当然不是实指),就有暮气和自保之心,学东西就没主动性了。尤其学习外语,来自母语的抗拒力很厉害。母语是自己的comfort zone,容易固步自封。你上课学语言,跟着老师和同学走,但一下课就和那个语言无关了,做作业和看课文都勉强,不用说主动去思考和写作了。人年纪越大,越不想做基础的活儿,求胜心切,时间也紧张,不能拿出一往无前的劲儿来。学习趁年轻哦!语言是文科生命线,一般比较文学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门语言。美国这边的博士项目,往往有一个理论的考试和一个原著的考试,比如我的学校,一个是common essay exam,考分析论辩能力,一个是reading check,考三门语言的原著阅读。语言不是学着玩的,而是修相关的课,考相关的试。法文课是法语讨论,意大利文课是意大利语讨论。小论文用原文写,大论文可以英语写(当然最好是原文)。牛人是没边的,会八门语言的大有人在,而且跨度很大,除了简直人人都会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外,还有希腊语+中文,日语+印地语+梵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俄语+挪威语+中文+日语,这样的高难度组合,简直是什么难拣什么学。每个人都要过的reading check这一关是很有道理的,要紧的是读作品,用原文读,读英译是欺骗和不负责任,是混不过去的。语言学习方面,阅读高于一切。语言不好的原因就是阅读不够。阅读给语言以内涵,口语和写作可以从读书中练。书看多了,思想和表达都有变化。讲一个小故事:研三毕业那年,朋友A接了一个汉译英的翻译活,请B做了一部分。B交稿了,A看了觉得不合格,费了很大心修改。她和我感叹说:"真想不到,语言功底这么差,还得我重做。"我也很诧异,不至于啊,B是北大本科出身,现在又念了研究生。A淡然说了一句:"书读少了。"我顿时无比崇拜,这四个字分量很重啊!应该用匾悬起来,警钟长鸣。后来我开始琢磨周围的人读了多少书。遇到现在的同学L,她本科修了中文、法语、西班牙语三个学位。我问她修过多少门法语文学课,她说八门。问她读了多少法文书,她说,小说大概30多部,戏剧大概30多部,诗歌就不好数了。顿时我就沮丧得不行了。和我的英语文学可能差不多,可人家还修了其他两个学位呢。我法文不好,写作不行,根本原因就是"书读少了"。对于文科同学,读书才是根本,日常交往和沟通没什么难,难的是表达思想和论辩,要学到圆熟,像使唤自己人一样使唤它。上课发言辞不达意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和一个老师谈夏天的语言班。他当年在纽约上过一个古希腊语学习班,每天实打实上课8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全部用于写各种作业练习,大概也要花上6小时。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如此坚持了10个星期,学了大约相当两年的课程。语言班很多,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报这个班的必定是强悍的人,否则神经必然崩溃。在高强度的学习里,他锻炼身体没有间断。我问他如何做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天都跑步,十多年不断,再忙也跑步,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要考虑放纵的后果。对于必将会后悔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做。比如吃饭,我不吃垃圾食品,不吃比萨,因为,if I eat Pizza, I cannot run!现在我就是再忙,也自己做饭,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习惯。有运动习惯的人就是这样,你不是有意识地下指令,而是顺应身体的需要。让你的意志跟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勉强服从于意志!为了不让生活起冲突,你必须安排时间!当我是一名无知的乡下小本的时候,常去看国外大学的课程网页。很多学校把课放到了网上,中国的院校比较封闭,所以可到国外网页看看,寻找他山之玉。眼睛永远比胃口大,读不了书,至少了解书目,对自己仍然有用。我从大一起到哈佛耶鲁之类的网上溜达,看看人家读什么书上什么课,参照着找书读,一片懵懂的向往。书主要仍然是经典书,是四海之内都容易找到的书,孤陋寡闻的无知小本,最需要的就是指路的光明,第一次读荷马史诗和柏拉图都是在看了耶鲁课表后找来读的。后来念研究生的时候,要看批评著作和文论,大学的书单也很有用,像英国大学的course mole和reading list很全。心中常想想自己的同辈,受另一种教育的幸运的人,在做什么事情,进度有多快,能感到一种鞭策。找资料的话,有一些专门针对某作品、某作品、某类别的学术网页,给出现成的bibliography。网上搜东西,手勤一点都可以搜到,但不必太费力,买椟还珠,做了书皮专家却没有看书。有一条正道是看书,经过一本书的引用推荐,跳到另一本书。网站广播对学英语很有益。BBC的在线广播基本可以通过flashget等软件下载(也可在firefox装flashgot插件)。推荐BBC artsanddrama,戏剧和文学朗读节目,源源不断的狄更斯小说(他老人家一年四季没断过),各种经典名著。冬天天冷,我就睡觉不起,赖在床上戴耳机听BBC消遣,那时候听过Villette,LittleDorrit,纳尼亚传奇,戏剧(莎士比亚,契诃夫,萧伯纳,王尔德哪,还有难得见到的新剧)。这样,我培养出了对有声书的深情爱好。朗读没有视觉压迫,紧随着原书和作者,愉快充实的感觉。听VoyageOut时想到,Woolf的语言真的非常有味道,念出来才能体会。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朗诵是语言专业必须训练的。爽利顿挫的英国英语,听着真的很幸福啊。英文听力不好的同学可以坚持慢慢听,比看美剧受教益。名著就是名著,让内心丰富。校园网的最大便利是BBS和ftp,营造了一个可爱的群体。Ftp注定是校园网的专利,出了校园,就怀念曾经光顾的各种影视站、科教资料点、音乐站、动漫站,比如著名的文艺片阵地rocker.cc。但是校园网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信息来源受到种种限制。除了动漫综艺和美剧日剧更新比较快,李敖演讲、馒头事件等热点传播得及时,其他资料,更新是比较少的,诸多重复。ftp是分流和共享的好地方,但个人需要的特别资源,还得靠自己寻找。ftp语言站资料很多,但好像大多是教材的扫描和录音,第二外语的基础学习。如果有了一定基础,我推荐德国之音的德语学习Topthema,法国TV5的新闻7JourssurlaPlanete,锻炼听力,有文字可参,又是最新发生的有趣味的时事。广播收集的有声书毕竟有限,当我脱离校园网怀抱之后,就进入了电驴emule的阶段。到了电驴,世界就大了,自由了,海阔天空(也慢了)。这个世界多么平朗开放。当我找到了英音朗诵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直涕泗交横。那么多没有想过的宝贝一直在网上,而且源源不断地在增加。夜以继日以蜗牛的速度挂电驴,收集狂本性爆发,有声书越收越多,法语的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德语的圣经、神曲、席勒、黑塞,意大利语的圣经、曼佐尼、卡尔维诺、Svevo……欧洲到底是读书人多,有声书极多,不仅本国作品,还有大量翻译作品。有些东西不可思议,竟然有《纯粹理性批评》的德文版。太多了,只能当为退休后陶冶情操做准备。等我老了,退休了,就听这些玩吧。或者视为饥荒积粮:一旦失去了语言环境,可以用这些听力资料保持语言能力。电驴的下一步是ipod。网上资料积累多了,但人不是总在电脑前。用电脑的时候,经常是做事写东西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我开了窍,去买了一个ipod。为什么下这个决心呢?因为被一位西班牙语系同学震撼到死。一起到外校上《神曲》的课,坐她的车回来,她在车上不放音乐,放意大利童话,无辜地问我:你没有意见吧?这是个严肃的同学,我完全相信她ipod满载着教育的内容。她意大利文比我好,我无地自容,第二天就到店里买了一个80G的ipodclassic,从此成了ipod支持者。现在我走路自觉ipod,终于可以少想低俗的事情,给生活增加文化了。(去年我问一名古典系同学,走路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他说,背希腊拉丁词汇变位。我抓狂地想,真是读书种子啊。)吉本是英国最伟大的作者之一,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挂耳机听春秋笔法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经常就笑起来。收的那么多法语意大利语资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对照书,听《神曲》的朗诵,对理解和记忆是莫大的帮助。在修《约婚夫妇》的课,对照听过几次,曼佐尼可比雨果,好久不读这种伟大的欧洲小说了,惊喜。走在漫天大雪里,耳边回响着意大利文的朗诵,保罗的书信,劝善劝信,优美有力,真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信心。有了ipod之后,我才开始听podcast,互联网广播。原来这么多教育机构和电台发布了广播呀。做法是,打开itunes,进入itunesstore,搜索,选择节目。可以用电脑听,也可以下载到ipod/mp3里。这里介绍几个教育节目,都是教授讲课的录音。Collegede France的文学(法语,非常慢的讲解,清晰好懂),Alexandro Manzoni(意大利语,全文朗诵,每一章有讲解),Divina Commedia(意大利语,课堂录音,各章节有讲解)。类似的节目相当丰富,意大利人好像特别热爱podcast,古典文学、神话、薄伽丘、戈尔多尼、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有节目。这和意大利教课风格大概有关系,讲座多于讨论。我听这些,也就是练一练耳朵,给自己制造一个语言环境,知识上是用处不大的。除了这些法意文学广播,还有Oxford medieval English(中古英语的课堂录音),艺术史,哲学,政治哲学讲座,可以按照各人的兴趣听一听。新闻节目就更多了,各大媒体电台都有自己的podcast。人的声音(书的声音)是可以听上瘾的,学业的要求可以养成为自己的爱好。我们有幸生在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电子时代,声音不再是一转而逝的,而是可以流传,复制,重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家知道Roberto Benigni是《美丽人生》的导演和主演,但可能不知道他是杰出的朗诵家,能全文背诵《神曲》。他热爱但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背诵《神曲》。Youtube上有他几个朗诵视频。我听过的《神曲》朗诵里,他当之无愧是第一。做梦也想听遍他的全文。读诗就要读出来,甚至背出来。想想过去的莎剧演员背台词的功力,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传统。每天朗诵外文,一定有帮助。默读会漏掉东西,而朗读却让你接近文本,接近作者的写作。真的,就像在体验自己在写这篇文章,如何运筹辞章和结构。ftp应该有很多电子词典。我只能靠电驴。我最近下了一个意意辞典,一个意英辞典,简直爱不释手。最强烈推荐Oxford Superlex,英法、法英、英德、德英、英西、西英,大集成。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页有意思,可以看看一些奇怪的东西在汉语论文里是怎么翻译的。最后一个提醒是,电脑和ipod引诱人玩物丧志,拼命积攒、整理、分类自己的文件,所以要克制。更不必说其他的视听和聊天的分心了。本科时我没有电脑,得以面壁用功学习。研究生期间就给电脑废了,玩物丧志的多,收获的少。现在有美国同学就住在没有网络的房子里,可以在家看书写作,说This isthe secret of proctivity,这是一个良好教训,要利用网络,不能依赖于网络。就是这位同学,去年感恩节的时候,我问他:放假这几天,你都做了什么?他怅然说:没出门,在屋里待着。Except when I was running,I was just working.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running + working = yard life.好了,写了这些摸索的经历,不伦不类的经验教训谈,完成了答复小朋友的任务。这个关节写这些东西,自觉太不负责了,后果严重。五内俱焚啊,要赶紧回归yard life,做一个负责的graate student。祝大家新学期一切顺利,多有收获。有希望就好。本文来自经管之家,不代表百度学术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原出处,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

金三角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冰蝴蝶

2020年国外博士申请指南

什么是博士学位?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缩写为DPhil或Dr.Philos)的缩写。这是一个学术或专业学位,我们将其称为哲学博士,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博士,大多数学生申请的学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专业博士,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申请的都是PhD。你是否热爱智慧和明确的学术兴趣?如果是这样,攻读博士学位可能是你的正确选择。但是什么是博士学位呢?怎样才能拿到呢?继续往下读,你就会看到完整的国外博士申请指南……“Philosophy”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字面翻译为“爱智慧”。它最初是指一个人在当今世界的基本问题上获得了全面的通识教育。今天,哲学博士仍然需要对智慧的热爱,但适用于那些在更专业领域追求知识的人。问题一:什么是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是全球公认的学位,由大学和高等教育院校颁发给在其选择的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原创研究并提交论文的候选人的学位,无论国家、院校和学术领域,这是关于博士学位唯一不变的真理。总的来说,博士学位是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学位(有一些例外,文章最后我会具体介绍)。它通常紧随硕士学位之后,尽管一些院校也允许学生从学士学位直接升入博士学位。如果你被认为具备必要的成绩、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一些院校还提供“升级”或“快速通道”的机会,将你的硕士学位“升级”为博士学位。传统上,博士学位需要3 - 4年的全日制学习(如果是非全日制学习,则需要6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以美国博士为例,一般美国博士修读年限在2-10年不等。在读博期间,学生要完成一篇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大量原始研究的成果。一些国家的一些博士课程也要求提交课程作业。学生还必须完成博士学位的“口头答辩”,大致形式是学生单独与少数几个考官,或在一个大的考试小组,面对面讨论自己的研究(两者通常持续一到三个小时)。问题二:国外博士入学需满足哪些条件?传统上,想要申请博士,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大学本科及硕士学习,而当今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非全日制和远程学习的博士生申请人。一般来说,博士的录取要求与申请人的成绩(通常是学士和硕士水平)及其潜在的研究能力有关。大多数院校要求申请人持有荣誉学位或学术地位高的硕士学位,以及至少拥有二等以上荣誉的学士学位,并且对于硕士学位成绩也有要求,硕士学位的成绩还会对博士申请人的奖学金有所影响。一些院校和学科(如心理学和一些人文科学学科)规定,你必须在你选择的院校中找到一位终身教授,作为你博士课程的正式导师,然后才能被正式录取。在其他情况下,一旦你被录取,你将根据你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被指派一名导师。不管怎样,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最好先与你所选择的院校的教员取得联系,以便他们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是否与所在院系相一致,甚至可能帮助你对博士研究选项进行头脑风暴。(1)博士申请,语言能力有些博士学位的申请需要你对所要学习的语言的熟练程度证明。你可以提供最近通过的标准化语言考试的结果,也可以证明你已经完成了相关语言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习。(2)博士申请,就业/学术推荐一些院校可能还会要求你提供工作记录,如简历和/或所有的成绩单,包括课程模块和模块内容的细节,作为你申请博士学位的一部分。你已经完成的其他研究项目的细节和你曾经发表过的任何文章也可以帮助你申请。许多博士申请者还被要求提供两三个在学术环境中熟悉他们的人的推荐信,比如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导师或教授。这些推荐信必须特别关注你的学习成绩、课程和研究能力、你的研究潜力以及你对所选研究领域的兴趣。因此,在你攻读博士学位前,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3)博士申请,个人陈述许多院校会要求你写一份个人陈述——一篇简短的文章,你可以用它来展示你对所选学科的热情。你可以概述你想要读博的原因,这样做的个人动机,任何与之相关或应该突出的课外活动,以及你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的任何灵活性。如果你需要帮助,许多院校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个人陈述指南,这也可以帮助你为每个院校量身定制你的个人陈述。(4)博士申请,博士研究计划最后,为了获得博士学位,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博士研究报告。一份研究建议:根据你之前的工作,概述你的研究主题,强调你对该领域当前争论的认识,显示出适当的分析水平,确定当前知识的相关缺口并提出了一个相关的研究假设来填补这些空白,详细解释你的研究方法,讨论你的博士论文对现实世界政策的影响。这将帮助招生老师评估你的博士研究能力,并确定你的研究兴趣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研究优先级和可用的设施。他们也会考虑是否有相关人员为你提供足够的监管专业知识。正式出于这个原因,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对研究院校进行彻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与你所选择的院校的研究兴趣一致,你会很快乐;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与大学的研究领域重合度过少,你的申请会被拒绝。请注意,这个初步的研究建议并不一定具有约束力——它通常是进一步发展你的研究想法的起点。有些学科领域(如科学和工程)不要求原始的研究建议。相反,该院校提供了由相关导师制定并经过同行评审的博士研究项目的选择。这可以在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或全年进行,具体取决于院校。然后,学生可以提交一份声明,表明对将要进行的研究及其适宜性有清晰的理解。问题三:没有达到以上资格,就不能申请了吗?方式一:查看院校特殊要求如果你想攻读博士学位,但没有相关资格或同等学历,你仍然可以通过满足所选院校规定的额外要求来申请博士学位(详情可咨询我们规划老师)。一些可能的要求可能是进行指定的额外学习或通过资格考试。你也可以根据非学位的专业资格和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总之就是满足院校提出特殊的要求。特殊情况下的博士申请需要你未来导师的大力支持,所以你需要在申请之前寻求他/她的建议和支持。方式二:硕博连读节省时间对于潜在的博士候选人来说,另一种选择是申请普通研究生或硕士学位。这是博士生们常走的路。MPhil是授予研究的高级硕士学位,适合没有很强研究背景的学生。你将被要求学习一些课程,以使你跟上研究方法之类的东西。成功完成一年的教学项目可能会获得MRes学位,其中包括比MPhil更多的教学内容,对于没有完成要求的博士学习期限的学生,可以授予MRes学位来代替博士学位。另一种选择是,如果成功完成了原始研究,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而无需提交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如果在你研究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之后(即在你读硕士期间),院校对你的工作进展感到满意,你就可以申请正式的博士注册。通常,你的导师会决定你是否准备好攻读博士学位。如果你被认为准备好了,你就需要为你的论文设定一个标题,然后选择你的博士学位课程。问题四:除了PhD,首段你说的专业博士是什么?专业博士是指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科学博士(DS/SD):表彰对科学知识作出的实质性和持续的贡献,超出了博士学位的要求。文学/文学博士(dlit/dlitt/lidt):因在人文领域的成就或对创作艺术的原创贡献而获得。神学博士(DD):授予神学博士(DTh)以上,通常授予接受者以事奉为导向的成就。音乐博士(DMus):在英国、爱尔兰和一些英联邦国家,拥有大量的音乐作品和/或学术出版物的学生会被授予该学位。民法博士(DCL):除DD外的最高博士学位,该学位会颁发给对法律或政治研究作出重大和原创贡献的极具洞察力以及拥有重要出版物的学生。

铁娘子

哲学博士2千元创业,成身价190亿中国民营石油首富,贪图扩张遭破产

来源:华商韬略文 | 华商韬略 巴图海身为哲学博士的他,用2000元起家却赢得190亿的显赫身价,成为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第四大石油公司,然而却因一笔3000多万美元的债务,最终被香港高院裁定破产,被迫离开自己创立的公司。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其背后的主人公是光汇石油的创始人薛光林。寒门出身的薛光林,生于安徽天长市,与A股上市公司苏宁易购的掌门人是同乡。他自幼就是学霸,年仅二十六岁时便获得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本来薛光林可以拥有一份高薪而且稳定的工作,但不甘平凡的他却毅然决然地南下深圳,靠2000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但拥有高学历的薛光林,却愣是靠倒卖BP机赚取了第一桶金。1993年开始,国内石油市场逐渐走高,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石油已经不能满足国民需求,薛光林从中嗅到了商机,果断做起石油生意,并在深圳建了第一座大型石油基地。1998年,石油领域的央企国企开始狂飙突进,当时的“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开始掌管石油的进出口,导致许多民营石油公司无法继续经营。而薛光林则凭借自己的储油基地,成功的生存下来,并且与中石油合作,担任分销商和中转站。这也是薛光林迈向中国“第四桶油”(中石油 中石化、中海油)的关键一步。作为在夹缝中生存下的中国最大民营石油企业,薛光林的光汇石油踏准了错位竞争。在稳住阵脚后,他发现港口领域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而当时几家国有石油企业都只发展陆上石油业务。于是,薛光林将公司的经营方向转向海上供油服务领域。薛光林曾称,光汇石油与两桶油(当时中海油还没有成立)之间是互补关系,大的项目光汇石油没法儿做,但可以做边角料。2006年随着国家开放海上供油市场,凭借仓储、运输与零售等下游产业链优势,光汇石油也顺利取得免税船供油牌照。在当时拥有这个牌照的企业只有5家,而光汇则是其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靠着经营“两桶油”的边角料,光汇石油水涨船高,薛光林的身价也开始进入飞跃期。2008年,薛光林带领光汇石油在香港上市。有了充足的资金后,薛光林开始在许多港口和岛屿上修建了储油仓库和配套设施,总库容高达一千两百万立方米,并分别配套多个三十万吨的级大码头。此外,他还拥有了一支总运力达三百万载重吨的远洋油轮船队。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靠着石油,薛光林一直是富豪榜上的常客。2010年薛光林家族以197.5亿元,荣登“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第13位。但干成第四大石油企业后薛光林怎么还能把自己搞破产了呢?石油是大才能不倒,才能守住自己的生存的行业。而为了规模,薛光林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过于追求规模,却又踩空了行情。看着互联网的热潮正兴,这个传统行业老板竟想自己撸袖子下场干互联网,而正是因为薛光林的追风“赶时髦”,却最终导致了企业的陨落。光汇石油2015年开始试水互联网行业,推出了车主加油消费创新型平台——光汇云油。这相当于一个在线储油工具,投资人在油价低点在线购买锁定价格,而在油价上涨时,随时兑现获取增值收益。薛光林也希望自己能踏上风口,向“互联网+”转型,于是为光汇云油先后挖来了腾讯、百度、微软等业界大佬级企业的得力人才。此外,薛光林还为光汇云油砸下重金,赞助活动、入股构建生态,比如入股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易安保险、招商局仁和人寿保险等。但与其他企业不同,本就是博士出身薛光林不是那种放手让人干活的人,反而以一个“门外汉”思维去“一言堂”指导专业人士干活,导致光汇云油屡现动荡。据媒体报道,光汇云油曾在半年内换掉了四位COO(首席运营官)。“到处挖人,他只要不满意就换,导致我们无所适从,不CARE流失率这些”,一位前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有前员工反映,马化腾曾亲自体验过光汇云油APP,但评价并不好,薛光林一度希望光汇云油这一平台能与腾讯合作,甚至接入微信九宫格,但均未能成行。而在不断动荡中,光汇云油已经逐渐迷失了方向,很像当年“腾百万”打造的电商app。而在互联网转型中,却也透露出薛光林对整体业务把控的失控。互联网曾被他视为其拆东墙补西墙的依靠。然而,最可怕却是,往日风光无限的薛光林却需要面对两堵墙同时垮掉局面。一直以来,石油行业的上游相比下游,利润更为丰厚,一般有20%~30%的利润,一旦做好,抗风险能力更强,行业话语权也更大。在2014年时,光汇石油为进军上游,曾以10.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两个海上油田区块的参与权益,这两块油田区块位于渤海湾。但仅3个月后,光汇石油又收购Newfield Global Inc的所有发行股份,以控制其位于中国渤海湾和南海的油气区块。但高速扩张的背后,却是债台高筑的危险局面,维系现状的前提是需要保证石油行情的不断上扬。可光汇石油在收购后不就,国际油价就从100元每桶高点开始一泄如注,导致公司的投资亏损严重,仅2015年下半年,就亏损了5.23亿港元。而此后,光汇石油的业绩就一蹶不振,2016财年,光汇石油的营收就下跌到480亿港元,下滑了35%,而到了2017年,光汇石油连业绩都不再发出。也是从2017年开始,港股上市的光汇石油已停盘超过两年。今年4月,因为个人担保公司无法偿还逾期债务,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破产!如今,薛光林虽然得以策略顾问的名义委身在自己的公司,但与往日的风光相比,这位博士在公司的地位却已名存实亡。在光汇石油的官网,记录着薛光林的一段话,“20多年前,我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中国民营的全球性能源公司”,但如今这个梦却已不属于他了。

道心

世界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最新博士标准

美国大学的博士要求赴美攻读博士,自然要先获得硕士学位,通过美国GRE考试,获得“托福”或“雅思”考试的足够分数,还需要教授老师们的推荐信,最后通过美国大学的入学申请和录取,并解决好财政支持问题,成功获得美国签证,方能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关于上述问题,对于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读博的学生而言,要么是已经烂熟于心,要么就是已经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因而不在此赘述。对于一所美国大学对博士生的具体要求和博士候选流程,却少有涉及。然而,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国内的学生精英(只要他或她有计划赴美读博)来说,就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就以世界排名顶尖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机械工程系为例,详细介绍其相关信息。最高学位是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ScD)或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在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学位的名称不同。授予博士学位,标志着被授予人主要在本院完成了高级的研究学习计划,并实施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设计或开发。博士学位的要求:(1)写作能力。(2)博士生资格考试。(3)主修的高级专业课程。(4)辅修(与主修专业不同)的学习课程。(5)博士论文。写作能力所有即将毕业的学生必须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英语写作能力,或成功地完成适当的写作训练。这一要求反映了学校的理念:作为一个拥有高学位的工程师,其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要求所有入学的外国学生,都要参加学院的研究生写作考试。此考试是在入学前的夏天进行的。此外,麻省理工学院要求所有中小学不是用英语授课的学生,都要参加一种英语评估测试。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资格考试(QE)的目的是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在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的成为博士候选人的属性:精通机械或海洋工程学科,在辨认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上足智多谋。这项考试从2017年5月起每学年进行2次(1月和5月),为期1周。为了有资格参加这项考试,学生必须保持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的平均成绩绩点(GPA)累计不低于4.5。此外,申请人还必须获得2个A和1个B或更好水平的来自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水平评价。QE考试由三部分组成:(A)两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将考察学生在所选的机械工程科学领域的知识广度。(B1)第三个学科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在所选择的研究领域里的知识深度。(B2)学生的研究能力考试。具体操作:(A) 第一天:口头资格考试(OQEs)2次,每次30分钟。由学生从学院认可的课程列表中选择2门课程进行口试。(B)第二天:研究资格考试(RQE)1次,时间为60分钟,以考察学生在所选定的研究领域的研究技能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深度。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必须有2个来自学院认可的C列表,1个来自S列表。学生在 RQE开始时,需用1- 20分钟介绍他/她的原创研究(如以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或其它地方完成的硕士论文研究工作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的前期工作);接着用15分钟对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回应;然后回答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以及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相关的问题(其内容的界限可能跨越下面的C/S列表)。任何学生只有1次的补考机会。C-列表:流体或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或结构、热力学、传热、制造、力学、机器设计或产品设计、系统动态学和控制、随机动力系统、显微和纳米工程。S-列表:光学、声学、计算工程、生物机械工程。主修的高级专业课程主修的高级专业课程是机械工程系为学生提供的、经过研究生委员会批准的、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具有相应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专业课程设置。例如:(i)力学; (ii)产品实现; (iii)控制,机器人和仪表; (iv)能源科学与工程; (v)海洋科学与工程; (vi)生物力学工程; (vii)显微和纳米工程。研究生官员可以批准适当的替代方案。整个学习项目包括了主修专业课程、辅修专业课程和额外支持的课程三部分,通常由12门课程和至少144个研究生学分组成。辅修的学习课程辅修是一个高级学习计划,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在与其主修专业不同的领域里的研究技能。课程为3门(不少于24个研究生学分)。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学院或外部机构完成。辅修的学习课程必须由博士论文委员会和研究生官员事前批准,并作为一个定制计划预先提交和进行记录,后续的任何修改必须有研究生官员的批准。学生的平均成绩绩点(GPA)必须达到3.5的最低水平。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原创性的工作,它显示了博士候选人在相关研究领域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它既是博士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博士候选人能力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由学院的导师指导、博士论文委员会进行监督。博士论文委员会至少由3名学院的教师(包括博士候选人的导师)组成,并且其中2/3的成员必须来自机械工程系。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通常由博士候选人的导师担任,如果导师不是机械工程系的教师,则必须改由来自机械工程系的委员担任主席。至少有1名成员是来自于与博士候选人的所有学习研究组织无关的外部人士。候选人也可以邀请麻省理工学院以外的合格人员担任论文委员会的额外成员。博士候选人先前在其它地方、不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监督之下完成的论文,因为部分或全部不符合博士论文的要求而不能被接受。(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

擅生是非

博士申请|申请基础知识概览(美国篇)

针对最近很多同学对博士申请感兴趣,这次熙悦将为同学们带来四期关于博士申请介绍的系列文章:l 申请基础知识概览 Ⅰl 审核流程与机制 Ⅱl 漫长的套磁 Ⅲl 最后的战役—面试 Ⅳ那么这次先为大家带来第一篇:申请基础知识概览1. 找到适合自己的申请方向博士申请相比于研究生申请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在申请前除了关注项目本身,申请人更需要深入了解的是与该项目相关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这里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esearch Interest。在确定了学校以及项目之后,申请人就可以尝试与教授建立联系,通过邮件简要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询问之后具体的申请流程以及是否有足够的Funding支持自己学习,开始套磁。2. 准备研究性简历研究性简历相比普通简历来说更为细致,是博士申请的“敲门砖”,一份好的研究性简历要最大程度的体现申请人的科研经历。科研经历是一个很难量化的过程,是对科研经历的完整度、参与度、自我分析总结意识的综合体现。3. 准备套磁邮件“套磁“是博士申请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意义在于长期地交换意见,了解彼此的观点和看法,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与教授展开”建设性“的对话。马斯特哥在与很多申请博士的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往往过分关注一两次的套磁能否打开录取之门,探寻录取的可能性。或者在收到教授”套路“的回复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抛出所谓的套磁无用论,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大多数想要申请博士的小伙伴,在申请之前都有专业相关的科研经历,所以在开始套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表明心意:我是为了PhD录取而来,我的研究经历和您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在双方建立了沟通的基础之后,话题也要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建设性对话。这个”建设性对话“的含义是,我们不断地对双方情况进行跟进,我将自己的研究与科研状况和教授进行沟通,聆听教授的意见并且有所反馈。与此同时,我会不断地阅读教授组的文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idea,要让教授从心底感受到我是实实在在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想要投身于研究,更要说明我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为教授的研究做出怎样的贡献。当然,想要让教授单单从你一封邮件的几句话或是CV就一次性建立对你的兴趣是不可能的,套磁是一个长期的沟通过程,很多时候在得不到想要的回复时更需要耐心,换一些方法继续尝试,比如认真阅读并分析教授发表过的某一篇文章,focus on academia,积极的follow-up,保持持续的输出才更有机会获得认可!4. GPA、GRE与TOEFL美国的博士申请最重要的两项标化成绩分别是托福和GRE,TOEFL的门槛一般是90分,个别学校会卡口语或写作的小分,马斯特哥建议小伙伴们至少达到100再去申请,过100之后就不用再追求更高的分数。GRE也是这样的,马斯特哥的建议是达到320+3为最佳,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求提交GRE分数。小马哥的学生曾和套磁教授交流过,他的原话是“It’s less important for the admissions process but is necessary if you get accepted.”也就是说,在录取一开始进行筛选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你托福和GRE到底是多少分,只有当他们对你有兴趣、想要你的时候,标化成绩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有些小伙伴差一点达不到要求也没有关系。GPA在博士申请中并不算是决定性因素,所以GPA不够出色的小伙伴也不用特别担心,还是要努力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去弥补。5. 准备2-3封推荐信推荐信在博士申请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推荐人的Title和影响力越大越好。想要获得这样大牛导师的推荐信,就需要申请人在申请之前的假期找机会多做研究性的project,同时也要了解导师是否愿意提供推荐信。其次,project的成果也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做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idea,这样既可以增加导师为自己写推荐信的几率,新的idea也可以直接体现在推荐信的内容和细节上,让你的推荐信更有深度。6. 准备研究陈述这里的研究陈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陈述,不过对于博士申请来说叫做Research Statement更为合适。研究陈述主要关联这几个问题:我的研究课题是什么?为什么我的研究课题很重要?你将怎样解决它,为了解决它你做了哪些准备?(这里可以说一些以前学过的课程以及做过的研究项目),最后就是为什么这所学校/项目是适合你的?相比研究生申请的文书,博士申请更需要申请人表现出强有力的逻辑性,把自己所有琐碎的经历都整合起来。7. 准备面试大多数美国的博士项目都会安排面试环节,也是拿到Offer前的最后一关,是一个最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更需要申请人好好把握,面试准备时一定要熟悉自己的CV和Research Statement,尽量扩展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知识面,多研究往年的面经,小马哥之前还碰到过学生面试时教授让现场做题或者直接说出XXX定律,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呀!好啦,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啦,我们下一期(审核流程与机制)不见不散。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再出门,平安健康的回家呀!

谢玄

美国留学博士申请,法学、医药难度最大,自然科学相对容易

在美国,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都被归为研究生教育(Postgraate Ecation),与国内略有不同的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硕士与博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低之分,只是培养理念与适用领域的不同罢了。硕士通常以职业型教育为主,面向未来想要到工商业界或是应用层面工作的人;而博士通常以学术培养为主,面向未来希望成为教职员工(Faculty)或研发人员的人。《启德教育2019美国留学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以及科技革新速度加快,技术创新对于各企业愈发重要,各大公司尤其是研发部门的博士占比也越来越高,拥有丰富科研经历、在某领域有深入理解与探究的博士求职者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美国大部分专业学科的博士PhD(Doctor of Philosophy)虽然直译为“哲学博士”,但并非意味着其研究专业领域是“哲学”,而是指拥有者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力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在学术界有所建树。因此,哲学博士基本上可以授予任何学科的博士毕业生。一般博士的毕业时间为5 年,也不排除部分博士候选人由于论文发表或毕业答辩所需的时间延长或缩短导致毕业时间的变化。此外,美国的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MD(Doctor of Medicine),药学院授予药学博士PharmD(Doctor of Pharmacy)等。中国申请人往往还对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很感兴趣,但实际上,JD 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博士学位,而仅仅是与本科学位相当的学位,这是由于美国的本科教育中不开设法律专业,未来想要进军法律行业的美国学生,在拿到其他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后,还需要通过3年的法律学习拿到JD学位。从申请难度上来看,博士的申请难度往往比硕士的申请难度大,而在众多专业领域中,就业前景好、起薪高的法学院、医学院和药学院申请难度最大,对于申请人在各项背景和条件上的要求最高,除了申请人在各项硬件条件上不能有硬伤外,最好能够在科研经历、推荐人、课程选择等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和竞争力。对于中国申请人来说,自然科学类的博士在各专业博士的申请中相对容易一些,一方面是中国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教育较有优势,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类不算美国或其他国家申请人最青睐的领域,竞争不太激烈。而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和工程学类博士的申请难度都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一些科研经历不算丰富的本科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