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申请条件格什温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申请条件

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密大、UMich,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公立大学系统,通常亦指该系统的旗舰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校园坐落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享有“公立常青藤”的美誉,另有迪尔伯恩和弗林特两个规模较小的卫星校区。作为美国的学术重镇,密歇根大学拥有全美最高的科研预算,2019年有100个学科项目全美排名前10,位列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202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17位,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位,2019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第20位,2020QS美国大学排名第18位。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对美国各大学研究生院41个学科的判断中,密歇根大学总分排名第三。临床博士申请要求:学历要求:硕士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证;语言要求:1. 托福笔试550分,机考213分;2. 学校不提供双录取;其他要求:需要提供GRE成绩。密歇根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申请材料:1. 申请表;2. 硕士学位证和成绩单(官方英文译文);3. 个人简历;4. 两封推荐信;5. 资金证明;临床专业的学生既想留学又不想放弃本专业,基本可选的道路有两条:申请临床方向,考TOEFL和MACT。MACT在中国不设考点,要跑到北美去考。而且申请难度非常高,极少有成功案例,更没有奖学金,学费极其昂贵。最致命的是不能直接申请临床学的研究生,通过考试后,再申请相当于本科的临床学,重读5年。由于时间和金钱的巨大付出,一般没有学生走这条道路,都是转到医学的其他相关专业。考TOEFL和GRE申请基础医学方向的PhD。在基础领域工作,待有一定根基后考完USMLE(美国执业医师执照考试)在美行医。例如免疫学方向,之后可以做科研,可以去医药公司,如果想去医院工作可以选择风湿免疫科,肿瘤科等。例如病理学方向,可以选择做科研,做法医鉴定,或者是医院的病理科等。

明日

越来越难申请?2020年最新美国医学专业分析

管楷(Kai Guan)天道首席顾问。国内顶尖医学科学院生物学硕士,毕业后留院,有超过五年的科研项目经验,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并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各一,对学科领域与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加入天道后专注于理工科高端研究生申请,帮助众多学子申请到美国知名院校,有丰富的生物医学类硕博申请经验,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背景制定个性化的背景提升方案,将职业规划与留学申请相结合,在申请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在收获名校offer的同时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去美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医学专业也是当前去美国留学最为热门的专业,因为美国的医学比较发达,算是领衔世界的水平。因此,申请美国读医学专业的学生也非常的多,申请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准备?对留学生又有哪些特殊要求呢?且看天道管楷老师给大家带来,针对2020年美国留学医学专业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文为天道教育管楷老师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1、医学专业相关的录取条件、录取情况是怎样的?医学院下的医学相关专业主要包括临床类的和基础类的。临床专业毕业后一般获得MD学位,基础专业毕业后一般获得PhD学位。MD项目的申请难度很大,国际生录取的比例极低。美国有些医学院也有药理学方向以及公共卫生相关方向,例如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有些学校的药理学开设在专门的药学院下面。大部分学校有专门的公共卫生学院。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还包括生物类的,例如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这部分专业一般会开设在文理学院下。大部分专业方向都提供硕士项目,适合未达到申请博士条件的学生申请。总体上,硕士项目的申请难度远低于博士项目。2、医学专业对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医学PhD项目的申请除了对于GPA、语言成绩等基本要求外,对于学生的科研背景要求很高。一般有机会录取的学生至少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同一方向的科研经历。科研经历的时长、深度和一致性程度都是医学PhD项目申请中比较看重的因素。另外,助教经历、参加会议和讲座的经历,海外交流、交换、科研经历以及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对于医学PhD项目申请也有很大的帮助。3、医学专业名校推荐选校时可以参考一下USNEWS生物科学排名和最佳医学院research排名,最好的学校例如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康奈尔大学。有医学背景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比较专业的医学院,例如梅奥诊所医学院、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等。4、天道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情况天道历年录取的名校生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数较多,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西北大学等,每年都有很多录取。生物医学博士的申请难度大,但是天道每年也会有一些不错的名校录取,例如2019年天道就获得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生物医学博士全奖录取。5、医学专业有什么优势医学专业比较适合对于人类疾病健康感兴趣,有好奇心,有探索欲的学生。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医院、学校、政府医药相关部分、生物医药公司、咨询公司、非营利组织等等,从事与人类疾病健康相关的工作。在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日益重视的今天,日益增长的需求会极大得促进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会越来越好。6、医学专业对于背景的要求医学相关专业一般适合本身是生物、医学背景的学生申请。硕士申请人最好有至少一段较为有质量的科研经历。博士申请人除了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同一方向的科研经历,最好有英文论文发表,再有一些助教的经历。一些学习化学、物理或者药学的学生,有与生物医学相关科研经历的也可以尝试申请。有数据,有故事,懂考试,更热爱梦想。

散而成章

美国医学研究生申请流程及准备规划!

美国医学研究生专业申请留学,一般都由独立的申请系统,且一般都有独立的医学院,但是由于美国本地对于医学院的申请录取标准严格,所以不论是申请规划还是流程都需要准备妥当!一、美国医学研究生申请流程1、评估Assessment根据评估表内容填写并提交2、匹配筛选Match整理评估表送往申请团队进行评估及匹配3、材料文书Archival申请准备包括:收集、撰写、润色、等相关申请材料4、团队申请Apply申请人材料将送往美国团队进行院校申请5、面试Interview获得面试机会,提供面试资料及指导,确保通过6、邀请函Offer获得官方电子版邀请函7、签证Visa美国签证免费指导8、出发访学GO!赴往美国开始访学二、美国医学研究生申请如何准备?美国医学博士至少得提前一年才能在科研背景和考试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博士入学秋季为多,所以申请的学生需要在入学的前一年十月前开始做准备,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一二月陆续完成申请、材料寄送、面试等环节,申请者将会在三月收到录取通知书。

脱履户外

在美国想考进医学院有多难?

在美国过去十年中,申请医学院的学生人数增加了大概25%。一位专家认为,美国新医学院的建设速度不够快,不足以满足美国对医学教育需求的增长。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的“最佳医学院”(Best Medical Schools)排行榜上,一些排名靠前院校的录取率极低,部分院校的录取率不到4%。许多有抱负的医生想知道为什么进入医学院这么难?因为实际上有关美国农村社区和低收入城市社区医生短缺的新闻铺天盖地,而且公众一直认为美国某些医学领域(如初级护理和精神病学)的医生是极度匮乏的,可为何还会出现进医学院难的问题?爱达荷州骨科医学院创始院长兼首席学术官 Robert Hasty 博士说,进入医学院这么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兴趣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医学院申请数量飙升。Hasty表示,当代美国社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因此预科学生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很多人真的想成为医生,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千禧一代尤其如此。我可以告诉你,在我们学校,我们每天都会收到高质量的申请者……这些人的MCAT分数和GPA都很高,这可能是他们申请医学院的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几年前,也许他们第一次申请的成绩就符合要求了,但现在的入学要求高到令人难以置信。”越来越多的申请人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的数据显示,在2018-2019学年,申请美国医学院的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逾1万人,较10年前增加了约25%。Hasty 说,年轻人特别渴望找到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当代美国学校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重视,也进一步激励了更多的人想成为医生。“现在的千禧一代,他们对服务和回报的渴望真的令人难以置信”。而且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在学生参与科学课程方面比过去做得更好,这也刺激了学生学医兴趣的增长。美国的医学院有短缺吗?Hasty 认为,美国新开设医学院的开放速度不够快,不足以满足美国对医学教育需求的增长,而且新开设的医学院不一定位于医生严重短缺的地区,比如农村地区。加州圣乔治大学校长 Richard Olds 博士曾担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创始院长,他表示,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很少有医学院扩张,而且由于一个不准确但广泛宣传的劳动力市场预测表示医生过剩。与此同时,美国对医生的需求却正在迅速增加,所以医学院没能满足这种需求。Olds 说:“我们国家的人口和老龄化一直在增加,而这两者的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对医生的需求。”。然而,由于医学院入学人数在这30年内并没有显着增加,所以现在很难让入学率迅速提高,也无法迅速赶上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对学生的较高的基本要求。现在许多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授担心医生短缺,并积极努力解决全国缺乏初级保健提供者的问题。美国新增医学院能解决美国医生短缺问题吗?AAMC今年4月发布的一项针对医生劳动力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出现42,600至12.13万名医生短缺。据AAMC统计,自2002年以来,美国医学院的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期班级人数增加了约30%。但德克萨斯州医疗服务公司Medicus负责招聘的高级副总裁Jason Farr说,美国医生短缺的原因有很多,与美国医学院的招生名额完全无关。他认为,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医生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另一个因素是,与过去的几代医生相比,当代医生更渴望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许多医生不愿像前几代医生那样愿意为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根据Farr的说法,在为当前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之前,医生的短缺将会继续存在。为什么美国某些地区的医生严重短缺?专家说,特定区域医生极度短缺的一个原因是,医生通常更喜欢生活在富裕的大城市,这些地区拥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人,而不是低收入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可恰恰这里才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此外,医学院往往位于大都市区,而新培训的医生往往会在他们上学或靠近家乡的地方就业,因此总会在已经有大量医生的地方定居。进入医学院会不会很困难?专家说,医学院有意制定了严格的审查程序,旨在确保他们录取的任何人都有能力通过严格的医学课程,并接受严格的临床培训。不管有多少申请者在竞争医学院的名额,这些学校通常都有很高的标准,他们想要甄选出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这些程序的存在有很多原因。首先,医学院的招生委员会想要建立一种机制,来甄别出最佳申请者。仅仅根据GPA或MCAT成绩等客观信息来区分申请者是很有挑战性的。第二,这一甄选过程是紧张的,以确保那些经历这些步骤的人愿意忍受医学实践中固有的考验和困难。

声侔鬼神

博士申请|申请基础知识概览(美国篇)

针对最近很多同学对博士申请感兴趣,这次熙悦将为同学们带来四期关于博士申请介绍的系列文章:l 申请基础知识概览 Ⅰl 审核流程与机制 Ⅱl 漫长的套磁 Ⅲl 最后的战役—面试 Ⅳ那么这次先为大家带来第一篇:申请基础知识概览1. 找到适合自己的申请方向博士申请相比于研究生申请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在申请前除了关注项目本身,申请人更需要深入了解的是与该项目相关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这里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esearch Interest。在确定了学校以及项目之后,申请人就可以尝试与教授建立联系,通过邮件简要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询问之后具体的申请流程以及是否有足够的Funding支持自己学习,开始套磁。2. 准备研究性简历研究性简历相比普通简历来说更为细致,是博士申请的“敲门砖”,一份好的研究性简历要最大程度的体现申请人的科研经历。科研经历是一个很难量化的过程,是对科研经历的完整度、参与度、自我分析总结意识的综合体现。3. 准备套磁邮件“套磁“是博士申请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意义在于长期地交换意见,了解彼此的观点和看法,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与教授展开”建设性“的对话。马斯特哥在与很多申请博士的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往往过分关注一两次的套磁能否打开录取之门,探寻录取的可能性。或者在收到教授”套路“的回复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抛出所谓的套磁无用论,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大多数想要申请博士的小伙伴,在申请之前都有专业相关的科研经历,所以在开始套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表明心意:我是为了PhD录取而来,我的研究经历和您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在双方建立了沟通的基础之后,话题也要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建设性对话。这个”建设性对话“的含义是,我们不断地对双方情况进行跟进,我将自己的研究与科研状况和教授进行沟通,聆听教授的意见并且有所反馈。与此同时,我会不断地阅读教授组的文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idea,要让教授从心底感受到我是实实在在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想要投身于研究,更要说明我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为教授的研究做出怎样的贡献。当然,想要让教授单单从你一封邮件的几句话或是CV就一次性建立对你的兴趣是不可能的,套磁是一个长期的沟通过程,很多时候在得不到想要的回复时更需要耐心,换一些方法继续尝试,比如认真阅读并分析教授发表过的某一篇文章,focus on academia,积极的follow-up,保持持续的输出才更有机会获得认可!4. GPA、GRE与TOEFL美国的博士申请最重要的两项标化成绩分别是托福和GRE,TOEFL的门槛一般是90分,个别学校会卡口语或写作的小分,马斯特哥建议小伙伴们至少达到100再去申请,过100之后就不用再追求更高的分数。GRE也是这样的,马斯特哥的建议是达到320+3为最佳,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求提交GRE分数。小马哥的学生曾和套磁教授交流过,他的原话是“It’s less important for the admissions process but is necessary if you get accepted.”也就是说,在录取一开始进行筛选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你托福和GRE到底是多少分,只有当他们对你有兴趣、想要你的时候,标化成绩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有些小伙伴差一点达不到要求也没有关系。GPA在博士申请中并不算是决定性因素,所以GPA不够出色的小伙伴也不用特别担心,还是要努力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去弥补。5. 准备2-3封推荐信推荐信在博士申请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推荐人的Title和影响力越大越好。想要获得这样大牛导师的推荐信,就需要申请人在申请之前的假期找机会多做研究性的project,同时也要了解导师是否愿意提供推荐信。其次,project的成果也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做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idea,这样既可以增加导师为自己写推荐信的几率,新的idea也可以直接体现在推荐信的内容和细节上,让你的推荐信更有深度。6. 准备研究陈述这里的研究陈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陈述,不过对于博士申请来说叫做Research Statement更为合适。研究陈述主要关联这几个问题:我的研究课题是什么?为什么我的研究课题很重要?你将怎样解决它,为了解决它你做了哪些准备?(这里可以说一些以前学过的课程以及做过的研究项目),最后就是为什么这所学校/项目是适合你的?相比研究生申请的文书,博士申请更需要申请人表现出强有力的逻辑性,把自己所有琐碎的经历都整合起来。7. 准备面试大多数美国的博士项目都会安排面试环节,也是拿到Offer前的最后一关,是一个最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更需要申请人好好把握,面试准备时一定要熟悉自己的CV和Research Statement,尽量扩展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知识面,多研究往年的面经,小马哥之前还碰到过学生面试时教授让现场做题或者直接说出XXX定律,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呀!好啦,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啦,我们下一期(审核流程与机制)不见不散。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再出门,平安健康的回家呀!

清庙

朋乐教育:美国留学博士申请,这些申请条件及准备过程你拥有吗?

之前我们专门针对申请硕士还是博士这个问题出了一期讲解,如果你看了这个解析,也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想要往博士方向努力和发展,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规划接下来你所要做的准备。一般来说,会选择读博士的人大约分成三种:1)想要在美国长期发展甚至是定居的;2)想要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有所突破的;3)想出国深造但又不想给家里太多负担的。不管现在的你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只要你有了申请博士的决定,一定要尽可能提早规划,才能提高之后申请的成功率。以下我们将会通过五大项申请博士的条件去详细讲解不同方面的准备,干货满满,记得收藏起来哦。美国博士申请条件一:学位 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申请博士,首先,必须先读硕士,再以硕士学位申请。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本科学位也是能直接申请美国博士的。以本科申请美国博士的要求会比较严格,申请者必须有足够的研究经验和背景,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不错的成就,也修读过硕士阶段多门课程。如果是以硕士申请美国博士,相比较本科生申请比较占优势的其实也就是更多的科研经历机会,但是如果说研究生毕业了没有像样的论文发表,那么其实研究生和本科申请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你在本科期间就已经累积了不错的背景,建议你可以直接尝试申请博士,不一定需要先读硕士再申请博士,除非你想通过硕士的学习更多地锻炼自己。美国博士申请条件二: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从第一个条件的解释能看得出来,光有学位是不够的,申请博士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软背景,包括了学术经历,科研经历甚至是论文发表。你所拥有的科研背景,必须和你之后申请博士的方向是一致的。想要申请博士,就必须在本科阶段开始做好软背景的准备,开始寻求好的研究机会,加强你的研究和学术背景。想要争取高含金量科研项目的机会对于本科生来说会有一定的挑战,所以在接触过一定的专业课后,首先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之后想要发展的方向,可以先询问学校的导师或者教授是否有好的科研项目可以参与,或者通过他们尝试联系中科院等更高级别的研究员,寻找研究机会。在得到好的研究项目机会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在这段科研经历当中做出一定的成绩,而最直观也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论文发表。本科生想要独自发表有一定级别的论文并不容易,所以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你可以尽量争取与自己导师联合发表,或者作为第二,第三作者发表论文;如果没有已发表论文,在投的论文也是可以的。美国大学希望将博士生培养成为在研究领域内最顶尖、最前沿的人才,所以申请者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美国博士申请条件三:硬背景分数 在确保自己达到前两项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把精力分配到学校的成绩和标化考试成绩上。这三项成绩其实也不需要多说,我们都知道肯定是越高越好,随着申请的人数越来越多,成绩越高的学生才会越占优势,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争取考出最为理想的成绩水平。在校的成绩GPA最好能够达到3.5以上,GRE最好能够有325+3.5以上的成绩,托福则最好在100分以上,在申请上才会比较保险。不同的领域也会使用不一样的入学考试, GM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的商学院,LS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法学院的J.D.学位,MCAT考试用于申请美国的医学院,每个学院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各不相同,不过学生的成绩需要超过最低录取分数线10分以上才比较保险。美国博士申请条件四:文书材料 申请博士的过程当中需要提交不少的文书材料,分别有简历,个人陈述和三封推荐信。简历和个人陈述都是展现自身优势的平台,简历需要充分展现你在各方面的贡献与成就,而个人陈述更多地展现你在过程当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储备,观点或思考的转变和你之后的目标以及规划。这两项文书材料息息相关,所以在撰写的过程当中,你需要去思考所做过项目的亮点和自己的闪光点,尽最大可能展现你的成果,并且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符合该校气质的申请者,从而去说服招生官和教授们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至于推荐信,在申请博士过程当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否申请上博士很大大程度也取决于推荐人对你的评价。推荐人人选必须选择带你一起做项目的教授和其他与你有非常多接触也非常了解你的老师/教授。虽然说推荐人的头衔在申请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盲目追求推荐人头衔而找到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推荐人也可能会给自己的申请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一定要为之后申请博士做好推荐人选择上的准备,和专业课的老师打好关系,多利用老师的office hours,多和老师探讨问题,争取在老师的课堂上有好的成绩与表现,相信老师或者教授都不会拒绝帮助积极努力的学生写推荐信。美国博士申请条件五:套磁 与其说是条件,套磁其实更是申请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步骤,因为通过套磁,申请者和教授可以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一旦获得教授的青睐,就可以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套磁有几项前提:第一,需要找到合适的套磁对象;第二,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背景和套磁信);第三,选好套磁的最佳时机。只有在这些都做好的前提下,申请上博士才能事半功倍。在申请季的那一年,同学们需要好好利用空余时间多了解不同大学的博士项目,不同的教授,他们的实验室和他们的科研项目,再与自己目前以及之后想要发展的具体方向结合起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上述讲解,相信你对博士的申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目前是大一或者大二,尽快安排和规划起来,保持好GPA同时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能够帮助你提升科研背景的机会。如果你今年大三,即将迎来自己的申请季,现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标化成绩,文书撰写以及套磁的准备。下一期,我们将会针对套磁准备做更加详细的讲解,不想错过的你,记得关注我们哦!

申请美国博士对于GPA要求高吗?

美国博士申请难度极高,尤其是对GPA要求很严格,一般学校会要求不低于3.0,但也有的学校不出明确规定,可实际录取的都是3.5以上的。如果GPA3.0或以下,而又没有亮点(没牛推没顶刊),简历都会被扔垃圾桶。想申请美国计算机博士,一般申请Top30高校,GPA录取均分3.5+,专业GPA3.7+,托福110+,雅思7.0+,GRE325+,如果申请的是CS PhD,可以考GRE Sub计算机专项考试最佳,成绩达到同一考试群体的前5%-10%。除了成绩,科研背景也很重要,最直观的成果是发表论文(paper)。国内本科生很难独立拿到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这种情况美国博导也都很清楚。因此,如果paper能争取到与导师联合发表或者作为第二、第三作者发表论文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当然除了大型科研项目,课堂上的project、课题组的项目或者一些相关领域的竞赛也都属于项目经历。这些项目经历,都要进行成果化,形成论文。即使没有进行发表,在申请就读博士时也能发挥作用。此外,参加学术类的国际交流和国际会议也有助于在科研能力这方面加分。还有暑期科研,尤其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这方面理工专业的居多。在暑期科研项目中,能够带队做科研的导师一般都是学术领域类的权威专家。如果你能在暑研期间充分体现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导师的认可,拿到推荐信的几率是很大的。导师的推荐信,是学生科研能力的证明,美国高校非常看重这个。在PhD申请前,一定要进行调查,确定自己申请哪个项目以及找什么样的导师。美国博导会找跟自己对口的,而不是专业领域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生。

不离于真

美国学医需要几年?

美国的医学、法律教育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是从本科生开始的,高中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大学的医学专业,学制基本上为5年,毕业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也有7年制的,称为“本硕连读”,毕业后获得医学硕士学位;还有八年制的,称为“本硕博连读”,修满8年、毕业论文答辩合格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而美国的医学院是不招本科生的,想入读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本科毕业或具有相同学历才可以进入医学院学习。所以,美国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与中国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这一点不但许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也不了解。美国大学的本科没有医学专业,低年级的大学生也不必立刻选择专业,这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将来的专业志向选修不同的课程。如果有学生希望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学习,那么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修读一些与读医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统称医学预科(pre-medical,简称pre-med),主要集中在生化、物理等领域。修读这些课程是报考医学院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修读过这些课程,是很难被医学院录取的。医学预科不是专业,只是一种为将来进入医学院所作的准备,也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方向。被医学院录取的新生,只要修读了规定的医学预科课程,可以来自任何专业,包括文学、历史、计算机、航空、机械等。美国医学院的录取标准很严格,竞争激烈。除了必须修读医学预科课程以及具有本科学历外,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此外,学生申请进入医学院还有其他软性要求,包括大学老师的推荐信、学生自己写的入学申请书以及在校时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服务、社团活动的记录等。学生进入医学院后,一般学习4年。在学期间大多数学校会要求学生参加全美医学执照第一阶段以及第二阶段考试。毕业后得到医生学位(MD)还不能立刻成为医生,必须申请住院医生项目(通常第一年为实习医生),经过一段时间,大致为3到7年,同时参加全美医学执照第三阶段考试合格,才可以受聘成为正式医生,或自己开业行医。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医生,除了要过大学本科这一关外,还要过医学院这一关,毕业后还要再过住院医生这一关,前后长达10多年,这还是指普通科医生而言,如果是专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实习期限更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成为医生的人大多在30岁左右。在美国读医学院有多难在美国人的眼里,读医学院做了医生的,无疑是best of the best。每年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中,只有约1/3的人如愿,也就是说2/3的人没有被一间医学院录取。对于大学学位非常丰富的美国来说,这个录取率足以说明竞争的激烈。美国的医学院本科不设医学学士学位,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太年轻的学生被认为责任感不够。所以,在美国做了几份职业后再去读医学院的,大有人在,至少占据医学院学生50%的比例。如果希望四年完成本科学业后直读医学院,为了能和有工作经历的人同期竞争,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一定的实验量,还要有一定的义工量。因为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医学院就会发出录取通知书,所以,申请人至少在大三第二个学期的春天就要参加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如果想在MCAT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自然是要提前完成课业,这就意味着这类学生的竞争更为惨烈。医学院申请人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必须很出色,前者是MCAT顺利通过的保证,后者是面试顺利通过的保证,这不是苦背一年能过关的。医生与病人和家属之间的谈话,经常要涉及深远的医学伦理和社会道德问题,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难以想象如何与人沟通。除了表达能力外,申请人对美国的社会文化也必须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甚至有独到的见解,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对体育、影视、音乐等表面上的文化的了解。另外,医学院的学费非常昂贵,且几乎不可能有奖学金,学费加生活费一年花上5万多美元是正常的事,耗时又长,学时4年,代价实在不菲。这三方面成为国际学生,特别是英语为非母语国家学生报读医学院最大的障碍。医生这一行回报是很慢的,就算是本科毕业直升医学院的人,能够真正自己挂牌行医起码也要到29、30岁了。你算算,从18岁读undergraate,22、23岁开始申请医学院,然后4年医学院,26、27岁开始申请实习,实习结束,可不是29、30岁了。这还是普遍模式,要做某些专项医生,毕业后的实习时间会更长,比如,家庭医生,毕业后平均实习时间是3年,手术医生平均5年,如果是专科医生,就要在普通的实习之后再加专科实习,长达8年之久。医生只有在正式执牌之后,才会有不错的收入。当然,医生在美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大学毕业直读医学院的学生有多少比例?直升的不多,大概50%吧。有些读了public healthmaster,有些甚至读了Phd,或者读了Pharmacist Doctor,再考虑做医生的。在医学院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同学,大学读音乐,或者读文学的也有,蛮有趣的。有一个同学大学读了history,然后转音乐,最后master读了publichealth,通常叫这种学生non-traditional students。还有,很多同学是那种换了几份工作,过了很多种生活之后,才觉悟来当医生的。同学中就有做过marketingsales的, 做过financialmanagement的,有在澳大利亚打过职业排球的,还有做过paramedic的,非常有意思。因为美国的物质条件和机会都远比中国丰富,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放得开的心态。一两个选择再糟糕,也有回头路,不至于毁了他的一生。所以40岁了才突然产生抛开好好的职业去念医学院的灵感,配偶和家人也能理解甚至支持。美国的执业医师考试有多难只要是国内临床医学的学位,只要是4年以上的正规医学院毕业,美国加拿大是都认为你的学位等同于MD,按规定是不能在同一个专业上拿两个一模一样的学位(普通硕士以下的除外),所以中国的化学土博士不能在美国再拿一个同样的化学洋博士,国内的MB (MEDICINE OF BACHELOR),他们认为就是同于他们MD,所以就不能再上医学院了。不过这其实不是坏事情,美国还是给那些外国医学院毕业生在美国行医的机会,你只要通过美国医生执照考试的USMLE STPE1, USMLE STEP2, CSA,再经过ECFMG对你国内学位的认证,最后发给你一个ECFMG CERTIFICATE,你就可以参加美国的住院医MATCH,不是所有人能够MATCH上的,但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大概在所有考试通过的外国学生中,50%最后能顺利MATCH上,等你MATCH上后,你就做3年住院医,期间还要把USMLE STEP3考出来,(这个也可以在MATCH之前考,各洲不一样),拿到美国的BOARD CERTIFICATE,就是可以独立行医的医生了。期间考试全靠自学,要有毅力,也要家人支持,STEP1考试考8个小时,涉及大概11-12门医学基础课,STEP2考试考9个小时,涉及内外妇儿神,精神,预防,耳鼻喉,眼科等8-9门临床课内容。CSA是临床技能评估,CLINICAL SKILL ASSESSMENT,考1天,有10-12个考官假扮病人,每个SP,STANDARD PATIENT,只给你25分钟,7分钟问诊,8分钟查体10分钟写出诊断和病例,考的是你的临床技巧和思维判断。这些都考出来了,路也已经走了一大半。就是参加ERAS的住院医生申请,一般都要花上上千美金,申请50多个医院以上,才可能有面试机会,才好参加NRMP的3月份的MATCH,最后STEP3连考2天,每天8小时,是更临床的东西。美国学生也是要和外国毕业生考一模一样的试,以前可以不用考CSA,今年6月开始考试STEP2 和CSA合并,成了STEP2 CS,大家都要考,所以外国(指美国以外)毕业生还占便宜了,至少在中国学医学费低,而且高中毕业就可以读,读出来还年轻。在美国加拿大要至少本科毕业了才进的去。如果国内学的是生物,药学,想上这里的医学院就参加MCAT考试,然后申请学校。不过要先准备好学费。如果你现在还在国内,比较困难,不过最近有好消息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有USMLE SPEP1,STEP2 CK的考点了。但以后的USMLE STPE2 CS,或者CSA就只能来美国考了。所以还要有做好拿不到签证的准备。因为在申请住院医生时,很看重你是不是第1次通过,分数高不高,如果分数才75分刚刚通过,估计就没有医院会搭理你,考了也白考,而且有一个7年期限,7年里不能考出所有考试完成3年住院医生,以前努力也是白费。另外虽然今年没有MATCH上,明年也可以再申请,但许多医院还很看重你的毕业年龄,如果是10年以前医学院毕业的,算是高龄了,竞争力是过一年少一些,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紧。还有,做住院医是非常辛苦的,仁慈一点的医院一周工作60小时,剥削重的一周工作80小时,薪水是只比一般博士后多一点点。USMLE在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地方只需考STEP1&2.STEP1主要是考核基础医学知识为主,STEP2以考核主要临床科室的相关医学知识。结合中国医学生/医生实际而言,把1&2结合起来一起统筹规划复习而考试比较有利。USMLE准备工作一、报名:医学生的遴选在美国非常严格,医师在美国的地位很高。这也体现在了USMLE的整个操作程序上面:USMLE对于任何细节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从开始报名的时候,就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www.usmle.org以及www.ecfmg.org上面的每一条说明来做,绝对不要有任何侥幸或者贪图小利的心理,否则,轻者,无法通过报名审核;重者,交了考试费用以后无法通过考试审核,甚至你拿了准考证到了考场没有通过审核而取消考试资格。二、外语:USMLE要求母语非英语的考生需通过托福考试,笔试成绩高于550分。当然,这个成绩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容易了。托福的确是一个很幼稚低级的考试,但是,请记住:当你决定报名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求ETS寄送你的正式成绩,费用$15,不要因小利而失大利。再次提醒:USMLE绝对不会接受任何非正式、非权威性的文件或者证书、证明。同时,仅有ETS还不够, USMLE同时要求你自己提出“申请ECFMG审核并接受你的托福成绩”,费用$40。 USMLE对于我们而言,首先碰上的两个障碍就是专业单词以及阅读。先谈一下阅读。USMLE的阅读量非常非常非常大,绝对超过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引进的PRETEST系列考试用书上的试题的阅读量。尤其是STEP 2.很多试题题干的长度均类似于GRE阅读文章中的那个短文章的长度,STEP1的阅读量要少一些。医学专业单词可谓浩如烟海,如果说专门去花时间记忆似乎也没有必要。在平时我们能够花出一点时间来记忆我们的教材(若无特别说明,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统编五年制医学教材)每一章每一节上面所列的重点英文单词,日积月累下来,至少也够百分之七、八十了,再结合英语的那些词根、前缀、后缀、词组,还有背诵GRE、托福所积累的词汇,可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了。现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陆陆续续引进了很多英文影印版医学教材,这是我们准备USMLE很好的资料。也许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不要紧,沉住气,静下心来慢慢看,大概最多半个月后就习惯了,毕竟很多东西与我们的教材,与我们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践都是互通的,举一反三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单词的记忆。建议大家开始就不要看中译本,锻炼自己,更何况有些中译本翻译的内容词不达意,或者文辞欠缺。三、艰难的抉择:毕竟,USMLE是为美国医学生设计的,自然其通篇反映的是美国的医疗实际以及社会制度,例如美国国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医疗保险;同时也体现的是美国的思维方式以及风俗文化,了解这一些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客观的讲,东西方思维方式与民风民俗是极为不同的,甚至有很多意识方面是对立的。这实际上为我们答题设下了很难跨越的鸿沟,因为如果要答对题,我们势必要拒绝我们自己既往形成的惯性思维,而去接受与我们根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抉择!例如,参加USMLE的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S(IMGs)在行为医学方面的得分要比美国医学生低很多,为什么原因?道理就在这里,因为USMLE很多试题都要考到医师——病人/家属关系的处理以及伦理、法律、医疗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无形中提高了考试的难度!我在做PRETEST系列书籍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是INVASION吗?我们所学的内容是建立在我们国家实际基础上的,肯定偏重于认识和解决我们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诚然,美国的医学教育比我们先进许多,大家在阅读英文影印版医学教材的时候就会有体会,但是,就USMLE本身而言,其考查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方面,与我们本科五年所学的还是有很多互通的地方。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情莫若率

在全美TOP1的医院读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朋友们你们的小璐酱回来了!消失的这段时间,我在Mayo(对就是那个梅奥,现在改名叫妙佑了!)就是它做了快两年的科研狗,现在项目也接近尾声,想想占着这么好一地儿,什么输出都没有做真的太浪费了!!于是今天!我带着两位又美又飒的Mayo博士生小姐姐欢快来了!给大家讲讲在全美TOP1的医院读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你们的小璐酱永远只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话不多说先上美图1 号选手:临床医学背景IQ超高的舞月本科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五年制;纽约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方向是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现在Mayo免疫系博三,研究方向是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肺部免疫。2 号选手:生命科学背景的Mayo高圆圆Fiona本科华南理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2+2联培;罗格斯大学分子生物学硕士;现在是神经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生,主攻方向是神经免疫,神经胶质瘤。接下来是采访时间!话筒交给她们啦啦啦~~能不能谈一谈申请Mayo PhD的过程?申请Mayo的PhD有什么要求?舞月申请过程就是硕士毕业撒了一波网拿了一些面试然后去面试。要求的话每个项目都不一样,甚至是同一个机构里面每个系都不一样。Fiona我属于平平无奇但是头上总有锦鲤游啊游的那种。硕士期间认识了我现在的导师,然后在硕士最后一个学期得到了来Mayo做访问学生的机会,算是比较早熟悉了一下环境。需要准备哪些考试?哪些材料?以及难度?1) 考试:托福(不过在美国待了五年以上,很多项目就可以不需要托福了);GRE:很多项目在逐渐舍弃GRE(比如Mayo),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有一些竞争很强的项目基本还需要GRE sub,现在不知道还要不要。2) 材料:个人简历(curriculum vitae)(一定要简明扼要哦!),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请务必自己亲笔写!真诚地写!),以及教授们的推荐信。苦口婆心多说两句,一定要重视推荐信这一项,要记得早早联系好教授们,提前至少两个星期把推荐信的上传链接发给他们,然后隔三岔五去提醒。如果要替教授们起草推荐信,请务必让每一封推荐信都长得不一样,长得老实诚恳(划重点!)。比较重要的是CV, PS 。我硕士的时候是自己写了,找实验室里的博后小姐姐帮忙改了一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多找几个人帮忙改,最好是本身是你专业方向的PhD或MD,recommendation letter也挺重要的,有一些项目比较看“套瓷”,虽然Mayo的话我当时没套。另外,如果能选面试时间的话,可以考虑把没那么有兴趣的放在前面去面试,当做练手。3) 难度: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拿今年申请情况举例,因为今年网申的申请费取消了,据说光是我们神经科学专业就收到了近百份申请,然后从中选出了十四个人发了面试邀请,最终只有五个录取名额。但是别慌,因为听说拿到前几名的一般也会同时收到哈佛/MIT之类的offer,然后他们就拜拜了,在waiting list里的学生就可以往前游了!所以有兴趣申请的,用心准备吧,努力会有回报的!简单说说在Mayo读PhD的体验?包括待遇,学习内容,课程安排,学习压力?毕业要求?生活便利指数?1) 体验&待遇:Mayo的PhD学生数量少,然而作为医学研究中心,导师遍地,基础的临床的应有尽有。我们有至少三个轮转实验室 (rotation) 的机会,每一个轮转至少八个星期,没有校区和专业的限制。比方说我虽然是神经专业的学生,但对肿瘤一直非常感兴趣,在第三个轮转的时候我联系了一个专攻脑肿瘤的大牛,飞到另一个校区蹲了八个星期,期间住宿和出行费用都由学校报销。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Mayo的博士生五年都是由学校付工资,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的权益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和导师更加平等。附带的好处是,Mayo的博士生一般五年就能毕业。因为超过五年学校就不付钱了……导师当然也不想付钱,哈哈哈哈哈哈赶紧毕业去!总体挺好的。我感觉Mayo项目的一大优势就是你的工资(stipend)是项目出而不是你的导师(PI)出,所以选择实验室比较自由(要是轮的3个实验室都不想选的话可以继续轮,但是一般控制在5个以内)。罗村生活成本不高,stipend能让你生活的不错了,偶尔还能剁点手。2) 学习内容&学业压力&毕业要求:Mayo系与系之间课程和资格考差异巨大。我们免疫系的话,必修genome(有点像生化和细胞生物学结合),biochemistry(生物化学), basic immunology(基础免疫学),加上6个tutorial (分两年上完,基本上每个tutorial上两个月)此外还需要修6分必修(大概两门课)和4分选修课(大概两门课)。课程的学习压力还好,毕竟不用再拼GPA了。除了轮转三个实验室,上课,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期间,我们要在系里做四次文献报告会(journal club),主要是培养我们的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以及演讲能力。第二学年初会有一个闭卷的笔试资格考(writing qualifying exam,分为两部分,知识性考试+实验设计,由免疫系的教授们出题和评分),过了笔试资格考后,半年内要进行口试资格考(oral qualifying exam,免疫系考核的方式是对自己thesis project的chalk talk,再加上回答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考过了口试资格考,就是真正的博士候选人啦 (PhD candidate),之后每半年要进行一次thesis committee meeting,每一年在系里做一次课题进展汇报(work in progress)。毕业最低要求是一篇一作文章,但是题到底做完没有能不能答辩还是你的committee(类似国内的答辩委员会)说了算的。Mayo的课程很有意思,因为学生和导师散布在不同的校区,很多课都是备注好时区,三个校区视频。课上完以后在内网上都可以找到录播,可重复听。博士一般是五年。我们专业基本上博二就会把所有的课业完成,通过writing qualifying exam和 oral qualifying exam,然而开始埋头搞科研。通过 oral qualifying exam之后每半年汇报一下课题进展。毕业要求是至少一篇一作文章。至于学习压力的话,天底下哪有不以脱发为代价的博士学位(大笑)!压力肯定是有的,想想实验楼里基本上是个人都是博士或者在读博士,卧虎藏龙。不过我一直很抗(耐)压(揍)。个人以为,有一定压力是好事,但要正确面对它。压力里的一部分是对未来的焦虑,比如文章能发多高,未来有什么出路,等等,这事往往人算不如天算,不如专心眼下的每一步。另一部分算是对过往的不认可,担心自己的成就是不是不够,数据结果是不是不精准,担心课题进度……有时候对着自己生产出来的数据,别说头发,头都要抓下来了。我一直铭记一位老师的告诫:科学只是让我们无限逼近真相。就像一开始科学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又有了日心说,而如今我们知道连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科研里没有正确答案,只是在不断探索。我们就像是在拼拼图,你拼一块我拼一块,说不定哪天就能拼出点眉目来。科研应该是很好玩的。3) 生活便利指数:Mayo的明尼苏达校区位于罗切斯特城,是个很小很安静的城市,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著名的双子城就在隔壁,车程一个多小时,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另外明尼苏达位于五大湖地区,有许多值得一去的自然景点。明尼苏达的冬天非常冷,所以Mayo的所有楼都由地下通道和天桥连通,此外还连通了市中心的商场/酒店/饮品店/饭店/银行/快递。冬天里只要爬到了实验室,就不用担心被冻着和饿着!能不能详细说说梅奥博士的培养体系是怎么样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Mayo 有三个校区,分别在明尼苏达,弗罗里达,还有亚利桑那。博士的第一年我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实验室,去看每个实验室的项目和内容,学习感兴趣的技术手段,了解一个实验室的文化。然后学生们一般都会在第一学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定下实验室,真正开始走近科学。在第二学年结束之前我们要通过 writing qualifying exam 和 oral qualifying exam,然后大约第四学年的时候发表第一篇文章,在第五学年发表第二篇文章,并准备毕业答辩。毕业后的计划/打算?暂时还没想好是要不要回国。大概想做physician scientist,偏向scientist,也有可能纯做research。如果我骨骼清奇,早早就修炼到了祖国需要我的程度,那我就早点回国报效祖国(别笑,从小爸就这样教育我的)。但目前来看似乎是资质平平,还需多加勤练,那……嘤嘤嘤我还是想念我的萝卜糕凤爪鱼蛋肠粉烧鹅海鲜!我想回家啊!别走别走,我说句认真的,我日后是要正儿八经搞科研的。

此处三焉

“高不可攀”的美国医学院也有自己的烦恼

根据美国新闻(USNews)最佳医学院排名报告,那些排名高的医学院们对申请者们相当苛刻,每年只接收少于4%的申请者。高高搭起的门槛,挡住了多少有志之士。然而,美国农村和低收入城市社区医生资源短缺,尤其是初级保健和精神病学领域的医疗资源短缺仍旧是媒体报道的热点。既然“现实如此骨感,为何医学院还这么难进呢?申请人数飙升是导致医学院接收率极低的原因之一。美国医学院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到2019学年期间,美国医学院的申请者超过10,000人,比之前十年的申请人数总和还高出25%。爱达荷州骨科医学院创始院长兼首席学术官罗伯特赫斯特博士说,进入医学院如此困难,主要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医疗保健行业的重要性。当代年轻人的社会公共服务意识更强了,更渴望从事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成为医生,尤其是千禧一代。我们学校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几乎无可挑剔的申请信,申请者有极高的MCAT(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分数和GPA(在校平均成绩)。其中好多人连着申请四年了。倘若是放在几年前,他们绝对可以一次就中。” 赫斯特博士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进医学院真的一直都这么难吗?即便是在美国眼里,医学院的毕业生们也是人中龙凤。每年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够如愿。这个录取率对于学校资源丰富的美国来说,足以证明医学院真的很难进。美国的医学院和中国不同,本科不设医学学士学位。在美国,很多人从事了好几份职业以后再去读医学院的,占医学院学生的大部分比重。如果希望完成四年本科教育后直接申请医学院,这意味着在本科期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比如更多的教研成果和义工量。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医学院就会发出录取通知书,所以,申请人至少在大三第二个学期就要参加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为了提前备考,就意味着花额外的精力提前完成本科学业。医学院的申请者必须有出色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尤其是对国际生来说。因为医学院的面试不仅长达数日,而且相当磨人,对申请者的知识面要求很高,从医学伦理和社会道德问题到美国社会文化,面试官都希望申请者们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然而,考进了医学院只是“难”的开端,从本科毕业直升医学院再到成为正式执牌医师,中间还有八年之久的修行。毕竟医生是事关生死的职业,医生在美国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有必要的了。美国医学院教育资源是否短缺?美国医学院的申请者那么多,而接收率这么低,是否说明了美国医学院教育资源短缺呢?赫斯特博士认为,新的美国医学院的开设速度的确不够快,无法应对美国医学教育需求的增长。再者,新开设的医学院不一定位于医疗资源短缺的地区,无法对症下药。加州圣乔治大学校长理查德·奥尔兹博士,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创始院长认为,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普罗大众被一个错误的预测蒙住了眼睛:医疗资源呈现过剩状态,所以当时很少有新的医学院涌现。但事实上从那时起,美国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医学院早已无法填补社会需求。“人口老龄化在美国已然是社会问题,并且在不断加剧,这对医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尔兹说。然而,近30年来,医学院入学人数并没有明显增长,同时迅速提高入学率也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尽管现状不尽如人意,许多医学院管理人员和教授切实感受到了医疗资源的短缺,并在积极培养更多的初级保健从业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新建更多医学院能否解决美国医生短缺问题?AAMC(美国医学院协会)在今年4月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会有42,600到121,300的医生人员断层。既然医学院的申请者人数如此庞大,解决美国医生短缺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似乎就是新建更多的医学院。医疗保健公司The Medicus Firm高级副总裁杰森·法尔表示,美国医生短缺的原因很多元,但跟美国医学院招收人数并无半点关系。他认为,近几年有一大批医生将要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了,这直接导致执业医生人数下降。同时医生这份职业性质特殊,相较其他职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而年轻一代的择业者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位副总裁也不认为新建医学院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全国居民匹配项目(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今年发布报告称,医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对于该地区对医生资源的需求来说,是饱和的。按照理想状况,现在已经有足够多的医学院毕业生,足够解决所在地的医生短缺问题。专家称,美国医生“供应链”中最大的瓶颈是美国住房资源的稀缺。当众多有抱负的毕业生们寒窗苦读四年,欢天喜地拿到学位证书的时候,“没有住处”这块大石头从天而降,像五指山一般压在了他们身上,挡在了理想与现实中间。对此,除了让住房资源数量增长,别无他法。医学院的毕业生们希望在成为执业医师之前,先解决住房问题。AAM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达雷尔·基尔希博士表示,自1997年以来医生的住房补助计划就停滞不前了,当务之急是投入更多资金来解决医生住房问题。该观点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联邦立法者。美国医生住房是由联邦医疗保险资助的。无奈的是,舆论仍然停留在削减医疗保险资金,或是对当前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渠道毫无异议。呼吁增加医疗保险支出以资助新的居住地的声音的确有,但居高位者选择充耳不闻。如此看来,美国医学院的确高不可攀,但即便翻山越岭,到了山丘的另一边,也未必是一片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