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又一名博士选择自杀,中科大再次躺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微明

又一名博士选择自杀,中科大再次躺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

美国新闻截图26岁斯坦福大学博士自杀就在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被发现在水库自杀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学子选择自杀,而这位优秀的中科大学霸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根据美国当地媒体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在2019年用轻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6岁,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让美国斯坦福大学师生表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院长官网发出哀悼信末尾结语:“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中文翻译“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用小编称评论过的一句话:“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博士生,因为他们真得很不容易。“当然也存在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而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博士压力都很大!宽进严出的博士培养制中国的两种不同研究生机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宽,但是还是属于严进宽出,然而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中国的博士却突然加大了难度,属于宽进严出,通过教育部历年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从2002年~2017年未正常毕业的博士比率从58.4%上升到66%,而且这里还有大量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那些真正泡实验室的科研博士生很多都难毕业,这也是为何翟天临高调晒出北大博士后职位后,引发众人审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失去休息时间做科研还没有博士毕业的研究生,翟天临的博士学拿得太轻松,靠着40%的论文抄袭毕业,让无数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生觉得很不公平!中科大的焦虑感中科大学霸们的焦虑感小编在一篇文章中提过中科大中存在的学霸金字塔,第一层属于天才学霸,这类人具有天生强大的学习能力,由于成绩优秀提前被海外名校预定,第二层属于努力的学霸,这类人通过努力,得到提前中科大保研的名额,而第三层就属于中科大的底层学霸,从小天之骄子的他们,进入中科大后不论如何努力都是吊车尾,残酷的现实深深让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让他们懂得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同样是100分,天才考100分,只是因为满分100,而普通人则是非常的努力才获得100分的成绩,当试题难度加大,天才还是100分,努力的人却发现自己不论多努力也只能考98分,不要小看2分的差距,那就是无法填埋的鸿沟!其实中科大学霸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也有焦虑感,中科大失联的刘春杨博士和斯坦福大学自杀的26岁中科大校友,他们其实属于学霸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但是从事科研后,一名优秀的学霸不一定是好的科研人员,科研不仅需要努力,其实更需要天赋和运气,这些在本科阶段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群,走进研究生阶段,他们迷失在科研的海洋中,成为科研金字塔底层人群,没有科研成果,很难毕业,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一下子荡然无存,巨大的心理反差,时间久了,总会出现问题!其实海外名校就连本科都很难毕业,德国高等教育每年仅有50%的人按时毕业,2018年美国纽约大学出现多名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新闻!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是请关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他们走的所谓成功之路并不符合自己的天赋

男演员

博士要读多久?真的蛮久的,8年才毕业的也不少

2019年12月6日下午,遇到一个我们回来参加培训的校友(我们承办的培训班)。他已硕士毕业3年,借着培训班的机会回母校看看,有心回校攻读个博士学位。事实上,包含我们学校在内的不少学校已很少愿意接受在职攻读博士(如比例不超过5%),要求个人档案必须转到在读院校。而且,每年高校清退的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职读研、读博的学生。之后,未到校或没心思做课题研究,荒废几年后直接被清退。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也犹豫过是否需要辞职后,回校在他之前导师课题组全职读博。主要是他已成家,在企业工作收入不错,自己也非常犹豫。在他的感觉中,自己在单位没有晋升空间,想通过读博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博士求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优势,而且想毕业真心不易。因此,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读博后,你想几年内毕业?这么问的理由在于他已工作3年,博士毕业时的年龄稍微偏大。比如,理工类专业的男博士,进入高校后得到青年基金的资助非常重要(35周岁以下)。很多高校引入的新博士年龄基本都在32岁以下,留出2-3年时间用于申报青年基金。他已工作3年,要是不能4年学制内顺利毕业,延期时间过长,找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他给的答复是希望3年内能破格毕业。主要是在他们课题组,之前就有类似的学生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而且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低。之前,翟天临博士的学术不端事件后,更多的高校采用教育部的学位论文盲审平台。盲审平台的话,通常得预留2-3个月时间,漫长的等待期折磨人啊。基本上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忙活论文送审、答辩、求职、整理结果撰写校论文的事情。很多博士回想起那个时间段的经历,自己都感觉“傻傻地可爱”。目前,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学制普遍在4年,少量是3年(如华南理工大学)。事实上,4年学制比3年有优势,因为第4年学制内都会有助研津贴。而且,3年内能毕业的博士比例真的非常低。以学制来说,开题、中期检查、小论文投稿接受、预答辩、大论文撰写送审、答辩都顺利的话,博士大部分是4年毕业。也就是读博士读了4年。但是,之前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博士延期率高达2/3。我之前也谈过,想必也得迈过三道坎,分别是学校、专业和导师的毕业标准。在这三个毕业标准中,通常导师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在小论文的数量上。而且,这类要求严格的导师,还不接受档次较次的期刊。宁可不投稿,或者直接不愿意署名通讯。那么,延期之后,读博的最长时间是多久呢?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手册中规定:在读博士生不管是什么原因,8年内无法取得博士学位的,就会被清退(部分学校是要求7年)。2017年,小西曾看到一个女老师留言:“毕不了业的是我老公,我跟他都是某高校教师,他考的本校的在职博士,混了8年,一篇文章没有,混到被清退的下场,也算是个奇葩了。”。是不是看到这个留言,很有感慨。事实上,这类本校教师在读博士被清退的并不少。当然,这里有他们之前读博过于容易的因素(学校鼓励本校老师校内或去名校攻读在职博士)。反过来看,这类导师(硕士学位,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起码没有压榨自己的硕士生,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博士毕业的支撑。也算是不容易呢!另外,优秀推免生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通常都是5年内博士毕业的。研二选择硕博连读的,2+3年也能毕业,无法毕业的部分学校可以转硕(答辩后拿硕士学位)。说说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都是几年毕业的啊?

蒙古人

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博士自杀!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这一两个月俨然成为了众人热议的高频词,从学历造假的“假博士”翟天临,到前不久在失联了15天后,被发现跳河自杀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杨。关于“博士”的讨论已然成了教育领域热搜的关键词。而近日,另一则关于博士的消息更是让人沉痛不已:据相关外媒2月11日报道,来自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博士自杀身亡。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此新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都是顶尖高校的两位博士,为何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这两位博士都曾在中科大就读!博士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中顶尖的人物,一直是被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类似信息的曝光,博士头衔背后的辛酸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人把读博之路比作是一段荒野之旅,这条路的前进方向,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其背负的压力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面临的一方面可能是几年的研究成果打了水漂,延迟毕业,多年的求学经历付之东流。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而2010-2017年之间则基本上都在60%以上。尤其是博士扩招后,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一般的博士目前基本上都是30-40岁这样一个群体,而他们的同龄人要么已经成为了社会和企业的中坚,要不已经有车有房,成家立业了。而他们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可能除了一顶博士头衔之外,其他一无所有。这让人联想到,之前清华的一位研究生在网上吐槽:最后悔考上了“这个垃圾研究生”!不考研的都几套房了!虽然他的言论本身有待商榷,但是其说出的也许是众多顶尖院校硕士、博士的心声。而留学博士除了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外,还有文化差异,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融入圈子更难,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据调查,留学生博士已成抑郁症高危人群!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加之外界对这个群体的众多误读,时间长了导致他们内心的压力无处释放。日积月累,重压之下,难免有人会想着用极端方式结束这一切。因此,改革博士生的学历制度设计以及加强心理健康均刻不容缓!就如同此次事件发生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就此事件,给学生教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信末,他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我们都感到遗憾和惋惜,请大家照顾好身边的人。!“

大魔神

海外博士最快几年能毕业?主流国家博士学制大起底!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索路

国外PhD多读几年有何利弊?

延迟毕业在读博期间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利弊也因人而异。一项在pols one上发表的研究指出了一些PhD学生延迟毕业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的内在原因,也有来自导师的外在原因。排在前列的是实验进展不顺利,安排不合理等。如果是学生主动延迟毕业,有可能是研究还没有拿到满意的结果,需要继续多做一段时间,才能发表更有水平的论文,或者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和post-doc的职位,需要更多时间的筹备。在读博期间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理工科的博士90%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即便老板不去逼,一天至少在实验室待够10小时,一周6天才能保证在几年内做出一点像样的成果。实际去考虑就业,去接触各种人脉也就是快毕业的最后一年,把自己做的和市场需要的去match,会知道区别。博士在公司属于高端人才,公司雇佣博士的成本很高,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会选择所做的方向和公司目前的研究高度匹配,能独立运作起一个项目,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这种职位其实并不好找。至于申请postdoc,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我见过申请了50+大学、实验室的博后职位的PhD,回信寥寥。这里顺便讲一讲post-doc博后和在读博士的区别。博士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而博后是一份工作,它是介于博士和正式教职之间的过渡期,学校有特定的funding资助,所以博后除了做自己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做一些实验室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期限在1-3年不等。打个形象的比方,博士生阶段还是一个学徒的身份,课题和方向都是导师定的,到了博后阶段,就是熟练工了,对于基本的试验技能都了然于心,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需要自己去独立确定你的研究方向,还需要指导别人来做实验。所以未来的方向还不很清晰,试验技能还没有打磨好的学生,选择延迟毕业,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可以继续在导师这里领薪水,给系里做助教赚钱,同时还能享有医疗保险,在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时候,这是一个短暂的过度,对未来是有利的。实际上在美国,主动延迟毕业的博士多得很,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实验室老板有一个博士,是美国人,我们都是一周6天的工作强度,他一周只工作4天,临到毕业想去公司找职位竞争力不行,去不了很好的,又继续在老板实验室老老实实的多干了一年,那一年里比他几年干的活还多,基础不牢的时候,就打牢了基础再去闯荡江湖是明智的。需要提一下的是被迫延期毕业的情况,好文章也发了,活也干完了,但因为活干得太漂亮,导师不想放人,所以迟迟不让毕业,这样的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博后或者工业界的工作是可能性较大的,被迫延期毕业至少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福布斯的统计数据展示,能在企业找到工作的博士年薪都在10万左右,博后的平均年薪$45000,而在学校里,导师和系里支付博士生的补贴每年在$15,000 and $30,000不等。这种情况下就不建议延期毕业了,遇到这样的老师,首先建议要积极沟通,争取能按时毕业,如果无法沟通,则可以向系里去反应,这种问题肯定不是首次发生,系里一般都有特定的程序去处理,或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第二导师去帮助协调。总的来说,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达到了可以独立的程度,那早一些独立去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合适的,行业内的优秀公司都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历的人。如果是做博后的话,要做到Senior postdocs 也就是至少有两年以上博后经历的才有可能去申请相关的项目资助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些都是不可绕过的路。如果能力还差一些,就老老实实在实验室再积累一段时间,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口粮问题。

不多辟异

悲痛!26岁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自杀身亡,真相令人绝望……

据The Daily Post报道,近日,一名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无不令人叹息!(图源:截图)据外媒报道,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快惊动了校方和警方。(图源:padailypost.com)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2月14日,圣克拉拉县法医办公室断定他是自杀,死亡原因为上吊自杀。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现今,依旧人知道他自杀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网友们对这一消息纷纷表示痛心:(图源:微博)事件发生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于2月11日向该系所有学生和家长发送邮件,对于该同学的去世而感到悲痛万分。(图源:官网截图)在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指出,如果有任何同学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随时可以获得学校的帮助。(图源:官网截图)在信的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写道这样一句话——“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博士生,在自己人生最灿烂的时刻,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这位中国博士之死,着实令人人悲痛、心寒。留美读博之路的确很难,漫长的学术生涯说不定会从心理和肉体上把人压垮。无论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RIP。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压力巨大,容易患抑郁症。博士的规模在扩大,而博士的“延期毕业”是扩招带来的恶果之一。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2010-2017年则稳居60%以上,波动中有小幅提升。不过考虑到博士生的大规模扩招,实际上博士的延期毕业已经相当普遍。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在数量上有严格的硬性要求。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例,在就读博士期间,至少要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博士扩招后,僧多粥少,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就更可以想象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了。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图片来源网络)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留学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人生地不熟的国外,融入圈子使人心累,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这些都会是情绪崩溃,走向极端的原因。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图片来源网络)请善待博士生,请大家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ID:collegedaily

仁政

她是让清华大学丢脸的学霸,5年留学成为博士,父亲如今被免职

成功考进清华大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能都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清华大学,从此就有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多少人从小立志考进清华大学,但是成功考进去的学霸凤毛麟角。在他人的眼光中,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应当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好事,但是对于这位学霸来说,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却多了一层愧疚,因为毕业之后发生的事情让自己羞愧难当。她叫高杏欣,外国人称她为Grace,在2001年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由于本科时期成绩优异,有继续读研深造的打算,于是接着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硕士研究生。三年之后,成功进入斯坦福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高杏欣的研究一直专注于新型全球导航系统所使用的信号和接收机,客观来讲,她的创新研究成果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有值得肯定的贡献。她是第一个成功破解北斗一代地球中轨道卫星和伽利略试验卫星所使用的编码规则的人,也因为这一项成就给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带来严重损失,也让她的母校清华大学丢脸了。当时的高杏欣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欧洲发射了伽利略导航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该卫星的信号在第二年一月份被成功激活。在信号激活的几个小时之内,高杏欣和团队的成员就捕捉到了三个波段上的新民用信号。在接下来的一段实践,高杏欣开始独立研究,最终成功破解了伽利略导航系统生成编码的底层算法,并实现了解码。随后不久,高杏欣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从此伽利略导航系统信号的编码规则广为人知。于是,全世界的接收机厂商都使用她破译的编码规则来制造原型接收机,从而跟踪获取伽利略导航系统卫星的信号。在一年之后,中国成功发生了北斗导航系统第一颗地球中轨道卫星。高杏欣和团队在之前破译伽利略导航系统信号编码的基础上,同样获得了这颗卫星信号的三个频率,采用类似方法,她成功破解了北斗系统第一颗卫星的信号编码,并发表了相关论文。留学于斯坦福大学时期,以及后来的研究阶段,高杏欣成功发表了卫星导航系统研究的16篇高质量论文,并且获得了国际导航技术协会的资助与支持。在损害中国卫星高航系统的利益之后,高杏欣却获得了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的嘉奖。一时之间,高杏欣在国内声名狼藉,招来一片骂声,甚至有人声称高杏欣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参与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工作。而高杏欣的父亲,原来的黑龙江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因为女儿的略迹而遭到免职。因为自己利欲熏心,一心追求科研成果,不惜损害公共利益,招致家人因此而被免职,确实令人难以理解。对于高杏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是否参与过北斗导航系统的研究,现在依然存在不同的说法。当时作为清华大学的一个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高杏欣参与如此重要的项目研究,可能性不大。更何况她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期间破译编码的论文成果,已经公开发表,而不是被美国进行保密处理,说明没有上升到足以掌控机密的程度。当然,在高杏欣破译北斗导航系统信号编码规则之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进行了严格防范。同时,高杏欣公开的论文成果,也令北斗系统在一些波段上覆盖了GPS和伽利略系统,避免了波段上的冲突。无论怎么说,高杏欣都损害了公共利益,也令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脸红。

博士几年毕业,读一个博士真的要那么久吗?

2019年10月28日,小西和一个博士师妹恰好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后,师妹博士在读大学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免盲政策”。免盲是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发表学术小论文层次和质量达到学校要求后,自己导师可以推荐评审专家给研究生院,再安排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给推荐的专家。免盲让博士生们非常心动的地方在于其有2个特色:一是专家是博士生自己导师推荐的,评审结果肯定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向,很少会遇到所谓的不同意答辩。专家基本都是导师的熟人才会推荐,甚至学生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过接触,能免盲肯定有几篇不错的小论文打底,给的评价/评分不会低。二是评审回复非常迅速。极端情况就是5-7天内完成论文评审、评审意见回复。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正常走盲审渠道的话,通常需要提前3个月。比如说,2019年12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9月份就得将自己的论文送审出去,否则可能赶不上12月的答辩。师妹们这一届,学院(2个专业)招了21名博士生、4个直博生。之前再她们入学时,学校的博士学制还是3年。如今学校已将博士学制调整为4年,3年毕业得走破格渠道。4年学制的优点在于博士延期率高,学制延长后可以享受国家1500元/月的博士补贴,减轻博士生延期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读研、读博期间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相信很多研究生开不了这样的口。靠国家补贴、导师补助能解决生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这届21人(不含直博生)中,大约有8人可以2020年6月毕业(3年博士毕业)。她自己感觉4年、4年半才能毕业,压力非常大,目前小论文已达学院和导师要求,但是成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很多实验未完成。提到“4年半”就是她比较担心是否能赶上论文送审,毕竟前文我也提到盲审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她是婚后读的博士,可能还遇到怀孕的问题。之前,我就有师姐读博期间怀孕生子,为了保胎,被迫延期一年多(5年半毕业)。聊到师妹的例子,就是想说其实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集中在3-5年,看学校研究生院文件,最长可以7-8年。超过时限后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就会被清退。每年都有看不到不少大学发布硕士生、博士生超期限被清退名单。其实,我想说在博士第5年还没有什么进入状态、混日子或导师指导有问题,基本上后面2-3年也很难出足够的成果和撰写一篇逻辑合理的学位论文毕业。当然,硕博连读、直博的学生相对来说,毕业的时限会短些。以硕博连读为例,研三直接转成博一,基本上硕士2年+博士3-4年(5-6年)毕业概率很高。相比普通招考、推免审核的博士生,能节约1年时间。直博的话,得看不同大学的具体要求。就我所知,部分高校明确要求直播生得5年内毕业,否则将无法授予博士学位。非常严格,这也是不是优秀推免生在面对是否直博时,比较犹豫的主因。之前,我曾发文聊过硕博连读、直博,和优点共存的缺点是毕业难、没有中间退出机制。有心做科研的同学,其实我还是很推荐硕博连读、直博的,做科研“逼一逼”自己很有用,潜力就是这么激发的。之前,我就有师兄硕博连读5年后,觉得不合适做科研,退学以本科学历求职找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所可中途申请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授予硕士学位。高校在这方面受限于学信网的信息注册,不太乐意提供这样的选择。当然,博士毕业的学校、学院要求会稍低些。读博过程中,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导师。并非每个导师都要求高,得看性格和课题组氛围,博导中有乐意将自己博士生早日送毕业的,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放人送审、答辩的。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是几年毕业的啊?有被清退的博士生吗?

大音

高考状元上清华后为何如此拼命?斯坦福大学教授都称赞他赛过博士

高考状元上清华后为何如此拼命?成为清华学神后,连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都称赞他赛过博士!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拼命,我只看到了这位大神如此傲人的成绩,天下哪里有这么厉害的学神!据说开创了清华大学的纪录。就连77年前,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硕士的杨振宁,也没有他这么拼命。这位学神叫韩衍隽,他在清华大学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可不得了,目前在国际专业排名中进入了前十。20门必修课,有15门满分,4门99分,1门98分。另外,他还辅修经济学,同样以他人无法超越的成绩,获得了学位。大学4年获得双学位不稀奇,但有如此门门课几乎满分的成绩,这在全国1243所本科高校中极为少见,在世界名校中也很少见。韩衍隽成为名副其实的“清华学神”。韩衍隽是个书呆子吗?除了读书,除了国家奖学金和校内专项奖学金拿到手软外,其他都一无是处?大错特错,他的动手能力超强,不仅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妥妥当当,而且通过自己的小发明,多次获得国家科研专利;在才艺方面也不输他人,他是清华大学大学生腰鼓队的副队长,他女朋友最佩服他的就是他的才艺,连说话都超有趣。同时,他热衷于对一件事的专注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在国际和国内一流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论文也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就连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终身教授都在密切关注他,还称赞他比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级博士还要出色得多。▲韩衍隽(左七)副队长和清华大学大学生腰鼓队演出后合影。如此发展全面的韩衍隽在清华大学,即便是学业繁重,每天都会在图书馆读书,目前他专业外的文史哲等知识储备量大到惊人。他如此优秀,却为何还要如此拼命?这个问题老师同学和女朋友问过他,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如果说真的有答案,那就是他说的那三个字“习惯了”。这是什么意思?是习惯了拼命?我们翻看他进入清华大学之前的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他就是当年的理科状元。韩衍隽1994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当年以705分的高考成绩获得安徽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这么优秀还这么拼命!原来,他从两岁上幼儿园,父母就开始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刚满五岁就读小学一年级,14岁读高中。这个时候,他不仅学习积极主动,生活习惯也很好。在安庆一中读书期间,他是住校生,生活都是自理的,尤其备战奥赛期间,学习和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出乎老师和家长的意料。像韩衍隽这样的高考状元每年都很多,为什么上大学后他照样很拼命,而有的就变了,变得让人怀疑。比如,另一位跟韩衍隽同样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在考入清华后就完全变了,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四川考霸”张非,4次高考,2次考入清华,1次考入北大,1次被复旦大学录取。结果一到大学他就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因为过于贪玩的恶习而被退学两次。有人认为很多和他一样的状元们,被清华北大录取后就失去高考时的冲劲,甚至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任性、贪玩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原形毕露,又远离父母无人及时提醒,结果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连普通的大学生都不如,甚至毕不了业。这种状元到了大学后的变化事例还有不少。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观。读书就是要尽自己所能,此时不拼又待何时!年轻时候不拼命,还要等老了拼不动的时候吗?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其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可以受益一生。比如韩衍隽从小对学习就有自己的规划,在时间管理上也很有一套。比如什么时候该学习哪门课,什么时候学到了哪一步都有很严格的安排。除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身的自律也很重要。而所有这一些,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而最关键的是,一个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远虑必有近忧。韩衍隽心目中的偶像是钱学森。他的理想非常明确,将来努力成为钱学森先生所描述的大师级人才。当年他因为获得了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和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17岁他已被清华看中,成了一名保送生,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自己选择了高考,并且以705分高分荣获了安徽省的状元。不走捷径,踏实前行,这也是韩衍隽如此拼命的主要原因。其他精彩文章:一个720分,一个750分,两位高考女状元的成功有哪些相似之处恢复高考文科女状元,上《人民日报》的满分作文,90后00后读不懂这3位考神,她14岁考750分,最难高考他考748分,却都不如他牛!高考奇葩事:睡过头要学校负责,被困电梯索赔20万,违规索赔38万这5个专业,选择了不会后悔,就业会越老越吃香,年薪可达50万本文系【尖教吧】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黑杰克

高考状元上清华后为何如此拼命?斯坦福大学教授都称赞他赛过博士

高考状元上清华后为何如此拼命?成为清华学神后,连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都称赞他赛过博士!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拼命,我只看到了这位大神如此傲人的成绩,天下哪里有这么厉害的学神!据说开创了清华大学的纪录。就连77年前,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硕士的杨振宁,也没有他这么拼命。这位学神叫韩衍隽,他在清华大学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可不得了,目前在国际专业排名中进入了前十。20门必修课,有15门满分,4门99分,1门98分。另外,他还辅修经济学,同样以他人无法超越的成绩,获得了学位。大学4年获得双学位不稀奇,但有如此门门课几乎满分的成绩,这在全国1243所本科高校中极为少见,在世界名校中也很少见。韩衍隽成为名副其实的“清华学神”。韩衍隽是个书呆子吗?除了读书,除了国家奖学金和校内专项奖学金拿到手软外,其他都一无是处?大错特错,他的动手能力超强,不仅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妥妥当当,而且通过自己的小发明,多次获得国家科研专利;在才艺方面也不输他人,他是清华大学大学生腰鼓队的副队长,他女朋友最佩服他的就是他的才艺,连说话都超有趣。同时,他热衷于对一件事的专注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在国际和国内一流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论文也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就连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终身教授都在密切关注他,还称赞他比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级博士还要出色得多。▲韩衍隽(左七)副队长和清华大学大学生腰鼓队演出后合影。如此发展全面的韩衍隽在清华大学,即便是学业繁重,每天都会在图书馆读书,目前他专业外的文史哲等知识储备量大到惊人。他如此优秀,却为何还要如此拼命?这个问题老师同学和女朋友问过他,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如果说真的有答案,那就是他说的那三个字“习惯了”。这是什么意思?是习惯了拼命?我们翻看他进入清华大学之前的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他就是当年的理科状元。韩衍隽1994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当年以705分的高考成绩获得安徽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这么优秀还这么拼命!原来,他从两岁上幼儿园,父母就开始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刚满五岁就读小学一年级,14岁读高中。这个时候,他不仅学习积极主动,生活习惯也很好。在安庆一中读书期间,他是住校生,生活都是自理的,尤其备战奥赛期间,学习和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出乎老师和家长的意料。像韩衍隽这样的高考状元每年都很多,为什么上大学后他照样很拼命,而有的就变了,变得让人怀疑。比如,另一位跟韩衍隽同样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在考入清华后就完全变了,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四川考霸”张非,4次高考,2次考入清华,1次考入北大,1次被复旦大学录取。结果一到大学他就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因为过于贪玩的恶习而被退学两次。有人认为很多和他一样的状元们,被清华北大录取后就失去高考时的冲劲,甚至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任性、贪玩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原形毕露,又远离父母无人及时提醒,结果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连普通的大学生都不如,甚至毕不了业。这种状元到了大学后的变化事例还有不少。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观。读书就是要尽自己所能,此时不拼又待何时!年轻时候不拼命,还要等老了拼不动的时候吗?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其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可以受益一生。比如韩衍隽从小对学习就有自己的规划,在时间管理上也很有一套。比如什么时候该学习哪门课,什么时候学到了哪一步都有很严格的安排。除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身的自律也很重要。而所有这一些,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而最关键的是,一个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远虑必有近忧。韩衍隽心目中的偶像是钱学森。他的理想非常明确,将来努力成为钱学森先生所描述的大师级人才。当年他因为获得了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和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17岁他已被清华看中,成了一名保送生,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自己选择了高考,并且以705分高分荣获了安徽省的状元。不走捷径,踏实前行,这也是韩衍隽如此拼命的主要原因。其他精彩文章:一个720分,一个750分,两位高考女状元的成功有哪些相似之处恢复高考文科女状元,上《人民日报》的满分作文,90后00后读不懂这3位考神,她14岁考750分,最难高考他考748分,却都不如他牛!高考奇葩事:睡过头要学校负责,被困电梯索赔20万,违规索赔38万这5个专业,选择了不会后悔,就业会越老越吃香,年薪可达50万本文系【尖教吧】原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