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留学读硕士 or 博士?里斯本

美国留学读硕士 or 博士?

很多小伙伴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会纠结是申请博士还是硕士。其实这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考量,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从申请难易程度,职业规划,家庭开支,申请目标等多个角度,来分别阐述。1. 博士的竞争尤为激烈,硕士则较易有一句话这样形容美国博士学位的价值:“美国的博士文凭是全世界学术界的通行证”。5-6年严苛的培养,让美国博士学位含金量极高。相应地,竞争激烈程度也是水涨船高,好的大学,好的专业,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而硕士则不然,美国的硕士很多都是以授课为主,毕业方式较灵活,可以选择论文答辩通过,也可以选择全部授课以高绩点毕业。学校的师资压力就没有博士大,故而硕士的录取人数比较高,同时录取比例较大。2. 基础学科多博士,应用学科多硕士这句话的理解非常简单,举例说明:如果是申请物理,化学,数学,或者是经济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是基础学科,需要潜心钻研,以期做出一些科研成果的,很多学校往往只开设博士,而且老师也会偏好招博士生---今年一位川大数学系的小伙伴申请纽约宾汉姆顿的数学硕士时,因为在PS中提到有读博士的意向,便被教授拔擢到博士直录。而金融,商业分析等专业,以应用为主,主要讲授实际操作,一般都建议小伙伴们申请硕士。3. 一心学术读博士,有心就业读硕士这里讲的是小伙伴自身职业规划的影响:如果以后想在学术圈混,那么博士便是必要的门槛啦。现在国内各大名校,研究所等的招聘标准莫不是以海外博士为必要条件。而如果只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以后要去各大企业就业的话,建议只读到硕士即可。4. “身无分文”读博士也可以美国对博士培养是极其重视的,用“招贤纳士”来形容也毫不夸张。大多数学校,虽然录取博士的标准极其严苛,一旦录取后,学校又会变得十分慷慨---不仅学费全免,学校还有用五花八门的奖学金政策保障生活(俗称“全奖”)。“身无分文”即是,不用家庭掏一分钱也可以去美国读书---前提是自身条件极为优秀。而申硕士的小伙伴就比较伤心了。一般给到国际硕士生的奖学金比较有限,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自费。通过以上的观点,我们从申请难易程度,职业规划,家庭开支,申请目标等四个角度,条分缕析地对比了申请硕士与申请博士的区别,希望能给小伙伴能带来启发,但最关键的是,你要问自己,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明白了目标,才会知道要走哪条路。

信乎

硕士研究生是否要连读博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是否要转成博士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读博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在课题的研究方面也会有一个较好的连续性,更容易做出更多的创新型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创新型人才,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博士研究生的难度要大很多,不少博士研究生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才能毕业,要想三年就能毕业并拿到学位还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所以,如果要读博士研究生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通常来说,如果未来要到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发展,那么读博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拥有博士学位不仅仅是研发能力的保障,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要到企业做产品研发或者项目开发,那么硕士研究生的岗位选择往往会更多一些,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互联网公司发展就是不错的选择。计算机专业不少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更愿意选择到高校任教,就这个问题,不少博士生也表示有些无奈,认为博士毕业之后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如果到互联网公司感觉有点拼不动了。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最后,是否选择读博还与自身的专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来说,读博会更适合一些,而对于不少工科专业来说,读完硕士之后在工作岗位上一样可以获得提升,而且能够积累较多的研发经验。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号曰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红影子

「有问必答」海外博士项目可以硕博连读吗?

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咨询行业10余年,我知道的行业信息,都告诉想要读博的你!关注留博士,有你好看。Hi,我是留博士,今天为大家解答关于海外博士相关的问答。如果本期内容对你有帮助就关注支持一下博士,或者你有更多疑问欢迎加小秘书的微信进行投稿,我们会持续更新问答系列推文!留学问答第一期来了,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Q1:我是在职研究生,没有学位证的,可以报名博士项目吗?A1:常规的在职硕士是有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这种情况是具备申请资格的。Q2:在职博士可以硕博连读吗?A2:这个需要看不同项目的,现在海外博士项目中,有很多大学都是支持本科生硕博连读的,像俄罗斯的国家研究型工艺大学(密西斯),目前正在招收教育学管理专业、医疗健康管理专业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博士,是支持硕博连读的。Q3:国家研究型工艺大学(密西斯)费用详情包括哪些?有具体的列表吗?A3:教育学管理博士报名费:1000 元,学费:36.8 万元/3年。医疗健康管理专业博士报名费:1000 元,学费:39.8 万元/3年。工商管理博士报名费:1000 元,学费:39.8 万元/3年。硕博连读则是在原基础学费上再加10万元。相比于英美等国,无论是毕业难度还是学费上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Q4:海外读博,归国有哪些福利待遇?A4:1.档案入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中心专业人才库(可网上查询),可作为应聘、职位晋升、职称评审等的重要依据。2.学员申请海外移民时可享受学历加分待遇。3.大力提升个人形象,为企业上市、商务谈判、个人职业发展等带来方便。4.海归留学生可办理中国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取得《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后,可享受海归待遇,如落户、购买免税车、就业、创业及投资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以北京为例,2000年北京出台了《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5.享受与其它国家海归留学生的同等待遇。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咨询行业10余年,创业6年,有多家教育公司,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熟知国内统招研、在职申硕、中外合作办学硕博项目,有着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海外高校考察经验。关注留博士并添加小秘书微信,可免费领取海外读博全攻略,欢迎私信投稿分享你的海外留学经历!

孟轲

去美国留学读硕士还是博士比较好?

美国的大学教育分为本科(undergraate)以及研究生(graate)。硕士与博士项目同属于研究生教育(graate ecation)。与国内考研一般只能取得硕士学位不同的是,留学美国的本科学生是可以直接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那么问题来了,申请一次,是申请硕士呢还是申请博士呢?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量: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要深入研究一个领域的博士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对自己专业的某个方向或者课题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在这个细分方向做深入的学习以及研究,那么读博士是适合你的。博士学位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某某研究领域内的佼佼者,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研究,实践性课程少,但是美国博士的申请难度非常大,毕业通过率很低,很多学生花费6至8的时间才毕业,如果不具备顽强无比的意志力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2、长远目标这点可以说是判断适合读研还是读博最重要的条件了。去美国读书只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小部分,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长远的目标,至少大方向要有概念。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博士毕业的出路主要是学术科研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科学研究院,企业研发部门等;而硕士主要是应用与就业,职业范围更广。如果说对自己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想多看、多了解或者出国留学是想转专业,扩大视野或者帮助自己在职场上提升,那么建议优先考虑申请硕士,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再申请博士不迟。3、从留学费用来看留学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性因素,目前博士奖学金的数额要远大于硕士奖学金的数额,抛开申请难度而言,博士生的费用相对难度降低,所以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留学资金的话,建议选择申请博士。当然,志于申请PhD,院校会针对你的自身条件和学术背景进行评估,如果有幸被录取,通常会以全奖的方式,来帮助申请者完成学业,但申请到拿到的过程,还是需要经过一轮又一轮套磁,与导师反复沟通的。主要还是看院系或导师后中是否有相关的费用。毕竟,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长,费用也是申请者除了专业实力外,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

君吻

硕博连读捡了大便宜?“资深”土博自白:你以为的天堂可能是地狱

01为什么我要打扰你的期待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街道空无一人,远方的天空夕阳裸照,流光晚霞。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师弟打来电话,就硕博连读的事情向我取经,言语中表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这像极了四年前正读研一的我,对硕博连读充满期待,转博显得那么明亮而美好。然而,研究生5年行将结束,即使已撰写并发表多篇水平不错的学术论文,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却仍然为毕业感到不安和恐惧。当导师试图拖延博士生毕业时,无论博士生如何据理力争,都无济于事。在现行的导师负责制框架下,导师说不能毕业,博士生即使再优秀也要被延期。哪怕心里怨气冲天,博士生对导师也要笑脸相迎,因为他/她一个签字就可以决定你的去留。相对于攻读完硕士再读博士,硕博连读的学生面临更大的风险,退出成本更加高昂。如果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选择放弃,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进入职场。必须指出的是,我并非反对研究生选择硕博连读。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在硕士生还沉浸在导师画的大饼、博士生光环和家族骄傲中时,为其提供另一面的信息和感悟,帮助硕士生正确定位自己、在做出人生重要抉择前进行系统综合的研判。毕竟,人生得意时更须谨小慎微,越是满怀期待,越是需要停下脚步思考。未经深入分析和思考就选择硕博连读,于导师和个人都不利。众多研究生导师在为国家科研实力的增强和学生的发展成才呕心沥血。但毋庸置疑的是,仍存在少数导师作威作福,对职权无所不用其极,对学生辱骂、人格贬损和精神控制。“知乎”上有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话题下,很多研究生都通过讲述自身经历来表达幻灭感:焦头烂额地忙着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和杂事,怀着一种隐秘的痛苦与怨恨,祈祷着早日毕业。近些年,研究生自杀身亡的事例并不少见,导师性骚扰研究生的新闻也见诸于报道。诚然,有很多很不错的导师,但千万不要低估不良导师的数量。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一旦受到不良导师花言巧语的劝导,在博士的光环下自我陶醉,以为自己肯定不会沦为不幸者,从而对硕博连读的风险和导师的人品做出非理性误判,学生在后期可能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在与导师的关系出现裂缝时很容易陷入无助的绝望境地。我记录和解释所遭遇的挫折和面临的问题,同时分享作为一名“资深”土博士的感悟,希望能够与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即将踏入科学殿堂的研究生商榷。诚然,个人经历无法展现硕博连读研究生求学生活的全貌,但众多零散的个人经历有助于拼凑出整体图景。02摘掉博士光环来看硕博连读的收益与成本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80.61万人,其中博士招生数为8.39万人;博士毕(结)业生数为5.80万人。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85.80万人,其中博士招生数为9.55万人;博士毕(结)业生数为6.07万人。由此可见,博士生占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小。截至2019年,全国有87万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等人才,相对于13.95亿人口仍然是凤毛麟角。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职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社会赋予博士学位的神圣光环,导致硕士生有动机选择硕博连读。同时,越来越多的博导希望招到直博和硕博连读的学生,有些导师在本科生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时,明确提出只招直博的学生。部分原因在于,这样的学生更适合持续性地培养。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硕博连读性价比很高。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与博士阶段的研究保持良好的延续性。如果攻读完硕士再读博士,两位不同的导师大概率上研究课题不同,所以研究生也必须换方向。虽然学术研究的本质逻辑互通,但切换研究领域意味着必须重新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新领域的学术脉络和前沿方向。2)省去了部分流程。硕博连读以后,不用经历两次开题、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离校等手续,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流程,节省了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内容节省的时间极其有限,不可轻易相信“硕博连读或直博5年毕业”的谎言。这一点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讨论。3)人脉关系稳定。由于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就对实验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导师、同门也比较熟悉,因此硕转博以后不需要重新打理人际关系。然而,高收益同样意味着高风险,硕士生选择硕博连读的成本不容小觑。硕博连读的成本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1)被套牢的心理压力。如果选了人品欠佳的导师,不仅无法避免成为廉价劳动力的命运,更有可能承受精神上的压迫与折磨。甚至有的研究生不堪重负,以结束生命的极端方式逃避现实的无助感。2)进入国内更好高校读博或出国读博的机会成本。读博相对于读研面临的竞争要小得多,属于典型的“宽进严出”模式。如果你能在硕士阶段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则通过申请考核制进入更好的高校难度并不大。与此同时,你也可以选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普遍而言,发达国家的博士生待遇要优于国内博士生。3)进入职场工作的机会成本。我所在的学院博士生待遇如下:国家固定补助1700元/月,硕博连读生从转为博士阶段开始发放四年;导师补助部分因人而异,少部分导师将会发放1500元/月,更多的导师发放的更少甚至不发放。尽管学校有明文规定,将博士生待遇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高等3200元/月,最低等2000元/月,但执行的并不严格。当国家补助停止发放以后,博士生会面临高龄且无经济来源的巨大压力。如果进入职场,能够避免类似的窘迫,也能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03象牙塔中充斥着谎言你是否仍相信高校是知识传播的象牙塔,而导师是高高在上、手持火炬点燃你梦想的指路人?这种期待可能让你犯下致命错误。大多数人在维护着研究生对于高校的美好幻想,而撕下少数导师虚伪面罩的人极其稀缺;更有甚者,在读研期间饱受导师的折磨与压榨,但毕业进入高校之后,为了职称和各种头衔对自己的研究生变本加厉。著名海归生物学家饶毅多次撰文抨击中国科研体制和科研文化,对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竞争的公平透明问题都展开过讨论,也提到“在中国,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重要”。然而上述问题太过宏大,我阅历有限、人微言轻,既无法探究问题的本源,也无法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不过,对于导师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增加个人权威,我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略谈一二。首先,一个十分真实而又现实的情形是,导师劝你硕博连读,不一定是因为你足够优秀。更有可能的原因是:你的性格好控制,做人做事没有那么不靠谱;至于科研实力的优劣,只排次位。万万不可在导师劝你硕博连读时,将自己的本事想得太大。其次,不要觉得导师给你很多工作是因为你工作能力强。他给你工作多可能只是觉得你是软柿子比较好捏。没有你实验室照常运转,你所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实验室其他人也能完成。这种能者多劳的模式会让被导师用顺手的软柿子苦不堪言。再次,导师在实验室团队会议上强调其具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可能只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自吹自擂。对于此,我有多次深刻的体会。其中一件事情是,导师在申请国家级项目时,将另一位同事其它项目的团队成员直接拷贝到新项目申请书中作为挂名,其中,包含多位院士。在申请通过之后的团队会议上,该操作被导师形容为:“我在该领域的深耕吸引到了院士们主动与我合作”。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师兄师姐在发表英文论文以后,导师在团队会议上鼓励大家:“只要多和我汇报讨论,在我的指导下很容易出高水平文章”。而实际情况是,导师英语水平极其有限,其在学生投稿前连阅读一遍论文都没能做到,更无法谈及指导。在一次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邻座的一位参会者跟我吐槽,“为什么其它人都用英文发言,而这位教授要读中文稿子?”。尴尬的是,台上慷慨激昂讲话的正是我的导师。最后,一部分导师会以各种方式拖延硕博连读的学生毕业。导师在劝导硕士生转博时多半会提到,“硕博连读5年毕业,能够省下很多时间”。而实际情况是,不管导师在团队会议上如何表示其希望大家都早点毕业,但真等到你发表的成果远超毕业标准时,他/她可能会使出浑身解数拖延你毕业。而这,于导师而言易如反掌。上述内容并非想要刻意制造师生之间的对立,只是为了让可能仓促做决定的硕士生,避免日后因想象和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心理落差。上述内容可能揭下了“导师的新装”,但描述的只是极个别导师的情况,正派有修养的博导大可不必为此生气。一方面,正派有修养的博导其人格魅力和学术素养足以让研究生钦佩不已,无须通过信息不对称、“蛊惑人心”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光环;另一方面,学术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客观存在,增加信息透明有利于让真正有能力、人品好的导师招到优秀的研究生。04 按期毕业不应成为导师的恩赐在硕博交流的帖子里面,“中庸之道”大有市场。儒家和道家均赞成中庸之道,“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具体在读研方面,众多探路者总结出的中庸之道是:研究和打杂不能做得太糟糕,太糟糕可能会让你远离导师的视线,无法得到有效指导;研究和打杂不能做得太优秀,做得太多、做得太好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压力和负荷是周边人的几倍,也会在超过毕业标准时让导师不忍放手。人们已经习惯,大部分研究生给“老板”当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可怕的是,“卡毕业”也有逐渐成为常态的趋势。“卡毕业”于导师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硕博连读的学生却不得不承受高龄和丧失经济来源的压力,同时感受着人生被支配的恐惧。毋庸置疑的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依靠清晰而透明的规则来运作,而是由导师主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以主张透明和尊重个体为基调,双方以平等共赢的模式展开良性互动,在尊重契约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双方的利益。学术界终将会达成更加强烈的共识:导师的职权应当有界限,即不以人格贬损和精神控制为手段,不以牺牲学生成长成才的权力为代价。然而,对导师职权边界的探讨十分有限。建立起更具包容性、更自由的导师制度也任重道远。当前的硕博连读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导师的监督机制有待加强。在众多研究生遭遇不公平的新闻报道中,研究生被性骚扰、被辱骂、被拖延毕业等都很难取证。学生据理力争可能意味着学术生涯的结束,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大事化小”的动机。二是硕博连读的中途退出(quit)机制不完善。尽管部分学校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写明,硕博连读可以换导师或者转为硕士,但在具体施行过程中上述操作仍面临巨大的障碍。这既来自于原有导师的层层阻碍,也来源于其它导师不愿为了一个“问题学生”得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如果遇人不淑,从你选择硕博连读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准备好与导师“斗智斗勇”。这个过程会无端消耗掉研究生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造成了由危机感和恐惧感带来的强烈心理压力。跟错了导师,别提前途,读着读着都会觉得人生充满了灰暗。当导师凭借掌握硕博连读生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对学生极限压榨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劝其善良。所以,也许研究生唯一能够做的是,在选择硕博连读前做充分地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8个方面:1)导师的性格是否良好?做事是否讲原则、讲道理?2)导师是否从事论文撰写工作?如果导师长期脱离科研一线,只是奋斗于争取各种项目和头衔,科研点子(ideas)来自于各种会议,转发到团队群里的不是学术论文而是各种公众号推文,那么,很有可能其提出的研究方案无法实现,你势必要走不少弯路。3)师门是否有被迫退学的研究生?你可能听说过师门曾发生过研究生被边缘化、甚至被驱逐出局的故事,但对具体缘由不明所以。黯然离场的研究生几乎不会再去争论是非对错,陈年旧事也随导师任意粉饰。4)你能够真正做到心诚志坚、持之以恒吗?无论导师人品如何,脚下的路还得自己走,硕博连读一定要有尘垢不沾、俗相不染的决心,也要有愈挫愈勇、不轻言败的勇气。5)你对学术的理解是否客观?国内少数科研人员阅读的信息更多来源于新闻资讯而不是英文文献,动不动大谈创新(innovations),寄希望于写篇开山辟地、惊动天人的杰作。殊不知,这种想法仿佛妄图建起一座空中楼阁。不如脚踏实地、积累砖瓦,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点贡献(contributions),在与同行对话的过程中一点一滴拓展研究的边界。6)师门内硕博连读学生平均毕业年限是否过长?这一信息很具有参考价值,切不可自信自己比其它人更加优秀,能够突破延期毕业的“诅咒”。聪明的人能从他人的困境中汲取经验教训,执迷不悟地再走老路既无必要,也不明智。7)家庭是否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正处于由关系型社会向契约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背景之下,博士生培养同样受学生背后的关系所影响。将硕博连读比喻为游戏的话,有关系的博士生开启的是简易(easy)模式,满足基本要求即可毕业;家境贫寒的软柿子开启的是高难度(hard)模式,远超毕业标准可能也无法摆脱被延期的命运。在你通关的那几年,万一你的家庭遭遇变故,你能够继续静心打怪?8)你和家人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选择结束生命的研究生大多家境不太殷实,在导师的压榨面前选择的余地太少。父母灌输的“博士没毕业人生就彻底失败了”悲观理念,击碎了研究生最后的心灵驿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05“资深”土博士的犹豫与挣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高校已延迟了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这意味着,有硕博连读意向的硕士生有更长的时间来权衡硕转博的收益与成本。支持者大多强调学术延续性强、省时间,反对者则建议先摸底,硕士毕业再读博,做到进可攻、退可守。选择无关对错,但选择之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比对至关重要。硕博的第五年,我在危机感和孤独感中检视自己:为何以前立志为知识添砖加瓦,现在目标却退化为只求平平安安毕业。在我的博士同学中,和我有同样经历、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仿佛置身幽暗的隧道,拼命做项目、看文献、写论文、干杂事、讨好导师,让自己忙起来以避免胡思乱想。有时候,我们看到同行者流露出孤单无助的情绪,很想给予鼓励,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在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思考,这样的硕博连读经历是否值得?我曾经也想到过,硕博连读可能会“遇人不淑”。毕竟错误的事情其实在一开始就有征兆,只是在我心甘情愿的状态下被刻意忽略。自以为勤奋能够解决问题,殊不知接下来的整个过程都是在验证当时决定的错误性。在心情跌落谷底的那段时刻,我仿佛身陷入一片泥潭之中,沉下去,浮起来……而后在泥泞里摸爬滚打,一身尘土伤痕。硕博连读本应只承受来自于学术本身的压力,但实际上却不得不打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体会“导师职权未得到有效制衡”带来的冰冷与不公。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也常被人欺负。做人应懂得善待比自己年资低、权力小的人。被人欺负惯了,只能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人家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人家;另一个是,人家欺负你,你就不要和这些人有关系,那他怎么欺负你呢?”。张教授的仗义执言赢得了众多网友青睐。他的这段话对硕博连读的决策也有启示,尽量绕开那些人品不好、不善待研究生的导师。我找到之前硕博连读申请时的材料,通过微信发给师弟。我能够想象电脑那端师弟的喜悦,也能体会其家人对他的祝福。因为,他像极了从前的我。每一个怀有赤诚之心,对学术怀有美好期待而又努力上进的研究生,都不应该被辜负,不是吗?本文为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程岑东

长城长

海外博士最快几年能毕业?主流国家博士学制大起底!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吉米秀

美国物理硕士&博士留学申请干货

美国物理专业开设情况美国大学物理专业的开设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开设在学校文理学院下(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会开设单独的物理系(Department of physics),由于天文学也是物理学的一部分,和天文学开设在一起,称为物理和天文学系(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该专业以PhD学位为主,专业排名前70的学校中,而开设Master学位的只有40所左右。侧面反映出物理学的重心在于培养独立研究的人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物理专业分支1、根据研究的物质运动形态和具体研究对象划分(1)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2)热学(Thermodynam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3)电磁学(Electromagnet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4)光学(Optics):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5)原子物理学(AtomicPhysics):研究原子的组成、排布及其运动、转化规律的科学。2、根据研究方法的侧重点划分(1)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ComputationalPhysics):通过为现实世界建立数学模型来试图理解所有物理现象的运行机制。通过“物理理论”来条理化、解释、预言物理现象。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数学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都是成为理论物理学家需要培养的优良素质。(2)实验物理学(技术物理学TechnicalPhysics):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因此物理学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是有目的地去尝试,是对自然的积极探索。科学家提出某些假设和预见,为对其进行证明,筹划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根据由此产生的现象来判断假设和预见的真伪。因此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物理实验自然也雄居要位。3、物理学分支细化所衍生的现代新兴学科(1)原子、分子、光波物理学:原子物理学AtomicPhysics专门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即环绕着原子核、束缚于原子内部的电子的排列,这排列所产生的现象与效应,以及促使这排列改变的过程。分子物理学MolecularPhysics专注于研究分子的物理性质以及将原子结合为分子的化学键性质,它和原子物理学紧密相关。光波物理学OpticalPhysics研究电磁辐射的生成与性质、电磁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特别是其控制与操纵。(2)粒子物理学(ParticlePhysics):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组成物质和射线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的分支。由于许多基本粒子在大自然一般条件下不存在,或不单独出现,物理学家只有使用粒子加速器在高能相撞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和研究它们,因此粒子物理学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High-EnergyPhysics。(3)原子核物理学(NuclearPhysics):简称核物理学或核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物理学分支。研究各类次原子粒子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分类;分析原子核的性质和结构;研究原子核的获得射线束并将其用于探测、分析的技术,以及研究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的物理问题。(4)固体物理学(Solid-statePhysics):是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大的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固体,特别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固体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从微观上解释固体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质,主要理论基础是非相对论性的量子力学。(5)凝聚态物理学(CondensedMatter Physics):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凝聚态物理学是一门以物质的宏观物理性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所谓“凝聚态”是指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它是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物质性质与应用的科学。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凝聚态物质,它们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最常见的三种物质形态——气态、固态和液态中,后两者就属于凝聚态。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超固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6)激光物理学(LaserPhysics):激光发生的原因、物理机制及与其它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在全息照相、激光核聚变、材料加工、医疗、军事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激光技术是新技术革命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现在研究激光用在医院,军事上。(7)等离子体物理学(PlasmaPhysics):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太阳及其他恒星、脉冲星、许多星际物质、地球电离层、极光、电离气体等都是等离子体。(8)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是通过定量的物理方法和物理学原理,特别是通过地震反应、折射、重力、地磁、电、电磁和放射能的方法,研究地球及地球形成和动力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地球物理学研究广泛系列的地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例如,电离层电机效应〔IonosphericDynamo〕、极光放电〔AuroralElectrojets〕和磁层顶电流系统〔Magnetopause Current System〕),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9)大气物理学(AtmosphericPhysics):是研究大气的物理属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大气中的声象、光象、电象、辐射过程、云和降水物理、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物理,既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部分。(10)海洋物理学(OceanographicPhysics):是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海洋水体与大气圈、岩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大气科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有密切的关系,在海洋运输、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军事活动、海岸设施和海底工程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11)天体物理学(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学,这包括星体的物理性质(光度,密度,温度,化学成分等等)和星体与星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物理理论与方法,天文物理学探讨恒星结构、恒星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许多跟宇宙学相关的问题。由于天文物理学是一门很广泛的学问,天文物理学家通常需要应用很多不同的学术领域,像经典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粒子物理学等等。(12)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是运用物理学的理论、概念、技术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过程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的科学。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生物物理学是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生物物理学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申请要求1、硕士申请(1)硬件:对于申请前五十的学生,我们依然建议学生的硬件成绩达到:GPA:3.5+,TOEFL:100+,GRE:320+3;而对于前一百的学生,我们建议学生最低需要达到:GPA:3.0+,TOEFL:85+,GRE:315+3。(2)软件:对于硕士申请,我们可以通过科研、实习、竞赛、志愿者活动、交流等丰富自己的背景。2、博士申请每一年,美国的物理博士申请的竞争都相当剧烈,除了要有优秀的GPA成绩和语言成绩,还要有能吸引各大教授的科研背景,一般来说,需要1-2年的准备时间,且需要到目标大学的网站上仔细了解招生的入学条件,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交申请。(1)硬件要求:美国物理专业对一些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更为青睐,专业前50的学校通常要求:GPA起码要3.3(B+);GRE V+Q>315,部分学校的物理系要求Physical Sub成绩,对于GRE学校更加注重Percentage而不单是分数;IBT>84。(2)软性要求:研究经历可以说是申请PhD必需的,也是对申请者来说最加分的一项。好的GT成绩+专业论文+计算机技术+结合了专业知识的PS与有针对性的推荐信等文书=更具有竞争力的申请背景=在理论物理方面更有竞争力的背景。申请建议从物理专业的发展来看,形式还是十分乐观的。毕竟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地位还是十分重要的。而很多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对于物理专业人才还是较为短缺的,相对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对于学习理论物理的优秀学生,如果数理基础十分好,还可以选修些金融方面的相关课程,毕业后可以去金融机构做数量分析,也是多一种选择。对于学习实验物理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如果从专业方向上来说,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和光学物理仍然会占据物理专业的主要申请地位。其实,并不是说哪个方向容易申请,容易拿到奖学金就单纯的申请哪个方向,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背景与哪个方向是最匹配的。申请的难易程度还是和专业背景相关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使申请难度较大的方向,如果背景十分匹配,也是有很大希望的,换句话说,如果背景相差较大,即使选择了一个较为容易申请的方向,结果也不一定很有把握。还有就是强烈建议申请物理专业的学生要参加SUB考试,虽然多了一项考试,但是如果能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SUB成绩,会对申请起到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拿奖学金,优秀的SUB成绩更加重要。而且,从选校角度上也可以看出物理SUB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前100的美国大学中,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申请者提供SUB成绩,即使不是要求,也是强烈建议申请者具有一个SUB成绩。所以,为了更有把握地拿到理想的结果,建议申请者能够参加SUB考试,也希望所有申请者都能拿到理想的结果。就业方向1、典型的物理职业无论你的研究方向是空间,时间,物质还是物理世界中其他许多有趣的元素,都可以在毕业后拥有非常广阔的就业领域。尽管许多物理毕业生在研究岗位上继续工作,但是也有很多毕业生分布在许多不同的行业,包括教育,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公共部门,医疗保健,能源,材料,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1)物理科研职位虽然物理学本科毕业生也有机会进入科研机构,但是如果你想要长期从事研究、想要成为高级研究员,那么你最好可以获得研究生学位。优秀的、科研前沿的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物理研究所(IOP)“特许物理学家”(CPhys)的称号,并获得荣誉硕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等。还是非常建议想要从事科研的小伙伴们最起码拥有硕士学位。因为,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帮助你非常快速地获得深入的、前沿的知识,帮你做好在特定专业领域内工作的准备。这些专业领域可能是: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气象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动力学,应用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航天动力学,原子和激光物理学,大气,海洋和行星物理学和气候科学等。(2)空间科学与天文学的相关职位成为宇航员是你多人童年时都曾经有过的梦想,而选择学习物理学的你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更大!与从事科研一样,想要在空间科学与天文学相关行业成功求职也要求你至少拥有硕士学位。除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研究机构之外,提供空间和天文学相关岗位的其他组织包括博物馆和天文馆。也可以找到许多专业的天文学家在大学内进行研究和教学,或者从事与学术机构有联系的研究实验室和天文台。作为一名天文学家,工作本质上是研究宇宙,从全球卫星和航天器收集数据,操作无线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该部门的其他职位工作职责包括调查和研究新材料和新技术,测量现有材料和技术的性能,以及解决航天器在设计阶段的遇到的各种问题。(3)医疗行业的相关职位虽然医疗行业很可能不是你作为物理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但是医疗行业也需要大量的物理学人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有重叠,在医疗行业中,物理学家与生物医学工程师常常一起工作,创造,审查和维护医疗技术和设备。因此物理学家经常在放射学,放射肿瘤学和核医学等领域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测试和确认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另外还需要研究、设计和保证最新设备与技术的质量。你还很可能会在医疗技术公司的科研中心担任研究性的职位。想要胜任这一职位你需要具备加速器物理(accelerator physics)知识、辐射探测和材料科学(radiation detection and materials science)知识。同样的,想要任职于医疗行业,你也需要硕士及以上学位。(4)工程类相关职位工程部门是物理学毕业生的一个好去处,特别是在制作工艺和技术方面。物理毕业生往往肩负着改进和发展产品,以及制造工艺的任务!这类工程部门可能在医药行业、能源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运输行业、国防行业、太空探索行业和电信行业等。(5)能源物理相关职位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并且都能为物理学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随着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兴起,新兴能源行业需要大量的物理学人才,用于研究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并在这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和开发。同时传统能源行业(煤炭、石油)仍然是人们生活中所需能源的重要来源,在这类行业就业的物理学毕业生的一个工作重心就是利用地球特性与最新技术,以最有效的方式提取化石燃料。(6)技术领域的相关职位技术领域对于物理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主要的增长空间来自于对创新的需求。因此,这一行业对于物理学毕业生而言,是挑战更是新机遇。就业于这一领域的你很可能需要和其他专家一起工作,以开发新的想法和产品为主要工作目标。这一领域需要的物理学人才有比较明显的专业性划分,主要需要的有:机器学习、纳米科学、纳米技术等方向的物理学人才。这类方向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年轻且潜力巨大。技术物理学职业可能在公共或私营部门的研究中心。在飞利浦或西门子等大型科技公司中,毕业生有很多机会,因为这些企业热衷于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和有才华的研究人员。(7)地球物理和气象的相关职位想要任职于这一领域必须对地球运作方式的科学解读非常了解。物理学家一般会把目光放在研究自然灾害的预测上,但是选择成为一名气象相关从业者的你需要将重点放在日常天气预测等领域。并且要研究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2、其他除以上方向之外,你也可以用你的数学能力进入金融行业,或者你的技术创新知识进入法律领域的相关领域(如专利法或法医学)。媒体和娱乐是另外两个潜在的行业,科学新闻行业也需要物理学家,电脑游戏编程和电影特效等职位。其他选项包括在教学,制造,运输,建筑和通信方面的职位。2、美国物理专业院校推荐及申请要求麻省理工学院世界公认的最好的理工大学,被誉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称。麻省理工学院运行着马萨诸塞州的两座天文台,并且同智利的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有着合作关系。MIT的物理系的研究工作包含四个division,天体物理,原子、凝聚态及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毕业起薪:College Factual的研究数据显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起薪为65,000美元,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薪资大约年薪为103,000美元。去年该专业毕业人数为104人,占本科生总毕业人数的8.6%。康奈尔大学物理系研究领域有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及广义相对论,加速器物理,凝聚态物理及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为一个大组,其研究方向包括:非平衡系统原理,复杂流体及聚合物,临界现象及相变,纳米结构,低温物理,量子波动及量子纠缠,超冷原子等。此外,粒子物理的研究也同样具有很强大的实力。康奈尔大学还有应用物理项目,其独立于物理系,研究的方向较新较前沿,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光子学与量子电子学,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生物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①申请说明:研究生阶段开设的学位只有PhD。该专业要求申请者需熟悉分析力学、电子与磁场学、光学和波动、电子和原子物理、线性几何、微分方程和向量微积分、数学等专业知识。国际学生担任助教需通过美国外语教学协会(ACTFL)中高级资格("Intermediate High")。经物理学系录取的PhD学生皆可获得奖学金。②毕业起薪:College Factual的研究数据显示:康奈尔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起薪为64,000美元,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薪资大约年薪为123,000美元。去年该专业毕业人数为30人,占本科生总毕业人数的0.8%。加州大学-伯克利伯克利拥有著名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物理系的研究方向包括AMO,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生物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与非线性物理。学校在三个主要领域取得突破:宇宙物理学、量子物理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研究者目前正在研究幼鸟的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如何解释它们飞行的本能。①申请说明:研究生只招收PhD学生,且为研究生提供Fellowship、TA/RA奖学金,未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将获得导师给予的助研或助教机会。②毕业起薪:College Factual的研究数据显示:加州大学-伯克利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起薪为60,000美元,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薪资大约年薪为105,000美元。去年该专业毕业人数为97人,占本科生总毕业人数的1.1%。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大学物理系的研究领域包括AMO,量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等。UIUC拥有全美最大的之一,也是实力最强的凝聚态物理研究组,凝聚态组与其他系,特别是材料系是交叉在一起的,所以实验室和办公室多,他们有自己的一栋楼。他们还与力学系、化学系、电子系交叉合作。可以说是大杂烩。凝聚态组的研究方向也多种多样,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半导体,低维系统,超导体,强关联系统,电子材料,MBE等等,其中,03年的诺奖获得者,Leggett教授,研究超导体。此外,UIUC的物理系在量子信息的研究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力。申请要求:伊利诺伊厄本纳-香槟大学物理系(Department of Physics)研究生招收MS与PhD学生,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MS项目无需拥有物理专业背景但PhD项目对专业背景要求较为严格。未满足上述要求者需在研究生第一学期修读相关课程。该系向学生提供的奖学金类型有TA/RA及Fellowship奖学金,涵盖所有的学费、部分杂费等。该系只接受秋季学期申请,所有申请材料、考试成绩需于该截止日期前递交给学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是大型等离子设备的建造地,这使得该校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够研究等离子操控和阿尔芬波。该设备能够创造出大振幅连续的剪切波,与其相似的其它机器暂时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凯克天文台天文学部门的学生使用双子望远镜获取两星系碰撞的红外线景象;其高密度物理学小组正利用60束欧米茄激光进行试验。毕业起薪:College Factual的研究数据显示: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起薪为57,000美元,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薪资大约年薪为125,000美元。去年该专业毕业人数为53人,占本科生总毕业人数的0.7%。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密歇根大学物理系规模较大,且方向较全。物理系的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AMO,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物理。AMO和高能物理实力较强,凝聚态物理相比起来稍弱,方向也不是很新,但也实力不俗。研究领域大多源自物理系。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的交叉学科研究,包括医学物理,方向有核磁共振,超声成像,利用超快激光实现眼科手术及视力矫正方面的研究。医学物理是个很有前途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密歇根大学的AP项目有七位老师在研究医学物理;材料物理,方向包括MEMS,半导体量子点,新药物,介观电子器件,磁纳米结构等。密歇根大学在纳米材料的实时表征(characterization)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申请要求:开设学位:PhDGPA要求:无GRE要求:RequiredGRE Subject:Recommend可申请学期:秋季斯坦福大学在加州的旧金山附近。与物理有关的有三个专业:应用物理,生物物理和物理。生物物理可能是在生物科学底下申请。研究方向上,应用物理是一个大系,拥有众多的faculty。加速器物理是一个重点方向,这也可能由于斯坦福拥有强大的直线加速器。此外,凝聚态及材料物理,纳米科学与技术,光子学也具有很强的实力。许多教授的研究方向常常横跨多个领域。相对来说,物理系的研究方向较为基础,但也有量子电子学,聚合物物理,激光物理等应用的方向。但应用物理和物理系的教授往往是adjunct的,所以在物理系应该也可以有机会参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另外,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Steven Chu)在担任美国能源部长之前是应用物理系和物理系的教授。加州理工学院位于加州的帕萨迪纳,钱学森学长的研究生阶段就读的学校,也是全美三大理工之一。这家的申请流程上很有特色的一点是,可以接受扫描的成绩单。并且申请费是可以argue的,也就是说,可以填一个申请费的waive表,并且email给小米,然后有可能能够免除申请费。如果你的GT将Caltech作为免费送分学校的话,那你申请这家就不用花一分钱,不申白不申呢。Caltech绝对是做科学研究的好地方,拥有多个高级研究中心,并且研究方向非常前沿。与物理有关的有,纳米科学中心,量子信息中心等等。Caltech还有一个特点是学习很苦,负担很重,并且很难毕业。帕萨迪纳离LA和好莱坞不太远,但读了N年书却没去过那个地方的大有人在。Caltech的物理系方向多且全,较大的组有天体物理(主要是观测方向)及凝聚态物理。较多的教授在纳米科学与技术及介观物理这个方向从事研究。教授人数较多的方向为光子学及量子电子学,固体器件,固体及材料,其他方向还有生物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物理及流体力学。这些教授基本上都是其领域内的领军级人物,例如Yariv教授,是光电子学方面的权威。它们的研究方向也基本上都是最前沿的,例如纳米生物材料,量子光子学器件,纳米器件,超快光子学,光通信等等。哈佛大学位于剑桥,与MIT比邻。哈佛大学的物理系规模较大。教授较多的方向有,生物物理,AMO(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凝聚态物理,低温物理,介观物理。教授中,Ramsey,Bloembergen和Glauber都曾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其中Glauber教授曾经造访交大。哈佛大学也有应用物理的项目,方向也较多较新,如生物物理,电子器件与系统(包括NEMS,MEMS),材料科学,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系位于纽约市Morningside Heights Campus的Pupin Hall。有教员35人,研究方向包括:天体物理,原理,离子,光学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物理等。系里每年有20个本科生,100个研究生。系里研究地点是校内的Pupin Laboratories,Schapiro Hall,Nevis Laboratories以及其他的校外一些实验室。该系的毕业生或教员中,有13位曾经因其在理论物理学上的突出贡献获得过诺贝尔奖,有16位曾经因为其在实验物理学上的发现获得过诺贝尔奖。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Department of Physics)开设有物理硕博连读项目(PhD in Physics/MS)。该项目为期4-6年,要求申请者拥有物理、工程学等本科专业背景。每年平均申请该项目的学生约596人,录取人数达90人。所有录取的学生均可获得TA/RA及Fellowship奖学金,申请者无需单独申请,奖学金自动随Offer发放。

伦理

DIY成功申请美国研究生+博士,我从没有违背过自己的内心

你进入了芝士圈·申请过来人系列 Vol.1作为一位本科期间常年在期末给大家压题、划重点的同学,章宇杰低调的有点让蒙圈儿怀疑是本人吗。是那个DIY申请到了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的人吗?今天蒙圈儿要和你们分享一位同学DIY申请的故事。为大家考虑,蒙圈儿这里主要分享的是研究生申请的经验哦~个人介绍章宇杰关键词:学霸、网球大神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绩点3.06硕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绩点3.72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章宇杰的故事2012年,来自常州的章宇杰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在鱼龙混杂的大学生活中,他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在外自习。到了期末,他不仅能压中老师出的题,考前还为同学划重点,总被同学们称为学霸。本科阶段除了专业课复习,积极准备期末考试以外,他对英语也有着很高的兴趣,即使进入了大学,也依旧维持着高中每天背上单词的习惯。本科绩点3.06的他专业排名前20%。这个成绩是可以稳稳保研的,但是他却选择了出国留学。因为本科时曾经帮助老师做过项目研究,他觉得这种平淡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觉得也许出国去留学,能看到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大二他开始定下自己将来的方向——去美国留学。在选择出国目的地的时候,他也为难过。英国还是美国?新加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最终因着他内心的一份任性,因为美国的教育资源、环境相比起来更优越等等,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美国留学。同时他没有放弃的是从大一开始的网球爱好。课余时间,除了学习英语、准备出国,他还会约上同学打两场网球。他崇拜的对象是费德勒。那个网球场上睿智冷静的天王。无论是生活,工作,家人,费德勒都做的堪称完美,是粉丝的榜样。书本和代码看多了,章宇杰需要一点挥洒汗水的空间。这个习惯从本科开始,伴随着他一直到了现在。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件好玩又很帅的事,更是一件用来磨炼自己意志力,从而在其他任何设定的目标上能够更加坚持的事情。在和爸妈说了自己的留学打算之后,爸妈对他表示了全力支持。家人的尊重和鼓励也是他前行路上的一股力量。决定留学后有了出国的想法,章宇杰很早就开始准备。他一共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准备,最后10-11个月是集中在准备。▌语言考试大二寒假,章宇杰开始了紧张地准备标化成绩和努力刷自己的GPA。他一共考了四次GRE,三次托福,光是一本《要你命3000》他就背了二十遍。背完单词,他觉得考试90%的单词他都能准确认得。长难句,填空36套+20套、阅读36套、官方模拟题2套……做完这些题他觉得GRE就很有把握了。为了准备托福考试,他听了四遍TPO的听力,揣摩考试可能的出题点;阅读、口语、写作也都是疯狂在练。考到第三次,他拿到了一个并不满意但足以去申请的成绩,虽然无数次动了放弃的念头,他还是咬着牙再考,终于到了自己的理想成绩。他说,英语其实并不是一件需要很多脑力的事情,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一定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分数。虽然一开始他很担心自己申请不上,但当 GRE321+3 和 托福100 的成绩出来之后,他开始决定自己DIY申请。DIY之路申请美国的研究生其实不轻松。如果有人指导或者帮忙,会容易一点。主要专注于自己提升的部分就可以。但DIY需要所有阶段都自己完成。语言考试、背景提升、文书、网申、和学校沟通,经过这些锻炼,申到自己的梦校真的是很难。首先,你需要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做什么事情,有一份详细的时间规划安排。▌选校选专业首先要知道自己想申请什么专业。章宇杰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同学里一半以上出国都转了CS,他说自己当然也想过这个热门行业,可是不喜欢虚拟的一堆代码,更偏向于实物与代码相结合的方向。出国他还是继续选择了就读电子工程专业。选校时的章宇杰先看排名,再看地理位置,一共报了五个学校。南方的他喜欢暖和的天气,根据绩点和语言成绩,他在U.S.news排名中选择了50-100的公立学校,再排除中地纬的地区,如明尼苏达或五大湖地区等等,最后进行综合选择了6-7所美国高校。虽然录取的是自己保底的学校,他表现得很云淡风轻。▌文书在开始准备文书之前,章宇杰抓住各种机会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他说这样才不会导致文书无话可写。不要干巴巴的纯讲述自己多么多么厉害,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做过的事情、参加过的活动来写。文书写作还要直接。在咨询有经验的同学之后,同学向他推荐了芝士圈留学的文书服务。他仔细浏览了芝士圈的相关介绍,果断选择了芝士圈。他在写第一稿的时候引申到了深刻的哲学问题。结果被芝士圈的导师改正嘞。Nathalie Mumaw导师给的修改意见是不要说一些太过空洞的废话。文书一定要具体并且突出自己。在导师认真修改了5、6稿之后,他对自己的文书很满意了。芝士圈文书导师Nathalie Mumaw▌网申网申有着各种要求、指南、步骤,没有细心、耐心,这个流程很难顺利走完。章宇杰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申请表格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具体的官方要求。信息填写正确很重要。从最基本的姓名、地址等个人信息,到更细致各项具体内容,你所提供资料,都必须正确无误。重要的信息可以反复确认。不仅是文书,所有的申请材料都不要有拼写、语法上的错误。不要错过递交成绩的ddl。提交之前也要再三确认是否正确完整。出国之后如今研究生二年级的章宇杰说来了美国才感觉所谓的排名并没有那么重要,其实实质性的差异不大,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实力。他最想强调的一点是申上研究生其实只是一个开始。融入学校、融入同学也很重要。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能为你以后的工作、读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在读研究生期间,还和同学一起赢过校际网球比赛。还有即使拿到了offer也不要放弃学习英语,否则进入master学习时非常容易出现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现象。章宇杰本科绩点3.06,到了master时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3.72。与在国内只是期末考前疯狂复习不同,国外研究生期间的GPA要更有挑战性,每个final grade分开,大考小考不断。如果缺了某一项,最后就很难拿到A,节奏变得紧张,他却应付自如,在不断的学习中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18年5月就要毕业的他,将在下半年开始三年PhD的生涯。就像大四时做过无人机的项目一样,章宇杰说,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下去。关于master申phd的问题,章宇杰给的建议是尽可能争取大牛导师的推荐信,可以在office hour多问问题,既可以锻炼口语,也能和老师增强联络。经历留学,他学到了什么章宇杰说,他觉得出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只有真正走到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你才能获得对那些以前只出现在书本和影视里的东西的体验,比如美国自由的课堂氛围、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现场的NBA比赛……现在一个人在外求学,他也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变成了一位厨艺小能手。最后他想说的是:一定要敢于去尝试,坚持自己内心所想,也许你觉得难的事情有一天也能笑着说出来。

得其两见

为何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直博?

(1)硕博连读和直博,通常为5年,如果5年后,博士不能毕业,也没有中间的硕士学历,风险比较大。很多学校有规定,对于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如果不能博士毕业,只能退学,不能申请硕士毕业,这样的规定让很多学生没有把握和信心。(2)硕博连读和直博,如果遇到不喜欢的导师或读几年发现不喜欢所读的专业,中途没有改变的机会。现在研究生导师多了,难免出现一些脾气大、性格古怪、不好相处的导师。在不了解导师的前提下,直接硕博连读或直博,很多学生觉得学到这样不喜欢的导师风险比较大。(3)博士毕业不易,入学需谨慎。现在博士毕业要求越来越高,入学容易毕业难。硕博连读或直博学制通常为5年,如果5年后不能毕业,又没有机会获得硕士,风险比较大。(4)很多人对未来没有信心,意志不坚定,不愿意硕博连读和直博,也是在为未来改变留下余地。很多人并不是真心想通过读博士来提高能力、以后从事科研工作。他们读博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如果让他们用5年来读博士,他们是很难坚持的。(5)博士毕业不易,读博士太辛苦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