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申请条件肖前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申请条件

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密大、UMich,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公立大学系统,通常亦指该系统的旗舰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校园坐落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享有“公立常青藤”的美誉,另有迪尔伯恩和弗林特两个规模较小的卫星校区。作为美国的学术重镇,密歇根大学拥有全美最高的科研预算,2019年有100个学科项目全美排名前10,位列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202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17位,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位,2019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第20位,2020QS美国大学排名第18位。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对美国各大学研究生院41个学科的判断中,密歇根大学总分排名第三。临床博士申请要求:学历要求:硕士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证;语言要求:1. 托福笔试550分,机考213分;2. 学校不提供双录取;其他要求:需要提供GRE成绩。密歇根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申请材料:1. 申请表;2. 硕士学位证和成绩单(官方英文译文);3. 个人简历;4. 两封推荐信;5. 资金证明;临床专业的学生既想留学又不想放弃本专业,基本可选的道路有两条:申请临床方向,考TOEFL和MACT。MACT在中国不设考点,要跑到北美去考。而且申请难度非常高,极少有成功案例,更没有奖学金,学费极其昂贵。最致命的是不能直接申请临床学的研究生,通过考试后,再申请相当于本科的临床学,重读5年。由于时间和金钱的巨大付出,一般没有学生走这条道路,都是转到医学的其他相关专业。考TOEFL和GRE申请基础医学方向的PhD。在基础领域工作,待有一定根基后考完USMLE(美国执业医师执照考试)在美行医。例如免疫学方向,之后可以做科研,可以去医药公司,如果想去医院工作可以选择风湿免疫科,肿瘤科等。例如病理学方向,可以选择做科研,做法医鉴定,或者是医院的病理科等。

接力棒

在密歇根大学读书是一种什么体验?被录取了,有些犹豫去不去?

01【学校简介】说到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为美洲大学协会(AAU)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它的许多科系都位于全美排行榜前十名。密歇根大学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安娜堡主校区,以及两个规模较小的卫星校区——迪尔伯恩校区和弗林特校区。安娜堡排名最靠前,在全美公立大学中排名第25位。P.S.一般我们说密歇根大学,基本默认的都是安娜堡。既然有这么多头衔,那 Umich 的学术水平自然不用说了。该校一共有100个专业排在全美前10名。其中,信息系统管理、市场营销、核工程等专业位列全美第1;生产/运营管理、工业生产/制造等紧随其后,排名第2;像是音乐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和工程技术学院,也都站在全美TOP 10的位置。除了学术方面,密大还是一个很“壕”的学校。校园总占地3176英亩,550多幢主要建筑,800多万本藏书,9个博物馆,9家教学医院,150个研究中心和实验中心,400多个实验室,还有一个面积为84平方公里的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这么硬的实力和充裕的研究经费也没谁了吧。P.S.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科研经费自 2010 年以来一直维持全美第二,同时也是全美第一高支出公立大学。自 1817 年建校以来,就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被誉为"公立大学典范"。但密大却是一个神秘的“小妖精”,你以为它是一个肃穆的学术重地?并不,简直活跃到超出你的想象。这里有上千个学生社团,各种性质的欢乐活动,处处都是博物馆、剧场、音乐中心、艺术园、公园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有一个极大的体育场,各种比赛都在这里举行,著名的密歇根竞技场可容纳10万多人。02【强势学科】像刚才说得那样,密大的工程学院和商学院真的很强,学院内的不同分支也基本没什么短板;还有政治、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都可以在排行榜上拥有姓名。不过今天把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个隐藏的强势学科,那就是密大的CEE,专业全称是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属于土木和环境工程系。 历史密大的CEE可以追溯到1837年,当时通过了一项提案,那就是开设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但是到了1854年,工程学院的第一位教授Alexander Winchell才开始了第一次土木工程讲座。这时候,工程学院的课程并不是很完善。在Alexander Winchell调离之后,同年由伦斯勒理工学院的一名毕业生De Volson Wood顶替,在他任职的这些年,Wood开发并提供了有关材料的抵抗力,桥梁结构,液压马达和城市水分配的课程。直到1857年,第一个工程学位授予了一个叫做William Vanderan Snyder的年轻人,这使密歇根大学成为美国第六所大学,也是第一所授予工程学学位的公立大学。 硕士学位与课程土木与环境工程系(CEE)提供多种学位的选择,包括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MSE)、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以及双学位的选择。通常情况下,MSE课程要求30个学分,还需要毕业论文或是其他重大研究项目;而MEng课程需要修满26个学时,不需要论文和研究项目。但不同的是,申请MSE的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程度的本科要求,例如申请MSE的土木工程方向需要在本科阶段至少上过15个学时的CEE课程,建筑工程与管理方向则要求18个学时。P.S.不符合本科学位要求的学生也有机会被录取,但学校可能会要求学生先参与没有学分的研究生课程,以弥补本科课程中的不足。 博士学位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为博士申请者们提供了两个方向: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不过,申请博士同样需要至少超过学士学位水平的50-60学时的研究生课程,不要求是英语课程。03【衣食住行】对于已经拿到offer,九月即将踏上新旅程的同学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衣食住行方面了,身在异国他乡,不仅要学得好,还要吃得好和住得好。购物Briarwood Mall位于安娜堡南部,靠近密歇根大学校园,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购物需求了,附近有很多像是Victoria's secret、Coach、Forever 21等常见品牌,也有类似苹果手机这样的专柜。环绕着安娜堡校区的还有大大小小的超市,有Meijer、Kroger、Whole Foods Market、ALDI等,不愁吃不愁穿!吃饭如果你在学校住宿的话是包伙食的,unlimited meal plan可以随时吃随量吃。每餐都有脱脂牛奶、豆奶、奶茶、咖啡、果汁以及各种饮品可以选择,不管中餐晚餐都会供应冰淇淋和沙拉,偶尔会发放牛排、龙虾汤和各国美食。如果吃腻了食堂,繁华的安娜堡街道欢迎你,因为那里人来人往,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比如Cancun Mexican Grill、Sava's、Jamaican Jerk Pit、Taco Bell、aMa Bistro、Mezes Greek Grill、Panera Bread等,要不怎么说“吃得好才能学得好”,不吃饱哪里有力气学习。住房因为每个宿舍有很多房型,大小布局就不一一描述了,无论是哪一个宿舍,同一房型的面积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每个宿舍都有 Wifi 覆盖,并且每个房间都提供有线网络接口,线和路由器可以去 Community Center 咨询租借,或者直接到中校 Union 或者北校 Pierpont 的Showcase 购买。除此之外,每个宿舍都有洗衣机和烘干机,都能用Mcard或者投币直接使用。宿舍的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也会配备 Windows 或者 Mac 电脑,以及打印机,非常方便。交通学校内设有公交系统(Blue bus),学校自行车(Blue Bike),和城市公交系统(The Ride)三个代步工具,在安娜堡范围内,这些交通都是免费的。最推荐的还是校园bus吧,很方便,中校到北校的巴士白天5分钟一班。校外出行可以使用Uber,Zipcar,Flyer或者自己买车,大家也都知道在美国购车比中国便宜,再加上美国有“二手车”文化,大家都是买二手的,毕业之后转卖出去,平常也只需要加油和定期维护一下,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说了这么多,到底该用怎样的一句话来概括密歇根大学呢?那就是当你走在校园里,你周围可能有超级学霸、艺术大师,有体育健将、创业精英,也有科研达人、甚至是预备明星。最可怕的不是密大同时具有学术性与文化性,而是很多人兼具其中的好几个特性,这就真的real优秀了...至于选不选择密歇根大学,讲真,你在递交网申时不就已经给学校排了“三六九”?输入GPA,一键选校定位想知道自己的GPA成绩能申请到国外多少排名的院校?可以尝试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做下留学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雅思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国外哪些大学,这样子就能对你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始觉

他是全球10大科学家之首,18岁攻读麻省博士,破解世界百年难题

提到《Nature》(中文译名《自然》)杂志,很多人或许都如雷贯耳,它是世界顶级国际科技期刊,如果以国内高校做类比,它就是北大清华一般的存在。许多学术界大牛都以能够在这份杂志上发表论文为荣,而就在前不久,《自然》公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却引发了学术界的一次“地震”与关注。因为,在这次《自然》杂志评选而出的10大科学人物之首是一个95后的年轻人,他来自东方的古老国度——中国。当人们看过他荣登榜首的原因之后,无人不惊讶赞叹,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科研发现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曹原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凝聚态物理领域”境界太高了,闻所未闻,犹如天书。具象化的讲,这位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发现了石墨烯超导,可以让电子实现零电阻流动。那么,这个发现的意义在哪里呢?奶爸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能源——电,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源损耗,有接近7%的能源热流失,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探知,但是一直是能源公司无法解决的问题。直到1911年,荷兰的一位物理学家莫林发现了一种实现电子零电阻的传输材料,这种材料就被称为“超导体”,而莫林也凭借这个发现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奖。0为正六边代表石墨烯碳环结构但是,莫林发现的这种材质却无法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因为要想实现这种零电阻的条件,必须要使外界环境温度达到零下273摄氏度,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绝对零度。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的发现——石墨烯超导却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他把科研论文投给《自然》杂志后,《自然》杂志甚至破天荒的一天连续刊登了他两篇相关论文,可见,这个学术界权威盛誉的科学杂志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发现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这个来自中国的95后年轻人叫做曹原,他能够最终实现让无数人羡慕钦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小他就是一个挑破捣蛋的家伙,和老师顶嘴;为了看教室里座椅的结构,直接动手拆;做实验没有硝酸银,他居然把家里的银镯子偷偷的找出来合成……这些在有些家长被视为“破坏”的行为,却被曹原的父母所理解,并且为了支持曹原的好奇心,他的父母还有特意去购置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器材。曹原(左)父母的支持让曹原从小就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学习好习惯,这给他进入学校之后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他的兴趣爱好即使到了高中也从未减退,在繁忙的学业中,总能合理的安排时间,抽空在自己的小小实验室中鼓捣自己的猜想。曹原说,学习最重要是要有热爱的兴趣和钻研的能力,这些除了父母的包容和支持外,也离不开学校的因材施教。他的自小就在超常班中学习,1个班级3个学生6个老师,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这让曹原的天赋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别人从小学到高中需要12年,他只花了3年时间,14岁就以669分的优异成绩被中科大录取。曹原获郭沫若奖学金进入大学之后,曹原依旧保持着求知如渴的好学态度,经常会拿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去找教授探讨。大学二年级,他在曾长淦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在中科大,他去过美国密歇根大学游学,被牛津大学选中去做过科研实践。18岁,同龄人还在为高考奋斗时,他已经大学毕业被推荐至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来到这所全世界都知名的顶尖学府,曹原也遇到很多困难,错失研究专业让他沮丧过,课题屡次受挫让他气馁过,但是,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第二天,他鼓起信心,再次出现在实验室。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曹原获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曹原的成长历程,不可否认他的成功与异于常人的天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奶爸认为,他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影响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学习精神,正是靠着家庭和学校培养而出,这一点值得每个人深思与学习。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家长会

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2018年6182名中国籍博士,79.4%欲留美

一直以来,美国博士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国顶尖学子会选择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2月初,《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国博士学位的变化趋势。这个报告对于有意攻读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那么,近年来赴美读博趋势有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1美国博士学位整体趋势变化自1957年来,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2%。到了201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多达55195个。02美国博士学位之【性别分布情况】1999-2018,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女博士比例从48%上升至52%,临时签证持有者的女博士比例从27%上升到35%。而从学科领域来看,女性博士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从45%增至56%,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从15%增至24%,在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占比从24%增至33%,心理学和社科领域占比从55%增至59%,在计算机与数学领域虽然增速稍缓,但也从占比23%增至24%。2008-2018年,女性博士学位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领域。到了2018年,有46%的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女性,而临时签证持有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比例小于女性。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女性博士占比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9年的42,并保持稳定。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自2000年以来,直到2018年,女性博士比例达到57%,变化不大。03美国博士学位之【国籍分布情况】从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155401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三名分别是中、印、韩,三国人数占比高达54%;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十位总人数占持有临时签证全体人数的71%。在2018年,有35404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博士学位,有14815名亚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博士群体中,白人占70%,亚裔占7%,西班牙裔占7%,非裔占7%。而在亚裔博士群体中,临时签证持有者11475人(男性7320人,女性4155人,6182人为中国籍学生,2040人为印度籍学生,1035人为韩国籍学生),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305人,另有国籍不明者35人。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2009-2018年间,西班牙裔占比从6%增长至7%,非裔占卜稳定在7%,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1%以下。04美国博士学位之【院校分布情况】2018年,获颁博士学位最多的Top3院校分别为密歇根大学(853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52个)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770个)。05美国博士学位之【专业分布情况】2018年,在授予的55195个博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占42227个,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12968个。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数为15223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数为25473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了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且差距越拉越大。从1979-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占比从58%上升到了77%;而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18年时却还略低于1979年。从1998-2018,科学与工程领域里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略微增加,但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在减少;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13%增至18%。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略增,占比却下降了3%。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为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12780个学位;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颁发了6335个学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颁布了4030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5%;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颁布了8899个学位;工程学颁布了10183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7%;教育学颁布了4834个学位;人文艺术领域颁布了5145个学位。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高达12780个学位,平均年龄30.9岁,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占比70.7%,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26.3%,已婚人士占比43.3%。这其中哈佛大学269个,佛罗里达大学247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44个。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8.2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6.8年。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群体中,亚裔在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更大,西班牙裔则在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占比更多。06美国博士学位之【就业情况分析】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13%。而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07美国博士学位之【毕业后待遇情况】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08美国博士学位之【中国籍博士情况】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图红色曲线为美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情况,绿色曲线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中国籍博士有48470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44809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3661人。2017-2018年,赴美就读的109万国际学生中,有36万人来自中国(研究生有13万人),占比高达32%,比紧随其后的印度多了15.3%。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5689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些中国籍博士获得者,有79.4%打算留在美国。相较于79.4%的中国籍博士愿意留美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为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91.6%。以上,就是美国博士学位数据的内容。为什么说社会如此重视博士学位呢,因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将会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当然,大家在选择是否读博的时候,肯定也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因为读博是一条很艰苦的道路,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但是,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段能让你怀念终身的经历。

换子记

博士期间发表40篇论文,29岁成中科大最年轻教授,现是清华长聘教授

他是中国科大培养的天才科学家,读博士时就发表40篇论文,并获选全国百篇博士优秀论文,同时提前一年毕业。28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29岁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之一。2004年获得著名的美国斯隆研究奖,成为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中第一个获得该奖的科学家。在国内科研方面顺风顺水的时刻,他选择了前往美国任教,而且成就斐然:先后担任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 ,2007年获得终身教席,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2年任密歇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非常值得高兴的是,2018年,他正式辞去美国密歇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职位,全职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工作。2019年4月24日,他正式获聘首位“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他就是段路明,一位天才级的科学家。他的全职回国或将大大助力中国量子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科大培养的杰出科学家段路明1972年8月出生于安徽桐城。1990年毕业于桐城中学,因化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获得学士(1994年)和博士(1998年)学位,师从于中国科大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主任郭光灿教授。在校学习期间,他就以良好的理论功底、敏捷的科学思维斩露头角,读博士时就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2篇论文、总计有40篇论文发表、并获选全国百篇博士优秀论文。他以出色的表现,提前一年毕业。留校后,段路明在良好的科研环境里如鱼得水,不断取得科研的进展。其中,他与郭光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量子概率克隆原理,这个原理被国际同行称为“段-郭概率克隆机”,其推导的最大概率克隆效率公式,被称为“段-郭界限”。段路明也被破格晋升职称,2001年,年仅29岁成为中国科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之一,并担任了实验室副主任等重要学术职务。他还以在量子物理研究中的优异成绩,于1999年担任了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的特邀审稿人,2000年又成为英国《自然》杂志的特约审稿人。1999年,段路明来到国际量子科学研究的著名学府——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被誉为“音乐的圣殿”的奥地利,段路明夜以继日的谱写着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美妙乐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的多篇论文以全新的观点、独特的思路和对整个领域的杰出贡献,奏响了量子研究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高音”。2001年,段路明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在2004年公布的美国斯隆研究奖(Sloan Resarch Fellowship Award)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段路明教授荣获该奖。据悉,116名获奖者中有16位华裔科学家,段路明是其中唯一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的获奖者。海外任教,助力清华量子科学研究不过,在国内科研方面顺风顺水的段路明并未选择继续留在国内,而是前往美国任教,并很快成为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2007年)。2012年,担任密歇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在美国,顶尖高校的讲席教授,一般都是最杰出的科学家才能担任,可见段路明的成就之高了。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的同时,段路明同时也兼任了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帮助建设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0年,全职回国的姚期智正计划在清华组建一支能在量子计算领域做出创新工作的团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姚期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世界微电子领域竞争中的“错过”,他意识到未来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将成为新的发展点,中国必须得跟上。而量子计算除了需要理论计算机专家外,同样也需要懂量子计算的物理学家。于是,姚期智想到了段路明。2010年10月的一天上午,当时正是北京时间的深夜,段路明在密歇根大学正准备给学生上课,突然间身边的电话响了,显示号码是北京,他万万没想到,电话那头居然是姚期智本人。姚期智在电话里表示希望段路明发挥在实验设计方面的优势,为清华成立量子网络研究平台作出开创性的工作。接到电话后,段路明感到既兴奋又忐忑,研究直觉告诉他这将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但长时间的国外生活和研究经历也让他心存顾虑。但后来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星期后,姚期智专程飞到密歇根大学与他会面。经过这次为期几天的停留,姚期智与段路明初步勾勒出清华量子信息中心的蓝图。两个月后,也就是2010年岁末,段路明加盟清华量子信息中心的建设。凭借姚期智在学术界的威望,以及段路明在物理学界的影响,积极延揽人才,量子信息领域一批年轻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清华。2011年1月,经过不到两个月的筹划,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揭牌成立。成立四年来,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在段路明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14年10月,段路明研究组首次在常温固态系统中实现了抗噪的几何量子计算,该成果是量子计算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上。更为可喜的是,论文第一作者祖充是交叉信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共同完成文章的还有两名本科生。科研与教学园地里多年来的辛勤培育,逐渐开花结果。全职加盟清华,担任长聘教授根据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官网的报道,2018年辞去美国密歇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职位,全职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工作。2019年4月24日,段路明获聘首位“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段教授完成了量子信息领域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提出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网络的量子中继方案,被国际同行誉为“DLCZ”(Duan-Lukin-Cirac-Zoller)方案,为该领域的奠基性方案,引发了世界上关于DLCZ方案的研究热潮。段教授提出通过量子网络互联进行规模化量子计算的方案,为一些量子计算大型合作项目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受邀在物理学权威期刊《现代物理评论》上撰写此方向的综述。段教授在物理学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物理评论快报》48篇,《自然》8篇,《科学》3篇,《自然》、《科学》子刊10篇),共被引用24,600多次。期待取得更大成就目前,中国虽然在诸多科技领域都与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差距,但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却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中国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国际突破。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个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2017年8月,“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而这也被《自然》杂志誉为“量子通信领域的里程碑”。在量子计算研究领域,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一直在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多粒子纠缠”的制备与操纵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5年,该团队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在保持光量子计算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将大力推动我国量子计算整体研究水平。不过,一切都不能太过乐观。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投入巨资发展本国的量子信息技术,抢先开启本国的“量子时代”。段教授此时全职加盟清华,正当其时。他的加盟,势必将为大大助力清华大学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同时更进一步地我国量子计算整体研究水平。来源:青塔、清华大学新闻网、中国科大新闻网

追魂镖

飞机在、人没了?!中国留学博士在美加边境坠机离奇失踪

美国密歇根大学华裔博士生容星(Xing Rong,音译)半年前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坠机失踪,至今依旧下落不明。尽管尚未找到容新的尸体,但在当地时间10月5日,在容星家属要求下,密歇根州沃什特瑙郡法官欧蒂正式签署法令,宣布27岁的容星在飞机事故中丧生。根据底特律当地媒体的报道,容星2017年3月15日,向密歇根大学飞行俱乐部租借了一架单引擎小型飞机后独自驾驶离开,当晚飞机却在加拿大境内失事,警方在失事飞机的驾驶室残骸中没有找到容星,而坠机现场周围的雪地上也没有发现有任何足迹。诡异的失事现场甚至让当地媒体在当天的报道中,甚至用上了“灵异飞机”的字眼。(参考图)警方经过分析调查后认为,在飞机失事前已提前跳机,甚至推测是在是把飞机设置成了自动飞行模式后,在飞行的过程中,突然跳机自杀。经过六个多月的调查与搜寻,警方始终没有找到的下落。警方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表明还有生还的可能,但是也一直没有找到的尸体。在失踪11周后,的妻子阮素蓉向法院提交请愿书,表示自己“不相信他还活着”,希望法院宣布死亡的裁决,称这是基于对夫妻财产和保险公司理赔的考虑。阮素蓉表示自己身居旧金山,而的父母常年在中国生活,现实情况使她难以处理丈夫的身后事,如果当局能够尽快做出她丈夫已经死亡的裁决,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困难。于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现在密歇根大学攻读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人机交流、人工智能为主。原计划于2016年从密歇根大学毕业,并想要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是美国认证的私人飞行员,还是密歇根飞行员协会成员。密歇根飞行员协会副会长表示:“绝非飞行新手,他完全有能力驾驶好一架小型飞机飞机。”的妻子阮素蓉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并于2012年毕业,获得了人机互动硕士学位,之后在旧金山一家VR公司担任产品设计师。她希望法院尽快宣布丈夫死亡的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不少争议。一些网友也表示理解:“毕竟已经6个月杳无音信,生还的可能性很小。”

视子所言

硕博混申,斩获斯坦福、加州理工硕士和密西根安娜堡博士全奖录取

录取院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PhD全奖加州理工学院录取专业: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成绩背景:国内985 GPA 3.5+,3.9+(国外),GRE325+,托福110+指导老师:陈楠(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前期顾问)贾冠兰(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服务顾问)倪珊珊(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选校组长)赵晨(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尊享文书导师)案例难点1.远程服务,有时差:学生是在大三暑假才加入我们的留学服务,学生本人留在美国院校完成暑研,家长担心时差影响服务质量。我们告知学生和家长,团队有大量海本学生的辅导经验,辅导可以根据学生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紧密配合,最终家长选择信任我们。2.前两年GPA一般:学生前两年在国内GPA 3.5+,这个成绩距离名校的录取和入读生水平有较大差距。后虽然在国外成绩很高,有3.9+, 但申请时所占权重较小。而且大三下时,还有一门试验课B+。申请材料递交后,我们建议学生向学校补充了学生大四上秋季成绩单。此举对申请举足轻重,学生在大四上成绩保持3.9+的绩点,且在进阶试验课II取得了A,弥补了之前试验课I的B+。配合新成绩单大四下300-500 Level在修核心课程,学生的专业课程一目了然,并且成功向录取委员会表明自己的学术水平。3.申请院校定位高:学生在国外读书期间,得到本校老师口头承诺博士offer,相当于博士套磁成功,所以目标定位在专业排名高于密歇根安娜堡院校的项目作为申请目标。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软硬实力之后,选校后期老师做了大量的分析调研,和学生一起分析了申请的风险。我们愿意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冲击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4.申请学位不清晰:学生和家长针对申请硕士或者博士项目并没有达成一致建议,所以在申请的时候我们选择硕博混合申请,同时学生在整理文书时也需要小心斟酌用词。学生在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本专业后,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历。大三有两段科研经历,并产出一篇SCI二区三作在投,有效提升了申请竞争力。上课之外紧密的科研,是蜜糖或毒箭,可能让人爱上科研,也可能劝退一个人读博积极性。指导学生文书时,我们建议学生简单一两句话带过每天筋疲力尽但收获极致的心情,让招生官产生共情,体现出学生面对科研的真实心境和态度。顾问解析学生加入服务时间教晚,好在GT都已经出分。由于时差原因,学生的材料我们基本上是和妈妈对接的。妈妈对孩子的材料非常操心,也很配合,我们这边就本校2+2项目如何开在读证明,使用哪个学校的在读证明,如何开入读证明,托福成绩单如何截图等问题给与了细致指导,材料很快收集完毕,申请顺利进行。选校方面:学生复合专业的学习经历为拓宽硕士申请专业选择提供了基础。学生本科期间国内两年学习的是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专业,国外两年学习的是Mechanical Engineering。国内本科部分,学院课程设置上非常有专业特色,一学年安排三学期课程,强化学科基础。国外的学习经历中,她所在的院校也是US NEWS专业排名前10的。在择校过程中,我们的择校顺序是首先选择有意愿入读的学校,其次就该校开设的硕士专业,从ECE、ME、Robotics等关联项目中进行申请人素材和项目难度比较,最后确定定校名单。学生最后取得了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的录取。文书方面:因为学生大四上繁忙的课程和实验室日程,一周之中只有非常有限的时间可以沟通。高效地理清思路是学生与赵晨老师之间合作的亮点。虽然有时差,赵老师尽量调整学生合适的时间,和她完成高效的沟通,节约学生的时间。赵老师即使在外地参加亲友婚礼,也半夜起来跟学生讨论文书思路。赵晨老师指导学生从简历版式、重要内容,个人陈述里的学术功能性内容和细节性语言处理等引发共情,并且在小文书里体现申请者读研的决定,和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梳理逻辑。赵老师有丰富的申请指导经验,擅长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并且在分析课程作用、补充成绩单方式、措辞、快递发送地址都事无巨细的给予学生充分指导。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们的帮助下收获了梦校的录取。顾问介绍陈楠 Amanda 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资深前期咨询顾问七年美国留学咨询工作经验,西班牙语专业八级,3年同声翻译经验。擅长倾听和分析问题,精准挖掘学生的潜力,指导定位学生未来职业方向,结合学生自身背景做个性化方案。专注于挖掘学生亮点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背景实力。对美国院校特点、专业、就业走向非常熟悉。了解美国研究生申请特点,精通留学考试规划,帮助学生走出申请中的困惑。曾多次帮助低 GPA 低 GT 的学生逆袭申请到美国知名院校。辅导学员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教育专业、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及超过百枚各专业录取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学员遍布全美。贾冠兰 Emily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美研部资深中期服务规划导师三年美国研究生相关工作经验,先后辅导近200名同学成功赴美,熟悉美国名校申请政策和流程,擅长为学生量身定制美国留学规划,并多次帮助非名校毕业生实现名校逆袭;毕业于国内知名211大学,主修经济学专业,曾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熟悉美国商科证书考试内容(CFA、AICPA),可以帮助商科同学在学校课程学习之余给出证书考试建议,助力美国商科申请之路;擅长各类留学考试规划,制定合理打卡任务,曾帮助TOEFL首考79分的同学2个月时间提分至100+,实现最终申请结果完美逆转。录取案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倪珊珊 Gloria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美研部选校组长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010年起加入新东方,七年美国研究生留学选校工作经验。新东方全国美国研究生十佳顾问,前途出国优秀员工,美研中期优秀顾问,Top Performer,2018年获九枚名校奖(全上海共22枚),2019全国服务梦之队成员。迄今为止陆续帮助400余名学生获得美国知名院校录取,超过50%的学生成功申请到美国综合排名前30名大学。录取案例包括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伯克利、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赵晨 Misa 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美研部理工组尊享文书导师上海前途徐汇中心 Top Performer 全国美研条线培训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本科毕业,就读校荣誉学院Hutton Honors College, 成绩优异,GPA 3.91, 本科期间交换至法国知名学府Sciences Po Aix。帮助近百人以学生获得耶鲁,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卡内基梅隆,杜克,约翰霍普金斯,西北,康奈尔,佐治亚理工, UCLA, USC等美国Top 30院校硕士与博士录取, 100% 申请成功率。六年美国学习生活与工作经历。与当地美国教会与家庭交往甚密,熟知美式文化与思维。曾登上Bloomington报纸 “The Herald Times”头版。通晓法语,俄语等多门小语种,长期学习游历于美加欧洲各国,擅长以全球化视角为学生指导文书整理,留学申请与签证服务,多次主讲逾两百人签证与行前培训讲座。

性具

密歇根大学诺贝尔奖校友大盘点

密歇根大学诺贝尔奖校友大盘点密歇根大学培养出不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吧。丁肇中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丁肇中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由于发现J粒子,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斯坦利·科恩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美国生物化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86)。他是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杰出科学家。1943年恩于布鲁克林学院,双主修化学和动物学。1945年从奥伯林学院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密西根大学获得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杰尔姆·卡尔犹太裔美国物理化学家杰尔姆·卡尔,犹太裔美国物理化学家。生于纽约市,拥有哈佛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和密歇根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因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方法,与赫伯特·豪普特曼共同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2006年时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工作。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生物化学家与遗传学家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与遗传学家。尼伦伯格在1961年与他的学生 Matthaei 建立和完善了大肠杆菌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成功破译出前几个密码子。1964年,尼伦伯格又发明核糖体结合技术。在这一技术帮助之下,他得以完全破译遗传密码。因解出遗传密码而与罗伯特·W·霍利及哈尔·葛宾·科拉纳共同获得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戴维·波利策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波利策,美国物理学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担任教授,200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波利策于197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担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作者:onliness1

兵捉贼

又一个世界顶级科学家辞去美国教授职位回国,到清华为国做贡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华夏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盛世。每年也会有大批青年踏出国门,去往世界各地,接受新鲜事物。尽管国外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丰厚的薪水,但他们仍然心系祖国,延续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归”容闳学成归国的报国精神。世界顶级科学家段路明就是其中之一,他深知祖国才是海外游子真正的港湾,无论在外漂泊了多久,永远记得祖国的大门等待着他们回来添砖加瓦。知识改变命运1972年段路明在安徽桐城出生,由于家境贫寒,他的父母不辞劳苦努力赚钱养育他。段路明从小就特别懂事,能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容易,他非常珍惜自己拥有的学习机会。深知作为农村人最好的路就是读书,唯有知识改变命运。中学阶段,段路明勤奋刻苦,给自己设立了参加各项竞赛的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最终获得了全国化学联赛一等奖。而后在竞赛方面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多次获得竞赛奖项。最后中学毕业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善于挑战的段路明,想要在最顶端科学领域出人头地。于是大学期间所选专业是世界顶端的科学领域-量子科学。“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路明师认为在中科大段师从郭光灿是他的荣幸,因为郭光灿教授是中国量子专业领域的专家,段路明已经仰慕郭教授很久,终于如愿。由于中学时期段路明勤奋好学,良好的理论功底给自己的专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再加上思路逻辑清晰的他总是拥有敏捷的创新思维,让郭教授非常赏识。郭教授经常为段路明开小灶,在专业研究方面不断给他提供帮助。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知识和实践为段路明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在攻读博士期间,段路明发挥了自己的科研天赋,先后创作了四十篇论文,获得过“院长特别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有着明确目标的他沉浸在研究之中,在校表现俱佳,提前一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被母校看重并留校与郭教授一起研究量子领域的新方向-“段郭概念克隆机”,这个新方向在当时受到了西方科学家的关注,随后师徒二人在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这篇论文吸引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眼球,从此段路明成为世界公认的顶端量子科学家,那年段路明仅28岁,成为中科大最年轻的博导之一。学习使人进步,一份优异的答卷是走向社会的敲门砖。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能获得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要想改变国家的命运,单靠一个人的知识和力量微不足道,需要一群有知识的人拧在一起,不断创新才能达成所愿。异国他乡,学有所成段路明作为中科大地道的天才科学家,国内的顺风顺水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宏伟目标,他想要在量子领域走的更远更稳,于是前往奥地利斯布鲁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段路明靠着自己恒实的理论基础和独到的研究方法多次发表论文,以异样的思维和全新的观点为量子领域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篇章。之后段路明前往美国,在加州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参加了美国斯隆研究并获奖,段路明也因为是唯一一名取得中国博士学位的获奖者,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他并没有因为荣誉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担任密歇根费米讲席教授,还获得2007年“终身教席”的荣耀。众所周知,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在全体会员中每年仅推出不超过0.5%的物理学贡献者,段路明能被当选恰恰证明了他的实力超群。尽管段路明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仍旧心系祖国,他希望有机会为祖国的科学事业添砖加瓦。漂泊的路上多了几分孤独,他更希望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沐浴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忘初心,回归故土段路明正值事业高峰期,突然收到来自清华姚其智教授的邀请函。姚教授信中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世界微电子领域竞争中有所错过,意识到未来量子领域将成为国内科研新方向,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量子计算需要一个物理学家,而你正是合适人选”。姚教授表示真诚地邀请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以帮助祖国培养更多的量子专业人才。姚教授的话在段路明的耳畔荡漾,让他想起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明白,祖国需要他,这也将是他施展才能的天地。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准备回国的工作之中,经过了千难万险,终于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2018年正式提出辞去美国教授一职归国。此时的中国日新月异,不论是创业环境还是科研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到祖国的怀抱,段路明带领清华大学的研究员建设了量子研究中心,培养了一大批量子科研人才。尽管此时的清华大学量子科学领域处于世界顶级水平,但是段路明的加入,让中国量子技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段路明的归国行为正是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尽管在国外生活多年,工作顺风顺水,但仍然不忘初心,传承着“西学东渐”的思想,他的魄力让世人折服,段路明还表示未来他还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方法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才,希望自己的行为也能影响未来的学子,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耕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祖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功成名就的科研人才,尤其像段路明这样归国的科学家更值得我们敬仰。

好夫妻

在美外国留学生“美国梦碎”,不少人准备离开美国

两年前,加布里埃拉德洛伦佐(Gabriella de Lorenzo)离开巴西前往纽约上大学。在美国发生冠状病毒大流行后,她在学校3月份春假停课后参加了网络课程。但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最近的指导方针将禁止她和其他持有某些签证的国际学生在秋季完全在线学习。加布里埃拉德洛伦佐上周,移民及海关执法局宣布了一项新政策,禁止持有F-1和M-1签证的国际学生留在美国,如果他们的学校“完全在线运营”的话。F-1签证允许外国人以四年制大学或研究生课程的学生身份进入美国,并在毕业前保持合法身份;M-1s也差不多,只是针对的是技术或职业学校。作为回应,许多大学宣布他们将在即将到来的学年采用一种“混合模式”,将当面授课和在线课程结合起来。但新政策并没有明确说明,要想让国际学生留在美国,这种模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7月6日的指令迅速遭到强烈反对,1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提起诉讼阻止该动议,而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了类似的、不同的诉讼,很快又得到了200多所大学的支持。在周二的诉讼听证会上,美国政府同意废除这些指导方针。不过,对于德洛伦佐来说,她告诉Insider网站,美国政府的规定向数十万像她一样的外国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不受欢迎。”"我不想我的未来掌握在那些不欢迎我的人手里"埃达·埃拉塔是杜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土耳其博士生,和德·洛伦佐一样,对ICE的新政策感到不满,她告诉Insider网站,她认为这个决定是“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延伸”。埃达·埃拉塔“我不希望我的未来掌握在不欢迎我的人手里,” 埃拉塔告诉Insider。“我不想待在一个我不知道下周是否会突然出台法规驱赶我的国家,这会极大地改变我在这里的未来。”今年秋天,埃拉塔将是一名五年级的博士生,这意味着她将不再上课,以便能够专心于她的实验室研究。埃拉塔的实验室已经通过交错轮班的方式进行了大约一个月的部分面对面操作,但由于她不再参加课程,要求她参加面对面课堂的规定可能会打断她的研究。如果埃拉塔必须离开美国,她告诉Insider,她将不得不推迟她的毕业。“我们是他们的学生——尽管我们不是公民”Suah Cho是4000多名签署请愿书的学生之一,请愿书呼吁斯坦福大学允许国际学生参加面授课程,以保持他们的签证身份。该校加入了200多所学校的行列,支持对该政策的诉讼。“我们是他们的学生——虽然我们不是公民,但我们是斯坦福的学生,”Cho说,他是一名来自韩国的即将升入大三的学生。对许多学生来说,已被撤销的指导方针,以及特朗普政府最近暂停发放新的H-1B外国工作签证的决定——这将影响到科技行业和大学等许多行业——发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信息。“美国一直是一个人们追求梦想的国家,”德洛伦佐告诉Insider网站。“这感觉就像在脸上打了一巴掌。”巴西人说她在美国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生活。除了上学,她还参加了一个12步计划,这个计划已经成为她与精神疾病斗争的支持系统。她说,她的男朋友也是美国公民。“我知道自己的位置,”德·洛伦佐说。“我知道我不是美国公民。”她继续说道:“我已经在这里为自己创造了生活,所以很难离开……但说实话,根据选举情况,我可能会考虑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安妮特约瑟夫-加布里埃尔(Annette Joseph-Gabriel)去年才拿到H-1B签证,她无法想象现在的国际学生的处境。2005年,约瑟夫-加布里埃尔从加纳来到美国攻读本科学位。此后,她留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密歇根大学的助理教授,并于2019年秋天获得了绿卡。当她去参加成为合法永久居民的面试时,她的孩子大约六周大。约瑟夫-加布里尔告诉Insider网站,如果特朗普政府最近的反移民政策在她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实施了,她“对来美国学习和工作意味着什么就不会那么理想化了。”约瑟夫-加布里尔补充说,她最初对新的指导方针感到“震惊”,她告诉Insider,她认为新政策“没有真正考虑到来美国工作或学习的人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