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李健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第四维

拒签、停薪、被迫转方向:2020年,在美国留学、就业有多难

机器之心报道机器之心编辑部「不要对美国签证政策做任何假设」「给自己留条后路」「把所有能走的路都想一遍」…… 这是来自在美留学生、国际学者的忠告。美国国土安全部 9 月 25 日提出一份针对留学生、交流访问者及外国记者所持非移民签证规定的修改意见,建议对持上述签证类型的人员在美逗留时间设置固定期限。这一「意见」将在征求公众看法、进行修改后形成最终规定。国土安全部的建议称,应该参考以学业或访问项目截止日期,来确定持 F 或 J 签证入境的非移民在美逗留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4 年。这一新规,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于留学生签证政策众多变动的一小部分。9 月 9 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近期美国已经取消了超过 1000 名中国公民的签证。其涉及的人员多为学生及大学研究员,美方认为他们「对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一连串的美国签证限制,已经让无数身处美国的国际研究者感受到了深切的不安。今年 7 月,特朗普政府宣布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不再向在秋季学期实行完全在线教学的学校 / 课程注册的学生发放签证,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也不会允许这些学生进入美国。这项政策在八天后被废除,但还是给留学生群体和众多研究人员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困扰。自 2015 年以来,美国的在读国际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这一结果也在意料之中。随着各种签证政策的出台,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原本作为教育大国的魅力。当前,留学生的数量约占美国高校学生总数的 5.5%,人数约为 110 万,而中国留学生在其中占 1/3。2019 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所有高校招收的国际学生人数均有所下降,包括本科、研究生和非学位。今年 5 月,《纽约时报》曾报道,特朗普正在考虑取消与中国军队有联系的数千名来自中国大学的留学生及研究人员的签证。在 5 月 29 日的 10043 号总统公告中提到,会「暂停和限制」寻求通过 F 或 J 签证进入美国学习或进行美国研究的任何中国公民非移民入境美国,同时包括目前或曾经受雇于实施或支持军民融合战略的机构,在实施或支持军民融合战略的机构学习或做研究的相关人员。随后,陆续有在美国大学就读或正在申请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表示,自己的签证已被取消或被拒签。这些人中包括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很多都是来自哈工大、北航等这些处于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之上的高校。更早之前,美国政府曾宣布暂停部分种类工作签证的发放,包括适用于技术型人才的 H-1B 签证、适用于跨国公司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 L 签证,以及适用于园艺工人和其他工业领域工作人员的 H-2B 季节性工人签证等,且该项政策将持续到 2020 年底。H-1B 是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它是美国签发给在该国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的人士的签证。而白宫暂停 H-1B 签证签发的举措将对技术领域带来巨大影响,此举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曾公开表示:「暂停 H-1B 签证对美国、对创新绝无益处,这将破坏人们的梦想、扰乱他们的生活。」长期来看,不断收紧的签证政策最终将导致科研人才的流失,威胁到美国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近日,《Nature》杂志对几位国际研究者进行了专访,在这些故事中,由于政府的签证禁令和旅行限制,他们的职业道路和人生理想已经被迫发生改变。被签证打乱的职业生涯「我建议国际学者们:在这种不确定的时期,回国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这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理论化学博士后研究员 Chenyang Li 给海外留学生、学者的建议。Chenyang Li 博士毕业之后拿到了 H-1B 签证,2019 年 12 月又续签了 6 年。在疫情爆发之前,他正打算在中国或美国找一份教职。2019 年 12 月,Chenyang Li 受邀回国参加了一场青年学者研讨会,希望借此得到一些工作机会。但始料未及的是,国内工作没找到,美国也回不去了。2019 年 12 月 31 日是 Chenyang Li 回美签证面试的时间。在他往返中美的几年里,这一流程几乎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回美签证往往一两个月就能下来。但这次,面试官问他的问题有些不一样了,比如「你电脑里的代码是否有利可图?」在 1 月 23 日疫情爆发之前,Chenyang Li 的签证都没有被批准。疫情爆发之后,领事馆关闭,所有的签证流程也都停了。到了 2 月份,Chenyang Li 收到通知:签证正在积极办理中。但没想到的是,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Chenyang Li 等来的是特朗普政府的签证禁令。目前,Chenyang Li 已经在国内待了大半年。由于拿的是 H1B 签证,他从 6 月份开始就拿不到埃默里大学的薪水了。Chenyang Li 打算在国内找份工作,但在他的领域,国内只有少数机构非常重视理论化学。如果进不了这些机构,他可能不得不转到应用化学领域。对于这种情况,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俄罗斯博士生 Gloriia Novikova 早有预料。为了避免签证被拒,她已经三年没回过俄罗斯了。一旦被拒绝入境,她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就会毁于一旦。在这种不确定的研究氛围下,不少留学生正在考虑回国。波士顿大学认知和决策博士生 Yixin Chen 表示,「2018 年刚来的时候,我觉得我会留在学术界从事博士后研究。但最近,我和我认识的留学生几乎都在重新考虑未来的职业生涯。我现在更倾向于去业界或回国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在美国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Yixin Chen 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美国,追求一份终身教职本来就很困难,如今,摇摆不定的签证政策和大学日益收紧的经费使得这一选择变得更加艰难。当然,除了回国之外,也有不少人在考虑其他国家的备选方案。Umair Ahsan 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研究员,他从澳大利亚拿到了博士学位,2019 年开始在康奈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拿的是 J-1 签证。在他的新婚妻子申请配偶签证(J-2)被拒和特朗普政府宣布停发 J-1 签证之后, Ahsan 决定回巴基斯坦。他表示,「特朗普的签证政策正在影响很多人的研究生涯,迫使他们做出艰难的选择。」Umair Ahsan 在采访中提到,他之后可能会去澳大利亚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和妻子都申请到了永久签证,而且是在网上申请的。他告诫美国的海外研究者:「如果你是一位打算去美国的国际研究者,一定要给自己准备一个 B 计划。如果你的配偶或伴侣计划和你一起搬到美国,建议你们一起去同一个大使馆申请签证。」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就业形势严峻除了签证问题之外,留学生和海外学者今年面临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Nature》近日对全球博士后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南美洲的博士后普遍对职业前景感到担忧,7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职业前景从疫情一开始就受到了打击。而在其他地区,认为疫情影响了自身职业前景的博士后也不在少数。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受访者中有 68% 的人认为职业前景受到了影响,在澳洲占 68%,亚洲占 61%,非洲占 59%,欧洲占 54%。在国内,有 5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职业前景已经遭受重创。有调查报告显示,有 30.4% 的企业表示会减员,29.68% 的企业无法按时发放薪资,无影响的企业仅占 17.81%。企业裁员、减员、人员优化的情况屡见不鲜。疫情已经成为博士后职业前景的一大挑战,后疫情时代,全球就业市场均可能面临大面积的招聘停摆。留学生的大量归国也加剧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BOSS 直聘上周发布的《2021 秋招早鸟报告》显示,今年留学生的求职规模翻倍,2020 届留学生是留学生活跃求职的主要群体。在这些人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达 65%,且相当比例就读于海外名校,加剧了应届生整体求职竞争的激烈程度。

其指一也

6000多名留美博士后,80%选择不回国,国外月亮真的更圆吗?

中国大陆留学生是目前世界留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根据教育部官方的数据统计:2018年大陆留学生总数高达66.2万人。从2008年开始近10年来,大陆留学生人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9%。其中,有超过50%的留学生选择了美国作为目的地。2018年赴美留学生人数高达有36.3万人,硕博留学生占比过半。国内留学生市场非常活跃,催生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每年如此多人数选择出国留学,真正归国效力的又有多少呢?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真实情况并不容乐观。2018年,有51.9万留学生选择回国,占留学生出国总数的80%左右。表面看来,这一数据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看含金量最高的博士留学生群体,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好。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就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群体中,2017年依旧还留在美国的有62%。其中,中国的博士留下来数量最多,占所有赴美读博留学生人数比例的92%。看到这一数据简直触目惊心,我们的这些高等级人才为何不愿回国效力呢?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多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和国外顶级大学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博士毕业后的收入上,国内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现实情况。美国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毕业后每年年收入会有20万美金,基本可以一步跨入中产。但在国内,很多刚毕业的博士在没有帽子的情况下,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月薪,只能勉强温饱。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更多的人选择留在美国,选择一种更加稳定和舒适的生活。可能要不是这次疫情,大家还不会关注到国外还有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1.5万“小留学生”在国外疫情最紧急的时候选择回国,家长希望政府包机将他们接回。很多网友就表示,从小在外的这些留学生真的会对国家有真感情吗?还是说只是因为觉得在国外危险了,才选择回国来避难?在这次疫情中,还出现了像徐可馨这样的“恨国党”,甚至还有恬不知耻的代表中国向世界道歉的留美博士后。部分害群之马的丑态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尤其部分还是公派留学生。可能在他们心里,一旦出去就没想过要回国。不知道这次疫情国外对抗疫情的表现,是否能让他们真正清醒:哪里才是真正的依靠?最近几年,国内顶级人才出国一直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清华大学美女教授颜宁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事件当时就引发了网友的诸多议论。如果连国内最顶级的清华大学都留不住这些人才的话,那么其余高校情况会更加严峻。但从趋势来看,国内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海外各级别人才的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除了允诺不低于国外高校的高薪之外,还包括提供配套的科研资源。可以说,在高级别人才的待遇方面,国内目前已经做到了持平甚至更高。但在青年人才方面,国内高校提供的待遇还是太低了,很多人博士毕业之后薪资只能温饱。在大龄和高昂房价的现实面前,还有多少人有动力去专注做科研呢?这次疫情其实是一次大考,让那些真正在外留学并定居的人才们看到国家的真面目。国内团结一心抗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国外搞群体免疫,真正控制疫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会有一个大的留学生归国潮。那些每天做着“美国梦”的一群人也该醒醒了,国外的月亮并不真的比国内圆!

读研读不下去了,去国外做博士后或许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为命

北大博士后赴美留学20年,母亲病危拒绝回国探望,只说了7个字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下对于孝道是有着一定的强调的。对父母尊敬孝顺不仅仅是天伦的顺从表现,也是基于人类本能的行为。如果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其实对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被大家支持的。古代也以各爱父母为范本故事引得大家欣赏。所以孝顺自古以来都是被大家所赞赏的。但是如果说在当今这样发展快速的社会居然还有人为了所谓的追逐名利而视孝道于无物,父母病危也不原因回家照顾,是不是听上去就非常让人愤怒?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如此,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而且这位主人公在大家看来是有着非常光鲜亮丽的身份。在工作以及学识上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但在对于父母的照顾问题上却选择了逃避,作为北大物理博士后,王永强在母亲生病甚至宣告病危时都拒绝回国,更不用说来照顾母亲了。在1999年1月25日的《常州日报》就开始有报道希望他可以回国看看母亲。这样的故事真的非常令人感叹,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与大家说道说道。首先大家需要明确的是,在当时大家都在与温饱作斗争的时期,拥有这样的学历是很少见的。不管怎么说王永强的学习能力还是很突出的。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当时王永强的家庭并不是非常突出,而且可以用贫寒来形容。但即便如此王永强的父母省吃俭用还是希望他可以好好读书有出息,同样的王永强也是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之后王永强不仅于1987年考上苏州大学,还成为了中科院物理博士,1997年成为北大物理博士后。这样的学历在当时这样的学历是真的很难得,所以王家在当时也非常令大家羡慕。本来大家看到王家这样以为王永强会让王家越来越好,但随后王永强没有打算在国内发展,选择去美国深造。虽然去了美国,但王永强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和家人进行任何联系。他母亲郭巧娣因为没有儿子的消息,在王永强没有联系之后便一直打听。在2019年病危,郭巧娣还是想在弥留之际见儿子一面。后来经过再三联系找到了王永强,但是王永强不愿意回国:“希望家人不要再通过媒体来寻找他。”对于王永强不愿意回来照顾母亲,毕竟20多年没有联系了。王永强的冷冷的回复了7个字,只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七个字。不免让人好奇为什么王永强怎么果决不愿意回来呢?一切的原因还是有迹可循的,王永强也不例外。早在王永强读书的期间,因为成绩优异学校会奖励他奖学金。虽然钱不多但是家里父母都会向王永强要钱。王永强在开始时还会帮衬家里,但次数越来越多王永强最后不堪忍受,选择一出国来逃避家里,所以即使在母亲病危还是不愿意回来。一个家庭的矛盾确实是很难说清的,具体怎么样还是自己经历过才知道的吧。

口中有珠

博士后留学生的一封“邮件”火了,称代替国人向世界道歉!

目前新型冠状肺炎在全球流行,每个国家似乎备受病毒的影响,目前病毒在欧美地区泛滥,虽然都是发达国家,但是在这次疫情中似乎没有做到一个发达国家的样子。反而这次在中国,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病毒。病毒很无情,但是人是有情感的,这场疫情也让中国人更加团结起来了。你可看到,国外的疫情美国位居首位,目前已经破了1万,一下子就要新增差不多2万,但是死亡率还是比较低的,差不多是1%,而意大利是第二,意大利的死亡率比较高,似乎疫情在意大利有增强,并且意大利的老龄化比较严重,这也是意大利死亡率比较高的原因。这场疫情的病毒到底起源在哪里?现在专家还没有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博士后就先替国人对世界道歉了,并且还是用学校的邮件发送的一封道歉信,让人觉得很疑惑。这位博士后留学生的一封“邮件”火了,称代替国人向世界道歉!中国是最先发现疫情的,并且是最先控制好的,但是这位留学生却道歉了?这是什么意思?当时,他是这样写的,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于病毒发生在中国很保险,而且还带来这么多影响,危害大家的安全,我替大家说医生对不起,最后还夸赞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位留学的道歉信你是怎么看的呢?留言告诉小编吧!

悒悒不乐

北大博士后赴美留学消失20年,拒绝回国照顾病危母亲,仅回了7字

“我生前一定要见他一面,不管他走多远,都是我的儿子啊……”一位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老人躺在床上,缓缓说出这样一句话,现年77岁的她,7年前便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各种疾病,如今并发成尿毒症,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但老人仍然强忍住巨大的痛苦,硬撑着活下去,因为,她走前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不然她真的不甘心,询问才知,老人的儿子已经失联20年了。此事一经曝光,网友们立刻行动起来,想要帮助郭巧娣老人找到儿子,人多力量大,很快便找到了关于儿子王永强的信息,如今的他正在美国亚特兰大某公司工作,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然而当他得知家人动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在寻找他时,王永强非常不高兴,并冷冷回了7个字拒绝回国。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造成这样的悲剧?1969年,一个男婴在江苏常州一农村家庭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为王永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聪明的孩子,全家人都非常宠爱他,王永强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卖老鼠药为生,日子非常拮据。但难得可贵的是,王家再穷,也坚持送3个孩子都去上学,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这样孩子们才能走出大山,走到更大的城市,于是父母到处借钱,硬是凑齐了他们的学费。3个孩子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故而愈发努力学习。1987年,王永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江苏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一家人都为他骄傲,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王永强进入大学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口气读完了本硕,在当时,能拥有这样的学历,可谓凤毛麟角,去哪里都被人抢着要。虽然很多好单位都朝王永强抛来橄榄枝,但他还是决定继续深造,于是一鼓作气考进了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又考入北大,攻读博士后,王永强就这样一步一步从农村少年,变成北大博士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后来他还娶了北大某教授的女儿,完成学业、家庭双丰收,这一年他不过28岁。这时候的王永强一心想着赚大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恰好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回国,告诉他们现在日本可好赚钱了,以王永强的资历,一年赚个10多万不是问题。10万,对于农村出生的王永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与妻子商讨过后,二人共赴日本工作。1999年初,夫妻二人抵达日本,第一时间便跟家人保平安,王永强在电话里还兴奋地告诉父母,等他赚到钱回国,立马给他们买大房子!父母别提多高兴了,然而此时的他们哪里会想到,儿子这一走,便是20年。刚开始,王永强每隔几天就给家人打电话,说说自己的情况,后来就变成几个星期打一次,再后来,几个月打一次……最后,他甚至会挂掉父母的电话,并让他们不要再“打扰”他了,这让父母措手不及。1999年8月,王家人和王永强彻底失联,父母非常担心,赶到北京,找到亲家,然而对方却表示,你儿子早就跟我女儿离婚了,你们不知道吗?而王永强的同学朋友们也表示,他早就不跟他们联系了,从此,王永强便“消失”了。直到20年后,母亲郭巧娣病危,网友们自发帮她找到了王永强,才知道他如今在美国,并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王家人激动地拨通了王永强的电话,但却直接被挂断,很快,王永强便通过他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请不要再动用公众力量找他了,他是不会回国的。当别人原因时,王永强冷冷回了7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接着便再次“消失”。听到儿子的回答,郭巧娣老人伤心欲绝,网友们一看,大骂王永强是个不孝子,当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读书,现在出国了,飞黄腾达了,就翻脸不认人?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王永强突然转变?原来,在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当年王永强考上大学后,凭借着努力,获得了每个月4元的国家补贴,然而父母得知后,却让王永强把钱寄给他们一部分,王永强很理解,便只留下了吃饭钱,其他都寄给家里,就这样艰苦地度过了大学,并读到了博士后。但对于王永强选择继续读书的决定,父母非常不满,觉得他应该早点工作,挣钱养家,故而经常说他。后来王家的亲戚们知道王永强那么出息,都当博士了,一定能给他们的孩子“安排工作”,但王永强哪有这个本事?结果亲戚们根本不顾实际情况,直接跑去学校质问王永强,是不是不愿意帮忙,后来越闹越大,王永强在学校里简直抬不起头。后来结婚了,家人得知亲家条件不错,竟然想让儿子要钱来补贴他们的家用,王永强拒绝后,王家人还自己联系了亲家,弄得王永强非常尴尬,这也成为他们夫妻离婚的关键因素。也许,这些就是他“逃离”家庭的最主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敝笱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评审标准详解

根据选派办法,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的申请者及其相关文件将统一经由专家评审,择优录取。今天知识人网老师为大家详解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评审标准,只有明确评审的重点,及每项分值占比,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样的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邀请函,更容易通过审批。刚接触到国家公派申请,很多学者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人不经意听到各种流言,比如“学院某位老师获得世界TOP30名校的offer,但是公派申请被刷下了……”又或者,“要是没有高分文章,根本不可能申请公派”,等等等等。有些申请者往往还没怎么开始申请,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实际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拥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参考具体的标准,那些所谓的流言自然不攻而破,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近年的CSC公派评审细则都有哪些?申请者综合素质权重20%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档位的标准(16-20分):1.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2.有丰富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3.研究能力强,有创新性专利,或曾在核心刊物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4.各方面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5.外语水平优异;有在国外交流经历。然后我们再看看第二档位的标准(10-14分):1.成绩良好,有较好的专业基础;2.有一定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国家科研合作项目或本学科领域一般性科研项目;3.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外语水平较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由这些参考标准不难看出,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对公派评审有影响,但绝不是最关键的一项。一般申请者在这一项的差距通常不会超过5-10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分值来弥补。国外邀请单位研究水平权重20%国外接收单位主要考察留学目的国、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其第一档位的标准是(16-20分):1.留学目标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邀请院校单位系世界一流大学、权威机构,或在拟留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非常高;2.具备很好的科研条件。这里实际看的是邀请单位的世界排名,专业排名,声誉排名及其可提供的科研平台。如果申请者本身优势不明显,但是其他评分项获得高分,如邀请方学校好、专业好,研究水平比国内超出很多,就可以弥补前一项的分值差距。当然名校并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结合其他评分项综合来看,后文将详细说明。国外导师情况及研究水平权重20%公派申请,导师实力非常重要!重要到其本身已经占据了20%的分值,更何况后续分值也与其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看看高分导师的标准(16-20分):1.国外合作学者或指导教授为该领域世界知名教授或权威,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历,常年活跃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或科研成果产出(依专业领域确定);3.与申请者有共同的研究课题,并合作开展研究项目;4.国外导师所从事专业与申请者国内所学专业关联度极大。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有的申请者明明获得名校的邀请函,但是依然会被公派审核所淘汰的原因。国外该专业大牛导师的邀请函,与不相关专业导师的邀请函,或者相关专业但邀请方仅为讲师的邀请函,含金量差距太大,分值往往也是在这里被拉开的。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权重15%如何体现申请者此次公派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成千上万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在评审眼中一晃就过,他们没有时间去仔细搜索您邀请方院校的具体排名,导师的学术成就,那么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申报材料,把这些重点信息,放大,精准,逻辑清晰地展示到评审的眼前。除了导师的简历,研究计划是重点中的重点。甚至在以前留学基金委评审标准中,光研究计划就可以占20%的权重,所以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大家在撰写研究计划时,结合以下评估标准,与国外导师详细沟通,精心准备:1.申请者专业及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出国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关联性,出国研究目标十分明确;2.申请者对赴国外合作者非常熟悉且建立有长期或实质性合作关系;3.国内外联合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并切实可行。专业及其发展程度权重15%专业及其发展程度的高分标准:1.属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急需交叉/空白学科专业获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2.在国内尚未开展或刚起步,其发展水平比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3.拟研究方向(留学专业)与国内所学专业有紧密的衔接性。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人员的选拔自然是倾向于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学科,申请者可以详细了解《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还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其他国家战略和重要行业发展急需领域。我们之前的文章便提到了,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并通过研究计划进一步具体体现。单位推荐度和评价权重10%单位的推荐和评价经常会被申请者忽视,10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论如何都值得大家去努力争取。以上六点便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评审的六大标准。以此看来,获得满意的国外导师的邀请函是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申请的最大关键——这一过程直接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40%,即邀请单位及导师研究水平;而获得邀请函的核心是结识与自己专业方向匹配的导师,并得到其在专业方面的认可——即与外方导师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30%,专业、研究方向定位和共同研究计划撰写。总共涉及公派评审分值权重的70%。知识人网多年从事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等申请服务,每年都有众多成功案例,所以在此方面感受也非常明显,有的学者仅本科学历,几篇中文期刊文章,但是凭借名校名导及匹配方向的邀请函顺利获得公派资格;有的学者专业较偏,offer难申请,邀请院校美国综合排名80开外,原想1月国家全额资助公派项目竞争激烈,只是尝试申请,未曾想到竟一次通过审批,原来是因为国外导师在业内影响很广,研究方向为国内发展重点,但国内同方向几乎没有同等级的竞争者。当然,还有更多更多,邀请函院校导师都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看过今天的文章,详细了解了CS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公派项目的评审标准,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吧。知识人网老师祝各位学者在未来都能拿到理想的国外邀请函,顺利通过公派审批,学业事业更上一层楼!

可谓苦矣

哈佛8位博士后集体回国!为什么美国出再多的钱也留不住

"灵魂回来了,不要去别的国家,灵魂回来了,永远看着母国。"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民族志士呕心沥血,将毕生的青春和心血倾注在这片土地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有"家国情怀",因为我们是天生的中华儿女,爱国情怀早已刻在骨子里。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不会忘记祖国。"国有难,必有后顾",所以才有那么多留学生不怕祖国贫穷,不贪图国外的优越条件,因为爱国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工作。只因为祖国需要我,无论在哪里,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回来。作为祖国的儿女,为了国家的发展,我们可能不得不远离自己的故土,所谓"操千歌然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从我国近代史开始,很多有志青年就开始了他们的异国求学之旅。近代中国的留学历史始终与整个近代史一脉相承,为近代中国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对近代中国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积贫积弱、封闭落后、浸透血泪的中国,把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孩子送到美国、日本、欧洲学习,就是为了让他们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然后学成回国,用他们先进的思想知识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推动中国的发展。他们带着中国人民的希望而去,最终不负中国人民的希望,学成归来,为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新鲜血液。他们中的一些人精通多种语言和法律,成为出色的外交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新时代的发展面临诸多考验,苦难造就英雄,祖国的发展面临困境,非常需要人才,就是那一群熟悉的身影,他们继承了老一辈的坚忍不拔,带着拳拳爱国之心,不畏艰难险阻,以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回归祖国。钱学森、郭永怀、黄旭华等科学家不为名、不为利,为中国国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一生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我们常常感叹他们的伟大,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进步的殷切希望,使他们有必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因为祖国需要我,无论国外给予我多么优厚的待遇,甚至制造多少障碍,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一批批中国留学生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把自己可以轻松拿到国外的"光明前途"抛在脑后,因为他们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在国外豪车、别墅又如何,在国内粗茶淡饭又怕什么?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建设的灵魂。他们推动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21世纪的今天,这一幕还在上演。也许是时代变了,如今的中国强大了,"海归潮"似乎让留学生的归国不再显得珍贵。但我想,无论中国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都不会改变。只要祖国需要,跋山涉水也责无旁贷。正是因为"八剑"们不敢忘记先烈们一路走来的努力和祖国的不易,所以无论身在何处,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总是与祖国相关,祖国的需要,被西方媒体称为"八剑"的科学家分别是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娜、林文初和任涛。他们8人在美国科学界辛勤耕耘十余年,在哈佛大学"同一走廊"共同工作。但从2009年开始,他们8人陆续回国,被西方媒体称为"八剑下的哈佛、科学岛"。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愿意回国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愿意来到中国,留学生回国已是家常便饭。但与此同时,这8人放弃了在美国的实验室,没有被美国的优厚待遇所诱惑,集体回到中国,这在当前团队合作的科研背景下,依然弥足珍贵。他们见到了中科院院士匡光力,匡光力向他们介绍了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规划,看重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随后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回国发展中国的高磁场。当时中国的强磁场中心刚刚起步,相当于一张白纸,非常需要一支精干默契的科学家队伍,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强磁场与超低温、超高压一样,可以为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提供极端的实验环境,如果能够取得强劲的发展成果,将成为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面对匡光力院士的邀请和祖国的需要,8人共同决定接受匡光力院士的橄榄枝,并立即开始了回国的准备工作。似乎天平的一边是熟悉的实验室环境和美国给予的优厚条件,另一边是未知的回国旅程,但他们没有丝毫动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集体回国开展实验研究,因为这个天平上还有一个隐含的筹码,那就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自2009年起,8名博士后先后回国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进而完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网络"学术链"的组合,该网络依托强大的科学装置和技术,主要开展面向重大疾病的研究工作。其中,林文初主要研究磁场和磁性材料对肿瘤的治疗和诊断,张欣研究磁的生物学效应,王俊峰和张娜研究结构生物学,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任涛、刘青松、刘静和王文超研究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药物。自此,这8位科学家回国后在中科院实验室开始了他们兢兢业业的科学之旅。"八剑"中的女科学家张欣曾说:"他们只是八个普通的留学生,如果说他们有什么特别,那就是我们八个人决定集体回国。"。他们在哈佛一起做科研,现在决定与祖国相见,为从小种在心中的爱国种子,为心中强大祖国的梦想而奋斗。我认为这个梦想值得他们放下已经拥有的安逸,去面对新的挑战。她说,他们的目标是"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为祖国和同胞奋斗50年"。为了祖国的发展,这些人甘愿抛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畏艰险,不图安逸,他们不是和平年代的中国脊梁、民族英雄,他们不为名利,只为祖国的发展,只为民生。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人生谱写着不平凡的生命乐章!我觉得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为了自己幸福的今天,这些人值得我们尊敬。

大搜查

祖国需要我,哈佛8位博士后集体回国!美国为何重金也留不住他们

从左至右: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爱国之情从来都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感情。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守护祖国付出一切,在历史上留下大气恢宏可歌可泣的篇章。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老先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国老一辈的大科学家们。诸如钱学森、郭永怀、黄旭华等人,他们无不把爱国精神践行到极致。他们为了祖国付出一切,为祖国的富强而终生奋斗;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功名利禄,不贪荣华富贵,一心只为建设祖国。如果要细数他们为我们的国家创造出来的那些成就,怕是难以计其数。他们用自己的事例言传身教,让更多后辈怀着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把爱国情怀的火种逐渐传递下去。他们激励着更多人为国为家做出更多贡献。而现在,恍若历史重演,又有着一批人,从美国留学归来。他们决然放弃了自己在美国获得的一切金钱荣誉,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才学帮助祖国发展壮大。历尽千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上发光发热。“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王俊峰、张钠、张欣、林文楚、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这是那八人的名字。看似寻常,但我们应该明白这八个名字背后饱含的深厚爱国之情,他们应该被我们记住。无巧不成书,这八位科学家都来自于美国的同一所大学,哈佛大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所堪称世界名校的大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科学家的摇篮”,甚至它也是全球最顶尖的大学。能进入到这所大学读书的人,每一个必然都是才华横溢的人才。而我国这八位“海归”科学家均是来自于哈佛大学,他们曾在美国辛辛苦苦打拼十余年,并且在哈佛大学“同一个楼道”里一起从事科研工作。虽然这几位科学家在科学界还称不上是“声名显赫”,但是,在十分注重团队合作与默契的大科学时代背景下,这种八个人的集体回国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件事在西方媒体之中同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此,西方媒体称他们为: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回国的契机就在几年前,这八位哈佛博士后偶然间在美国遇到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匡光力院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异国他乡遇到自己的同胞无疑是一件让人开心又激动的事情。在为他们仔细介绍了我国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规划后,匡光力院士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那时我们的强磁场中心才刚刚起步,相当于一片空白,谁也不知道到底能做出来什么样的成绩,甚至能否做出成绩都是不确定的。他们在一起谈了很久,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浓烈的爱国之情在这八名博士心中油然而生。回到学校之后,他们不约而同的决定要八个人一起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强磁场的研究方面提供更多帮助。这也为我国后来“国之重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我们要知道,这种决定不是轻易能做出的。首先,几乎可以说是全球领先的美国科研环境就对科学家们有极大的吸引力。更不用说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人才赴美学习,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先进又热门的重点科研领域,美国为了将中国最好、最聪颖的学生留在他们的国家,开始“重金”拦截,用利益诱惑,试图打消我国人才回国的念头。他们不想让这些人才带着先进的技术回国,为此出台了许多政策。包括:修改移民政策、提供绿卡、丰厚奖金等。在这样的形式下,确实有人动心,放弃回国,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留在美国。但更多的人丝毫不为所动。他们肩负国家民族责任感,知道自己所学只为报效国家。这八位博士后就是最好的例子。八位哈佛博士后的悉数回归,为我国组成了一条依托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与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网络的“学术链”。王俊峰、张钠博士专注于研究结构生物学;张欣博士致力于研究磁生物效应;林文楚博士专精研究动物模型;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博士则着力于研究治疗肿瘤的药物。八位博士各司其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认真踏实的做着自己的研究,为祖国奉献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力量。国家高于一切人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充满了选择。去留之中,取舍之间,皆是智慧与情怀的体现。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总有暂时出现利益矛盾的时候。而这八位科学家,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选择了国家。从美国哈佛大学回国后,八位“海归”博士后相继来到了蜀山湖畔的一座小岛上继续他们的科研工作。他们从未抱怨过环境贫瘠资源不够先进,相反,在这个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美丽小岛上,他们很是自得其乐。他们戏称自己是“快乐的岛民”,他们说,“这是一个有人情味、适合科研的地方”,他们笑言,“这里好山好水好快活”。当问及是什么让他们做出回国的选择的时候,八人中的张欣说,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八个归国留学人员。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的心愿和中国这片土地上无数的人都是一样的 “认真踏实做好科研,为了祖国奋斗五十年”,是他们毕生的目标。即使外国给他们再丰厚的待遇也远远抵不上那一颗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满腔的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自认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他们愿意在自己的职位把自己能够做的做到极致。即便只是一粒星火,也愿去助长燎原之势。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叫作爱国,即便是我们普通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也是一种爱护祖国的方式。心之所向,亦是身之所在。因为热爱祖国,所以回到祖国。他们的爱国情怀值得被我们记住,他们,当称时代楷模!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