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斯坦福、哈佛大学双料博士“空降”重庆,首次露面有深意尽其所怀

斯坦福、哈佛大学双料博士“空降”重庆,首次露面有深意

撰文 | 蔡迩一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李波已赴重庆市政府履职。重庆证监局发布消息,9月17日上午,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波一行到重庆证监局调研指导工作。这一消息显示,李波已任“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美国归侨、70后李波,男,汉族,1972年7月生,重庆市人,2004年6月参加工作,200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美国归侨。《财经》杂志此前披露,1989年至1992年,李波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学美国,相继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后任纽约达维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上述媒体指出,在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而李波在攻读经济学博士的同时,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法律博士,其勤奋和意志力可见一斑。2004年,李波以“海归”身份回国,出任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四年之后的2008年,他升任央行条法司司长,在36岁就成为正司级干部,这在央行并不多见。公开资料显示,他参与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工作,并参与了《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修订)》、《征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或修改工作。之后,李波转任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在二司经历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二次汇改等重要历史关头。另外,李波还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去年擢升副部2018年8月,李波离开央行体系,当选为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由此跻身副部级。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侨联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侨联是全国性的一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与同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享有同等待遇。李波赴重庆的首次露面,就是去重庆证监会调研指导工作。他提了几点内容值得关注。其一,重庆正在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推进新时代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其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机遇难得,重庆市前期出台了《重庆市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计划(2018-2022年)》,既是工作压力,也是工作动力,需要各方进一步推动落实。其三,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的配合中国证监会、重庆证监局做好各项工作。其四,希望重庆证监局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对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服务重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思考。一个背景。8月6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邀请有资格的供应商,参与磋商《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据悉,该《方案》将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指导未来5至10年重庆金融业发展。这意味着,重庆将打造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外界分析称,李波赴重庆履职是重庆金融业的一个机遇,“重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有望提速,从而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资料 | 重庆证监局 新华社 人民网 《财经》杂志等

巨冢

美国知名商学院系列介绍之一:哈佛大学商学院

导语:商科的申请一直是留学生申请的主要大类专业方向,现在也是寒假的时间,近期也准备写一系列文章,系统地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知名商学院,包括里面开设的项目、招生录取条件、主要项目研究侧重点、毕业生去向等信息介绍,以供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们参考。今天先给大家介绍美国最顶尖的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这也是美国最难申请的商学院,阿里巴巴的马云当年申请哈佛大学商学院都被拒了多次,可见申请难度之高。一、哈佛大学商学院简介建校于1908年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培养商人、主管、总经理的"工厂",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标语( Slogan )也是非常霸气,说的是我们培养的就是改名世界的领袖。二、哈佛大学商学院项目介绍以及录取情况分析2.1 MBA (工商管理硕士)毫无疑问,MBA项目是哈佛商学院认可度最高、同时也是最受关注的项目。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的老板和高级职业经理人都毕业于哈佛商学院MBA项目。哈佛MBA学生人人都疯狂地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冲动,和自命不凡的意识,所以哈佛MBA毕业生也成了全球各大公司争抢的对象,动辄开出二十万美金以上的年薪加上分红的条件去提前吸引和锁定MBA的毕业学生。招生录取情况:由于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竞争极其激烈,所以导致MBA的项目录取率极低。具体大家可以参看一下哈佛商学院公布的2019届学生的录取数据。从上表可以看到,MBA申请总人数达到了10351,最终录取的只有928名学生,录取率为11%,放弃申请或者被拒的比例高达91%。录取的学生中,女学生的占比为42%,学生来自全球70个国家,北美尤其是美国是主力军,有642名北美学生录取,其中美国学生录取人数更是达到了601,占据了录取中的绝大部分。亚洲的学生成为第二大录取生源,全部录取学生中有129名学生来自亚洲。欧洲学生93名,位列第三。相信美国司法部启动了对哈佛大学针对录取过程中对于亚裔学生歧视的调查之后,以后亚裔学生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在申请者的教育背景方面,来自STEM(科学、工程、技术、数学)领域的有36%,来自经济学和商科的学生最多,达到了45%,其他19%的学生来自人文科学领域。至于申请者的行业经验,来源非常分散,来自风投/私募,咨询,金融服务以及高科技行业的申请者相对偏多。至于学术要求,平均成绩要求按照美国4.0的绩点计算方法,2019届学生录取的平均GPA为3.71,所以想申请哈佛MBA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GPA的积累。标准化成绩的要求,和美国绝大部分的名校类似,都是宣称没有最低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综合情况进行筛选。但实际上在录取选择的第一遍筛选中,还是会进行标准化分数的初筛,申请者至少还是需要达到接近平均录取成绩的条件,才有机会被录取。首先对于TOEFL考试,官方网站原文是:HBS does not have a minimum test score to apply, however, the MBA Admissions Board discourages any candidate with a TOEFL score lower than 109 on the IBT, an IELTS score lower than 7.5, or a PTE score lower than 75 from applying. 大家可以参考这个标准,IBT托福要达到109,雅思7.5以上,PTE成绩高于75。对于GMAT或者GRE考试,官网上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同样说的是没有最低要求。哈佛大学商学院MBA项目可以接受GMAT或者GRE考试,从2019届录取学生情况看,88%的学生选择了考GMAT,12%的学生选择了考GRE,中间的平均分数大概是,GMAT 730分或者GRE 328分。申请日期:哈佛大学MBA项目申请也和其他商学院类似,都是分轮次来进行申请的,分为3个轮次,分别是入学头一年的9月6日,入学当年的1月3日,和入学当年的4月2日。对应的录取结果时间也不一样。建议符合条件的大牛(高GPA,名校背景,高GPA,同时行业经验丰富和有优势)可以选择第一轮申请,这一轮申请结果最快,但是同时竞争也是最激烈。大部分申请者建议还是在第二轮次申请,可能相对来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2.2:2+2项目2+2项目主要针对当前本科在校生或者研究生在校学生(不具备全职行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开设)。要求录取的学生在进入哈佛大学MBA项目之前,要去到国有、私有或者非盈利组织全职工作两年,然后进入MBA项目进行两年的学习,所以总共时间是4年。同时2+2项目更多是鼓励工程、科学、数学、以及人文学科的学生去申请,但是也开放给所有专业的学生。招生录取情况:2+2项目最新一期的申请人数1121人,录取人数是106人,录取率11%,和MBA项目的录取率接近。21%的国际学生,44%的女性学生。录取条件:平均录取GPA:3.67,GMAT 730, 60%的学生来自于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领域)申请日期:由于项目是2+2项目,实际现在申请的MBA项目是2022届,也就是2020年9月入学。申请截止日期是2018年4月10日,所有的考试成绩都需要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同时在有效期内。2.3 博士项目哈佛大学商学院总共提供8个博士或者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具体如下图所示。分别为会计与管理、商业经济学、医疗政策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战略研究、科技与运筹管理。申请条件:博士的录取条件比起MBA又要高了不少,而且对于学生的研究兴趣、热情以及成果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可以允许本科毕业生直接申请博士,也鼓励学生本科毕业之后工作一段时间再申请。所有的学生的都要求有很好的数理以及分析技能,并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报告和测试分数中。所以要申请博士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数理方向上的课程的积累,比如高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编程相关课程、运筹学、数值分析等数理金融相关课程的分数。平时成绩以及标准化成绩要求:TOEFL最低100,但是这个只是说最低,代表不了实际情况。所以建议申请者还是要至少按照哈佛商学院平均水平去准备考试(GPA 3.6-3.7,GMAT 730,GRE:328,TOEFL:109)。低于这个分数,恐怕很难通过学校本身的第一轮筛查,除非在之前获得了商学院教授的认可,否则不建议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进行申请。2.4 其他非学位类的项目除了上述的几个学位项目(Degree Programs),哈佛大学还提供了非常多元化的在线项目以及短期项目,主要针对职场人士尤其是不能全职学习的人们来选择。主要的项目有短期的Executive Ecation 以及HBX Online programs(在线课程项目),这些都是part-time(非全职的)项目,具体大家可以进入官网了解更多详情,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留言进行咨询。里面还有一个项目,是特别针对中国的CEO级别的精英开设的,名字叫Global CEO Program for China,也就是针对中国的全球CEO项目。截止日期为开课前一个月,里面包含三个学习模块:第一阶段在上海,为期一周,从3月11日到3月16日。第二阶段在巴塞罗那,也是为期一周,从5月21日到5月26日。第三阶段在波士顿,哈佛大学商学院进行最后一周的学习,7月22日到7月27日。学习费用为人民币60万元。这个项目考虑到职场精英高管繁忙的时间特别缩短了学习时间,同时也为精英高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感兴趣的也可以留言咨询这个项目,我们会全程帮助办理所有流程、以及签证、包括后续的住宿、接机。结语:这次针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分析就到这里了,里面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进行咨询。下一篇文章会给大家分析另一所顶级商学院,耶鲁大学商学院。欢迎关注!

甫田

哈佛8位博士放弃美国优厚待遇,集体回国,只因祖国需要我们!

清朝末期中国留学之父容闳提出,将西方的学术输入到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他建议清政府每年都要选出一批优秀青年,送他们出国留学,学成之后回来建设国家。此后在他的努力之下,清政府先后送出120名留学生,由此也开创了近代留学的先河。在这之后有无数的华人前往海外,学成以后放弃优越的发展条件,放弃功名利禄,回到祖国怀抱建设国家。中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的发展,今天我们来说说8位哈佛留学生,放弃美国的高薪待遇而集体归国的故事。这八位留学生分别是王俊峰、张欣、张钠、刘青松、王文超、刘静、林文楚、任涛,他们早年间背井离乡到海外学习知识,这8人都在哈佛大学,所以彼此之间非常的熟悉,以他们的能力在美国都能享受着高薪的待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遇到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研究所的匡光力院士,当时匡院士向他们介绍了我国强磁场的研究计划,并表示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回来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在了解到原委后,这八位博士在与家人商量之后,就做出了个重大的决定,他们放弃美国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待遇,选择与匡院士回到国内。那时电磁场刚刚开始建设,各方面的条件都十分艰苦,他们无怨无悔地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如今我国的电磁场事业,在国人的努力下已经步入正轨。曾经有媒体对这8位博士提出疑问,为什么放弃那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国内,他们回答道:只因为祖国需要我,未来还能再为祖国奋斗50年。很多人听了他们的话也被深深的感动,他们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期内容就到这了,才华横溢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勾魂手

梁思成为什么没有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民国时期,不论高校还是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对于学历都比较看重。学士、硕士、博士无论在就业机会还是薪酬上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著名的陈寅恪在欧美留学十几载,学得满腹经纶。但是清华大学在招聘国学导师时,校长还是关心他的文凭和学历。当听说没有取得学历时,立即表示不能聘用。还是梁启超和吴宓再三解说,最后才进了清华任教。当然有学历不一定有实力,无文凭不一定没水平。陈寅恪凭着自己的博学,被誉为清华“四大导师”、“教授中的教授”,赢得了学校师生的敬服。1927 年,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又去哈佛大学学习,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在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时,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必须得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梁思成决定肄业离开哈佛,从书本走进实践。1928 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国后,同赴东北大学任教,创建了建筑学系。193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加入了近代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系统研究。1930 - 1945 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营造社同事考察了全国15个省,200多个市县、数以千计的古建筑,并且对其中大多数建筑进行了精细测绘。他们考察测绘的古建筑,囊括了由汉至清的许多重要遗存,在此基础上廓清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的认识,并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1946 年10 月,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耶鲁大学邀请梁思成去美国讲学, 梁思成携带着《中国建筑史》和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的书稿和图片,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他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极大钦佩和赞扬。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上做出的杰出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为什么你会陷入穷忙的困境,哈佛经济学博士告诉你——《稀缺》

贫困,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怎么样让本国的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让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考验着一个国家执政者的智慧。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的作业并不是其它国家可以直接拿来抄的。其他国家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呢?美籍印度裔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的《稀缺》就是一部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学著作。这部作品,同样也会启迪我们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穆来纳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对不同收入社会群体的研究中,他发现所有人都有稀缺的焦虑。穷人缺钱,中产阶级和富豪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和莎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然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不差钱的人会永远缺时间。听起来像废话对不?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穆来纳森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给穷人刚好还掉所有债务的钱,给拖延症患者足够宽裕的时间,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到最后穷人又和过去一样穷了,拖延的人也继续完不成工作。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会说,算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不努力谁帮不了他们。如果世界都想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什么事情简单归因一个人不努力、性格不行、缺乏意志力或其他原因,我们就没机会去揭示背后的规律了。稀缺是什么?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穷人缺钱和忙碌的人缺时间背后有一个共同之处——稀缺。什么是稀缺,就是你拥有的少于实际需要的。你看,缺钱、缺时间、缺朋友、节食缺热量,都是拥有的少于需要的,于是统一命名为稀缺。稀缺会导致什么呢?有节食经验的人知道,节食过程中,需要不断抵御食物的诱惑?你这边工作呢,头脑中抑制不住的不断想吃东西,除非你立刻吃了东西,否则这种诱惑会持续一段时间。很无奈,作者把这个现象叫做俘获。俘获这个词,有那么点不由自主。每个人都有过差钱的日子,想想那个时候,是不是注意力放在钱上了。朝思暮想的只有钱。稀缺导致带宽下降,智商降低。接着,还没完呢。你我和所有人一样头脑的带宽是有限的,想想你的电脑,如果打开太多软件,运行就会变慢。可见,人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旁边开着电视,你肯定无法同时安下心来写作业。贫穷等一切稀缺形式就像电脑里已经打开了的程序,电脑运行变慢,咱们的大脑的带宽也下降了。穆来纳森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长期的贫穷会导致人的智商下降。有一个比喻说,意志力就像肌肉,会疲劳的。稀缺会导致执行控制力下降。你有没有觉得某一段时间事情一多、缺少休闲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变得脾气很差,很烦躁,特别容易发火。放心吧,跟更年期不一定有关系,可能你稀缺了。稀缺不仅让人智商下降,控制力降低,还会让你变得管窥。管窥这个词,多么形象啊。管中窥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你只能注意到管子中的事物,管子外的呢?习惯性地被忽视了。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他那本有名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4种:1、重要紧急;2、不重要紧急;3、不重要不紧急;4、重要不紧急。对于大部分来说,重要又紧急的事都不会忘,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会忘。紧急的事你肯定不会忘记。至于不重要不紧急那能拖就拖吧。重要不紧急的事,所有人概莫能外的拖延。管理学上有句经典,不要战术勤奋战略懒惰。战术往往都是紧急的,虽然不一定重要。下属跟你汇报一下,财务账上没钱了,供应商被别的公司撬走了,你总不能不理吧。看,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也是相同的道理,小事占用了你太多带宽,战略的思考是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撑的,事情一多,思考无力。稀缺导致借用,导致短视。很好理解,缺钱了,赶紧去借吧。什么银行不借,信用卡额度不够,还有现金贷呢?尽管年利息40%-60%,或者超利息200%,稀缺了也会借。新闻揭露了太多这样的超利息,作者难以想象为什么明知道,借了再也换不起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借。不知道这是透支未来么?还有用信用卡的你。稀缺就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牢牢的套住你。债主一念咒语,你什么都别想了。借钱和借用未来的时间,都是把宝贵的资源(时间、金钱挪用到现在,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如果说富人们的时间都是按照3年5年为单位的,那么穷人的时间都是以天为单位的。陷入稀缺的人,无力规划未来。规划了也执行不了。执行控制力和带宽都不够用。毕竟,规划和执行这种事情,除了显而易见的时间因素,还需要有你的认知资源。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期待作者赶紧告诉你一条摆脱稀缺陷阱的捷径,让你从贫穷走向富足,从忙碌走向闲暇。如果我说西方文明和他们的闲暇有关系,你或许是第一次听到。有一本书叫《闲暇》,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欧美的工业文明和文化的发达,和他们创造这些文明的人的闲暇大有关系,因为有了闲暇,于是有了发明创造。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和世界用了六天。第七天啥也不干,休息。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继承了这个传统。在很多欧美国家,每到周末,绝大多数的店铺都歇业。大多数西方人每到星期日就不工作、不开车、不做饭,安心在家休息,就是给自己创造出闲暇,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西方有一句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ll boy,认为人要给自己创造出闲暇。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也主张人要劳逸结合。东西方对这个问题在看法上不谋而合,原来跟稀缺有关。读到这,你是不是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呢?很多时候,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几千年的老祖宗也许已经把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半月谈书社)

九龙滩

他是哈佛大学博士,他出国30年,如今归来,成为西湖大学重要拼图

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同样也不例外。虽然现行的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有了很高的大学录取率。但是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却一直是我国的痛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批人才流失国外。然而最近有一位顶级科学家却选择了归来,成为了西湖大学的重要拼图。西湖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构想开始,西湖大学便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在理学院、工学院的院长到位后,学校的生命科学院院长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不过最近西湖大学有了新的消息,将由顶尖科学家于洪涛担任首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众所周知,施一公先生对于人才的选拔,一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能够得到施一公先生赏识的人才,往往都有着过人之处。而学校的生命科学院院长职位已经空缺了22个月,长期的空缺足见施一公先生对这个职位有着很高的期望。既然如此,那么首任生命科学院学院院长于洪涛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于洪涛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乡村,他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在父母的熏陶下,于洪涛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拔尖。拔尖的成绩让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并且在1990年顺利地完成了北京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在妻子的鼓励下,他选择了出国留学。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30年。同很多有才华的学子一样,于洪涛出国留学的地方选择了在美国。或许是因为天资出众,或许是因为勤奋好学,于洪涛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1995年,于洪涛便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他,又在哈佛大学开启了博士后的研究之路。走出去的人不一定都是人才,但是成为人才的人,往往都会达到很高的高度,而于洪涛属于后者。1999年,于洪涛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以及终身讲席教授。2008年起,于洪涛还兼任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员,是其中为数不多几位华人科学家之一。2012年,于洪涛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8年,他又当选为华裔生物学家学会董事会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华裔生物学家学会董事会成员、国际顶尖生物学家,于洪涛的履历是璀璨的,要让这样的人才归国是困难的。然而他却回了国,这又是为何了?于洪涛能够归国,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先生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2002年,在温哥华的一场学术会议上,施一公和于洪涛有了相识。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俩人最先谈的是各自的学术研究,然而越谈越投机,并就此成为了好朋友。2008年施一公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全职回国。他的选择不仅轰动了中美学术圈,也让于洪涛刮目相看。后来施一公创办了西湖大学,一开始他就打起了于洪涛的主意。不过由于没有合适的时机,于洪涛一直没有心动。在今年8月的“西湖三期”博士生的开学典礼上,施一公邀请了于洪涛。看似一场简单的开学典礼,却让于洪涛久久不能平静。他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也看到了学术研究的希望。最终,他在返美的飞机上决定了全职回国。一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一位出国30年的人才,一位已是中年的于洪涛,能够全职回国真的很不容易。这里面除了他与施一公先生的个人感情外,还与国家的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如果没有好的学术氛围,如果没有学术研究的基础。这样的人才能够回国吗?以前有,但现在真的太难太难。只有我们的国家越强大,流失的人才才会越来越多的选择归来。

跟我来

美国花重金也拦不住!8位哈佛博士后集体回国,只因祖国需要我

从上个世纪走来,我国人民携手共渡了许多难关,才铸就了如今强大的中国,而在这一路上,始终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的,除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爱国之心,这一点在科研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比如我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钱学森,就为祖国物理航天等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而在科研界内比较典型的因为国家需要就毅然决然回国发展的人物,还有这8位哈佛博士后,他们分别是王俊峰、张纳、张欣、林文楚、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据悉在上学期间,他们曾在哈佛一起搞“楼道科研”,自此结缘,之后王俊峰率先触动了回国搞科研的“按钮”。十几年前,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王俊峰来到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简称合肥科学岛。在这里,党委书记匡光力与王俊峰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谈话,除学科探讨外,书记还表示出祖国科研事业迫切需要归国人才助力的想法,值得关注的是,此时王俊峰所钻研的稳态强磁场实验室落户科学岛还不足一年。可以说,在这片科研领域,我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基于爱国的热情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王俊峰正式决定归国发展,在他的引领下,哈佛“楼道科研”的另外几位伙伴也准备陆续回国,在合肥科学岛从事强磁场方面的研究。不过在这中间,最大的拦路虎却出现了,为避免人才的流失,美国开始花重金截留人才,还为他们专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移民、奖金等。不过面对这些,他们始终不为所动,与此同时,我国也没有掉链子,提供的科研硬件与科研环境都非常给力,不仅有单独的实验室,其他方面也可以说远超哈佛,这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当然他们确实也不负祖国所望。2017年2月,他们努力建设的40特斯拉稳态强磁场凭借磁场强力一举成为世界第二。依托强磁场技术,他们还根据专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学术链”,磁生物效应、结构生物学、肿瘤药物、动物模型就是他们各自的科研的方向,正是因为可以给众多科研提供极端试验环境,强磁场又被称为“国之重器”,而8位哈佛博士后回国建设“国之重器”,也被传成一段“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的佳话。

劫中劫

他18岁已是哈佛大学博士,你敢平静地读完他的生平吗?

要说长相,他既不风流,也不倜傥,但若论科学,他若退居第二的话,那大概只有爱因斯坦和牛顿这样的世外高人才敢自称第一吧!他三岁半开始读书,七岁便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他9岁上高中,不满12岁便毕业了。如果你觉得这都没什么的话,那么他18岁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师从罗素、哈代和希尔伯特等世界顶级大师,最终还因创立了《控制论》而名扬天下。照片过后,真名揭晓,他就是《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是什么?控制论(cybernetics)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都与控制论有密切联系。总之,它非常重要就是了,作为一篇科普,这样高深的问题就不深究啦。维纳能够成功,与他的天才父亲是分不开的。这个十八岁便独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天才,最终居然凭借掌握四十多门语言的惊人本领而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维纳的父亲在维纳很小的时候便发现了维纳身上的天赋,于是有意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便对维纳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种训练使得维纳的数学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哈佛大学大师的对维纳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维纳跟随罗素学习数理逻辑和数学与科学哲学,他的哲学课程和数学原理课,维纳感到很新鲜,富有启发性。罗素的讲授清晰晓畅,犹如无与伦比的杰作,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罗素还建议维纳去阅读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文,这使维纳意识到不仅数学是重要的,还要有物理概念,这无疑极大地帮助了维纳日后创立控制论,因为控制论,正是众多学科交叉碰撞的产物。维纳在希尔伯特的指导下研究了微分方程。希尔伯特代表着20世纪初期数学的伟大传统,是维纳所遇到的唯一真正样样精通的天才数学家。他视野广阔,善于把非凡的抽象能力和对物理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成了维纳所向往的数学家。这些都是前奏,下面来看看维纳创立控制论的日子吧。尽管维纳非常聪明,但控制论的创立却花费了维纳几乎一生的时间,维纳1894年出生,而发表《控制论》是在1948年,1964年维纳去世。维纳能发明控制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罗森勃吕特博士领导的一个关于科学方法的讨论会,罗森勃吕特博士是当时的墨西哥国立心脏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这个讨论会每个月举行一次,参加者大都是哈佛医科学校的青年科学家(这就叫科研国际化吧)。爱因斯坦也从这样的讨论中受益在这个讨论会上,大家无拘无束的发言,就像一群孩子在就着某一个有趣话题争论一样。最后,会有来自某一领域的科学家宣读一篇关于某一科学问题的论文,宣读者必须经受一通尖锐批评的夹击,批评是善意的然而毫不客气的。这对于半通不通的思想,不充分的自我批评,过分的自信和狂妄自大真是一剂泻药,受不了的人下次再也不来了,但维纳一直都参与着这个讨论会,这使得他的视野大大的开拓了,他能够站在众多科学领域的交叉处,并最终创立控制论。欢迎关注正五边形的世界@科学(这个@在名字里没法用-_-!)

辨惑

25岁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美女学霸金刻羽:“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完全公平可言之说,你们也许会说为什么有些人出生就是富家子弟,有些人却是寒门出身,可这样的想法无对错之分,确实,有些人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可以享受到最高的教育资源,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日后成为优等生的机率也是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高得多。但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实则未必!有这样的一位美女学霸,她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而且还很漂亮,集颜值和才华于一身,而更为主要的是她还比一般的孩子更加努力,不但精通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4门外语,而且很热爱艺术和文学,除了以上技能之外,她的钢琴和单簧管技艺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级别。仅仅就是这些了吗?可能说出来你都有点不相信,她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哈佛大学的全部本科课程,在25岁的那年还获得了哈佛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更是在年纪轻轻时,就当上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宏观经济学终身教授,她就是金刻羽。对自己的优势能清晰定位,更知道“有志者当效此生”的道理,于是,她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同时也战胜了小小年纪,却要孤身一人在异国求学的惶恐与寂寞。哈佛大学的院长路易斯这样评论说,金刻羽能够在2年的时间就能够读完本科课程这真的是奇迹了,这位智慧与美貌的女孩真是绝对的“天才”。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就放弃原本该有的努力,如果你是出生在像她一样的家庭你还会那么努力吗?然而金刻羽没有觉得自己的家境优越而得过且过,而是比一般甚至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加努力百倍,也没有因为自己外貌出色而沾沾自喜,而相反很多贫穷家的孩子大多数都会怨天尤人埋怨自己的爸爸不是李刚、李嘉诚。可能还比父辈还不足,原地踏步,甚至默默无为,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小匠老师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跟家庭的富裕或者贫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老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给予我们生命,不要觉得自己家庭背景的贫穷而失去原有的梦想,正确的人生观是应该懂得为人生奋斗,不论出身贫贱。对于寒门子弟而言,虽然家境不如富人家的孩子,但可不能因此自怨自艾,而因发奋图强。金刻羽就是经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18年,金刻羽教授参加达沃斯论坛,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会议上代表中国发声,在国外的学术圈里,终身教授的光环帮不上什么忙,父亲的“荫蔽”也派不上任何用场,她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我们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为未来而努力。小匠老师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手机或者电脑前的你是否出自贫穷的家庭,但是请不要认命,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羡慕的“富人”。

夫何

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MIT夫妻档+哈佛教授,提出减轻贫困的接地气办法

201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瑟·杜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为减轻全球贫困所做的实验性方法。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贫困问题依旧难以解决。这三位经济学家将其分解成更为精细的问题,他们采用的实验性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贫困形成的因果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好解决国际贫困。此外,他们在很多领域对于经济干预做出了研究,包括哪一种干预起效、为什么起效,以及具体原因。他们认为,有效的扶贫手段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1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谁?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是一位具有孟加拉血统的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目前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福特基金会( Ford Foundation)国际经济学教授,他与埃瑟·杜弗洛(Esther Duflo)、Sendhil Mullainathan共同创立了Abl Latif 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巴纳吉于19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父母分别是加尔各答总统学院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Dipak Banerjee,以及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Nirmala Banerjee。他在1981年获得总统学院经济学学位,于1983年获得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于198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主题是“信息经济学随笔”。2009年,巴纳吉获得Infosys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奖。2011年,他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100强思想家之一。此外,他拥有多本著作,其中包括《穷人经济学》(www.pooreconomics.com),该书获得了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埃瑟·杜弗洛(Esther Duflo)是一位法国裔美国经济学家,目前是MIT经济学教授。她于1972年在巴黎出生,她的父亲米歇尔·杜弗洛(Michel Duflo)是一位数学教授,母亲是一名经常参加医疗人道主义项目的医生。杜弗洛在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本科课程时,原本计划学习历史。在第二年,她开始考虑从事公务员或政治职业。1993年,她在莫斯科呆了10个月。在此期间,她教人学习法语,并撰写了一篇历史论文,旨在讲述苏联如何“使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大型建筑工地进行宣传,以及宣传要求如何改变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莫斯科,她曾担任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助理,一位是与俄罗斯银行建立联系的法国经济学家。另一位是哈佛大学的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萨克斯当时为法国财政部长提供咨询。这些研究职位让她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学具有作为世界行动杠杆的潜力”,并且她可以在做“重要的事情”的同时,满足学术抱负。杜弗洛于1994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得历史和经济学学位,并于1995年获得DELTA(现为巴黎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联合硕士学位。1999年,她在Abhijit Banerjee和Joshua Angrist的联合指导下获得了于MIT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她被任命为MIT经济学助理教授并一直在MIT工作。2002年,她29岁时被提升为副教授(终身制),这让她成为了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杜弗洛和巴纳吉育有一娃,并于2015年结婚。杜弗洛曾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经济顾问,她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像管道工那样工作,或者至少“我们中应该有一些人花部分时间做部分那样的工作”,不仅安装系统,而且还必须随时观察,在出现明显泄露和堵塞的时候进行修补和疏通。在被问到会怎么花诺奖奖金时,杜弗洛表示:“当年居里夫人获奖后,她买了很多实验材料,我也将把一部分奖金用于研究。”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是一位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目前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盖茨教授。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奖学金和总统学院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全球青年领袖。克雷默(Kremer)最近的研究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水和农业。他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选为年度50名研究人员之一,并因其在健康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拉丁美洲的研究而获奖。他帮助制定了针对疫苗的预先市场承诺(AMC),以刺激私人对疫苗研究的投资以及针对发展中国家疾病疫苗的分发。2010年,他成为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发展创新风险投资(DIV)的创始科学总监。Kremer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精密农业促进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同时,他是总部设于哈佛的组织WorldTeach的创始人,该组织会将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作为志愿老师,送往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克雷默毕业于哈佛大学(1985年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于1992年至1993年担任MIT的博士后,于1993年春季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客座助理教授,并于1993年至1999年担任MIT的教授。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哈佛大学的教授。2缘何获奖?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颁给了这三位研究贫困的学者?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官网消息,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今年的获奖者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抗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现在已经成为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尽管近来在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是减少各种形式的全球贫困。全球仍有7亿多人维持在极低的收入。每年,约有500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疾病,而这些疾病本来可以通过廉价的治疗方法预防或治愈的。世界上有一半的儿童仍然没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就离开了学校。今年的获奖者引入了一种新方法,以获得有关消除全球贫困的最佳方法的可靠答案。简而言之,它涉及将此问题划分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例如,用于改善教育成果或儿童健康的最有效干预措施。他们表明,这些较小、更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在受影响最大的人群中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最好地回答。在1990年代中期,克雷默和他的同事们通过野外实验来测试一系列可以改善肯尼亚西部学校成绩的干预措施,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强大作用。巴纳吉教授和杜弗洛教授,通常还有克雷默教授一起,很快就对其他问题和其他国家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的实验研究方法如今完全支配了发展经济学。获奖者以及其他追随他们脚步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与贫困作斗争的实践能力。作为其研究的直接结果之一,有超过500万印度儿童从学校的有效辅导课中受益。另一个例子是,许多国家已经对预防性医疗提供了巨额补贴。这些只是这项新研究如何帮助缓解全球贫困的两个例子。它还具有巨大的潜力能进一步改善世界上最贫困人口的生活。3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很大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正如杜弗洛在回答记者时所说,任何扶贫政策要起作用,了解穷人需要什么很重要,但扶贫的人未必知道。有些穷人很绝望,但有些很有进取心,我们要理解根源性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解决问题。针对如何才能摆脱贫穷这一经典问题,只有理解了贫困形成的因果关系,才能更好解决贫困问题。班纳吉和杜弗洛在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后,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在两人的合著《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他们提出一系列更小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针对每个小问题,他们分别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针对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学校不肯学习这一问题,他们发现:“如果我们给学校提供课本,但不提供其他资源,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善;但如果我们改良老师的教学方法,却能极大改善学生的成绩。”《贫穷的本质》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此外,也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参考资料:维基百科、网易财经、凤凰财经。责编:小野菌 | 视觉:李盼 东子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让世界更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