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地狱火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鹿铃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常名

去美国读研究生需要多久?| 各专业时长一览

美国是不少准备出国读研的同学的首选国。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EE)2018年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 (Opendoor) 显示,2017-2018学年,共有38.2万国际学生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而根据新东方前途出国发布的《2018中国留学白皮书》来看,面对越来越高的就业压力,中国留学生出国读硕士的意向在逐年增强。那么,如果选择赴美读研到底需要读多久呢?一般来说,大家传统认知中的经典硕士学位模式需要一到三年左右的时间获得,具体课程长度取决于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以及学生是全职学习,还是兼职学习。以下是一些硕士专业一般情况下全职学习毕业所需时长。和本科生不同,对于硕士学生来说,为生活活动休假一学期并不少见,比如结婚,或者兼职学生需要更专注于工作,这些都将导致取得学位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大多数硕士课程都对学生取得硕士学位的时间有限制,一般要求在五到七年内获得硕士学位。硕士课程平均需要学生修32至36个学分,相当于8至10门课程。但也有一些硕士课程需要多达60学分,如阿拉巴马大学的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虽然中国留学生往往会选择全职攻读学位,但在美国兼职硕士的学生占比几乎和全日制学生一样。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Ecation Statistics) 的最新数据,美国攻读兼职硕士的学生占比为43%。此外,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选择在线项目课程的人数也在增加。截至2016年秋季,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参与了在线课程。此外,如edX和Coursera这类MOOC平台和大学联手提供的微证书(Microcredentials) 也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大家可以在获得某领域的不同课程的微证书后,换取相应的硕士学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预计,2014年至2024年这十年间,拥有硕士学位的职业将以13.8%的速度增长。而取得硕士学位的灵活方式能够满足更多的人在学业上继续发展的需求。以上就是小新和大家分享的《去美国读研究生需要多久?| 各专业时长一览》的相关讯息

雪椰

我和媳妇到美国读博士,用12年想留在那里工作,却双双黯然回国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成年礼

海外博士最快几年能毕业?主流国家博士学制大起底!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安全期

想去美国读博,该如何申请?

我们中国的学生,是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博士学位的。留学美国申请PhD一般没有强制要求大家一定得有硕士学位,所以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考虑本科直博。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申请美国博士需要大家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1.GPA:必须越高越好,本科如果没有3.5以上不建议直接申请博士,名校博士的平均录取GPA基本都在3.7-3.8以上。如果在国内已经读了硕士学位,GPA也必须高,但还是要依照你本科成绩为主,硕士成绩只能作为参照,优秀学生大多都为GPA 3.8以上。除了国内985高校硕士,如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哈工大等,这些院校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知名度,学术水平被认可。如果本科院校背景和成绩普通,有这样的国内硕士的学历也会对申请大有帮助。2.TOEFL:至少100+,同时不少学校要求各部分成绩有要求,特别是口语。作为国际生来说,语言必须过关,因为奖学金相对的是TA(助教)或 RA(助研),帮教授做事,语言需要足够优秀,才能沟通无障碍。3.GRE/GMAT:至少325+,尤其在Q的部分,希望你能拿到163+以上分数。GMAT建议720以上,在写作部分,知名院校们在硕士阶段都要求4或4.5,博士也至少要达到这个水平才可。如果对应申请的专业有要求,建议考GRE-SUBJECT。接下来我们看看申请的详细时间线1、套磁:录取的先决条件美国高校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套磁呢,US News 综排和专业,只能作为一个基本的选校参考,而不能作为选校的决定因素。因为在美国,不是大牛老师一定在名校。很多大牛老师喜欢去一些排名一般般甚至不怎么样的大学。原因有多种:安静,福利好,环境好。如果大家都在顶破脑袋去挤名校的实验室,而招生名额是固定并且十分有限的,就导致名校博士的申请非常难,对于很多不知名的高校,大牛的实验室却招不到好的生源。选出自己最理想的院校后,大概八九月份,我们就可以开始发送第一轮的套磁邮件了。然后根据第一封的回复情况套第二轮。因为申请人数逐年上涨,目前来看不是很多教授热衷回答潜在学生的问题, 如果感觉回复还不错,对你表露出意向,那就继续套近乎吧,附上你的简历和Research Interest, 看是否能推荐准备招生的教授。这一轮下来情况通常不会乐观,可能只有寥寥教授回复。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还是会有推荐的。2、申请材料递交大多数的PhD项目Deadline都是12月1日,即便之前的套磁环节非常不理想,到了这个时间也必须需要提交申请申请材料的。网申,G、T送分,成绩单寄送,提交推荐信,根据学校官网的指导,完成常规的申请流程。3、面试收到材料以后,大多数学校会安排面试。有点学校是教授直接面试,或者Admission Committee 安排1-2教授Perform Interview, 主要是进一步了解研究方向,Career Plan 以及口语水平等。面试结果基本就明确你是否能拿到录取offer啦。以上三个方面希望大家可以在申请之前明确要求,知道自己的真真实水平和可申请的院校,做一个详细的规划,不断地提升自我,这样才会在申请的时候更加有把握一些。

天趣

国外PhD多读几年有何利弊?

延迟毕业在读博期间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利弊也因人而异。一项在pols one上发表的研究指出了一些PhD学生延迟毕业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的内在原因,也有来自导师的外在原因。排在前列的是实验进展不顺利,安排不合理等。如果是学生主动延迟毕业,有可能是研究还没有拿到满意的结果,需要继续多做一段时间,才能发表更有水平的论文,或者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和post-doc的职位,需要更多时间的筹备。在读博期间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理工科的博士90%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即便老板不去逼,一天至少在实验室待够10小时,一周6天才能保证在几年内做出一点像样的成果。实际去考虑就业,去接触各种人脉也就是快毕业的最后一年,把自己做的和市场需要的去match,会知道区别。博士在公司属于高端人才,公司雇佣博士的成本很高,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会选择所做的方向和公司目前的研究高度匹配,能独立运作起一个项目,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这种职位其实并不好找。至于申请postdoc,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我见过申请了50+大学、实验室的博后职位的PhD,回信寥寥。这里顺便讲一讲post-doc博后和在读博士的区别。博士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而博后是一份工作,它是介于博士和正式教职之间的过渡期,学校有特定的funding资助,所以博后除了做自己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做一些实验室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期限在1-3年不等。打个形象的比方,博士生阶段还是一个学徒的身份,课题和方向都是导师定的,到了博后阶段,就是熟练工了,对于基本的试验技能都了然于心,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需要自己去独立确定你的研究方向,还需要指导别人来做实验。所以未来的方向还不很清晰,试验技能还没有打磨好的学生,选择延迟毕业,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可以继续在导师这里领薪水,给系里做助教赚钱,同时还能享有医疗保险,在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时候,这是一个短暂的过度,对未来是有利的。实际上在美国,主动延迟毕业的博士多得很,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实验室老板有一个博士,是美国人,我们都是一周6天的工作强度,他一周只工作4天,临到毕业想去公司找职位竞争力不行,去不了很好的,又继续在老板实验室老老实实的多干了一年,那一年里比他几年干的活还多,基础不牢的时候,就打牢了基础再去闯荡江湖是明智的。需要提一下的是被迫延期毕业的情况,好文章也发了,活也干完了,但因为活干得太漂亮,导师不想放人,所以迟迟不让毕业,这样的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博后或者工业界的工作是可能性较大的,被迫延期毕业至少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福布斯的统计数据展示,能在企业找到工作的博士年薪都在10万左右,博后的平均年薪$45000,而在学校里,导师和系里支付博士生的补贴每年在$15,000 and $30,000不等。这种情况下就不建议延期毕业了,遇到这样的老师,首先建议要积极沟通,争取能按时毕业,如果无法沟通,则可以向系里去反应,这种问题肯定不是首次发生,系里一般都有特定的程序去处理,或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第二导师去帮助协调。总的来说,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达到了可以独立的程度,那早一些独立去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合适的,行业内的优秀公司都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历的人。如果是做博后的话,要做到Senior postdocs 也就是至少有两年以上博后经历的才有可能去申请相关的项目资助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些都是不可绕过的路。如果能力还差一些,就老老实实在实验室再积累一段时间,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口粮问题。

地无私载

准备出国读博的同学,这5点小建议你一定要看看

没有哪个成年人的世界是容易的,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一点,选择更多一点,越来越多人开始进修提升自己。大部分人会选择读研,读博或者出国留学,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是值得支持的,这次为准备留学读博的同学准备了几点小建议。1、 明确自己定位制定好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定位。谨记出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去获取知识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可以走马观花的游客。所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不要想太多不着边际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一些真正的本领,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2 、有辨别的交友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开始会不太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所以可以积极一点和班上的同学主动交朋友,但是不管交多少朋友一定要记住古人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交友也要慎重,因为国外的思想相对比较开放,和我们国内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所以要小心不要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学会交益友,远离犬马声色之人。3 、多去图书馆学习可以多与学霸交流学习,他们之所以成绩优异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可以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就像在优秀的人身边你也会慢慢变得优秀是一个道理。平时多去图书馆,现在高楼大厦的林立,生活节奏加快,使我们再难寻一方静土,而图书馆的宁静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氛围浓厚,书籍琳琅满目,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另外,除了阅览所读专业相关书籍外,还可以再多阅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籍,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高度,也会收获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4、 学会和导师讨教遇到课题上的问题可以多向自己的导师请教,谨记自己的目的就是来学习提升的,所以不必难为情或者有“大家都没问,我问是不是显得自己不够聪明”的想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导师也是很欢迎学生请教问题的,不过,在请教之前最好可以先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文献,有自己的一个想法观点后,再去与导师探讨。5 、安全问题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自身安全。虽然现在治安都不错,但毕竟是在陌生的环境下,在不了解当地的处事方式时,安全问题是不能忽略的。而且出国后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国家,为人处事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小心谨慎一点准是没错的。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咨询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

床上床

读博实在扛不住就退学吧,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2019 年 1 月 20 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2019 年 1 月 3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生刘某失联,遗体被发现后疑似自溺身亡;2019 年 2 月 11 日,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王某在实验室内自缢身亡……无论国内国外,读博士的压力都超乎常人想象的大!为何不退学?知乎上有个话题非常热:一些跳楼的名校博士们,为什么不退学?已有回答 1264 个,被浏览 620 多万次。图片来源:知乎截图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退学选择,在那些博士生看来,竟是排在自杀之后的选择。人生不能置换,人生无法假设,再也没有人能亲身体会死者的心境,也无从理解死者选择死亡时的无助和绝望。旁人的分析也好,甚至博士生们现身说法也好,也不过仅提供一个了解死者想法的侧面罢了。大部分博士生在读博阶段总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有那么段难熬的日子,有的扛一扛就过去了。有实在扛不住的,不妨考虑退学。人生就是这样,那些痛苦煎熬的一分一秒,只要活着过去了,回头想想也不过如此。图片来源:123rf学霸君身边就有两个 quit 掉 Top 2 博士的例子。为保证隐私,人名匿去,也不涉及专业和入学年度。第一个是本科毕业于东部 985 综合类大学的 Z 生,考研读博,科研素养是学霸君近二十年专业生涯中排名前五的。他读博期间,组里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一篇一区 paper 闹了个大笑话,被撤稿了。本来指望文章毕业的 Z 生,顺利毕业的愿望落空。刚好他原打算去美国名校继续深造,这下就干脆办理退学,直接走人。同组另一个博士生 S ,本科毕业于中部 985 综合类大学,保送读博,四年没做出成果,中期答辩已经延期,博士毕业延一年还都没希望。受到 Z 生的感召,转硕士走人,去其他学校读博士。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俩人现在混得还都挺不错。在学霸君看来,有能力读博士的,在智力、能力和努力程度上都远超常人,即使不读博士了,做其他的,也一样可以非常优秀。退学的流程普遍来说,退学比入学容易,比博士毕业那更是容易太多。然而,学霸君详细询问过很多 985 高校不同专业的博士生本校博士生退学的手续究竟该怎么办,大部分人不知道。可见退学这个选择,对很多博士生来说还很陌生。在读博遇到困境的时候,也不是一个权重较高的考虑项。图片来源:123rf必须承认,不同学校的退学流程在具体操作上差别较大,国内外差别更大。国外高校教授治校,退学一般比较好办,只要跟自己导师商量好,系里的秘书会把一切事情都办妥,学生等着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即可。在国内,最初也要跟导师谈。导师同意后,系里大概率还会有人来做工作,有时是院里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来谈心和了解情况。如果学生坚持要退学,那么流程方面就得由院办公室人员或者校研究生院处理了。正式的流程多数开始于学生向校方学生处或研究生处提交退学申请。申请中要写明退学原因,不愿意谈退学原因的,就写「个人原因」。校方审批完后会出具书面的退学通知单。接着要填一些存档留用的表格。有的高校比较正规,对研究生档案管理比较好,则会直接出电子版,学生签字即可。跟正常毕业相同的是,最后都必须要填一张离校手续单,上面要求宿舍、图书馆、食堂等盖章,代表学生跟校内有关的一切手续和钱款交接完毕。上述手续办完,学生就可以离开了。图片来源:123rf退学可能遇到的问题1. 肄业证肄业指尚未毕业或没有毕业,退学当然属于肄业。所以,退学的官方说方法是「博士肄业」,大陆的高校一般会发给学生肄业证。很多人觉得丢脸或者认为对以后择业没帮助,就不领肄业证,这是不对的。肄业证用来代表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对将来写履历以及相关户口档案的调动都有很大的证明作用。2. 户口和档案博士退学后,外地生源的户口一般要回原籍,这时候就是肄业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有了肄业证,迁户口和档案的流程跟正常毕业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肄业证,相关证明材料会让人抓狂。3. 退缴补助网上有人说博士生退学的话,必须把之前领到的博士生补助全数退还。然而学霸君身边的例子中,并没有哪个学校收取退还的补助。这个问题,可能不同学校间有差异。不过说到底,能有博士点的学校或专业,大都不差这点钱,估计大面上,博士补助是不必退缴的。图片来源:123rf读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退学也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站在一生的角度看,博士退学大概率还是好事儿,只要自己能调整好心态,没有什么不可以。图片来源:123rf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很多,读书求学,远比不上生活幸福更重要。(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介而离山

读博实在扛不住就退学吧,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2019 年 1 月 20 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2019 年 1 月 31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生刘某失联,遗体被发现后疑似自溺身亡;2019 年 2 月 11 日,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王某在实验室内自缢身亡……无论国内国外,读博士的压力都超乎常人想象的大!为何不退学?知乎上有个话题非常热:一些跳楼的名校博士们,为什么不退学?已有回答 1264 个,被浏览 620 多万次。图片来源:知乎截图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退学选择,在那些博士生看来,竟是排在自杀之后的选择。人生不能置换,人生无法假设,再也没有人能亲身体会死者的心境,也无从理解死者选择死亡时的无助和绝望。旁人的分析也好,甚至博士生们现身说法也好,也不过仅提供一个了解死者想法的侧面罢了。大部分博士生在读博阶段总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有那么段难熬的日子,有的扛一扛就过去了。有实在扛不住的,不妨考虑退学。人生就是这样,那些痛苦煎熬的一分一秒,只要活着过去了,回头想想也不过如此。图片来源:123rf学霸君身边就有两个 quit 掉 Top 2 博士的例子。为保证隐私,人名匿去,也不涉及专业和入学年度。第一个是本科毕业于东部 985 综合类大学的 Z 生,考研读博,科研素养是学霸君近二十年专业生涯中排名前五的。他读博期间,组里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一篇一区 paper 闹了个大笑话,被撤稿了。本来指望文章毕业的 Z 生,顺利毕业的愿望落空。刚好他原打算去美国名校继续深造,这下就干脆办理退学,直接走人。同组另一个博士生 S ,本科毕业于中部 985 综合类大学,保送读博,四年没做出成果,中期答辩已经延期,博士毕业延一年还都没希望。受到 Z 生的感召,转硕士走人,去其他学校读博士。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俩人现在混得还都挺不错。在学霸君看来,有能力读博士的,在智力、能力和努力程度上都远超常人,即使不读博士了,做其他的,也一样可以非常优秀。退学的流程普遍来说,退学比入学容易,比博士毕业那更是容易太多。然而,学霸君详细询问过很多 985 高校不同专业的博士生本校博士生退学的手续究竟该怎么办,大部分人不知道。可见退学这个选择,对很多博士生来说还很陌生。在读博遇到困境的时候,也不是一个权重较高的考虑项。图片来源:123rf必须承认,不同学校的退学流程在具体操作上差别较大,国内外差别更大。国外高校教授治校,退学一般比较好办,只要跟自己导师商量好,系里的秘书会把一切事情都办妥,学生等着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即可。在国内,最初也要跟导师谈。导师同意后,系里大概率还会有人来做工作,有时是院里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来谈心和了解情况。如果学生坚持要退学,那么流程方面就得由院办公室人员或者校研究生院处理了。正式的流程多数开始于学生向校方学生处或研究生处提交退学申请。申请中要写明退学原因,不愿意谈退学原因的,就写「个人原因」。校方审批完后会出具书面的退学通知单。接着要填一些存档留用的表格。有的高校比较正规,对研究生档案管理比较好,则会直接出电子版,学生签字即可。跟正常毕业相同的是,最后都必须要填一张离校手续单,上面要求宿舍、图书馆、食堂等盖章,代表学生跟校内有关的一切手续和钱款交接完毕。上述手续办完,学生就可以离开了。图片来源:123rf退学可能遇到的问题1. 肄业证肄业指尚未毕业或没有毕业,退学当然属于肄业。所以,退学的官方说方法是「博士肄业」,大陆的高校一般会发给学生肄业证。很多人觉得丢脸或者认为对以后择业没帮助,就不领肄业证,这是不对的。肄业证用来代表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对将来写履历以及相关户口档案的调动都有很大的证明作用。2. 户口和档案博士退学后,外地生源的户口一般要回原籍,这时候就是肄业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有了肄业证,迁户口和档案的流程跟正常毕业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肄业证,相关证明材料会让人抓狂。3. 退缴补助网上有人说博士生退学的话,必须把之前领到的博士生补助全数退还。然而学霸君身边的例子中,并没有哪个学校收取退还的补助。这个问题,可能不同学校间有差异。不过说到底,能有博士点的学校或专业,大都不差这点钱,估计大面上,博士补助是不必退缴的。图片来源:123rf读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退学也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站在一生的角度看,博士退学大概率还是好事儿,只要自己能调整好心态,没有什么不可以。图片来源:123rf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很多,读书求学,远比不上生活幸福更重要。(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