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莫里哀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黑海盗

详解国外博士后申请

一、国外导师如何看待博士后博士后对实验室小组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提供科研操作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充当实验室日常的管理者;对科研提供日常和技术方面的督导;使用技术仪器和收集测量数据进行实地研究。二、国外博士后位置对英语有什么要求吗通常没有具体要求。博士是一个高端知识群体,都具有英文的读写能力,一般申请博士后职位和出国签证时对博士的英文能力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三、国外博士后有年龄的要求吗?国外博士后没有具体的年龄要求,以科研背景及工作经验为主,有些看重论文背景,有些看重实际应用能力,还有些需要很好的idea。四、没有英文文章可以找到博士后职位吗?根据国家和专业及导师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最好有英文文章,列入SCI、EI检索的更好。但有些导师也会则偏重于工作经验、研究技能,比如您参与过的项目、申请过的专利等。五、为什么国外博士后多要求申请者为博士毕业五年内?确切的说,是“有效参与科研”5年内,如果中间你歇了一年产假,或者做了两年义工,经了三年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是不记在年份里面的。博士后post-doc在西方虽然定义不同,但多指获取博士之后的那第一个(或包括第二个)职位,属于给early career求职者设立的范畴,这里的研究年限限制是为了保证竞争公平——同一个职位,有10年研究经验的和一个有2年工作经验的去竞争肯定有10年经验的貌似更胜任——但在西方,这些senior研究员应该去申请为mid-career以上设置的职位或基金。这和足球赛分少儿组、青年组、成年组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看的不是生理年龄而是学术年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各国家、包括不同的院校、科研机构等,政策都会有所不同。六、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可以申请美国博士后吗?在美国,其它学科领域都只有博士(PHD)才可以申请博士后,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才会有本科申请博士后的,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同而出现的特例。经过美国普通大学四年学习,拿到学士学位(B.S.),其中的佼佼者才有可能进入医学院学习,毕业可拿到M.D.。中国的医学院系统与日本等国家相似,直接从高中毕业生招收,临床专业学制4-6年,学识课程30门以上,其中含实习1年,毕业后获医学学士学位(B.S.),虽然以后可以继续作医学硕士和博士,但课程门数(硕士7-8门,博士5门以上)不同,另外侧重科研训练。虽然中国与美国不对等,但美国权威认证机构认可中国的医学学士学位(B.S.)相当于美国的M.D.,称为M.D. equivalent,。所以在很多医学或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士后招聘中,条件会写明MD或者PHD可以申请,也有的只写明PHD可以申请,因不同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用人要求而异。一般招收方会要求,中国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本科5年),即等同于MD,可以申请博士后职位。关键是要看科研背景及研究能力。

大猩猩

美国花重金也留不住!哈佛8位博士后集体回国,只因我是中国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感情,人们为它抛头颅洒热血,不图回报,不计得失,一心只希望它更好更强,这份伟大的情谊虽然看不见,但是却亘古传承,绵延不绝,融汇在每一个人身上,被所有人深藏于心,这就是爱国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急需高素质人才和领军人物。只因祖国需要,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周培源、钱三强等大科学家不顾层层阻挠回到中国。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华罗庚“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建设,他们的事例被后人铭记,激励更多的中国人热爱祖国,不忘初心。有这么8个人,他们都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在美国留学后,他们的才能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美国花重金邀请他们留美发展,但是他们义无反顾拒绝了美国的金钱诱惑,一心想回到祖国帮助祖国发展。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林文楚、王俊峰、刘静、任涛、刘青松、张纳、王文超、张欣。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世界顶尖学府,这里孕育了无数大科学家,也聚集了全世界的优秀教师资源,全世界学生都以在哈佛大学读书为荣,这8个人能够到哈佛深造,足以说明他们的能力水平。在平时,这8个人就经常一起搞科研,一起交流心得,逐渐培养了很强的团队理念和心理默契,好事者把他们称作哈佛“八把剑”。没想到8个人竟然集体回国,他们放弃美国的高薪待遇,这件事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西方媒体称此为:“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这8位哈佛博士后回国并不是突然想到的决定,而是有一个“巧妙”的契机在其中。当时他们在美国碰到了我国的匡光力院长,并且进行了一场密切的交谈,在交谈中,匡光力院长提到我国科学院的强磁场科学中心需要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尚且空白,未来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都是一个未知数。(匡光力院长为我国强磁场实验装置的负责人)匡光力院长向他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祖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只因祖国需要,8人不约而同地放弃美国高薪,不顾前途未知回到祖国,一心为祖国搞科研,报效祖国。他们深知自己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回国!美国听说这个消息后,连忙采取措施拦截,花费重金,修改关于移民的政策规定,声称给他们提供美国绿卡,还要给予他们科研方面的丰厚条件,用尽一切措施挽留人才,但是这8人不为所动,在他们心里:祖国的需要大于天!这8位哈佛博士后的回国,让我国在强磁场科学装置与技术领域实现了巨大突破,他们为我国打造了一整套该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科研发展进程。

谜中迷

6000多名留美博士后,80%选择不回国,国外月亮真的更圆吗?

中国大陆留学生是目前世界留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根据教育部官方的数据统计:2018年大陆留学生总数高达66.2万人。从2008年开始近10年来,大陆留学生人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9%。其中,有超过50%的留学生选择了美国作为目的地。2018年赴美留学生人数高达有36.3万人,硕博留学生占比过半。国内留学生市场非常活跃,催生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每年如此多人数选择出国留学,真正归国效力的又有多少呢?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真实情况并不容乐观。2018年,有51.9万留学生选择回国,占留学生出国总数的80%左右。表面看来,这一数据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看含金量最高的博士留学生群体,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好。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就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群体中,2017年依旧还留在美国的有62%。其中,中国的博士留下来数量最多,占所有赴美读博留学生人数比例的92%。看到这一数据简直触目惊心,我们的这些高等级人才为何不愿回国效力呢?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多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和国外顶级大学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博士毕业后的收入上,国内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现实情况。美国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毕业后每年年收入会有20万美金,基本可以一步跨入中产。但在国内,很多刚毕业的博士在没有帽子的情况下,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月薪,只能勉强温饱。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更多的人选择留在美国,选择一种更加稳定和舒适的生活。可能要不是这次疫情,大家还不会关注到国外还有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1.5万“小留学生”在国外疫情最紧急的时候选择回国,家长希望政府包机将他们接回。很多网友就表示,从小在外的这些留学生真的会对国家有真感情吗?还是说只是因为觉得在国外危险了,才选择回国来避难?在这次疫情中,还出现了像徐可馨这样的“恨国党”,甚至还有恬不知耻的代表中国向世界道歉的留美博士后。部分害群之马的丑态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尤其部分还是公派留学生。可能在他们心里,一旦出去就没想过要回国。不知道这次疫情国外对抗疫情的表现,是否能让他们真正清醒:哪里才是真正的依靠?最近几年,国内顶级人才出国一直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清华大学美女教授颜宁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事件当时就引发了网友的诸多议论。如果连国内最顶级的清华大学都留不住这些人才的话,那么其余高校情况会更加严峻。但从趋势来看,国内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海外各级别人才的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除了允诺不低于国外高校的高薪之外,还包括提供配套的科研资源。可以说,在高级别人才的待遇方面,国内目前已经做到了持平甚至更高。但在青年人才方面,国内高校提供的待遇还是太低了,很多人博士毕业之后薪资只能温饱。在大龄和高昂房价的现实面前,还有多少人有动力去专注做科研呢?这次疫情其实是一次大考,让那些真正在外留学并定居的人才们看到国家的真面目。国内团结一心抗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国外搞群体免疫,真正控制疫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会有一个大的留学生归国潮。那些每天做着“美国梦”的一群人也该醒醒了,国外的月亮并不真的比国内圆!

笛卡尔

读研读不下去了,去国外做博士后或许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狗故事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幻术师

美国教职体系介绍—访问学者博士后关注的那些事

申请美国的访问学者或博士后职位时,我们会在外方导师的主页上看到各式各样的title。如果按照国内职称来理解,往往会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会对职位申请产生影响吗?今天知识人网将简要介绍美国的教职体系以及申请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终身聘用制Tenure Track美国高校教职体系的核心是 Tenure Track,即“终身聘用制”。一般来说正教授(Full Professor)和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都是所谓的“终身教授”。取得终身教授职位后,除非刑事犯罪、严重的学术不端,或学校遭遇财政危机,否则不得不对终身教授做出裁员,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就业保障。以获得终身教职为目标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被称为“on the tenure track”,即“走上终身聘用的道路”,而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站。助理教授需要学校在社会公开招聘,所看重的也并非求职者已有的成就,而是对方的学术潜力。根据院校要求不同,助理教授要用5至7年的时间通过Tenure track的考核,来获得终身聘用的资格。考核标准Tenure track的考核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是faculty根据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劳资谈判合同)的条文制定的,相当于法律文件,措辞非常严谨。考核标准分三个部分:(1)教学(含主要任务)Teaching/Primary Duties,比如授课,为学生提供建议;(2)学术研究Scholarship,比如在track期间发表文章A类多少篇,B类多少篇,有明确规定;(3)委员会服务Service,比如参加各种活动等。如果在任期内三方面都表现出色,助理教授就可以获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但是如果表现不佳,其终身教职将被拒绝,未得到续聘的助理教授必须离职,一般学校会给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助理教授找新工作。副教授晋升正教授有另外一套考核标准。因为要求非常高,在美国拿到正教授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副教授没有晋升的追求,也可以一直作为副教授。注意:助理教授可以独立指导博士或者硕士,也就是说助理教授可以是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只要系里开设相应的博士点或硕士点即可。其同样可以招收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美国常见教职1 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是美国科研主力军,也是访问学者/博士后的主要套磁对象。正教授、副教授的优势在于,已经获得终身教职,没有太大的文章发表压力,拥有一定的学术自由,也愿意接受或开展新的课题研究。劣势在于申请竞争激烈,导师忙碌可能沟通机会较少,且有部分教授因此缺乏外部压力,科研动力不足。有些申请者主观认为出国就要跟正教授牛导,助理教授不做考虑,这其实也是申请的一大误区。在我们看来,助理教授具有以下优势:(1)能被名校聘为助理教授的导师,必然是该领域的学术新秀,大多是名校博士获曾在名校做博士后,眼界格局,人脉资源,学术素养被招聘委员会认可;(2)可以经常见面,经常沟通,有显著的指导优势;(3)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导师的晋升息息相关,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知识人网曾有博士后案例,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博士后与导师发表多篇高分文章,导师成功获得终身教职,其也在导师的帮助下成功移民。所以选择导师不能光看title,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综合考虑。美国高校还有一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这类教授只负责研究,并且经费来自于科研基金,而不是学校的常规预算。研究助理教授通过科研成绩可晋升为研究副教授、研究正教授,但并不算作终身教授。2 讲师与国内不同,讲师(Instructor或Lecturer)不算在“Tenure Track”中,如果想要获得终身教职,必须先获得本专业的最终学位(terminal degree),然后应聘助理教授。讲师(Lecture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课程。讲师的职位通常可以续约,有些学校的讲师在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晋升到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但是,高级讲师仍然不是终身教职,期满需要续约。3 访问助理教授访问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生课程,一学期3-4门课。与助理教授不同,访问教授是个临时职位,对科研无明确要求,并且职位的期限通常较短,比如1-2年。4 代课教授代课教授(Adjunct Professor)在美国高校需求量很大。前面提到的教授职位,无论是否终身,都是全职,享受年薪及福利,比如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相比之下,代课教授的薪水取决于教授几门课,并且通常无福利。5 荣誉教授美国的荣誉教授是额外加在最高级别上的称号,一般叫做Distinguished Professor。 该称号一般授予拿到重大奖项的正教授,如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图灵奖等等。但是拿了奖项不等于直接授予荣誉教授,但是荣誉教授一般都是获得过该等级奖项的正教授。之后,知识人网老师将对美国终身聘用体系内教授们的职责进行介绍说明,如果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感兴趣,或将来有意在美国从事高等教育行业,您可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同时欢迎有相关经验的读者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明天既是五一假期,知识人网老师们提前祝海内外学者节日快乐!

葛伊

博士后工作难找,欧美一些研究者探讨了背后的原因

博士后训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吗?美国和欧洲的两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结果发现博士后的经历对于学术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而对于想要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博士后经历甚至可能是减分项。对那些招聘博士后的课题组长们来说,他们只是想找一个能干活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合适的人加以培养。10 月 8 日《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在线发表了美国学者的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论文,论文的落脚点在博士后这个群体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员 Christopher Hayter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年初采访了 5 所研究机构(其中 4 所是美国的顶尖大学)的 97 位博士后,其中有 84 位计划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在今年 10 月 8 日之前,84 位博士后中只有 6 位找到了助理教授(tenure-track)的职位,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最终都将不得不做出其他的选择。“一个顶尖研究机构的博士后在学术界无法找到工作,这种情况虽然令人震惊,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Hayter 说。教职的饱和、竞争激烈是欧美学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麻省理工(比如工程学院),每次开放一个助教职位,就会收到 400 份申请,这些申请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十分优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拉森博士说。博士后不仅在学界难有出路,去企业找工作也困难重重。一位企业雇主在接受 Hayter 访谈时表示博士后“所有的那些学科技巧你都不需要,而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他们却没有。”Hayter 建议更多的大学提供教授博士后企业技能的项目。“他们或许不会确定他们就想进企业,但是这样的项目至少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看到别的可能性,”他说。另一项于今年 12 月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管理期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了与博士后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群体——课题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I),研究人员想知道博士后的招募和遴选标准是怎样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四所欧洲大学的博士后招募和聘用过程。通过对 21 名课题组长的访谈,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对于博士后的要求是有用、熟悉以及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意愿,而这些素质对于博士后产出最好的科学成果或者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最好的准备却不是必须的。一位瑞士的受访者表示他通常招聘的博士后要“能马上上手,能对项目有帮助,但不需要特别杰出,不需要是顶尖人才”。聘用过程常常基于非正式的联系和熟悉程度。“课题组长们时间有限,所以他们更喜欢已经认识的人。”论文的第一作者荷兰拉德堡德大学(Radbound University)的管理学博士生 Channah Herschberg 说。Herschberg 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愿意给研究者更多时间完成项目的资助机构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选择更为正式的招募过程也会有帮助——这能为职位找到最合适的候选人。她说:“如果课题组长能够更加公开地进行职位招募,他们将会给新人机会,而研究的质量也可能会提高。”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n Chapel Hill)的博士后事务办公室主管 Sibby Anderson-Thompkins 认为这两项研究说明了美国和欧洲博士后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真的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对如何设计博士后训练计划、如何招募和聘用博士后人选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她说。图片来自:The Blue Diamond Gallery

黑灵官

「访学招聘」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正在招收博士后!

想要出国访问学习的小伙伴看过来啦,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招聘博士后职位!51访学网小编每周五定时更新最新的访学招聘信息,感谢关注51访学。The Feske lab at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is seeking a postdoctoral scientist for projects focused.Our well-funded and diverse laboratory provides a stimulating and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environment for scientific growth and fostering the independent careers of postdoctoral trainees. Our research is published in leading journals including Natur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Immunity, Cell Metabolism,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J Exp Med, J Clin Invest, PNAS etc. The Feske lab is part of a vibrant immunology community at NYU School of Medicine. A new program at NYU Requirements:· PhD or MD/PhD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in immunology.· Significant technical expertise in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Experience in murine models of infection, tumors and autoimmunity.· Experience studying ion channels is welcome but not required.· Evidence of proctivity from publications in peer-reviewed, primary research journals originating from Ph.D. or postdoctoral work.· Excellent verb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Excellent organizational skills, self-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Candidates who meet the above criteria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Please send a cover letter explaining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and interests, a CV, and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hree references to Dr. Feske at feskes01@nyumc.org院校简介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简称“NYU”,是一所位于纽约的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831年,由18个学院和研究所组成,是全美境内办学规模最大的私立名校之一。NYU以丰厚的校友捐赠、研究资金和培育创新才能的教育理念著称,毕业生综合就业能力排名世界第11位,极受雇主认可,全美著名校友总数排名第8位。作为全美TOP30名校,纽约大学被列为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美国大学协会成员。截至2018年10月,校友及教研人员中拥有37位诺贝尔奖得主(全球第18),超过30名普利策奖得主,30余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19名美国科学院勋章得主。纽约大学在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7位;201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位列世界第28位;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0位;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9位。

大陆版

我和媳妇到美国读博士,用12年想留在那里工作,却双双黯然回国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