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个马里兰大学材料博士的10年梦想辩者

一个马里兰大学材料博士的10年梦想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2001 年,李灏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材料博士学位后,加入到摩托罗拉实验室,从事前沿科技的应用研究,在这个实验室中,他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想把触控交互从二维发展到三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源于他对机器交互方式的研究。每天,我们都会跟各种各样的机器交互,小到手机大到各种机械设备,而最好的交互方式就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就是仿生我们人类和世界的交互方式,机器可以通过它“眼睛”--摄像头,“耳朵”--麦克风拾音器、触觉--触控板甚至大脑--脑机接口和我们交互,现在,机器的眼睛、耳朵、大脑发展很快,唯一的缺憾是触控,很多设备的触控还停留在二维平面--就是我们进行的是触摸二维的,而不是三维的--机器只知道我们按了哪里,却并不知道我们按的力度如何。而在现实生活中,触摸是有力感的,比如你按摩,洗头,服务人员会通过按压的力度来让你进入一个舒服模式,还有,我们在手写字的时候也有力道,中国的毛笔字更是将力道的变化赋予了更多美学含义,百转流回,行云流水,如下面怀素《过钟帖》,通篇章草笔意,字字虽然极少有牵丝连笔,然“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透出淳穆清秀之神气。触觉的力道变化竟可以如此之美,但反观我们现在的触控似乎仅用了其一二而已,实在是一种遗憾。而随着机器智能的提升,触控向三维发展已经是明确的方向了,例如现在火爆的机器人,机器人目前从事一些运输、搬运体力活,未来机器人要和人类进行互动,比如搀扶、按摩、推拉等,就需要对按压的力道有精确的掌握,否则可能会导致人类伤筋动骨。鉴于这样的思索,李灏认为这样交互大有前景,于是回国后在2011于深圳创办了New Degree Tech(NDT,纽迪瑞公司),按他的说法,公司叫New Degree就是希望探索新的维度。李灏认为要实现这样的交互就必须有一种可以探测力度的传感器,于是,公司成立后,开发了柔性MEMS技术--就是一种压力传感器,李灏认为它能真正地把人机和物机的交互联系起来,用一个传感器把你所想要告诉机器,并且机器可以把它的意图告诉给你。据他介绍,通过纽迪瑞科技(NDT)独有的微压力应变器材料(Micro Strain Gauge),直接检测面板触摸后所产生的微小形变,获取触摸位置及压力大小。NDT微压力应变器形变参数最小触发力低至50 g (1.0 mm SS)形变检测精度:< 0.001 mm;可应用于多种不同材质面板(不锈钢、铝合金、玻璃、塑胶等)DimensionTouch技术优势高灵敏度和高线性度,实现压力的精确测量可透过金属传感完全防水可戴手套触摸,不依赖于人体电容,可使用任何物体进行触摸可应用于不同材质面板(不锈钢、铝合金、玻璃、塑胶等)放置于面板的背面,无接触磨损,具有超高的耐久度和可靠性此外,NDT的压力传感器具有即贴即用的特性。区别于其他压力感应技术,它可直接检测面板的应变或弯曲程度,而不依赖于系统内的其他结构部件。若直接将传感器贴合于面板背部或内壁,实施电气连接后即可使用,因此称之为“即贴即用”。和机器想要告诉机器的,把它们真正地联系起来,传感万物。DimensionTouch系统构成通过定制化的芯片及NDT自有软件算法,实现对触摸行为(位置、压力、动作)的捕捉。 目前,压感技术并不是只有NDT一家在发展,也有其他技术,例如通过压力电容、MEMS压力传感器等发展压感技术,这是技术对比。李灏自豪地表示NDT的优势是提供可印刷高精度应变感应材料、即贴即用集成压力传感器和定制化芯片+独有算法,他认为压感触控的应用领域很多,例如手机平板、家电、工控、安防、汽车等。其他应用场景如一体式压感电动牙刷,利用压感按钮替代实体按键,无需开孔的一体化牙刷机身能够有效避免实体按键藏污纳垢等问题,不仅提升美观度,还可提升按键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体验。此外,厂商可以在刷头处集成压感,当刷头碰到牙齿受压后启动振动,实现防飞溅;同时利用压感的力敏性引导消费者使用合适的力道刷牙,从而确保洁牙程度与保护牙齿。目前,NDT的新一代压感方案MSK压感触控方案已在老板电器的油烟机以及高仪(Grohe)的压感童锁开关水龙头上实现落地应用,广受消费者好评。其中,高仪压感童锁水龙头方案将NDT MSK压感模块贴合于水龙头开关按钮的内壁,可有效检测用户不同力度的按压操作,通过压力分级与长按、短按操作方式的结合实现童锁开关功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儿童误触造成烫伤等问题,同时支持带水操作以及拥有长久使用寿命。 高仪(Grohe)压感童锁水龙头不过真正让NDT扬名的还是压感技术在手机、TWS耳机上的应用,李灏表示目前有超过30款手机都采用了NDT的压感技术。这是因为目前智能手机都在追求无边框化,一体化,追求最大的屏占比,当取消物理按键之后就需要压感触控这样的感知技术。李灏认为一体化的电子产品特别需要压感技术 ,比如TWS耳机,以前采用电容技术进行音量的控制,但是由于人多汗液以及其他误碰都会引发误操作,而压感技术可以消除这些不好的体验。苹果已经率先在其最新的Air Pods Pro上采用压感控制技术,只需轻轻一捏就可以实现模式和音量的控制,这比以前的敲一敲要更自然。华为最新的TWS耳机也采用了压感技术,而且就是NDT提供的。李灏认为未来压感触控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就是手机、笔记本触控板和TWS耳机领域,这几个领域的产品有多达十数亿,虽然不能普及但是压感确实是可以让产品实现差异化的一个技术。他透露NDT的压感方案已经出货超过5000万,市占率超过98%!他乐观估计NDT在手机、TWS耳机、电脑压力触控以及可穿戴市场可迎来百亿市场规模。“其实力测量都是工业应用或者是医用,但现在纽迪瑞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装配简单的、可以用在各个场景的力测量系统。我们做的就是柔性MEMS,纽迪瑞是真正全球首家将柔性MEMS的概念商业化的公司,也是做了几年之后才想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公司。”他说,“我们的愿景是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简单、直观、自然的交互体验!”,才开始想清楚这是为了解决交互的问题。我祝愿李博士的压感梦想早日实现!

出曰

全球最强100名材料科学家:前6都是华人5人中科大毕业,很苦涩!

世界著名的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榜单,我们“本科毕业院校”一栏时,自豪感爆棚。因为在这份100人的榜单中,我们看到前6名清一色的都是华人。而且他们的本科毕业院校,除1人毕业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外,其余5人全部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骄傲,华人太牛,中科大真牛!榜单第一名是杨培东教授,1971年8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市,高中就读于苏州木渎中学,高考成绩601分居全校第一,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期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本科毕业后赴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多所大学任职,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杨培东从事纳米材料研究,是排名世界第一的纳米材料学家,遗憾的是,他从中国人变成了美国人,201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杨培东榜单中的第二名是殷亚东,也是江苏人,1992年从前黄高级中学考入中科大,本科毕业后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前往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劳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其后进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现为该校终身教授。材料学家殷亚东排名世界第二位,跟杨培东不同的,就是他还是中国国籍。他的研究领域是材料及界面化学,跨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个学科,专长及特色也是纳米材料。殷亚东第三名是黄暄益教授,出生于台湾,本科就读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这是前六名中唯一不是出自中科大的学生,现任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教授。人家这是从哪里来,回到了哪里去。这位我们就不去多说了。第四名是夏幼南,现任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国籍现在是美国。当初当然不是美国,他的高中就读于江苏省靖江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本科毕业后,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非线性光学材料硕士学位。1991年,夏幼南赴美国留学深造,获得滨州大学无机化学硕士学位,接着去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直到任现职。他从事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表面化学研究,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夏幼南排名世界第五的是孙玉刚,也是中科大本科毕业,他是1992年从山东茌平县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而且,他的硕士和博士都是在中科大攻读的,博士毕业后,他去了美国。2006年开始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从事独立研究工作,成为终身研究员,是纳米材料合成实验室负责人。孙玉刚是否由中国人成了美国人不太清楚,笔者没能查到他的国籍情况,榜单上也没有反映出来。他在纳米领域的研究成果,排在世界前列。第六名是吴屹影,现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现在还是中国人,不过在美国工作。他1998年毕业于中科大化学物理系,后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做生物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后来就去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吴屹影吴屹影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染料敏化电池和低维纳米材料等的合成与设计工作,研究成果颇丰,其论文H因子为31,文章总引用次数达12800多次。在这份100位顶尖材料科学家的榜单上,中科大本科毕业的还有第20位段镶锋、第43位万梅香等。看了这份榜单,真的为我国出了这么多世界顶级科学家自豪,特别是中科大,培养了这么多顶级人才。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科学家现在的工作单位时,这种自豪感瞬间烟消云散,代之而来的是遗憾,是苦涩,是担心。我们这么多顶级人才,几乎都留在了美国。榜单的前六名中,从中科大走出去的5名顶级材料科学家,都留在了美国。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是的,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我们出了那么多世界顶尖的材料科学家,材料工业却比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落后很多,很多时候还被别国卡脖子,这不能不成为我们深深的痛。中科院有一位院士曾经说过,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这话说得太对了。据说,仅美国硅谷,就有2万多名清华学子在那里工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留住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然后才谈得上吸引国际人才!大家对于这份排名世界前100名材料科学中,前六名都是华人,有5人毕业于中科大,而5人全部在美国工作,这种现象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老兽医

棕榈大道留学offer捷报 丨 美国康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

棕榈大道 2020 申请季录取战绩祝贺棕榈大道学员收获康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录取 offer!offer 展示▲点击大图查看申请背景辅导过程回顾 这位同学刚开始申请的时候比较焦虑,前期在棕榈导师的帮助下,合理规划同学先考语言,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同学的科研经历不太深入,在导师的帮助下尽力挖掘引导,最终以比较高的专业度展现在简历和文书中。同学的相对劣势在于 GPA 不高,不太有竞争力,确定了选校列表后,导师根据每个学校的要求重新修改了对应的文书,准备非常充分,相信同学的 offer 收割之路才刚刚开始!项目介绍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成立于 1865 年,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始院校之一,以及著名常春藤盟校的八个成员之一。2020 年 US.News 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第 16 位,工程学院排名第 14,2020 年 QS世界大学排名第 14 位。康奈尔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 MSE 领域的声誉很高,2020 年 US.News 材料工程排名中位居全美第 8,2019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之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第 26,2020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之材料科学排名第 29,和 MIT、西北大学等学校实力相当的,申请难度非常高,每年申请该项目人数众多,竞争十分激烈。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项目为期 1 年,要求申请者拥有本科学历,不限专业背景,需满足数学、理学等前置课程要求。该项目属专业硕士项目,以授课内容为主,自带一定的实习项目,除了专业的课程外,还可以辅修一些与管理、商业领导相关的课程,培养方向以就业导向为主,学生无需撰写研究论文,国际学生在实习期间有机会获得 CPT 工作许可。▲项目官网寄语(图片来源网络)辅导团队申请季主导师: Mengyuan 香港大学 环境管理硕士本科毕业于师范学校,是一枚热爱教育的理工科女汉子,制药工程和英语双学位,完美弥补理工科学生英语较差的短板,2017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环境管理专业,交叉学习环境、化学、生物、物理、工程、管理等 10 多门学科知识,并且下半学期在英国公司(香港分公司)Vegware 做研究助理,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可降解食品包装在香港市场的可行性。导师其他辅导成果:UC Davis-Phd-CS-全奖U Chicago Phd CS-全奖Boston University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MU-MSc-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 Michigan-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SEAS)Duke University-MSc-Environmental ManagementUCL-MSc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专业导师: Y 导师卡内基梅隆大学 材料科学博士申请战绩:【佐治亚理工学院】 物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曼迪逊分校】电气工程博士 【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擅长领域:物理丨材料工程等-END-

爆丸

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2018年6182名中国籍博士,79.4%欲留美

一直以来,美国博士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国顶尖学子会选择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2月初,《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国博士学位的变化趋势。这个报告对于有意攻读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那么,近年来赴美读博趋势有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1美国博士学位整体趋势变化自1957年来,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2%。到了201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多达55195个。02美国博士学位之【性别分布情况】1999-2018,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女博士比例从48%上升至52%,临时签证持有者的女博士比例从27%上升到35%。而从学科领域来看,女性博士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从45%增至56%,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从15%增至24%,在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占比从24%增至33%,心理学和社科领域占比从55%增至59%,在计算机与数学领域虽然增速稍缓,但也从占比23%增至24%。2008-2018年,女性博士学位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领域。到了2018年,有46%的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女性,而临时签证持有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比例小于女性。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女性博士占比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9年的42,并保持稳定。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自2000年以来,直到2018年,女性博士比例达到57%,变化不大。03美国博士学位之【国籍分布情况】从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155401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三名分别是中、印、韩,三国人数占比高达54%;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十位总人数占持有临时签证全体人数的71%。在2018年,有35404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博士学位,有14815名亚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博士群体中,白人占70%,亚裔占7%,西班牙裔占7%,非裔占7%。而在亚裔博士群体中,临时签证持有者11475人(男性7320人,女性4155人,6182人为中国籍学生,2040人为印度籍学生,1035人为韩国籍学生),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305人,另有国籍不明者35人。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2009-2018年间,西班牙裔占比从6%增长至7%,非裔占卜稳定在7%,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1%以下。04美国博士学位之【院校分布情况】2018年,获颁博士学位最多的Top3院校分别为密歇根大学(853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52个)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770个)。05美国博士学位之【专业分布情况】2018年,在授予的55195个博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占42227个,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12968个。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数为15223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数为25473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了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且差距越拉越大。从1979-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占比从58%上升到了77%;而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18年时却还略低于1979年。从1998-2018,科学与工程领域里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略微增加,但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在减少;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13%增至18%。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略增,占比却下降了3%。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为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12780个学位;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颁发了6335个学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颁布了4030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5%;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颁布了8899个学位;工程学颁布了10183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7%;教育学颁布了4834个学位;人文艺术领域颁布了5145个学位。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高达12780个学位,平均年龄30.9岁,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占比70.7%,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26.3%,已婚人士占比43.3%。这其中哈佛大学269个,佛罗里达大学247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44个。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8.2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6.8年。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群体中,亚裔在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更大,西班牙裔则在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占比更多。06美国博士学位之【就业情况分析】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13%。而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07美国博士学位之【毕业后待遇情况】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08美国博士学位之【中国籍博士情况】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图红色曲线为美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情况,绿色曲线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中国籍博士有48470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44809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3661人。2017-2018年,赴美就读的109万国际学生中,有36万人来自中国(研究生有13万人),占比高达32%,比紧随其后的印度多了15.3%。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5689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些中国籍博士获得者,有79.4%打算留在美国。相较于79.4%的中国籍博士愿意留美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为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91.6%。以上,就是美国博士学位数据的内容。为什么说社会如此重视博士学位呢,因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将会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当然,大家在选择是否读博的时候,肯定也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因为读博是一条很艰苦的道路,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但是,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段能让你怀念终身的经历。

六气不调

离开橡树岭实验室后,这位材料学博士想做独立游戏

楼下的“超导量子干涉仪”已经工作完毕,正等着关闭,楼上的“X射线衍射仪”却根本离不开人。手忙脚乱间,年久失修的“烘干箱”不知怎么就罢工了,你只好撸起袖子,拿上螺丝刀,硬着头皮去拧。东奔西跑的一天结束后,老板赶着下班时间过来通知,因为工作表现不错,从明天开始下班时间将推迟1个小时,“加油好好干”,他一边皮笑肉不笑地鼓励着灰头土脸的你,一边施舍似地结了今天的工资。尽管工资和工作量挂钩,但忙了一天,到手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枚硬币。在老板眼里,你是不需要加油的永动机下班路上,饥肠辘辘来到超市,发现除了全素沙拉竟然买不起其他食物。望着自己脏兮兮、臭烘烘的白大褂和价格刺眼的洗衣粉,你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回到家数了数手里的积蓄,勉强够了3位数,结果一次房东收租或交通意外就又回到了解放前。你还要考虑是否去医院看一下受伤的腿,没办法,如果不去医院把伤治好的话,连实验室糊口的工作都要丢。日子一天天过去,除了日渐变脏的白大褂,时间似乎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变化:银行卡里的存款依然经不起任何一次意外,冰箱里依然没有肉,买洗衣粉依然要精打细算,未来依然没有希望。锅都揭不开了这就是独立游戏《另一只科研狗》的大概内容。玩了一会儿后,疲惫感如池塘里的水草般缠住了溺水的我——读大学时被实验室支配的恐惧再次涌上心头,那是一种忙碌终日,两头不见太阳,仿佛与世隔绝的孤独。关掉游戏,打开窗,深呼吸,在北京深夜冷空气的帮助下,我摆脱了窒息。小游戏,获同感“太致郁了”“感同身受”“仿佛看见了我搞科研的男朋友”,在《另一只科研狗》的评论区里,玩家们留下了这样的声音。这款2018年2月2日在Steam悄然上线的国产游戏,没有大张旗鼓宣传,没有大V、主播推荐,和无数小成本独立游戏一样,它随时会消失在茫茫游海中。在之后的一周时间里,这款讲述科研工作者在异国实验室日常打拼的小游戏卖出了几千份,尽管存在诸如“内容过少”“流程太短”等批评声,它还是从大多数玩家那里得到了“特别好评”的肯定。特别好评“真实”是人们评价这款游戏时不约而同选择的词语:科研路上道阻且长,研究成果无人问津,无聊致郁的异国生活,无时不在的老板盘剥,科研人员们的苦涩被这款黑白线条的小游戏说了个痛快。扎心了,老铁们游戏的制作者“苦工”告诉我,《另一只科研狗》是一部自传,它讲得是苦工自己的故事。 不经事,入错行人活着总要面对各种选择题,选对了还自罢了,若是选岔了,这弯路一走上可能就回不了头。苦工第一次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是在他18岁那年。2006年,苦工和61万安徽省考生一起度过了高考一劫,与许多成绩优异的安徽学子一样,省内的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了他的首选,最终他也如愿以偿考了进去。如果让苦工自己选专业的话,计算机会是他未来几年勤奋钻研的领域,但父母对此却并不认同。若是站在2018年IT行业迅猛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父母当年确实判断有误,但放在10多年前,恐怕父母的看法也有一定道理,尽管那时计算机已经是个相对热门的专业了。中科大一直深受安徽考生青睐苦工的父母从事的都是物理学相关的工作,也劝说他选择学物理,理由是此专业难度大,学习氛围好,只要把思维模式锻炼出来,将来在其他领域也能游刃有余。说到这里,如今年近30的苦工用“少不经事”4个字评价当时的自己。那时候对他来说,“计算机专业”和“物理专业”都只是抽象的概念,学物理还有家学底蕴,反正都不懂,索性就从了父母。有时候选项只是看起来很多在学习氛围浓郁的中科大,苦工算得上勤勉好学,和同学们一起早起上课,自习到很晚才回去休息是他的日常。一板一眼的大学生活里,唯有《魔兽世界》《DotA》《求生之路》能让他偶尔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也是在这个时期,他萌生了自己做游戏的想法,不过随着学业日渐繁重,这个想法很快被抛在了脑后。大四时,眼见着身边同学们纷纷谋划着出国,在毕业设计辅导老师的劝说下,苦工也动了心。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田纳西大学,有一位教授产生了为自己的材料研究新课题招收博士生的想法。教授刚从物理系转行而来,考虑到课题的理论性较强,想招收一名有物理理论研究基础的学生,而非材料学本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参加过“用密度泛函来计算缺陷单层碳”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苦工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全美排名40多位的田纳西大学在苦工眼里并不算什么知名院校,不过该校有一点得天独厚的优势——毗邻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教授也承诺,只要苦工愿意读他的博士,就安排他进入橡树岭做实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建立于二战时期。为了赶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启动了曼哈顿工程,并将部分核武研究和试验的工作交给了橡树岭。二战结束后,橡树岭作为美国最先进的科学实验基地之一依然履行着使命,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是这里的日常工作。中子科学、先进材料、高性能计算、纳米技术、核物理等尖端科技是这里研究的主要课题。由于从事的项目过于敏感,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无法在地图上找到这里,但现在田纳西大学已经参与到了橡树岭的管理工作当中。雪中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这样一个能进入“科研圣地”的机会摆在面前,苦工无法拒绝,要知道橡树岭在正式聘用科研人员时对学历要求极高,用苦工的话说,“博士后是最低档次”。就这样,本科毕业后,苦工跳过了硕士阶段,漂洋过海前往美国田纳西州诺克维尔市,成为了一名材料学博士生。田纳西大学的秋天在异国,很苦涩导师没说空话,到美国半年后,苦工真的进入了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进行“2D磁性材料的旋磁和反铁磁状态”课题研究。在材料学领域,研究这个课题的人并不少,导师在这一领域也没什么优势可言,竞争对手的压力和对研究进度的担忧萦绕在苦工的心头。担心归担心,在科研上苦工还是拼尽全力,为了每天往返于住处和40公里外深山中的实验室,他特意淘换了一辆四手丰田凯美瑞,从此风雨无阻。风雪夜归人游戏中,科研狗台词最多的时候就是每天上下班独自开车的路上,这些充满了忧虑、迷茫的内心独白,苦工在那辆凯美瑞里酝酿了好几年。苦工的媳妇是一位“晋江大大”,这些独白经过了她的润色在那段时光里,博士生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上课。没错,就是上课,比起体力劳动繁重的实验室工作,坐着上课是一种难得的恩赐。“我们博士生偶尔可以上课休息一下,博士后们就惨了,他们没有课,除了实验室根本没地儿去。”实验室就是科研人员的工地实验室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不规律。有一次,他们在做一个需要看仪器、等数据的长时间实验,原本说好与苦工交班的导师,在约定时间到了之后突然孩子生病,需要送医,无法前往实验室。已经开始的实验无法暂停,苦工只能无奈地在实验室里等待援兵。没想到,直到3天后实验结束导师也没出现,70多个小时的时间内苦工没有合过眼。许多实验设备,一旦开启就不能暂停如果说工作艰辛尚可当做磨砺,那么两件与科研本身无关的事则让苦工备受打击。苦工说,在他实验室的隔壁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教授。这位教授来美多年,不但成了橡树岭的正式员工,还自立门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称得上人生赢家。没想到因为在派系斗争中得罪高层,在一次春节回国探亲后,校方不再向教授提供工作签证邀请,教授多次申请无果后只得留在国内,再没回成美国,他的实验室则被人瓜分一空。亲眼目睹隔壁实验室被“洗劫”的情景让苦工很受打击。“一位兢兢业业的学者,就因为得罪了对科研根本不懂的高层就被扫地出门了。”派系斗争的残酷和学者的不受尊重令人心寒,苦工的导师与这位教授身处同一阵营,这件事对他打击更大,原本心高气傲的导师从此收敛了许多,前车之鉴,没人敢保证下一个遭受打压的不是自己。压力不仅来自外部,实验室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按照苦工的说法,读博第3年时,他的一篇文章被一位同门师兄盗去发表,结果师兄用这篇文章顺利毕业,脱离了苦海。苦工一怒之下找导师理论,原以为如此明显的盗用行为会得到公正评判,没想到导师却劝他消消气,并答应可以给他署个名。“实验是我做的,数据是我出的,文章是我写的,署个名算怎么回事?!”时隔多年,苦工说起这件事还是怒不可遏。虚情假意的师兄,和稀泥的导师,毫无规律的生活,看不到希望的科研路,经历了这些事之后,苦工很想放弃眼前的工作,肄业回国的想法一度盘桓在脑海中。“混”是他那段时期的关键字,每天去实验室露个面,然后早早下班回家打游戏,什么材料、数据统统不放在心上。异乡的孤独让他迫切地想和同胞交流,于是苦工顶着卡顿玩起了当时在国内大火的《剑侠情缘叁网络版》。这款被网友戏称为“中国最大异性交友平台”的游戏让苦工邂逅了他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相遇在《剑网叁》受制于时差,苦工的上线时间通常和国内玩家们是错开的,但每次他上线的时候总能遇到一个和他几乎同步的女孩。一来二去,两人在组队中渐渐相熟,这才知道对方也在美国留学。孤独感让两人越走越近,最终走到了一起,直到现在。在苦工看来,妻子是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相处得久了,自己身上也沾染了她的乐观气息,“没有她我可能真的就退学了”。比起生活中色彩唯有一朵花的单身科研狗,苦工要幸运多了苦工重振精神,决定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再说,为了取得博士学位,他发起了最后的冲击。期间,苦工取得了数项科研成果,奔走于各个学术会议,眼看着胜利在望,导师那里却又出了岔子。在他上交博士毕业论文后,心高气傲的导师执意要把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这就导致论文需要一些精确程度更高的数据作为支持。在材料领域,真空、超低温等严苛的实验环境都需要用到高端实验设备,要取得更精准的数据,这些设备是必须的。可是,橡树岭内派系林立,掌管实验器材的工作人员和导师并不是好哥们,导师的强硬坚持和设备部门的不待见让他只能排队等设备,这一等就是半年。2015年年中,距离初到美国已经过去了4年半,苦工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毕业证。在毕业答辩时,有教授看着他的成果感叹说,这能顶得上3个博士生的工作量。即便如此,苦工发表的论文数量却并不多。“博士生是这样的,发论文也好,多久毕业也好,完全取决于导师。”告别橡树岭的那天,也是苦工做科研工作的最后一天,苦工说:“我觉得自己做不来。”毕业,是“科研狗”故事的结局放得下,放不下读博期间的不规律生活对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毕业回国后,苦工直接在家躺了半年,“那段时间太虚了,每次睡醒都浑身是汗。”待休整完毕,他在合肥一家LED公司找了份工作,担任技术总监。在苦工看来,这份工作待遇颇高,在展会上和外国技术人员谈笑风生的场面也让公司对他青睐有加,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在这次展览会上,苦工出了一把风头假如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似乎已经能够看到苦工的人生轨迹是什么。可安定日子没过几天,他做游戏的野心又复苏了。苦工说:“我觉得是自己抽风了。”在一次旅行途中,苦工向同行的堂弟袒露了想做游戏的心声,在国内漫画界小有名气的堂弟表示,如果苦工真有此意,他愿意作为画手鼎力相助。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苦工内心开始了剧烈挣扎,难以决断,只好向妻子征求意见。在面对重大决定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得很不自信,这时如果妻子告诉苦工“安心工作,不要多想”,也许做游戏这件事他放不放得下也得放下了。不过实际情况是,妻子比苦工本人还要有信心。“她觉得我想做游戏,就应该去做,两个人在一起只要饿不死就行。要是没有她,我可能还在搞LED。”乐观随性的妻子鼓励他并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父母的态度。“事实上,那些年我一直对他们有误解,我以为他们就是想让我做物理学教授。平心而论,当时回国从事教职是最保险的选择,但是他们告诉我,不一定要做物理,从学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以后做什么工作他们都不反对。”不反对归不反对,对游戏根深蒂固的偏见又岂能轻易动摇,儿子身为材料学博士却跑去开发游戏,这种事父母们始终不愿和亲戚们提起。在亲人的鼓励下,苦工离开了看起来颇有前途的LED公司,开始学习编程。在这当口儿,堂弟却失了约——他决定为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前往日本修行。“我其实很理解他,每个人都有梦想,成为漫画家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没有人学习漫画就只是为了做游戏的。”苦工堂弟的作品开弓没有回头箭,堂弟的退出并未让苦工有所动摇,学习编程的脚步没有停下。多年的科研经历训练出了他极高的专注度和学习能力,几个月后苦工已经能依靠引擎实现几乎所有游戏功能,对游戏优化、显卡语言、2D骨骼动画也有了一定理解。为了提高效率和熟练度,他开始以程序员身份参加一些初创独立游戏团队的项目。说是大势如此也好,自带诅咒也罢,半年时间内,他待过的10多个新生团队全部夭折。这就是国内独立游戏团队的真实现状,它们生于看似遍地机遇的时代,却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许多工作室直到解散也无人知晓。2017年3月,苦工的“晨踪工作室”正式成立。在工作室的命名问题上,苦工思考良久,列出了一堆备选方案,结果在注册域名时只有“晨踪”是和别家不冲突的。考虑到自身水平和资金状况,苦工并没有期望给工作室找到什么业界大牛,在独立游戏贴吧和QQ群寻找有识之士是他的主要招工手段。第一位入伙的是画手“八哥”,一位喜欢装汉子的女孩。当时,她正在一家公司画表情包。八哥从小学习国画,功底不浅,混迹于表情包界画些卡通形象,自然算不上多么满意的差事,见有游戏工作室抛出橄榄枝,八哥答应先兼职试试,并且是用爱发电,分文不取。八哥的作品就这样,苦工和八哥一个编程、一个画画,开始通过网络协同工作。合作两个月后,2017年7月,工作室的首款游戏《符文之心》进行了小范围测验。单从创意来讲,这款以扫雷元素为灵感的RPG游戏很新颖,但实际玩过之后,玩家们大多表示游戏完成度不高,从画面到UI,从玩法到内容,都存在严重缺陷。苦工心里很清楚自身游戏的不足,所以即使之后游戏通过了Steam青睐之光的审核,也没有选择上架,“我们没什么经验,你说之前搞科研和画表情包的对游戏能有多深的理解?游戏做得确实烂,免费上我都不好意思。” 经过这次不算成功的尝试后,苦工决定在成都建立实体工作室,把员工们聚到一起。“比起北上广,成都的生活成本低得多,这边做独立游戏的氛围也很好,除了冬天不供暖有点儿难熬外,几乎没什么缺点。”4位来自独立游戏贴吧、QQ群、朋友圈的策划、程序、美术们响应了他的号召,第一时间来到了这间位于成都火车站旁的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们在成都完成了会师工作室看起来环境颇为不错苦工说:“其实这期间有不少人来了又走,大家没钱挣,用爱发电,热情总会用光的,我都明白。”有一些,心里话员工在成都集结完毕后,晨踪工作室开始了一款生存类游戏的制作。苦工直言,现今市面上的生存游戏大同小异,玩家采采果、打打猎,盖盖房、钓钓鱼,过于休闲,体现不出“生存”二字的残酷性。“我想在游戏中体现的是,面对严苛的生存条件,玩家一定会遭到人性上的考验。真正的危险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来自内部的勾心斗角。”在实验室经历过背叛的苦工有此想法并不让人意外,但游戏设想很美好,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效果,他却并无把握。毕竟他们的第一款游戏也同样“想法很好”,“只能说会尽力吧”。还未完成的生存游戏的概念图这款生存游戏是工作室的主项目,在推进主项目之余,工作室的程序员“小米”和已转职游戏画手的八哥用8个月时间,断断续续地制作了一款以苦工和身边科研人为原型的小游戏——《另一只科研狗》。游戏中,科研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遭受的种种挫折全部有真实案例。自身经历加上身为晋江作者的妻子润色文案,让这款游戏收获了远超苦工预期的人气。“《另一只科研狗》的问题我心里有数,流程短、内容少、游戏性差。挺多玩家买这个游戏是冲着国产独立游戏这个标签来的。”玩家们的善意和好评让苦工大受感动,“我真觉得中国的玩家们太善良了,有些玩家连游戏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花钱支持我们,他们值得玩到最好的游戏。”为了报答玩家,他决定通过不断地更新来丰富游戏内容。最近几个凌晨都能看到他努力更新的身影。《另一只科研狗》中各种未与玩家见面的内置小游戏谈到制作“科研狗”的初衷,苦工的话语中略显无奈。“其实就是想帮科研工作者们说出心声。他们身在其位,遭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好多话不能说,也不敢说,我替他们说。”除了替科研工作者们发声,苦工还想让大众对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有所了解。“可能有人会说,什么行业不辛苦?你们搞科研的够幸福了,有什么好抱怨的。但其实不是这样,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有得选,本可以不去承受这份枯燥和辛苦。”苦工觉得,在现如今的一些行业里,许多从业者在30岁时已经有所成就,甚至讨论起了中年危机。而一个30岁的科研人员可能才当上博士后没多久,一切都没进入正轨,更谈不上什么财务自由、事业有成,这其中的辛酸,若是不言明,又有谁会去主动关心。能替这些人做个代言,苦工感到很欣慰。做多久,算多久凭借苦工自己独特的经历,《另一只科研狗》取得了还算不错的销量,给工作室带来了两万块的进账。不过这种经历终究只有一次,这款游戏的成功对晨曦工作室未完成的生存游戏其实毫无借鉴性。苦工坦言,《另一只科研狗》的成绩是个美丽的意外,对于下一款游戏他没什么信心,能做的唯有尽力。“我很想报答支持过我们的中国玩家,他们太可爱了。”就像曾经迷茫的科研岁月一样,苦工说,他也不知道晨曦工作室未来能走多远。目前工作室的大部分员工没有工资,少部分有工资的也靠他的积蓄来发放,每月发一点,境况称得上艰苦。不过,他愿意走一步看一步,不做多余的担心。毕竟学历放在那里,过往的经历、发过的论文、学到的技术都是他自立门户的底气,和那些孤注一掷赌一把的独立游戏人终究还是不同——他有退路。人生不是单行道,从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到成都火车站旁的游戏工作室,绕了一圈,苦工又捡起了高考时自己想报的志愿。游戏中,科研狗的故事以毕业为结尾,但在现实中,苦工的游戏制作人生涯才刚刚开始。这个做了多年游戏梦的材料学博士究竟能在独立游戏的路上走多远,令人期待。“虽然现在比在公司上班穷得多,但是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我也不想卖苦情。”苦工说,“毕竟做游戏是真正热爱的事,能做着,就感觉很幸福。”。

科学课

半年内两位年轻博士担重任,大学校长开启80后模式,都是海归报国

在众人眼里,大学的校长都是非常令人景仰的职位,他们不但要有良好的人品,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一般都要经过一定的学校工作历练,所以年龄一般不会太小。但是随着我国对人才的重视,青年学者有了更大的发挥其重要作用的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成长。继今年6月30底,80年出生的叶光亮出任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后,不到半年,北京理工大学也迎来一名“80后”副校长,王博。海南大学是211高校,北京理工大学不但是211高校,而且是985高校。不到半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位“80后”出任全国211、985大学的副校长,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校长职务已经开始了了“80”后模式。这也意味着,大学校长开始更加年轻化,中国高校管理者的年龄结构将迎来新的变化。在这个年龄出任全国知名大学的校长,也表明这两位青年学者是非常优秀的人才。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光亮,是在海南省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高端特聘管理人才时脱颖而出的。叶光亮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经济学博士,在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项目至少需5年时间的学习,而叶光亮仅用3年时间就该校的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并且成绩是各科全A。2006年满怀一腔抱负的叶光亮刚毕业就毅然决定回国,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在国内落地生根。6年后,他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位“80后”正教授。近日出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党委、副校长的王博,也是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博士。王博出生于1982年10月,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此后,王博前往美国深造,200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化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就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他创造的一种材料,被美国Wired杂志评为“十大绿色科学技术”。毕业后放弃了美国绿卡和美国公司的股份,2011年回国入北京理工大学,28岁时入选“北京理工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叶光亮和王博所从事的专业不同,但都却有着相同的经历,两人都是从美国学成后毅然回国报效国家,都曾经是所有学校最年经的教授、博导,现在又先后出任我国知名大学的副校长。他们是80后青年学者的优秀代表,都在自己的领域作出了显著的成绩,现在又被赋予了高校管理的重任。作为学者的他们是优秀的,作为高校的负责人他们被寄予厚望。可以预期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80后进入高校的领导层,他们必将成为高校领导中的主力军。这批学者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大多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既有报国的热情,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他们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并将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理念,对于中国高校进一步向国际一流水平靠近,是非常有帮助的。关注教育事件、分享个人观点,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分享

大搜索

我国顶尖理工科人才流失,80%留学博士滞留美国:让人非常惋惜

对于我国大多数学子而言,清北两座学府是其毕生的追求。不过对于成功迈进清华北大的学生而言,追寻更高的学府又成了其更进一步的追求。事实上,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学子走出清华北大的校园,继续选择出国深造。山外青山楼外楼,在见过越来越多的人才之后,这些清华北大的学子便不再满足于本科学历,而是继续选择出国深造。据悉,美国、日本和英国都是留学生最感兴趣的国家之一。然而在这三个国家中,更多留学生选择前往美国。这么多人选择去美国留学,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放眼世界,在QS得出的2019全球最好的大学榜单中,全球前十的高校美国就占据了5所。值得注意的是,前四所都在美国。仅这一点,就足以吸引一众想要提升自己素质,接受更好教育水平的学子。教育部曾就这一现象进行统筹,最后发现供1978年至2018年40年的时间内,我国有580多万人选择出国留学,而430多万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尽管出国留学的基数庞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愿意回国发展的仅有365万人。如果把这一数据放在留美的博士生中,愿意回国的数据更是惊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研发现,在我国留美博士中,有79.4%的人会选择留在美国发展,这也意味着高精尖人才愿意回国的屈指可数。前文所述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惋惜。事实上,一直以来,留学校完成学业后是否应该回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部分人认为,这些人拿着我国的资源出国深造,最后却留在了国外,这是对国家教育的亵渎,更是对不起国家。也有人认为,在国外显然有更好的机会和待遇,如果留学生留在国外,势必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他们选择留在国外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上,留学生的想法各个不同,我们自然不能从中干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精尖人才资源依旧十分短缺。虽然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海归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这并未吸引我国远在海外的高精尖认为归华。数据显示,全球材料科学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中,十个里面有6个是美国华人。而这六个人中,有5个人是从国内的高等学府走出去的。实际上,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我国,还有许多国家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而这些人最后的选择依旧是美国。归根结底,这一切还要得益于美国强大的国力以及完备的教育体制。数据表明,仅全球各地的美国留学生就可以为美国创造几百亿元的经济价值,而留在当地的高精尖人才自然能创造更大的利益。美国可以做到今天这样,自然有可学之处。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并借鉴其精华,才可以真正留住人才。

百四

美国博士学位权威调查:6182名中国人去年获得学位,近8成欲留美

博士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至关重要,而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其证据之一便是,很多国家的顶尖学生都选择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那么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据就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图 | 《美国博士学位调查》封面。(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2 月 3 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发布。报告称,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美国博士学位的人数平均增长率为 3.2%。2018 年,美国机构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55195 个,其中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为 42227 个,非 S&E 领域为 12968 个。其中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颁发的博士学位最多,分别为 853 个、852 个、770 个。图 | 绿色曲线为 20 年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趋势,红色曲线为美国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趋势。(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过去 10 年中,持有临时签证的 155401 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前十位的国籍占了 71%,而前三位中印韩三国占了 54%。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2017/18 学年,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就读的 109 万名国际学生中,多达 36 万人(其中研究生有 13 万人)来自中国,占比高达 33.2%。这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多了 15.3 个百分点。2018 年,亚裔有 14815 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3305 人,临时签证持有者 11475 人(男性 7320 人,女性 4155 人),另有不明国籍 35 人。临时签证持有者中,中国籍为 6182 人(其中 5689 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 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印度为 2040 人,韩国 1035 人。在 6182 名中国籍博士获得者中,有 79.4% 打算留在美国。作为对比,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有 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 91.6%。该报告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下属的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NCSE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教育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等 4 家机构赞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于 1950 年,是美国独立的联邦机构。其经费来自联邦政府拨款,每年向国会提交预算建议,由国会批准。其决策机构是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NSF 下设 7 个科学局和若干业务局 / 办公室。以下为《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摘要,图表均来自该报告。概况图 | 2018 年,美国机构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55195 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S&E)领域的新获得博士学位人数超过非 S&E 博士学位人数,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从 1979 年到 2018 年,获得 S&E 博士学位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而 2018 年获得非 S&E 博士学位的人数略低于 1979 年。如今,S&E 博士学位的比例从 1979 年的 58%上升到了 2018 年的 77%。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最多,颁发了 12780 个学位,其中哈佛大学最多,为 269 个,佛罗里达大学 247 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 244 个。其中男性 44.3%,女性 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 70.7%,临时签证持有者 26.3%;已婚 43.3%;平均年龄 30.9 岁;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平均年限为 8.2 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平均年限为 6.8 年。2018 年,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数量为 6335 个。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为 4030 个。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8899 个。工程学为 10183 个。教育学为 4834 个。人文艺术领域为 5145 个。图 | 2018 年,S&E 领域中,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为 15223 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为 25473 个。图 | 过去 10 年中(2009-2018),持有临时签证的 155401 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前十位的国籍占了 71%,而前三位中印韩三国占了 54%。仅中国就有 48470 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图 | 2018 年所有博士学位中有 46%授予了女性,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少于女性。从 1999 年到 2008 年,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获得者中,女性比例从 48% 上升至 52%,而临时签证持有者中则从 27%增加到 35%。自 2008 年以来,在两个类别中,女性博士学位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2018 年所有博士学位中有 46%授予了女性。图 | S&E 领域,女性博士获得者从 1999 年的 37% 增至 2009 年的 42%,此后保持稳定。在非 S&E 领域,2018 年有 57%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女性,这一比例自 2000 年代初以来变化不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种族比例上,2009 年到 2018 年间,西班牙裔从 6% 增至 7%,非裔比例则稳定在 7% 左右,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 1% 以下。S&E 领域的过去 20 年中,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在所有博士获得者中占比却在减少,而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 1999 年的 13% 增至 18%。在非 S&E 领域的过去 20 年间,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虽有增长,但占比下降了 3 个百分点,2018 年占比 9%。图 | 20 年来,除了生命科学领域,临时签证持有者获得博士学位占比均有增加。2018 年,临时签证持有者博士学位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为 57%,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占比 55%。2018 年,在 35404 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白人占比 70%,亚裔为 7%,西班牙裔为 7%,非裔 7%。图 | 2018 年,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少数民族中,亚裔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工程学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和非 S&E 领域中的其他类占比更多,西班牙裔则在心理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占比更多。从 1999 年到 2018 年,女性博士获得者占比在生命科学领域从 45%增长到 56%,工程学领域从 15%增长到 24%,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从 24%到 33%,以及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从 55%到 59%。女性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增长缓慢,在此期间从 23%增长到 24%。在过去的 10 年中,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相对增长最大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工程领域。在教育学和历史系领域有所下降。学位背后父母教育:新近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父母均无高中文凭的比例减少了,同时至少一个家长拥有学士学位的比例增加了。2018 年,亚裔博士学位获得者中,至少一名家长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比例为 75%,其他少数民族这个比例为 51% 到 57% 之间。白人中这一比例为 77.2%。资金来源:2018 年,博士学位获得者最常见的财务支持来自研究助学金和培训金(traineeships),占比为三分之一,有 25% 来自学院助学金 (Fellowship)、奖学金或论文补助金,22% 来自教学助学金。约 1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依靠个人资源,如贷款、个人储蓄、个人收入以及其配偶、伴侣或家庭的收入或储蓄,而 5%则依赖于雇主报销和国外支持。图 | 2018 年,在工程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助学金更为普遍;在数学与计算机领域,教学助学金更普遍;在人文艺术领域,则是学院助学金、教学补助金更多;教育学领域则接近一半人依赖个人资源。图 |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没有债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最高,为 82.9%。毕业生债务:2018 年,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 71% 以上在获得博士学位时没有研究生教育的债务,而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以及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一比例为 50% 左右。教育学领域的毕业生债务最多,超过 3 万美元的比例为 36%,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中也高达 30%。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负有债务的比例更高,在自然科学领域,其负债与临时签证持有者接近,但心理学与社会科学以及非 S&E 领域则高出。亚裔是负债比例最少的。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亚裔仅有 16.4% 负债,中位数为 3.2 万美元,而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人负债均高达 56.8% 以上,中位数高达 6.2 万美元。在非 S&E 领域,亚裔负债比例为 32.8%,而非裔则高达 78.2%。此外,父母学历越高,其负债可能性越低。预期工资和累积债务:2018 年,除了商业管理和行政,累积债务(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债务)最低的物理科学与地球科学、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其预期薪水是最高的。而累积债务最高的心理学、教育学、通讯和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其预期薪水是最低的。图 | 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年限:总的来说,获得非 S&E 领域博士学位所需时间更长,尤其是教育学,在 2018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限是 11.9 年,人文艺术类也需要 9.4 年,最少的是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为 6.3 年。毕业后去向图 | 在 S&E 领域 20 年来的就业率。2018 年,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65.5%。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图 | 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 13%。图 | 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图 | 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图 | 2018 年,在 S&E 领域中,临时签证持有人群中博士获得者就业有 80% 选择在美国做博士后或工作。临时签证持有者毕业后:2018 年,在 S&E 领域中,临时签证持有人群中博士获得者就业有 80% 选择在美国做博士后或工作,这个数字在 1999 年是 73%。其中最高比例为工程学为 85.1%,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为 82.7%,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为 80.6%,生命科学为 80.5%。

无曰

悲痛!中国博士生在美国自杀,疑因论文数据有误却被导师逼迫发表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本文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美国中文网、华人生活网、募格学术此前报道来自中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班研究生陈惠祥 (Huixiang Chen,音译) ,13日被发现在校园办公室自尽。生前疑似与导师产生巨大矛盾。来源:美国中文网6月12日(周三)晚上,佛罗里达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陈某失踪。因为近期论文问题,身边的朋友都感觉其与以往不同。于是,大家纷纷到陈同学经常出现的地方寻找,结果都不见踪影。朋友发短信、打电话都没有回应,见事态不妙,大家最终要求校警出面帮忙寻找,并在朋友圈和学校内部发布寻人启事。来源:美国中文网但,12小时过去,直到周四早上,仍旧没有陈同学的下落...直到上午,有人去实验室时,才发现陈同学已经身亡,警方初步调查死亡原因应该是自杀。01疑因论文与导师产生矛盾据美国中文网报道,陈同学今年30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在陈同学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来源:美国中文网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同学在读博士期间,曾多次透露出自杀的念头。相关同学表示,关于陈同学的死,他的导师难辞其咎。今年年初,因为一篇博士论文,陈同学和导师李某矛盾激化,原因是:陈同学的论文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但是他随后发现起始的数据有误,以至于整个论文被“全盘否定”。于是向导师申请撤稿,可是导师非但不同意,而且认为这篇论文可以直接发表。来源:美国中文网陈同学由此而产生了极大的内疚情绪,并担心自己未来的学术生涯。导师曾告诉陈同学,现在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撤销论文,这也意味着陈同学6年时间全部荒废,没有办法获得博士学位;第二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将论文发表。可是陈同学担心,有明显数据错误的论文一单发表,有一天被同行看破,影响其他人的研究不说,从此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有同学事后表示,这或许是他选择“离开”的真正导火索。来源:美国中文网来源:美国中文网还有陈同学生前好友表示,他一向乐观开朗,但是导师长期以来一直压迫和剥削他,动辄拿无法毕业来威胁他。来源:美国中文网可以用“野蛮”来形容。来源:美国中文网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华人教授。来源:美国中文网随后,记者联系了教授,但是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得知后,也感到悲痛,但是对论文撤稿的这件事情没有采取任何的回应。来源:美国中文网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同学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同学的“初心”。02近年来,博士自杀事件频发早在2017年,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物理与天文学系的中国留学生唐晓琳的非正常死亡,就曾引起无数质疑声。因为,一些犹他大学的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可能与“导师对她施加了过大压力”有关。从已知的唐晓琳经历来看,她度过了漫长的读书生涯。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去往美国犹他大学读研究生。随后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博士,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在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根据唐晓琳同学的说法,在这7年中,她一共发表了6篇文章,但仍然未毕业。此前,有中国留学生在网络上表示,在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琳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琳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该消息也得到了多位犹他州大学学生的证实。2019年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其中,有人猜测自杀动机可能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遇到了特别大的阻力2019年,1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春杨从学校宿舍出走,随后失联。搜寻人员于15天后在董铺水库北侧芦苇荡内发现了刘春杨遗体。刘春杨家人说,但刘春杨曾提到过,因为毕业论文还没有发出来,要延期一年。“弟弟从小到大求学都很顺利,这是第一次出现毕业延期的情况。” 家人猜测,弟弟可能是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诸如此类的悲剧,接连在很多国内外研究生、博士生,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身上发生。03博士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些悲剧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与“毕业”、“导师”、“延期”相关。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算是一种弱势群体。在毕业和科研压力下,我们有时是难以体会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心理方面出问题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安德鲁.所罗门TED演讲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博士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安德鲁.所罗门TED演讲请善待博士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保障学生的权益,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无论如何,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资料来源:烯碳资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而逆王意

我国近8成留美博士毕业不回国,美国凭什么吸引人才?值得深思

毫无疑问,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我国两所顶尖学府,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被这两所大学录取的同学都是一流人才。很多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会进修深造,优秀高校的保送名额也不断增加,除了能在国内读研,名校毕业生更多的会选择去国外进行深造,而美国、英国等国都是留学生比较喜欢的国家。最受留学生欢迎的国家就是美国了。这是因为美国的教育水平远超其它国家。2019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排在前十的名校美国就占了五所,前四名都是美国的大学。所以美国对于那些迫切希望提升自己实力以及对科研有追求的学子有很大的吸引力。1978年至2018年12月,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高达585.71万,其中432.32万人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有365.14万人回国发展。出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科学工程、医学卫生、人文基金权威机构的调研显示,我国79.4%的毕业博士生选择在毕业后在美国发展。许多人在看到这些数据后感到非常可惜,人才大面积流失,对国家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一些人认为留学生学成归国,为国家建设出力才对得起国家的培养;一些人认为,这些选择留在美国的人实在是忘恩负义。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这些人选择留在美国,是因为我国没有美国那样对人才的高待遇。选择留在待遇更高、更利于自身发展的美国也是无可厚非的,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就这个问题的讨论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人才大量流失,毕竟在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人才回归。目前在我国的努力下,每年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顶尖人才回归比例还是很低。例如全球的材料科学十大顶尖人才中,有六位是在美的华人,其中五名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能够吸引人才,除了自身雄厚的实力外,还得益于完备的人才引进机制。美国对于人才资源一向重视,并且在学生时代就会进行争取,除了可以让人才为他们所用,还能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为美国带来了数百亿的财富,在人才资源的保护和引入上,我们确实应该向美国学习。在国与国的竞争中,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其实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能够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可以说人才资源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在吸引人才归国和外来人才上还是取得不小的成绩。中国不仅有了类似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巨头公司,还有不少初创公司也在我国也能发展壮大,而不是在美国的硅谷。由于我国互联网市场发展态势迅猛,所以我国公司能开出的条件也不比美国的同类公司差多少。尽管我国的尖端人才选择了留在了美国,但是我们并不能去埋怨他们,只有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才会有更多的人才选择我们的国家。强大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