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他是麻省理工最年轻的金融博士,你知道《最强大脑》何猷君吗?州河

他是麻省理工最年轻的金融博士,你知道《最强大脑》何猷君吗?

《最强大脑》是一款由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款关于脑力的真人秀。这款真人秀和其他的综艺节目差别很大,这是一款关于智商的综艺节目,从《最强大脑》这个名字你应该也能看出来。《最强大脑》中的参赛选手个个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其中不乏来自全国甚至国外各个名校的毕业生或者在读生,甚至还有一些博士和专门的智力达人。而何猷君在和他们对战的时候几乎全是名列前茅,还拿了第一名获得了直通的资格。随后又因为在洗澡的时候滑倒的理由退赛了,确实是让人有点说不过去。不过,作为赌王的儿子,他肯定也是很聪明,至于他是否和节目中表现的一样厉害,这点还有待考究。但是在小学的时候,何猷君就连续两年获得了“世界数学测试”的奖项。他还是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金融博士。而且竟然连续五年都拿到了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的金牌。而且他不光在《最强大脑》上实力超群,更是在《一站到底》中有着不错的表现,而且最近他还当起了《奔跑吧》的“智商外挂”,可见何猷君的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他在节目《爱的时差》中疯狂追求奚梦瑶,不怕大家说闲话。奚梦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超模,无论长相还是身材都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怪不得何猷君也十分喜欢她,而且最近还有人拍到两人经常一起逛街买衣服,但是还没公开恋情,不知道具体二人是不是恋爱关系。而且最近何猷君也是一直参与各种综艺活动,似乎有想往娱乐圈发展的趋势。虽然节目中还是有水哥王昱珩和王峰但是或许是因为收视率的需要,节目组请了很多已经小有名气的学霸,像葛佳慧、刘星图、何猷君等等,他们都是曾经上过其他综艺节目的人,而且已经被一些人所熟识,感觉这一季的《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有点变味了的感觉,感觉已经快把一个关于科学的节目做成娱乐的综艺节目了。而且不知道观众有没有发现,这一季的嘉宾里已经没有Dr.魏,魏坤琳了。没有科学评判人,感觉这款节目已经不是以科学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了。看了以后感觉确实综艺感比较强了,而且节目比之前更加紧张刺激,但是还是希望节目组能保持初衷,做一款真实的有关科学的节目。本文由有种别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孰为圭璋

他,含着金钥匙出生,却是麻省理工最年轻的金融硕士,超级学霸!

相信,看过《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的,都对何猷君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在其中一期的《最强大脑》中,100位脑力学霸同场智力比拼,在众多高考状元、顶尖学霸中,何猷君以21秒完成数字华容道,淘汰20名高智商选手,最终披荆斩棘,荣获第一名,顺利拿到了唯一一个30强直通资格。这样的实力似乎让何猷君一夜之间爆红。然而,要说起这位学霸的身世以及一路的求学经历恐怕会让众人羡慕嫉妒恨了。出生于1995年的何猷君,家庭背景可不简单,他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和四房太太梁安琪的儿子,也是何鸿燊16个子女当中最小的儿子。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并未像其他纨绔子弟一样守着父辈给的家业挥霍无度,最终一事无成。别人在网上炫富,他反而在网上炫学习。以至于网上有一句调侃的话:“我不在乎你聪明或有钱, 反正都 没赌王儿子聪明或有钱”,说的就是何猷君。何猷君有着超级学霸的特质,从读小学起永远是班级前三名!由于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惊人,他多次被邀请参加“世界数学竞赛”,连续两届拿下全港数学比赛的冠军!连续五年获英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17岁那年,他同时被剑桥、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录取,最后他选择了麻省理工。也成为了当年全香港唯一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学生。最终他花了3年的时间就修完了4年的课程。“为什么我会能够三年毕业?一个普通的MIT学生每个学期平均读4门课。大二那年,我每天没能吃没能睡,功课多到我经常忘了哪一份是哪一课的,就是因为每学期读了8门。”何猷君曾在ins上坦言。为了提前毕业,何猷君经常在图书馆做功课到凌晨三四点,甚至有过在图书馆待了5天没回宿舍的经历。最终他21岁时从麻省理工顺利毕业,并在同年考上了该校的金融硕士,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学生。硕士毕业后他不仅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加入家族事业,并且毅然拒绝了世界顶尖金融公司的工作邀请,在2016年前往上海,选择了科技领域进行创业,拒绝顶着家族的光环来加持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办公室只有5平方,全公司只有3个人,创业的资金甚至比不上妈咪的一个名牌包”。这个世上就是有人是上帝的宠儿,不仅出生好,智商高,并且颜值出众,三观超正,何猷君绝对算其中之一。难怪不少人说他“明明可以靠家世靠颜值,可他偏偏就要靠智商,靠才华,简直秒杀众人”。

麻省理工真实案例解析:MIT金融硕士

学生概况学生姓名:P同学本科学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数学专业硬件条件:GPA 3.82, GRE328(Q170+V158),免托福软件条件:中信证券IBD、Boston Consulting Group、Goldman SachsMCM美国数学建模比赛TOP1%录取专业:MIT金融硕士 MSF 18-Month Program精准的背景分析Peng同学是美国名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本科数学专业,刚有想法是大二寒假,当时GPA3.6 左右,没有实习经历,并且还没有确定研究生的意向专业。由于Peng同学本科学校已经是美国非常不错的学校,对于研究生的申请目标也比较高。一开始的申请目标是美国前30学校。和Peng同学进行头脑风暴后,发现她的学习能力很强,高中期间就读于美国蓝带中学Rutgers Preparatory School,申请本科时就有多段丰富的活动经历,本科参加过MCM美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M奖(1%);劣势是她在大二上学期还没有确定研究生申请专业,所以也没有相应的准备实习和各类活动。由于美国顶尖院校的申请竞争异常激烈,当时成绩也并不算顶尖,所以可以判断初步具备申请顶尖院校的潜力,但是提升空间还有很大。科学的专业定位多次深入的头脑风暴,从家庭背景以及过往经历入手,阐述了自己对于金融、会计、互联网等热门行业的看法。能看出Peng同学对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比较倾向金融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韩老师结合丰富的相关行业经历,深入分析了顶尖外资投资银行的IBD, Sales & Trading, Research和 Asset Management等岗位在纽约/香港/北京办公室的区别,和一些低调但却非常elite的private equity & hedge fund & investment vehicle。深入了解金融行业后,学生对金融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统筹规划、细致服务Peng同学在美国读本科,鉴于大二上就已经确定申请目标,金融又是一个非常看重实战经验的领域。在大二暑假即为她安排了第一次中信证券IBD部门的高端实习,有了顶级投行的实习经历后,Peng同学对金融领域的理解有了极大的提升,后来又凭借自己的能力争取到两端高端实习,可谓进步神速。独特的文书策略结合Peng同学独特的职业规划,在这个过程与Peng同学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保持高度的一致。使她的简历,ESSAY等经历融合起来,相互呼应,展现给录委会一个将来致力于金融领域的高级人才。塑造一个有明确并可实现的职业目标,不仅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还有高度的职业素养,能融入多样化环境,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一直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的申请人。简历是录取委员会对于Peng同学的第一印象,除了必要的专业信息,GPA成绩等,学校活动采取两个来突出自己的team spirit,此外并没有多余的表述。重点放在了实习和工作经历,将Peng同学所有的国内外实习经历,所在部门,职责等,挑选有区别度的经历进行呈现。MIT成功申请者的建议Peng同学在接受一个留学栏目专访时强调:“这里也想给所有同学们一些建议。为了增大自己录取的机会还是要积极努力的去准备,最好大一大二就开始规划自己的申请。一个合理的规划会让你事半功倍,再加上一分天赋和十分努力,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不错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申请人都是完美的,无懈可击。高分、名企工作经历,丰富的课外活动。大部分申请人都是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劣势的。所以发现自己并不完美的时候,不要泄气。按照科学的规划来一点点进步,每个申请人都是独特的,正确分析学校想要寻找的申请人是什么样的,突出自己的优势,努力向学校证明,我可能并不完美,但是我会成为你们要培养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学神们眼中的MIT“24小时的自习室里,你会遇见那些未来会改变世界的同学。你下了自习,发现隔壁实验室得了诺贝尔奖的教授还在辛勤工作。”“MIT的学术气氛非常非常浓厚。每一层楼里都有很多公共空间,配有沙发和白板,讨论气氛很浓厚。而组里也很鼓励这种讨论和交流,我想很多改变世界的Idea都是从这种讨论中形成的。”“刚进校门,学长学姐们就说,Study/Social/Sleep三者最多取其二。我想就算我真的不睡觉,恐怕永远也无法企及身边那些脑洞比宇宙还大的大神。”MIT的金融专业解析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结构采取Core Courses+General Electives的模式。其中,Core Courses分为5各部分,分别为:Required Fundamental Subjects、Required Advanced Subjects、Action Learning、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minar、Restricted Electives; General Electives的课程是MIT多学院联合教学,比如MIT Sloan商学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系。如果对诸多数学课程感觉比较吃力,则可以选修那些不偏数学的课程或者也可以选择写一篇论文(占24units)来代替通选课的学分。MFin项目为你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探索机会。除了基础课程之外,你还可以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或其他部门选择研究生级别的选修课,包括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数学。课程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框架,让校友们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汲取经验。你会用各种各样的选修课来个性化你的课程,根据你的目标来调整你的财务经验。项目录取偏好:该专业要求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并具有浓厚的数学背景和能力。具体数学背景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随机过程、统计和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知识。该专业强调申请人对金融的热爱,强烈建议有以下选修课:Linear algebra、Calculus、Probability、Statistics、Econometrics、Computer literacy。往年的Class Profile中,四成以上申请人来自商科专业,本科分布如下:Business and Commerce>Math and Science> Humanities > Arts &Social Scienc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近年商科和计算机录取人数略有下降,数学和人文方面专业人数增加。申请总结MIT作为世界顶级学府,金融作为美国申请的热门专业,MIT的金融专业竞争自然是超级激烈。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头脑风暴,文书讨论,学校沟通,案例分析等等之后Peng同学完成了自我实现。愿所有的孩子都能一步一步超越自己,到达梦想的彼岸。

见证人

中国互联网“海归”大佬,他是MIT博士,学历最高,至今无人能及

中国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迅速发展,逐渐发展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最大互联网市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互联网大佬,这些互联网大佬引领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方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互联网人。很多人有所不知,中国互联网大佬分为两派,一派为以马云为首的本土派,一派则是以张朝阳为首的海归派。下面就来八一八中国互联网的海归派大佬。1. 张朝阳作为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年搜狐曾经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曾经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张朝阳也曾风光一时。医生家庭出身的张朝阳从小就是一个学霸,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全额奖学金,奔赴麻省理工学院求学,一直读到博士。1998年创立搜狐,逐渐发展成为早期中国互联网的巨头。张朝阳也逐渐成为了早期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搜狐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张朝阳也登上了事业的巅峰,身价一度达到了67亿。如今搜狐却没落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掉队,市值仅有103亿人民币,同期的网易市值已经高达2765亿人民币,2家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2. 黄峥拼多多老板黄峥也是一位海归,他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浙江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就读于美国名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毕业后加入谷歌工作,其履历十分丰富。2007年,从谷歌离职,成立拼多多。如今拼多多市值高达1650亿人民币,黄峥身价超1000亿人民币。3. 王兴王兴是美团创始人,同时也是一名学霸,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前往美国特拉华大学读书深造。2004年看到中国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王兴,毅然中断自己的博士学业,回国创业。王兴先后创立了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如今美团如今市值高达3054亿人民币,王兴身价达到了373亿人民币,可谓人生赢家。4. 柳青柳青是滴滴公司的总裁,也是一个海归学霸。她的父亲是联想公司创始人柳传志,虽然父亲这么成功,但她非常自立自强,努力拼搏。2000年他从北大毕业,后来考上了哈佛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在著名金融公司高盛工作。很快就做到了高盛亚洲的总经理,事业已经这么成功了,但柳青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同年毅然辞职,加入创业互联网公司滴滴,带领滴滴吞并快的、Uber中国,成为中国互联网出行霸主,滴滴今年准备上市,市值预计可达4148亿人民币。5. 倪光南倪光南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驱者,他早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主修无线电技术。大学毕业后他考上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学成之后放弃国外高薪和优厚的生活环境,毅然回国。参与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设计,后来带领团队开发出了联想汉字系统,让中国人用上了自己的电脑输入系统,彻底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倪老并非有钱的企业老总,身价上百亿、上千亿,但他的无私贡献,却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在80高龄的倪老更致力于芯片研发,为中国拥有“中国芯”而四处奔走呼吁,值得所有中国人的尊敬。这些中国海归互联网大佬,在国外学得真本事回国,在互联网领域建立功勋,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所有中国人的尊敬。你认为中国互联网的海归派和本土派,哪个更厉害呢?

二家之议

教授风采|潘军:纽大-斯坦福-MIT-高金,享受金融研究的快乐

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霸”、“海归”、“领域精英”……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飘洋过海,加入SAIF,组成这支世界一流、亚洲领先、国内唯一的豪华师资阵容。课堂上的授业解惑,课后的潜心学术,他们,无疑是SAIF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坚智慧力量。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在MIT任教近20年的她,选择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走上高金的讲台。本期“教授风采”,与你讲述SAIF教授潘军的金融研究之路。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近二十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双博士学位,声誉远播国际金融领域的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决心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回到从小成长的上海,回到曾就读过的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当年飞赴美国时,上海正在创建新中国第一所证券交易所,时隔三十载,上海已进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之年,“回到中国、回到黄浦江畔,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起点,重拾奋斗和拼搏的信念。”从上海到纽约的“叛逆女孩”潘军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在上海中学就读期间,每个学期都保持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交大在上中设立的奖学金。成绩虽好,但学霸的个性似乎总有些桀骜不驯,“不太听话”的潘军没有获得当年直升交大的名额,而是通过高考以数学满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交大试点班。“那年数学卷的最后一题特别难,全上海考满分的只有两个人”,潘军回忆道,“记得监考老师还特别提醒我,别花太多时间在最后一题,要好好检查前面的题目。”在交大读本科的日子,时常穿行于上院、工程楼、包兆龙图书馆、宿舍、食堂、操场之间的潘军,现在同样每天从广元西路的大门进入校园,穿过大草坪,一样的短发+衬衫牛仔裤的休闲装扮。每每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潘军都要感谢当年应用物理系的老师们,包括她的导师——时任交大物理学系主任、后来的交大校长谢绳武。“老师们当年为了帮我申请出国,联系了学校各个部门,后来我才能顺利出国。”潘军,上海中学高中时代出国后的学霸毫无意外地开始了一路狂飙模式:只用了一年就读完了西伊利诺伊斯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并收获了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offer。在纽约种下一枚金融的种子1993年7月,谢绳武教授来到纽约,与潘军及几个交大校友见了一面。“我当时其实想过回国当个物理学教授”,潘军坦言。不过,九十年代的美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当一批物理专业的学生都转行学计算机或金融,去了华尔街,“可能学物理的那时很难找到工作,而华尔街却正大热”,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师兄也去了投行,这对潘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感觉当时聪明的人都去做金融了”,而朋友推荐的两本书更让潘军下定了决心改读金融。第一本书名为《Capital Ideas》,“书里的每个章节都是在说一个最大的金融想法,就像在讲述一个个故事,非常有趣。” 第二本是华尔街做量化投资的人都在读的《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而第二本书的作者Darrell Duffie之后也成了潘军的博导,金融研究的引路人。《Capital Ideas》期权定价那一章,潘军深深地被Robert C. Merton的开创性研究所打动,“如果不在纽约,我大概不会读金融;如果不是Merton,我大概不会选择MIT。”从斯坦福迈上金融研究之路从事金融必须要夯实金融专业知识,潘军决定读一个金融学博士。当时的斯坦福金融学博士项目,培养了现今在中国金融学术领域闪闪发光的名字,比如黄明、戴强、刘俊等。在斯坦福读博期间,大家互帮互助,学习氛围非常好。找到学伴的潘军如鱼得水,潜心向学。“我有两个阶段学习特别用功,一个是高中,一个就是在斯坦福。”潘军感叹说,“就是觉得在学的东西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意义的,而且周围优秀的人也都在学,那种气氛让我觉得每天都很‘有劲’。”进入斯坦福的当年,潘军就给斯坦福教授Darrell Duffie写了一封邮件,并顺利得到首肯,成为了Darrell的研究助理。Darrell Duffie作为世界级金融学大师,潘军在与其一起做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进步。读博不到两年,潘军和Darrell合著的一篇围绕VAR主题的经典论文An Overview of Value at Risk,发表在当年的Journal of Derivatives上,并在之后获得很高的引用量。在随后的日子里,潘军就像有了金手指,在众多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如Econometrica, 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她博士论文中的内容也获得业界很大关注。(分别是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年轻的潘军先后于1995年获得美国女性在科学领域的Luise Meyer-Schutzmeister奖,1996-1997年度斯坦福大学商学院Jaedicke学者称号,1998-1999年度斯坦福大学Lieberman奖学金。潘军与其当时的导师Darrell Duffie, Kenneth Singleton合著论文Transform Analysis and Asset Pricing for Affine Jump-Diffusions于2000年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Econometrica杂志上,谷歌学者上的引用量高达3300余次。潘军和她的合作者凭借该论文获得2014年The Stephen A. Ross Prize in Financial Economics奖(该奖项自2008创始,每二年授予一篇论文。2012年授予的是Bengt Holmstrom 和Jean Tirole合著的论文,这两位作者也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潘军自己则更喜欢博士期间的一篇研究大盘性黑天鹅如何影响资产定价的论文——The Jump-Risk Premia Implicit in Options: Evidence from an Integrated Time-Series Study,该文讲述黑天鹅事件如何在期权中定价,发表在2002年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在当时黑天鹅事件仅发生过一次,即1987年的金融事件。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金融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变革,潘军在2002年的这篇文章就更突显其前瞻性和预见性,为之后的金融事件预测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也正是这篇论文,潘军在实证资产定价领域声誉鹊起,逐渐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麻省理工学院也因此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当时芝加哥大学和MIT都给我发了offer,许多人可能会首选芝加哥,但我还是最想去MIT。”在MIT获得终身教职,荣膺讲席教授2000年,潘军正式加入MIT,开启了职业生涯,也在MIT完成了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的身份转变。与学术界各位金融大牛一起,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大家充满热情地讨论金融的过去、变化和发展,也激发了潘军的学术灵感,她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2006年1月,潘军提前一年拿到了MIT终身教职。2010年,因研究成果卓著,潘军荣膺MIT讲席教授。“MIT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一个包容、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那些学术大牛对我来说更是亲切的同事,我们经常为一个研究话题一聊就是一下午,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金融的历史,也看到了未来,更看到了我的责任和希望。”离开MIT,正式加入高金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计划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建设一座国际化的金融学院,著名华人学者、MIT斯隆管理学院讲席教授王江以学术委员会主席(院长)身份参与筹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09年4月高金正式挂牌成立后,王江向潘军发出了邀请。对交大一直心怀特殊感情的潘军一口答应,成为高金第一批特聘教授。那年4月,潘军年迈的父母专门乘坐地铁来到交大校园里,看到潘军作为高金特聘教授的大幅照片,就悬挂在教学楼外面。“直到那时他们才终于有机会直观地了解我的工作,此前无论我在美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都无法感受到。在我成为交大高金的一名教授时,他们感到很自豪。”说到这儿,潘军颇为感慨。此后每年她都会回到高金,或教授学生,或进行学术交流。“这里一草一木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潘军教授也于2019年正式加入高金,成为高金全职的金融学教授。回高金再燃热情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予了潘军开展学术研究的广阔空间。在她与其高金博士生耿哲合著的《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的信息发现和市场分割》中,针对信用债市场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回答了市场中的价格发现、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分割现象等问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处于转型中的新兴信用市场提供了不少借鉴意义,也为国际投资者抓住在岸信用债市场领域的“中国机会”提供实证参考。“更让国际学术界看到了高金博士生的身影” ,潘军高兴地表示。最近一篇关于第三方平台对基金行业生态影响的论文,则是潘军与高金两位年轻的助理教授洪玉蓉、鲁小萌合作的成果。同为研究金融的女性学者,曾经的偶像成了同事,给年轻教授更多机会向潘军教授讨教研究中碰到的困惑。高金金融学助理教授鲁小萌道:“潘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整个文章的逻辑思路,怎么写,哪些点必须厘清,怎样发表等等,潘老师给了很多建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知道做研究应该怎么样。”这篇论文从开始立题,到基本成型,只花了约两个月时间。潘军,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夏天在全职回归高金后,潘军给PhD学生上资产定价课程,为MBA项目学生讲解金融市场。以往更喜欢研究工作的她现在发现,与学生一起交流知识、分享经历,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回国前我就接触了很多高金MF的学生,现在多了MBA、PhD的学生。中国学生对学习知识非常热情,我喜欢学生在课堂上给我各种反馈和互动,这种互动会让我更有兴趣、投入更多在教学上。”在深入研究中国市场,并对比中美市场差异后,潘军对两个市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长期以来,金融市场是被美元或美国市场左右,而这次疫情,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未来。我非常看好中国,正在着手做相关的研究和课题,希望未来能传递更多知识给学生,发挥金融的真正的力量。”在课堂中,学生也反馈给潘军很多行业实际信息,“现在很多懂金融的不会英文,会英文的又不懂金融。而英文和金融,都是我的优势。我想要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好地为国家培养金融人才,这是我的使命,也是高金的使命。”潘军如是表示。

莱昂妮

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金融硕士,家境富裕,智商和颜值双高!

中国的学霸人物很多,每年在高考中都会有一批学子脱颖而出,他们的成绩突出,作为高考状元成为学弟学妹们的榜样。不过家里经济条件富裕、自身智商高,颜值又高的学霸并不多,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学霸中的“精英”,他不仅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金融硕士,而且家境富裕,智商和颜值双高!他就是赌王的三儿子何猷君,很多人认识他是通过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他在节目中的表现突出,和100位学霸比拼智力,最后以21秒的成绩完成了数字华容道,淘汰了20名选手,获得了全场唯一一个30强的直通资格。在节目播出后,何猷君瞬间走红,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高智商,还有他赌王儿子的身份和俊朗的颜值。作为富豪之子,何猷君从小含着金钥匙出身,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不过家境富裕的他,并没有带着纨绔子弟的毛病,而是谦虚努力又好学。何猷君在小学的时候就是一位学霸,在数学方面有天赋,被誉为“数学精英”。他多次被邀请参加世界数学竞赛,对手都是一些顶尖学霸,不过他以超群的实力连续两年在“世界数学测试”邀请赛中获奖,还代表学校参加了更厉害的Mclaurens数学比赛,充分表现了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才华。95年出生的他年纪虽小,但是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在17岁的时候被剑桥、麻省理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录取,在一番思考后,他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当年香港唯一一个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学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入学后,他只花了3年的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提早完成了学业,这期间付出的代价就是经常在图书馆看书复习到凌晨,有时候刻苦到连续5天没有回宿舍,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获得了相应的回报,21岁顺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而且考上了学校的金融硕士,成为了学校最年轻的学生,让人刮目相看。从他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个富二代的上进心,明明可以靠家里支持,选择读一个普通的学校,然后毕业后继承家业,不用操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从小就很努力,利用自己的天赋,在擅长的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身上没有不好的陋习,是一位三观很正的小伙,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履行遂进

麻省理工MIT金融项目录取了什么背景的大神?

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与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并称为美国学习MBA最好的七大商学院。斯隆商学院成立于1914年,创建之初只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与统计学部门设置工程管理课程。Alfred P. Sloan(当时为通用汽车总裁)于1952年捐助了五百万美金成立了产业管理学院,1964年时此学院改名为斯隆管理学院,以感谢出资赞助者斯隆Sloan。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的使命是开发有原则的、创新的领导人来改善世界,催生创意,推进管理实践。为了达成使命,学校提供以下方案:提供塑造学生领导力的项目;提供跨院合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使管理教育和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招收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冒险的精神,通过与校友或商业合作伙伴,基于互相尊重、严谨的分析、高尚的道德标准,共同解决重大问题。录取学生背景Class size, 2019入学:116人,42%女生,平均14个月的工作经验,GMAT 700-770,GRE Quant: 166-170, GRE verbal; 155-164, 平均GPA 3.75中国学生生源背景:清华大学,UCLA美本,复旦大学,香港大学,NYU,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最好学过如下内容之前课程中:Linear algebra线性代数calculus微积分probability概率论stochastic process随机过程statistics/econometric统计学/计量经济学computer literacy计算机学术背景要求2019 fall入学的这批同学的专业背景如下:34%数学专业,30%商科,22%经济学,11%工程学背景, 2%计算机背景截止日期、项目时长和学费截止日期:2020年1月6日,项目不是rolling录取,截止日之后统一审核申请项目时长和学费:12个月/18个月12 months: Tuition & Fees: $80,71818 months: Tuition & Fees: $111,827就业情况截止2020年2月,46人找到实习,平均月薪$4,620美金,实习地区大多分布在纽约,波士顿,香港。实习找到的方式60%是 通过学校,40%是通过自己。 2018入学,2019毕业的这批同学中,11人进入高盛,6人进入摩根斯坦利,9人进入花旗集团。 54%的同学就业集中在分析研究岗和资产管理,13%进入了投行岗位,13%做销售交易。 课程内容介绍课程分支:可选的三个分支:金融工程资本市场企业财务项目亮点:无论12个月还是18个月的,都有一个Finance Research Practicum,学生可以和如下企业合作一个月:Goldman Sachs, JP Morgan, Credit Suisse, BlackRock, and Fairhaven Capital。了解更多

古之真人

看MIT金融学姐,如何横扫顶尖金融项目成为“人生赢家”

学员介绍Z学姐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经济双学位18申请季中获得麻省理工学院金融硕士、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硕士等录取金融专业找实习经验分享我现在是在MIT读金融硕士项目。本科是在数院,在就业指导和找实习氛围方面都远远比不上金融、经济、管理学院。相信大部分理工科学院都是这样,所以我直到大二暑假决定申请出国的时候,才意识到要赶紧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我在本科期间一共有四段实习经历,分别是在大三寒假、大三下、大三暑假和大四下。其中一段在证券公司场外交易市场部;第二段第三段都是在量化基金公司quant fund主要做的是数据分析,建模策略;最后一段在证券公司的债券投资部在量化证券做的一些交易策略。关于找实习的渠道,基本上就是:学长学姐内推、学校bbs实习板块、学校的就业服务网站、各种实习招聘平台。因为我的简历上有美赛的经历,基本上我的面试都会问到数学建模的问题,概率、统计、微积分、编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具体岗位需求,可能还会考察机器学习等,非Quant的面试可能behavioral的问题比较多,会问为什么要来这个行业、为什么选择这个公司这种问题,这个方面我了解得不太多,建议大家在面试前找申请过这个公司的学长学姐或同学了解一下。另外,有些实习可能比较水,尤其是第一份实习,做的可能并不太相关,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跟行业内的人聊天的机会,通过同事们对这个行业不同角度的评论,可以更加了解这个行业,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方向。自身申请经历及经验我把申请分为了前期、后期二个阶段。前期,即大三及大三之前,其实也包括大四上的前半部分。这个时期的准备包括:托福和GRE、实习、专业知识的准备。关于托福和GRE建议在有效期内,尽早考,不然越到后面事情越多。不同项目对GRE和托福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在申请要求上一般都会体现出来。关于专业知识。对于金融工程项目来讲,专业知识主要分为:数学、概率统计、编程和金融经济。建议不同背景的同学到其他学院选课补充一下。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是概率论、统计、时间序列、计量、随机分析和编程。申请后期,即网上申请后面试的时期。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有面试,不同项目的面试形式也不太一样。比如Baruch的MFE基本全是Tech的题目,主要是概率,微积分,代数,随机,编程,还有一些智力题,概率题会多一些,当然C++也是会被问到的。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个人背景,第二个是未来就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熟悉自己的申请材料,包括自己的申请优势和亮点分别是什么,我们前期要做的准备要充分,如自我介绍,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往年的面经题。MIT master of finance项目介绍MIT的金融硕士项目是STEM项目,有3年在美的实习时间,项目分为12个月和18个月,不过毕业要求基本是一样的,不过18个月的学生多了一次暑期实习的机会,以及多了一个学期。和其他金融工程项目不太一样,MIT的这个项目是比较广泛的金融项目,有三个方向:资本市场、公司金融或金融工程。毕业并不要求完成一个方向,尤其是对于12个月的同学来说,完成一个方向的所有课程比较难,所以这三个方向的划分更多是起到一个选课指导的作用。我认为MIT金融项目至少有以下优势1. 由于项目中除了想做金融工程的同学,还有很多别的方向的同学,跟他们交流很有好处。除了MFin项目外,Sloan商学院还有非常多的MBA,他们在行业内都很有经验,和他们交流可以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2. 选择多。MIT Sloan商学院课程设置比较广阔,金融下面的分支都有所涉及,所以万一发现自己不想做quant,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适合你的课和共同语言的人。3. 暑期开学。坏处是可能不能参加本科毕业典礼,也少了一个暑假。好处是,现在美国招聘季越来越早,尤其是ibd、consulting和暑期实习,基本在9月10月,所以提前一个暑假,能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准备。4. 资源丰富。除了在Sloan商学院内有丰富的课程,我们还可以选MIT其他学院的课程,比如计算机学院的课程就非常好,甚至可以方便地选择哈佛的课程。5. 家长和学生都很关注的一个点,这是难得一个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都很高的项目,无论毕业后留在美国还是回国都很有优势。6. 这个项目相对于其他金融工程的项目来说外国人比例高,这个项目大概是110-120人,中国人包括美本的中国人大概只有40人左右。MIT金融硕士项目学生背景丰富,来自不同大洲的同学,部分学生有几年的工作经验,甚至还有来自不同国家央行的同学,和这些同学交流,不光能提高自己对于行业的理解,也非常的有趣。理工科同学转申金融工程项目建议我个人认为理工科同学申请金工是非常有优势的,现在不同的金融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喜欢招数学、计算机、物理等背景的同学。大家应该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突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跟经管类同学相比,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实习。就如我上面提到的,理工科学院的就业指导远远不如经管学院。大家一定要明白实习的重要性,尽早开始实习。另外,其实量化实习是非常偏好数理背景的同学的,这是一个优势。2. GPA。北大理工科的GPA普遍不如经管学院的同学的高,建议大家选一些经管学院的课程,一方面补充金融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相应提高GPA。虽然现在很多量化岗位,对申请者不要求一定要有金融方面的经验,更重视的是申请者在计算机和数学方面的能力,但还是要对我觉得了解一些金融领域的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预祝大家拿到理想的申请录取通知书

十分爱

麻省理工近10年的物理系毕业生全部转行金融,给我们什么启发?

这个事情还真有,是金灿荣教授谈到人才流失和浪费的时候提到的,金教授认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顶尖高等学府的最优秀物理系大学毕业生(MAT),在近10里没有一个人到生产第一线去工作,几乎全部都跑到华尔街金融市场去当“骗子”了;原因也特别简单,因为来钱太快了,随便提供一个程序给两个公司,一年就能轻松拿到上千万美元,而去生产一线干上10年也不见得能拿到这么多钱!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首先、要真的尊重知识和人才,给予那些具有真材实料的物理人才以优厚待遇、崇高荣誉和优越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国家其实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对于那些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只有等他们(她们)老了或者死了,才想起来赋予极高的荣誉;笔者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趁着他们(她们)年富力强就赋予极高的个人荣誉呢?再伟大的人物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啊!与此同时,在物质待遇方面也是如此,对于那些高科技研究人员、尤其是成绩突出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何必要吝啬?那些个影视明星和足球球星们动辄就是年薪千万,我们的 优秀科研工作者为何不能?国家那么大的GDP体量,花钱要花在刀刃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理所当然就是毫无争议的“刀刃”啊!其次、人才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巨大,等培养出来后,反而不管不问了,必然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美国就是前车之鉴。近年来,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的人才就是备受网友攻讦,说什么都是在为美国培养后备人才,有点成绩的人才都流失去了美国,清华北大等高校似乎也无言以对,毕竟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是清华北大等高校没有教育好学生吗?这个原因恐怕是微乎其微吧!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的人才工程不够完善,一味地只知道闭着眼睛造人才,后续工作跟不上而留不住人才,这才导致人才的严重流失,把这个事情责任都推卸到清华北大等高校身上,实在是委屈和冤枉了它们,机制和体制如此,它们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再者、岗位留人不能只讲情怀和奉献,更不能道德绑架,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待遇,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毕竟人才没有一个是傻子。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舒适的工作环境、优厚的薪资待遇、崇高的社会美誉,当然是每个人才所向往的,这是人类共通的需求天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近10年物理系全部转金融,就是因为华尔街能够非常快地给予他们(她们)所想要一切优质条件;前段时间国内的“科学岛”一次性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居然集体离职,不管什么理由,背后总离不开尊重、待遇、和工作舒适度等敏感问题,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些科研人员都是国之瑰宝。真正的尊重人才和科学,是需要付出认真和实在的代价的,而不是徒有虚名的所谓“情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金灿荣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近10年物理系全部转金融。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学金融呢”的问题,金教授肯定是话里有话,其中的意思,值得国人认真思量,“科学岛”一次性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居然集体离职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希望美国的前车之鉴,能够让我们真正汲取教训,把工作做的更到位,防微杜渐吧!

明希

「美国大学TOP30」世界理工大学之最- 麻省理工大学

学校简介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于1861年,早期侧重应用科学及工程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麻省理工学院倚靠美国国防科技的研发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著名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是为响应美国工业化发展而建立的,采用了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强调应用科学和工程学的实验室教学。此后,它在现代科学、工程、数学和技术的许多方面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以其创新和学术实力而闻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麻省理工学院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拥有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CSAIL)、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其研究人员发明了万维网、GNU系统、Emacs编辑器、RSA算法等等。 该校的计算机工程、电机工程等诸多工程学领域在2019-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前五,在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列工程学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一,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 [ 截止2019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6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五)、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6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二)。1950年,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学院和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成立,与实力雄厚的科学与工程学院竞争。通过吸引受人尊敬的教授和开设具有竞争力的研究生课程,以前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处于边缘地位的院系,逐渐形成了有凝聚力、自信的院系。在1966年至1980年之间,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在以人为本的校长霍华德·约翰逊和杰罗姆·维斯纳的连续任期内继续发展。专业设置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系是最知名、申请人最多和最“难读”的学系,并曾连续七届获得美国工科研究生课程冠军,其中以电子工程专业名气最强,紧跟其后的是机械工程 。美国工程教育学会执行主任Karl Willenbrock曾经说过,“如果麻省理工学院忽然消失,国家安全堪忧。他们是工程的IBM。”其余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建筑学也都非常优秀。近数十年兴起的供应链管理专业(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是麻省理工的强项,MIT的MLOG(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Logistics)项目已多年在全美排名第一根据专业的分类,MIT被分成了如下七个学院:1、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建筑学、城市研究与规划、媒体实验室、不动产、艺术,文化+科技2、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航空太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资讯科学、核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物流研究所(供应链管理硕士和博士项目)3、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人类学、比较媒体研究、经济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音乐与戏剧艺术、政治学、女性研究、写作计划组4、阿尔佛雷德·P·斯隆管理学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金融博士、会计博士、管理学硕士、MBA和金融学硕士5、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包括大气科学和行星科学)6、维泰克健康科学技术学院(Whitaker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7、施瓦茨曼计算机学院(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2019-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QS)学科排名:校训:麻省理工学院校训:Mens et Manus (拉丁语);Mind and Hand (英语);手脑并用,创造世界(中文)校园生活:全世界优秀的学子云集于MIT,就如他们一位教授说的“就是再优秀都还不够优秀”。在这里紧张的理工科学习被誉为“高压锅”,在3S,即Study(学习)、Sleep(睡觉)、Social activities(社会活动)中,一般的MIT学生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三个都能做到那就是一个“超人”。在繁重的学习中,学生们在“夹缝里求生存”。你会看到在跑步机上有人边跑边看,“24小时房间”有着看书、查资料和小憩的人,MIT的学生读起书来不管时间,睡起觉来也不管空间。学生入学后学习的刻苦程度也属罕见。但即便如此,MIT学生在入学后四年内的毕业率却是92%(全美排第三名)。每一届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戒指。这款专为MIT学生打造的戒指,是完全由MIT学生自己设计的。正面有学校吉祥物Beaver河狸(名叫TIM),象征着自然界的工程师,侧面是校徽和标志性建筑,上面和下面分别刻有波士顿和剑桥的城市风景线,你会找到Green Building,戒指里面是MIT校园地图,还可以自己在里面刻字,很酷炫吧。地理位置:麻省理工学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属于大波士顿地区,临近哈佛大学。波士顿水域面积占到了城市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查尔斯河,尼本赛特河,神秘河,切尔西溪,都流经波士顿或在波士顿与其他城市的边界上。因此,波士顿常被人们称为“美国的雅典”,风景怡人。波士顿和整个新英格兰地区一样,夏季炎热潮湿,而冬季寒冷。波士顿最热的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为27.7摄氏度,最冷的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5摄氏度 。波士顿的金融业及咨询业发展成熟,有很多世界级著名公司驻扎于此:吉列公司、千禧年医药、泰瑞达公司(Teradyne)、波士顿咨询公司、富达投资(Fidelity)、美洲银行、王者银行 (Sovereign)、新百伦 (New Balance)、霍顿·米夫林出版社。这些公司都为麻省理工的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资源。波士顿还是美国独立革命思想的发源地,美国的文化名城。除了享有国际声誉的波土顿交响乐团,其它主要文化设施还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自然科学史博物馆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等。波士顿在体育方面也极为辉煌,其中波士顿红袜,波士顿棕熊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都是波士顿的著名球队。申请条件:麻省理工学院有EA和RD申请,截止日期分别为11月1日和1月1日,要求申请者参加面试,联系面试官参加面试的截止日期分别为10月20日和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