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麻辣财经:纺织服装出口,2020逆势增长9.6%!其道桀驳

麻辣财经:纺织服装出口,2020逆势增长9.6%!

逆势增长9.6%!来自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以同比增长9.6%的好成绩圆满收官。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也相当亮眼。在“稳外贸”政策支持下,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顶住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其中纺织品自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8月后实现逆转。纺织服装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直接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国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得益于海外市场消费需求的持续改善,但订单回流,更重要的是国内纺织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的巨大“磁吸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纺织业深度调整、提升发展质量的产业实践。2020年,面对疫情挑战,我国纺织服装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迈入“十四五”时期,纺织服装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五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学界和业界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纺织服装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内需转暖、出口逆袭,纺织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整体处于深度调整转型、着重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2020年受疫情影响,纺织行业也受到了冲击。”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但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纺织行业各项运行指标呈现持续回升走势,下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内需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降幅从年初超过30%逐步收窄至前11月的7.9%。内需是否得到改善,企业感受最为明显。线下,赶赴上海参加国内的面辅料展,线上,首次参与电商活动,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体……最近,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培意的行程表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供应链的‘幕后’走向销售端的‘台前’,让公司营收迅速恢复,实现逆势增长。”刘培意说。 内需市场回暖的同时,出口市场则大幅升温。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的拉动作用下,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出口规模接近行业在2014年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不仅出口总额在增加,出口结构也在调整。“纺织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服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2.8%,使得纺织行业出口结构发生变化。”高勇说,应该看到,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重启,我国纺织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供应链运转的稳定性优势显现,服装出口逐步好转,到年底出口额降幅已收窄至6.4%。高勇介绍,回望“十三五”,中国纺织行业可圈可点。从规模上看,目前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0%,化纤产量约占70%,出口总额约占三分之一;从综合能力来看,我国纺织产业链从门类品种、产出品质,到生产效率、自主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根据前不久中国工程院发布的《面向203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纺织工业已成为我国在全世界居于先进位置的五大产业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评价说,纺织科技创新已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仍须让创新更强、制造更绿、产品更优展望“十四五”时期,面对需求总体放缓、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加,纺织产业应如何应对挑战,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行业差距,特别是我国纺织业在前沿科技自主创新、品牌及时尚软实力、绿色发展主导能力、国际供应链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高勇表示,要强化制造体系优势,解决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新格局中开辟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科技创新更“强”,既要造的出,也要造的精、造的好。“下一步,纺织工业应该解决从造的出到造的精、最终到造的好的问题,真正实现精准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认为,一方面应持续推进研发智能化的高品质纺织装备,提高效率、性能和数字化水平,真正实现自动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服务型纺织制造,推广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包括远程设计创新中心等,实现以工业批量化手段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开拓市场需求。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纺织企业深耕前沿技术创新。前不久,在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摘得大奖,凭借的便是其开发出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纱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其首创的“气流除杂、柔性开松”技术,既能提高棉花杂质的清除效率,又能减少棉花在开松过程中纤维的损伤,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制造更“绿”,既要对废旧产品循环利用,也要使生产过程节能减碳。“过去,纺织行业只关心末端污染控制,接下来要推广到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治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认为,采取清洁生产的工艺和装备,尤其是绿色化学品的替代,应成为未来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温宗国提出,从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来看,目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纺织行业循环再利用的比例仍较低,下一步应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等举措,让企业不仅要为产品质量负责,也对其回收和废弃物处置负起责任。——纺织产品更“优”,强化全产业链精细加工技术研发,以高端产品开拓市场。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未来纺织业应讲好科学的故事、技术的故事、创新的故事和人才的故事,通过发展高端纺织制成品,提升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地位。“具体来看,就是要融合新材料、新技术与内需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具有高舒适度、易护理、抑菌保健等多功能的高端纺织制成品,不断提升品质和科技附加值,拓展材料的应用空间,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高勇说。

分分失失

中国家纺行业报告: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2587.1亿 家纺电商迅猛发展

2019年,中国家纺行业负增长态势得到缓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2021中国家纺行业运行大数据及产业转型趋势研究报告》,围绕家纺行业发展概况、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行业困境及前景进行分析解读。中国家纺行业规模扩大,2021年将达2587.1亿元家纺行业即家用纺织品生产行业,是中国传统的基础民生工业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纺织品业的三大体系之一(家用纺织品、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其中,服装用纺织品比例最高,占八成,其他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接近,分别占比12%和8%。从国际市场来看,2013年以来,亚太地区持续作为最大的家纺市场,其在2015-2020年的增速也是最高的,达到5.4%;而欧洲与北美地区分列第二、第三,预计在2020年,拥有更高增速(3.8%)的美国市场规模会与欧洲基本等量;世界其他地区则市场总量较小。中国纺织行业景气度有下行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东南亚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步承接其他国家部分低端制造产能,纺织品制造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纺织制造中心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当前,中国家纺行业总体规模扩大,将保持平稳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家纺行业达到2203.7亿元,同比增长率4.1%,预计2021年将达到2587.1亿元,同比增长率5.8%。从消费占比来看,与发达国家的33%相比,中国家纺产品的消费占比仅为28.6%,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行业内销增势良好,出口呈现量增价减2019年1-8月,中国家纺行业内销实现稳定增长,不同统计口径下的内销产值增速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019年1-8月,中国家纺出口共计274.61亿美元,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02%,出口单价同比下降0.55%,以今年以来的表现看,出口数量保持稳中增长,出口单价同比小步伐下降。从出口品类情况看,餐厨用纺织品出口增幅最大,同比增长9.52%;而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则为毛巾类产品,同比下降13.76%;床上用品和布艺产品仍然是出口的主力产品,占总量的5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9年1-8月内外销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为行业平稳运行提供保障,整体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且增速稳中有升。中国家纺行业出口整体稳定,但受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其中涉及大部分家纺类出口产品,因此仍需继续对其进行关注。家纺电商迅猛发展,带来新的业绩增长驱动力家纺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适于线上销售,加之行业线下渠道近年来不断调整,传统的家纺企业从线下模式纷纷转身发展线上。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中国家纺行业网络零售额逐年递增,2017年达464.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1%。龙头品牌得益于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电商流量倾斜,龙头电商发展迅猛。自2017年起,家纺龙头企业线上保持高增,电商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中,罗莱生活、富安娜家具、水星家纺线上销售占比均超20%。2019年淘宝平台家纺类销量TOP10分别为枕头系列、凉席系列、四件套系列、被子、床单、枕套、蚊帐、床垫系列、床笠、毯子系列。其中枕头系列销量最高,达到4.24亿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产品多样化成家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床上用品领域,向新型功能性化纤、特种材质的高端面料发展;布艺领域,将从花型设计、面料研发等方面都开始往科技时尚方向发展;而毛巾领域,从织造、割绒、无捻纱等传统工艺逐步向纱布组织、蜂窝组织、弱捻工艺、非织造工艺等使产品变得更加环保舒适的方向发展。来源: 艾媒网

负二代

麻辣财经:纺织服装出口2020逆势增长9.6%!

逆势增长9.6%!来自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以同比增长9.6%的好成绩圆满收官。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也相当亮眼。在“稳外贸”政策支持下,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顶住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其中纺织品自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8月后实现逆转。纺织服装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直接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国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得益于海外市场消费需求的持续改善,但订单回流,更重要的是国内纺织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的巨大“磁吸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纺织业深度调整、提升发展质量的产业实践。2020年,面对疫情挑战,我国纺织服装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迈入“十四五”时期,纺织服装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五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学界和业界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纺织服装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内需转暖、出口逆袭,纺织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整体处于深度调整转型、着重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2020年受疫情影响,纺织行业也受到了冲击。”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但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纺织行业各项运行指标呈现持续回升走势,下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内需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降幅从年初超过30%逐步收窄至前11月的7.9%。内需是否得到改善,企业感受最为明显。线下,赶赴上海参加国内的面辅料展,线上,首次参与电商活动,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体……最近,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培意的行程表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供应链的‘幕后’走向销售端的‘台前’,让公司营收迅速恢复,实现逆势增长。”刘培意说。内需市场回暖的同时,出口市场则大幅升温。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的拉动作用下,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出口规模接近行业在2014年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不仅出口总额在增加,出口结构也在调整。“纺织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服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2.8%,使得纺织行业出口结构发生变化。”高勇说,应该看到,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重启,我国纺织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供应链运转的稳定性优势显现,服装出口逐步好转,到年底出口额降幅已收窄至6.4%。高勇介绍,回望“十三五”,中国纺织行业可圈可点。从规模上看,目前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0%,化纤产量约占70%,出口总额约占三分之一;从综合能力来看,我国纺织产业链从门类品种、产出品质,到生产效率、自主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根据前不久中国工程院发布的《面向203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纺织工业已成为我国在全世界居于先进位置的五大产业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评价说,纺织科技创新已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仍须让创新更强、制造更绿、产品更优展望“十四五”时期,面对需求总体放缓、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加,纺织产业应如何应对挑战,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行业差距,特别是我国纺织业在前沿科技自主创新、品牌及时尚软实力、绿色发展主导能力、国际供应链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高勇表示,要强化制造体系优势,解决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新格局中开辟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科技创新更“强”,既要造的出,也要造的精、造的好。“下一步,纺织工业应该解决从造的出到造的精、最终到造的好的问题,真正实现精准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认为,一方面应持续推进研发智能化的高品质纺织装备,提高效率、性能和数字化水平,真正实现自动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服务型纺织制造,推广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包括远程设计创新中心等,实现以工业批量化手段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开拓市场需求。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纺织企业深耕前沿技术创新。前不久,在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摘得大奖,凭借的便是其开发出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纱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其首创的“气流除杂、柔性开松”技术,既能提高棉花杂质的清除效率,又能减少棉花在开松过程中纤维的损伤,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制造更“绿”,既要对废旧产品循环利用,也要使生产过程节能减碳。“过去,纺织行业只关心末端污染控制,接下来要推广到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治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认为,采取清洁生产的工艺和装备,尤其是绿色化学品的替代,应成为未来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温宗国提出,从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来看,目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纺织行业循环再利用的比例仍较低,下一步应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等举措,让企业不仅要为产品质量负责,也对其回收和废弃物处置负起责任。——纺织产品更“优”,强化全产业链精细加工技术研发,以高端产品开拓市场。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未来纺织业应讲好科学的故事、技术的故事、创新的故事和人才的故事,通过发展高端纺织制成品,提升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地位。“具体来看,就是要融合新材料、新技术与内需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具有高舒适度、易护理、抑菌保健等多功能的高端纺织制成品,不断提升品质和科技附加值,拓展材料的应用空间,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高勇说。(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方济各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2020逆势增长9.6% 纺织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来源:人民网逆势增长9.6%!来自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以同比增长9.6%的好成绩圆满收官。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也相当亮眼。在“稳外贸”政策支持下,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顶住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其中纺织品自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8月后实现逆转。纺织服装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直接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国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得益于海外市场消费需求的持续改善,但订单回流,更重要的是国内纺织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的巨大“磁吸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纺织业深度调整、提升发展质量的产业实践。2020年,面对疫情挑战,我国纺织服装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迈入“十四五”时期,纺织服装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五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学界和业界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纺织服装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内需转暖、出口逆袭,纺织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整体处于深度调整转型、着重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2020年受疫情影响,纺织行业也受到了冲击。”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但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纺织行业各项运行指标呈现持续回升走势,下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内需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降幅从年初超过30%逐步收窄至前11月的7.9%。内需是否得到改善,企业感受最为明显。线下,赶赴上海参加国内的面辅料展,线上,首次参与电商活动,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体……最近,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培意的行程表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供应链的‘幕后’走向销售端的‘台前’,让公司营收迅速恢复,实现逆势增长。”刘培意说。内需市场回暖的同时,出口市场则大幅升温。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的拉动作用下,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出口规模接近行业在2014年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不仅出口总额在增加,出口结构也在调整。“纺织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服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2.8%,使得纺织行业出口结构发生变化。”高勇说,应该看到,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重启,我国纺织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供应链运转的稳定性优势显现,服装出口逐步好转,到年底出口额降幅已收窄至6.4%。高勇介绍,回望“十三五”,中国纺织行业可圈可点。从规模上看,目前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0%,化纤产量约占70%,出口总额约占三分之一;从综合能力来看,我国纺织产业链从门类品种、产出品质,到生产效率、自主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根据前不久中国工程院发布的《面向203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纺织工业已成为我国在全世界居于先进位置的五大产业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评价说,纺织科技创新已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仍须让创新更强、制造更绿、产品更优展望“十四五”时期,面对需求总体放缓、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加,纺织产业应如何应对挑战,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行业差距,特别是我国纺织业在前沿科技自主创新、品牌及时尚软实力、绿色发展主导能力、国际供应链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高勇表示,要强化制造体系优势,解决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新格局中开辟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科技创新更“强”,既要造的出,也要造的精、造的好。“下一步,纺织工业应该解决从造的出到造的精、最终到造的好的问题,真正实现精准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认为,一方面应持续推进研发智能化的高品质纺织装备,提高效率、性能和数字化水平,真正实现自动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服务型纺织制造,推广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包括远程设计创新中心等,实现以工业批量化手段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开拓市场需求。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纺织企业深耕前沿技术创新。前不久,在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摘得大奖,凭借的便是其开发出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纱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其首创的“气流除杂、柔性开松”技术,既能提高棉花杂质的清除效率,又能减少棉花在开松过程中纤维的损伤,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制造更“绿”,既要对废旧产品循环利用,也要使生产过程节能减碳。“过去,纺织行业只关心末端污染控制,接下来要推广到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治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认为,采取清洁生产的工艺和装备,尤其是绿色化学品的替代,应成为未来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温宗国提出,从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来看,目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纺织行业循环再利用的比例仍较低,下一步应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等举措,让企业不仅要为产品质量负责,也对其回收和废弃物处置负起责任。——纺织产品更“优”,强化全产业链精细加工技术研发,以高端产品开拓市场。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未来纺织业应讲好科学的故事、技术的故事、创新的故事和人才的故事,通过发展高端纺织制成品,提升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地位。“具体来看,就是要融合新材料、新技术与内需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具有高舒适度、易护理、抑菌保健等多功能的高端纺织制成品,不断提升品质和科技附加值,拓展材料的应用空间,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高勇说。

慎守其真

首份中国循环时尚产业报告发布:呼吁共同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循环发展

来源:时刻头条2020年10月2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兰精集团共同发布了《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报告。本报告首次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循环转型的现状、良好实践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并基于国际循环时尚发展趋势,对行业循环发展的愿景、机遇进行展望。在日益高涨的可持续发展唿声和行业亟需新发展机遇的双重驱动下,时尚产业正在重新思考纺织服装制造、消费和处理的方式。循环时尚是不同利益相关方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正在积极推进的产业系统解决方案——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让纤维、纺织品和服装在设计、生产、使用和循环的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重塑更负责任、更具韧性的产业未来。中国自“十一五”期间开始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在国家循环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循环转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并初步形成了自身循环发展的基本特征。原材料结构优化、制造环节资源利用率提升、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是行业循环实践的三大重点领域。具体的,中国循环再利用纤维加工比重不断上升,由2010年的9.6%提升到2015年的11.3%,初步估算2018年产量超过700万吨;多种生物基化学纤维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并在服装、家纺、医疗和卫生等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纺织品制造环节的节能降耗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也显着提高,一大批新技术得到突破并被广泛应用;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和综合利用产业链基本建成,“旧衣零抛弃”活动持续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也开始在企业层面进行实践。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中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了 17%。近年来,设计和消费环节也呈现出有利于产业循环转型的新趋势。绿色设计相关实践逐步增加,可持续消费趋势也开始逐渐显现,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绿色纺织服装消费。2019年对5002名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调研显示,超过67%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可持续产品,约26%的消费者表示不止关注且会特意购买。消费者对于二手服装/服装租赁等的消费意识也在提升,一些新商业模式如租赁、共享、二手转卖等服务也开始兴起。但整体而言,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体量和规模大、产品种类多、产业链长,循环转型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循环实践包括不可再生原材料的替代规模、制造环节的资源利用水平、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基于循环经济原则的设计和消费等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紧张,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加速循环转型,扩大相关实践的规模,势在必行。加速行业循环转型,需要从技术、政策、市场、意识等不同维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统一循环发展的愿景和目标,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主体责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共同协作。《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提出了中国新纺织经济愿景,以及基于原材料、设计、制造、消费和废弃后环节开展系统转型的五大目标建议。具体包括:目标 1. 进一步优化原材料结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目标 2. 转向基于循环经济原则的纺织品设计。目标 3. 进一步提升制造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目标 4. 创新商业模式,扩大绿色消费。目标 5. 促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提质升级。2020年10月21日,在国际纺织织造商联合会2020年会“可持续性和循环经济”环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介绍了报告的核心发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指出:“疫情让人们开始深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在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立足于全球价值链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更负责任、更具韧性的产业未来发展。此次研究历史将近一年,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自 2005 年至今的循环实践和成果,并基于国际实践和趋势,对中国产业未来的机遇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展望,相信能为产业探索循环发展之道提供有益的参考。”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循环时尚倡议”项目负责人Francois Souchet指出:“循环时尚为产业应对废物和污染问题,为长期更具活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在循环时尚的系统里,纺织服装由安全可再生的材料组成,产品的使用寿命被延长,且废弃后可通过再利用、再制造等重新回到生产和消费端。随着全球循环时尚的发展势头不断强劲,《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的发布标志着一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不仅突出了中国时尚产业可以为全球循环转型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对该行业未来加速发展的愿景和目标进行了展望。“奥地利兰精集团北亚区高级行政副总裁 胡坚:只有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充分协作才能实现我们在可持续和循环发展方面设定的目标,因此兰精非常高兴参与此次《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的合作研究和报告的编制工作。报告以全球视角为起点,聚焦时尚产业的循环转型,通过大量的调研、案例以及数据分析,梳理了国际循环时尚的创新实践以及中国时尚业的现状和机遇,为价值链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系统思考和前瞻性规划的解决方案。作为全球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循环转型是全球循环时尚未来的关键,并将深刻影响其进程。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2018年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 的 50%,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 35%。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之一, 是许多知名时尚品牌和企业的前三大市场。新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将进一步释放纺织服 装的市场潜力和可持续消费的产业驱动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和风险,2020 年初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加剧了全球商业环境的脆弱性。高度国际化的纺织服装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在环境愈趋复杂的新时期,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不同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业、设计师、协会和研究机构以及消费者更应在共同的循环发展愿景下,立足于全球价值链,进行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的协调与合作,抓住新的增长机遇,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价值链。

不以羿资

企业采购增加 原料库存上升 ――棉纺织企业调查报告(2019年11月)

11月份,受中美贸易磋商进展影响,纺织市场上半月延续10月份的回暖趋势,棉花采购力度加大,但下半月行情转淡,市场恢复疲软状态。据中国棉花预警系统对全国90余家定点纺织企业调查显示,纺织企业原料库存上升,纺织品产量环比略增,纱线库存稳中略增,布的库存上升。一、纺织品产量环比略升11月份纺织品产量与上月相比略有上升。据调查,纱线产量环比上升0.7%,同比下降2.1%,其中:纯棉纱占比为70.1%,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混纺纱和化纤纱占比为29.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布产量环比上升0.4%,同比下降3.5%,其中:纯棉布占比,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纱线销售率为74.4%,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当前纺纱企业产成品库存24.13天,较上月上升0.26天。坯布产成品库存29.85天,较上月增加1.49天。二、内外棉纱价格略有分化本月国内棉纱价格略有上涨,而进口棉纱价格继续下跌。据调查,国产32支纯棉纱11月均价为21185元/吨,较上月上升73元/吨,涨幅0.35%,较去年同期下跌2583元/吨,跌幅10.87%;进口32支纯棉纱月均价为21171元/吨,较上月下跌21元/吨,跌幅0.1%,较去年同期下跌2516元/吨,跌幅10.6%。三、企业原料库存上升本月市场行情有所好转,加上纺纱企业原料库存普遍较低,补库积极性有所提高,棉花库存整体略有上升。截至11月31日,纺织企业棉花库存量为72.32万吨,较上月底上升1.36万吨,同比减少14.33万吨。其中:18%的企业减少棉花库存,38%增加库存,44%基本保持不变。纺织企业用新疆棉比例增加,内地棉比例下降,进口棉比例平稳:1.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占总用棉量的88.7%,较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9.8个百分点,其中:储备新疆棉占比为10.68%,本年度新疆棉占比为89.32%。2.纺织企业使用地产棉比重为2.85%,较上个月减少2.19个百分点。其中:储备地产棉占比为12.21%,本年度地产棉占比为87.79%。3.纺织企业使用进口棉比重为8.45%,较上月增加0.19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31个百分点。来源: 中国棉花协会

大宝贝

浙江省纺测院发布《王江泾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助力纺织重镇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日前,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发布《王江泾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该《报告》旨在研究和梳理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对策,以此推动以王江泾镇为代表的一批纺织重镇走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今年初,为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省纺测院带领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嘉兴市秀洲区“中国织造名镇”——王江泾开展调研,聚焦纺织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查找分析短板,研究应对策略,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整理王江泾镇2016-2018年的数据,省纺测院的专家团队研究和梳理出具有浙江特色的王江泾镇纺织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优势特点、改革举措;同时根据目前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展示浙江省在贯彻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报告》中的精彩数据印证着王江泾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质量的持续提高。2016-2018年,全镇的企业研发投入从1.66亿元逐年增加,到2018年增长到2.54亿元。同一时期,王江泾镇纺织企业有效发明授予数年均增长率达到445%,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率为30.3%,极大地推动了纺织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与此同时,王江泾纺织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企业标准化意识薄弱和行业领军企业有待培育等问题成为当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王江泾纺织产业主要问题的分析,《报告》紧紧抓牢纺织服务产业链的全过程,从实现纺织产业上游的标准化、中游的智能数字化和下游的品牌化三个方面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力争助推王江泾走出一条传统纺织产业向品牌经营、高附加值时尚创意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税梦通讯员戚潇琦)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李丰

原料跌宕起伏,纱线疯狂上涨,纺织品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2020年棉纺织产业链市场分析及2021年展望(上)2020年棉纺织产业链市场分析2020年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可以用“一波五折”来形容。1月15日中美贸易协定的签署给了纺织行业无限的希望,整装待发的纺织人本以为可以一扫2019年的阴霾,然而1月中下旬正式爆发的新冠疫情这位不速之客喧宾夺主,成为了今年的绝对主角。全民抗疫、生产停摆、苦涩而漫长的复工复产都难不倒纺织人,但是内销崩塌、外贸订单流失给了纺织业致命的打击,纺织行业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恢复调整期。外贸型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抢占内销市场订单,导致国内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更加突出。疫情影响之下,下游需求始终没有明显起色,纺织企业开工率持续低迷,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一时间企业破产倒闭的新闻层出不穷。熬到十月国庆,市场突然间峰回路转,消费旺季预期叠加订单回流中国的消息点燃了整个市场的情绪,从证券和期货市场开始,纺织企业股价和棉花期货一路狂飙,下游产品价格甚至半天一涨价。但是好景不长,回归基本面之后,纺织企业仍然面临海外疫情反复、下游订单平淡的事实。直至年末,美国重磅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了大宗商品市场,疫苗成功研制给了民众战胜疫情的希望,在全产业链库存水平偏低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年底开始补库,市场再次蠢蠢欲动,算是给牛年开了个好头。1、棉纺原料行情跌宕起伏图1 2020年三大棉纺原料价格走势2020年,三大棉纺原料价格都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月-3月底:2020年初,棉纺织市场延续了2019年的弱势格局,随后新冠疫情肆虐,工业生产陷入停滞,3月份外贸订单被频频取消更是加速了原料价格的下跌。除粘胶短纤以外,棉花和涤纶短纤均在这一阶段达到了年内最低点。3月31日国内3128B棉花现货价格低至11091元/吨,较年初13601元/吨下跌了18.45%。4月2日涤纶短纤价格收报于年度最低点5290元/吨,较年初6900元/吨下跌更是高达23.33%。粘胶短纤受制于成本因素,厂家多采取限产支撑价格,表现较为坚挺,4月7日粘胶短纤价格8600元/吨,较年初9500元/吨下跌9.47%。4月-9月底:4月份之后,棉纺织市场经历了长达6个月小幅波动的盘整期,各原料价格涨跌不一。棉花率先进入上涨通道,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中美贸易协议的进一步落实,中国加码购买美国农产品利好ICE棉价。二是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之后,各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频频发布纾困法案,刺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ICE期货在4月1日创下近几年最低点48.35美分/磅价格后开始强势反弹,且强势表现贯穿整个2020年,最终以78.21美分/磅的价格收官。国内棉花现货价格随之开启了长达6个月的温和反弹。9月30日国内棉花现货价格12891元/吨,较年度最低点上涨16.23%。粘胶短纤由于厂家挺价意愿较强,下跌趋势滞后于棉花和涤纶短纤,最低点出现在7月27日,收报8100元/吨,9月30日反弹至8600元/吨。涤纶短纤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趋势不如棉花和粘胶短纤明显,这一阶段整体在5300-6000元/吨之间波动。10月初-10月中旬: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早期,市场已经有回暖迹象,国庆假期之后市场突然陷入疯狂。郑棉期货率先发力,短短7个交易日最高价暴涨19.62%,现货市场及时跟进,下游产品同样不甘示弱。从下表可以看出,国庆假期结束至10月20日三大纺织原料涨幅均超过15%。除涤纶之外,棉花和粘胶短纤价格都刷新了年内的高点,大幅提振了棉纺织市场的信心。我们分析这轮疯狂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传统旺季市场的消费预期增强。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明显增长,恰逢“双十一”、“双十二”临近,终端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二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国外纺织生产国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的欧美订单回流国内,拉动了纺织市场的需求。三是资本闻风而动涌入金融市场大肆炒作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现货市场及时跟进导致原料疯狂涨价。10月下旬-年底:大涨之后,市场再次陷入调整修复行情。粘胶短纤厂家坚守价格表现最稳定,棉花和涤纶短纤都经历了小幅下跌过程。至年末,厂家开始着手规划年后生产安排,补库需求提升原料采购积极性,三大棉纺原料价格再次走高。2、纱线价格长期低迷后疯狂上涨图2 国内三大纱线价格走势三大纱线产品价格走势表现出了极高的相关性,由于更接近终端,也更能反映下游实际的需求情况。纱线价格经历了更长的下行周期,从年初直至8月份纱线价格才见底。8月6日涤纶纱32S价格达年度最低点9400元/吨,较年初11335元/吨下跌17.07%;人棉30S价格的年度最低点为8月18日的11700元/吨,较年初14700元/吨下跌20.40%;8月31日全棉纱价格低至18480元/吨,较年初20700元/吨下跌10.72%。从纱线价格走势可以看出,9月份之前整个纱线市场都处在弱势状态,除人棉纱之外下降幅度虽然不如原料,但是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反弹。特别是纯棉纱在原料反弹的过程中,价格依然没有起色,纺纱企业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甚至一度处于亏损状态,时间甚至长达3个月。图3 2020年全棉纱利润情况进入9月之后纱线市场开始止跌,但是反弹力度微弱,同样是在10月份形势发生了明显改变,纯棉纱反弹幅度尤其夸张。下表是“疯狂十月”时纱线产品的表现,人棉30S与涤纶32S反弹幅度与原料较为接近,都在15%左右;全棉32S在短短的20天之内涨价4500元/吨,涨幅高达24.28%。各类纱线的这轮暴涨行情彻底扭转了棉纺企业前期亏损的局面,也大幅度消化了企业上半年的库存。随后由于缺乏基本面的支撑,棉纱价格迅速回落,下跌幅度同样远超人棉纱与涤纶纱,进入12月之后才开始逐渐反弹,全棉32S和人棉30S年终均创下了新高。3、纺织品服装出口逆势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9.5%,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1538.3亿美元,增长29.2%,纺织品自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出口1373.8亿美元,下降6.4%,服装自8月后实现逆转,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图4 纺织品服装月度出口变化虽然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数据不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纺织品出口中防疫用品占据了大量的比重,传统服装出口则连续两年同比下降。疫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服装的出口需求,但是中国在主要出口市场的占比也出现了明显下滑。2020年前三个季度,孟加拉国占欧盟针织服装进口的比重达到29.7%,中国则下降到27.2%。其中梭织服装中,中国的份额为33.5%,孟加拉国达到20.8%。孟加拉国占欧盟T恤进口的比重超过了50%,中国T恤的比重仅为8.1%。1-11月,越南占美国服装进口的比重达到19.8%,中国为23.7%,差距进一步缩小。4、纺织品服装国内需求下降图5 2020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国内服装消费来看,受疫情影响,服装消费前三个月同比下降32.2%,4月份开始逐渐复苏,8月份服装消费开始同比增长,10月份同比增速达到12.2%,此后增速有所回落。全年服装消费同比下降6.6%,在所有商品品类中增长仅高于石油制品及家具类,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3.9%的增长率。而2019年服装消费增长也仅2.9%,同样低于社会消费品8.0%的增速,可以说无论是否发生疫情,纺织品服装国内消费增长的萎缩都存在。预约发布关注中国纱线网公众号,回复2021预测,将在1月27日收到《2020年棉纺织产业链市场分析及2021年展望》(下)预测报告。报告主要内容▲2021年棉纺原料供需及行情走势分析▲2021纱线供需情况及行情走势分析▲国内三大纱线消费占比变化情况▲国内棉纱供需格局▲2021年棉纺织行业市场形势发展趋势中国纱线网原创文章,授权转载。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爱很怪

中国工程院发布纺织品再生循环报告

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达1.4亿吨,但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能全部循环利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原油2400万吨、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种植面积、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从世界的大环境看,石油减少、人口膨胀的矛盾会越加突出,特别是像我国这种人口众多的国家,纺织行业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巨大挑战,因此,废旧纺织品资源的再生循环,就变得异常重要。来源: 浙江日报

形形色色

粘短暴涨 总投资65.88亿高档功能性纱线面料项目落户泗阳

一、市场行情★1、国内棉花价格小幅下跌上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病例,美国发布新疆棉禁令的消息打击市场信心,郑棉价格震荡下跌,现货价格相对稳定。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5250元/吨,较1月8日下跌61元/吨,降幅0.40%;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15015元/吨,较1月8日下跌465元/吨,降幅3.00%。★2、国际棉花价格小幅上涨上周,尽管周初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但随着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产需预测报告调减棉花产量并调增消费,及周四公布的美棉出口签约量大增,提振国际棉价,ICE期棉价格盘中冲高至逾两年高位。1月15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报价89.10美分/磅,按1%关税下折算人民币价格为14333元/吨,较1月8日上涨208元/吨,涨幅1.47%。★3、涤纶短纤价格持稳★4、粘胶短纤大幅上涨★5、国内纱线继续走强上周,纺织市场气氛延续活跃,精梳系列棉纱成交依旧可观,低价低支纱成交较12月份好转。上游棉花企业及贸易商反映,纺织企业采购原料数量明显减少,以低价皮棉成交为主。涤纶32S报价11500元/吨,上涨550元/吨;纯棉32S报价24050元/吨,上涨50元/吨;人棉30S报价16000元/吨,上涨600元/吨。随着进口纱价高企,中国布厂和中间商对外纱签约采购积极性有所下滑。外纱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内外纱价差由正转负,常规外纱高于国产纱582元/吨。坯布市场价格跟随原料持续走高,企业进入去库存回笼资金阶段。★6、第八周新疆棉轮入竞买最高限价15493元/吨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2号)对中央储备棉轮入竞买最高限价的计算公式,第八周(1月18日-22日)新疆棉轮入竞买最高限价为 15493元/吨(折标准级3128B),较上一周上涨12元/吨。由于国内外棉价差仍居高不下,本周新疆棉轮入工作仍未能正常启动。图源:中国棉花网★7、后市展望上周棉花现货价格走弱,纯棉纱市场交投气氛活跃度不如前期,但整体交投氛围尚可,纺企目前仍多有排单,挺价意愿较强,尤其是高支纱市场维持火热氛围。下游织厂方面,部分南方地区工厂有提前放假打算,预计1月下旬将逐步开始放假。由于上周美国对新疆棉实行禁令原因,贸易商采购意愿也有下降。综合来看,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近期国内局部地区本土病例激增以及美国对疆棉禁令,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市场信心,令市场情绪有所降温。从基本面来看,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纺企对于补库需求或将有所下降。此外,据了解下周起局部布厂开始放假,随着下游企业放假的增多,下游市场对棉价难以形成有力支撑。二、经济及行业运行情况★1、 202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912.1亿美元 增长9.5%2020年,在“稳外贸”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外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纺织品服装顶住了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全年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成为拉动全国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9.5%,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自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8月后实现逆转,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2020年1-12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1亿美元,增长9.5%,其中纺织品出口1538.3亿美元,增长29.2%,服装出口1373.8亿美元,下降6.4%。12月,纺织服装出口262亿美元,增长7.2%,其中纺织品出口122.9亿美元,增长12.7%,服装出口139.1亿美元,增长2.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3、湖北:纺企销售顺畅 原料库存增多在上游皮棉价格坚挺,下游需求旺盛的双重影响下,棉纱销售市场异常火爆,各产品涨幅在1500-2000元/吨左右。随着春节假期日益临近,多数纺企积极增加原料库存,以满足假期加工需求。据湖北地区某3万锭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近期经营情况较好,走货较快,原料库存在2个月左右。由于行情较好,暂无纱线库存,生产出的产品可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目前32S、26S价格在24000元/吨左右,较前期上涨2000元/吨。截至目前,湖北地区纺企原料库存基本都在1个月以上,多数企业想趁着年前这段时间增加原料采购数量,以防春节期间因物流、天气等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转。★4、山东:春节日益临近 纺企库存增加目前,新疆及内地籽棉加工进入尾声,随着籽棉资源逐渐减少,企业为增加收购量提高籽棉收购价格。临近年底,国内各大小纺织企业开始提前备货,支撑皮棉价格。据山东某混纺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原料库存在3-6个月,订单充足,暂无成品库存。自去年11月以来,企业订单逐步增加,为满足订单需求和春节期间企业正常运转,11月皮棉库存开始逐步增加。截至目前,该企业原棉采购成本在15300元/吨左右(南疆手摘棉),混纺纱价格在26500元/吨。另一家纺织企业表示,目前订单充足,主要生产21S、32S纱线,皮棉库存在2个月左右。★5、需求旺盛且库存紧张 巴基斯坦棉纱价格持续上涨最近一周,巴基斯坦棉花和棉纱价格持续上涨,原因是服装厂需求旺盛且纱线库存紧张。在服装出口带动下,当周巴基斯坦棉纱报价上涨超过2%。2020年11月巴基斯坦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25%,美国与中国、越南的贸易问题让巴基斯坦渔翁得利。由于出口需求大增,巴基斯坦国内棉纱库存非常紧张,促使卖家大幅上调国内和出口报价。当周巴基斯坦涤棉纱和涤粘纱也出现上涨,棉花价格则跟随国际棉价继续攀升,卡拉奇现货价格指数上涨1.92%,近四周累计上涨9.8%,进口美棉价格涨到89.15美分/磅,涨幅达1.53%。三、行业政策与动态★1、高勇:我国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在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上表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从综合实力看,原设定的纺织强国主要指标已经基本完成,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早在“十五”时期,我国纺织业就开始构想建设纺织强国,编制了《纺织强国纲要》。中国工程院曾组织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和分析,从规模、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几个角度分析对比的结论是,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领先的是纺织工业。目前,我国纺织业规模占比已超全球50%,化纤产量占世界70%,贸易占全球三分之一;从产业完整性看,我国产业链最完整,产品品种最齐全;从制造水平看,我国纤维原料、纺纱织布、服装家纺的工艺制造和装备水平大都已处在国际先进水平。 ★2、 万年县纺织新材料产业总投资和营业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1月15日,江西省纺织工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在万年县召开。据了解,万年县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为加速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万年县打出系列政策服务组合拳,成立现代纺织产业指挥部,县委书记担任纺织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围绕延链、补链,吸引项目落地,扩展市场,补断点,通堵点,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发展,纺织新材料产业总投资率先突破百亿元。目前,万年县总落户、投产纺织类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了集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箱包、制伞、家纺、户外休闲用品等纺织新材料产业链条,主动打造、创立产品自主品牌。实现营业收入1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万年高新区被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昌硕纺织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打造绿色智能千亩现代纺织产业园、华服园、华服小镇等,促进主导产业集群、集效、集约发展、文化内涵不断加深。★3、总投资65.888亿元的华联纺织项目落子泗阳1月12日上午,县“两会”间隙,泗阳县举行总投资65.888亿元的华联纺织项目签约仪式。吴江华联集团是一家集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和贸易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公司。本次在泗阳总投资65.888亿元的2个纺织产业链项目,主要从事天然环保纤维纱及高档纺织面料、功能性里料等产品一条龙产的生产,总建筑物面积50万平方米,新上涡流纺机600台、高速织机3888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开票销售50亿元,纳税1亿元以上。该项目的成功落户,将对泗阳县打造产业链全、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纺织产业集群提供强大助力。★4、202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占欧美服装进口比重下滑2020年前三个季度,欧盟27国服装进口骤降,不同产品系列和产地变化而有所不同,中国的市场份额和各品种的占比整体大幅下降。孟加拉国占欧盟针织服装进口的比重达到29.7%,中国下降到27.2%。梭织服装中,中国的份额为33.5%,孟加拉国达到20.8%,该国占欧盟T恤进口的比重超过了50%,中国的比重仅为8.1%。中国出口欧盟的针织服装单价稳定,梭织服装系列上涨15.2%。中国套衫的价格上涨1.9%,孟加拉国下跌7.9%。2020年1-11月,美国服装进口量同比下降17.5%,进口金额下降24%。11月,美国对中国的服装进口量下降14.9%,10月份则增长11.2%。11月,美国服装进口单价同比下跌超过20%,对越南的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减少24.4%和13.5%。1-11月,越南占美国服装进口的比重达到19.8%,中国为23.7%。当月,美国对印度的服装进口继续复苏,对孟加拉国的进口下降,进口额同比下降超过10%,对柬埔寨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长24.5%和17.8%。四、国内外要闻回顾2020胡润世界500强发布 中国51家企业上榜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2020胡润世界500强》,美国以242家企业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51家,日本30家,法、英各21家。中国上榜企业总价值比去年增长73%,腾讯、阿里巴巴位列前十。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三一集团、隆基绿能和长城汽车6家涉能企业进入榜单。来源:中国棉花网、格隆汇,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