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首期当暑

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首期

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首期)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首期) 。项目总投资:500,815万元 。项目经营主体: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规划占地面积:534,86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67,468平方米 。2、项目基本情况和市场前景 本项目选址于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北邻铜官窑遗址公园、铜官古镇, 西靠湘江,自然环境优美,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长沙铜官 窑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至公元10世纪五代时期而衰,距今约有1,000多 年的历史,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本项目所依托的长沙铜官窑遗址是国家 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要大遗址保 护项目,遗址区域内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湖湘文化的重要 实物资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旅游文化开发的巨大潜力。 本项目属于长沙市重点工程和湖南省重点旅游区建设工程,将充分利用铜官窑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突出特色,实现复苏传统陶瓷工艺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交融结合,打造集文化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建筑综合体,从而形成世界唯 一的唐文化、陶瓷文化、湖湘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融合的精品旅游产品。 本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534,8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7,468平方米,主 要建设内容包括文化广场及文化综合片区、陶瓷文化交流中心、老街片区、沿江商业区、沿江商业院子等。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在铜官窑文化区域构建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带动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商业、娱乐、演艺、会展等行业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铜官窑地区成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综上,在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本项目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将为项目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资格文件取得情况 截至本预案签署日,本项目已取得以下建设相关批复或证照:《国家文物局关于长沙铜官窑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配套服务项目的批复》(文物保函【2013】2200号)、《湖南省文物局关于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配套服务项目一期工程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审查意见的函》(湘文物保【2015】70号)。 其他资格文件将根据项目开发进度陆续办理。 4、投资估算 结合本项目建设规划、项目工程量及其他技术指标,本项目预计总投资500,815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建设费用393,007万元,其他费用107,808万元。 5、项目进展情况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目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8.00亿元,其余资金公司将通过自筹方式解决。 6、项目经济评价 本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湖南长沙地区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和辐射全国的旅游度假中心之一,预计项目在预测运营期间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78,914万元,实现净利润697,819万元(自持运营设施按照预测期25年测算),项目资本金投资净利率为11.2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明希

复星旅游文化:深度分析报告: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帝国

招商证券12月29日发布对复星旅游文化的研报,摘要如下:复星旅游文化是聚焦休闲度假旅游的综合性旅游集团,新业务拓展+全球产业整合是公司近年来的主步调,2015年收购ClubMed,整合全球资源并积极开拓中国市场,2018年底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130亿港元。随着ClubMed在全球的加速扩张以及国内大型旅游项目的成功运作,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当前估值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未来成长机会。全球最大度假村集团,构建休闲旅游产业链。公司由复星国际绝对控股,主要经营度假村、旅游目的地等业务。度假村以ClubMed为核心,采用一价全包模式,现有65家度假村遍布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旅游目的地业务则包括已经开业的三亚亚特兰蒂斯,以及建设中的丽江、太仓项目。ClubMed品牌引领,加速扩张全球布局。通过收购全球度假品牌ClubMed,公司实现了度假村业务的全球覆盖,一价全包服务及有主题的景色风光是其主要特色。开业以来度假村入住率维持65%左右,平均房价上涨,存量业务稳定,客容量小幅上升。未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新开12家度假村。成功运作三亚项目,丽江太仓蓄势待发。亚特兰蒂斯项目自2018年4月开业以来,入住率和房价双双稳步提升,2019H1客房收入达3.49亿元,2019年有望实现翻倍。同时房地产项目销售良好,2019年上半年交付23套公寓及118间别墅,将18亿元的合约负债确认为当期收入。此外中国的丽江和太仓项目也在稳步进行中,二者均有配套房产项目,有望前期快速回笼资金。经营改善持续减亏,期间费用有望缩减。公司2019H1营业收入达90.63亿元,同比增长36%。公司目前的融资成本主要来自银行借款、合约负债和可转债,随着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偿还贷款、房产项目的回款以及可转债等的赎回,预计未来期间费用将得到控制,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未来展望:1)公司通过收购ClubMed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扩张,完成了度假村业务方面的全球资源整合;2)旅游目的地项目顺利落地,未来将逐步释放业绩;3)改建扩张计划有序进行,未来客容量上升空间可观;4)随着项目落地、收购完成、房产资金回笼,2019年财务数据将获得改善。估值分析:国际滑雪场或度假村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2019年的EV/EBITDA估值在7-15倍,ClubMed历史估值区间也在6-10倍EV/EBITDA。复星旅游文化上市后PE估值下滑至10倍,EV/EBITDA估值回落至6倍,与国外龙头企业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消费者偏好变化;旅游行业系统性风险。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玄谈

旅界专研|《2019中国旅游特色小镇业态创新报告》(附报告全文)

编者按:当下,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品供给由稀缺转为过剩,资源为王让位于产品能力为王,游客需求从单一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细分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的趋势,为了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入更多精力,对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为此,新旅界推出《旅界专研》栏目,甄选专业智库、领军企业、行业大咖等机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以期搭建行业智力交流的平台,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蓄力。2019年12月8日,由中国旅游协会、芜湖市人民政府主办,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政府、新华联集团承办,鸠兹古镇及新旅界执行的《中国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大会暨芜湖鸠兹古镇全面开放活动》在芜湖丽景酒店举行。 大会活动聚焦小镇文游发展、新华联文旅产业历程等内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文旅企业代表、文旅投资商共聚一堂,献言献策。由新旅界研究院编制的《2019中国旅游特色小镇业态创新报告》,在本次大会上发布,巅峰怡广基金董事总经理、怡广新旅界总裁高磊对报告做了详细解读,以下为现场实录: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很荣幸今天在这里发布《2019中国旅游特色小镇业态创新报告》。整个报告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是回溯一下特色小镇的政策发展以及主导思想; 第二是总结中国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三,归纳和总结了六大特色小镇的业态创新路径; 第四,旅游特色小镇的四大运营管理趋势;第五,对旅游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做相应的研判。特色小镇发展政策及主导思想从时间轴上来说,特色小镇起源于2015年,浙江省率先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以后,得到中央的认可,而后在全国推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特色小镇过度地产化和产业空心化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在2017年和2018年,发改委等部门再次明确了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发展政策。 比如,再次重申要重视产业的发展; 在空间范围上,规定了在三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在一平方公里左右。从2017、2018再到2019年,各地涌现了很多的特色小镇,在安徽也出现了像合肥三瓜公社这样的电商小镇,也出现了雕刻时光小镇,各地都出现了特色小镇的创建热潮。我们认为,“三生融合”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即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具体来看,第一,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有了主导产业才能形成相关的产业链,再聚集相应的人流,形成特色产业的集群; 第二,要有生活,要给原住民、产业、以及产业带来的人群和游客提供相应的宜居空间; 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证整个生态的完好性。那么,如何如何定位旅游特色小镇呢?旅游特色小镇分为很多类型,比如休闲商业主导型、自然资源依托型、服务主导型。 还有一些本身就是一个古镇、古城。 从结构框架来说,它由产业+文化+社区组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它的特色功能。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特点那么,中国的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如何? 目前有怎样的特点呢?从整体情况来看:旅游特色小镇数量多、规模大,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从地区来看,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如火如荼。 在本次研究报告中,我们分析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特色小镇创建情况,其中,有19个省区市发布了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经统计,一共有334个旅游特色小镇,占特色小镇总数的比例达到35.05%。 这其中,山东省、广东省和安徽省的旅游特色小镇创建数量位列第三。从资本端来看,近年来新建或拟建的文旅项目以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居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镇的表现尤为突出。根据新旅界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2018-2019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文旅特色小镇签约或开工项目116个,拟投资总金额达到1.04万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将近90亿元。可见,文旅特色小镇是在整个投资环节当中占比最大,明显高于文旅综合体,比景区投资、主题乐园投资以及其他文旅项目投资都要高出很多。从开发主体来看:众多头部企业参与,跨界融合塑造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在众多参与者中,跨界企业成为旅游特色小镇重要投资方。 比如,在各省区市特色小镇名单中,据可统计数据显示,跨界企业主导和参与的项目占比达61.73%; 另一方面,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民营资本成为重要投资力量。 根据对2018-2019年上半年旅游小镇投资事件的投资方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民营企业投资旅旅特色小镇变得非常活跃。从小镇组成部分来看:以旅游为主导、多元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旅游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文化是旅游特色小镇的内核,文化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动漫、演艺,或者是其中的一些组合,文化+旅游成为特色小镇业态组合的核心。 同时文旅小镇还可以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体育、大健康等产业做广泛的融合。最后,从接待规模、游客评价、经营效益等方面来看,旅游特色小镇消费市场火爆,正引领旅游市场发展新浪潮。旅游特色小镇六大业态创新路径那么,旅游特色小镇的业态打造有 什么逻辑呢?第一是:以特色景观为基础,形成第一吸引力。我们认为,景观是旅游小镇的第一吸引力要素,是吸引客流、构建消费场景的基础所在。 同时,景观打造是旅游小镇营造的第一步工作,借势、修复、新建等手法均可使用。 此外,景观从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场景上,又能够带来各种各样的衍生。第二是:以特色文化为灵魂,构筑吸引力内核。文化是灵魂、是核心,是塑造品牌和打造持久生命力的关键,而文化可融入到景观、建筑、活动、商品、消费等各个方面,形成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比如鸠兹古镇挖掘徽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度假小镇,甘坑小镇提炼客家小凉帽文化开发系列文化产品。第三是:以特色活动为血肉,充实体验,延长停留时间。活动是吸引游客参与和互动的重要因素,是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 一个特色小镇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游客的导流和引入,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都能够有比较高密度的活动,就能够让游客在整个小镇的游憩和游览过程中,得到比较丰满的体验。另外,从全年的时间轴来说,我们其实可以古为中用、洋为今用,借势借力,既可以用好地方的文化,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节庆或者周边的某一些节庆,比如说乌镇的戏剧节成为了乌镇的文化名片,我们也可以引入像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等和在地文化结合,做出比较好、比较吸引眼球的产品。第四是:以特色消费为抓手,打造网红、潮牌,吸引游客,沉淀消费。回头十年看古镇、看古街,非遗展示、小吃、义乌小商品是很多古镇主力业态。 当前,90后、0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消费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潮消费已深入人心,日渐成为旅游小镇的必备业态,能起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里可以简单归纳为六个经济: “她经济”即以女性为主导的经济,在旅游出游决策当中,女性主导占86%左右的配比,迎合女性的诉求就能够吸引或者在她出游决策当中占很好的优势; “儿童经济”即现在需求高涨的亲子游的需求; “潮经济”主要是针对年轻人;还有“粉丝经济”、“养生经济”等。还包括,二次元走进旅游特色小镇,带来时尚和活力; 网红业态也成为小镇打卡重要推动力。第五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活、延展小镇业态内容和表现形式,虚拟现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科技均具备在旅游小镇落地的场景。第六是:以跨界融合为源泉,打破线性思维,多维发展。一方面,旅游消费具有精神性,可以广泛跨界和融合,这为业态创新提供了无穷的资源和途径。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旅游小镇增添内涵,丰富活动,打造核心竞争力。旅游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趋势那么,说完了业态打造,旅游特色小镇要如何运营管理呢? 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点。第一是:“门票经济”模式面临拐点,开放式运营助力流量和营收双增长。一方面,旅游小镇要满足度假消费需求,“门票经济”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旅游小镇要注重业态组合,商业模式的组合设计要求必须开放式运营。第二是:由自营向自营、授权、租赁、联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平台式模式发展。平台化运营才能整合到最优化的外部资源,实现资源的强强联手,构筑最佳的业态组合。 同时,伴随着多主体参与运营,服务更多元,形式更灵活,游客的满足度也会不断提高。第三是:参与式运营可以极大扩充小镇活动内容,形成强大的社群吸引力。比如让游客、商户、居民都成为小镇的运营者,通过UGC的形式生产活动和内容。这里可与大家分享:阿那亚“始于度假、终于社区”的参与式运营模式。 阿那亚依托完善的度假资源,打造优质社群,提供交流共享平台,通过提高服务效率及品质,实现业主圈层内的资源流动与整合。第四是:5G应用,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这是技术发展赋能旅游,也是精细化运营的要求,能对游客的消费明细、活动动线、行为特征、体验质量等数据进行收集和量化分析,形成精准的游客画像。这样的案列很多,比如可以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模式,建立一部手机游小镇的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在应用端可以简化为小程序,通过微信等入口进入,从而创新服务。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趋势那么,旅游特色小镇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呢? 我们归纳总结了四个发展趋势。第一是:旅游特色小镇未来品质还将继续提升。我国旅游特色小镇还处于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开发层次还不够深入,高质量小镇产品缺乏。 从需求端看,旅游小镇消费市场潜力依然很大。 未来,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升级过程,行业的整体品质还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是: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属性日益凸显,没有文化的小镇是没有前途的。未来旅游小镇发展中,文化元素的凸显将对产品业态打造、品牌构建、客户粘性等产生巨大推力,“文化+”将成为旅游小镇的共同关注点。第三是:未来旅游特色小镇的业态将呈现度假化的趋势。伴随着度假客群和消费比重将持续增长,在产品业态体系打造方面,形成有多元业态组合的一站式休闲度假地成为旅游小镇的发展路径。第四是:运营社群化。未来旅游小镇目标客群营销、产品迭代、活动管理、价格管理、会员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将呈现出圈层化、社群化特征,而这些社群会为特色小镇提供更好的支撑。报告参编人员:黄志远,杨佳旭,陈倩。致谢:新华联文旅发展

一喷一醒

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思瀚产业研究院

项目背景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眉山股份”或“公司”)所处行业 为旅游服务业,其所处的峨眉山风景区结合了中国山岳地质景观和佛教文化景 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依托峨眉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业绩持续增长,公司 游山服务、客运索道经营、宾馆服务三大主营业务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 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带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时,随着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尤其是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以及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旅游业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峨眉山旅游历经品牌重塑期、打造期,目前已进入快速拓展提升期,景区品牌亦由早期的“秀甲天下”、“云上金顶,天下峨眉”,发展到“观光度假休闲养生的天堂,祈福求祥净化心灵的圣地”。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前往峨眉山风景区的旅游人次逐年增加,但现有的旅游文化项目相对较少,峨眉山地区乃至四川全省都缺少一台品质高端、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并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文化项目,因此采取以旅游演艺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项目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为完善和提升峨眉山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衍生产品,拓展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公司于2013年11月完成了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峨眉雪芽茶叶生产综合投资项目和成都峨眉山国际大酒店改建项目,以加大公司在宾馆服务、“峩眉雪芽”茶产业等业务上的发展力度,拓展以主题文化演艺为中心的综合旅游服务,丰富旅游服务业务的种类,加速实现公司构建全省一流旅游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巩固和提升公司市场地位的同时为股东带来持续、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对项目进行重新论证的原因 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依照计划的投资顺序分别实施了“成都峨眉山国际大酒店改建项目”和“峨眉雪芽茶叶生产综合投资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但“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实施相对滞后,主要原因为: 1、顺应旅游交通环境的变化 2014年前后,成绵乐高铁以及乐宜、乐雅、乐自、遂资眉等多条高速先后开通,同时其终点站还实现了与峨眉山景区的无缝对接。在旅游交通环境出现变化之后,公司为确保项目切实可行并能达到预期效益,也为了使游客更加方便快捷的进入项目内消费。2014年4月,公司将该项目实施地点由四川省峨眉山市名山路东段与佛光南路交汇处变更至峨眉山报国寺片区。因此,对项目的设计方案重新进行了修改和论证。 2、顺应旅游演艺发展的趋势 近两年旅游演艺剧目的科技化、娱乐化水平不断提升,节目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感。为了保证项目一经推出就呈现国内最高水准,公司对演出内容、呈现手段进行了重新论证和优化提升。而根据演出内容来设计舞台和剧场是项目实施不可逆的程序,因此公司需要在完成整体节目编排设计后才能正式开始旅游文化中心的修建工作,以打造一台能持久观看的演出,获得市场认可。 第二节原项目概况及实施情况 峨眉山股份原计划利用非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2亿元用于建设“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拓展以主题文化演艺为中心的综合旅游服务。一、项目概况 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项目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名山路东段与佛光南路交汇处,总投资约20,000万元,是以旅游演艺为核心,旅游休闲为补充,融合佛文化、茶禅文化和峨眉武术文化等元素,集演艺、餐饮、旅游购物和立体摄影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该项目由“天下峨眉”演艺中心和旅游文化中心两部分组成,项目总用地面积33,928.07平方米,包括含歌舞剧、话剧、戏剧、音乐剧、交响乐团、会议等多功能的甲级剧院,以及峨眉山文化主题餐厅、旅游购物区、三维立体摄影中心等综合旅游休闲设施。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营业收入约为15,000万元,净利润约为4,200万元。 二、项目进展情况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于2013年12月5日划转至公司账户,其中“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相关账户合计人民币2亿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述募集资金已使用金额为41.05万元,其他资金尚未使用。 第三节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国人对旅游演艺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我国旅游消费在2003年开始启动,近几年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游客对观光旅游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休闲时间观看文艺演出、欣赏音乐舞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旅游演艺的快速发展,是伴随着居民旅游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出现的,是在旅游和演艺的共同推动作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演艺拓展了旅游空间,是旅游发展的助推器,而旅游又为演艺发展创造了条件和环境,是演艺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前往峨眉山风景区的旅游人次逐年增加,但现有的旅游文化项目相对较少,峨眉山地区乃至四川全省都十分缺少品质高端、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并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文化项目,因此采取以旅游演艺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项目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消费纳入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特别是《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优势。长期来看,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峨眉山市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则是促进峨眉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项目的实施将完善峨眉山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满足游客需求,提高旅游的接待能力,促使峨眉山市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符合《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三、项目建设是峨眉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峨眉山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口岸优先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峨眉山打造世界精品旅游景区的规划目标。景区将通过深度利用世界遗产品牌,名山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区域内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综合功能,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提高景区国际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具有独特民族个性、强大国际影响和巨大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项目提升峨眉山景区品牌竞争力、提高综合效益 峨眉山景区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还将迎来长期持续的旅游高峰。近年来,随着景区及周边环境的不断改善、各项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完善,峨眉山景区发展日益成熟,前往景区观光旅游的游客人数也不断增加并创出新高。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的开通将有效提升景区的通达性和便捷性。2011年11月,《峨眉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四川省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峨眉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四川省“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三大重点旅游区之一。未来5至10年,峨眉山将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全方位推进文、旅、景、城的大整合。但峨眉山景区旅游一直是以观光型为主体,产品比较单一,建成的峨眉山旅游文化中心将会成为乐山和峨眉山休闲旅游的核心产品之一,并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为景区旅游带来更加充足的客源,实现更大的旅游综合效益。本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峨眉山旅游品牌竞争力、提高综合效益的迫切需要。 五、项目建设是峨眉山股份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 峨眉山股份是单一旅游类上市公司,其经营主业虽然涵盖了吃、住、行、游、 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但公司在旅游产业链上发展不平衡,缺乏能聚人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项目。而旅游文化中心项目的实施,将使公司的旅游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完善,推动公司经营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六、景区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4年12月,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峨眉山景区迎来游客人数出现大幅增长。2015年,峨眉山景区接待进山游客330.81万人次,较2014年增长15.2%,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是项目实施的坚实基础。 第四节项目计划进度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计划投资进度 项目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是考虑项目总体规划、建设资金、合理工期等方面的因素而编制。项目建设包括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安排、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生产准备、试营业直至竣工验收等阶段。本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现阶段为前期准备工作阶段。计划2016年5月前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招标、主要设备招标、项目建设相关审批等。 本项目投资额为20,000万元,项目建设期18个月,计划从2016年5月开 始建设,预计到2017年11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二、财务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计划,本项目预计到2020年可以进入正常运营状态,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5,005.66万元,利润总额5,584.64万元,净利润为4,188.4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22.28%,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为3.98年(含建设期)。

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 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2.1.2 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当前,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本项目的研学旅行课程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研学旅行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本项目的研学旅行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研学旅行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2.1.3 是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的重要方式本项目的研学旅行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研学旅行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当然,本光谷未来教育营地使用运营的价值还表现在,优化我市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与制度的创新。2.1.4 是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推动途径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对于现在的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要转变劳动观念的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各种劳动场景、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成果等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潜移默化中形成大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才能端正劳动态度,亲身去体会、感悟、总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品质。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青少年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走向幸福的彼岸。劳动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地让青少年学生参加日常的生活各项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加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历劳动的过程,从劳动中获取劳动的价值所在。子项目生态田园经过认真规划、精耕细作,最终使一片荒滩野地蜕变成为一片生态美丽的诗意田园生活地和农耕文化留存地,园区的建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田园观光、研学教育、农事体验和生态科普为一体的田园生活体验地和研学科普基地。2.1.5 有利于促进武汉市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成为一家服务领先、规模一流、效益优良的综合性教育营地。随着公司规模化运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项目在GDP、税收、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将不断加大,项目必将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同时,本项目可带动素质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其辐射效应、集群效应及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整体的繁荣与增长都将起到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作用。3.1.3 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包含三部分:产业链上游主体为研学旅行资源供应商;产业链中游主体为研学旅行企业;产业链下游环节由学校和个人消费者组成。图标3-3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1、产业链上游分析中国研学旅行行业上游主体为资源供应商,主要包括旅行资源供应商、 教育资源供应商、场地资源供应商。(1)旅行资源供应商:旅行资源供应商提供酒店住宿、机票、景点门票等旅游资源。由于研学旅行的开展时间多为寒假、暑假期间,即 7 月份、8 月份、2 月份,这 3 个月份通常为旅游旺季,景点门票、机票、酒店住宿价格明显高于旅游淡季,旅游资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高。此外,研学旅行目的地多为具备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旅游热门城市,拥有旅游热门城市渠道资源的供应商在议价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2)教育资源供应商:研学旅行产品强调教育性,需要高学历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在旅行途中实时为学生讲解历史人文等知识,或在营地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和素质拓展。这类老师通常为知名学府在校大学生,拥有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且需经过系列考察后才可成为指导老师。(3)场地资源供应商:场地资源供应商提供各营地类研学旅行企业所需要的场地。由于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且城镇建设需政府审批,用地指标数量有限,场地资源有限。轻资产重运营的研学旅行企业直接从场地资源供应商中按次租赁场地,议价能力较低,而重资产轻运营的研学旅行企业直接购买土地建造营地,营地闲置时亦可出租给其他企业。当前,各地区的旅行资源、场地资源、教育资源均处于彼此割裂的状态,且这三类资源较为稀缺,导致研学旅行产品成本较高。目录 1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www.chinazjph.com第一章 总论 71.1 项目概况 71.1.1 项目名称 71.1.2 项目介绍 71.1.3 项目建设单位 71.1.4 项目建设性质 81.1.5 项目建设内容 81.1.6 建设工期 101.1.7 项目营业规模 11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3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41.5 结论 141.5.1 结论性评价 141.5.2 建议 1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6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2.1.1 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62.1.2 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162.1.3 是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的重要方式 172.1.4 是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推动途径 182.1.5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8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92.2.1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支撑项目可行 192.2.2 项目单位建设、运营实力强劲支持项目可行 222.2.3 经济效益显著支撑项目可行 24第三章 市场分析 263.1 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综述 263.1.1 行业定义 263.1.2 市场规模 273.1.3 研学旅行行业产业链 293.1.4 发展趋势 313.2 劳动教育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333.3 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43.3.1 教育事业 343.3.2 发展研学旅行的驱动因素 353.3.3 针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对策 353.3.4 项目发展战略规划 363.3.5 疫情对项目的影响 37第四章 项目运营模式 384.1 项目定位 384.1.1 发展研学旅行的积极意义 384.1.2 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384.1.3 国家级科学素养与科技创新教育营地 404.2 项目运营模式 404.3 课程方案设计 414.3.1 课程方案设计的原则 414.3.2 项目课程方案例举 42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 495.1 项目选址方案 495.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495.1.2 选址方案的确定 495.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495.2.1 地理环境 495.2.2 人口 515.2.3 经济 515.2.4 交通运输 52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546.1 设计依据和原则 546.1.1 编制依据 546.1.2 设计原则 546.2 项目建筑方案 556.2.1 建筑方案设计 556.2.2 建筑智能化 586.3 结构设计方案 586.3.1 设计依据 586.3.2 结构设计 586.4 抗震设计方案 596.4.1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 596.4.2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596.4.3 结构分析 606.4.4 非结构构件 606.4.5 结构材料与施工 606.5 公用及辅助工程 616.5.1 给排水工程 616.5.2 变配电工程 616.5.3 动力照明及防雷工程 626.5.4 消防工程 626.5.5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62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637.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637.1.1 环境质量标准 637.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637.2 污染控制目标 637.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47.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况 647.3.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 647.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657.3.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 667.3.5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677.3.6 表土保护 687.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87.4.1 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687.4.2 营运期大气污染防治 697.4.3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 697.4.4 绿化 697.5 环境保护的建议 707.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0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8.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718.1.1 施工作业 718.1.2 用电设备 718.1.3 电磁辐射 718.1.4 室内空气质量 728.2 安全措施方案 728.3 消防设施 738.3.1 消防用水 738.3.2 消防设备 738.3.3 消防用电 73第九章 循环经济与节能节水措施 749.1 编制依据 749.2 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749.2.1 绿色设计原则 749.2.2 资源最佳利用原则 749.2.3 能源消耗最小原则 759.2.4 零污染原则 759.2.5 技术先进原则 759.2.6 加强控制管理,节约能源 759.3 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759.3.1 规划 759.3.2 建筑 769.3.3 结构 779.3.4 给排水 779.3.5 电气 779.4 节能措施 789.4.1 采取新的节能技术和新工艺 789.4.2 公用工程节能措施 789.4.3 建筑节能措施 799.4.4 其他节能措施 799.5 节水方案 799.5.1 雨水利用方案 799.5.2 节水措施 809.6 节能效果分析 80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10.1 项目建设期管理 8110.2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81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 8311.1 项目招标 8311.1.1 招标范围 8311.1.2 招标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8311.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4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512.1 投资估算范围依据 8512.1.1 投资估算范围 8512.1.2 投资估算主要依据 8512.2 项目投资估算 8612.2.1 工程费用 8612.2.2 工程建设其他费 89·12.2.3 预备费用 9212.2.4 建设期借款利息 9312.2.5 项目总投资估算 9312.3 资金使用和管理 9412.4 资金筹措 94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 9413.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0613.2 编制依据 10613.3 收入测算 10613.3.1 预估说明 10613.3.2 项目营业规模估算 10613.4 销售税金及附加 10613.5 成本核算 10613.5.1 外购成本 10613.5.2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 10613.5.3 修理费 10613.5.4 折旧摊销 10613.5.5 人员工资福利 10613.5.6 其他费用 10611.5.5 总成本核算 10613.6 财务评价分析 10613.6.1 盈利能力分析 10613.6.2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613.6.3 敏感性分析 10613.6.4 项目盈利能力 10613.7 偿债能力分析 10613.8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613.9 评价结论 106第十四章 综合评价结论 10714.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10714.2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 107

男人心

旅游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甘肃旅游文化传播为例

旅游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甘肃旅游文化传播为例树上微出版如今旅游产业已经不只是观光休闲的意义,它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高领域的意义,即传播中国文化,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丝绸之路三千多公里,其中贯穿甘肃省一千六百多公里,因此甘肃素有“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美誉,当之无愧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段。推行“一带一路”,为甘肃省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商机,甘肃省自然风光美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绝对的旅游发展优势。书单推荐今天树上微给大家推荐的好书——《旅游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甘肃旅游文化传播为例》,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深入分析旅游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带你了解甘肃的壮丽美景!本书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树上微出版精心制作而成!前 言图为甘肃尕秀村,来源人民网当前在全球视野下,旅游已然成为大众都能够接受的消费行为,而且随着人们对文化发展以及对体验式、精品化旅游的不尽渴求,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更为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因此,城市旅游在发展中发掘关键旅游文化内核至关重要。出色的传播方式和形式,能够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城市旅游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并完成最终的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地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会对旅游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的作用,并让旅游从业者找到旅游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和形式。由此可见,旅游文化的传播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密切联系着当前旅游市场的规模和行为,更对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旅游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传播媒体或平台的职能作用,对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文化依托于旅游行为和活动而诞生,而旅游文化传播策略也是基于旅游文化的诞生而产生的,这种传播不仅需要在旅游活动中通过跨文化传播,更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由于旅游文化中涉及的旅游地地域文化、旅游地历史人文文化等多方位的文化,因此,旅游文化传播是非常复杂而烦琐的。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省份和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古迹以及自然景观等旅游文化。该怎样将这些旅游文化更好地传播给每一个人,并让他们对旅游地产生浓烈的向往之情,这就要看旅游文化传播的具体实施内容了。本书正是以此为研究方向,并选择了甘肃旅游文化作为例证。甘肃,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城市,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历史遗迹。从地理区位来讲,甘肃不仅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结合部,是连接中国腹地与西北的重要省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甘肃是古时中原通往西域、中亚乃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中的甘肃段,其境内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地也均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重镇。从当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讲,甘肃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被确立的三大经济带西陇海经济带之一。很明显,甘肃的地理区位和未来发展都是相当优异的。在这种情况下,甘肃省发展旅游行业具有极为便利的区位优势和未来发展优势。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优势,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西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再加上我国高铁、动车组的全线通车和运营,甘肃省各市之间的来往时间得到了极大的缩短,这将促进整个甘肃省的发展。同时,航空方面,甘肃省已建成兰州中川、敦煌、嘉峪关、庆阳等机场,开通了多条国际国内航线,覆盖了除西藏之外几乎全国所有的省、市和自治区。在公路方面,境内国道与陕、宁、青、新、川等连接,形成“六纵六横”之势。“六纵”即甘青、甘川、兰包、兰郎、红当和宝鸡,经风翔路口至环县甜水堡线。“六横”即西兰、甘新、华双、宜兰、定天和两郎线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连接于甘肃省城市和乡村。如上所述,甘肃境内基本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水、陆、空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这种立体化、快捷化的交通网络,大大提高了甘肃省旅游的可进入性,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能够带给旅游者最快的速度、最舒适的游玩体验,将会促进整个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旅游文化方面,甘肃省旅游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更有在经济建设和现代科技方面等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将为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奠定雄厚的文化条件基础。无论是探寻“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人文沉淀,还是欣赏山地、高原、河谷、平川、沙漠、戈壁等多种类型的自然风光,亦或是感受让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情怀,甘肃都不会令旅游者失望。因此,甘肃旅游文化的传播也是基于其独特的文化而产生的,并结合当代人的多种心理需求,在时代的不断更迭中向前发展。当前,甘肃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正得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通过研究这些现有的旅游产业及旅游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体类型,我们将剖析出旅游文化传播的基本策略,并为未来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内容节选旅游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图为甘肃甘南,世外桃源扎尕那社会结构的变革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都会使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得以提升。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扩大了信息交流与传播的范围,同时,也颠覆了以往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形式。以往传递信息的通常都是掌握某种传播媒介的群体或个人,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手段和形式,但现在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系统的迅速发展,崛起了很多新兴的信息传递平台,从而也兴起了新的信息传播媒介。这种现象促使每一个人都成了大众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对于传播文化的发展和信息更快、更广的传递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这种传递信息的新形势,也借助那些终日活跃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的“自媒体”们,传播速度不断增快。同时,当前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即时传递的信息,更是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这对于当前信息的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人对信息感兴趣,并且有传播的兴趣时,信息才会继续传播。旅游文化的传播也要借助这样的形式进行传播,才能够传播得更广、更快。1.以“自媒体”的形式·····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从网络中获得一天中大部分的信息,而这种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形式。▲ 旅游文化 这种商业形式将旅游者转化为传播者,将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图片或是文字、短视频等形式传播给其他潜在的旅游者,并促进这些潜在的旅游者成为真正的旅游者。这种借助“自媒体”力量的旅游文化传播方式,是付出经济利益最少,却收益最大的一种形式。因为现在的旅游,早就不是单纯地介绍景区的文化,而是更多地与游客进行互通,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只有让游客们感到有趣,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地旅游,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自媒体”。2.以纸媒电视媒体等传统方式··········几十年前曾是纸媒和电视媒体等媒介大力传播文化和信息的时代。当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受众群体。作为文化与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旅游文化自然也是传播的一部分。▲ 旅游文化 在这种媒体上传播的旅游文化,一般情况下会对其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比较,从而形成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比较清晰的形象。因此,即便是现在许多旅游景点和其所承载的旅游文化,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传播出去的,同时,网络信息虽然铺天盖地,但仍为碎片文化,欠缺系统、深入的传播优势。更重要的是,各类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人们在选择信息时,难免厘不清头绪。而这些传统媒体,不仅具有长期传播信息和文化的影响力,也更具有领导力,能够让潜在的旅游者产生信任感。尤其是电视作为声画合一的媒体,在介绍旅游文化时,仍站在“第一线”,让游客产生旅游欲望。甘肃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图为甘肃拉卜楞寺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或者说正处于模仿别人的开发阶段,这种阶段明显的体现就是“有什么开发什么”,再到后来就是“什么火我就引进什么”。这样做有很多弊端。例如,有些游客觉得这些早就已经在别的景区见过了,已经不新鲜了。内容重复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景区的开发与利用、景区设备的投入、景区管理细则的规范化等方面都不够细致,都需要相关从业人员进一步去完善。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即从传统的旅游形式转化到多种旅游形式并存的旅游产业中来。这种转化也是因为旅游者旅游意识的觉醒而引起的。这是一种市场引导所带来的变化,对于很多传统旅游产业的经营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如果成功,那么未来发展将会使其他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甘肃在“十一五”期间,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甘肃经济新的增长点来进行培育,确定“多彩甘肃”为旅游主题,唱响了“精品丝绸之路、魅力甘肃旅游”“丝绸占道班千、黄河文明八千年”的旅游主旋律,推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系列旅游产品,突出展示甘肃旅游“触摸历史、品位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魅力。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提高了西部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配合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甘肃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甘肃现已成为国家主推的“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省份。国家如此大力扶持的原因,一是由于当前甘肃省旅游收入持续走高,同时也是结合了现代国人对于出门旅行的旺盛需求,以及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在从传统的静态观光旅游向新型的动态参与性、娱乐型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趋势转换。再加上现代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使甘肃省内的景区可以迅速连接起来,这样也将大大减少旅游者的时间,而这也正是积极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些是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基于甘肃省境内本身便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毕竟不是哪个省份都有甘肃这般独特且种类众多的地形地貌,不会有辉煌艳美的敦煌,莫高窟,更不会拥有较为完整的“丝绸之路”沿线。因此国家以“丝绸之路”为依托,以甘肃段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独特人文历史环境为依托,通过现有资源的梳理,择优开发具有文化价值、经济效益的特种旅游,并增加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多种旅游形式,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甘肃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1.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对落后;2.甘肃旅游资源开发与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相称;3.缺乏旅游参与度,缺少对旅游地的直观感受;4.为追求旅游经济增长,而忽略对旅游地的正确认识;5.基础设施不健全;6.旅游产业的相关人才稀缺;7.旅游组织形式不规范;8.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缺乏对旅游者行为和道德的约束;9.探险旅游者安全观念差,基本知识缺乏;10.旅游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形式不够丰富;11.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研究;12.政策的支持。更多详解可购买书籍阅读新书上架!不容错过!

发穷恶

重磅!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大数据报告发布

李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剑瑾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刚刚过去的2020年,杭州文化和旅游行业经历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即将面对什么?2月7日,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发布“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大数据报告”,用数据一一解答。变: 困局与破局85后成为杭州酒店业主要的客群市场2020年2月,全杭州市酒店入住率仅为10.9%,之后逐渐反弹,10月达到了48.7%。2020年全年接待过夜游客5349.5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74.96%。其中,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过夜游客最多,富阳区、钱塘新区和余杭区恢复速度最快。从房价来看,2020年全市酒店平均房价324.21元,同比下降6.47%,其中3星以下的酒店房价线上降幅显著,样本酒店平均每间房可销售房收入为117.39元。全年八月房价最高,三月最低。85后成为杭州酒店业主要的客群市场,全市酒店平均入住年龄比上一年年轻了1.73岁。杭州本地市场成复苏重要支撑疫情影响下,杭州人住杭州的比例创造了新高,达到了14.86%。尤其是7、8月份,入往人次比上年多12.1万人次。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杭州重点景点的客源数据中。2020年杭州人游杭州的比例上升了14.6个百分点。2020年,杭州停业旅行社数量为24家,新开旅行社54家;而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杭州下线1762家酒店,新上线酒店由达到2741家。除了酒店和旅行社,2020年还有6764家文化和旅游企业新开,西湖区和余杭区的新注册文化和旅游企业数量最多,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今年实验室首次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投融资数据进行了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但文化和旅游行业还是体现了旺盛的市场活力,融资事件增加12%,融资企业数增加28.2%。从具体业态来看,网红经济、创意设计和数字经济企业最受投资机构追捧。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2020年实现银联刷卡交易总金额3238.75亿元,恢复率达到98%。各区县文化和旅游消费恢复率前三分别是建德市、萧山区和下城区。杭州文旅区域及高档步行街2020年交易金额最高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钱江新城商圈。40岁以下、女性、本地消费、中低档消费,是四月份最先复苏的消费群体的标签。疫情冲击下的杭州文化和旅游行业,用了105天时间,赢得转机,成功复苏。2020年,受到疫情波及的全市49万旅游者,团费总额11.3亿元停团退费工作顺利办结。截止12月31日,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兑付扶持资金超过1595万,惠及文化和旅游企业597家。便:数字与数治“多游一小时”累计为游客市民节约时长8565万分钟2020年春季开始,数字化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的必选项。杭州文化和旅游企业从2017年开始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疫情冲击下,数字化成为我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应对挑战的重大利器。20秒入园的无接触服务,让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开放景点的城市。2020年,20秒入园的景点和文化场馆从35家迅速提升到207家,服务人次超120万,使用率达91.3%。其中西湖西溪名胜区服务人次最多,桐庐县覆盖点位排名第一。杭州市收费景点的线上购票率,从20%提升到80%,真正实现了让游客20秒之内入园。以前,杭州市民持公园卡进入胡雪岩故居需要在现场支付5元差价;从去年7月开始,西湖西溪名胜区开启杭州公园卡免费入园通道,半年累计10088位游客享受到了这个福利。2020年,30秒入住应用场景覆盖量从215家提升到了614家,服务人次585.75人次。使用率从31.68%提升到了77.8%,下城区服务人数最多,江干区覆盖点位数最多。随着“30秒入住”应用的不断推广,游客对杭州酒店入住效率的正面评论占比上升到55%。此外,文旅系统在城市大脑中枢的支持下,将健康码接口迁入到两大服务场景下,从传统的亮码核验提升到后台验证核验,游客无需重复出示健康码,总调用接口验证数513万次。在以上工作的努力下,“多游一小时”累计为游客市民节约时长8565万分钟。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也正朝数字化目标努力。2020年杭州图书馆创新了一键借阅的服务。数字资源访问量增幅也达到了87.57%。杭州市34个大型图书馆全年接待474.25万人次,借阅量235.27万册,从借书人数占总人口数比例来看,淳安、桐庐排名靠前,而余杭、萧山新注册的读者证最多。边:融合与融通杭州在全国创新推出“杭州数字经济十景”2020年,文化和旅游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天目里茑层书店成为杭州最火的打卡地,传统景点则在去门票化、去景点化的过程中向公共绿地空间转型,小六石乐园、桐庐生仙里、良渚遗址公园(本地免费)、西溪湿地绿堤成为新增不收费景点。基于城市日历平台数据统计,哪怕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2020年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增幅还是达到了46.88%,其中在商业体内的活动增幅最高,数量翻了一倍。西溪印象城、大悦城和湖滨银泰是各类活动热门区域。杭州地区的票房恢复率比全国高了7.3个百分点。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带火了淳安富文乡中心小学,影片上映后53天内参观人数超过2.5万人。日夜消费边界模糊。在消费复苏的过程中,夜经济成为重要的动能。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杭州夜间消费集中在19;00-22:00,美食消费占比最高;从区域来看,江干、西湖夜间消费最活跃,淳安县夜间消费品类分布最均衡。今年,基于银联的刷卡消费数据,我们也第一次和全中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上海进行了对标比较。数据显示,夜间消费的总量,目前杭州是上海的三成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住宿和餐饮这两个行业上,杭州与上海的差距较小。政企互动的边界进一步融合。在过去的一年,杭州不断创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提升平台服务效能。2020年,我们首次为民宿等中小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通过推出DMS文旅营销推广系统,为企业搭建可以直接进行直销的渠道。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400家民宿、景区等中小企业入住,累计销售500多万。同样在2020年,杭州在全国创新推出“杭州数字经济十景”。九月以来,十个新景点共接待党政、企业、研学等参访团队742批次,超过3.8万人次。在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2019年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会议数量排行榜上,杭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全球第74位。遍:共享和共生民宿成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黑马乡村旅游的消费更加体现了疫情之下人们对绿水青山的向往。2020年,民宿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黑马,全市样本民宿年平均出租率为34.3%,恢复程度接近8成,高于全市住宿单位的平均恢复水平。国庆期间,乡村旅游更是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9.7%。从银联提供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来看,周边区县恢复率要比中心城区高12.54%。遍布城乡的趋势下,各类新的服务业态纷纷涌现。例如桐庐富春江镇芦茨村的文化礼堂成为很多企业团建、会议的举办地。2020年举办了31场活动,2000多人在此感受别样的会议氛围。中国丝绸博物馆2020年访问量增幅超过74.6%,其中来自美国地区的访问用户量增幅最大,是2019年的4倍。2020年,杭州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体矩阵粉丝数首次超过了500万,总阅读量接近1亿人次。还有杭州奇妙夜、薇娅直播合作等线上线下平台全网联动,带动消费9385万元,真正实现了全网覆盖,全网服务、全网营销。据悉,为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激励先进、示范引领,数据发布盛典上,主办单位同时发布了2020年度数字文旅年度创新案例获奖名单,分别是:余杭“交通旅游融合大数据平台”、建德“30秒入住场景推广”、杭州市民卡公司“杭州文化旅游卡”、杭州商旅集团“数字驾驶舱”、杭州博物文化“文旅绿码”、杭州中维香溢大酒店“酒店智能化特色打造”;以及2020年度30秒入住示范单位189家、20秒入园示范单位57家。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乡原

永州文化旅游融合及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永州文化旅游融合及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一、调查前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方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丰富的文旅资源,打好“旅游升温战役”、“文化强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把永州的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把永州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人文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今年上半年,我院成立调研组,由罗明桥院长带队先后对我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冷水滩区、双牌县、金洞管理区、零陵区六个县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了永州市文旅产业资源及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建议。以下是调研的基本情况:二、永州文旅资源基本情况永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山川秀丽,人才辈出。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之源,世界稻作文化之源、世界女书文化之源、理学文化之源、东亚人类之源等,属湖南文物大市。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116件,普查可移动文物3万余件。其中,国保单位26处,省保单位79处,市保单位212处,县保单位319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129件,三级文物1138件。形成了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传统村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组成的门类齐全的文物遗产网络。全市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29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6项、市级75项,项目门类齐全。旅游方面,全市共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7类56种类型313处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与丰厚的历史人文有机同构、相映生辉。先后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国幸福城市20强等殊荣。现有9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8%,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近100%。 具有丰富红色资源的革命老区,全市11个县区和金洞管理区全部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有革命遗址159处,建成了10个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红军长征足迹遍布10个县区。全市现有39家国家A级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区5家、国家3A级景区34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创建省级旅游强县2个、特色旅游名镇3个、特色旅游名村13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182个,其中五星级乡村区(点)27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69个。有28家星级饭店、23家旅行社,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8家。三、文旅产业的发展状况1、文旅产业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永州大力实施“开放强市”战略,明确了“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的目标定位。市委、市政府以 “文化强市”和“旅游升温战”为抓手,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挖掘整合优势文旅资源,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工程,文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质量效益显著增强,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县区选准主打特色,正在集中精力和资源深度挖掘和开发主打文旅产业,水云潇湘、零陵古城、永州国际艺术综合体、江华瑶族文化博览园、双牌云竹天堂村、冷水滩邓家铺文化博览园、金洞玉宛天成生态园等大型文产业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一)重视文旅产业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国家先后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互联网+”、“旅游+”、“515 战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从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工作考核、政策扶持、项目培植、招商引资等多方面入手,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营造了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文化强市”和“旅游升温”战略的总体规划,将推动永州文旅大发展大繁荣。永州是一处历史久远、民风淳朴、名山胜水、钟灵毓秀之宝地,具备我国最佳的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型旅游目的地禀赋。其与主要客源地的地貌和文化差异性足够显著,距离人口稠密地区较近,发展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永州的发展诉求与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产业特性耦合度高,加上土地开发和人力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已经形成一定总量的休闲度假设施,以及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有力支持,将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和风险,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二) 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永州全市文化生产和服务单位发展到6000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4家,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9.8亿元,GDP占比突破4%,增幅排名全省前列。奔腾文创、异蛇科技、九恒条码、恒津包装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和带动产业链条发展的源动力。奔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以潇湘文化古玩城为龙头的古玩、奇石特色经营年交易额可达2亿元。建成电影院21家,产值1.3亿元。各县区选准主打文化特色,正在集中精力和资源深度挖掘和开发主打文化产业,水云潇湘、零陵古城、永州国际艺术综合体、江华瑶族文化博览园、双牌云竹天堂村、冷水滩邓家铺文化博览园、金洞玉宛天成生态园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正在抓紧实施。201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688.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5%和19.16%,增幅排全省第9位。2019年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25.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1%、11.27%。其中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1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15.79%。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总量排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34位。2018年底,全市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约8696户,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8家,比上年增加84家,增速达到89.3%,增幅居全省前列。可以说,永州发展文旅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三)特色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功打造一批文化节会品牌。举办了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首届怀素草书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第九届阳明山“和”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旅游经贸交流活动,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湖南卫视《我们来了》一行走进永州,走进女书。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电视旅游创优评析颁奖大会、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全国书法、摄影大赛、全国户外健身大会、中欧篮球对抗赛、全国青少年足球冠军杯赛等国家级、省级大型群众文体活动近300场次,参与群众200余万人次。目前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正在专题策划研究“集中打响文化名城品牌”工作,谢景林副市长已经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专家座谈会。2、当前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文旅产业的快速成长。近几年,永州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周边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偏小,缺乏亮点,对GDP的贡献不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景点开发零散,文旅融合不紧。永州共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7 类 56 种类型 313处景观,境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有 2700 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7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6 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项、省级 9 项,还有 9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85 个中国传统村落。可以说,相对同类城市,永州的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已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是景点开发零散,文旅融合不紧,导致主题不够鲜明,体验不够丰富。永州多数景点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开发时各个景点各自为营、孤立作战、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有文化看点的却没有生态看点,有生态看点的却没文化看点,导致景点规模、游客人数普遍偏低。以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该景区是全国众多名山大川中唯一一座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千古名山,其主峰海拔为1882.4 米,被誉为“天设湖南第一峰”。 同时,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素有“绿色明珠”“生态王国”“蝴蝶王国”之美称。景区多姿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多样无比的动植物资源交相映,成就了一个如诗如画的雄、奇、幽的旅游佳境,但是舜文化元素在整个景区却没有得到彰显,游客根本无法感受舜文化的魅力。又如,坐落在永州零陵城东文庙,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成殿上的龙盘凤舞浮雕石柱及殿前的一对石象、一对石狮,以及大成殿后的龟石碑,都历史悠久,堪称艺术珍品。但由于缺乏主题的指引,致使这些静态的展示未能与游客动态的参与需求结合在一起,难以产生与游客“直接对话”的体验意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游客与景区游览内容之间的交流,甚至会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文化休克”的现象。这必然对游客理解景区、感受文化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二)资金投入不丰,来源渠道不多,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涉及一二三产、农文旅商城等各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永州文化旅游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很少介入,招商引资亦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如 2018 年,列入全市“旅游升温战役”的 39 个重点项目,有 21 个项目是当地政府或政府平台投资建设。2019 年共实施“旅游升温”战役重点建设项目 50 个,总投资 332.2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85.5亿元,大部分资金也是来自政府投入。在当前严控政府债务的形势下,融资更加困难。例如,由于投资严重依赖政府,缺乏投资文旅之类的企业,道县文生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境内不少好的旅游资源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无法发挥应有效应。又如,由于招商引资政策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招商引资转化率偏低、文化旅游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零陵的旅游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不少已经签约的招商项目和规划好的文旅建设项目,如麻将小镇、舜帝古城、海南恒基之中华水城与五星级酒店建设、航空旅游基地项目、全县“智慧旅游”建设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推进困难。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财政就更为紧张。如,江华县属于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用于旅游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相配套的旅游交通、服务接待设施和景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相对滞后。与周边地区相比,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力度不大,远远不能满足发展文旅产业的形势需要。我市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但在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不够,在为文旅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性、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文旅产业发展不平衡,条块分割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造成文旅资源闲置和浪费。这需要政府牵头整合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博览园、文化旅游基地等文化区块,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和规划。(三)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市场开发不够,文旅消费市场氛围还没有形成。永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人杰地灵。而且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还有许多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艺术。但永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不明显,创新力度不够用,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自然人文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刺激市场,造成了文化旅游资源极大的浪费。永州文旅产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市场发育不足,投融资问题突出。市场配置文旅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文旅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不够,闲置、浪费现象比较普遍。文旅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高。文旅消费与经济的发展不匹配,文旅主流消费意识未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全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四)文化主导产业竞争力较弱,拉动力不强。一是缺乏创新活力。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并且大多是以日用消费为主,科技含量低。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服务业、创意设计业、文化会展业等比较薄弱。二是文化创意水平低。文化精品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体现,但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三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企业对“微笑曲线”两端开发链接不够,链条缺失,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形成拉动力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永州女书、书法、红色等文化资源丰富,知名度高,但由于对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培育、打造的力度不够,仍只停留在景点开发、收取门票的浅层次方面。调研中发现,旅游商品中较多的还是一些普通的木制挂件和摆件,手工艺品也只是停留在绣的鞋垫、缝制的布老虎,生活用的编筐、摆件和一些常见的儿童玩具,文化创意和地方特色不足,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不高,旅游商品的竞争力较弱。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1、强化组织领导,纵深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继续高度重视,务必切实负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导责任,将文化旅游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其次,整合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履行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指导、协调职能。围绕全市文化自身特色优势,重点做活红色、绿色、古色文章,努力把永州打造为湖湘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承基地、江南第一大始祖祭圣地和全国多样性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展示永州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魅力。2、强化保障措施,改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一)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就产业整体而言,资本充裕的产业才能充分发展,也才有发展的动力。文化产业当然也不例外,市县两级政府要筹资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对基础设施、开放保护、宣传促销等引导性投入;扩大银行信贷投放,深入实施市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创新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度,畅通文化旅游产业绿色贷款通道;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积极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更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笼子。(二)深入推进旅游景区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旅游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胆借鉴详细凤凰县旅游景区改制的做法,对已经有条件成为旅游景区的文物、风景名胜等单位或其它旅游资源,实行事业职能和市场经营职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经营开发实体或对外转让经营权,实行开放性经营,真正把资源负担变为资源效益,实现旅游发展由事业向产业转变。3、要培育强势品牌,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区域影响。文化生产者是发展还是被淘汰,将最终取决于它在文化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我们必须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以舜文化、女书文化、佛学文化、柳子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永州文化特色旅游。重点培育打造好九嶷舜文化、道州理学文化、阳明山佛学文化、零陵柳子文化、江永女书文化、江华瑶族文化等龙头文化旅游品牌,加大项目包装开发推销力度,推出一批彰显永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两个全国一流乃至世界知名永州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开拓客源市场。4、科学规划,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一是壮大市场主体。文化企业和生态旅游企业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彼此认同,务实推进项目投资和市场经营等领域的具体合作。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培育一批覆盖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企业,引导企业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创新融合业态。同时要充分利用永州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增加弹性供给,开发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避暑旅游、夜间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等融合新产品,积极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与落地自驾旅游、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文化创意与旅游演艺、体育与康养旅游等融合新业态。三是推动产业升级。以“文化+”“生态+”“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助推旅游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态、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从而衍生新业态,拓宽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构建新型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体系,谋求多元化发展,大力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结构调整,强加强旅游产业的文化、生态要素配置优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我市的核心文化产业,决定着我市文化经济的发展方向、性质、速度和规模。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和战略方针,这是地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优化提高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来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优化。在现有基础上,对各部门和各县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进行整合,修订、完善、提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组长:罗明桥课题组成员:李生[责编:陈舒仪][来源:三湘都市报]

第一博

中国云南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项目概况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北部区茶马古城背后,依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总占地近5000亩,地处3800公里滇藏线茶马古道的源头,再现茶马古道这一精神象征和文化高地。一、项目剖析(一)区位与交通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距离城区5km。普洱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滇南茶叶集散贸易中心,素有银思茅、东南亚陆路码头之称。茶马古道是中国知名线性文化遗址之一,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茶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亚热带丛林中,远眺苍翠绵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让我们带领您重走茶马古道,一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鹰抓鱼绝技,与走南闯北的马锅头围炉煮酒,在芳草连天的湿地里打马而过3.文化资源梳理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一千余年的沧桑岁月,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和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镌刻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诉说着千秋史话,闪烁着华夏荣光,更幻化成炎黄子孙崇高的民族精神!茶马古道——中国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线性文化遗址保护名录候选名单,与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等成为国家19个线性文化遗址之一。在目前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桑迪亚哥朝圣路(西班牙)、米迪运河(法国)、阿姆斯特丹防御战线(荷兰)、赛默林铁路(奥地利)、大吉岭铁路(印度)、乳香之路(阿曼)、印加之路(南美洲)都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多以文化为载体。文化线性遗址的开发模式,主要为线路体验+节点体验为主。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两条对外交流通道之一,因茶而起、因贸易而兴,因马帮而精彩,其中包含了:茶文化、商贸文化、民族文化、马帮文化等等。茶文化——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澜沧江流域出产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的远征,联动了中外民族之间的经济以及文化交流。2008年,“普洱茶制茶技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贸文化——汉藏交流、国际交流——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带动了物流、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繁荣。 民族文化——多民族文化互动——6个省区、20多个民族地域沿线各民族超越时空的伟大创造。马帮文化——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商贸文化使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守望者。宗教文化——各位宗教、多神崇拜、土地神、茶祖等。其他传说——沿路留下了说不尽的人和马的故事、人和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了茶马古道的文化多元性。沿途景观资源——人、马、自然的跨界合奏曲古茶园(茶树)、古茶号、老茶厂;古城镇、驿站、集市;古道;古寺院;桥梁、水井、摩崖石刻等其他遗存。普洱茶马古道特点研究:思茅正关——清光绪年间云南思茅厅试办开关;普洱海关——1897年,普洱(腊梅坡)设立海关;普洱府——清雍正七年,正式设立普洱府;金瓜贡茶——清雍正七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建立贡茶茶厂,敬贡朝廷;腊梅坡——茶马古道南北走向重要的一段,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线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二、开发思路本项目以恢复、再现和延续为基调,通过镇(茶马古镇)、园(主题公园)、道(古道遗迹)、驿(那柯里驿站)四大主题板块的联动互补发展,讲述一个完整的茶马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完整的、鼎盛时期的茶马古道文化区,展现给世界一个永不止步的茶马古道。通过开发,实现茶马古道与云南旅游的全面互动,实现普洱与世界的全面对接。三、定位体系(一)案名中国普洱·“大茶马古道”世界遗址旅游区 (二)形象定位穿越千年时光,探寻万里古道(三)目标定位世界文化遗址主题公园;东盟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5A景区;世界茶马古道大本营。(四)市场定位与西双版纳、大理等老牌旅游城市对接,整合游线资源面向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团队;面向普洱周边三小时经济圈内的休闲度假游客,包括昆明、大理、景洪、楚雄、玉溪、临沧、建水等地休闲度假游客;面向普洱本地居民的休闲餐饮、商务会议、置业需求;全世界线性遗址爱好者,古道探秘游客。

墨箓

我市专题研究“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3月10日,我市召开“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出席。会上,受邀来运的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专家,就《运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作报告;市文化旅游相关部门、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等单位代表就《运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王志峰指出,要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立足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人民群众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个明确定位和长远发展的架构;要兼顾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感悟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希望相关专家团队根据运城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充实和完善《规划》编制。市文化旅游相关部门要持续跟进《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更为贴近运城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协助相关工作日臻完善。(记者 董战轩)【来源:运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