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写论文时必须知道的事!——选题篇入静

写论文时必须知道的事!——选题篇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选题几乎决定了文章能不能写好,所以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最重视的就是确定选题。下面列出几种选题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如何快速寻找研究机会?刚开始写论文的小白研究僧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面对海量的文献,该怎么在大量文献里找到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并且确定自己还能够研究的缺口?想要快速寻找研究机会和研究缺口,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最快的方式是找到近三年或近五年自己研究相关领域的综述类的文献,并且要找在C刊以上的期刊发表的文献。这种综述类的文献会给你梳理已经研究过的,还有一些展望和未来研究方向。第二,如果找不到这种综述类文献怎么办呢?第二种方式就是找近年来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与自己研究领域十分相关的文献,然后找到这篇文章的参考文献,看看引用了哪些前人研究,再通过WOS看看该文献被哪些更新的文献引用过。然后系统分析这些文献,找到最有启发的十篇左右文献进行整合。第三,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能行通,那就只能用最慢的方式,进行关键词检索,根据结果,全部整合做文章综述。在用这种方法时可以使用知网的文献结果分析功能,可以判断目标研究领域与哪些领域结合研究的文章的出现频率较高等信息。2.怎么判断哪些文献是高水平的?首先在CSSCI,EI,SCI级别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质量是很好的。再者就是如果被引量较高也可以判断该文献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希运

编辑在审稿中发现的论文10个普遍问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1.学术论文撰写存在的不足笔者从事学术刊物编辑工作多年,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不少好稿件,也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稿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十方面。一是“原样搬运”。主要表现是:论文引用他人的资料、观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甚至整篇文章基本是由“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拼凑出来的。撰写学术论文应严肃、认真、科学,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引用或参考他人的观点、资料后应于文后列出引文或参考文献。论述性文章与综述性文章有显著区别,若是前者,就应以自己的“干货”为主,除非是为己文评论、探讨的对象,或为己论佐证以增强说服力可以适当引用外,其他情况如无必要,不宜引用。文献引用对于撰写学术论文意义重大,引用的合理、必要、准确及有效,对文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撰写新论文时使用引文来佐证己论必须恰到好处方能起到正确引用的作用。二是“虚浮不实”。主要表现是题目宏观而内容微观。有些学术论文探讨的仅是某个局部性、个体性的改革发展问题,涉及的仅仅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横向子系统或纵向子系统下面的某个问题,却冠以仅适用于该学科领域整体改革发展的大题目,这就出现了题大文小的毛病。例如,题目为“论人才能力的培养”,但文章内容既不是某学科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也不是所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而只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企业某部门的人才能力培养、培训方法。这就导致体温不匹配,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是学术研究应该力戒的。三是“心浮气躁”。主要表现是赶“时”赶“热”,在没有进行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仔细研究的情况下,便对一些时髦的概念、观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匆匆发表见解,“书被催成墨未浓”,这对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是无益的。例如,高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否应去除行政级别、取消内部层级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什么是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如何运作及运行机制等,很多论者对这些问题的内涵和特点或不清楚,或一知半解,便去蹚所谓“热点”的浑水,匆忙草率地撰文发表见解,认为高校不可去除行政级别、不可取消内部层级或必须要有行政级别,不宜取消内部层级,有的则人云亦云,照搬“行政化”“层级化”等概念,把这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随便套用、粘贴,以致文稿内容自相矛盾,错漏百出。四是“爱好用旧”。主要表现是喜好使用过时的论据、资料等。当今社会,因特网无处不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搞学术研究须有敏锐的目光和灵通的信息,要占有丰富的、新颖的和各种不同的资料,并寻找机会与国际学者交流,使学术研究避免“一叶障目”。这是进行科学的学术研究并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必备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学术研究就会少了科学的内涵,就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有些论述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学术论文,引用的却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资料,时间这么久远的资料作为推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据实在是很难具有科学性。殊不知,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的情况对于今日的高等教育实践而言已成“陈年皇历”,用它们代表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是不科学的。如此“爱好用旧”必然减弱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科学性。五是“长于套用”。即在探讨某个学术领域的某个层次的子课题时,沿用母层次课题的既有观点,贴上子层次的“标题”了事,而没有对这个层次的特点作相应的揭示和论述,发掘其独特之处。例如,有的探讨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论点往往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针,因为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注重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探讨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的要求;要加强应用研究,因为社会对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等。但实际上,把这些观点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乃至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相比较,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标题不同罢了。有些文章尽管注意到了本层次课题的特点并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但由于无法避免对母层次课题已有共性思路或观点的大量复述,导致文章的新意和特色被遮蔽。六是“自我炒作”。作者对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情有独钟,撰写新的文章时喜欢自引,或列为参考文献。当然,有时确实需要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的观点,但只有在自己所著新文的论述与已发文章的观点有着内在联系的情形下才可以这样做。然而,有的学人在并不存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动辄引用自己已发文章,或一一罗列为参考文献。这样的自引情况,其动机大概或是借机自我“显摆”“炫才”,或是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七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是把个别当作普遍并依此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求证方法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很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是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立论的主要依据,而这需要以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模型,从大量事物中抽象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方可达到。但是,有些学人视野狭窄,或只关注那种没有代表性的孤例,或只看到一个角落,或从媒体上看到或听到某个事情的介绍就匆匆从其中引申出结论或将之当作某个观点的论据。另外,有的学人把自己所专长或喜欢的,实际上是比较狭窄的领域、专业、体系中的临时性、单一性或特指性术语概念当作普遍通用的术语加以利用,这就有意无意地产生了很多歧义,从而减弱了论文的科学性。八是“旁求博考”。第一,热衷于无谓的大量考证。有些研究者喜欢在谈自己对问题的研究心得前,对文章中某个已经有了定论的一般概念作无谓的大段考证。例如,有些论述高等教育改革的文章,在转到正题即“高等教育改革”上来前,对“改革”一词的词义、由来、变化作了长篇“考证”。事实上,对那些已经没有任何歧义的常用词语进行的反复“考据”,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手法去照抄照搬文献或辞典工具书,而且与全文主题的论述不存在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系“迂夫子”气造成的。第二,离题万里的空谈。有些文稿尽管与论题有一定联系,有的甚至还联系得比较紧密,但大谈特谈那些人尽皆知、不需要证明就能够明白的寻常道理和现象实在是显得多余。例如,有些探讨借鉴美国发展高等教育经验的文章,字数大约七八千字,但文中对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的介绍往往占去三四千字,列表格、做模型、摆数据,再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多番折腾后,还要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实际上,对大家都知晓的现象、观点、道理,尽管其与主题论述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只需用少量的文字点明即可。第三,庞大的堆砌罗列。在解释或解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时,需要运用某一相关学科理论,但却没有紧扣主题做深入的探讨,而是离题万里地去重复铺陈和述评该学科理论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又是如何变化的,其前景如何等。例如,有些文章在运用高等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时,总是先对这些理论的形成情况、发展进程、如何演变甚至创始人的生平经历等做详细的罗列。这就变成了生硬的理论资料堆砌,成了《庄子》所谓“文灭质,博弱心”,即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九是“宏大叙事”。主要表现是研究题目偏好于那些有关整体、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有些学人比较轻视具体问题,不愿把问题细分后再做深入详细的考察分析,而是惯于大而化之,把具体问题等同于枝节问题。他们以为,“宏大叙事”分量重、影响大,开展“宏大叙事”研究可以全面展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的确,研究工作的推进需要突破宏观问题,但是,开展宏观研究的前提必须是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问题及客观准确地把握事物,同时要具备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统领宏观问题能力、准确的文字表述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长期的思考和积淀。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作者撰写的宏观问题研究论文,大多思想平淡,内容空洞,挖掘不深,远离日常生活体验,没有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要害,更不要说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了。“宏大叙事”是有条件的,这就是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逐层深入。若是本末倒置,只会适得其反。十是“方法薄弱”。研究方法单一,很多研究者习惯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少且形式与方法尚需改善,更不用说引进质的研究了。研究方法单一会导致研究视角单一,从而制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如思辨研究多半是基于未经证明的个别经验、感觉和未经确证的某些观念、说法,而没有依据充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并且概念含糊、内涵矛盾、漏洞百出、逻辑混乱,甚至“不讲道理”就直接端出观点和结论了事。定量研究规范、深入的很少,如很多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没有深度、表述含糊,样本数量少且无代表性,得出的结论简单粗糙,没有实质内容。这都会影响研究质量甚至使研究工作失去意义。2.对学术论文撰写中存在问题的调适学术研究论文撰写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寻求解决路线图,做好调适工作。一是要树立真正关心学术的理念。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搞学术研究已成一种获得名利的途径,在这条途径上奔走的人越来越多。目前的状况是,似乎学术研究已经是人人都可为之事,人人都可以建立一门学科,杜撰一本专著,撰写几篇论文。事实上,学术研究的艰深性决定并非那么容易就能够谈出实质性的东西。只有对学术发展怀有虔诚之心的人,才会摈弃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地开展学术研究,因为学术研究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而不是抱着名利之心就可为之的。二是要重视科学研究的严肃性。探求普遍存在的真理,揭示未知领域,探寻事物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与科学性、创新性同等重要。因此,要想获得丰硕的成果就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科学的园地中孜孜不倦地播种、耕耘。要树立良好的学风、文风,反对急功近利、浮躁草率的文风。在学术研究或论文撰写中,要强化认真、细致、踏实、负责的态度及科学、求实、严谨、创新的意识。三是搞学术研究必须排除非学术目的的诱惑,耐得住寂寞。中外一流的学者都有甘于坐冷板凳的坚毅意志。不论外部的世界多么精彩,不论远处的山水多么诱人,都无法吸引他们离开自己的书斋。如此,才使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疏远功利的恬淡心境,才更有可能开阔学者的视野,活跃学术研究的生命活力,为人类文化库存增添意想不到的财富。四是要开展公开的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风气。要提倡争论和批评,积极、健康的学术争鸣,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有利于铲除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生存的土壤。要提倡就热点课题或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交锋,也要提倡对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提出质疑、商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大金鹿

浅谈研究生论文写作的一些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论文写作对于提高个人科学研究水平至关重要。必须持之以恒,矻矻努力,方可有所前进。赛恩斯编译认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是必须注意的,例如:一、博览群书,丰富知识素养。知识的积累,是认识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的保证。此道理犹登高望远,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自己的学术视野扩展,才能使自己学识的深度与广度有所加强。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所以就论文写作而言,要先读那些与此篇论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当然要以传统的学术经典为主,而不应当是漫无边际的浏览。二、开动脑筋,慎重选题。心中要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明确应当选什么样的题目来写文章。大概说来有如下的特点,一是要有创新点可以开掘;二是相关的材料自己能够驾驭;三是题目的容量比较合适。初步选中的题目要再思索其可操作性,不适合者,尽快调整。论文选题一般要先考虑自己感兴趣的,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较大的研究动力。而且还应当多选几个题目,然后经过详细调研来对比它们的可操作性、学术价值等,选出最恰当的题目。三、恭敬认真地总结相关的学术史。总结学术史,是对于历史与学术的尊重,这实际上是史源之学的锻炼。严格说来,每一项选题都有其学术研究的源与流。对于前辈或他人的研究我们应当满怀敬意向他们学习,对于他们的研究,既不要迷住,也不要误解或曲解。总结相关的学术史,不是列出若干篇目的论文或著作就算完事,而是要仔细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所达到的水平,以及尚存的问题。这就要有所选择,选取提出某一论断最早者、论述某一问题最为权威者,来进行讨论。总之,只有恭敬认真地总结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才可以为自己文章的学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放飞思想,抓住自己思想的闪光点。正如钱锺书先生说,“零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视和遗忘;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眼里只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所谓“微言”,即精深微妙之言,是流星划过思想的天穹。这个光辉必须书之于纸,琢磨于心。古今学者,夤夜披衣而起所伏案疾书者,往往就是其思想的闪光点。五、腹稿粗具与谋篇布局。思想的闪光点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与主题所在,所以作文之前要多琢磨如何把这一主题讲清楚。一般来说,自己理不清楚的问题,文章里也是不大可能讲清楚的,这也就需要对于自己所写的内容要在正式写作前有一个大概的设计,要用一些时间多考虑一下如何开头,如何进入主题。这个考虑的过程,有时是很困惑、很难受的,可能达到寝食难安的地步。问题想透了,谋篇布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六、围绕主题,深入开掘。汇集了丰富资料之后的工作,就应当把这些材料架构起来。架构工作的要点,就是要在开掘主题上下功夫。七、疏通逻辑,通言畅辞。文章应当有逻辑性,简言之,就是把话说得明白。一篇文章,道理讲得清楚,其逻辑一定是清楚明白的。文章的见解(亦即创新之处)明确以后,就应当把它证明,这个证明的过程就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把创新之处证实。如果讲道理的时候说不通,那就是逻辑方面出了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创新之处可否成立,若还坚信能够成立,那就再找证据来说明。疏通逻辑的关键在于理由充分,把路开拓得宽宽的,纵然是曲径通幽,也一定是顺畅的,如果有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不管是大路抑或是曲径,都是走不通的。文章的底气在于理由充分,如果理不直,那是不可能气壮的。逻辑的通畅还在于要把道理完全讲清楚,不应当是不完备的。从打腹稿开始,直到写完,应当不断地审视逻辑是否通畅的问题。在荆棘中修出一条路就是疏通逻辑的过程。可以说,有创新意义的文章大都是在荆棘中修路,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条通途大道,那就很可能是前人走过的路。当然,前人走过的路还可以再走,但要这样的话,你的创新之处的难度就必然加大,需要更多地学习、思考与锤炼。八、论文当以学术创新为主线。现在写文章大家都注意到学术创新的问题,都知道一篇好文章必须有学术创新。一般来说,学术创新必须在认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必须知道前人已经达到了什么高度,有何卓识,在此基础上方可提出自己的不同认识。而且要使自己的新观点、新思维,能够站得住脚,有史料和逻辑论证的支撑,唯有如此才可让人信服,才能算有了创新。九、论文必须多次认真修改,方可定稿。论文初稿完成后,要有一个修改的过程,不要急于拿出去发表。对于论文的修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删除枝蔓,突出主线,删掉可有可无的段落和语句;二是查改硬伤,所谓论文的硬伤不光是常识性的错误,而且还应当包括引征材料的讹误和论证逻辑的不通之处;三是要润色增彩,使论文行而能远。

缓急相摩

探讨学术论文中对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论证思路

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蕴含着原始问题的创新价值,往往会引起多学科、多维度的思考,由此引入新概念、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理论,形成不止一种的假说或不同的学术学派。为了避免论文和项目申请书在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论证上出现问题,如低水平的重复或模仿。医刊汇认为有必要对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论证思路进行探讨,引导论文写作者在科学观察、实验或文献阅读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论证科学问题。以下采用“问题界定-问题提出-问题论证-论证检验-案例解析”思路,对科学问题进行清晰的界定,阐述科学问题提出和论证的思维与方法。首先明确界定科学问题,其次探讨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再次分析如何论证科学问题,又次检验科学问题论证的有效性,最后解析经典的论文写作案例。一、科学问题的界定。从学科知识体系或知识树演进的视角清晰界定科学问题,概括出科学问题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总结科学问题的判定标准,用简洁明了的公式清楚地表述。一般来说,科学问题应当是未知的能引起研究者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二、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始于问题,科学问题的提出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对于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文献和现象中提出科学问题,首先要从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中探索科学问题的来源,归纳科学问题提出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方法型论文和知识型论文中科学问题凝练的通用模式。三、科学问题的论证。科学问题提出之后,随后就要论证科学问题是否成立。这就要归纳出科学问题论证的步骤,总结出科学问题论证的一般通用模式。建议采用总分的逻辑思维,分别对方法型和知识类文章的论证过程进行总结提炼。首先梳理论证的总体思路,其次选取合适的方法,明确研究区域,接着进行理论假设和模型建立,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四、科学问题的论证检验。科学问题论证后,需要进行先进性、有效性、结构和逻辑方面的检验。根据论文写作的内容,选择正确的检验方式和方法。先进性检验主要从速度、效率和精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有效性检验主要把研究结果和既定标准进行对比,检验是否在有效范围之内;逻辑检验是查看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构建的逻辑自洽性。五、案例研读与解析。了解了科学问题提出与论证的思维过程后,还需要通过对经典权威性文章的研读和解析,理解科学问题从提出、论证到检验的整个过程,即分析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如何论证和如何检验的。总的来说,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论证过程,应清晰地界定科学问题,提出论文写作新的思维模式,丰富和充实已有的理论研究,这样也能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论文写作的通用模式,有利于提高科学素养及论文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合同

学术论文选题的常见“九大”方法

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通常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可以说,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以下是达晋编译总结学术论文选题的常见“九大”方法:一、从读书和讨论中发现问题。也就是在广泛阅读文献信息的基础之上,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了解相关信息,进而发现问题,思考选题。二、突破学科空白处、空缺处、交叉口。可对旧主题独辟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问题;或纠正研究方法的错误或缺陷选择选题;或在学科综合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三、综合比较与社会调查。综合,是指归纳、总结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全部研究成果,或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比较,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变化,或不同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比较;社会调查,是指从社会实践中搜集一手资料,去伪存真,确立选题,也就是选题源于实践。四、拟想验证法。也就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初步产生选题拟想,而后通过阅读资料并验证来确定选题。五、回溯法。也就是从事物结果或现状着手,进行逆向思维,寻找矛盾的根源,确定选题。六、怀疑法。也就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合理性作非绝对肯定,或者否定判断。七、换位思考法。也就是摆脱原有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研究对象。八、时间法。可以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个时点所构成的全貌的研究,也可以在不同时点或较长时间内对某一科学发展现象的研究,这也就是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九、移植法。也就是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本学科的问题。

神秘村

论文投稿过程中的10个普遍问题

笔者从事学术刊物编辑工作多年,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不少好稿件,也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稿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十方面。一是“原样搬运”。主要表现是:论文引用他人的资料、观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甚至整篇文章基本是由“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拼凑出来的。撰写学术论文应严肃、认真、科学,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引用或参考他人的观点、资料后应于文后列出引文或参考文献。论述性文章与综述性文章有显著区别,若是前者,就应以自己的“干货”为主,除非是为己文评论、探讨的对象,或为己论佐证以增强说服力可以适当引用外,其他情况如无必要,不宜引用。文献引用对于撰写学术论文意义重大,引用的合理、必要、准确及有效,对文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撰写新论文时使用引文来佐证己论必须恰到好处方能起到正确引用的作用。二是“虚浮不实”。主要表现是题目宏观而内容微观。有些学术论文探讨的仅是某个局部性、个体性的改革发展问题,涉及的仅仅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横向子系统或纵向子系统下面的某个问题,却冠以仅适用于该学科领域整体改革发展的大题目,这就出现了题大文小的毛病。例如,题目为“论人才能力的培养”,但文章内容既不是某学科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也不是所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而只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企业某部门的人才能力培养、培训方法。这就导致题文不匹配,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是学术研究应该力戒的。三是“心浮气躁”。主要表现是赶“时”赶“热”,在没有进行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仔细研究的情况下,便对一些时髦的概念、观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匆匆发表见解,“书被催成墨未浓”,这对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是无益的。例如,高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否应去除行政级别、取消内部层级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什么是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如何运作及运行机制等,很多论者对这些问题的内涵和特点或不清楚,或一知半解,便去蹚所谓“热点”的浑水,匆忙草率地撰文发表见解,认为高校不可去除行政级别、不可取消内部层级或必须要有行政级别,不宜取消内部层级,有的则人云亦云,照搬“行政化”“层级化”等概念,把这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随便套用、粘贴,以致文稿内容自相矛盾,错漏百出。四是“爱好用旧”。主要表现是喜好使用过时的论据、资料等。当今社会,因特网无处不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搞学术研究须有敏锐的目光和灵通的信息,要占有丰富的、新颖的和各种不同的资料,并寻找机会与国际学者交流,使学术研究避免“一叶障目”。这是进行科学的学术研究并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必备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学术研究就会少了科学的内涵,就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有些论述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学术论文,引用的却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资料,时间这么久远的资料作为推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据实在是很难具有科学性。殊不知,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的情况对于今日的高等教育实践而言已成“陈年皇历”,用它们代表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是不科学的。如此“爱好用旧”必然减弱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科学性。五是“长于套用”。即在探讨某个学术领域的某个层次的子课题时,沿用母层次课题的既有观点,贴上子层次的“标题”了事,而没有对这个层次的特点作相应的揭示和论述,发掘其独特之处。例如,有的探讨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论点往往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针,因为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注重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探讨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的要求;要加强应用研究,因为社会对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等。但实际上,把这些观点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乃至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相比较,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标题不同罢了。有些文章尽管注意到了本层次课题的特点并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但由于无法避免对母层次课题已有共性思路或观点的大量复述,导致文章的新意和特色被遮蔽。六是“自我炒作”。作者对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情有独钟,撰写新的文章时喜欢自引,或列为参考文献。当然,有时确实需要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的观点,但只有在自己所著新文的论述与已发文章的观点有着内在联系的情形下才可以这样做。然而,有的学人在并不存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动辄引用自己已发文章,或一一罗列为参考文献。这样的自引情况,其动机大概或是借机自我“显摆”“炫才”,或是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七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是把个别当作普遍并依此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求证方法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很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是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立论的主要依据,而这需要以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模型,从大量事物中抽象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方可达到。但是,有些学人视野狭窄,或只关注那种没有代表性的孤例,或只看到一个角落,或从媒体上看到或听到某个事情的介绍就匆匆从其中引申出结论或将之当作某个观点的论据。另外,有的学人把自己所专长或喜欢的,实际上是比较狭窄的领域、专业、体系中的临时性、单一性或特指性术语概念当作普遍通用的术语加以利用,这就有意无意地产生了很多歧义,从而减弱了论文的科学性。八是“旁求博考”。第一,热衷于无谓的大量考证。有些研究者喜欢在谈自己对问题的研究心得前,对文章中某个已经有了定论的一般概念作无谓的大段考证。例如,有些论述高等教育改革的文章,在转到正题即“高等教育改革”上来前,对“改革”一词的词义、由来、变化作了长篇“考证”。事实上,对那些已经没有任何歧义的常用词语进行的反复“考据”,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手法去照抄照搬文献或辞典工具书,而且与全文主题的论述不存在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系“迂夫子”气造成的。第二,离题万里的空谈。有些文稿尽管与论题有一定联系,有的甚至还联系得比较紧密,但大谈特谈那些人尽皆知、不需要证明就能够明白的寻常道理和现象实在是显得多余。例如,有些探讨借鉴美国发展高等教育经验的文章,字数大约七八千字,但文中对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的介绍往往占去三四千字,列表格、做模型、摆数据,再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多番折腾后,还要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实际上,对大家都知晓的现象、观点、道理,尽管其与主题论述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只需用少量的文字点明即可。第三,庞大的堆砌罗列。在解释或解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时,需要运用某一相关学科理论,但却没有紧扣主题做深入的探讨,而是离题万里地去重复铺陈和述评该学科理论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又是如何变化的,其前景如何等。例如,有些文章在运用高等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时,总是先对这些理论的形成情况、发展进程、如何演变甚至创始人的生平经历等做详细的罗列。这就变成了生硬的理论资料堆砌,成了《庄子》所谓“文灭质,博弱心”,即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九是“宏大叙事”。主要表现是研究题目偏好于那些有关整体、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有些学人比较轻视具体问题,不愿把问题细分后再做深入详细的考察分析,而是惯于大而化之,把具体问题等同于枝节问题。他们以为,“宏大叙事”分量重、影响大,开展“宏大叙事”研究可以全面展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的确,研究工作的推进需要突破宏观问题,但是,开展宏观研究的前提必须是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问题及客观准确地把握事物,同时要具备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统领宏观问题能力、准确的文字表述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长期的思考和积淀。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作者撰写的宏观问题研究论文,大多思想平淡,内容空洞,挖掘不深,远离日常生活体验,没有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要害,更不要说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了。“宏大叙事”是有条件的,这就是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逐层深入。若是本末倒置,只会适得其反。十是“方法薄弱”。研究方法单一,很多研究者习惯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少且形式与方法尚需改善,更不用说引进质的研究了。研究方法单一会导致研究视角单一,从而制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如思辨研究多半是基于未经证明的个别经验、感觉和未经确证的某些观念、说法,而没有依据充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并且概念含糊、内涵矛盾、漏洞百出、逻辑混乱,甚至“不讲道理”就直接端出观点和结论了事。定量研究规范、深入的很少,如很多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没有深度、表述含糊,样本数量少且无代表性,得出的结论简单粗糙,没有实质内容。这都会影响研究质量甚至使研究工作失去意义。来源:《出版科学》2013年第4期作者:郑确辉,广东商学院《法商高教研究》编辑部

水野

研究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常犯问题总结

作者:喻海良 来源:科学网在过去几个月里面,我帮助不少研究生修改过学术论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非常好,但是,在他们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抽空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论文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论文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论文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关键词过于随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过程中,几乎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前言引文不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论文评审人、读者这篇论文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论文,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论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论文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你可能没有读文献。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实验描述过于简单在一篇论文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论文[**]。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这篇文章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2)实验方法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法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法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结果部分逻辑混乱很多人写学术论文,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论文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论文里到底在说什么。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论文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论文,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及。图表制作比较粗糙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论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论文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论文的图片上。如果论文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论文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论文里面,就很难分辨了。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论文,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论文几乎没有任何讨论论文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论文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讨论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论文,讨论部分占论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结论部分罗列过多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论文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论文,他们恨不得把论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论文,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建议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参考文献格式混乱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论文,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论文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论文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如何,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2)引用论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3)格式混乱。有一些论文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弘一

科技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科技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特定性,内容上有其逻辑性、科学性、规范性。医刊汇编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一些作者在写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一些作者不按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去写。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但有些作者写作的论文格式不规范,例如有些作者写论文有摘要没引言,正文、结论前后穿插,有的干脆上来就开始了长篇大论,读了半天,还不知他想说什么,一直到最后,才模模糊糊有点感觉,是论据还是结论,得靠读者去思考。科技论文的格式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比较科学的表达方式。它使人们读起来最明确,也最容易理解。所以,在科技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按照格式一步一步地写,其实这样更能将你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表达严谨,也更容易写作。二、标题不可过于概括,更不宜过于繁琐。标题又称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用简练的文字告诉读者自己所要阐述的是什么问题。高度概括是指标题能提挈全文标明特点,但是不能过于概括。也不宜繁琐,使人得不到一个鲜明的印象。如果论文的内容较多,牵涉的面又比较广,标题短了难以揭示全文中心时,可将它分为主标题和剐标题。另外,标题既不要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更不要用口号式的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的术语,力求通俗化。三、引言应准确简明、重点突出,切忌冗长繁琐。引言是论文的开端,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本研究的理由、目的及意义,其研究历史及现状、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效果。引言要开门见山,首先就应切入主题,引出研究对象,简述其基本特征,然后介绍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引言写作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语言不规范,缺乏科技语汇,不准确,不简明,半文半白,半中半西,或者引言、摘要、结论三者雷同,这都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在引言的写作中,应力求简洁,突出重点。如采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同行们所熟知的或教科书上所共知的,作者不用详述,只简单地提一下,或标注参考文献,因为读者群一般都与作者有着相似的专业和较高的知识层次。标注参考文献,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信息量,使论文更加紧凑,中心突出。有的作者写引言如文学作品一样,打埋伏,叙述了半天,还不见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对科技论文来说是不可取的。在介绍研究成果时,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能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要避免自我夸大的评价。此外,写作中还要尽量避免客套话。四、结论短而有力,具有高度的抽象力和概括力。结论是作者以正文中的研究过程所得现象及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归纳出新的论点。结论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便于读者阅读,应短而有力,高度概括。在结论中一般应阐述: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所揭示的原理及规律;在理论及实用上的意义和作用;与前人研究工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当然,并不是所有论文以上内容全包括,可根据研究成果而定。有些作者写结论只是把正文中各段小结组合起来形成结论或对结论迂回说明,这是不可取的,结论不是正文中研究成果的机械重复,而要归纳总结,认清本质。结论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研究成果,结论应与正文中的立论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有些作者在结论措辞上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这也是撰文的大忌,应该严谨、准确,忌用“大概”、“可能”等词,这些词只能让读者怀疑其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另外,结论中的数据应对结论有说服力,不能把正文中详述的数据资料再搬到结论中。一般来说公式推导过程、插图及表格也不能出现,否则,就不象结论了。五、文献著录应当规范。文后参考文献是作者指明自己的论据和数据出处,或为提供读者参阅、查找和直接引用的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一般反映出作者科学作风和态度的欠缺。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引文量偏低,文后参考文献的数目反映了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吸收情报的能力,也是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有些作者版权意识相对薄弱,压缩甚至略去文后的参考文献;二是著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著录格式不统一、著录项目不全和著录项目错误等。

开之以利

学位论文选题务必注意的4个问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一、“论文选题”并非“论文标题”输入标题 有相当多的硕士生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当成确定论文标题。其实 ,两者差别甚大 ,不可混为一谈。所谓“论文选题” ,是确定要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 ,具体地讲 ,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评价活动等四个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向前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反馈循环。而“论文标题”则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 ,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 ,即所谓“点题”。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 ,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好的“论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论文选题”工作远比确定“论文标题”复杂。“论文标题”只是论文内容的外在形式 ,“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 ,“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易 ,而“论文标题”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 ,立异标新。二、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研究问题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1.并非所有“问题”都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人们所面对问题可分科研领域和非科研领域的问题两大类。显然 ,论文选题要将后者排除在外。例如 ,日常生活问题、宗教道德问题等就应排除在选题域之外。2.并非所有“科研领域的问题”都是“真实问题”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 ,科研领域的问题可区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两大类。根据现代分析哲学的理论 ,即便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也不都是真实问题。科研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 ,研究、分析并判定问题的应答域是否具有真实性 ,如果是真实问题 ,可继续保留在选题域内; 若是虚假问题 ,则应将其排除在选题域之外。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 ,“怎样制造永动机”的问题 ,曾吸引众多科学家研究它 ,结果证明是徒劳的。3. 并非所有“真实问题”都能进行研究科研中的真实问题 ,根据对其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把握程度 ,可进一步区分为能解待解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将后二者排除在选题域之外。知识性问题尽管属于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 ,但由于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得到解决 ,如果再把它作为课题 ,势必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为了避免这类无效劳动 ,在选题前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献检索与查新 ,了解研究前沿动态 ,避免重复性研究。同样 ,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也属于真实问题 ,但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根本解答不了 ,跟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一样 ,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具有很大的诱惑性 ,往往能吸引很多的科研人员去研究 ,例如中世纪提出的“如何将贱金属炼制成贵金属”的问题 ,便属于此类 , 炼金术士们在当时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又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问题 ,即便是一个真实问题 ,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由于其工作性质不可能产生直接成果或最终成果 ,这就决定了考核工作主要只适于采用定性的考核技术 ,谁要想以此为选题 ,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也表明 ,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的确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因此 ,在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中 ,能解和待解的问题才是贝尔纳所说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 ,才是爱因斯坦所讲的“标志着科学进步”的科学问题 ,才可纳入选题域。三、论文开题要查新、查全 有些硕士生在论文选题或开题之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查新 ,仅凭手头的几篇论文或书籍 ,或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就匆匆选题或开题 ,这就容易陷入重复他人研究成果的困境 ,弄得骑虎难下。开题查新的好处在于可以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后续的学位论文工作提供线索 ,准备条件 ,了解到本研究方向哪些是已经研究出的成果 ,已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从而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有所创新。选题查新 ,关键是查准和查全。查准要求有合理的检索策略 ,如关键词的选取及其逻辑关系的确认等 ;查全则要求对文献全面占有。当然 ,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 ,不可能对所有文献进行检索 ,由此便会产生一个查全的标准问题。具体来讲 ,就是要合理确定检索所需数据库和检索年限。研究生应熟练掌握各种学位论文数据库 ,如 PQDD国际博硕论文文摘、中国学位全文数据库、 PQDD国际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 会议文献数据库 ,如国际会议录索引 ( ISTP); 期刊数据库 ,如 CNKI、EI检索、 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专题全文数据库等等。此外 ,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以及与学者的学术联系也是获得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检索年限 ,一般以最近 5~ 10年为好 ,具体年限应视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言而喻 ,查新也是一个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严谨科学态度的过程。四、公开论文选题报告,规范选题报告书 选题报告是对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总结 ,是监督和保证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亦可使更多人了解、关心和帮助硕士生的科研工作。选题报告一般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按照国家对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以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 ,在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选题报告。许多学校大部分学科专业都能执行这一规定 ,但部分学科专业也存在忽视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和选题报告不规范等问题。硕士生如果不能及时听到各方面的意见 ,特别是导师以外的其他教师的意见建议 ,在以后的学位论文写作中就可能多走一些弯路。另外 ,将公开做论文选题报告制度化 ,有利于督促硕士生认真查阅文献、选择课题、做好论文工作计划 ,不敢掉以轻心 ,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选题报告应该由导师小组参加 , 一般不少于 5人 ,主要针对选题的目的和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题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水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点、工作量、工作进度等进行审定。按优秀、通过、不通过三等级评分。凡未获通过或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论文题目及基本内容时 ,需要重新进行选题报告并按程序重新审批。写出选题报告后 ,研究生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 ,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 ,然后填写论文选题报告书 ,以保证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的先进性 ,避免因选题不当带来的风险。

万家春

医学研究生论文撰写常见问题分析

医学论文的质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医学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许多医学院校也将医学研究生必须在期刊甚至核心期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作为毕业的硬性规定。因此,医学生写好医学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医学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或因治学不够严谨,或因学术水平有限,或受制于表达能力匮乏,不通过大量实验佐证,不做广博的阅读涉猎等,以至于常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论文的成篇质量。下面,蓝译就医学研究生论文撰写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一、逻辑性不强。医学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需要通过严谨的逻辑性论述来表达,论文表述是否清楚、准确,论证是否有力、有理,将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有的文章在前言中提出问题,不经过讨论实验思路与实验方法就直接得出结论,使文章前后不连贯,让读者不知所云。在医学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常常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即使脑子里的想法很多,但是写出来的论文结构松散不成体系。内容上东拼西凑,层次既不符合论文逻辑顺序,也不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医学论文应当有理有据,可适当利用图表。模型等完善其观点,有利于更加清楚地展示其成果。此外,也要注意正确使用逻辑符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分段,这样才能显得论文干净利落。二、英文摘要不规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逐渐增多,为方便研究成果的传播,现在的许多期刊都要求医学论文带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然而受医学研究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英文摘要的质量往往较低。很多情况下,英文摘要都是从中文部分直接翻译过来的,这就导致了许多中式英语的出现。另外,医学中存在大量的专业名词,许多医学研究生虽然对中文写作得心应手,但由于缺少对英语文献的接触,对英文中专业表述不够熟悉,出现了错误的词汇。英文摘要的撰写需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词汇,这就需要医学研究生增加外文文献阅读量,不断积累专业词汇,并且大量练习模仿英文表达习惯。三、统计部分不规范。为了清楚而简洁地将数据归纳整理,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常常要使用统计图表。医学研究生在使用统计图表时,常出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这可能会误导结果的展示,进而影响对结果的分析,影响整篇文章的价值。一篇优秀的论文中,统计图表的作用应是为正文服务的。一些医学研究生在使用统计图表时,落入了数据越多论文越好的误区,将一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图表堆砌在文中。太多图表不仅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影响读者读作者意图理解,找不到作者需要表达的重点。另外,图表应有对应的文字描述,对图表内数据进行分析,阐释数据代表的意义。四、讨论部分不深刻。讨论是医学论文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升华,将结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某种程度上说,讨论是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蕴含着论文的精华。许多医学研究生往往写完结果就认为论文完成了,不知道或者忽视了讨论的重要性。还有的医学研究生虽然作了讨论,内容却和结果雷同,只是将结果的内容重复了一遍,反而显得论文啰嗦。讨论部分应该是作者对其实验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并且对实验结果加以阐释,将自己的最重要的发现总结归纳,发表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应说明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以及实验结果对临床应用的意义,增加论文的利用效率。五、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在研究和创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能够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参考文献的著录是对原作者著作权尊重的表现。医学研究生论文在引用文献时,最常见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太过陈旧。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论文,医学论文是在不断更新和创新的,医学论文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时效性和创新性。因此,医学研究生在引用文献时要注意,尽量引用近五年发表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论文的先进性。还有的医学论文所引用的文献和论文选题的关联度不密切,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样也起不到文献应有的作用。引文数量过少也是医学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常见的问题,论文的引用应当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