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刊发期刊主编:尊重作者,未改标题心术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刊发期刊主编:尊重作者,未改标题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哲学学者韩东屏的一篇文章引发社会舆论广泛讨论。在一份最新声明中,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自己静候有人写说理性文章反驳。12月19日下午,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义良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报刚刚由单月刊改为双月刊,每期平均刊登15篇左右的文章。为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编辑部主动向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约稿,并在2020年第5期刊发了其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学术规范并没有要求论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标题。”李义良告诉澎湃新闻,最早收到韩东屏的稿件时,编辑部内部也曾有过争论,但编辑们认真阅读了文章内容后认为文章本身并无不妥,于是尊重了作者的意见未对标题进行修改。12月18日,韩东屏主动向编辑部发来了作者声明。“从韩老师的声明里能看出他很自信,我们也愿意提供平台引导正常的学术讨论。有了积极引导,会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好处的。”李义良说。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这篇名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近期引发国内学术界热议。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如何看待华科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发表的论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的讨论信息已引发十余万读者阅读,更贴讨论者众多。该论文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东屏,论文发表于《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文章表示:“康德的伦理学和他的其他哲学著述一样,都有大批满怀敬佩之情的追随者。可在笔者看来,康德的伦理学其实非常糟糕,错误甚多,并且有不少是基本性的大错误。”韩东屏教授的这篇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康德伦理学的分析与批判。韩东屏认为,“康德伦理学的诸多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方法方面的错误,另一类是理论观点方面的错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知乎等网络平台的讨论中,对于韩东屏教授文章的内容讨论的并不多,而是广泛认为文章在标题中直接使用“很烂”一词评价康德的伦理学过于轻率。还有的读者认为韩东屏的这篇文章类似读书笔记,“完全就是不讲武德”。还有网友表示,“槽点根本不在于反对,而是雷人夸张(过于真实)的题目。教授您好歹也委婉一点儿”。有的评论则表示,类似文章常用的标题是“试论康德伦理学的一些弊病”“刍议康德伦理学的几点可商榷之处”等。12月19日上午,刊发了韩东屏教授文章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声明暨编辑部征集商榷稿件启事》。启事通过编者按介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文章刊发后,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空间出现了批判、批评、赞许等争论不休的情况。为此,文章作者通过《江苏海洋大学学报》所属的公众号发布声明,相关期刊发布征集商榷稿件启事,为争鸣提供便利。韩东屏在声明中表示,所有仅针对《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题目中的“很烂”一词进行攻击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韩东屏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中的“很烂”是个评价词,这个评价是通过文章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的结论。所以所有不论及和未驳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论证的攻击性言论,就也没有驳倒我所给出的“很烂”的评价。这在学术辩论中,是起码的常识。对于有部分网友指称其不该把“很烂”这样的脏话用在学术论文标题中一事,韩东屏提出:“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样”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准确、传神。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没有任何学术规范规定在论文题目中不能用口语。既然如此,“法无禁止即可为”,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是故,它可以被视为学术论文题目的一种尝试性创新。最后,韩东屏表示:所有不服这个“很烂”总评的人,请写说理性文章反驳,我静候。非说理性的攻击,一概不值得浪费时间反应。在声明中,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顺带发布了征稿启事:经《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研究,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欢迎踊跃投稿。期望本次争鸣能够给我国的伦理学发展辩出一片新天地。(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考研择校|想考伦理学?看看这10所院校排行再做决定!

作为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伦理学近些年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也变得重要起来。与此同时,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伦理学具备着自己独立的意义;尤其是2018年之后,考研伦理学成为择校的一个热门专业。作为22考研的同学,如何做好伦理学的择校工作呢?今天小任老师就为大家介绍10所伦理学考研院校;这10所院校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最难考和最推荐的院校,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择校时规避雷坑,成功选择自己心仪的院校。▲点击可看大图▲0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抵经历了哲学系、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院三个时期。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等10个二级学科。2019年,伦理学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报考人数共50人,录取6人,报录比8:1,录取最低分367分,录取平均分393分。0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共录取招统考生1人,报录比超过10:1,录取最低分405分,录取平均分405分。0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哲学系为哲学学科门类和哲学一级学科单位,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等8个二级分支学科 [8] 。其中,伦理学是清华哲学系的优势学科;2008年,伦理学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20年,清华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共录取招统考生5人,报录比超过10:1,录取最低分388分,录取平均分391分。04.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目前我国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全国各类评估中名列前茅,也是国际知名大学哲学院系。截至2016年5月,在国际QS排名中,均为世界前100名大学哲学院系。2020年,武汉大学伦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共14人,录取人数2人;报录比7:1,录取最低分394分,录取平均分397分。0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和金陵大学的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迄今已发展成为人才培养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比较齐全,研究成就显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教学与研究基地。2020年,南京大学伦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共7人,录取人数1人;报录比7:1,录取最低分416分,录取平均分416分。06.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伦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共90人,录取人数21人,报录比4.5:1,录取最低分312分,录取平均分363分。07.东北大学东北作为辽宁地区两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其办学实力和学科专业能力自然不必说,但竞争压力必然也非常大,为什么小任老师还要推荐这所大学呢?其实好学校不等于所有专业都是顶尖的,有时候选择好学校的一般专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择校手段。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成立于2014年9月19日,但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的东北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组,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技术哲学)。同时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等13个教学与科学研究机构。2020年,东北大学伦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共66人,录取人数19人,报录比3:1,录取最低分340分,录取平均分370分。08.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的具体信息相比同学们都非常清楚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在过多赘述,主要对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稍微的介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河南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2010年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学院教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高级别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2020年,河南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共录取考生26人,录取最低分303分,录取平均分为333分。09.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0、国家“211工程”。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伦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共25人,录取人数7人,报录比3.5:1,录取最低分330分,录取平均分354分。10.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2004年9月原政法学院和马列课部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2012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12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共17人,录取人数6人,报录比3:1,录取最低分325分,录取平均分340分。从整体来看,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10所金融类考研院校难度等级差别比较大,小任老师还是建议实力中等偏上的同学进行参考。还是那句话:以上数据均为人工统计,如有疏漏或不实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指正。

叫化仔

期刊发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你怎么看?

论文作者韩东屏教授回应称当前对该文的攻击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因为“不论及和未驳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论证的攻击性言论,就也没有驳倒我所给出的“很烂”的评价”。同时,韩教授也提出欢迎学界进行“理性反驳”,开展学术辩论。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回应“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公开信息显示,作者韩东屏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原为《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淮海工学院2019年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后,学报随之更为现名。作者及编辑部回应《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声明暨编辑部征集商榷稿件启事对此,你怎么看?本文来源:根据微信公众号知汇海洋(ID:jszhhy2020) 内容整理。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放达

哲学期刊有哪些?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从感知具体到理知抽象、再合而理知抽象性的具体。“理知抽象性的具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慧”或“哲知”。进一步的各种哲知形成了理论系统就产生了“哲学”或称“智慧之学”。国内哲学期刊1、《管子学刊》简介:本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致力于《管子》及整个齐文化的研究和探讨,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2、《现代哲学》简介: 《现代哲学》创刊于1985年,2002年第1期起由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编辑出版。目前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简介:内容涵盖中国哲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经济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哲学、逻辑学、美学等。4、《中国哲学史》简介: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他有关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方面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周易研究》简介:《周易研究》是中国大陆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易学研究专刊,主要刊登象数易与义理易、《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易学与哲学文化、易学与现代及后现代、易学方法论、易学与考古、易学史料学及易学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学术期刊之一。6、《哲学分析》简介:《哲学分析》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反映国内外哲学研究最新成果与进展,引导哲学工作者对重点哲学问题及现实问题进行哲学研究与反思,倡导对具体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哲学问题的学理阐述,发扬哲学理性主义传统,促进逻辑思……国外哲学期刊1、《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2、《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3、《Philosophy, Ethics, and Humanities in Medicine》4、《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5、《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6、《Analytic Philosophy》7、《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8、《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9、《Asian Philosophy》10、《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11、《Annals of the Japan Association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哲学期刊论文从哪下载掌桥科研收录了以上全部哲学期刊杂志,均可获取原文服务,检索下载方法:登录掌桥科研【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72201】→首页打开中文期刊/外文期刊→期刊检索框内输入期刊名称→进入期刊并打开→浏览相关论文信息→选择获取原文保存到本地。

爱会赢

期刊资讯 | 哲学系资料室新到期刊部分目录一览

哲学系资料室新到图书与期刊欢迎各位前来阅览编 者 按资料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以下为部分期刊详情,请点击查看大图。期刊哲学动态 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 2018年第1期哲学原理 2018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列宁研究 2018年第1期毛泽东思想 2018年第1期中国哲学 2018年第1期外国哲学 2018年第1期伦理学 2018年第1期编辑 / 王欢

三岔口

贺建奎一伦理建议论文被撤稿,期刊:与基因编辑婴儿实验相关

开展基因编辑婴儿实验的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的一篇研究论文日前被撤稿。该论文意在提出包括人类基因编辑在内的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准则。在被英文学术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发表近5个月后,当地时间2月21日,该期刊发表公开声明称,虽然编辑在长达数周的时间里多次与贺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间,贺建奎始终未透露他当时已开展的基因编辑婴儿实验。这一实验随后被广泛报道。前述学术期刊的公开声明称,该实验“很可能违反了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规范和地方法规”。而贺建奎在论文中提出的伦理原则的建议,与其进行基因编辑婴儿实验直接相关。但投稿时,贺建奎没有向前述期刊编辑部透露这一实验的信息。“……作者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一论文没有利益冲突。”前述声明称。这可能导致编辑部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当地时间2018年9月26日,《The CRISPR Journal 》发表贺建奎这一研究论文,标题为《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草案》(Draft Ethical Principles for Therapeutic Assisted Reproctive Technologies)。贺建奎在这一论文中提出“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 (探索你自由)”、“Genes do not define you (生活需要奋斗)”、“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 (促进普惠的健康权)”等五大建议原则。(澎湃新闻注:对应中文翻译系贺建奎论文原文)前述公开声明称,期刊主编在咨询资深编辑和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后,鉴于贺建奎未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决定正式从该学术期刊上撤回这一已发表论文。虽然多位国际学者此前已知晓贺建奎将开展基因编辑婴儿实验,但直到事情无可挽回、基因编辑婴儿已在中国出生,消息才被贺建奎公布出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中国召开前一天,即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在youtube及媒体上发布消息称,其团队使用CRISPR技术,编辑了人类胚胎的基因,宣称能抗艾滋病,两名基因编辑女婴日前已在中国出生。这一消息震惊了国际学术界和公众,峰会现场、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立刻成为舆论的暴风眼。有专家称两名女婴可能面临潜在健康风险,该研究的伦理审查备受质疑。新华社2019年1月21日发布消息称,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发现,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男方阳性、女方阴性)参与实验,并策划他人顶替志愿者验血,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其中1名已生下双胞胎女婴“露露”“娜娜”,另1名在怀孕中。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调查结论称,该事件系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贺建奎及涉事人员和机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广东省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相关方面共同做好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调查结论发布当天,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发布公开声明,解除与贺建奎的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其在校内一切教学科研活动。

毛公

CSSCI来源期刊|《世界哲学》投稿须知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世界哲学》(双月刊)是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刊载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研究论著和译文;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本刊自2020年1月起开通唯一网上投稿系统:请登陆官网,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来稿应符合学术规范,严禁一稿多投。2020年起稿件体例改为页下注,并附240字左右的中英文提要和3—5个关键词。译稿需在系统中上传原文并注明出处。稿件经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后完整检测结果(即含引用文献)重复率超过(含)15%,一律不予刊用。《世界哲学》杂志的审稿周期为六个月,作者可在系统查看稿件审读进度,未录用稿件不另行通知。来源:世界哲学杂志

指环王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很烂”恰到好处,并非想象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哲学学者韩东屏的一篇文章意外火遍全网。在一份最新声明中,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自己静候有人写说理性文章反驳。12月19日晚间,文章的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东屏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之前,还从来没有人把‘很烂’这个词用在学术评价里,尤其还是对一个名人。”根据韩东屏介绍,《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最早是通过《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发布后被吉林大学哲学系的学生看到了,认为文章很有特点。10月21日,韩东屏受邀和吉林大学学生就这篇文章进行了线上探讨。“那次讨论我和学生代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也有学生表达了不同意见,我都作了回应。最后大家还是肯定了我的标题,我觉得这次讨论是非常理性的。”韩东屏回忆。这次讨论结束不久,网络上就开始出现一些非议的声音。韩东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因此他在12月18日向刊登文章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发去了作者声明。“虽然‘很烂’一词的否定程度比较重,但起标题时我也有过思考,觉得这个词恰到好处。”韩东屏认为,‘很烂’不是主观随意的想象,而是自己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评价。他的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康德伦理学的分析与批判。“康德的基本方法不成立,很多主要观点也是错误的。错误太多了,所以我自然也就得出了‘很烂’的结论。”韩东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还没有人撰文来反驳他的文章,网络上大多还是关于文章标题的议论。“这都是很无聊的,缺乏最起码的学术常识,想否定我就好好来说理。”韩东屏表示,在国外如果发表学术文章没有质疑的声音那也是不成功,反而是引起质疑和批判的学术交流才有意义。另外,12月19日下午,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义良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报刚刚由单月刊改为双月刊,每期平均刊登15篇左右的文章。为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编辑部主动向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约稿,并在2020年第5期刊发了其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学术规范并没有要求论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标题。”李义良告诉澎湃新闻,最早收到韩东屏的稿件时,编辑部内部也曾有过争论,但编辑们认真阅读了文章内容后认为文章本身并无不妥,于是尊重了作者的意见未对标题进行修改。12月18日,韩东屏主动向编辑部发来了作者声明。“从韩老师的声明里能看出他很自信,我们也愿意提供平台引导正常的学术讨论。有了积极引导,会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好处的。”李义良说。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这篇名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近期引发国内学术界热议。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如何看待华科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发表的论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的讨论信息已引发十余万读者阅读,更贴讨论者众多。该论文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东屏,论文发表于《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文章表示:“康德的伦理学和他的其他哲学著述一样,都有大批满怀敬佩之情的追随者。可在笔者看来,康德的伦理学其实非常糟糕,错误甚多,并且有不少是基本性的大错误。”韩东屏教授的这篇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康德伦理学的分析与批判。韩东屏认为,“康德伦理学的诸多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方法方面的错误,另一类是理论观点方面的错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知乎等网络平台的讨论中,对于韩东屏教授文章的内容讨论的并不多,而是广泛认为文章在标题中直接使用“很烂”一词评价康德的伦理学过于轻率。还有的读者认为韩东屏的这篇文章类似读书笔记,“完全就是不讲武德”。还有网友表示,“槽点根本不在于反对,而是雷人夸张(过于真实)的题目。教授您好歹也委婉一点儿”。有的评论则表示,类似文章常用的标题是“试论康德伦理学的一些弊病”“刍议康德伦理学的几点可商榷之处”等。12月19日上午,刊发了韩东屏教授文章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声明暨编辑部征集商榷稿件启事》。启事通过编者按介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文章刊发后,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空间出现了批判、批评、赞许等争论不休的情况。为此,文章作者通过《江苏海洋大学学报》所属的公众号发布声明,相关期刊发布征集商榷稿件启事,为争鸣提供便利。韩东屏在声明中表示,所有仅针对《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题目中的“很烂”一词进行攻击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韩东屏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中的“很烂”是个评价词,这个评价是通过文章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的结论。所以所有不论及和未驳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论证的攻击性言论,就也没有驳倒我所给出的“很烂”的评价。这在学术辩论中,是起码的常识。对于有部分网友指称其不该把“很烂”这样的脏话用在学术论文标题中一事,韩东屏提出:“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样”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准确、传神。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没有任何学术规范规定在论文题目中不能用口语。既然如此,“法无禁止即可为”,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是故,它可以被视为学术论文题目的一种尝试性创新。最后,韩东屏表示:所有不服这个“很烂”总评的人,请写说理性文章反驳,我静候。非说理性的攻击,一概不值得浪费时间反应。在声明中,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顺带发布了征稿启事:经《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研究,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欢迎踊跃投稿。期望本次争鸣能够给我国的伦理学发展辩出一片新天地。(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践形

说康德的伦理学“很烂”,这样的破圈很low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哲学学者韩东屏的一篇文章引发社会舆论广泛讨论。在一份最新声明中,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自己静候有人写说理性文章反驳。韩教授文章的原题目是《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这篇文章并不是刊发在网络或者大众媒体,而是某大学的学报。也就是说,文章的言说对象,本来是学院派,而不是普通吃瓜群众。如果是面向大众,使用通俗的表达哪怕有些哗众取宠,多少也能理解。可是作为一篇面向专业人士的专业论文,不使用严肃的哲学表达,正如穿着花裤衩参加应该礼服出席的正式晚会,你再怎么用自己心态放松来辩护,在别人看来也是不恰当、不体面的表现,是对其他同行的不尊重。该期刊编辑所谓的,“学术规范并没有要求论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标题”,在逻辑上可能没错,没有什么明文规定说学术期刊标题不能这么起,可是学术共同体有着基本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惯例。颠覆规则和惯例,如果真是什么破旧迎新的创举,也未尝不可。可是标题用上“很烂”这种大俗话,除了引起些无意义的口水,对于哲学探究有什么增益吗?这种口水之争,无论对韩教授还是该学术期刊,恐怕都是一种自我矮化。让人怀疑是娱乐期刊自我炒作的一套,用在了严肃杂志上。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降格到这个地步,实在令人遗憾。韩教授在回应争议时,还很傲娇地说:“所有不服这个‘很烂’总评的人,请写说理性文章反驳,我静候。非说理性的攻击,一概不值得浪费时间反应。”看起来,他是区分了理性讨论和情绪攻击的场域,可是不得不说,率先破圈的正是他自己。他不用这个“很烂”,对他观点有兴趣的同行,自然会理性写文章交流;他用上“很烂”,情绪会触发情绪,真正理性的人,恐怕都会懒得和他讨论了。回到韩教授文章讨论的人物,康德在哲学世界的地位,哪怕就是吃瓜群众也有耳闻。在有些人心目中,康德就是哲学的代言人;与此同时,把康德贬到一钱不值的,韩教授也不是第一人。对这样一个有争议而无法忽视的人,如果真要讨论,那就更需要去除情绪,理性回到哲学的世界,用上哲学的语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在他的畅销书《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里,花了8堂课介绍康德。其中有一段话耐人寻味,周教授说自己经常收到一些哲学爱好者的鸿篇巨著,热衷于另起炉灶,好像此前两千多年的哲学史根本不存在。虽然不乏奇思妙想,但归根结底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想要避免天马行空、神游九霄的民哲风格,就必须把哲学思考放置在具体的历史脉络和学术传统之中。”因此,谈论康德甚至是贬低康德,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前提是相关讨论在“具体的历史脉络和学术传统之中”。“很烂”这个词,显然不在这个范畴内。这样的破圈,对学术研究来说到底是利是弊?这恐怕是所有学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来源:澎湃新闻

或使则实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刊发期刊主编:尊重作者,未改标题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哲学学者韩东屏的一篇文章引发社会舆论广泛讨论。在一份最新声明中,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自己静候有人写说理性文章反驳。12月19日下午,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义良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报刚刚由单月刊改为双月刊,每期平均刊登15篇左右的文章。为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编辑部主动向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约稿,并在2020年第5期刊发了其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学术规范并没有要求论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标题。”李义良告诉澎湃新闻,最早收到韩东屏的稿件时,编辑部内部也曾有过争论,但编辑们认真阅读了文章内容后认为文章本身并无不妥,于是尊重了作者的意见未对标题进行修改。12月18日,韩东屏主动向编辑部发来了作者声明。“从韩老师的声明里能看出他很自信,我们也愿意提供平台引导正常的学术讨论。有了积极引导,会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好处的。”李义良说。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这篇名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近期引发国内学术界热议。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如何看待华科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发表的论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的讨论信息已引发十余万读者阅读,更贴讨论者众多。该论文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东屏,论文发表于《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文章表示:“康德的伦理学和他的其他哲学著述一样,都有大批满怀敬佩之情的追随者。可在笔者看来,康德的伦理学其实非常糟糕,错误甚多,并且有不少是基本性的大错误。”韩东屏教授的这篇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康德伦理学的分析与批判。韩东屏认为,“康德伦理学的诸多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方法方面的错误,另一类是理论观点方面的错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知乎等网络平台的讨论中,对于韩东屏教授文章的内容讨论的并不多,而是广泛认为文章在标题中直接使用“很烂”一词评价康德的伦理学过于轻率。还有的读者认为韩东屏的这篇文章类似读书笔记,“完全就是不讲武德”。还有网友表示,“槽点根本不在于反对,而是雷人夸张(过于真实)的题目。教授您好歹也委婉一点儿”。有的评论则表示,类似文章常用的标题是“试论康德伦理学的一些弊病”“刍议康德伦理学的几点可商榷之处”等。12月19日上午,刊发了韩东屏教授文章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声明暨编辑部征集商榷稿件启事》。启事通过编者按介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文章刊发后,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空间出现了批判、批评、赞许等争论不休的情况。为此,文章作者通过《江苏海洋大学学报》所属的公众号发布声明,相关期刊发布征集商榷稿件启事,为争鸣提供便利。韩东屏在声明中表示,所有仅针对《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题目中的“很烂”一词进行攻击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韩东屏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中的“很烂”是个评价词,这个评价是通过文章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的结论。所以所有不论及和未驳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论证的攻击性言论,就也没有驳倒我所给出的“很烂”的评价。这在学术辩论中,是起码的常识。对于有部分网友指称其不该把“很烂”这样的脏话用在学术论文标题中一事,韩东屏提出:“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样”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准确、传神。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没有任何学术规范规定在论文题目中不能用口语。既然如此,“法无禁止即可为”,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是故,它可以被视为学术论文题目的一种尝试性创新。最后,韩东屏表示:所有不服这个“很烂”总评的人,请写说理性文章反驳,我静候。非说理性的攻击,一概不值得浪费时间反应。在声明中,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顺带发布了征稿启事:经《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研究,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欢迎踊跃投稿。期望本次争鸣能够给我国的伦理学发展辩出一片新天地。(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