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很难毕业吗?博士:我已经延期两年毕业,你说难吗狂想曲

博士很难毕业吗?博士:我已经延期两年毕业,你说难吗

博士这个特殊的物种,有太多的特殊之处,或许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会改变你对博士的一些认识。谈到博士,我们就不得不谈博士的毕业问题,我相信大家或许都知道博士毕业难,那到底是有多难呢???很多博士表示,我们都是延期两年毕业的,你觉得难吗?现在的博士毕业是真心不容易,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你是博士那么你绝对不可能顺利的、轻松的、简单的毕业。我在读博期间,可谓是经历真正的人间地狱,那才是冰与火的青春啊!!!我的专业是人文社科类的,相对于理工科的博士我个人觉得我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这种轻松可以安全忽略不计。我不是直博,是通过考试一关一关的筛选后顺利的成为一名博士,我记得在面试的时候有两位博导都问了我同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定力和毅力能够撑得下去吗?当时,我很肯定的说,可以的。现在觉得自己真的是年少无知啊!!当开始真正的博士生活时,我导师和我的第一次谈话就是我们能够顺利毕业就是最好的教学结果,完全不指望我能够在学术界上做出什么丰功伟绩,延期一两年毕业也没关系,你的师兄已经延期两年毕业了。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瞬间后悔读博了。更令我无奈的是,我的英语。由于读博期间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外教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是百分之一万的英语,绝对不会出现一个汉字,然后下课的时候给逼布置一个作业,仅仅一个作业就需要我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研究和完成,但是当你提交的时候得到的结果便是继续修改。此外,读了博士之后根本没有什么暑假和寒假,每次放假都是开学时拿来5篇自己写的论文,你说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你如何完成两篇论文呢?但是你还必须完成,查阅各种文献,翻阅各种期刊,最后当你写了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逻辑错误还得继续再来。转眼到了博二,生活真的是没有那么复杂化了,很简单就是一件事情,你的论文写的怎么样了,C刊论文发表了吗?发了几篇了?同学之间见面没有以前的那些客套话,只会问你的论文进展怎么样了?由于我是文科,需要在CSSCI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我们学校要求必须发表两篇才能顺利毕业,但是想在这个上面发表自己的论文,真的是太难了,除非你的论文足够优秀,足够有自己的创新点。就这样,我还是没有能够顺利的正常的毕业,最后只能是延期一年毕业,发表了自己在CSSCI上的论文,当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时,真的是感叹万分啊!!!

妄称文武

非常难忘且值得!我的英国利兹大学就读体验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荣幸能够来给大家分享我在利兹大学就读食品科学与营养的就读体验。我硕士毕业于利兹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专业,本科是在国内某211大学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我是gap了一年之后申请的留学, 17年入读,当年5月份才决定的留学,从那时候开始着手申请的。我其实比较贪心,申请的时候同时考虑了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因为我毕业之后肯定会回国工作,国内的HR不太了解你专业的排名在全世界是什么样,就看综合排名,所以我要选的学校综排不能太难看,最好是在世界前100名。我们专业相对来说比较小众,不像finance或者教育学,G5或者别的学校都有的这些专业,我们的可选范围还是蛮窄的,经过跟顾问讨论,我选了利兹、萨里、雷丁、诺丁汉还有KCL这几个。申请的时候我均分不到84分,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语言成绩,雅思是后来考的7分。科研经历申请的时候一共有三段,推荐信两封,一封教授推荐信和一封副教授推荐信。也没有相关实习,只有学校那种到了大二、大三之后,每个学期一次的见习,没有什么含金量,大家都懂。比较幸运的是所有的申请都收到了offer,利兹的好像是提交申请后三四天内就收到了。可能有的同学觉得我申到了KCL,最后却决定去利兹会有点奇怪,因为KCL这几年在国内的声誉还是比较好的。KCL的营养学其实是人体营养学,偏临床方面,但是我在国内读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对人体营养学不是特别感兴趣,而且如果读这个专业,回国也不太好就业,再加上我本身也更想学偏食品科学方面的专业,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我还是去了利兹。就读体验01.校园环境先来种草一下我的母校利兹大学~利兹大学 Parkinson Building图上是利兹大学的地标式建筑,Parkinson Building,它里面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图书馆,还有食品学院的实验室和一些类似考场、会议室之类的场所,都在这个楼里面。Parkinson building这是白天的Parkinson building。这张图是大家坐在那座楼前面的台阶上。当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或者两节课中间空了一两个小时,后面还要接着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会选择来这个地方聊聊天、玩玩手机、看看书什么的,还是挺惬意的,不过英国的风是真的大。The Great Hall这栋楼是The Great Hall,里面有几个礼堂,注册报到、领BRP、毕业典礼什么的都是在这里举行。利兹大学商学院这是商学院的楼,非常古老,是一座很有欧洲风情的建筑。牌子上写的是Main Entrance,英国的学校不像我们国内学校,有围墙和校门把学校围起来,英国学校会有很多大楼,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利兹大学的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的,只有少数几栋楼在市中心那一块。利兹的菜市场这个非常古老的建筑不是旅游景点,它其实是利兹的菜市场。很多从其他城市过来同学,来利兹玩的时候就会到这个菜场来打卡。02.学校介绍利兹大学有将近200年历史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是一所在英国享有盛誉的顶尖学府,同时是罗素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红砖六校”之一。今年QS排名是第93名,前几年也都是在前一百,19年TIMES排名在英国排第11名。我当时很喜欢问我的申请老师一个问题:某某学校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哪个学校。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功课,全方面的了解学校在当地的声誉、受欢迎程度之类的,后来我到了那边,对这个问题还是很感兴趣,就问了当地的同学,或者是BBC,或者是从小移民到英国去的中国人,根据他们给我的回答,我大概对利兹大学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有了解。利兹大学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武大、南大和浙大。很多名人富豪都很想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利兹读本科。利兹大学的地理位置其实还蛮好的,它位于英格兰的西约克郡,地处英国第三大城市利兹。不过这个第三大我觉得要打个问号,因为很多英国的城市都说自己是英国的第三大城市~从利兹坐火车到伦敦大概要三个小时多一点,到曼城就40分钟,快的话可能都要不了四十分钟。到时候去利兹读书的话,应该是先飞到曼城,然后从曼城再叫一个接机,或者说坐火车到利兹。利兹机场很小,一般从国内飞都不会直接飞到利兹。刚到利兹的初印象就是英国好冷啊,当时是9月初,冬天的装扮全都穿上身还是觉得挺冷的。感觉英国人都还蛮热情的,生活也都蛮闲散的,在路上你碰到了一个英国人,你跟他眼神对视了,他就会冲你笑。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英国的交警是骑白马巡逻的,很大的白马,还蛮壮观的。英国的食物是真的挺难吃的,大家要做好自己动手做饭的准备。利兹比较有名的是彩虹节,他们很尊重LGBT。03.食品学院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食品学院。利兹大学食品学院在英国基本上稳居第一,去年的TIMES排名和今年的CUG排名都是排第一。食品学院的全称是School of Science and Nutrition,它下设六个专业,包括FQI(食品质量与创新)、FS(食品科学)、FBio(食品生物技术学)、FSN(食品科学与营养学)、Nutri(营养学)以及今年新开的SFS(可持续食品体系)。我学的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业。食品学院的申请难度不是很大,就语言来说,和别的理工科专业差不多,都是雅思6.5(6.0),211/985学校GPA需要达到80分以上,双非据说今年要85%以上。可能是因为疫情原因,很多本来要申请美国学校的同学转申英国,申请人多了,学校可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大了,要求可能也会提高一些。坊间还有传闻说今年要88分以上,这个要等今年的数据出来以后才能知道。英国还有一个特点,本科学校如果不在他list上面的,他们就不招。部分独立学院就不是很建议大家申请英国的学校,或者说大家可以咨询专业的顾问老师,问问他们你的学校是不是在list上面。我去之前我的申请老师跟我说,你这个专业特别小众,到时候你们整个系或者整个班可能只有你一个中国人,我当时还想这样子那我岂不是会很孤单,结果到那边去之后,放眼望去我还以为我在中国读书,80%都是亚洲面孔,特别是食品科学和食品科学与营养这两个专业,亚洲人特别多,当中有80%都是中国人,男女比例大概是3:7,女生很多。营养学专业的外国人比较多。04.FSN专业课程它一共有八门课程,最后的dissertation的分特别高,占到80个学分,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几门课很多年都没变了,一直都是这样,我觉得到时候你们去应该也还是这八门课。里面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食品分析、功能性食品、食品加工工艺等等。如果本科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应该能看得出来,这些课程很多都是我们本科学过的,其实对英国本科的同学来说也是这样子的,所以很多英国本地的人如果要继续深造的话,会选择直接读博士,这也是班上英国本地人很少的原因。我当时上的是授课型硕士,也就是taught这种学习形式。它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lecture,lab,forum,assessment和dissertation。lecture就是大课,是两三个班的同学一起上的,我的专业课基本都是lecture这种形式。第二个部分就是lab课程,两个人或者四个人一组,完成一个实验,完成实验之后,要做一些discussion,开小组会议进行讨论、查文献,最后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外国的实验报告和国内的不太一样,它的分量是很重的,比如说某门课程一共有六个实验或八个实验,这几个实验报告的均分就是你这门课程的分,所以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三个上课的形式是forum。学校有时候会请来一些校友或者说跟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人员,来介绍跟这个行业相关的东西,在他做完讲座之后,可以跟他进行一些讨论,这种收获也挺大的。第四个部分就是assessment。我们专业的考试特别多,不像教育和传媒专业,他们考试特别少,主要是写论文,我们主要是考试、写report。第五部分是含金量非常大dissertation,就是硕士论文这个部分。大部分人是要先做实验的。实验周期快的话可能两三周就能做完,慢的话可能得做几个月。我觉得这个部分收获是蛮大的,之后求职也是可以拿的出手的一个点。05.师资介绍食品学院的老师有很多大牛,我主要挑了三位,他们都是几个院系或者几个项目的负责人。第一位老师是穆罕默德,他当时给我们上了两门课。第二位老师是我的两位导师之一,人还挺好的,就是有点严厉,他主要擅长的方向是感官科学这一块,我当时之所以选他是因为这块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果之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话,会对我帮助比较大。而且做他这个项目要学一些编程语言,尤其是R语言,当时觉得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但是如果能搞定这个项目,收获肯定特别大,事实证明选择是对的,最后也是顺利通过了答辩。第三位是Matteo,他是我前面提到的Microbiologcal and Chemical Food Safety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之一。06.经验分享在英国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怎么引用文献,英国对于这方面特别看重。它规则很多,我们在开始学很多专业课之前,会有一门课程,专门教你怎么搜索文献、引用文献,怎么写格式,什么情况下需要引用等等。我室友当时引用了一个文献,中间涉及到转述的问题,他论文里写错了表述对象,学校就因为这个事情判定他舞弊,我们当时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英国就是把这个认定为舞弊。再就是建议大家写report和论文的时候,表达尽量简洁直接,注意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的逻辑衔接,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衔接,多练习英语的思维。第三,如果本科阶段没有学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大家可以初步了解一下,最好多学一点。因为英国本科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到硕士的时候老师就默认大家都会,如果你到时候才着手学的话,可能就会比较吃力一点。上课的时候勇敢提问,不要害怕问到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会不好意思什么的,其实没关系的。如果一开始听不懂课的话,学校有一个系统,上面都会传上课录的视频,可以课后在这个系统里面听录播课。07.衣/食/住/行英国硕士留学时长还是比较短的,只要一年的时间,费用最少需要35万,这35万涵盖了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还有其他的费用,比如说旅行、机票这些。但是如果现在去的话,大概要准备四十多万才比较保险一点,因为今年的学费已经涨了一些,大概要22万人民币。住宿的话,普通的住宿大概一年要10万块,如果你想住好一点,可能就要更贵。至于生活费,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支配。日常社交大家可以多参加一下迎新party、咖啡里面每周一次的沙龙,也可以留意一下LUU的活动,LUU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学生会,它每周都会组织一次活动,比如说去徒步,或者去露营,这种大家大家可以多参加一下,增加一些人生体验,也可以认识更多朋友。去英国机票你可以选择买学生票或者青年票,大一点的航司都会备这个票,每个飞机大概有四张或者六张,如果网上没有显示这些票的话,可以打电话给他们的航司。我第一次过去的时候坐的荷兰航空飞机,当时购票平台都没有这个票,我就打电话给他们,他们答应帮我预留一张,后来就买到了,还挺顺利的。这种票都挺便宜的,单程就3000~5000人民币。这种票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带两件23公斤的行李,比一般的成人票要多一件行李。去的时候我觉得没必要带太多衣服和鞋子,尤其是鞋子,英国鞋子真的特别多,特别便宜。可以多带一些好吃的,英国那边虽然有中超,特别是利兹,但是零食什么的比较少,女生可以多带一点。衣服的话,如果能适应欧美或者复古风的,也可以少带一些衣服,减少重量,不然到时候回来可能还要再买几个箱子,才能把东西寄回来。关于吃这方面,学校里面都有一个比较大的食堂,我之前试过几次,但是都非常非常难吃。它有一片是亚洲片区,那边有什么越南的面,那种面是甜的,鸭肉面,味道很怪。其他的东西偶尔试试可以,平时估计大家还是要自己跟室友一起做饭。或者学校对面有一些中餐馆,也可以去吃,但是费用就相对来说比较高一点。住宿这方面,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住学生公寓,学生公寓是一个人一间的。一个flat里面会有四间、六间或者八间这样子,每栋都不同,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哪种定哪种就好了。学生公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为只有学生可以住。现在学生公寓的价格应该是要150往上了,我们当时差不多是120、130往上,贵的也有差不多300磅的。有些同学也会选择住house。House的价格区间还蛮大的,我记得当时便宜的一周六七十磅的也有,贵的也要两三百磅左右,House的地理位置可能相对来会更好一些。我一开始住的是学生公寓,后来出了点状况,就搬到了商学院附近的一个house里住,也挺好的,当时价格是150磅一周。如果你想要更加私密一点,不想跟别人share厨房、客厅,你可以选择住studio。这个费用会更高,而且我觉得不是很好,因为会比较孤单,没有室友,也就少了几个朋友。而且你的厨房就在房间里,也不是很好。市中心的普通公寓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它的地理位置很好,我记得市中心一个商场后面有个蛮好的公寓。但是这种公寓相对学生公寓来说,安全方面差了一点。在利兹,基本上走路就可以。如果你住学生公寓,住的再远,基本上走到市中心也就是二十几分钟。比较累或者住的再远一点,可以叫Uber或叫amber,amber就是利兹当地的Uber。周末的时候大家可以搭火车或者自驾去周边的城市旅行。英国真的特别特别小,我们当时经常当天往返。当天去一个地方,路上火车可能一两个小时,最多三个多小时,晚上玩完了再回来。大家到时候可以办一张young person card,就可以打折买火车票。在英国一年中有三段比较长的假期,可以去欧洲其他地方旅行,大家一定要规划好办签证的时间,像红领巾这些平台都会分享很多申请各个国家签证的攻略,按照他的步骤来就没有问题。机票和住宿可以在飞猪、去哪儿、携程这些平台上面订,也可以在airbnb或booking上面订,都可以。职业规划我觉得如果去英国读书的话,入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职业规划了,因为入学的时候刚好是当年的九月份,国内的秋招其实很多都是提前一年开启的。现在招聘的都是明年入职的那一波人,特别是很多大厂,都是这样操作的,就是先人一步,留住好人才。大家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到底是留在英国就业还是要回国。很多同学之所以现在选择去英国,是因为签证可以延长了,你可以在那边工作两年然后再回国。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专业相关的各种就业方向,以及工作内容描述,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视野往往会比较局限。我当时觉得我们专业大的方向除了去海关,其他如果进企业的话,要么就是做研发,要么就是做检测。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比如研发这个大方向,下面就有很多细分的小方向,有产品经理、配方研发和研发检测方法等等。产品经理是带领整个产品的,不光要提出idea,还要告诉包装设计他们要做什么,呈现部门要做什么,可能还要告诉客服、采购需要他们配合什么,要把控整个产品的进度。除了产品经理以外是配方研发,比较偏实验室研究,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有点像。第三个就是研发检测方法或者检测仪器,这类下面还有很多细分领域。利兹大学在英国是比较老牌的名校,所以career fair特别频繁。有的时候是学校招聘会,会在体育场举行,场面特别壮观,有可能有上百家公司会来摆摊,做一些宣传,我觉得这个时候就勇敢的上去跟他搭讪,问一下他在这公司工作的感受怎么样,他们招聘有什么要求等等,也可以要来他们领英的名片,在上面follow他们,或者是在ins上面follow他们。如果在同一个城市,也可以约他们出来喝咖啡,这对你之后找工作非常有好处。公司内部有人和没有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考虑要留在英国的同学,真的要好好关注一下这些career fair。利兹的食品学院在英国是第一名,英国很多食品企业就非常看重这一块的生源,就会经常来我们学校,马氏、亨氏这些来的特别频繁。英国其他比较大的企业都会来。我觉得实习还是蛮重要的。比如你做了感官检测的工作,但你发现太枯燥了,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或者涉及到数据分析的内容太多了,我不太擅长。这样你起码可以知道你不擅长哪些部分,或者说这个不是你喜欢的,以后真正找工作的时候可以避免走弯路。如果你实在做不了实地的实习,找远程的也可以,远程的要还是不可以,就进实验室跟导师做项目,打打杂也是OK的,总之比闲着要好很多。学校会推送一些实习的机会或者科研的机会,如果你找了一段时间实习没找不到,但是又很想去实习,就可以向学院求助,他们一般都会帮你留意,或者是问一下之前的校友,有没有适合的机会给你。对我来说,在英国的那段留学经历非常难忘,也很值得,我觉得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之一,碰到了很多很棒很牛的人,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独立能力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也有了很多神奇的经历。比如说在墓地边的教堂考试、在体育场考试什么的。特别是考试月的时候,学校还会给你摸狗减压。如果你们现在是大二、大三甚至是大一的话,那真的非常幸运。我觉得大家可以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觉得我现在还只有大二大三,还不用想去考虑这个事情。如果决定就要去英国留学,现在还可以做背景提升,把绩点刷高一点,给自己的简历制造一些亮点,多实习几次,多做几个科研,或者上几门机器学习的课程,上一些编程的课程。申请research的同学也可以跟着导师做研究,也可以套套磁,拿到一个pass卡。对于明年递交的同学,要提醒你的是早点准备好材料早点提交,因为英国的学校申请都是rolling的,位置是先到先得的,不是说有一个非常严格、非常统一的标准,他那个底线还是在,但你早申请比晚申请录取的概率要大。即使你特别优秀,但是他把录取都已经发放完了之后,你再申请他也不会录你了。祝大家offer接到手抽筋~问答环节Q:利兹大学在英国认可度高不高?为啥那么多黑利兹的?A:前面有提到,利兹大学在英国的认可度很高的,相当于咱们的武大、南大、浙大这些院校,是很老牌的名校。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利兹,个人认为是因为它前两年有时候招生要求会很低,均分不到80也录了,大家就觉得太容易了,不想去。Q:对于利兹大学排名下降的事情怎么看?A:其实大家不必过于纠结排名这个事情,它大致位于一个位置就好了。排名这个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其实是在校生和社会上的人士,根据学校科研、实验室的器材、老师的教学能力、城市的生活节奏或者生活条件各个方面评价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分数,不是特别客观的排名,大家看看就好。Q:双非申请利兹大学商科难吗?大二学生要怎么准备A:双非申请利兹商学院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对211和985的学生来说,要达到83分这个水准的话,商学院大概要高五分,88分可能才会比较稳妥一点。大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分数提高,特别是专业课和数学课。大三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语言考试了。如果暑期有时间的话,建议去银行实习一下,英国还是蛮看重实习这一块的。申请的时候能够提供一些比较大的公司的实习证明的话,是会有加分的。Q:老师,刚开始进学校适应难吗?英文方面。A:其实还好,可能是口音方面还要适应个把月,我当时适应了个把月。我的听力不是很好,当时雅思听力好像8分,因为国内很多学生可以考8.5或者满分。听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国内学的基本上都是美式英语,对美音反应速度会比较快一点,英音的话可能在脑子里还要想一想。多参加点活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千万不要听不懂就算了,好像把耳朵封闭起来了,只要不是这种状态,我觉得一个月就可以。Q:学业压力大吗?毕业难吗?A:学习压力其实还好,但是也没有像一些对留学有偏见的人说的那样,去国外读书就是玩,没什么学习压力就可以混个文凭回来。英国只有一年的时间,安排的还是比较密集,有可能一周之内要完成四份报告,我当时最顶峰的时候是这样,压力还是挺大的。毕业我觉得不是很难,不过如果你完全不学,或者对有的课程是半放弃状态,肯定也毕不了业,我们班当时就有人没有毕业。不过这都是个例,如果你正常去学,也不至于到那一步。换句话说,只要本科的时候在国内可以毕业,在英国硕士毕业,我觉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本文为大圣留学原创撰写,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何邪

为什么许多人读博期间都感觉不能毕业呢?还能读博吗?

博士毕业难真是普遍共识。各个学校/学科制定的博士毕业条件是最低要求,达到这样的要求是无法毕业的,还得达到入学时和博士生导师沟通的毕业条件。小西之前就劝过师弟、师妹,不要和导师沟通时为争招生指标,个人夸大自己能达标的毕业条件,千万别给自己"挖坑"。上周,有个博士小师妹和小西说,她的毕业要求是发表5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IF>20。入学近2年,才发表一篇中科院三区(IF=2.7)的她感到压力非常大,之前还准博士期间生子的想法也没有啦。有想放弃后直接去工作的想法,我给她看了下在做的课题,挺好的实验设计,劝她不要放弃,实验坚持做下去后面出的成果不会少,4年或4.5年毕业肯定不是问题。博士生毕业也许有人会说,博士毕业要求那么高,不是故意"压榨"学生吗?但是,小西想说之前2个师弟都远超过这个要求顺利4年毕业,而且凭着博士期间发表的小论文进入知名高校科研岗,且在工作第1年顺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博士生毕业后想走科研路,期间的科研产出(尤其是小论文)非常重要。之前,我和2位师弟也聊过博士生导师严格要求的话题,他们语句中更多的是感恩。求学得有感恩心博士无法毕业怎么办?首先,博士无法毕业得看未达标的具体情况,如学术小论文尚未见刊、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未过、未达导师要求拒绝送审等。当下能4年正常毕业的博士不到4成,面对半年、一年的延期得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尤其是2019年受翟天临事件影响被导师延期的博士。读博期间,和导师积极沟通交流非常关键,闭门造车做课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走错路,记得"粘"着导师聊你博士课题的进展和存在问题。其次,即将被清退的博士生。小西之前读博时就有师兄是8年毕业的(当时博士学制最长可8年),他属于联合培养模式,被导师送去东京大学4年,在东大可能是语言生活不适应,4年内基本没有什么好的科研进展,又不想、不敢回国。之后还是他这边导师劝他回来,休息调整了一年,硬是在国内2年完成课题和学位论文顺利毕业的。因此,博士生认真做课题2年,达到学院博士最低毕业要求不是问题,和导师沟通好会放你毕业的。博士生答辩其实,不少博士生在读期间都有过困惑或质疑,尤其是遇到课题进展不顺利。国内较大的科研团队/课题组都会有每周/月的组会,不少时间较长的老博士成果出不来、实验不顺利,组会还被导师批评,真的感觉"很难熬"。但是,作为导师不说不行,成果真的都是"逼"出来的。团队的生存和发展逼导师,导师逼学生,学生逼自己。每年2-3月份不少博士生经常失眠,学位论文修改后"盲审"和预答辩压力非常大。博士生在感觉到自己无法毕业时,最好的方法是找个朋友倾诉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导师个人故意压着不让毕业的情况不多,准备读博的同学不需要过于担心呢。加油

习动

博士毕业有多难?2017年未正常毕业率高达65%

翟天临“注水”博士学位事件让公众们感到无奈和悲哀,在拥有独特资源的情况下,就连博士学位都可以被“注水”。“翟天临事件”发酵之后,无数的“在读博士们”更感到愤怒,因为他们艰辛的博士毕业之路,竟然有人如此简单抄到了近路。圈子里有句话,“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正常毕业的博士”。随着博士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很多在读博士面临着延期毕业。根据网易新闻数读栏目的数据,在2002年到2009年,我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58%到60%这个区间。而2010年至今,这个数字已经从60%升到了65%。2017年,中国博士预计毕业人数是16.9万人,而最后毕业人数是5.8万人,未正常毕业率高达65.7%。但这还不是最高数据,在2016年,博士未正常毕业率高达66%。一般来说,高校都会对博士的毕业论文有严格要求。比如,很多高校会要求学生在读博期间,发表两篇被SSCI或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然后才能进入毕业答辩程序。而大家都知道,高质量学术刊物都有版面限制,随着各大单位对论文需求的增多,发表高质量论文是越来越难了。不少博士从读博开始到毕业,真的是熬白了头。小知上大学的时候,就看到一位任课老师,大一时候还是黑发密布的,到了我们大三下学期来上课的时候,他已经是白发多多了。我们问为什么?他“云淡风轻”来了句,“熬了博士论文。但除了论文,这些在读博士们还要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压力,原来的同学结婚了、原来的玩伴有孩子了、老同学又升职加薪了、房价又涨了,但自己呢?除了秃头,一无所有!有人赔上身家性命为了博士帽,但却有人走了捷径。翟天临们,伤害的最深的就是这三四十万的在读博士们!作者:知新行闻

历史课

读博士四年没毕业,被嘲笑太笨!其实外人不懂博士的苦!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今年,小君读博士第四年马上结束,可毕业遥遥无期。下半年,小君将开始第五年的博士生涯,压力山大,唯一欣慰的是,摸摸头顶,头发还在!每次回到家,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小君七嘴八舌,有对象了没、什么时候结婚、谁谁跟你年龄一样孩子都上小学了。虽然句句扎心,勉强还可应付!最扎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博士毕业、都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毕业。让小君哭笑不得的,总有人问博士期末考试什么时候?刚开始小君还跟他们解释,博士是弹性年限,毕业要求工作量和发表论文满足条件。每次对方一脸蒙圈,无法理解。可每次还总是这么问,世间久了,小君懒得搭理他们。其实,博士读久了没毕业,博士心里更苦。即便别人不问,自己四年博士毕业仍遥遥无期,小君也是心急如焚。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博士五年虽然大有人在,但他们不是已经聪明“绝顶”、就是在聪明“绝顶”的路上!自己还不到30岁,真担心也走上这条路。再者,按照学校的毕业要求,博士小论文还少一篇,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论文。天天想、夜夜想,连找女朋友这种大事,都给小论文让路。还有,一眼可以看到,马上踏入而立之年。在三十年的时间中,家人已经付出太多,而自己从未给家人付出任何东西。虽然博士有补助,但也只够基本的生活,对于家庭开支,只是杯水车薪!在外人眼中,虽然博士貌似风光,但真正读过博士的人才真正理解博士的苦。因为博士的苦,外人不懂!小伙伴们,你们懂博士的苦吗?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23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利大还是弊大?

23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利大还是弊大?我觉得23岁就硕士毕业了的学子,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估计前途很可能一片光明。就学历层次而言,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的逼格要高得多。近年来,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选择读博的人却不见得那么多了。物以稀为贵,有些用人单位对于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特别优待,比如博士毕业后没有房的,一些用人单位会给予特殊照顾——直接分一套房子给单位里的博士生。而23岁的硕士毕业生,继续努力,读个博士最多花4年时间,个人认为最好在结婚之前就把博士文凭搞定,这样在成家立业之后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扑在自己的事业上。所以,我觉得在自己年纪不大、其他条件都许可的情况下,继续读博士,利大于弊。“地贫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年纪轻轻就开始读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是为今后的高待遇铺下“垫脚石”。如果你对读博有着浓厚的兴趣,你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选择读博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读博,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和毅力去坚持,只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迎接你的,必定是辉煌和光明。或许,读博士有一定的压力,但如果你是实打实的学霸,在读硕士的几年时间里轻松加愉快,如今又能化压力为动力,而且很多博导都对你相当认可,那么23岁不开始读博,难道要等到63岁再去读博吗?如果,你对读博充满着纠结和彷徨,我觉得你还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我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读博能否让我的人生追求早日实现?第二,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读博能否为我的职业规划‘加码’?第三,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读博的专业,是否符合我的爱好需求呢?”如果你把这三个问题都捋顺了、想通了,同时你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相信你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当然,如果担心读博之后年纪太大,也可以一边读博一边成家,做到结婚学习两不误也不是不可以,可能有了一个灵魂伴侣之后,你在读博路上就会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也说不定。

女保镖

“博士毕业就可以当大学老师”,“别傻了你还不够资格”

相信各位还在读大学的小伙伴都知道自己的老师全部都是博士生,极少数会有硕士学历的大学老师,如果有的话基本上也是上了年纪的老教授,他们往往都是成绩优异被保送或者自己考取的硕士,不过在他们那个年代博士生少之又少,硕士已经是最高的学历。加之平时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就没有考取博士学历。不过如今在所有大学中要求任课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毕竟硕士的学历在大学中实在拿不出手。很多硕士生都像小学进军了,所以博士生的学历变成了大学教师的硬性要求,那么作为博士毕业真的就可以顺利成为大学老师吗?大学老师硬性规定学历要求所有高校要求大学教师必须为研究生学历以上,但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别说研究生就连博士生,有的时候都不一定可以进入大学任职,一般的本科院校要求学历为博士生,高职高专院校至少要为研究生层次。不过和高中初中不一样,大学老师不用考取教师资格证也不要求必须是师范类高校毕业,需要参加高校的单独面试。毕业院校想进入211或者985院校成为大学老师至少要是博士生加上海外留学经验的学生。没有海外镀金的博士生基本上是没有希望进入的。普通一本二本院校要求必须为国内211或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如果是普通一本院校的博士毕业生想进入高校教学,往往比较困难。所以学历和毕业院校是重要的硬性规定。以上这两个可以说是你的敲门砖,剩下的就是要看这两个方面的,如果这两个方面上有所建树,就可以进入第二轮了。科研水平这个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所有高校在应聘的时候很看重老师在学生阶段或者是任教之前获得的科研成就,是否获得国家科研奖金,在科研工作的时候是主要研究人。参加过多少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工作。最后获得的科研成果和奖项,这些都将是你的加分项,获得的越多越能受到青睐。教学水平即使不需要考教师资格证书在面试的环节也是需要进行说课的,提前备课然后讲授整堂课的内容。多数应聘者有着很高的科研水平论文获奖无数,但是在教学方面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勾起兴趣,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想要成为大学老师要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均衡。学生期间跟随的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其实还会看重你在学生期间跟随的导师,越有名气的导师带出来的学生更受欢迎,也会受到面试官的格外关注,名师出高徒这一点在面试环节是非常适用的也是很多人的加分项。当然很多人完全符合这些选项了,不过还是没有被录取主要还是因为你所研究的方向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或者是你精通的研究方向过于热门竞争过大。很多年轻有为的博士生涉世未深,刚到学校的时候还是做助教,然后慢慢地转为讲师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非常的不容易,不光能力突出实力也要服众,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控课堂。

乱之上也

90后博士毕业拿到6个offer,面对职业选择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高学历的人往往比低学历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虽然学历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对于大企业来讲,高学历就是一份好的敲门砖。如果连这个学历要求都达不到的话,更不用说能在公司做出多大的成绩了。高学历到底能给人带来多大的优势呢?一位90后的博士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这位博士说自己是一名90后,当年是南京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然后到上海交通大学读硕士,后来又到中科院读博,虽然自己当时的毕业论文一般,但是毕业之后还是收到了6家企业的offer。自己一时之间也是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选择哪家企业好,希望网友们给个建议。针对他这个情况,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说道:我建议去国家电网,毕竟拥有正式编制。虽然电网内的工资比起其他工作可能稍微低一些,但是福利待遇确实其他行业没法比的。从长远来看的话,还是建议选一份稳定一点的工作。国家电网在国企中也算是不错的工作岗位,很多人想要进入电网都没有这个机会呢。还有的网友说道:我觉得华为就不错,毕竟博士还给45万。如果是想要挣钱的话,华为比起其他岗位更容易获得高薪。而且华为对于人才是非常看重的,你这博士学历放到华为里面也算是拔尖的。在华为工作几年,年薪百万肯定不成问题。到时候在考个体制内的工作,钱而已挣到了,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是人生赢家嘛。还有的网友觉得1、4、6这三份工作都不错,体制内工作轻松福利待遇还挺好,不用整天加班加点的熬夜做活。有人追求稳定的工作,有人追求高薪的岗位,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去选择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独行侠

一个退学博士的自白

来源 |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作者 | 冷雪糕回望2012年的冬天,我不顾家人想送我去英国读硕的打算,执意选择本校直博的时候,我并未预料到六年之后的初秋时节,我会在英国焦头烂额地写着我的第二篇硕士论文。有许多不知详情的同学问我,从高中起一路保送,在中国大陆东部最好的大学之一拿了两个学士学位和一个硕士学位的我,为什么选择来一所QS排名还不如母校&世界Top100吊尾的英国大学?我很难解释这个问题,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值得遗憾的事情。九年的时光,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并承认自己的平凡。▲摄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前隐藏在内心的抑郁,像蓓蕾中的蛀虫一样。——莎士比亚从小到大,我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幼喜欢读书,别的小孩一来抢书我便会嚎啕大哭。大人们都夸我懂事听话,但同龄伙伴自然地与我渐渐疏远了。小学五年级跳级进入寄宿制重点中学,不知道如何与年长的同学及室友交往的我,性格越发孤僻,只好埋头读书,成绩倒是一路拔尖。在应试教育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二十一世纪初的西部城市,我的老师,我的父母都以我为傲,把我的社交障碍视为努力用功,却没有意识到我的童年和少年经历所埋下的隐患。▲作者摄于利兹大学教育学院门口高三上学期,积压已久的火山在高考临近的强压下突然爆发:在经历了两周的入睡困难后,我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入睡,整夜哭泣并拒绝去学校上课。在此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觉得我是无理取闹,而是很快联系了我当时的班主任,介绍了一位学校心理老师来开导我。心理老师在发现我的状况已经无法靠他的帮助缓解时,及时劝说我父母带我去了医院心理科进行专业咨询,最终确诊抑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情况稍有缓解。那时候我一心想考北大,本来对很多保送机会都视若无睹,但由于当时的身心状态不允许我继续备考,基于平时成绩的优秀,便抓住机会选择了保送后来的大学。在许多人听来,“因为无法高考所以只好保送”的经历总有点炫耀意味,但当时我的痛苦和纠结却是真实的。▲作者摄于古罗马斗兽场幻想恰似那时钟的指针,转了一大圈,结果依然回到原处。——威·柯珀本科后我开始有意识锻炼社交能力交朋友,培养做手工等兴趣爱好,参与学校社团活动,虽然也跌跌撞撞犯了许多蠢,但好歹慢慢调整过来了。我仍然喜欢看书,读了文学相关专业,羡慕那些学富五车风度翩翩的教授们,渐渐把做学术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大四那年,面临选择人生道路的关头,学校开始大规模鼓励本科生直博,包括从未有过直博模式的人文学院。本来去澳大利亚交流过并有很好的雅思成绩在手,已经开始联系留学中介的我,突然和父母说:“我想读博。”沉默和争执后,一向支持我决定的父亲说了一句话:“你从小到大,我们都无法左右你的想法。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莽撞联系的导师,从未有过招收直博生的经验,反复和我确认着一个问题:“五年啊,你确定你真的想读吗?”当时无知无畏的我,不管天高地厚斩钉截铁地说:“想啊!”我当时以为的文学专业学术研究,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找一份高校的工作,清清闲闲上课读书写作过日子。当然,现实残忍地打破了我的幻想。经过一年的博士课程学习,我开始渐渐地发现,我以为已经痊愈的抑郁,其实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霾。我潜意识惧怕回到高三的痛苦中,所以一直不敢全力以赴。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我在感觉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能及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转移注意力到别的地方。对于心理健康而言,这是非常积极的自救;但对博士学习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第三年博士开题开得一塌糊涂的我,仍然无法把全身心投入在学术之上。随着与我同届的硕士生陆续毕业,高校门槛逐年拔高,“找工作”这个从未思考过的现实问题开始在我脑海中盘旋纠缠。为了调整状态我找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兼职体验生活加赚点零花钱,并开始每周末参加同城英语角和读书会等社交活动。相比从前我以为擅长的以读书为业,我竟然更喜欢与人打交道。但当时我从没想过放弃博士学位,只是想着“即使进不了高校,随便找份英语老师的工作,养活自己总不成问题呀”。▲作者摄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到了第四年,交了小论文初稿后,导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讲话非常委婉,害怕打击到我,但我什么都听明白了。导师原来从未招收直博生,不知道学校有直博转硕的规定,他生怕让我退学的成本太高我接受不了,同时让我继续读下去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便建议我考虑考虑转硕,或者先休学出国读个硕士学位。那一瞬间我感觉整个人都在颤抖,冷静下来后,我突然想起工科专业的朋友和我提过他师兄想直博转硕而不得的故事,回到寝室后便连夜查学校网站,终于找到了转硕的说明文件,又上校网论坛搜关键词,加了一个非常好心的转硕成功的女生的微信进行了详细咨询。第二天我给父母打了电话,表达了想转硕的意愿。漫长的沉默之后,我父亲又和我说了一句话:“一条路走不通,至少尝试过了。咱们换一条路走,天无绝人之路!”之后我给导师打了电话,导师知道我愿意转硕之后很明显松了一口气,全程协助我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并愿意帮我尽快安排答辩拿学位。后来我想,既然我要当英语老师,又一直想去英国,为什么不再读个英语教育硕士呢?当然,我的父母一如既往地支持了我。于是我开始了一边写硕士论文,一边申请留学,还继续兼职上课的生活。这是忙碌的一年,却也让我感到无比充实。在四年的茫然若失和情绪低落后,我再次感到一种向上的生命力的萌发,给予我无限的希望与喜悦。▲作者摄于奥地利Hallstatt小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我在硕士论文初稿完成后,给导师写的邮件中有这样一段话:“毛姆写《人生的枷锁》时,说这个故事其实早在他更年轻的时候就已有雏形,但是他很感谢命运没有让他在当时就写出来,因为他那时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成功构建这部小说。关于未来的问题,其实我一直相信,人会最终走向属于他的地方。但是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如果读博士是要翻越一座山,那么看起来最近的直线距离也是最陡峭的。如果没做好前期身心准备,那么半山腰的时候筋疲力竭是可以预见的结果。这个时候我想,不如走走另一条路。也许它会通向另一个所在,也许它会绕回山顶。我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但是我会怀抱着这几年时间从老师身上学到的真诚和勇气走下去,直面生活的所有挑战。”这一年在英国的生活,我亦不断探索自我。参与了许多志愿者工作,甚至当上了国际学生活动的主持人;游历了许多城市,一个人一边旅行一边看剧看展。转硕在很多人看来是失败和遗憾,但对我而言,这段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无所畏惧,令我在陌生国度面对文化冲突能够更加坦然地走出舒适区。我深知自身性格和资质所限,可能一生都无法成为一个深度上开拓人类知识边界的博士。但我愿意永远保持好奇心,去触及更广阔的生活。我很喜欢在英国某次看不知名画展的时候,一幅画上的文字“What defines us is how well we rise after falling”。▲作者摄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今日写下这些话,不仅是记录自己的经历,还希望能够告诉那些在读博中挣扎的朋友:坚持固然令人敬佩,获得博士学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真的出现了抑郁症状,一定不要愧疚自责,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退缩不意味着软弱,放弃不等同于失败,生命比任何东西都可贵。这个夏天,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因为克罗地亚国家队队长莫德里奇而为人们所熟知:“也许我们的命运写在星辰之上,必须经历这额外的戏剧时刻。”如果那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的人们,是镌刻在苍穹之上的恒星,那么我们这样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与他们同样高度的芸芸众生,也不必为自己的陨落而哀叹。至少我们拼搏的那一瞬间,也曾绚烂地燃烧过。我们的痕迹划过漫漫长夜,或许能给迷失其中却仍未放弃寻找自我的彼此带来些许温暖和慰藉。虽然每个个体的孤独都难以被彻底理解,但倘若能得到一点同情,这人间毕竟是值得一过的。来源于: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作者:冷雪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人之合也

“博士毕业就可以当大学老师”,“别傻了你还不够资格”

相信各位还在读大学的小伙伴都知道自己的老师全部都是博士生,极少数会有硕士学历的大学老师,如果有的话基本上也是上了年纪的老教授,他们往往都是成绩优异被保送或者自己考取的硕士,不过在他们那个年代博士生少之又少,硕士已经是最高的学历。加之平时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就没有考取博士学历。不过如今在所有大学中要求任课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毕竟硕士的学历在大学中实在拿不出手。很多硕士生都像小学进军了,所以博士生的学历变成了大学教师的硬性要求,那么作为博士毕业真的就可以顺利成为大学老师吗?大学老师硬性规定学历要求所有高校要求大学教师必须为研究生学历以上,但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别说研究生就连博士生,有的时候都不一定可以进入大学任职,一般的本科院校要求学历为博士生,高职高专院校至少要为研究生层次。不过和高中初中不一样,大学老师不用考取教师资格证也不要求必须是师范类高校毕业,需要参加高校的单独面试。毕业院校想进入211或者985院校成为大学老师至少要是博士生加上海外留学经验的学生。没有海外镀金的博士生基本上是没有希望进入的。普通一本二本院校要求必须为国内211或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如果是普通一本院校的博士毕业生想进入高校教学,往往比较困难。所以学历和毕业院校是重要的硬性规定。以上这两个可以说是你的敲门砖,剩下的就是要看这两个方面的,如果这两个方面上有所建树,就可以进入第二轮了。科研水平这个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所有高校在应聘的时候很看重老师在学生阶段或者是任教之前获得的科研成就,是否获得国家科研奖金,在科研工作的时候是主要研究人。参加过多少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工作。最后获得的科研成果和奖项,这些都将是你的加分项,获得的越多越能受到青睐。教学水平即使不需要考教师资格证书在面试的环节也是需要进行说课的,提前备课然后讲授整堂课的内容。多数应聘者有着很高的科研水平论文获奖无数,但是在教学方面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勾起兴趣,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想要成为大学老师要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均衡。学生期间跟随的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其实还会看重你在学生期间跟随的导师,越有名气的导师带出来的学生更受欢迎,也会受到面试官的格外关注,名师出高徒这一点在面试环节是非常适用的也是很多人的加分项。当然很多人完全符合这些选项了,不过还是没有被录取主要还是因为你所研究的方向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或者是你精通的研究方向过于热门竞争过大。很多年轻有为的博士生涉世未深,刚到学校的时候还是做助教,然后慢慢地转为讲师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非常的不容易,不光能力突出实力也要服众,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