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作为海归博士,我想说说待遇问题受命于地

作为海归博士,我想说说待遇问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冯川】“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是我国高校人材培养体制中的通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为什么关于“海归”的讨论会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什么近十几年来,对“海归派”的质疑之声不断?“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相比,到底还是否存在优势?在待遇方面,优秀的本土人才与海归博士应是怎样的关系?作为一名曾经留学日本的文科海归博士,笔者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博士毕业(资料图/清华大学官网)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归派”据笔者所知,在日本社会是不存在对应中文“海归”的专有名词的。在薪资水平上,从欧美拿到学位回到日本的归国群体,也并不会享受到与本土毕业生的差别待遇。“海归博士”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社会标记出来,反映出这一群体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下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特殊意义。“海归博士”如今成为一个热门的公共话题,这一现象本身也反映出中国独特的社会心态。笔者试图将“海归博士”扩大到“海归派”这个所指范围更大的概念上开始我们的讨论。校园招聘热衷于“海归身份”,而不少批评者则称其“崇洋媚外”。这场“海归派肯定论”与“海归派否定论”的“土洋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至今仍未有效弥合的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意识在当下的投射,其历史根源可以直接上溯至对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曾国藩的历史评价问题的讨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具体展开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谱系及其流变的历史梳理,只根据所持观点和立场,将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意识归纳为“洋务运动否定论”与“洋务运动肯定论”之间的分裂。其中,持否定论者认为,洋务运动选择的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道路,阻碍民族资本的成长,其本质不过是“买办”。在他们看来,由被支配阶级领导的阶级斗争,以及由农民战争推进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他们认为近代以来的基本历史线索,就是与革命相联系的群众斗争。在研究领域,中国的研究者也应该用又红又专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不是拜倒在西方理论或研究成果的话语霸权之下。顺着这个逻辑下去,他们反对出国留学,因为留学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洋务运动否定论”甚嚣尘上,此时的中国也较长时期地中断了留学生的海外派遣。与上述持否定论者不同,持肯定论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力量。他们将由被支配阶级和支配阶级共同参与的生产斗争所引起的“生产力”的上升,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定义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指出农民战争和“土”的革命只起到了对生产力的破坏作用。在研究领域,他们提倡吸收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甚至是价值观和思考范式。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展开了对洋务运动的再评价,“洋务运动肯定论”直接转化为“海归派肯定论”。从1978年开始直至80年代中期,为了缩小与欧美诸国的经济差距、培养高等人材,中国重新实施了留学生的大量派遣政策,现代中国的第一波留学潮随之兴起。1978年12月26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专门接见52名留美人员(资料图)这一时期的留学,基本属于国费留学。只有通过了严格选拔考试的学生精英,才能获得留学资格。这些留学生在学成回国后,在国家安排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波留学潮。此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成绩优秀的学生已经有可能获得海外的奖学金。于是,充分利用海外奖学金、努力在海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自费留学生开始涌现。这些留学生将最尖端的技术带回国内,在国内的劳动市场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获得了超出一般市场价位的高报酬。至此,“海归”成为了高学力、高收入的精英阶层的代名词,然而交织在其上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历史记忆并未褪去。学成归国者,既承载着国人对海外生活的好奇、对摆脱社会治理困境的追寻、对改变现状的盼望,同时也裹挟着国人对被国外势力和思想观念支配的恐惧、不安和提防,这正是中国社会一百年来“救亡图存”的话语与“现代化”的话语相互争战的延续。中国一方面承认自身“现代化”不够,一方面又强调民族的自尊、自信与自豪。两重话语的张力和冲突,赋予了留学生和学成归国者特殊的政治和历史意涵,并为他们贴上了“海归派”这样的标签。二、“海归派否定论”为何抬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型以及“海归派”为国家建设做出的实实在在的业绩,“海归派否定论”一度退后。由于国家减少了对海外留学的条件限制,第三波留学潮从2000年前后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然而近十几年来,社会不断出现对“海归派”的质疑声。“海归派否定论”的抬头,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海归派”不再等同于高学力。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般家庭的收入上升。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孩子的海外留学也不再遥不可及,留学大众化的趋势更加显著。不少因学力不足而无法升入国内知名大学的学生,凭借父母的财力而到国外大学留学。同时,许多海外教育机构为了获得学生而降低入学门槛。这些都使留学生的数量在增加的同时,总体质量更加参差不齐。又由于欧美等国经济的不景气,选择回国的留学生急剧增加。由于他们在留学期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自律,并没有获得太多新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回国后就只能成为无法如愿找到工作的“海待”。资料图:视觉中国其二,“海归派”从校门到校门的情况增多。第三波留学潮特征,除了大众化之外,就是年轻化倾向,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海外大学的留学生激增。不同于经历过“上山下乡”、对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富有经验质感的把握的老一辈“海归派”,第三波留学潮中的留学生在没有深入体验和了解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中国。对于在留学期间选择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学生而言,由于尚未形成基于中国经验的问题意识和对研究课题的妥当性进行专业判断的主体性,他们的研究很容易进入基于国外社会基础的议题设定中去,因而研究的课题本身有可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其三,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和日渐成熟。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达,以及国际交流机会的多样化,使得本土学生与留学生在知识量、视野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留学生的优越性越来越低。其四,“海归派”并不等同于高业绩。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据笔者的经验,日本学者的治学方式倾向于不轻易下简单的结论,特别看重论证根据的明确性,以及论证过程的严密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日本研究者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查阅详细的资料,投入大量的时间完成一篇论文,但结论有时会很暧昧,让读者不太清楚作者究竟想说什么。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则更加重视指明结论,更重视研究的结果而非组织严密论证的过程,也更重视发表的数量。由于对待研究时注重的侧面不同,研究成果的产出效率自然存在差别。在就职方面,与留学生相比,熟知中国国内市场行情和就职生态的本土学生也表现出优势。如果按照业绩主义的学术评价标准,“海归派”往往不如积极投稿、瞄准在名门高校就职机会的本土派,而业绩不足则会被直接转换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这样的评价。资料图:视觉中国不过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学生培养模式,并且卓有成效。在人文社科领域,就有高校老师引导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进行跨学科的大量经典阅读训练,通过读书检查汇报会调动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体性;在硕士或博士阶段,让学生通过大量集体调查扎根中国经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如今,他们已经形成在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辐射性影响的研究梯队。专业基础扎实,最贴近中国经验的复杂性,可以充分发挥“母语优势”(母语思维最优论),在生计方面没有顾虑,这些都是本土博士相较于“海归派”所具有的优势。如果说曾经的“海归派肯定论”和“海归派否定论”都是以海外留学者能够扎实地掌握外国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为前提,即共同承认海外留学者的实力的话,重新抬头的“海归派否定论”则在否定的理由中加入了并非基于“救亡图存和革命传统”的新项目,即“实力不足”。这是因为不少“海归派肯定论”者对新一代的“海归派”无法引领中国更加现代化、研究业绩更加突出而感到失望,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本土高校在培养模式、研究成果乃至世界排名上的迅速崛起,于是最终加入了“海归派否定论”者的行列。三、“海归博士”的海外学习经验“海归派否定论”的抬头和对新一代“海归派”的质疑和批判,是否意味着“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相比毫无优势呢?也不尽然。以笔者在日本的留学经验,“海归博士”并不等同于新一代“海归派”。首先,大多数海归博士仍然意味着高学力。他们要最终取得博士学位,需要比本土博士经历更多的意志考验。真正欠缺研究能力的“海归派”是不会选择继续在海外读博的,他们也没有能力拿到博士学位成为“海归博士”。在日本,由于拿到博士学位对于提升就职后的薪金水平没有太大帮助,相反还使自己的就业面更加狭窄,只有真正以学术为志业的极少数学生才会选择进入博士课程。就人文社科专业而言,因本科是日语专业而缺乏社科专业基础训练的留学生一般也不会选择读博。而像笔者这样本科非日语专业的留学生,虽然也算作“海归博士”,其实也得益于在国内已经接受过的一定程度的理论阅读和经验训练。在本土高校完成基础训练,形成了基于本土社会经验的立场和问题意识之后,再到海外留学读博的群体,在研究选题和文献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保持其主体性和主动性。他们有尽量避免脱离本土经验的意识,且在日本经验的冲击和回答日本人的提问中,不断对比、反思和观照本土经验。一旦进入博士阶段,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经验调查、分析文献资料,不断推敲和完善自己论文的论证结构和过程。笔者最终花费5年在日本拿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前后共进行了5次答辩,每一次答辩后都需要根据评审老师的意见进行仔细的修改。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沉着坚韧的意志,以及对于学术的真正热爱,才能顶着年龄增大、恋爱成家等诸多压力,走完这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因此,海归博士虽然在业绩上与本土博士相比也许暂时显得“普通”,但成为海归博士本身,就足以说明他们足够努力。其次,海归博士有其独特的经历体验。大部分自费留学的海归博士在留学期间除了凭借研究计划申请奖学金之外,考虑到家里的经济压力,还需要做兼职的工作,比如进入一些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机构担当讲师。一些发放奖学金的财团会为留学生组织与日本社会和文化接触的活动。通过兼职,海归博士在留学期间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的社会生态、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获得从文本信息中无法感受的认知体验。笔者兼职医疗翻译讲座(图/作者提供)同时,由于兼职分散了他们的研究时间,他们就需要更强的自律能力、时间支配能力、计划统筹能力和情绪调整能力,才能完成研究任务。当然也有一些博士留学生,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兼职,而最终偏离了学术研究,导致不能毕业,或放弃毕业而进入所兼职的机构工作。这也从侧面说明,海归博士本身一定同时具备了兼职中培养的教学、社交等能力,以及对时间、计划和情绪的调控能力。而只要海归博士善于转化,这些留学体验和各种能力,都能够服务于驾驭在国内高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三,海归博士一定熟练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海归博士一定在语言习得上投入了比本土博士更多的时间,对外语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深入。对外语的熟练掌握,一方面让他们能够为国内的研究领域译介更多海外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吸收到自己的思考和研究里,另一方面也让海归博士具备了对比和统合不同思维角度的能力。语言本身就是思维,就是逻辑,就是反映人如何对作为认知对象的事物进行分类、如何组织和结构化自己的想法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组织规则和逻辑形式,比如印欧语系的语言重演绎和分析,东方的语言重归纳和综合,日语对客观的“状态”(state)更加敏感,而英语对事物的发生时态和过程的结果(consequence)更加在意。说不同的语言的人,即使是看待同样一件事物,他们的视角、思维的组织方式必然是不一样的。因此,海归博士的思维结构就更加开放和多元。第四,海归博士多多少少从其导师那里学习到了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做研究的虚心、专心、平心、恒心。在笔者印象中,日本大部分学者治学能够做到无欲立己心、无求速效心、无好高心、无外务心、无存惊世骇俗心、无务杜撰穿凿心。与中国社会整体浮躁、争胜、急功近利的氛围相比,海归博士在治学精神上会受到海外学界的影响。与具体的知识和技术相比,海外博士在留学期间所习得的逻辑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对于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心态,以及学术鉴赏能力、对思考和学问本身之趣味的体察,都使海外博士不同于大多数本土博士。第五,海归博士一般都曾活动于海外的某个学术团体,建立了展开国际共同研究的人脉基础。海归博士在海外的人脉,将成为国内高校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宝贵资源。结语如前文所述,第三波留学潮中的“海归派”虽然良莠不齐,但大多数海归博士这个群体仍然具有一些区别于本土博士的优势。而在“两会”中提交讨论的议题中,与海归博士进行比较的也并非一般的本土博士,而是“优秀本土人才”。“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的现状,反映的是“海归派肯定论”在不少招聘单位的延续。然而,“海归派肯定论”原本发源于中国在现代化程度上十分落后的时代,也以中国在现代化方面的落后为其合理性的根基。当中国本土也能培养出业绩突出、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本土人才”,甚至于与海归博士不相上下时,这并不说明海归博士的学力水平下降了,而是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摆脱了落后的面貌,使“海归派肯定论”已不再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根基。正因为如此,“海归派肯定论”在不少招聘单位的延续,才显得不再合理。笔者也认为,“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是不合理的,因为成为“优秀的本土人才”同样需要付出超出普通本土博士的努力,其成就值得肯定,虽然努力的方向也许和海归博士不尽相同。但通过“海归派否定论”的思维来否定海外博士的价值,以达到批判“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这一现象的目的,笔者认为也是不甚公平妥当的。海归博士同样需要善待,需要用不同于本土博士的评价尺度来衡量海归博士的发展潜力和能力,给他们适应国内人际关系和学术生态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将能力转化为成果的机会和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在待遇方面,优秀的本土人才一定不如海归博士的现状是不合理的。同时,若要将海归博士的待遇定位在普通本土博士的水平上,同样是不合理的。优秀本土人才和海归博士,都应当得到相应于他们的付出的较高待遇。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走向更加从容、自信、开放的国际化之后,仰视海归博士的“海归派肯定论”以及歧视海归博士的“海归派否定论”将自然失去其合理性根基。当“海归派肯定论”与“海归派否定论”的“土洋之争”消失之时,“海归”这一具有身份标出性的词汇也许也将成为历史了吧。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人我之养

大数据告诉你海归回国的发展状况

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为了真正沉淀自己、追求学术造诣,还是为了逃避国内生活的压力?又或是纯粹为了毕业以后就业“赚大钱”?随着留学浪潮的大热,海归回国就业情况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大家往往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留学生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不值钱不像十年、二十年前,用人单位会把“留学生”当块宝贝一样供着。现在,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就业以后会发现:单位不是理想中那么好,工资也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甚至还不如已经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国内本科同学。归根结底,很多人留学最终都要回到“钱”上。投资VS回报 留学的性价比到底有多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携手智联招聘,在2017年8月发布了《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让我们用大数据来看看,海归回国的就业情况和出路在哪里?1整体情况分析参与调查的样本人群性别方面,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较合理,男性占比略髙于女性,其中男性占51.7%,女性占48.3%。国籍方面,99%以上为中国国籍,0.7%的被调查者已获得其他国籍。年龄方面,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90-95年之间的海归占比为50.0%,95后仅占3.3%;70后、60后海归占比较少,仅为3.5%、0.9%。海归出生地北京稳居首位,且比例远超于其他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郑州、广州、西安、成都位居前六。这些城市都涵盖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海归出国前所处教育阶段拥有本科学历出国读研的所占比例最高,超过50%,其次是高中学历与硕士研究生学历,均为20%左右。占比最少的是博士研究生(1.3%)和小学(0.7%)从国外获得的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为61.5%(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前面提到的本科是大部分人出国前所拥有的学历),其次是本科、博士研究生和其他。留学国家分布再者,从最近一次的留学国家热门程度分布来看,英美仍旧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家,其次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位列前五名。法国、加拿大的比例也均超过4%。海归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不少同学在出国念商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班级90%都是华人的情况,不得不说“商科”(包括金融、管理、投资、市场等等)必然是最热门的专业,占比将近半数。第二位的是应用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非常接近,均为10%左右。留学期间的技能提升在海外留学期间获得的能力提升方面,生活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位居前三名。而创新能力和扩大人脉网络则只有52.1%和43.7%的海归认为留学期间此项能力有明显提升。未来职业规划在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海归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仍有45.9%的海归尚无清晰的职业规划。2留学后就业情况分析留学成本回收这也是大家决定是去留学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到底几年之内能够把成本收回来”?普遍情况来说,30%的人认为3-5年就可以把留学的成本挣回来了。5%的人认为1年以下就可以,但是15%的人甚至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来。海归就业优劣势相比于拥有国内的学历的宝宝来说,海归有着明显的最大优势在于国际视野、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三个能力的比例占到了85.9%,82.2%和79.5%。当然了,留学也存在着相对的劣势,由于长期身在国外,重新回来适应国内生活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同时由于国内企业的发展迅速,留学的两三年时间可能会造成海归对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要的了解的空白,这在就业竞争力上就不如已有一定职场经验的没有选择出国深造的宝宝。另外,据调查,留学的劣势还体现在回国错过校招季、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不适应国内市场环境等等。发展城市选择有超过50%的海归在回国后并未发生城市的迁移,北京和上海依然是以最大的比例优势领先于其他城市,占比分别为24.7%、13.8%,深圳和广州位居其后。相比于2015年的数据,在北京和广州的海归比例有所下降。行业选择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与2015年相比,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就业人数超过金融业,从第四位升至第一位,增长10个百分点,反映出近几年我国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2015年相比,海归选择私营/民营企业就职的比例有明显增加,增长11.3个百分点;相应地,海归选择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民营企业的人才竞争力逐渐增强。就业岗位海归就业的工作岗位类型分布中,排名前五分别是销售、技术、市场/公关/广告、运营、行政/后勤,占比依次为13.5%、12.3%、10.3%、9.4%、8.4%。其次是财务、人力资源,研发,设计和产品等岗位。海归群体对当前工作岗位与其海外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偏低,认为非常匹配的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职级分布中,59.7%海归就业于普通岗位,占比最高。而就职于基层管理者的占比21.4%,中层管理者占比12.5%,高层管理者占比4.6%。相较于实际工作收入与个人期望收入,认为高于期望的海归仅为1%,三成海归认为基本符合期望工资,而近七成海归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3留学后创业情况创业理由创业方面,方便与家人团聚(63.2%)和看好国内发展潜力(56.6%)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两大主因。此外,容易获得亲戚、朋友等社会网络的支持、国内创业环境好、持有专利技术及相关领域国内市场前景好依次占比33.8%、29.4%、18.4%。创业行业在行业分布上,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创业者创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近五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选择金融业的仅占10.3%。创业失败率调查显示,52.9%的海归创业者有创业失败的经历。分别有40.4%和29.4%海归表示经验匮乏和资金不足是主要原因,27.2%的海归认为市场定位偏差,分别有16.2%、8.8%海归认为是合伙人之间出现矛盾、技术不够先进。创业所需支持在创业所需支持方面,三成以上海归认为,在创业中最需获得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辅导、财政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管理咨询服务、公平市场环境政策、税收优惠、创新场所等方面的帮助。与2015年相比,海归创业者对于创业辅导的需求提升14.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受调查海归认为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创业基地和平台对于其创业发展的帮助尚不明显。11.8%的海归认为帮助非常大,15.4%的海归认为帮助较大,合计不足三分之一,支持创业的平台与创业海归的对接服务有待加强。创业所选城市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24.3%)、上海(8.1%)、成都(6.6%)、广州(5.9%)、武汉(4.4%),这五所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创业海归。创业所在地域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基本特征。其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集聚,对海归的吸引力较大。以上仅仅是为你整理的《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的一小部分,但是相信你看完这些数据调查后心里也有个底:任何财富和名利都不是一夜之间来的,留学是为了充实内心、看清自己,为日后的发展做更好的铺垫。如果你想回国之后凭着一纸留学文凭就有用人单位抢着要你、轻轻松松年薪百万、走上人生巅峰也是不现实的。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抓住机遇,无论你学成归来是就业也好、创业也罢,你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光明无限的。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鸟兽不恶

顶级留学博士放弃一切成就,选择回国报效,网友:他散播迷信思想

从国家与社会的层面来说,发展教育可以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而人才则是一国发展与进步的保障;从家庭与个人的层面来说,通过接受教育这条途径可以让人在未来得到想要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价值,同时使家庭得到荣誉感。纵观近些年的教育现象,越是成绩优异的人越是有机会出国留学,而出国留学的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选择不再回国发展。很多人都说留学生们丧失了爱国心与民族使命感,但是就个人层面而言,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事业的发展前景与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不过,也并非是所有出国留学的人都遗忘了祖国,也有学者在国外积累到足够的知识与经验后选择回国做贡献,施一公就是其一。他早年和很多优秀的留学生情况差不多,从国内名校清华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用了10年的艰苦奋斗获得了博士学位,因专业知识过硬受聘于国外大学,从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这中间又是10年的勤苦耕耘。到此,施一公已经是很有名气的结构生物学家了。原本他可以继续留在国外享受高薪待遇,但是在2008年,他决定回国,到自己的母校任教,为国内生物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他放弃了上千万的科研经费。他也确实没有违背自己的这一初衷,从颜宁到万蕊雪,再到白蕊,都是他最为骄傲的学生,在30岁不到的年纪就成为国内顶端生物学继承人,未来的成就不言而喻。除了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在生物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同样令人羡慕,光是在世界学术范围内影响巨大的CNS上面就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如此研究成果就连国内一些知名高校都是望尘莫及。尽管在学术研究与培养人才方面都取得了傲人成果,然对他的负面报道仍不间断,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他因为一句话被围攻,围攻的人中不乏一些社会名人。因为他说: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这世界可能真的有神。网友瞬间展开了讨论,有人批评他身为专家不应该散播迷信思想,有人指责他身为科学家,不能如此误导舆论。实则,这句话只是有心人故意歪曲的,他的原话是说,宇宙中只有4%的质量,剩余的能量与物质可以称之为暗能量、暗物质,但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于是就有人借此添油加醋,将之曲解为:既然世界上有96%的物质是我们不知道的,那么第六感就可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灵魂与鬼也有可能是真的。介于此事,各种关于施一公的负面内容充斥网络,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名声。其实,既然我们呼唤与渴望人才回国报效,那么就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与保护。

公派出国留学读博后,回国能进985大学任教吗?

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公派又去国外读博!回国能去本校或相同的学校任教吗?可以,但是比例不高。不管是国内或国外读博,想进入一所985大学任教都极为不易,尤其是不少大学已采用5年(部分高校是3+3考核)考核制的"非升即走"模式。进校后给予"校聘"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的待遇和福利,5年内论文、国家级课题、奖项等考核合格,则转为正式副教授或教授。小西同学院的师兄,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博士一年级时走留学基金委(CSC)渠道去国外顶尖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依托母校顺利拿下"青千",已是博士生导师、教授,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小西2019年还看到他们团队发布的招聘公告,招聘2-3名师资博士后。-出国留学-小西看到部分人对于公派留学有不同"看法",小西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是不少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机会,是国内公开选拔、录取和排除留学人员的方式,具有多个项目类型,如提问中涉及的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平研究生项目"。相对来说,有3-4年的攻博博士学位,或是0.5-1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在出国留学的三种常见模式(自费、全奖或公派出国)中,学生公派出国并不比全奖或自费的差。在小西看来,有留学的想法,走哪个渠道都可以,关键是有合适的学校、导师接受。不过,公派出国在获得资助的同时,需签订协议,毕业后得回国工作至少2年。但是,对于读博之前就有回国工作的学生而言,也许是件好事情,科研成果够牛,申请"青年千人"是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极佳选择。国内名校对于"青千"或有潜力申报"青千"的博士(依托本单位),给予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如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职称(特聘教授)、组建团队的特殊政策等。往往这些不是国内普通博士或青年教师有机会获得的。-哈佛大学博士毕业演讲-小西之前有师妹申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读博,导师是鼓励她走CSC渠道的。类似情况的导师不少,一是国内申请出国的学生增加不少,二是国外高校的经费一样有限。当然,也有不少人科研成果丰富、较大几率拿到全奖的学生放弃走公派出国渠道,但是普通学生提出可申请国内CSC来支撑自己读博的费用,有较大概率获得更好学校或研究团队的offer。同样,也有学生申请公派出国留学被拒,国外导师依然愿意提供资助让其继续读博的。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后,想回国内985母校工作,关键得看之前得硕导或团队有没有引进你回来的意向。若是硕导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负责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得行政职务,你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团队缺少且急需的补充,就有较大的几率引回之前读研的团队工作。-研究团队/课题组-就小西了解的,不少大牛团队就有类似的"培养方式",将自己的硕士生送到国内顶尖研究团队读博,学习他人的长处后再引回团队,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甚至是导师间联合开展一些前沿研究或共同发表一些高水平文章。当然,小西熟识的博士生中,同样有去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几年后无法毕业而被劝退回国的。自己无法毕业,就谈不上有机会回国进高校工作的。这也是小西想说的,能去什么学校任教的"硬通货"都是自己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大学新进教师试讲-就小西观察的情况,国内不少专业毕业的博士,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比"海龟"差,想进985大学任教仅仅是缺少海外学习经历。选择出国做博士后的途径后,这些"土"博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点不比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差。因此,小西想说遇到合适的机会,如国内一些大牛导师邮件沟通后彼此满意的,建议尽快回国办理入职手续。加油!

世间

中国66万留学生在美取得博士学位后,仅有2成愿意回国发展?

中国66万留学生在美取得博士学位后,仅有2成愿意回国发展?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深造,据统计如今我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66万人,其中光是赴美留学的人数早已成为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输出国,可还有一项数据令人扎心,因为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取得了美国博士学位之后,愿意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仅仅只有2成,也就是说有80%留学高材生,选择了留美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的原因,其实主要有3点:首先,大多数国内学子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坦白说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财富,而如果这些高材生留在美国发展,一年几乎可以拿到十几二十万左右的美金,这样的收入在美国不论是房子也好还是车子也好,都不用发愁,而且还能过上中产阶级生活,自然不会选择回国重头来过。其次,出国留学一段时间后,也会对国外的生活逐渐适应,甚至在很多发达国家生活是非常惬意的,每天过的闲散舒适的生活,这当然是大家奋斗的最终目的,而国内相较而言竞争比较激烈,因此个别留学生选择留在异国他乡。最后,还有一点非常现实的原因就是,国外对于人才重视程度会更高,而且部分年龄,只要大家能做出成绩,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可是国内在很多情况下还要考虑资历以及人情等等,相对来说发展的复杂程度更高,所以一些想要简单生活的高材生,也会选择留在国外。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留学高材生不愿回国的3点现实原因,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龙虎

留学生回国就业多是商文科,理工科为什么不爱回国,原因很现实!

人才我们不缺,缺的是怎么留住他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真的缺人才么?我想大多数对人才有些了解的同学们,都会给出一样的答案:“我们真的不缺人才”。按全球的平均智商水平来看,我们已经处在智商金字塔的最顶端。同时我们也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拿本科毕业生举例,2020年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总数已经达到了874万人,这个规模还会随着扩招不断增长扩大,本科生基数扩大之后,研究生、博士人数也会不断增长,这些都是我们认知中的人才。我们不缺人才不代表着我们能够留住这些人才(理科科研科技类人才),为什么大量的我国杰出的科研人才都希望跑到美国去,在国内有可能他们做不出好成绩,反而到了美国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是因为这样很多留学美国的科研人才都选择了留在美国,而不是回国搞科研或者就业。我们就拿清华大学来举例,根据清华大学2019年发布的《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清华大学2019的毕业生中有15.3%的人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而美国是清华毕业们出国深造的首选,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0.2%。同时清华出国深造的毕业生们选择回国就业的比例只有约19%左右。那么有人就会对比全国80%的留学生回国就业比例,提出疑问:“清华大学出国深造留学生毕业之后回国就业的比例是不是有点太低了”?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说,这种简单的对比是不公平,也不符合实际的,这里要明确一点的是,这80%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大多都是学习商科(金融、管理、经营、人力资源)和文科专业的留学生,而理科科研类专业(数、理、化、生)的留学生本来就占比不到留学生总数的10%,这部分科研类留学生毕业之后选择马上回国就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同时他们对于我们科技创新的发展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留学生群体。那么为什么科研科技类留学生不愿意回国就业搞科研呢?这才是我们应该要问的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才对,而不是笼统的进行简单的数据比较。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理科科研科技类人才),看看大佬们怎么说大佬一、施一公施一公: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1-4]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施一公对于我国留学生赴美留学毕业之后选择留在美国的做法,给出了一个成语作为解释:“知足常乐”。其实所谓的“知足常乐”更多说的是我们的留学生赴美毕业之后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方式问题,留在美国工作就业相对于回国就业是有很多的现实面的优势存在的。薪酬高于国内:留在美国就业工作,无外乎两种选择,进入美国大学任教,进入公司做研究人员,不管选择哪一个选项,只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个几年,很容易就能跻身于美国的中上阶层,同时挂钩的就是高薪酬,要比国内的薪酬水平高得多得多。有高薪、有地位并且触手可及。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高薪酬待遇,带来的就是舒适的生活环境,买房买车很简单,独门独院的别墅大house,价格美丽的各种豪车,相对于高薪酬来说更加低廉的吃喝物价水平,对比国内的高房价的一房难求,还有一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留在美国就业的优势显而易见。用自己的学识换来的是安逸稳定且富足的生活方式。我们国人讲究的就是“知足常乐”,在物质生活上同样“实事求是”,哪里优越我就选择留在哪里,只是出于本性的现实面选择,无可厚非,没有对错。对于此类选择上纲上线到爱国层面其实是有点矫枉过正了。每个人都是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既然选择留下,我们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我们应该更多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问问我们自己这些人才为什么没有选择回国呢?大佬二、翟东升翟(音Dí)东升,博士,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所特聘研究员、世界经济专业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翟东升教授对于我们留不住创新科研科技人才的解释是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时也回答了上文中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选择留在的美国,而不是回国就业搞科研。搞科研创新要花很多钱的:真的要搞科研,搞创新,他是花很多钱的。那么只有在全球市场体系的中心地区(美国),才有足够的热量才烧得起钱,才能够养得起这种创新。同时创新科研是一个场域,创新不是光靠一个天才般的个体,他的灵光一闪。而是靠一个群体,知识的不断的积累,思想火花的碰撞,优秀的研发条件,相关信息的共享。(顶尖科研团队人才数量,美国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多年来的重物轻人:我们在过去的三十年、四十年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重物轻人的表现。在我们科研体系里,对于耗材和设备的预算经费非常多,可是如果你想要给人发钱,你想要高价雇佣一些人,难度就会非常大。我们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我们财务体系,我们的预算编制逻辑,就是不愿意为人才而买单,而只愿意为物来买单。(穷怕了的穷人思维模式)。对于说谎和造假的惩罚力度不够:美国对于说谎和造假的处罚力度和仇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国内,国内对于此类事件的容忍度似乎有些偏高,当我们去容忍了这种说谎造假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过分的尊老、好面子:给老人、给老同志、给老权威以足够的面子和太高的地位,这种做法对于创新来说是不利的。所以我们的论资排辈、尊老,同时不喜欢辩论和批判,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和社会文化,它对于我们年轻人的出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新建一种新机制和新文化来鼓励年轻人拥有更多发言的权利。相比欧美社会里面,年轻人比较容易出头得到发展的机会,年纪轻轻可以做国会议员,年纪轻轻可以成为正教授。我的教育和考试体系:我们的教育和考试体系倾向于求全,要求一个人平衡发展。只有你各门功课都好的情况下,你考出来的总分才是足够高的,才能够让你被重点大学录取。它比较鼓励选拔那些,各方面都不错,但各方面都不杰出的人,最后获得最好的教育。从而忽略了很多偏科的天才,由于偏科结果他的分数不平衡,就会被我们的教育和考试体系淘汰掉。他们最后可能就是一位大专生。假如我们需要一批物理学家,那么为什么要,要求这些物理学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呢?尤其从现在再往后,未来中国的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英语好的必要性不大,他完全可以有各种翻译软件帮助他学习,要发表论文,有人给他翻译,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事。结合两位大佬的论述,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施一公校长把赴美搞科研的留学生,不回国的问题归结于留学生们自身的人性向好的选择上面,哪里能够给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我就选择留在哪里,从个人生活的现实面出发。而翟东升教授则是从我们目前自身的不足出发,客观的分析了我们目前阶段对于留住人才的各方面的不足,从最现实角度的钱到大环境的学术氛围,还有就是我们培养个性人才方面的缺失,给出了很好很清晰的答案。看到这我们就不难发现,两位大佬的解释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一个说的是个人的内因,一个说的是大环境的外因。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待科研科技型人才的方式,和能够给予科研科技类人才多少待遇以及足够的重视程度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于清华大学赴国外深造的留学生们,为什么回国就业比例那么低的问题,就应该有了清晰的答案了,因为欧美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人才交流的氛围,简单说就是有钱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有更多志同道合的科研同好的交流。同时还有可以预见并且很容易就能得到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再加上国内目前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回国就业或者做科研研究,实际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发展,选择留在国外算是一种审时度势的一种理性选择,所以清华大学赴国外深造的留学生们不选择回国就业搞科研也是符合他们切身利益的决定。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我们想要扭转这个局面就需要用自身不断改变和努力,来尽快弥补我们目前的各种不足。

今夫百昌

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有何区别?为何高校都喜欢“海归”博士?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优秀的学生选择深造,我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数量很多。有人选择在国内攻读博士,也有一部分学生去国外读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我国本土博士质量已经有所提升。但很多高校招聘博士的工作还是写明有留学经验者优先。那么本木硕士和海归硕士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呢?一、科研环境不得不承认我国在理工科专业方向上,我国科研经验比较少,很多高新科技领域没有一些外国发达,人文学科方面也存在不足。很多欧美国家的科研经验比较丰富,优秀的老师比较多,学校给博士提供了很多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资源比较丰富。外国还有很多前沿研究项目,激励机制比较好,奖金丰富。虽然我国科研资源比较丰富,但总体科研环境还是不如一些欧美国家,外国一些名校和研究所的科研设备和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我国只有少数重点大学和科研所资源设备比较先进,剩下院校的科研环境确实一般。二、视野格局海归博士可以接触到先进前沿的科研项目,参加一些国际交流会,可以和一些优秀的外国学者交流,外国名校的老师也非常优秀,对博士的科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这样的学术科研环境下,海归博士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格局也更加高。而国内的名师数量有限,学术峰会的数量和级别也是有限的,本土博士的科研视野格局就会受到影响。三、就业发展很多优秀的留学博士可能会留在外国继续做科研,也有一些海归博士回来找工作。海归博士的就业发展还要看毕业院校、科研成果、个人能力,所以并不是所有海归博士发展前景都非常好。当然名校毕业的海归博士,科研成果还比较丰硕,回国的就业机会都比较好。如果要在高校任教,那留学经历还是挺重要的,因为高校希望老师要有科研学术能力,还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事物。四、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其实一个博士的成绩还是要看个人,很多海归博士并不是非常有优秀,科研成果和本土博士差不多,学术水平也差不多。我国本土博士的科研成果也逐渐增多,很多学术论文得到了国际认可,这也是非常可喜的,看到了我国高等人才的潜力。所以一些企业和院校确实没有必要只关注是否有留学经历,本土博士也非常优秀。根据以上四点分析看来,海归博士和本土博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享有的科研资源、国际视野等方向,海归博士的科研前景更好。而博士的就业发展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科研成果,所以即使海归博士有一定优势,也不能过分崇拜,企业和高校要客观看待海归博士和本土博士。

扎扎实实

关于留学回国后的一些事情,你都清楚要做些什么吗?

万事要有前瞻性,而并非走一步看一步,留学亦是如此。为什么你会选择出国留学?想必很多同学被问到这个问题后,都会想到出国留学后多少年,自己会是怎样一番模样。比如说出国留学,做最终决定之前,回国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留学归国后,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就业问题。中国智库发表的《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的海归有22.74万。海归群体中,近70%的归国人员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只占三成。有半年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占14%,半年到1年工作经验的占17%,1到3年的占23%,剩下的是有3到6年,甚至是6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通常,同等学历背景情况下,海外工作经验越丰富,回国就业竞争力越大。从积累海外工作经验方面来看,澳大利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在澳洲完成2年全日制本科或硕士课程后,可以申请获得2年工作签证,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努力找份好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只有完成2年全日制课程才能获得工签,课程为1.5年或1年,是无法申请的。读2年制课程的同学,如果转了学分,不管转了几门课,都会影响工签资格。如果本身读的课程不足2年,又想拿到工签,可以考虑修读一个相近专业的第二学位,凑足2年,也同样能达到要求。而英国就完全不一样了,工作签证卡的紧。那对于去英国的同学来说,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希望了?也不是!英国硕士课程多为1年制,但是学生签证不是卡着课程时间发的。同学们的BRP(生物信息卡)上,有效期会比课程时间长4个月左右。比如,2018年9月入学的同学,会在2019年9月完成硕士学习,但签证有效期是到2020年1月30日。而且,同学们的学术课程通常在2019年6月份就结束了,6月到9月这段时间,大家一般在准备论文或做研究项目。也就是说,从6月到次年1月末,大家至少有7个月左右的自由时间,可以考虑实习。大家习惯性地把出国留学形容为“镀金”。其实不然,“镀金”镀的不是学历这层金,而是我们思维的转变,能力的提升,眼界的开阔,经验的积累。内外兼修的改变,才有机会百炼成金,毕竟只有知识和能力,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夺不走的。从海归群体的现居住地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是省市间海归人才竞争的受益者,海归迁入数量分别占群体总量的12%、8%和6%。海归回国求职多通过招聘网站、APP投递简历, 95%的海归可在回国半年内找到工作。金融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升至第一位,制造业比例也有所上升。就业行业方面,金融、信息技术、制造、教育、批发零售、文化娱乐排名靠前,所占比例分别为14%、13%、12%、11%、8%和7%。相应地,这些行业的竞争也更激烈。不少同学出国留学时,会选择转专业。部分原因是本科专业确实是被动选择的,要么是高考后被调剂,要么是出自父母的“建议”。出国读研给了这类同学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可以放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有部分原因,自然是冲着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薪资丰厚的专业。所以建议同学们选择专业之前,慎重地考虑这几个方面:第一,我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喜欢,可能是受某次成功经历激发,或者受别人无意中赞扬的鼓动,误认为自己喜欢。真正的喜欢,一定是在这个领域能保有持久的热情,能够接受暂时的无知和落后,愿意持续性探索,等得起结果。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误会而放弃本科专业,选择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专业。第二,我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的学习。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比如信息技术、经济学、金融等,都是有准入背景要求的,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运算能力。第三,我是否希望把这个专业当做今后人生中从事的职业,学习这个专业,是否对我的职业规划有所帮助。这一点,可能在同学们纠结该去综合排名好,专业不怎么样的学校,还是综合排名一般,专业合自己胃口的学校时,有所帮助。就业就说到这里,下面说点实际的,留学回国,你都需要注意什么。辛辛苦苦出国留学一趟,总要办个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了。有了这份证明,你才能享受各项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优惠政策。这份证明其实在回国前就需要办理。什么是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是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制表,由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分为三联,第一联咱们自己保存,第二联带回国内向海关申报购买国产免税车,第三联由使领馆教育处存档。什么时候能用到留学回国人员证明?(1) 买国产免税汽车;(2) 买房;(3) 在大中城市落户、办理档案;(4)联系并落实工作单位;(5)申请各类科研启动经费、基金;(6)评职称,报考公务员;(7)创业享受优惠政策。这么重要的证明,一大半同学回国之前都不知道要办理,你敢信吗?学成回国前1个月左右,要填好申请表,准备好本人护照、学位证书、成绩单,将申请表连同这三份材料的原件,邮寄到中国驻留学所在国大使馆教育处,进行办理。邮寄时记得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申请办理留学回国证明”,内附回邮地址信封,贴好邮票。当然,你如果有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带上材料,亲自到大使馆教育处去办。回国前没办怎么办?只能从国内把材料邮寄过去(国际快递很贵的)进行补办了,注意不要超过2年,超过2年就不能给你买免税车的第二联了。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做学历认证,这直接关系到你的就业和人事档案存档。认证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申请,注册账号后,填写申请信息,上传要求的材料,并在线支付申请费,完成申请。认证所需的申请材料如下:(1)一张近期证件照片,底色不限;(2)源语言(如果源语言不是英文,还需提供英文版)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证书(从2018年开始无需中文翻译);(3)留学期间的所有护照(含护照首页以及留学期间的所有签证记录和出入境记录);(4)亲笔填写的授权声明(留学服务中心官网可下载模板)。所有材料扫描成彩色电子版,申请过程中在线上传材料。最后一步是在线支付费用,包括认证费360元,EMS快递费15(北京市内)或25元(北京市外)。认证材料递交后,10到20个工作日能完成审理,并将认证报告通过EMS邮寄给大家。证件齐全后,我们来看看留学回国人员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大城市落户大部分海归,都希望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因为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却很高。户口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购房上有着巨大作用。对归国人员而言,只要在国外取得学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同时达到出国至少一年的时限,就有资格申请大中城市落户。以北京为例,海归落户北京的条件为:(1)在国外留学,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2)出国留学一年以上(满360天,可累计;若中途回国,回国时间不算入360天内);(3)入境回国日起,2年内提交落户申请;(4)由单位提交,不得个人申请,所以要确认好,单位是否有落户资格和名额;(5)需缴纳社保3个月以上方有资格提交申请。(6)购买免税国产汽车留学生回国后可以购买免税车。但是需要注意,只有经海关批准的国内或合资汽车企业生产的车型,可以办理免税购车申请。可以免除国产汽车主要进口部件的关税,以及整车计税价格10%的车辆购置税。免税条件:(1)留学一学年以上(至少9个月);(2)毕业后在境外停留不超过两年;(3)毕业后首次入境不超过一年;(4)学习期间(从注册入学起到毕业止),连续在海外停留180天,中途回国不超过30天可视为连续在外。创业优惠政策海归回国创业时,政府会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资助、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些留学生创业园提供第一年40平米免费办公室,第二年按实际租金的60%收费,第三年按实际租金的80%收费。具体的创业政策优惠,大家可以查看所在城市的政府公告。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大家,那就心满意足了。

气本

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真的有用吗?

对于我们在读的博士而言,出国不仅仅是一次简单旅行,更多的是认为出国留学可以为自己找工作增加优势和砝码求,同时也可以接触一下国外大学的科研环境。于是很多博士。都参加了学校或者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研究生公派留学交换计划。申请去本专业领域水平较好的世国外高校做一年交换生,以此增加自己的留学经历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无论从长远的科研道路发展而言,还是短期的能力提升而言。似乎出国留学是一条为自己添砖加瓦的大好事。但在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是否真的有用,可能只有真正经历了人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先举个例子,塔主读博期间所在的科研团队中有2名博士生先后申请了去国外某高校交换,交换期为一年。在他们出国之前,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对就业有非常大的作用。认为在国外有更多的发表论文的机会,同时也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科研平台。等一年的交换结束后再去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且可以做到多份工作摆在面前,可以去挑。可当一年的交换期结束后,两个博士却灰溜溜的回了国。其实,在这一年期间,两个人也仅仅是发表了一篇中等水平的SCI论文而已,并没有较多的科研产出,但同时因为出国交换一年,导致他们博士毕业的时间被延期一年。可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原本给自己镀金的优势,却在找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相当一部分科研单位只看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对于博士期间是否有出国经历并不关心。而另一些对出国经历有要求的单位,大多要求两年或三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才认可。对一年的留学经历并不看重。最后两个人在找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比土博士有多少优势。因此,有人会问:那么在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到底有没有用?塔主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如果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博士期间一年的出国经历,还是有一好处的。这一年至少会增加许多你海外生活与学习的阅历。你这一辈子出国次数不可能就这么一次,在你今后的科研发展道路上,你有过这一次留学经历,那么你在下一次出国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如果仅从博士毕业和找工作的角度来看,出国交换一年就意味着博士被迫延期一年。这是出一个时间机会上的损失。同时,从找工作的角度而言,博士期间的出国留学经历只是为你简历上添了一笔,仅仅证明你的外语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你的科研水平而言,论文还是硬指标,出国留学经历并不能给你带来这方面更多的优势。如果你真想在这方面要占有优势,那么塔主建议直接攻读留学学校的博士学位,而不是仅仅出国交换一年。所以说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到底有没有用?我想大家自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同时也谢谢大家长期对塔主的关注和支持。

金凤凰

国内博士or国外博士,海外经历有多重要?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博士似乎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梦寐以求的学位。但要想成为一名博士生,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不要小瞧这一点点的区别,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可大着呢!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不想进入企业当一个实习生,进入高校就职就成了一条最为普遍的道路。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引进博士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海外经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一点一直存在,成为了很多国内博士生一直跨不过去的坎。在我国清华、北大等众多的一流高校中,新任的教师中,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的教师占80%,有的甚至有多段留学经历,新任的国内博士毕业生则是少之又少。要想在高校里面任职副教授以上的职位,大多数的学校都会要求拥有3年以上的海外经历。这也就说明了海外经历有多重要!海外博士越来越受欢迎,出国读博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菲律宾理工大学给出了答案: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排名第二的国立大学,拥有18个分校11个系,可授予46专业的学士学位和15个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学生人数最多的国立大学,也是中国教育部推荐的30所大学之一。菲律宾理工大学的优势:1、 菲律宾拥有世界上顶尖的教育资源,能培养学生成为最优秀的国际化人才。2、 尊享海归待遇,学历中国教育部认可。3、 可以为在职人员提供假期集中上课4、 两年至三年获得博士学位,按时毕业,超低成本留学5、 入学手续简单,轻松毕业,帮助学生创业。6、 大专直接读硕士,单独开班,在读期间为优秀学生提供在菲律宾本地年薪8-10万人民币的实习机会。菲律宾大学博士归国待遇:1、 尊享高层次海归人员奖励和优惠创业政策,。2、 享受留学生北上广落户政策。3、 享受购买减免车价20%左右的免税车、创业免税和房租。4、 优秀毕业生可获得到机关单位和央企、国企、外企等相关单位就业的机会。入学要求:参加入学考试、面试合格者直接发录取通知书。申请程序:1、 报名申请:填写报名申请表,提交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2、 资格审查:初审合格后,缴纳服务费。3、 发入学通知书。4、 签证赴菲:招生咨询中心协助学生办理第一次赴菲律宾签证、机票等事宜。5、 抵达注册:申请人抵达学校体检,办理注册手续和考试。6、 学生签证:去菲律宾移民局办理学生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