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生物六大所扩大新冠疫苗产能 长春所累计产装289万剂斑夏

中国生物六大所扩大新冠疫苗产能 长春所累计产装289万剂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中国生物六大所扩大新冠疫苗产能,长春所累计产装289万剂4月12日,中国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正在利用所属北京、武汉、长春、上海、兰州、成都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扩大新冠疫苗产能和分包装能力。其中,截至4月12日,中国生物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中国生物长春所”)累计生产分装新冠疫苗289万剂。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图据中国生物介绍,日前,中国生物长春所新冠灭活疫苗分包装生产准备工作顺利完成,首批新冠疫苗于4月6日凌晨正式走下生产线。中国生物长春所投产的三条生产线日产能可达100万剂以上,目前正在组织24小时满负荷生产,以满足新冠疫苗的供应需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已经有两款新冠灭活疫苗获批,来自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另外,中国生物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也于4月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

对夺

中国生物六大所扩大新冠疫苗产能,长春所累计产装289万剂

4月12日,中国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正在利用所属北京、武汉、长春、上海、兰州、成都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扩大新冠疫苗产能和分包装能力。其中,截至4月12日,中国生物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中国生物长春所”)累计生产分装新冠疫苗289万剂。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 图据中国生物介绍,日前,中国生物长春所新冠灭活疫苗分包装生产准备工作顺利完成,首批新冠疫苗于4月6日凌晨正式走下生产线。中国生物长春所投产的三条生产线日产能可达100万剂以上,目前正在组织24小时满负荷生产,以满足新冠疫苗的供应需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已经有两款新冠灭活疫苗获批,来自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另外,中国生物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也于4月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望普

疫苗行业质量引领排头兵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为健康保驾护航

四川省微生物协会服务大健康系列报道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系原全国卫生部直属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经过近六十年的积累发展,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成为中国疫苗行业质量引领的先行者、排头兵。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年生产、分装能力达1.5亿剂次,在产乙脑减毒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注射用卡介苗、治疗用卡介苗、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等6个产品。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以“国际化经营、科技创新”战略为指引,率先按国际标准重构了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首个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的中国造疫苗生产企业。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注重提升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承担、参与了20多项国家“863”课题、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项目,荣获40余项国家部委、省、市科技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医药制造业最佳效益20强,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2019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政府首批启动的重大生物技术项目牵头单位,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始终保持创新发展的活力,现有病毒样颗粒疫苗(重组汉逊酵母表达)转化平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研发平台、重组载体疫苗(麻疹病毒和乙脑病毒为载体)研发平台、转基因兔乳腺转化器开发平台等4个技术研发转化平台,专注人用新型疫苗和罕见病药物研发,4价/11价重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二倍体人用狂犬病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组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以麻疹病毒为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及重组人C1酯酶抑制剂(罕见病HAE治疗)等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多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并启动产业化。“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将不断致力于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努力成为引领国内行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受到社会尊重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四川省微生物协会办公室、中国食品报四川报道)

节振国

探访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怎么打?产能如何?

来源:央视原标题:疫苗怎么打?产能如何?一文解读我国新冠疫苗新进展→眼下,我国首批新冠疫苗开始在多地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疫苗需要打几针?怎么打?打完后能不能摘口罩?通过下面的短片来详细了解。01:33新冠疫苗怎么打,打几针?据了解新冠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其间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先接种新冠疫苗重点人群包括哪些?这包括:冷链物品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运输人员,交通运输人员,出国工作学习人员, 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员,水、电、暖、煤、气等相关人员,以及物流、养老、环卫、殡葬等相关人员。 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接种人群年龄,目前是在18岁到59岁之间。接种新冠疫苗后抗体可持续多长时间? 目前证据提示,抗体在6个月以上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求。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咳嗽,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等。打了新冠疫苗后,能摘口罩吗?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在人群免疫屏障未建立前,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此外,新冠疫苗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加班加点生产 确保疫苗供应 我国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获批附条件上市,目前疫苗的生产状况如何?后续产能将如何扩大?跟随记者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了解一下。01:19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我手里拿的是刚刚下线的疫苗,这个生产线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技术,一分钟这个生产线就可以下线三百支左右的疫苗。一箱箱疫苗在完成包装后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冷库,等待发往全国各地的接种点。为了提高疫苗生产的效率,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应用。在包装生产线上,这个灯检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通过灯光照射和高速摄像机拍摄,可以检测疫苗液体是否浑浊、有无异物,灌装量是否符合标准、玻璃包装有无划痕等,效率是人工检测的数十倍。目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年产能达1.2亿剂。而在这个车间的不远处,一个崭新的疫苗生产车间已经建设完毕,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和工艺验证,投入使用后将能保障年10亿剂的产能。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所新冠项目生产负责人 张晋:我们现在的生产线是两班24小时运转,很多人也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元旦没有休息,春节也不会休息的。我们会开足马力,满足国家的需求,让我们的疫苗更多地上市,为构建免疫屏障作贡献。多种措施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疫苗的生产过程对安全的要求很高,如何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安全?生产出的疫苗质量如何把控?01:24生产疫苗首先需要将毒株接种到细胞中进行培养。因为新冠病毒有空气传播的特点,疫苗的生产对安全性要求很高,需要在高等级生物安全车间里进行。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学家 武桂珍: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就是怕病毒泄漏,后来卫健委组织相关的部委制定出了相关的车间生物安全的要求,经过专家的评审所以现在可以来做了。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所新冠项目生产负责人 张晋:我们高等级生物安全车间里是三级防护,第一级是设备本身,就是你培养病毒的罐子不能有泄漏。第二部分是车间,车间是负压车间,需要定期消杀。第三级是整体的建筑,要耐八级地震,而且它的电源是24小时供应,不能断电。除了保障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绝对安全,每支疫苗在完成灌装后还要经过多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出厂疫苗的废品率不超过2~3%。与以往疫苗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疫苗每个包装盒上还要进行激光打码编号。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 杨晓明:每一支疫苗它有一个码,像我们身份证一样,这个疫苗它的制造过程都能查得出来。也可以扫码以后打给谁了,将来打的情况都可以通过扫码查出来,往回可以追溯他从哪儿来 ,往前可以追溯它从哪儿去。

阐提

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走进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2月26日,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走进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访新冠病毒疫苗生产情况。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介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生产整体情况。记者远程参观新冠病毒疫苗高等生物安全车间,现场参观拍摄新冠病毒疫苗分包装车间、中国生物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王辉回答了记者感兴趣的问题。国新办组织中外媒体走进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欢迎致辞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介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生产整体情况媒体记者远程参观新冠病毒疫苗高等生物安全车间新冠病毒疫苗分包装车间负责人张明虹向记者介绍车间运行情况媒体记者参观、拍摄新冠病毒疫苗分包装车间媒体记者参观中国生物博物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王辉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王辉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图片均由 国新网 栾海军 摄)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国新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爱希望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招聘啦,针对疫苗生产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

长江日报4月6日讯 日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招聘公告,针对疫苗生产、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覆盖生物、医学、药学、机械、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据介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50年,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主要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肩负着国民健康所需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治疗制品和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和供应的重任,承担5个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生产供应,拥有生产批准文号60个,主要上市产品8种,年产能2.6亿剂以上。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附条件上市,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招聘公告介绍,储备人才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并可提供食宿、职工体检、心理健康咨询等福利。薪资方面,大专学历税前年薪7万至8万,本科生8万至9万,硕士税前年薪为10万至11万。应聘人员可登录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官网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官网查询招聘公告并提交简历。(长江日报记者吴曈)【编辑:邓腊秀】【来源:长江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生于陵陂

「快讯」任振鹤在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调研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3月1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今天下午来到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副省长张世珍,省政府秘书长李志勋一同调研。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小龙

免瀑镇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招聘啦,针对疫苗生产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

长江日报4月6日讯 日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招聘公告,针对疫苗生产、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覆盖生物、医学、药学、机械、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据介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50年,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主要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肩负着国民健康所需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治疗制品和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和供应的重任,承担5个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生产供应,拥有生产批准文号60个,主要上市产品8种,年产能2.6亿剂以上。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附条件上市,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招聘公告介绍,储备人才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并可提供食宿、职工体检、心理健康咨询等福利。薪资方面,大专学历税前年薪7万至8万,本科生8万至9万,硕士税前年薪为10万至11万。应聘人员可登录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官网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官网查询招聘公告并提交简历。(长江日报记者吴曈)【编辑:邓腊秀】

白樱桃

外交部介绍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参访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情况

11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了解,外交部日前刚邀请了部分国家驻华使节赴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参访。你能否介绍具体情况?赵立坚介绍,11月12日,外交部礼宾司组织多国驻华使节参访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使节们参观了新冠肺炎疫苗生产监控室等地,听取了国药集团负责人对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情况介绍,并就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参访加深了使节们对中国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的了解。各国使节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讲话增强了各国战胜疫情的信心,他们祝贺中国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表示愿推动各国与中方共同推进疫苗研发、使用合作,加强全球抗疫合力。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北京头条客户端 ]

何不为乎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积极做好疫苗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

4月30日16时,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段凯介绍,疫苗研发需要经过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和总计三期的临床试验,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湖北省灭活疫苗研发团队经过了数月研发奋战,圆满完成了候选疫苗的免疫原分析、临床前安全性和保护性研究。4月12日,湖北研制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取得临床研究批件,当晚灭活疫苗开展了人体临床研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也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其中推动建设的武汉生物实验室非常重要,目前完成了该实验室建设规划设计,并已开工建设。【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