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学姐心酸史:考研不躲开这些“坑”,上岸太艰难!建议收藏隐形人

考研学姐心酸史:考研不躲开这些“坑”,上岸太艰难!建议收藏

大家好!我是向上好青年!现在已经1月中旬,相信大部分22考研的同学都已经进入基础复习的阶段了!但根据学姐目前了解到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才决定考研,正在做考前预备工作。考研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目标院校。如果在择校的时候就踩“坑”了,那后期上岸就很难了。想必大家都知道如何择校,那学姐就根据之前上岸经验,告诉大家一些择校的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在开始备考时避免入择校“坑”!正确对待报录比先科普一下,报录比是拟录取人数比报名人数。例如,报录比是50:1,就是说每50个人报名就有1人被录取。报录比越大,录取的比例就越大!报录比可以看出院校的热门情况和考研难度。但是也容易把考生代入误区,假如院校去年的报录比特别小,那今年的考生基本就不考虑这所院校,报考人数就会减少,反之亦然。所以同学们在择校的时候,不要过分纠结于报录比,正确对待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拒绝名校情结名校从学术氛围到学校自身的名牌效应,都会对以后就业带来一定帮助,大多数考生选择名校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可名校终究是名校,招生人数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就会提高门槛,加大题目难度,并且报名人数会更多,竞争压力也会变大。所以,真的想读研的同学们,学姐建议大家应该把录取放在第一位,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不要一味地去选择名校,选择适合自己实力的院校。执着于北上广作为我国发展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有很多发展机遇,如果能够顺利被这些一线城市的院校录取,未来也打算在北上广发展,这样选择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需要同学们知道的是,北上广院校优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与其他省份相同水准的院校相比,录取分数会高出一些。为了地理位置而提高考研的难度,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可以谨慎考虑一下。清楚三组数据1.招生人数在学校官网上可以找到你即将报考专业的招生人数,但大多数为往年数据。招生人数代表着如果去年招生人数在个位数,说明去年已经有很多人做了炮灰,容易出现神仙打架的情况,可考虑调整目标。并且,有些院校不公布招生人数,那你就要通过其他途径如找学长学姐来了解。2.推免生人数这个数据有些学校同样不会公布,需要找学长学姐了解,也可给校研招办打电话查询。搞清楚你要考的专业包括多少推免生,了解自己的竞争压力。有些名校的少数专业推免生要占70%以上,如果不清楚这一状况就凭一时激情毅然报考,势必会成为炮灰。3.往年复试分数线(院线)这个数据同样一些学校也是不公布的,并且这个有多重要想必不必多说。需要强调的是,除了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有自己的院线,一些非自主划线的学校也自己设定院线,这就意味着即使你过了国家线但不一定能进入复试。一直纠结院校每年考研都会有同学在几所院校之间犹豫不决,频繁地更换考研报考院校,有的甚至在考研报名前夕开始换别的院校。这样做会大量的浪费备考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旦更换就意味着基本要从零开始备考,这就造成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走,挑好学校后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合适专业的院校院校都会把各种教学资源都向自己的优势专业倾斜。而如果你的目标院校里,你选的专业只是个冷门学科,那配置肯定没有那么好。所以只想读研的同学可以不考虑这个,但真心想学东西的考生,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与金钱。还没定好目标院校的同学,可以从上面的因素考虑,这都是学姐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经验!你们要格外注意,相信你们可以找到合适的院校并且成功上岸!我是向上好青年,愿你在考研路上勇往直前!考研相关的问题可以私信、评论!

金号角

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很难成功?想在名校读研,请避开这些误区!

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很难成功?想在名校读研,请避开这些误区!有不少考生在考研的时候更换了专业,要么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要么是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但想跨考成功并非易事,不少人走了弯路,往往都成了炮灰!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很难成功呢?若是想在211或985名校读研,跨专业的考生应该如何做呢?跨专业考研还敢选211和985名校?避开这些误区,成功上岸并不难!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如果对跨考的专业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不懂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基本上很难成功。小水遇到不少跨考成功的例子,其中不乏在名校读研的人。跨考生想要成功读研,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一旦跨考生陷入误区,基本上与读研无缘。去年小水遇到一位跨考古代文学的考生,她本科是卫生管理专业,应该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基础,纯粹是喜欢文学才跨考的。只不过和医学类专业不同的是,她在择校上选了一所211大学,但考出的成绩还不到三百分,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她身上。当时在备考的初期,小水就建议她提前准备,毕竟是跨考。她没有重视,大二决定跨考,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准备,此时已经距离考研没有半年时间了。当时小水的意思是趁着没有正式报名,让她选择换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或者不考大综合的学校,这样难度低一些,参考书也少了很多。但她还是想在211大学读研,坚持自己的想法。但越是到了后期,她越是着急,到了研究生考试结束,她的参考书还没看完一半!要知道文学专业和医学专业不同,光国家线就非常高,基本上一区线没有低于350分,她的初试分数离国家线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更别提学校的复试线了!选择跨考自然可以,但是考生很容易陷入误区,不听人劝。即使考生的学习能力再强,也难逃成为炮灰的命运!所以小水建议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尽量避开以下一些误区,这样才能顺利上岸!01、跨考考研备考时间过短,准备不足既然是跨考考研,又想在名校读研,就是大一准备也不过分。小水也遇到有的考生刚进入大学就准备考研的,这丝毫不夸张。但像上面的考生这样,到了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到了临考参考书还没看完,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呢?02、报考专业和院校难度太高,上岸太难既然考生是跨专业考研,可以酌情考虑专硕或者学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一般来说,专硕难度较低,每个学校拟录取的人数也多,考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小水不建议死磕名校,在备考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学校作为目标,再选一到两所学校作为后补。这样在考研后期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把握,可以降档选择考研院校,这样成功率更大一些!03、能力不够,可行度低,盲目跨考考生在跨考考研之前,应该花时间好好了解这个专业,对于自己来说,能不能考研成功,成功的概率是多少。一般来说,理工类跨考文学、历史、金融类等专业容易成功,反之则难。特别是文科专业跨考理工类专业,数学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能成功的概率极低。再者,考研专业的复试线不相同,具体到每个学校也是不一样的。这些考生都需要了解。特别是34所自主划线学校的难度更大,跨考生报考这类大学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国家线,那个只能在你调剂的时候才有用!04、部分学校和专业不接受跨考有的学校和专业不接受跨考,比如医学类专业,比如一些特殊的院校。所以考生要注意查看往年的招生简章,是不是能跨考。有的学校对于跨考生还需要加试科目,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考生也要格外注意才行!所以,考生在跨专业考研之前,要想清楚初试和复试的种种情况,不能盲目地去跨。考生尽量跨考那些自己有基础,可行性较高的专业和学校,这样的话才不会成为炮灰。但在备考时还得做个复习计划,确保可以成功才行!如果你本科学的专业你不喜欢,你在考研的时候会选择跨考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确定拟录取后不打算读研,影响二战考研报名吗?学校不放人咋办?高分考生在考研复试中为何会被优先刷掉?这些是你成为炮灰的原因来自农村的准研究生要不要转户口?慎重!这些问题请提前想清楚!

步步高

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大都失败了?想读研,请避开这些跨考误区!

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很难成功读研?这些跨考的误区你中了几条?如今选考研的同学非常多,其中也有因为对自己专业不满意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他们其实就是想考个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或许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许是能拿高薪的专业,但不论如何能成功固然不错。但事实是,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同学并不多,很多人走了不少弯路,还是与研究生无缘。那么,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为何成功读研那么难?对于跨考的那些误区,你是否已经陷进去了呢?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大都失败了?想读研,请避开这些跨考误区!对于跨专业考研来说,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这就要看考生在跨考初期怎么选择和跨考时如何准备了。小水身边就有好多朋友跨考成功的例子,像经济类、文学类、历史类等专业,都有成功的可能。但要是陷入跨考考研的误区,那么就离成功越来越远了!有位计算机专业跨考古代文学的考生,他因为本科的时候加入了诗社,所以对文学非常喜爱。再加上自己在本科阶段也看了不少书,觉得自己基础不错,所以打算跨考古代文学,希望自己能在文学方面有所发展。但他忽略了一点是,跨专业考研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许多专业书籍因为是繁体字写就,他压根就看不懂,因为古汉基础不牢固。他只是对文学的喜好而贸然选择跨考,等到真正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想跨考读研并不容易!一战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的专业课不及格,英语才考了40分,要知道国家线在350左右,英语单科线基本上在51到55之间,他差的分数太大。小水当时不建议他二战,因为单纯靠爱好不能跨考成功,以他的水平再考一年还是一样成为炮灰。所以他直接放弃了跨考考研,做了一个网络工程师,文学成了他业余的爱好,这也未尝不可。虽然选择跨考的同学有很大的勇气,但是他这种做法就不太建议,主要是他陷入了考研的误区里!为何跨专业考研很难成功别碰这些跨考的误区!为何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很难成功?即使考生的实力再强,碰到这些误区,读研也不容易!01、未加了解,盲目跨考有些考生在大学里学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想到要跨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上,但却没有事先去了解,盲目跨专业考研。之前就有考生从文科跨考到理工类专业,到了考研的时候发现需要考数学,自己的基础本来就差,考研数学也非常难,这肯定成了考研炮灰!跨考专业建议:一般来说文科不建议跨考理工类专业,除非你的数学基础非常好,但这几乎不可能!但是理工类专业可以跨考文史哲类专业,这里要注意的是,考生要将英语和政治也作为重点!这是因为,文史类专业国家线非常高,单科线也高,想跨考成功并不容易,有不少同学考研初试考到了380分还到处找调剂院校,可见其中的竞争有多大!02、跨考生复习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跨考生因为对自己跨考的专业基础并不清楚,又因为没有人指导,所以在考研复习的时候抓不到重点,前期容易做很多无用功,把黄金的备考时间全部浪费了。一些跨考生甚至为了算无遗策,将跨考专业的所有本科课程全部学了一遍,耗时很久,等到了考研的时候才发现书还没看到一半。这就是跨考生经常犯的考研误区!跨专业考研,每个专业考研初试的内容大都固定,都有一个范围,参考书只有特定的几本书,不需要将该专业的本科课程全部学一遍。初试不会考那么多,除非你有时间,可以做一个知识的延伸。复习应对策略:考生在跨考复习之前,最好找到往年的考研大纲,查看考研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准备,就不需要做无用功了!03、部分研究生专业和考研院校不接受跨考生对于部分研究生专业和考研院校来说,很明确规定了,不接受跨专业的考生!一些名校为了防止跨考生抢占名额,在招生简章里有了明确规定,不允许报考,即使报考的同学也需要加试科目,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基本上大部分考生无法报考。所以考生在跨专业考研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的是接不接受跨专业考生!这个要求一般在研究生招生简章里。若是当年的每没有发布,考生可以查询往年的也是一样,近几年更改的概率不大!04、只求考研初试得高分,忽略考研复试考研复试中跨考生毫无优势,优先被刷的概率很大。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即使在初试的时候考到了高分,但是复试中表现的稍微不尽人意,导师不会考虑录取。特别是大多数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只把重点放在了初试上,以为得了高分,复试就不会被刷,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在考研复试阶段,因为考生表现的很差,许多专业基础都不懂,导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考生毫无学术基础,导师肯定不愿考虑。只有那些对专业课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在本科阶段有一些科研经历的,才会被导师优先录取。因此,考研复试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慎重对待!所以,对于那些决定要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先不要着急跨考考研。在这之前,你必须要先了解你想报考的那所大学所在专业的招生要求,符合条件的话就能报考了。再查看考研大纲,看看考研初试内容和复试内容,是否适合自己跨考,可行度有多高,然后再针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完美的复习计划,这样的话才是跨考生应该做的准备!你如果就读的大学专业你非常反感,你会跨专业考研吗?如果你跨专业考研,没有成功读研,你会选择二战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同声相应

为何只有你是考研炮灰?2021考研党要避开这些坑,不然读研无望!

为何只有你成了考研炮灰?2021考研党请避开这些坑,不然读研无望!2020年考研已经进入尾声,在高达340万之多的考生中,绝大多数人成了考研炮灰,这其中不乏一些二战、三战的同学,考了那么多次依然难逃失败的命运。而近年考研改革的情况层出不穷,对于2021年考研的同学来说,若想一战成硕,不再成为考研炮灰,应该避开哪些考研路上的坑呢?2021考研党如何备考,才不会成为炮灰?二战成功的研究生这样说!近来有位考生咨询小水考研择校的问题,他今年报考的院校更改了初试内容,但他已经准备了一年多,不愿意更换。这所211大学本身实力不错,换学校只能降档,如果不换的话,又担心准备不及,考不上,所以比较纠结。对于择校问题,小水之前遇到不少考生就纠结过这些问题。多年之前有位考生小白在十月开始报名的时候还在纠结学校,到临报名结束随便选了一所学校。结果这所985院校难度太大,自己一战考得非常差,连国家线都没过。后来在二战的时候,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实力,降档选了一所较为偏僻的211大学。经过一年的辛苦备考,终于考研成功。二战的时候因为目标明确,没有做什么无用功,从备考到读研,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而对于这位考生的情况,最好的做法应该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更换考研院校。既然想读一所211大学,看看从现在到考研,新改革的内容自己能不能来得及复习,如果不能来得及看看在同档的学校里能不能找一所替代!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考生可以降档选择一所力所能及的院校,选不了211,选双一流院校也是可以的。如果一直纠结院校的问题,到了正式报名的时候还不确定,那么留给考生备考的时间肯定不足,到时候想考研成功就难了!其实,在每年考研落败的人中,也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霸们。他们成为考研炮灰,并不是能力不行,除了择校的误区之外,还有一些过来人才知道的经验,希望2021考研的同学能够吸取教训,不要成为考研炮灰!01、择校需慎重,及时并合理的更换考研院校和小水上面说的情况一样,不少人考研失败,主要原因在于院校的选择。很多考生在备考的初期选择的目标太高,211和985大学难度太大,大部分考生好高骛远,最后都没考上。而对于更换考研院校的情况,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复习进度,及时更换。要是在八九月份复习的不够充分,达不到之前备考院校的要求,可以试着降档选择难度低一些的学校,这样才能保证顺利读研!02、关注目标院校信息,及时调整考研备考内容由于近年来考研改革较为普遍,很多院校更改了之前的研究生选拔模式,考研初试内容和复试内容也多有变化。因此考生不要盲目只去备考,不关注目标院校信息,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失去读研的机会!往年就有考生在考场才发现专业课改革,最后不得已交了白卷。而今年中传考研改革更是让更多的考研党陷入恐慌。考研改革,考试内容变化,考生为了更大可能的读研,也只能跟着调节和变化,不然也只能是考研炮灰的结局!03、别盲目轻信已经读研的人,考研资料酌情选择就算是已经读研的人,也不要过于依赖他们的经验和资料,因为他们的经验和资料很可能是过时的。都知道考研在改革,也许他们考上的时候没改,你考的时候改了,所以考生要酌情选择考研资料和经验,不要过度依赖。对于已经读研的人,他们的资料和笔记,花太大的代价购买并不值得。因为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也是仅仅背了一些资料和答案,并不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小水建议考生还是以参考书目为主,选择性地吸取高质量的考研经验就足够了!04、不要忽视考研真题,复试和初试一样重要!考研有一定的内容和范围,初试和复试也有侧重,而这些内容在考研真题上就能看出来。所以考生在备战考研的时候,历年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那些考研改革的院校,近三年的真题最有参考价值,考生尽量要弄到。而考研复试和初试一样重要,初试可以让考生获得复试的入场券,复试却能让低分的考生逆袭读研,两者相辅相成,都一样重要。不少考生忽视了考研真题的重要性,初试考不过国家线;而忽视了复试,就算高分进入复试,也一样被刷!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毕业生的就业成为问题,可以预见的是,考研人数可能会达到历史新高,竞争必然会更大。因此,对于2021年考研的同学来说,肯定要在初试和复试多下功夫,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研究生!如果你本科是985名校,你考研的时候会选择一所211大学吗?你已经备考两年的专业,今年突然不再招生,你会选择更换专业继续考这所学校,还是换一个学校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读博资格为何会被取消?广州这所大学发布通告,11名博士被退学!“有钱给你弟买房,没钱给你读研!”在母亲眼里,考研就是不孝!英语四级没过,能报考985名校的研究生吗?考研复试会直接被刷?

理义

研究生确定扩招,对谁最有利,一般大学生都会存在这两大“误区”

文:大学老班长2020一开始,就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万事开头难”。这场战役关乎每个人,每个人都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以我生活的小镇为例,零散的摊位不能摆,人们只能去现在也习惯去有规模的菜店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打击太大。再就社会上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有的同学年前刚辞职,准备年后看看机会、有的秋招没有遇到合适的,打算春招拼一把、还有N战考研失败的”。目前的形势只能逼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去考试就业,国家也明确要求“三支一扶”、“征兵”等扩大招收名额了。始终是狼多肉少,往届和应届考公考研的一大堆,失败了再考、失败了再考,库存未充分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太难了……正在同学们快被就业这条稻草压倒之时,一条政策似乎重新点燃了考研学子心中的梦,仿佛又拥有了一线希望。国家正式官宣:要特别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一条对策是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那么哪些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呢。一、第一志愿复试线压线的同学,或者说刚过初试线的同学,会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复试,这可能也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所以要好好准备。二、特定专业扩招的同学,在网传重庆市教委的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新增研究生计划以全日制专业硕士为主,并要求向理、工、农、医和示范等门类倾斜,特别是在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网络安全等相关领域扩招。”但是这些还需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保证所有的院校和专业都扩招。“扩招”又给我们释放了哪些信号呢?先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几次扩招,1999年高校大扩招、2009年研究生扩招、2019年高职大扩招、2020年的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1999年高校扩招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1999年之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5%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当时,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民又对受高等教育的呼声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当时的国企改革也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人下岗,就业也是一大难题。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正式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一个窗口。逐渐的,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机会了。由此及彼,看今年的研究生扩招。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打击不小,相应的招聘需求减小,各方力量的支出更是巨大,经济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也显现出来了。而研究生扩招可以稳定就业、延缓就业、增加教育消费支出,也是扩大内需、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政策无疑是利好的,但人们却产生了以下两个误区1.研究生扩招不是鼓励大批学生去考研究生鼓励学生往高处走没有错,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读研,但有些考研辅导班为了招生大肆宣扬“不考研崩溃论”。尤其是对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本身研究生考试普通高校的学生竞争力就很小。明明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却被忽悠去考研了,结果研究生没考上,也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而二战考研又会增加很多压力。只想说明两点:1.学校学生最晚要在大三上学期确定是否选择考研,是要根据自己就业方向定的,是否有一大段时间坚持专注考研复习、是否能承受失败的后果、是否适合更高层次的理论学习,而不是被忽悠脑袋一热就去报班考研了。2.希望考研培训班能够恪守初心,真心从学员个性化方向出发去招生。举个反面例子,有个同学没想好自己要干什么工作,就打算去考研了。大三的暑假在复习考研,但9月份开学就动摇了,说自己看不进书,不打算考了。然后又去找工作,中间飘摇不定,又想去考研,结果毕业了还没确定就业。2.研究生贬值是不争的事实,但前提是你得拥有高校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质量肯定层次不齐,毕竟是“大众教育”。研究生扩招,部分高校的软件水平跟不上,培养的学生质量也很明显。供给太多,自然就不值钱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当不了科学家,成为不了钟南山院士。但评价一个事情的前提是你得拥有,你连研究生都不是,又凭什么评价呢。我们普通人读书找到个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很满意了,通过读研究生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平台。现在的关键是有能力的迅速进去占坑,学习能力稍差的本科毕业直接就业。此文仅供普通人参考。

载驱

2020高考志愿填报“六大误区”,第二条90%的家长都会中!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们都比较容易陷入一些填报的误区,最终可能导致孩子报了不适合的专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高考志愿填报的“六大误区”,考生和家长们在报考时要注意!1、一门心思冲名校,忽视专业重要性有的家长,一门心思想让孩子读名校。确实,双一流、985、211这些名校,有普通学校比不上的优越性。但是如果完全从名校的角度去思考的话,非常片面!因为就算是名牌大学,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优势专业,也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好就业!比如“生物工程”“哲学”“历史学”等比较冷门的专业,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也不太乐观,所以选专业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综合考虑,学校和专业都很重要。2、盲目跟风,只选择热门专业报考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成为了考生和家长们高度关注的热门专业。但是如果只是盲目的跟随大众,不考虑孩子本身综合条件,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热门专业往往竞争激烈,录取分数都会很高!如果成绩不是特别突出,实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很容易落榜,被调剂其他专业!第二,热门专业可能不适合孩子学习,像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对理科要求比较高,往往需要很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盲目报考,最后很可能会对专业不感兴趣,学起来也非常痛苦,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很不利。填报志愿的时候,正确做法是可以选择热门专业,但同时不能忽略孩子的自身综合条件,而且所谓的冷门和热门都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4年后各行业的就业形势都未可知,因此选择适合孩子、孩子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3、对专业望“名”生义,不做深究很多家长和孩子在选专业的时候,仅靠专业名字做判断,觉得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是做这个的,所以就选择了这个!等到孩子上了大学才发现,这个专业完全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那个时候后悔莫及。所以,大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毕业后是做什么的。尤其对于一些名字比较相似的专业,比如金融学与金融工程,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和社会学等,一定要搞清楚各专业之间的区别,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学习方向和就业前景千差万别,看清楚再选择!4、不知道是否服从调剂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是否服从调剂,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通常都会很纠结。选择调剂,就有可能被调剂到考生不喜欢或者是冷门专业;但如果不服从调剂,则有掉档的风险。我们还是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避免录取志愿中的掉档问题是首要的,即便真的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等进入大学之后还有转专业或者考研的机会。然而如果因为不服从调剂而掉档,考生面临的可是会直接掉到下一个批次甚至复读的惨痛局面,所以一定要慎重!5、认为征集志愿都是差学校有很多家长和孩子认为,征集志愿里面都是差学校和差专业。但其实这个不一定,每年有很多知名的高校,在征集志愿中也会出现,并不是说这个学校的专业不好,而是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进档的学生,因为其他条件不满足被退档,导致招生计划没有满;或者生源充足,后期又追加招生计划等。征集志愿的学校不一定差,对于第一志愿落选的考生,也拥有了第二次重新填报的机会。6、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就要去复读每年有很多学生都会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这个时候到底要不要选择复读,慎重考虑。因为复读的成本还是比较大的,不仅有一年的时间成本,还有第二次高考比第一次还差的风险。相反,如果不复读,在大学期间多努力一些,拿出决心和毅力,努力转到不错的专业去,或者考研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也是可以的。复读与否,要想清楚利弊,不要冲动决定!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们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都能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细心,认真做出每一个选择,不要辜负了孩子们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

糜稽

考研数学,复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创)

考研数学,复习中存在的误区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编微笑专注考研教育希望本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考研数学比重很大,无论数几每年平均分都比较低,数学成为每年同等考生拉开差距的主要因素,往往每年考生都会花费很大时间,效果却甚微,下面微笑谈谈复习中存在的哪些误区,供大家借鉴侧重点如何改进呢?首先看完网课将视频里的例题回头过一遍,一般视频的例题都有类型,特点的,必要时可以做做笔记记录一下,其次将知识点概念深刻理解,通过刷题来巩固,注重初期阶段解题方法思路的培养,对后期做题有很大帮助,想学好数学不要光看,大量的刷题,开始阶段很难,很多不会做都正常,控制好自己情绪,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坚持下去。连接性在复习完高数后,学习线性概率的时候很容易将之前复习的高数忘记,如果回头再重新捡起很费时间,同样也会带来很多负面情绪,不利于学习,所以正确的方式是每复习一周新知识点,至少做2套之前所学的习题,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同时加固完善之前的知识点,随着知识点越来越多,需要学会掌握侧重点,习题类型刷真题误区对于数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刷题,在习题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其中历年真题很重要,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最后刷真题做准备,只有做真题,你才会深刻体会到每年考察侧重点,总结出解题固定的方式。一般是先从10年做到15年,再从09开始倒序做到00年,最后从15年做到18年,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刷30真题也是可以的,每年真题都要学会总结考察的知识点,侧重点,偏题难题等,不要单纯的去刷题,学会解题模式培养思维方式很重要,注意不要眼高手低,很简单的题就不去做,很潦草的写完,不要只对答案,要分析解题过程和答案采用方式方法是否一样,保证会的都做对。数学是一个很难啃的学科,有些同学可能很庆幸不考数学,虽然过程很艰辛,但它有自身的魅力,战胜一道题,学会一个知识点,了解数学有趣的历史,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发现快乐,才是数学的乐趣所在。最后希望每位考生能够在数学科目上下足功夫,克服负面情绪,越挫越勇小编|微笑文章|为小编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及有虞

大学生考研选择专业需要考虑些什么呢?

大学生考研选择专业需要考虑些什么呢?本科毕业后,到底是就业、出国,还是考研或是考公务员,这可能是个让很多应届生难以选择的难题。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人生。每个人的需要不同,人生职业规划也就不同。如果选择了考研,只要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某一领域浓厚的兴趣,然后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学科门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一级学科就相当于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二级学科是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划分,也就是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名称,比如管理学中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一、如何选专业选专业要考虑兴趣、潜能和未来职业需要。喜欢什么?只有喜欢这个专业才有钻研的潜力。因为有喜欢才有执着,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能做什么?人的能力包括很多,比如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未来职业和潜能之间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你数学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考虑学习理工科或者经管类专业。二、选择专业的技巧和误区如果想继续自己的专业,那么很容易选择。如果想跨专业,那可能就要加以考虑了。是否应该跨专业?很多同学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满意,没有对专业有过详细的了解,通过大学的学习才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那么马上考研了,是否应该跨专业报考呢?跨专业有风险,需要量力而行。学科体系内部可以跨,文科专业可以相互跨,跨专业幅度较大需谨慎。不要陷入专业选择的误区,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什么专业赚钱报什么。今天的热门,也许成为了明天的冷门。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目从众。从知己来说,就是对自身进行认真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与潜能。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学什么就意味着将来干什么?其实不是这样的。毕业后,有些学生在味地寻求专业对口的工作,如果真能工作对口,自己又喜欢,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实在不能对口,也不必强求。现在的社会,很多单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热门专业并非都是师资力量强或是学校的名牌专业。专业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分人太功利,单纯从眼前利益来决定专业的选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部门、行业垄断逐渐被打破,真正对考生有用的还是在学校学的真本事。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喜欢根据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很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考研的抉择,大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刘明珠

推免生抢了考研生的机会?详解研究生招生的N个误区

2021年研究生推免工作刚刚开始,在研究生报考再掀高峰的背景下,推免政策就成了舆论的热点。著名媒体中国新闻周刊与业界专业的媒体“青塔”都采写了相关的文章,对于推免政策的合理性、公平公正性都提出了一些质疑。其中很多判断显然是错误的,但错误可能来自不熟悉了解,误解。看来有必要系统介绍一下推免政策与相关问题。推免政策是研究生招生政策中对于部分优秀考生,免除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可以直接参加学校复试的一种招生制度。因此,也有人称为“保研”。这一招生政策有着很长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并制度化。在我个人看来,研究生推免政策是几十年来最成功的招生考试改革之一,全面体现了不惟分数,综合评价的改革精神。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对老师的调查,超过90%的导师认为推免政策比传统的研究生招生方式要好,而原因,是质量高。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个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基于大学成绩评价基础上的推免生制度,不是保送优秀高校才可能获得推免资格,获得推免名额多少,和学校办学质量水平直接相关教育部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了366高校有推免资格(双一流高校全部入围),而各学校获得的推免指标,基本上和学校的质量层次相关,比如清华北大比例就高很多,应届毕业生接近50%可获得推免资格,一般985高校大约也在10-30%之间。211高校会低一些,其次就是双非高校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有一些优秀的211高校可能会比985高校拿到的推免比例高不少。学科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清华北大虽然比例高,但在分配上,学科之间是不对称的,理工科专业基本都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但一般文科会少,往往只有30%多。?3年大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获得推免资格学校会根据自己所分配的推免资格数量,制定一个自己的推免尺子,或者说规则。而这个资格的获得,核心就是大学3年的成绩。比如一位985高校的学生就告诉我,在他们学校获得推免资格,需要在三年中成绩在专业前20%,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要求,比如有重要科研成果,发表了重要论文,但成绩是硬标准。对于一些双非高校,可能需要至少保持在前5%,甚至是2%。想在985,或者211等学霸云集的高校,三年成绩保持前茅,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成绩比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成绩评价更为全面,真实。对这些学生免去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笔试,显然非常合理。有效范围的公示,是对公平公正的最大保护这些资格获得后,就需要在班级、所在院系公示。注意这个过程,这种公示是典型的有效范围的公示,监督意义更大。因为不是你的机会就是我的机会,因此同学之间的监督非常透明,备受考验。当然,这些还需要登录教育部相关系统,最后脱敏后全部公示。推免资格的公示,尤其是有效范围的公示,是确保推免政策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也是这一政策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有人可能会质疑了,比如西南交大今年的丑闻。注意,这个个案的发生,是因为有教务处负责人配合篡改了成绩,事实上,最后也是被同学揭发的,恰恰说明这个规则是可以有效保障的。报考学校还将进行笔试与面试等复试考核,最后才能确定是否录取随后,这些获得推免资格的考生就和常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生一样了。他们需要根据招生学校的要求报名,填写相关申请资料。最后学校会组织笔试、面试,确定是否录取。换句话说,获得推免资格的同学,未必最后能如愿考上研究生。比如你所报学校太高,太热,被刷下来是正常的。那么这时,这个指标就作废了,不过你还可以继续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有一些著名高校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往往会在寒假、暑假举办相关的冬令营、夏令营,对一些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观察了解你的各方面能力,态度等等,包括实验操作等等,优中选优,一些同学可能往往在貌似一些小事情上栽了跟头。一位导师曾经讲过,某著名985高校的学生,最后就是因为过于独,最后只好放弃了: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大集体,必须有基本协作精神。推免生质量为什么普遍高于统一招考学生?不惟分数综合评价中国教育在线曾做过调查,超过90%的导师力挺推免生,而理由只有一个:质量高。这是推免生制度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为什么?北大教育学院的沈文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解释的:这些学生在高考环节已经经过严格筛选,大学期间又在相对更好的平台中受到学术训练,本科学业成绩能够反映他们的基本素质。我觉得这个解释可能还是简单了,甚至表面化了。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招考制度的整体设计:基于成绩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成绩是基础,没有优秀的成绩是无法获得入围资格的,这个成绩是大学3年的成绩,也就是GPA(平均学分绩点),然后进行多元的综合评价,包括面对面的交流考察。这个做法,非常类似于英美高校研究生的做法。你在大学的成绩是决定性的,GRE(大学学业水平测试,其职能更接近我们的研究生考试)只是一个成绩佐证,以证明你绩点的含金量。然后学校与教授对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面试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不仅是不惟分数,而且在推免这个制度设计中,把成绩评价换成了大学3年的成绩,不简单是一次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这个成绩评价,显然比一次性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更全面准确。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本身,不仅是一次性的,也只是一个基础知识的考核与考察,难以全面反映考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正因为此,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中,从来都不是像高考一样简单按分数录取,而是必须有复试,即学校的再次的笔试与面试,等于两次考核。每年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我们会划定一个基础线,所谓国家线,而这个线上的人数是远远大于所需要招生的人数,这些年,很多高校就是倍数复试,即需要招100个人,可能入围复试的就是200人,少一点也是150人。对于只要推免生的质疑,某985高校一个著名教授激动地反驳说:我是有数据的,做了5年的对比的,最后我拿数据说话,彻底说服学校,我们这个专业现在全都是推免生。关键是天资与研究能力,基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你用一下就知道了。考试上来的同学,相当一部分很明显并不适合做研究,你能感到4年他们核心就是准备了这个研究生考试,在专业的素养上差距悬殊,你能想象有些人都不会基础的实验吗?不是学校没有,不做,而是不考。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在山东、河南等省,存在很多这类地方上的考研模范高校。从进校那一天起,这些孩子不是按专业分,而是未来职业发展分类安排,比如是考研,还是公务员,或者出国等等来分,完全进入另外一场4年的大学“应试教育”。推免生制度是否有违公平?研究生与本科生定位完全不同,不可能按本科生的招生逻辑招收研究生推免生制度是否公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否则全国高校的导师不是傻子,会第一个出来反对。这个制度本身流程管控上是没有原则问题的,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这里重点谈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公平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指责研究生推免生制度不公平,呼吁全部按分数录取,认为这样最公平,一些人也反驳说,既然推免生更优秀,为什么还怕考试竞争?一起考一下不就是了吗?这些说法表面上非常有迷惑性,我们有必要给大家讲清楚一个专业问题。北大著名学者卢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研究生而言,其公平性内涵和我们一般讨论的本科生录取的公平性有巨大差异。研究生教育的公平性,更多体现在给予有潜力的学生充分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未来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与其天分和抱负相匹配的贡献,这才是研究生教育公平的核心。这个解释可能太学术了,但说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科生与研究生是两回事情,本科生招生与研究生招生也是两回事情,不适合,也无法用本科生招生办法来招收研究生,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一直是双重筛选制度。即便是上个世纪基本完全是看分数上大学的年代,研究生招生考试也一直是全国笔试+复试模式,必须加入导师的判断,从来都不是简单依据全国性考试分数录取的,原因就在于此。研究生需要解决未知的问题,是与导师同学一起生产知识,不简单是学习了。因此,需要把有研究能力与意愿的人筛选出来,必须加入教授广泛参与的复试面试,以精准把握。2020年遭遇疫情,但研究生招生复试仍然坚持保留下来,目的也在于此,研究生招生是不能仅靠一个考试决定的。美国这类国家则更简单,核心是教授说了算,学校只管合规性。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考得好,只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但并不等于适合做研究,这是我们务必需要明白的。是否应该继续扩大推免资格学校?目前具有推免资格学校仅有366所,包含了所有140所双一流高校,一些声音呼吁进一步扩大推免生资格学校,以最大程度体现公平。理论上,既然推免生招生模式是成功的,也广泛受到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欢迎,为什么不进一步扩大资格范围?据我所知,教育部相关部门制定了申请准入制度的。我个人支持在制度化下,有序推进这个资格学校名单的扩大。但这一做法的前提,是推免生比例的提高,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首先要社会各界达成统一共识,否则极易被误解为有违公平。另外一方面,在积极推进推免生制度的同时,这个名单的扩大也需要谨慎。目前普通高校2740所,其中本科高校1200多所,65%都是大扩招之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历史不足20年,或者刚刚20年。教育是讲究沉淀的,像南方科技大学这类历史短但发展很快的学校毕竟是少数,在这种录取方式的改革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用高校自己的成绩评价替换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成绩,对于一些层次过低的学校,还是需要谨慎的。关于推免生制度的N个误解推免生挤占了一般招考生的机会吗?毋庸讳言,自从推免政策推出以来,推免生总人数一直在增长,背后的原因,是学校的要求,是学校对这一招生制度的认可。相关部门并没有提供推免生的总量,但据我了解,这些年推免生总量虽然持续增长,但实际占总的招生量的比例却在下降,近年基本维持在12-14%之间。前些年,这一比例最高曾达到15%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免的占比是在下降,而不是增长。也就是说,2020年绝大部分招生,也就是80多万人还是走常规意义上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渠道。如果从绝对机会上讲,显然并没有挤占一般人通过招考的机会,从绝对量上来说,这种机会是在持续扩大。著名大学都是推免生吗?错误,最多只能是50%同样,因为推免生质量大幅高于一般招生渠道,受到学校与导师的喜爱。在一些高校,部分专业出现了全部来自推免生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今年全部只招推免生,其实厦门大学新闻系早就这么做了,北大教育学院早年也曾全部来自推免生。一些学校根据某些学科特点,采取了全部招收推免生的政策。但是,部分专业只招推免生,并不等于全部专业都是推免生,这是有根本区别的,一些媒体刻意误导成著名高校全部研究生都是推免生,形成误导。正是担心一些受追捧的高校全部来自推免生,影响到招生渠道的多元与公平公正,教育部特别划了一道红线,最多不能超过50%,即推免生在该校招生总量中的占比不能超过50%。近年一些少数著名高校,成为推免生热捧的焦点,均逼近了这一界限,但是不可能超越这一红线的。因为一旦超过,相关管理系统是无法通过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媒体统计说某高校推免生达到51%或者52%,实际是数据来源错误导致的统计错误,并非真的超过了。著名高校推免生比例多,错了吗?目前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是366所,推免生的分配逻辑大概是按学校水平分配的,比如清华北大领衔双一流高校,占据主要位置,其次才是一流学科高校,再其次才是双非学校,逐渐降低。根据媒体统计,北大清华大致的推免资格基本占到了50%。到了最后的一些学校,推免资格占比可能只有个位数了,的确差距悬殊。对于这一分配规则,有人质疑,认为不公平,认为没有给更多学校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按什么逻辑,难道是给清华北大少一些,给双非高校多一些吗?其实这一规则的制定背后是高校的严重分层。目前的高考招生中,考试越来越水平化,甚至固化,发挥失常是很困难的。在录取上,又搞平行志愿,也就是说你从高分学校掉到低分学校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在这一大背景下,海量的招生数量下,高校生源质量严重分层。因此,按学校层次划分推免资格占比,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作者:陈志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来源:光明日报

战洪图

考研如何才能“一击而中”?毕业学姐总结出4个经验,成功率大增

为了获取更好的职位,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学习,因此每年研究生的报考数量逐年增多。据相关机构统计,2020年,选择考研的本科生人数可能将会超过330万,将达到历史最高点,无形中增大了考研的难度。为了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在备考阶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条能够顺利考研的经验教训。考研如何才能“一击而中”?毕业学姐总结出4个经验,成功率大增。考研建议一:早选择目标,搜集相关资料如果打定主意要继续深造,一定要提早搜集相关资料,首先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专业的情况,来选择合理的目标,有的学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某些专业实力很强,其学生在就业市场较为抢手,不容小觑。二是要搜集这个学校往年的考研试题和招生简章,有的放矢,可以向熟悉的考取同一学校的往届学生取经或者网上论坛搜集,如果很早就作了考研的决定,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直接到目标学校考察。考研建议二: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研究生考试难度较大,竞争对手强,因此选择考研的话,就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注意劳逸结合,长期坚持,在日复一日的复习中提高实力,绝对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而且在复习过程中,缺乏家长老师的监督,面对好朋友逛街唱K的邀约,很可能抵制不住诱惑而减少复习的时间,对于广大想要考研的大学生,一定要抵制诱惑,坚持学习,这样才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考研建议三:选择学校更要选择导师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考研的学校时仍然存在着误区,以为选择一所好大学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学校固然要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导师。实力强的导师课题多,经费多,在学术圈的影响力也更大,他的学生毕业几率很高,就业机会也会更多,因此在选择考研的目标时,一定要对目标学校的导师有所了解,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址了解导师的科研实力,选择实力更加雄厚的导师作为考研的目标。考研建议四:选择研友共同努力考研是一条枯燥的路,似乎又回到了高中时的生活,但如果有目标一致的朋友共同努力,相互之间起到监督的作用,坚持下去的概率会更大。最好选择报考同一专业的同学作为研友,这样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请教,共同进步。考研备考道路很辛苦,将会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能够选对方法,做好准备,那么定能够考上自己选择的高校,在这里也祝愿2020年考研的学生能够马到成功。关于:2019考研经验分享,备考过程牢记4个技巧!学姐:成功率大增,这个话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