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史学和人类学合成有什么神奇效果?从王明珂《华夏边缘》说起日夜无降

历史学和人类学合成有什么神奇效果?从王明珂《华夏边缘》说起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王明珂是著名的历史人类学家,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号称从新石器时代到社会主义新中国。那么,他是有怎样的经历,他的学术思想与历史人类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虽然王明珂教授是台湾学者,他祖籍也是大陆。父亲当年进入黄埔军校,在孙立人将军手下当兵。败逃台湾以后,孙立人被软禁,手下人没有了依靠,再加上外来人被本地人排挤,他们社会地位很低。大约是这种经历,让王明珂先生特别关注边缘人,注重为历史上的失语者发声。而王先生更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进入哈佛深造,当时欧美学术界正在流行历史人类学,这些跨学科的研究给了他以开阔的眼界,让他用丰富的理论和田野考察做出一流学者的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历史学与人类学逐渐合流,国际上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者,当然他们学术源流与立足的学科也不完全一样,加上国内的学者,大致有四类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第一,历史学的历史人类学范式,主要是以年鉴学派为代表,比较重要人物拉杜里、勒高夫。正如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所说“历史学研究人类有意识的行为,人类学研究人类无意识的行为”,传统史学和传统人类学的确如此。当年鉴学派代表的历史学者们眼光投向象征、仪式、心态的时候,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就大大扩展开来了。像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就勾勒了14世纪法国小村庄蒙塔尤的社会全貌,尤其重点关注了这里居民的心态、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第二,人类学的历史人类学范式,代表人物有萨林斯。人类学侧重于田野调查,也就是注重于实地的观察,而非文献的考察。而历史人类学无疑是把历史文献引入了人类学的研究之中,人类学家利用已有的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文献的“田野调查”。像萨林斯的《历史之岛》等书就关注了18世纪库克船长之死与夏威夷土著风俗、神话的关系。第三,一些欧洲国家,他们主要立足于民族学、民俗学进行研究,他们侧重于本民族的乡村文化研究。第四,中国大陆主要以华南学派为代表,温春来、刘志伟、赵世瑜等人是其中代表,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是中国历史人类学的重镇。我们国家历史人类学主要集中于研究经济史、社会史、民族史方面,同样的,仪式等无意识的东西也会纳入研究范畴,比较有特色的是我国学者相比较其他流派,更加祖先记忆与族谱的研究。比如,赵世瑜教授曾经研究过“大槐树移民”祖先记忆,并完成了《说不尽的大槐树》一书,这书考察了大槐树移民作为一种祖先记忆的广泛性,同时揭露了这种记忆往往是掺着水分的,存在很多问题。王明珂教授的学术范式,则是对以上四种兼容并包。他曾经留学哈佛,在那接受了系统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一个是美国人类学家杜磊教授。值得一说的是,考古学在中国和历史学走的比较近;而在美国,考古学属于人类学。我们可以从王明珂教授的研究中看见他们的影响。比如《华夏边缘》一书大量援引考古发现佐证自己的看法,这在国内历史人类学学者里面是不多见的。王明珂教授是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比如他对于宜侯夨簋的考察。首先我们看一看泰伯奔吴的故事。《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这个史记里的故事,讲的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躲避王位跑到了后来吴国所在地江苏地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实性历来争议比较大。而1954年出土的宜侯夨簋被文字学家唐兰认为是泰伯奔吴的见证。这铭文的记载被认为是虞侯改封的故事,虞侯夨就是仲雍的曾孙。这些墓葬有北方墓葬特点,陪葬物又具有本地的特色。然而,这真的能证明泰伯奔吴的历史吗?江苏的湖熟文化遗存的形成年代有争议,大约是殷商到东周或者殷商中期到西周时期。这里的出土文物非常丰富,一些文物被视为与中原的二里头和二里岗有联系。江苏地区在泰伯奔吴故事里是蛮荒的,然而考古发现则否定了这一点。大量的玉器陪葬说明当地已经有相当发达的社会组织,并且应该有了与中原的接触,太伯奔吴的故事实际上被文物证明了其虚构性。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夨国遗址和文物在陇县和宝鸡附近发现,器物多数属于西周早期,学者认为所谓泰伯奔吴的奔吴,事实上就是夨国,也就是虞国。这样来看,似乎泰伯奔吴的故事合理了很多,周人确实在这一带比较活跃,而周人活跃的陕西一带距离江苏路程很远,远不如中原与江苏那么近。这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还缺乏更加可靠的证据。此外,王明珂教授还拿出大量人类学案例,证明考古面貌未必与族群相一致。尽管这一件宜侯夨簋在苏南发现,但也可能存在迁移、仿制的可能,而且出土宜侯夨簋的江南土墩墓,也是土著风格而非中原风格。另外,边缘民族对华夏中国也有大量攀附案例。如果仅仅是看史料,拿着史料与考古发现去生搬硬套,研究结果会变得很不靠谱。而王明珂教授的研究做到了跨学科,既利用考古发现,又关注历史文献,更加吸收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再比如说,王明珂教授的族群理论对于羌族的考察。在人类学的田野考察的模式下,考察了汶川、理县、茂县、松潘等地的羌族,他发现从外在客观标准无法确定一个羌族,一条沟有一条沟的语言,有些羌族人很熟练地使用汉语,有些则很熟练的使用藏语。体质上也是靠近藏族地域的长相接近藏族人,靠近汉族人的接近汉族人,服饰和宗教信仰也是受到地域影响,会吸收汉族和藏语的特点。在西方族群理论之下,造成一个族群的不是语言、文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而是这个族群的社会边界。我们确实不会搞错中国人和英国人,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随着地域和环境渐变的,我们很难从长相上区分日本人和中国人、土家族与汉族人、越南人与泰国人等等。所以,《华夏边缘》关注的就是在不同文化的交界处会有这样的边缘人群,他们在客观标准之下是无法清晰界定的。参考文献:刘永华:《时间与主义》王明珂:《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作者小盒子,文史爱好者,主攻思想史、文化史。最爱西方历史学家贝克尔的名言“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狐仙记

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总结与前瞻

为期八年的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的卓越学科领域计划(Area of Excellence, 简称AoE)“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2017年12月15-16日该项目团队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总结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一方面总结项目成果,另一方面对未来进行规划与展望。会议合照项目主持人科大卫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的开场仪式。会议一共安排十二组专题发言,包括“历史学与人类学”、“项目专题编著”、“卫所计划”、“宗教与地方社会”、“江西研究团队”、“亚洲文化传承的创造”、“伊斯兰正统与地方社会变迁”、“项目成员丛书系列”、“项目成员专著”、“进行中的项目”、“推动历史人类学发展”和“面向未来”。前面九场专题发言,重点是汇报研究成果,后面三场则侧重于对历史人类学未来的思考和展望。同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会议室,展览了团队已经出版的部分书籍。出版成果展示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对话刘志伟、末成道男和孔迈隆(Myron Cohen)三位教授在第一场围绕“历史人类学”概念展开了讨论。刘志伟指出,我们的基本办法还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不只在图书馆,还要到乡村去、到田野中去。不仅要在田野中找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在田野中解读,在田野中理解。这种方式与传统历史学的区别,最根本的还在于不把国家、文化和制度等看成是不言而喻的存在,而从“人的活动、行为、生存策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人们怎么跟各种的自然条件、国家制度打交道”的动态过程出发,去理解历史。末成道南教授指出在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之间有一条线,而历史人类学就是试图将这条线变成“面”,最后达成一种认识社会的跨学科方法。历史学与人类学在方法上是存有差异的,但是详细的实地调查可以令两者互相印证。孔麦隆教授补充,历史学的区域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的田野方法的结合,就是要避免将“他们”的历史(their history)写成“我们”的历史(our history),即要从当地人的眼光和感受来写地方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用我们的立场写。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历史人类学充分显示他们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会场照片AoE项目的成果这个以香港中文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为核心的项目,以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合作。项目最基本的运作形式是组织研究团队。团队最初以地域为分野,例如湖南、江西、华北、云南、华北。各团队深入田野考察,找寻区域历史发展的脉络。在香港中文大学,几乎每周都会召开研讨会,由团队成员报告最新进展,或者邀请团队之外的学者作专题讲演。每年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共同举办历史与人类学特别讲座,邀请资深学者在香港与广州讲演。项目一直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训练年轻的学术力量。让许多学者深感难忘且受益良好的其中一项工作是,项目邀请国内外不同研究机构,致力于历史人类学取向的研究者,来香港中文大学进行数周至一年的访问。受邀学者中既有资深的研究者,也有年轻的学人。访问期间,学者们可以专心于研究,参与讨论会,分享心得并得到同行的建议。每两年,项目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资深学者参与,对项目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批评与指导。八年以来,项目举办讲座196次,会议50场,研究生讨论班19次,到访学者(数周至一年)55人次,博士后11人。由于团队成员有共同的工作经验,对于彼此的研究地域以及研究兴趣都有深入了解,能在合作中体会项目的主旨与方法,亦结下了深厚的学术友情。因此,在几年之内,团队的组合已经超越了地域性的划分,走向专题性的学术讨论。项目不提倡出版会议论文集。科大卫说明项目并不要求“开一次研讨会,出版一本书”,而是,“不管开多少次研讨会,如果要出版,就要求是一本有分量的书。”项目的成功与否,在乎能否在个别的讨论会中,集合共同的问题,作出不同地点的比较,来达到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科大卫也说,以中国学者为主干的研究群,将研究成果发表于中文的刊物和书籍,是最合理不过的事实。但是,有鉴于在中国建立的学术,也需要走向世界,所以项目也在这方面付诸努力。在中外学者的合作之下,充分考虑到中外学者在阅读文化上的分歧,项目中不同团队都开展了将中文研究改编为英文专题论著的工作。已经出版的专题编著有:科大卫和何翠萍主编的Chieftains into Ancestors, Imperial Expansion and Indigenous Society in Southwest China(《从酋长到祖先:帝国扩张与西南土著社会》)、黄永豪、蔡志祥、谢晓辉主编的《边陲社会与国家建构》、赵世瑜主编的《大河上下》和《长城内外》、贺喜和科大卫主编的The Fisher Folk of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近世以来的中国水上社会》)、张瑞威主编的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Reform in East Asia(《东亚地区殖民地的土地改革与管理》)。正在编辑计划2018年出版的专题编著有:李平亮主编的《民间历史文献与乡村社会研究》,唐立(Christian A Daniels) 和马健雄主编的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uthwest: from the Dali Kingdom to Yunnan Province(《西南的变迁:从大理国到云南省》) , 赵敏、廖迪生主编《云南高原的“坝子社会”》、宋怡明(Michael Szonyi)和赵世瑜主编的The Weisuo Garrison System and Ming-Qing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Historical Anthropology(《卫所军户制度与明清中国: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马健雄、欧克德(Oded Abt)和姚继德主编的Islamic Authority and Local Transformation: Genealogies, Rituals and Network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i Muslim Communities in China(《伊斯兰正统与地方社会变迁:中国回民社群的谱系、经堂教育和社会网络》),杨凯里 (Jan Kiely)、杜博思 (Thomas Dubois)主编的Out of the Archive: A Guide to Fieldwork Research on Local Histories of 20th Century China(《走出档案:20世纪中国地方历史的田野工作》)。在“卫所军户制度”的专场讨论中,远在美国的宋怡明用视频的方式做了报告。目前这个“卫所计划”已经召开了三次会议,有的在田野点召开的,也有的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召开。该团队正在编辑一本英文专书,收入8篇论文,作者都是中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学者,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制度的演变、民族关系、税收制度等议题,与项目一直关注的“国家与社会”主题密切相关。团队主持人赵世瑜正在写一个前言,重点回答为什么历史人类学对卫所与军户制度的研究可以有特别的贡献?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把历史人类学的材料与方法介绍给比较广泛的西方读者,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到历史人类学和所谓“华南学派”的研究工作。赵世瑜补充说,这本书的定位是观察国家制度与地方制度的互动和因应。卫所团队哈佛会议照片第八和第九场特别展示团队成员编纂的丛书和专著。陈春声介绍《历史·田野丛书》,于薇介绍《南岭历史地理丛书》,温春来介绍《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廖迪生介绍《华南研究文献丛刊》和《泛珠三角历史与社会丛书》,黄志繁介绍《清至民国婺源县村落契约文书辑录》,杜正贞介绍《龙泉司法档案选编》,谢晓辉介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石通纂》,吕鹏志介绍了《道教仪式丛书》。在“项目成员专著”的发言中,五位研究者分别介绍了自己新出版或即将出版著作的内容,包括:吴滔、佐藤仁史《嘉定县事——14至20世纪初江南地域社会史研究》;陈瑶《籴粜之局:清代湘潭的米谷贸易与地方社会》;阙岳《第二种秩序——明清以来的洮州青苗会研究》;连瑞枝《合法性的追求:明朝统治下的西南人群与社会》;刘诗古《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项目团队的专著出版,远远不止此数。因时间所限,没有机会报告的专著包括:陈丽华《族群与国家──六堆客家认同的形成(1683-1973)》;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乡村社会史论》;赵玉中《祖先历史的变奏:大理洱海地区一个村落的身份操演》;肖文评《白堠乡的故事: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韩朝建《寺院与官府——明清五台山的行政系统与地方社会》;蔡志祥《延续与变革——香港社区建醮传统的民族志》;陈志刚《明清川藏茶道的市场与社会》;等等。研究成果丰硕的劳格文(John Lagerwey)和谭伟伦介绍了地方宗教团队的研究成果。除了多种地方考察报告和文献收集,该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编辑一组讨论“以庙宇为中心的社会形成”为主题的文章。梁洪生介绍了江西团队多年来的地方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廖迪生介绍了AoE项目对社会的一种特别关怀与贡献。他所带领的团队特别关注文化遗产的保育,计划把最近一次项目支持有关亚洲保育活动的会议论文整理发表。据不完全的统计,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项目成员出版的著作有76种,论文近472篇。这些论文,大部分可以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的网站参阅。但是,项目的成果不以数量为导向。项目一贯的宗旨在于介绍和比较各研究团队的成果,希望在某些重要议题上有所总结和推进。如何推动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回顾成果之余,本次会议也集中讨论了推广历史人类学的经验。廖迪生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在推动历史人类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在1990年代,他和他的同事们感觉到与中国大陆高校的合作非常重要,于是开始与中山大学开展合作。他们共同编辑《历史人类学学刊》,又共同举办了研究生研讨班。他指出知识分子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共同的研究兴趣将大家连在了一起。虽然经常要面对各类挑战,但是很高兴大家还在共同兴趣下一起向前走。作为《历史人类学学刊》的执行主编,谢湜报告《历史人类学学刊》已经出版16年,在会议期间,经过多次讨论,学刊进行了改组,产生了新的学刊委员会。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历史人类学学刊》继续发挥推动历史人学研究的作用。学刊照片学刊委员会换届现场推动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另一方面在于教学。刘永华报告从2004年开始,厦门大学历史系把三年级的本科生带到田野当中去做实地考察,要求他们必须在当地待一周至十天的时间,与村民交谈,搜集各类地方文献,撰写田野报告。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慢慢了解历史人类学具体怎么运作。最近出版了学生田野报告的选集。不仅厦门大学历史系在坚持此类工作,国内还有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推动本科生下乡田野训练。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厦门大学历史系建立了历史人类学博士点,每年开设两门课程,一门侧重宗教方面,另一门侧重欧洲史、人类学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以及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历史·人类学译丛”,让经典研究进入学生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厦大还组织读书会以及民间文献研习营。黄国信的发言强调要在学生在进入田野之前进行阅读文献的训练,让学生对地方有初步的认识。在田野考察中,田野小组讨论与大组讨论相结合。这种培训的目标是不管学生以后是否从事历史人类学的研究,都可以从脚踏实地的“进村子做田野”,体会历史研究的方法。他还与温春来合编一本关于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书。丁荷生(Kenneth Dean)在评论中建议大家在未来要加强理论性的思考,坚持更加多元的方法论路径,发掘新的地方文献。他更提醒研究者要重视图书馆学问题,从而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数据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会议接近尾声,“面向未来”的专场由“中年学者”贺喜、杜正贞、马健雄、张侃、黄志繁、谢湜发言。贺喜认为未来的发展或者在两方面可以尝试。其一,要面对跨国家比较;其二,要发展二十世纪中国的研究。走出中国,去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并不是只是为了寻找中国,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究竟是什么。至于二十世纪中国的研究,则需要承认有很多问题是传统社会不曾有过的,比如新的科技,大资本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及世界观的彻底改变。传统的社会架构,建基于人们深信身处于有鬼有神有祖先的世界,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这套观念被挑战,而更多新的概念、词汇被创造和引入,传统社会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怎样去认识这样的转变,以至于能在二十一世纪中叶的时候为二十世纪书写一个历史人类学,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中年学者的历史任务。这些年来,科大卫、张瑞威、贺喜也参与了法国高等研究院组织的一个跨区域、跨国家,以贸易联动起来的网络体系的研究。这一类的更大视野下的社会经济机制的比较研究,或者以后也可以发展。贺喜在发言中,谈到了她对于历史人类学的理解。历史人类学是一群人的兴趣、思想、行为、互动、礼仪、认同以及口述、文字记录创造出来的一个历史的现象。因此,每一代历史人类学学者有他们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关怀,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讨论架构构成了他们的话语。杜正贞坦言,自己的学术兴趣不断在转变,之前关注的问题以及研究选题很多来自己的学术训练,来自于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经典论著。但是,这些年的研究让她发现,能够吸引她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现实的体验,来自于田野中遇到的普通人。她认为,历史人类学应该保持学术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而这些多元和差异最直接地就是来自于我们每个研究者不同的社会观察和生活经验。她目前的思考是普通人所感受到的历史。这些人的脑海中不一定有一个什么“中国原理”,但是,把制度、组织和族群等等放回到个体的生活体验中去,则必然反映国家统治方式的改变对社会、经济甚至个体带来了的冲击。如果说,之前我们所做的是探究“国家内在于社会”的过程,那么或者以后我们也可以看看“国家、社会内在于个人”的历史,至少可以在二十世纪历史的研究中,可以尝试着去做。贺喜和杜正贞都有表示对“田野在迅速消失”有点担忧。但是,马健雄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因为“只要人在,田野就会一直在”。对他而言,他以后的研究,可能会特别注重生态的问题。正如在珠江三角洲的研究特别注重沙田开发对社会的影响,云南的研究也应该注重山区与平地的关系,即“坝子”的问题。在西北,相似的问题可能草原生态、高地游牧生态与黄河农业生态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去弄明白明清环境的历史变迁,就难以理解人群标签如何被创造出来。张侃对历史人类学的未来提了五点想法:其一,能不能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人类学?也就是说,应该让历史人类学走出中国,应用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才有可能形成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人类学。其二,能不能多做一点超越祠堂与神庙的研究,打破现在的思路,多注意其他的社会面向呢?其三,能不能多做一点超越明清史基本问题的研究?目前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以明清史研究背景为主的,那么将来是不是应该将历史人类学的关注时段向下扩展至二十世纪,向上扩展至宋元。其四,能不能多做一点非汉文或无文字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这样或许会形成更多可以与其他学科对话的新问题。其五,能不能多做一点超越结构化的研究?也就是前面很多讲者提到的“回到人本身的研究”,思考人的问题。黄志繁认为要解决历史人类学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他坦言老师们都希望学生们能够超越他们的研究,甚至“叛师”。但要真正做到“叛师”是非常困难的,也需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想象。他认为可以在坚持一些基本问题的探索上,不仅在时间上扩展,而且从空间上寻求新的问题。他同意历史研究中带入个人体验,但是需要从而超越个人体验,形成一些大的关怀。谢湜认为历史人类学如果要有未来,必须要达到以下两个标准:一是回答学科基本问题,二是升级学科传统方法。他不相信历史人类学可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主张从自身学科来想问题。对于未来,他提出三点:一是这次会上有很多好的研究议题,还有很大的空间继续去深入和打磨。二是很多已经团队成员认为常识化的内容,可以编成教材,成为本科生教育的范本。三是虽然田野变了,其实好的历史人类学应该给大家以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期望,也告诉大家人的能动性在历史中一直是存在的。在远的将来,他认为历史人类学要有更普遍的关怀,要上升到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来思考研究方向。所以大家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世界史,了解其他文明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中如何发展。陈春声的点评特别提出一点:历史人类学有没有影响力,需要看有没有影响到其它学科。这个关乎学科之间的互动,也关乎历史人类学的创造性。虽然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已经圆满完结,大家一致决定“旗帜不倒”,合作研究要继续维持。各研究单位仍然会主持大型讨论会以及国际会议,共同维持讨论平台。在会上,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科大卫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承诺在将来的人才培养、访问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一直在总结与前瞻中前行,这种结合文献与田野的研究取向,跨学科的比较方法,以及为普通人书写历史的深刻关怀,仍会传承下去。签名的旗帜“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简介:该项目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合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在香港的延伸机构,由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办。项目经费大部分由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也有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补助。20世纪研究的开展有赖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主持的研究鼓励经费资助。

鲁褒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考研经验备考指导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史、清史。主要研究内容有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教学科研人才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硕士生课程主要有:史学研究方法、人类学方法论、中国古代史文献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研读、中国古代断代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农业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国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论著选讲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重视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为国内外著名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博士生,毕业生去向为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出版部门及政府部门等。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33历史学综合历史学综合含中国通史(截止到1949年)、古代汉语学制三年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各项复试成绩均及格的,按加权综合分数,各一级学科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专项计划按照学校要求单列。录取名单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查询。2020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352020年进入复试17人(最高387 最低336)2020年推免录取了11人2020年统考录取了9人(最高387 最低350)全部由中国古代史调剂过来的参考书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社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章开沅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及历史文选相关书籍。2020年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80分)。1.《徙戎论》2.律令格式3.上三旗4.改土归流5.《海国四说》6.《戊戌政变记》7.护法运动8.三民主义二、材料分析(50分)(一)广阳王深上言:“先朝都平城,以北边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非唯不废仕宦,乃更独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太和中,仆射李冲用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帝乡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本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同族留京师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即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乃峻边兵之格,镇人不听浮游在外,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之流涕!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乃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政以贿立,边人无不切齿。及阿那瑰背恩纵掠,发奔命追之,十五万众度沙漠,不日而还。边人见此援师,遂自意轻中国。尚书令臣崇求改镇为州,抑亦先觉,朝廷未许。而高阙戍主御下失和,拔陵杀之,遂相帅为乱,攻城掠地,所过夷灭,王师屡北,贼党日盛。此段之举,指望销平;而崔暹只轮不返,臣崇与臣逡巡复路,相与还次云中,将士之情莫不解体。今日所虑,非止西北,将恐诸镇寻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书奏,不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一梁纪梁武帝普通五年)1. 解释材料中“复除”一词的含义(10分)。2. 北魏北镇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5分)。(二)《清高宗实录》中有关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人口数量的记载。1. 材料中两个人口数字的性质(7分)。2. 写出材料中“朕”的名字(3分)。3. 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15分)。三、论述题(四选三,每题40分,共120分)。1.西汉和北宋建国初年形势有何异同?各自是如何解决的?2.试述清朝选秀女的制度。3.晚清时期铁路建设的得与失。4.试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四、古代汉语(50分)。(一)夫春秋者繫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中國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備載其事形于目前理盡一言語無重出此其所以為長也至於賢士貞女高才雋德事當衝要者必盱衡而備言跡在沈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録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顔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纎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纎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刘知几《史通》(二)1. 古之人君於其臣也,尊之信之,禮貌以待之,故臣不挾術以干君,君亦不徇利而棄臣。春秋以降,主益替,臣益驕,於是始有倡爲刑名之學,以救時之弊,以尊君而抑臣者。商鞅以之強秦而卒以自终,秦人用鞅之法幷天下,愈益任法,蒙恬、李斯皆將相,久任事秦,以法誅之若刳羊豕然。古之能尊其君未有如秦者也,秦以胥史僕隸待其臣,而臣於秦者,亦盡頑頓無恥,無有與上同休戚者,商鞅之法不獨自而終以秦矣。漢文寛仁待下,而鼂錯以刑名進,錯知帝不能盡用,因請以術數敎太子,葢知太子之猜忌而投其所好也。天子在而自結太子,錯自此見輕於太子矣。吾聞以仁義治天下,未聞以術數治天下,以術數者好殺而不信其臣者也。钱大昕:《潛研堂文集》2.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録,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是故,无所考而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而其甚者,当笔之士或有私好恶焉,则有所考无所避而不欲书,即书,故无当也。史失求诸野乎,然而野史之弊三:一曰挟郄而多诬,其着人非能称公平贤者,寄雌黄于睚眦,若《双溪杂记》、《琐缀録》之类是也;二曰轻听而多舛,其人生长闾阎间,不复知县官事,谬闻而遂述之,若《枝山野记》、《剪胜野闻》之类是也;三曰好怪而多诞,或创为幽异可愕,以媚其人之好,不核而遂书之,若《客坐新闻》、《庚已编》之类是也。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

火蜥蜴

广西民族大学学科历史考研丨考试科目、参考书、研招人数全解析

#广西文都,懂广西考研,更懂你!#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各学科教学工作培养也能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随之得到发展。学科教学(历史)的研究生毕业后可前往中学从事历史科目相关的教学、调研工作,其中最主要从事的岗位是中学历史教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康康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科教育(历史)考研情况吧!001 基础概况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所在的学院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该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学院现设有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3个系,拥有民族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自治区级优质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与人类学5个本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文物与博物馆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史2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02 考试科目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3教育综合/843历史学基础(自命题)复试科目:历史教学论(笔试)/外语听说测试/综合面试003 专业课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1.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5.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43历史学基础(自命题):1.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教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教出版社、人民出版社4.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世界古代史》编写组:《世界古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6.《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004 招生人数2018考研:17人2019考研:18人2020考研:18人(拟招)五.录取情况分析参考2019考研的复试名单和录取名单,来简要分析它的情况。以下是2019考研学科历史的复试名单:可以看到在2019考研中,学科历史是很多调剂名额的,一志愿报考过线的人数极少,调剂的考生较多,因为学科历史在广西区内相对其他学科教学类专业而言,并不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在2019考研中有大量的调剂名额,成绩过了国家线就可以申请调剂了,进入复试的人数一共是32人。以下是2019考研学科历史专业的录取名单:学科历史最后的录取人数是18人,由此可知学科历史的复试差额比是1:1.8,从录取名单中,可以看到一志愿报考的2人均被录取了,对于考生而言,即使初试成绩不是很高,通过在复试中良好地发挥,最后总成绩也提升上去了。广西民大在复试的时候是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面试表现的,如何在复试当中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获取优异成绩,这是需要考生在前期就做好最足的功课。广西文都教育,扎根广西多年,对广西高校的考研初试/复试情况是最熟悉的,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能给考生提供最实质的辅导和帮助,确保考生一战成硕,研海上岸!前段时间,广西民大也公布了2020考研一志愿报考生进入复试的名单,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与2019考研对比,可以看到在2020考研中,一志愿报考民大学科历史的人数明显增多了,而且,其中还不乏高分考生,可见在今年留给调剂生的录取名额不会很多了。21考研想要报考学科历史的考生,最好把目标分数定在350左右,才能最大把握地拿到复试入场券!结语:2021/2022考研的考生,要尽早开展复习,不要一等再等,错过在大学期间提升学历的最后机会。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岁月很残酷,它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总有一些年轻人喜欢沉浸在岁月静好和现世安稳中,然而,机会从来不会垂青躺在“舒适区”的人,想要成长,就要不断奔跑,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这样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更多选择。如果在考研上存在问题,可以直接私 信我们!也可以到我们广西文都各地分校当地直接进行面对面了解!(公众号ID:南宁文都考研,桂林文都考研;深耕本土多年,懂广西考研,更懂你!)更多广西考研资讯:广西民族大学考研丨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参考书、初复试难度分析广西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就业前景、初复试难度、科目解析广西大学MBA考研报考难度、考试科目、招生情况、复试情况全解

尹齐

张经纬x施展:为何要把历史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做研究?

记者 | 徐悦东1月9日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从考古发现中国》、《与人类学家同行》的新书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经纬和历史学者、外交学院教师施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编辑赵晨一起做客北京SKP书店,举行了“从人类学到历史学——作为‘大数据’分析的‘大历史’研究”的讲座,探讨了“大数据”和“大历史”的研究心得。《与人类学家同行》,张经纬著,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版为何要把历史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做研究?张经纬提到,《从考古发现中国》和《与人类学家同行》都是他在过去十年中所写的书评汇编。这两本书基本囊括了张经纬对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思考。为何张经纬要把历史学要与人类学结合起来做研究?张经纬打了一个比方。每朝每代的历史就像一个瓷器瓶子一样。在历史的流传过程中,这个瓶子碎了。而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了这个瓶子的一些碎片。但是,现代的历史研究者并不知道这些碎片是这个瓶子身上的什么部位。因此,许多历史学家会穷尽一生去研究自己手里的碎片,看有没有办法和机会把瓶子复原出来。如何复原这个瓶子也是历史研究的困境。在《从考古发现中国》里,张经纬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即使历史学家努力去看许多文献,考古学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进行考古挖掘,但他们或许只能收集到这个瓶子上的不到1%的碎片。因此,如何去利用这些有限的材料来复原历史?这就需要人类学的帮助。这也是张经纬从历史学转向了人类学研究的原因。《从考古发现中国》,张经纬著,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版在人类学里,有一个学科分支叫历史人类学。许多人都知道,许多人类学家会在亚非拉地区研究一些 “贫穷落后”的民族。对于历史人类学家来说,他们则需要把一段历史当作一个民族来研究。人类学家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去捕捉到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他们还可以以大数据的方式收集诸多民族日常生活的资料。然而,历史研究者很难像人类学家那样去了解,在那段历史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历史研究者只能知道一些在高强度聚光灯下展现的场景,比如祭祀、宫廷政变和战争,因为这些重大事件会被文献记录下来,而这就使得历史研究者会忽略了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这个问题该如何避免?张经纬认为,假如研究者能收集到大量的历史数据,那研究者就可以把那段历史抽象出来,模拟出那段历史来。因此,历史研究者可以有的放矢,按照想象中的模型来拼贴他们搜集到的碎片。通过这种方式,即便历史学家只获得了较少的碎片,历史学家也能把找到的碎片镶嵌进它应有的位置上,尽可能地还原古代社会的大体框架,给大家说出更多的故事来。历史学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施展认为,张经纬所说的这种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要将找到的碎片还原成一个瓶子。但是,历史研究者首先要知道,这些碎片原来是属于一个瓶子还是一个盆子。其实,研究者并不知道这个碎片原先是属于什么东西。研究者只能先假设这些碎片属于一个瓶子。通过研究者的复原工作,他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假设是有问题的。然后,他们再重新调整。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历史研究者没准真能把历史复原出来。当然,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先假设这些碎片属于一个瓶子”是没有太多理由的。这个假设是基于研究者的直觉和本能判断。这个想象中的瓶子就是做研究时所采取的范式。范式本身是没有绝对理由的。托勒密和哥白尼所知道的数据是很相似的,但是托勒密基于他的本能,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哥白尼则基于他的信仰和想象,认为太阳应该处于宇宙中心。当然,后来哥白尼再用他观测到的新数据来验证他的假设。其实他们的不同就在于最初的范式上。施展还提到,对于历史学来说,范式的问题还会牵扯到一些重要的问题:历史学是做什么的?历史的功用究竟是什么?在历史学诞生的时候,希罗多德就总结道,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之所以战胜波斯,是因为希腊是自由的西方,所以他们战胜了专制的东方。但实际上,波斯并没有希腊人说的那么专制,希腊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自由。那为何希罗多德的《历史》能成名著?这是因为历史不仅要为大家提供事实,更要为这些事实提供意义。施展还提到,1644年满清入关到底是一次改朝换代,还是亡国灭种?大家并不会对1644年满清入关的事件本身存在疑问,但会对这个事件的意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施展把历史比作一栋大楼。人们需要砖头来建造大楼,但若没有蓝图,砖头再多,大楼也建不起来。而这个蓝图就是解读历史的范式或史观。施展希罗多德不会说,专制的西方战胜了自由的东方,因为自由意味着希望,这也是希腊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这种说法使得希腊人更具有凝聚力。希罗多德通过他的史观,帮助希腊人确认他们自身。这也就是说,希罗多德先假设了一个瓶子,然后他再将他找到的碎片拼成瓶子。当然,这会存在着一个问题,若历史研究者的主观观念有问题,那共同体的精神凝聚力就会出现问题,像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价值,也会找不到载体。这些美好的价值,实际上也是史观造就的。史观是一个共同体自我实现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任何范式被提出来之后,后人都会沿着前人给出的问题域继续探索,将这些问题进一步细化。当然,假如这个范式本身存在着问题,那么后人越细化,其实离目的越远。施展还提到,当下中国的史观存在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史的叙述上,大家基本上把中国史等同于中原史。边疆少数民族在中国史的叙述里,基本不以正面的形象出现。这就意味着,中国史的叙述并没有把他们当作中国人,但是,他们今天又是中国人。这个问题该如何破解?答案就在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也都是中国史的一部分。其实,北周史、北齐史、辽史和金史都是二十四史的一部分。但如今,由于经历过现代民族主义的洗礼,中国的历史书就变成了汉族中心主义的史观。因此,施展所提倡的史观是一种远超中原的大中国史观。在大中国史观里,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人群。这些人群形成了各种社会、政治结构、军事逻辑和伦理观念,他们彼此之间在不停地互动。这也是施展在《枢纽》里所展现的。施展还提到,有人批评他书里有些史实可能存在着问题。施展也承认,因为他要重构整个历史框架,所以没有办法照顾到那么多细节,而且,他这本书的价值也不在此。这是否意味着历史应该为政治服务?施展回应道,历史当然是为政治服务的,但不是为政府服务的。经典的历史研究一定不是为政府服务的,因为政府是短暂的。施展指出,在这个语境下,政治是指共同体的打造。有观众提问,这种写历史的方式与霍布斯鲍姆的写作方式不一样,霍布斯鲍姆更倾向于谈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施展认为,霍布斯鲍姆之所以能这么写历史,这是因为“英国人是谁”的问题早已经被解决了,他接下来要解决英国跟世界的一致性的问题。因此,他会从人类史的角度来叙述历史。而在中国,“中国人是谁”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施展当然希望中国的历史学家能尽早地从人类史的角度来书写历史,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中国人是谁”的问题被解决掉了。大数据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作用?大数据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作用?张经纬举了一个例子。在博物馆里面,大家会经常看到许多出土的器物。历史研究者会对这些器物进行类型学上的归类,从而推断出这些文化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比如说,河北出土的鼎是圆的,山西出土的鼎是方的。许多专家就会争论,圆鼎和方鼎哪个出现得早?到底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儿子”?这个话题是说不清楚的。张经纬则试图发展出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从人员流动入手。或许河北一个会做鼎的人跑到了今天的山西,然后根据当地的审美作出方鼎。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张经纬就要探究这些人是如何迁徙的。解决了迁徙问题就可以解决圆鼎和方鼎谁先谁后的问题。张经纬是如何探究古代人的迁徙问题的?张经纬又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古代,在今天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往往是古代游牧民族部落开始南下时出现的地点。那这些人是哪里来的?他们迁徙的过程就像挤牙膏一样,要一步步往前推,寻找他们迁徙的动因。因此,张经纬就以陕北为圆心,寻找方圆五十到五百公里内有无发生战争和饥荒等能促使人们迁徙的极端历史事件。张经纬张经纬发现,在这些人群出现在今天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的几十年前,大家能从史籍里发现今天辽宁西部和赤峰一带原住民被赶跑的记载,但是,这些史籍并没有记载这些原住民都被赶到了哪里。这个现象不仅在汉代存在,在南北朝、唐代和西夏崛起之前都存在。在唐代后期,唐与契丹部落在今天的赤峰一带有着大量的军事活动,这似乎与西夏崛起有关。张经纬通过研究大量文献,发现了今天赤峰一带人群和今天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人群的迁徙关系。张经纬还举了另一个例子。历史研究者该如何模拟古时江南文人进京赶考的路线图?尽管这些进京赶考的文人的路途不尽相同,但历史研究者可以寻找到一个最小公倍数,并获得一条大部分文人进京赶考的路线。这也是张经纬通过大数据寻找迁徙路线的一个方法。张经纬总结道,经过逆推“挤牙膏”的过程,历史学家可以找到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过程,并可能获得一张从华夏中心到边缘的迁徙网络。记者 | 徐悦东编辑 | 徐悦东校对 | 翟永军

冉有

考研界这5所“死亡211”大学,慎选,那真是大把大把刷人

考过研的人通常心里都有个这样的自我提醒:“985工程大学太难了,反正如何努力都考不上,普通院校考研又不值的,那就选个稳当些的211得了”,对,就是这样的心里,导致某些211院校实际比985还要难考,甚至,调剂的时候像是被院校拿捏住了鼻子,明明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完全没机会了,你有没有遇到过?01、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地处沿海发达城市,是热门的211、双一流大学,还是十大最美校园之一,非常有诱惑力。其有1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并且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41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21名,超过人大、川大、天大等多所985高校。作为一个“区区”211来说,实力让人侧目。同样排名靠前的还有苏州大学的报考人数,常年在全国前列,20考研达到32341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中财、南航这样的热门高校,今年也都才报考1.1万人左右,很多热门985,像人大,南开是2万上下。还有大量高校报考人数远不足万人,苏大是它们的数倍之多。而另一方面,它的录取人数则没有多,20考研计划招生4500人左右(期间可能会有扩招),这就说明大部分同学做了分母。某些热门专业的实际录取分数线那是相当阴间:比如今年应用经济学专业报考206人,最后统考录取了9人;金融专硕报考444人,统考录取18人,报录比轻松达到25:1。王健法学院一直以来都是苏州大学的王牌学院,法硕非法报考人数1389人,统考录取90人,报录比16:1;新闻与传播专硕,报考人数1377人,统考录取人数71人,报录比20:1。其实别看今年报录比这么高,跟去年相比的话,苏大今年的报考热度还是有所下降的,很多专业的报考人数都没有去年多。但就算是这样,它热门专业的统考报录比还是很高。02、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也是近几年也是报考热门院校之一,专业质量好,就业率高,吸引考生蜂拥而至,热度持续高涨。2018年报考人数超过2.2万,2019年报考人数超过2.5万。由于2020年报考数据暂未公布,下面先来看下其19考研的报录比统计——翻译硕士日语,报考人数86人,共录取13人,其中推免10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9:1;企业管理,报考人数148人,共录取101人,其中推免95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5:1;法硕非法,报考人数1358人,共录取69人,其中推免7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2:1;金融专硕,报考人数1298,共录取126,其中推免60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2:1。同时新传也是雷区专业,新闻传播学,报考人数490人,共录取75人,其中推免64人,除去推免报录比45:1;新闻与传播专硕,报考人数918人,共录取65人,其中推免50人,除去推免报录比19:1。大部分学校的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都属于冷门专业,报录比一般都是3:1左右,但是在上大,类似这样的专业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社会学,报考人数123人,共录取57人,其中推免46人,报录比12:1;社会工作,报考人数229人,共录取45人,其中推免18人,报录比9:1。通过报录比就能看得出上海大学虽然是一所211,但是大部分专业都是985难度了,相对来说是一所性价比比较低的学校,所以大家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03、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年来,报考该校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8考研报考18368人,19考研报考23478人,从15考研的1万余人到19考研的2.3万人,报考人数完成翻倍。其中金融专业、新传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常年都在1000人以上,平均报录比是10:1左右;会计、公共管理专业也成为热门之选,报考人数超过500人。20考研数据虽然仍没有公布,但在今年这种大环境下,难度应该是只多不少。其拟录取名单中的部分专业初试最低分,有的甚至达到了400分左右,如针灸推拿学403分、国民经济学407分、刑法学392分、法语语言文学435分、日语语言文学415分、心理学397分、财务管理403分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暨大临时扩招了1047个名额,总录取人数达到4607人,缓解了不少童鞋的上岸压力。近日,暨大21考研的招生人数也出来了,有4400多人,也算是挺多的了。04、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是河南唯一的211、双一流高校,虽然没有A类学科,但B+学科与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相当,说明郑大的中坚力量还算可以。即使该校整体实力只能算是中等211水平,可奈何省内高校少,每年生源却异常多。对想要留在省内攻读研究生的童鞋来说,郑大是很多人的首选。据现有公布的数据来看,郑大从2018年起报考人数就已经超过2万人,到2019近3万人报考,到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惊人的3.3万人,估计是今年报考人数第二多的(四川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有4万+)。目前从郑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来看,实际总录取7978人,是大多数院校的好几倍。虽然整体报录比看上去没那么高,但这是在今年扩招了1200人的基础上,同时和你竞争的有很多是河南本省的学霸们,压力还是有的。郑大20考研最新的各专业报考数据暂时还未公开,可以参考下19年的报录比数据。19考研报考人数29958人,其中报考人数超过500人的相对热门的专业有(括号中为报考人数):计算机技术(619人)、建筑与土木工程(516人)、翻译专硕(621人)、法律非法学(1354人)、法律法学(999人)、公共管理(1333人)、行政管理(702人)、工商管理(2178人)、商学院金融(561人)。05、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类大学中实力排名前五,整体难度小于华东师范、北师大,和华中师范、华南师范在一个水平,基本上属于师范类院校难度梯队第二档,是广大文学教育类学生考研的大热门院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获得A档,5个学科获得B+,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首先说下王牌专业教育学,南师大的学科实力是A,A+级仅有华东师范和北京师范这两所。教育学学硕专业开设较多,但统考招生名额普遍较少,基本都在个位数。学科教学专业虽然各方向统考录取大多在10人左右,但专业课难度还是有的,录取平均分也高,近两年大多都在370-380分上下。师范类院校里的文学专业也很吃香,比如南师大的中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近两年热度也飚高,最新一轮的学科实力评估为A-。今年的复试线基本在380分上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复试线甚至达到了400分;录取平均分方面基本都在390以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录取平均分是414分。其他的还有南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法理学、诉讼学等多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学科,其报录比大多达20:1以上,竞争相当激烈,需要谨慎报考。话说,师范类高校由于学科门类广,专业多,地方性强,一直以来都是报考的热门,比如还有以下师范高校,人数普遍不少: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25603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4981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39人;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7936人。看完上面的数据,大家有没有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学校,有着211的身子985的实力,在报考时候,对于考试难度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但也不要过度焦虑,虽然这些院校报考的人多,但往往都是双非的学生占比很大,名校的学霸们大都选择冲985去了。因此,大家的水平还都是比较平均的,就看谁复习得比较充分了。你还知道哪些比较难考的211大学呢?来源:整理自考研人(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天安门

专业解读|历史学专业详细解读

还记得当年大火的甄嬛传吗?不少同学看完之后都表示真是太太太想学历史了!别急!在这之前,不如先来全面了解一下历史学这个专业!再做决定吧!历史学专业是什么?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掌握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注意,在阅读历史刊物的时候并不是纯白话文,还有大量的文言文的文章需要阅读,所以也要掌握一定量的文言知识。学习历史,具有历史经验,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帮助我们重蹈覆辙,能够为人类的现实和未来的利益更好地服务!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1、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科教评价网)2020-2021年中国大学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的前20强(3星以内)名单。2020-2021年历史学专业排名2、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校友会版)校友会2019中国历史学类一流专业排名(5★以上)各高校历史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一段:二段:历史学专业报考指南一、适合报考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不要仅仅因为喜欢就选择一门专业。你可以因为喜欢看历史书,但不应该只因为喜欢而选择历史专业。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更别说历史这一冷门专业了。所以在选择这门专业之前请好好考虑以下两点之一:1、有条件研究历史这里指的“有条件”是以有天赋的意思,因为历史的专业研究是枯燥寂寞的,甚至有时候因为要反复查阅取证而感到痛苦。且像历史这样传统的专业,有突破性成就并不容易。如果你觉得自己预判不了,那么可以询问自己的老师或者父母的意见。2、提升我自思维俗话说的好”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学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思维,借用历史的经验,成就自身的高度。二、主干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中外关系史、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中国断代史、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历史学科教学研究等。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三、就业方向:历史学专业属于历史学类,因为整个历史学类都是比较冷门的专业,虽说相较于它的同门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来说,其就业方向相对要广一些。但是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也较窄。就业方向有:历史教师、新闻出版部门、文博档案、文化传播、文化服务、文秘、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文化型企业等行业。接下来对部分行业进行简单介绍:党政机关:仅限历史学专业的岗位很少,可选三不限岗位但竞争较大。要求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行政能力。在校期间最好可以积极入党。历史教师:历史教师相较于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来说需求少。博物馆:对身高有硬性要求,女身高1.65米以上,男身高1.75米以上。科研单位:需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要求有刻苦专研的精神以及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新闻出版部门: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文字功底。四、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五、选考科目要求看完历史学专业的详细解读之后,小伙伴们意下如何呢?是更坚定了报考历史的决心还是挥一挥衣袖呢?

百宝盒

压力“最小”的四大考研专业,录取率很高,考上就是赚到

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火爆专业的报考一直都是很激烈的,同样也会产生很多不是热门专业但是录取率比较高,报考压力较小的专业。所以小编整理了一下,压力“最小”的四大考研专业,录取率很高,考上就是赚到力学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实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技术人才。当然就业方向也因此是很广泛的,比如可以去土木水利、机械控制、技术开发等开发应用工作、或者从事教育工作。法医学法医这个专业可以在全国各级公安部门、检察院、司法机构、医院等从事法医学鉴定、医疗服务等工作。当然这个专业如果学习那需要学的还有很多,比如一些法医病理、法医物证、以及法医临床等。并且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对司法鉴定技术工作的日益重视,未来数年全国范围对法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极大。哲学哲学专业听起来好像正都不知道是学什么的。但是如果你认真了解,首先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人类学、中国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学科。如果考研成功的学生可以在国家机关单位、文化教育领域、企业部门从事一些工作,都是一群思想上的巨人工作。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主修的专业课包括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所以很多这个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因为很少有大公司愿意从0开始培养你,然后再把公司交给你管理。不然就是自己不愿意屈居小公司。所以很多这个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那么考研的时候一定要选好学校,这类专业考研一定要选择比较知名的学校这样对你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各复其根

这个“不被看好”的大学专业,即使考研,都无法“拯救”?

很多家长考生会认为——就读“宗教学专业”是要出家?因此都不敢报考?!其实,学习宗教学相当于是学习历史一个道理,用过去的历史发展看待现在存在的问题,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那宗教学专业能在学习阶段学到什么呢?大致的出路是在哪块呢?今天从这五大方面去了解宗教学是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工资有多少?报考注意什么?一、是什么宗教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宗教现象及其历史演变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人类宗教的起源、宗教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的关系、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二、学什么该专业主要学习课程:宗教学概论、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佛教哲学、佛教史、佛教原著选读、基督教原著选读、道教史、道教原著选读、佛教历史与思想、伊斯兰教历史与思想、犹太教的理论与历史、宗教心理学、宗教法规与宗教政策等课程。目前阳光高考数据显示每年本科生毕业规模在100人左右,就业率均在85%以上,全国开设该专业院校有5所,男女报考比例将近1:2。从学习的课程我们可以看到该专业不单单只掌握宗教的起源,还要对人文、社会学科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该专业的童鞋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呢?三、大学做什么该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宗教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的工作也可以在旅游公司、文物考究保护单位、博物馆、考古部门等相关岗位工作。该专业由于自身的局限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另外宗教学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研究,想要透彻了解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大学四年就能学好的,因此多数人选择继续深造,那么选择就业的童鞋们大致的收入又是如何呢?四、有多少来源: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该专业每月平均工资约8027元,最低工资约2477元,最高工资为63000元以上。小编建议该专业的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有耐心的学习,本身专业的难度相对会比较大,不是片面了解宗教的含义,而是学会运用宗教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学习该专业又必须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等知识结合在一起,所以需要童鞋们广泛阅读书籍,帮助自己更好理解知识。如果想报宗教学专业的你们,那就有必要了解考后应该注意志愿填报哪些方面呢?五、注意什么首先,对宗教文化以及跨文化研究、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感兴趣的学生适合报考。其次,注意该院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以及是否文理兼收?一般情况下该专业以文科生为主,按哲学类招生的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有些高校按人文科学试验班招生的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最后,填报志愿一定要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中的注意事项(色弱、学科成绩要求等),避免被退档情况。下面分享一组数据,仅供参考!来源:福建高考

理势

文学原创区分版|历史人类学在法国

历史人类学在法国作者介绍:金哈娜,家有四猫的历史研究者摘要: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20世纪最富创见、最难以忘怀、最有意义的历史著论中,有相当数量是在法国完成的”[1]。掀起新史学运动、实现现代西方史学变革,是以法国年鉴学派的产生为标志的。历史人类学的出现就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对人类学挑战的结果,从而拓宽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彼得·伯克20世纪之交,与衰退的经济动荡的社会相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学科分化日益精细。在法国,化学、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同时,人文主义思潮和各种社会科学也蓬勃发展,为后来年鉴学派的总体史观和跨学科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基础。20世纪,虽然科学理性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但其影响力却并不见减弱。总的说来,历史学家仍然为科学方法所强烈吸引。他们把19世纪西方史学的缺陷归咎于历史学中科学方法贯彻得不彻底。从消极的视角看,年鉴学派的成功也是应对社会科学挑战的结构,“它成功地顺应了我们社会在20世纪里发生的种种变动,并有力的抵御了相邻学科的冲击和竞争”[2];从积极的视角看,“年鉴学派拒绝任何史学教条、哲学和理论,这使它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和流动性,以及融入最广泛研究领域的能力”[3]他们希望在更大规模上与社会科学结盟,以求历史学的更新。这种意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西方历史学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法国年鉴学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有所不同的是,年鉴学派的发展,让人逐渐认识到科学理性的缺陷,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与时间观。年鉴学派代表了法国科学史学的深化。但对于年鉴学派的创始者们来说,以往的日常生活史只是研究经济史和社会史的一种方法,把日常生活史这块招牌翻新一下并不能称之为历史人类学。日常生活史从使用叙述性的、外在的材料到使用系列性的材料,这个过程本身并没有使它成为历史人类学,而只是向经济、社会史方向演变。他们主张通过分析市场价格表或什一税账目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起伏,通过分析公证文件来研究财产分割和家庭遗产的演进,通过教区记录(现代公民身份证的前身)来研究人口运动。但这些材料只记录着原始信息,并不包含任何看法、任何反映现实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史学家们把材料重新分组,如采用统计处理的办法来揭示演进的趋势和逻辑。“这一研究途径和方式能够导致一种人类学思考的产生,如同人种学家利用他所看到的存在于他自身所处文化与他研究对象所处文化之间的距离,来摆脱他固有的等级观念,以建立他所研究的社会的逻辑系统,史学家也能利用这些原始材料的零散性和未经加工的特点——在显而易见的现实背后——找出能够解释某一情况(所谓一个时代)或某一演进的机制和逻辑。”[4]马克·布洛克作为一派新史学的创立者,马克·布洛克,不仅有着上承欧洲人文科学传统的良好素养,而且具备继往开来的敏锐目光和革新精神。他指出,由于缺乏文献记录等原因,我们对中世纪农村社会的认识是有限的、模糊的,而近现代关于农村社会的完整记录以及农村社会中残存的遥远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技术等,构成了一幅农村社会的明晰模样,为我们研究过去的农村社会提供了基础。1924年,布洛克出版了《创造奇迹的国王》一书,这是一部将人类学引入历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在1937年出版的《封建社会》一书中,布洛克已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信仰价值系统,其研究角度已趋向于后来的历史人类学。[5]布洛克所处时代的人类学本身还远未走向成熟,他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要求布洛克从一般理论推出对一种历史现象的具体解释是不切实际的,布洛克面临的实际上是今天历史人类学遇到的怎样看待原始仪式、民俗信仰、群体举止、偶像崇拜等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化问题,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也许,历史人类学的发展能向我们展示在文化极端落后的欧洲中世纪(尤其是早期),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正像化学与炼丹术、数学与魔术一样并非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样界限分明[6]。如果《创造奇迹的国王》一书对于历史人类学来说仍是一部典型性杰作的话,“那就不仅要归功于布洛克研究的问题本身,还要归功于他研究问题的方式和他为了直接揭示已被埋葬的表达系统所使用的迂回艺术”[7]同年鉴学派的另一位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相比,布洛克开拓的研究方向愈来愈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前景,这不仅在于他首次将人类学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也在于他在研究社会文化、心态的同时,十分注重历史运动的整体性。正是这一人类学、社会学方法论在史学上的运用,使得布洛克的方向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结构主义潮流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封建社会》书影历史人类学可以认为是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简言之即历史学家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视角、思路来考察历史现象,像人类学家那样与历史上的人们进行提问和对话。区别只是在于人类学家是面对面地向研究对象提问和对话,而历史人类学家则是向史料提问,然而他们提出的问题却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和传统历史学研究相比较,历史人类学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对待史料的观念和史料的种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史学家注重的是历史事件的事实,关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人类学的视野相对来说更为广阔,它更关注历史上人们的观念、心态、欲望、习俗、风气、行为,等等,例如对家庭、宗教、爱、死亡、私生活、性、政治、服装、色彩、财富、人际关系、休闲生活等的种种观念和态度。总之,就像人类学注重研究文化,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或者说文化的个性和独特性一样,历史人类学也把视角首先指向历史上人们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生活状况、社会心理、观念要求、风俗习惯、内心欲望,等等,这是历史人类学方法的特长,它有助于今天的人们具体了解生活在过去的先辈,因此它可以把历史表现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从而加深今天的人们对过去的了解。[1] (英)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刘永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2] (法)弗朗索瓦·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马胜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3页。[3] (法)弗朗索瓦·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马胜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4] 安德烈·比尔吉埃尔:《历史人类学》,载雅克·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第236-237页[5] 姚蒙:《法国年鉴学派》,载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10页。[6] 陈彦:《了解法国新史学的一把钥匙——马克·布洛克史学遗产初探》,载史学理论丛书编委会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第299页。[7] 安德烈·比尔吉埃尔:《历史人类学》,载雅克·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第237页。带你看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