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內藤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论文级别: 核心期刊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国际刊号: 1671-7171国内刊号: 43-1382/R期刊收录: 知网、维普、万方、统计源核心期刊主要栏目: 论著、综述与讲座、专家笔谈、述评、诊疗经验、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院管理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文博士点评如下:可以看到《医学临床研究》 属于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整体投稿难度较大,对文章的内容、创新、论据要求严格,编辑部老师有耐心,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一般从投稿到见刊需要3~4个月左右,适合高级论文发表。如果需要加急处理可以私信文博士。关于“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文博士,文博士是编辑部的资深编辑,多年的行业经验积攒不少资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骷髅曰死

《临床研究》杂志征稿

《临床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502/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1278,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以临床医学及临床教学新经验、医疗新动态、科研新成果为主旨,将其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以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及其相关的作者踊跃投稿。主要栏目临床医学论著、临床医学教育、实验研究、护理研究、医学荟萃、病案讨论、综述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岔路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征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是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医学期刊。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CNKI收录,并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半月刊,全年24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4749/R,国际刊号:ISSN1671-4695,国内邮发代号:80-494投稿要求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或在文字稿上加盖单位公章,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以电子版投稿的,可在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时,将单位推荐信一并寄来。2.来稿请注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科室,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并标明正文字数、表数及图数。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4.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5.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号。投稿2个月未接到本刊回执,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6.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来,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猛鬼屋

神经内科许鹏飞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

近日,一项有关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研究“Aberrant oligodendroglial LDL receptor orchestrates demyelination in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在著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 11.864)在线发表,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相关脱髓鞘损伤的细胞特异性分子机制。JCI杂志作为医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对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要求极高,是旨在发表世界上一流研究成果的国际名刊。我院神经内科许鹏飞博士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我院副院长刘新峰教授指导下积极参与该研究,为该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贡献。该研究表明,少突胶质细胞内源性miR-344e/410-3p能够抑制LDLR的表达,LDLR可通过NPVY元件同Shc蛋白进行交互作用,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促进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脑白质髓鞘结构的作用。而在慢性缺血过程中,miR-344e/410-3p的增多会特异性地导致LDLR的异常减少及NPVY-Shc交互作用的缺失,从而诱发脑白质脱髓鞘损伤。该研究不仅阐述了缺血相关脱髓鞘损伤的细胞特异性分子机制,同时也补充了LDLR的信号转导作用,为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刘新峰教授做为我院神经内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大附一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时刻关心该研究的进展,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刘新峰教授一直注重年轻医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他的指导下我院神经内科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多位像许鹏飞博士一样的科研人才,科室在2020年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1项。责编:吴家炜【来源:神经内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老明星

吴一龙教授领衔的临床研究成果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早中期肺癌现治愈之光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靳婷、张松山)在我国,肺癌年新发78.4万例,发病率、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3%、26.99%,是名副其实的“首癌”。9月2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式发表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领衔的ADAURA(术后辅助)研究成果,肺癌术后使用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第三代EGFR-TKI靶向辅助治疗,可降低IB-IIIA期EGFR突变肺癌83%的复发与死亡风险,让早中期肺癌患者望见治愈之光。确诊了肺癌,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能否手术切除病灶?是的,对于占肺癌约85%的非小细胞肺癌而言,I期至IIIA期,手术治疗是明确的、主要的办法。而且,部分IB期、II、IIIA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中期肺癌”,推荐在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但吴一龙指出,上述治疗并不令人满意,因为除了IA期患者外,5年临床治愈率不乐观,IB、II、IIIA期的5年复发率分别是45%、 62%、76%,很多患者在手术后会复发,继而进展为晚期肺癌。术后还有微小病灶、分子微转移,被医学专家认为是复发的重要原因。第三代药物降低83%疾病复发从1985年以来,全球医学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肺癌术后生存率。2017年,吴一龙团队历时8年的ADJUVANT研究成果登上顶级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首次强有力证实第一代EGFR-TKI靶向药物是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驱动基因阳性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这一发现中止了“肺癌切除后吃不吃靶向药”的争议。不过,吴一龙坦言术后辅助治疗让早中期患者的复发、死亡风险降低30%~40%,与临床治愈有相当距离。ADAURA研究则被切切实实誉为“早中期肺癌的治愈之光”。“ADAURA研究证实,使用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早中期肺癌术后患者,降低了83%的疾病复发、患者死亡风险。”研究发表的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吴一龙教授说。“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有望成为早中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新选择。”吴一龙进一步解释,科学研究能让老百姓获益,应第一时间让老百姓知道。5年生存率非常关键,这一研究在全球284个中心纳入682例患者,从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辅助治疗,让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38.6个月,超过了3年。时至今日,术后5年生存被认为不够,吴一龙认为,这一研究甚至给临床治愈期扩至10年提供可能性。焦点问答哪些患者最得益?研究团队估算,将有占肺癌总人群1/3的病人可应用新方案。吴一龙特别提醒,IA期患者并不建议吃三代靶向药,他们术后的5年生存率已经是八九成了,复发风险低至目前临床可接受范围,且药物本身是有皮疹等毒作用的,乱用弊大于利。新治疗方案能让患者活多久?这里涉及到无疾病进展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吴一龙指出,现在确实还没有总生存期数据,患者用了两三年的药,还有八九成人好好地活着,而没用药的对照组,生存的只有三四成了,“我只能说,研究的OS,最快也要5年后才等到了。”吴一龙教授说。他同时表示,研究还会每年公布生存率的变化情况。一代药、三代药选哪个?吴一龙进一步解释,一代药首先是可及性好,其次是进了医保,患者自费比例低,第三是从一代用药、后面药接上,总生存期可达72.86个月,超过6年时间。三代药虽然目前已经批准一线治疗,但就连欧美都还没批准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他估计中国最快要到明年底批出适应证。其次是三代药虽然有了耐药期结果,但机制不明,尚无有效药物接下去;最后是药费问题,现在未入医保,三代药月自费达1万多元。“个人认为,在这几年间,在早中期术后靶向治疗上,一代药、三代药将并存。”吴一龙教授说,至于选“萝卜”还是“白菜”,需要根据上述情况权衡。

不同于己

《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总排名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

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发的2020年度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于近日发布,《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70种临床医学核心期刊(A)中排名第4位(见附件),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在47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总排名第28名,较2017年第五版排名提升24位,实现自2013年起持续跨越式提升。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目前共收录中文学术期刊6390种,是国内主流的七大期刊评价体系之一,现已有2000多家出版机构和800多个科研管理部门将《报告》的评价结果作为办刊质量评估和科研成果统计的重要参考工具。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11月20日附: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临床医学(A+~A-)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略);B等为一般期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60%-90%的期刊(略);C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10%,即排在90%-100%的期刊(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影响因子1.5982019年度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排名第1位

尚贤

临床内科杂志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临床内科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厅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出版周期:月刊国际刊号:1001-9057国内刊号:42-1139/R邮发代号:38-93期刊级别:统计源期刊描述:《临床内科》杂志创办于1984,是湖北省卫生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0.922,现被CA 化学文摘(美)等权威机构收录,临床内科杂志社征稿杂志简介刊社简介《临床内科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临床内科杂志》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办刊经验,杂志在总体设计和学术导向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杂志在总体设计和学术导向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述评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继续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每期报道的重点内容会提前预告,并刊登在各期杂志上。《临床内科杂志》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连续三届荣获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2000)、北大核心期刊(1996)、北大核心期刊(1992)。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栏目设置综述与讲 、论著、临床基础研究、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心电图分析、病例报告投稿须知1.《临床内科杂志》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真实性,重点突出,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综述与讲座、论著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5000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病例报告等500~2000字。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最好不超过20个汉字。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并在论文推荐信中注明,不再作更动。详细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邮政编码、Email、联系电话(尽可能提供手机号码)。4.《临床内科杂志》摘要:论著类文章需附中、英文文题和摘要(中文200个字左右、英文200个实词左右),摘要包括论文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1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5.关键词:每篇文章均需标引2~5个关键词,标引关键词应针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列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6.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7.《临床内科杂志》图、表:图、表力求少而精,并应正规绘制,正文和图表内容尽量避免重复,凡用文字能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和表。照片要清晰,符合制版要求,并附简要说明。8.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9.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11.缩略语: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12.参考文献:按GB7714-9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具体请参考本刊的参考文献格式。13.基金: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将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论文刊登后有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14.来稿应一式二份,要求打印稿。并附所在单位的论文推荐信,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本刊已使用“稿件采编系统数据软件”对来稿进行管理,欢迎作者使用电子邮件投稿,请采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电子邮箱以附件的形式将稿件的电子文档(Word)发至本刊编辑部,本刊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及时登记编号以电子文档形式将回执发给作者。电子邮件来稿后仍须将单位论文推荐信和审稿费及时寄本刊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红蚂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投稿须知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临床医药文献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8242国内刊号:11-9355/R邮发代号:82-734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描述:《临床医药文献》杂志创办于2014,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临床医药文献》创刊于2014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并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期刊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55/R,国际刊号ISSN2095-8242。《临床医药文献》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围绕国家不同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结合临床实际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并抓住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施有前瞻性的编辑策划工作。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栏目设置综述、论著、临床交流、医药管理、临床护理投稿指南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2册。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论文投稿网:tougaoyun.cn

卷席筒

加速推进抗新冠病毒适应症开发 杰华生物蛋白质新药临床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张敏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新冠药物研发备受关注。近日,《国际感染病杂志》发表乐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研究论文,中国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测定,乐复能抑制新冠病毒的半效浓度EC50=0.05nM,灵敏度比瑞德西韦(EC50=770nM)高15000倍。记者注意到,乐复能全称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是杰华生物股份公司(GenovaInc.,以下简称“杰华生物”)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产品,是种以免疫疗法为基础的蛋白质新药。2018年4月,乐复能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1.1类新药证书,于同年5月上市销售,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进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杰华生物董秘许春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国际感染病杂志》是抗感染类领域的权威期刊,乐复能(Novaferon)论文发表,标志着其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及疗效得到国际认可,与乐复能已获批抗乙肝病毒治疗等结合起来,意味着乐复能在临床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为开发乐复能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适应症奠定了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无论是在研疫苗项目或者药物开发项目都面临没有患者进行临床实验的局面。对此,许春涛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获批治疗一个新的适应症根据试验临床终点指标选择一般需要开展不会少于300个患者入组的临床试验。为此,公司已经联合国际最顶尖的CRO机构开始联合进行全球多中心的新冠肺炎适应症的开发。从乙肝到新冠肺炎乐复能抗病毒效果引关注杰华生物董秘许春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乐复能用于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过程:“新冠肺炎暴发后,公司就开始安排进行系列乐复能治疗新冠的研究,包括体外的实验室细胞模型抗病毒试验和临床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持的前瞻性、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乐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效果概念。同时,在所有使用乐复能治疗的病人中,没有1例转化成重症。目前在公开的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试验数据中,瑞德西韦和乐复能在前瞻性对照试验设计中显示出了有统计差异性的治疗效果。”据悉,瑞德西韦在中国试验结论无效,在美国却有效,业内部分专家认为这从某种层度说明了该药即使有效作用也应该有限,所以只是被FDA授予紧急使用,另外从技术角度看,瑞德西韦的临床终点选取的是住院天数时间却没有病毒清除率及转阴时间等客观指标,在非严格双盲的试验环境下住院天数时间这类指标人为主观影响较大,同时不同的医保及防疫法规下各地住院政策的差异性也会对结果有一定影响。许春涛说:“乐复能进行了89例前瞻性对照试验,虽然例数只是一个二期临床规模,但统计依然有差异性,从数学逻辑看这反过来有力说明了我们的抗病毒药效非常强,当然按正式的治疗适应症申报要求我们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规模”。对于记者关于乐复能和瑞德西韦在试验方式差异性的提问,许春涛还表示:“乐复能体外试验既做了感染病毒细胞的治疗性试验,也做了正常细胞抗病毒预防性试验(EC50/IC50为0.1ng/ml),临床给药方式采用的雾化给药,瑞德西韦目前采用的是静脉滴注给药,从市场应用角度看,乐复能可以做成临床的治疗性药物和用于健康人的预防性的喷雾剂,若后者在技术上可行,市场挖潜空间可期。”已产生规模收入冲刺科创板记者注意到,杰华生物已于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境内主要经营实体为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许春涛向记者透露公司将很快完成辅导,希望上市后能成为科创板生物制药板块的指数股。杰华生物曾计划在中国香港上市,如今公司调整上市策略,计划先行冲刺科创板,再登陆港股实现两地挂牌。据悉,公司目前已产生规模收入、规模利润、规模正现金流。此前,杰华生物董事长刘龙斌介绍,公司的愿景是:未来能够凭借技术平台体系所赋予的持续不断的新药研发能力,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线,跻身一流生物制药行列。许春涛介绍,虽然从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乐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效果概念,但仍需进行扩大病人数目的后续三期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满足适应症申报的要求。杰华生物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扩大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基础上,基于乐复能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特点,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完成更多病毒性疾病如EBOLA、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的体内外试验,假定将来SARS、MERS等疫情重燃,或出现新的病毒疾病爆发,公司也会一并试验。(编辑 才山丹)

齐岱为锷

新闻背后|疫情中频频出现的《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什么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梦龙2月2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在线公开发表。该研究收集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从全国552家医院中所提取的1099例实验室确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研究指出,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在此之前几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等人在《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评论文章“春节期间中国人口大流动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文章指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增加社会距离的措施,将“控疫假期”与居家隔离、基层排查等其他措施结合,有效地降低了疾病传染率。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学术界也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加入了战场。《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世界级著名医学杂志单独为疫情开设了专栏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中国学者的名字也频频曝光。《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什么期刊?又有怎样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柳叶刀》是一般认为的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其他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由英国外科医生汤姆·魏克莱于1823年创立。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的名称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至今,此价值理念仍存于该杂志精髓中。《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该期刊在全世界拥有很高的影响力,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历史上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数不胜数。1867年,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提出外科手术消毒的技术和理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很快接受了这一理论和方法,使手术后的病人死亡率大大下降。1940年,弗洛里在该杂志发表了有关青霉素价值的论文,证明了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感染,具有治疗作用,并建立了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青霉素的方法……《柳叶刀》从创立至今始终保持独立,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在近两百年后,《柳叶刀》在整个医学界的发言仍保持着独立性和权威性。《柳叶刀》对影响面广、特别重要的卫生疾病问题尤其关注,优先发表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或对某种疾病的观点的研究原创性论文。此次疫情期间,《柳叶刀》发布的第一批文章中,就有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曹彬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建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武汉市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该论文报告了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和最终的临床结局。以此为依据,大规模的研究得以展开。与上述提到的论文一样,1月29日,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官网上发表。论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密切接触者之间发生了人传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注重文章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主要刊用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的原创性论文。该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从提交到正式发布,至少需要两周时间。对此,该刊总编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里克·鲁宾表示,这篇论文从提交到发表仅用了48个小时,为的就是努力向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此外,该杂志目前还将所有的新冠肺炎相关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以供医务人员和公众了解最新医学进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目前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大概为70,而《柳叶刀》的影响因子大概为6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刊于1812年,比《柳叶刀》还要早十几年,创始人为美国波士顿著名外科医生约翰·科林斯·瓦伦和麻省总医院创始人詹姆斯·杰克逊。“医学护理应该由科学来指引”。这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办之初的理念。事实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走过的200多年的确实现了这一目标,它不但成为如今全球医疗界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医学专业刊物,也成为现代医学发展200多年以来的见证者与促进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内容主要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等,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国内外一直有“外有柳叶刀、内有新英格兰”的说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把最前沿的知识用及时的手段传播给临床学家为己任,为很多医学新技术的兴起提供了窗口,如后来的听诊器、X线、核磁共振成像等。从第一期上瓦伦发表的“对狭心症的描述”开始,该杂志报道了很多重要医学成就:1899年,发表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1928年第一次发表了“大量吸烟与肺癌相关”的研究;1970年介绍了“肺动脉插管”;20世纪80年代初该杂志首先描述了“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无论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还是《柳叶刀》,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积极关注热点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包括上述两个杂志在内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已经刊发了百余篇有关疫情的论文,内容涉及预测疫情走向的流行病学、分离病毒结构的病毒学以及研究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等等。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科学家写论文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对病毒的研究成果共享给全世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术工作者们和一线医护人员一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