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502/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1278,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以临床医学及临床教学新经验、医疗新动态、科研新成果为主旨,将其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以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及其相关的作者踊跃投稿。主要栏目临床医学论著、临床医学教育、实验研究、护理研究、医学荟萃、病案讨论、综述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近日,一项有关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研究“Aberrant oligodendroglial LDL receptor orchestrates demyelination in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在著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 11.864)在线发表,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相关脱髓鞘损伤的细胞特异性分子机制。JCI杂志作为医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对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要求极高,是旨在发表世界上一流研究成果的国际名刊。我院神经内科许鹏飞博士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我院副院长刘新峰教授指导下积极参与该研究,为该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贡献。该研究表明,少突胶质细胞内源性miR-344e/410-3p能够抑制LDLR的表达,LDLR可通过NPVY元件同Shc蛋白进行交互作用,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的死亡,促进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脑白质髓鞘结构的作用。而在慢性缺血过程中,miR-344e/410-3p的增多会特异性地导致LDLR的异常减少及NPVY-Shc交互作用的缺失,从而诱发脑白质脱髓鞘损伤。该研究不仅阐述了缺血相关脱髓鞘损伤的细胞特异性分子机制,同时也补充了LDLR的信号转导作用,为慢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刘新峰教授做为我院神经内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大附一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时刻关心该研究的进展,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刘新峰教授一直注重年轻医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他的指导下我院神经内科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多位像许鹏飞博士一样的科研人才,科室在2020年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1项。责编:吴家炜【来源:神经内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临床医药文献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8242国内刊号:11-9355/R邮发代号:82-734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描述:《临床医药文献》杂志创办于2014,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临床医药文献》创刊于2014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并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期刊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55/R,国际刊号ISSN2095-8242。《临床医药文献》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围绕国家不同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结合临床实际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并抓住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施有前瞻性的编辑策划工作。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栏目设置综述、论著、临床交流、医药管理、临床护理投稿指南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2册。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论文投稿网:tougaoyun.cn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是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医学期刊。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CNKI收录,并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半月刊,全年24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4749/R,国际刊号:ISSN1671-4695,国内邮发代号:80-494投稿要求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或在文字稿上加盖单位公章,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以电子版投稿的,可在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时,将单位推荐信一并寄来。2.来稿请注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科室,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并标明正文字数、表数及图数。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4.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5.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号。投稿2个月未接到本刊回执,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6.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来,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张敏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新冠药物研发备受关注。近日,《国际感染病杂志》发表乐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研究论文,中国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测定,乐复能抑制新冠病毒的半效浓度EC50=0.05nM,灵敏度比瑞德西韦(EC50=770nM)高15000倍。记者注意到,乐复能全称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是杰华生物股份公司(GenovaInc.,以下简称“杰华生物”)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产品,是种以免疫疗法为基础的蛋白质新药。2018年4月,乐复能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1.1类新药证书,于同年5月上市销售,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进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杰华生物董秘许春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国际感染病杂志》是抗感染类领域的权威期刊,乐复能(Novaferon)论文发表,标志着其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及疗效得到国际认可,与乐复能已获批抗乙肝病毒治疗等结合起来,意味着乐复能在临床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为开发乐复能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适应症奠定了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无论是在研疫苗项目或者药物开发项目都面临没有患者进行临床实验的局面。对此,许春涛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获批治疗一个新的适应症根据试验临床终点指标选择一般需要开展不会少于300个患者入组的临床试验。为此,公司已经联合国际最顶尖的CRO机构开始联合进行全球多中心的新冠肺炎适应症的开发。从乙肝到新冠肺炎乐复能抗病毒效果引关注杰华生物董秘许春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乐复能用于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过程:“新冠肺炎暴发后,公司就开始安排进行系列乐复能治疗新冠的研究,包括体外的实验室细胞模型抗病毒试验和临床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持的前瞻性、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乐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效果概念。同时,在所有使用乐复能治疗的病人中,没有1例转化成重症。目前在公开的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试验数据中,瑞德西韦和乐复能在前瞻性对照试验设计中显示出了有统计差异性的治疗效果。”据悉,瑞德西韦在中国试验结论无效,在美国却有效,业内部分专家认为这从某种层度说明了该药即使有效作用也应该有限,所以只是被FDA授予紧急使用,另外从技术角度看,瑞德西韦的临床终点选取的是住院天数时间却没有病毒清除率及转阴时间等客观指标,在非严格双盲的试验环境下住院天数时间这类指标人为主观影响较大,同时不同的医保及防疫法规下各地住院政策的差异性也会对结果有一定影响。许春涛说:“乐复能进行了89例前瞻性对照试验,虽然例数只是一个二期临床规模,但统计依然有差异性,从数学逻辑看这反过来有力说明了我们的抗病毒药效非常强,当然按正式的治疗适应症申报要求我们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规模”。对于记者关于乐复能和瑞德西韦在试验方式差异性的提问,许春涛还表示:“乐复能体外试验既做了感染病毒细胞的治疗性试验,也做了正常细胞抗病毒预防性试验(EC50/IC50为0.1ng/ml),临床给药方式采用的雾化给药,瑞德西韦目前采用的是静脉滴注给药,从市场应用角度看,乐复能可以做成临床的治疗性药物和用于健康人的预防性的喷雾剂,若后者在技术上可行,市场挖潜空间可期。”已产生规模收入冲刺科创板记者注意到,杰华生物已于2019年12月31日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境内主要经营实体为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许春涛向记者透露公司将很快完成辅导,希望上市后能成为科创板生物制药板块的指数股。杰华生物曾计划在中国香港上市,如今公司调整上市策略,计划先行冲刺科创板,再登陆港股实现两地挂牌。据悉,公司目前已产生规模收入、规模利润、规模正现金流。此前,杰华生物董事长刘龙斌介绍,公司的愿景是:未来能够凭借技术平台体系所赋予的持续不断的新药研发能力,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线,跻身一流生物制药行列。许春涛介绍,虽然从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乐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效果概念,但仍需进行扩大病人数目的后续三期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满足适应症申报的要求。杰华生物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扩大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基础上,基于乐复能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特点,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完成更多病毒性疾病如EBOLA、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的体内外试验,假定将来SARS、MERS等疫情重燃,或出现新的病毒疾病爆发,公司也会一并试验。(编辑 才山丹)
李进教授携手秦叔逵教授共同研发出针对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药——呋喹替尼。 芊烨 摄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孙国根 李静 陈静)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经多年联合攻关,终研发出针对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药——呋喹替尼。记者28日获悉,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四大”顶尖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据悉,该医学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高达47.6分。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成果“登陆”该杂志,此前未有报道。李进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大约30%-4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结直肠癌晚期。 李静 摄据悉,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尤其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病率进一步升高。据了解,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患者数量众多,已成为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50%的病例会发展成转移性或晚期结直肠癌。据了解,中国筛查结直肠癌比例仍然较低,能够早期发现和治愈的患者仅为少数,60%—70%的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李进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大约30%-4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结直肠癌晚期。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李进指出,但由于肿瘤细胞自我更新和防御能力强,大约治疗20至25个月后,患者会出现二线化疗失败,而三线可选药物匮乏的问题,此阶段仍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体质状况较好,对接受进一步治疗的的“求生”意愿非常强烈,临床上亟需安全有效的后续治疗药物和方案。据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等支持下,李进、秦叔逵主持的“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的全国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即FRESCO)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之一。这项研究由全国28家医院参与,最终416名患者被吸纳参与研究。截至2017年1月17日,所有研究数据收集完毕。研究结果显示: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9.3个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了2.7个月。呋喹替尼显示出了对结直肠癌作用强、毒性低、耐受性好的优势。据李进介绍,试验所得结果是目前国际上此领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延长期数据。这意味着为患者争取到了可实施其他治疗策略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为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尤其是免疫治疗药物打下了基础。结果还显示,对既往没有接受过抗癌转移的人群,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延长至10.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2%。该研究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全部终点。目前,中国国内抗癌新药数量和效果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据了解,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10—15年)的过程,需要足够的人力、财力和设备的投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2014年上市的49种癌症新药中,只有6种在中国上市。截至2018年1月,在中国进行的与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约为3.3万余个项目,而美国数量已超过11万,为中国的3倍多,且国内上市和在研的新药绝大多数是以仿制为主,处于仿创结合的阶段。据悉,作为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呋喹替尼从立项到目前的上市冲刺阶段,整个研究团队走过了12年的研发历程。李进表示,期待呋喹替尼的后期上市能带动抗癌新药的创制体系建立,加速国内医药企业从抗癌药物的仿制向创制转变。据透露,目前在东方医院南院的肿瘤药物一期临床试验中心正在开展20项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李进透露,中心将计划以每年30-35项的研发速度来推进肿瘤新药研发创制。(完)
据《环球网》北京时间5月27日报道,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最新论文聚焦连花清瘟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疗效,这一论文被国际《植物期刊》收录并发表。这项研究也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殊对照试验。根据论文的数据显示,连花清瘟确实能有效地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愈率。对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咳嗽、发热等症状起效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超高安全性。但同时论文指出,必须注意的是连花清瘟在治疗所有重病患者(康复转化率)和危重病患时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结论非常不偏不倚的和5月22日公布的“神药”瑞德西韦临床结论对上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实验,将瑞德西韦和安慰剂(无任何疗效)同时对患者进行双盲试验,采用实际效果恢复比对,并得出临床数据,结论显示:瑞德西韦仅能使得治疗组的测试者病情恢复速度加快一些,而对降低病死率、拯救危重病人好转方面无任何“特效”。根据公布的实验室数据显示,这种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之类的融合植物药物,被平均应用于284例新冠患者的测试(其中142例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殊治疗手段)。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每次4粒,每天3次)后,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恢复率达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普通用药恢复的平均值。而在其他方面,连花清瘟在总体治愈率上疗效同样显著。在全分析模式下连花清瘟治对疗组患者的肺部CT影像改善率达到83.8%,而对照组为64.1%;总体临床治愈率的对比情况为:连花清瘟治疗组78.9%,普通对照组66.2%。而在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所有转阴率以及重症好转率上,连花清瘟和普通给药以及重症好转率上并无任何明显差异。最后,临床测试也未检测出这种药的明显副作用。研究结论最终认为:连花清瘟对新冠肺炎有比较明显的治愈作用,且安全性良好,可考虑使用该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美国吉利德医药公司的“神药”瑞德西韦在好转率和治愈率上同连花清瘟效果非常接近,但在副作用上,瑞德西韦曾有过60%肾脏、肝脏代谢产生损伤的“黑历史”,且所有临床数据以及期刊等研究从来未用“安全”一词给该药贴标签。换句话说,它的疗效尽管不错,副作用也同样强大。同样也是因为副作用,尽管一再鼓吹“神药”,瑞德西韦却让很多国家医疗机构犹豫,以至于在国际上销路比预测要差很多。但同时报告也指出,出于人道主义性和一些其他问题,相对于瑞德西韦检测,该团队并没有进行双盲和安慰剂给药实验。即患者都知道自己在用药和用哪种药(可能产生心理作用),以及普通给药具有稍微偏差(安慰剂给药要求一组患者临床期内完全停止用药,不能接受普通治疗)。有评论意见认为,连花清瘟在未来还要补上和瑞德西韦一样的更全面测试,即双盲随机和安慰剂试验,这个是不能跳过的。因为在医疗领域,为了安全或其他原因,临床试验都必须需采用最严谨和最精密的数据来证明药理。通过全面试验,可以来确保每一项研究的实际价值都达到最大化。
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发的2020年度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于近日发布,《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70种临床医学核心期刊(A)中排名第4位(见附件),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在47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总排名第28名,较2017年第五版排名提升24位,实现自2013年起持续跨越式提升。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目前共收录中文学术期刊6390种,是国内主流的七大期刊评价体系之一,现已有2000多家出版机构和800多个科研管理部门将《报告》的评价结果作为办刊质量评估和科研成果统计的重要参考工具。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11月20日附: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临床医学(A+~A-)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略);B等为一般期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60%-90%的期刊(略);C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10%,即排在90%-100%的期刊(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影响因子1.5982019年度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排名第1位
(原标题: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导言:急诊科的兄弟姐妹们太忙了。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我们特花了很大力气,除了找到可以投稿的期刊,更找到了一堆急诊科发论文的临床科研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急诊科论文概况急诊科领域已经发表了139,205篇Medline收录文献(虽然不少,但只是护理的一半)。2011年,仅有4,207篇论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经达到22,888篇论文;十年翻5.4倍。(急诊科研究论文的增长趋势)我们对其中最新发表的10,997篇论文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急诊科领域2020年发文2.2万篇的总量,下面针急诊科的数据大都是今年最近半年论文分析结果。国家分布可以看到,美国发表论文数最多,为4,122篇;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为1,865篇,占18%,排在第二位。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分列第三到五位。(SCI论文的时间和国家分布)研究发表在哪些杂志?发表急诊科相关研究最多的五个SCI杂志是Am J Emerg Med, J Emerg Med, Ann Emerg Med, PLoS One, Acad Emerg Med等。需要注意的是,IF=-1的标记意味着该期刊尽管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但不是SCI收录期刊;尤其是其中的很多是掠夺性期刊,比如Cureus,就是典型的垃圾期刊;投稿时要特别小心。(发表论文的杂志分布)其中发表急诊科论文最多的Am J Emerg Med,2019年的影响因子是1.5;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800多篇。我们最近的推文将单独介绍这个期刊。研究热点基因和相关疾病急诊科研究的主要基因包括NLRP3, IV, HMGB1, APP, MTOR等;中风、脓毒症、脑损伤、休克和应激等是与急诊科研究最关注的五种关键词。急诊科研究最活跃的机构如下图所示,麻省总医院、Brigham妇女医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是发表急诊科SCI论文最多的三个医院;华西医院排第四,也是中国发表急诊科论文最多的医院。最活跃的学者急诊科领域最活跃的学者及其关系网如下图所示。很多同仁在找研究生导师、或者找访问学者导师,学术上活跃的学者总是最优先的选择。包括:美国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的Choo, Esther;德国哥廷根医科大学的Gattinoni, Luciano;英国NHS的Camporota, Luigi;美国麻省总医院的Kaafarani, Haytham M A;美国Brigham妇女医院的Landry, Adaira等。2,领域内的重要论文从下图可以看出急诊科领域经典论文的分布。在发表的高质量论文中,集中发表在NEJM这一医学顶刊,主要是重要的临床试验结果和综述。3,中国发表的SCI论文单独查中国急诊科发表的论文时发现,中国已经发表了14,617篇Medline收录的论文,也在同步快速增长。4,对临床科研的启发急诊科最重要的论文中,展示的思路对于我们做临床科研有非常大的启发,对于临床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同时也发现,急诊科的几位学者,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发表了十几篇SCI论文,强烈提示发表急诊科论文的套路。所以,我们分享两位学者的研究思路。1,美国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hicago, Illinois的Gottieb, Michael。在半年时间内,Michael等发表了31篇论文。并且都是不错的临床论文,所以分享给大家。(2020) Peek at the glass ceiling: gender distribution of leadership among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s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 EMJ(2020) Burn-Related Blisters Should Not Be Remov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Evolving from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o a Case-based Error Rection Conference: Evidence-based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Council of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Directors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More than meets the eye: The impact of imposter syndrome on feedback receptivity Medical ecation(2020) Is Chest Ultrasonography Superior to Supine Chest Radiography in Identifying Pneumothorax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rauma Patients?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Tranexamic Acid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0)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May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Fractures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Optimising sleep and performance ring night floa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graate medical ecation trainee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2020) From Presentation to Paper: Assessment of Successful Abstract Publications in Emergency Medicine Over a Five-year Period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0) Comparison of the Loop Technique With Incision and Drainage for Skin and Soft Tissue Absces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1)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of COVID-1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Addressing the Urgent Need for Racial Diversification in Emergency Medicine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Corticosteroids for Sore Throat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0) Erratum: This Article Corrects: "Conference Didactic Planning and Structure: An Evidence-based Guide to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Council of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Directors"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Point-of-Care Ultrasound for Intubation Confirmation of COVID-19 Patients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Effect of Medical Scribes on Throughput, Revenue, and Patient and Provider Satisfa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Anticoagulation for Distal Lower-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es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0)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Acute Low-back Pain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0) What Is the Efficacy of Tranexamic Acid fo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ritically Ill Alt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Clinical Cours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ization and Critical Illness Among COVID-19 Patients in Chicago, Illinois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20) What Is the Efficac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0/1-Hour Algorithm for Diagno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Dermatologic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of COVID-1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oint-of-Care Ultrasound for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Conference Didactic Planning and Structure: An Evidence-based Guide to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Council of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Directors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Clinical Teaching: An Evidence-based Guide to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Council of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Directors The wester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In reply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Prerection Radiographs are not Routinely Needed for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s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0) Rethinking Residency Conferences in the Era of COVID-19 AEM ecation and training(2020) Emergency Medicine Gender in Resident Leadership Study (EM GIRLS): The Gender Distribution Among Chief Residents AEM ecation and training(2020) Rethinking the Approach to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s in the Era of COVID-19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cation in the health professions总结这些研究,既有比较急诊科住院医中男女性别差异,也有针对COVID-19的皮肤改变论文,还有验证最新指南对临床指导的价值、以及其他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评估、氨甲环酸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头外伤的疗效、下肢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咽喉痛等几乎全是临床相关的研究。让人有写论文信手拈来的感觉。2,中国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Sir Run Run Shaw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Zhang, Zhongheng。在5年左右发表了81篇SCI论文。受篇幅限制,我们只列出最新的10篇论文。(2020) Cumulative oxygen deficit is a novel predictor for the timing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PeerJ(2020) Analytic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dvance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20) Deep learning-based clustering robustly identified two classes of sepsis with both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s EBioMedicine(2020) Indivialized fluid administr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psis with an interpretable dynamic treatment regimen model Scientific reports(2020) Gene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regulatory factors in sepsis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0) Lung Mechanics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alytics With High-Granularity Ventilator Waveform Data Frontiers in medicine(2020)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PeerJ(2020) Dexmedetomid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 A Fact Or Fictio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Surgical Research(2020) The Role of Lung Ultrasound in the Assess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2020) Thromboelastography as a tool for monitoring bloo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fter adequate fluid resuscitation can predict po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JCMA可以看到,Zhang医生的研究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做了一些借助人工智能促进急诊科疾病诊断的研究,另外也重点关注治疗模型和危险/预测因素研究。这种充分利用统计方法或者新技术,来提高临床诊治的研究,一直都是临床科研的最重要策略;非常值得借鉴。祝朋友们,都找到新的思路,发表更多更好的SCI论文。声明:本文转自“Hanson临床科研”,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