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学战略研讨会召开道法

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学战略研讨会召开

原标题: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学战略研讨会召开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承办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学战略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此次学科战略研讨会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交流,以形成战略研判和系统思考,凝练该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与会专家合影张伯礼院士分享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解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以及中西医结合产生的协同作用,为如何认识并评估中医药临床价值提供了思路。陈香美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临床实践的显著特征,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价值的评价,结合多个大型临床研究的实践,提出病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问题。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做会议总结。与会专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围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现状与需求、问题与挑战、方法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凝练了价值发现、指标测量、数据治理、偏倚控制及证据转化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学研究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中医药临床价值的科学表达,需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科学语言,同时也要创新适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评价技术方法;需要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特别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形成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责任编辑: 小云【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靓妹仔

用自己的细胞杀死肿瘤?新型抗癌方法,国内启动临床研究

癌症是一种慢性的恶性疾病,死亡率高,由于早期发现不及时,总以为只是普通的疾病,等到检查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而据数据表明,其实有近80%的早期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治疗手段进行控制的,甚至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有这样的机会!46岁的托尼·伯顿,在2019年的时候不幸被查出肺癌晚期,在肺部检查出7个病灶,已经失去治疗的机会,最多也就只有不到6个月的生命,基本上已经被宣判死亡了,听到这样突如其来的消息,一时间难以接受。但是他不想就这样认命,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够在最后的时间里拼一把,最终幸运地让他无意间结识了杰森博士,他在路易斯维尔健康大学布朗癌症研究所工作,听说博士正在进行一项新型的免疫疗法临床试验,于是托尼申请参加临床实验。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医生研究人员将托尼体内的肿瘤先进行切除,从而分离出T细胞,它是体内具有识别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提取之后的T细胞经过处理之后,在体外不断的开始扩增,达到一定的数值之后再重新回到托尼的体内,这样托尼体内的免疫细胞数值就成倍的出现,从而与癌细胞进行对抗。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托尼状态明显比之前好很多,而且经过观察发现,托尼之前的病灶现在只有一个,他说希望下次再检查的时候,体内的病灶能够完全被消灭,这也让托尼看到了生的希望。没想到竟然用自己的细胞杀死肿瘤,这一研究已经被证实有效,而且新型的抗癌防癌,国内也开始启动临床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来的某一天,相信也会全面运用到癌症的治疗上面。相信托尼体内的肺癌最后能够得到控制,不仅仅因为临床研究的成功,其实与他自身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要想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其实生活中有几点要重视起来。01早发现早治疗所有的癌症都是一样,其实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起来并不会那么困难,但如果忽视身体上的变化,比如身体上异常出血、体重下降、局部疼痛等等,这些都是癌症来临前常见的症状,只要发现,采取治疗措施,就能够及时遏制住癌症的脚步。02积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其实很多的癌症晚期的患者很难像托尼一样,即使已经被宣判死亡了,依然对生活充满期待,相信总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癌症,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存斗志,积极配合治疗,在这过程中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03饮食上多下功夫其实很多的癌症晚期患者,被体内的癌细胞折磨,身体已经虚弱得不行了,再加上各种药物的治疗,对身体的刺激,导致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开始衰竭,消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此时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因此此时最好在饮食上多下功夫,尽量多摄取蛋白质和新鲜的瓜果蔬菜,帮助提升免疫力,只有身体素质提升才能与癌细胞作斗争。因此,对于癌症这种疾病,患者在遇到的时候也不要灰心,免疫疗法依然是很多癌症治疗的希望,另外患者日常护理也要重视起来,对于延长生存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道之道

临床研究历时4年,追踪达18个月 院士眼中的这款奶粉“强”在哪儿

消费者可选择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如何挑选合适的配方产品逐渐成为新生代妈妈们面临的共同挑战。10月30日,全球知名的婴幼儿营养品品牌美赞臣于广州举办“见证奶粉新高度,蓝臻激活5大成长力”双十一直播及蓝臻实证研究云端发布会。蓝臻品牌见证官郑希怡携手上百个直播间中的万千中国妈妈共同见证美赞臣在科研之路上收获的又一项里程碑式的实证研究成果。该项实证研究表明,配方奶粉中富含的乳脂球膜和乳铁蛋白黄金营养组合,能够有效激活中国宝宝的5大成长力。同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凌文华等国内权威专家出席活动,共同见证美赞臣奶粉的新高度。(图说)美赞臣携手郑希怡及专家共同见证“蓝臻激活五大成长力”如今,漫天遍地的育儿知识和营养宣传让人眼花缭乱,对选奶粉的标准更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数据显示,网络上关于“奶粉怎么选”的相关文章多达4500万篇,是每年新生儿数量的3倍。到底什么才是挑选奶粉的标准?蓝臻品牌代言人、“乘风破浪的姐姐”郑希怡在发布会上分享她的经历,“科学证据是我挑选奶粉最看重的因素,因为配方奶粉是宝宝早期发展时最主要的口粮,它是否能够有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发布会上,美赞臣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睿恩达(Enda Ryan)表示,美赞臣一直坚信,评判高品质婴幼儿奶粉的关键标准就是配方的“科研含金量”,也就是这个配方的背后是否有坚实的科研基础,这个配方的益处有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实证。一个世纪以来,美赞臣以科研为本创新奶粉配方,探索营养成分的奥秘,当中不乏具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比如DHA、ARA、乳铁蛋白、乳脂球膜等。蓝臻凝聚了美赞臣百年科研的结晶。2016年,美赞臣从60多个配方中甄选出蓝臻,至今已经有数百万中国妈妈亲历见证了蓝臻的魅力。(图说)美赞臣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睿恩达(Enda Ryan)为活动致辞在科学家分享环节,美赞臣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研发总监韩军花博士分享了全球知名学术期刊《儿科学杂志》发布的一项历时5年的临床实证研究。该项研究证实,中国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出生后14天至365天)喂养富含乳脂球膜和乳铁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能够显著提升婴儿的保护力、专注力、认知力、语言力和运动力5大成长力。以保护力为例,临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喂养富含乳铁蛋白和乳脂球膜的配方奶粉宝宝的腹泻发生率与呼吸道感染率,较对照组低20%以上。(图说)美赞臣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研发总监韩军花博士分享研究成果(图说)中国宝宝实证,激活五大成长力蓝臻是美赞臣第一款富含乳铁蛋白与乳脂球膜黄金营养组合的配方奶粉,该临床实证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蓝臻有效助力中国宝宝健康成长。韩军花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有数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包括:这是第一个面向中国宝宝开展的关于乳铁蛋白和乳脂球膜营养成分的临床研究;此次研究联合了国内、国外数家权威机构;研究的方法采用了最严格的双盲随机对照方法。“这种临床实证研究方式由于投资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并不常见于营养品研究领域,但却有效保证了结果的严谨性、客观性和可信度,也是证实配方有效性的权威证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乳脂球膜和乳铁蛋白都是母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美赞臣不仅率先推出含优量乳脂球膜和乳铁蛋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蓝臻,而且通过临床验证充分说明了该配方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明显益处,这是行业内一项很大的突破,这帮助奶粉配方更贴近母乳。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凌文华表示,国际公认的临床医学循证等级根据可信性分为5个等级,蓝臻临床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单项研究最高的循证级别——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非常令人信服。蓝臻临床研究历时4年,追踪长达18个月,专注观察孩子成长的五大能力,研究证据非常充实。(图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与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凌文华现场点评研究成果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流程编辑:u010

铄绝竽瑟

常用有毒中药临床研究——苍耳子

苍耳子,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名葈耳实,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历代本草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苍耳果实、根、茎、叶及苍耳蠹虫作为药用的情况。其中关于苍耳子的药用功效古今基本一致,而关于苍耳茎叶(苍耳草)的功效与其果实作用相似,且苍耳草毒性较苍耳果实小,药性和缓无升散过度、伤气耗血之虑,大剂量(15g~20g)运用亦较安全。苍耳蠹虫又名苍耳虫、苍耳子虫,是寄生于苍耳茎中的鳞翅目昆虫幼虫。古代医药著作《圣济总录》《本草纲目》等记载了苍耳蠹虫可作为一种外科药物,用于治一切疔肿及无名肿毒恶疮。炮制及去毒方法苍耳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烧、炒、蒸、捣等。一般认为经过炮制后,易于去刺,使药物纯净,因苍耳“毒性在刺勾上,去刺即除毒性”“去刺使其洁净,便于药用”。苍耳的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生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制 有微炒、炒令香和炒熟之分。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褐色刺焦时取出,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砂烫法 目前苍耳子炮制多采用砂烫法以取代传统的清炒法。具体操作为:取通过20目筛的洁净细砂,用量是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将砂置锅内,武火加热,砂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去刺之苍耳子果实,用中火炒至外表呈深黄色,有爆裂声,取出,筛去砂,放凉,用时捣碎。砂烫法的火候更容易掌握,由于温度较高且受热面积大而均匀,故其炮制品在内在质量和外观色泽等诸方面均比清炒法炮制品为好,成品药香酥利于粉碎。蒸法 首见于明《炮炙大法》“蒸用,捣去刺”。《普济方》中亦有“苍耳子,九蒸九曝,治风毒脚气”的记载,以后沿用不多,仅见于清《本草述钩元》“蒸过”,此法现已少用。临床运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苍耳子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抗过敏等作用。用于治疗鼻炎、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顽固性牙痛、腮腺炎、皮肤病等。在临证配伍上,苍耳子配伍辛夷、白芷、薄荷等,如《济生方》苍耳子散,用于治疗鼻渊头痛,不闻香臭;配伍仙灵脾、威灵仙、川芎、肉桂心,有祛风胜湿,活血定痛之效,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配威灵仙,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配板蓝根,祛湿通窍解毒散结,治疗腮腺炎;配菊花、天麻,可平肝祛风,通窍止痛,治疗眩晕头痛;配夏枯草、谷精草,可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配黄芪,可有效降低苍耳子的肝毒性,配伍比例苍耳子与黄芪之比为2∶1;配伍白矾,口服同时用此药液涂擦患部,治疗顽固性湿疹。苍耳子用于内服,有小毒,煎汤4.5g~9g或入丸散。有资料认为,苍耳子用量过大(成人用量在30g以上,或误食鲜苍耳子10粒以上、苍耳苗50g以上,儿童食苍耳子5~6粒)可引起中毒。使用不当易引起各脏器的损害,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损害较为严重。不可长期或超量服用。中毒表现及解救措施苍耳子服用过量,轻者有乏力、精神萎靡、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发热、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或者终日昏沉嗜睡,进而出现昏迷惊厥、心率快或心律失常、黄疸、肝大、出血倾向、尿闭、尿中出现管型尿和红细胞等症状。苍耳子中毒后如能及时而有效地进行专业抢救,大多能迅速恢复健康。少数中毒严重或抢救不及时者,可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致肝昏迷,以及肾衰竭而死亡。抢救方法如下:如内服在12小时内无胃肠出血者,可催吐,然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毕,内服硫酸镁导泻。量大超过4小时者应及早应用1%~2%温盐水高位结肠灌洗。也可静脉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及维生素C,以促进利尿,加速毒物排泄。如有心衰、肺水肿时应严加限制静脉输入量。保肝时可服枸橼酸,肌内注射甲硫氨基酸。肝大明显或有黄疸时,可加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心率慢时可用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抽搐时用10%水合氯醛20ml保留灌肠,有出血时给予维生素K、卡巴克洛、氨甲环酸或酚磺乙胺等止血剂,出血严重时可输新鲜血液。积极抢救休克和循环衰竭,血压下降时,除补充血容量外,应吸氧并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及强心剂。中毒较轻者可用中医药治疗。甘草30g、绿豆120g,煎汤500ml冷服。脉缓者用生甘草30g,煎水200ml;脉速者用生甘草15g、黑豆120g、绿豆20g,煎水500ml顿服。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之半流质食物,禁用肉食。(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有毒中药的临床研究》)【来源:中国医药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树林

国内临床研究格局已翻天覆地,期待更多原创性研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中国肿瘤医生在ASCO、ESMO、WCLC、ASH等国际会议上依旧能不断传出中国好声音,在The Lancet Oncology、JCO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也是发文不断。为了推举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里程碑价值的原创研究,致敬这些值得铭记的人物和成果,肿瘤资讯举办了首届「金研奖」暨2020中国肿瘤十大原创研究。2020金研奖,致敬原创研究!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了2019年十大原创获奖的专家来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徐建明教授采访视频 徐建明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消化肿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大数据与真实世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 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际NCCN肿瘤治疗指导《胃癌》、《结肠癌》 、《直肠癌》、《胰腺癌》中文版专家组成员《Annals of Oncology》胃肠(中文版)主编《Colorectal Cancer Research》、《The Oncologist》中文版、《中华肿瘤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研究。曾在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院做顾问医师两年。对分子靶向药物和传统化疗药物个体化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新思路请您简单谈一谈中国临床肿瘤的原创研究近些年的发展和变化。中国自主抗肿瘤科研实力目前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多少差距?我们未来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的点或可以突破的方向?徐建明教授:这些年来中国肿瘤临床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企业研发的新药越来越多,而研究者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以往一个药物在国外已经上市十几年才得以进入国内市场,而现在国外的药物还未进入国内,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临床研究。因而当国外的药物申请注册适应证时,国内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度会更快,紧接着第二年或第三年也申报了适应证。所以中国现在的很多抗肿瘤药物仅落后于国外3年左右的时间,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于中国患者而言,非常有利。当然,其存在的不足也非常明显。第一个不足便是国内药企研发的创新药仍有相当部分是跟随国外药企的思路,所谓从0到1的真正原创性工作非常少。第二个不足是国内主要研究者(PI)真正自主创新的研究不够多。例如针对某一靶点的新药,可能国外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试验了,而中国则是紧随其后仿制一个化合物或抗体,即真正大胆的创新还很少。在2020年,您所研究的领域中有哪些值得您称赞或关注的临床研究?徐建明教授:我的研究方向是消化道肿瘤,在2020年有几项研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胃癌领域,一是CheckMate 649研究,二是ATTRACTION-4研究。这两项研究均始自国外,探索胃癌一线治疗中化疗联合PD-1单抗的疗效。其实早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曾报道过KEYNOTE-062研究,旨在评估化疗联合PD-1单抗是否优于单纯化疗。该项Ⅲ期研究分成三臂,分别为化疗组、PD-1单抗组,以及化疗联合PD-1组,但最终未能得出优效性结果。鉴于KEYNOTE-062研究的失败,中国绝大多数正在进行的Ⅲ期研究便停止了。而在今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CheckMate 649研究和ATTRACTION-4研究的成功,又引起国内研究者的追随。诚然,CheckMate 649研究和ATTRACTION-4研究的成功原因值得深入讨论,例如亚洲人种所占比例较高,东西方胃癌的免疫环境不一样等,中国的PI需要去更多的思考和学习,在结合国外的研究思路上,做更多的自主创新,这值得大家反思!在肝癌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肝癌是另一个重大突破。大家可能看到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Ⅲ期临床研究的成功,但其实中国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的背靠背研究,最早便是从我们中心开始的,可以说与国际同步。2018年,ASCO年会上的3篇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反响,一是中国PD-1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报道,二是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报道,三是日本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的报道。3项研究均为Ⅰ期研究,结果很相似,疗效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因为既往肝癌靶向药的疗效仅在5%~6%,而上述3项研究却达到了革命性的30%~50%。目前在中国,由我们中心牵头的PD-1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多中心 Ⅱ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重复了Ⅰ期的研究结果,一线治疗有效率同样为46%,患者生存期达20个月以上,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成果。本文转自肿瘤资讯(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心养

拨开云雾,细胞治疗产品如何开展非临床研究?

拨开云雾,细胞治疗产品如何开展非临床研究?来源:药智网|森林细胞治疗在肿瘤、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病及罕见病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是当下生物医药研发最热门的赛道之一。但细胞治疗产品有其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小分子化合物的思路进行,给传统非临床研究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020年11月11日“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技术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大会”在成都市望江宾馆召开,会上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摆脱混乱,中国细胞治疗逐步走向规范化细胞治疗包括免疫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等,全球已有3款CAR-T药物、18款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我国细胞治疗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经历过快速发展,也遭遇过严重打击。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逐步加强细胞治疗行业监管工作,明确CAR-T免疫疗法等自体细胞疗法由NMPA按照生物制剂进行监管;明确体细胞疗法按双轨机制批准,体细胞疗法作为医药产品由NMPA审批,作为医疗技术则由NHC审批符合资质的试点机构研究,但严禁临床应用。随着政策的完善,国内细胞治疗发展势头强劲,今年更是迎来了重大突破,2月复星凯特提交的CD19 CAR-T细胞治疗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申请中国上市,6月药明巨诺CD19 CAR-T细胞治疗产品瑞基仑赛注射液申报上市,10月博雅辑因基因疗法产品ET-01(CRISPR/Cas9基因修饰BCL 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剂)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试验获CDE受理。双轨制监管下,企业如何参与竞争?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更好的引导行业发展,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依然存在。中检院安评中心毒理室霍艳主任建议企业最大限度的按照GLP进行非临床研究,非GLP的应说明并评估其对可靠性和完整性、总体安全性的影响。而临床前动物试验的程度与监管模式有关。如果按照药品申报需要全面的动物试验数据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如果是非药品途径,可根据体外资料和部分动物实验批准备案进行临床研究。但是,无论走哪条路都不太好走。按照药品申报虽然有优先审评审批、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特别审评等加快上市程序,但从研发到上市仍可能耗时数年且需巨额资金支持。而非药品途径只能是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才能进行,企业并不能独立申报。而且现在的政策只说明可以进行研究,研究之后如何进行临床应用还不明确。除了本土监管和市场准入的高度不确定性,细胞治疗的挑战还在于遗传资源受到严格保护和监管,医疗服务机构系统缺乏应用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能力。而且,目前临床上CAR-T治疗方向主要集中在血液肿瘤,且靶点相对集中,其在实体瘤上的疗效还有待观望。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要点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技术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岑小波指出细胞治疗产品的特殊性在于是“活细胞”产品,涉及到的技术和方法比较新;没有积累充足的经验,没有形成小分子化合物一样成熟的技术标准;缺少此类产品非临床评价经验,除了面临技术挑战,评价思路也需要转变;细胞治疗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开发中依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细胞产品与传统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存在诸多差异。传统药物通过试验,拟回答的问题是靶器官、毒性特征、是否可恢复等。而细胞治疗产品拟回答的问题是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做、分化结果是什么以及能维持多久等,关注的是分布/迁移/归巢、细胞命运和分化、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免疫原性/毒性、致瘤性/致癌性,基因插入突变、生殖毒性试验、局部耐受性试验、安全毒理学试验等。还需要特别关注细胞因子风暴(CRS)和脱靶毒性。此外,细胞“生物学活性剂量”受细胞存活率、增殖、分化、组织定位等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传统小分子化合物很关注的剂量问题在细胞产品可能并不需要一个确定剂量。博雅辑因临床前研究总监张炜博士讲到其基因编辑产品ET-01没有剂量选择性,仅规定了CD34+细胞的最低数量。此外,在给药次数与给药周期方面,细胞治疗产品可能仅需一次给药,但给药后的观察周期可能很长,以评估细胞能否长期存在于体内并发挥作用。细胞治疗方兴未艾,新技术将带来新突破现在的非临床评价很大程度依赖于动物疾病模型,但是人源细胞对于动物而言是异源性,从动物反应推导人体反应不够准确,而且建立特殊动物模型耗时耗力且价格昂贵。传统非临床研究方法不能完全应对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需要建立基于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的评价方法,例如人源化动物,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等新技术或将带来新突破。细胞疗法方兴未艾,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推动企业、医疗机构不断参与进来,多方共同探索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办法,细胞疗法终将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患者。责任编辑:琉璃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第八日

用自己的细胞杀死肿瘤!新型抗癌疗法宣布成功,国内临床研究启动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化疗放疗均已无效,医生宣布你将在半年内死亡,你是否会想尽办法寻找治癌方法?也许,你会遇到新药试验,如果足够幸运,新药效果良好,你会获得痊愈,回归正常生活……一、晚期肺癌剩6个月,他重回正常生活2019年的8月,46岁的托尼·伯顿(Tony Burton)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医生在他的肺部发现了7个病灶,虽然很遗憾,但医生无奈地对他宣判了“死刑”。消息来得太突然,托尼不相信自己的生命只剩半年。图源:环宇达康但他不想就此放弃,开始四处寻找治疗方案,最终找到了路易斯维尔健康大学布朗癌症研究所,这里正在进行一项免疫疗法临床试验,被称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经过仔细检查,托尼符合试验标准,正式开始治疗。医生从托尼的肿瘤中分离出免疫T细胞,之所以从肿瘤周围提取,是因为这一区域内的免疫细胞杀伤力最为强大。提取的T细胞在体外经过扩增后,重新回输到托尼体内。治疗很顺利,再次检查时,托尼体内的病灶只剩下一个了。托尼希望,下一次检查的时候,体内的肿瘤能全部消失。二、新型抗癌疗法,用自己的细胞杀死肿瘤TIL的英文全称为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是肿瘤间质中的异质性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及NK细胞等。它属于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对肿瘤有很强的识别、抵抗和攻击的作用。人体内一旦有肿瘤的蛛丝马迹出现,该免疫细胞都会直接展开工作,将肿瘤杀死。但在肿瘤患者体内,或者说疾病进展严重患者的体内,该免疫细胞数量严重不足,完全无法展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扩大该免疫细胞的数量,是保证肿瘤能否被杀灭的关键。TIL细胞疗法的最大特点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通过体外的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增强“兵力”,将体内的癌细胞清除干净。三、与其他细胞免疫疗法相比,优势明显目前的免疫疗法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免疫检查点抗体类药物,通过解除肿瘤内部对免疫的耐受和屏蔽,重新发挥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治疗方法多为针对PD-1、PD-L1、CTLA-4等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另一类是过继T细胞疗法,TIL疗法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疗法解决了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性难题,与CAR-T细胞疗法和PD-1/PD-L1抗体相比,具有多靶点、肿瘤趋向和浸润能力强、副作用小等优点。TIL疗法虽然还集中于临床试验,但针对多种癌症的显著疗效已经凸显出来了。黑色素瘤:针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疾病控制率为80.3%,客观缓解率为36.4%,对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响应;宫颈癌:针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是44%,完全缓解率是11%,疾病控制率是85%;肺癌:美国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导的一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显示,12名患者,总缓解率是25%,其中两名患者达到持久的完全缓解;宫颈癌:以往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是44%,完全缓解率是11%,疾病控制率85%;卵巢癌:6名晚期转移患者接受该疗法,一名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5名患者的疾病稳定期为12个月。四、FDA授予称号,国内临床试验获批2019年,FDA授予TIL治疗方法LN-145为突破性的治疗指定,这是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首次获此殊荣。目前该疗法的上市申请已经提交,有望在2022年左右获批,一旦获批,这将是第一种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美国的TILs治疗技术是通过肿瘤组织提取TILs细胞,而后进行体外的扩增培养。国内的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是从血液或者腹水中提取。2020年8月7日,李进教授主导的一项不限癌种、多中心的治疗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新疗法积累的临床经验和数据,对于未来的癌症治疗大有裨益。参考资料:[1]肿瘤防治宣传周 | 李进:提高肿瘤防治意识,攻克癌症不再是幻想,澎湃新闻,2020.4.25[2]李进教授主持的ScTIL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正式启动,动脉网,2020.8.11[3]用自己的细胞“杀死”肿瘤!首位接受新型免疫疗法TILs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如今已重回正常生活,环宇达康,2020-12-02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盛衰之杀

药物临床试验多重性问题等相关指导原则实施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布《药物临床试验多重性问题指导原则(试行)》《药物临床试验协变量校正指导原则》《药物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指导原则(试行)》和《药物临床试验富集策略与设计指导原则(试行)》多个和药物临床试验有关的指导原则,为药物临床试验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意见。上述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临床试验中普遍存在的多重性问题,指在一项完整的研究中,需要经过不止一次统计推断(多重检验)对研究结论做出决策的相关问题,如多组间比较等。对于确证性临床试验,将总I类错误率(FWER)控制在合理水平是统计学的基本准则,而有的多重性问题可以导致FWER膨胀。《药物临床试验多重性问题指导原则(试行)》主要阐述了常见的多重性问题和相应的决策策略,介绍了常用的多重性调整方法和多重性分析方法,旨在为确证性药物临床试验中如何控制FWER 提供指导意见。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除处理因素外,还存在其他协变量,如果在试验设计时不进行有效控制,或在统计分析时不进行合理的校正,则可能使检验效能降低,或使疗效估计产生偏倚。人口统计学指标、疾病特征、社会学因素以及研究中心等都可能是协变量,随机对照试验中协变量校正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终点变量中与处理因素无关的冗余变异,从而使疗效估计更加精确。此次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协变量校正指导原则》包括试验设计中有关协变量的考虑、校正协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旨在阐明确证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协变量的处理原则,并为试验设计、统计分析、临床试验报告中如何处理和解读重要的协变量提供建议。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受遗传学、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从而可能导致试验药物在不同患者中的疗效不同。临床试验中将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分组,是探索不同患者人群之间疗效差异的直观方法,同时也是获益-风险评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药物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指导原则(试行)》阐述了亚组的识别和定义、亚组分析的类型、一般考虑以及确证性临床试验中的亚组分析等内容,旨在为申办者在临床试验中对亚组分析进行正确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指导性建议。临床试验中的富集,是指根据受试者的某些特征,前瞻性地精准定义从试验药物中获益最大化的目标人群。临床试验中有多种选择受试者的富集策略,例如,可以选择对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可能对试验药物敏感的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富集策略与设计指导原则(试行)》阐述了常用的富集策略与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实际应用和监管角度说明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随着创新引领医药产业发展,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数量逐年攀升,仅2019年,药审中心就受理了1类创新药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302个品种,较2018年增长了26.4%,目前许多创新药研发正处于临床试验的关键节点。(记者落楠)

红珊瑚

科技部: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正开展临床研究

1.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截至2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68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096例,累计死亡病例152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492例。3.国家卫健委15日表示,截至14日24时,各地共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调集3个移动P3实验室。其中181支医疗队、20374名医疗队员在武汉,超过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致敬勇士!4.15日上午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今年1月17日以前人民银行向全国安排调拨近6000亿元的新钞,春节前紧急向武汉投放了40亿元的新钞。目前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笼现金,采取紫外线或者高温等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场。5.科技部15日表示,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央视网)总台·独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疫情危急,他们挺身而出,这是医者仁心、舍我其谁的救人天性。任务繁重,他们不辞劳苦,这是白衣天使在生命面前的职责担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推出《央广时评丨守护医者仁心 也是守护自己》。1.16日,我国大范围雨雪将偃旗息鼓,但巨幅降温仍将肆虐。中央气象台预计,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8~10℃,17日早晨最低温度0℃线将南压到江南南部。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雨雪虽停,降温不停,防范感冒仍是重中之重。2.贵州省人民医院2日曾收治一名年龄仅55天的婴儿,系当时国内报道年龄最小病例。经过专家和医护人员们13天的精心治疗,15日,患儿咽拭子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祝宝宝健康成长!3.12日,四川省崇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陈某(男,21岁)途经崇州市隆兴镇场镇青石桥社区疫情检测点时,拒不配合社区防疫志愿者开展身份登记工作,与其发生冲突。近日,崇州市公安局通报,给予陈某退回劳务派遣单位予以辞退的处理决定。崇州市公安局官方通报(图片来源:微博@央视新闻)4.近日,记者探访武汉方舱医院时偶遇一名正在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的大三学生。他说,自己的愿望是考上武汉大学。加油!祝早日康复,学业有成!1.日本方面称,进入横滨港的邮轮“钻石公主”号搭乘者中,新确诊67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8人没有症状。目前,在邮轮上的3000多名乘客和船员中,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感染者285人。2.当地时间15日,法国卫生部称,之前在法国确诊的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于当地时间14日晚去世。这是欧洲第一例死亡病例。3.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方对进口欧盟大型民用飞机的加征关税由之前的10%上调至15%,同时对加征25%关税的其他产品清单进行微调。4.据报道,英国王子哈里及其妻子梅根将关闭他们在白金汉宫内的办公室,并辞退15名员工。报道称,自哈里、梅根夫妇决定不再担任王室高级成员后,他们不再需要白金汉宫内的办公室。在你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在你可能经过的路口、角落、超市、车站......在每一个你不曾注意的地方,如今,有无数这样用口罩遮住的面孔。他们只露出双眼,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守护着你。“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不管残冬多么寒冷,春天一定是越来越近了。等冬去春来,等春暖花开,摘下口罩,见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他指出,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的是桃花源中人长期与外界隔绝,对世事变迁一无所知,不知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此句后用来形容由于长期脱离现实而不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也形容学识浅薄。斑马一般站着睡觉斑马一般生活在掠食者随时出没的大草原上,而且是大型食肉动物非常喜欢的食物,没什么反抗能力,遇到了捕食者只能拼命逃跑,如果躺着睡觉,起身逃跑时就会慢下来,所以斑马练就了一项独特的技能:站着睡觉!此外,斑马并不是看起来那么严肃谨慎,而是非常活泼——鬼畜的叫声,再加上时常在不经意间露出的笑容,让它们得了个外号:马中哈士奇。(人民日报)疫情期间不出门 头发怎么办?近日,关于“头发”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疫情期间,不仅不能出门,部分理发店也没有营业。有网友吐槽到“村长不放人,Tony老师还没回城,理发店不开门,我的头发可怎么办?”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一起留言聊聊吧!【来源:央广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蒙古人

肿瘤学家Loong加入全球性临床研究组织

香港肿瘤学家兼临床研究员Herbert Loong拥有医学学士(MBBS)、 分子和诊断病理学硕士(PDipMDPath)学位,系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加入了全球性科学研临床研究组织George Clinical的领先科研队伍。Loong 博士同时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一期临床试验中心医学副主任和临床肿瘤学系助理教授。同时,也是威尔斯亲王医院成人肉瘤多学科小组的现任及创始召集人。首席医疗官Maria Ali表示:“Herbert能够加入George Clinical的领先科研队伍,并扩大我们在亚太地区的肿瘤学覆盖范围,我们深感荣幸。” “Herbert不仅致力于携手业界扩大临床研究成果,还积极帮助亚太地区进一步发展肿瘤研究能力,这也是乔治临床组织在该地区工作的核心目标。”Loong拥有香港大学医学学位,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访学,从事实验疗法方向药物开发研究。他的临床和研究方向还包括肉瘤肿瘤学、胸部肿瘤学和健康经济学。曾获得了欧洲癌症大会奖学金(2013年)、ASCO年会优异奖(2014年)以及香港医师学会青年研究者奖(2014年)。经病人及其照顾者提名,2018年,他带领香港中文大学肺癌团队,因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一流胸部肿瘤护理,获得IASLC基金会癌症护理团队奖。Loong表示,“我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药物开发、临床试验和医学教育领域的努力,改善癌症患者个人或整个群体的疗效和预后。” (文章来源:美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