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钟南山院士团队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论文发表雏蜂

钟南山院士团队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论文发表

原标题:钟南山院士团队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杂志《植物医学》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近日,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治疗组:常规治疗+连花清瘟胶囊4 粒/次,3 次/日或颗粒1袋/次,3 次/日,治疗周期:14 天。主要疗效指标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单项症状消失率及持续时间,肺部 CT好转的比例,临床治愈率,研究期间转重型比例,核酸转阴率及转阴时间等。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了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图1 总体研究发现图2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显著缩短症状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显著提高症状治愈率图4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以及缩短CT异常恢复的时间(A与C图:全方案集;B与D图:符合方案集)研究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轻至中度为主,且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研究中未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次研究的可贵之处,是在于疫情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我国研究者按照国际公认的随机对照标准开展临床研究,证实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对辅助治疗新冠有效。2020年4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根据上述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下发了关于新增适应症申请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批准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增加新冠肺炎适应症,在说明书“功能主治”项增加了“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常规治疗中,可用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用法用量”项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疗程7-10天”的内容,说明连花清瘟新冠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据了解,本文的通讯作者为钟南山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振华教授(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作者还包括李兰娟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伯礼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专家。”

不跟随

我国学者领导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最新成果

2014年,第三届国际微移植研讨会召开,全面启动微移植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图)央广网10月12日消息(黄雅静 庄颖娜)记者日前从解放军307医院获悉,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再次印证:应用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移植和化疗。相关研究成果今年9月发表于美国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该研究观察了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的185例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微移植后的疗效,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达74.6%,2年总生存率达50.2%,严重感染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仅为8%、2.2%,在不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仅有1.1%的患者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排异反应)症状。据了解,即使针对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治愈率也只有不到40%,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率最高可达70%左右,但并发症发生率高,移植相关死亡率高,老年患者更是达不到这个疗效。这是由解放军307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艾辉胜领衔的“国际微移植兴趣研究组”首次发表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美国和西班牙的15个研究中心,涉及不同国别、人种、老龄程度,随访2年,全面检验并证实了微移植的卓越疗效。相比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差、对化疗耐受性差、骨髓抑制期长、抑制程度重,都为白血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微移植无需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供者来源广泛,在健康供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与保护下,老年患者也能够接受标准的化疗,而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提高。微移植技术将老年白血病的疗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更多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愈手段。艾辉胜是国际上首位原创性开展白血病微移植治疗临床研究的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在美国权威期刊《血液》(BLOOD)《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发表后,微移植技术逐渐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截至目前,由艾辉胜、美国《血液》杂志主编鲍勃˙勒温博格、美国杜克大学奈森˙曹等共同发起并由艾辉胜担任主席的“国际微移植协作组”以及“国际微移植兴趣研究组”,已有北美、欧州、澳州、亚洲的42家研究中心加入,定期讨论微移植临床及基础研究问题,分享研究经验,并协作开展临床研究。在上述两个工作组的推动下,国内外对于微移植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的热情不断攀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多家血液及移植中心,相继应用微移植技术救治了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实体瘤等多种疾病患者。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显示出改善患者预后、加快化疗后造血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期、发挥抗肿瘤疗效等诸多优势。

逗阵儿

河南疫情通报!中国完成的瑞德西韦全球首项临床研究发表,发现了……

2020年4月29日0时-24时,河南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4月29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73例,累计死亡病例22例,累计出院病例1251例。全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全部出院。自1月21日起,我省已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0186人。4月29日解除观察9人,目前有3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截至4月29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例。专家释疑丨研究初步显示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未见临床显著改善据澎湃新闻,4月29日晚,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在中国武汉进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全球首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治疗危重症住院患者,并未加快COVID-19的恢复速度,也未降低病死率。该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即针对一项新药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公认为是最高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此次发表的研究更是由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25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实施。英国爱丁堡大学的John Norrie教授(未参与该研究)在《柳叶刀》同期发表的述评文章中评价到:“这项研究设计合理,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随机试验,并且实施良好,具有较高的方案依从性,且极少失访。”新冠疫情中瑞德西韦的全球首项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试验上述研究结果的论文《瑞德西韦用于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Remdesivir in alts with severe COVID-19: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re trial)发表于《柳叶刀》。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这个研究是全球第一项关于新冠肺炎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研究。4月29日晚,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王辰院士全程指导参与了这项试验设计与进行,试验设计非常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执行了最严格的标准、实验结果可信度也是最高的。该研究是一项根据中国武汉市十家医院的237名成年人(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237例患者均于今年2月6日至3月12日期间住院,经实验室确认为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的成年人。“本试验发现,尽管瑞德西韦安全、耐受性好,但与安慰剂相比并没有显著的益处。”曹彬表示,根据这个研究预期试验设计方案,在中国武汉COVID-19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病例减少的情况下,或者在该研究的数据安全监督委员会根据研究方案中设立的终止标准的建议下可以结束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在这项研究中,从2020年2月6日至3月12日,共入组了237名经实验室确诊的重症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研究的入组条件是,患者必须在发病后的12天内入组,经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认患有肺炎,并且氧饱和度为94%或以下。受试者被随机分组,接受每天一次瑞德西韦输注(158名患者;第1天为200 mg,之后第2-10天为100 mg)或安慰剂输注(79名患者),为期10天。安慰剂组中有1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退出研究。同时,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治疗,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研究初步显示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未见临床显著改善经严格培训的研究者使用临床状态6分等级量表(范围从出院(得分=1分)至死亡(得分=6分))评价入组28天内临床改善的时间。临床改善定义为与患者的入组等级评分相比至少改善了两分。研究发现,两组之间未发现临床改善时间有统计学显著的差异(瑞德西韦组的平均临床改善时间为21天,相比安慰剂组为23天)。方案中还预设了亚组分析,虽然不如主要终点指标重要,但也有助于充分了解该药物的疗效。在发病后10天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似乎比接受安慰剂的患者恢复得更快(平均临床改善时间为18天VS.23天),尽管也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随机入组后28天内的病死率两组相似,瑞德西韦组14%(22/158),安慰剂组13%(10/78)。然而,该次要终点的亚组分析发现,在发病后10天之内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中的病死率较低,为11%(8/71),而安慰剂组为15%(7/47),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同样,对于有创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这一次要终点,虽然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仍可见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要短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平均7天vs 15.5天)。两组在氧疗支持时间、住院持续时间或至出院或死亡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与安慰剂相比,瑞德西韦治疗未显著加快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标本中病毒载量下降(感染者体内存在多少SARS-CoV-2)或降低病毒检出率。作者强调了该研究的几个局限性,包括两组患者不显著差别的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扩大病例数后存在一定治疗效果的可能性。另外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了其他抗病毒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对临床评价构成影响。还有一点是,试验药物是在出现症状12天以内使用,启用时间相对偏晚,如果能在早期进行治疗可能会对减少病毒复制或者减缓病情有帮助。疫情防控丨北京朝阳区降为“低风险”地区;五一北方多地高温或破历史极值;京津冀今日起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4月30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均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对国内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隔离观察14天。北京朝阳区疫情风险等级已调整为“低风险”。4月30日0时,记者从国务院疫情风险等级查询小程序发现,朝阳区疫情风险等级已调整为“低风险”。目前,北京16区均为“低风险”。4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一例境外输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3人关联性病例,为一起聚集性疫情,朝阳区累计病例达75例,截至4月29日被定义为“高风险地区”,也是前段时间里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山东高校5月15日前完成开学条件核验。4月29日,山东省下发《关于做好全省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条件核验工作的通知》,决定自5月6日起,全面启动山东全省高等学校开学条件核验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对照《山东省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条件核验细则》规定的13个核验项目、46条核验内容和核验要点,对全省高等学校逐校逐项进行核验。核验工作要在5月15日前全部完成。五一北方多地高温或破历史极值。据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五一北方晴热南方有雨#,5月1-5日,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前期有高温晴热天气,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多阴雨。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29日介绍,“五一”期间,中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1~3℃,部分地区气温偏高3~5℃,5月1-2日,华北南部、黄淮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关中等地日最高气温32~34℃、局地35~37℃,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全球疫情丨美国死亡人数超6万,GDP负增长;美国一州50多人因参加大选活动感染新冠肺炎;世卫组织:将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30日4时32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达3179494例,累计死亡226173例。美国确诊病例达1034884例,累计死亡病例60846例。美媒报道称,在越南战争中共有58220名美国人死亡,而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28日,美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已超过这一数值。目前美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也超过了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伤亡最惨重时的死亡率。统计数据显示,每10万美国人中有17.6人因疫情死亡;而在1968年,每10万美国人中有8.5人丧生。-4.8%!美国一季度GDP创最大跌幅。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8%,远低于前值的2.1%,这也是2009年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27日,白宫推出了一项新冠病毒检测计划,联邦政府承诺,到5月底将实现每月进行至少800万次检测。不过对于这一“宏大”计划,美媒直指,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为计划几乎没提任何细节。美国一州50多人因参加大选活动感染新冠肺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援引威斯康星州卫生部门消息称,该州在4月7日举行的美国大选初选活动中,已至少有52人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他们或是亲自投票的选民,或是参与投票活动的工作人员。英国修正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死亡病例超2.6万例。据人民日报,4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目前英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2.6万,除当天新增死亡病例之外,还有3811例的上调。这3811例死亡病例中,70%发生在医院之外。疫情暴发以来,英国养老院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多,但此前英政府的官方数据仅统计在医院死亡的人数,与真实死亡人数有较大的出入。即日起,英国每日报告的死亡人数将包含在养老院、私人住所等地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据俄罗斯官方消息,截至当地时间4月29日10时45分,在过去24小时内全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5841例,累计确诊99399例。世卫组织:将再次召开紧急会议。4月3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3个月的日子。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9日在日内瓦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国际卫生条例》,他将在30日再次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对疫情发展进行评估,并更新建议。当天的例行发布会上,针对群体免疫概念,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目前相关研究正在进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病毒传播密集地区,已有抗体的人群比例仍很低,意味着绝大多数人仍易感。因此疾病复发的几率很高,尤其是在控制、封锁措施过快取消,又没有发现病例、提高检测和社区遵守(规定)等措施的情况下。来源:河南日报

红海龟

瑞德西韦在中国临床试验结果发表,7个热点问题的解读来了

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一直备受关注。4月29日晚,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瑞德西韦用于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昨天,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业明在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呼吸界》上发表署名文章,七问七答详细解读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过程及结果。问题1: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试验的概况如何?答:1月31日临床试验方案通过伦理审查。自2月6日开始,在湖北省武汉市共计10家医院启动瑞德西韦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是针对瑞德西韦的全球第一项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进行并完成分析的临床试验。研究后期,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3月29日在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下,研究者根据试验方案设计的「试验终止标准」停止了临床试验。问题2:该临床试验主要的结果是什么?答:按照研究设计的给药方式,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德西韦组在临床改善时间方面平均缩短2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缩短4天,但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核酸载量和病毒转阴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说,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同时因为本临床试验没有完成方案预设的样本量,无法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论。在安全性方面,瑞德西韦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物安全性良好。需要澄清的是,论文客观披露了重症患者中有更多的不良事件,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可能主要与疾病进程本身相关,并不一定与试验药物有关。另外,不良事件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有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才能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3:如何看待该试验结果?答:1.虽然本试验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意味瑞德西韦失去了研究价值,只能说明该药物在我们设定的条件下在目标人群中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临床效果。2.本试验的阴性结果可能有多个原因:一个是研究未达到预设的样本量,导致统计把握度不足。另一个原因是,本项研究除瑞德西韦和安慰剂外,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标准治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疾病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救治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也可能掩盖了瑞德西韦发挥的作用。3.瑞德西韦最佳的起效时间尚未明确。首先,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使用越好,瑞德西韦在病程更早期应用时的临床疗效还有待探索。其次,出于安全性考虑,该临床试验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试验药物剂量。是否可以尝试更大剂量的治疗(例如200mg/天),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多种安全性良好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总而言之,本试验结果虽未显示瑞德西韦在新冠肺炎治疗中预期的疗效,但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问题4: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设计有哪些特点?答:这是全球第一项严格遵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科学,试验过程规范,方案依从性高,质量监查严格。研究针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对病例入组时的发病时间有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在起病之后12天内)。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患者临床改善时间,次要指标包括28天病死率、随机后的第7、14、21和28天6等级分布、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另外,针对抗病毒药物还着重观察了两组病毒载量的变化,首次报道了下呼吸道病毒滴度变化。问题5:该临床试验如何确保受试者的权益?答:首先,该临床试验项目在启动前获得了中日友好医院等各参与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委员会按《赫尔辛基宣言》和GCP要求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其次,受试者充分知情同意,试验过程中参加本试验的受试者随时有退出试验的权利。第三,该项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按2:1随机分配到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为的是让更多患者用到瑞德西韦这一潜在可能有效药物。第四,除临床试验用药外,两组受试者均由临床医生根据最新版诊疗方案依据受试者病情选择充分、有效的标准治疗措施,也包括可及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等),抗菌药物,呼吸支持治疗等。第五,临床试验开始后,研究者组建了由多学科中外专家组成的5人独立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定期对累计收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进行独立评判,确保试验受试者的安全及临床试验的完整性。问题6:是不是因为临床试验设计过于严苛,导致患者招募困难?答:首先,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快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导致治疗性研究终止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研究方案中就规定了若疫情得到控制可以终止本试验。其次,在设计之初,就严格考虑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12天是经过对患者病情规律了解后确定的。我们最早第一篇发表在《柳叶刀》新冠肺炎的论文以及后续的研究均显示患者从发病到加重为重症或危重症大概在10-12天左右,因此设置12天是合理的,是希望让患者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第三,3月12日后本试验无法招募到合适受试者,曾有建议我们放开发病时间的限制。本着坚持科学性优先,兼具可行性的原则,研究者对当时参加研究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了排查分析。发现当时较多患者已经处于恢复期,即使放开时间限制,也难以扩大入组,还将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造成困难。问题7:对今后的临床试验有什么启示?答:1.在疫情的应急情况下,社会各界和研究者对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意愿十分迫切,而且探索有效治疗措施的时间窗极为狭窄,面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快速确定有效治疗药物十分困难。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充满挑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却是评价潜在价值药物的金标准。2.瑞德西韦作为可能有效的抗病毒新药,获得了全球各界的期望。为有效避免来自研究者和受试者因对瑞德西韦期望所产生的各种偏倚,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控制临床试验期间其它治疗措施的影响,本项临床试验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保障了试验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3.设置发病到抗病毒用药时间作为入选标准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抗病毒时间尚不明确,根据我们长期以来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积累的经验,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用越好。如果研究的目标人群是轻中症患者,需要限定更早的发病时间。4.通过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我们发现基于疾病严重程度等级定义的临床改善或临床恶化是比较可靠的研究终点,因为该终点能够评价患者是否能真正从该药物中达到临床获益。除体现临床意义外,该终点评价相对客观,研究者的主观评价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研究者的测量偏倚。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监制:陈岩编辑:徐颢哲、士心流程编辑:付善元

检察官

湘雅雷光华教授团队在《Ann Intern Med》发表临床研究原创成果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骨关节退变与损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雷光华教授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唐佩福教授团队以及哈佛大学Daniel Solomon教授团队合作,在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防治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于7月28日以“Delayed Denosumab Injections and Fracture Risk Among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为题,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IF 21.317)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在站博士后吕厚辰为论文单独第一作者,雷光华教授与唐佩福教授、Daniel Solomo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魏捷副研究员和骨科曾超特聘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雷光华教授团队一直以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防治为研究重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19.2%。地舒单抗(denosumab)是首个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制剂,已被多个国际权威诊疗指南推荐,其特点为作用时间短、不能在体内蓄积,因此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该真实世界研究首次报道:地舒单抗延迟给药4个月以上可能显著升高腰椎骨折风险(升高291%)。《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同期发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主席John Schousboe教授的专题评论,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重要价值。该成果为地舒单抗的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高质量证据。该研究也将对国内外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产生重要影响,造福更多的骨质疏松患者。

那好吧

临床型研究生SCI论文撰写及发表的一些见解

鉴于SCI论文在临床型研究生的学习及后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及发表是每位优秀的临床型医学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以下是蓝译编译总结临床型研究生SCI论文撰写及发表的一些见解:一、扎根临床,合理选题。与科研型研究生相比,临床型研究生更容易收集到一线临床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标本,只要选题得当,临床型研究生可以通过临床工作中获取的资料,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1.从临床患者特殊疾病的诊疗体会中选题。临床型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不符合常规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细致分析,从特殊疾病的诊疗过程选题,SCI论文撰写中重点突出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困难、疗效和启示。2.从临床发现的常见问题中选题。临床工作中只要留心,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则可以更好指导我们临床工作的开展。3.从已发表的临床 SCI 研究论文或综述中选题。已发表的SCI研究论文或综述绝大多数会覆盖临床某一领域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临床型研究生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的条件和特色,合理选题。二、资料全面,统计合理。一篇优秀的SCI论文,和其详实全面的临床资料收集以及后续的合理统计分析密不可分。临床型研究生在开始SCI论文撰写时应牢记这两点。1.未雨绸缪,详尽全面的收集临床受试者资料。临床型研究生应在SCI论文撰写之前,充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SCI论文,为全面收集受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型研究生应充分认识到收集受试者资料的时效性,有些统计指标一旦错过时间窗口期,将再无机会收集。2.数据分析合理详尽,统计图表规范美观。一篇优秀的临床SCI论著,作者最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统计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最终通过各种统计图表规范美观的展示给读者。所以,临床型研究生一方面要在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课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常规教材中并未涉及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去学习相关作图软件。三、行文流畅,善于模仿。临床型研究生应首先认识到,熟练的SCI论文撰写是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打磨、耗时耗力的痛苦历程。其次,临床型研究生在撰写SCI论文过程中,应大量查阅与其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已发表的SCI论文,通过仔细研读相关论文的写作方式和用词习惯,达到使用别人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目的。四、了解期刊,正确投稿。不同的SCI期刊对投稿论文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期刊偏向临床研究,拒收纯基础研究,有些期刊仅接受综述,或仅接受约稿等,而且几乎所有的SCI期刊对投稿论文均有相关的排版要求。所以,在投稿之前,建议先通过国内的主流SCI期刊介绍网站,查找同行既往投稿目标期刊的相关经验,也可通过数据库明确目标期刊是否已发表了和自己课题类似的相关研究。五、尊重意见,修稿彻底。几乎绝大多数的SCI论文在被期刊接受前,都会经历一次到多次的修稿。这里给研究生的建议是,如果在投稿过程中接收到同行评阅人的意见并获得修稿机会后,务必在充分尊重评阅人的基础上,对评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详尽细致的回复并在论文中进行相应修改,评阅人提出的某些建议或问题,由于受到科研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完成,也应坦诚布公的告知评阅人实际情况,并在研究缺陷中加入内容。总之,临床型研究生需要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能,通过临床问题设计合理的科研课题,依靠扎实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实现SCI论文的发表。

东北方

四环医药发表临床研究结果

每经AI快讯,四环医药(00460,HK) 宣布,集团率先完成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上市后确证临床研究之主要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英国BMC期刊集团旗下的神经科专刊杂志BMC Neurology。(记者 袁东)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每日经济新闻

连理枝

瑞德西韦在中国临床试验结果发表,未达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

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一直备受关注。4月29日晚,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瑞德西韦用于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昨天,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业明在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呼吸界》上发表署名文章,七问七答详细解读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过程及结果。问题1: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试验的概况如何?答:1月31日临床试验方案通过伦理审查。自2月6日开始,在湖北省武汉市共计10家医院启动瑞德西韦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是针对瑞德西韦的全球第一项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进行并完成分析的临床试验。研究后期,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3月29日在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下,研究者根据试验方案设计的「试验终止标准」停止了临床试验。问题2:该临床试验主要的结果是什么?答:按照研究设计的给药方式,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德西韦组在临床改善时间方面平均缩短2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缩短4天,但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核酸载量和病毒转阴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说,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同时因为本临床试验没有完成方案预设的样本量,无法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论。在安全性方面,瑞德西韦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物安全性良好。需要澄清的是,论文客观披露了重症患者中有更多的不良事件,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可能主要与疾病进程本身相关,并不一定与试验药物有关。另外,不良事件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有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才能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3:如何看待该试验结果?答:1.虽然本试验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意味瑞德西韦失去了研究价值,只能说明该药物在我们设定的条件下在目标人群中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临床效果。2.本试验的阴性结果可能有多个原因:一个是研究未达到预设的样本量,导致统计把握度不足。另一个原因是,本项研究除瑞德西韦和安慰剂外,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标准治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疾病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救治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也可能掩盖了瑞德西韦发挥的作用。3.瑞德西韦最佳的起效时间尚未明确。首先,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使用越好,瑞德西韦在病程更早期应用时的临床疗效还有待探索。其次,出于安全性考虑,该临床试验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试验药物剂量。是否可以尝试更大剂量的治疗(例如200mg/天),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多种安全性良好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总而言之,本试验结果虽未显示瑞德西韦在新冠肺炎治疗中预期的疗效,但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问题4: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设计有哪些特点?答:这是全球第一项严格遵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科学,试验过程规范,方案依从性高,质量监查严格。研究针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对病例入组时的发病时间有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在起病之后12天内)。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患者临床改善时间,次要指标包括28天病死率、随机后的第7、14、21和28天6等级分布、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另外,针对抗病毒药物还着重观察了两组病毒载量的变化,首次报道了下呼吸道病毒滴度变化。问题5:该临床试验如何确保受试者的权益?答:首先,该临床试验项目在启动前获得了中日友好医院等各参与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委员会按《赫尔辛基宣言》和GCP要求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其次,受试者充分知情同意,试验过程中参加本试验的受试者随时有退出试验的权利。第三,该项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按2:1随机分配到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为的是让更多患者用到瑞德西韦这一潜在可能有效药物。第四,除临床试验用药外,两组受试者均由临床医生根据最新版诊疗方案依据受试者病情选择充分、有效的标准治疗措施,也包括可及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等),抗菌药物,呼吸支持治疗等。第五,临床试验开始后,研究者组建了由多学科中外专家组成的5人独立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定期对累计收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进行独立评判,确保试验受试者的安全及临床试验的完整性。问题6:是不是因为临床试验设计过于严苛,导致患者招募困难?答:首先,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快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导致治疗性研究终止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研究方案中就规定了若疫情得到控制可以终止本试验。其次,在设计之初,就严格考虑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12天是经过对患者病情规律了解后确定的。我们最早第一篇发表在《柳叶刀》新冠肺炎的论文以及后续的研究均显示患者从发病到加重为重症或危重症大概在10-12天左右,因此设置12天是合理的,是希望让患者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第三,3月12日后本试验无法招募到合适受试者,曾有建议我们放开发病时间的限制。本着坚持科学性优先,兼具可行性的原则,研究者对当时参加研究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了排查分析。发现当时较多患者已经处于恢复期,即使放开时间限制,也难以扩大入组,还将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造成困难。问题7:对今后的临床试验有什么启示?答:1.在疫情的应急情况下,社会各界和研究者对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意愿十分迫切,而且探索有效治疗措施的时间窗极为狭窄,面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快速确定有效治疗药物十分困难。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充满挑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却是评价潜在价值药物的金标准。2.瑞德西韦作为可能有效的抗病毒新药,获得了全球各界的期望。为有效避免来自研究者和受试者因对瑞德西韦期望所产生的各种偏倚,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控制临床试验期间其它治疗措施的影响,本项临床试验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保障了试验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3.设置发病到抗病毒用药时间作为入选标准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抗病毒时间尚不明确,根据我们长期以来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积累的经验,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用越好。如果研究的目标人群是轻中症患者,需要限定更早的发病时间。4.通过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我们发现基于疾病严重程度等级定义的临床改善或临床恶化是比较可靠的研究终点,因为该终点能够评价患者是否能真正从该药物中达到临床获益。除体现临床意义外,该终点评价相对客观,研究者的主观评价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研究者的测量偏倚。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编辑:tf10

王衍

辉瑞疫苗三期临床研究数据正式发表

来源:第一财经原标题:辉瑞疫苗三期临床研究数据正式发表作者:钱童心12月10日,辉瑞和拜恩泰科(BioNTech)的新冠疫苗BNT162b2获得了美国FDA咨询委员会的投票支持,距离紧急使用授权更近一步。同日,拜恩泰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正式发表该疫苗临床三期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研究论文, 显示两剂疫苗方案的有效性可达95%,并远超疫苗在真实世界有效性大于30%的初始目标最低门槛。如果该疫苗获得FDA的紧急授权批准,将是美国首个可用的新冠疫苗。周四拜恩泰科股价收盘大涨5.5%,消息公布后,盘后股价继续大涨3.44%,辉瑞盘后股价大涨2.76%。该疫苗已在四国获批目前美国FDA咨询委员会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基于已经公布的研究数据和已知好处,辉瑞和拜恩泰科疫苗的益处超过了其在16岁及16岁以上人群中使用的风险。专家组中有17位成员投了赞成票,4位成员投了反对票,1位投了弃权票。FDA疫苗研究办公室主任马里恩·格鲁伯(Marion Gruber)博士表示,这次投票为FDA做出最终决定铺平了道路,这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做出。迄今为止,该疫苗已在英国,加拿大,巴林和沙特阿拉伯获得批准。在拜恩泰科公司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一份声明中,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乌格·萨因(Ugur Sahin)博士表示:“FDA的积极讨论和投票加强了我们的疫苗在帮助保护人们免受这种致命和毁灭性疾病侵害方面的潜力。”辉瑞公司董事长CEO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urla)博士表示:“自从今年初我们开始努力开发新冠疫苗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向美国政府的疫苗专家委员会提供强大的数据。一旦FDA发出授权,我们将随时准备提供这种疫苗。”不过拜恩泰科公司在声明中强调,任何前瞻性陈述均基于当前的预期,未来可能受到多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但不限于:满足临床试验中预定终点的能力;在其余的试验中或在商业化后更大、更多样化的人群中产生其他临床结果的可能,包括迄今观察到的所述疫苗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描述的比率;以及有效扩大疫苗生产的能力等。“FDA通过该疫苗几乎是100%的事情,没有什么悬念。他们如果不在今晚宣布紧急使用授权,也会在明天宣布。”生物投资基金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苗不良反应成争论焦点根据最新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在两剂疫苗接种的间隔期间,疫苗的有效性达到52%,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疫苗有效性达到91%,并在7天后达到最高的有效性。在第一剂接种后,观察到的10例新冠严重疾病中,仅1例发生在疫苗组。这提供了疫苗介导针对严重新冠疾病保护作用的初步证据。此外,在安全性数据方面,后期临床试验观察到的疫苗安全性与初期临床试验一致,反应原性通常为轻度或者中度,并且老年人的反应比年轻人更少更轻。不过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性较首剂接种更重且更普遍,约4%的接种者产生了严重的疲劳。不过总体而言,反应原性事件是短暂的,在出现后几天内就会好转。这项临床研究仅涉及了疫苗对16岁及以上成人的预防作用,未涉及青少年、儿童、孕妇等。研究团队称,未来将报告该疫苗对12至15岁青少年对安全性和免疫应答数据,并计划进行其他研究,以评估疫苗对孕妇、12岁以下儿童以及特殊风险人群的预防作用。针对疫苗的保存要求,研究称,尽管疫苗可以在标准冰箱温度下保存最多5天,但运输和更长时间的保存需要更低的温度。当前的冷藏需求可通过正在进行的稳定性研究和配方优化来缓解,也将在未来的后续报告中进行说明。FDA局长史蒂芬·哈恩(Stephen Hahn)表示:“我们的初步评估是,这是一种符合我们标准的疫苗,但是我们会考虑疫苗咨询委员会更多专家的意见。”咨询组的一些专家成员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担忧,包括疫苗迄今为止的人体试验时间相对较短,以及对患有过敏症或孕妇的人的潜在副作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奥维塔·富勒(Oveta Fuller)投了反对票。富勒教授表示:“我们不知道这种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传递的mRNA疫苗对人们的长远影响是什么,因为我们以前从未使用过。而且,我们的风险评估数量将从有限的2万人增加到了接种疫苗的数百万人。”其他大多数持反对意见专家的理由是,疫苗对青年人的炎症反应要比其他人群更高,还需要通过收集更多信息进行评估,以确保疫苗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FDA的咨询委员会还讨论了本周在英国发生的两例过敏反应,其中一人有食物过敏史。FDA已经要求辉瑞公司监测过敏反应,尤其是严重的过敏反应。监管机构表示,正在与英国监管机构进行对话,并考虑在疫苗标签上增加更多建议。

瑞德西韦在中国临床试验结果发表:未达到预期疗效

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备受关注。4月29日晚,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瑞德西韦用于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4月29日,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就整个实验过程及结果做了详细解读,他表示,王辰院士全程指导参与了这项试验设计与进行,试验设计非常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执行了最严格的标准、实验结果可信度也是最高的。今天,主导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业明在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呼吸界》上发表署名文章,七问七答详细解读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过程及结果。文中透露,“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3月29日在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下,研究者根据试验方案设计的「试验终止标准」停止了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同时也表示,该试验的结果不意味瑞德西韦失去了研究价值,且“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该署名文章称,2020年1月初,中国快速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基于当时已有的临床数据,研究者发现该病毒的致病能力较强。患者的临床救治、降低危重症率和挽救患者生命,是最为迫切的任务。由于当时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课题组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发现吉利德公司开发的瑞德西韦(一种小分子核苷酸类似物)在SARS-CoV-1、MERS-CoV和人感染冠状病毒的体外实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动物实验亦证实瑞德西韦可以明显减轻感染小鼠肺损伤和肺部前述病毒滴度。当时,该药物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具有埃博拉治疗的II/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安全性良好。后来,国内外陆续开展的动物实验亦证实瑞德西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鉴于我国当时疫情较为严重,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极为迫切的需求。经过严格的方案设计和充分的论证,经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课题组启动瑞德西韦新冠肺炎适应症的药物临床试验。课题组由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小组,联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研究团队组成。研究题目是一项评价瑞德西韦联合标准疗法治疗成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II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研究计划入组453例,实际入组237例,纳入分析236例(其中1例入组后撤回知情同意书),其中瑞德西韦组158例,安慰剂对照组78例。后因疫情快速控制,无符合入组标准新病例纳入,依据临床试验方案试验终止标准和独立数据和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3月29日研究者终止了本项临床试验,与研究团队一起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组织国内知名临床、药学和统计专家对分析结果进行论证。结论如下:按照研究设计的给药方式,与安慰剂相比,瑞德西韦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此外,另一项关于瑞德西韦在轻—中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试验,待商讨后决定下一步计划。课题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第一位,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评价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药,严格按照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要求对新药瑞德西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文中就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做出回应:问题1: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试验的概况如何?答:1月31日临床试验方案通过伦理审查。自2月6日开始,在湖北省武汉市共计10家医院启动瑞德西韦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是针对瑞德西韦的全球第一项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进行并完成分析的临床试验。研究后期,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3月29日在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DSMB)建议下,研究者根据试验方案设计的「试验终止标准」停止了临床试验。最终,该项试验共入组237例受试者。3月31日揭盲,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试验总结。问题2:该临床试验主要的结果是什么?答:按照研究设计的给药方式,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德西韦组在临床改善时间方面平均缩短2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缩短4天,但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核酸载量和病毒转阴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说,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预期疗效,同时因为本临床试验没有完成方案预设的样本量,无法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论。在安全性方面,瑞德西韦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物安全性良好。需要澄清的是,论文客观披露了重症患者中有更多的不良事件,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可能主要与疾病进程本身相关,并不一定与试验药物有关。另外,不良事件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有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才能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3:如何看待该试验结果?答:1.虽然本试验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意味瑞德西韦失去了研究价值,只能说明该药物在我们设定的条件下在目标人群中未达到研究方案设计的临床效果。一个新药有效性的确定需要在不同阶段开展多个临床试验,也就是说不同的研究团队在相似或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并得到相似或相同的结果,才能确认瑞德西韦是有效还是无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后续或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目前,其他国家也正在开展多项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此外,阴性结果并不等于研究失败,研究者的主要责任就是客观评价一个药物。2.本试验的阴性结果可能有多个原因:一个是研究未达到预设的样本量,导致统计把握度不足。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当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无论是重症患者临床试验还是轻度和中度患者的临床试验,都因此不得不终止。另一个原因是,本项研究除瑞德西韦和安慰剂外,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标准治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疾病诊疗方案不断完善,救治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也可能掩盖了瑞德西韦发挥的作用。3.瑞德西韦最佳的起效时间尚未明确。首先,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使用越好,近来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模型也证实早期使用瑞德西韦具有一定的获益。因此,瑞德西韦在病程更早期应用时的临床疗效还有待探索。其次,出于安全性考虑,该临床试验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试验药物剂量(第一天200mg静脉点滴,第2-10天每天100mg静脉点滴),而患者罹患重症新冠肺炎的情况下,对瑞德西韦的药代动力学可能发生变化,并导致药物浓度不达标。是否可以尝试更大剂量的治疗(例如200mg/天),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多种安全性良好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总而言之,本试验结果虽未显示瑞德西韦在新冠肺炎治疗中预期的疗效,但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中,我国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高效地完成了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为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这也是中国对全球新冠肺炎防疫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问题4: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设计有哪些特点?答:这是全球第一项严格遵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科学,试验过程规范,方案依从性高,质量监查严格。研究针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对病例入组时的发病时间有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在起病之后12天内)。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患者临床改善时间,次要指标包括28天病死率、随机后的第7、14、21和28天6等级分布、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另外,针对抗病毒药物还着重观察了两组病毒载量的变化,首次报道了下呼吸道病毒滴度变化。这些终点评价指标的选择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了瑞德西韦的作用。问题5:该临床试验如何确保受试者的权益?答:首先,该临床试验项目在启动前获得了中日友好医院等各参与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委员会按《赫尔辛基宣言》和GCP要求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其次,受试者充分知情同意,试验过程中参加本试验的受试者随时有退出试验的权利。第三,该项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按2:1随机分配到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为的是让更多患者用到瑞德西韦这一潜在可能有效药物。第四,除临床试验用药外,两组受试者均由临床医生根据最新版诊疗方案依据受试者病情选择充分、有效的标准治疗措施,也包括可及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等),抗菌药物,呼吸支持治疗等。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始终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第五,临床试验开始后,研究者组建了由多学科中外专家组成的5人独立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定期对累计收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进行独立评判,确保试验受试者的安全及临床试验的完整性。问题6:是不是因为临床试验设计过于严苛,导致患者招募困难?答:首先,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快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导致治疗性研究终止的最重要原因,不论是MERS,Ebola,还是Lassa fever。我们开展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研究方案中就规定了若疫情得到控制可以终止本试验。其次,在设计之初,就严格考虑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12天是经过对患者病情规律了解后确定的。我们最早第一篇发表在《柳叶刀》新冠肺炎的论文以及后续的研究均显示患者从发病到加重为重症或危重症大概在10-12天左右,因此设置12天是合理的,是希望让患者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第三,3月12日后本试验无法招募到合适受试者,曾有建议我们放开发病时间的限制。本着坚持科学性优先,兼具可行性的原则,研究者对当时参加研究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了排查分析。发现当时较多患者已经处于恢复期,即使放开时间限制,也难以扩大入组,还将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造成困难。针对排除其他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在这里想澄清一下,我们只是排除参加其它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并不排除接受标准治疗但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项目的受试者。也就是说,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同一个患者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临床试验,这是基于GCP和伦理学考虑。问题7:对今后的临床试验有什么启示?答:1.在疫情的应急情况下,社会各界和研究者对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意愿十分迫切,而且探索有效治疗措施的时间窗极为狭窄,面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快速确定有效治疗药物十分困难。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充满挑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却是评价潜在价值药物的金标准。2.瑞德西韦作为可能有效的抗病毒新药,获得了全球各界的期望。为有效避免来自研究者和受试者因对瑞德西韦期望所产生的各种偏倚,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控制临床试验期间其它治疗措施的影响,本项临床试验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保障了试验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3.设置发病到抗病毒用药时间作为入选标准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抗病毒时间尚不明确,根据我们长期以来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积累的经验,抗病毒药物需要越早用越好。如果研究的目标人群是轻中症患者,需要限定更早的发病时间。4.通过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我们发现基于疾病严重程度等级定义的临床改善或临床恶化是比较可靠的研究终点,因为该终点能够评价患者是否能真正从该药物中达到临床获益。除体现临床意义外,该终点评价相对客观,研究者的主观评价影响较小,可有效减少研究者的测量偏倚。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欢编辑:徐慧瑶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