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举行2020年会暨理论研讨会

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举行2020年会暨理论研讨会

华声在线12月13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昂昂)今天,湖南行政管理学会2020年会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湖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省委党校召开。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戴道晋出席。会议期间,来自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会员单位的获奖论文作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进行了理论实践探讨交流。此次研讨会征文活动得到了省内外党校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单位的积极回应。经本人投稿、学会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13篇论文一等奖,27篇论文二等奖,60篇论文三等奖。会议指出,学会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强化“行政人最讲政治”的意识,严把政治方向关。要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建言立论,结合公共管理学术前沿,紧扣党委选题、政府点题、社会征题、学会选题、研究扣题的学术宗旨,进一步将理论研究通过实践检验转化成实际工作成效。要加强学会建设,打造学术品牌,高站位谋划、高质量立论、高标准要求,推动新时代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其实堇也

社旗法院召开2020年度理论研讨会

为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活动,近日,社旗法院召开“2020年度理论研讨会”,会议由该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徐金锁主持,全体干警参会。会上,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玉国对调研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此次参选的调研文章进行了点评,提出完善意见。本次研讨会精选出优秀调研文章7篇,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并现场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为做好下一步调研工作,胡玉国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学习,拓宽调研思路。各部门要形成“骨干为主,人人参与”的调研氛围,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紧跟时代前沿,紧贴社会热点,结合审判工作实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二是要提升调研稿件质量。号召干警积极学习《中国审判》《公民与法》等优秀刊物中文章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规范写作格式,彰显调研文章逻辑性、创新点,提升文章质量。三是加强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拓宽转化渠道,通过与上级法院、地方党政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主流刊物及网络媒体密切联系互动,为优秀调研成果的展示提供广阔平台。同时充分发挥调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作用,努力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审判执行工作实践,为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全院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提升。

迈克尔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2020年10月20日,山东省委和求是杂志社在济南共同举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和求是杂志社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理论工作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引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中国实际,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贯通,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追求人民幸福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与会同志一致指出,科学理论武装是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的根本保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步调一致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贯彻好,充分发挥这一思想对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和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会同志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标志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与会同志认为,建立一个富足、安定、平等的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希冀和期盼,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重要目标。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与会同志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在各项事业上全面对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标志着我们跨过了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牢靠基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与会同志认为,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一开始就强调从国情出发进行探索,保持道路选择的自主性,没有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改革开放、和平发展,让自身发展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不同国家探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丰富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意高远的系统考量。惠及全体人民,谋求共同富裕。与会同志指出,从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度,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小康”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追求。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是全面的小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同向发力、全面进步;小康是实实在在的小康,不是“数字小康”、“图画小康”,必须让老百姓能切实感受到物质、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美好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发展。与会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和进步,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成果。新发展理念不仅内在地贯穿于决胜全面小康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鲜明特质,而且从制度机制上构建起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架构,为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制度创新,优化治理体系。与会同志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过程,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40多年时间,把一个贫困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所形成的制度优化成果、所积聚成的强大制度优势,对于全面开启新征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保持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战的高昂斗志与会同志认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的奋斗时期、建章立制的定型时期、防范风险的考验时期。越是接近冲刺收官,越要咬紧牙关、增强定力,越要发扬斗争精神、抵御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与会同志提出,关键之年突发疫情,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各种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我们既要审时度势、辨清方向,又要保持定力、满怀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尤其要看到疫情防控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决战必胜的信念,稳住心神、找准方向,聚焦全面小康的关键领域,围绕薄弱环节,突出重点人群,扎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与会同志认为,防范风险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实践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矛盾叠加的大背景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当务之急是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牢掌握主动权。不断完善重大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增强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与会同志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我们继续前行的一个必然选择。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领导干部要做到知识、见识和胆识的统一,不仅要能够谈天说地,而且更要能够战天斗地,实现改天换地。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与会同志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会更加艰巨、挑战会更加严峻,要坚定理论自信,增强行动自觉,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以崭新姿态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会同志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开创未来的高度自信,党的领导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发挥了政治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当下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统筹谋划、领导推动现代化的能力。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锤炼求真务实过硬作风,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会同志指出,顺应民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体现。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离开广大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一事无成,离开人民这个中心,就无法建成全面小康,就不是人民认可的小康。坚持人民群众得实惠,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实践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映生辉、形成合力,有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与会同志认为,不发展就会落后,要取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胜利,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征程上仍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物质基础。我国即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源:《求是》2020/21作者:《求是》记者 李 达 周昭成

边检站

社旗法院:召开2020年度理论研讨会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周美娇 通讯员 贺小莉为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活动,近日,社旗法院召开“2020年度理论研讨会”,会议由该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徐金锁主持,全体干警参会。会上,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玉国对调研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此次参选的调研文章进行了点评,提出完善意见。本次研讨会精选出优秀调研文章7篇,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并现场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为做好下一步调研工作,胡玉国提出三点要求:强化学习,拓宽调研思路。各部门要形成“骨干为主,人人参与”的调研氛围,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紧跟时代前沿,紧贴社会热点,结合审判工作实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提升调研稿件质量。号召干警积极学习《中国审判》《公民与法》等优秀刊物中文章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规范写作格式,彰显调研文章逻辑性、创新点,提升文章质量;加强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拓宽转化渠道,通过与上级法院、地方党政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主流刊物及网络媒体密切联系互动,为优秀调研成果的展示提供广阔平台。同时充分发挥调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作用,努力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审判执行工作实践,为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全院审判执行工作进一步提升。【来源:河南经济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达名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示,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坚定的制度自信。2019年11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求是杂志社在昆明联合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求是杂志社社长夏伟东参加研讨会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广泛交流,为推动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凝聚思想共识、夯实学理支撑、贡献智慧力量。一、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证。与会同志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制度稳则国家稳,治理强则国家强。全会深刻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充分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为更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重要安排。与会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也前所未有。全会强调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对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保持战略定力、战胜艰难险阻、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中国之治”成功经验上升为系统性制度成果提供根本遵循。与会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制度自觉和卓越治理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转化为成熟、系统、定型的制度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重大命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开创了“中国之治”崭新图景。全会通过的《决定》,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开辟国家治理新境界擘画了蓝图,规划了路径,指明了方向。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好制度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会同志指出,全会通过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制度学说的新发展。中国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为人类开启了制度选择的多元化时代,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重大问题,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与会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用了数百年时间,其制度才慢慢成熟和定型下来,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制度体系。中国仅仅用了70年时间,就构建起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辅相成的全面、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推动我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与会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闭门设计、凭空想象出来的,更不是照抄照搬别国的制度体系得来的,而是从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曲折创造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中得来的,尤其是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得来的。这一制度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传承了5000多年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又吸收借鉴了近代以来各国政治文明成果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更凝结着近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科学总结和提炼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国家治理各个方面。与会同志指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的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能够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能够把我国军事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等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需要推动制度创新。与会同志指出,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法,既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要尊重制度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学习借鉴各民族创造的优秀制度文明成果。三、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与会同志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是否优越和成熟,是否成型和先进,归根到底要用治理的效能来说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狠抓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特别是深入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挥出治国安邦的巨大效能。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会同志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科学制度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这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提升制度执行能力。与会同志指出,制度执行能力的强弱、制度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制度优势能否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决定》对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释放了着力加强制度执行的强烈信号。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强化制度意识,着力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让严格执行制度、善于在制度轨道上推进事业者上,让违背制度、破坏制度者下,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与会同志指出,国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尤其重要。加强“四个治理”是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方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不行,顾此失彼也不行,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依法行事,努力做到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注重实效。来源:《求是》2019/23 作者:本刊记者 吴 强 旷思思

藏飞

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理论研讨会召开

本报井冈山讯 (记者刘之沛 通讯员胡正佩)5月11日至13日,由井冈山大学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红色文化资源理论研讨会在井冈山召开。井冈山大学原校长张泰城教授、湘潭大学副校长刘建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丁晓强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专家代表作了主题发言。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灯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

本报杭州8月15日电 (记者窦瀚洋)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浙江安吉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就“两山”理念的实践成果、时代意义等进行研讨,并对进一步实践提出建议。该理论研讨会由浙江省委主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认为,“两山”理念是协调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方法论。浙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表示,“两山”理念的践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硬核”。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经迫在眉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要让生态环境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一样,成为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的核心生产要素,让生态产品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使生态产品进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生产全过程,逐步将生态产业培育成为“第四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与会专家认为,浙江15年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符合客观规律、顺乎民意,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指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来源:人民日报)

夫何

学习《习近平在福州》理论研讨会举行

东南网8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6日,学习《习近平在福州》理论研讨会在榕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邢善萍出席会议并讲话。邢善萍指出,《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一系列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的生动再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深刻认识学习宣传系列采访实录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如磐石、始终如一的信仰信念,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之心,勇于担当、科学决策的领导艺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好面向全社会的学习宣传阐释和对外宣介工作,持续深化、扩大覆盖、整合资源、拓展影响,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推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邢善萍强调,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采访实录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以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采访实录为契机,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幸矣

中央网信办召开理论研讨会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9日讯(记者赵登华)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发表3周年之际,中央网信办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为权威读本,交流学习体会,深化理论研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开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局面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信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网络强国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更加深入地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工作的深入性、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以此次理论研讨会为契机,兴起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新高潮,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网信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网络强国建设精彩华章,为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源:经济日报

哥斯拉

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文转自【光明网】;9月28日,以“面向未来的科学素质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致欢迎辞,孟庆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作主旨报告。来自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全国科协系统的学会和地方科协、科技场馆以及传媒机构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400余人分别在线上线下参加会议。孟庆海在题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中以应急科普为切入点,阐释了科普在国家治理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紧扣时代之变,把握科普的内涵、理念、手段和机制之变,指出要实现科普之治,更好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创新发展服务、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需要走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科普新发展路径。孟庆海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普工作必须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要胸怀两个大局,摒弃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以自我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他强调,面向未来的科普要更加突出价值引领,特别是要焕发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感召力、引领力,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引领,真正厚植创新沃土。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实践,巨大中国科普实践尤其是在基层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举措、新经验。实践已经走在前面,理论需要紧紧跟上。周忠和作了题为《科研人员做科普:一些问题的思考》的主旨报告。周忠和从为什么要鼓励科研人员做科普之问切入,分析了当前科研人员做科普的困惑,从政策设置、个体参与等不同视角,提出改善科学家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做科普现象的思考和建议,他呼吁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为推动科学文化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在大会学术报告环节,王挺、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陆为民,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胡军分别作了题为《面向2035 的科学素质建设路径思考》《天津全域科普的探索与实践》《“十四五”期间加强生态环境科普工作的建议》的报告,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当天下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正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高级业务主管徐雁龙、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增一分别作了题为《关于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的再思考》《关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社交媒体应急科普能力探析:以“双黄连事件”为例》的学术报告,研讨当下与未来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发展方向。这些报告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时代,聚焦科学素质建设,提出新理念新做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进行了深入的思想碰撞,拓宽了专业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并就如何面向未来深入推进科学素质建设进行了有益探讨,明确了实践方向。大会同期对中国科普研究所最新6项优秀学术成果《中国科普图书史丛书——悟理之路:中国物理科普图书史》《中华人民共 和国史小丛书——新中国科普70年》《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20)》《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9)》《科技工作者科学传播译丛——科学随笔写作指南:如何写好科学故事》《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9)》进行集群发布,并为此次大会评选的优秀论文进行颁奖。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协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会议以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等重要”为根本遵循,邀请科学普及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服务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建言献策,助力打造科学素质建设生态,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