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被禁止发生性关系,否则叫家长!多大岁数了还用这招?安能化人

研究生被禁止发生性关系,否则叫家长!多大岁数了还用这招?

某乎问答平台出现一个神贴,上线短短几小时,跟帖轻松过几百。是什么问题的热度这么高呢?原来是有人提问:如何看待我的研究生辅导员明令禁止未婚学生在硕士三年期间发生性关系?一、观点差异实在大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强烈反对未婚性行为,我们支持学校严格管理,类似的话我们已经跟孩子反复交代过很多遍。但孩子大了,我们也确实管不了。很多学生表示:只要性行为是是安全的、合情合理的,我们也是正常在交往,那就无可指责。学校管得太宽了吧?尤其是“叫家长”这一条,简直无语。每一代人的性观念都不同,这很正常,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互相尊重应该是最起码的。这一代大学生父母与子女最大的矛盾是:父母要孩子早婚早育,子女要父母别干涉恋爱。等到这一代大学生真正结婚生子之后,两代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变成父母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想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也想要一定的自由;孩子想要一定的自由,想要父母帮忙照看孩子,也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二、什么年龄叫家长说起叫家长,我想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不会陌生。在我们每个人上中学和小学的时候,总会有犯错被老师叫家长的经历。站在老师的办公室,垂头丧气地听着老师向家长介绍自己犯的错,还得做好心理准备,回家可能要挨上两下的感觉,你还记得吗?可是说到底,那是中小学阶段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不承担完全民事责任呐。研究生们都多大了?按照正确正常的上学年龄来推算。孩子们高中毕业上大学在18-19岁,本科毕业在22-23岁。研究生阶段就是二十二三岁一直到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按理说,学校的管理者年纪都不小了,应该既懂教育又懂得学校管理。在学生们已经成年之后,还要拿出“叫家长”这种手段来进行威胁,是不是反而显得太小儿科了呢?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可太小看他们了。说白了,学校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小心思的,校方最害怕的就是出事。什么叫出事儿呢?有任何负面消息爆出,或者出现任何需要校方担责的不可收拾的事件都叫出事。叫家长这种行为看似非常幼稚,实则是要找家长出来背锅。三、未婚两字划重点有很多网友质疑,本科生阶段到达适婚年龄不是都可以结婚了吗,怎么在研究生阶段反而还要限制成年学生的性生活呢?如果人家两口子已经结婚,你还得管到别人家里去不成?持这种观点的同学,请先看一看帖子的标题,这所学校的辅导员并没有把手伸到已婚家庭当中去,他所要管理和限制的是在读研究生中未婚的那一部分人。四、大学生性行为什么状况?在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所覆盖的34 省、1764 所大学的 54580 名学生中,有1%的大学生每天都有性生活,每周3-5次的有3.85%,每周1-2次的有13.23%,也就是说每周都有性生活的,共占18%还多。再加上每月都有性生活的43.59%,有超过60%。从这份报告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性生活频率可是当真不低。五、禁欲的博士研究生从不同年级来看,本科阶段从大一到大三,大学生有性生活的比例快速上升,大三到大四有所减缓。大四到研三的阶段,增加趋势明显放缓,这倒是也符合自然规律。引人注目的是,从研三到进入博士阶段,这条曲线却诡异地拐了一个弯。难道是,本科入学很放松,一马平川奔毕业,硕士还算有时间,踏实体验好生活,一旦读博心拔凉,头秃熬夜成日常?六、性,千万别讳莫如深辅导员的言论显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是绝对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世界年年在增长的除了房价,还有大学生性病发病率。到目前,依然只有不到一半的年轻人,在首次性行为的时候,会使用安全套。对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完整的大学生,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你可以要求拥有性权利,但是在你大谈自由的同时,抱着对自己、对对方负责任的态度,保证性生活的安全。你可以不赞成大学生性行为,但是在你严加管教的同时,愿意平等交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性行为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助力我多多创作。

武贤

我考研年龄有点大,复试会被导师歧视吗?

研究生入学体检,队伍前面有一个年龄很大的,明显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里想这么大还考研呀,我有些好奇。在好奇心驱使下更为了一探究竟,我故意往他身边凑,瞄到了体检单年龄一栏写着42岁,不由感慨这么大年纪考研真不容易。入学一周,我作为班委统计学生信息,刚好有每个人的身份证号,一共33个人,我简略扫了一眼,年龄差距还是挺大的。最小的98年生,最大的94年,前后整整差了一个大学四年。97年出生的有18人,占到课题组人数的一半以上。随即我又看到了学校统计的全部研究生的年龄数据,95年至98年出生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6.9%,最小的学生出生于2001年10月。关于年龄大是否会招致导师歧视的问题,我逮到了中午吃饭的机会和那个94年的同学聊了一会儿,问他复试的过程。得到的结果是面试过程中主面官大致浏览了他的简历,个人信息一扫而过,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问了许多细节问题,但从头到尾都没提及年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相对于96年的同学,94年顶多先工作了两年,其实年龄并不算大,至少不是还没导师年龄大吗?许多事情经历过后回头看显得很有意思。复试之前一群人在场外等侯,面对未知,尤其涉及自身利益时,我们会放大内心的恐惧,生怕被刷掉的那个人是自己。复试之前场外的每一个人都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然而公布录取名单后,前一秒还是竞争对手,下一秒录取的同学就变成同门师兄弟了,彼此之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开学两周后,我搬进了教研室,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师姐,说她奇怪是因为她年经几乎和导师年龄相当,并且来的时间不固定。但人很好,经常早上给我们带水煎包,有时中午还会带桔子分给我们。起初我以为她是导师的老婆,后来向师兄打听才清楚,原来师姐已经是附近一所大学的老师了,但没有博士学位。如今跟着导师读博士,平时没课就会跑过来做实验。也许是评职称学校有要求,所以才会在这么大的年龄继续读博士吧。但尽量这么大年龄,导师也收了。同样的问题还有,“我是二战三战的,导师会嫌弃我吗?”其实这都是你过份担心了。如果你要考研,最大的难度在于你要过线,至于年龄不应该成为你的心理负担。14年之前考研要求40岁以下,14年之后就取消了这一规定。所以,要加油呀!

灯谜篇

“我是研究生学历”“对不起,你年龄太大,超过35岁我们不要”

前几天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一则关于“研究生求职”的帖子,一位自称36岁且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发帖吐槽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打击”,而不少单位拒绝他的理由是“年龄太大了”。这位36岁研究生还提到自己与某HR的一次聊天,他信心满满地向HR推荐自己,并强调“我是研究生学历”,可HR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大致翻阅了他的简历后向他表示,“对不起,你年龄太大了,超过35岁我们不要。”从帖子下面的部分评论中,我们能看出不少大龄求职者经历过类似遭遇,他们因缺乏年龄优势,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求职困境。不得不承认,当下社会,确实有部分用人单位限制录用年龄超过35岁的新员工。在他们看来,年龄超过35岁,体力和精力都会下降,加上35岁以上的大龄求职者基本都是有家有室、有儿有女的,需要花较多时间在家庭上,所以他们把招录重点放在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和小姑娘身上。按理说,35岁以上的求职者,工作经验更为丰富,应该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他们了解各种社交漏洞,懂得如何利用单位的资源为个人牟利。对不少企业来讲,花很高的薪资聘请熟悉职场规则的“高龄”求职者,是一个投入很大、风险很大的行为,不如花较低的薪资聘请年轻高校毕业生。另外,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的年轻人,执行力更强,他们大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指令。而那些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职场”,有着自己的办事原则和程序,他们甚至会公开指责上级做法不科学,让上级难堪,进而导致公司内容员工关系不和谐,影响公司业务和发展。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学历和年龄之间,部分企业会倾向“年龄有限”,这虽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多不确定性,但会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增加企业活力。“36岁研究生求职被拒”,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超过35岁,只有高学历很难找到好工作。要想让自己35岁之后不在职场上到处碰壁,我们只有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绝不让自己成为“只有高学历”的人有些高龄求职者,学历不低,却没有较高的职位层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年近四十的求职者,仍以程序员、业务员这样的工作经历到处求职,这就很难得到认可了。或许他们在程序员、业务员等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也为原单位创造了较多的财富,但他们长时间徘徊在低阶职位上,总会给人们以“能力不强”的错觉。因而“高龄”求职者不能只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还要提升自己的职位阶次。提升职位阶次的过程,也是积累资金和人脉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人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贵人”大多都是在提升职位层级过程中遇到的。即便遇不到所谓的“贵人”,“晋级”的过程也会带来很多不曾有过的体验,个人的视界也会开阔很多。而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淬炼。如果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眼界、没有“别人所没有的一技之长”,仅仅有高学历,那就永远是别人的“挑选物”,没有选择权,只有被选择权,命运也就掌握在别人手中。如此一来,随着年龄增长,所有的求职优势都会被消磨殆尽。第二:适当降低“好工作”标准“学历越高,工作越好”,这是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认知。受此影响,不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总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比本科毕业生更高的求职标准,他们不仅把自己与同等学历的硕士生或博士生进行类比,也会把自己与身边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类比,倘若发现本科毕业生的地位和工作待遇超过自己,就会心生嫉恨。有些研究生选择跳槽,就是因为自己的上司或一些收入超过自己的同单位员工是本科学历,他们忍受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于是决定换个“好工作”。可是,到了新单位,仍可能会遇到同龄的、收入或地位高过自己的本科生,难道又要跳槽?事实上,“高龄”求职者如果能适当降低“好工作”标准,不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求职目标,找份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若找到了一份工作,进入了新的岗位,就一定要尽快进入状态,不要抱怨,更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好。如今就业形势是很严峻,高学历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不过就业市场从来不缺“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简而言之,若有实力,就算四五十岁,也会有猎头亲自上门推荐好工作;但若没有实力,超过35岁的你,可能就成为了职场的“弃儿”。优胜劣汰,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崔述

考研复试时导师是否不愿意接受大龄考生?这三点告诉你事实真相!

前言:首先年龄较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如果是26岁较大,那你让70岁的“考研奶奶”情何以堪,其次,对于考研年龄,大家普遍概念中30左右岁算是一个界限。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网上总会有人问到诸如“年龄大会不会被歧视”,“女生会不会被歧视”,“第一学历是双非会不会被歧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失败后总想找到一个缘由,而更多的时候大家不愿意承认自身实力等客观原因,而是下意识地想把原因归结为一些“主观因素”。结合工作经验,我们给大家分析一下所谓考研复试的时候,年龄较大的学生自身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 关于各种“歧视”的问题考研复试有没有导师就是歧视“大龄”考生或者歧视“女生”,这一点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但个人认为只是个例。在考研复试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导师不会去刻意询问你的年龄和婚姻状况,首先国家已经取消了对考研年龄的限制,其次导师在意的是你能否做出成绩,只要符合他的选人用人标准,大部分导师不会过分关注年龄,也极少存在所谓的“歧视”,但是不能否认确实有些导师在选择的学生的时候存在性别倾向,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研究方向和课题性质所需,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的研究工作中仪器和实验各占一半,有时需要对仪器进行改装,他的学生在我读研期间没见到过一个女生。所以可能大家眼中歧视有时是导师的不得已,大家这一点应该正确看待。这里还有个小问题需要注意:在婚姻状况中,尤其是女生,如果是已婚,并且有计划要小孩,课题方向涉及到生化实验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这个最好和导师提前做好沟通。2、 年龄较大考生的优势观察号认为导师和学生之间想做到亦师亦友其实也挺难的,更多的时候是“相互成全”,导师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学生用成绩来回报导师,所以如果你只要在复试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比如你参加过工作,工作中承担过哪些重要任务,取得了哪些成绩,个人性格特点,没有工作经验的,把你读大学时的一些亮点说出来。专业基础扎实、踏实肯干、英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才是导师比较看重的,而年龄较大的考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性格比较沉稳、思维比较缜密,这些都是优点。读博时我们导师找过一位本科毕业于新疆大学的研究生,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个人工作非常努力,和导师相处得也非常愉快,所以更多的是在于个人的努力程度。3、 大龄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而言,大龄考生的考研的目的性比较强,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压力较大。如果已经结婚,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读全日制则把经济压力留给了另一方,读非全还要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庭几方面的压力,既要照顾家庭也要兼顾到学习,即便读全日制对于家庭来说也是牵肠挂肚,所以,一定要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参加复试也好,读研做实验也好,不要顾此失彼。第二:专业基础。一般本科毕业后“二战”“三战”已经是极限了,这样的考生可能在专业基础上问题不大,如果工作了几年后再考研,可能专业基础知识稍显薄弱,毕竟工作中更多的是实际的应用,所以在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准备,这也是我们以前在面试工作过的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面试时问到一些基础问题,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给老师的感觉就是很难带,这也可能是很多有工作经验的“大龄”考生落榜原因之一。建议:年龄大,有优势也有不足,如果非应届或工作过,肯定不如应届毕业生上手快,所以在读研的时候多虚心向师兄师姐请教(与年龄无关),多和导师沟通,顺利按期毕业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驺虞

为什么年龄大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导师给出3个理由很扎心!

为什么年龄大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导师给出3个理由很扎心!近几年来,考研已经变得越来越热门了,大家都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率。不过在历年来的考研大军中,不乏有些年龄比较大的考生,而这些考生往往通过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也有人说年龄大的考生不适合考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位研究生导师给出了3个理由,可以说是非常扎心了。首先,年龄越大的考生,其实对于做事的专注程度就是降低,这并不是说学生个人的原因,而是这些考生往往会面临很多家庭等现实问题,需要去处理,因此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相反年龄比较小的考生,基本上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家庭责任,在研究方面会更加专注和用心,更容易做出成果。其次,年龄大的考生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已经不牢固了。因为我们说的这些年龄大的考生基本上都是毕业后在社会中打拼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其实是比较少的,所以难免会有遗忘很多知识的情况,如果再回到学业之中,基础知识已经不太牢固,学习起来会比较费力气,对于导师来说给同学们巩固知识,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干脆就不招收大龄考生了。这点原因其实是比较扎心的。最后,年龄大的考生比较难管理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待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知,思想也变得没有大学刚毕业时那么单纯,所以导师在交给学生任务时,这些大龄考生往往不是想着要把事情做好,而是想着自己会有什么好处,这其实对于做项目以及研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届生会更受欢迎一些。

请益

公务员报考年龄,为什么限制35周岁以下?这几类人却不在限制范围

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个年龄限制要求,那就是在18周岁以上,35岁周岁以下,说到这里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要设置35周岁以下这样一个年龄门槛?难道35周岁以上就真的不能够成为公务员了吗?公务员报考年龄为什么要设置在35周岁以下?关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公务员规定,但是要求公务员报考年龄是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这样的一个规定连续了26年,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为什么这样?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务员的提拔晋升。大家都知道公务员的提拔晋升是非常难的。有的人工作顺利,可能三五年就提拔了副科了。但是有的人可能工作十年都提拔不了,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你是36周岁,成为公务员,那么第一年可能是试用期,也就是37周岁了。那么你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工作五年,也就是42周岁你提拔了副科,那么临近你退休或者是退二线,你还有多少提拔晋升的空间了,这也不符合现在干部年轻化的一个趋势。第二原因就是干部年轻化,可以缓解国家的养老压力。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的养老制度是,年轻人工作来养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所以这里面就隐藏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年轻人工作周期越长,那么就越容易减轻我们国家的养老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建议延迟退休,因为一延迟退休,你的工作周期就变长了。那么你交的养老金就会越多,一定程度上就能够缓解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压力。第三个原因不止是公务员,任何一个行业其实都喜欢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是一张白纸,他的可塑性更强,更加单纯,更利于以后的一个培养。另外在一些行业,他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年轻人更能够胜任工作。一旦超过35周岁,就再没有机会成为公务员了吗?那也不一定,国家对公务员的年龄限制的非常死,尤其是不得随意缩小公务员的招录年龄,也就是说你不得招录18周岁以下的考生。但是对于35周岁以上的考试,处于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前提是必须要经过省级部门的同意才行。像我们目前很多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对一些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年龄,已经放宽到了40周岁,另外像是高等院校,科员研所,事业单位调任成为公务员,还有军队转业成为公务员的,这些年龄都有一定程度的放宽要求。所以35周岁以上成为公务员,还是有可能的。[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回曰

33岁考研还来得及吗?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抓紧时间!

从近几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来看,读研是很多人本科毕业后的优先选择之一,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本科含金量有所降低,而从就业市场来看,当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也水涨船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读研成了很多学生改变出身、提高学历的重要手段。在年龄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根据研招网对考研次数的统计,2018年55%的考研学生为应届毕业生,但观察号认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主流,30岁也好33岁也罢,在30-40岁这个年龄段仍然努力考研的人也一定不在少数,这个年龄段考研的人其目的更加明确,所以不要把年龄作为自己考研的限制条件,对于不同人来说,年龄往往是强者的动力,但却是弱者的借口。观察号在读书时,30岁左右读研读博的人也有不少,我们在鼓励而立之年的人仍需不断奋斗,提高自己的同时,还是要在读研前考虑好以下几方面问题,毕竟要考虑到工作和家庭等现实问题。1、 读研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这个年龄段读研的人都有明确的需求,要么是在工作中发现需要提高专业能力,要么需要研究生学历来为自己以后的升职加薪奠定基础,因为30岁的人,正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并且在工作几年之后,会面临很多加薪升职的机会,而读研既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能为晋升增加砝码。但如果想以后从事科研,甚至再继续读博,观察号建议你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在国内以后想专门从事科研工作,比如进高校当老师,很多学校对于年龄都有明确的限制,况且以后再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比如国自的青年基金,要求男性35及以下,女性40及以下,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2、 读研的选择从研究生类型来说,一种是学术型即学硕,一种是专业型即专硕,学硕侧重基础理论研究,专硕侧重实践和应用,并且从专硕的39个类别中就能发现,都是社会需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并且从学制上来说一般专硕为2年,学硕为3年,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专硕更具性价比。从学习形式上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如果单位允许,观察号认为非全的学习形式更适合在职的人,当然,如果你认为读研后能够找到更高薪酬、更好福利的职位,全日制脱产学习对专业的发展更有好处。3、 先评估再选择在30岁左右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年纪,自己的所有的决策其实都应该是努力找到一个平衡,考虑现在并着眼未来。考研确实可以达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但是也绝非人人如此,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在此之前一定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先评估自己的现实情况,既包括现在的工作和家庭,也包括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试想,如果因为工作和家庭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的状态,任何计划都是徒劳的,所以不妨给自己一段时间来考察自己是否能够走上考研这条路。第二件事是根据自己目前的需求,比如工作中需要提升某方面的能力,详细的去了解你的目标学校及专业,评估未来的薪资水平和就业方向,这些如果能达到你的预期,那么就义无反顾的选择,否则,需要三思而后行。写在最后:任何时候想提升自己,年龄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颗不断向上、不断进取的心,聪明的人都会运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还需要做好风险评估,三人行,必有我师,多请教多学习,学无止境!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柳月

辽宁最新发布开学时间方案!辽宁学生:白等了这么久,让人失望!

眼看3月份快要过去,现在待在家中的孩子和家长每天都在等开学消息,看着其他省份的陆续开学或者公布开学时间,没公布省份的学生和家长都在干着急。只要有省份公布开学时间,该话题肯定上热搜。昨日,辽宁的学生终于盼来了一个消息。相关负责部门在通知中提到了开学方案,具体简单整理汇总如下:1、高三年级初步安排高三年级4月中旬起实行省域内同步返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2、其他年级其他年级开学时间由相应部门具体通知,具体时间暂时不详。本来公布开学时间是好消息,但是辽宁的学生似乎对此不太满意。很多学生直接在辽宁教育厅相关媒体平台动态下面留言。加上辽宁,目前除了港澳台之外,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明确开学方案,分别是青海、贵州、新疆、云南、广西、陕西、宁夏、海南、山西、内蒙古、江西、西藏、江苏。可以看到在已经公布的省份当中,辽宁初步明确的高三按照4月中旬开学的时间是最晚的,其余公布省份的开学最晚时间是4月7日,比如江西、广西和海南。江苏目前确定的高校开学时间按照4月13日做好开学准备。因为公布的开学方案中既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又比其他公布的省份要晚,所以很多学生都在吐槽,直言很失望!如果按照高三4月中旬开学来算,其他年级的开学时间可能就靠后了,除去五一的五天假期,大学生开学时间不知道要延迟到什么时候。当然,文件中提到这是初步安排,后续还会有怎样的调整请大家及时关注相关动态。学生急切想要开学的心情学习考研帮非常能够理解,疫情当前,我们希望广大学生都能平安返校,学业不耽搁,毕业能顺利,就业有保障!对于辽宁发布的开学方案,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礼乐偏行

为什么不建议年龄大的学生考研?研究生导师给出3个理由,很现实

为什么不建议年龄大的学生考研?研究生导师给出3个理由,很现实近年来,考研的人数不断的增加,这其中从不缺乏年龄大的考生,这类考生除非是能力特别强,不然考研失败率是极其的高,而且这类学生不是很受研究生导师的欢迎,这其中的原因研究生导师给出这样的解释,太现实了。1.学生基础不扎实年龄偏大的学生,多数是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对学校所学的知识多少都会有一些遗忘,这时候考研本身难度就比较大,而且研究生导师教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精力也不像年轻人有干劲,所以,这是研究生导师不太喜欢年龄大考生的一个因素。2.很难去专注做一件事情因为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后,这时候在重新回到学习的道路上,这时候个人多少都会掺杂一些社会的现实,这时候做起来事来有种瞻前顾后的感觉,很难去做到专注的做一件事情,这时候个人的价值就不会很大,研究生导师自然也就不会喜欢这样的学生。3.学生比较难管理这些经历过社会经验的学生,自己会多出很多的个人思想和意见,不像学校的学生一样,因为没有社会经验会比较听话,这时候研究生导师在管理的时候,年龄大的考生就不容易管理,这时候就不利于老师做项目,所以,老师就不是很喜欢这类学生,更偏向于应届生。以上这些种种的原因也就是研究生导师为什么不喜欢年龄大的考生的原因,这里面充满了很多的现实,但是,一些实力强悍的考生还是能得到认可的,不过也只是小众。大家觉得研究生导师不喜欢年龄大的考生还有什么原因呢?

民勞

为何辽宁照常发布2020考研初试成绩?酸了,一个考生绕不过的弯

辽宁省招考院2.7日曾发布通知,昨天(2.10日)各招生院校将公布初试成绩,如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航601所、辽宁省委党校等院校均已成绩可查。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如小西所在的湖南省,基本上推迟到2.20日发布考研初试成绩。另外,河南省2.21日、湖北延迟至高校开学日期,时间还要晚些。其中,之前在2月11日公布初试成绩的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也已发出通知,延迟至20日发布。事实上,前期通知中较早公布考研初试成绩的院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2.3日发布通知,2.8日查询考研初试成绩。不过,中科大研招办服从安徽省统一部署,推迟发布初试成绩。因此,此时考生需关注所报考院校的公告或通知,都有说明具体成绩查询和复核时间。下午,有个考生给小西私信,其报考的985高校已发布延迟查分通知。已是三战的她莫名其妙就哭了,一下子心态就炸了,备考期间的所有负能量情绪和压力瞬间涌来,有种漫漫长夜没有尽头的感觉。和她聊了蛮久,给予了一些开导。这一年她基本就没有一晚睡好,压力太大。寒假期间更是非常焦虑,年三十、初一都躲在房间内备考看书。家里人并不支持她的“三战”,期望她可以尽快工作,之后也能报考非全。但是,双非院校的她不想服输,只想圆个名校梦。第一年未过校线,第二年复试被刷,感觉离成功就差一点点。聊了蛮久,我才发现她最绕不过的一个弯(有点酸),就是:推迟复试招生录取工作,可以理解。但是,公布考研初试成绩,并不是去学校集合参加复试,为何这么难?昨天我也问过学院研究生秘书这个问题,只因我们学校一样延迟发布成绩。阅卷工作早在1月中下旬就已完成,成绩也录入系统,通过审核。不过,学校不少教职工无法返校、隔离或被临时调岗,统计、复核成绩人员不足是主因。整体延迟是最好的办法,避免各项工作不延续,让考生心态不稳。事实上,其他省市考生推迟查分,影响不大。毕竟,不少院校已提前发出通知,后续复试、调剂等工作均延迟。理由并不复杂,同步等待16万报考湖北院校的考生,总不能让他们轮不到调剂,各院校就补满了。此时,小西就怕有院校内部搞点特殊化,研究生院老师给部分“打招呼”的考生提前告知成绩。毕竟,每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中,总有院校学院领导或导师做出一些不合规的“操作”,引起轩然大波和对学校公正性的质疑。有时候,考生也会在想为何辽宁省可以照常公布考研初试成绩,其他省份不行呢?也许,都推迟的话,考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总感觉其他省份招生考试院此时有点想“揍”人啊,私下说好的同步推迟呢。友谊的小船啊!不过,小西觉得今年复试已受影响,可能会迫使学校简化流程、降低复试成绩占比,如从之前的50%调整为30%或40%。若是如此,复试中想要逆袭翻盘的考生得更努力!小西想说大部分考生是理解但是很煎熬的心态,尤其是辞职考研、准备省考或春招的考生。此时,各位考生最该做的就是安心备考,不要再看各类信息,影响心态。最后,小西想说考生们20日查分后,我们再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