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聊城大学的毛驴研究院与太平洋岛国中心汝恶之乎

聊城大学的毛驴研究院与太平洋岛国中心

贞醴姜师傅的原创号,贞醴姜师傅坚持原创、努力德艺双馨,少喝酒多写文,文能提笔乱美帝,武能温酒定众基;我总是压抑着心中奔腾的火热,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却又经常被平凡的人们感动得流下眼泪。每个人都不能被忽视,每个独立个体都要有自己的声音。万马齐喑究可哀!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兄弟今天在看新闻的时候,突然发现《环球时报》竟然屈尊采访了我们老家的一所大学,我惊喜地发现我们老家山东的一所二流大学竟然登上了全国大报。不过,聊城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是个什么存在?这个首席研究员到底多大的来头?竟然让这么大的一家报纸,不远千里,从北京跑到聊城来采访一下?一起探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的问题?我可能是飘了,不得不飘啊,大山东就是牛!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泪牛满面。山东的文化教育终于站起来了。现在,估计美国和澳大利亚已经急眼了,抱着地球仪在找聊城在哪里吧?这是个多么神奇的地方,竟然发现了我的战略意图。。。兄弟手贱,出于膜拜之情,赶紧去搜索这个神奇的大学和大神首席研究员,学习一下。咱上聊城大学的官网,只发现了一个叫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看来是无良自媒体又瞎写的,连人家单位都搞不清楚。对于太平洋岛国,兄弟我可是太平洋岛国电影研究专家,咱必须探讨一下。毕竟文无第一么,车牌号说出来,我绝对不怂。然后咱就搜索“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于镭”,毕竟聊城大学官网上,这个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是打不开的,所以也就找不到于镭首席研究员的相关资料。我可是抱着探讨的诚意来的啊。但是我在聊城大学另一个学院,看到了于镭教授的介绍。原来也是搞历史的啊,不错不错,一个人身上挂好几个机构的名称是可以的。而且于老师学术应该做的不错,外国发表的论文就不说了,光看在国内发表的文章,就了不起。这可是《国际政治研究》这样的国际政治学科内顶级期刊啊。嗯?不对,怎么《国际政治研究》后面还加一个括弧(清华大学)?我所毕业的那个清华大学文科实验班,当时是学五个专业的,其中跟我一个宿舍的那个货,后来读的就是国关硕博,所以我对清华和北大的国关好歹是了解一点的。清华出的那个期刊,叫《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才成为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远远不如隔壁北京大学出的《国际政治研究》。虽然你从知网上的2018年影响因子来看,两者差不多,但是这影响因子其实真的是占了清华大学的便宜。就这么说吧,如果《国际政治研究》在学界的地位是北大,那么《国际政治科学》大概就只能算个普通的211学校。毕竟,我们清华的文科院系,历史太短。那么我们就去看看于首席的这篇论文,到底是发在哪个期刊上。是发在领域内顶级期刊《国际政治研究》,还是我们清华的那个还算将就但是2014年才有的期刊《国际政治科学》?上知网一查就知道哦。嗯,果然是鄙校的《国际政治科学》。这就没劲了,你《国际政治研究》根本没上,你写个《国际政治研究》加我们括号清华大学干啥?难道我们清华大学的《国际政治科学》就那么拿不出手?这是看不起我们学校啊。我得认识一下这个人,长啥样啊,到底是啥意思。好不容易在一个叫太平洋岛国智库的网站上,这才找到了相关结果,见到了于首席研究员的真人。嗯,外交学院的本科,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博士。唉,南澳大学,这个学校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学生,留学生中90%是中国人啊。我要是喷南澳大学,估计会被很多南澳大学的校友喷,算了,不喷了。在网络检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于老师的职位非常多,光是发生关系的大学就有好几个,名头有: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员。聊城大学咱且不说了,因为这个学校确实在国内影响力不高。但是北外和中山大学可就牛掰了。我就上北外的网站查了一下于镭客座教授。没找到。。。可能是于老师是2018年才在国内学术圈子混,北外的网站更新的太慢。。。还没来得及?现在看来于老师能查有实据的头衔,就是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教授这个头衔了。至于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就是好看而已。毕竟,贵校的好多研究院,我都不想拿出来说话。。。据聊城新闻网2018年5月4日报道,我国首家“北冰洋研究中心”在聊城大学宣告成立。据悉,这是我国第一家以北冰洋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真的,我觉得这个研究中心,如果没有相应的科研人员和研究实力的话,弄这个全国第一没啥意思。真不如认真地研究毛驴,毕竟阿胶这个玩意儿,别看今年不行了,万一哪年驴皮又火了呢?认真地说,聊城大学搞个毛驴研究院,这才是真正的踏踏实实做事。别搞什么太平洋和北冰洋了。吃着大葱的人儿,操着帝王蟹的心。我觉得聊大还是应该结合本土优势,多研究点有助于山东发展的东西,山东的科研学术机构,靠研究北冰洋,是无法助力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另外,既然花了那么多钱每年招才引智,能不能找点像样的老师来?难道说,现在这个价格,只能找到这样的了?欢迎分享本文到你朋友圈和群。

慈母曲

告别迷茫,引航青春—齐鲁人才研究院刘晓军主任走进聊城大学

学会生涯规划,引领青春航向。12月6日,齐鲁人才研究院主任刘晓军女士应邀在聊城大学带来《疫情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讲座,刘晓军女士旁征博引,语言精彩,现场引导学生将职业规划目标落实于具体行动,做到立足现实,胸怀未来。刘主任有着丰富的就业辅导实践及经验,本次讲座从2020年就业形势,大数据解读山东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刘晓军女生的讲座语言幽默风趣,会场里不时响起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声。在"大学生为什么要开设生涯规划课?"的讲座环节中,刘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兼顾了学生升学和职业发展两种需要,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不可随波逐流,但不论如何,都应以好好完成学业为大前提,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讲座最后刘主任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对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要有更清晰的目标。整个讲座气氛热烈,交流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受益匪浅。

不言而出

聊城市外办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23日上午,聊城市外办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在聊城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就推动聊城市与太平洋岛国的友好交流正式启动全方位战略合作。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昭风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田中俊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海泉主持签约仪式。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盛强与聊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德正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王昭风校长指出,作为国内第一家太平洋岛国专门学术研究机构,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培育基地”。聊城大学愿利用自身学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同聊城市深入建设合作平台,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城校合作示范样板。田中俊副市长表示,聊城市高度重视与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友好交流,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医疗援助、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务实合作。希望双方要以此为契机,保持密切联系,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更多拥有较高学术品质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共同努力推进我市与太平洋岛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才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作出新的贡献。签约仪式后,聊城市外办一行与与聊城大学有关部门、学院和研究院(所)的负责同志和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详细探讨双方如何将战略合作协议中的内容落实落细,真正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务实合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聊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聊城市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刘莹参加签约仪式并座谈。

吉普赛

聊城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张超 通讯员 陈升磊6月10日,聊城大学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研究中心挂靠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定位为学校科研创新平台,是全国第一个系统开展岳镇海渎文化研究的学术科研机构。省政协原副主席、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顾问许立全说,岳镇海渎文化内涵丰厚,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现实意义,传承和弘扬岳镇海渎文化,山东人责无旁贷。 岳镇海渎文化与运河文化有着天然联系,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是全国首家以运河学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科研机构,运河学研究在国内运河研究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开展岳镇海渎文化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昭风表示,随着国家与社会对运河文化、岳镇海渎文化的重视,强化运河学方面的研究,成立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恰逢其时,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与发展潜力。聊城大学聘任临朐县委副书记李飞雨等四人为研究中心顾问,聘任临朐县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友等人为中心特聘专家。张孝友向运河学研究院捐赠了岳镇海渎文化研究文献资料。

方济各

聊城大学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6月10日上午,聊城大学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举行。省政协原副主席、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顾问许立全,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赵国卿出席仪式并分别讲话,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昭风致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胡上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升勤出席。仪式上,许立全、刘升勤为聊城大学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潍坊市临朐县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向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捐赠研究资料,与会领导向学术顾问和专家颁发聘书。岳镇海渎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分布广阔、气魄宏大的文化遗产,相关研究在国内有很大空白。聊城大学成立岳镇海渎文化研究中心,是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的第一个相关专业学术研究平台。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岳镇海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不若休之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内一所怎样的大学,其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聊城大学,简称“聊大”,坐落在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 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校舍面积77.5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亿元,纸质藏书281万册。学校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计算机科学ESI排名持续上升。学校现有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个):化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1个):运河文化学。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2个):化学、工程学。省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光学、课程与教学论、自然地理学(黄河下游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系统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分子生物学与抗体药物工程。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开展了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在内的30多个交流合作项目,常年开展学生交换留学项目。与约旦费城大学、萨摩亚国立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

山东产研院聊城分院挂牌成立

2020-06-21 17:34:4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6月20日下午,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山东产研院又一分院落地,此前已在济宁、淄博、菏泽、泰安等地成立分院,助力各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日下午,聊城市人民政府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聊城产研院为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围绕当地“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目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突出产业应用技术研发,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带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主要进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引进创新资源、示范体制机制、产业研究等。秉持“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理念,着力解决制约聊城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按照“一年搭框架、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目标,计划引进、孵化或投资科技型企业50家左右;新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联合创新中心30家左右;引进或培养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累计攻克和转移转化先进技术200项以上。聊城产研院不到100天的时间就完成筹建,目前已与聊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山东省国防经济发展促进会、中科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连界(北京)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博迈得海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翔运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鑫鹏源(聊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据悉,山东产研院将针对各地产业优势和特点,陆续成立分支机构,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布局前瞻性、引领性产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来源:大众报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陈虬

聊大与四所高校联合组建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同意组建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依托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青岛大学教育研究院、聊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共同组建,并在各依托机构分别设立分中心。文件规定,研究中心是服务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平台。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分中心所在学校负责配备,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引进部分高层次研究人才,专职研究人员一般应不少于 5 人,兼职人员从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中聘任。研究中心成立之后,要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围绕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双一流”建设,联合省内外有关高校高等教育专家、科研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协同攻关,进行高等教育前沿理论与实证研究,破解制约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承担全省高等教育重大政策调研起草、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和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等专题研究,服务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根据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安排,开展高等学校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培训工作;组织省属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将加强对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指导,在政策实施、人才引进、经费安排、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据了解,2017年12月24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与聊城大学联合举办的“双一流”建设与院校研究高端论坛上,聊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程玉海、范跃进为聊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顾问。潘懋元、刘献君为学术委员会顾问,邬大光为主任,别敦荣、范跃进、蔡先金为副主任,“长江学者”阎光才、“长江学者”卢晓中等32位专家学者为委员。作为会议成果,论坛发布了国内首个“一流本科”建设宣言——《“双一流”建设与院校研究高端论坛“一流本科”建设共识》,指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建设“一流本科”,是“双一流”建设的根基。成立一年来,聊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相结合,注重数据和资料库建设,承担了省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及横向课题的研究,并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分中心、省高校研究基地“大学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超 通讯员 王黎

物质

全省首个!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章丘揭牌

1月8日,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落地章丘,成为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聊城大学、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协议,为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标志着聊城大学开启联合办学新历史,聊城大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签约暨揭牌仪式。仪式上,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先金和章丘区委副书记、区长韩伟代表双方签署联合办学协议。聊城大学党委书记马春林和其他三方负责人共同为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揭牌。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昭风同其他三方签署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协议。蔡先金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席卷而来,高等教育和社会各界必须用开放的态度和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并引领时代发展。济南市章丘区委、区政府以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积极响应、推进人工智能学院的合作共建,腾讯云与青软两家具有雄厚实力的公司倾情加盟,积极抢抓时代赋予的合作机遇,勇于迎接机遇带来的全新挑战,合作四方高效完成了机遇(Chance)、挑战(Challenge)、创造(Creation)与学院(College)的“4C”流程,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应运而生。从今天起,合作四方正式开启了“4New”征程,也就是探索一个政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A new instrial platform)、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新工科”(A new technogical disipline)、构建一个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教育变革中勇立潮头的校园“新特区”( A new lab campus)、建设一所一流本科育人的“新型人工智能学院”( A new AI college)。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办学主体,聊城大学将聚焦育人,不忘初心,积极培养具有创新和就业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做精科研,坚定信心,为智能产业开花结果注入原动力;精诚合作,奉献真心,集聚资源、协同创新,探索智能产业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人工智能政产学研基地,为国家和省市人工智能战略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是腾讯公司和山东高校、地方政府进行新工科建设的又一个标杆案例,是腾讯在山东的首个人工智能学院。公司将依托全球领先的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的互联网技术,努力将学院建成互联网智能教育的样板。”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付曼青表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聊城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由四方整合最优质资源联合设立,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新模式,面向人工智能广阔领域,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学院隶属于聊城大学,为聊城大学所属教学单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自2019年开始招生,渐次达到一定的办学规模。学院坐落于章丘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学院将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无缝隙对接,形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聊城大学负责制定培养方案,两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协议,学院还将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企业众创基地和新旧动能转换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方向的高端人才培训,打造济南市产教融合示范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超 通讯员 许静

大力王

聊城大学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中心

近日,聊城大学成立了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由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聊城市革命老区促进会、聊城市党史研究院联合成立,挂靠在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中心将系统研究冀鲁豫革命历史,诠释冀鲁豫革命精神,弘扬冀鲁豫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服务革命老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也是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区域。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波澜壮阔、内容丰富,但由于区域的变化和历史的原因,冀鲁豫边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和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还未得到系统研究,期间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没有得到深入总结。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中心,系统研究冀鲁豫革命历史,弘扬冀鲁豫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聊城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是聊城大学作为冀鲁豫老区所在地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标志着聊城大学的地方党史、地方革命史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聊城市党史研究院的合作进入新阶段。该研究中心将努力打造研究特色,积极宣传聊城文化、精准诠释红色精神,为聊城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学术智慧和更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