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是90后学霸女神,16岁上复旦,是浙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不知前后

她是90后学霸女神,16岁上复旦,是浙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90后如今都是成年人了,大家对这这一代的年轻人有着各种看法。无论人们怎么评价,90后的青春与朝气还是在感染着大家。今天我们要分享给90后的学霸女神杨树的故事。小小年纪,她已经是折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了。杨树1990年6月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她天资聪颖,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杨树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乖巧听话。她16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在大学期间,她与电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复旦读完大学之后。她又去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经过几年的奋斗,她取得了博士学位。因为成绩优秀,她还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奖学金,这在香港科技大学每年只有三名同学可以获得。取得博士学位并没让杨树停下求学的脚步,她又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了博士后。她不断进取的精神,令很多人佩服。从英国留学回来之后,杨树不忘报国之心。2016年来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始了教学生涯,担任起百人计划教研员的工作。她是有史以来浙大中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我们中国自古就有“有志不在年高”之说,杨树堪称年轻有为的典范。杨树不但年纪很轻,气质高雅,相貌出众,更令学生敬佩的是她的学识。如今的大学生都是见识广博的,没有真才实学,是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的。杨树是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在浙大这样高水平的大学中,大家会跳出你的外观来看你的实质。要想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识才是硬道理。毕业短短几年,杨树已经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内取得了磊磊硕果,曾经在IEEE EDL、IEEE T-ED、APL这些领域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她的60多篇论文分别被发表于电子器件和功率半导体顶级会议IEDM、ISPSD中。她的论文还被德国Wiley-VCH期刊PSSA作为封面,可见其影响力还是很高的。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在理论研究中都会引用她的研究成果。在学术领域已经取得如此成绩的杨树,并没有因为取得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如今她依然致力于潜心研究工作,每天在实验室中埋头工作。我们在网络上很少看到关于她的报道和炒作,她也从来不接受记者媒体的采访。这位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神学霸,是一个低调的学者。很多国人会对一些年轻的学者表示怀疑。其实学者的年轻化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放眼看世界,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取得巨大成就的。因此,对于我国这些年轻的学者,我们不要过多的干预或者质疑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创造更多的空间,让这些年轻有为的学者潜心研究,他们将为人类创造出一个不同的世界。

变态男

她是北大最年轻的博导,高考放弃了清北选择南京大学,为了什么?

刘颖,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出生,29岁当上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细胞》、《自然》、《科学》这些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均发表过论文,并入选为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一个热爱生物学且为之奋斗不懈的人。刘颖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学习好能力强,在高二的时候就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兴趣。2002年,刘颖参加高考,不出意料地上了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但因为当时清华北大的生物科学专业只招收省内高考成绩前几名,于是她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全国最高等学府,选择了在全国也知名的南京大学生物专业,并且不给自己留后路,只填报了这一个专业且勾选了“不服从调剂”那一栏。刘颖的大学之路并非上文讲述的这么潇洒决绝、一帆风顺。考上了清华北大不去上,在中国做得到能有几人?同样,刘颖的父母也对此感到不赞同,但刘颖坚持自我,不愿放弃自己喜欢的生物学,最终取得了家人的支持。上大学期间,在有机化学期中考试中,刘颖没能及格,面对自己拼命去学却取得这样一个成绩,刘颖也忍不住感到阵阵沮丧。沮丧归沮丧,刘颖并没有放弃,仍咬牙坚持,最终在期末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进入南京大学学习后,刘颖很快就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本科毕业后要去美国深造。以此为动力,刘颖在本科期间也没有放松自我,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上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本科毕业后,刘颖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读取博士。博士毕业后,刘颖回国申请了北京大学的教职,于是,她在29岁那一年成为了北大最年轻的博导。又是一段令人艳羡的经历,好像所谓学霸的人生历程都不约而同地看上去像“开挂”一般,你我等凡人难以望其项背,连攀比之心都生不起。可事实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刘颖也遇到过,还不止一次,甚至还为此生过放弃生物学的念头。尽管困难重重,坎坷无数,但刘颖对生命、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没有变。在常人所意想不到的痛苦和煎熬中,刘颖从连最基本的转化实验都不会做,到以线粒体为研究方向并于2009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之后的每一步,刘颖都踏得坚定无比。现如今,刘颖成为了一个孩子的母亲,尽管她曾经说过本科没有谈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感到很遗憾,但仍看得出她很幸福——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还有自己愿意毕生追逐的理想。毕竟学霸也有生活,学霸的生活还过得很精致。闲暇时,刘颖喜欢烘焙,喜欢玩旅行青蛙,还参与大众马拉松比赛,当然,身为一个母亲,她也喜欢“晒娃”。这样高质量的生活,提高了刘颖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兼顾工作与生活。在刘颖看来,科研是她的兴趣,也是追求所在,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但她并不会因此放弃生活,牺牲家庭,那样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生命不息,热血不停,追求不止。无论是理想还是生活,都要精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关注一下小编哦!我们会持续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讯!

贵贱无义

她是浙大最美的博士生导师,有美貌又有能力,90后中的榜样

现在的90后都在做些什么呢?有的是在学海中沉浮,有的已经参加工作了。在时间的流逝中,最早的90后已经是接近30岁了,这样一个刚刚燃起的年纪,正是拼搏奋斗的时候。在我们的想象中,大学的教授应该都是一些中年人,90后要是能当上教授,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凡事都有例外。今天我要说一位90后的教授,她任职于浙江大学,是一位美女教授,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她的名字就是杨树。她在复旦大学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业,之后更是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杨树本科就读的复旦大学是直属于我国教育部的一所顶尖高校,位于上海市,录取分数线一直很高。在GDI智库发布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排行榜,其文科、理科的分数线更是排名全国第四。年仅16岁的杨树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最终选择了微电子学专业。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杨树去了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其恩师为Kevin J. Chen教授。在这所亚洲顶尖的研究性高校中,她得以展示自己的全部天赋。在读博期间,她的能力非常出众,深受老师的喜爱和重视。之后她更是努力拼搏,在博士毕业以后更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当客座助理教授,在剑桥大学做博士后。在英国留学的她最终回到祖国,有了很多科研成果,最终在浙江大学任教。杨树没有因为一些成绩而放松自己,她继续在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领域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不仅自主研制出了氮化镓功率器件,为解决传统器件性能退化的难题贡献力量。并且她还发布了30多篇的SCI论文,之后也在一些大会上作报告。2018年,杨树获得了我国内地30年来首次IEEE ISPSD Charitat青年研究奖。而且杨树还出任几个权威期刊的编委以及金牌审稿人。在剑桥大学成功取得博士学位后,杨树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该校也是直属于我国教育部的高校,也是我国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在2020年的的软科大学排行榜和武书连排行榜中,都排在全国第三位。在浙江大学,杨树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毕竟有颜值又有能力的老师确实不多。她更是被评为浙江大学最美博士生导师。在工作方面她一直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让人们尊敬。以前我曾提起过研究员冯建东,细看下来他和杨树教授的经历非常相像:都是我们的青年人才,也都是留学归国的学子,都是90后,也都在浙江大学任教,也都是我们年轻一辈学习的对象。杨树是我们国家的年轻学者,也是我们祖国培育人才的顶尖力量。同时浙江大学也是一个人才培育基地,只有这样良性发展,我国的人才力量才会越来越强。杨树值得学习的地方,不仅是她在学术和科研上的贡献,还有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刘鹏

她是最年轻的美女教师,2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网友:灭绝师太

她是最年轻的美女教师,2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网友:灭绝师太大家都知道,高学历学霸是让人很羡慕的,但是也是让人很畏惧的。特别是一些美女学霸,会让人真的是颜值与美貌并存,会不会优秀的有些可怕了。额在浙江衢州就有一位美女学霸,她17岁就参加高考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21岁被学校保送至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25岁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申请到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的机会,随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进修博士后继续完成科研工作。她就是方璐,大家都知道,中科大可谓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之一了。当时和方璐一起考入中科大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精英人才,但方璐却很伤心,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几度兴起退学的心思,不过最后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而通过方璐的努力,在25岁的时候,方璐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而且在自己读博士期间还到了美国进修,26岁就成为了985重点大学中科大的一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这也开创了该校最年轻博导的年龄记录。不少熟悉方璐的网友纷纷将她称为“灭绝师太”,大家都知道读工科搞科研本是就是一天十分艰难的路,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困难会更加的多,但是不管怎样,方璐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方璐工作起来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她也懂得放松自己,经常会出去走走。

这位90后女博士厉害了,刚毕业就被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近日,一位刚毕业的女博士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聘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这位女博士叫李琳,出生于1991年。她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她曾于2018年6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论文,并曾在《Cell》合作发表《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以及在《Cell Research》合作发表《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一文。李琳是优秀学术骨干,学院针对优秀学术骨干的待遇与支持条件包括70-90万协议年薪(税前)、180-220万安家费(税前)、300-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提供人才过渡房等,力度很大。这位90后女博士确实厉害,刚毕业就被聘为教授,堪称人生赢家。要知道,同龄人中能取得如此成就的人凤毛麟角。作为高层次人才,她获得的待遇配得上她取得的成就。这位女博士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年轻有为。她的成就刷新了不少同龄人的认知,让他们自愧不如,后悔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这位女博士是优秀青年学者,希望她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潜心研究,争取多出学术成果,为国家作贡献。作为普通人,与其羡慕她的成就,不如抓紧时间学习。她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缩小差距。她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没错,虽然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不同,但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是一线教师谈教育,喜欢文章的请关注、评论、点赞、收藏和分享!

女巡按

她是85后美女学霸,中科大最美教授,2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最近网上最火的当属娱乐圈的“学霸”翟天临,他先是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后由获得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学位。但是在一次直播过程中在被问到论文在知网上能不能查到,他却回什么是知网。后来网友经过查证,发现他的论文有抄袭的嫌疑,最后在众多网民的穷追猛打之下,官方不得不介入,而这个事件目前还在调查中,最新的进展是翟博生和他的导师被学校处罚。这样的搞笑学霸真的是侮辱了学术天堂,这告诉我们不是什么人都能搞学术的。这样的学霸我们今天没必要去讨论他,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真正的令人佩服的学霸,她来自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国科技大学,她不仅知识储备渊博,而且长得也非常漂亮,美若天仙。她的名字叫方璐。她的故乡是浙江衢州,出生于一九八六年,在二零零三年加入高考大军,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成功考入中科大,研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她二十又一岁的时候,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优异的表现和极佳的天赋,由学校推荐进入了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继续深造自己的专业,在她二十五岁的时候,专业知识取得飞速精进,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知识专研的也越来越深入,最后成功获得该学校的博士学位。在她获得博士学位的前一年,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她申请了前往美国Northwest University作为学者进行访问学习,自己的知识继续精进。之后为了获得博士后学位,她又在香港科技大学和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接着学习和工作。在她二十六岁的时候,她就被中国科技大学录用,在该学校担任副教授。她也成为了该学校岁数最小的博士生导师,不仅知识储备远超常人而且颜值惊人,成为了中国科技大学一道优美的景观线。她最近走红全中国的那张照片,身着一套学士服,留着一头浓密而优雅的长发,脸上洋溢着自信,眼睛非常的清澈吸引人,整个人全身上下透露着学者的优雅气息。不少学生网友看到后,都大呼想重回学校继续学习,与美女老师一起欢度学习时光。想想一位貌美如花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解电子信息方面的知识,这画面非常的吸引人。方璐老师别看长得漂亮就以为她是一段弱不禁风的花朵,其实她工作非常认真。她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多媒体的信号处理,整天基本上都在做研究,努力的做工作。除了在教室给学生上课,基本上都在研究室做研究。正是因为她这样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羡煞旁人的傲人成绩。这样的聪明过人的人还这么努力,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更努力。毕竟只有你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你才能够获得你想要的一切。作为正常智力水平的人,我们永远在羡慕别人的美貌,羡慕别人的智慧,羡慕别人的财富,而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因此为了不再做抬头仰望别人的羡慕狗,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争取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不求能像方璐博士一样十全十美,至少也要不辜负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夏梨

她16岁考上复旦大学,24岁拿到博士学位,成浙江大学最美女导师

16岁的年龄很多人都还在上高中,有些留级的孩子可能还在准备中考,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人,在大多数人还处于懵懵懂懂的16岁花季,她已经考上了复旦大学,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名校,不仅如此,她在接下来的日子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学霸人生,她的光辉事迹甚至上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进行报道,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她叫杨树,是一名90后的博士后,很多人印象里,博士后应该都是三四十岁为学术研究而秃顶的大汉或女汉子,但看照片可以知道,杨树其实人长得非常清纯可爱,光是颜值都可以超越非常多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人家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选择了靠才华。才女博士杨树书香气质浓厚,跟很多人一样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不普通的是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本科就开始研究半导体新材料,同时双学士学位,辅修微电子专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还曾拿到国家一级奖学金,在很多学渣的眼里,她就是妥妥的学神,当我们还刚上大学没多久的时候,人家已经复旦大学本科毕业了,年仅20岁,之后的人生更是像开了挂一样。她大学毕业后,来到香港科技大学继续进修,她的任课老师普遍对她有非常高的好感,尤其是陈敬教授把她当做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之一,认为她是一个非常谦虚好学的学者,她曾在校期间拿到了PhD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这个奖金每年只有三位获奖者,之后她用了4年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而这时的她只有24岁,相信很多人的24岁才刚刚大学本科毕业。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并没有懈怠,先是在本校留任担当助理,积累经验,接着远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她在众多名校的挽留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不久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热情邀请,因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特别任命为“百人计划”研究员之一,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在她这个年纪里得到这个机遇是非常难得的。当然,她本人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直在GaN半导体器件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转化电能的效率,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许多企业节省了技术投资和电能,她本人最终获得了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的荣誉名称。近五年,她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及顶级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她本人也一直觉得自己能够为祖国添砖加瓦是自己的荣誉,希望能在生养自己的国土里为所喜爱的学科发展尽一份力。温文尔雅的杨树学者你们喜欢吗?颜值高、还平易近人,很多人向她咨询的时候,她都保持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同样是90后的你,现在又在干什么呢?读书时期许下的愿望还记得吗?

跟我来

94年出生,她们如今都是985高校博士生导师

鱼羊 萧箫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94年出生、博士研究方向与材料相关、目前都成了985重点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拥有相同经历的两个女生,概率有多大?就在今年,26岁的夏娟和李晟曼,一起进入公众的视野。26岁,不少人博士苦读的年纪,她们就当上985高校博士生导师……是个人的天资出众?还是时代的难得机遇?湖大博导李晟曼,学于华中科技李晟曼,1994年出生,17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目前,她已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为B。15年本科毕业之后,李晟曼顺利直博,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李晟曼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其中高光时刻,发生在2019年读博期间,李晟曼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影响因子38.663)上发表题为《Nanometre-thin indium tin oxide for 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的论文。这项研究挑战了超低功耗电子器件面临的性能、工艺等方面的难题,基于厚度为4nm的超薄氧化铟锡(ITO)沟道,以及等效物理厚度(EOT)0.8nm的高质量、镧掺杂的二氧化铪(HfLaO)电介质,创造了短沟道有源晶体管。在将器件沟长从30μm缩小至40nm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器件性能,综合表现远超之前基于二维材料和其他金属氧化物器件。此外,2019年,李晟曼还在微电子器件领域顶会IEDM上作了口头报告,题为《BEOL Compatible 15-nm Channel Length Ultrathin Indium-Tin-Oxide Transistors with Ion = 970 μA/μm and On/off Ratio Near 1011 at Vds = 0.5 V》。这一报告甚至还引起了台积电的关注,可见研究之广泛影响力。除此之外,李晟曼在博士期间,在光电集成与纳米制造领域发表10余篇SCI论文,也曾多次在如美国物理学会会议等国际大会上作口头报告。读博期间,李晟曼还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据知乎网友、李晟曼本科同学介绍,李晟曼一直以来十分刻苦。其导师吴燕庆教授严格对待学生,要求论文必须在顶会期刊上发表,才能拥有毕业资格。因此,李晟曼的日常工作强度非常大,经常做实验到半夜。△ 李晟曼的导师吴燕庆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报道,李晟曼也形容自己登上Nature Materials的成果为「哪吒出世」,历经三年的打磨才终于见刊。而现在,年纪轻轻就成为湖南大学博导,自然也是这种磨砺和苦功对应的结果。电子科大博导夏娟,本科学于川大,23岁博士毕业同样出生于1994年的夏娟,研究方向也恰好与材料科学相关。根据电子科大官方公示结果,夏娟现在供职于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二维半导体材料、低维电子材料、拉曼光谱。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为B。学历方面,夏娟本科学于川大,2014年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第二年,她就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纳米材料学顶刊 Nano Letter 上发表了二维材料的相关研究。这项研究首次通过超低频拉曼光谱方法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建立了宏观堆积模式和原子堆积顺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验和理论结果揭示了在不同的结构对称性和自旋极化状态下,对于少层2D材料而言,会出现不同的层间耦合行为。这一新的见解为使用堆叠少层二硫化钼材料的自旋电子学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谷歌学术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这篇文章被引次数达88次。此后,在博士及博士后的4年时间里,夏娟在ACS Nano、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纳米材料学领域重要期刊上先后合作发表文章11篇,均被SCI检索。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有7篇。总被引次数800余次。其中一项她参与的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C)研究还登上了Nature。以这样的学术成绩,2018年,夏娟在23岁之际——普通人本科毕业的年纪,顺利拿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同年,她入选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计划”,作为海外高端人才被全职引进。但这位年轻博导养成背后,实际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根据夏娟的演讲,博士研究刚满一年的时候,夏娟觉得自己并没有找到正确的科研方法。△ 夏娟的导师申泽骧从材料到凝聚态物理,跨专业的理论和实验,让她曾两次打退堂鼓……但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最终,历经读博和科研的身心修行后,夏娟拿下了博士学位,并得到电子科大认可,年纪轻轻就成为博士生导师。年轻博导被热议:有褒扬也有争议这两位年轻的导师在网上火了之后,引来不少评论。有网友得知她们的经历后表示:千万别让我爸妈看到。也有网友感慨,这是智慧与美貌并存啊。除此之外,网友也表示,希望往后能在学术界顶流更多地看到她们的身影。但在折射出的光环背后,也不乏质疑声,有些还颇为尖锐:当然,也有网友看起来知晓更多制度内情,认为不应该轻下论断:而且也有不少高校朋友反馈,在李晟曼、夏娟的个人能力之外,科研也面临时代性的机遇。求贤若渴的高校们像李晟曼、夏娟这样的90后科研力量,正在学术界中茁壮成长、崭露头角。但背后也与高校科研正在发生的新趋势密切相关。近年来,为了学科发展,高校对于发表了高水平论文的优秀青年人才的需求从未停止过。目前,无论是夏娟目前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还是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学,都明确发布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希望以优渥的条件吸引青年科研力量。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其中,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教师招聘公告就提到,学院计划未来三年引进50名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包括有正式编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岗位。招聘的要求是,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以及较强创新能力。教授原则上不超过40岁,副高及以下原则上不超过35岁。具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而电子科技大学的「百人计划」培育项目规定,受聘者直接按教授职务聘任。「百人计划」七年项目受聘者,不具有成电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聘期内,国内申请的受聘者按特聘研究员职务聘任,海外申请的受聘者根据业绩条件可按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员职务聘任。这种人才渴求,还不止于上述两所高校,也不是个例。同样,夏娟的本科母校四川大学也有「双百人才工程」计划。一方面,吸引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的领军人才,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青年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对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抛出橄榄枝,要求是能独立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具备冲击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潜力,理工医科35岁以下、文科40岁以下。而在南开大学2020年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还表示,如果优秀应聘者无博士后工作经历,应聘后可以在大学内进行博士后研究。所以如此形势和机遇,如果你有志于科研,有志于象牙塔的环境,那也值得相信明天会更好。正值又一批新生入学之际,或许依然会有各种关于专业、对口和出路的段子,比如生化环材等「劝退」专业的自嘲。但现在站到聚光灯下的代表——夏娟和李晟曼,又都是相关方向和赛道上的。你说呢?参考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07485168/answer/1344734024https://mp.weixin.qq.com/s/u6M7IpeOHED0tb6btdehzghttp://www.iffs.uestc.e.cn/info/1027/1815.htm— 完 —

重言十七

她们,都在29岁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被网友成为最年轻的博导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被网友称为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刘颖和黄芊芊,小编之所以同时介绍她们两位,是因为她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是在29岁的时候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看过这两位年轻博导的相片之后,更是被网友称赞,不仅学历高,颜值更高!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刘颖先说一说刘颖,2002年的她报考了南京大学,当时她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她还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填报了南京大学。在填专业的时候,她只填了生物专业而且还是不服从调剂。大学期间,她的成绩一直很优异,毕业后她考到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读博士。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到后来慢慢有所成就。在2年之后,她的相关论文于2009年在著名杂志《科学》上发表,这个也成了刘颖科研之路的新起点。后来,她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发表了多篇优质的论文,刘颖被更多人所熟识。29岁的时候,刘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成为了最年轻的博导。如今,她已经在国际最顶尖的《科学》、《细胞》、《自然》等杂志上发表过论文。33岁时,刘颖已经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并于今年入选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除了工作,刘颖也是一位生活爱好者,她会尽可能地留出时间陪陪家人、陪陪孩子,真是工作生活两不误!黄芊芊,被称为北大新生无人不知的老师。她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微电子系,在大学期间,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北京大学继续深造。2015年博士生毕业后,她又继续留在北京大学里从事博士后相关的研究工作。29岁时,她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网友们又称赞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16年,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赞助项目资助,2017年的时候,黄芊芊成为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只有四名入选者,她就是其中的一位。2018年时,黄芊芊还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称号。黄芊芊黄芊芊并没有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她把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北京大学。已经是北京大学研究员的她,这几年先后发表了50多篇论文,并且申请了70多项专利,骄人的成绩让无数网友折服。不过,网友表示,这两位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不仅学历高、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她们俩的颜值还非常的高。有的网友已经被这两位女神深深地圈粉了。在佩服这两位女神的成绩的同时,也有网友认识到,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需要自己更加的努力拼搏才行。

卫玠

导师的崇高感与师娘的优美感,知识分子的骨气岂能靠跪舔?

亲!请点下右上“关注”,我们一起讨论社会热点话题。1月12日上午,中国百强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冻土》2013年刊发的一篇科研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理论与实践(I)》,突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引发热议——该论文除引言部分有点学术概念外,其他大部分文字都在称赞作者的院士导师和师母,讲述其光辉事迹和恩爱故事,然后就是各种人生感悟和赞美。紧接着1月12日中午有了回声:咱看看这篇论文作者、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徐中民接受新闻采访时是咋说的: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热议文章表面看起来有点问题,但实际潜伏得非常深刻,对目前地理学沉溺于科学的预测未来是很大的补充。2013年刊载于一本学术期刊上一篇旧论文,又如何沉渣泛起?遭到了舆论风口的调侃。这样的一个冷门新闻热点却有点刷屏的感觉。其实这对科普一下有一本叫《冰川冻土》期刊是有益的,因为这等于替这本恐怕是只有专业人士的砖家教授才知道杂志打了软广告。但仔细想想,这样一本太专业的学术期刊,打广告又有何益?我们普通老百姓又没有那么高深的研究去上面发表论文,也读不懂那些专业的领域。这种杂志打着学术期刊的名誉,无非是为专业人士学位进阶提供的一个学术理论发表平台,有了这样的学术成果,才能学位进阶,以至于最终成为某个领域的博士或者科学家,还能成为学术领导人。学术学位,砖家进阶,靠的是什么?就是靠的学术论文。那么用小民的狭隘思想看,有相当一部分这种学术论文是不是就像赵国的那个纸上谈兵,最终葬送赵国的那个赵括么?在今天的世界和平格局竞争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硬核了,哪个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遥遥领先,这个国家就经济强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让外交官们在世界事务中掌握了话语权,不再受人欺凌。清政府的马蹄征服了大汉民族,一统天下长达近300年,在这300年中,由于大清最高统治集团对不重视科学,只重视人文,很快把中文人文搞得虚头巴脑,满朝文武胡说八道,净是瞎吹捧,阿谀奉承,弄虚作假,以至于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打开了国门,也没把大清的统治者们的头脑打醒,以至于民众奋起,把这个虚假的大清王朝扔进了历史的长河里,任我们今人评说。我们的伟大复兴,靠什么?在这个不可能靠战争逞强的科技时代里,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强盛,这就要靠我们的科学家们。而一个国家的科学能长久高速发展,靠什么?很显然,这要靠最基础科学:理论。而理论的支撑不就是学术论文么?可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的基础科学,学术界学术造假,论文抄袭,不时爆出,总让老百姓大跌眼镜。本来理论研究学术著述的科学家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永不停止对宇宙的探求,为科学生为科学死,不说做到铁骨铮铮吧!起码要有学术尊严。怎么学术界忽然又被挖出来一位“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名曰徐中民”的阿谀奉承之徒?这种官本位的拍须遛马行为,实在让人恶心。当学术期刊成为争名夺利的平台,当学术论文成为了升官发财的一种手段,一些所谓的学术人不在下大力气研究学术,而是挖空心思琢磨如何通过论文讨好领导。如此的学术氛围,怎么能奠定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呢?这是不是跟我们的学术体制设置的不合理相关呢?这次新闻热点发生发展落幕很快:1月12日下午,涉事期刊《冰川冻土》编辑部已正式回应,承认刊发前审核不严,将对该文撤稿,并郑重致歉。1月12日下午,涉事期刊《冰川冻土》发布声明称将争议文章撤稿处理,并为“刊发前审核不严”而向公众致歉。论文提及的“导师”、《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也表示已经申请引咎辞职。论文撤下来了,期刊主编引咎辞职了。但是,靠阿谀奉承师娘的博士生导师,还能继续当导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