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矿业工程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及学制各是多少?沉底鳄

矿业工程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及学制各是多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有众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变高了,有许多从事矿业工程相关工作的人员感觉到了竞争压力,想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就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近期有学员想了解矿业工程在职研的相关信息,那么矿业工程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及学制各是多少?据悉,国内开设矿业工程在职研课程班的院校是武汉工程大学,采用同等学力的方式招生,课程培养费用为1.8万元,学制为2年,利用学员的业余时间授课。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下面介绍一下。课程学费为1.8万元此专业课程培养费用为1.8万元,是经过院校所在地物价局等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的,还是比较合理的,在大部分学员可以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内。学员如选择在银行或网上缴纳学费,需要在缴费前认真核对院校账户信息。课程学制为2年此专业课程学制为2年,采用周末班和网络班的方式进行授课。其中周末班是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而网络班对上课时间及地点没有过多限制,均利用在职学员的业余时间授课,此专业在职研的课程学制虽短,但可以保证学员的学习进度。总而言之,矿业工程在职研究生的学费为1.8万元,学制为2年,上文对此做了详细介绍。此专业在职研是以同等学力在招生,有意向的学员可放心报考此专业在职研,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还可以获得含金量高的硕士学位证书。

歌唱吧

矿业工程学科解读

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学科: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9一级学科名称:矿业工程学科概况什么是矿业?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矿业是工业的命脉并被誉为“工业之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主要的能源和冶金等原料。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矿物开采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很多座城市因矿业发展而兴起和繁荣,有数千万人从事矿业工程工作。由于大自然矿藏及矿业生产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艰难的道路,至今已是学科综合度和交叉关联度很高的一门工程科学。矿业工程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工程,即是把矿产资源从地壳中经济合理而又安全地开采出来并进行有效加工利用的科学技术。中国的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矿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矿业工程学科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奠定基础和逐步发展起来。首先在20世纪50-70年代中期推广发展了长壁采煤方法、新的放矿方法并改善了矿工安全生产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入长壁采煤方法和深孔崩落法等多种采矿工艺的现代化阶段,工业安全和劳动环境问题亦得到重视。明代末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已经具体记述了当时的采矿、选矿和安全技术情况。西方国家在进入工业社会和18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矿业工程学科成为随工业发展而较早出现的学科之一。矿物加工工艺和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基于矿物物理特性的差异进行矿物的分选;20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科学新成就,发展节能、环保、高效益的新工艺处理低品位难加工贫源,回收二次资源以及矿物深加工;本世纪初形成了基于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或微生物特性进行富集、分离的选矿工程及其它加工技术。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矿产资源的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开采,发展先进的岩体破碎和稳定理论及支护技术,保障矿业安全生产和矿工的健康并研究解决其它工业企业生产和作业的安全问题,发展矿产资源的深加工、高效无污染分选、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二级学科。矿业工程学科既要按照生产、矿井的地质和经济特性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矿业工程科技,又要吸收和融汇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使矿业工程科技不断提高和更新。矿业工程学科和地质资源与能源工程、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等相邻学科有密切联系。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设置的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采矿工程场所大多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采矿工程依赖安全技术及工程提供安全保障。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的对象是工矿企业的安全技术问题,但其突出研究对象是矿业领域的重大灾害事故和安全问题。采矿工程开采出的矿产资源,通常需要经过矿物加工才能成为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原料。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并将不断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和石油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石油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石油工程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石油工程设计与施工、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等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选矿学、矿物加工厂工艺设计、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燃烧与爆炸学、安全工程学、通风空调与净化、安全监测与监控、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气田开发地质、渗流力学、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等等(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学生看法:都说跟矿有关的条件都很艰苦,也不全然,采矿相对于选矿(也就是矿物加工)来说条件差一些,在现场工作,但是工资会高很多,如果不怕辛苦的男生可以学习采矿,如果是女生,最好学选矿,工作基本在实验室,条件好很多,也没有安全问题,需要研究生学历,所以不想考研的女生最好谨慎报考。石油工程和油气储运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储运的工作环境相对于钻井、采油比较轻松,一般不去野外。石油类的就业虽说很容易,但是如果想待遇好,收入高,条件还好的,就要看个人能力了,尤其是英语能力。代表院校介绍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高校。2017年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一级学科“矿业工程”被评为A+。中国矿业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世界著名的矿业学府。学校溯源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因历史变迁,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绘工程、会计学、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方向)。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建于2002年5月,其主体学科成立于1952年,1986年获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获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学科群进入“211工程”和“985”重点建设行列。学院拥有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7个博士学科、8个硕士学科,3个工程硕士领域。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量90%以上。学院现设5个研究所、3个系,并建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7年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院一级学科“矿业工程”被评为A+。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挪威等国的十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派出教师10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参加学术会议和合作科研,接受了20多个国家120多人次的外国专家来访或参加教学、培训、科研,来校攻读学位的留学研究生和进修生20多人,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15人。当前,学院积极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学生为本、学科为先、务实基础、再上台阶”为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化师资队伍、学科及平台建设,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着力建设高水平底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加大极端环境下金属矿产资源安全回收方法与技术研究,为国家复杂难采资源的开发利用、安全科学与技术、地下空间科学与技术等提供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力争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提升相关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有重大突破。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有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学院为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矿业工程学科列入东北大学“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列入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进程计划。现有矿业工程、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工程力学、环境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7个本科专业。采矿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及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设有矿业工程、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院一级学科“矿业工程”被评为B+。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先后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岩土力学工程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与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矿业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地质环境灾害、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前些年不被社会看好的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人才。以全国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采矿工程类的学生供需比不断升高,就业的选择范围也不断扩展。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我国“入世”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趋势。其促进因素主要有国家对采矿业的重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矿业本身管理水平相对的进一步理顺,均对此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工程专业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国家历来的出台政策无不对此极为重视。如对环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对该专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用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理论研究的深化细化的提高,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改进。采矿工程专业就业方向采矿工程: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地质环境灾害、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前些年不被社会看好的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人才。以全国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采矿工程类的学生供需比不断升高,就业的选择范围也不断扩展。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采矿业面临的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均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一切的解决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我国“入世”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趋势。其促进因素主要有国家对采矿业的重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矿业本身管理水平相对的进一步理顺,均对此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矿物加工工程:随着近年来矿业行业的升温,国家对矿业领域紧缺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大型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工作,找到较好的发展平台。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矿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却持续上升。近几年是煤炭行业人才储备的重要时期,企业选才的标准在逐年提高。企业需求毕业生的“门槛”的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学习成绩优秀、通过英语六级、发表论文数篇、有专利发明的学生受到研究机构的青睐。在煤炭研究院所,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已占到80%以上,现在招聘学生自然要以研究生为主。所以该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培养从事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研究、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其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担负产品开发、安全设计、事故分析与预测、安全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可在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相关领域的设计院、研究所、公司、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由于安全防范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领域,因此就业前景较好。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在西部开发中有广泛就业途径。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矿业工程专业就业岗位  采矿工程师、地质工程师、采矿工程、销售工程师、选矿工程师、采矿技术员、矿长、测量工程师、矿山地质工程师、技术员、地质环境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等。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18所,本次参评1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8所;16家科研机构的66个学科、5家党校的20个学科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48个学科也申请参加了评估(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注:第四轮学科评估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不强调单位间精细分数差异和名次前后。采用按百分位进行分档的方式。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看了这篇文章,还敢说对“矿物加工”很了解吗?(本文来自网络)学科概述选矿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通常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进行选别、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合格原料。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包括分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以获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已不单纯是为其他行业提供合格原料,也可利用其直接得到金属、矿物材料等。选矿学科的形成人类利用矿物资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公元前几千年的古埃及,还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时代,或者是中国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落后,社会生产力低,人类利用的矿物资源主要是通过手工作业从天然矿石中得到的,如淘金、人工溜槽、手动跳汰筛、洗矿槽等原始重选方法及鹅毛蘸油刮取浮在水面上的金粉等原始浮选方法。我国古代将原始的重选、浮选总结为“澄、淘、飞、跌”。我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1637年)一书中,对铁砂和锡砂的开采选别已有描述。这些手工作业虽然有近代“表层浮选”、“重选”的影子,但还算不上是一门工业技术,这种现象一直延伸到19世纪中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对矿物原料的需求增大,促使技术发展,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初,浮选药剂在浮选中的工业应用,使选矿技术(包括破碎、筛分、磨矿、重选、电选、磁选、浮选等)能处理大部分天然矿物原料。从那时起,选矿技术已成为一门人类从天然矿石中选别、富集有用矿物原料的成熟的工业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1、选矿学科理论基础重选的理论基础随着流体力学的发展,重力选矿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早。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人Rittinger提出了“等降现象”,Monroe等进一步提出“干涉沉降”。20世纪40年代,原苏联学者施马茨柯夫提出了跳汰是在上升水流中“按悬浮体的相对密度分层”的学说;德国学者Mayer从床层位能降的角度解释了分层过程;英国学者Bagnoid在50年代观察到了剪切运动下层流、斜面流中多层粒群的松散分层现象。这些学说构成了重选的理论基础。电磁理论基础在电磁选矿方面,由于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早就认识到可用永久磁铁选别磁铁矿石。当电磁铁被用作磁选机的磁场并有了各种工业生产的电磁选矿机后,电磁选矿理论也已初步确立。浮选理论基础在浮选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的Taggart及原苏联的Plaksins等先后提出了捕收剂的“化学反应假说”或“溶度积假说”,以解释重金属硫化矿的可浮性顺序。美国的Gaudin、原苏联的Bogdmov及澳大利亚的Wark等较多地研究了矿物的润湿性与可浮性的关系、浮选剂的吸附作用机理、浮选的活化等。美国的D.W.Fuerstenau等系统地研究了矿物表面电性与可浮性的关系。到60年代前后,浮选的三大基本理论(润湿理论、吸附理论及双电层理论)已初步形成。2、学科体系(1)碎磨。以岩石力学为学科基础,通过机械力作用使矿石块度减小至适于工艺选别的粒度范围,并使有用矿物与脉石之间彼此解离。(2)重选。以流体力学为学科基础,根据不同矿物的密度差异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不同矿物的分选。(3)电磁选。以电磁学为学科基础,根据不同矿物磁性的差异分选不同矿物。(4)浮选。以表面化学为学科基础,根据不同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实现不同矿物的分选。这个时期的选矿主要是从天然矿石(金属矿、非金属矿、煤炭等)中,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为冶金、化工、建材提供原料。国外所用“选矿”词汇多为 “mineral dressing”。3、选矿学面临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类对矿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矿物资源中富矿减少、贫细矿物资源增加,而且矿山、冶炼厂排出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选矿技术与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并解决这些问题。矿物加工学科的形成这就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新成就,寻找新的学科起点,开发新的科学技术,以实现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分离、富集贫细矿物资源的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矿物的提纯与精加工,环境的综合治理,矿物新用途的开发等。矿物资源的利用已不单纯是通过“选矿”得到矿产品的问题,而是综合“加工”利用的问题。为此,近几十年来选矿及相邻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在选矿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同时,由于相邻学科的发展,如电化学、量子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紊流力学、生物工程、冶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选矿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形成许多新的学科方向和各种加工利用矿物资源的新技术。随着利用矿物资源的新技术的发展,选矿已不能涵盖多数新的加工利用矿物资源的科学领域,“矿物加工”呼之欲出。矿物加工学科无论学科基础、学科领域及其研究对象等方面都远比传统选矿学科更广、更深。在我国,经过近10年酝酿,于20世纪90代在国家教委招生目录上将“选矿”更名为“矿物加工”,学者出版了大量的著作。1、矿物加工的任务与工艺随着学科发展,矿物加工学科已经发生并还在发生巨大的调整及变化。一些适合于处理贫矿、复杂矿的技术和直接提取有用成分的技术正在发展应用。矿物加工的对象已从天然矿产资源扩展到二次资源的回收及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例如尾矿、炉渣、粉煤灰、金属废料、电器废料、塑料垃圾、生活垃圾乃至土壤都成了加工对象,经过加工又转化为有用的资源。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开发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原料及矿物材料。化学提取以及生物工程与机械加工的结合在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的加工中早已屡见不鲜。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进一步扩展并丰富了这种结合,例如高岭土的超声剥片,石墨及各种层状矿物的有机及无机嵌层等。矿物加工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矿物加工已不仅是为各种工业提供合格的矿物原料,例如精矿粉或中间产品,而是扩展成了可以生产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材料以及矿物制品的工业。矿物材料工程主要是以非金属矿石或矿物为原料(或基料),通过一定的深加工工艺制取具有确定物化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器件的技术。矿物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例如,沸石太阳能板,蒙脱石干燥剂,叶腊石高温绝缘体及导弹密封材料,钠云母密封材料,羟基磷灰石骨骼材料,硅藻土牙模材料,火山岩防火材料等。现代矿物加工工程所包括的单元作业,它们大体包括:粉碎、分级、超细颗粒制备、物理分选(重选、磁电选、光电选、放射选等)、浮选及其他界面分选、化学处理及生物提取、固液分离(沉降、过滤、干燥)、成型及造粒、气固分离一收尘、物料贮运等等。2、矿物加工学科方向(1)浮选化学。包括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和浮选表面及胶体化学。(2)复合物理场矿物加工。根据流变学、紊流力学、电磁学等研究重力场、电磁力场或复合物理场(重力+磁力)中颗粒运动行为,确定细粒矿物的分级、分选条件,如磁流体水力旋流器分选、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流化床层干法选煤等。(3)高效低毒药剂分子设计。根据量子化学、有机化学、表面化学研究药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针对特定的用途,设计新型高效矿物加工用药剂。(4)矿物资源的生化提取。用生物浸出、化学浸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处理复杂贫细矿物资源,如低品位铜矿、铀矿、金矿的提取,煤脱硫等。由于细菌兼有氧化、吸附、降解等作用,因此生化提取不仅强化浸出过程,而且在环境与工艺控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生化提取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几年已成为矿物加工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5)直接还原与矿物原料造块。主要从事矿物原料造块与精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研究铁精矿煤基因回转窑直接还原、粉体物料成型等过程的机理。(6)复杂贫细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选—冶联合、选矿、多种选矿工艺(重、磁、浮)联合等处理一些大型复杂贫细多金属矿的工艺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7)矿物精加工与矿物材料。通过提纯、超细粉碎、表面改性等方法,不经冶炼,将矿物直接加工成可用的材料,如性能优良的润滑剂——超纯辉钼矿的加工,功能陶瓷所需超细锆英砂、高岭土的加工,电子浆料所需超细金红石的加工,民用、工业用型煤、水煤浆的加工,煤炭地下气化等。(8)矿物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矿物加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及优化、预测、设计,建立矿物加工过程专家系统,实现矿物加工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3、矿物加工学科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矿物加工学科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了许多新的矿物加工技术,但随着未来人类可利用资源的变化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矿物加工科技的发展已面临许多挑战。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矿物加工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矿物加工过程的“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矿物加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来自资源变化与所需技术难度方面的挑战。(1)复杂贫细矿物资源的综合回收人类对矿物资源的消耗逐年增加,而易选矿物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越来越多的是复杂、贫细、大型多金属矿床需要被开采利用,这些矿床的特点是金属品种及伴生稀有、贵金属品种多、品位低、难处理。现有矿物加工技术在处理这些矿物资源时,面临能耗高、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2)废石及尾矿的加工利用在金属矿选矿过程中,经过碎磨过程消耗了大量原材料和能耗,一般只回收了占总矿石质量约10%的有色金属矿物或约30%的黑色金属矿物,大量的伴生非金属矿(尾矿)未能利用。综合加工利用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废石、表外矿及尾矿中的有价金属等,需要新的加工利用技术。(3)矿物精加工技术传统的矿物加工以提供精矿及粗级矿产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而且也不能满足现代科技发展对矿物材料性能要求提高的需要。对金属矿物,特别是非金属矿物进行高纯化、超细化、表面改性等精加工,生产适合电子、宇航、兵器、高技术陶瓷、冶金、化工等不同行业所需的矿物材料,已成为现代矿物加工技术的重点发展趋势之一。(4)洁净煤技术煤炭是重要的能源,在中国尤其如此。但燃煤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问题。煤炭的洗选脱矸脱硫及深加工技术,一直是而且仍将是矿物加工面临的重要问题。(5)二次资源开发矿山、冶炼厂、化工厂等排出的废水、废渣、废气中的稀有、稀散和贵金属,废旧汽车、电缆、机器及废旧金属制品等二次资源。由于一次资源、逐步减少,二次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的开发无疑成了矿物加工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从三废中回收有用物质及对环境的治理方面还无有效手段,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6)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锰结核、钴结壳是一种赋存于深海底的巨大矿产资源,除含锰外,铜、钴、镍等金属的储量也十分丰富,在未来陆地资源贫化、枯竭时,这些将成为人类的宝贵资源。(7)非矿物资源城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土壤、石油开采产生的油污水、内陆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甚至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分离等,都需要新的加工利用技术。4、矿物加工学科的发展方向矿物加工工程学与相邻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如物理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生物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采矿工程学、矿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已大大促进了矿物加工学科的拓展,形成各种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的资源加工新技术及新的研究领域。4.1 研究对象的变化(1)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2)非传统矿物资源。海洋矿产:锰结核、钴结壳、海水中金属、海底热液硫化矿床;盐湖与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3)二次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冶炼化工废渣、尾矿、废石;废旧电器。电视机、冰箱、音响等;废旧金属制品。电缆、电线、易拉罐、电池、废旧汽车等;城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水、油污土壤等。4.2 学科领域的发展由单一矿物加工领域发展为包括:矿物加工、矿物材料加工、二次资源加工、金属提取加工,可简称为4-MP的学科领域。4.3 学科方向的发展(1)工艺矿物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的交叉,研究资源物料组成的分析、鉴别、表征,物料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为"加工"提供基本信息。(2)粉体工程。以岩石力学、断裂力学、晶体化学为基础,对所处理资源进行选择性碎解、解离或进行超细加工。(3)重力场、流体力场中的分离。以流体力学、流体动力学为基础,根据所处理的物料的密度、粒度及形状差异,分离、富集不同物料。如黑钨矿与石英的分离、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分离、城市垃圾中重质物料与轻质物料的分离、铜线与橡胶的分离等。(4)电磁场中的分离。以电磁学、静电学为基础的磁力分选和静电分选,根据所处理物料的磁性或导电性的差异,分离不同物料。如磁性矿物与非磁性矿物的分离、导电矿物与非导电矿物的分离、磁性炭粉与废纸的分离、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分离、带电塑料与不带电塑料的分离、铜线与铝线的分离等。(5)浮选。矿物加工中最重要的技术,可加工处理各种矿物资源、二次资源及非矿物资源,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物理化学等几乎整个化学学科领域,形成了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浮选剂分子设计、浮选表面化学等交叉研究领域。如硫化矿及非硫化矿的浮选、废纸及废塑料的浮选、废水中的离子浮选、油污水及油污土壤处理等。(6)生物提取。主要处理各种低品位矿物资源之难选难冶矿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及非传统矿物资源,直接从这些资源中提取有价金属。如铜、金矿的生物堆浸、地下溶浸,重金属污泥、海洋锰结核的处理等),涉及生物工程、冶金反应工程、矿物工程及采矿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7)化学分离。包括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化学浸出等,处理海洋矿物资源、工业废水等,涉及化学与化学工程、冶金反应工程等领域。(8)化学合成,包括矿物材料、矿物复合材料、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等的化学合成,涉及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9)表面改性。通过表面化学反应、选择性溶解、溶蚀、刻蚀、涂层等对矿物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制备功能矿物材料等,涉及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10)聚集与分散。细颗粒的聚集与分散,矿物胶体体系的稳定与分散,溶剂萃取,球团、型煤、水煤浆制备等,涉及表面化学、颗粒学等领域。(11)矿物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研究资源、加工过程的数学模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仿真、优化与自动控制,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关于本专业考研(本文来自网络)矿业工程类专业考研方向1: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介绍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902)是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此学科涉及金属、煤炭、非金属化工原料的分选、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及精加工和非传统矿物资源(如海洋资源、城市垃圾等)等工程领域。主要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学科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无用)矿物分离。就业前景在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比较理想,就业率在95%以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研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生产厂矿企业及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主要从事矿物加工领域工程设计、科研、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教学管理及政府部门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方向现场工程师(主要在矿山选矿厂里工作,控制生产指标。工作较为轻松,工资较为可观;设计人员:主要在国内外的设计院工作,为新厂建立和老厂改造做出设计依据;研究人员: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或者从事技术服务。矿业工程类专业考研方向2:采矿工程专业介绍采矿工程(学科代码:081901)是工学下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以矿业工程为主,集地面、地下建筑、爆破工程、矿业技术经济于一体,属于多学科、宽口径工程专业。此专业直接为矿物加工工程提供矿石,然后成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矿山开采和建设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采矿方法与工艺;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运用计算机;具有从事矿业学科的科研工作或担当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就业前景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设计单位、政府工业管理部门或安全监管部门从事采矿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到各种矿山从事采矿相关工作。另外采矿类毕业生可以结合语言优势考虑出国采矿,煤矿,煤科设计院,如果可以去露天矿最好了,待遇高,危险系数又低。还可以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采矿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就业方向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金属矿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宝石的开采、矿务局、矿山管理处、特殊地下工程建设公司(隧道、蓄水坝等)、采矿设备配件供应公司、矿山测量工程所等作技术工作。公务员:在国土规划、环保和河道管理等与城市基础有关的政府机关工作。矿业工程类专业考研方向3: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介绍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代码:081903)是一级学科矿业工程学下的二级学科。本专业是一门运用安全科学的原理及方法,研究现代工业生产中各种工业灾害发生的原因、过程,危险性辨识,事故预防、预测,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分析与评估,安全防护,安全管理等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是研究现代工业生产,特别是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安全技术与管理的学科,是由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就业前景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研究、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其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担负产品开发、安全设计、事故分析与预测、安全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安全防范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稀缺,因此就业前景较好。本专业毕业生可到以下几个方向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安全技术科研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管理、监察或科研工作。2、 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产业安全和管理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解读电气工程学科解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解读冶金工程学科解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解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解读光学工程学科解读机械工程学科解读力学学科解读统计学学科解读科学技术史学科解读

情人节

听说有366所高校具备硕士研究生的推免资格,都是哪些高校呢?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高校中总共有366所高校具备推免生资格,其中2017年新增54所高校。具体内容可见(研究生的推免生,俗称“保送生”,真的公平吗?),上述文章中列举了近15年新增的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生资格的高校名单。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来,截至到2017年底,学校还单独存在的,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大学的92所高校(含7所部属大学,军队院校除外)都是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充分说明了这些高校这些年的发展还是跟上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再就是21世纪末的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总共有116所高校(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都分别计算),除隶属于军队的国防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外,其他113所高校都具备硕士研究生的推免资格。由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没有全部入选211工程大学建设,还有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四所高校。这4所高校也都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除此之外,隶属于国家民委的中央民族大学(985/211工程),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也都入选,以及暨南大学(211工程),华侨大学这两所隶属于国务院侨办的高校,同样也具备资格。当然,除去全部入选双一流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外,新增的25所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大学也都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看来国家是看到这些学校的发展才把这些高校列到重点建设名单中的吧!2017年刚刚成立的隶属于中国社科院的中国社科院大学也被列入具备硕士研究生的推免资格的行列。上述为省属高校的推免生名单,总共有222所高校,这些高校分布并不平均,辽宁有20所高校之多,山东以15所紧随其后,有些省份只有1所省属普通高校具备推免资格,比如海南,西藏和宁夏。我们一起看看全体的366所高校在各省的分布吧!总共366所推免生高校,按学校所在的城市位置来看,具备推免生资质的学校分布更加不均啦!北京一枝独秀,占到全部高校的1/8,西部很多省份的推免生高下都是个位数,差距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啊!对于硕士生推免生的高校分布情况,你认为需要调整吗?请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苏舆

不止有矿大,其实这所大学也沾了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的光!

提起中国矿业大学,我们一定都不会陌生,不仅是因为“211”工程院校,徐州、北京两所等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矿业大学在矿业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我们都知道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亚洲第一,确实很牛。这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路矿学堂。 但其实,与焦作路矿学堂有关的大学不止有中国矿业大学,咱们今天要聊的这所大学也与焦作路矿学堂有关,这所大学就是河南理工大学。在聊河南理工大学之前,咱们先来温习一下焦作路况学堂的历史。焦作路矿学堂创办于1909年,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怎么样?焦作路矿学堂够牛吧,孕育了中国矿业大学,也孕育了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高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由于深厚的矿业背景,所以学校相关专业比较强势。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三,为全省普通高校唯一A类学科,入选河南省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计划。学校拥有20个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建成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资格,入选“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获批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现拥有南校区(焦作市世纪路2001号)、北校区(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西校区(焦作市建设西路5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余亩。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拥有两院院士12人(含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等等。总体而言,河南理工大学从原煤炭工业部划归河南省后,发展是不错的,“河南理工大学”这个校名就很有“底气”,现今在省内的认可度也比较高。怎么样?了解这所沾了焦作路矿学堂的光的大学了吧。

蔡墨

最新2019年考研国家线发布!读研之路不易,且读且珍惜

一、最新2019年考研国家线发布就在刚刚, 微言教育官方公众号公布了2019年考研的国家线,详情如下:1、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学位类)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4个省(市);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省(区)。工学照顾类专业:力学、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中医照顾类专业: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生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区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区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2、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工程照顾领域:冶金工程、动力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安全工程、兵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二、动真格,高校发布多则退学令!相信看到国家线公布的考生,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在这里小编是想提醒正在欢乐中的考生,读研不易,且读且珍惜啊,不信你看一下以下的数据:1、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下同)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2、西南交通大学:对于“超出最长学习年限且未提出结业申请”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拟按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退学处理。3、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就小编认为,这些同学在经历了严格的考研大门之后,最后还是没能安全毕业,其实教育之前是有文件发布的,尤其是演艺圈的学术作假事件之后,今年的高校更是要动真格。小编把这两则新闻放在一起,是希望小伙伴们,好好读研,顺利毕业。毕竟学术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还是踏踏实实做学问,查资料,写论文吧,这样于国于民有利。

利根

苏北唯一一所实力强劲的211大学,千万别因“校名”而错过报考

说起报考很多考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时候多少都会看一下校名,校名好听的固然更受欢迎,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所苏北唯一实力强劲的211大学,千万不要因为“校名”而错过报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高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如果仅听这个校名很多人会觉得这所大学是不是只做“矿”的大学,其实并不是,就像师范大学也并不仅是只招师范生。这所大学主要是以工科为主,矿业为特色学科发展,并且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还是非常强的。2017年教育部学科排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矿业大学有28个学科参评,获评A类学科有4个,其中A+学科有2个(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A+学科在全国高校排名并列第22位。并且这所大学的就业率真的非常高,本科毕业生达96.73%,硕士毕业生达97.79%,博士毕业生更是高达99.44%。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不用愁工作,高校中就业率能够达到这么高的也比较少,其中就业地区流向最多的是东部地区,均占比在三分之二以上。每年在校内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6万个,供需比超过1:6。2019届毕业生中进入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高达1463人,以下是企业录取人数在15人以上的企业。其中录取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企业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高达321人,其次是国家电网公司175人,都是非常强的企业,所以中国矿业大学的毕业生还是非常受世界500强企业青睐的。所以中国矿业大学这所学校还是非常值得考生选择的,不仅学校的学科实力强,就业单位也非常好,毕业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学校不仅有“矿业”学科还是有工科、理工文管等学科多方面发展的,千万不要因“校名”而错过报考!我还特意整理了中国矿业大学2017-2019年文理科各省录取分数线,如果您需要,关注我,私信我!

鬼网吧

考研报考重灾区,报名这些院校需谨慎!(附20研究生调查报告)

准备上岸2021考研的小伙伴们,你知道吗?2020考研全国总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下341万的新高,相比2019年增幅17.59%。而且考研报考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其中,有些院校的报考人数已达一万以上,准备报考这些院校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谨慎报考哦~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2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20考研报考人数接近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虽目前未查到20考研的报考人数,但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基本都在2万以上.这类学校基本要么是国内一批最热门院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知名度,大都是一流的。要么地理位置优越,专业实力强,因此,人满为患也不足为怪。附上:2020考研报名人数/院校/专业分析报告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数据来源:教育部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从2016年到2020年,辽宁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从34.5%上升到41.8%。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从2016年到2019年,湖北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逐渐上升,从34.45%增加到39.43%。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近年来,全国各省研究生报名人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较去年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据统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数据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20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为11.9万人,较2019年增幅超过8.7%。同时,全国报考辽宁省域内45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总数为13.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19926人,增幅为17.9%。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双一流”院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张“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较2018年4000人,增加了300人。在2020年,招生人数再次上涨200人,达到4500人。数据来源: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在2017年至2020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量达到5100人,比2017年增加了1100人。数据来源: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幅存在明显差异。近十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医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高校专业报考热度差异明显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前列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湖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数据来源:湖南大学暨南大学2019年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数据来源:暨南大学苏州大学2019年报考的热门专业中,报名人数最多的前两个专业是法学类专业。十个专业中有两个是理工科类专业,即化学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其他为社科类专业。数据来源:苏州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金融学院报录比14.1:1,法学院报录比为12.7:1,经济学院报录比10:1,而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报录比6: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4.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3.5:1。数据来源: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学校,社科类专业相对薄弱,但仍然出现了类似现象。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建设工程学部3.3:1,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报录比2.8:1,能源与动力学院报录比2.6:1,相比之下社科类学院报录比更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1,外国语学院6.2:1,管理与经济学部5.3:1。数据来源: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安全工程学院报录比2.9: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7:1,矿业工程学院2.1:1,而管理学院报录比达到了5.5:1,公共管理学院4.5:1,马克思主义学院4.2:1。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大学云南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社科类院系的报录比明显高于工科类院系。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1.2:1,建筑与规划学院报录比3.6:1,软件学院报录比4:1,社科类院系中的法学院报录比8.1:1,公共管理学院报录比7.5:1,经济学院报录比更是达到10.6:1。数据来源:云南大学社科类专业分数线上涨幅度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而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从2015年至2019年,社科类专业分数线全部上涨了5分至25分不等,其中历史学上涨了25分。工学分数线从2015年起逐年下降,2019年虽然相较有所增长,但整体看近五年间下降了10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是密不可分的。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200年研究生调查报告——2020考研报名人数/院校/专业分析报告》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内容有所删减。

见贤不尊

专业解码|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及专业介绍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简介https://zs.sst.e.cn/zyjs/nyykygcxy.htm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具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学院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和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和一个教学示范中心,在校学生2036人,其中本科生1501人,硕士485人,博士50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学院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矿山工程力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矿业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资源与环境(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两个领域)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采矿工程、采矿工程(智能开采)、工业工程、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方向)。采矿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矿业工程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及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计划,工程力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现有教职工117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26名,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称号专家11名。学院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7项,承担国家级课题46项、省部级课题63项,发表SCI论文353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59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有“111”引智基地、中蒙矿产资源绿色智能开发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日本长崎大学、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派出教师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访学或交流200余人次,先后选派100余名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攻读学位或交流访学。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以创建国家一流矿业工程学科为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产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至今本专业已连续4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采矿工程专业为核心的矿业工程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获山东省筑峰工程建设资助,在全球矿业工程学科(软科)排名25位。采矿工程专业共有专任教师62人,企业兼职教师及产业教授31人,具有海外背景教师比例超过4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本专业拥有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为适应国家“新工科”办学方针和国家能源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采矿工程专业逐渐发展了智能开采、非煤矿山及新能源开发3大特色方向。本专业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试行小班化授课,为每生配备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其专业学习、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现场科技项目研究。专业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优秀学生可推荐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或申请本硕、本硕博连读培养。毕业生可在矿山企业从事安全生产与管理工作;也可在设计、研究单位从事矿井设计、科学研究工作;即可以在政府部门从事技术与安全管理;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本专业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占比超过30%,就职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大型跨国公司的本科生占比45%左右,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7%以上。工程力学专业山东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是山东省首批设置本科专业的高校,2000年获批工程力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固体力学硕士点、2011年获批力学一级硕士点。目前,拥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四个二级学科,其中“工程力学”被山东省列为“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始终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强能力”的育人方针,以培养掌握力学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计算技术和试验能力,能在众多工程领域从事与力学有关工作的研究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专业先后从浙江大学、中科院岩土所、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目前拥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7人,实验师2人。专业办学结合区域特色,着力发展“强数值模拟、强试验创新”的两强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数值仿真平台、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值仿真能力;同时与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勘察测绘院、青岛乾坤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展拓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协同培养在校生的试验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分别设置了与培养模式对应的工程计算培养模块和工程应用培养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毕业生2004~2019届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其中考取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及中科院力学所等研究生比例稳定在50%以上。毕业生就职单位覆盖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设计单位,从事领域涉及到能源开发、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等,多数学生在毕业5年后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通过继续深造的同学,一般在毕业10年后能够成为行业专家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业工程的5所高校之一, 27年来,依托青岛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的平台优势,专业着力打造面向科研、就业2种需求,搭建企业、高校、政府3方育人平台,培养具备理论、实践、创新3种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16人,特聘美国西新英格兰大学教授1人、产业教授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8名教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1名教师连任2届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指委委员,并任山东省管科类教指委秘书长。学生入学后将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在 “虚拟企业平台型实验室”中完成精益生产、人因工程、物流系统仿真、智能决策等实验教学内容。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在海尔、威伯科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基地中开展 “项目制”实习实训。专业现有资源经济与管理、系统理论2个学术型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MEM)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是山东省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历培养体系、学术型+专业型双向学位培养体系和在校生数量最大的高校。作为社会紧缺型人才,专业连续多年实现就业、升学率双高。就业去向覆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海尔、格力等大型制造企业,主动就业率为100%,年均薪资超过当年平均水平的20%。本科考研率连续三年超过70%,录取率超过40%,60%以上同学考入985、211高校。目前,专业已有毕业生1700余名,其中有国内顶尖学者;有跨国公司高管、市值过亿的企业创始人等优秀企业家和省市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职业前景好、社会资源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招生咨询网站:https://zs.sst.e.cn学校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邮政编码:266590 咨询电话:0532-86057077 E-mail:zsb@sst.e.cn

龙骑侠

最新2020年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出炉,你做好准备了吗?

2020年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已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家好,这里是尖子生数理化教育,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考研的资讯,研究生考试最新资讯来了,不知道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的英语和数学,还有政治没有过国家线的话,就很麻烦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今年的国家线到底是多少呢?各个专业不同,国家线也不一样哦。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公布吧。考生类别说明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③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④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⑤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⑥临床医学[1051]、⑦口腔医学[1052]、⑧中医[1057]专业: 根据相关规定,“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对外公布报考本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以及接受报考其他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的成绩要求。教育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供招生单位参考,同时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⑨工程照顾领域:冶金工程[085205] 动力工程[085206] 水利工程[085214] 地质工程[085217] 矿业工程[085218] 船舶与海洋工程[085223] 安全工[085224] 兵器工程[085225]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085226] 农业工程[085227] 林业工程[085228] 航空工程[085232] 航天工程[085233]⑩同⑤2020年国家线国家线分为专业学位类和学术学位类,专业学位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专硕,一般是两年就可以毕业,而学术学位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硕,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毕业。清晰这个后,我们来看一下专业学位类和学术学位类的研究生国家线吧:专科学位类2019年国家线学术学位类专科学位类国家线的参考价值表格中我们对数据信息做出了对比,加粗部分为2020年波动的分数线,大家要仔细找到自己的分值进行对比。你该作何打算如果你某科成绩低于国家线,基本上是不能被所报的学校录取了,你要另作打算了。如果你的分数线高于国家线,但是低于最终报考的学校的录取线,那是完全可以考虑调剂的。好了,本次课程我们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没有考好的,也不要紧,就是一次考试,擦擦眼泪,再进行第二次的磨练或者直接参加工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哦。

预言者

院系解读|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具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学院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和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和一个教学示范中心,在校学生2036人,其中本科生1501人,硕士485人,博士50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学院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矿山工程力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矿业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资源与环境(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两个领域)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采矿工程、采矿工程(智能开采)、工业工程、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方向)。采矿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矿业工程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及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计划,工程力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现有教职工117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26名,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称号专家11名。学院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7项,承担国家级课题46项、省部级课题63项,发表SCI论文353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59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有“111”引智基地、中蒙矿产资源绿色智能开发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日本长崎大学、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派出教师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访学或交流200余人次,先后选派100余名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攻读学位或交流访学。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以创建国家一流矿业工程学科为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产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招生咨询网站:https://zs.sst.e.cn学校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邮政编码:266590咨询电话:0532-86057077 E-mail:zsb@sst.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