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口腔种植科长达十年随机对照研究在口腔医学TOP杂志发表太始

口腔种植科长达十年随机对照研究在口腔医学TOP杂志发表

随机对照研究是评价干预措施的金标准,但其实施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我院口腔种植科赖红昌教授团队在该领域精耕细作十余年,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在口腔医学顶级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JCP)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口腔种植科钱姝娇医师。该研究为长达10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全球首项关于上颌后牙区种植的长期随机对照研究,也是赖红昌教授团队继2013年在JCP杂志上发表中短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后的又一重要临床研究成果。《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作为欧洲牙周病学联合会(EFP)的官方出版物,代表了口腔种植与牙周领域的最高科学水平。杂志排名常年居于牙科学领域前三,并曾多次位列牙科学榜首(2019 杂志引用排名牙科学2/91)。我院口腔种植科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院口腔种植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国际认可度,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口腔种植临床研究的国际化和规范化。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76567/附:研究内容简介上颌后牙区由于骨量不足和骨质疏松手术难度较大、临床失败率相对较高。赖红昌教授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攻坚,系统开展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治疗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短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及长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治疗决策的循证医学体系。其中项目组于2008年率先报道通过种植体稳定性测量评价上颌窦提升不植骨这一创新性治疗方式的稳定临床效果,并于2010年发表上颌窦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对照研究的前期结果,初步证实项目组提出的上颌窦提升不植骨术式具有与常规方式相似的短期效果。随后项目组又于2013年在JCP杂志发表上颌窦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3年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成果。这一研究也是我国口腔种植领域最早进行的最高循证等级临床研究,同时该研究被JCP杂志邀请作为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年度研究发表在线视频报告(Pubcast)。本次发表的研究成果详细报道了上颌窦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10年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通过严格的随机和规范的随访流程,研究结果证实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可获得可靠的长期临床效果。该研究为临床上关于是否需要植骨的争议性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循证依据; 对于优化临床治疗选择,节约医疗资源起到重要作用。(口腔种植科)【来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彦琮

口腔医学需求量大待遇高,就业为什么不理想?

冷丝自媒体原创文|刘冷丝栏目|丝说大学专业和就业看看傅园慧最近出镜的画面是不是特别美,那是因为人家整过牙了,人本来就漂亮,现在更漂亮了。在傅园慧之前,还有一位大名鼎鼎帅哥——孙杨也整过牙,变得更帅气了。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个牙齿的美容都出自杭州口腔医院,当然啰,他们两都是地道的杭州人。你由此会想到,如今的口腔医学该是多么的火爆。傅园慧是地道的美女没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算是“热门货”。不过,现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多口腔医学毕业生有点像高冷的帅哥美女找对象,“高不成低不就”,目前的就业状况有点小严峻。其一,本科生、研究生不愿意去基层医院。由于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专业性强,就业口径狭窄,大医院对本科生的需求不大等原因,口腔专业本科生如果不去基层医院,他们得就业其实并不容易。帅哥孙杨现在的牙齿很好看口腔医学本科专业确实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即使是二本院校,其高考录取分数也是接近甚至超过一本分数线的。在任何一所医学院校,口腔医学本科专业都是一个小专业,其录取人数与临床医学、药学、检验等相邻专业的人数相比,高校扩招和教育大众化的痕迹都不明显,这使得口腔专业本科生潜意识中的精英意识与临床、药学、检验等相邻专业的学生相比更浓厚。但是,好事情也会变成不好的事情,精英意识也因此造成了口腔专业本科生择业时不肯下基层、不肯去农村、不肯去私营诊所等不愿去基层医院的现象,更别提那些研究生们了。上海交大口腔医学学生为社区服务其二,高职生去了基层医院排不上用场。口腔医学技术高职毕业生因其专业层次低,进市级三级大医院的可能性甚微,所以他们基本上都很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但他们却面临到了基层医院也没有用的的尴尬。因为口腔医学技术高职毕业生不能参加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只能参加口腔技工技师类资格考试。基层医院和口腔诊所都倾向于招聘能考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学生,哪怕是中专生,只要能兼做诊断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工作就行。因此,口腔医学技术高职生没办法到基层医院去上班。虽然医疗机构不要“口腔医学技术高职生”,但齿科制作行业目前却是来者不拒,只要口腔高职生愿意,他们基本上都要。一个很尴尬的现实,口腔高职的培养模式也让学生们难以掌握基本的技能。川大华西口腔的历史保护建筑因为,齿科制作行业重工艺和操作技能,当前大多数口腔高职生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技能——原因是大多数医学院校将口腔医学技术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定为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较熟练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从事口腔和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相应的修复和预防工作的应用型高等口腔医学技术人才。这个看起来很绕口,显得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口腔医学高职生也要培养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这就造成高职口腔医学专业的主修课程设置与口腔医学本科的差不多,只是难易程度不同而已,而学生10个月的实也是在医院进行的,因此他们基本上不懂齿科制作工艺,目前齿科制作行业大多数企业在用人方面都缺乏层次性。所以,尽管齿科制作行业需求旺盛,待遇也不错,并承诺学生先培训再上岗,但学生还是不愿也不敢去,主要是不敢去,没那个金刚钻不敢揽那个瓷器活。武汉大学的口腔医学也不错其三,几乎所有的口腔医学研究生都挤到了一线城市、热门的省会城市就业,造就了就业难。这些口腔医学的精英们大多出自名门名师,很多人确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套,问题是,僧多粥少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这么多就业的需求。总之,选专业,大学专业学习,高校专业教育,等等,这些都不能脱离实际,一些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再怎么好的大学专业也将面临困局。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医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年度临床研究项目推进会召开

为加强临床研究项目管理,提升临床研究质量,规范临床研究实施,建设临床研究团队,发挥Tonetti教授在临床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年度临床研究项目推进会于2020年12月1日召开。中心主任张志愿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郭莲书记、中心名誉主任Tonetti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教授、副院长杨驰教授、九院学科规划处许锋处长以及各研究项目PI出席本次会议。郭莲书记在致辞中强调了临床研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她对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关于临床研究项目的管理和推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口腔学科需要以临床研究为契机,推动第五轮学科评估以及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建设和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建设,并需要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发展和建设即将落地的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蒋欣泉院长表示,口腔医学院会在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将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作为基本教育内容之一,从而推动口腔临床研究的发展,推动口腔学科的发展,打造一个一流人才集聚、科研创新活跃、管理水平高效的口腔医学院。杨驰副院长向Tonetti教授介绍了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概况。随后,21个临床研究项目的PI分别对自己的项目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汇报。随后,Tonetti教授在总结中提出:口腔学科作为很独特的综合医院的口腔学科,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应以病人为中心,遵循研究的世界标准而不是当地标准;以动态的眼光来谋划学科发展,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不单单只是为上海或者中国的患者谋福利,而是应该让全世界的患者享受到临床研究最终形成的临床指南和技术。会议最后张志愿院士从口腔学科目前的五个研究主方向就如何提高口腔临床研究水平强调了四点建议,一是强调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疾病的重要性;二是需要加强在精准医疗综合性方案、临床指南和生物标志物的产出;三是关节、颌骨和牙齿的功能一体化发展,强调牙科与口腔颌面外科的协同均衡发展;四是建议开展再生医学与牙周疾病的联合研究。本次会议各临床研究项目负责人与各位领导、专家充分交流、展开讨论,认真梳理了研究已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议对于推进各项目的高质量的实施以及推动临床研究队伍能力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供稿:陆海霞)【来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化育万物

中国知网《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公布~

12月17日消息,中国知网公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版》以及《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年报》旨在客观、全面、规范、准确地报道中文期刊的影响力指数、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可被引文献量、下载率等期刊计量统计指标,并提供这些计量指标的文献统计来源信息,为中文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相比于单纯地使用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分级,《年报》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指数(CI)”反应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据了解,该指数通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投射到“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采用向量平权计算得到。该指标同时兼顾了期刊质量、历史、规模等因素,利用“期刊量效指数(JMI)”修正个别期刊发文量大影响因子低的特殊奇异现象。《年报》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CI)排序,并按期刊数量等分为4个区(Q1、Q2、Q3、Q4),更加客观地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对水平。《年报》中护理学Q1区期刊排位详情如下:护理学医学类期刊:医药卫生综合医药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医学与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合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与儿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耳鼻喉科学与眼科学口腔医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其余分区名单及完整内容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进行查看。内容来源:CNKI 中国知网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文章来源:Nordnes 期刊观察(转载已获授权,内容仅作分享,如在其他渠道使用,请联系原文作者)

听讼

第七次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济南顺利开幕

11月28日,由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主办,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承办的第七次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济南顺利开幕。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秘书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研管理分会主委陈谦明教授主持,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口腔医院学术院长周学东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易凡教授、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院长葛少华教授分别致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鸿鹄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作主题报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前副校长王林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受邀出席本次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未能莅临现场,特通过录制视频寄语以表达对所有与会学者的祝福与寄语。易凡回顾了齐鲁医学院的发展史,肯定了当前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联盟的成立将对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我国口腔医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各实验室形成特色与优势,促进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周学东介绍了当前我国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关于实验室建设、论文期刊发表等各种最新政策导向,她强调,口腔医学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地,是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流的学科建设也要有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希望各口腔医学实验室专家和学者未来能更加关注实验室发展建设,让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研究不断走在前列,呼吁大家共同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新的春天共同努力。葛少华向所有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与热烈的欢迎,并向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对参会人员的科研思路和学术研究有所启发,为口腔医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者碰撞出思想火花,为中国口腔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会议设学术报告、青年科学家论坛两个环节,为联盟成员单位搭建了交流学术思想,展示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来自口腔数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等10位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学者将作大会特邀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等11家单位的13名青年科学家将围绕当前各自研究的最新成果向全体与会人员作学术成果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战略会议于2015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首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以“自愿、平等、合作、发展”为原则,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为联盟宗旨成立中国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实验室共有37个,主要为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军民共建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省部共建口腔基础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武汉大学)、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以及部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研究实验室联盟的成立,将加强口腔医学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争鸣,推动各个实验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讯员 张真 张小玢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宁于祸福

实力惊人!四川大学8种科技期刊获得大奖,半数涉及医疗领域!

近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遴选结果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24次年会暨渝沪湘高校科技期刊论坛上发布,中国高校1300多种科技学术期刊参加了遴选,四川大学8种期刊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评选中获奖。《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荣获"2020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称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工程科学与技术》、《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油田化学》荣获"2020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称号。《国际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此外,《骨研究》(英文)(Bone Research)荣获"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精准临床医学杂志》和《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种期刊入选中国期刊协会"精品期刊"。同时,《精准临床医学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的多篇文章还获得了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另有多个编辑撰写的论著获奖,王晴编审与杨惠副编审撰写的论文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评选中荣获"2020年优秀论著银笔奖";骆筱秋编辑与袁鹤编辑、包旖旎编辑与王晴编审撰写的论文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优秀论著评选中荣获"2020年优秀论著优秀奖";江雨莲、孙激撰写的论文在第十八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多个期刊在业界都有优异表现。《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在全球SCI-E收录的同类期刊中,连续8年位居Q1区,已经进入世界权威口腔医学期刊行列。继2013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六部委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A类)资助后,成功入选国家级重大期刊类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作为行业优秀期刊之一入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且成功入选国家级重大期刊类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梯队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宗教学研究》均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宗教学研究》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关注度报告(2019年)中,获得宗教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工程科学与技术》2020年被评为"中国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A+等级)";《油田化学》在2020年中国地质学会牵头发布的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入列T2区(国内期刊分级目录)。荣誉只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展望未来,四川大学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专注学校"两个伟大"的奋斗目标,团结一致加油干,凝心聚力向前走,再谱学校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素材来源:四川大学

意境

重点解读!口腔医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

在职研究生教育自创办以来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不仅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进修的机会,而且还明显的提升了就业率。目前比较热门的口腔医学在职研究生每年都有很多报考人员,那么,口腔医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流程是怎样的。据了解,口腔医学在职研究生通过同等学力进行招生的,所以其报考条件较低,学费学制都很合理,接下来为大家进行详解。一、入学报名通过本网站可提交口腔医学在职研究生的报名信息,完成这一步后就需要等待院校审核。信息被审核通过后就会获得录取通知书,然后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入校学习。二、学费学制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需要向院校缴纳学费3万元其中包含课时费及教学组织、管理费,以及论文指导费暂定5000元和各专业学实验费暂定10000元。然后可以学习3年时间。三、课程学习该专业有周末班和网络班两种上课方式供学员选择。选择周末班就需要周末时间到河南省郑州市进行面授;而网络班的学员就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视频来学习专业知识。学完全部课程并修满学分后就要参加结业考试,通过考试就会获得结业证书。四、学位申请拥有本科学位满3年的学员在结业考试及格后就能申请硕士学位,最终通过申硕考试以及论文答辩就可以获得院校颁发的学位证书。口腔医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的详解如上文所述,该专业在职研究生的攻读流程还是比较轻松的,所以有兴趣的人员可以根据院校招生简章进行报考。

地藏王

云南白药成立口腔健康医学研究中心

12月12日,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医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我们口腔医学界,需要和企业界、民族产业携手合作,创造我们中国特色的口腔健康模式,创造中国口腔健康领域的著名品牌。向世界展示,也让西方的同行了解中国。把中国的口腔健康水平提高一个新的高度。”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王兴,在谈到产学研结合时表达如上愿景,并提出作为新平台的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医学研究中心,搭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必将推动口腔健康领域的发展。云南白药集团党委书记汪戎,以及云南白药集团高级副总裁、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总裁秦皖民表示:“打造口腔综合基础研究、硬件制造、大数据运维、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综合口腔数字化智能护理(治疗)学术医学平台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同时,平台也将成为口腔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后续将为国人口腔健康科普、病理诊断、日常口腔护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据悉,云南白药与北京大学强强联合,资源互补,成立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责任编辑:石梦竹)【来源:健康时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道不当名

痛惜!又一位武汉大学教育家去世,一生致力于口腔医学研究

在这场病毒疫情风暴中,武汉作为疫情的中心地带,有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有的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有的是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也有的是为祖国做出巨大的科研专家。这场病毒疫情对于武汉高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教授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另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其他的一些疾病。武汉大学同样也是损失惨重,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多名科研巨匠去世。3月17号,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发出消息,该院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口腔修复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张雪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7日4点30分逝世,享年85岁。面对这一噩耗的传来,大家无不是扼腕痛惜,张雪华教授是为我国的口腔医学研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专家,他的逝世也是我国口腔科研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张雪华教授毕业于大名鼎鼎的华西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口腔专业在整个亚洲都是一流水平,为我国的口腔医学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因此张雪华教授的知识水平肯定没得说,也为他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从华西医学院毕业以后,张雪华教授就留在了华西医学院口腔系任教,1960年10月因为工作的需要调动至湖北医科大学口腔系工作,而湖北医科大学就是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张雪华从一个助教做起,一步一步升到了教授的职位。他在湖北医科大学期间,曾经担任过原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矫形科主任、口腔矫形学教研室主任,因此在学术方面还是得到广大同仁的高度认可的。不仅如此,张雪华教授也是积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编写进教材里面,曾经参编过第一、二版《口腔矫形学》教材。对于张雪教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都她的评价也是颇高,认为她是一个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口腔医学教育的人民好教师。虽然她逝去了,但是会有很多后辈继承她的衣钵,在口腔医学领域孜孜不倦地攻克科研难题,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张雪华教授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也愿这场病毒疫情早日彻底平息,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一起缅怀这些逝去的伟人。

人鱼

良医|牙齿“地基”再生找到新途径,上海医生接任国际口腔修复大会主席

用了十年的时间,蒋欣泉教授带领的团队以勤奋的工作和创新的思维,获得了上面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让中国的口腔修复-再生医学专业,站上世界舞台。记者 | 黄 祺9月7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18届国际口腔修复ICP(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Prosthodontists)大会上,来自中国上海的医生蒋欣泉,被正式宣布当选国际口腔修复大会ICP副主席,按惯例,他将于2021年接任ICP共同主席。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口腔修复专业最权威的国际组织ICP中担任领导职务,代表着中国口腔修复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力。大会上,大屏幕播放了以陆家嘴繁华夜景为背景的短片,宣告第19届国际口腔修复大会将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口腔修复专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短片播放完毕,会场上掌声响起,蒋欣泉和年轻的口腔修复团队人员位列其中,感到无比激动。蒋欣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这位70后医生兼科研工作者的经历,极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中国临床医学中坚一代学者的奋进历程。从普通家庭开启的求学、从医、科研之路上,蒋欣泉也曾遇到十字路口,但对临床科研的由衷热爱和让中国口腔修复学科登上国际舞台的使命感,让他坚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最终获得了世界学术界的认可。十年一剑牙齿“地基”再生从设想到现实蒋欣泉教授从事的研究——“口腔颌面再生修复”,听起来陌生而艰涩,但如果提到种植牙所需要的“地基”,可能公众理解起来会相对容易。种植牙技术出现后,缺牙的患者有了新的修复方式,既然是“种植”就需要“土壤”,就好比高楼大厦首先要有坚固的地基。颌面部骨组织就是牙齿的“地基”,如果“地基”坏了,有没有可能修复呢?“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发展为颌面部骨组织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蒋欣泉团队致力于寻找颌面部骨组织再生的技术,并将技术转化为临床可以使用的医疗技术,目前团队所做的相关动物实验,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他们的工作让新技术直接应用于患者治疗又近了一步。再生医学,听起来深奥,其实再生现象近在身边。我们小时候从自然课本里读到过壁虎断尾求生的故事。壁虎被别的动物咬住尾巴时,尾部肌肉猛烈收缩,自断尾巴挣脱敌人。故事的后半段是,不用太久,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壁虎的尾巴,就是具有再生能力的尾巴。还有不少动物具有再生能力。蝾螈的四肢被截断后,只需要两个月时间就能长出一模一样的四肢。人类进化到今天,除了肝脏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以外,绝大多数器官和组织缺乏再生能力。比如临界大小的骨骼缺损只能永远缺损,恒牙脱落后也不会再长出新的恒牙。不过,近20年来再生医学的发展,正在突破人类再生能力上的缺陷。再生医学,就是利用包括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材料等,重建再生微环境,最后达到器官或者组织再生的目的。这些年干细胞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干细胞并不等于再生医学,它只是再生医学可以利用的工具之一。蒋欣泉教授所做的研究,就是探索利用再生医学的技术修复颌面部骨组织,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与普通人关系最大的颌面部骨组织修复,是种植牙所需要的骨组织基础。蒋欣泉教授告诉记者,很多患者缺牙后要求做种植牙,但经过检查发现,因为大量牙缺失,患者牙槽骨已经萎缩或者缺损,种牙的土壤没了或者土壤厚度不够,种植就无法实现。还有一些特殊而且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由于肿瘤、外伤、先天性疾病,一些患者颌面部更大范围的骨组织缺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容貌,还势必累及咀嚼等口腔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患者的治疗需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颌面部骨组织的修复。过去临床上已经存在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材料修复的技术,但这些技术至今还存在着损伤大、免疫原性和成骨能力不足等缺点。“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发展为颌面部骨组织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我们的课题组近年来在深入探索组织工程要素细胞、材料和因子优化/组合促进颌骨组织再生的机制基础上,开展牙种植等口腔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肯定。”前面说到,再生医学有很多“工具”可选,细胞是工具之一。在颌骨种子细胞的优选拓展方面,蒋欣泉教授课题组系统比较了骨髓和脂肪来源干细胞在颌面部快速骨再生中的作用,发现骨髓细胞更具优势。该研究在最权威的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以封面论文发表,并入选加拿大医药研究资讯公司-环球医药发现(Global Medical Discovery)的关键科学文章(Key scientific article),这个研究对颌骨种子细胞的选择及其临床转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题组探索了新鲜/冻存颌骨来源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在骨组织再生中的效果,成功用于牙槽嵴增高、上颌窦提升/牙种植功能重建。这些研究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细胞来源选择,开拓了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新思路。再生医学的另一关键要素是成骨诱导因子。在成骨诱导因子探索方面,蒋欣泉教授团队做出了很多创新的科研成果。“率先证明”“提出新概念”“首次发现”……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登上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等,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曾代表中国首次获得国际牙科研究会著名的IADR/Hatton奖。再生医学的第三大要素是生物材料。蒋欣泉课题组开展微纳结构/离子成分改性生物材料促进成骨、成血管的研究,并用于提高颌骨组织再生及牙种植骨结合能力。他们发现,微纳结构和钙硅锌锶等离子可以协同调控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并可促进体内的骨结合效果,该项研究入选了国际生物材料权威杂志《生物医学材料》(Biomaterials)2013年度图片论文。如果科研成果停留在纸上,那么科研只完成了一半,为了尽快让患者在新技术中受益,蒋欣泉课题组已经开展了很多临床转化实验研究。“我们在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上,将再生医学与数字医学结合进行个体化修复,制备具有特定内部孔道及外部形态的个体化颌骨支架材料,科研人员用这些材料修复大动物下颌骨大块节段缺损,然后植入种植体,已经取得成功。”用了十年的时间,蒋欣泉教授带领的团队以勤奋的工作和创新的思维,获得了上面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让中国的口腔修复-再生医学专业,站上世界舞台。成长之路,开拓从未止步如今,蒋欣泉教授担任众多的重要学术职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多项国家级、上海市人才培养荣誉,捧回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不久前的8月16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蒋欣泉教授团队荣获口腔医学学科创新群体资助,这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继临床医学学科(陈赛娟、宁光、房静远)、基础医学学科(陈国强)之后获得的第5个创新群体项目。国家创新群体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团队在研究领域的整体实力。作为中青年医学人才中的佼佼者,蒋欣泉教授在回望来路时,却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代和成长环境以及前辈和老师们的感激之情。蒋欣泉告诉《新民周刊》,他成长在苏州东山,中学时到了无锡。1989年,蒋欣泉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录取,5年后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是这所大学口腔系第一批获得保送资格的毕业生。可是,当时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硕士点还未获批准,他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转专业读研究生,要么先工作。蒋欣泉喜欢口腔专业,不想改变专业方向,于是他选择毕业分配到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口腔科医生。做临床医生的3年,蒋欣泉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更多地对病人的痛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目睹患者饱受生理和心理双重创伤时,他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临床医生的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要继续深造的想法,我希望在口腔医学上有更多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3年后,蒋欣泉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取。2000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学习平台,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读博期间,互联网刚刚兴起,蒋欣泉就与海外的口腔医学专家通过邮件进行学术交流。他先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后来受加拿大艾伯塔大学邀请赴加拿大学习和交流,深入研究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2003年加拿大学习结束后,蒋欣泉兑现对张志愿教授的承诺,准时回到上海参加毕业答辩,并留在九院开展口腔再生医学的研究。“最初张志愿教授希望我做肿瘤方面的研究,口腔肿瘤是九院的传统优势。但我自己对再生医学很有兴趣,张志愿教授也欣然让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发展方向,我非常感激他的支持和理解。当然肿瘤切除以后,也需要再生修复。”从彼时开始,蒋欣泉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临床科研之路。从一间80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和一个技术员起步,蒋欣泉全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兼顾着为患者诊疗和科研两个重任,承受着与妻子孩子分居两地的辛苦,在学生宿舍一住就是11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当初80平方米的实验室,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口腔生物工程/再生医学实验室,这里诞生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一次次刷新国外同行对中国口腔修复专业科研能力的认识。蒋欣泉教授如今有很多的抬头。他是主任医师、交大特聘教授、博导;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口腔医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上海口腔医学先进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众多的身份中,蒋欣泉说他最重要的身份有三个。他是一名医生,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他带领着60位医护技人员,每年接诊一千多病例,他自己还坚持每周三个半天门诊,保证能够直接地服务病人。他是科研人员,在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之外,他要负责口腔生物工程/再生医学实验室的大量课题研究任务。他还是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老师,作为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他带领团队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自己还承担三十多个学时的教学任务。从医20余年,蒋欣泉培养了17名硕士、15名博士、7名博士后。对于繁重的工作,蒋欣泉没有谈辛苦,而是说:“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把临床问题带进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医疗技术,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正好与转化医学的过程和要求契合,临床与科研是不可分割又相辅相成,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回答问题,才能推动学科的发展。”因为专业上出色的成绩,蒋欣泉教授带领团队提高了中国口腔修复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学术界积极地发出中国声音。在他的带动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与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合作纳入了中加地区政府间合作协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合作催生了丝蛋白领域的多项成果,合作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合作受到悉尼大学校董和校长的高度评价,蒋欣泉也被聘为悉尼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名誉教授,2017年,上海-悉尼联合研究中心—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如果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使命感和责任感,则是最好的鞭策者。现在,蒋欣泉教授正在传承这一份热爱和使命感。记者采访这天正值暑假,采访中,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在办公室门口向蒋欣泉教授打了个招呼。后来蒋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他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几乎每个暑假都到医院当志愿者。他说,希望孩子也能够爱上医生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