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考研:高校研究生or科研院所研究生,选哪个更合适?张看

20考研:高校研究生or科研院所研究生,选哪个更合适?

今天,学精姐又来解决大家的小问题啦!不少小可爱总是在看学校的时候发现,有的是正常的“大学”,有的怎么是研究所或者是研究院的研究生呢?不都是研究生吗?咋感觉人家研究所的研究生就高级呢?实话说得好!二者确实是有区别的!其实这是一个择校的问题,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纠结报名时是报高校还是报科研院所,其实选哪个要看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般来说,如果将来想从事学术研究,可以选择科研院所,如果将来打算进入企业工作,可以选择高校。声明一下,这不是绝对的,高校研究生也有去做学术的,科研院所研究生依然有进企业工作的。下面说一下二者的区别。1.学术氛围不一样科研院所学术氛围比高校浓,科研院所以做科研为主,学术氛围浓重,教学是老师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更多精力还是放在学术研究上。高校老师则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同时兼顾学术研究。科研院所项目多,研究生也有更多机会跟着导师做项目,而且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就像正式工作人员那样。高校研究生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没有科研院所那么多。2.招生专业和人数数量不一样与高校相比,科研院所招生专业和相应招生人数都要少很多,以学硕为主,甚至有些规模较小的科研院所只开设一个研究生专业,招生人数也比较少。高校在这方面要好很多。3.学习氛围不一样高校学生多,不枯燥,业余活动多。科研院所的学生数量少,更多像是在上班,相对比较枯燥,上学的“味道”淡一些。4.知名度不一样科研院所知名度相对较低,大家熟知的可能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但一些省属的科研院所知名度就要小很多,甚至有些考生不知道科研院所也招收研究生。整体来看,高校的知名度要高一些,说出来很多人会知道。5.竞争程度不一样高校考研竞争更激烈一些,特别是985高校,而科研院所限于知名度,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有些科研院所几乎年年依靠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6.补贴不一样一般来说,科研院所的补贴要高于高校的补贴,而且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还有“工资”拿,高校的研究生做项目就得看导师给不给了。7.学费不一样科研院所的专业以学硕为主,学费相对较低,甚至有的科研院所免收学费。高校的专业学硕专硕均有,专硕学费要高于学硕。总之,不管是在高校读研还是在科研院所读研,都各有其优劣,到底是选择高校还是科研研所要根据自己读研的目的和实力来决定,没有绝对的孰好孰坏。

米兰达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卢格

21年考研:高校or科研院所,你更看好谁?

文/教育润无声很多考研学子都缺乏对科研院所的认知,科研院所的考研关注度远不及普通高校。稍微对科研院所有一定了解的考生,可能也仅知道科研院所花钱少,有的还不收取学费,补助更高。考研最好还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科研院所自有它的优势,没有必要彻底地将它排除在外,搞清楚普通高校读研和科研院所读研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有的人读研不喜欢搞学术,既无聊又难以看到实质性的成果,那科研院所更容易满足你,因为它更像是一个工作单位,研究方向更加偏向于工程和应用。而普通高校则更加偏理论一些,学生的能力主要从学习成绩、发表论文、实践活动等方面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出,普通学校更加“单纯”,而科研院所则更加“社会”。科研院所更加偏“社会”的氛围,学生的自由度当然没有在普通高校里那么高了,平时的学习生活跟所里的工作人员差不多,处于一种半工作状态,没有高校那样的惬意自在,在高校里有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更加自由的彰显青春活力。科研院所对研一的学生,一般实行的是委培制度,让学生在其他普通高校里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理论学习,之后两三年再到所里去“干活”。在很多普通高校里,导师的数量远不及学生数量,所以一个导师带好几个学生是很常见的事情,有的导师甚至会带10几个,导致学生跟导师学习的机会不太多,可科研院所的导师一般一两届仅招一个,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绝佳条件。科研院所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考生,更具吸引力。选择就读科研院所,可以极大地减轻家庭负担,因为确如大家所想,很多科研院所不收学费,且生活补助也要比普通高校来得更高。我国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每个月能够领到500-1000元的生活补助,只有少部分经费充足的高校,硕士研究生的生活补助超过1000元,然而科研院给硕士研究生生活补助通常是普通高校的两倍,博士研究生甚至可能有5000元,都赶上很多的打工族了。不仅如此,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能拿两份“工资”,国家资助的生活补助仅是其中一份,另一份则是所里发。这或许就是部分考生宁愿放弃普通高校,选择报考科研院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不过,科研院所确实缺少考生向往的校园气息,园区小,也没有跑道之类的运动设施,甚至有时会给人一种身处在居民小区的赶脚。你认为高校研究生和科研院所研究生还有哪些区别呢?你更看好谁?欢迎留言与关注!

神秀

2020年科研所硕士研究生招生分析:基础学科和传统工学招生多

本文根据研招网和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招生报名查询系统的数据来分析2020年科研院所的硕士生招生情况。1.科研院所学硕计划近70%2020年科研院所计划招收约400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招收的工学类硕士生占科研院所总招生的37%,招收的医学类硕士生占科研院所总招生的15%。招收军事学类、文学类、艺术学类硕士生的科研院所较少。科研院所不在教育学类专业招生。科研院所以学硕招生为主,2020年科研院所的招生计划中约67%为学硕计划。科研院所招生专业中,哲学类、理学类仅招收学术硕士,工学类、管理学类、经济学类等专业的学硕招生计划远超专硕。图 1 科研院所硕士招生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招网注:1.以上按照学科门类进行统计;2.部分单位未公布招生计划,具体招生情况以官网为准。 2.科研院所多在基础学科和传统工学招生下图为2020年科研院所招生计划前20的学硕专业,化学类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最多,7个科研院所计划招收超200名化学类学硕生。其次为政治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等学术硕士专业,近年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在科研院所招生中排名第10。图 2 科研院所学硕招生专业Top20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招网注:1.部分单位未公布招生计划,具体招生情况以官网为准;2.以上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下图为2020年科研院所招生计划前20的专硕专业,其中材料与化工类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最多,其次为公共管理、会计等。招收公共管理专硕专业的科研院所较多,共有9个科研院所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招生。图 3 科研院所专硕招生专业TOP20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招网注:1.部分单位未公布招生计划,具体招生情况以官网为准;2.以上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3.中共各省委/市委党校多在管理学类专业招生下表选择了招生计划较多的20个科研院所,其中有6个科研院所多在管理学类专业招生,3个科研院所多在工学类专业招生,3个科研院所多在法学类专业招生。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重点招生学科占比低于50%外,其他科研院所的重点招生学科占比均在50%以上,最高达到100%。中共各省委/市委党校的重点招生学科有所不同,上海市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重庆市委党校、北京市委党校的管理学学科计划招生占比较高,而湖南省委党校和四川省委党校多在法学类专业招生。表 1 招生计划前20的科研院所重点招生学科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招网注:1.部分单位未公布招生计划,具体招生情况以官网为准;2.以上重点招生学科为该单位招生计划最多的学科门类;3.学科计划占比=招生最多的学科门类计划数/该单位总招生计划数。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平易恬淡

读研究生的一条捷径,高校研究生和科研院所研究生有区别吗?

高校研究生和科研院所研究生有区别吗?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我的个人主页有更多内容哦!

机心

考研:除了名牌高校,这些科研院所也值得考虑,毕就能留下工作

我国大学扩招实行近二十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需要这些人才为推力。但是扩招的一大弊端已经体现,那就是大学毕业生过剩,找工作成为了新的社会问题。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毕业就考研,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研究生学历在工作中还是非常有用的。我国的众多科研院所,承载着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少科研院所对于招聘过程中应聘者的学历都看得很重,研究生是一项基本要求,不少名校毕业生,即使有研究生学历都很难进入。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科研院所都有研究生培养资格,每年都会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学生在所里学习,考这些科研院所一般都很容易,而且毕业99%能够留在所里工作,不是本人想离开一般所里都会直接安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简称“中物院”,俗称“绵阳九院”是我国唯一一家公开研制核武器的科研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不少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可能对中物院知之甚少,这就直接导致每年很少有考生会直接报考中物院。殊不知,即是你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你想去中物院应聘工作是很难的。每年中物院研究生招生要求是很低的,基本过了国家线就能上,这样有时候也招不满,不得不招收调剂生。记得当初导员给我们讲中物院,说中物院发奖金都是“按斤”发的。中航工业601所2 中航工业601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沈阳所(601所),成立于1961年8月3日,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和航空前沿技术预先研究,为空海军提供高端武器装备。知道行情的可能都会了解,近年来601所对于人才招聘的标准可谓“苛刻”,北航西工大哈工大等对口名校的研究生毕业生都需要层层筛选,但是考601的研究生就容易多了,专业课基本是课本知识,过了国家线基本都能去,最重要的,研究生毕业百分百留所里工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位于北京,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建设行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为由事业单位转型企业单位的典型代表,中国建筑客源院实力可谓强劲,除非是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以上才有机会进入工作,但是中建院每年招收不少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培养,而且入学门槛不高,考研难度跟名牌大学比起来差距很大,研究生毕业基本都可以留下工作。中航总部本科生毕业直接就业是一次选择,有些人适合工作,有些人则适合考研,这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研究生毕业以后也要面临找工作的难题,而且不是有研究生学历就会很容易找到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我国的大部分科研院所都会招收研究生,而考上这些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留在本科研院所的机会都非常大,可谓读研期间工作就找好了,对于不少考研的学生,这些科研院所真的值得你考虑。

李璜

科研院校和普通大学,哪个的研究生比较好?

在择校阶段的纠结期,有很多同学都非常烦恼,其实考研择校出来常规的大学之外还有很多科研院所可以选择?那么在大学里读研和科研院所里读研有什么不同呢?师生比不同在高校有招生资格的导师,基本上都会选择带研究生,有的导师一年甚至会招好几个研究生。虽然学生多,但是导师对我们学习上要求很严格,否则十多个研究生基本上都是散养,很难学到真本事。但是在科研所则不同,研究所的招生名额少,导师多。有的导师虽然有招生资质,但是不一定能够招上学生,他们往往处于被学生选择的状态。当学生有选择权,那么挑中好导师的概率更大啦~学习环境不同科研所的学习环境往往相对简单,课余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活动。整体氛围来讲,学习氛围会很严谨,但会比较单调,就算偶尔有活动,但是学生们太少,也掀不起浪花。但是在高校就不同,学生多,再加上本科生的活动研究生也可以参加,整个校园就会变的非常活跃。特别是硕士毕业后想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小伙伴,可以在研究生会多进行能力上的锻炼。拓展领域不同高校因为有不同的学院,每个学院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是汇聚到一起成就了广博的资源。在高校读研时,有不少人文方面的讲座,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得到很大的扩展。在科研所,所学领域相对比较窄,对应的讲座和学术会议,是以科研所本专业的为主。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且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文献的数据数据库非常全,适合研究所学生下载。对于未来想在这个领域潜心读博的学生,研究所的科研条件非常适合。总结:招生人数: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报考人数:大学报考的考生多、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科研条件: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生活津贴: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奖学金:大学的奖学金种类很多二科研院所的奖学金种类相对较少。生活条件:大学学生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也比较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生活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丰富;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无论选择科研院所还是高校,在最后的抉择前,一定要慎重。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于择校也是样的道理。目标院校选择的好,可能以较低的分数摘得鲜美的桃子,选择的不好可能遇上神仙打架,然后被大神们锤得头破血流~

归寂

现在做科研,越来越不欢迎硕士了

来源: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作者:EVEE 编辑:学妹博士申请考核的结果公布了,长长的名单,却没有自己的位置,呆坐许久,小林第一次感到不知应该何去何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这样的一幕,其实一直在发生着。不少人本科毕业,开始了研究生生涯,不料三年匆匆而过,成果却寥寥无几,想继续读博,却遇见了申请 - 考核这座大山。但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仅仅凭借硕士学位,十分困难,都说「修仙」讲究「财侣法地」,搞好科研也不外乎如此。只是,当我们找「地」时,会发现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师招聘时基本条件就是具有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厦门大学而在求「财」时,我们也同样会发现国自然申请的硬性条件就是申请人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想搞科研,一个潜在的硬性前提就是「读博」。故而,在申请博士受挫时,放弃,还是坚持,俨然成为了那些想继续科研的硕士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硕士而言,毕业后继续读博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直以来,「读研 - 读博 - 博后 - 到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任职」都是有志于科研的同仁们打怪升级的经典策略,但是,对于很多硕士来说,继续读博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我国的博士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从第一批的 18 人,到 2020 年的即将突破 10 万人,但比起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博士教育规模的跃迁就显得有些「缓慢」。图片来源:科学网博客尤其是在 1993-2003 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继续追求数量增长和严抓培养质量之间,国家和高校显然选择了后者。图片来源:兰州晨报青塔网对此进行了统计,2004 年之后,博士的招生增长率就开始降低,甚至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徘徊了 10 余年之久(3-4%),直到 2017 年后才有所改观。图片来源:青塔根据近些年的招生情况,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比例大概维持在 9:1,这就意味着,当硕士毕业之后,想要继续在国内读博深造,总会遇到一些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热门高校的博士招生名额,更是供不应求。然而,除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后浪们的步步紧逼。当前,许多知名高校的一些学科专业会直接从本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博士生,也就我们常说的「直博生」,加上入学后选择硕博连读的硕士们,本就不多招生指标,能用于公开面向社会招考的就更少了。图片来源:学信网有人看到这肯定会说,不就是名额少点,当年能考研上岸,现在考博肯定也没啥问题。但问题是,考大概能考上,就是可能没有机会考。申请 - 考核制之下,部分研究生难上加难的读博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学校的「考博」不再是靠统一笔试一决雌雄,而是让考生申请审查,择优录取,即博士生「申请 - 考核」制。不过,「申请 - 考核」制的落实并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其在高校中的探索到逐步流行,已经走过了 17 年春秋。2003 年,北京大学开始博士招生「申请 - 考核」制的探索;2007 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招生首次试行申请制;2008 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试行「入学申请制」,报考者先参加面试,被导师相中后,才能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笔试;2011 年,清华大学在医学院等院系试行「申请 - 考核」制;2016 年,清华大学博士全面推进「申请 - 考核」制;2020 年,42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所有的大学均全部或部分院系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普通博士研究生招生。对于博士招生的「申请 - 考核」制,国家也予以了大力支持,发布了多份文件推动「申请 - 考核」制的建立和完善。2013 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 - 考核」机制。图片来源:教育部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 - 考核」制。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但是,制度的完善并不意味着「考博」变得简单,相反,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申请考核反而成为了读博路上横亘的大山,毕竟,不同高校在报名资格上则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例如对考生在院校出身、英语水平、研究成果、课程成绩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看院校出生,从一开始就断绝了一些考生的申请路,而科研成果要求更是一下打在了许多硕士研究生的「七寸」上。图片来源:生物学霸三年研究生时光,一年上课,一年实验,一年论文,如此短暂的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做出有质量的,能发表的科研成果俨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更何况有些高校还对影响因子做了明确的规定。2020 年,疫情之下,中美之间紧张的局势使得在国内读博成为了许多硕士的首选,一来二去,竞争进一步加大,也生出了一些惹人热议的话题。图片来源:知乎比如,某乎上,有网友爆料,华中科技大学惊现 Nature 一作的申请者。图片来源:科学网还有科学网的网友发文,称自己的侄子以第一作者发表了 3 篇一区 SCI 论文,竟然在申请考核中落选了一所双非高校,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越来越窄的博士路,有志科研或许应更早做出选择「申请 - 考核」制的实施,对一些硕士来说,确实让博士路越来越窄,但是近年来,博士扩招被重新提上了议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博士扩招在这两年的两会上一直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2019 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山大学「师」多「生」少,博士生招生规模亟须扩大;2020 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提出建议要优化研究生结构、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图片来源:科学网但是,扩招不意味着毕业的硕士们有了更多读博的机会,所谓的优化研究生结构,说白了大概率还是增加本科生保研,直博的比例,申请考核的难度并不会因此就出现肉眼可见的下调。据笔者了解,一些高校,比如北京大学,其生科院几年前就不再招收统考博士,老体制招收的全部都是本科直博,或者通过「申请 - 考核」制的学生。图片来源:北大生科所以,有志于科研的年轻人,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早做选择,有机会直博的,把握机会,在读研后能选择硕博连读的,不妨先占住坑位。毕竟,研究生毕业再申请博士的难度已然可见一斑,而博士分流制度之下,退出科研圈并不是难事,拿个硕士学位走人同样也不是无法接受的事。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些想继续科研,但是因为客观原因只能硕士毕业再通过申请考核读博的同学,也无需气馁,多了解心仪学校的考核要求,早做准备,未来也不总是一片灰暗。

天与之形

考研:考研究所和考高校研究生院,差别有多大?过来人最清楚

在考研的时候,选择报考相关的研究所,或者是报考高校研究生院,考上之后,差别有多大?很多考研新手,对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很多过来人,对此就心知肚明。下面就让小编给你讲一讲,过来人考研时,对这两个不同的读研机构的认识。生源质量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考上研究所和考上高校研究生学院,在生源质量方面,有什么差别?很多人认为,科研院所的生源,相对而言质量要低一点。但是,也会区分是什么样级别的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的各个科研院所,生源质量,很多时候都不比名牌大学的生源质量差。但是,一部分地方的科研院所,所招收的研究生的质量,有可能就不如当地的重点大学的生源质量高。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竞争激烈程度谈到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通常情况下,知名大学研究生的竞争激烈程度,要高于科研院所。这是因为大学的知名度,普遍高于科研院所。其实,一部分研究所,在业内的名气比较大,但是,名气并没有“出圈”,导致很多考研的考生,不一定特别了解。因此,如果有时候,自己的实力考知名大学研究生可能不太稳,其实,也可以把注意力转向研究所,兴许还能够考上好的研究生。实验条件如果我们比较考研的实验条件,高校和研究所之间,到底谁强谁弱呢?知名大学的研究条件,可能和研究所不相伯仲。但是,一流的研究所,尤其是中科院下属的众多重点研究所,在科研条件上,可能比多数高校都要高出一筹。当然。如果你要比较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等,可能高校更占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资源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其实在降低。收入待遇从收入待遇方面来讲,研究所研究生的收入待遇,相比高校研究生的收入待遇。要好得多。据有关情况显示,一部分研究所的硕士,就能够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但是,高校的研究生工资补贴,很多时候只有1000多甚至更低。尤其是如果你遇到很抠门的研究生导师,可能都不给你发什么科研补贴,只有依靠国家助学金生活。工作待遇到底是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还是在高校读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更好呢?在研究所读研究生,如果你的研究能力突出、表现比较好,也有可能毕业就留在研究所,或者说,被研究所推荐到相关的机构去工作。在就业方面,研究所可能更具优势。相比之下,高校的研究生众多,基本上很难兼顾每一个同学的就业需求,工作多数情况下靠自己找,高校研究生学院也没有办法为每位同学提供1对1的就业帮助。对此,你怎么看?#加油考研人#

全人恶天

考研是报考科研机构还是高校研究生好?各具优势,关键看个人定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在进行中,一位明年准备参加考研的重庆学生家长问我,考研是报考高校的研究生好呢?还是报考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好呢?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性判断题,就如我们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是选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是同一个道理。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中,高校录取的研究生人数与科研机构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我们来看看近几年的硕士生录取数据:2019年:科研机构录取硕士7512人,其中学术学位4965人、专业学位2547人,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2536人、农学1074人、管理学970人、医学786人、经济学634人、法学570人、理学536人等。而高校录取硕士人数为80.38万人,其中学硕33.21万、专硕47.17万人,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27.8万、管理学12.4万、医学8.48万、教育学6.16万、理学5.68万、法学5.17万等。2018年:科研机构录取硕士7090人,其中学术学位4843人、专业学位2247人,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2301人、农学1034人、管理学1104人、医学644人、经济学461人、法学626人、理学261人等。而高校录取硕士人数为75.54万人,其中学硕31.78万、专硕43.76万人,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25.91万、管理学12.1万、医学8.05万、教育学5.83万、理学5.43万、法学4.78万等。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中,科研机构录取的人数只占高校录取人数的0.95%左右,占比非常少。在科研机构每年录取的7500余人中,属于教育部的科研机构录取人数占5770余人,占比高达77%,地方其它部门录取人数有1600人左右,占比21.3%左右,还有极少数的140余人属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录取。招研究生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中科院、社科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中医研究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工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等。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报考科研院所的学生,必须具备非常优秀的成绩之外,对个人的职业规划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另外对于在大众眼中比较少见的各种科研院所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但是报考科研院所有一定的优势,就是实验条件可能比很多高校要好,毕竟科研院所对于科研的设施、设备等实验条件上要优于大部分高校,再一个就是收入待遇上,毕竟科研院校接触社会的范围更广,收益上可能比学校更优,最后还有一个是,进入科研院校能更早接触就业市场,甚至有些研究生在还没有完成学业时,就已经留在了所在的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这个比在很多高校毕业后还得自己去寻找工作更有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