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份陈景润的科研计划表婚礼服

一份陈景润的科研计划表

1956年陈景润提交的科研计划表。厦门大学档案馆馆藏1981年4月6日,陈景润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厦门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 厦门大学档案馆馆藏70年光辉历程70年难忘记忆·档案故事1954年的一天,正在福州出差的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忽然听到有人呼唤“王校长,王校长”。他回头一看,这不是在大学里被同学们称作“爱因斯坦”的陈景润吗?怎么在街边摆起了图书摊?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培养一个有着数学潜质的卓越人才更不容易!惜才爱才的王亚南决定请陈景润回厦门大学,并安排他在数学系资料室工作。回到厦大,陈景润如获新生,如鱼得水。时任数学系函数教研室主任李文清建议陈景润研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1956年,陈景润提交了一份科学研究计划表,研究题目是《Tarry问题》(即“他利问题”—编者注),研究内容为“改进华罗庚先生的一个结果”。这份看似平凡的科研计划表,激发了陈景润攀登数学高峰的勇气,也见证了他执着钻研的精神。该计划表如今珍藏在厦门大学档案馆。1956年,作为《他利问题》研究执行人的陈景润,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夜以继日的科学研究之中。《堆垒素数论》被一页页拆开,每条定理陈景润研读得烂熟于心。只要一下班,陈景润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推论演算,连饭也端到宿舍里吃,宿舍里堆满了演算的稿纸。▲陈景润在科学研究中经历一次次鏖战后,陈景润完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他利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1956年8月,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华罗庚推荐陈景润作大会报告。华罗庚还特意走上讲台,专门阐述了陈景润论文的意义,高度评价了他所取得的成果。8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次大会,并特别指出:“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陈景润和华罗庚(右)陈景润在数学大会上崭露头角。他载誉回到厦门大学,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师生的热情赞誉。之后,陈景润再攀学术高峰,他的第二篇论文《关于三角和的一个不等式》在《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年第1期上发表。此时,华罗庚力荐陈景润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研究所领导特意来厦门大学协商。尽管厦大对陈景润依依不舍,但考虑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平台更为广阔,最终忍痛放行。▲陈景润和中科院教学所的同事们一起讨论数学问题1957年9月,陈景润跨进了中国科学院的大门,开启他攀登科学高峰的人生新篇章。在新的起点上,他更加刻苦专研。经过10多年的研究,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把200多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了国际轰动,并被其他多国数学家命名为“陈氏定理”。他的研究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陈景润1966年证明“1+2”的论文手稿陈景润在逆境中潜心学习,忘我钻研,取得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陈景润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2009年,陈景润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陈景润作为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春潮急

研一应该如何规划学习任务

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一个合理的学习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周期比较短,但是学习任务却比较重,而且研究生阶段有明确的创新要求,这都需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并积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来制定学习规划,如果有明确的读博计划,那么应该考虑如何快速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比如不少高校都是允许学生在两年内完成学业的,此时应该抓紧按照学校的毕业要求,来制定学习计划。通常来说,如果想尽早完成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任务,一定要把学习和科研任务往前赶,比如学校对于硕士研究生往往有具体的创新要求,比如文章的数量和质量等等,这些要求一定要尽早搞清楚,如果能够在研一就发表自己的文章,会为后续的科研和学习赢得更多的时间。在研一期间往往还需要完成一系列规定课程,这些课程往往会为后续的科研奠定基础,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另外对于有读博想法的同学(学硕)来说,要想直博,还需要重视获得足够的学分。研一期间还应该尽早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这样可以围绕主攻方向来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阅读一些专业文章等等,这对于奠定自己的科研基础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没有读博计划的同学来说,在研一期间应该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要重视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后续的就业会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同时在选择主攻方向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当前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最后,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平台,除了要埋头学习和做科研之外,还需要重视交流,尤其要重视与导师的交流。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全人恶天

研一期间感觉很迷茫,该如何做好研一期间的学习规划

首先,当前研究生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比较大,一方面读研有明确的创新要求,另一方面读研的时间还相对比较短,所以很多同学在读研期间都会面临很大的学习和科研压力,很多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通常每天都会在实验室忙到很晚。对于刚走进研究生课堂的研一同学来说,一定要抓紧时间进入到学习和科研状态中,因为研一期间是最容易被浪费和忽略的,一旦研一期间没有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在研二之后的压力就会非常大,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很多延期毕业的同学,往往都是在研一期间没有合理安排好学习规划。通常来说,在研一期间应该做好三件事,其一是完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一些跨考生来说,一定要利用研一的时间尽快补齐知识短板,为后续进入课题组做好准备,其二是尽快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确定了主攻方向就可以围绕主攻方向来制定学习计划,其三是阅读专业文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刷文章。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如果能够在研一就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会明显降低后续的学习和科研压力,而要想在研一就出成果,刷文章还是比较重要的,而且要完成一些重要文章的实验复现,这个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科研方法的过程。对于不少在本科期间就具备一定科研经验的同学来说,在研一期间往往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最后,在研一期间也要重视与导师的沟通,在没有进入课题组之前,也要定期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进展,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建议和帮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其魂不罢

如果导师的时间比较紧张,研究生该如何制定学习和科研计划

首先,研究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大平台,读研期间即使与导师的主攻方向保持一致,而且也在导师的课题组进行科研,导师也很难能手把手进行全程指导,不少导师本身承担的课题任务也比较多,所以时间安排就非常紧张。如果导师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或者说给自己的科研空间比较大,那么对于研究生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科研和学习计划:第一:重视专业方向的积累。对于刚入研一的同学来说,一定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要紧紧围绕自身的主攻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尤其要多阅读相关方向的文章,这是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读文章的前期会有很多障碍,此时要重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这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创新思路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重视与同学的交流。通常情况下,导师会安排师兄或者师姐来指导师弟、师妹,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此时一定要重视多与师兄、师姐进行沟通,这会为自己节省很多时间,也会尽快融入到课题组当中。通常情况下,跟师兄、师姐沟通学习往往能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科研方法,而掌握这些方法往往是进行科研实践的第一步。第三:重视充分利用课题组的科研资源。课题组的交流氛围对于科研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要想发表高质量的文章,除了要重视交流和学习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课题组的科研资源,往往科研资源越丰富,创新的选择空间也会越大,所以当前高校也非常重视科研环境的建设。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黑房子

看了清华学子的学习规划,我告诉自己还能学……

三月春渐浓清华人宅家学习的进度条已来到第六周延期开学,如期开课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清华学子们始终积极进取,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科研中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特别策划“清华宅家学习科研地图”活动邀请海内外清华学子分享宅家学习科研规划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海外5个国家和地区一起来看看小伙伴们宅家都做些什么吧华北地区医学院 单思思从过年到现在,我一直留在实验室做新冠病毒疫苗和抗体的科研。现在每天的科研节奏比原来快了很多,开会讨论进展、养细胞产蛋白、去动物房做小鼠实验等,整个人连轴转,睡觉也想着做实验。为了保证身体能够跟得上,每天还会进行锻炼。我特别珍惜这段时间跟导师和实验室团队的奋战,充满使命感,成长很快。希望我们的研究也能尽快转化!也期待大家能尽快在清华园相聚!机械系 汪泽由于面临毕业,今年寒假我在学校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科研历程。学习、生活、工作的地点都在宿舍,学校的各种措施都非常完善,校园生活还是非常舒服的,感谢学校所做的一切。目前我的论文进展情况良好,上周通过网上视频会议完成了最终学术报告,现在正为论文送审做最终修改。科研工作之外,我每天都会做好时间规划,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并会用app记录下每天做这些事情的时间,以便提醒自己这段特殊的日子应该更加充实地度过。微纳电子学系 魏禹珲今年研二的我科研计划比较紧张,我得抓紧赶上交付时间点,把测试板和芯片加工工作一同完成。在家里科研的感觉很奇妙,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时间规划能力。不过我还是喜欢园子里的节奏,喜欢实验室里相互讨论进步的氛围。人文学院 武瑞居家期间,需要按时修读相关课程。对于历史系学生来说,阅读史料和相关论著是必要前提。我居家网购书籍,利用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检索文献,线上与纸质资源结合使用,广泛阅读,夯实基础。华东地区美术学院 杨秋璇现在我在家乡福建。在这个特殊时期,正好赶上毕业,一切刚开始都有些手足无措。在缺少材料的情况下,我完成了一些纪实性的肖像作品,这与我开题时候的论文方向非常契合,与导师讨论后将此作为毕业创作的一部分,并且通过线上会议交流,其他老师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参与到这个社会中来。计算机系 刘阳光作为6月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在家制定了科研计划,写代码、跑实验、做毕设,利用线上平台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科研问题,每周参加组会、交流课题研究进展,与课题组同学开展学术讨论。科研的同时,我从2月初开始也积极主动承担家乡社区防疫志愿工作,测体温、登记出入、搬运物资……白天志愿防疫,晚上学习科研,我既感受到基层群众的淳朴和生活不易,也深刻认识到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社会作出更多力所能及的贡献。公管学院 施瑞祺 作为跨专业的博一学生,深知学习课程努力做好研究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本学期在学习公共政策以及大数据政策与治理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区域发展与政策、社会学、组织理论、发展与规划、全球化发展课程的旁听。感谢清华的云端课堂平台给予了我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多方面的查漏补缺。近期还与小组同学研究垃圾分类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云上讨论很方便,不同空间依旧可以交换彼想法并推进进展。电机系 王豪很荣幸在此次疫情中我的博士课题“新型杀菌技术”能够在抗疫杀菌实践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家隔离期间,协助罗海云老师研发新型电磁消毒样机和高质量完成博士论文成为了我主要的科研目标。目前在消毒样机研制上已经实现了在模拟现场快速高效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该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公共楼宇空气消毒。华中地区新闻学院 黄骏今年一月份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开题,回到家乡武汉后发生了疫情,遂被抽调到前线的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结合我下沉社区的经验体会,运用本专业传播学理论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评论文章,为一线基层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发声。同时利用休息时间,收看雨课堂上的博士论文写作指导,不断推进自己的博士论文进度。新闻学院 李嘉贝近段时间,我通过远程办公的方式继续在社会媒体进行专业实习。持续和高质的文字输出离不开广泛的知识输入,“宅家”时光里,出于对不同社会选题的报道需要,我阅读了包括煤炭产业、石化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在内的大量文献,提升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脑力”和“笔力”。华南地区人文学院 林培源疫情滞留在家中,曾一度担忧论文进度。幸好回乡之前做了些笔记,加上清华完备的数据库,我才得以在资料不全、工作条件不佳(把梳妆台当成书桌)的情况下,写完了博士论文最后一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和疫情时期的我有着相同经历的毕业生。法学院 陆慧琪疫情期间,我利用寒假和课余时间,参加了针对疫情而开展的线上志愿工作。把疫情相关的信息编撰成每日更新的公开报告,希望为全社会快速了解疫情提供全面而精炼的信息。我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为战疫尽一份力。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经管学院 黄泽霖居家期间,依旧要远程上课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对于我们金融硕士来说,有一部分的同学也会选择利用这段时间远程实习,虽不能现场办公,但要求亦不能放松。同时,我也和导师、同学积极交流,讨论论文题目,保证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法学院 郑嘉耀宅家期间,我完成了导师布置的作业,调研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灾难管控方面制度体制的异同,探究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或修订的法律。这种深入实际的研究工作让我对疫情危机治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希望我的调研成果也能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定参考。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仆疫情防控初期,我就收到了导师对我开题报告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了多次的补充和修改。同时,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下,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个班级共400多人次的助教。并围绕疫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对其“育人”根本目标的思考,撰写一篇论文。疫情的阴霾终将过去,相信我们将以饱满的姿态迎接艳阳春光。地学系 曹超纪疫情面前居家写论文,是对自己自制力的一次考验,需要按质按量完成每天精细到章节进展的写作计划。与导师和课题组同学每周一次的线上会议,每日收到的来自带班助理的关心,系里老师每日在毕业生群里的招聘启示和毕业事宜提醒,一切都好像在按部就班进行,除了对清华园的思念,日渐浓烈……社科学院 王浩从一月份回家参加选调面试直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虽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呆在家里的我并不是很方便,不过有学校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努力克服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我会更加努力的!大家加油,一起顺利毕业!西北地区电子系 单小龙我就读于电子系,本身就需要“软硬兼备”。这个学期在家,学校特意安排了线上实验,尽可能地减少了不能返校的影响,对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学期学校习题课的安排与师生答疑密度也提升了好多。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在家学习,也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颇感受到古时先贤们在家刻苦学习的品质。法学院 张新望对于法律硕士的同学来说,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业负担是不轻松的。我这学期有二十几学分的课程,除了上课的时间,要预习老师讲课的内容、阅读课堂上布置的论文、完成相应的作业,还要开始着手准备九月份的司法考试。线上学习也要和在学校一样,一刻也不能放松。化工系 李嘉辉寒假之前,自己有一篇文章修改完后返回给期刊编辑,在二月中旬我收到了再次修改的通知。我在新疆,导师在北京,我和导师通过线上讨论确定了图文修改方案,修改后提交给导师。昨天收到消息,文章已被顺利接收了,这篇文章也许是未来科研生活中值得回味的、诞生于疫情中的特殊文章。东北地区美术学院 陈博贤居家期间,需要按时远程完成毕业任务。对于我们绘画系来说,因为筹备毕业展,需要绘制绘画作品,会有一些材料和场地的局限,但要求不能放松。我居家自制画板、网购画材、材料试验,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公管学院 张婧雯左手文献,右手数据,公共管理视野下的疫情防控研究,有一线的实践者,有应急管理体系的观察,有社会力量参与的思考。我还会持续关注疫情下社会捐赠的来源分布、募捐流向、国内外慈善机构新动态,为记录和分析慈善抗疫留下注脚。电子系 张永健我所在的课题组负责人带领我们从制作土豆介质谐振天线开始,在有趣而贴地气的设想与调研中逐渐恢复科研节奏。现如今,我主要正在文献调研工作,以及远程连接办公室电脑进行电磁仿真工作。每天一次与导师学术探讨,每周一次课题组集中组会,每月一次天线期刊文献讨论,保证科研效率与科研习惯。计算机系 荆明轩前几天刚刚参加了云上博论,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也完成了培养计划。这次疫情期间社会对医疗、居家服务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更多需求,也发现了现有机器人技术的不足。毕业前的一段时间正好安下心去思考解决方案和技术理论,争取毕业前能再为智能机器人方向做出更多贡献!海外地区经管学院 Alicia Tien (陈薇) 马来西亚籍I am a first-year Master's in Management student, currently attending 2 online course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Global Strategy. Other than weekly lectures, I communicate with my group project teammates via Wechat groups and online meetings. Taking things online did not hinder the learning as much as I anticipated! In fact I am learning a lot more, as the extra time allowed for me to work on my personal projects and explore creative interests such as film making, design, music and self development! On top of all that, I really appreciate the quality time spent with my family.社科学院 Jol Christoph (柯卓尔) 法国籍I am excited to be a graate stud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at a time when China is leading the largest effort in e-learning in world history. This occassion would scarcely have been possible anywhere in the world even a decade ago and it is likely to provoke our exposure to unfamiliar approaches and ideas that will render a quality higher ecation more inclusive and more accessible in the near future. I look forward to learning for my classes, developing practical solutions with my peer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world that is reborn and remade as we overcome this global health crisis. Thank you to our Professors and everyone that has helped to make our continued ecation possible.经管学院 Samuel Remy(任善明) 比利时籍It definitely took some time to figure out how to get the most out of online classes but once you find your routine, it's actually very convenient! I'm really thankful that everything was shifted online so quickly and smoothly, so that our semester can continue as planned.I even managed to find a supervisor for my thesis, without having to be on campus!苏世民书院 Yogaish Khastgir (杨帆) 美国籍Recently I've been continuing my online studies from my h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I miss my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from Beijing, I feel lucky to be able to continue to access many of Tsinghua's great resources through an online medium. While we are not able to partake in the in-person experie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 have made online classes proctive and rewarding. I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my online studies and hope to return to Tsinghua's beautiful Beijing campus soon.面对疫情,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清华的优良学风,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八字学风落实到了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百余年来,清华人历经种种考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疫情可以阻挡我们回归校园的脚步,但无法阻止我们学习科研的决心。2020年,清华人在学风建设的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进!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始终将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成才之本、立校之本。2019年3月,清华大学全面启动“学风建设年”工作,深入开展学风大讨论和工作调研。2019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召开学风建设大会,对“学风建设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了深化“学风建设年”成果,2020年3月13日,学校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学风建设要求,使优良学风深入人心,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特别策划“清华宅家学习科研地图”活动,邀请海内外清华学子分享宅家学习科研规划。你们不在,我替你们好好逛清华,喵~清华学子笔记大赏!听说你们还想看!Our Story!“2020春·留住记忆”期待您的作品!图文来源 | “清华大学小研在线”公号(ID:xiaoyanthu)编辑 | 赵姝婧感谢同学们提供宝贵图文!

陈风

想读我的新闻传播研究生?说说你对科研的打算……

欢迎关注官方微博:@木铎新传离初试成绩公布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啦,小可爱们是不是近来都在为复试加足马力准备呢?如果面试官问你:“能说一说你的科研设想吗?”你该如何回答呢?什么是科研设想?我需要准备什么?这些你都了解吗?锵锵锵~相信刚刚有的小可爱一定虎躯一震、心头一紧,对于科研设想感到迷茫。不要怕!今天学姐要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科研设想小tips,帮助你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1科研设想是什么科研设想,通过字面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你今后学术研究的设想、未来学习的安排。考官或者是导师通过这份科研设想可以快速了解你的学术能力、学习计划和学术素养等。目前将学术设想设置为面试的重要部分进行考察的非中国传媒大学莫属,所以说如果有考中传的小可爱请注意,一定要抓紧时间构思一份科研设想出来,面试的时考官会围绕你的科研设想进行发问,必须重视起来提前做好准备哦!当然,科研设想这种“点睛之笔”,不管是学院复试有没有硬性要求,“有”一定是比“没有”要好哦。一份扎实详尽的科研设想,不仅可以让考官第一时间了解你的学术能力;而且科研设想的方向以及内容,还会吸引你的意向导师,为之后的导师选择打好印象分。所以说不论大家面试的是哪所院校,你可以将科研设想作为简历资料的一部分一起上交给考官,给导师发邮件的时候也可以附上去作为补充材料。总之,作为为面试的加分项,科研设想必须安排起来!2科研设想的组成部分研究方向、目的及意义科研设想的整体逻辑可以参考论文的开题报告,大致结构非常相似。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此次科研设想的研究方向,可以结合你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本科论文方向,例如新媒体研究、跨文化传播、媒介伦理等等。如果实在是有些迷茫的小可爱们,可以去搜一下目标院校的官网,查看导师简介,里面会有罗列导师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都可以作为参考。切记,研究问题一定要落脚到具体的点,研究题目尽可能详实,让考官一看就知道这篇设想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千万不可以太过笼统。研究问题需要清晰展现本研究大致是用什么研究方法去研究什么对象,要有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而这些思路在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中要有所体现。选题目的可以列举你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想要研究出什么内容;选题意义则应当体现出选择该科研选题,对于学理上的贡献和现实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文献综述科研设想中最最重要,最能够体现你学术水平和素养的内容,就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需要小可爱们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问题对应领域内的大量论文做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资料梳理,去分析提炼出:step1、选题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历程、最新进展等step2、找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借鉴的成熟的研究方法step3、领域内有哪些问题解决了、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找到可弥补的内容step4、自己的研究对此可以提供怎样的贡献和帮助,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到哪些创新。这整个过程需要对其作出综合性阐释,得出一个结论:通俗一点就是前人对该议题研究有什么,目前我找出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的研究议题对此可以解决什么。这就是基础的文献综述啦。文献综述的学习的确有一定难度,小可爱们可以去知网搜索一些文献综述类的论文,或者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论文,去阅读其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多看几篇就会找到感觉啦,相信会有所助益。其中文献综述要注意以下:引用格式:对于文献的引用格式最常见的是“APA”格式,当然也有的同学喜欢插脚注,这种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可以参考目标院校的硕博士毕业论文的格式自行选择。语句用词:虽是文献综述但是用词上整体尽量保持简洁,一定避免原文100%的复制粘贴,最好自己组织语言去阐述你想引用的作者的观点,否则你的查重率可能会一片红哦。相关性:文献综述虽然重要,但是要切记所有功夫都是为了你的研究问题服务的,文献综述的撰写一定要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紧密联系。千万不可以写着写着跑题或者是范围铺的太广,导致看的人不知所云。参考文献:小可爱们一定要记得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及时记录参考文献哦,否则最后忘记参考文献有哪些,再按照标题折回去找,会花费太量时间。(ps:学姐以前就曾经忘记及时记录,导致最后花了巨长的时间一个一个重新搜索o(╥﹏╥)o)有一个好方法,小可爱可以在知网中【勾选】你要参考的文献,然后选择【导出参考文献】,这样直接复制,既节省时间又可以get到标准的格式,一举两得!(附上教程之 如何批量导出参考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的撰写相对来说思路比较清晰,基于前一节的文献综述,我们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姐在这里强调一下,研究方法非常重要,一定要结合大量文献阅读和自己的选题情况来确定适宜的方法。同样大家可以参考硕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一般需要写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等等。如果涉及问卷调查法,需要找到合适的量表;如果牵涉到变量,需要清晰表述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等因素,并找到合适的模型;访谈法和问卷调查都需要在附录附上具体问题、内容分析法则需要附上编码表……这些细节都是小可爱们需要注意的。课题计划最后是课题计划部分,相对于上面三部分来说,这一部分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考察你的研究有没有计划性。所以说这一部分实事求是地写,符合实际情况撰写就好啦,注意表述清晰,不要过分夸大,可以制作简单的表格便于阅读。3注意事项查重问题:学姐这里再三强调啦!千万不可完全复制粘贴、更不可以抄袭哦,阅读你科研设想的老师学术经验绝对比你丰富,你看过的论文他们一定也看过并且比你还熟悉,如果有抄袭现象被发现就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后续完善:写好的科研设想可以给目标院校认识的师兄师姐看一看,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把关,切记!病句、错别字这种低级错误千万不要犯。阅读文献:小可爱们一定要多阅读文献,方可下笔如有神。可以按照目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排名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文献阅读;一般我们所说的四大刊物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这些都是值得研读的好刊物。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顶尖期刊,阅读高质量文献,也可以吸一吸大牛的欧气哦;除此之外硕博士论文的行文非常规范,阅读该类论文可以让你的科研设想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通顺。参考文献:文献尽量多参考SSCI的国际期刊、C刊、核心期刊、名校硕博士论文等高质量文献……这样你的设想整体才是扎实的,所做的文献综述质量也是比较高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好小细节可能会在复试中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哦。手把手教学来袭(▲举个例子系列之 如何按期刊搜索文献)(▲举个例子系列之: 如何按院校搜索毕业论文)考官的心思咱们猜不透,面对机会唯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够临场不慌、从容应对。想要了解更多复试信息,可以戳之前推出的【高分复试经验贴】哦~小可爱们,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啦,大家坚持一下,利用在家的宝贵时间再努一把力,上岸必须给我安排!对于复试还有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崽们 这里看 复试集训班还在开课中!宅在家里不要焦虑!正是安心学习,准备复试的大好时机。根据经验,每年初试成绩查询时间从2月10号左右开始,后续院校陆续公布成绩,同城院校出分时间相近。留给大家准备复试的时间不多,尽早准备!编辑|小桃学姐策划|墨墨学姐主编|小桃学姐总编|Duty学长【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仁政

本科生科研指南(22):追随内心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本科生必然要面临科研方向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繁杂的信息和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建议,本科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诸如:1、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意义和相关背景是什么?2、该研究方向是否属于国际国内热点或前沿的研究方向?3、能否有望在本科阶段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甚至重大的突破?4、自身的能力能否适应该研究方向对本科生相关研究能力的需求?5、在研究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自身需要补充哪些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当然,本科生也可能围绕个人的前途和长期发展存在若干的担心和疑惑。虽然以下列出的问题未必跟科研直接相关,但是同样是本科生关心的热门议题。1、科研工作能否为自己后续免试推荐研究生加分?2、能否在研究生面试过程中形成个人的亮点和特色?3、后续出国深造的话,是否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录取概率并获得奖学金资助?4、该研究需要投入的时间大概要多少?如何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中落实相关时间?在回答这些问题和做决定以前,我们不妨先仔细审视一下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科生可以尝试先将与科研无直接相关的因素丢弃一边,从而专注于科研本身去思考。对于大部分的本科生而言,影响其做出最终决定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个人兴趣诚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本科生不但有强烈的主观意愿投入大量的时间于该事情,甚至可以从宝贵的休息中挤出时间去做。就结果而言,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事情的执行情况还是本科生的个人身心愉悦程度均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同理,兴趣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一书中,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详细描述了他和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克里克全心全意地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研究DNA内部结构的详细经过,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模型但又不断地被实验结果所否定。但是,他们依然痴心不改,努力坚持,最终合作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极大地影响并改变了人们对生物体基本遗传物质结构的认识。由此可见,兴趣的确是科研工作最好的驱动力。学校特色在报考学校以前,很多本科生可能对自己所在的学校进行过详细的调研。在科研方向的论证阶段,不妨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所在学校的学科、学术、平台、研究等方面的特色,这个对于后续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导师的选定以及个人的长期发展均是大有裨益的。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能源电力行业为背景,以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目标的行业内特色学校,其在能源电力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结合学校的特色专业和学科,本科生可以大胆地开动脑筋去做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方面学校和导师既有意愿也有相关知识、能力和人脉尽力去帮助其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强大的校友资源也可以在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给予帮助。例如,华北电力大学的绿色电力协会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等系列活动并坚持了10余年,不但给偏远地区送去了电,而且为老乡增了收。这个例子就是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开展科研和社会实践工作的典型案例。职业愿景在科研方向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具备条件的话,本科生应尽可能地将科研工作与个人的长期职业愿景相结合。具体而言,本科生可以通过科研进一步详细了解拟从事职业的重要信息,并有更多机会跟相关职业的从业人员接触。长期坚持以后,本科生不但能够厘清科研的目标和方向,而且对长期发展所涉及的重要问题也能有一个更为具体、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后续做事过程中,本科生便一直可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个人的努力与科研工作以及职业发展目标相一致。一些注意事项及小技巧罗列如下:兴趣应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及思考之上兴趣的确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本科生要围绕感兴趣的事情不断的尝试、探索、思考和论证,详细确定自己的兴趣点。部分情况下,一些本科生所谓的“兴趣”有时候并非如此,实际上其未必真的感兴趣,类似于叶公好龙,哪天机会真正的摆在面前反而止步不前。本科生应尽早制定职业的愿景及规划一般而言,本科生应在大二的时候便开始思考此事,并且有目标的搜集相关信息,向老师等长辈咨询以及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等获得对拟从事职业的若干新认识。在科研的过程中,本科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进一步丰富与职业愿景密切相关的能力、简历以及相关领域人脉。本科生应全力以赴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开展详细的调研在初步拟定一个大致的科研议题后,本科生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让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后续进行科学论证及判断所需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实在不胜枚举。比如,想了解某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可以关注若干知名科学家的近期言论及报道;想知道科研需要具备的若干核心技能,可以关注相关知名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及历史文章;想具体了解跟自己情形类似的本科生相关科研的经历,可以看知乎上的一些热门问答或者自己去提问。总之,本科生需要不断地开动脑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围绕目标进行调研并解决问题。总之,本科生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都应该首先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认为有重大意义、有重要价值的事情。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大一通之

本科生科研指南(15):兴趣培养

通过前期的文献查找和阅读,本科生应已对若干已调研的学科领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决定未来主攻的研究方向以前,不妨先详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兴趣点并着力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1、依托兴趣开展的研究工作可以迸发出本科生无穷的动力。本科生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无论是学习还是接受能力均较强,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品质。只要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本科生便会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去思考、探索、论证直至成功。因此,只有依托于兴趣开展的科研工作,本科生才能够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2、兴趣是本科生面对挫折时仍然能够执着坚守的重要力量源泉。无论是科研还是平时做事,即使周密计划和布置也难免在执行时有所偏差。无一例外,大部分本科生开展科研探索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包括思维方式的不适应,导师交流的不通畅,实验方案的执行不力以及数据分析的举步维艰等等。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些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大部分本科生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和暂时的困难,只要本科生对研究的题目感兴趣并且能够下定决心解决,在导师和相关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均都可以顺利克服。由此可见,在开展科研工作以前,本科生的确需要对个人兴趣进行一番梳理和培养,能够从更高的高度看问题。3、兴趣可以持续的在本科生后续人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如“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本科阶段,同学们如果能够对未来的人生做一番科学、理性的思考,那么后续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会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引导本科生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能够为之踏实奋斗。通过参与科研的经历,本科生可以进一步着重培养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信息获取及文献调研的能力和科学论证的能力,这对于个人的兴趣和志向的确定和执行均是有所助力的。从另一个方面讲,若本科生无明确的兴趣点,后续的科研工作便如无的放矢,无从开展,笔者简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各个学科的细分日益深化。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每个学科均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生物学学科为例,早期的生物学主要是以形态描述为主,后续逐步过渡到实验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时期。当今生物学的学科范围涵盖甚广,不但包括传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水生生物学等等,还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新兴学科,并且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物理学和计算生物学等新分支。由此可见,如果本科生只是笼统的对生物学感兴趣,其面对的书籍和文献均浩如烟海,无从下手。2、即使研究同一领域,不同学科对目标的理解和差异甚大。每个学科均有自己的特色、方法论以及拟达成的目标等等,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本科生的重视。例如,经典的四色问题是由南非数学家法兰西斯·古德里在1852年首次提出的,该问题简单可以描述为“是否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为所有地图染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其严格的数学证明是异常困难的。同样是这个领域,理论数学家的目标是数学上纯粹的证明,计算数学家的目标是借助计算机手段得到该问题的完全证明,这在1976年由数学家凯尼斯·阿佩尔和沃夫冈·哈肯已经实现,而工程领域科学家关心的是如何将该定理在众多工业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本科生需要先确定自己核心的科研价值观念,才能逐步确立感兴趣的课题。3、不同研究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迥异且互补性较低。一般而言,每个学科均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可供本科生和初学者借鉴和参考。因不同学科的特色和定位不同,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大不相同。以上面讲述的生物学学科为例,从事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同学可能更多会关注植物的形态和外观,比如花瓣形状、颜色及其对应的植物学分类等等。而从事计算生物学的同学则需要牢固掌握数理方程、计算数学以及误差分析等等基本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同属于一个大学科,不同子学科间的基础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可能甚少,其相互间的知识联系也可能很微弱,而研究方法可以互相借鉴的则更少。本科生在确定研究兴趣的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几条建议。1、多向人请教。通过各种机会加强与他人的交流,这样可以使本科生开阔眼界并增长见识。对于拟准备参与科研工作的本科生,不妨多跟导师交流和研讨,了解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若干重要研究方向,也可以多向研究生请教,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展。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旁听若干学术会议,听一听顶级专家们对研究领域相关进展的介绍,一定受益匪浅。2、做好调研工作。调研是本科生真正了解某个领域的必由之路,只有基于扎实、详细的调研才能够对拟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和洞见,对此本科生要高度重视。凡事不要只是一知半解便浅尝辄止,而是应该力求理解透彻并且真正的学会、弄懂。3、职业规划尽早。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本科生应时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长期坚持之后,不但可以保证本科生对拟开展的科研工作目标明确、动力十足,而且对于其后续的长远发展也可以积累深厚的知识、简历和人脉。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非吾事也

国家战略“973”科研计划,“学术女神”颜宁再次闪光,太棒了

前段时间,中国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北斗”历经26年终于完成最后的组网,成为网络上的头条热搜,也让无数人知道了“北斗”身后拥有无数伟大的人,诸如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这位作风朴素的老科学家不仅提出了“双星定位”设想,打开了“北斗”诞生之门,还提出了中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其实,除了“863”计划有力地推动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我国还提出了“973”计划推动基础科研发展。近日。科技部还发布了“973”计划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学术女神”颜宁再次闪光,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优秀,太棒了。“973”计划是我国于1997年提出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为的是解决国家战略需要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此次验收的是2019年结题项目,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颜宁主持的“真核生物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验收结果为优秀。在“973”计划中,蛋白质科学研究属于四大重点科研方向之一,刚过不惑之年的颜宁身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佳绩,不愧是“学术女神”。颜宁是山东人,从小生性活泼、聪慧机灵,成绩特别优秀,不出所料,高考时通过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最好的高校清华大学录取,成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一名学生。来到清华园,即便在这个遍地天才的地方,颜宁依旧出类拔萃。然而,对于她来说,清华只是她的起点。临近毕业,她趁着清华校友、世界知名科学家施一公回国作报告的机会,用一份“狂妄自大”的自荐信得到了施一公的青睐,获得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并且有幸成为施一公的亲传弟子。在普林斯顿这所全球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颜宁前后一共生活学习了7年,拿到了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进行了为期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学术天赋出众、科研成果出色的她,受到美国当地企业的热烈欢迎,博士后工作尚未结束时,就接到了无数科研单位的橄榄枝,愿意提供高薪厚禄、优渥的科研环境,邀请她入职。但是,颜宁统统不为所动,跟随恩师施一公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飞机,重回母校清华大学。颜宁是清华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因为讲课生动幽默、十分风趣,颜值又高,平易近人,还是清华学子最受欢迎的教授,“学术女神”的称号就是从那个时候慢慢传扬开来。她在清华医学院足足工作了10年,期间主导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还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直到2017年,她才辞去清华博导的职务,接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成为该校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两年之后,她还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科研实力出众,让人敬佩。如今这位“学术女神”虽然身在国外,但是依旧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兼职教授,在国家战略科研计划“973”中也是重要的科学家。此番,她依托清华大学,身为首席科学家主持蛋白质科研工作,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太棒了。诚然,现在还有很多优秀的华人科学家身在海外,可是,我们也能发现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科学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来。相信,未来这样的科学家只会更多。对此,你怎么看?

有瞽

“科研痴”倾心育“大国小匠”

在车架上载有两箱30L重的消毒药液,只要设置好远程遥控、自主导航等功能,就能代替人工进入高污染环境消毒作业。黑色自动喷雾炮有效射程在5米以上,一小时能消杀1.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人的工作量。这款具备5G通讯、激光雷达测距、智能语音播报、智能导航避障等功能,拥有多项自主发明专利的消毒机器人,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一群高职学生在疫情期间紧急研发而成,目前已经承接市场合作订单金额达765万元。在2020年的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赛和第十一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AI激光雷达防疫消毒机器人”项目夺得职业院校赛道组金奖,引发场内外高度关注。指导这一研发的是该校船舶与航运学院副教授任晋宇。他高中时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从重点高中火箭班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此后攻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研究生。2009年硕士毕业后,任晋宇进入一家大型船舶制造企业,从事船舶海洋工程项目科研工作。在与一线工人打交道中他发现,这些毕业于中职高职等院校的年轻工人,对专家的技术指导理解不透、不注重科研实践与学习,导致产品制造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低劣,国家在此项重要工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对于该领域发展极为迫切。他觉得,“相较于继续从事‘国之重器’攻关,培养‘大国小匠’同样重要。”2011年,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邀请下,任晋宇从企业转型进入该校船舶与航运学院任教。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自信,科研氛围不浓厚。任晋宇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启明学院的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实验班,向各类国家级赛事发起冲击。在学校的支持下,他联合船舶、电信、机电等多个学院师资力量,设置协同创新中心,邀请10多位各领域的老师加入,为师生科研提供集成优势指导。创新实验班通过新生入学讲座以及“科学技术协会”与“船舶与航运协会”,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大一进入科研团队。根据学生特点划分组别,有机械设计组、三维设计组、程序算法设计组、工业外观设计组等。“我鼓励他们学会自我学习和管理。每天早8点、晚12点,严格执行计划。”刚开始有学生报怨“太严格了”“制定的目标太高,恐怕难以实现。”但他觉得,“只要学生感兴趣,我们就给机会。只要学生不放弃,我就决不放弃。”在确立研究方向时,任晋宇引导学生贴近市场研究,“我经常带他们参加工业博览会,既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需求,也学习同行院校的前沿研究方向。”他还培养学生撰写专利申报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科技创新思维。有一位海军军官来校交流时表示,军舰每次“洗澡”特别麻烦,需要拖进船坞才能清除船底附着物,得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这给了任晋宇启发,他指导师生团队以问题为突破口,历时一年研制出一款水下清洁机器人,可以像环卫扫地车一样,给船底进行大扫除,船不用拉入船坞,就可以直接在水下清洗。“仅这两款机器人,我们就申报了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等9项专利。”这款“蝙蝠侠”智能水下清洗机器人一举夺得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他指导参赛的“蝙蝠侠”智能水下清洗机器人和水下管道检测机器人因为贴近市场需求,当场就被苏州一家企业看中,以500万元的金额签下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疫情期间,该校“科学技术协会”会长、2018级船舶专业潘白龙关注到机器人代替人工消毒成为市场趋势。他立即联络上创新实验班的12名同学组队,整合以往研发的几款机器人优势,历时大半年研发出了“AI激光雷达防疫消毒机器人”,还申请了6项专利。高职师生团队研发实力相较于其他研发机构差距较大,在成果转化对接中往往不占优势。然而任晋宇研发的机器人却能胜出,他有“诀窍”。“知名机构的成果转化往往开价很高,令企业一时无力承接。我就打‘价格战’,报价整体比其他机构校低,又有全面的知识产权,往往能与企业顺利谈成。”8年来,该校学生在任晋宇老师指导下成功研制出13款机器人,其中有7款机器人获市场和政府青睐,成功签订成果转化协议,截至目前已经卖出1600余万元。此外,在任晋宇的创新培养下,有15名高职学生通过“机器人”相关项目走上创业道路,开办了4家公司。2019年,任晋宇获评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成为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此荣誉的教师。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