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雅彦

中科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

来源:科技日报7日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美国仍是世界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最大贡献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其后。中国是自然指数十大贡献国中唯一实现指数值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全球榜单中居于首位的科研机构。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的科研产出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其高质量科研产出仍是中国的两倍多,而中国也延续着急速上升之势。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德国、南非和巴西都是所在地区的领先者。数据表明,与前一年相比,中国有49家科研机构提升了它们在全球500强科研机构榜单的位次,另有14家中国机构新进入了全球500强,仅有15家位次下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四所大学已位居全球大学研究机构25强之列。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博士表示,中国在指数中的地位得到持续和显著提升,“中国在指数中的论文产出从2016年到2017年有高达12%的增长,远高于2015到2016年的增幅,因此,许多中国机构指数排名有所上升。与中国显著增长相对应的是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论文产出增长乏力或下滑。”据了解,美国有62家机构的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位居自然指数整体排名第五位,只有4家机构排名上升,15家下滑。自然科研方面据此分析,高质量科研的出版日益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机构之间为了在版面有限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展开激烈竞争。“鉴于纳入指数的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近乎不变,中国论文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让其他国家失去其份额。”斯温班克斯补充说。(记者操秀英)

此下德也

一位博士进入科研机构后的4大感受:科研人员成了生意人,扎心!

本人从事植物学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不知道是我感觉错了,还是自己需要重新适应目前的科研环境,博士刚毕业时,我怀着对科研的梦想踏入科研岗位,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单位,工作以来,感触良多。科研工作倒是兴趣使然,但是科研氛围倒是不断体会,用几个词来形容对我对自己眼前所见科研圈的感受吧…第一感受:“浮躁”进入单位不久,人际关系渐渐熟悉之后,同事之间的交流多了,可交流谈论的大多数却是抱怨,用怨气冲天来形容也并不为过,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职称晋升难。首先是上升空间小,有的单位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名额倒挂,有的还已经超前用完了高级职称名额。2. 竞争压力大。职称竞争大,课题项目申请竞争大,国内外同行之间竞争大,同单位内相互竞争大等等,导致了大家身心俱疲,无暇他顾。3. 没有安全感。大多数科研人员防范之心过重,不喜欢团结合作,自私自利,贪心尤甚,各自为战,都以为自己能把各个研究方向做好,不愿意深入交流和分享,有的甚至连课题组内部人员都过于防范,深怕别人窃取了自己的idea或者研究材料等等。4. 领导或课题组PI“与民争利”现象极为突出。领导或课题组PI与课题组青年科研人员争夺利益,不顾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也不顾课题组的长远发展,很多PI只顾自己完美、安全地退休,退休以后课题组生死存亡与自己无关。5. 科研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之间工作配合不够默契。科研人员不愿意花心思阅读了解行政管理文件,不按相关文件和规定准备和上交材料,乱七八糟全扔给行政管理人员清理整理;而有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愿一而再再而三的应付这些事情,有时懒政推诿不作为,导致科研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潜在矛盾突出。6. 乱七八糟的关系应酬层出不穷。美其名曰“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建立潜在合作关系”,不管与自己相关与否,领导来了要应酬,专家来了要接待,诸多事情,让你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应付,耗费大量时间来应酬,晚上回去还得指导研究生工作,每晚都将在半夜或者凌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不过反过来想想就释然了,“你这不是自找的么?知道这行是这样的,你就别干呗”。呵呵!想象到也是,长此以往,慢慢地磨平了棱角,耗出了鬓霜。第二感受,“不择手段”这里的“不择手段”,指的是在课题项目申请方面。课题项目的申请,关系着课题组的维持以及发展,这是整个课题组,乃至整个研究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现象在目前的科研界就是“傻子行为”,而这样的“傻子”已经几乎没有了,当然这“米”还得使劲弯下去才能得到,如果有可能,可以跪舔脚趾。我记得刚入职不久,一位领导的话让我终身难忘;“科研人员在出去拉项目、跑项目的时候,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尤其是横向项目,不要把自己当成知识分子,不要有什么所谓的自尊或者不好意思,把话说现实一点,去跑项目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三陪’就行了,陪吃陪喝陪玩儿,总之把别人陪好陪舒服就行……”,当时我脑袋里一片空白,这话也太露骨了吧?不过我后来慢慢才知道,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圈子里“混得好”吧。仔细想来,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每年递增,出的研究成果呢?能有多少?成比例吗?对现在或者未来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有多大效力?或许这都属于是基础研究的未来投资吧。第三感受,“唯利是图”为了维持课题组的发展和自身的生存问题(即工资问题,财政全额拨款单位除外),用“见钱眼开”来形容绝不为过,只要是有风声,听说上面要立什么项目,那就得全民出动的跑项目,不管什么研究方向,不管能不能结题,只要大致的相似研究,先拉回再说,因为拉不回来,说不定接下来的一两年,课题组就没“米”下锅,团队人员就没钱发工资,即使拿到了经费,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得在年底考虑和顾及“方方面面”所谓的关系。这样的氛围下,能做好科研?能有突破性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四感受,缺乏人文情怀很多科研体系严重缺乏人文情怀,江湖气息严重,有的个别所谓的科研大牛们,聚在一起,以聊低俗笑话为共同乐趣,以显示自己的江湖气、接地气。科研人员不应该是挑起国家科技发展的脊梁的群体么?不应该有广博的人文胸怀的么?不应该有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情怀的么?或许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有人会喷我了,“你傻吧,这年头谁还心系祖国和人民”,确实也是,现在这样的逐利氛围下,谁还有心思安心做科研,能顺利挣钱养家糊口就不错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文科类的必备,也应该是理工科类的必备,没有人文情怀和素养的科学家,是不会有太崇高灵魂的科学家。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不能流于形式,应该紧抓培养,将这些未来科技脊梁培养成真正有胸怀有担当、心系天下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在很多畸形的科研现象,很多学生敢怒不敢发声,因为一发声,你将不能毕业,这么多年的研究生生涯将付之东流,如果不发声还有可能在毕业以后,在这样的氛围下,依葫芦画瓢,从中赢利。青椒们不敢发声,因为发声了将自断自己的前途和晋升路径,也将自绝于“人民”。但是现在,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确实是把科研当成了生意,也无形中把自己培养成了生意人,而且是全能型的生意人,把单位的科研平台当成了自己公司的研发平台。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学生做实验发文章毕业,获得一个学位,然后也期待能像自己导师一样,做一个科研界的生意人。如果这样的氛围持续下去,我真担心会毁掉科研生态,不仅毁掉一两代人,而是科研界的未来。科研界的现状是否真是我眼中的这样?还是个别现象?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愿我说的都是错的。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买麦提

九守

建立23个科研机构!这个省的5所高水平大学走向全国,立足创业

陕西省是高校比较多的省份,而且高水平院校也比较多。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而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211工程、双一流建设大学。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陕西省的高校在招收优质生源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为了打开局面,陕西省高水平大学主动出击,向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发展,成立大学或科研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省、市高校协作,创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西安交通大学C9联盟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学A类,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等面各全国招收“少年班”的高校。(1)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地处珠三角地理核心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顺德区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组建的。(2)西安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2000年9月,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挂靠在深圳市虚拟大学园,是首批入园的重点大学之一。(3)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与浙江省共建的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经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省校共建事业单位。以西安交通大学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充分发挥省校双方优势,面向浙江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重大装备、先进制造、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分阶段设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山东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是西安交通大学与青岛市政府、胶州市政府联合共建的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青岛市高教工委和青岛市科技局共同管理。青岛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西安交通大学注入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在青岛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一体化联动发展。(5)上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设立的产学研合作机构,代表学校开展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机构。2006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为事业单位法人。(6)河南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2020年6月,河南省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并共建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7)江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是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的副厅级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究院于2004年5月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挂牌成立。苏州研究院目前设立有重点项目与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发展部、教育培训中心、产业与资产(财务)管理部四个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负责的干部队伍。(8)河南洛阳西安交通大学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2020年6日14日,郑州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洛阳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西安交大洛阳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意向协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西安交大签署了共建博士工作站协议。二、西北工业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高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1)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太仓校区;2018年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与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协议签约仪式在太仓市举行。太仓校区一期工程于2019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1年6月底前完工使用;二期工程于2021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23年6月底前完工使用。(2)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已于1999年10月成立,是集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一体,已经成为学校“产学研”重要的对外窗口和“珠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机构。(3)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11月21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共同推进“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闵行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4)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2019年10月18日下午举行的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西北工业大学与通州区政府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研究院建设迈出坚实一步。(5)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2017年1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于2017年7月签约落户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2018年4月投入使用。(6)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它是西北工业大学下设科研单位,于2017年成立。将重点开展海洋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集科技成果研发、领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海洋等领域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载体,支撑青岛创新城市建设和西北工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7)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它是西北工业大学下属科研机构,于2018年成立。2018年2月6日,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在江苏太仓成立。2019年1月5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正式投用。(8)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2020年8月27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投用。2019年9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揭牌。研究院将聚焦宁波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在科研领域资源,瞄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方向,聚集院士等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打造创新示范型研究院。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211工程”大学。入选“2011计划”重点建设行列,''两电一邮''(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成员。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2020年5月28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市合作共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作为“重大平台、产业及科技创新项目”,正式破土动工。(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院;2013年11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院将以突出北斗的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产业为主要方向。(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建的事业法人单位。(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科学研究院;2019年12月2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揭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科学研究院将通过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城阳产教融合促发展再添新翼,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的项目投资总额为83亿2000万元人民币。将充分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硬核”科技领域,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重大科学研究阵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2018年2月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研究院围绕以氮化镓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亚毫米波器件与电力电子器件,开展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和产业应用工作,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微电子领域的高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微电子产业培育三大平台。四、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高校。西北大学南海研究院已于9月28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揭牌仪式。五、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长安大学是入选了国家“111计划”高校,“双万计划”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长安大学杭州研究院(筹)已于2019年8月14日揭牌。尊敬的网友,陕西省五所高水平大学的举措,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提出高见!

瓜祭

多措并举,推进地方科研机构发展

要从国家战略、法律地位、支持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地方科研机构的发展。第一,在国家战略上,要进一步强化地方科研机构的定位和作用。地方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进一步明确地方科研机构在区域乃至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第二,在法律地位上,应明晰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使科研机构的设立、运行、管理和发展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在支持机制上,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只有持续不断地给予科研机构以稳定支持,才能催生出引领性的科研成果。第四点,在评价体系上,要强化激励导向和以人为本。要有更前瞻的谋划和思考,建立分类评价体系,鼓励“寂寞长跑”型的瞄准重大科学问题的科研行为。要给予科研机构一个相对稳定的科研生态环境,使科研人员有足够“试错”空间,从而获得源头性的重大发现、原创成果。此外,还要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源:科技日报

无违

全球科研机构TOP50榜单 中国科大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日前,自然出版集团更新了最新的自然指数,此次自然指数公布了2020年度榜单。在全球科研机构TOP50榜单中,中国科大首次跻身前十,位居第8,2019年贡献份额(FC)为455.82,论文数(AC)为1231,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2。在榜单前十名中,中、美两国各占三席,中国入围的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8)和北京大学(第10)。自然指数通过追踪机构和国家发表在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呈现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的情况。该指数主要采用论文数和份额两种科研产出计算方法:另外,今年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还增加了机构上升之星榜单。该榜单追踪2015至2019年各机构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榜单第2名,中国在该榜单占据主导地位。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德也

全球最强的科研机构:清华北大未进前10,这家中国机构排名第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带来先进的生产力,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同时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每当新的科学技术出现时,都会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例如:移动支付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大数据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和判断;未来5G通讯的普及将为人们节省大量时间,带来更好的应用体验。当今世界,科技实力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砝码,很多国家都将大量资金投入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那么,放眼世界,实力最强的科研机构有哪些呢?最近,国际著名的自然指数网站根据全球各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力,评选出了全球科研实力最强的100所科研机构。我们可以根据各国上榜的科研机构数量和排名情况来分析各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本次榜单中,排名前10位的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机构分别来自6个国家,其中美国4所,德国2所,英国1所,法国1所,日本1所,中国1所。美国作为全球科技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本次共有4所科研机构进入前10名,这是美国超强科研实力的直接反映。进入前10的美国科研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中,哈佛大学全球排名第2。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世界高等学府的典范。这里曾经诞生了133位诺贝尔奖得主,数量在全球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排名第1。我们熟悉的很多名人均来自哈佛大学,这里不仅培养了很多知名的科学家,也走出了很多世界级的富豪,例如,国际知名社交媒体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微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均来自哈佛大学。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是世界老牌科技强国,这些国家进入前10位的科研机构分别是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协会、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剑桥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本次榜单中,中国也有一所科研机构上榜,是前10名中唯一一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在很多国人眼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我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那么,它们的排名进入前10了吗?其实并没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15位和第12位。本次排名中,唯一进入前10的中国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并且,中科院打败哈佛大学,排名全球第1。中科院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有“中国天眼”之称的FAST射电望远镜,它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建造的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和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而FAST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关于这份最强科研机构榜单,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美男子

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科院蝉联榜首 国际合作成绩亮眼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截止目前,中国科学院与全球61个国家的174家机构签署了院级协议,近4000位外国人才和1600余名外国研究生获得资助来中科院访问、工作和学习。2019年在中科院开展实质性科研的外籍人才达到1600人。1月7日,自然指数发布了2019年度最新全球科研机构排名榜单,中科院蝉联年度榜单全球首位,这也是中科院连续8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1月17日在中科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如是说。张亚平介绍说,中科院与科技发达国家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与美物理学会等共同举办“中美物理合作: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讨论了物理学、科学教育、科研诚信等话题,建立了两国科学家民间高级对话渠道;推动与美国科学院、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等机构的实质合作;持续深入推动与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合作;加强对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土耳其等特色创新国家的科技合作。此外,还与俄罗斯科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路线图,拓展了拉美合作布局。中科院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建设取得新成绩。中科院与巴基斯坦高教委联合启动了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筹建,并创新筹建机制,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旨在地球科学领域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国际一流的卓越研究中心。双方已部署实施地质灾害、气候变化、印度洋联合科考等方面合作项目。此外,针对斯里兰卡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病区安全供水的需求,中斯水中心开发了三套安全饮用水关键技术与设备,陆续在CKDu病区开展现场技术示范,为当地近4000名村民和1300名学生提供了安全饮用水。“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总部落户北京怀柔科学城。2019年,来自全球15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成为ANSO新成员,总数达到52家;成立ANSO专题联盟,建立“一带一路”健康走廊、粮食安全走廊等平台,目前有近40家国际科研机构参与的项目和培训计划正在推进中;促进国际青年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设立了ANSO-CAS奖学金,每年面向全球招收培养博士生300名、硕士生200名。中德两国科学院共同签署并发布《北京宣言》。共同倡议积极向公众宣传科学和基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这是德国国立科学院成立近400年来,首次联合一个国家科学院发布联合宣言,在国际科技界、尤其是德国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张亚平说。【来源:中国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对门儿

湖南理工学院设立21个校级科研机构

湖南日报新湖南4月9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司念伟)“研究中心将立足湖南面向全国,重点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建筑遗产学学科建设,更好服务文物保护和社会发展。”作为湖南理工学院新设立的21个校级科研机构之一,4月9日,该校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杨恒山信心满满地说。 按照“强化优势、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注重绩效”的原则,湖南理工学院注重强化校级科研机构在凝练科研方向、培育科研团队、提升科研业绩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科研人员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社会问题或政策理论问题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环洞庭湖文化发展研究所、先进光学研究所、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异构计算研究所、韩少功研究所……本次新设立的21个校级科研机构,与该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关联度更高。据悉,该校湖南港口经济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立足湖南临港产业新区发展实际,在学校和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推动下,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批交通、物流、电子商务专家受聘学校,共同致力于推动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记者还发现,获批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来,湖南理工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步伐加快,该校积极融入地区优势产业和新业态发展,与新华达制药有限公司、岳州宋瓷文化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多个科研攻关项目,这次获批的研究机构中,药品研究开发中心、岳州窑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等也被成功列入名录。 湖南理工学院副院长张国云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发挥科研机构在培养和凝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有优势、有特色的科研基地,更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责编:王相辉]

蒙根花

400多家科研机构2万多个科技企业聚集 科技进步缩影!

来源:央视财经原标题:400多家科研机构、20000多个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它,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就扬名全国,如今作为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已经成了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沃土,吸引了微软、谷歌,诞生过联想、新浪、搜狐、小米、京东等一批明星企业,是中国最为著名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地。位于这里的北京理工大学,在最近五年,创办公司转化项目的数量是过去20年的总和,科研成果不再成为一纸论文被束之高阁。戴斌的办公室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戴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有25年。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尝试办过三十多家企业来支撑技术转移。但在过去,很多人认为科技人员就该搞研究,出去办公司是不务正业,或者是学术上没有前途了,这个舆论的压力非常大。戴斌创办公司的那些年,正是中关村第一拨高科技企业蓬勃兴起的时候。1984年,柳传志在门卫室里创办了联想;四通、信通、科海、京海,也在当时成为中关村的旗帜,这批先行者让中关村成为中国民营科技发展的策源地。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创办企业的激励政策也逐年放宽。戴斌觉得,科技人员的春天来了。中关村中关村的创新基因,是70年前的萌芽。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1952年从重庆来到北京上大学。在中关村上学、教书、科研,毛二可已经在这片区域生活了60多年。1949年11月,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个月,中国科学院就在这里成立。今天,就在中关村这片区域,有90多所院校,400多家科研机构,两万多个创新型的科技企业,70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一直激励着毛二可。今天的毛二可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信号处理的领军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85岁的毛二可,每天仍然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这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志在千里、时不我待的创新创业激情,每时每刻都在中关村上演。今天,落户在中关村的创新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戴斌又忙着为另外的年轻团队进行项目路演。90后博士生,倪俊的公司刚成立不到2年,凭借多功能无人车技术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得到了首批80台无人驾驶车的订单。这次路演,倪俊想融资3000万,用来投入新型无人车产品的研发。他说,融资成功后,企业估值将是3亿元。倪俊中关村聚集着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天使投资人,全世界的资本汇聚于此。选择好项目,彼此就能获得双赢。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戴斌:这帮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他们的企业也许会发展成我们未来的独角兽。中关村,这个仅有28万平方米的高新科技园区,聚集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的佼佼者。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55家,占园区企业总量的六分之一。这也是一个曾经的乡镇工业园,用十年时间就能走在科技创新区域前列的原因。半小时观察: 从电子一条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先进技术的学习乐园,到科技创新高地;中关村经历的坎坷与飞跃,也是新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2018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5%。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们相信,科技创新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乃至委蛇

自然指数全球科研机构排名 中科院夺得“八连冠”

中新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4月30日消息,当天正式发布的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中科院再次名列全球首位。根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中科院已连续8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实现“八连冠”。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榜单是基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展示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情况。该榜单显示,中科院在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中,贡献份额占自然指数总份额的2.8%,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两倍;中科院在化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3个学科领域继续排名第一,在生命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五。最新自然指数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第三至第十位的依次是: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分。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25.6%,位次大幅提升至第八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强。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还增加机构“上升之星”榜单,追踪2015年至2019年各机构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情况。中国在该榜单居主导地位,前44家机构“上升之星”全部来自中国。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242%位居升幅最快之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名列升幅最快机构二至五位。据了解,自然指数是机构科研表现的一个指标,目前纳入自然指数统计的自然科学期刊数量为82本。自然指数目前主要采用论文数和份额两种科研产出计算方法,其中,论文数是指一篇文章不论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都获得1分;贡献份额旨在体现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