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浅谈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浅谈研究生如何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简单来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这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科研创新能力,即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二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三是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科学研究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是系统地搜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四是逻辑思维能力,即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五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系统的思想和理论成果必须借助语言去准确地表述,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六是动手操作能力,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达晋编译认为,研究生要想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拥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对学科领域的触角要敏锐,能够及时把握住最新动向,善于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自己做的研究是有用的、及时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全面的,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科前沿,而且对日常生活是热爱的。可以说,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逻辑终点之一。发现问题主要从科学理论和科学试验之间的矛盾中;从社会需要中;从交叉学科的界面中。二、夯实专业外语基础。英语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研究生熟练查阅、阅读英语文献及英语原版书籍的前提。研究生应该具有用英语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和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已经成为满足社会、科技、经济以及对外交流日益增长需求的一项基本技能。研究生要学好英语,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大量的专业信息的刺激下,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了解当前学术界前沿的热点和难点。三、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首先,系统地查阅和处理文献的方法。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根据不同搜索工具服务对象及特点,通过分类号、关键词、作者姓名等各种检索途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其次,对所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就研究和讨论的某方面问题,经自己的消化吸收、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整理出阅读报告或文献综述。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在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所超越的创新性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其次,学习基本的理论研究方法,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方法,得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通过对待特定案例进行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缠子

十点建议助力广大科研工作者提高学术文章质量

对于SCI新手而言,提高自己论文的质量达到国际学术期刊的认可及录用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提高自己论文的质量呢?小编总结了十点建议,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自己的学术发表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成果。1. 文章设计文章的第一个版本应该根据目标期刊的要求来精心设计。所有的共同作者都必须参与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除了对文章中的所有科学内容和结论负责以外,还应考虑到写作过程中的非实质性贡献、协助、参考资料的选择和准确格式排版等等问题。从一开始就对学术作品进行适当的设计,就可以减轻后期大量的修改工作,避免共同作者与出版社期刊及编辑之间产生不愉快。2. 按照目标期刊指南整理为了满足目标期刊的要求,小编建议仔细起草文章并对文章进行适当的格式化。绝大多数生物医学期刊都遵循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格式。小编也强烈建议生物医学作者熟悉目标期刊认可的出版风格及各个期刊之间的差异。期刊列出的目标期刊投稿指南里面就有详细的投稿及排版风格指导,在投稿之前,每个作者必须仔细逐条查阅。3. 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检查文章写作的一致性、思想的逻辑流动和科学事实这些因素对文章的可读性至关重要。审查标题、摘要和正文中相关的专用名词及关键词是否一致,有助于读者轻松理解文章中的科学内容,得出结论,参考并引用未来出版物中的具体观点。在文章的准备、提交和修订过程中,协调众位作者的作品是保持写作一致性的关键。4. 科学信心所有共同作者必须对他们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充满信心。作者必须在确保科学信心的情况下提交稿件才可能在期刊的道德调查之后保持不败之姿,尤其是在同行评审和出版后出现错误、研究不当行为之时。所有作者的科学信心使他们的作品坚实可靠,也令读者容易理解,并提高文章的引用率。5. 每一篇科学文章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科学项目都应该给读者讲一个故事,以一个信息丰富的背景开始,以一个结论结束,且必须包含一个新的、可引用的科学事实。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经过验证的方法和道德行为保证了文章的客观性以及这个科学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作者应该努力使他们的故事吸引更多的读者,而避免使用非专家读者难以理解的术语和段落。6. 精简句子结构学术论文不同于小说和其他非科学著作,简短的句子是科学交流成功的关键。非英语母语的作者经常试图用奇怪和迂回的复杂句子来打动读者。由于受到“母语为非英语”环境的影响,他们很难用简单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意思。长句是很难理解的,也大大地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这就是为什么学术作家应该使用简短的句子表达的原因。定期阅读世界著名国际性学术期刊上的学术文章就可以从中学习到精简且精准的写作风格。7. 阅读标题的人并不总会读摘要一般来说,为了寻找相关的科研写作资料,科研人员会通过检索数据库和学术平台中的论文标题来查找满足需求的参考资料。但很明显,只有少数阅读标题的人会去仔细阅读摘要甚至引用整篇文章,问题就在于标题是否写得足够好。小编的建议是用好的论文标题来吸引更多的读者。精简并且反映文章内容的标题,就能吸引大多数读者的注意,并使他们有更高的几率引用该论文。最近,比较流行的一项写作技巧是创建一个搜索引擎友好的标题。由于文章标题会由搜索引擎排序,文章的排序就决定了文章的命运。因此,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来说,写一篇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带有搜索关键词标题的文章是最为明智的。来自非英语国家和小型的科研团体作者可以通过提高标题写作的技能来提高文章的影响力。8. 阅读摘要的人并不总会阅读全文一般来说,学术期刊的编辑会提倡参考文献的精准引用,这主要意味着作者需要仔细阅读主要参考文献的全文。然而,阅读摘要的人往往无法获取完整的全文,要么显得引用不当,要么根本就引用不到相关文献。读完摘要后,正确的理解应该会促使读者去阅读全文。现有证据表明,大约20%的引用文章是由引用者阅读的。显然,结构良好和信息丰富的摘要可能会提高文章的引用率。9. 首尾关系良好的文章结构基于初始部分和最终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以介绍主题的段落开始,以结束段落结束。同样,一篇文章中每一段的第一句(主题)和最后一句(结论)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中间段落(句子)连接相邻段落(句子)以建立完整的逻辑链,这样的写作结构有助于写出一篇逻辑顺畅的文章。10. 连接词的使用当一篇文章的不同部分句子通过关键的单词相互连接时,整个文章的可读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建议作者选择正确连接词,尤其是段落内句子之间的连接词,这些词会使阅读变得流畅和易懂,特别是在比较广泛的讨论部分。上述十条建议足以帮助作者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并更有效地与读者交流。坚持正确的书写格式对大多数期刊来说都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期刊,有些机构也可以提供格式化排版服务。科研写作的质量往往是大多数期刊的头等大事。不言而喻的是,正确的格式是投稿的基本要求,小编强烈建议按照目标期刊的格式排版。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当复杂的思想、复杂的数据和图形常常被整合到一篇文章中时,保持写作的一致性尤为重要。因此,不断提高表达方式和将单词、句子和段落逻辑联系起来的技巧变得越来越重要。构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并正确地连接文章的零碎部分是丰富学术作品的重要步骤。容易理解和可读的句子和段落是这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写作的黄金法则是短句和简单句,这可能需要精读和定期阅读最好的科学作品。当作者准确地选择目标期刊,正确地编辑标题,并用相关关键字标记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全文时,被引用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这十条建议最初是为了提高非英语母语者的写作技能,也有助于帮助可见度和引用率低的小型科研团队的作者提高他们科研成果的传播,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自己的学术发表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成果。

锐则挫矣

科研从娃娃抓起?学术科研到底有多重要!

图片来源:知网知网一位学者根据LinkedIn 领英 数据对本科在国内就读且成功申请到美国院校研究生项目的42281名学生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图片来源:知网成功申请者本科阶段参与科研次数:三类成功申请者综合数据为每百学生参与科研人次为60;其中理工类成功申请者本科阶段参与科研次数比例最高,每百学生参与科研人次为81。图片来源:知网成功申请者本科阶段发表论文篇数:三类成功申请者本科阶段综合发布文章为每百学生发表论文42篇次,其中理工类仍就位居第一!图片来源网络下图为纽约大学坦登工学院的网申网站,在网申中明确要求申请者填写发表物情况,从此看出国外院校对于申请学生的科研背景也是比较看重。图片来源网络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TOP院校中国申请者参与学术项目比例远高于国内其他学生相比于美国等学术强国,中国学生基础学术能力薄弱 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是留学申请中的关键要素,其中对理工方向的学生尤为重要大学期间学术提升建议图片来源:网络大一/大二要做的两件事:1研究领域认知旨在确定对哪个研究领域感兴趣2技能提升型科研经历在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后,专注技能提升,先确保自己具备专业相关知识及技能基础,为后续科研经历做铺垫大三要做的一件事:应用型的科研经历旨在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应用领域的问题如何提升科研学术背景一、高校自身资源有一些知名院校自身研究项目很多(如清北、哈工大等院校),可以主动申请自己学校的科研项目,提升自身能力!二、自己人脉资源自己本身很优秀,家里有人脉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去提升科研学术背景。三、申请校外项目下图为中国科学院面对应届毕业生招聘的部分岗位招聘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各类岗位对学历要求基本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极少数对学生的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及以上,但是这类基本为助理岗位。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招聘网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招聘网点击一个职位进行查看,我们可以改岗位要求申请者在SCI期刊发表过科研论文。所以,有志于进入中国科学院的学生们要加油啦!2020年是就业艰难的一年,但是对于行业顶尖人才,任何情况下都会是企业所需要的。所以,要让自己永不失业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自身技能。而对于以后想要进入科研领域的学生来说,学术科研必不可少,要加油哦!

不足谓墨

科研必备,提升效率,研究生:这个工具早该掌握

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最后十多天的时间了,许多同学即将通过考试进入梦寐以求的院校学习深造。研究生阶段,同学们所要的做的除了参加课程和考试外,还有更多的科研任务。无论是阅读参考文献,还是参加学术会议和组织小组讨论,研究生都需要面对这众多的科研任务,压力重大。而研究生阶段必须学会借助合适的工具来进行科研,例如Citespace知识图谱等软件来研究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弱项,PS和PR、AI等软件来进行制图,SPSS等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等等。但是上述的工具软件都是侧重于某一具体领域的操作,下面要为大家推荐一个工具及软件来提升科研工作的整体效率。小编想向大家介绍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最早是在《思维导图》这本书中学习到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适应了人类大脑的记忆规律,有助于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够将繁琐复杂的内容联系到一张可视化的图表之中,首先将主要的内容置于中心,然后由中心向四周散射分支成无数个次级的主题,而分支上记录的是进行划分的关键词,这样的分支可以一直被散射发展下去。对于研究生同学来说,简直是科研必备的工具,好帮手。思维导图基本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被用于提升记忆的效率,首先图的形式会使得记忆的过程更加放松,其次能够将众多复杂的信息汇集起来,有助于去除其中复杂无用的部分等;思维导图还能够提升创造性的思维,在分支的扩散过程中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决策,思维导图能够理清各种决策方案的利弊;此外,思维导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用于制定计划,并确定每一步计划所需对应的接下来要做的步骤。思维导图手绘示例思维导图软件介绍目前的思维导图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Mind Manager是其中的专业性最强的软件,但是大部分的版本都需要付费使用的,而免费的思维导图软件则有X mind以及Mind Master,这些软件对于最基本的思维导图操作也是足够的,此外还有各种公司的不同版本的思维导图软件,操作都比较简单,能够根据对象的内容进行分支的散射,并且按照个人的喜好选择格式,如果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采取手绘也是可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研究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谈了这么多,那么研究生的同学究竟应该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提升科研效率呢?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对于学习、生活以及科研进行合理的计划,制定时间表,将每个大项下面分设出几个小的分支,将时间充分地安排好。其次,利用思维导图阅读参考文献,为参考文献列大纲,列出研究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或者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等,这都是非常有效的。最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PPT展示,将展示的要点在思维导图中展示出来,确定好展示的部分组成好,在逐渐地确定展示的具体内容。以上就是对于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的介绍,小编认为,这个软件的方便之处就在于无论是软件还是手绘都是便于操作的,比较容易上手。而在提升效率方面,采取图示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对于整体情况进行掌握,更加清晰明了,了解不同的部分之间的所属关系,大大地节约了梳理脉络的时间和精力。尽管研究生的科研压力巨大,但是在这个软件的帮助下能够轻松不少,并且小编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研究生的学习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这个软件后使得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更加锦上添花。

忘其肝胆

一文读懂科研背景提升!定位好自己,避过那些坑!

听说XX同学在做科研,一听好高端!做研究?发论文?搞发明?拿专利?……@#@可能你还没做过,但你一定听过!科研对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讲,越发重要!单纯拼成绩(GPA)、拼语言(雅思、托福等)很难脱颖而出,更要拼“能力/潜力”特质。这些特质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可以后天弥补的,也就有了“背景提升”。究竟要提升什么?在国际性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如果能取得好成绩,可能会非常有帮助,但只适合极小部分天赋异禀的孩子。在取得竞赛成绩的过程中,99%的成分来源于学生的努力训练,但是1%的天分更加是绝对优势,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难达到的。那么大多数的学生凭借兴趣以及后科学的规划,把握住机会,再加上踏实努力的实践,也能够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自我。国外大学看重能力,更看重潜力!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从内心发出的兴趣与想法实现起来是最有效的。那么“科研”会适合你,只要你勇于开始,只要你兴趣,你就会投入精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去探索就能有发现。让自己变的更好!注:对话题有兴趣更深入了解的小伙伴,欢迎私信或加微信(newcont818)交流,并可关注微信订阅号“东西视野EDU”。1、Why?出国留学为什么做科研?对于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东西方的“差异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情况,只有对“差异化”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更顺畅地走好国际教育路线。以美国的藤校之一康奈尔大学网站截图为例:没有什么神奇的公式来保证你是否能进入康奈尔大学。康奈尔的录取过程是高度个性化的,会花很多时间来评估一个学生是不是适合康奈尔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具体来说,康奈尔会从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参与过的活动、申请康奈尔的理由等维度去综合评估一个学生是否适合本校。最后,在关于申请文书essay部分,给出两个小贴士,第一个强调说不要写我们想要的答案,给我们关于你自己的答案就好,第二个小贴士里强调说,希望能了解到申请者的想法、感受、兴趣等。不难看出,在essay中的主体应该体现申请者本人。康奈尔大学网站截图可以总结出来学校考察的点有这么几项:你是谁?你的智力水平如何?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是否有独特的想法?你的性格如何?你都参加过什么活动?而太多优秀的托福/雅思、GPA、SAT/ACT、GRE/GMAT……成绩,已经难以让我们脱颖而出,一份有价值的履历背景越发显得重要。虽然,希望根据学生个性进行精心规划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林林总总的项目更让家庭眼花缭乱,不明其理。简要归纳一些留学背景提升的方式,供大家参考:第一,是这些年非常常见的研学、夏令营;第二,是夏校,也是近些年学生们并不陌生的一项暑假活动,尤其越来越多申请美国的学生会在赴美读书之前进行一些国外学校学习体验;第三,是由不同单位牵头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比如美国数学协会组织的AMC竞赛、奥赛、商赛等;第四,是国际性顶级学术活动,一般以跨学科科研为主要内容,这类活动选拔标准较高,参与的难度系数较大;第五,是志愿者服务,体现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参与面也比较广泛;第六、第七、第八类是主要针对大学生的项目;第六,是国际校际交流项目,如UGVR是斯坦福大学工学院与清华、北大、中科大、台大四所学校合作的科研活动,CSST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发起的学术科研活动,合作院校是清北复交、浙大、哈工大等国内985、211院校中的近20所高校,这类项目仅针对国内合作院校选拔学生,且名额非常有限;第七,是国外课题组或实验室科研助理,一般对学生专业背景、能力及科研经历等有一定要求,名额比较有限;第八,是国内大学的校内科研项目;第九,是名校科研实习项目,今天我们会重点介绍;第十,是与科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基础素养课程,比如论文辅导等。目前,科研背景提升项目比较火热,因为他可以间接回答大学希望了解的问题:科研有一定难度,回答了智力问题;科研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回答了你的兴趣爱好和想法的问题;科研离不开团队协作完成,回答了你的性格是否能和团队融入。* 关于各种背景提升项目的分析介绍,网上有不少文章介绍。有机会再另行书文和大家分享。欢迎关注。其中,有些项目是参与真实的科研,即使你可能最终结果失败了,没有得出你想要的数据或论文,但你在参与的过程中,挑战了未知,学会了一定的科研方法,加强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真实经历仍然可以是体现你的研究、你的独特性。这份宝贵的科研经验更能够让招生老师对你有深刻的印象,因为科研从来都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功的。也有一些项目是提前学习大学里的学科专业课程,或完成一个类似课程论文的作业。如果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上来讲,从希望让自己适应或过渡海外学习生活的角度上来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不过科研层面的能力及经历体现还是稍显薄弱,尤其在申请顶级一流大学的时候。毕竟那些学校的优秀申请者太多,而且论知识储备、论文章发顶刊你和学校里的大牛又如何相比?这时学校更希望选拔的学生是有想法、有毅力、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还是把大学基础课提前预习了一遍的学生呢?既然科研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科研?2、What?究竟什么是科研?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密封无尘的实验?这些是科研的全部吗?你理解的科研是真的吗?通俗来讲,科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科研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所以科研更像是在没有路的丛林中披荆斩棘、开疆扩土,当然作为回报,研究者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所斩获。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我能做科研吗?只要勇于开始、认真投入,学生就可以做科研!大多数人都会困惑,自己并没有途径、机遇甚至是天分来做这些事情。尤其当你还是一名普通学生,有机会做科研吗?有必要参与科研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说——成功不可复制,但可借鉴。学生们通过科研项目,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激发自己的学术潜力,甚至是用试错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最关键的是,通过科研项目,建立并展示科学的思维。科学思维不仅是科研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质,也是高等院校、用人单位所重视的思维方式。学生做科研需要很强的专业基础吗?可能很多人都猜不到,答案是否定的。专家们或者说导师们,在选拔学生的时候,并不会把专业基础作为最重要的条件,而更看重学生的兴趣与努力。哈佛医学院和丹纳法伯肿瘤研究所的唐博士认为:“不论你是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甚至哈佛医学院刚来的博士生,最开始的两三年间,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不懂的。因为我们做都是最前沿的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新事务。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专业没有太大需求,最关键还是学生的兴趣和是不是真的愿意通过努力去提高自己。”比如通过项目我们能接触到的一些课题,软体机器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石墨烯、全球云电路、肿瘤细胞免疫疗法……科学家们也正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些跟我们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前沿科学。对于新人来讲,通过短期科研项目去了解专业、积累知识和科研经验是非常好的选择。那么参与短期科研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做什么?二是跟谁做?↓ ↓ (2)短期科研项目做什么? 不少人都会把科学研究与学习科学知识的概念搞混,有时也是一些机构在宣传时偷换概念,有意为之。所以想要参与真正科学研究的学生,还是需要对两者有清晰的认识。科学研究与学习的区别与关系?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人类已知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例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石墨烯的课题研究,如果老师只是用各种方法让你了解“什么是石墨烯?”那还更多是在学习通过前人研究已经获得公知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往往会有一些标准答案或既定成果。那怎样才算是真正意思上的科学研究呢?比如导师引导你探究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上如何应用?研究石墨烯电池如果应用会遇到什么问题?……首先研究中包括学习的,学习也是研究的一部分;但是研究跟学习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研究是不断学习前人研究的成果,然后需要你自己去提出新的问题,并去解决提出的问题。即研究不光要学习,还要提出并解决问题,也可以说你是站在巨人(前人)的肩膀上研究新的事物。哈佛医学院和丹纳法伯肿瘤研究所的唐博士提到:“对学生来讲,我们希望他们参与科研的目的不是去掌握知识,而是让他知道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是什么?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内它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还会通过参与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怎么样真正提出有用的科学问题?怎么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从而找到自己兴趣。”短期科研也是真正的科研,端正心态一切水到渠成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已经得出来“做什么”的方向,概括来讲正确的方向是:真的做科研、做真的科研,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很好的解释问题,而不是单纯去学习、去听课、去完成作业,更不要只以发论文、拿推荐信为目的。可能又会有一些学生家长产生疑问,那我们还能获得推荐信或发论文吗?当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去做科研了,在导师的引导下很好的完成了课题项目,那么论文、推荐信也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墨西哥自治理工学院(ITAM)王教授语重心长地强调:“当做科研不是为了探究,而是单纯抱着要写出一个文章,或者将成果用于他用为目的而去做科研,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而且大学招生官每年面对众多的申请者,会了解和应对太多情况,当你把论文发表、推荐信等看似很具“含金量”的材料摆在他的面前时,推敲合理性将是他们分析的重要过程。如果没有足够值得信赖的真实的科研过程,那些材料是怎么得来的呢?有时反而会造成你所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3)短期科研项目跟谁做? 大学里究竟谁在做科研?教授在各国高校教职体系中都处于比较高的地位,往往我们都认为其是专家大牛。以美国高校为例,看看他们的教授如何进行分类,是不是所有教授都在做科研?美国教授分类终身制系列教授的任职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在多数美国大学,科研工作主要由终身制系列教授和研究系列教授承担;而其他教授更多承担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研究工作。* 以上内容选自《What is research?》科研启蒙系列公开课中UCLA杨教授的分享,点击可浏览课程精粹。(可详读科研启蒙之4:了解导师与授课教师的不同!选错导师毁大了)除了终身制教授和研究型教授外,高校里还有谁在做科研?教授的科研团队里,还有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如: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等。对他们来讲,科研也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他们只有取得了非常优秀的科研学术成果才能毕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而且一般能进入优秀实验室或课题组中参与科研工作的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们,科研能力也都非常优秀,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也都是当前非常前沿的,他们只是还比较年轻、还要积累足够多的科研阅历。关于导师要分辩的几个误区知道了大学中谁在做科研,那么“跟谁做科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一般研究生以下的学生自小主要接触的都是授课型教师,所以对科研导师的作用,导师的工作状态等普遍较少了解,刚接触科研的时候往往会按照对授课教师的认知去衡量导师。误区一:导师应该像老师一样天天给我上课,盯着我?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充当科研引路人,而不是带你学习一门课程。对此,有些初入科研的同学家长会有很多困惑:和导师见面竟然要提前预约,平时只能靠邮件沟通!导师怎么不是每天给我上课呢?很多时间是学生按照课题计划自己完成,导师咋不盯着呢?……教授们作为科研TEAM的BOSS,要日常性地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议,去发现领域内值得研究的方向,去引领科研的潮流,传达科研思想,还要筹集资金、组建科研团队、搭建实验平台,还要与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学生进行讨论和指导等。能够看出教授们是非常忙碌的。反而是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们在承担着课题中更具化的、深入的、日常的科研工作。此外,科研团队中还会根据需要招募各层别的科研助理,比如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按不同难度进行科研任务分配。这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实际上也主要是在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们的指导下参与研究,而不是天天上课,学知识。误区二:只要教授领衔的项目就是好的?在短期科研项目中,如果能争取到教授亲自指导你做科研确实可谓机会难得,当然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教授会一些重要环节上与你进行交流和指导,而更多日常指导会由教授帮你从团队中指派研究员、博士后或博士生来辅助他进行。而如果学生参与的项目,只是让教授给你讲课而不是引导你做研究,那你就需要谨慎考虑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因为前面已经介绍到做科研的教授授课不算优秀,仅授课的教授又没法带你做科研。误区三: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带的项目是低端项目?如果你这么认为,那真是大错特错了。针对初入科研的高中生、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只要是真正的科研,不存在高低端之分,只存在适合与不适合。前面也介绍到,即使参与教授指导的项目,也会由团队中的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来对你进行日常指导,因为不仅是你,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初期也是一样的。一则教授很忙,他的时间需要有效利用;二则教授在研究中最大的价值在于引领方向和潮流。如果你足够优秀,选题足够有前沿价值,那么选择教授是必要的,在他的点拨下,可能会大放异彩,产出非常优秀的成果,甚至可能他会直接招收你成为他的研究生。而如果你的科研能力还没那么优秀,甚至还是个科研小白,那么一位优秀负责的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会让你觉得跟着他做科研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沟通效率会比教授高很多,没有那么难预约难见面,如果是赴海外大学实验室的实地科研,你与导师可能能经常见面;一些疑惑甚至很幼稚的问题,导师也会乐意为你解答;在做实验、数据分析整理、报告论文撰写等诸多方面,可以给你很多具体指导和建议;跟着导师一起进行课题研究,还能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他的好习惯好方法……而这些不恰恰是你初入科研,所必要的吗?* 以上感悟可参详“微信订阅号:募格学术”《你不知道被博士生带着指导的硕士生,能有多幸福!!》。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实验室每年会招一些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到实验室参与研究,知道他们没有经验,实验室的高年级博士们首先会一步一步教他们怎么做,如第一周会告诉他们怎么样采集数据?采集哪些数据?怎么使用软件?对中学生的态度就是手把手教。3、How?申请大学前如何参与科研?在前面列表中列出了我们申请海外大学前可能遇到的几种短期科研项目,下面做些简要介绍。1、一些海外知名大学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等目的,每年会组织一些短期科研活动,其中有些是定向选拔,有些是社会选拔。这些项目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但一方面名额非常有限,一方面高准入要求(层层筛选及面试等),只有真正的学霸研霸才能入选,大多学生可谓望尘莫及。给大家介绍3个:第一个是斯坦福大学的UGVR项目,它是斯坦福大学工学院与清华、北大、中科大、台大四所学校合作的科研活动,每年招募18-20名学生,通过选拔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到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进行10周跨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每期都会有一部分学生被斯坦福直接录取,这个活动也称为斯坦福的“学术保送夏令营”。UGVR项目第二个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CSST项目,该项目每年从国内20个985院校选拔80-90优秀大学生,大三暑假的时候去UCLA相关实验室参加为期10周跨学科科研项目,参加的学生每年被UCLA博士录取率为27.4%。CSST项目第三个是高中生可以参与,在MIT举办的RSI项目。针对全球高中生,每期大概招募80名学生,其中25%为国际生。被选拔的学生会被分成科研小组,在研究员、博士等导师带领下开展不同主题的科研项目,并阶段性地向boss进行汇报。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有50%机会被哈耶麻等名校录取。去年大陆地区被哈佛录取的湖南女生就参加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每年只有20名左右的名额释放给美国以外的学生,而且还会对PSAT或ACT等考试各科目的成绩做很高的要求。RSI项目2、刚才文中也提到过,一些优秀的海外大学课题组或实验室也会招募硕士生或本科生做科研助理,一般会通过他们在学校的网页发布招募的需求和条件。而课题组或实验室招募科研助理,是为了能够对正在进行的研究有切实帮助,有很多的工作任务需要分配给他们完成,因此对申请者的专业背景、科研能力以及是否有相关经历等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招募的名额也是比较有限的,有些甚至直接通过校内相关人员的推荐直接消化掉了。3、现在不少国内高校也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校内科研的机会。尤其对平时只能学知识的本科生来讲可以尝试申请参与,但能够参与到优质课题中的仍然非常有限,尤其是本科生所能做的很多所谓研究往往偏于表面化、形式化。至少小编上本科的时候,自己和身边部分同学就被学校提供了这种机会,但最终获得了多少,也只有冷暖自知了。4、最后介绍名校科研项目。参考了前面介绍的几个学校官方项目模式,选拔高中生、本科生、硕士生到英美名校的课题组或实验室进行科研助理实习。实地科研一般为期一个月起,在线科研1-3个月,时间相对灵活,大多学生会在寒暑假时参与,但也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在其他时段。在项目周期内,导师会结合现有研究课题,让学生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课题模块,完整经历确定课题方向、开展研究,并呈现成果的过程。目前,可以申请的大学课题组或实验室有数十个,包含哈佛、MIT、牛津、剑桥等十余所名校的众多学科方向,如: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经济金融、数理、工程、生物医学、人文社科、艺术等。相较于前几个项目,由于针对的课题组或实验室较多,所以申请名额更充沛一些,学校及专业方向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有更多选择性,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稀缺性竞争力”。对于准备申请美国一流院校、英国G5、澳洲或加拿大顶级名校的学生来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附上部分可申请的课题,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方向。名校科研项目#留学#

泉水

学术进阶丨科研常用软件干货分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够提高效率的工具,可以让科研工作事半功倍。今天为大家总结一些科研软件,希望它们能成为大家科研途中的利器。都是真正的干货!助你战力扶摇直上走向人生巅峰!1.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以及NoteExpress、Biblioscape、ReferenceManager等。Endnote,科研者必备之一,写PAPER可以很好管理和应用文献。2.比viso更好的流程图工具——SmartDraw。SmatDraw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商业绘图软件。 2006 年获美国政府司法部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专用软件,2007获美国政府商务部 (US Department of Commence)选用。Smartdraw 多年来获得不少权威杂志,报纸,网站极力推荐及多次获奖,包括美国华盛顿时报 (The Washington Times),英国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等。选用SmartDraw使每个人都能很轻松的绘制具有专业水准的商业图。3.采集文献点数据—— UN-SCAN-IT Gel。UN-SCAN-IT Gel凝胶分析软件可以迅速提高扫描仪的显像密度,并且在全扫描分辨率条件下自动分析凝胶图像。UN-SCAN-IT Gel软件可以与任何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者其它图像输入设备结合使用将凝胶电泳数字化。除了凝胶分析的特征以外,UN-SCAN-IT gel也包含了UN-SCAN-IT 所有的(x,y)数字化和图表化特征。在其它的软件程序中,也可以利用被导出的数字化凝胶和(x,y)数据。4.PAPER 排版软件—— LATEX。LaTeX(LATEX, 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TeX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TeX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 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这个 系统同样适用于生成从简单的信件到完整书籍的所有其他种类的文档。易于转换成PostScript或pdf文档,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5.三维解剖图像工具 ——3Dbody解剖。3Dbody提供了男女二套全三维的数字模型,5000多个人体结构,完整全面的解剖学数据,涵盖了人体所有解剖系统,同时提供了英文发音、文字注释、穴位等信息。数据详实,操作功能强大,通过实时三维操作,轻易获得层层解剖人体的学习机会。不论你想看躯干还是四肢,腹侧还是背侧,浅表还是深层,3Dbody都能做到。文章编辑整理自网络资料,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END

刘绚

985博士师兄的逆袭:如何提升科研竞争优势?

导语跟很多211/985/留学学霸相比,在科研道路上,笔者的起点可以说很低了。三流本科,硕士双非,博士才考上985,现在准备申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很不容易,也走了很多弯路。“科研是个无底洞”,这是笔者读博以后的切身体会。做科研,是一段孤独、漫长、四下无人的旅程。如果有前人的指引,可以少绕弯路,某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因此,笔者总结此文,希望给正在科研奋斗路上的硕博士一些实用建议。本文包含两个方面:三个“一定要”和五个“尽可能”。一. 三个“一定要”(1)一定要有SCI论文“一作”或者通讯作者论文是你的科研成果最直观和最具说服力的体现,科研界对于论文的署名也一向很敏感。无论是笔者正在准备的“上海超博”,还是博后面上基金的申请,大学教职申请等,只认可第一作者(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包含“共通”),对第二作者是不予认可的。那么“二作”有用吗?在校外,一般是只承认“一作”和“通讯”的;在校内,一般看两点:①学校的要求;②论文的含金量。有些学校发表论文还存在着导师“一作”,学生“二作”的情况,短期看,或许可以加分拿多一点奖学金,但是长期看,非常不利于后期人才计划的申报。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拿到“一作”或者“共一”。(2)一定要掌握必备的学术技能,提高综合实力硕博研究生期间,要丰富自己的科研技能,以下几点排名不分先后:论文写作(包含SCI/SSCI论文写作、基金申请书写作等)、文献检索、科研软件、数据处理、PPT制作与汇报等。论文写作:能写好论文是核心优势。学术资源从来不缺,要提高自己的“搜商”,多听一些论文写作的讲座,多看论文写作技巧和教程。文献检索:学会文献查阅是一项必备的科研技能。领域内入门,一定是从文献阅读开始的。第一,掌握好几个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例如EndNote、NoteExpress、Mendeley等;第二,掌握一套做好文献阅读笔记的技巧。科研软件:在个人领域内必须要掌握的科研软件,要提前学习。例如,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要掌握一些常用生物学软件的安装与应用,可以提高科研效率。数据处理: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学会基本的数据处理手段,这也是论文撰写的刚需。强烈建议学习一门统计学课程(R或者Python),可以提升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PPT制作与汇报:做好PPT,是科研进阶之路的一大法宝。无论是组会、成果汇报、讲座、入职演讲……都离不开PPT。(3)一定要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是你科研工作的有力证据,是你科研成果的原始数据。力求实验记录清晰、详尽。日期、步骤、想法、失败的实验等都需要记录得当。二. 五个“尽可能”(1)尽可能准备国内高水平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度开放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等5个子项目申报。国家导向已经逐渐向国内期刊倾斜,尽早准备1-2篇国内高水平论文是明智之举。(2)尽可能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坛、赛事在国家铁了心“破四唯”的大方向之下,全方位发展是大势所趋。多参加本领域内的论坛和赛事,获得一定的荣誉,可以提升在人才选拔评选时的优势。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要满脑子想着玩,多感受学术圈的氛围,结识领域内的同仁。(3)尽可能发表“单一作者”论文发表“单一作者”论文需要很强的科研综合实力,因此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有力佐证。读博期间,要尽可能有意识地撰写、发表一两篇“单一作者”论文,培养自己的独立科研的水平。在未来,单一作者论文在你科研成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定强于多作者论文。(4)尽可能早申请专利目前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周期至少两年,所以,想要毕业时有一个专利在手就越早准备越好。(5)尽可能出国交流海外经历确实是个加分项,提早准备雅思托福,申请出国交流,提高综合竞争力。结语以上就是笔者对于硕博士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格局和竞争力的一点看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一定要”和五个“尽可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同时,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进步!End

忧郁症

破除“SCI至上”关键是提升科研细分评价能力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破除“SCI至上”关键是提升科研细分评价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破除SCI(包括文科的C刊、核心期刊)至上的错误科研评价倾向,继续受到关注和热议。笔者以为,对此的讨论应从“是否应破除”深化到“如何破除”的层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操作性解决办法。而其最关键的是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细分评价能力,也就是运用复杂性思维,依据评价对象和目的不同,选择和运用适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论文评价无疑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但有其适用范围。有些科研工作重在实绩,成果涌现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或表现为文化艺术产品创造,可能参考和凝结了许多论文成果,但它本身无法也无需用论文表达。 在适用论文评价的领域,也依然有“细分”的必要。除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之外,还应注意到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有较大区别。创新研究往往诞生在学科交叉地带,而大部分学术期刊根据现行学科体系设立,这就容易造成跨学科研究的论文发表难,故应充分考虑创新研究的特点,一文一议,对论文质量进行多学科专家“会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把对科研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对某项课题承担能力的评价区分开来。有的高校,只问论文刊发的刊物是否“核心”,不问文章内容;另一些高校,又要求发表具体专业的论文,科研评价时才“算数”。前者或是科研管理的懒政,或是应付各种考核、排名的无奈之举;后者限制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扼杀了思想火花的迸发,事实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往往有赖于有着广博兴趣的大脑。一位地质学专业的学者,如果凭真本事在文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恰说明这位学者文理兼修、综合学养较高。不过,如果他以若干篇文学论文为依据,申请地质学的科研课题资助,那就需要认真考量,一题一议,合理研判申报者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学术储备和能力。 科研评价具有强大的引导力。只有评价细分,引导才能精准,真正评出成果、评出人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把评价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尊重科研规律。从事科研评价者未必是全能的专家,却应成为善于品鉴的“美食家”。如此,科研人员才能安心工作、展现成果,实现人生抱负、奉献国家社会。 胡一峰

张静

如何培养良好的科研品味(Research Taste)?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会培养对书籍、音乐、艺术品和食物的品味一样,每位研究者也会最终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品味,所以应该花时间来培养“好品味”。世界上有很多充满挑战的问题亟待解决,但作为研究者,我们的时间和能力范围有限。因此,在选择问题时培养良好的品味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最终解决那些值得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许多研究问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花些时间培养对问题的鉴赏力是值得的。培养品味需要积极的尝试和丰富的经历,无论好坏都有价值。无论是设计师,建筑师,程序员还是经理,许多职业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味。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培养科研品味,尽管其中一些建议是具有普适性的。培养自己的研究品味。我们并非天生就具有好(或坏)品味,而是通过接受教育以及获得不同的机会和经历来培养。在任何领域都应该培养品味,科研也不例外。本文将给出一些培养科研品味的建议。寻找有品味的人也许培养良好品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与有良好品味的人交往并向他们学习。这样的人通常得到普遍认可,而且很容易辨别。就像你知道某些朋友在音乐、绘画或食物方面很精通(因为你总是向他们寻求相关建议)。科研领域也有“思想领袖”,他们在科研问题上的良好品味得到广泛认可。稍微调查一下,就能知道这些人是谁。可以问问同事有哪些人,看看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否引领流行趋势。在谷歌学术上随便找找,看看你所在领域的哪些研究者发表了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其中有哪些研究者与你的研究方向相同,然后努力与他们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并作为学徒与他们一起工作。博士生要善于寻找这些研究者作为潜在的科研顾问。博士生涯可能是培养研究品味的最重要阶段,你的品味很大程度会受到导师的影响,所以花时间找一个能提升你研究品味的导师,也许是你作为博士生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阅读前沿会议记录,并就你所在领域的研究问题和趋势发表意见了解你所在领域的“顶级”会议情况。跟踪会议进程,以确定你所在领域最好的研究者正在从事的方向。你不一定要“追赶潮流”,立马开始研究今年会议上热门的研究领域,但了解最新的趋势肯定没什么坏处,即使你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研究。让自己接触最新的趋势,并对其发表(正面或负面的)意见,是培养科研品味的重要一步。通常没有必要阅读整个会议记录来了解某个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只需查看会议名称和论文分组,就可以帮助你快速确定哪些领域得到了学术圈的大量关注。大量取样并进行实验在任何领域内培养品味都需要接触许多或好或坏的例子。正如在尝试过平庸的菜肴或表演之后,我们更容易欣赏到真正优质的东西,因为每一次体验都能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对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和解决方案)取样研究是培养科研品味的必要步骤。在培养音乐品味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了解新艺术家和新专辑,听一些新颖的题材,有时甚至强迫自己听一些不那么喜欢的音乐。同样,在科研中,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实验和取样来培养品味。研究那些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可能很诱人(当然也更容易),但这最终会导致科研变得枯燥乏味。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具,了解新问题、新方法。遇到的某些话题、领域和解决方案可能非常无聊,但这些“糟糕的样本”最终会帮助我们确定:在研究问题或解决方案中,哪些方面是我们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 列一个兴趣清单,并将你最喜欢的观点和同事交流列出清晰的研究想法,并定期与同事交流,是确保你对新颖且富有创造性观点保持良好兴趣的另一种方式。比如说定期和一小群值得信任的同事交流论文和观点,通常一周多次。参加会议就像音乐爱好者参加现场音乐会,读书爱好者参加阅读会一样,作为研究者,你也应该参加科研会议。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你所在领域的重要会议是值得的。参加一个重要的科研会议可以确保你了解最新的研究趋势(但要防止“走过场”——也就是说,仅仅出席了会议,却没有对会议内容上心)。然而,比参加会议更重要的是约见其他研究者。学术会议是一个绝佳的平台来寻找有科研品味的人,以及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这可以帮助你对各种研究问题和领域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研究者,这些交流和互动都是培养科研品味的一部分。考虑那些支撑科研论文或项目的原理没有科研论文(或项目)是完美的。事实上,大多数论文都有缺陷,甚至是严重缺陷。然而,论文发表通常不是为了生产商品,而是为了呈现研究者们想要表达的一些基本概念或想法。在阅读科研论文时,人们很容易因为论文不流畅、虚假评估或阐述不当而对其不屑一顾。其实应该试着深入挖掘并理解审稿人可能在某篇论文中看到的价值。例如,一篇论文可能发展出一种新的理论;可能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为研究开辟出新的途径;也可能横跨了多个学科;或者更清楚地解释了一个老问题。撇开具体实例的缺陷,我们应该考虑某个特定方法或解决方案的基本理论或概念是否有价值。

蝴蝶杯

加快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科研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现阶段,已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期。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推进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全面认识科研质量的内涵  科学研究是人类以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思维现象等为对象,探索客观事物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性活动。在科学研究发展历程中,逐渐开始出现专门的学术机构。现代科学产生之后,加速了专门学术机构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科学的社会建制,进而形成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在内的学科体系。  随着人类科学研究加速发展,科学研究质量问题日趋凸现,逐步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质量是指科学建制、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固有特性满足科研价值主体要求的程度,表征了科学研究质量特性与价值主体要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科学研究质量特性包含科学建制、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三者的特性。首先,科学建制由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方式、物质支撑等要素构成,具有目的性、层次性、集成性、协同性、适应性等特性。其次,科研过程包括研究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科研产品形成和应用等过程,具有效率性、有效性、可重复性和适宜性等特性。再次,科研成果以科研论文、学术著作、报刊文章、研究报告等进行表达,通过学术期刊、出版读物、报刊、互联网和媒体等载体传播,具有创新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性。  科研价值主体要求体现科研供方、科研需方和科研相关方的价值诉求。首先,科研供方是科研任务的承担方,包括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科研人员三个层次,三者价值诉求呈现出层次性并各有侧重。其次,科研需方也称科研顾客,是接受科研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包括科研资助方、科研委托方、科研用户等价值主体。因视角不同,不同科研需方会提出不同的科研价值诉求和科研要求。再次,科研相关方包括科研合作方、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中介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科研相关方的价值诉求存在差异并各有侧重,会提出科研供需双方在科研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特定要求。  衡量科研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尺度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科研高质量发展,是关注科研的外延拓展、内涵深化和实质贡献的发展状态,是科研质量特性日益满足科研价值主体要求的发展状态,也是有利于促进科研事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基层组织能力和提升社会公众获得感的科研发展状态。从宏观层面看,应从如下三个尺度衡量科学研究是否处于高质量发展状态。  首先,是否有利于提升科研事业的国际竞争力。科学研究是旨在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的知识生产活动。在国际科研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率先取得从0到1或从1到N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是国家科研事业自立自强的现实需求,也是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是否有利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研事业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研事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弥补短板或缩短差距,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二是科研事业为国家提供科学知识的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领域科研需方和科研相关方的客观需求,并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先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再次,是否有利于增强基层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拨款、科研委托方资助和社会捐赠是我国科研机构的主要科研经费来源。公共财政经费来源于基层组织和社会公众所缴纳的税费收入。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基层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要求。  持续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树立高质量科学研究理念,完善科研质量评价标准。一要善于发现各方共性要求,坚守科研质量底线。考察科研质量特性时,不同科研价值主体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客观认知和理解彼此价值诉求差异,善于发现各方共性要求。二要正确认识科研质量特性及相互联系。考察科研质量特性时,需要正确认识科学建制、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及科研质量特性的内在联系和交互作用。坚持系统思维和联系观点,既有助于客观认识科研质量特性及其形成原因,也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科研质量问题。三要完善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科研成果质量评价,要坚持分类评价原则,客观评估科研成果的实质内涵和实际贡献。科研过程质量评价,要重点评价科研过程的有效性、可验证性和适宜性。科学建制质量评价,要重点评价不同科研价值主体之间价值诉求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其次,要完善科学建制,推动科研事业自立自强。一要树立家国情怀,崇尚科学精神。政府管理部门要遵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自发展规律,深化科研人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和学科评价机制改革,营造符合科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宏观社会生态环境,促进国家科研事业自立自强。科研机构要树立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大局观和政绩观,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成果价值验证规律的科研评价激励制度和科研支撑体系,优化微观学术生态环境,引导科研人员潜心问道、为国效力。二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行为规范。政府管理部门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促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门类的学科分类发展,打破制约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融合创新的制度壁垒,激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三要坚持分类原则,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效率。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要强化保障性投入力度和后期补偿激励机制;前瞻性基础研究要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催生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应用基础研究要整合政府和科研机构优势科研资源;应用研究为特定目的或用途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等,要整合科研机构和用户优势科研资源。  再次,要坚持文化自信,加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现阶段,为顺应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既要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框架并不断充实其内涵,也要在参与国际学术话语交流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既要持续充实内涵,又要持续增强其在华人社会、“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二要加快规制设计。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中,要加强政策引导,坚持文化自信,增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主体意识,加快自主学术话语规则和制度建设。坚持“四个面向”,出台顺应科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学术话语规制的配套政策,促进我国学术话语内容从追随国际热点到服务国家建设事业的转型。三要加强汉语载体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汉语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平台的评价机制改革,营造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载体的公平竞争环境;持续加大相关资源要素投入力度,深化学术成果同行评议制度改革,吸引国内外学者优质稿件,打造一大批汉语精品学术期刊、汉语在线论文发布平台、汉语学术成果检索平台等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载体。  (本文系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促进原创的基础研究项目评价机制研究”(2069210220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吴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