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术论文影响因子(IF)的前世今生筷子篇

学术论文影响因子(IF)的前世今生

如今SCI上发表论文累计的影响因子数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博士毕业的硬性要求。不过IF怎样计算,SCI又是由哪个机构创建并且维护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发表过SCI论文的人都不了解。在多数人认知里,这样一个权威的论文收录评价机构,应当是一个非盈利的学术组织。然而,事实是,SCI以及IF的运营机构却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商业公司。目前为止,SCI与影响因子相关的业务已经被转手三次,1988年,SCI创建者加菲尔德把ISI 超过50%的股权卖给JPT 出版公司(JPT Publishing)。1992年4月,汤森路透以2.1 亿美元价格收购JPT 出版公司。 最近一次转卖是在2016年7月,汤森路透以35.5亿美元价格,将SCI在内的影响因子业务转卖给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和Onex 公司,新公司被命名为Clarivate Analytics。 计算公式影响因子目前的计算方法是:IF=C/(M+N)。以2017年IF的计算为例,M为该期刊2015年发表的文章数量,N为该期刊2016年发表的文章数量,C为该期刊2015和2016年两年发表的文章在2017年这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最早是由加菲尔德的科学情报研究所(前身加菲尔德学会)提出,几十年来历经多次更改才成为现在的样子。弊端与争议影响因子用来统计期刊影响力的算法并非无懈可击,其规则上的漏洞如今已经被众多期刊利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2010年《晶体学报A》影响因子骤升的事情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方面,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IF常年在2左右,由于发文量少(三年合计122篇),在发表了一篇高引用量的综述《A short history of SHELX》之后,其IF就在第二年暴涨至49.926,让很多人跌碎眼镜。而综述+减少学术文章比例+强制投稿者引用本期刊的文章,已经成为很多期刊提高影响因子的不二法门,甚至有黑心期刊在提升影响力之后,以收取高昂版面费作为赚钱手段。对国内科研的影响熟悉科研生活的人就能明白,想要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在5以上的SCI论文是多么的不容易,对于某些小实验室,发表的论文IF在3以上就已经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也因此,在国内流传着发表SCI论文的捷径----也就是江湖人称的四大神刊,这些杂志以审核速度快、过审难度低、影响因子高以及版面费高昂闻名。结语如今,影响因子已经渗透到国内科研的方方面面,评奖评优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国内在引入IF评价制度的初衷是为学术水平找到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然而科研的功利化让很多科研项目把论文的IF视为最终目标,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如果您有科研实验方面的需求,不妨联系我们德泰生物科技(http://www.detaibio.com/)。让我们为您分忧解劳,我们是专业的活性蛋白制备公司,乐意帮助客户解决实验难题,提供一个更有效率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1. Garfield E. Journal impact factor: a brief review.[J]. CMAJ :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journal de l'Association medicale canadienne, 1999, 161(8):979.2. Bloch S, Walter G. The Impact Factor: time for change.[J].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5, 35(5):563-568.3. 穆蕴秋, 江晓原. “影响因子”游戏之父尤金·加菲尔德评传[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7(6):145-154.

人含其聪

科研榜样: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SCI8篇,说,科研一定要脚踏实地

彭知南,男,中共党员,自动化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胡江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系统控制、增强学习与自适应优化、机器人应用研究。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奖励和荣誉。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8篇,领域Top期刊论文2篇,中科院JCR一区期刊1篇,二区期刊5篇,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会议2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作为学生中主要参与人员参与横向课题1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困难都不轻言放弃,成了彭知南探索位置领域成功的基石。图难于易,为大于细2016年9月,彭知南选择跨方向硕博连读进入自动化工程学院继续学习,走上栉风沐雨的科研路。对于刚踏入系统控制研究领域的他来说,如何找准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十分重要,导师胡江平教授一直鼓励他着眼前沿科学热点,勇敢挑战“硬骨头”,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的研究“佳境”。AlphaGo的“爆红”让深度学习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计算机围棋系统利用深度增强学习技术使计算机的围棋水平达到顶尖职业棋手的水平。于是,彭知南借他山之石萌生了利用增强学习方法来解决系统控制问题的想法,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确定开展基于增强学习的系统控制问题研究。他注意到传统的系统控制方法依赖于精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很难进行精确建模,从而会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增强学习技术在未知环境下的优化决策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这启发他对基于无模型控制器设计方法的研究。带着这个问题,一点点积累,一次次实验,一个个突破,他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策略迭代增强学习算法用以解决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在该算法的基础上,他还引入了基于actor-critic神经网络在线学习机制,实现了控制器的在线学习,提高了控制器的自适应性。通过与传统的控制算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控制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胡江平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完成了博士阶段第一篇论文的撰写,该成果发表在信息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彭知南感叹道:“科研一定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把困难划分为多个小问题,逐个击破,最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科研落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彭知南以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物”为鉴,十分重视积累和实践,认为科研中容不得半点大而化之。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学用相长,在兼顾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胡江平教授团队的国家面上项目和其它横向科研项目。为了实现科研成果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他在机器人研究中心程洪教授的启发和鼓励下,参与了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下肢偏瘫患者外骨骼行走辅助的关键控制问题,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在线增强学习自适应优化控制算法。该算法解决了针对不同的穿戴者在线自适应控制问题。最终,相应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机器人领域两大国际顶级会议2018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IROS)和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上。受到研究中心项目的启发,彭知南又结合工程实际连续发表两篇会议:在学校研究生院、导师胡江平教授、程洪教授的资助下,2018年7月赴武汉参加了中国控制会议;2018年10月,赴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了IROS会议,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他始终坚信,做科研一定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最终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就像系统中的反馈控制一样,形成一种良性闭环的模式,提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导师的鼓励下,彭知南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资助,于2019年8月赴新西兰“国宝级”学府奥克兰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和学习。合作导师是国际系统控制领域的著名专家Sing Kiong Nguang教授。“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到奥克兰大学之后,彭知南积极参与团队的研究组会,坚持多听多看,虚心学习关于网络控制系统的前沿研究,最终他成功把基于无模型的增强学习控制算法用以解决复杂网络系统的控制问题,得到了合作导师的认可。目前共撰写学术论文4篇,其中两篇论文已投稿到该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ial Informatic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海外的留学经历让他更加体会到,不管做什么事,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只要有足够的志向和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都能到达终点。成功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幸福来自平凡的坚持和奋斗。他经受历练,不断成长,把成电“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坚信:既然选择了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定不负青春韶华。学长寄语我们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只有珍惜青春,心怀梦想,把握机遇,敢于挑战,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代表性论文[1]Zhinan Peng, Jiangping Hu, Bijoy Kumar Ghosh, Data-driven optimal tracking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two-stage policy iteration algorithm. Information Sciences, 481: 189-202, 2019. (二区Top期刊)[2]Zhinan Peng, Jiangping Hu, Kaibo Shi, Rui Luo, et al., A novel optimal bipartite consensus control scheme for unknown multi-agent systems via model-fre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369: 124812, 2020. (一区Top期刊)[3]Zhinan Peng, Jiefu Zhang, Jiangping Hu, Bijoy Kumar Ghosh. Optimal containment control of continuous-time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unknown disturbances using data-driven approach.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0, 63(10): 209205, 2020. (二区期刊)[4]Zhinan Peng, Jiangping Hu, Bijoy Kumar Ghosh. Data-driven containment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multi-agent systems via value iteration.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63(8): 189205, 2020 (二区期刊)[5]Zhinan Peng, Rui Luo, Rui Huang, Jiangping Hu, et al., Data-drive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walking assistance control of a lower limb exoskeleton with hemiplegic patient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20. Accept. (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会议)[6]Rui Huang, Zhinan Peng, Hong Cheng, Jiangping Hu, et al., Learning-based walking assistanc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lower limb exoskeleton with hemiplegia patients.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280-2285, 2018. (共同一作,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会议)2、主要项目[1]截瘫助行外骨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基于符号图理论的合作-竞争多个体系统的群体行为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基于增强学习的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研究,四川省科技厅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撰稿:刘子璇 排版:小王 校审:阿凉

独行侠

科研入门学习之学术论文写作顺序的思考

科研论文写作指导的书有很多很多种,建议初入科研领域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认真读一本就可以,其实核心大同小异,只是与作者的身份不同,所以切入的角度不同,同时,讲的技巧也是有侧重不同罢了。我也想给各位初入科研的同学提供一种写作思路,并不能说我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一种观点而已,至于是否适合你,还需要你自己综合各家所长,得出属于你的“答案”才好!01论文类型学术论文整体还是比较八股的,论文根据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综述类、实验类、模拟类、模型类等。综述类,主要由业内大牛撰写的引导方向性综述,或者研究人员综合进行分析主流技术或研究领域对比等方式,通过大量阅读已公布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实验、模拟、模型等则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罢了,侧重有所不同,可以简单划分为理论派(比如爱因斯坦)和实践派(比如爱迪生)。02论文结构及功能论文结构类似于“小蛮腰”(前后宽、中间细),一般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方法(实验或者理论),第三部分是分析讨论,第四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引言部分,主要是为了完成3种功能,(1)阐述研究的价值或意义,(2)目前研究的现状和主要瓶颈,(3)你如何解决瓶颈的;方法部分,一般有实验法和理论法,对于实验法,需要交代实验材料、实验平台、实验步骤、检测手段等,对于理论法,需要交代数据来源、基本假设、模型建立、参数选取、模型验证等部分,这部分需要给读者展示的,方便让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的;分析讨论部分,需要从结构参数、操作参数、过程参数等角度展示你的主要研究发现;结论及展望部分,总结概括全文核心观点,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一定方向性指引。03写作顺序的建议虽然论文结构的四部分很有逻辑,但那个逻辑是展示给读者的,并不一定适合写作的顺序,我个人比较推荐的顺序是:先写分析讨论,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边总结凝练,也能让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加深,这部分工作量约占全文的40-50%(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再写结论与展望,一气呵成,这部分篇幅最小,此后写方法部分,这部分注意方法的可重复性、科学性、真实性的展示,最后写引言,引言的文字篇幅约占全文20-30%,在撰写引言中,需要始终把握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其他人研究结果的堆砌。04总结每个人的写作思路和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我只是觉得没有一定对的答案,但是需要你总结并找到适合你的方法,逐渐形成你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习惯。科研路漫漫,祝各位科研生涯顺利!

赵章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青年教师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性质之一,也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掌握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方法,对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养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青年教师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文无定法,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该遵循同归而殊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原则。学术论文虽然不像“五言律诗”那样严格,但它也有较为完全的结构要求,以及更具体和普遍的结构形式,它包括“题目、关键词、摘要、引言、主体、结论、参考文献”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论文主体不尽相同,对于用实证研究方法写的论文主体包括独立的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而对于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写的论文主体格式相对而言则较自由;思辨类论文主体部分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反而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必须明白,研究论文的结构不是千篇一律,写作形式也可作适当调整,但要求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学术论文撰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精神劳动,但论文写成后如何投稿与发表同样也有许多学问,需经过期刊选择、初稿检查校对、论文投稿、编辑沟通直到稿件录用等一系列流程,这个过程与论文写作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验积累和不断尝试的过程。值得重视的是,这五个过程中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其中某一个环节没注意到都有可能导致稿件被拒,如在稿件中没有隐去作者相关信息,论文参考文献很不规范,与编辑沟通中引起其反感等;因此,在投稿过程中除提高自己论文内容本身质量外,还要多站在编辑的角度思考稿件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让自己的论文顺利发表。为助力全国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科研方法,并且提升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我院特组办本次“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并将于2020年1月10日-1月16日在昆明举办,届时将邀请几位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有突出成就的教授专家,同时还将邀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专家进行侧重分析,为教师们分享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经验,尤其是聚焦如何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因此,本次研修班旨在从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论文发表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分享交流,不仅重点介绍了教师如何做科研的技巧,同时还介绍了如何掌握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方法,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项目选题申报与研究设计能力,完善研究方法,提升写作水平,推进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服务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学改革成效。

受命于天

浅谈学术论文的作用及写作前提

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国家标准定义其为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为了能写好学术论文,赛恩斯对于学术论文的作用及写作前提做以下探讨。学术论文的作用首先在于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尤其文科,写作论文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其次在于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促进科研的深化;其三论文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大学的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是意在考核作者的知识与科研水平。一般来说,写好学术论文,通常需要具备以下的前提:一是学会系统把握一个学科的知识谱系。因为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且任何一种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总是在一定的学科领域内展开的,所以论文写作者在写作论文之前,应当学会系统地把握一个学科的知识谱系。二是系统掌握一两个工具理论,学科内与学科外均可。这里所说的工具理论是特指可以用来分析现象与问题的某种特别的学科理论或者前沿理论与原理。任何一种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总是要借助一定理论原理的,比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三是关注人类社会,关注基础理论。人类社会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即学术生产、日常生活、政治实践与经济实践。所谓基础理论是指在这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的理论原理。这个基础理论,主要有三大基本原理,一是关于人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二是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原理;三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学者撰写学术论文,应当强化关注基础理论,这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与基础,培养良好的学风;重视基础理论,提倡关注人类社会,是强化学者的理论的运用能力与现实问题思考的学术情怀培养。一般来说,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四是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做学问的难点。我们通常讲的学术创新,其核心正是在于提出问题所谓问题意识,一体现在能够超越现有知识,能够质疑批判;二体现在关注现实社会,积极发现与归结现象,提出观点这要求大学生们要关注前沿问题与热点现象,与时代同步。比如,根据笔者观察,近两年欧美传播学期刊论文。五是学会如何架构。要学会做研究专题,对你所要研究的人物或者领域的文章、著作,以及其他人研究此人这个话题的文章、著作,都要搜齐。具体来讲,就是要学会查资料和撰写学术综述。对于论文写作初学者或本科生来说,查资料就是研究本身,查资料就是做学问。

可谓忧矣

掌桥科研:一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论文下载网站

网站首页截图掌桥科研,又叫掌桥科研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之所必叫“必备论文网站”,就是因为它的“一站式”服务,解决了科研工作者的大部分需求。这是主页网址:zhangqiaokeyan.com/?from=lbjh(复制前面文字可打开)掌桥科研的“一站式”服务,对于科研工作的朋友们来说,简直就是“贴心小棉袄”。它提供文献检索下载、文献求助、论文翻译、文档转换、科研资讯浏览等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是科研工作的刚需,只需一个网站,就能解决大部分需求,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这也是掌桥科研的定位:面向科研人员,打造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服务科研全流程,全方位提升科研效率。许多朋友还是抱有疑虑,毕竟同类网站良莠不齐。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数据为大家介绍掌桥科研网站。1、论文数量方面掌桥科研的论文数量总计有1.3亿+篇,包含中文期刊、中文学位、中文会议、外文期刊、外文会议、外文学位、外文OA文献以及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外军国防科技报告。1)中文期刊:中文期刊共收录21000+种,包含部分已停刊期刊,文献总量超过6400万篇,月更新10万篇以上。 中文期刊包含全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2054种,其中,英文期刊94种、中文期刊1960种。2)中文学位:收录了超过800家国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和博士论文,论文总量超过380万篇,每月更新。3)中文会议:收录了中国主要的学术会议资源,中文会议论文总计240万+篇,月更新1万篇以上。 总共收集40500+个重要学术会议,重点收录1999年以来,中国科协、社科联系统及省级以上的学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举办的重要会议上发表的文献。其中,全国性会议论文超过总量的80%。4)外文期刊:外文期刊论文主要来源于国外知名学术期刊,收录了1995年以来世界各国出版的13000+种重要学术期刊,其中包含IEEE期刊258种、Springer期刊384种、Elsevier期刊336种、Taylor期刊261种、Wiley期刊212种,共计约1250万+篇,月更新5万篇以上。5)外文学位:外文学位论文主要来自于全球最权威的ProQuest学位论文数据库,内容来自于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剑桥、哈佛、牛津、斯坦福等930所学位授予单位,共计收录学位论文62万+篇,月更新约5000篇。6)外文会议:外文会议论文主要来源于国外知名学术会议,收录了198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学会、协会、出版机构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其中包含IEEE、AIAA、Springer、Elsevier、Wiley、Taylor等知名数据库的会议论文,共计33800+个会议,197万+篇会议论文,月更新1万篇以上。7)美国政府科技报告:美国政府科技报告是全球最权威的政府科技报告管理体系,收录始于1958年,源于美国政府,包括美国国防部AD报告、美国能源部DE报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美国商务部PB报告四大科技报告共2,058,193篇报告,月更新约5000篇。8)外军国防科技报告:外军国防科技报告系统收录了美军参联会、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航空航天局、英国国防部、英国空军、北约、欧空局等主要军事力量国家的政府和军队机构与国防相关并对外公开的研究报告和专题文献,已收录了相关文献246+万篇,月更新1万篇以上。9)外文OA文献:外文OA文献指在公开网络上,根据《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2002年2月)、《毕士达开放获取出版声明》(2003年6月)、《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2003年10月)等倡议,相关组织或个人提供的可免费获取的外文文献资源。 本网站当前可提供2800万+篇OA文献的信息检索服务,并可为想获取原文的用户提供代理获取服务。2、价格费用方面论文文献的数量是科研人员最关注的问题,而论文下载价格费用的高低,同样亦是科研人员很关注的问题。掌桥科研的收费与同类文献获取平台的方式有些不同,相比而言它更实惠便宜。1)会员包月中文首月15元下载100篇论文,次月+10篇,一篇合计才0.15元,这实在是太良心了,其它网站一页论文的价格比这一篇的价格还要高吧。外文首月25元下载50篇论文,次月+10篇,一篇合计才0.5元,比其它网站几十块钱一篇外文论文,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的。其它付费方式,还有用户包量、积分兑换等,很人性化。1、功能需求方面1)论文翻译工具,可上传文档进行翻译,论文下载时可同时翻译为中文等,且保留原文格式。2)文档转换工具,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需要将一些文档进行格式转换,或者在下载论文时需要对格式进行转换,这里在下载论文时就能选择格式,还可以上传文档进行转化。3)文献求助工具,对于初入科研工作的朋友们来说,有时对检索方法不太熟悉,查找自己想要论文资料时,常找不到,掌桥科研提供文献求助服务,可以联系客服针对性查找论文。以上就是关于掌桥科研网站的详细介绍。许多科研工作者在曾经的日日夜夜,到处找文献论文,花着不菲的钱去下载,还要找各种科研工具辅助,真是心酸啊!上文中已附掌桥科研的网站链接。高效率的论文查询获取网站及更多科研工具,助你科研工作更高效,更方便。

南山

探讨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才是有效发表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论文就其本义而言,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传播和交流其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学术见解,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不过,达晋编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一篇论文发表后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没有引起专业同行或社会的任何反响,就难以体现出其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根据科学编辑委员会的定义,一篇有效发表的科技论文应该将足够多的科技信息首次公布出来,以便科技同行们可以获取科技成果,重复科技实验,评估科技过程。也就是说,有效发表首先是具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的首次发表;其次必须是以能为科技同行重复和检验的方式发表;第三必须是发表在能为科学界获取的期刊或其它形式的出版物上。其实质是论文发表必须关注应有的发表效果或效益,具体而言,可以认为主要是指学术引证效益和实际应用效益。从上面的定义可见,有效发表的必要条件是所发表论文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内容,并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信息使同行能够重复、检验或评估。这是因为只有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内容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技成果,才能引起同行关注,才值得同行检验或评估;同时,只有具备足够的科学信息使同行能够得以重复、检验或评估,才能确认其科学性、可靠性和科学价值。在此必要条件下,其充分条件是首次发表且发表的刊物能为专业同行关注并方便地获取,以利与真正的专业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而相反,内容缺乏创新性或声称创新但无法为同行重复和检验的发表,以及重复发表,或者不在专业同行关注的正规刊物上的发表,都是无效发表。众所周知,科技人员在绩效考核、成果奖励、职称评定或学位申请时,都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要对其论文质量水平进行认定。追求学术创新,发表高水平、有价值的科学论文,以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承认,进而获得相应的学术地位本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论文发表绝不应仅仅是为了项目结题、绩效考核,更不能只是为评职称、拿学位、争项目。在一些学者心目中,发表论文即意味着获取职称、学位、荣誉、奖金或经费。这些所谓的学者不是不讲发表的有效性,但其有效发表的理念是扭曲的,其关心的只是在何种等级、何种名目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对学位申请、职称评定以及课题申报或奖金分配算数或有效。论文的有效发表取决于发表动机和发表行为。发表动机、发表行为、发表效果是密切相关的。论文发表的基本动机和目标应该是报道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以及独到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争取学术界的承认,与同行交流切磋,或接受同行质疑使其进一步修正、完善,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者、编辑、审稿专家以及科研管理人员都要树立正确的论文意识,强化创新意识、 科学发现发明的优先权意识、学术交流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而相应地淡化功利意识,更切忌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负责任的发表才有可能成为有效发表。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都应注重论文发表的综合效益,把确实具有创新内容和学术交流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发表的唯一诉求;要对发表论文持审慎负责的态度,并在科研、写作、投稿、审稿以至于发表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力争使能为同行传递新的科技信息、引发学术交流并促使成果转化应用的论文发表,以获得积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果。

万物群生

得论文者该得天下!“唯论文”学术评价破除,中国科研必将腾飞

唯论文制度终于破冰,中国科研能否腾飞?2月23日从科学技术部官网获悉,科技部于2月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按照分类评价、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了27条措施,剑指过去科技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学术界,得论文者得天下。过去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成为判断一个科研人员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以至于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既不能如期晋升,也无法顺利成为院士,但是他们的科研能力却又不是一般高职称者可比拟的,这其中就有屠呦呦,李爱珍等等。除此之外,学术上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论文“挂名”,往往一篇论文,就有很多人的名字出现在了上面,但真正地投入研究的人员却并不多。而这一现象,只要写过论文的人都极为清楚。因此,这一次科技部发布的这些措施,有望极大地扭转过去学术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不允许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对于发表在“黑名单”和预警名单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相关的论文发表支出不得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中列支。”“对论文无实质学术贡献仍然‘挂名’的,依规严肃追究责任。”该措施内容丰富,共涉及了九大方面:一是强化分类考核评价导向;二是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评审评价突出创新质量和综合绩效;三是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评估突出支撑服务能力;四是对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突出使命完成情况;五是对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突出成果质量和贡献;六是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评选突出科学精神、能力和业绩;七是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期刊;八是加强论文发表支出管理;九是强化监督检查。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论文的数量有了一定的限制,给出了一定的范围。可能有人还存在这样的顾虑,那就是基础性研究,成果未必会那么明显,毕竟基础性的研究,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样只注重结果的前提下,会不会导致科研人员向更容易出成果的领域投入?其实,在之前提到的九大方面中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权重。措施中提高对高质量成果的考核评价权重。比如:对于具有一定学术影响或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标志性成果可作为高质量成果,可增加到10%的权重;对于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对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具有带动作用的,可增加到30%的权重;对于已在实践中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可增加到50%的权重。总之,这一次科学技术部推出的27条措施,可以说是对 “唯论文”制度的破冰,至于未来中国科研能否迎来春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武夷

浅谈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所以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关于选题的方法: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如何发现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再分析综合,才能选择出有意义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常见有实践选择法,就是在实践中发现课题,选择课题;新角度法,就是从新角度认识已有成果,选择新的课题;机遇线索法,就是抓住灵感选题的方法;心得体会法,就是从专业心得体会形成选题。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材料是作者在准备论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需要根据选题制定一个搜集计划、搜集方向、搜集范围,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既节约时间,又不浪费精力;其次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涉及这一课题的所有材料,可以从有关书籍、杂志、报纸、内部刊物、书报广告等中查找,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这一课题相关研究的前沿动态;材料搜集之后还要进行整理,也就是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号、鉴别、分析等。关于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就是安排论文的结构,一篇学术论文通常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写作结构有并列式、正反比论证、递进式、总分总等。关于修改论文的方法:论文写好了通常还需要反复检查和反复修改,修改一般主要是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上进行,看论点是否明确,是否经得起推敲,这决定着研究论文的水平和价值;看论据是否充分,是否与论点有对应关系,能不能证明论点;看论证手段是否正确,推理是否严密,分析是否合理;看条理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紧凑,布局是否合理,前后是否呼应,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否连贯;看题目是否贴切,字、词、句、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简洁等。以上是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更多可以访问“医刊汇”科研学术服务平台了解。

摸花轿

科研写作的常见文体及其特点

从狭义来讲,科研写作是指对科学研究成果(观点)的语言文字表述行为;从广义来讲,科研写作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知识、学理的研究探索和语言表述行为。在赛恩斯编译看来,任何科研写作都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述的问题,而是在探索基础上的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基础上的探索,两者是一个互动生成的问题。从科研写作活动过程和性质区分,科研写作的文体常见有以下几种。一、学术论文。这里所指的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不同于实验报告、阶段报告和工作总结,而应对实验工作素材有整理和提高,要形成论点。实验报告和工作总结多属于如实地汇报实验工作经过,可以没有创新成果和见解,可以模仿和重复前人必要的结果,可以不做判断和推理,不形成论点。学术论文的内容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二、实验报告。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报告。实验报告有两种: 一种是为验证某定理或其结论所进实验而撰写的实验报告,其实验步骤和方法是事先拟定的,是重复前人的实验;另一种是创新型实验报告,它是研究者自己设计,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新的实验,要求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与学术论文比较而言,实验报告的侧重点是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不要求在理论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实验报告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要求说明准确,言之有序,但不是全部科研工作及其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都要写出或可以写出学术论文。三、专题研究论文。专题研究是指对某专项课题的研究,是对其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所作的理论分析和总结。专题研究论文与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有所不同: 科技报告侧重过程记录;学术论文主要体现创造性成果和理论性、学术性。通俗地说,专题研究文介于两者之间。四、综述和评论。综述是以当代某领域科学技术成果为对象,通过对广泛资料的鉴别、整理、重新汇编组合,并反映自己见解观点的文章。其目的是使读者在短期内了解某问题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最新成果以及发展方向等。评论是在综述基础上进行分析、推断、评论、预测未来和提出建议的文章。一般来说,综述和评论应合为一体写作,只“综”不“评”的文章多不受欢迎。综述和评论可以节约科技工作者查阅专业文献时间,了解动态,提供文献线索,从而帮助选择科研方向,寻找科研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