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春季CIS线上科研项目官宣奚若

2020年春季CIS线上科研项目官宣

昨日下午,2020USNews版世界大学排名火热出炉了!看到这种消息,大家总是忍不住要去关注,即将上大学的、正在上大学的、已经毕业的,大家的热情仿佛一样高涨!其实,年年看这些榜单,高居前列的总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那些名校,但我们还是会仔仔细细地去讨论、去比对谁排名上升了谁又下降了,乐此不疲。这或许是缘于大家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的名校情结吧。2020 US 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第1-10名在普罗大众的眼里,这些名校是学习真理的天堂,考入名校的学子是天选之子,在名校任教的老师则是我们只能仰望的大师!的确,这些名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提供的精英教育至今都是稀世的珍宝。中国有句名言:“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极言好的教授在大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大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而“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可见,一流名校的灵魂在于一流的教授。小编不禁遐想,假如CIS是一所大学,那么拥有全球这许许多多一流名校的一流教授的它将会有着怎样的排名?不敢想象!Fouad Togabi 斯坦福大学它有庞大的教授师资,广泛的课题范围,这使其本身就像一所学院。Helen Haste 哈佛大学心理学终身教授CIS给这些聪明伶俐的中国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学习美国或者欧洲国家的大学基础课程。我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我很高兴这件事有人在做。CIS项目有非常广泛的课题。我教社会心理学,有的同事在教生物学,物理学,通信,金融,历史,囊括全学科的东西。尽管CIS不是一所大学,它还是已经获得了国内外许多高校及媒体的关注和认可:2019年3月offer发放季,Lin Gralt教授在CIS项目中指导的学生获得美国排名16的SMU商学院的录取,不可思议的是SMU商学院竟在录取信中明确了表达对CIS认可2019年4月,斯坦福大学新闻网站The College Puzzle发表了一篇题为6 Outstanding Study Abroad Programs(《六大杰出海外学术项目》)的文章,为正在考虑出国留学的学生推荐了6个很棒的留学项目,CIS科研项目赫然在列文中关于CIS科研项目的介绍译文:中国国际夏季项目-CIS科研项目位于中国上海,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每年夏天,这个项目都会邀请一大群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著名教授来领导研究项目。研究或上课之余,你可以探索中国和它所提供的独特的文化体验。 这是一个用英语授课的为期一个月的项目,适用于高中生和大学生。例如2017年该项目一位布朗大学教授带领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创建并发射了一颗遥感卫星。如果你有兴趣在一个独特的环境下做科研来度过一个夏天,这个项目是你的不二之选。2019年7月14日,CIS暑期科研项目开学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出席并作了重要演讲。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特派记者现场拍摄采访,并进行了独家报道。01:162019年也正值布朗大学计算机系建系40周年,在《布朗大学计算机系四十年》年鉴中,CIS成为唯一入册的校外学术项目。其中,曾多次参加CIS项目的布朗大学计算机系副院长Sorin Istrail详细介绍了他在CIS的教学:七月到八月中旬,我在上海花了一个月时间教授一门一门计算生物课程(CIS1820),这是中国顶尖学术项目的一部分。班上的学生都非常出色、努力,并希望在美国顶尖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紧随其后。我指导了解决完整性问题——从数学逻辑(捕捉“真实命题”)到互联网搜索(Siri在谷歌上提出问题的数据库)需要的一些深入和强大的计算方法。不仅是2019年,其实在此之前CIS早已获得诸多认可。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CHE)在报道中将CIS列为全球最顶尖的十大青少年学术项目之一;而《赫芬顿邮报》将CIS誉为创新型中国私立教育的典范……虽然CIS不是一所“正经”的一流大学,但它同样汇聚了一大批一流的教授,将国际一流的精英教育、科研教育惠及到更多学子,让他们能够站在学术巨人的肩膀上,手可摘星辰!八年来,CIS科研项目稳扎稳打,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为了使更多的学子能够更好地在名校顶尖教授的指导下进行PBL项目式学习、全面提升科研能力,CIS不断地强化师资阵容、改善授课模式!CIS线上科研项目秉持“高级别教授、高频率教学、高师生比”三个核心准则,邀请来自美国综合排名TOP30或专业排名TOP10的高校教授为学生远程直播授课,小班教学,教授亲自指导,还有助教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发论文、获取教授私人推荐信,增强学生科研软实力,提升留学申请背景。截至目前,CIS暑期科研项目已举办了八期,CIS线上科研项目也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师资阵容一次比一次强大,学员反响热烈,好评如潮。现在,CIS线上项目顺利来到新的一期——2020年春季CIS线上科研项目!30位美国顶尖名校教授,30个不同学科领域课题,2020年1月4日——2月29日上课,课程适用于九年级生到大学研究生,现在开启报名!项目详情如下↓↓↓项目收获01Professor Recommendations / 教授网申推荐信CIS 项目的学生将 100% 得到教授亲笔网申推荐信(必须不出现早退 / 逃课等情况,严格完成课程及论文)。推荐信内容将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出具。在项目结束后,推荐信将随成绩单一同发放。如学生表现实在太差,推荐信没有正面评价的,学生则自行选择是否放弃提交。一般而言,只要推荐信内容在中性以上的我们均鼓励学生提交,教授推荐信将大幅提升学生申请背景的可信度和学术履历的完整程度。学生将通过美国大学网申系统提交教授个人邮箱,由教授亲自向美国大学提交推荐信。所有学生推荐信将严格遵循美国申请系统规定,由教授个人邮箱亲自提交推荐信。英联邦国家则可直接提交教授亲自署名并留具联系方式的私人纸质推荐信。02Papers or Reports/ 论文发表CIS 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将由教授指导一篇结业论文。论文100%发表核心或国际 EI 会议 /CNKI/Doi 检索。学员将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论文(每组 3-5 人)。发表周期1-3个月,并在3-5个月内上检索系统。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1)有个人单独发表需求的,需额外缴纳审校费用;(2)同组全部其他学员共同反对该学员加入作者名单,并经核查该学员确实未能完成基本工作的。发表论文可以在美国高校申请系统中作为Supplements 材料提交, 需要说明的是,芝加哥 / 普林斯顿等多所高校自2018年起专门设置论文审阅通道。03CIS Transcript / 成绩单CIS 项目将为学生开具成绩单,其包括符合 College Board 对于 Credit Based 课程要求的教授署名的 Syllabus,以及由 官方开具并由藤校终身 / 系主任级别教授亲自签发的成绩证明。授课模式前四周后四周教授课程每周 3 小时教授讲授学科背景知识和科研方法,制定研究所需的阅读材料并进行讲解。该阶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研究课题的相关知识,以及更好地融入课题研究的过程之中。课程频率为每周 1 节课,3小时,一般情况下不排除有其他课题小组的共修生或旁听生共同参与课程。每周 1 小时每周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研究方法以及针对研究内容的扩展,具体分为研究任务分配、论文开题、研究方法、资料 / 数据分析这四个部分。在课题结尾 2-3 周阶段,研究讨论课的内容将更多针对学生论文内容提出修改意见。课程频率为课程频率为每周1节课,1 小时,教授仅与一个小组进行科研进度讨论。助教课程每周 2 小时助教将主要辅助学生完成教授要求的课下作业和阅读工作,针对性重复讲解教授课上的背景知识与科研方法中较难的部分,以确保学生整体学习进度。每周 2 小时助教主要工作是协助学生完成科研,保证学生按进度进行论文的数据 / 资料分析与具体写作工作。确保论文格式 / 标准满足 CIS 学术办制定的投稿标准。写作课程第四周结束后,来自哥大 / 哈佛的写作教授将针对论文写作开设一节论文写作介绍的 lecture,时长约 2 小时。项目优势全球最高的师资标准01CIS 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采用藤校院长 / 系主任 / 终身教授亲自执教的青少年学术项目,且教授全部来自综合排名前十或学 院专业排名前三的顶尖高校。该师资标准远远超过美国本土最顶尖的同类学术项目如 RSI/SSTP 等高校科研项目。该设置主要是针对中国学生在学术背景和学术可信度上的缺陷,以确保中国学生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认可与背书。额外的教学辅导02CIS 于 2014 年成为全球首个为中国学生设置了专门TA Session(辅导课程)及 Writing Instruction(写作指导)的国际学术项目,中国学生在挑战超出个人能力的极端情况下可以由助教和写作老师对其学术和语言进行额外辅导。该设置主要是针对中国学生缺乏科研训练和论文写作经验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10周时间内跟上教授的科研指导进度。严格的师生配比03CIS 全部教授均采取极小班教学模式,研究讨论课一般每组不超过五人。该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学生缺乏圆桌发言 / 讨论经验,不擅长主动与教授沟通的问题。师资阵容项目课题◆ ◆ ◆ ◆ ◆ ◆所以如果你想得到美国顶尖学府最优秀教授的指导如果你想为你的学术背景增光添彩如果你想拿到含金量极高的推荐信如果你想斩获名校offer赶紧联系我们报名吧

城门谣

CIS科研项目:什么才是顶尖教育该有的样子?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日本科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John B. Goodenough是锂电池之父,他使锂电池体积更小、容积更大、使用方式更稳定,从而实现商业化,同时开启了电子设备便携化进程。Goodenough(古迪纳夫)直译过来就是“特别好”,“特别好”教授已经97岁,是有史以来获得诺奖年龄最大的人,同时他也被人称为“业界传奇”。“特别好”教授从小患有阅读障碍,上学时也因此选择读数学(要读太多东西的都排除了)。到了30岁才入行开始读物理博士,54岁才开始研究电池,90岁开始研究全固态电池。他说:“我只有90岁,老子还有的是时间。”诺奖消息公布后,“特别好”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仍在工作,还会继续做科学研究。“特别好”教授的履历发人深省:为什么美国教育可以培养出这样终身求知、大器晚成的传奇人才?当下中国,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从“赢在子宫”开始,到各种各样的大量的补习班、培训班,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忙得“不配有梦想”。香港综艺节目《没有起跑线》中一位二胎在这种高强度高压下,孩子们的确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可是求知欲呢?他们更多的是内心其实充满着对于无知的焦虑,总想把一些东西装点在身上来让自己更好看,别人有的我也要有,鲜少真正的求知欲,更不能发掘出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当然不能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知识焦虑”和“求知欲”最大的区别是,求知欲是谦卑的,对知识、学习的热爱是水到渠成的。有了这种“谦卑”,渐渐地,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知道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这是一种准确的自我认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让别人的脑袋为自己思考——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批判性思维、没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就是被教傻了。然而,危害更大的“被教傻”,是在正确答案下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绞杀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虐杀孩子的创新意识。——著名旅美教育家黄全愈那么,真正的顶尖教育是怎样的?一千个老师也许就有一千种教育理念,我们无法窥探到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教育者的秘密,所幸CIS拥有这许多成功的顶尖教育者,让我们可以聆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声音。布朗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Jason Sello在我的课堂上,我非常鼓励学生去问问题,去挑战,去深入思考,去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去掌握自己项目的主动权。能看到学生去接受这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的是太棒了。我真的希望学生到这里来,开放自己的思维,期待被挑战,也敢于去挑战他们的教授,用尊重的方式,也要用他们靠自己获取的信息。这些都会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目标。耶鲁大学终身教授John Emerson我不想直接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做什么,我只想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信息让他们能够自己把问题搞清楚。我试图让他们相信学习的过程,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比问题的答案更重要。我还希望他们能够抓住机会,学会平常心对待犯错误。我发现犯错误让学生感到非常不舒服。有可能犯错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非常糟糕并且一定得避免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如果愿意去抓住机会,冒着可能犯错误的风险,这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是一个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的机会,而不是被动机械地去记忆知识。所以我一直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犯错误和从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们在CIS项目中试图去完成的事情。CMU计算机系终身教授Jonathan Aldrich我认为CIS项目是非常有效果的。让他们体验这种他们在国外可能受到的不同的教育,不同于他们在国内的经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中,当我跟我的学生一起工作的时候,我观察到一开始也许他们会比较犹豫,不敢跳出既有的事实规范和学习模式。但是我也看到他们很多人在研究项目中表现非常棒, 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独立解决问题,去外面收集文献。通过体验和目睹这种国际模式的教学方式,他们能够做到这些,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终身荣誉教授Chales Pugh:(我的一个建议是)追求你最喜欢的科目,很简单。尝试看得比教科书或老师指导的内容更深入。要提出问题,保持怀疑,不要接受老师说的一切。我最喜欢的一些经历是,当学生反驳我时,有时候我也会错,这意味着学生真的有集中精力听讲。因此,我建议学生要持怀疑态度,不要以书本为准,质疑他们。我对全世界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建议,参与并尝试进行一些独立的研究,无论它是关于专业领域使用的数据集,还是仅仅是探索自己一些想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开始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就像科学家一样。因为当我们提出一些东西时我们不知道答案,我们必须找出答案,你知道,寻找答案就是开始于这种想知道要是做了什么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心的。任何尝试都不是按计划进行的,学习始于你的一个玩笑,继续学习,继续学习,阅读论文,然后看看其他人如何思考同一问题,确实这是一个很棒的环节,最终你自己建立了真理,而不是听教授说。我实际上是在尝试在教室中营造这种环境,我觉得所有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应用于研究的机会。我告诉他们我希望每个人都尝试你的第一个想法,这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我希望你了解为什么它是错误的,并加以解决,以便使下一个想法更好。我并不希望一开始就获得完美的结果,因为这不是学习过程,人总是从必须改进系统的问题中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名校教授们并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1. 搜寻、评估、筛选、分析、批判、汇整的能力2. 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包括挑战权威3. 创新的能力4. 表达和沟通能力假如你问任何一个美国知名大学的教授,有哪些技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以便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大学的学习并取得成功,那么,恐怕以上4点也是他们将重复提及的。具体以历史学习为例,CIS的教授普遍的教学方式是鼓励学生通过对证据和史实的整理,对历史事件和趋势作出解释,和别人的观点进行碰撞和思辨,从而触及到历史学习的本质,真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布朗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James McClain我(在CIS)教的课程是关于日本的历史。从日本的起源到现代社会。这个课程基于我在布朗大学的一门课。学生会有很多方面的收获。我想在智识上可以让他们学习美国历史学家是怎样思考和分析历史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体验课堂上的讨论和毕业设计展示的方式学习,习得如何分析话题,如何获取研究文献资料,如何分析那些资料以及如何根据他们分析出来的论据写成论文。学习日本知识也可以获得综合智力的提升,学到如何从调查问题到最后得出结论。另外,我的课程是强调讨论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讨论,发展这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一样重要的。这个项目也是把美国的课堂体验带给学生,在美国课堂模式下,学生要尽可能的参与讨论。卫斯理学院历史系终身荣誉教授Guy Roge我觉得教学生做科研最好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资料研究中去。根本上来说,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等着教授站在那儿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什么,这是答案,现在你们再复述回来给我。它会带领学生进入我预设的背景中的古代世界,让他们来创造故事,同时也要看这个故事的内容和它的意义是否是合理地基于历史事实的。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经验。所以什么才是顶尖教育该有的样子?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CIS的这些全球顶尖名校资深教授的做法中得到一些思考和启发。同时,我们也确信,CIS科研教育也是顶尖教育的一种样子。CIS希望,未来我们的学员站在人类智慧的星海里,伸手可以去摘那灿烂的真理和智慧的结晶,低头可以侃谈理想未来,动手则能改变现有人类社会的问题。———— / END / ————

无时无刻

CIS科研项目专访|勇敢理性追梦,荣获杜克录取的足球少女

她很幸运。从小就可以随着自己的兴趣自由追梦,小学时就爱上了足球,高二暑假参加了CIS科研项目,又引领她进入心理学的更高的殿堂。多少人可能直到进入社会甚至半辈子都找不到真正想要为之奋斗的目标,而这个高中女孩做到了。成长过程中,这个理性、勇敢、自信、从容的女孩一直闪闪发光。她敢于创新,也懂得理性行动;她专注于攀升学术高峰,也奋力驰骋于绿茵场上。令CIS老师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2019年CIS暑期科研项目结业典礼舞台上自信帅气的身影。作为优秀学员代表之一的她进行了一场20分钟的精彩演讲,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声音清澈洪亮,行云流水,惊艳四座。2020年,这个目标明确的女孩不负众望,在大学申请上又再次书写了帅气的一笔,斩获了美国TOP10名校杜克大学和西北大学的offer。本期专访,我们邀请她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她在CIS的经历及成长~采访实录Q:怎么会和CIS结缘的呢?L:我妈妈在关注留学信息的时候了解到CIS项目,她推荐给了我。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正好CIS项目中Helen Haste教授的课题和我的学术兴趣方向吻合。而且我也想做一些科研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所以就决定参加CIS项目,在项目开始前我还读了很多课题相关的预习资料。Q:你所了解的Helen Haste教授是怎样的呢?L:她是一个非常负责、敬业的老师,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好。她的office hour是没有限制每个学生的时间段的,一般学生只要有问题了,就可以随时安排下课的时间去和教授沟通,Helen教授都会非常耐心地帮你解答,并不会有什么不耐烦,反而会非常高兴你能提出问题。Helen教授还和我们分享她自己的一些科研想法。她现在退休了,会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她正在做的一个课题研究是关于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的,还亲自到中国进行调研。我记得Helen教授是1942年出生,其实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她当时每天上午站着给我们上3-4个小时的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她还会阅读学术论文,到了下午还会回答我们的问题和我们沟通。看着她就觉得她真的很厉害,也让我自己更加努力,希望未来可以成为和Helen教授一样的学者。Q:通过参加CIS这个项目课题,你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L:我在7年级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夏令营的心理学项目,但那个项目是比较general的,会有一些小的心理学实验,但并没有非常深入。但在CIS的这个项目中,我接触到很多心理学领域中非常经典的一些实验,比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等。通过这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我发现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弱点,比如人随大流的特点。也更加能看清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并且对整个心理学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程度。Q:除了上面学习上的收获,在项目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L:在research阶段的时候,我们组4个人需要共同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我们会一起讨论,一起设计问卷等。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沟通,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好,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沟通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定课题研究方向的时候,大家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后来经过讨论之后,决定下来之后,大家就很齐心地朝一个方向努力了。Q:你觉得你之前参加的一些活动和CIS的区别是什么?L:CIS的项目科研是更加完整的、专业的,先学习理论,再联系实际,做实验,写报告等等,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经历。而且这个科研项目是以小组形式与他人共同完成的,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Q:当时在项目过程中有遇到一些挑战或困难吗?L:第一个困难是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需要找很多人帮我们完成问卷。因为我们的问卷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人家花比较多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很多人都拒绝了。第二个困难是分析数据这块,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部分。我们很难确定需要用哪些数据去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后来这个部分还是通过教授的指导最终得到了解决。你觉得TA在项目过程中对你们有什么帮助?L:晶晶(TA)她们其实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遇到学术上的问题,经常会去请教TA,她们会很细致耐心地给我们解答,帮助我们消化教授的课程知识。而且还会提供给我们很多额外的知识和经验。比如我们TA提前教大家统计学的一些内容,这给我们后面分析数据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Q:在大学申请方面,你觉得CIS的这段科研经历充当了什么角色?L:CIS这段科研经历对我的大学申请肯定是有帮助的。一个是培养了我的学术兴趣,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面试的时候,我谈论CIS这段学术经历给面试官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CIS项目给了我一个与他人合作做科研的机会,让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让我更快地融入美国大学的氛围。Q:你刚刚提到申请的时候有经历面试,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L:我申请的很多学校都给到了面试邀请,因为疫情,有些还取消了,或者改成了线上。面试的时候,有很多面试官都主动提问了我CIS的这段经历,因为我把CIS的这段科研经历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写在了我的CV里面。Q:分享一下你成长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L: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运动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从六年级开始,就牵头组建起校女子足球队。当时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动员身边的朋友参加,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三十四人。我一直担任足球队长,有时还客串低年级的教练。我们足球队的成绩越来越好,也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学校把一部分篮球场改建成了足球场。此外,我在学校学生会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组织活动,做一些volunteer的工作等等。Q: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L:我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我会尝试很多新鲜事物,但这之前也会理性地考虑好再去行动。Q:对CIS的学弟学妹们及CIS项目有什么建议吗?L:我觉得参加课题之前可以准备充分一些,比如心理学的一些期刊,文章等,能多读一些就多读一些,你提前多了解一些,项目过程中你就能收获更多。如果我再来一次的话,我肯定会在开始之前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我觉得CIS的项目真的特别好,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然后和教授和同学们关系都很融洽,我回想起来真的是一段非常值得珍惜的经历,就没有什么建议提了!希望CIS之后越来越好!文字丨来源于CIS L同学专访图片&视频丨L同学提供及项目期间拍摄更多精彩分享,敬请关注公众号:CIS科研社

折杨

CIS科研项目-所有生物学都是计算生物学,你怎么看?和布朗大牛聊聊

与学术巅峰对话“与学术巅峰对话”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由CIS科研社发起,每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1-3场学术分享讲座,邀请英美顶尖名校在职终身教授、行业大咖、录委会委员主讲,内容横跨STEM及人文艺术多学科领域,围绕当下大家关注的话题传播知识、分享经验、探讨方案,旨在为学生、家长及关注教育与个人发展的人群搭建一个分享、沟通与学习的国际化教育平台。上周末,“与学术巅峰对话 2020” 系列公益学术讲座正式开讲,分别由耶鲁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Nuno Monteiro和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Lin Giralt带来的两场讲座均参与名额爆满。在一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教授们输出了满满的干货。听了讲座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受益良多,感触颇深!一起来回顾下吧1.新国际环境下的国际安全政治何其复杂,尤其国际局势更是风诡云谲,对政治不敏感或是缺少政治常识的人总觉得政治是高深莫测的,可是Nuno Monteiro教授却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观众听得进去,理解得了。听完确实很意外,好的教授真的不会掉书袋,他讲的我都能听懂,听得进去而且还理解我之前不知道的新概念…好神奇!教授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感觉教授的信息更新真的突破了地缘障碍吧,一些本地人都未必察觉到的情况教授可以有instant产出的系统总结。百闻不如一见,快戳讲座视频:v.qq.com/x/page/g3067utkeih.html2.企业如何理性应对危机所造成的经济困境CIS科研项目创始教授之一,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Lin Giralt在讲座开始之前,暖心地鼓励大家对战胜疫情一定要有信心,要乐观,随后紧密结合当下武汉疫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了对经济的影响,带大家看清经济形势。热情、智慧、亲切的Lin Giralt教授不自觉地又圈了一大波学生粉啦!百闻不如一见,快戳讲座视频:v.qq.com/x/page/s3067sx6cv4.html“与学术巅峰对话 2020”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讲,将迎来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荣誉教授Sorin Istrail带来的“机器深度学习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主题讲座。1992—2000年,Sorin Istrail担任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计算生物学项目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首席高级成员,创立并领导了美国能源部(DOE)计算生物学项目。2000—2005年,他担任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和赛莱拉基因组公司(Celera Genomics)信息学研究小组高级主管和组长。他的团队在构建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一套强大的全基因组算法,用于对迄今为止所有人类基因组组件进行比较。还曾多年担任布朗大学计算分子生物学中心(CCMB)主任。当前人类在生命科学研究上还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还有许多难题,正是需要科研人员勇于担当、不忘科研使命和责任,为全人类造福的紧迫之时,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研究和投入意义重大。如今,所有的生物学已经成为了计算生物学,生物学中的下一个重大进化将由数学、统计和计算方法驱动。此次讲座,CIS科研社特邀请Sorin Istrail教授带来这场公益讲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计算生物学及它的研究和应用意义,相信一定会让你获益颇丰!更多讲座信息,请VX添加小助手cis-research ,备注讲座即可获得讲座链接PS:本次讲座通过ZOOM平台直播,请提前下载好软件进入直播间哦~

迷途

CIS科研项目专访|沿着5000英里长的丝绸之路,他走到了剑桥大学前

2000年前,沿着一条5000英里长的丝绸之路,希腊,埃及,波斯以及印度这些国家的文明和贸易网络,向东延伸的程度达到了历史之最,大量域外作物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被陆续引入中国,同时中国的丝绸传入西方世界。2000年后,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他尽情探索历史的奥秘,并最终走到了剑桥大学门前,也敲开了UCLA,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大学等名校的大门。这一路他有什么故事呢?和科研君一起来看看吧~娄轶喆2019年CIS暑期科研项目优秀学员就读学校:江苏省苏州中学标化成绩:TOEFL 110、SAT 1520CIS导师: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Richard Payne课题:丝绸之路研究录取院校:剑桥大学、UCLA、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剑桥大学的录取是我拿到的第一个正式的大学offer,突然感觉心里有底了,不怕没学上了。后来陆陆续续又收到了UCLA,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offer。在我大学申请的过程中,CIS项目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CIS经历是我申请的主打活动CIS项目对我申请大学的帮助特别大,特别是申请美国的学校时。这个活动是我申请历史专业的一个主打的活动,不仅提升了我文科方面的背景,也是我文书的重要素材。项目中我最满意的就是最后写的那篇论文,探讨的是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中原文明对于草原文明描述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一个刻板印象的角度去探讨问题,这对我的申请加分挺多的。我平时也注重文理兼修,除了文科活动外,我也参加了一些理科的活动。但总的来说,CIS项目是我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沿着丝绸之路,我敲开名校大门最初想参加CIS项目,是因为我想提高一下文科方面的背景,并且这种科研形式的项目特别吸引我:在项目中我能跟着教授一起做科研写论文,这不但可以提高我的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术写作水平。我选择的是Richard Payne教授的丝绸之路项目。这一方面是结合了我的申请方向和对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个人觉得丝绸之路这个课题更适合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挖掘一些新奇的思路和观点。Richard Payne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芝加哥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作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曾获得世界年度著作大奖世界著名晚期古典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古典历史研究项目负责人获得美国哲学学会颁发的Jacques Barzun Prize历史研究领域最高奖项目开始之前,我认真看了教授的CV,了解了教授的经历、背景和故事,对他特别佩服。所以项目中,我常常会问他问题,也因此和他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他的学识特别渊博,对事物的理解很丰富。上课的方式很灵活,并且认真负责,对于我们想知道的问题,都会非常深入地给我们分析讲解。这些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纠正了我很多长久以来的错误观念。我也顺利拿到了他的推荐信。这次项目,我最大的收获是在Richard Payne教授的指导下,学到了写论文的方法。从前讲到写论文是大家也包括我比较害怕的一件事情。因为写论文需要找各种各样的材料,呈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但是当你掌握了诀窍之后,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并不难,先通过大量阅读和独立思考提炼出一个独到的观点,然后找到可以引用的材料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凸显观点的价值和学术权威。是Richard Payne教授教会我怎么去搭建论文整体的结构,整合所有有用的素材,提高了我整体的思维水平、文章质量和写作效率。另外他还帮助我改进了文章的逻辑性,可以让完全不懂这个方面的读者,也可以通读文章,理解内容的意义。这些方法和技巧后来让我在学校的作业中也得到了老师许多的好评,也一直让我受益至今。参加CIS项目是荣誉与挑战并存的经历CIS项目是比较高强度,高压力的,对于我的体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同时课程也颇有难度,每次上课之前我都需要找到教授的一些文献,并结合预习资料进行预习和研读。在项目中,虽然我已经频频挑战自己学习的极限,不断提高自己完成任务的效率,但有时依然感觉自己坚持的力度还有点不够。有时候会有一些拖延症的存在,未来我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够不断改进,在知识上,在学术上继续深挖,发挥自己的潜力。为自己将来走学术路线做好准备。最后,我希望希望学弟学妹们在申请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不要太功利。在真正喜欢的专业方面和申请角度上去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既能获得好的申请结果,又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尽量做到两者兼顾,这是最完美的状态。不要只为了获得好的申请结果而违背初心,希望大家都能够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更多项目详情,敬请关注CIS小助手:cis-research01

炼气

2020CIS暑期科研项目开幕式隆重举行:你的学术盛宴,即将开启!

7月12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2020年第九届CIS暑期科研项目开幕式隆重举行。开幕式通过ZOOM平台和项目抖音官方平台“CIS学术科研项目”同步直播,众多学生、家长及教育界同仁莅临开幕式直播间与CIS共度盛会。开幕式嘉宾CIS科研项目创始人萧邦平先生、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Lin Giralt、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系终身教授Jan Van der Spiegel、CIS优秀学员及助教赖钧博依次发表了内容丰富且实用的演讲。想知道他们都带来了哪些精彩内容吗?快跟着科研君一起来回顾一下吧!作为CIS科研项目的联合创始人,萧邦平先生可以说是最了解CIS,也是为CIS付出最多精力和心血的人。九年来,他见证了CIS经历的风风雨雨,坚守着这份方兴未艾的科研教育事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筑牢了CIS的发展根基。对于这次特别的开幕式,他说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线上开幕式,虽然疫情给开幕式和项目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助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适时调整项目的设置来积极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困难。历数多年来CIS遭遇的困难,如项目早期的教授聘请及招生困难、因洪水而导致的教学场地临时更换、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等等,他说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不是困难,而是如何面对困难”。对于即将开启CIS学术之旅的同学们,他诚恳说道,由于CIS的高标准,这次为期6周的CIS暑期科研项目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势必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但同学们仍需努力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全力以赴提升自己,多和教授交流,让自己学有所得、干有所成、悟有所获。萧邦平先生还自豪地与大家分享了这些年来CIS项目在海外所获得的成就和荣誉,譬如《休斯顿评论》和《福布斯》的报道和肯定,斯坦福大学官网和布朗大学40周年刊的认可和大力推荐等等。而CIS能够获得这些殊荣,他总结说,是因为一直在“坚持做对的事情”。虽然在过去几年来,CIS帮助许许多多的同学踏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名校,也创造并保持着令人瞩目的世界名校录取纪录,但这并不是CIS科研项目的直接目标,这一切是因为CIS“坚持做对的事情”——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教育——而水到渠成的。“我们从不思考如何让你进入名校,我们使你成为名校想要的人”。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Lin Giralt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四射的人,多年来一直深受学生喜爱。作为CIS 学术委员会的常任委员,他对CIS科研项目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对于今年不能亲自和同学们一起面对面交流深感遗憾。但同时他认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虚拟会议和虚拟上课,是给同学们树立一个坚持创新和适应突发状况的榜样。而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用事实教会学生面对问题和突发状况要做好准备,想办法解决问题。Lin Giralt教授还表示,为了使网上教学的效果更好,他在课堂结构、教学方式及小组任务等方面都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了诸多改动。不管怎样,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并没有受到损害,只是交流方式改变了而已。最后,Lin Giralt教授说我们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学到一些东西,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我们还有彼此。“我们还是CIS,还是一个整体,还是朋友,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他鼓励大家保持乐观、共渡难关,期待下次重聚。Jan Van der Spiegel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极其认真负责,且非常关注学生的持续性成长的教授。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系的电流学教授,目前主教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路学课程。曾经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系的系主任,以及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丰富的教学经历让他对于中式、欧式和美式的教学风格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他的教育理念与CIS的科研教育模式不谋而合,这让他对CIS科研项目十分欣赏、信赖和认可。演讲中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的意义——把科技和电子器件应用到生物学中,来帮助身患疾病的人。还详细说明了学生将在这次课程中的收获。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于学生的深入了解,他诚挚地回答了同学们感到困惑或关心的问题,比如:学术研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做研究很重要?以及我真的可以做到么?Jan Van der Spiegel 教授强调做研究有很多好处,并且对学生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最后,教授给同学们提了几点非常实用的课堂建议:多提问和分享观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结交新朋友等等。并且鼓励大家抓住机会,尽力而为。“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卓越的项目,你们很幸运的能够参与其中。 抓住机会,享受你自己选择的课堂。”本次开幕式的最后一位嘉宾是来自兰州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赖钧博同学,今年他刚刚本科毕业,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录取。他曾经是CIS科研项目中Nuno P. Monteiro教授的学生,而如今他已经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和教授信赖的高人气助教。赖钧博同学不仅分享了他在CIS的学习经历,而且讲述了Nuno P. Monteiro教授亲自推荐,帮助自己申请芝加哥大学硕士项目的事,诚挚地表达了对教授的感谢。接着他分享了自己在项目中的助教工作,总结了科研的意义,富有见地。对于同学们是该重视标化成绩还是软背景,在夏校、科研和实习三者之间取舍的矛盾纠结也深有同感,并且根据自身经验理性对比分析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最后,作为助教,他条理清晰地给予同学们一些开课前的叮嘱,比如如何做规划、如何让这次项目的意义最大化等等,可谓干货满满,相信认真聆听的同学一定会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开幕式完美落幕不是结束而是这场学术盛宴的开始!期待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乘风破浪、梦向远方!了解更多CIS科研项目成为更好的自己添加科研君(cis-research)

莫若黄帝

CIS学员专访|不再为申请手忙脚乱,康奈尔新生告诉你怎样准备充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校的成功申请很少能够一蹴而就,而背景的提升更需要时间来积累。CIS项目的优秀学员康悠杰同学在大三便开始着手为自己的申请做充足的准备,最终收获了多所顶尖学校的录取。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康同学2019年CIS暑期科研项目优秀学员原就读学校:北京工业大学标化成绩:GRE324、雅思7CIS导师:Danijela Cabric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终身教授课题:2g到5g,物联网前沿电子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录取学校:康奈尔大学(ECE)、杜克大学(ECE)、南加大、帝国理工、爱丁堡大学抓住机会 勇敢挑战自己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就想着找一点科研项目做,提高一下自己,也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正好听朋友介绍说CIS项目非常不错,之后我也了解到CIS有很适合我的课题项目,和我本科所学的很多课程相关,有利于我在一个比较不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钻研。另外,Danijela Cabric教授指导的这个课题和我将要申请的研究生项目ECE有关,我觉得对我的申请和以后的学习也会很有帮助,所以就报名参加了。参加项目之前我就觉得这应该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我复习了一些相关的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也根据老师给出的课纲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这让我在进行项目时更游刃有余。科研助力 录取顶尖名校Cabric教授非常平易近人,也很好相处。课上的教学和office hour的答疑都非常耐心,让我们对所学的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在研究课题的整个过程中,她也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Danijela Cabri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终身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电路和嵌入式系统项目主任及学术领头人2018-2019 IEEE Com Soc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通讯领域杰出科学家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无线通讯交换领域论文审核副主编其 著 名 论 文“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奠定现代通讯网络基础,单篇引用超 3300 次美国著名通讯硬件制造商 MaxLinear 公司首席科学顾问参加完项目,我学到了关于通信系统的很多知识,对MATLAB等工具的运用也更加熟练。除此之外,我还就这个研究课题发表了一篇论文,这对我接下来的申请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在这次申请中,CIS项目研究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简历,也让我的ps有了更多的素材。此外,一篇发表的论文和教授的一封推荐信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得知自己录取了多所美国顶尖大学的时候挺开心的,毕竟都是工科还不错的学校,排名和知名度也都可以,能得到它们的认可也挺不容易的。小组合作 科研道路不孤单项目过程中我与小组同学相处得很融洽。虽然大家都来自不同学校,但大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分工中也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来参加这个项目的同学都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虽然也有过一些困难,尤其是项目初期的时候,大家对所要达成的最终成果不太明确。但经过我们的小组讨论,并结合了教授给予的宝贵意见,我们还是克服了难关,做出了一些成果。在项目结束之后,教授给我们每个人都写了详细的评价以及对最后Presentation的反馈。给同学们的一个建议是,我觉得申请还是应该趁早,尽量不要拖到deadline前几天。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之前,就要尽量把语言成绩还有可能需要的gre成绩考出来。这样在暑假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习或者科研实践,新学期也能更有效率。对于项目,我觉得CIS的项目很好,当时比较希望能够延长项目的时间。了解更多CIS科研项目成为更好的自己访问CIS官网或添加科研君(cis-research)

洛丽塔

CIS专访|CS神校大牛教授个性化科研指导,成就了我的梦校CMU录取

等待往往是忐忑的,但黎明终将不负努力。得知被梦校录取之后,柳同学向我们分享了他激动的心情。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收获名校offer的吧~尘埃落定 放下焦虑得知被梦校录取,是3月20号。在这之前那些天每天晚上都有点睡不着。虽然已经出了两个ad,但剩下的学校基本上一个比一个难被录取,因此尽管没有失学的忧虑,但出于对目前的状况并不满意,我还是很焦虑。凌晨12点53的时候,我已经努力酝酿睡意很久了,但还是无法入眠。随手拿起手机准备定个闹铃,却意外发现了一封CMU的邮件,提示我status已更新,让我去查询。我当时一个激灵坐了起来,飞也似地下床打开了电脑。在查询过程中,点开每一个界面,点击每一次按键,都让我紧张万分,偏偏深夜的网还不是那么好。等待的过程中我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念头,想起前些日子在论坛里看到这个项目的ad,好担心我即将迎来的是一个冰冷的rej。待到我终于打开界面的时候,并没有看到ad中常见的congratulations,那时我的心已凉了半截,继续往下终于看到了“it is my great pleasure”的时候我还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是自己应该是在睡梦中还迷迷糊糊的,于是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确认,最后才终于能肯定了。当时特别开心,因为有了这个ad之后,即使剩下大半还没有消息,但还期待的就很少了。再加上CMU是cs的神校也是我的梦校,所以我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CIS项目使我收获颇丰2019年期末的时候,我之前的一位申请老师给我推荐了CIS的项目,大概说是10周的时间,会有来自海外顶尖名校的教授带着写论文,还有机会发表海外期刊,而且很有机会将来申请的时候可以请到教授帮忙写推荐信。我当时觉得自己虽然有相关方向的背景,也在校内和导师做过相关的科研,但还没有发表海外期刊论文的经历。并且因为当时我已经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我适应和名校大牛在英文的环境下进行科研活动的机会。另外,CIS科研项目是小班授课小组科研,每个小组只有3个人,我觉得这样的环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和教授直接沟通,因此我最终选择了这个项目。参加项目前预期是可以和教授多进行沟通,对海外的科研增进了解,了解该领域的前沿方向,并能在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参加项目前我提前去读了一些英文的教材,好让自己不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一些术语上的障碍,从而可以保证与教授的正常沟通。另外我也临时准备了一些英语环境下和教授互动、发邮件的一些常用语言和礼仪规范,以免因为语言文化差异而导致产生不尊重或者其他歧义的状况。现在回顾整个项目过程,我觉得我的收获很多。首先,因为是第一次与国外教授沟通,所以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怎么有礼貌地用英文发邮件和上课提问,而且在项目期间真地去实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国外的教学以及学术交流的方式,为以后出国深造做好准备。其次,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并得到了教授个性化的指导,也和在海外读研的TA学到了很多,包括未来方向选择等等。另外,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份全英文的report,在英文写作上提升很多。最后,我觉得CIS项目在我的申请中也有一些作用。CMU大牛教授引导科研Pradeep Ravikumar教授是CMU SCS下的associate professor,之前在他的主页了解过他的research area还有publications。他主要是做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的,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而且也很符合我的背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期待。CIS导师Pradeep Ravikumar√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机器学习系终身教授√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机器学习系招聘委员会主席√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机器学习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机器学习》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核心成员√ 第十六届人工智能和数据统计国际会议项目主席√ 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颁发的事业奖√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145 篇教授有时很幽默,有时很严肃(大部分时间)。很鼓励学生向他提问,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也很耐心地引导。教授回答问题的时候通常都很详细,还会分点列出来,对学生也很有耐心。在处理数据时我曾遇到一些问题,就是数据的格式比较复杂,很难去处理。我开始查阅了很多文献看别人是怎么解决的,之后也在网上搜了很多实际的案例观察他们的解决方式,最后带着我搜集到的内容去和教授沟通。教授在邮件里给予了我肯定并且提出了一些他的建议,最终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个经历让我对数据处理有了更多的经验。经过了独自数据收集、预处理、建模、分析、报告这一个完整的流程,使我之后实习的时候上手会更快一些。给未来同学的建议1. 教授平时可能都很忙,一些问题最好在课上就问,这样其他的同学也能知道,不然如果教授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时间回复你的邮件会令人比较苦恼。提问题一是要积极一些,教授期望得到你的反馈,这样他才会知道他有没有讲清楚,有没有漏掉的内容。因为毕竟教授学识渊博,有的点他可能觉得很简单,但对于你来说可能是需要一些其他的基础知识的。二是提问题也不能太盲目,要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好,不然也会占用其他人的时间。2. 如果基础不是很好的话,可以提前要来课表好好预习。另外,比如像我这个项目就需要一定的编程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知识,最好提前下功夫准备一下,不然最后的project会遇到很多阻碍,没有办法最大化这个项目的收益,因为在项目期间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弥补。3. 要学会自己争取机会,主动联系教授看有没有发文章的机会之类的。了解更多CIS科研项目成为更好的自己添加科研君(cis-research)

白选手

CIS学员专访|注重科研活动offer收到手软,南方“哈佛”为她减免学费

在研究生留学申请中,除了优异的成绩,科研背景也格外重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同学很明智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留学的长期规划中,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学术研究活动不仅让她获得多方面的成长,而且还得到了波士顿学院教授为她的申请背书,最终她荣获多所国际顶尖院校录取,还获得了最心仪的杜克大学15%的学费减免。她是怎样做到的呢?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吧~注重科研能力提升 挑战新课题当时申请经济学,我觉得科研能力比较重要,所以希望有这种机会可以做一些研究型活动提升学术背景。我的申请老师推荐了CIS项目,我感觉还挺不错的,有课题项目的课程,有论文指导,还有发表的机会,特别契合我的需求。选择金融经济学这个课题。一方面是我对个人信用破产的话题很感兴趣,感觉它关乎到日常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国内这个话题还没兴起,所以也很新颖。不过当时我觉得我的金融学基础不是很扎实,问了项目老师,他们说Jaromir 老师会针对这部分内容先讲5节课,所以对基础知识要求不那么高,而且说之前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评价也很好,说人很nice,我想那就参加吧。在参加项目前,考虑到它可能对纯金融学要求并不高,我就跟我妈妈讨论了一下相关的概念,因为她之前在金融机构工作,所以有一些了解。其他的就是在上课期间去阅读教授提供的资料,去了解相关的内容。深度体验科研 助力申请斩获众多offer之前听说Jaromir教授人很好以为只是学术能力很强,讲课比较清楚。但是接触下来,发现教授不仅是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在PPT上做标注,很合理地布置课程任务等)能让我逐渐理解相应的数据库和网站的使用以及这个课题的概况,而且后期回答问题也特别热情。我用stata处理数据过程中一些很细节的问题在meeting中他也会回答,而且在讨论时说课后发给我的资料也都会很快发给我。尤其最后上传推荐信的时候,他都是最早上传的老师,而且也帮我多加了推荐的学校,我也非常感激。在项目过程中虽然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是受到了教授及助教的很多帮助,最终都顺利解决了。教授:主要是处理数据中的问题时教授的解答比较关键,有些变量设置的方式,还有最后帮我对图表呈现方式提建议都让我很受启发。助教:在最初教授讲课期间,我有些没有理解的部分会问助教,她也非常负责:每次我会列一个序号把所有问题合集发给她,她就一个一个对应回复我;在后期处理数据有些小问题我问她,她也会帮忙找解决方法;其他组员可能回应不是很及时的时候,她也会帮我在群里呼唤他们。我觉得在CIS项目中的最大的收获是对于科研过程的深度体验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之前我也跟着我们学校的老师写过一篇论文,后面读其他的论文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写出一篇好论文,这次参加项目也算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教授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阅读时我从中找到了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作为我想要研究的主题。而且教授提供了科研的步骤,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指导,让我对科研过程有了很直观的体验。我觉得非常有用,让我能主动思考建立自己的模型,构建文章的框架。项目过程中,最初大家都是很有热情的,但是慢慢地有些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和能力不足出现不愿去承担任务的问题。这次项目作为组长让我意识到团队成员能力的差异,要不断去激发他们的动力,让他们能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为组长也要多去布置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因为大家的状态一直在变,所以我们团队的分工也是一直在变,随着任务的推进,我们采用了一带一,个人负责制,分组制等等方式。这次CIS项目的经历及收获对我申请国外的大学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我认为教授的推荐信对我的申请很重要。此外,我在这个课程中写的文章可以作为writing sample,这对申请的学校了解我的科研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研究过程中我的规划能力和责任意识都有很大提高,这对我准备其他语言考试、平衡学校事务和申请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开始最先收到的是约翰霍普金斯的offer,所以感觉比较安心了。然后就会每天期待,当时乔治城还给了奖学金,觉得特别激动,感觉被认可了。因为此前收到了很多offer,所以我对杜克也很期待,看到邮件的时候觉得“finally!”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获得了杜克15%的学费减免。丰富经历 注重积累与机遇科研这方面我一直觉得挺重要的,除了参加CIS项目,之前在学校里我们实验经济学的老师组织组会,我们可以去旁听研究生讲文献和做一些实验课题等等。我也帮老师搜集整理过文献,学会了用摘要、关键词和引证与参考文献等抓取有用的文章。说到申请经验,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总是羡慕和模仿其他人,所有自己的经历都是塑造自己的元素,要敢于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我平时喜欢制定计划,分长期和短期完成目标,申请学校的目标也是我在去年定的年度目标,长期的目标实现了以后就会格外有成就感,能看到时间积累的成果。我能给到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不要拖延,积极参与,不要辜负每一次机会和父母的支持。文字丨基于CIS 王同学专访整理图片丨王同学授权CIS科研项目火热招生中了解更多科研项目成为更好的自己添加科研君(cis-research)

执圭

CIS背景提升专访:斩获CMU,我希望帮更多同学体验到CIS的科研乐趣!

不是绩点4.0的学神,不是语言接近满分的天才。阳光开朗、待人真诚的他更像是我们的邻家90后大男孩,平时喜欢读书和运动,独自一个人跑完10km,是他的一次自我挑战。但他绝对是一枚做事认真踏实,富有责任心的成长型的大牛。在他的求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一个特别靠谱的人。“他们信任我,愿意把一些事情交给我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快乐。”2019年的暑假他参加了CIS科研项目,并凭借着项目科研经历及成果,交出了亮眼的申请,凭实力拿下美国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Top10名校CMU的offer。他就是本期专访主人公——耿珺,来看看他参加CIS科研项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吧。报名成功之后,我提前对Prof.Borja教授在项目中需要用到的英文力学教材进行了预习。我还详细阅读了教授近几年的论文,了解他现在的研究方向,希望自己在项目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向Ronaldo Borja教授请教专业问题的机会。而我从教授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他做事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我亲眼看到了教授为这个项目自己准备的教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亲自为我们每个学生批改作业、论文,无论是语法问题还是学术问题,教授都会用红笔批注。我把教授给我批改过的作业作为教授送我最好的礼物珍藏。同学们都非常好,有些人虽然还在读高中,但是知识量非常大,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都非常强。我们组内因此形成了很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无论课上课下,同学之间讨论问题是一种常态,有时教授也会加入我们。我印象最深刻,也是项目期间最大困难的是最后一周的编写研究报告。因为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复杂,工作量极大,如何带领大家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对我这个组长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我在认真研究项目报告大纲、充分分析每个小伙伴的特长的基础上,采取了分工协作的办法,因人制宜地分配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展示研究成果幻灯片的任务。Prof.Borja 在工作编排上给了我们极好的建议,两位助教也一直在耐心地辅导我们,陪伴我们。通过我们课题组所有人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在项目结束前圆满地完成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得到了教授的肯定。所以我非常喜欢和享受CIS的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也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三个收获是我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努力和发展方向。通过完成Prof.Borja指导的研究课题,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更加喜爱我的专业,更加希望自己能到学术水平更高的大学去深造,拓展自己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在学术上学有所成,有所建树。将来成为一名像Ronaldo Borja 教授一样的好老师。因此,CIS的经历对我申请国外大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经历。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学术研究能力,而且帮助我明确了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非常感谢CIS带给我如此多的收获,因此我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有机会加入CIS,在这个大家庭中为更多的同学提供服务,帮助更多的同学体验CIS的魅力和科研的乐趣。更多项目详情,敬请访问CIS官网或关注CIS小助手:cis-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