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技部对科研设施与仪器闲置浪费出重拳 哈工大等三家被点名开心锁

科技部对科研设施与仪器闲置浪费出重拳 哈工大等三家被点名

科技部对科研设施与仪器闲置浪费出重拳二十六家单位开放共享较差 哈工大等三家被点名12月27日,科技部网站公开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简称《通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6个单位的考核结果较差,不仅是开放共享情况较差,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等不足,个别单位还存在闲置浪费严重、提交数据严重不实等问题。此次共有21个部门373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3.4万台(套),其中原值500万元以上的1173台(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76个,涵盖天文、高能物理及科考船等多个领域。限期一年整改 不到位将核减购置经费“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规定,对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并给予后补助经费奖励。”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负责人任家荣说,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通知》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单晶衍射仪等3台(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单分子实时遗传分析系统等8台(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等3台(套)近5年内购置的科研仪器,闲置浪费比较严重,相应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督促3个单位对这些仪器实施无偿划拨。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41个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60个单位考核结果良好;长安大学等246个单位达到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合格。“总体而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日益显现。”任家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各部门层面来看,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运行机时比较饱满。从科研仪器的类别来看,核磁共振仪器、质谱仪、色谱仪及各类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使用率较高。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600MHz固体核磁共振谱仪等仪器,年有效运行机时均在8000小时以上,基本实现全年满负荷运转。“重物轻人” 一名技术人员负责60台仪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评价考核,发现部分单位仪器分散化、个人化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单位闲置浪费现象严重。“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建立了公共仪器平台和仪器管理信息系统,但仍有不少科研仪器还分散在个别课题组或个人手中,单位对其缺乏约束。”任家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本次考核中还有不少近三年新购置的通用仪器,全年使用机时少于200小时。“某实验室有近千万元的仪器,其中有些仪器样品室里落满灰尘,明显长期没有使用,还有一些崭新的科研仪器设备尚未开封。”任家荣说,值得关注的是,实验技术支撑队伍薄弱,“重物轻人”的现象并未得到改观。相当多的单位对实验技术人员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认识不够,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结构也不合理,无法实现对仪器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此前,评价考核工作调研发现,某单位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同时负责60台科研仪器,只能做到开关机管理。还有些单位由于缺少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造成仪器故障率高,有的仪器使用2到3年就处于损坏闲置状态。(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至齐

2020年湖南重大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出炉 中南大学等15家单位获评优秀

华声在线2月8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张登) 记者今天从省科技厅获悉,2020年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近日发布,中南大学等15家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据了解,这是我省第二次开展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考核对象从高校扩大到省属科研院所。此次省内共有59家管理单位参与考核,包括35家本科高校和24家科研院所,涉及原值20万元以上的科研设施和仪器3578台(套),其中原值50万元以上的1418台(套)。考核结果显示,中南大学等15家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湘南学院等16家单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运行使用效率较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较好,考核结果为良好;湖南医药学院等15家单位达到了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为合格。总体来看,与上一年度相比,参评单位对开放共享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科研设施和仪器利用率明显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显著。不过,通过评价考核,发现仍存在管理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仪器设备闲置、实验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强化评价考核结果运用和动态管理,将其作为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人才(团队)、开放共享双向补贴等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铁三角

两部委推动科研设施开放共享 为全社会创新服务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人民网北京7月1日电(赵竹青)科技部、财政部6月30日发布通知称,将对2020年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进行评价考核。通过加强考核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共享,为更大范围的科技创新服务。通知显示,此次考核将围绕设施仪器的运行使用情况、共享服务成效,组织管理情况等三方面进行。其中,共享服务是指对法人单位以外的单位提供共享服务,不仅包括围绕重大科技创新提供共享,还包括响应中小微企业需求,支撑服务外单位科技创新。据了解,评价考核是《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两部委表示,此举旨在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根据该通知,本次评价考核范围为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以法人单位为考核对象,对其拥有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原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2019年度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将成为建立奖惩机制的重要依据。通知表示,根据评价考核情况,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好的单位,通过后补助予以支持;对于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视具体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核减相关经费等相应的处理。评价考核结果还将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科研机构等评估的重要依据。

殷礼

重大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发布 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支撑科技创新成效更加显著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再迎年度大考!11月23日,科技部官网发布《2020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等9个单位开放共享情况较差,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制度建设缺失、实验队伍支撑薄弱等不足,考核结果为较差。这份由科技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文件指出,共有25个部门356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4.1万台(套),其中原值1000万元以上的341台(套),涵盖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科考船、风洞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86个。考核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50个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华中师范大学等100个单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运行使用效率较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较好,考核结果为良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97个单位达到了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为合格。《通知》提到,与2019年相比,参评单位对开放共享更加重视,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显著。参评的科研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450小时,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的仪器入网比例为97%,90%的参评单位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参评的86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运行和开放共享情况较好,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通过评价考核,也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大型仪器利用率不高,依然存在分散重复的问题;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建立在线服务平台,仪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单位对仪器购置缺乏统筹,仍然存在仪器低效购置。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有关规定,对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并给予后补助经费奖励。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来源:科技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纱希

发改委:大湾区大型科研设施将向港澳开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发改委:大湾区大型科研设施将向港澳开放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总体规划下,相关专项规划正在制定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有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孟玮说,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目前,发改委正会同和组织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际铁路等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工作,“1+N”的规划体系逐步构建。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廊”“两点”建设框架逐步搭建。其中,“两廊”是指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点”是指河套、横琴两点。具体进展是,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新区的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筹建,目前已正式动工。中科院与香港特区签署《关于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的备忘录》,共同推进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比如,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材料基因组、脑解析与脑模拟等,港澳科研机构和人员可共享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设备。孟玮说,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强化。其在,南沙大桥顺利通车,深中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赣深、广汕高铁加快建设,广湛高铁开工建设,深茂铁路深江段、深惠城际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深圳机场三跑道批复建设,惠州机场航站楼、货运区和停机坪扩容工程开工。皇岗口岸改造工程启动,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联检大楼珠海侧海关查验及配套区域已封顶。此外,《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将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广东省制定实施细则,在珠三角9市工作的港澳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将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研究提出一批惠港惠澳政策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相关惠港惠澳重大政策、重点任务落地实施。

创圣

共享科研设施仪器 哈兽研所获评优秀

近日,国家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哈尔滨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优秀,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为合格。《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家相关部门鼓励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建立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对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单位给予后补助经费奖励;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根据今年的考核,共有25个部门344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4.2万台(套),涵盖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科考船、风洞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65个。考核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52个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其中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192个单位达到了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为合格,其中包括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亮眼睛

重大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发布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再迎年度大考!11月23日,科技部官网发布《2020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等9个单位开放共享情况较差,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制度建设缺失、实验队伍支撑薄弱等不足,考核结果为较差。这份由科技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文件指出,共有25个部门356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4.1万台(套),其中原值1000万元以上的341台(套),涵盖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科考船、风洞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86个。考核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50个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华中师范大学等100个单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运行使用效率较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较好,考核结果为良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97个单位达到了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为合格。《通知》提到,与2019年相比,参评单位对开放共享更加重视,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显著。参评的科研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450小时,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的仪器入网比例为97%,90%的参评单位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参评的86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运行和开放共享情况较好,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通过评价考核,也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大型仪器利用率不高,依然存在分散重复的问题;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建立在线服务平台,仪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单位对仪器购置缺乏统筹,仍然存在仪器低效购置。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有关规定,对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并给予后补助经费奖励。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记者 刘垠)

魏风

外媒:中国在冰岛建造科研设施研究北极光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外媒称,在北极圈附近的一个幽谷,中国和冰岛准备一块仰望天空,共享未来。据美联社11月16日报道,建筑工人正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科研设施,研究北极光。五光十色的北极光照亮了冰岛冬天的天空。由中国极地研究所出资修建的这座设施将于明年开放,届时将接待中国、冰岛及国际科学家。这座水泥建筑物是拥有13.7亿人口、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与人口33万的北极岛国之间关系迅速发展的一个实质性成就。这看起来像是一高一低的友谊,但两国都感觉从中受益。由于气候变化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并带来了资源开采的机会,北京希望找到一位北极的盟友。同时,冰岛则渴望找到重量级朋友,帮助其抵御经济寒流。赖因哈德·雷尼松是修建北极光天文台的一家非盈利公司负责人。他说:“当你弱小的时候,成为每个人的朋友胜过成为公敌。”雷尼松表达了对冰岛的信心。自公元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此安家后,这个国家经历了地震、火山、瘟疫和金融危机。报道称,金融灾难将冰岛推向了中国。当2008年全球信用恐慌袭来,冰岛银行——其债务已膨胀至GDP的10倍以上——纷纷倒闭。由于汇率暴跌、失业率飙升,冰岛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寻求救助。它还开始物色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帮助其重建经济,中国表示出了愿意的姿态。两国2010年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份自由贸易协议。2015年,中国还出席了冰岛举办的第三届北极圈论坛大会——该论坛聚集了众多政界人士、官员、科学家和商务人士,商讨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极地》杂志主编、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研究员安妮-玛丽·布雷迪说:“中国对北极有广泛的兴趣——经济上的、科研上的、政治上的以及战略上的。但现在它最要想要的是确保自己在决策桌上有一席之地,可以获得开采资源的权利。因此,能有像冰岛这样的伙伴,这好极了。”报道称,目前两国协商的一些计划是非常雄心勃勃的,比如在冰岛北部海湾建设一个深海港,以使冰岛成为北海航线上的一个主要航运中心。尽管该港口尚未建成,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一直在稳步提升。冰岛已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发冰岛海域的石油资源。同时,北京也在吸收冰岛在地热方面的专业人才。报道称,冰岛是世界上观察北极光的最佳地方之一。科学家们希望北极光天文台将帮助他们了解太阳与地球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将有助于预测太空天气。(编译/邬眉)资料图: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港。 新华社记者 璩静 摄

道不可致

中国将评价考核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30日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称,根据评价考核情况,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好的单位,通过后补助予以支持;对于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视具体情况予以公开通报、核减相关经费等相应的处理。评价考核结果还将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科研机构等评估的重要依据。该专项通知介绍,评价考核是《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奖惩机制的重要依据。开展评价考核工作旨在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本次评价考核重点考察法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突出强调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情况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运行使用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应开放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运行使用总体情况,仪器运行和开放共享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支撑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主要成效等。二是共享服务成效,包括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和中小微企业需求,对法人单位以外的单位提供共享服务的情况,支撑服务外单位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等。三是组织管理情况,包括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科研设施与仪器新建和新购统筹管理情况,纳入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仪器情况,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及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对接情况,实验队伍建设情况等。本次评价考核范围为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以法人单位为考核对象,对其拥有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原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2019年度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2019年评价考核结果为较差的11家单位尚处于整改期,不纳入本年度考核范围。2018年评价考核结果为较差的26家单位已完成1年期整改,参加2020年度考核。本次评价考核的具体工作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承担,通知要求2020年7月30日前,参评单位要将部门审核过的自评报告电子版通过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提交,汇总的纸质材料则寄送至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完)

陌路人

安徽拟鼓励重大科研设施和仪器对外开放共享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从现在起至8月30日,安徽省司法厅就《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集意见,我省将鼓励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外开放共享,以提高使用率,同时参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及全国大型科学设施与仪器协作共用网络建设。与原条例相比,《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外开放共享,以提高使用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共用,政府预算资金投入建设和购置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应当被纳入共享共用范围,履行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义务。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科学仪器设备,则由管理单位自愿申报,主管部门择优纳入共享范围。我省省科学技术、财政等部门应当制定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规划,并开展对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单位应当自科研设施与仪器完成安装使用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名称型号、应用范围、服务内容等有关信息报送至省科学技术部门,并向社会公布所管理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共享使用制度。同时,省共享服务平台还应当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合作,参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及全国大型科学设施与仪器协作共用网络建设,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等重大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共用。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