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探讨如何找准期刊进行科研学术论文投稿撒布

探讨如何找准期刊进行科研学术论文投稿

一篇论文撰写完成甚至润色加工完毕后,就要考虑进行投稿了。选择一本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为,从规范意义上来说,投稿并不是盲目地将文章投递出去而已,需要作者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文章的发表概率。那么,如何才能“找准”期刊,“准”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达晋编译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准”体现在文章主题与期刊的办刊宗旨要一致。每本期刊都有其办刊宗旨,所谓办刊宗旨就是期刊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所坚持的办刊方向。从大的方面来说,期刊定位是学术性还是科普性、文摘类还是娱乐性。期刊的定位决定了期刊刊载文章的性质。有的期刊是社科类,有的期刊是理工类,有的期刊是综合类,有的期刊是专业类。作者在进行投稿时,要选择那些针对自己专业方向的期刊。当然,即使是同一学科,同样有不同的专业性期刊。二、“准”体现在文章主题与期刊需求相一致。期刊的办刊方向决定了期刊的所需所求,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期刊,也有些许微妙的差异。只有充分了解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投稿,将自己的学术文章有针对性地投到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期刊上,这样,被快速退稿的几率将会降低,被录用的几率则会增加。而有的作者,对期刊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只看到期刊名称与文章主题稍微沾边,而并未对期刊作进一步的了解,就盲目进行投稿,难免会被退稿,延迟宝贵的发表时间。三、“准”体现在文章的质量与期刊的层次要一致。期刊大致分为SCI、CSSCI、全国核心期刊及国家级、省级一般期刊等多个级别,有的高校甚至还人为地将一些期刊进行分类,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等。一般来说,期刊的级别与其刊载的文章呈正比关系。作者在初次投稿时,受个人学术水平的限制,文章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考虑从一般期刊或二三类期刊开始,先不考虑核心期刊等级别较高的杂志。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寻找本专业学科老师或同行教师的帮助,他们的投稿经验可以为初次进入科研写作道路的作者提供有效指导。四、“准”体现在准确把握投稿时机。看“准”投稿时机可以为文章的发表提供时间上的有效保障,一般需要作者根据期刊选题撰写,看准投稿截止日期。这就需要作者近距离地接触期刊,了解期刊的选题指南,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某一选题,并且在规定投稿期限内进行投稿。值得注意的是,投稿必须在有效期内完成,这样期刊编辑才能按照预定计划,按照选题文章,择优按期发表。否则一旦错过了选题时间,就是错过了刊发时间,即使文章质量较高,一系列的审核通过,也只能按照普通来稿排队等候发表刊期。而期刊社的来稿量通常比较大,等待2~3个月甚至半年一载的时间,都是正常现象。

方将四顾

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的4个基本要点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成果以书面创作形式的一种展示方式,借此希望能够尽快刊登发表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若正常毕业必须发表指定级别、数量论文的研究生们来说,尽早熟悉和熟练掌握学术期刊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将有助于学术论文在理想的学术刊物上得以发表,进而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学术地位。当然,更重要且更现实的目的是,满足正常毕业、评职称的条件。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应着重掌握以下4个基本要点。01、熟悉学术期刊的类型区别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学术论文能否在指定的学术期刊得以发表,主要在于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但也取决于论文作者对期刊性质的了解程度。首先,要了解学术期刊的类别划分。投稿之前,必须先要搞明白“学术期刊”的定义,通常有两种解释:(1)收录学术文章的就属于学术期刊;(2)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的才是学术期刊。根据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1)执行,而要求更高的院校和单位则按照(2)执行。所以,研究生在发表论文之前,第一步就要清楚学术期刊具体包括哪些,最好是到各自学校社科处的网站上,查找学校官方认可的“期刊目录”,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期刊的性质,学术期刊可粗略分为理论、技术、综合类期刊;按学科的类别,学术期刊可细分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有的在封面印有中国XX学(类)或学会(核心)期刊(会刊)字样;按出版的类型,学术期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又有核心(重点)和普通、公开和内部发行期刊的区别。目前,国内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其中又分为来源刊和拓展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源核心(也称科技核心,如医学或工科类期刊在对应领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或者武大核心之类,但没有前几种有影响力。研究生在投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将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刊发目标与期刊的性质类别、地位层次保持相对一致。其次,要了解期刊的发文取向。即便是相同类别或者同一期刊,由于办刊宗旨特色、发行对象层次和报道阶段重点的不同,其栏目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文取向也会随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生在投稿前,不仅要知悉专业期刊的征稿启示和栏目设置,还要着重关注其年度发稿重点和专栏征稿主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期刊的发文取向,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02、贴近学术期刊的个性要求作者投寄的论文格式最好与发文的排版格式相一致。此外,不同期刊在投稿方式上有打印文稿邮寄、光盘刻录邮寄、电子邮件投稿、官网在线投稿等不同传递要求,在录用取舍上有是否回复的不同时限约定,在字数限制上有依据论文性质区分的不同上限规定,在版面幅度上有是否收费的不同等次标准。例如:在是否录用结果回复的时限上,自投往往比较慢,而采取代投方式的话,普刊基本上当天回复,学报需1~2周,北大核心需1~3个月,南大核心则需6个月左右;在版面费上的收取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期刊存有差异,少的在1000~2000元,多的在5000~6000元。所以,研究生可通过期刊的征稿规定或与编辑部直接联系了解,以避免技术性失误。03、符合国外索引的收录标准根据许多教授们的多年投稿经验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如果要想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EI、SCI和ISTP收录,其基本要求是:学术水平是核心、编排规范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由此可见,即使你的论文学术水平再高,如果出现格式编排不规范、投稿途径有偏差的情况,同样也很难被收录。在编排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英文摘要、项目来源、参考文献等内容。论文的英文题名要能够高度概括主题内容,通常不超出10个实词,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和缩略词等。作者姓名按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姓在前全部都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中加半字线,多人姓名中间用逗号,如 ZHAO Feng,WANG Hong-sheng。工作单位采用规范稳定译文,后缀China,如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433, China。英文摘要的编写是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篇幅长度一般在100~150个单词之内,不出现非文字性的图表、表达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文字表述常用第三人称方式,用过去时态描述论文涉及的工作过程,用现在时态阐述论文的结论;注意开篇首句不与题名重复,首字不用阿拉伯数字。项目来源在首页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63”高技术等项目名称,并用括号标出批准号。参考文献遵循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写并译成英文,剔除著录的教科书文献,主要原因在于,EI、SCI对参考文献中教科书比重较大的论文将不予收录。在投稿途径方面,作者应积极向国内已经被EI、SCI等被列为来源期刊,特别是向已经发表过论文、并被其收录过的期刊投稿。因为,据统计,国外英文和非英文科技期刊被EI、SCI收录的比例为85:15,加之,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进入EI、SCI来源期刊的数量有限,其发表难度相对较大。研究生可以将论文(英文稿)直接投寄被EI、SCI列为来源期刊的国外英文期刊,其部分期刊在学术水准、录用标准方面,相对来说低于国内的EI、SCI来源期刊。因此,研究生要了解被EI、SCI等收录的源期刊学科分类目录、刊名目录、出版和机构地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这方面的信息可查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最新SCI源期刊要目总览》或到图书馆咨询。另外,由于EI、SCI等还收录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在国内或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投稿,也可增大被EI、SCI和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04、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学术界“学术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之趋,成为各家学术类公众号的重要新闻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硕士研究生刘某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颜某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论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某被举报抄袭,涉及硕博士论文、专著等。中国65篇论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别来自44所高校,3名院长级人物牵涉其中。……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防止失范现象的发生。随着各种学术期刊的线上推送,要想通过“下载+粘贴”方式来剪裁拼装一篇学术论文已经变成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学术论文的网上链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又使得发现、核实和举报违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尊重他人既有的学术科研成果,杜绝剽窃抄袭 “无商量”、嫁接引用“不标注”,杜撰结论“厚脸皮”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论点,遵守相关学术期刊的约定,防止没有参与“搭便车”、未经允许“挂虚名”,一稿多投“撒大网”、多稿一投“狂注水”等失范行为。单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果论文的质量上乘,容易造成多种期刊重复发表,不仅给刊物和读者带来损失,也给作者带来声誉危机,发文期刊还将给予作者终止一段时间在该刊发稿的制约。对于“多稿一投”的现象,如果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编辑部必定会择优刊发,绝对不会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一般来说,除非论文质量特别高或编辑部特约系列论文,否则的话,期刊不会连续发表某位作者相似内容的论文。因此,多稿在手的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论文分别投寄不同的学术期刊,这样上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田子无让

你被SCI期刊用这些理由拒过稿吗?博士总结顺利投稿的要点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晨星,男,湖北武汉人,副高职称,博士,高级程序员。“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没有人喜欢被拒绝。如果你在论文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最终却被拒绝了,在翘首期盼中收到的是“rejection”的邮件,那会很痛苦的。文章被拒绝的原因有很多种,总有一种戳痛我科研狗。收到痛彻心扉的论文拒稿信或者没啥好话的审稿意见,是平淡(苦逼)的科研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网络上经常有人晒一下自己的拒稿信或被鄙视得狗血淋头的审稿意见,分享坑爹投稿经历,发泄一下心头的郁闷,释放一点满腔的怨念,擦拭一下脸上无奈的泪水,以便继续前行,做好实验,多攒论文,为生活增添一点色彩:呵呵,人家审稿人真的是认真的,参考文献是一条一条看过去的。类似这样透过屏幕都能感觉到嫌弃感的审稿意见,笔者也收到过不少。收到这种审稿意见一般结果是被拒掉了。这种对写过太长有意见人的审稿意见,往往就编辑大人给的,一般不用外审就退回给作者改一遍重新再投稿了。论文写得好还有意见?!当然,大佬投稿也能免俗,以下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神杨振宁的一篇论文拒稿故事,其拒稿理由让大佬很郁闷(大佬因为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被审稿人push)。当有些很牛气的作者再被拒稿后,实在受不了,会直接怼回去,曾有一封来自沮丧作者的回信,“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中,该文用“bloodthirsty(嗜血的)”来形容诸位审稿大人们(reviewers),中间很大篇幅用来诉苦,描述自己修改论文的艰难。“To repay you, we would be happy to review some manuscripts for you; please send us the next manuscript that any of these reviewers submits to this journal.”颇有些来日方长,“以后咱们走着瞧”的威胁。当然,在最后,具体到paper,还是要“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向reviewers认个怂,给条出路,希望reviewers高抬贵手,“Assuming you accept this paper, we would also like to add a footnote acknowledging your help with this manuscript and to point out that we liked the paper much better the way we originally submitted it…We could not - or would not - have done it without your input.”。说到底,大家都是科研界的研友,应该友好相处,屌丝何苦为难屌丝。论文被严格审稿是件大好事,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但被拒稿就讨厌了。这会消耗作者有限的时间,像应该在时间节点前必须刊发的论文会被耽误,影响作者获得学位、晋升职称或者评价。所以拒稿还是要尽量避免的,虽然总会遇到的。文章被拒绝的原因有很多种,从容易避免的错误和疏忽,到仅仅是超出了科技期刊选题的范围,再到更详细地了解一些最常见的拒绝原因,然后再讨论如果科技论文被拒绝,可以避免掉进一些容易被拒稿的陷阱。那么,最有可能被拒绝的原因是什么?1.投稿论文手稿没有通过技术审查作者投稿后,在稿件交给总编或总编之前,编辑部会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现阶段论文被拒的主要原因包括:论文含有涉嫌抄袭的内容,现在很多国际期刊也有的查重系统;论文正在另一家期刊上审阅(不允许同时向多个期刊投稿);手稿缺少关键要素,如标题、作者名单和附属机构、主要文本、参考文献或图表、语言的质量不足以进行审查;表格不够清晰,看不懂数字......总之,论文不符合该杂志的作者指南的要求。所以,在投稿前,作者最好看看目标期刊的指南的要求,对照梳理一下论文。2.论文不属于投稿期刊的办刊目的和范围如果投稿论文不会引起科技期刊读者的兴趣或价值,它就不太可能被接受,即使写得再好。当作者选择要提交论文给期刊时,一定要确保阅读了期刊的办刊目的和范围,以及曾经录用的论文,这样就可以理解该杂志要找的文章类型了。3.论文研究课题意义不大如果期刊读者(编辑)对论文所涉及的主题不感兴趣,它很可能会被拒绝。可能是这篇论文的发现是渐进式的,并没有实质性推进这一领域,创新性不够,或者论文显然是一个更大的研究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这个研究已经被分成了尽可能多的文章。编辑不是傻蛋,别人也会看出来。4.论文主题太大、太泛如果作者过于雄心勃勃或包罗万象,结果可能难以解释,甚至可能存在缺陷。在这些情况下,将工作分成一系列较小的研究项目可能更为合适。一般说来,科技论文常常是聚焦于学术领域内某一个比较狭窄的方向的。5.问题及背景未被明确描述论文研究的问题背景可能不清楚,表述不清,或者与研究领域无关。作者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回顾可以帮助指导论文的研究的问题或假说。6.论文不完整一篇论文中“Title,Abstract, Author and affiliation, Introction,Method,Result, Discussion,Conclusion,Reference”等几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编辑或审稿人觉得其他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一篇研究论文赢得读者的多少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Title、Abstract和Introction写得好坏。另外,论文还可能虽然包含一些观察结果,但不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或者它忽视了该领域的其他重要工作(这一点很重要,研究工作必须把以前做过的工作了解透彻)。7.数据的程序、表达或分析存在缺陷主要缺陷可能包括缺乏明确的对照组或其他比较指标,不符合公认的程序或方法(这使得很难重复论文中的实验),或缺乏统计上有效的分析。注意任何小瑕疵,如表格和数字的标签不正确、不恰当或不清楚,随时可能会得到审稿人的狂喷,以致于最后导致被拒稿。8.论点或结论中的缺陷论文的论证应合乎逻辑,论据(数据)结构合理、有效,能够支持论文得出的结论。如果得出的结论不能在论文的实验等其他部分的基础上得到证明,或者忽略了大部分参考文献(包括本领域应该必须阅读的),那么论文投稿将被拒绝。9.语言、结构和拼写问题论文的语言、结构以及任何表格或图表都必须具有足够的质量,以便让编辑和审稿人评估论文的质量。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则论文将被拒绝(而且会被很快拒绝,因为根本过不了编辑那一关,不用寻找审稿人送去外审,直接就被毙掉了)。在提交论文之前,让别人检查一下作者的论文总是一个好主意——第二双眼睛可以帮助你找出你可能漏掉的错误。如果作者对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没有信心,大多数出版商都会提供英文编辑服务,可以在提交论文之前使用这些服务,对论文进行润色。这也无可厚非的,因为毕竟是非母语写作,而且有的SCI期刊要求非母语作者投稿时,需要提交被润色过的证明文件。《诗经·小雅·小宛》里有首秦风诗歌里有:“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概很多处于投稿审稿阶段的作者多少有点这样的感觉,不过每个科研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某个时候都会面临被拒绝的命运。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踏脚石,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确保下一篇稿子的出版之路比较一帆风顺一点。

SCI论文和顶尖科研杂志一次搞清是什么

对于科研学生而言,在世界顶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刊登,意义重大,几乎人人都想进入到SCI刊物的论文,即是SCI论文。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01世界顶尖科研学术杂志世界顶尖科研学术杂志,公认的有如《PNAS》《Cell》《Nature》《Science》《CA》等等。这些期刊录用严苛,比如《Nature》的稿件录用率仅为7.8%,但一经录用,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夺冠。期刊根据收录的不同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专业性期刊是指系统刊发某一学科领域内系列论文的连续出版物;综合性期刊则是对收录的文章专业领域没有限制的一类期刊。《PNAS》编辑搜图《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报》)是创立于1914年的综合性期刊,也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跨学科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等,主要内容包括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Cell》编辑搜图《Cell》(《细胞》)是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专业性杂志。能在《Cell》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生命科学研究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Nature》编辑搜图《Nature》(《自然》)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行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其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的、有见地的新闻专题。《Science》编辑搜图《Science》(《科学》)是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其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CA》编辑搜图《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A Cancer J Clin, 《临床肿瘤杂志》)是由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主办的一份综述性、履行同行评议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世界上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内容涉及癌症诊断、治疗和预防。且该期刊只约稿,不接受投稿,具有权威性。在科研学术界中,《Cell》《Nature》《Science》三大期刊合称为CNS,《CA》更是大神中的大神,永居影响因子排行榜榜首。02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与SCI论文紧密相关,你的论文在什么水平的期刊上发表,便具有什么水平的价值。而评价期刊的指标,就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那么,影响因子是怎么来的?1997年,Thomson公司创建了一个科研平台Web of Knowledge,此平台具有搜索期刊和评价期刊的功能。搜索期刊使用的Web of Science(WOS),涵盖了三大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ion Index);而评价期刊就是影响因子,每年六月,Web of Science(WOS)都会公布SCI期刊上年度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有它的计算公式,通常是期刊在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简而言之就是被别人引用了多少。比如《Nature》,一年发了800篇,每篇被40+人引用,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是40+。当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则越高,这不仅说明了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之大,也反映出该刊物的学术水平之高。今天科研儿的目标就是发个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比如最顶级CNS,影响因子都在40上下。据 iNature对2020年SCI影响因子预测的结果,其发现:1. 相比于2019年,2020年各杂志IF略微上涨;2. 影响因子变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综述性的杂志;3. 《CA》的IF预估最高,没有杂志可以超越,达到了309;《Cell》为40.1(首次突破40,较去年波动稍大);《Nature》为44.4;《Science》为43.4;4. 综合性期刊《PNAS》的IF为9.73。当然,以上仅供参考,最终还是要根据六月份Web of Science公布的IF为准。03杂志版面费除了影响因子,在投稿时,选杂志社也需要关心版面费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杂志社都收取版面费,需要看杂志社的性质,根据是否开源决定。通常,OA的杂志社收版面费,非OA的杂志社不收。OA的期刊被称为开源期刊,又叫开放存取,简称OA(Open Access)。这种杂志的特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得它提供的学术资源,无须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通常对文章作者收费。而非OA的期刊一般对作者不收费,但是对阅读者收费。下表节选出上文提到的四大经典杂志社版面费,因《CA》不接收投稿,因此不在显示范围内。数据来源《The Scientist: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Rising Publication Costs》。编辑搜图04SCI论文注意事项在了解了经典的几家国际顶尖科研学术杂志,以及影响因子和版面费对SCI论文投稿的重要性之后,还需要清楚几点注意事项。首先,你所投的SCI论文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再者,在投稿前准备英文投稿信(Cover Letter),说明你的论文研究的意义,以及与所投杂志的相关性。各个杂志的投稿具体要求不同,一般会在杂志的投稿须知中表明,投稿者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Nature》的母公司——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的资深编辑Nicky Dean曾表示,“有的学者知道如何构思一篇论文,论文语言水平也很好。这些论文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仔细打磨,观点成熟,结构清晰,让人一看就知道重点在哪里,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读者的兴趣和论文的影响力,所以有想法还不够,论文写作水平也很关键。”

打火匣

探讨向SCI源刊投稿科研论文的见解

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CI的来源期刊,即只有发表在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才有可能被SCI收录。赛恩斯在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SCI有严格的选刊标准,每年都对来源期刊进行增减调整,SCI来源期刊的信息可通过ISI网站及SCI印刷版每期A、D分册的来源出版物目录查找。在选择SCI投稿期刊时,不应一味选择影响因子高的,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期刊来提高命中率。可以先在PUBMED上检索所投论文相关主题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哪类期刊上,然后再通过ISI网站查询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从中选择一些影响因子适中的期刊作为备选,接着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用自带的Analyse功能对这些期刊进行分析,进而选出最恰当的SCI源刊。当然了,要向SCI源刊投稿科研论文,论文还必须达到SCI选刊的要求。一篇科研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按排列次序组成。科研论文要具备独创性或创新性,即科研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所没有的,结果具有显著性,在某一问题上有新意,对某一点有发展。如果没有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就不能称其为科研论文。学术性是要求论文具有学术价值,包括对实验、观察或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总结,形成科学的见解。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分析、说明,也就是将实践上升为理念。一般来说,撰写科研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贮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用。因此,科研论文的写作,应严格按照投稿期刊的格式要求,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在文字的表达上,应语言简洁、准确、通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名词术语、数字、符合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参考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如今大多数SCI期刊都可以网上投稿。可以在google上输入刊名,进入该刊所在的数据库,找到Instruction for Author,查看稿约,如果可以网上投稿就会给出投稿网址的链接。点击进去先申请账号,然后就可以根据提示逐步操作。由于每种期刊都有其具体的格式要求和投稿要求,所以应该仔细阅读稿约,避免盲目的工作和重复的劳动。而且网上投稿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对于没有提供网上投稿的期刊,可以发E-mail投稿,邮件投稿时,除了稿件以为外,还应附有一封投稿信,说明是投稿之用。要注意语意精炼,说明意图即可。稿件投出以后,网上投稿会立即发出一封确认信;而邮件投稿需要收到编辑的收稿回执才算是投稿成功。

恩仇劫

我们努力做科研,就是为了向SCI灌水吗?

每年的六七月份,汤森路透都会发布最新SCI影响因子。而如今,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IF),是衡量一位学者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职称评定、项目申请、项目验收的重要考量因素。它还决定了研究生能否毕业,以及在职职工是否能晋升等标准。分数是学生们的命根,而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每年的SCI分数,可能比命根还要重要。影响因子的涨跌变化,也影响接下一年的命运。也正因为与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我国作者在SCI期刊上发布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2016年世界最大学术出版商数据库显示,其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首次超越美国,国际上第一次正式承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研论文产出国。然而,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高。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中国自1996-2017年发表的所有文章的篇均引用次数只有7.64次,在世界239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在198位。而这个数据,在美国是24.25次(排名15),英国的21.84次(排名23),日本15.38次(排名76)。文章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指标H指数,我国也仅为712,排在世界第13位。作为世界第一科技论文产出国我们的这些指标都有点尴尬。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发表了世界上最多的论文,平均质量却排在世界后四分之一。SCI俨然成了科学计量学的代名词。科学不是学问,SCI才是学问!可叹! 其实,SCI本身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检索工具,另一个功能是是期刊评价。把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基本思路用来评价论文和作者的科研能力,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能成为唯一的评价指标。所以国外用SCI的论文数和被引数来作为评价指标的时候,大多数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机构的情况,不会用来评价某个人或某篇论文。而我们国内现在把这个评价变为唯一指标,这不免让人在对SCI越来越排斥的时候,还是要刻苦钻研怎样才能多发几篇灌水的SCI论文。那些IF<0.50的刊物尴尬了谁?“热门股”的刊物杂志,大家当然都想发,然而没有真功夫是不可能投稿命中的。因此,大家都都想挤破脑袋去发那些IF<0.50的刊物,这些期刊大多是新刊物、或者常年低端徘徊的刊物,竞争力差,投稿命中率高。大量的国内学者在此类刊物灌水,并且命中率会格外的高。还有,就是开源刊物。开源刊物是近年来新事物,容易投稿成功,这也是这几年大家形成的共识。同样是IF=4.0上下的刊物,开源刊物与非开源传统刊物,投稿难度相差甚大。这两类刊物,是那些急于毕业或者晋升职称的首选杂志。久而久之,科研圈间就多了一茬又一茬个心照不宣的“灌水”杂志。三角式团队互挂拼“高产”一个人发表SCI论文,是算数增长,加法增长的过程。但是,如果你能找到一位合作者,最好是2位合作者,尤其是能力相互匹配的合作者。如果每人每年发表5篇SCI,2个人相互挂名就成了10篇,如果3个人相互挂就成了15篇。长此累积下来,在单打独斗的学者发表20篇SCI论文的时候,你已经50篇的论文在身,早就功成名就了!这也是那些低分高产的作者的秘籍了。学霸姐想说的是,你可以这么做,但是时间久了,个人简历上都是小影响因子论文,灌水爱好者的名声,一旦贴上,从此就揭不掉了。勤勤恳恳做实验,实实在在发文章,这才是正确的科研态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这条追求真理的道路是遥远的。想获得充足的数据来发表论文常常要熬个数年。我们国家正处在科学的黄金时段,国家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创新。每位科研工作者都要审慎的思考自己的学术生涯,给自己一个客观、可行的定位。SCI论文数量追求,可能是我们国家一个阶段的现象。我们希望今后,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能弱化SCI数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创新性与新成果。科研工作者,在追逐名利之外,一定要从国家和个人所在平台的大背景着眼,从个人生活与学术生涯规划现实着手,不要迷失了自己,不忘初心,走好自己科研之路。

果恶乎在

一年发10 篇SCI!资深科研人经验分享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服务,拥有1.8亿+篇,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掌桥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下载网站:zhangqiaokeyan.com/SCI论文是评价个人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普遍标准,特别是在论文质量的保证下,“多产性”带来的成果更为震撼,也吸引了更多人去研究论文中的“内涵”。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到多产出SCI论文呢?一、满足SCI期刊的基本要求论文要符合SCI期刊的要求,这是无论发表了多少SCI论文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SCI期刊有很多种,不同的SCI期刊在领域、栏目设置、分区、影响因素、投稿要求上有不同层面的需求。投稿不同的SCI期刊,论文要满足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需要投稿A期刊,按照B期刊要求进行写作,那可能会被A期刊拒稿。想要熟知投稿期刊的写作要求,可以上该期刊官网进行查询,也可以在掌桥科研(zhangqiaokeyan.com)找到对应期刊,下载该期刊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学习与比对。二、注重相关领域文献的阅读与积累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注重相关领域文献的阅读与积累。参与专题研究和阅读文献资料,能提高、加深或拓展个人对某一领域的认识。随着自身的不断熟练、专业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那达不到SCI论文多产的痛苦,也就不复存在了。三、对科研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一个科研项目,只能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与这个问题相关,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进行挖掘。在作者发表了一篇SCI论文之后,后续可以围绕这个科研成果,进行深度挖掘,这将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也就有了SCI论文多产的可能性。四、将SCI论文合理的拆分成若干篇如果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一篇SCI论文也不能充分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将SCI论文合理地分成若干篇。写在最后:总而言之,了解SCI期刊的要求、多做专题研究、多读参考文献,善于思考和挖掘研究的问题都是SCI论文的多产技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需要作者去寻找和思考。

心斋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与投稿要点

医学科研论文是对医学或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是医务科技工作者与国内外同行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医务科技人员体现学术水平和被同行与社会认可的一种方式。可见医学科研论文的发表对于医务科技工作者而言是何其重要,因此,蓝译现就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与投稿要点进行探讨。一、正确的选题是医学科研论文发表的关键。在开展科研工作之前,通常先要慎重选题,因为选题的成果与否,是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文章最终能否发表以及发表质量的关键。对于课题的选择,可以是在充分理解某一课题的研究背景、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和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发现的问题基础之上,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对课题的新颖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明确该方向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而选择一个既有一定创新又切实可行的课题。二、合理的设计是科研工作进行的保障。在选定课题,提出一个假设之后,为了充分验证这个假设,就需要对开展的科学实验进行设计,包括选取的实验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仪器的使用、结果的收集和数据的整理等。实验对象的设计原则在于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并尽可能采用较大的样本量,详尽地设置各类对照;采用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较新、较前沿的;技术路线要求明确可行;仪器设备要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结果的收集应尽可能全面,数据应精确、完整,图像应清晰。三、好的写作可提高论文发表的质量。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医学科研论文发表的质量主要由课题的科学意义、创新性和科研设计的合理性、结果的可靠性决定,而不由文章写作的水平决定,但好的写作仍然可以为提高科研论文发表的质量加分。因为好的写作,既可凸显出研究的创新点、深化读者对研究意义的理解,又可对自身获得的结果进行深刻而适当的讨论,将有利于文章的顺利发表,提高论文发表的质量。医学科研论文的正文主要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前言与讨论的写作至关重要。在前言中,作者需要将整个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介绍清楚,同时要将自己的研究与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较,体现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并阐述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讨论部分,作者首先需要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将结果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对不符合预期或与现有理论相冲突的结果予以解释,然后提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交代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或方向。四、理性的投稿可缩短论文发表的时间。投稿是医学科研论文发表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选择适合论文发表的期刊去投。一般来说,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范畴,即便是质量再好的论文,如果超越了这个主题和领域,那么也不会被接受。所以投稿前应当充分了解目标期刊的主题和范畴,以免由于这个原因导致文章被拒而耽搁时间。另外,每个期刊对于文章的版面和形式都有自己的要求,例如对全文和摘要字数的要求、对全文结构格式的要求、对图表数目的限制以及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等,所以投稿前还要仔细阅读拟投期刊的投稿须知,明确期刊的要求,并相应修改自己文章的版面和格式,以免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被拒,或被退回要求修改而耽搁时间。总的来说,医学科研论文从选题到刊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周期,这一漫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将影响文章的发表质量,因此从开始选题到投稿,每一步都要慎重。

碣滑有实

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本科生,能在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培养科研后备军,从本科生暑期走进实验室开始》,如下:6月底,西湖大学暑期科研实习项目开放报名,42个实验室共开放78个实习名额,实习期为4周,主要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大二、大三本科生。高校开展科研实习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科技前沿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更能让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有更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本科生,能在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说明我国具备科研潜力的年轻学子大有人在。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为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相关激励机制的出台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一刀切。浙江大学甚至提出要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再看看最近国家青少年大赛获奖的那些中小学生项目,一个个都是高大上的科研项目,甚至有的项目叫一个普通大学的教授都做不出来。而小学生的基础最多只有语、数,怎么可能具备处理复杂高精尖科研难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如果说连小学生真能做出教授、博士都做不了的科研难题,要么说明我们的教授、博士太菜了,要么只能说是天才少年,俺更希望是后者,而非前者。国家培养科研后备军,不是从小学生抓起,而要从本科生抓起。本科生更方面基础知识已经具备,稍微训练和练习,就能很快上手解决一些常规科研难题。这一点带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的老师,肯定深有体会,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问题网络上都能找得到,也能自学,所以现在的本科生可以说,平均的综合能力会比以前的本科生更加优秀一些。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本科生,能在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培养的顶尖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要有足够多的顶尖人才,还有一种培养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就是所有专业可以借鉴医学领域的“本硕博”八年制培养模式,从本科开始,就挑选出一批将来有希望以科研为终身事业的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进行本硕博的一贯制培养,甚至到就业都能直接安排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另外一方面可以有长时间和更早的科研训练和目标,这相比于其他普通本科生而言,是拥有巨大资源和时间优势的。

充耳

佩服:他从科研小白逆袭科研大神,2年发23篇SCI论文,12篇TOP期刊

厉害!据浙江农林大学消息,该校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过去的两年读研时间里,竟然发表了23篇SCI,其中12篇TOP期刊!这种成果是什么概念?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样的成绩,不仅超过很多厉害的博士,就连很多有多年科研经历的高校老师可能也不能比——你说厉害不厉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只是仅读了两年的硕士研究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分享吧:科研小白的进阶之路王汉伟,工程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级研究生。在校期间,班级综合成绩排名连续两个学年排名前三,并取得了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在就读研究生的两年里,王汉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5篇,TOP期刊论文12篇,SCI收入23篇。其中,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10篇,SCI论文8篇,中文核心1篇,会议论文1篇。发表在ChemElectroChem(IF:4.446)上的1篇SCI论文被选为封面论文。王汉伟从小就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利用废旧物品DIY,变废为宝。他还喜欢看一些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里面一幕幕资源浪费的情景触动着他的心。他认真地说,“其实许多材料都可以进行再生,我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挖掘资源的特性,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他心底埋下的致力于新型资源研究的种子,在加入了孙庆丰老师的研究团队之后生根发芽。初接触科研,王汉伟自嘲为“科研小白”。他说道:“其实我是大四时才开始接触科研。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要慢慢摸索,多亏了孙老师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鼓励我朝着自己的科研梦前进。”为了啃下科研这块“硬骨头”,王汉伟硬着头皮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如PS,3DMAX,AI等学起,不断学习如何处理数据、看文献,为发表论文打基础。 每天的积累让他明确了科研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王汉伟刚开始的研究方向是在木材表面仿生构筑磁性涂层,开发研究适合人居生活所必需的新型磁化木质基功能材料,赋予木材趋磁性功能与电磁屏蔽功能,使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这个这个方向,他开始不断尝试,每天早上8点到实验室,凌晨1点才结束一天的科研工作。谈到那个阶段的研究,王汉伟告诉我们:“因为是初学者,所以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通宵也是常有的。”当时的实验需要严格地调控好温度和比例才能将两种材料结合起来,他尝试了不下百次才研究出了最佳温度和比例,合成了具有优良驱磁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复合材料。超出他预想的是这个材料同时也具有超疏水、酸碱稳定、抗磨损等具有高实用性的附属特性。基于这个成果,他成功发表了SCI论文,也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质。披荆斩棘,永不服输此后,孙老师为他明确了进一步的科研方向:“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着我们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迫切待解决的问题,你的研究方向可以往这边尝试。”有了孙老师的指点,王汉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把研究方向转为从生物质角度出发,利用其天然结构和含碳的特性,将其转化为高性能的储能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将骨质材料、废弃蔬果等具有一定污染性或难处理的生物质材料转化为了高性能的碳质电极材料,实现了废弃生物质材料的高附加值的再利用,为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一份力量。 科研路上,王汉伟有因为实验成功、论文通过而欣喜不已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会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打击”:实验数据与预想大相庭径、实验停滞不前等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但为了他心中的科研梦,王汉伟从不认输。“为了获取良好的实验数据,我连续工作了整整三天,每天都只睡3到4个小时,最终获得了质量大约为1.6毫克的电极薄片。” 科研需要敬畏之心,需要严谨认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还需要超于常人的耐心。科研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但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拒绝“闭门造车”,开展团队作战沉醉于科研世界的王汉伟拒绝“闭门造车”,十分重视与其他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交流学习。研究生期间,他参加了科研类的会议10余次,包括第十三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功能性木材基复合材料工程前沿技术研究会议、第二届中国绿色木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大会等。“我每次都会抓住能出去的机会,积极交流学习。不仅能让我找到之前遇到问题的新思路,还能开拓眼界。”目前,王汉伟管理了学校实验室电池能源方面的科研团队。“团队作战,如何发掘每个人的长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科研任务,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新挑战。”他笑言。对于前来请教的学弟学妹,王汉伟可谓倾囊相授。去年,他帮助了一位大四的学弟顺利考上本校研究生,并带领他做实验,指导他写论文,帮助他开启科研的大门。谈到未来,他笑道:“我所有的成就感都来源于科研,未来我会继续把科研做好,不忘初心。”用青春致敬梦想,用奋斗书写华章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位优秀的小伙在科研路上一路高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文字 / 郭碧玮 夏雨波 杨丽青 图片 / 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 / 杨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