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小白怎么发艺术类核心期刊?经验帖来了!(附核心期刊目录)农学家

科研小白怎么发艺术类核心期刊?经验帖来了!(附核心期刊目录)

不论是在哪个求学阶段,「论文」可以说是对自己科研成功做一个展示。尤其是在读研期间,毕竟“研究生”与“本科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研究生是以研究实验、得出成果为主。除此之外,高质量的「论文」也可以作为以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一个敲门砖,身边有不少同学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申请到自己中意的院校。这...听起来就很心疼~一篇论文从选题,定框架,写作,不断修改,再到发表,不仅考验一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样也在不断对其叙述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要求。无论现代社会的发展怎么影响研究生的定位,但这些基础的能力一定不会被忽视。我是一名艺术生,走美术艺考上的大学,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以应届的身份考研到一所理工科211院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艺术设计专业,在此之前没有在任何级别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有的只是多份实习经历。研一到研二期间,一共在3家公司实习过,有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广告公司。所以,我算是一名特别合格的科研小白了~研二上半学期,为了能抽出大把时间打磨毕业论文,我辞掉了在广告公司的实习工作,每天泡在图书馆完善论文框架,深入研究总结。我不喜欢待在宿舍,这地方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导师的工作室我也仅仅是每周去1-2次,有针对性的和导师沟通上周进度及本周计划。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选择在图书馆,挑一张靠窗大桌子,看着窗外热情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我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感觉。毕业论文是自己定的选题,导师也表示赞同,毕竟是结合了在校、实习期间的个人工作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案例。当论文大框架基本确认后,为了能尽快将论文核心点提炼出,导师建议可以针对性地写一篇6000-8000字的小论文,尝试在核心期刊发表。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很受鼓舞的,这一方面说明个人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小白的我,特别希望自己的产出有个更好的展示平台。综合对比后,我选择了T5级别(学校内部的期刊分级)的一家中文核心期刊,并查阅期刊官网认真了解稿件要求。接着,在导师的引导下,我调整论文结构,充实实践案例,在三星期左右的时间内赶出了初稿,期间保持和导师每周1-2次的碰面频率。反复修整提纲、改稿的过程是枯燥的,很多时候就是强迫自己能有产出。终于,4月底我完成了小论文的第一个完整版本,并尝试了第一次投稿,导师一作,我二作。需要注意的是,我没有找代发,导师也建议我自己登陆期刊网站进行投稿。官网注册、编辑个人信息、按要求上传稿件,接着就是耐心等待了。大概过了3周我收到了初审反馈,感觉还不错,没有拒稿的意思。我按照编辑老师的审稿意见做了针对性修改,加强了部分章节的理论深度,并于2周后再次投递修改稿。又过了3周,收到了二审通知,编辑老师建议充实案例部分,并提到“修改后可以发表”,这一刻我是特别开心的。鼓足干劲,再次上传修改稿,最终在4周左右的时间,拿到了三审通知,审稿意见一栏只有两个字:“采用”学业生涯的第一篇核心期刊终于有结果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要求进行汇款了,当时拿到编辑部稿件录用通知看到版面费的价格,坦白讲我是有点慌张,6000元。当时个人的生活费应该每月不超2000元,算上各种补助,要一次性拿这么多还是有点困难...没想到,导师主动提出承担所有费用,而我要做的就是请她吃一碗羊肉泡馍~ 当时特别意外,并十分感激。现在想起来,我都依然很感谢我的导师给我的所有教导,三年以来,像母亲一样体贴学生~至此,我从科研小白到发表第一篇中文核心的路程就告一段落了,为自己作出的努力感到开心,也为导师的辛勤辅导心怀感激。我想有了这次经历,自己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将会走的更有目标性。自己的这些经历不算出彩,但也会给大家一些启发,选对期刊、做好选题、充实内容,就一定能写出自己最满意的文章!最后,福利时间来了在校期间我通过多渠道了解整理了以下艺术类核心期刊目录按影响力进行排列仅供参考~「第一层次」文艺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第二层次」艺术百家美术研究装饰美术观察「第三层次」电影艺术民族艺术当代电影世界电影中国电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工程设计学报包装工程戏剧戏剧艺术新美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当代传播#论文#

假道于仁

国内外学术期刊常识大科普

版权声明:来源(首发):微信公众号《技能Tools》是不是有的小伙伴论文都发了好几篇了,但对一些期刊的专业术语还云里雾里,这期为大家介绍一些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一些基本常识情况,投稿前对一些期刊常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里有底。由于文章涉及内容比较多,先来个小目录理理。国内期刊核心期刊所谓核心期刊其实就是由一定的遴选体系筛选而产生的期刊,目前,在国内一共有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我们常说的中文核心)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又称“C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我们常听说的“统计源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如果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为通常意义的双核心期刊。普刊普刊是相对于核心期刊来说的国内的合法刊物,正常情况下,分为省级、国家级,但是经过某部门或者团体筛选,成为核心的刊物就脱离了省级、国家级的划分,统一成为核心期刊,普刊发表容易,对文章内容要求也较低。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期刊省级期刊,即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A类、B类、C类期刊A类期刊、B类期刊、C类期刊等是在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论文答辩、科研项目申报、学术水平评估等场合经常出现的提法,容易与核心期刊相混淆。从国家层面,并没有对期刊的此类划分。A类、B类期刊等的划分是各单位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自身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筛选,把和本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期刊,其次为B类期刊,再次为C类期刊,以此类推。因此,A、B、C类期刊等级的划分,是由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科研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同单位标准也不同。C刊“C刊”是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简称,与C类期刊不同,C类期刊是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考核标准制定的内部划分,而“C刊”则专指CSSCI期刊。国外期刊SCI、EI、ISTP(现称CPCI-S)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世界三大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我们搜索下载外文文献的时候经常会看到Elsevier、Springer的字样。以上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国外期刊的相关内容,那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国外一些学术期刊及检索系统的概况。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Elsevier、Springer(不只这些)是出版商的名字,出版商那里拥有期刊文献版权,即拥有文章的全文内容,所以我们下载文献的时候会看到这些出版商的名字。而我们常说的SCI、EI只是文献索引数据库,他们从出版商那里收集某些期刊论文的公开信息数据(题目、作者、摘要、参考文献)储存到自己的数据库里,然后再添加一些自己的信息,比如分类号之类的东西,然后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参数,比如SCI每年推出JCR(期刊引证报告,后文有介绍)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SCI、EI数据库里看不到文章全文内容的原因。其实EI隶属于Elsevier旗下,获取数据还是很便捷的;而我们常见的SCI、SSCI、CPCI都是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旗下的。说到底(以SCI为例),SCI是ISI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只是个检索工具,而我们投稿是投给SCI源期刊(即SCI数据库索引所依据的杂志)。EIEI(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信息提供者之一,早期出版印刷版、缩微版等信息产品,1969年开始提供EI Compendex数据库服务。EI以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文献全面且水平高为特点。EI收录5000 多种工程类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和专著。收录范围包括核技术、生物工程、运输、化学和工艺、光学、农业和食品、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材料、石油、航空和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1995年以来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开发了称为“EI Village”的系列产品。工程索引(EI)目前主要有三个版本: EI Compendex光盘数据库、EI Compendex Web数据库、Engineering Village 2。2009年以前,EI收录包括三种类型:被EI Compendex标引文摘(核心数据)收录、EI Page One题录(非核心数据)收录、会议论文。EI Compendex数据库从2009年1月起,所收录的期刊数据不再分核心数据和非核心数据。但是还分为期刊检索和会议检索。也就是源刊JA类型,会议CA类型,相比而言,JA的含金量要高一些。Web of Science、SCI、ISI概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1992被加拿大汤姆森公司的分公司Thomson Scientific & Healthcare收购,即为Thomson ISI。ISI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SCIE、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Web of Science是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于WEB开发的产品,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提供引文分析。是一个由多个文献检索数据库组成的平台,旨在支持科学和学术研究。Web of Science(WoS)以ISI Web of Knowledge(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作为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核心合集)是该平台上的首要资源,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研究引文索引,具体数据库构成看下图。当然了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除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外还收录了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数据库,具体详情看下图。无论是在数据库还是数据深度方面,对于Web of Science平台数据库的订阅各个机构都不尽相同。当你查阅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库进行精准查询。下图所示为我所在机构订阅的数据库列表。SCI与SCIESCIE是SCI扩展版,SCI收录3000多本自然科学期刊,SCI系统出版形式先后出现过四种:最开始是印刷版(SCI Print),后升级为光盘版(SCI CDE)和联机版(SCI Search),最后发展成网络版,SCI也扩充到8000多本期刊,更名为SCI-Expanded(SCIE), 成为一个重要的数据库。其中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EXPANDED(SCIE)就是SCI的网络版。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但有时候也会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可能跟学科不同有关系。二者在选刊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收录的期刊数不同。随着网络版的普及,SCIE就是SCI,慢慢趋于通用,都是指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SCI-Expanded数据库。现在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上已经看不到SCI了,只有SCIE期刊数据库。但仍有部分院校重视SCI及SCIE的区别,所以这些院校的同学投稿前要多加注意了。ESCIESCI(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是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的新指标。与SCIE、SSCI、A&HCI成并列关系,但ESCI的收录期刊的标准低于SCI、SSCI、A&HCI,是普通期刊入选这三大索引的必经之路。ESCI的推出让普通期刊在进入SCIE 数据库前,或质量降低的SCIE期刊被剔除前多了一个缓冲带(所以说ESCI期刊并不是正式的SCI期刊,只是进入到SCI期刊的预备队)。ESCI的推行让期刊的收录路径更趋清晰,使期刊的分级更趋合理。ESCI的推出使得WoS期刊数据库更多地收录那些在学术领域己经具有地区性影响力的期刊,并且更早的追踪到新兴的领域和趋势,从而扩大WoS期刊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和评价规模,更能大幅增加WoS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ESCI 期刊的论文都可以在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中查到(所以说别以为WoS核心合集里能检索到的都是SCI),但是每年的JCR中不报道这些E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同时,ESCI期刊的引用也不会被计入影响因子的计算(有待考证)。Master Journal Listhttp://mjl.clarivate.comMaster Journal List 是汤森路透公司提供的ISI收录的期刊总列表,收集了ISI所有数据库的期刊,通过这个网站你可以查询某个期刊被ISI 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哪个数据库收录了,也可以查询某个期刊是不是SCIE期刊,同时可以查到是不是SCI期刊,甚至也可以查到是不是ESCI期刊等等。ESI(摘自百度百科)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ESI是汤森路透基于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所有统计数字每两个月更新一次。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JCR、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每年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现今JCR是基于SCIE期刊数据库的(它的SS版本对应SSCI数据库)。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五年影响因子、被引用半衰期等指数加以报道。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前一年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数据。并非所有期刊都有影响因子,必须是被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的SCIE和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才会有相应的影响因子等数据。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JCR期刊分区(这部分内容采摘自LetPub官网)目前,根据JCR分区表对SCI论文进行评价的模式已被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纳,因为它有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向本学科的高级区域投稿。国内主流参考的SCI分区依据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又称中科院JCR分区)以及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分区两种,两种分区方法都是按照学科进行的,它们均基于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基础之上。在国内,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则被更多的机构采纳以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中科院JCR分区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针对目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因素,以年度和学科为单位,对SCI期刊进行4个等级的划分,每年10月份发布最新年期刊分区数据。SCI期刊中科院JCR分区查询方式:微信搜索小程序“中科院期刊分区”。期刊学科划分中科院JCR分区表对所有期刊的学科划分如下:大类学科:医学、生物、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地学、地学天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共13个大类。小类学科:13个大类下面又分出176个具体的不同学科类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本期刊只可属于一个大类学科,但是一本期刊却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小类学科。例如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只属于“工程技术”的大类学科,但具体可进一步细分为5个小类学科。期刊分区方法中科院期刊分区依据也是基于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但是采用的是三年平均影响因子,优点是减少了有些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波动较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具体方法:根据13个大类学科,分别将各大类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中科院分区的1区到4区的期刊数量不等,呈金字塔状分布,前5%为该类1区、6%~20% 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Top期刊中科院分区表的大类分区中还会遴选出一些优秀的Top期刊,2015年以前top期刊遴选规则如下:大类1区期刊直接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2015年,在上述定量测度规则的基础上新增同行评议的考量因素。对于少数期刊,尽管不在上述定量方法划分出来的top期刊的范围中,但经过科学共同体评议,被认为是高学术影响力期刊,直接被采纳加入top期刊;2016年扩大top期刊范围,小类1区期刊设置为top期刊。汤森路透JCR分区期刊学科划分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期刊分区方法Journal Ranking以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基础,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学科分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前25%为该类1区、26%~50% 为2区、51%~75%为3区,其余为4区。合并/更名期刊的处理方式中科院分区表是基于JCR的数据,但对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下面一张图对两种分区方法进行了对比期刊自引我们在投稿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期刊要求或是引导作者去引用1-2篇他们刊物的文章,从而提高他们期刊的影响因子。自引(Self-citation)在SCI期刊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学术圈中也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一个期刊的自引率超过30%就算高了,大家投稿时就该多注意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可以检索到期刊的去自引影响因子;登录LetPub网站可以查询某个SCI期刊的自引率,同时也可以查询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是否为OA期刊、期刊官方网站以及期刊投稿网址等数据。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journalappCN与ISSN类刊物“CN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通常被称之为CN类刊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国内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CN刊号。否则视为非法出刊。“CN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比如机械工程学报的CN号为“11-2187/TH”,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划分。“ISSN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的简称。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国际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ISSN号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ISSN由8位数字组成,分两个部分:序号和检验码,ISSN可以作为一个检索字段,从而为用户增加了一种检索途径。正规刊物一般都这两个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局登记,接受年审等各项审查,在新闻出版局登记的刊物才有CN刊号。所以大家选择期刊要擦亮眼睛了。OA期刊OA(或称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提出的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理念。OA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是指读者可以免费在线获取同行评议论文的期刊,由于其开放获取的特点,有利于国际上科研成果更有效地传播,不受到科研机构购买数据库的限制。OA期刊这种模式可以使一些研究成果被更多读者了解,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喜欢发表开放获取的期刊,尤其是那些被SCI收录的OA期刊。OA期刊模式开放存储(绿色OA)作者在论文发表后将论文存储到机构或专业知识库(即作者自存档),立即或延迟一段时间(一般为6到12个月)后开放发布。知识库自身并不进行同行评议。但它们保存的文献通常是在别处经历了同行评议过程的。知识库可以包含预印本、刊本或两者都有。开放出版(金色OA)开放出版是指期刊论文发表后通过互联网立即免费阅读。开放出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整个期刊开放出版,所有论文均免费阅读,简称开放期刊;二是期刊本身以订阅为主,部分论文可在交纳论文处理费后开放阅读,简称开放论文。无论是绿色OA还是金色OA都是一种对最新学术成果采取的迅速开放和交流的方式。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投稿的时候,期刊会要求一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会收到所有的期刊通知,包含审稿进度、同行评审意见以及审查结果等。虽然期刊认为通讯作者只是单纯的行政角色,在一些国家文化里这个角色与资历相关,国内也有这个现象,通讯作者通常是项目领导或高级研究员,他们的通讯地址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动。万一项目领导刚好是贡献最多的人,他可以同时担任研究的第一与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而不是简单的“通讯联系人”。最重要的是,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审稿、写综述。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同时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第一线操作的实施者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又是初稿的执笔人,对研究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负首要责任。通讯作者可以是论文的任何作者。要是一篇论文有数个作者,通讯作者可以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换句话说, 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等。关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署名原则,虽然是有国际通行惯例的,却因学科、国家和地区、课题组的习惯风气而异。在中国现阶段的学术评价体制中,有点过分强调第一作者的作用(当然了有的机构不是),甚至在评奖考评、职称晋升时,第一作者的权重远大于通讯作者,所以投稿文章的第一个名字一直是最抢手的位置。共同第一作者按照国内期刊署名方式,如果一篇论文有多个作者,按照贡献大小排名的,就按照第一作者第二作者...这样依次排名,评职称时,第一作者也只认可1个人,不能同时有2个人享受第一作者的职称加分。而SCI英文期刊不同,第一作者可以有多个,即共同第一作者。有些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可以有4-5个第一作者。当然了这可能基于这些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同样大小或者项目难度大合作完成等情况。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微信公众号《技能Tools》作者个人收集整理,如文章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作者,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权益;如有纰漏,欢迎随时批评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凯风

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有哪些,哪里可以看到?

做科研写论文经常需要查看与自己相关的核心重要期刊,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同学来说,不知国内外有哪些重要的核心期刊,更别提从哪里可到找这些期刊了。如果找不到这些期刊,对自己工作写论文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的目录,供大家参考!1、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3、北京大学中文核去看目录(北大核心)4、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CHSSCD)6、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7、美国《工程索引》(EI)8、美国《生物学医学文摘》(MEDLINE)9、美国《化学文摘》(CA)以上截图来自掌桥科研,查看及浏览相关期刊文献及更多期刊请进入网站查看,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80401

红樱桃

中国科研成果首发学术期刊,要立规矩:母语首发

各位家人,晚上好!今天是6月18日星期四,2020年第25周,豹斑主播,为求知者服务。我国科研成果首发国外学术期刊非常普遍,大众严重低估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利害关系。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二了,首发科研成果的国际话语权应该有一席之地,是国家最基础的国际话语权。它涉及深远的连锁反应: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时间差,用户搜索门槛,读者语言门槛,科研工作便利,科普阅读门槛,文化心理优越性暗示,中国学术影响力,中国科研话语权等。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造假,枪手,职称,腐败,压制创新科研,学术霸权,英语崇拜,西方崇拜等等。如果不立刻重视和行动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发布的渠道建设,什么时候才能有中国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多少学术研究者为了学英语浪费多少生命。用人民币研究的成果,却贡献给国外英语期刊。大家想象一下,一个期刊就像一个信息平台,广泛征集原创者投稿。这种低级套路却在高精尖科研队伍里大行其道,实在讽刺。大家脑补国内类似的各种比赛、征文、比稿、研讨会等等烂大街的操作套路,就一目了然了。01最新实例最新的几个报道,依然以发表在国外期刊为荣耀。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等国内外团队,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这一成果1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李春来,研究员苏彦、邢树果等人,利用嫦娥四号(CE-4)玉兔二号月球车 (Yutu-2)上搭载的测月雷达回传图像,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 40 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为人类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据悉,该研究成果于今天发表在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上。02网络讨论倾向网络留言贴,请读者留意发帖者的语气和动机:1、所谓SCI就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一般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不算SCI,最好也就EI收录。只有极少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很少很少。多数是国外英文期刊SCI,国内也有少数英文期刊被SCI收录。2、在国外的SCI一般是不收版面费的,但要审稿费,不贵,(普遍的期刊哈),国外的期刊要求要严,要写的有创新点,投稿人的报酬只有稿费,单位奖励的话,就看单位的文件罗。我们学校是IF*2000,导师的奖励是IF*5000.3、众所周知,一篇论文的基本要求是研究方向和结果应当具有一定价值,并且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论文中的有用信息和观点。不过就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所以往往达不到这个基本要求,因为英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可能会造成论文的关键信息不能快速被人理解和接受,这也是非常普遍的被拒稿因素。所以一般建议想发表SCI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要尽早开始着手进行语言和写作的训练,特别是英语写作能力。如果实在这方面有欠缺,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SCI论文润色服务公司,4、SCI就是科学引文检索(science cited incex),是美国情报局ISI办的一个数据库,其实类似Google一样的检索引擎,目的是方便科研人员查找本研究领域内的文献。但南大将SCI引入中国作为科研工作的评估后,现在全国都将SCI文章的数量作为科研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你问的SCI文章就是指发的文章被SCI数据库检索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投到SCI收录的期刊,被录用发表之后,三个月内文章就会被SCI数据库检索到。需要注意的是SCI只收录期刊,会议文章是不会收录的,对于会议ISI有另外一个专门的数据库ISTP来收录。一些会议会推荐best paper到SCI期刊上发表,如果发在期刊上了,那当然最后也可以被SCI检索到。5、核心期刊是北大发布的一个国内期刊的列表,在里面的就属于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还是比较多的。而一级学报是每个领域最牛的、公认权威的国内杂志,一般每个领域就3-4本杂志,清华、北大的博导每年能保持在上面发2-3篇都是属于巨巨巨巨巨巨巨牛的了。当然也有差一点的但也自称一级学报的,不过各个领域的心里都知道最权威的杂志是哪些。6、发表的话每个杂志有每个杂志的要求,从内容到版式都不一样,需要具体查看杂志网站上的投稿指南。对于影响因子,每年ISI都会对收录的期刊里的文章引用次数进行计算,引用次数/刊登的文章数 就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如果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刊刊登的成果被很多研究人员使用,促进该领域的发展繁荣,期刊也就越好,越权威。ISI每年都会计算颁布出最新的影响因子列表并公布的,称为Cited Report。如果对于硕士研究生就要求SCI才能毕业,那么最好和你的师兄师姐多了解了解,看你们领域是否好发表、一般做什么研究、发表到什么杂志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你的问题,如果解答了记得采纳啊7、SCI论文发表心得-----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士带来不少荣耀。当然了,对博士研究生而言,SCI的IF是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毕业的保证。前期在论坛上看到博士毕不了业,对导师以死相逼。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纸论文。文章审理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一般审稿人都会有两名,给出的意见采用概率分析方法无非就这么几种,当然有些期刊存在3名评审人员的可能,这里就不多说了。道理是一样的!论文接收论文接收后的心情绝对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熬夜与坚持不懈是多么的值得。导师也会对你温和了很多。师弟师妹们会簇拥到你那里请教。。。这是闲话,说说论文接收后的工作吧,就是移交版权(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期刊一般会有稿酬,一般100-200美金。这笔费用你拿不到。因为期刊建议你不要拿这笔费用,因为他们在来信说编辑与审稿人很辛苦,这笔费可以给他们买点儿礼物。导师会顺水做个人情,告诉你这个钱咱不要了。那时觉得论文发表很开心,所以这钱就不要了。哈哈!有彩页的要交钱,不用不低,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你论文发表了,这钱导师出。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03官方文件2013年9月3日。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展大联合、大协作,通过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交流平台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和影响力”和“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经研究决定,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自2013年起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期刊影响力计划”)。2015年11月3日科协发学字〔2015〕83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现就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04民间声音和行动2007年04期《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用核心期刊评价科研成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金铁成 。基于核心期刊可以作为评价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的参考工具,部分地代替同行专家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这一事实,提出了用核心期刊评价科研成果时应注意的3个问题:1核心期刊与单篇论文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期刊质量与论文质量不存在一 一对应的关系,核心期刊只能起参考作用,不能起标准作用;2要严格区分属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评价对象,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调整核心期刊,定出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重要期刊表。2017-03-12 郭启勇:国家进步奖科研成果应首发国内期刊。中国网3月12日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呼吁国家进步奖主要科研成果必须在国内期刊首发的建议。他指出,作为中国的发明创造在国外发表的之前,原创应该在国内杂志发表,这样才能提升国内杂志的影响力,提升综合国力,形成中国的影响力;而不应该用SCI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但是反映出国内高水平论文外流情况在加剧,不利于中文作为语言推广,且中国国内杂志影响力日趋下降,同时大量的外汇用于SCI论文发表,形成该数据库不断提高的影响力,应引起引相关部门的重视。”郭启勇说,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首先要有自信,对于自己评价能力的自信,研究成果的自信,中国自己评价体系的自信,才可能振兴中华民族。目前科研评价体系剑走偏锋,加上对SCI收录期刊的顶礼膜拜,导致中国优秀科研成果大量流向国外。中国自己的人才、自己的科研结果就应该用自己的数据库评价,保证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的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应比翼齐飞,共同发展,不可偏废。郭启勇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只要有一部分科学家愿意将投向国际名刊的稿件用以支持国内期刊,就足以满足国内顶级期刊的需求。要想中国的科技期刊步入世界名刊之列,这才是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和提倡的切实有助于中国科技期刊腾飞的正本清源之举。2018年12月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AE)在中文刊物《汽车工程》的成功办刊基础上,创办英文学术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汽车行业的40余所高校汽车院系负责人在会上达成共识,向行业发出“关于支持将《Automotive Innovation》作为科研成果首发推荐平台的倡议书”。倡议所有汽车院校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本顶级英文科技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作为科研成果的首发推荐平台,列入院系论文发表优先推荐期刊目录,在学生奖学金评定、教师绩效考核、行业优秀人才举荐时将其视同SCI/EI检索期刊;倡议所有汽车行业的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优秀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汽车期刊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双一流”建设,希望向国际推介学科、推介团队,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深度的交流与科研合作,更好的将学术成果国际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2019年06月27日。在湖南长沙开展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大家惊喜的看到了袁隆平院士用一段英文的简短致辞,表达了他对于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地区的发展前景。2020-02-26中国教育报: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雷生:准确理解SCI 科学评价学术成果。扭转“SCI至上”现象,首先,需要正确认识SCI及其指标体系。众所周知,SCI作为一种综合性科技引文检索刊物,是一个运用文献离散律理论和引文分析理论而建立起来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相关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等,本身并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附属产品《期刊引用报告 (JCR) 》提供了引文分析和期刊影响因子报告,通过统计论文被引用频次等指标,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排名,进而形成了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乃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等,被用作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其次,正确认识SCI的科研评价功能。概括而言,SCI只是评价参考依据,而绝非学术评价正确无误、至高无上的唯一标准。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招聘、职称晋升、职务聘用、人才称号、科研项目、荣誉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和SCI论文的发表状况直接挂钩;自然理工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毕业条件中也明确规定要求发表几篇SCI论文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出现这种现象反映的是SCI科研评价功能被错用。再其次,要正确认识SCI在科研评价中被错用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在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评价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下,能否发表SCI论文,已经发表多少篇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多高,论文发表在几区等指标,成了评价科研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为了发表而发表成为一些人遵循和信奉的价值信条,由此造成了“SCI至上”的乱象。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提出了“改进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引导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建议。马秀珍委员分析了“唯论文”导向导致了大量科研精力偏离和大量科研经费流失的现象。她说,我国学术界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以论文至上。受这种评价机制引导,一些科技工作者为发论文而写论文,导致优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创新成果最先在国外期刊首发,而我们的企业工程师、技术员反而无法学习最新成果。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论文,版权为国外刊物所有,国内同行阅读须再花费巨额资金订购刊物或购买其使用权。马秀珍建议,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破除一味追求在国际期刊发表“顶级论文”的错误思想,通过扶持和打造国内顶级期刊,以评定政策的引导和认同加持,吸引国内外学者在中国发表论文,降低投入成本,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在国内优先应用。改进完善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科研成果和人才评定标准要多元化,在评价体系中,可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专利的转化率、科技成果服务企业的效果、研究成果的决策参考价值,以及专著、各类奖项等作为重要评定指标。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建立科研人员对接联系企业机制,切实强化科技服务和转化成效,以解决企业问题作为评价考核依据。05网络首发滞后(一)网络首发出版的成果在相关学术机构认可度不高虽然网络首发可以第一时间将作者的学术论文呈现在网络上,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但是网络首发出版离不开学术评价机构的认可。如果学术评价机构不认可网络出版,作者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导致编辑部面临“无米之炊”“无水之鱼”的窘境,很难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出版。学术评价机构的评价标准没有随着网络出版调整,很多科研机构特别是高校,对于职称认定、科研成果的考核等依然采取以传统的“纸媒”期刊为主的特点,这极大地影响着参与网络出版各方的热情、动力与积极性。(二)高校科技期刊普遍重视不足,动力不强,执行力差高校科技期刊作为高校的一个二级部门,往往属于高校的教辅或者行政部门,人员普遍具有“守成”思想,缺乏开拓创新思维,在平常的工作中由于不处于科研、教学一线,也往往不需要具备这种思维模式,尤其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三)编辑应对网络首发提出的新要求能力不足流于形式,为了网络首发而首发,为了优先出版而出版,将排好版定稿的文章提前几天传到网上,流于形式,不能清楚地认识网络首发的重要性、网络首发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流于形式,导致事倍功半,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资源,没有体现出网络首发的优势。(四)网络首发出版对于印刷版本的冲击由于网络首发期刊在缩短文献发表时间、快速确认科研科技成果的首发权、加快和方便学术传播和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再加上网络首发具有的天生增强出版属性,势必对印刷版造成严重的冲击,纸媒必将受到网络首发的影响,发行收入下降,对以发行收入为重要财务来源的期刊而言可谓是“致命打击”,其势必影响编辑部的决策,考验编辑部对网络首发的决心。06立规矩,见实效。一直靠呼吁,用文件落实文件,没有实际效果。1、大学立刻改变科研评审制度。行动结果与中央财政拨款挂钩。2、首先做到母语首发;其次英语创刊;最后建立国家中英文数字知识产权库。越早数据库越有大数据优势。豹斑主播出品,支持原创请关注转发!我们明天见!

抬驴

教你一招!轻松获取电子期刊封面、封底、目录等材料

对于科研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无一例外的绕不开职称评审或者项目成果申报,而这些申报的材料往往都会涉及到发表论文作品的期刊杂志封面/封底/目录等材料。高保真的期刊封面目录图片的收集让申报者们大呼头疼!毕业了,需要提交发表文章的封面、目录等材料职称晋升,需要提交发表文章的杂志(期刊)封面和目录材料事业单位职称评审时,科研人员需提交完整的评审材料有些同学,在下载封面/目录等材料同样碰了一鼻子灰~嘻嘻~面对职称评审材料下载问题,小编早已胸有成竹!针对文章评审材料打包下载,提供以下方法,轻松get~!1、 通过浏览器访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http://qikan.cqvip.com)检索条件选择“题名”,检索框中输入文章名。例如: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2、 在检索结果页面中,选中所需文章点击题名,进入文章细览页3、 在文章细览页右侧,可以看到刊登这篇文章的期刊信息。点击下方的“职称审材料打包下载”即可获得所需材料4、 相关材料以压缩包形式进行下载获取,其包含封底、封面、目录、文章原文等是不是感觉不费吹灰之力呢,机智的你学会了吗?【来源:铜川图书馆】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兵捉贼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期刊名录》发布——《临床肝胆病杂志》在“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入选的8种中文期刊中排名首位

2020年12月17日,中国科协正式发布《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该报告通过全新的期刊评价系统,实现了国内外期刊“同一指标,同场竞技”,期刊评价公平公正、科学客观、同质等效。《WJCI 2020期刊名录》显示,“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包含外科手术学、传染病学、儿科学、药理学、医学生理学、分子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实验医学、营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成像技术等交叉学科期刊)共有国内外132种期刊入选,其中《临床肝胆病杂志》WJCI为0.818,位列全球同学科期刊前64.4%,在仅入选的8种中文期刊中排名首位。什么是"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面向全球的全新期刊评价系统。项目汇聚多方期刊评价研究力量,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科技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攻关,得到北京大学图书馆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CrossRef、Digital Science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从世界各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期刊规模和水平四个维度确定各国入编来源期刊的比例,从全球6.3万余种活跃科技学术期刊中遴选出各国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优秀期刊14286种为来源期刊,创编了包含5个一级类、45个二级类、279个三级类,全面覆盖科学技术各领域的、体现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期刊分类体系。先后有多位院士在期刊遴选关键节点把关,全国各专业学会80多位高级行业专家参与来源期刊名单分类审核。《WJCI期刊名录》研究成果将为转变我国科研评价的“唯影响因子”“唯SCI”“重洋轻中”等不良导向起到积极作用,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客观地呈现世界和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真实水平,全面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以引导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本国科技期刊首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WJCI 2020期刊索引目录:https://wjci.cnki.net/Home/JournalList《WJCI 2020“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期刊名录》132种期刊排名如下:《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2020年12月23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影响因子1.5982019年度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排名第1位

SCI崇拜 别把中国科研带偏了

视觉中国供图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近30年的SCI一定想不到,自己会从一个最初是为了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找到与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关论文索引的工具,发表国际论文的示范并引导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推动者,逐步变成某种程度异化和扭曲科学研究目的,绑架科研和学术评定,让国内学术共同体爱恨交加、心情复杂的核心评价指标。科研是为了认识世界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论文只是科研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我们对科研活动的规律性认识不足,把复杂的科研活动简化成等同于论文发表,再用论文发表的载体区分研究者水平高低显然是不靠谱的。如同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必须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调整类似,如今破除SCI崇拜并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当然,一切问题的根源,不是SCI,而是异化它的力量。SCI引入中国的前世今生上世纪60年代,《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在美国正式出版。之后又拓展到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领域并发行了网络版Web of Science,成为世界上权威的科学文献引文数据库和功能完善的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并称世界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从本质上说,期刊和所发表的论文只是SCI的统计样本, SCI的核心是科技期刊和论文索引(Index),就如同图书馆内的图书分类卡片。在资讯不够发达的年代,SCI对于科研人员查阅最新文献、减少期刊订阅成本、追踪国际科技前沿以及具体的课题研究时有较大的帮助。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SCI原来的本质功能逐步衰减。然而,它通过统计大量的论文以及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的功能,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改革开放之前,科研水平高低、科研经费的拨付,并没有什么量化标准,也没有同行参与评价,完全是由行政部门官员说了算;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同行评审,但当时直接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有限,学术圈子非常小,评审不够严谨,主观性太强等。当然,改革开放也让中国科技界放眼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大学率先提出了用SCI量化指标来衡量科研人员水平的评价方法,并在之后被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吸收沿用,逐渐成为主流的学术、科技评价方式,对于引导国内学者在全球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提升中国科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接轨国际前沿科技,在当时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SCI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当时的SCI给我们提供了科技评价客观的尺子,历史地看,是一种进步。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SCI逐渐被神化,在科技评价中,唯SCI、ESI的做法越来越严重、普遍。为了迎合这种量化指标性的评价模式,有的学者靠热点、拼凑、抄袭等,短短几年发表数十篇甚至百余篇SCI论文,却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有的高校为了SCI的光环,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直接“明码标价”,要求3—6年内要发表多少篇SCI文章,否则不能留任;有的省份甚至将SCI、ESI指标纳入到高校建设指标中……SCI本身有其天然不足与缺陷,一旦唯SCI,其先天的缺陷对于科研整体的误导和弊端就显现出来了:第一,SCI“偏科”严重。不同学科情况不同,SCI无法“一概而论”。由于SCI侧重基础科学类期刊的收录,因此主要适用于以发表论文为主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的成果,对很多工程应用学科并不适用。即便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同学科之间也是冷热不均,如生命科学、化学、材料学等容易发SCI论文的学科就应者云集,而物理、数学等学科就举步维艰;即便是同一学科,不同的研究方向有的偏理论,有的偏应用,有的热门,有的冷门,此消彼长之下,学科内部的发展也会出现极大不均衡。这种忽视科学研究提高对自然界认知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而仅仅以SCI为风向标的功利性倾向完全异化了科研的目的。不仅如此,学者需要发表SCI论文,高校也需要SCI数量光环加持。可以说,SCI、ESI等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和格局。第二,用确定的时效绑架了不确定的科研产出。正常的科研活动需要做深入研究并长期积累,如果用SCI论文发表的时效、数量来评判,那科学史上很多著名科学家都会被“淘汰”。以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时年59岁的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为例,作为55年以来该奖项唯一的女性获奖者,她仅有6篇论文代表作,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还只是发在影响因子1.0左右的学术期刊上。第三,引用率准确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论文的引用率与论文的质量成正比。然而,论文被引用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肯定性引用,也有否定性引用,有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的引用率并不高,比如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很多数学的公理因为是常识而不会出现很高的引用率。而也有不少论文虽然在发表后获得了极高的引用率,后来却发现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去年曝光的前哈佛医学院安维萨教授的31篇与心肌干细胞“c-kit+”相关的论文,不仅引用量很大,还有很多模仿研究,最后因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被撤稿。所以仅仅根据引用率来评定科技成果,就很难全面评定出可经受起长期考验的科学成果,甚至可能评出错误的结果。第四,英文期刊占比过高造成影响因子偏向性过强。截至2019年6月,SCI期刊库收录了全世界1.1万多种期刊,其中主要是英文期刊。这就使得英文语种期刊之间和论文之间有很高的引证率,影响因子随之水涨船高,而其他语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则相对较低。由于SCI期刊较少收录中国期刊,因此很难用SCI这个评价标准涵盖国内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学者,客观上造成大量的优秀学术成果都涌向国外学术期刊,并使得国内学术期刊严重“营养不良”。第五,很多重大的科技成果无法用SCI评价。论文的发表和引用仅仅发生在学术团体内,也就是说,只有写论文的人才会引用别人的论文。科研是探索未知世界和改造世界,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重要研究成果并不一定是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很多论文可能启发或指导了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实际问题,但他们不一定去写论文,就不会产生引用。比如,互联网早期的研究根本就不许发表论文、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不是学术论文能够实现的、移动互联改变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取得的,但这些研究论文很难上得了“高被引排名”。用论文的引用率只适合评价个别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以发表载体评价论文水平,以论文引用次数评价研究人员水平,这肯定不是搞科研的目的,因此科研评价导向要尽快脱离论文指标的绑架。SCI是如何被扭曲的科技评价由改革开放前的行政部门说了算,到有一定数量指标作参考,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过分重视数量指标导致了科研工作忘了初心。这些年对科技评价进行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报刊文章和论文很多,政府部门的文件意见也发了不少,但实际进展并不明显。以论文评价科研水平的方法改不掉的原因可能很多,归结起来可能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我们的职称与待遇挂钩体系单一,或者说只有评上某个级才能使其待遇得到保证。社会上经常质问,外科医生只要手术做好了,能治病,为什么必须发表论文?因为单一的职称与待遇挂钩体系,外科医生要评上职称,才能长待遇,制度上没有为外科医生、农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设计出其他合理增长待遇的渠道,他们也只能按要求拼论文。第二,在文化上我们往往追求显性的公平。显性公平就是要有可靠的数量指标比较,论文数量或被引用数量、期刊影响因子等数据容易计量,容易比较。如果不能用定量的数据来比较,用定性估计说谁的水平高,职称判评给谁,也许评审人是出于公心,但难免有人就有认为你有猫儿腻。第三,现行的以论文数量或引用量评价科研人员水平的方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受益团体。对于从事生物、化学、材料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人,对于善写和易写论文的研究人员明显有利,期刊出版界明显是受益者。如果改掉现行的评价方法,目前还看不到谁是明显的受益方,当然,分类评价更公平,对国家科技发展有利。第四,各个层次的科技管理部门勇于担当的领导少。口头上或认识上,不少领导都看到了以论文数量或引用量评价科研人员水平的方法产生的弊端,有些评价方法的改革,其实就是部门或单位领导下决心即可,但有些人还是犹豫不决。譬如:很多大学校长都认识到了以论文相关数量来评价教师水平对学科和学校发展带来的危害,但校长有权却很难下决心改变这种数量评价方法。很现实的问题,如,某个学校想取消对发表SCI收录论文的奖励,但我们学校改了,其他学校不改,我们排名下滑怎么办,校长能向学校交代吗?如今,有人戏称SCI、ESI等指标就是学术界的GDP,原因就在于这些指标与奖金、拨款等物质利益因素直接挂钩。很多项目评审组仅仅根据申报材料里的SCI论文数目和引用数量就得出评审结论,几乎不去考察论文的内容和实际水平如何;同时,众多学者的“帽子”、收入也与这些数量指标关系甚大,比如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学都对学校员工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实行奖励制度,而且把期刊分为不同级别种类设立不同的奖励金额,在《Science》《Nature》等所谓顶刊上发表论文的奖金更高……上述种种,自然就出现了“SCI崇拜”的怪圈。它使得大部分科研人员将科学研究的目的从解决问题演化为发表SCI论文,科研评价成了数SCI论文,这其实也就解释为什么“唯论文”会成为科研领域的大问题。由于学术共同体的认知模式已经被这套量化指标绑架,直接导致了一些学术不端现象屡屡发生,也让一些国内学者更愿意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造成了国内科技期刊水平“矮化”。“SCI崇拜”不破 新评价体系难立中国科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技评价机制和导向,而破解“SCI崇拜”直接关系到新时期科技评价机制能否成功确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以下几点:首先,应有效地扭转科技评价的功利化导向。鉴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积累性特点,对科学研究成果要进行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开展全面的综合评估,应将同行评议与其他多种评估手段结合起来,围绕着知识价值进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机构对比、国际比较等。评估内容不仅应包括近期论文的产出和引用,而且更应包括其多长期综合影响,突出同行评议的价值评估。学术界应该减弱对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的神圣化,大学和研究机构应取消对发表SCI收录论文的奖励。当然,造成对SCI等指标的崇拜主要是利益的驱动,因此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措施,从上下游系统的斩断这种链条,前提依然是建立有效、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学术和科技评价机制。其次,本土的科技期刊应该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科研人员用中文发表论文是责任也是义务,受国家科研经费资助的研究成果首先应该在国内发表,让国人能看懂才能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一些打着SCI收录、中文核心期刊的噱头,却因为某些评审看不懂国人的优秀研究论文连连拒稿,导致论文作者改投国际顶级期刊,并被封面报道的反转事件时有发生。国内科技期刊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钻研如何被SCI收录,不如多吸引高水平编委和评审,让优秀论文通过期刊真正体现出它的科研价值,才是迈向一流学术期刊的有效途径。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会议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这为中国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只有科研管理机构不再盲从SCI了,学术期刊不再打破头挤进SCI了,鼓励中国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在国内发表,才能达到提高中国科研水平国际影响力及保有科研数据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作为学术论文的出口和重要终端,本土学术期刊能否崛起将成为确立中国特色新时代科研评价标准的关键一环。最后,过度重视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国内科技界学术不自信的表现。从国家角度来说,由于国内一些科技期刊的羸弱和评价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中国人的研究成果都争先恐后地拿到国外期刊去发表。科学无国界,但科研经费的来源是有国界的,技术的使用是有国界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更是有国界的。科研成果首先在国外发表,使得国内同行不能在第一时间受益,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浪费了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这是个大问题,应该要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从去年开始,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门破除“四唯”“五唯”的专项行动对于中国的学术、科技评价体系无疑是一个破而后立的重要契机,代表作和标志性成果等多维评价机制的探索将为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依据。(作者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编者:我们希望这里是真正的圆桌会议,尽量接近理性,尽量远离口水,尽量富于建设性,谈论那些从胎教开始就争论不休的教育问题。为此,我们拉出一张“教育圆桌”。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发言。(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连珠

这个单位的科研人想发纯生信的SCI实在太难了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生信狂人,SCI狂人团队已经获得原文作者授权,更多科研信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生信狂人前几天一个粉丝说自己单位已经将多个对纯生信友好的期刊都不进行医院经费支持与鼓励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黑名单,例如这些:Bioscience reports、Cancer Biomarkers、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Journal of cancer对生信友好的期刊都在黑名单内,甚至连这个影响因子:8.579的Theranostics都进入了黑名单,实在是太难了。具体详细目录如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予医院经费支持与鼓励的期刊目录(更新于2020年11月20日)1.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3. Bioscience reports4. Cancer Biomarkers5.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6.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7.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8.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9.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10.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11. Life Sciences12.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13. Theranostics(影响因子:8579)1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15. Journal of cancer1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17.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18.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20.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1. Oncotarget(已经被SCI踢出)20. Medicine23. Scientific Reports24. Tumor biology(已经被SCI踢出)25. Biomedical Research-INDIA26.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已经被SCI踢出)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29.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30.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31. Medical Science Monitor32. Oncology Letters3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34.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35. Oncology Research36. OncoTargets and Therapy37. PLoS One上面仅仅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期刊名单,不同单位是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查看自己单位的政策与制度,就好比有的医院将meta分析拉黑了,而有些医院仍然认可meta分析。为什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期刊要求这么严格,你看看它的排名就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实力在广东省排名第一,进入全国前十名。这么多对纯生信友好的期刊都进入了名单,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想发纯生信数据挖掘,要非常非常的困难。此外,如果有粉丝想参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招聘,简历最好不要出现这些期刊的文章,或者考研、考博也尽量避免列出这些期刊的文章,道理大家都应该懂的。

请治剑服

喜讯!东北这所高校主办3种期刊,入选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目录

近日,在由中华出版促进会医学出版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科研出版工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目录最终结果中,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物化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下文简称AJPS)三种期刊入选。其中,《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归入“医药卫生综合“类,《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归入”药学期刊“类,AJPS归入”英文期刊“类。《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是北大和中文科技双核心期刊。《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月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领域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设有药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环境科学、临床药学、生物药学、食品药学、药事管理、中药研究、医疗器械等栏目。本刊被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是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PD)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创刊于1990年,月刊,由沈阳药科大学与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唯一专门反映药物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设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新药信息、科研快报、专家述评、合成路线图解、综述等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iFinder Scholar、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际权威性文摘类杂志和检索数据库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期刊(2017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JCR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AJPS创刊于2006年,是亚洲药学联盟(AFPS)官方杂志,也是中国第一个被SCI收录的药剂学期刊,由无涯创新学院何仲贵教授担任主编,赵春杰教授担任期刊编辑部主任,Elsevier出版的全英文双月刊,先后被Scopus, EBSCOhost, EMbase, CA, Google Scholar, Web of Science等多个数据库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0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连续三年位于JCR Q1区,目前的即时影响因子已达到5.4。素材来源:沈阳药科大学

海之魂

让科研之花开在祖国大地上(生物医药及重点SCI期刊即时IF)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破五唯清理。2020年,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矛头直指科研评价体系中的“SCI至上”。可以说最受打击的就是青椒学者了,因为论文是青椒学者通向科研大牛之路的天梯,青椒们除了论文就一无所有了。国家一方面破五唯,一方面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高要求,所以青椒们也许多少有点迷茫。研究生毕业如果不要求SCI论文,然后还要符合高质量的要求,那么如何评价呢?有人会说由学术委员会来评价,所谓的学术委员会也是人组成的,哈姆雷特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更何况,科研领域,隔行如隔山,哪怕一点点区别都会难以对别人的研究做出客观的评价。比如,我做炎性肠病的人,我觉得根本没有资格去评价别人做肿瘤研究的,哪怕也许他做结肠癌的。综合来看,论文还是要发的,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的,没有论文,还是很难说自己具备一个科研人员的素质。依我看来,论文好比是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成绩,平时训练成绩好的,也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虽然,平时训练的确又不是真正的比赛,我们会因此浪费一些资源,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大家内心都得有杆秤。言归正传,给大家带来点干货。论文还得发,发到什么杂志上去?如果能发CNS的人建议不用考虑国家是不是破五唯了。关键是平时我们辛辛苦苦要毕业的研究生做出来的大概3分4分的水平的论文,我们该投到哪里去(如果有更好的科学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建议就别发了)?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是国内的SCI期刊了。目前国内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简称“三类高质量论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参照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确定。根据中国国际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内期刊可分为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以及高起点新刊等。附上国内创刊并被SCI收录的生物医药领域期刊即时影响因子,供各位研友们研究。据说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有改变(惊爆:明年SCI期刊影响因子计算重大改变!),明年相信会出现SCI论文影响因子全上涨的趋势,本次预测肯定会有误差,以最终公布影响因子为准。30本生物医药领域期刊即时IF预测预测影响因子方法:首先需要有Web of Science使用权限,搜索WOS核心数据库。选择的文章种类一般限制 article 和review。举个例子,在Web of Science中,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在2018年和2019年共发表论文1632篇(限制为所有论文类型,包含综述、论著等),这些论文在2020年被引用的次数为5162次,则该期刊2021年的影响因子(即时影响因子)=5162/1632=3.163。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怎么预测了吧。你只需要提前了解到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对应的被引频次就可以了。由于科睿唯安收录论文的滞后性,最新的影响因子要在2021年6月份才会公布。这个计算的即时影响因子肯定会低于实际影响因子,好多其他信息是在被排除之外的,综上所述,我们只能根据Web of Science中的数据,预测大致的变化情况。写在最后,国家破五唯,谨慎看待SCI论文发表,踏踏实实做研究,反对SCI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