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8个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齐聚广州见功多者

18个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齐聚广州

活动现场专家在介绍科研成果。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供图 中新网广州11月21日电 题:18个国家级科研成果项目齐聚广州作者 王坚基于3DLIF技术的大范围水体三维标量场测量仪器、多模态集成传感器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高分辨超声显微镜研制推广应用等1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近日齐聚在广州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对接活动(广州分会场)。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介绍,该活动通过科技成果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吸引全国高端创新资源和优秀成果落户广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据了解,该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举行,吸引了逾30.9万人次关注。活动现场聚集了1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其中12个优秀成果依次进行项目路演,详细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其各自团队所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杨进介绍了他们团队研发的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他们团队具有钻井参数与时间协同的深水浅层钻井设计技术、深水浅层安全高效钻井作业控制技术、高承载高效率深水浅层钻井关键装备等,关键装备还取得中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认证。“这项技术包含超敏感光纤倏逝场传感器、超敏感光纤传感器-单分子检测、多通道、便携式光纤POCT设备,着力发展更灵敏的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将诊断窗口提前,提早进行干预。”暨南大学教授关柏鸥带来了他们团队研发的成果--高灵敏度、多通道、便携式光纤即时检测技术。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罗海彬向观众带来了他们团队研发的成果--新冠肺炎应急药物-双嘧达莫。据他介绍,新冠肺炎应急药物-双嘧达莫可改善重型患者凝血功能,临床验证2天治疗稳定吸收期,7天治疗明显好转。此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总经理王博团队研发的成果--电活性口腔种植修复膜;湖北大学副教授谭磊团队研发的成果--新型光控抗菌材料;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双铭团队研发的成果--人工智能视觉系统芯片等也令观众眼界大开。路演环节结束后,还在活动现场进行了成果对接,参会的政府工作人员、科研团队、高新企业、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风评机构、重大平台、孵化器、银行进行互动交流,就路演及参会的1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详细情况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了解。(完)

大沽何

高校科研成果如何落地成“金”

今年初,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王友清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后,匆匆赶回青岛,家没回就一头扎进实验室。这是因为有企业对他的“学习型人工胰脏”表达了合作意愿。高校科技成果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让“学问走出书斋”,成为产学研项目“蝶变”场所。盘活机制,瞄准科技前沿怎样盘活科技创新,让纸面上的成果走出“象牙塔”?多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崔洪芝在新材料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痛点”。在学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略海洋重大战略,吹响向海洋经济进军的号角之初,崔洪芝确立了海洋耐磨蚀材料与表面改性、材料腐蚀与防护、新能源与环境友好材料等特色科研方向。崔洪芝发现,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经常因为缸体材料的磨损、腐蚀、磨蚀性能不足,而造成动力性降低,甚至破坏等问题,是我国船用发动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何用好新材料的科研成果?“让船舶发动机穿上金属陶瓷复合衣!”崔洪芝这一前沿构想成功申请到国家“863计划”的支持。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把盘活成果转化的“金钥匙”。“首先是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山东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等制度,实施‘科技创新攀登工程’‘学科筑峰工程’,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其次是搭建平台,推动‘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再其次是突出目标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行业产业现实需要’的创新方向,进行前瞻性探索。”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说。走进一线,破解生产难题2020年11月的一天下午,山东省春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利用卫星监测到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有一处秸秆焚烧疑似火点。经核实该处确为焚烧火点,过火面积约50亩,10分钟内监测上报,3小时内野外核查确认,提前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是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孙林牵头的科研成果之一。此前,如何让“高大上”的卫星遥感更接地气,一直是孙林的心事。在学校政策支持下,孙林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实现了成果和需求的“结对”,卫星监测系统成了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今,该成果拓展到“机器视觉业务”,走进了企业生产车间,在汽车生产线、电视生产车间等,发挥着智能“监控”作用。“生产一线是最大的实验室,是开展研究的宝地。”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说。前不久,该校教师王冬与往年一样,带着60余名师生到淄博矿业集团亭南煤业现场实践。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他得知一线生产遇到了沟壑地形条件下岩移测量的难题。“特殊地形变形观测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从现场回来,王冬与团队进行了4个多小时“头脑风暴”,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没漏下一个细节。第二天,王冬来到亭南煤业,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研发出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解决了困扰亭南煤业多年的难题。“我们对学校2020年1300余项专利进行星级评价,筛选了一批高星级、高价值专利在省市专利平台和企业现场进行推介;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学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等200余人的服务队伍,把学校的科创成果送到生产一线。”该校科技处处长陈连军介绍。强强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前,科研成果仅仅是攥在手里,现在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定向推介给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技术需求让成果更接地气。”该校副教授孙金全说。为了做好教师和政府、企业之间的“红娘”,山东科技大学2020年组织10余场校企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为教师和企业提供面对面的合作洽谈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另外,该校每年都组织各专业教授、博士,深入合作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学校每年都有100余项高水平科技成果得以转化,技术交易额年均超过6000万元。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经营部部长甘宇亮告诉记者,有一次,因海洋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便电话求助合作的山东科技大学教师艾波。艾波立即带着设备到现场对接,并把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其中,化解了燃眉之急。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3月,与淄博市联袂共建山东省首个产业技术学院,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该校还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广泛的科技攻关合作,共建一批实验研发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山东科技大学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0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07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韩洪烁

风回路

18项优秀科研成果找“伯乐”

本报讯(记者张航)云调度无人机-无人车空地协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搜索、跟踪、护航、围捕等复杂任务;城市污水处理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中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难点……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北京对接会上,18项优秀成果现场路演展示,寻求合适的转化对接机会。18项参加路演的项目,包括北京大学等9所在京高校单位的13项优秀成果及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京外高校单位的5项优秀成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北京理工大学夏元清教授的“云调度无人机-无人车空地协同控制系统”进行了现场展示,该系统基于智能云服务技术,能够快速响应,在复杂环境中帮助无人机、无人车执行定位与建图、路径规划、编队、追踪等动作,可完成搜索、跟踪、护航、围捕等复杂任务;来自北京工业大学乔俊飞教授的“城市污水处理优化运行控制”成果,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控制的难点,显著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并降低每吨水处理过程中的耗电量。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邀请了一批对前沿技术需求迫切、转化需求较大并且具有投资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机构参会,与上述优秀成果进行转化对接。

伦勃朗

我省7项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我国科技界顶级奖项,我省参与攻关的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根据《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省相关单位与省外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产学研合作完成的7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山西省测绘工程院参与完成的“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农业大学参与完成的“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长大深埋挤压性围岩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及山西众创达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爆炸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较上年度相比,我省获奖项目围绕国家发展紧迫需求,聚焦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形成一批重要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和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获奖科技项目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学科领域分布广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和引导创新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好叶

全省人社优秀科研成果发布,快来看看哪些上榜

近日,省人社厅发布《关于第二届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情况的通报》,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文字查重比对情况抽查等程序,6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记者看到,此次获奖的人社优秀科研成果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领域热点,有关于特殊人群的研究,比如,获得一等奖的《基于20年成就方式数据的中国员工代际差异研究》《农民工教育培训收益研究》,还有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比如,《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实行职业年金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农村居民慢性病管理模式》等。还有的关注目前火热的创业创新课题,比如《基于扎根理论的创业类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结构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双创计划”创业类人才项目为例》等。据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今年3月起,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共收到申报成果345项,其中论文类225项、著作类18项、课题报告类63项、调研报告类39项。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继续紧紧围绕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重点、难点、热点等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工作调研、理论与政策研究,不断推出优秀成果,进一步为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具体获奖名单可登录网站查阅:http://jsrlzyshbz.jiangsu.gov.cn/art/2020/7/21/art_44466_9317113.html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迫胁而栖

盘点2016:我国科研取得的重大成果

【制作/观察者网 陈天同】量子卫星、神威超算、四代核电,这些高大上的科技词汇在2016年走入了中国普通大众的眼帘。让我们回顾一下2016年我国科研又取得了哪些了不起的成果。 2016年10月17日早上,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随后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历时三十三天,神舟十一号的两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于11月18日下午顺利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史上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神舟飞船与天宫实验室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其安装的40960个处理器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成功。随后与地面站进行了通信试验。 量子卫星与地面站进行通信试验 2016年3月20日,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示范工程在山东荣成石岛湾成功吊装就位。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吊装高温气冷核反应堆 2016年9月,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可探测微弱宇宙信号。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森子

还有多少科研成果在“沉睡”

本报11日一版头条刊发《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名工科教师翻越成果产业化“四座大山”的启示》,报道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从基础研究的源头进行创新,攻克工业机器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将论文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历程,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等专家表示,现在我国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特别是科研人才评价体系等一些长期问题和障碍依然突出。清华大学河北中试基地负责人曹建国说,张跃明的故事揭示了从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全过程:从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翻越理论验证、中试、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竞争四座大山,对我国其他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重大启示意义。但总体来说,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还是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金融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机构和人才也相对偏少,教授搞科研的思维很多时候不适应市场。“科研院所和高校鼓励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欧阳钟灿院士说,这篇文章反映的科研人员“人才评价”问题很切实际,符合中央这两年强调的科研人员人才评价要“破四唯”的精神。但现在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有不少搞产业化成功的副教授,比如合肥某双一流高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发明了三原色激光显示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但学院多次推荐到学校评教授,却因为没有“优青”与“杰青”等“帽子”被刷掉,“帽子导向”“论文导向”的问题还未解决。“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修订了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给科研人员松绑,科研转化成果不断涌现,张跃明的创新成果只是其中一例。自2011年起,我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世界发明专利第一申请大国,2020年申请量达143万件,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和,我国PCT专利申请量也超过美国,位列全球首位。我国这些年专利申请数量已快速增长,但转化率却很低,因为源头上创新要将知识产权管理和产业化引入基础研究评价,才是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通道,实现双向正反馈的正确道路。”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认为。“现在大量的专利在‘沉睡’,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韩秀成表示,基础研究成果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在基础研究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就是基础研究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知识产权管理在科研单位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调查,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大学和科研单位获得了高出2倍的科研成果专利产业化率。科研单位只有在基础研究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为科研成果建立清晰的产权,才能为企业及早介入和参与基础研究、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条件。“科研成果建立清晰的产权确实很重要,不然在产业化后会遇到产权和股权等一系列的问题。”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原院长乔铁告诉记者。他原来是一位在全球拥有专利授权最多的医生,拥有672项中国专利和3项德国专利,被称为“医生发明家”,曾在医院组织建起全国唯一的“医工理贸结合试验基地”,设计生产出了很多中国品牌的医疗器械,但到了2015年却不得不辞去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的职务,因为科研成果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很多研发人员。“现在高校里真正到一线去源头创新的老师还是少数,张跃明多年来专注于精密传动部件设计技术,特别是在齿轮修形方面卓有成效。他重视在生产一线搞研究,将该技术良好地应用于机器人RV减速机的设计与制造,破解机器人关键部件‘卡脖子’难题,确实值得我们科研人员学习。”北京工业大学材制学部主任陈树君教授说。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谈道,高校是社会的“象牙塔”,在科技创新领域应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现在还是要鼓励教师把实验室里面的成果用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主要难题上。为了这个目标,高校还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在机制体制方面创新,让更多有本事的教师有意愿、有激情去国家需要的任何创新领域开疆辟土。(本报记者 袁于飞)

家乡美

看似遥远科研成果真的会被应用到生活中去吗?

人们在生活中可能经常会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研发成果出现,但是这些看起来非常遥远的研发成果,生活中真的会出现吗?答案是:我们生活中是真的能接触到高端研发成果的,只是我们生活中没有那么细心地去发现。美国留学博士郑中立,就是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活中所能用到的产品。郑博士在留学期间就一直研究“碘制剂”,碘制剂是现在一种广谱的杀菌制剂,它几乎能杀死现在所知的所有真菌、细菌,但是同时碘制剂也存在着广为人知的缺点,例如碘制剂有黄染性,会影响皮肤的美观,同时还存在着刺激性和易挥发性。所以郑博士就想通过更高端的科技来升级碘制剂。于是,郑博士便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对碘制剂的升级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博士最后终于寻找到能够解决传统碘制剂缺点的突破口---活性分子碘。与传统碘制剂不同的是,活性分子碘采用PSF国际专利的制剂技术,生成PPM级的动态游离碘,能在3秒钟杀死所接触到的微生物病毒和细菌,在保存的时候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稳定不挥发,只有使用的时候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转换,才产生高活性的动态分子碘,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沙多谱产品保存期间为无色透明液体,以非常稳定的离子形式存在;使用时,通过双胆成分混合,瞬间产生激活分子碘,达到高效杀菌的作用。低浓度,高活性有效碘含量降低至PPM级,但杀菌力活性却提高1万倍。甚至能达到3秒杀菌的快速效果,也不会被年龄所限制。这项成果不仅解决了碘制剂易挥发等缺点,而且独特的包装,让人们能够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保护皮肤健康。所以科研成果看似遥远,但是科学家们为了能够造福大众,会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活中来,让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进步。

又一年

两所非985高校2018年科研成果排名进入前十,表现惊艳

8月31日,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通用项目/候选人形式审查结果。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各有37个项目通过审查,并列第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以36、32个项目/候选人分列第三、四名,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并列第五名,都是25个项目/候选人,第八名是中山大学,22个项目,最让人感到意外和惊艳的是江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本次均以21个项目/候选人并列九名。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两所学校的产出情况。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先来看看江南大学,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江南大学在2018年全国大学排名中,处于第75名。相对于2017年江南大学共有5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有4项)成果获奖,2017年江南大学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15026.50万元,全国排名35名,2018的21项优秀成果奖,简直跨越了几个档次,我们为江南大学的优异表现鼓掌。我们再看看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全国大学排名第53名。国家自然基金方面,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共获资助项目119项(去年同期118项),批准直接经费6456.8万元,2017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矿业大学有6项成果获奖,今年有21项通过审核,非常优秀,值得庆贺。除了这两所高校外,浙江大学表现也非常突出。祝贺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牛校。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弟子读书

助力科研成果“惊险一跳”

来源:中关村助力科研成果“惊险一跳”“CAS概念验证计划,更多地体现在创新思想,只要是有一个概念,只要有技术能够实现应用,我们就会吸引入驻,这种项目比种子期还要早,但我们愿意去孵化支持。”文 本刊记者 吴志刚3月23日,中关村科技联盟揭牌仪式暨“CAS概念验证计划”技术经理人专场培训会成立举办,这是中关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关村科技联盟揭牌仪式暨“CAS概念验证计划”技术经理人专场培训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东川,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云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东川对联盟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致辞。他指出,成立中关村科技联盟是落实“创新合伙人”、探索院地合作的重要举措,希望中关村街道和中国科学院继续深化合作,坚持党建引领,统筹科技智力资源,用好中关村的“金字招牌”,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云详细介绍了联盟的具体情况,他指出,中关村科技联盟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关村街道共同创立的科创服务平台。通过为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创新创业、场地办公、资源对接、融资孵化等服务,助力科技成果在辖区完成转化并发展壮大。他强调,今后中关村街道将继续用好政策和服务的杠杆,撬动社会各方资源,搭建互联互通、共智共享的平台,使科技联盟更加具有“科技风、创新路、国际范”。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和驻区的主要科技创新主体,将紧密结合海淀区的发展需求,与街道一同使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更具显示度,用好优势资源,为区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随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建国与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云共同为中关村科技联盟揭牌。下一步,中关村街道将继续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丰富的运营经验,整合中科院及社会优质资源,以科技服务和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融合、双轮驱动,为把中关村建设成为融商汇智、撷英拾萃之地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关村科技联盟揭牌仪式启动后,“CAS概念验证计划”技术经理人专场培训会随即开始。“融资的本质其实是‘买钱’,你在融资的同时也要做好准备,未来能够通过上市、流通、转让等方式‘还’得上。”“一个产品如何才能成功?需要具备必要性、及时性、正确性等要素,才能串起成功圆环。” 此次技术经理人培训,邀请到纵横资本集团合伙人罗正棣、博奥孵化01+执行董事郑宝林,他们分别以“中早期技术项目融资技巧和管理”和“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实战案例”为主题,就融资技巧和模板、投资机构宣传、融资过程管理、成功转化案例、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和痛点进行了分享,并对参训学员在技术转移实际工作中的疑问与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解答。台下听课的,是来自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微电子所、微生物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各个院所的成果转移转化部门工作人员,他们是“技术经理人”这一群体的重要来源。中科智汇工场把技术经理人培训作为2021年CAS概念验证计划的首场活动,希望通过不断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的专业技能、实战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串联起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通过“CAS 概念验证计划”实现挖掘中科院早期项目、帮扶优秀项目成长,并通过技术经理人商业化指导和资源网络最终完成产业化落地。2019年起,海淀区在全市率先依托驻区科研单位发起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帮助科技成果跨越转化的“死亡谷”,CAS概念验证计划就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和海淀区共同成立,每年将向8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将建立概念验证项目库,挖掘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并带动科研人员积极创新研发,协同联动各级创新主体,普及概念验证模式,挖掘潜在创意,培育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项目。“CAS概念验证计划,更多地体现在创新思想,只要是有一个概念,只要有技术能够实现应用,我们就会吸引入驻,这种项目比种子期还要早,但我们愿意去孵化支持。” 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总工程师、中科智汇工场总经理柳海永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表示。在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和海淀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CAS 概念验证计划”自2020年启动以来,通过专场路演的形式,筛选了来自中科院理化所、半导体所、自动化所等10余个院所的34个中科院早期项目,并通过中科智汇工场技术经理人队伍,向参赛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布局、产业资源与市场资源对接等科技服务,除了这些软性服务,还向最终入选2020年度“CAS 概念验证计划”的8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