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安徽省教育科学项目2019年度拟立项课题名录公示此其难者

安徽省教育科学项目2019年度拟立项课题名录公示

据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报道 为做好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工作,省教育厅开展了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的申报工作。8月5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评审结果,共有164个项目被批准立项,其中包括16个重点项目以及148个一般项目。据了解,此次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以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选题分为综合类、管理类、课程与教学类三类。各类选题都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力戒低水平重复研究。据了解此次申报项目均有严格要求,综合类研究要密切关注安徽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力求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决策参考价值。管理类研究要立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治理结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广泛应用,着力于管理模式创新和各项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教育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课程与教学类研究要突出对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新课程、新标准、新环境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记者 聂静洁)16个重点项目:

魔翡翠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出炉,有你熟悉的老师吗?

近日,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全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各类课题立项名单。其中,台州8项课题被立为省重点课题;47项课题被立为省一般规划课题;8项课题被立为省体卫艺专项课题;2项课题被立为省党建专项课题。名单里有你熟悉的老师吗?一起来看看!01年度重点课题立项名单02一般规划课题(高校)立项名单03一般规划课题(地市)立项名单04体艺卫课题立项名单05党建专项课题立项名单据了解,202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于去年10月启动,分为重点课题、规划课题、体卫艺专项课题和党建专项课题四类。我市认真研究,积极组织专家团队赴各地开展课题论证等,抓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指导工作。本次65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为2021年我市教科研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按摩师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公示

【安徽说教师】 依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皖教科研【2017】1号)和《委厅机关“三评一赛”项目管理办法》(皖教工委【2020】102号)的规定和要求,安徽省教科院组织专家按照程序和规范,评审出2020年度立项课题170项,其中18项重点项目、152项一般项目。现将结果公示如下(见附件)。公示期为:2020年10月30日—11月5日。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于11月5日17:30前反馈至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于事实依据不清、主观臆断和匿名反映的异议,均不予受理。附件: 2020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目录

教育学研究热点——基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0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CSSCI) 。在该数据库中,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18年,检索文献类型为研究论文,分别检索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教育学”领域研究文献6585篇和7476篇。通过对这两类项目资助的教育科学研究文献进行查重和筛选处理后,最终获得13956篇文献,这些文献对于科学、客观界定我国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表述,在本文中将其统称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 。各年份文献数量统计情况见表1。表 1  2000-2018 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统计表(CSSCI)(二)研究方法 依据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图书情报学基本原理,以及先进科学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利用软件Citespace4.0,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功能进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科学、准确地展示我国教育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情况。02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主题热点及演进历程(一)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频次高的一些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词共现是指2个不同的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之中,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过程中,关键词共现网络能够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的研究热点词汇,体现出该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热点内容。因此,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已经把关键词共现方法作为分析某一研究领域主题热点的科学、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Citespace4.0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13956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文献” 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绘制出 2000-2018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图谱(图1) ,在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图谱中,共出现425个关键节点(主题热点),节点间连线 879 条(热点之间联系) 。1. 关键词共现频次及其影响力分析图1显示的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共现关键词包括:高等教育( 437) 、大学生( 397) 、高校( 254) 、思想政治教育( 204) 、美国( 172) 、职业教育 (139) 、义务教育(138) 、教育(134) 、教师(123) 、教育研究(121) 、教育公平(121) 、基础教育(120)和教育改革(114)等,这些关键词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图 1  2000—2018 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图谱(CSSCI)2. 关键词共现聚类与归属范围分析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以图1聚类图谱为基础,按照主要关键词共现频次及其影响力,可将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聚类1: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关键词如“高等教育”“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型大学” “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等。聚类2:关于大学生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聚类3:关于高等学校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高校”“高等学校”“办学体制”“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聚类4:关于国外教育经验借鉴研究。如“美国” “美国教育” “英国” “启示” “大学治理” 等。聚类5: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如“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素质教育” 等。聚类6:关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如“中小学”“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等。聚类7:关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如“教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展” 。聚类8: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慕课”“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3. 重要主题热点相关领域分析本研究选取2000-2018年排序位于前列的高频关键词,因其影响力较大,所以对其相关研究领域或范畴进行深入挖掘(表2),以充分了解这些重要主题热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表 2  2000—2018 年全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共现相关关键词统计表(二)2000-2018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热点演进历程 利用Citespace4.0可视化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绘制出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科学主题热点图谱后,软件图谱显示方式选择“timezone” (时区),运行软件后生成“ 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演进图谱(CSSCI) ” (见图 2) 。图2  2000-2018年全国教育研究主题热点年份演进图谱(CSSCI)图2展示出2000-2018年19年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各年份主题热点及其演进轨迹,本文从时间先后视角对2000-2018年间12个主题聚类热点的演进情况进行分析。主题1: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2000-2001) 。代表性研究如霍涌泉探讨了教育现代化与高校教师素质规范的关系①;王晓辉描述了法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②;米红、肖猛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据此进行了国际比较③。主题2: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研究(2002-2003) 。该阶段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2003年。蓝劲松分析了西方一流大学办学理念,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对策④;李龙基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深入讨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⑤;张舒予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问题⑥。主题3:关于义务教育的研究(2003) 。代表性研究如刘正伟分析了近代山西村政建设和义务教育的崛起进程;徐文探讨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产权问题;沈百福分析了区域层次与中小学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问题。主题4:教育技术信息化研究(2004) 。刘世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方法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张一春等构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模型;李长著和俞树煜研究了我国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主题5:大学生及德育相关研究(2005) 。谢舒潇等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冯纪明、吴克明对大学生就业难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唐汉卫探讨了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及其表现;朱小蔓等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面对的挑战问题⑦。主题6:高校(2006)和教育公平研究(2007) 。高校相关研究方面:杨忠泰分析了“大科学” 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一般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问题;王冲、王晓明从规模效益视角对高校负债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教育公平研究方面:庞国斌从公平理论视阈下分析了我国公共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问题⑧;孙刚成等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⑨。主题7: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相关研究(2008-2009) 。王威孚等提出要加强与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⑩;梁金霞从现代化中国的深切诉求与德育转型视角出发,对公民教育内涵、意义及推进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主题8:高职院校相关研究(2010) 。明航分析了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与考核问题;王 博、庞学光探讨了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李福华探讨了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问题。主题9:国外教育成果借鉴(2011)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2012-2013) 。陈禹、谷峪分析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及特征;王定功、路日亮探析了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如健康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等,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启示;李先军分析了英国教师职前培养资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徐小洲、张敏探讨了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问题,强调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技能是创业竞争力的基础,创业教育链是摆脱创业教育封闭状态的突破口,知识创业是实现创业转型的关键;苏丽锋、孟大虎从强关系、弱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利用情况,发现强关系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但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高薪工作;岳昌君、程飞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求职途径的影响过程。主题10: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2014) 。黄琰等探讨了翻转课堂在“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陈燕、王祖浩通过对多年来国内外科学教科书难度的各种评价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揭示科学教科书难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建议。主题11: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016) 。顾明远强调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原动力,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养成;张世善提出区域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高地分析了“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董平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评价模式的建构理路。主题12:新时代立德树人相关研究(2017-2018) 。孙立军等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钟启东分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使命及理论内涵;赵立莹、刘晓君从目标体系、实施路径、问责改进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问题;陈秉公提出要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创新体系。03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前沿及其演进普赖斯最早提出来研究前沿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本研究利用 Citespace4.0软件的突现词分析功能(detect bursts) ,科学设置阈值,得到2000-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前沿统计结果(见图3) 。图 3  2000-2018 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前沿(CSSCI)从研究前沿突现数值上看,“教育研究”突现值最大,为41.9628,排在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突现值为26.6781,排在第二位,其主要涉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突现值为19.4823,排在第三位。其他关键词突现值排序依次为“美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教育理论”“教育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职教育”“翻转课堂”“青少年”“MOOC”“协调创新”“课程改革”和“大数据”。从研究前沿形成时间上看,2001年,“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前沿开始出现;2004年,“教育研究”“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开始备受关注;2014年,“翻转课堂”“MOO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创新”成为新的研究前沿;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开始关注“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数据”;2017 年“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作为新的研究前沿出现。从研究前沿持续期限上看,“课程改革”研究前沿持续期限最长,从2003年延续至2013年,长达11年之久;“教学改革”研究前沿持续时间为9年(2001-2009) ;“远程教育”持续期限为7年 (2003-2009) ;“美国教育”持续期限为6年(2004-2009) ;“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翻转课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期限均为5年;“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持续期限均为4年;“高等教育”“MOOC”“协调创新”“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期限均为3年等。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到2018年的研究前沿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翻转课堂”“核心素养”“青少年”“大数据”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更值得学者们高度关注。04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前沿演进机理(一)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主题热点、前沿演进的主要特征 1. 纵向与时俱进。纵观2000-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前沿及其演进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教育科研热点及前沿均是在不同时代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及教育实践等因素基础上进行的,其积极满足不同时代教育环境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特征。2. 横向均衡发展。2000-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及前沿发展,使得今天的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更加丰富和健全,研究主题热点和前沿覆盖面较广,研究领域深入具体,学科结构完善,框架体系健全,研究手段科学,有效推动了教育科研不同领域的均衡发展。3. 主动发展与被动推进相结合。2000-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研究前沿并不总是处在主动的前进和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内外环境的变化、教育本身的需要等也在推动教育科研向前发展,主动发展与被动推进是其演进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4. 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统一。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热点、研究前沿的纵向前进和横向均衡发展更多是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近些年来,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更多地体现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确保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思路更加科学、合理,研究过程更加严谨、有效,研究结论更加精确、可靠。(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热点、前沿演进的影响因素1. 教育环境变化因素。随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变化,教育科学研究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尤其在当今新时代环境影响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要求教育科研人员深入探索该情境下的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等,由此产生了相应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2. 教育政策影响因素。教育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家或地方教育政策或教育制度为指引进行的,如依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国家不同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和纲要,以及科研领域的政策性文件,这些规划纲要、制度政策或相关文件推动着教育科研热点和前沿的发展。3. 教育实践需求因素。教育实践及其需求是教育科学研究热点、前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总结教育规律、形成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实践均有各自特征,不同年代的教育实践也各具特色,这使得教育科学研究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能够不断深入和发展。4. 教育科学发展因素。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框架、结构和体系。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等都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这就推动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均衡考虑学科结构、框架体系的构建和成长,为教育学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樊逊

市教育局获省教育厅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近日,省教育厅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结果揭晓,荆门市教育局申报的“荆门市‘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功入选(主持人:段莎莎,课题编号:hbsj20008B9077)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纲领性文件精神,认真按照《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鄂教办函﹝2020﹞4号)要求,历经个人申报、单位审核推荐、省级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荣获省教育厅课题立项。据悉,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工作由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旨在鼓励各相关单位对教育发展前沿和交叉、边缘、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充分发挥教育事业在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来源:市教育局职成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倒数日

智慧无限—东风路小学举行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宋彬彬)6月16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在二楼活动室举行了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及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应邀参加,对本次开题报告的课题进行再论证和指导。惠济区东风路小学举行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及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参加活动开题会上,五名市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及七名区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就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成员分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地汇报。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随后,区教科室吴主任肯定了这次开题会的意义及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上的努力,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指出了东风路小学在全区教育科研上的优势和成绩,同时也寄予了学校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接着,市教科所胡主任对汇报的课题逐一进行了点评和梳理,指导老师们根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内容、目标,明确研究思路,合理进行分工,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指明方向。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指点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指点最后,学校教学副校长马伟亭对两位专家的精心指导表达了感谢,表示学校将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并大力支持老师们做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副校长马伟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题的开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和质量,东风路小学会借此开题会契机,汲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对课题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

案剑嗔目

福建7所高校10个项目入选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网】;近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出炉,包括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内,福建共有7所大学10个项目入选,其中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福建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据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研究项目,课题的 入选,对于推动学校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入选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名单的高校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4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1项 、福州大学1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1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1项、闽南师范大学1项、厦门大学1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作为福建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办学实力和研科水平稳步提升。在日前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武书连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榜中位列第27名,比2019年提升7名,居福建省民办高校首位。(李川)

不削于人

新鲜出炉!温州市61项2021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拟立项!

近日,202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拟立项名单新鲜出炉,温州市喜获丰收!其中,共有61个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课题入围,立项数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未来教育”“数字大脑”“明眸皓齿”等我市十四五开局的重点项目榜上有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由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学校书记、校长等申报的课题高达40项,占65.6%。十三五收官之年,温州被认定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而早在2013年,温州就在全省率先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共有四批课题30个项目398所学校参与推广应用研究,多年实践助推成果诞生与孵化,也浓郁了区域整体教科研氛围,研究开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逐渐成为温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下面,快来看看入围的这61个课题的名单吧!(来源:教研院)【来源:温州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老龙死矣

上外3项课题获2020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立项资助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的通知》(沪教委科〔2020〕31号),上海教育委员会完成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第二批)的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和相关核查工作。此次申报类别为“体育卫生美育”和“教育基本理论(党建类)”。我校所申报的3项课题获立项资助,具体名单如下: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者 / 兰丽宁 来源 / 科研处

雕琢复朴

山东省教科院公布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共787项课题入选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经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确定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并予以公示,其中重大课题11项,重点课题、一般课题、自筹课题、青年课题和专项课题770项。公示具体如下: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各高等院校科研处(社科处)、厅直属单位: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的通知》(鲁教规办〔2020〕9号)要求,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规划办”)组织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拟确定重大课题11项,重点课题、一般课题、自筹课题、青年课题和专项课题770项。现将拟立项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自公示之日起5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评审结果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规划办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均不予受理。凡发现课题名称及姓名中有错误者,请及时与规划办联系修改。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411室;邮编:250002。电话:(0531)55630351,55630236;联系人:唐老师、郑老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