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定位清晰!太傻留学相助顺利拿下德国科隆大学全奖录取堀司

定位清晰!太傻留学相助顺利拿下德国科隆大学全奖录取

太傻留学创建于2001年,是集教育服务、教育咨询、网络服务、图书出版与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服务机构,属于目前中国专注于留学服务特别是留学咨询服务与留学考试服务的顶尖公司,2013年登陆A股,成为中国首家A股上市留学机构,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建有全资分公司。<太傻留学网>连续7年荣获常青藤大满贯,中国顶尖的出国留学机构,截止2017年太傻已申请30万例offers背书,录取率遥遥领先,被誉为"留学界的神话"。下面,太傻留学小编与您一起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希望对您有帮助!太傻留学访谈嘉宾:侯晓依太傻留学采访人:赵仿申请类别:博士申请毕业院校及专业: 重庆医科大学 眼科学(硕士)申请国家及专业:德国 眼科录取结果:德国科隆大学服务类别:德国医学博士全奖项目标准化考试成绩: 雅思6分,GPA: 8.2分最终选择的学校:德国科隆大学在职眼科医生,顺利申请全奖德国博士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很高兴今天邀请到了远在德国的侯同学,下面请给太傻的学弟学妹们做下自我介绍吧?侯晓依:你们好,我来自重庆,201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硕士方向眼科学。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当时主要是申请的国家呢?申请的什么专业呢?侯晓依:很高兴通过太傻申请上了德国科隆大学眼科学博士。太傻留学小编赵仿:恭喜恭喜啊,现在已经在德国那边开始你的科研生涯了是吗?侯晓依:对的呢。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学费是全免的吧?侯晓依:对的,只需200多欧的注册费。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很多去德国深造的学员,说德国那边很多华人,生活起来比较舒服。 侯晓依:对啊,过来之后大家互相帮忙挺好的,亚超也很多很方便。太傻留学小编赵仿: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留学的想法的呢?侯晓依:硕士期间。太傻留学小编赵仿:还记得是什么时候签约的太傻呢?侯晓依:应该是2016年9月份的时候。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在选选校、网申、文书方面太傻的老师有没有真正的帮助到你呢?侯晓依:很专业,都有帮助,主要在文书方面也帮助很大。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在申请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侯晓依:挺顺利的。勤练口语,对面试、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很重要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在留学申请方面,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下你的申请流程和申请经验吧?侯晓依:首先文书很重要,如果时间比较充分的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发高质量文章;其次自己应该多了解国外名校的信息,在选校上和专业方向上多花心思;最后是勤练口语吧,对面试以及今后学习工作很有帮助。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对了,你申请的时候GPA是多少呢?侯晓依:8.2吧。太傻留学小编赵仿::那边一般说的是英语吧?侯晓依:德国本地人基本说的德语,和教授可以说英语。太傻留学小编赵仿:申请的时候有没有要求语言成绩呢?侯晓依:没有,但是我自己有一个雅思成绩。太傻留学小编赵仿:雅思成绩当时考了多少分呢?雅思没要求是吗?侯晓依:是的,当时是6.0分。太傻留学小编赵仿:不错,家人应该都很支持你德国深造吧?侯晓依:对的,家人很骄傲。太傻留学小编赵仿:肯定的啦。能那么顺利的拿到德国博士录取,很不容易。太傻留学小编赵仿:大概在德国多长时间科研结束呢?学业结束后有什么打算吗?侯晓依:导师给的3年,还是想回国,毕竟亲朋好友都在国内。太傻留学小编赵仿:亲人在的地方比较温暖,你这个专业博士学位到手后,就业方面有考虑过吗?侯晓依:回国继续做医生吧。太傻留学小编赵仿:之前就在国内一直做医生是吧?侯晓依:对的。太傻留学小编赵仿:访谈最后,有没有想要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侯晓依: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如愿申请上名校。太傻留学小编赵仿:祝你在德国一切顺利。侯晓依:谢谢。以上就是太傻留学小编整理的留学成功案例,太傻留学为您推荐优秀的留学咨询师,为您定制最适合您的留学规划,助您成功留学!太傻留学好不好?看看数据你就知道了。2018年度太傻留学在高端留学领域稳步增长,82%的学员进入世界Top50名校,37%学员获得海外高额奖学金;太傻教育高分学员占比高达85%以上,80%的学员获得了托福100+的好成绩,89%的学员获得了雅思7.0的高分;太傻游学境内外出团人数再创新高,项目涵盖全球知名企业和顶尖名校及科研院所。留学选哪个中介?来看看太傻留学!“10个人留学名校,7个人选择太傻!”

运虎记

新冠病毒克星萨欣博士:从土耳其移民到与辉瑞合作的亿万富豪

#新冠肺炎疫情#辉瑞公司新冠疫苗为何震动全球?美国辉瑞公司11月9日宣布,其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该疫苗在预防健康受试者感染新冠病毒上有效率超过90%。辉瑞上海分公司消息传出,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股市暴涨,金银暴跌。全球研制新冠疫苗的国家很多,那为何美国辉瑞公司研制的新冠疫苗震撼了全球?关键在于有效率90%这个数字上,这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3个科研人员进行数据比对很多国家都在研制新冠疫苗,但是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说不宣传有效率,因为他们的疫苗有效率低得可怜,50%都难达到。2020年3月美国辉瑞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 BioNTech )开始合作研发基于mRNA的新冠病毒疫苗。辉瑞疫苗,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曙光!美女医生在戴口罩谁是萨欣博士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 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在9日宣布,他们的疫苗效果令人惊叹,实验表明该疫苗的有效率为90%,该疫苗由辉瑞公司生产,迄今已对43,500人进行了测试。BioNTech是一家免疫疗法治疗公司,通常专注于癌症肿瘤的治疗,但是当流行病大行其道时,他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在疫苗的研发上。萨欣博士与妻子Ozlem TureciUgur Sahin博士与他的妻子Ozlem Tureci是BioNTech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他们于2002年结婚,现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Ugur Sahin /萨欣 博士出生于土耳其地中海城市伊斯肯德伦(Iskenderun),四岁时岁随父母移居德国,他的父亲在科隆的一家福特汽车厂当移民工人。一群医生不同种族在研究病人病历研发新冠病毒疫苗Sahin /萨欣 博士在年初阅读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后,他的BioNTech公司便于今年1月份开始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因为他凭自己的职业敏感坚信,当时在中国部分地区迅速传播的冠状病毒将爆发成大规模的流行病。中国美女科研人员在做实验于是住在德国美因茨城的Sahin博士位取消了休假,着手进行他们称为光速Lightspeed新冠疫苗项目的研发。在BioNTech公司选定了几种有潜能的疫苗后,Sahin萨欣博士决定,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其进行测试,以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并尽早推向市场。女医生给帮助医生穿防服衣自2018年以来,BioNTech公司和辉瑞公司一直在合作开发流感疫苗,并在3月他们达成合作开发冠状病毒疫苗的协议。萨欣博士的医学生涯Ugur Sahin / 萨欣博士是成立于2008年的BioNTech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欧美美女科研者同时,他自2014年起在德国的美因茨大学任教至今。在1984年至1990年于科隆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后,Sahin萨欣博士就开始在医学领域担任如下职务。据他的LinkedIn / 领英信息,他曾在德国萨尔大学(Saarland University)担任医师和科学家长达八年之久,然后去了德国的美因兹大学(Mainz University)担任各种职务,并且在美因兹大学成为了肿瘤学和免疫学教授。不同种族的医生在一起工作与辉瑞CEO阿尔伯特布尔拉建立友谊自2018年以来,BioNTech和辉瑞公司一直在合作开发流感疫苗,在今年3月,他们又达成了合作研发和生产冠状病毒疫苗的协议。从合作起,土耳其人Sahin萨欣博士与辉瑞公司希腊裔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便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在最近的采访中说,他们都是有移民背景的科学家。萨欣博士夫妻萨欣博士说:“我们俩人都知道他是希腊人,我是土耳其人。” 但是他们俩都不会因为彼此祖国长期以来的敌对情绪来影响两人的友谊和合作关系。他们的关系从开始时就是很个人化的友谊。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布尔拉(Bourla)上个月在接受采访时说:“乌古尔(即萨欣)是一个非常非常独特的人。”美女医生背后几个不同肤色男医生“他只关心科学, 谈论生意不是他的菜。 他一点都不喜欢, 他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有原则的人, 我百分百地相信他。”夫唱妇和齐头并进在萨欣博士刚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他的现在太太Türeci博士,她出生在德国,她的父亲是一位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移民到德国的医生。Türeci博士在少女时期曾希望成为一名修女,但最终选择了学习医学,Türeci博士现年53岁,是BioNTech的首席医疗官。欧美美女医生结婚那天,Sahin博士和Türeci博士在典礼后立即又回到了实验室,兴趣和爱好如此一直的伉俪当然就能结出爱情和工作的硕果。两人最初专注于研究和教学,他们曾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任教,当时萨欣博士在Rolf Zinkernagel的实验室工作,Rolf Zinkernagel曾获得1996年诺贝尔医学奖。在2001年,夫妻俩创立了Ganymed制药公司,该公司主要开发了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的药物。几年后即2008年,他们创立了BioNTech公司,当时主要是想更广泛地使用RNA即基因检测技术来治疗癌症。医生于听诊器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得到比尔盖茨的投资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目前正在高速发展,该公司筹集了数亿美元的资金,目前拥有1,800多名员工,在柏林,和德国其他城市以及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设有办事处。2018年,该公司开始与辉瑞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女医生给小女孩听诊去年,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投资了5500万美元,以资助其治疗H.I.V. (艾滋病)和结核病。在2019年,萨欣Sahin博士被授予穆斯塔法奖,这是两年一度的伊朗穆斯林最高科学与技术奖。欧美美女医护休息片刻成为亿万富豪后仍像普通人一样生活Sahin萨欣博士和妻子Türeci博士在2016年以1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Ganymed公司。他们的新公司BioNTech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最近几个月,因为其疫苗显著效果以及与辉瑞合作,市值已飙升至210亿美元以上,成为德国最富有的夫妇之一。德国色彩斑斓的传统房屋然而,这两位亿万富翁和十几岁的女儿依然住在办公室附近的一间小公寓里, 他们骑自行车上班, 连一辆小车也没有。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德国以及国际上那些反对移民的右翼政客面对这对取得重大新冠疫苗成就的移民医学博士情何以堪!

不可为象

小白攻略之德国留学(本科篇)

TU9德国理工大学九校联盟(英语:TU9 Germ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e. V.)是由德国9所著名的工业大学所组成的联盟,这9所大学在国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2003年时,TU9还是一个非正式的大学联盟,2006年1月该联盟正式注册成立,办事机构位于柏林。成员包括: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Berlin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Braunschweig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Darmstadt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Dresden汉诺威大学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t Hannover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t StuttgartU15大学联盟U15大学联盟是德国的研究型高校联盟,其成立于2012年10月12日。联盟成立之初是为了改善德国科研和教育架构。这十五所名校,承担了37%的第三方资助、60%的医科资助、43%的博士授予,并获得了43%的莱布尼茨奖。成员包括: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aet Berlin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t zu Berlin波恩大学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t Bonn法兰克福大学Universitt Frankfurt am Main弗莱堡大学Albert-Ludwigs-Universitaet Freiburg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ttingen汉堡大学Universitt Hamburg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莱比锡大学Universitt Leipzig约翰尼斯·古登堡美因茨大学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t Mainz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明斯特大学Westflische Wilhelms-Universitt Münster蒂宾根大学Eberhard Karls Universitt Tübingen维尔茨堡大学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t Würzburg排名介绍CHECHE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为改善高等教育系统提出建议,同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了解。CHE排名2019:由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联合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对德国大学现状进行评比,其中包括学习、师资、设施,以及学生对他们所在学校学习条件的评价,是德国数据最全面的大学排名。排名结果基于大约120,000名学生和9,000名教授的事实和判断。对于每个科目,将对多达34个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名,这些标准与学位课程的学习组织,教学的国际方向,设备或部门中的研究活动有关。使用方法如下:一、进入CHE排名网站后注册。二、选择需要查询的专业。三、选择想要查询的高校类型:综合大学或高等专业学院。有的专业还可以限定查询硕士课程(Master),即可查询排名结果。教育体系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大学,和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专业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等。按办学性质可分为公立、私立和教会学校。综合性大学通常称为Universitt,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这类学校可授予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学位。高等专业学院通常称为Fachhochschule,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经过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Diplom FH)。一些高等专业学院还设置使用英语授课的继续研修阶段课程(Aufbaustudium),学制1年半至2年,毕业后可获得(Master)学位。申请者一般要求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水平的学位。德国大学教学语言主要是德语,一些院校近年也逐步开设英语教学的国际课程。国际学生入学需要通过大学入学德语语言考试(DSH)或针对德语的外国语考试(Test Daf)。德国大学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分别是10月至第二年2月和4月至7月。留学优势高质量教育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其文凭在国际都广泛认可。并且德国多数大学拥有百年以上历史,教育科研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费用实惠在德国留学的学费低廉,许多德国公立大学免学费,只收取一定的注册费用。并且在德国生活成本低廉,留学生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类似免费医疗、公共交通等福利。就业方便德国允许留学生合法打工,每年工作时间不超过120天(一天8小时)。并且拥有德国留学背景,无论是在德国发展还是回国发展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签证便利德国也适用欧洲通用的申根签证,拥有德国签证即可自由进出具有申根协议的国家。并且德国拥有宽松的移民政策,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移民选择移居德国。

皆得佚乐

研发新冠肺炎疫苗的土耳其裔夫妇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年度人物”

辉瑞公司-BioNTech新冠疫苗的幕后人物厄兹勒姆·图雷西(zlem Türeci)和乌尔·萨欣(Uur ahin)被《英国日报》、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年度人物。英国《金融时报》12月16日在一篇文章中说:“通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研发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这对夫妇在科学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我们很紧张。”萨欣博士告诉《英国日报》。萨欣对英国《金融时报》说:“当人们在试验之外,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第一次接种疫苗时,情况就有所不同。”萨欣博士和图雷西博士于2008年创立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与其美国合作伙伴辉瑞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实验性疫苗。萨欣是BioNTech的首席执行官,他宣布了第三阶段试验的积极结果,并表示希望他们的努力将有助于结束全球卫生危机。自第一份声明说,疫苗提供了90%的预防新冠病毒的保护,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95%。英国《金融时报》称:“作为首个获得两个世界上最可信监管机构批准的疫苗的创造者,英国《金融时报》的奖项已经授予萨欣博士和图雷西博士。”“他们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和商业成功故事的象征。”移民的成功德国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萨欣博士和图雷西博士的成功在当地和国际媒体上成为头条新闻。英国媒体报道说:“疫苗背后的德国夫妇是一个移民成功的故事”。德国《Der Tagesspiegel》在报道他们的成就时,用了“移民子女如何成为亿万富翁:新冠疫苗背后的夫妇”的标题,并形容这是成功融合的一个例子。萨欣和图雷西的父母都是土耳其的移民,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移居德国。萨欣1965年出生在土耳其伊斯肯德伦,4岁时来到德国,父亲在一家汽车厂工作。他在科隆大学学习医学,并在萨尔兰州大学医学中心工作了几年。图雷西是一位土耳其医生的女儿,她从伊斯坦布尔移民到德国。她在萨尔兰州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成为德国癌症免疫治疗的先驱。

不屈者

清华天机AI芯片登Nature封面: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鱼羊 栗子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有一辆自行车,载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希望,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封面。它的大脑,是清华研发的类脑芯片“天机”,让自行车真的实现了自行。你看,跟踪人类的时候,它敏捷地避开路上的障碍,是自主行为:而就算人类奔跑的路线只是轻微弯曲,自行车依然能准确地做到S型跟踪:当然,它也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只要说出向左,直行,加速,自行车都能流畅地完成:虽说建国之后不许成精,但通用人工智能(AGI) 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实现理想的路,大致可以分成两条:一是计算机科学导向,二是神经科学导向。而自行车背后的“天机”类脑芯片,便是清华团队将这两条原本十分不同的思路,精妙地结合在一起了。这也是中国芯片,第一次登上Nature。两种思路如何兼容?计算机科学导向和神经科学导向,这两种开发通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代表人脑处理信息的部分模式。阻碍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两种导向天差地别,在公式和编码方案上存在根本差异,自然,也就依赖于不同的平台,并且这些平台难以兼容。而天机,旨在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将两种方案异构融合的架构,并在此架构上发展处了天机芯片(Tianjic)。天机芯片采用多核架构,有多个高度可重构的功能性核,可以同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和类脑电路。其核心在于脉冲神经网络(SNN)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融合。SNN模拟生物神经元,是最具生物解释性的人工神经网络;而ANN是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CNN、RNN这样的著名神经网络都属于ANN。ANN和SNN最大的差异在于,ANN以精确的多位值处理信息,而SNN使用二进制尖峰序列处理信息。为了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两种模型,尖峰需要表示为数字序列(1或0),以便与数字编码格式的ANN兼容。此外,还有其他几个关键点。首先,SNN在时空域中运行,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记忆历史膜电位和尖峰模式,而ANN在中间累积加权激活并在每个周期刷新信息。其次,SNN的计算包括膜电位积分,阈值交叉和电位复位,而ANN主要与乘法累加(MAC)操作和激活变换相关。以及,SNN中尖峰模式的处理需要比特可编程存储器和额外的高精度存储器来存储膜电位,发射阈值和不应期,而ANN仅需要用字节存储器来进行激活存储和变换。具体的解决方案是,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跨范式的神经元方案,又设计了一个统一的功能核(FCore),每个功能核包括轴突、突触、树突、胞体和神经路由器构建单元。通过可重构功能核灵活的建模配置和拓扑连接,编码方式可以在ANN和SNN模式之间转换,从而实现异构神经网络。天机芯片由156个FCores组成,包含约40000个神经元和1000万个突触,采用28纳米工艺制程,面积为3.8×3.8平方毫米。既支持神经科学模型,又支持计算机科学模型,同时支持神经科学发现的众多神经回路网络和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清华施路平团队领衔论文作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灵汐科技、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等机构。其中,清华大学是核心。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类脑计算中心主任施路平是论文通讯作者。施路平198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92年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96年开始,他在新加坡新科研数据存储研究院工作近17年,在此期间,因为在类超晶格相变材料和器件的杰出贡献而于2004年获颁新加坡国家科技奖(当年唯一,第一获奖人)。2013年3月,施路平全职入职清华大学,组建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从基础理论、类脑计算系统芯片和软件系统全方位进行类脑计算研究。天机芯片正是他带领团队研发多年的最新成果。据澎湃新闻报道,施路平介绍称,天机芯片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其中的异构融合思路由项目研究团队首先提出。他说,这次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研究,人工通用智能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团队已经启动了下一代芯片的研究,预期明年年初可以完成研发工作。清华大学个人页面显示,施路平此前已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Science, Nature Photonics等国际顶级期刊),拥有10多项专利或专利申请,和4章丛书等等。论文同等贡献的第一作者有7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裴京。本硕均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开始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任教至今。清华大学个人页面显示,他近五年内以第一、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中,被SCI收录16篇,EI收录24篇。研究方向为光存储原理及应用技术。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邓磊。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直接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博士学位。此外,其他几位分别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宋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赵明国、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悠慧、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博士生吴双,以及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2016级博士生王冠睿。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裴京透露,团队的下一阶段计划,是面向问题商业化,把现有的、已经成熟的成果商业化推广。论文地址: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424-8参考链接:澎湃新闻报道: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050120

散则为死

方济各修士“精细博士”主张哲学和神学分离,哲学不是神学附属品

邓斯司各脱出生于苏格兰,他叔父是法兰西修士会在苏格兰分会的会长,因此司各脱15岁时就加入了修士会。求学经历和培根相似,也曾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学习,后在牛津大学任神学教授,也曾在巴黎大学和科隆大学任教师。他大约出生于1270年,1308年去世,短暂的生命却获得了显赫的名声,他被誉为“精细博士”,著作包括《牛津评注》、《巴黎论学记录》、《问题从论》等。司各脱反对用人类的理性思维去认识上帝,人的理智达不到神学的高度。上帝的存在、灵魂不死等都不能被证实,上帝创造世界、三位一体等只是信条,人们只能去信仰他们。他认为神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实践的学问,属于信仰范畴,高于哲学和科学,人们只能通过遵守神学信条,达到生命的目的,增强对上帝的信仰和热爱,而不是用哲学去论证它。因此他的主张将哲学和神学分离,哲学不再是神学的附属品,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地。司各脱发展了早期的唯名论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是世界统一的基础。他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万物都是由质料(物质)和形式构成的。物质是基础,形式是区别于其他事物所具有的个性,包括精神性的东西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反对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只是纯粹的形式。他的思想引起马克思的重视,曾说:“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颠的天生的产儿。大不列颠的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就曾经问过自己:‘物质能不能思维?’”但马克思很快指出司各脱没有跳出神学束缚,认为他为了物质能够思维,而求助于上帝,这其实是迫使神学本身来宣扬唯物主义。在伦理学上,司各脱主张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具有能动性,人不是机械地等待上帝的恩赐,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追求最高的幸福,这体现了市民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根据意志是自由的观点,司各脱曾提出“根据普遍同意和社会自己的选择,政治权利才能成为正当的”,因此任何政治权利不是神授的,人们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司各脱还提出经验主义的感觉论,认为人的理智是不能直接认识到上帝的,理智的直接对象应该是能够被感觉的事物,感觉是人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理智是没有天赋的理念的,只是一个“白板”,一切都是通过感觉产生的。

尧舜

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盛会成功举办

2019年7月13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人社部、国家移民管理局、科技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国际移民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国际大都会项目委员会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等国内各部委、国际组织和产学研各界专业人士近三百人共同参会,就中国的移民机制与人才流动现状、全球移民治理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界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致欢迎词和大会介绍。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国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徐乃刚,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视员赵慧君,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国际移民组织(IOM)驻华代表柯吉佩(Giuseppe Crocetti),经合组织(OECD)国际移民署副署长Thomas Liebig,国际大都会项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Martin Geiger致开幕辞。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开幕式。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历经70年中国建设与发展征程与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的人才与移民管理服务事业得到建立。中国在借鉴国际移民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英才,在华侨华人政策、外国人在华的社会融入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去年CCG推动的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更是为中国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制、吸引国际人才迈进了一大步。在此背景下,本届大会以“世界的中国:迁徙与交往70年”为主题,分设两场全体大会和八个分论坛,并为五本CCG相关研究新著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意在进一步加深全球人才流动与移民议题的学术讨论,迎战逆全球化思潮,以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的人才引进与移民管理建言献策。世界的中国,全球化人才共建开放格局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首先向国家相关部委、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对本次会议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建国以来的70年间,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都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如今,世界移民的变化和趋势、国际移民政策的演变,包括全球人才与移民服务管理,来华旅游,华人华侨以及边境管理等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全球人才流动已成为新的大趋势。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都要求在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发展方面进行更多的学术探讨。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指出,中国正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培养、吸引国际化人才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在实现扩大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的同时要应对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不仅要引进急需的短缺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更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设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提供更佳优质的服务,从而多途径探索 “聚天下英才”,为中国可持续创新发展储备更多高端人才。国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徐乃刚在致辞中指出,自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以来,秉承开放原则,推动了海南59国人员入境免签、中国公民办理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全国通办”等政策。未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继续支持海南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和自贸区引智引才,创造高效便捷的移民管理环境。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副巡视员赵慧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科技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目前,中国已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人员交流,而全球化新阶段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中国应继续推动科技创新领域扩大开放,促进人才交流活动,共建更加有利于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的环境。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表示,北京市正在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北京已形成“三城一区”的国际人才社区全覆盖,努力让国际人才在中国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未来,北京市人才工作将从“入规”“立项”和“建制”三方面深入进行,为海外人才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表示,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已由移民来源国逐步转型为移民目的国,跨国交流与出境人数稳居世界第一。面对由保守主义、种族主义抬头带来的对世界人民迁徙自由的严重威胁等挑战,国际社会应凝聚共识,共同构建安全、有序、正常的国际人才流动与移民环境。国际移民组织(IOM)驻华代表柯吉佩(Giuseppe Crocetti)认为,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是当今的热点话题。在对人才流动的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来指导应对遇到的挑战。同时,人才的流动与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连接的,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引进。因此,需要对未来的人才流动甚至国家的经济生产支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经合组织(OECD)国际移民署副署长Thomas Liebig分析到,当今,愈演愈烈的全球人才竞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技能型人才流动的重要国家,同时向各个经合组织国家输出了许多高技能人才。全球人才流动问题也在G20峰会上被首次提出,各国可以借助G20机制来更好地探讨并解决人才相关问题。国际大都会项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Martin Geiger表示,来自中国的移民、留学生及访问学者在世界各地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界与世界的交流日渐频繁。CCG在促进国际人才流动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希望与CCG研究团队及国际学者进一步加强研究合作。他还祝贺CCG获得2020年国际大都会年会主办权,指出会议不仅对于中国,对于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更多国际学者届时前来分享思想洞见。加速的人才流动,中国与国际移民治理新发展大会主旨研讨一围绕“中国人才发展与移民治理机制的回望、现状与发展”主题开展研讨,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长,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刘宏,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吴江,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秀明,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出席本次研讨并就全球人才环流与高校治理、中国人才治理机制发展、中国从移民输出国到移民接收国的角色转变等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主持会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丁开杰和英国雷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CCG英国中心主任刘毅鹏作为本场评论嘉宾,就发言嘉宾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点评。大会主旨研讨二将议题聚焦在“国际经验与全球移民治理新发展”,主旨发言嘉宾针对高技能移民管理、中国留学生的崛起、中美科技竞争等分享了国际经验和对全球移民治理的真知灼见。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王丰主持会议,经合组织(OECD)国际移民署副署长Thomas Liebig,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总裁Frank Pieke,皮尤研究中心全球移民和人口研究副主任Neil G. Ruiz,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担任主旨发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延中,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特聘教授梁在就本场议题进行了评论与探讨。五本中外研究著作 探索国际人才流动与治理本次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关于中国国际移民和人才创新的五本研究著作的新书发布会,对于推动我国建设更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和移民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发布了《流动与治理:全球人才、移民与移民法》,国际移民组织(IOM)驻华代表Giuseppe Crocetti发布了由IOM与联合国移民署研究撰写、CCG研究编译的《移民与》,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发布了《法治侨务论》,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发布了《归侨口述史·暨南篇》,雷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CCG英国中心主任刘毅鹏发布了Research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Management。这五部最新研究著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展望国际人才流动与治理的下一进程,旨在进一步促进全球人才流动,为中国人才全球化建言献策。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章少红在发布会上发表了致辞。一场学术研讨与政策建言的思想盛宴会议当天下午,在五个平行会场举行的八场分论坛继续展开深入的学术研讨。分论坛一由CCG高级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肖慧琳与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院长、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纪宝坤主持,聚焦“新型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华人华侨”,深入探讨了中国移民的空间扩散、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发展、东南亚华人华侨历史与启示、中国国籍确认存在问题、华人移民与人类全球化、难民危机对欧洲华人的冲击以及海外华人采购等议题。悉尼大学教授邵春芬,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程亚文与张正国,广东警官学院教授叶氢与胡善斌,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研究员马思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周棉,广东韶关大学讲师姜程淞,合肥学院赵西出席本场分论坛发言。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秀明,CCG研究员、中央统战部培训中心副教授张梅进行点评。分论坛二从“跨国流动与移民:关注中国”的角度,就全球化人才流动新趋势、国际移民与中国社会发展、国际人才流动格局对中国人才发展格局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本场分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客座教授陆毅茜主持。邀请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李唯和CCG副研究员吴菲怡分享了在国际学生在华空间分布与宏观决定因素、中国的智力迁移、移民视角下的来华留学等领域的研究,皮尤研究中心全球移民与人口研究副主任Neil G. Ruiz担任点评嘉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由海外留学国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留学目的地。分论坛三以“移民与中国社会转型”为议题,探讨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国际人才流动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总结了建国70年来中国国际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宝贵经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总裁Frank Pieke主持本场分论坛,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系研究员、讲师Elena Barabantseva,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王丰,科隆大学博士研究生Eva Lena Richter,CCG副研究员陈肖肖担任发言嘉宾。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会长王辉耀,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Tabitha Speelman担任点评嘉宾。分论坛四由两场研讨组成,分别从“全球与国家层面”和“次国家层面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两个层面展开讨论。第一场研讨由CCG秘书长苗绿,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渥太华)移民与人口流动政治学副教授Martin Geiger主持。围绕“人才竞争、招聘和留用:动态、复杂性和最佳实践”议题,CCG副秘书长、研究部总监郑金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石磊,东北师范大学助理教授俞晓威以及管理学院项目副研究员、布鲁塞尔欧洲亚洲研究院(EIAS)主任Lin Goethals从国际层面展开发言。与会专家着重探讨了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人才移民在世界范围内的新趋势,分析了各国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机制、国际人才管理等特征,就国际人才流动的管理实践进行了交流与研讨。第二场研讨由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渥太华)移民与人口流动政治学副教授Martin Geiger,西华大学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纽芬兰纪念大学经济与文化转型Stephen Jarislowsky讲席教授、多伦多大学兼职教授方涛,阿德莱德大学环境与人口系博士研究生石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教授、博导余江,浙江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章雅荻,CCG专项课题研究组总监董庆前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教授张振江等嘉宾就人才竞争的多层次合作与比较,人才留用面临的挑战,中国商业移民的营商表现,高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中国内部人才竞赛,智力资本回流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围绕“边境繁荣、边境治理与跨境劳务合作”,分论坛五在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主持下展开讨论。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际司原副司长吴金光,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王越平与杨天,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胡琰与李凯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刘江韵与李子瞳,瑞丽边防检查站齐园园等研讨嘉宾聚焦中缅跨界民族与缅北“民地武”问题,中国西南边境地区跨界劳工移民的空间特征,外籍劳工政策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跨境民族、边民与边境地区繁荣稳定等论题进行了分享。三位评论嘉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缅甸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熊顺清,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玉,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教授王强分别从滇西边境地区缅籍劳工问题、中越边境地区跨境人口流动情况和新时代边界管制状况及发展三个方面,结合发言人观点进行了深度评论。分论坛六由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主持,着眼于“人口流动、老龄化与跨国婚姻:前沿理论与发展”主题,嘉宾从人口流动对社会人口结构、国际人才移民长期发展等角度,对中国移民政策,跨国婚姻与人口结构发展,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移民管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李梅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胜慧,柏林自由大学博士研究生郭青叶,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胡源源和CCG人才全球化研究组总监李庆分享了研究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教授、研究员张展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警务执法学院教授刘宏斌和中国警察大学教授牛继承点评发言。分论坛七分享了“移民安置与融合的全球经验”,就移民政治,“在华日本人”的身份磋商,政策依赖与社会安置,中国外来移民治理,来华外籍人士发展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西华大学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纽芬兰纪念大学经济与文化转型Stephen Jarislowsky讲席教授、多伦多大学兼职教授方涛主持本场分论坛,台湾铭传大学犯罪防治学系助理教授陈俊湘,贵州大学文传学院教授翁泽仁,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纯厚,上海商学院国际移民研究所讲师王岩,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黎相宜,中山大学政治学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马欣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吕红艳出席论坛并发言。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副教授许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副教授陈宏胜,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祁勇三位嘉宾,从地者与外来者的社区意识,移民数据法律规制,移民年龄结构的视角进行了深入评论。分论坛八就“全球性问题与移民治理新发展”展开讨论,详细探讨了投资移民法律制度,全球移民治理的进步与挑战,移民冲击与欧盟治理政策,全球迁徙下的流动、冲突与社会变迁,难民管理与移民问题政治化等问题。本场分论坛由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边防系教授张保平主持,邀请出席的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杨超,国际移民组织驻联合国(纽约)办公室助理移民官员郭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积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程永林和何慧榕,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副教授骆小平,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陈敬根,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唐慧云。评论嘉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导张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山大学南海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黎相宜,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石竞琳,以中亚移民跨境迁徙与治安秩序,中美印支难民治理机制,美国历史上反犹太移民的本土因素三个内容为主要论点,对嘉宾分享发表了评论。闭幕式上,各分论坛的主持人对会议的丰富成果进行了评述,CCG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员、秘书长杨靖旼博士主持研讨成果汇报。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长、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刘宏,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CCG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在闭幕式上发表致辞。汇集丰硕研讨成果,为全球治理凝聚共识本届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得到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支持,并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与国际大都会·中国(Metropolis China)协办,研讨会的筹备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指导与大力支持。近日,加拿大渥太华举办的国际大都会2019年会宣布,将国际大都会2020年会(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Conference 2020)的举办权正式移交CCG。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该国际盛会。会议将于2020年6月12-18日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举办,旨在汇集全球人才流动、国际移民、城镇化和大都市发展、科技创新与融入等多领域的专家就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开展研讨,形成政策建议。CCG成立十一年来始终走在国际人才、留学、海归、移民、华侨华人、世界华商与全球人才流动治理等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推动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并建立了CCG移民研究中心与世界华商研究所。本届研讨会是CCG举办的关于移民研究国际性的高规格学术研讨会,此次已是CCG连续第三年举办这一盛会。力求发挥智库作用,为关注和研究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的政策制定者、学者、专家和媒体们搭建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本届研讨会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紧扣改革开放成就,关注70年来世界人才与移民变化趋势、中国国际人才与移民及政策演变与移民服务管理创新等关键议题,不仅聚焦如何通过迁徙与交往,加深世界对开放中国的了解,也更好促进中国对开放世界的融入,以期为世界与中国的学界、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研究带来思考,启迪共同努力的方向。CCG也将继续充分发挥国际化社会智库的优势,设置前瞻性议题,邀请海内外移民专家共聚思想智慧,为进一步促进全球化发展和全球化治理相关研究积极建言。

第一鬼

这位年过六十的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学习永远都不晚

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积少成多。在德国的小城西比希,有一位叫约翰娜玛克司的老妇人,退休之前她长期在一家公司任职,干得兢兢业业,一辈子都是在家好好照看孩子,在外努力工作,是大家公认的最平凡也最可亲的人。年过半百的老人退休后有一段日子她在家里操持家务,就像她一辈子都在做的那样。直到有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那天,她无意间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平静的心中泛起了涟漪。那是一则科隆大学招收老年大学生的广告,她以前从没有想过,老年人也可以上大学读书,她年轻时曾梦想过上学学习,可是她的梦想却被生活所埋没。于是,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刻跑去报名。又看到了年轻时的梦想再次出现在前方,她是不会再错过使之成为永远的遗憾。听说她去科隆大学报了名,要做一名老年大学生,有许多人嘲笑她。甚至连家人也表示不理解,因为在别人的眼中,她这样的年纪就应该心静如水,平平静静地度过晚年的有限时光,何必再去折腾那些他们认为没有意义的事呢?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对人们说:“我今年65岁,不学习10年后也不会变成55岁,所以我宁愿去努力"刚入学的时候,她学习起来很吃力,这是必然的,那么多年没有学习了,如今年龄又这么大了,无论从精神上或脑力上讲,她的困难都是很大的。但她并没有灰心,刻苦攻读,在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很快渡过了难关,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在大学里,她的眼界得以开阔,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她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很积极,精力甚至比年轻人还旺盛。老年大学生入学的第三年,她学会了操作电脑,并积满了足够的学分。而且,在学习的期间,她一点也没耽误家里的活,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看她过得那么充实,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奔走着,却丝毫没有疲惫之态,反而更加精神矍铄,人们看她的目光渐渐由怀疑不解变成钦佩和感动。经过6年的攻读,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可她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因为学习使她年轻无比。是的,即便在她年轻的时候,她也从没感到过像现在这样有精力有活力。又过了9年,她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如何度过晚年——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并由此获得科隆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如今,年近80的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凭借她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被选为西比希城“最伟大的女性”是啊,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去做,就永远不晚。有太多的人因理想的遥远与艰难而放弃努力,任流年匆匆一事无成。约翰娜老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坚持梦想其实,无论皓首苍颜还是青春红颜,只要你心中永远有活力就有希望,只要你心中的理想之火继续燃烧,就没有学不成的,你的生命就会因此而美丽辉煌。学习也是一样,只要一直保持积极性,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努力去学,永不放弃,终究会有一番成就。

两仪

新冠疫苗背后的科学家|沙欣和图雷吉:学霸夫妇身价不菲

1月12日报道 《印度时报》网站日前刊发题为《这对夫妇一心想治愈癌症,却搞出了可能终结新冠疫情的疫苗》的报道称,2020年12月初,英国批准在本国公民身上接种辉瑞公司和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的新冠疫苗,从而成为第一个这样做的国家。报道称,在英国人持续接种疫苗的同时,他们也把目光转向让这种疫苗成为现实的团队:一个由医生夫妇乌乌尔·沙欣和厄兹莱姆·图雷吉组成的二人团队——他们是生物新技术公司的创始人。2020年1月,当这对夫妇在一份医学杂志上读到新冠疫情可能转变为一场全球大流行之后,便开始了疫苗研制。报道指出,两人都是土耳其移民的子女。沙欣1990年从科隆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图雷吉则在德国洪堡的萨尔州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们于2002年结婚。报道还指出,他们在2008年与奥地利肿瘤学家克里斯托夫·胡贝尔联合创办生物新技术公司。这家公司致力于开发利用基于mRNA的遗传物质、以帮助人体自行生成抗原的癌症免疫疗法。报道援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当沙欣第一次读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时,他就召集雇员,吩咐他们把研究重点转为寻找新冠肺炎病毒的化解方案。尽管多名员工有异议,但他不为所动。报道称,辉瑞公司过去就曾与生物新技术公司合作研制过流感疫苗,因此当他们发现该公司打算研发新冠疫苗时,便同意展开合作。在3月到来时,生物新技术公司有了20种候选疫苗。他们要通过一项由另外500位科学家参与的“光速”研究计划对这些候选品种进行5种免疫反应的试验。11月,他们终于看到疫苗试验显示其抵御新冠病毒的有效率超过90%,几天后有效率达到了95%。报道称,这对学霸夫妇的身价高达数十亿美元。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他们在德国的最富有者排名榜上列第93位。生物新技术公司目前的估值为219亿美元。尽管如此,沙欣仍然以每天骑自行车到办公室上班而闻名。【来源:参考消息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巧

他从造纸工人到世界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博士后,成长之路让人感动

他是造纸专业出身,现在却成了世界知名的生物学科学家;大学毕业后在造纸厂上班,现在却获得了国家级最高学者称谓“长江学者”;做了4年造纸技术员,现在成为了“德国诺贝尔奖”之称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席——国际研究奖的首位中国获奖学者,奖金500万欧元。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柴继杰,3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让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普通人,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他的成长之路值得我们学习。1983年,柴继杰考入大连轻工业学院,就读的是制浆造纸专业。4年大学的时光,他没有懈怠,也没有多想,在这座只有一座教学楼和几栋零星宿舍楼的学校中专心学习。1987年顺利毕业,并分配到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担任助理工程师,在这个岗位上一坐又是4年,他逐渐发现如果不有所改变,一辈子都会在造纸厂度过,内心仿佛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种人生不是他想要的。柴继杰人生志向的觉醒,让他想要改变现状,而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读书。于是,他在工作4年之后,毅然决定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91年成功考入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老师之所以愿意录取柴继杰,除了成绩优秀之外,老师到他工作的厂里面试,为他能在条件简陋的环境中依旧坚持学习感动。其实,柴继杰最终能够成为国际著名生物学家,也和他坚持学习的品质分不开。大学阶段不知道想要什么,工作后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成为研究生的他开拓了视野,终于发现自己兴趣是什么。于是,1994年,他成功迈出了走进理想的第一步,进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接触生物学。这条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尤其对于柴继杰这个半路出家的非科班人而言,就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199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博士后,跟随当时声名斐然的科学家施一公。很多人并不理解施一公为什么会收一个工学院出身的弟子,施一公后来说,他看中的正是柴继杰能够在工厂中工作4年之后,依旧可以考上协和医院成为博士的经历。柴继杰也没有让老师失望,他知道自己英文很差,所以,不论实验室工作有多忙,他雷打不动每天都会坚持阅读英文报刊半个小时,这个习惯即便到了现在,他成为老师也没有改变,并且还让学生坚持这样做。柴继杰的勤奋刻苦被施一公看在眼里,异常欣赏,因此,尽管他刚到实验室,基础很差,但是,施一公也愿意手把手的教他,并且一直鼓励他,告诉他生命科学的很多学科,并不需要太深厚的基础知识,所以,你一定能够做好。正是在施一公悉心栽培之下,柴继杰来到实验的前两年只能做技术员,第三年开了窍,第四年在研究中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五年成功出师。施一公谈到这位年纪比他还大的学生,好强和努力是两个永远会被挂在嘴边的关键词。只要柴继杰认定的事情,他就认为一定能做到,并且通过不懈努力真正做到了。除此之外,施一公对于这名弟子的灵性也给予了很高的肯定,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2004年,柴继杰从普林斯顿大学回国,现在国内第一所由国家支持的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做研究员;5年之后,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担任德国科隆大学和马普遗传与育种研究所教授。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也不胜枚举,有2009年的长江学者,2010年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6年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等。柴继杰的成长之路说明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兴趣爱好或者说是理想追求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功,光有外在刺激远远不够,更需要内在力量的觉醒,当你找到自己的追求,就有了力量的支撑。然后,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努力奋斗,成功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