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工科研究生该如何涉足科技论文领域舒璘

工科研究生该如何涉足科技论文领域

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都有一定的毕业硬性要求,比如要求在毕业前发表多少篇科技论文,松一点的要求核心期刊,而稍微严格一点的是发表英文SCI论文。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工科生,来简单地谈谈自己对初次涉足英文SCI论文领域的一些看法。很多高校研究生一年级时要上很多的理论课程,可是我们要明确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以探索性和实验性为主的。就像我导师说的要明白研究生的意义,要把握住主要方向。所以,即使课程再多也要抽空去做实验,在低年级的时候把一些基本操作尽快上手为研二做铺垫。还要多看该领域内相关的英文论文,从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开始看,中文核心和中科院三区之后就别看了。掌握基本操作之后要尽快和老师沟通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争取早日出成果。研究生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写论文必须要赶早,为自己留下充裕时间,否则等到研三你真的会捉襟见肘。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如果你无从下笔,可以尝试着先从本领域内的综述文献看起,从宏观上把握发展方向。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课题去数据库搜索贴近的研究型文献。像笔者写第一篇SCI的时候,根据老师的要求,会先把论文的大框架搭好,把需要的图和表提前做好(要能保证足够的分辨率),据我的经验一些高质量的论文除了精准的表征之外,还需要一个漂亮、高颜值的机理图,这绝对能增加命中的概率。而行文时一般是先从实验部分写起,紧接着结果与讨论,下一步是摘要和结论,最后便是前言。每写一部分都要从头阅读一次以便找出低级错误,这个过程也需要导师参与,提醒导师给你修改一下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来实时插入参考文献,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定稿之前千万不要去掉Endnote链接,否则等到后面再想插入某篇文献的时候就改变不了文献的序号了。当去掉Endnote链接之后便可以对个别文献中的小瑕疵进行针对性地修改了。每个领域的研究生都不容易,都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从开始便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无论何时多阅读总是有益的,多去看看自己领域内的文献和最新进展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一定大有裨益。

功夫爹

关于科技论文的摘要

图片来自网络科技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精华部分,简短精炼是论文摘要的主要特点。摘要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或技术实践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科研人员的时间非常宝贵,经常是通过阅读论文摘要来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继续精读下去。读者通过阅读科技论文摘要,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早期的《工程索引》(EI)实际上就是工程类科技论文的摘要部分的摘编,科学引文索引(SCI)也主要是通过摘要来发现论文之间在学科上的相关性、对应性和继承性。因此,为了提高论文被检索到的概率,作者要反复推敲,对论文涉及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精简的介绍、对研究结论精确的概括。一般来说,论文摘要是在论文主要内容完成之后才写,字数约在在100~150字之间。在撰写科技论文的摘要过程中,作者要查阅相关文献,尽量采用同类论文的关键词语,通用的学术表达方式,如果不是特别重大发现,建议摘要中尽量避免自己新造词语(新词语可以在正文中出现,有足够的篇幅解释新词语)。要想一想同行在查阅论文中怎样通过阅读摘要使你这篇论文更具有吸引力,在检索论文时怎样更容易索引到你这篇论文。总之,摘要必须用特别精炼的文字回答“研究什么”、“方法过程”、“结果怎样”、“结论如何”等问题。切忌空谈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不谈研究方法和途径就得出结论的笼统摘要。(荣誉主编李志民)

带以常山

热点|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追之

2018年最具影响力的20篇数据科学研究论文,盘它!

大数据文摘出品文章来源:opendatascience.com编译:Ivy、狗小白、云舟作为一名前半生奉献给学术,现在投身业界的研究者,Daniel Gutierrez习惯在数据科学业内工作的同时,跟进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最近,通过一场网络研讨会,他发现人工智能大神吴恩达(Andrew Ng)也有一样的习惯。吴恩达提到,他经常随身携带一个装满研究论文的文件夹,利用搭车的空闲时间研究论文。Daniel Gutierrez因此建议,不管是数据科学从业者还是研究者,都可以准备一个论文文件夹来装一些论文,就像吴恩达建议的:如果你每周阅读几篇论文(部分论文可以泛读),一年后你就阅读了100多篇论文,足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一个新领域。在这篇文章中,Daniel Gutierrez列出了2018年最具影响力的20篇数据科学研究论文清单,所有数据科学家都应该认真回顾。我还收录了一些综述性文章,它们可以帮助你看到当前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还有完整的参考文献列表,其中不乏很多具有开创性的论文。新一年随身携带的论文合集,不如就从这里开始吧!无法科学上网的同学,可以在大数据文摘后台回复“数据科学论文”下载合集。一种新型无梯度下降的反向传播算法我们都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初引入的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学习的支柱。反向传播利用大名鼎鼎的一阶迭代优化算法进行梯度下降,用于寻找函数的最小值。本文中, Bangalore的PES大学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不使用梯度下降的反向传播方法。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算法,使用Moore-Penrose伪逆找出人工神经元权重和偏差的误差。本文还在各种数据集上进行了数值研究和实验,旨在验证替代算法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2.00027.pdf一份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情感分析经常被用于识别和分类文本中所表达的观点,因为它可以确定作者对特定主题、产品等态度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所以在处理社交媒体数据时,情感分析非常有价值。深度学习日益流行,它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学习到数据的多层特征并生成预测结果。随着深度学习在许多其他应用领域的成功,近年来,深度学习在情感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深度学习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在情感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1801/1801.07883.pdf应用数学家所理解的深度学习是什么作为一名数学家,我喜欢看一些关于数据科学的技术文档,并找到它们与应用数学的联系。本文从应用数学的角度出发,对深入学习的基本思想进行阐述。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已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这场深度学习革命的核心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应用和计算数学的基础概念:特别是在微积分、偏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和近似/优化理论的概念中。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1.05894.pdf论深度学习的起源本文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它从人工神经网络的起源介绍到在过去十年的深度学习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本文还重点介绍了这些模型的先例,分析了早期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模型的发展历程。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702.07800.pdf?递归神经网络研究进展递归神经网络(RNN)能够从时间序列数据中学习序列特征和长期依赖性。RNN由一堆非线性单元组成,单元之间至少有一个连接形成有向循环。一个训练完备的RNN可以模拟任何一个动态系统,然而,RNN在训练时一直受到长期依赖性问题的困扰。本文对RNN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1801/1801.00631.pdf关于深度学习的十大质疑尽管深度学习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深度学习”这一术语和技术在五年前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该领域被Krizhevsky、Sutskever和Hinton等人所统治,他们在2012年发表了经典之作“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但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深度学习领域中又有什么发现呢?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游戏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纽约大学的AI反对者Gary Marcus对深度学习提出了十个问题,并表明如果我们想要获得通用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必须辅以其他技术。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ftp/arxiv/papers/1801/1801.00631.pdf深度学习中的矩阵微积分本文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深度神经网络中(以及参考文献表中大多数论文)所需的所有线性代数知识。除了基础微积分知识之外,本文深奥的数学知识很少。请注意,若你还是深度学习新手,这篇论文对你来说意义不大;相反,若你已经熟悉神经网络基础知识并希望加深对基础数学的理解,这篇论文将非常适合你研究。相关报道:https://arxiv.org/abs/1802.01528群组归一化批量归一化(BN)是深度学习开发中的里程碑技术,它使得各种网络的训练成为了可能。但是,沿批量维度进行归一化会带来一些问题:当批量大小变小时,由于批次统计估计不准确,BN的误差会迅速增加。这限制了BN在训练大型模型以及计算机视觉任务(包括检测、分割视频)中的使用,因为这些任务需要的是受内存消耗限制的小批量。本文由Facebook AI研究人员(FAIR)提出,将Group Normalization(GN)作为BN的简单替代方案。GN将通道分成群组,并在每组内计算标准化的均值和方差。GN的计算与批量大小无关,并且其准确性在各种批量大小中都是稳定的。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3.08494.pdf平均参数比重能带来更广泛的优化和更好的概括能力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一般通过使用随机梯度陡降(SGD)变量和递减学习率来优化一个损失函数,直至其收敛。这篇论文指出,对SGD曲线上的多个点取简单平均数,并使用周期波动或恒定的学习率比传统训练方式有更好的概括能力。这篇论文还展示了,这个随机平均参数比重(SWA)过程比SGD有更广泛的优化能力,仅用一个模型就达到了之前快速集合法的效果。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3.05407.pdf对基于神经网络进行文本总结方法的调查自动总结归纳文本,或者说在保留主要含义的同时压缩文本长度,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篇论文对近来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在自动文本总结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详细审查了十款最前沿的神经网络摘要器:五款摘要模型,以及五款提炼模型。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4.04589.pdf神经网络风格传输的回顾Gatys等人在2015年“针对艺术风格的神经网络算法”这篇开创性著作中,展示了卷积神经网络(CNN) 能够分离和重组图片的内容和风格,在生成艺术图像上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这个使用CNN来渲染不同风格的内容图像被称作神经网络风格传输(NST)。此后,NST在学术著作和工业应用上都很是热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产生了很多种致力改善或者扩展原有NST算法的方法。这篇论文对NST目前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概览,也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705.04058.pdf几何数据:在机器学习领域针对黎曼几何的一个Python包在机器学习领域应用黎曼几何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这篇论文引入了几何数据这一概念,也给出了应用于诸如超球面、双曲空间、空间对称正定矩阵和李群变换等多重内容计算的python包。此外,论文中还包含了对于这些多重内容的应用,以及实用的黎曼度量和相关的外生性、对数图。相应的测地线距离提供了一系列机器学习损失函数的直观选择。作者还给出了对应的黎曼梯度。几何数据的操作可用于不同的计算后台,比如numpy, tensorflow和keras。文章作者使keras深度学习框架综合应用GPU和几何数据多重内容计算变成了可能。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5.08308.pdf一个更通用的稳健损失函数这篇论文展示了一个双参数损失函数,可视为对稳健统计学中很多常用的损失函数的一个概括,这些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Cauchy/Lorentzian, Geman-McClure, Welsch/Leclerc和广义卡尔波涅尔损失函数(按传递性分为L2,L1,L1-L2和pseudo-Huber/Charbonnier损失函数)。作者描述并可视化展示了这个损失和相应的分布,并列出了它的一些实用性特质。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6.01337.pdf反向退出:随机反向传播算法这篇论文引入了“反向退出”的概念,也即一个灵活而应用简便的方法,可以直观地表述为,退出现象仅沿着反向传播管道发生。反向退出的应用是沿着网络中特定点插入一个或多个屏蔽层。每个反向退出的屏蔽层在正推法中被视为特征,但几乎不屏蔽部分反向梯度传播。直观来看,在任何卷积层之后插入反向退出层会带来随机梯度,随刻度特征不同而有不同。因此,反向退出非常适用于那些有多重刻度、金字塔结构的数据。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6.01337.pdf关系型强化深度学习这篇论文引入了一个通过结构化感知和关系型推理从而提升强化深度学习(RL)的方法,主要表现在改善效率、泛化能力和提升传统方法的解读能力。通过自我感知来迭代推理场景中的主题和引导无模型原则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一个拥有新型导航和任务计划的“盒世界”中,代理找到了可解释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在基线之上改善样本的复杂度、泛化能力(在训练中能应对更的复杂场景)以及整体表现。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6.01830.pdf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卷积神经网络和执行坐标转化方法的失败深度学习里几乎没有别的概念像“卷积”那样大的影响力了。对包含像素或空间表征的任何问题,普遍的直觉就是试试看CNNs。这篇论文通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坐标转化问题展示了一个反直觉的案例,也即单纯要求机器在坐标(x,y)笛卡尔空间和一个热像素的空间之间学习一个地图。虽然CNNs似乎很适用于这个场景,来自Uber的作者们证明了卷积神经网络法最终失败了。这篇论文展示并仔细检验了这个失败案例。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7.03247.pdf反向传播法的演变反向传播算法是深度学习的基石。尽管其非常重要,但很少有方法尝试调整其算法。这篇论文展示了一种发现新的反向传播方程变式的方法。来自Google的作者使用了一种领域专用语言,将升级的方程描述为一系列原始方程。基于进化的方法被用来发现新的反向传播原则,该原则在一系列最大训练次数后能够最大化泛化能力。这个研究发现了一些升级方程,相较标准的反向传播算法在较少次数内训练得更快,并在收敛时有与标准反向传播算法近似的表现。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8.02822.pdf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时代里,物体探测领域近来的发展物体探测就是对于特定类别图片,比如车、飞机等进行探测的计算机视图任务 ,它在过去五年里在人工智能领域里吸引了非常多的关注。这些关注,既源于该领域在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也是因为自从CNNs时代的到来,它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现象级的发展。这篇论文是对近来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方法的物体探测领域著作的一个全面回顾,也对近来这些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透析。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9.03193.pdf语言交互式AI的神经网络法这篇论文对近年来发展出的语言交互式AI中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调查。语言交互式AI可被分为三个类别:1. 回答问题的机器人2. 以任务为导向的对话机器人3. 自动化语音聊天机器人。针对每个类别,文章使用特定系统和模型为案例,展示了领域最前沿的神经网络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方法比较,讨论其进步之处和仍面临的问题。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9.08267.pdf可撤销的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NNs)在运行序列数据上表现最优秀,但训练起来更占用内存,也就限制了RNNs模型的灵活性。可撤销的循环神经网络,也就是“隐藏对隐藏”的转化能被撤销的RNNs,提供了减少训练所需内存的一个路径,因其隐藏状态无需存储,从而能够在反向传播算法中被重新计算。这篇论文展示了完美可撤销RNNs从根本上就是受限的,因为它们依然需要记住隐藏状态。随后,为了实现能够忘记隐藏状态的完美可撤RNNs,文章提供了存储少量bits的方法。作者这个方法达到了传统模型的近似效果,同时减少了活动内存成本约10-15个百分点。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810.10999.pdf相关报道:https://opendatascience.com/most-influential-data-science-research-papers-for-2018/

教诲之人

两篇硕士论文内容高度雷同,学术不端何时休?网友:又一个翟博士

近日,一则关于两篇内容高度相同的硕士毕业论文,引发网友热议。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电子科技大学2007届硕士毕业生贾某和武汉理工大学2007届硕士毕业生付某的硕士学位论文内容高度相似。网友惊呼,又来一个翟博士。这两篇论文的名字均叫《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其中付某的毕业论文是4月份提交的,而贾某的论文却是同年11月份提交的,两者相差了7个月之久。根据学术不端的相关认定要求,第一次发表的人应该是原创,而后发表的论文就存在疑似学术不端。两篇论文摘要高度相似从媒体报道来看,两篇文章摘要基本一样,内容也基本雷同。也就是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贾某学术不端行为可能性非常大。目前,该校已启动对贾某疑似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展开调查。学术不端行为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为什么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广大网友如此愤怒呢?因为抄袭论文太轻松,这种拿来主义非常简单,直接复制即可。而要原创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先不说前期找资料,写方案,做实验等,就光是撰写几万字的论文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也有部分硕士生因为不能完成毕业论文,而走上极端的道路,这也足以说明,完成硕士论文是多么不容易。付某论文(左)和贾某论文(右)比对。学术不端行为是百害而无一利,对于抄袭者来说,随时都会存在被人扒出来,而且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于贾某来说,被撤销硕士学历可能性很大,并且还有其他的处罚,并且一辈子背负着“学术不端”的骂名。为什么学术不端行为会频发呢?一、心存侥幸,不尊重原创知识心存侥幸——这是主因,部分抄袭者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抄袭论文就像考试作弊,当时蒙过去了,就能一劳永逸。然而,随着网络发展,如今论文都在网络图书馆上公开可以检索,随时可以被爆出来。还有就是没有基本的道德精神,不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二、处罚太轻目前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顶多就是撤销学历证书。然而基本没有更进一步的措施。比如闹得轰轰烈烈的翟博士学术不端行为,也就是撤销相关学术而已,对于翟博士而言基本没有多大的影响。结语:学术研究是圣神的,像抄袭论文、论文灌水等不端行为是要受到严惩的。学术不端行为就像老鼠屎玷污了学术界,危害大。但现实是没过多久,就有学术不端行为被报道出来。像这样硕士论文抄袭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上到名人,下到普通学者,都有被报道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翟博士学术不端行为影响还未停止,深圳名师胡红梅抄袭事件还历历在目。而如今又有两篇硕士论文内容高度相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这些学术不端事件频发的背后值得去深思。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要严打。

三空

啥?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来源:环球网

捕梦网

加强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几个方面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领域的某些现象,或者是某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揭示这种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术论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研究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应当加强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蓝译编译认为,至少应提高研究生以下几方面能力。一、培养研究生的专业信息获取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为了完成某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研究生仅仅利用课堂上和教材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大量的各种形式和来源的信息中捕捉相关的有效的专业内容,在从事科研工作中是必须的。事实上,经常阅读专业相关文献,有助于巩固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拓展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使自己在某一领域更专业化。二、增强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研究生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面临着如何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如何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如何将研究内容整理成合格的科技论文等一系列学术研究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供研究生学习,需要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摸索。这个探索过程,同时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三、提高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写出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必须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和主张。2.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科技论文不同于其他文章,其语言需要严谨、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能充分地表达文章主旨并具有学术性。3.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有时虽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创新性的想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结果也相当出色,但仅仅因为写作时缺乏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也不能把自己的成果充分地展示给他人,这必然会对其科研成果大打折扣。四、锻炼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兴趣,使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具备创新意识,并掌握创新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并形成创新习惯。

口欲察味

大数据时代让造假无处可藏,复旦大学研究生抄袭华科研究生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尴尬大数据背后的尴尬随着中国网络流媒体的爆发性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上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媒的速度变得更加快速和及时,然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后却有很多尴尬,例如,商家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同样的产品曾现给客户是两种不同的价格,曾经的微商和传销组织被曝光的速度加快,实名制的电商邮寄服务,让个人隐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科研学术方面,中国学术造假由于网络的不断曝光,已经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从翟天临式的造假博士被网络曝光,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被网络大数据挖出来,最近网络曝光了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的丑闻,而且更为恶劣的是,两篇硕士论文从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几乎一模一样。由于两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时间相差一年,基本判定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复旦大学躺枪从天津大学到复旦大学的丑闻虽然网络曝光后,复旦大学官方回复正在核查,但是有言论说这名抄袭论文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本校的学子,属于在北京学习的在职研究生,这和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2008届硕士毕业生李瑞锋抄袭内蒙古农业大学武欣慧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普通混凝土强度预测的研究》有相似之处,由于天津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两篇硕士论文从目录到正文内容都高度雷同,74条参考文献从书名、出版时间到引用的页码都毫无差别。这名天津大学抄袭的硕士也被曝光为在职研究生,但是不论在职研究生水平如何,既然高校给予发放学位证书,就应该为学生的学术道德负责,在职研究生也是拿着名校的学历。作为天津大学的硕士居然靠抄袭普通高校的硕士毕业论文照样毕业,也就是天津大学和普通高校学术水平并无差异,复旦大学学术相对较好,要抄袭也需要抄袭一所实力相差不多高校的毕业论文,2018年在美国USNes学科排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高校第6,也说明复旦大学作为名校学子很有眼光,抄袭论文也需要找高标准论文抄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第三高校学术实力不进则退随着中国教育部推出的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目标,中国各大高校之间的差距出现分化,有一些高校改革力度大,很早就提升师资人才队伍,搭建优秀的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因此最近几年中国高校排行榜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进步大的高校在各项数据上纷纷超越传统老校,例如2000年由四大工学院之首的华中理工和百年同济医合并的华中科技大学,经过学科合并,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实力非常强,在工科和医学排名中名列前茅,甚至在综合学科排名中也可以进入榜单前十,特别是严谨的学风饱受热议,全国最早施行本科降级制,只要本科努力,直接会以985的高考分数线,毕业后只能拿专科毕业证,这也是华科大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人才质量排名中高居第三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会被老牌名校复旦大学硕士生抄袭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事不治

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包括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科技论文写作是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研究生在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材料的组织与分析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下面,达晋编译针对研究生在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标题与内容的对应性、摘要要素的完整性、写作的规范性和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供广大研究生参考。一、标题与内容的对应性问题:标题与文章内容脱节科技论文的标题是要用最少的必要术语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一般要求准确、简洁、有效和吸引人。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标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标题不能准确地反映文章所研究的内容,甚至文不对题。要么标题定得太大,文章仅仅做了标题所定的部分内容;要么标题偏离文章做的实际研究工作。研究生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达到标题的要求,看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准确、简洁、有效和引人确实不容易。掌握科技论文题目的命名技巧,首先要根据研究内容草拟题名,然后根据标题的要求,反复推敲修改,最后定名。对于初次撰写科技论文的研究生,事先研读前人发表的论文,总结科技论文命名规律和技巧是必要的。切记在标题中不能出现简称、缩写和自己的研究结果。二、摘要要素的完整性问题:摘要要素残缺科技论文的摘要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论文所研究主要内容,其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手段、结果以及结论,是一篇反映作者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完整短文。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摘要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素残缺,形式不规范,不能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不扣论文主题、文字繁琐等。首先,正确选择论文摘要类型。科技论文摘要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学术性论文多采用这类摘要;指示性摘要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地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一般适用于学术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及技术性;报道-指示性摘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其次,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摘要应结构严谨,语义确切简明。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和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第三,将摘要要素写全。即将所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写全。第四,内容必须准确、客观。摘要的内容与论文的内容要必须对应、相称。不要在摘要中提及论文未涉及的信息,也不要丢失论文的重要内容,以保证摘要准确无误地传达论文的主旨。不要对论文作评论,不要对论文进行自我评价。第五,突出创新或新意。摘要应将论文中原创性的工作、方法、新观点、新论据体现出来。三、写作的规范性问题:论文写作不规范许多研究生在论文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问题;如标题分级混乱、画图不规范、图标不定量、表符、图号混乱、错别字多、参考文献引用不明确等,导致论文的可读性差。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规范写作,如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规范,文字表达应规范,语言和技术细节应采用国际或本国法定的名词术语、数字、符号、计量单位等。科技论文要求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四、论文结构的合理性问题:论文结构不合理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文章结构混乱,不清楚科技论文的结构、组成,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重点不突出,本末倒置等。科技论文的结构和顺序通常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研究方法、实验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实验或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等,根据研究的内容确定正文的组成)、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如果有必要)。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该由以上几部分组成。

宙也

硕士论文与专业不符 台湾一高校研究所遭勒令停止招生

新华社台北12月3日电(记者查文晔 吴济海)台湾中州科技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工程技术硕士班,被举报部分学位论文与专业不符,出现命理、夜市、教师幽默感教学等题目。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邀学者专家检视,认定确有偏离专业领域,日前提报私立学校咨询会讨论后,决定该所从2020学年起停招。这是台高校研究所因论文偏题不符教学专业而被停招的首宗案例。台湾私校工会理事长尤荣辉日前揭露,中州科大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工程技术硕士班,2013年后,167位硕士的毕业论文有超过100篇的主题与工程技术无关,而是跟命理、夜市、消防或休闲有关。台教育主管部门官员杨玉惠对媒体表示,经学者专家检视中州科大相关论文后,发现有高比例不符合教学目标与核心能力,学校也坦承未能善尽论文品质管控之责,因此决定停止该所2020学年招生名额共40名。该案例给各校带来警惕,教授要负责起把关学生论文的责任。中州科大校方则强调不会推卸责任,校长黄思伦、副校长柴云清、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前主任因督导不周,记大过1次,该系现任主任调离现职。未来也会针对所有研究所的开题流程进行调整,重建新的教学系统,确保不再发生论文与所学专业偏离情形。有台湾学者认为,这次事件凸显教育主管部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废弛,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东方设计大学代理校长赖鼎铭受访表示,台湾面临严重“少子化”问题,许多私校为了生存下去,抱持“有学生就好”的观念,学生论文想写什么,学校也尽量配合。台湾高教发展成这样,真是悲哀。尤荣辉对媒体表示,台湾私校工会抽查多间大学的博硕士论文,类似中州科大论文偏离系所教学目标,或毕业论文主题与指导教师专业领域不符的情形不算少数。这些高校为了生存不惜“放水”,恐让台湾高教面临“野鸡大学化”,学校沦为贩卖文凭的学店。台湾私校工会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针对各校进行普查,同时要求各校落实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并针对指导教授提出惩处办法,以遏止这种歪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