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车志坚出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外联部主任彩虹曲

车志坚出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外联部主任

今日早间(4月16日),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官方网站“领导成员”栏目信息,车谷路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志坚已出任该院外联部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是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陈云同志于1986年9月批示,1987年6月2日由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是我国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的新型科研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于1989年2月成立,是促进我国科技管理创新研究、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的研究机构,是开放性和国际化的科技管理研究和交流智库机构。车志坚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袁姓工作人员介绍,鉴于车志坚在企业品牌策划营销和互联网推广专业服务领域的丰富经验,宽泛的媒体资源渠道,以及业界的口碑影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正式邀请车志坚出任外联部主任职务。并负责相关课题项目的市场推广、活动推介等工作。

避孕药

他从非211高校到清华读博,7篇SCI等论文、咬牙坚持,稳扎稳打!

研究生期间在SCI、SSCI、CSSCI期刊共发表7篇论文,他是科研路上的“高产达人”;应邀参加2016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第三届江苏智库峰会等多场会议并在会上作成果汇报,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计划,他是展现优秀大学生风采的不二代言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班主任、校广播台台长、班长,获校长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奖学金,获校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称号,他是老师的好帮手,社团的顶梁柱,同学的好榜样。屠羽他是屠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2016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9月已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组织与领导力专业博士。咬牙坚持 定会遇见绝美风景大四时,屠羽保研本校,拿到保研通知后,他立即开始准备研究生阶段第一篇论文的写作工作。从十月份开始,每日与文献为伴,大量地查阅科技管理领域的优秀论文,一点点地将它们啃透,填补自己在未知领域的知识空缺、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质疑、分析、产生新的想法。一步步试错,一次次改进,历时11个月,在次年的九月份,他的第一篇C刊论文《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商业生态模式》在《科技管理研究》上发表。“第一篇论文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但是我咬牙坚持下来了。11个月的时间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C刊,更是论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一篇论文的写作经历带给屠羽很大的成长,“我发现,其实入了门以后写论文就没那么难了。有些事情在刚起步时的确困难,但坚持去做你会发现它并非无法企及。”屠羽在研一就已经发表了四篇C刊论文。凌晨两点,卧室的电脑屏发出微弱的光,寂静的夜里,只有敲击电脑键盘发出的声响与他为伴,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了无数次。研究生第一年,班里12个人,他的综合课程成绩排名位列第一。“研一的时候真的很苦,白天的学习是已经安排好了的,想要顾及更多就需要熬夜来做。”屠羽表示。研二的挑战则是英文论文的写作。屠羽是研究小组里第一个决定写英文论文的人。除了基本的论文写作需要做的工作外,修改英文论文、寻找英文投稿的期刊杂志、发邮件联系杂志出版方……他一点点摸索出来,一点一点接近成功。敢于展示自我 才能拥抱更多机遇“下一位,屠羽。”话音落,屠羽拿着自己的简历,从容地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面试教室走去。进门、递交简历,接着从自己的科研能力、社会实践经历、党务活动等方面向各位面试官介绍和展示自己。在清华大学做助教研一已经发表四篇C刊,在SCI、SSCI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多次参加大型会议并在会上做成果汇报;选择跨学科综合发展,能带来更多新想法新思想;所在的党支部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党日活动优秀奖;曾任校广播台台长,两次组织江苏省高校联盟比赛,拥有较强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做事认真细致……短短几十分钟,屠羽用自己扎实的科研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打动了在场的每位面试官,从二十多位优秀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同样,在科研路上,屠羽坚信仅是埋头做科研是远远不够的。研究生期间,他在全国企业管理年会上做报告,流利地回答与会专家提出的问题;在2016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第三届江苏智库峰会等多场会议上也曾多次作成果汇报。“茶壶里煮饺子,自己的思想不能正确传递给他人,再多的思想也都是无用的。”屠羽敢于展示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新思想,“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与他人的思想碰撞出火花,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才是做科研的价值。”做事注重细节 努力培养组织能力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是管理科学门类比较重要的会议。2017年10月,年会在我校举办。早在八月份,屠羽就和小伙伴们开始为这场会议的筹备组织工作忙活起来。因为有前期在广播台组织活动的经验,屠羽将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十月份,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在我校顺利举行,屠羽也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突出贡献奖”。学术交流“组织大型活动是这样,党务活动也是如此。”屠羽认真细致的工作方式,也让他所在的党支部成为我校唯一一个两次获得江苏省党日活动优秀奖的支部,“在党务方面,有很多日常的活动。这些一件一件的小活动看起来很小,其实每一件事情对人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点的积累,两年三年下来,你会发现你所在的支部开展了很多工作,把这些活动整理起来,自然也就成就了一个很优秀的支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都是要从小事情做起的。你只要把自己手头的事情都做好,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变得很优秀。”屠羽说。谈起他“开挂”的人生经历,屠羽表示,“学会坚持、相信自己、注重细节、抓住机会。不必羡慕他人的精彩,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待时机成熟,你自会显现光芒、收获硕果!”“人生就像是网页,每一个地方都可能存在超链接。接触一件事前你可能一窍不通,接触之后你也许会发现这里有无限的可能。”屠羽在南信大度过的七年时光,让他接触了方方面面的事物,点开存在于背后的超链接,相信在清华园的生活他会去发现更多的无限可能。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文字:安澳华图片由本人提供编辑:杨屹杰责编:王丽斐审核:方向

腐女

苏打绿:历尽千帆,终将回归

相信大家对于台湾流行乐团苏打绿都不陌生吧。对于很多的90后来说,苏打绿是属于他们的青春。但现在提到苏打绿,00后可能大多数都会对他们有一种比较久远的感觉,而反观差不多同时期的五月天,这种感觉就没那么严重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苏打绿不够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近些年感觉苏打绿没有什么消息呢?原来苏打绿早在2017年就开始休团,预计休团3年。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年期限将到,我们喜欢的苏打绿也终于要回到我们的视野中了,小编真的是好期待啊。苏打绿成员苏打绿起初只是在校园里一群大学生靠着爱好做起来的,根据苏打绿的主唱吴青峰回忆,当时为了找到演出的机会,就经常在酒吧里唱歌,也没多少钱,就是图个开心,这一唱也是唱了好长时间,直到2003年苏打绿才确定了六个人的阵容,并在下一年的五月份正式出道。你知道吗?其实苏打绿的成员个个都是学霸。青峰 政治大学中文系、双修广告、辅修企管馨仪 国立政治大学科系科技管理研究所阿龚 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研究所小威国立政治大学科系社会系家凯 政治大学心理系、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阿福 政治大学研究所公共行政科系有没有很震惊呢?人家不仅歌曲唱得好,而且还是妥妥的学霸,光是学习这块小编就已经甘拜下风了。更何况人家还是专门演唱歌曲的。不得不说,有些人优秀起来能甩其他人好几条街嘞。苏打绿周年合照而在前不久身为苏打绿主唱的吴青峰也是终于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宣传视频中苏打绿的成员再次重聚,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为吴青峰的首长个人专辑做推广,标题也是异乎寻常的夸张”全宇宙的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是苏打绿“而这,仿佛再次提醒着我们,我们熟悉的苏打绿还在,而且即将回归。吴青峰微博在苏打绿休团的这一小节休息中我们仍旧保持着爱他们的心一路前行爱世间万物 也爱更好的自己期待2020 期待可以一起走过的日子吴青峰最后给大家推荐几首自己比较喜欢的苏打绿歌曲吧,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是这些歌曲支撑着小编一路走到现在,而现在,我希望这些歌曲可以同样给你们力量。《我好想你》,《无与伦比的美丽》,《小情歌》,《再遇见》,《你被写在我的歌里》,《你在烦恼什么》。以上六首歌曲就是小编的最爱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听听喔,可以带给你一种别样的感觉,不同的治愈与柔情。那我们下期再会啦!谢谢大家的观看,下期再见

喝咖啡

“90后”女博士当上副市长,仅两年私企工作经验!官方回应来了

12月25日,福建省福清市人大常委会任命袁琳为福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开简历显示,出生于1990年的女子袁琳,仅有两年私企相关工作经验,目前博士在读。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攻读硕士只用了10个月在读博士被任命为副市长公开简历显示,袁琳出生于1990年3月,河北平乡人,北大在读博士。2008.06—2012.05,美国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本科;2012.08—2013.05,莱斯大学乔治布朗工程学院统计系统计学专业硕士;2013.06—2015.08,正仁投资(天津)有限公司投资部投资助理;2015.09至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金融学专业博士在读。就目前信息来看,这位“开挂”的90后,本硕都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其中,攻读硕士只用了约10个月的时间,在常人看来,时间未免有些太短。对此,一位熟悉留学教育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美国有些大学的硕士是可以选择时长来毕业的 ,10个月、18个月、24个月都有,只要在规定时间修完规定课程或者获得规定学分就行。”而这所莱斯大学,百度百科是这么介绍的:莱斯大学在权威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综合大学排名中名列前20位。在最新的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中,莱斯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并列全美第16名。截止到2016年,莱斯大学共有3位诺贝尔奖得主(校友及教职工)。值得一提的是,莱斯大学也是此前因“基因编辑婴儿”引发公众关注的贺建奎的母校。公开资料显示,福清市隶属于福建省,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其经济发展的劲头十分强劲,官方信息显示,2017年福清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75.4 亿元,增长 10.0 %(预计数,比增按可比价计算),高于人大通过的计划增长目标 1个百分点。而在今年,福清市更是挤进了全国百强县榜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8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显示,福清市排名第19位。唯一的工作经历是做投资助理曾就职公司目前经营异常公开的履历显示,袁琳唯一的工作经历,曾在正仁投资(天津)任职两年的投资助理。天眼查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目前有两位自然人股东,记者拨通了其中一位股东的电话,但对方表示不接受采访。记者通过查询发现,这家公司今年12月17日被列入了经营异常的名单,列入原因为:“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此外,其对外投资的其他两家公司,也因同样的原因被列为经营异常名单。图片来源:天眼查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找到了一份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袁琳发表于《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的论文:《基于中介服务视角的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典型模式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核心区为例》,从论文后作者介绍“1990年,女,博士研究生”来看,与挂职福清市的袁琳简历重叠。该篇论文的关键词为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中介服务,在该篇论文后面还提到,袁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福州市委回应:系挂职锻炼 属社会实践福州市委组织部12月26日就此事向媒体表示,袁琳挂职副市长属社会实践。据福州市组织部介绍,袁琳是北大在读博士生,挂职副市长并无行政级别,现已按法定程序任命为福清市挂职副市长,挂职期限为10个月,挂职期满职务自然免除。袁琳目前已到岗,挂职期间应完成调研报告,为地方建言献策,挂职期满返校继续完成学业。据介绍,根据福建省与北京大学校地合作协议,北京大学选派在读研究生骨干来福建短期挂职锻炼,属于社会实践。今年以来,北京大学已推荐3名优秀博士研究生骨干到福建省相关部门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实践。福建“引进生”制度:博士可挂任科技副县(市、区)长袁琳的此次任职使许多人将眼光转向了福建省的“引进生”政策,福建省“引进生”分:党政类、国企类、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规划建设类5种。其中,党政类是面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中国籍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定向、委培生除外)及往届毕业的在校教职工,且符合一系列资格条件的对象”进行选拔。福建省2019届引进生选拔公告显示的条件包括:博士年龄不超过32周岁(1987年7月及以后出生,本科学制五年的不超过33周岁)博士必须在2019年7月31日前毕业,并在选拔引进后半年内取得相应学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学历学位的,取消选拔资格)而给予的政策待遇则为:“以安排科技副职方式下派挂职锻炼,博士挂任科技副县(市、区)长或开发区科技副职,硕士挂任正科级科技副乡镇长或街道办、开发区科技副主任,试用期1年,期间安排到乡、村基层锻炼,博士安排到乡镇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硕士安排任村党支部(村委会)副书记(副主任)。”除了上述“引进生”政策外,福建还有“选调生”政策。但“选调生”政策没有限定“北大、清华、人民大学”,而是省内外部分全日制普通高校福建生源2019年应届本科、硕士优秀毕业生;省内外高校全日制2019年应届博士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须安排到有空编的省、设区市级机关工作。记者注意到,在福建通过“引进生”政策,从学生成长为领导干部的有很多。李宏泰,1989年1月出生。现任职务:漳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处长级),市政府办党组成员,市金融办主任,拟任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李施军,1987年9月出生。现任职务:福建省省委人才办副主任、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王文晖,出生于1986年。现任职务:福建晋江市副市长用人改革:此前已有“90后”任副县长“90后副市长”“高学历”,这些标签在网上一出现,便引起热议。其实目前90后担任政府要职并不算罕见。此前福州市下辖罗源县,也有一位毕业于北大的90后博士蒋仁正任职副县长。公开履历显示,其于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挂职副区长,于2016年8月至今,在福建省罗源县担任副县长。福建省一位处级干部对记者表示:“福建这三年从北大、清华引进博士生力度很大,也算是福建近十几年较有魄力的一次用人改革举措。博士生直接当副县长,有利有弊,但总体是成功的,有近三成,三年即转正县。现在高学历年轻干部对福建来说,也是利好,须要打破常规,90后当县长也是可以的。引进硕士生个别优秀的,也可任副县级。”随着“00后”进入大学,易引发热议的“90后”一代也逐渐步入社会,这让关心这个年轻群体的人不禁好奇起“90后”的现状。知乎上热门问题:“90后的你们现在是什么状态”,高票回答中显示,大部分“90后”过着平常又充足的生活,有些已经进入社会,有些仍在校园,但总的来看,这一代的“90后”已逐渐知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默默地为生活奋斗着。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责任编辑:闫欢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飞燕曲

半月谈揭学术期刊乱象:辛苦写论文还要“贴钱卖”

2018-04-15 16:21 | 半月谈“进贡”版面费成行规。“辛辛苦苦把论文写出来,还要交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中介费等一大笔钱,就算是‘卖’论文,也没有这么倒贴钱的!”一位高校教师痛心疾首地说。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是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现在都是‘香饽饽’,大家争相巴结。研讨会和讲课的机会多的是,酬劳不菲,还可能有红包。”一位教师说。“学术垃圾”比例惊人乱象因何生成?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源。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发不了核心刊物,发几篇‘普刊’也能折算成科研工作量,于是去低等级刊物‘灌水’的也多了。”博士生李辉(化名)说。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乱象便应运而生。“别人都这么干,偏你要清高,规矩又没变化,不淘汰你淘汰谁?”李辉说。据他介绍,有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报销版面费。专家指出,论文发表存在的诸多乱象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正直学者的利益,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学术创新的奏鸣曲有“跑调”之虞。“现在大学里老师很难安心上课,都要挖空心思地发论文,讲课不走形式、发论文不搞关系的反而‘被落伍’,长此以往会毁掉中国学术。”许多教师指出,有的老师课讲得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从教20多年还只是讲师,只因不肯找人发论文,职称评不上。此外,经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审稿环节缺失,造成错误频发。多位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汇集这类期刊的数据库也被许多学者列入学生做研究“不宜直接参考”的名单。广东一所三甲医院的肖教授说,现在新毕业的医学博士,30%不敢独立做手术。“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期刊上却见不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先搞科研再当医生,医生会发论文却不会看病。”学术评价也需“结构性改革”受访学者普遍建议,欲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斩断黑色产业链,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亟待“结构性改革”。对于学术期刊,应给予其必要资金支持,但必须严肃规范其行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等专家表示,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积极调整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性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针对期刊乱象严重的医学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邹平(化名)建议,建立针对医生实际能力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不一定非得做研究、拼论文数量。“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的级别和数量、急难重病的处理数量等予以考核,要经过业界专家充分讨论制定评价细则。”邹平说。重庆大学教授杨永川、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专家建议,学术期刊办刊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国家监管;建立针对问题期刊和中介的举报途径和黑名单;建立针对期刊办刊质量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由第三方独立负责,定期实施,不合格者可取消刊号。“希望国内所有期刊都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缩小编辑的权力,防止编辑、中介和学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景立鹏等建议,除取消版面费等不合理费用外,还应规范论文发表周期。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着手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辽宁省2016年底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而非仅以“论文论英雄”;北京市今年将职称评审从“唯论文”改为“菜单式”,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原标题:《辛辛苦苦写论文,为何还要“贴钱卖”? 》。编辑:郭晓伟)

夺命屋

「观点」张礼立:数字化转型漫谈(七)

来源:盘古智库本文大概1700字,读完约4分钟“价值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供给和需求就是在寻找这个共识的均衡点, 而数字化正在重塑我们对价值的认知与共识。区块链通过系列的技术手段构建了“跨越时间的共识机制”,帮助人们快速的建立信任,达成关于价值的共识。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盘古智库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智行院CSO张礼立,文章来源于“张礼立数字科技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202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 我们或许可以称为“区块链一代”。比起千禧年出生的互联网原住民而言,他们这一代应该对互联网在90年代中期大规模商用的情景更陌生。 第一代互联网改变信息的传递和交互的方式,改变了沟通的模式。价值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供给和需求就是在寻找这个共识的均衡点, 而数字化正在重塑我们对价值的认知与共识。区块链通过系列的技术手段构建了“跨越时间的共识机制”,帮助人们快速的建立信任,达成关于价值的共识。要确定价值并且容易且低成本的流通与交换,这种机制包含了三个特点:1. 能快速完成价值认定,且无需第三方的加持。2. 关注保证价值的产权性,而不是信息的唯一性。3. 价值交换流通的数字载体建设。数据的存储是区块链上重要的一环,要对自身的安全风险充分了解。但是每个数据类型本身是存在边界的,例如以太坊中 uint8 类型的变量就只能存储 0~255 大小的数据,超过了就存不下了。那么如果要放一个超过数据类型大小的数字会怎样呢?例如把 256 存进 uint8 的数据类型中,数据显示出来会变成 1,而不是其他数值,也不会报错,因为 uint8 本身能存一个 8 位二进制数字,最大值为 11111111,如果这个时候加 1,这个二进制数就变成了 100000001,而因为数据边界的关系,只能拿到后 8 位,也就是 00000001,那么数字的大小就变成 1 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为上溢。有上就有下,下溢的意思就是一个值为 0 的 uint8 数据,如果这个时候对它进行减 1 操作,结果会变成该数据类型所能存储的最大值加 1 减去被减数,在这个例子中是 255,也就是该数据类型所能存储的最大值。那么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发生在智能合约当中的话,恶意用户通过下溢的操作,操纵自己的帐号向其他帐号发送超过自己余额数量的代币,如果合约内没有对余额进行检查,恶意用户的余额就会下溢出变成一个超大的值,这个时候攻击者如果大量抛售这些代币,就能瞬间破坏整个代币的价值系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主动和协调的方法,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实现逐步改进。 工业转型是数字转型计划的关键且通常是最大的子集,该计划包括了客户关系再定义等工业领域之外的计划。 在计划中,“投资各种技术或追捧某些数字化技术”是一个全球化的热点现象,而且,这个热点不仅仅只发生在投资界,同时也发生在企业中。 举个例子,尽管市场上的喧闹声和许多分析师的文章表明工业物联网技术是工业转型的根本关键之一,但我在很多企业调研以中的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说法。 其主要的原因是从理论的可行到真正适合企业应用的可行还有相当的距离,复杂成本、人才的匮乏等都是让技术应用于普通企业的高门槛。 当然,头部的领军企业在新技术的尝试与投入的确要比一般的企业多不少,这也就更需要技术的普世化应用的探索与创新。5G的正式商用即将开启5G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篇章,对行业企业的颠覆与变革已正在加剧。作为企业,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数字化”本身,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更多的是公司技术、商业模式和流程整个管理模式的重新调整,以便实现为客户和员工创造新的价值,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数字经济中形成更有效地竞争。因此,企业在借力5G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从关注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销售渠道转向对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思考。5G智能数字化正在加速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作为5G的参与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全产业的数字化互联互通,综合利用数据与预见分析,把产业从初级原材料和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产品链转向产业链与价值生态链的衍生;另一方面作为民营企业要抓住5G的变革,加强企业管理能力,从关注产品和产业体系的完善,过渡到其商业模式在价值链上合作,也就是通过5G实现商业模式的互联互通。■

动物屋

「深度」张礼立:数字化明天的前夜

本文大约6100字,读完约15分钟“无论信息科技如何进步与发达, 数据就是一个工具,是众多工具之一,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另外一种途径与视角而已。数字管理科学求真应与中华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基石相结合,以求善为主,共同找寻找自然界的真实和它永恒的美丽。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盘古智库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智行院CSO张礼立,文章来源于“张礼立数字科技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数字化时代,从商之道远比商业技巧要重要。“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我所理解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在这里,中国古训对获取与付出的关系有深刻的阐述。中国文化中对得与失,付出与收益,耕耘与收获的辩证关系有深切的体会和认识。我们的企业要有随着行业环境的改变,要炼就两个能力,其一,平稳地按比例扩大或减小业务规模的能力,其二,同时兼顾对应的应变的能力和应对新挑战与新机遇的能力。老子在《道德经》的结束语中说:“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认为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深刻地把取财之道提高到做人之道的层次来审视,其功利的色彩颇为淡薄,而却闪烁着道德的光辉。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支柱,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西方的管理业重视真实性。中华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两大基石,无论是道德和艺术都以善为主。尤其需要提及的是以道德和艺术为基石的中华文化往往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概括和阐述的。也基于这点,中华文化的博大性和包容性使它能容纳世界,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遗传基因积累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因小而得大▲▲▲我们已经接受了从小数据的因果关系走向趋势预测分析是未来的大势。 但,这只是刚刚开始。管理学中的计划就是一种对于可预见的未来做出有条理,有系统的打算。确定目标,作出决策,制定计划都离不开预测。《易经》,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学识,见地,胸襟,涵养,会看出不同的心得。就某种角度看,就是一部预测学著作。中国古人对未来的变化很有研究而且很善于推测。在预测未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定制化的时代,如果没有共享,这一切将不可能发生。数字化管理特别重视对事物的分析性探究,在思维模式上善用分析性思维。于是在西方管理学中, 步入人们眼帘的是与“分析”有关的概念:分部、分类、分层次、分科、分目、分型、分级等等,可谓细致入微。中国管理哲学基于其概括和总结的需要,往往更重视综合性思考。无论是伏羲氏一画开天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还是西方的学科细分,内容的丰富,按照丘成桐老师的指导,无非就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工具的增加与进步,另一方面是全世界跨界的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在企业内,要尽早建立合作文化和机制。建立超级跨职能团队,专注于数据体验的开发,通过建立聆听平台,尝试着与之前没有交集的团队开始合作。《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天、地、人和至高无上的“道”都应该顺应自然,与之和谐相处。这个言简意赅的经典名句高度综合和概括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人生智慧。“博学而详说之,将以返说约也。”意谓博闻强记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后,才返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这是一种“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境界。可见,综合和概括要以分析为基础,从而使自己处在更高的思维层次而具有包容性。在预测未来方面,中国人很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这与借助大数据进行预算有相通之处。古代名相管仲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者视之往。”认为对当今有疑问可以去考察历史,对未来不了解可以查看过去。说明以史为鉴的道理。古代平民哲学家墨子也说:“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意思是谋虑问题而无法得出结论时,就可以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从已经显现出来的推知尚且隐藏的事情。“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认为镜子能照出人的形貌,历史可以给人提供经验。中国人在预测方面更重视物的端倪和征兆,善于从显性的东西推测出隐性的东西。“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意思是见落叶而知秋,一年将过去,瓶水结冰而知天气将要变寒冷了。所谓“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成语是告诉人们,月的周围出现光圈,则是有风的预兆,柱下石潮湿,预示天将下雨。韩非子说:“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未。”认为察觉到事物隐微的征兆,就知道它昭显之后的情形;看到事情的开始就知道它的结局。而大数据的今天,给了我们看世界和分析世界的不同视角。西方科学由于善用分析方法,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其结果是越分越细,更重视事务的细节,于是细节管理应运而生,“细节决定成败”的命题成为警示名言。中国古人对细节也重视,但审视的角度和表述的方式与西方大相径庭。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在这里不仅阐述了事物细节的地位,更主要是从“圣人”的品德修养来审视细节的重要性。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同样说明了细节的重要,但其表述的方式是艺术性的。它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了块土细流能聚合积累成高山江河的哲理,其言辞既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又给人以动人的美感。《中庸》中说:“至诚可以前知”一个人诚到极点,就可以预测未来的事情。《中庸》的观点认为“诚”是自然运行的法则,叫做“天之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性。人以至诚来体认这种自然运行的法则,称为诚之,就成为“人之道”。至诚可以前知的道理,其实就是“利用直觉,也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直觉是人的第六感觉,需要相当的开发和训练。高明的直觉,其实是持续用心所积累的功力。古人说:“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听觉灵敏的人,人家未说之前已经耳有所闻了,目光锐利的人,在事物还未出现之前,就已经觉察到了。透彻事理者,富有先见之明。直觉并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取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人们常识中的所谓“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直觉思维。所以至诚前知是並不神秘而又十分难得的预测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中国式智慧。纷争而合和▲▲▲中国历史上,商界有两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一位是胡雪岩,所有流传“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说法。陶朱公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实现了复国的理想。胡雪岩资助左宗棠,收复新疆,阻止了外国势力把新疆分裂出去的阴谋。这两位商圣的共同点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精神。可见,与西方以能力为本的观念相比,中国人更重视人的德性。在理财和经商方面,中国古代文化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生产或经商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但是“和和乐乐”“纷纷攘攘”的经济往来又反映了一种互利的原则。中国文化历来提倡:“和合”而不提倡“纷争”。在经济管理中,在确保一定质量服务的提供合理性的成本支出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从而兼顾双方的利益,也体现了这种互利的原则。中国在理财的方略上,非常重视开源节流,增产节约的原则。开源、增产要靠“勤”,节流、节约要靠“俭”。所以提倡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精神。荀子说:“务本节用财无极”。他认为增加生产,创造财富,同时节约开销,这样财富就能极大的积累起来,丰富无比。“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意谓上下能节约俭省,国家财物就富足。《汉书·杨王孙传》中记载:“不加攻于无用,不损财于无谓。”意思是不在无用的事情上用功夫,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耗费钱财。用今天的话来说,无非是要有成本意识,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可见,如今西方财务管理上的许多观念与中国古人提倡的理财原则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文化重视节俭,但并不反对必要的,合理的成本支出。管仲说:“俭则伤事,侈则伤货。”认为过于节俭就会对生产发展造成损害,而过于奢侈就会对财货造成浪费。这里实质上就存在一个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的问题。在经济活动和财务运作上,只要掌握好“度”,做到量入而出,该花的钱就一定要舍得花。韩非子说:“举事有道,记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意思是做事情要有一定原则,凡是收益多付出少的事情就可以办。《大学》中对治国财政上的成本控制有精辟的阐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财恒足矣。”意思是,创造社会财富有个大的原则:那就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人多,消耗财富的人少;生产的过程很快,使用的期限很从容,这样国家就会经常保持富足。在财务运作中,如何处理好上文中提及的“众”和“寡”,“疾”与“舒”,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的观念。文化与标准▲▲▲数字文化重视细节,而重视细节势必导致重视细节的量化。于是分析过程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既是定量分析就要拿数字说话。于是科学研究就与数字化,数据库结伴而行。因此,凡数字化就必须量化,量化的精确度越高其科学化程度就越高。西方科学相信用数字说话,因为数字是显性的看得见的而且可以测评、比较,于是各种参数、指标纷至沓来,再根据这些参数、指标去给管理流程定制标准。定下标准,就可以评估工作是否达标,是否存在误差,然后又考虑怎么可以纠偏和补救误差,这就又导出了控制的管理思想。这样西方文化中的标准化管理和控制理论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国人做人办事并不是不重视数量,而是不似西方科学那样对数量有刚性要求,不至于达到精确量化和数字化的程度,而仅仅是做到心中有数,心知肚明而已。凡事做到差不多,恰到好处,有合理的公差即可。与西方管理科学在量化上的刚性要求相比,更显出其柔性和弹性。心中有数,不说出口,给未来的变数留有余地,这也正反映了中国式的智慧。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度概括了定制标准的重要性。世上办事不是难在有标准要求,而是难在事事件件都合度、合宜、合式。在中国古人看来,常态是最美的,因为它是常式,是标准。中国古人宋玉形容一个美人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所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太赤。”上述引文中的:“太”就是超过常态,不合标准,而所谓美人,就是件件合乎变标准。正如荀子所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离开了丰富性和典型性就没有艺术的美。可见,中国文化已把标准化提高到艺术美的高度来审视。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认为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是重;量一量,这样才能知道是长是短。有了标准,就可以测量、比较、纠偏、评估。这就进一步要求人们权衡利弊,决定取舍,从而来平衡事物的发展,这与我们今天数字科学管理中的控制、监控流程异曲同工。所谓标准,就是通用准则,公用模式。西方科学管理鼻祖泰勒就是始于标准化的研究。风行全球的ISO质量体系,其本质就是标准展开,个人电脑产业在全球经济领域里迅速崛起,靠的就是标准化激活整个产业链。所以管理就是做标准,管理就是“规矩”。进步还是倒退▲▲▲西方管理的原始目的仅是解决如何把活生生的人放进一个个框子里,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做的事。《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不像今天很多人把这句话读成:“道可道,非常道”。没有标点的断句,老子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空间无限。科技让我们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在管理中就根据“标准”按“规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人们去遵守和执行。管理是数字、格式、程序、规定等要素的精确运用,用事去制约人的活动,这是以事为本的管理模式。与无情的,缺乏人性色彩的以事为本的管理模式不同,中国管理哲学提倡人性化管理。这也是丘成桐先生讲的,数理与人文的共同,有原创性的科学家,对文艺都有涉猎。中华文化从不否认标准的作用,但认为事在人为,标准也是人定制的。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重点应该在人,而不是事,应该做到“目中有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也就是人性管理。这种管理的定位,应该是以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作为前提,运用人性化的激励方式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去力争完成有标准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辅之以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绩效评估方式来约束员工的不良行为。管理大师哈默尔说:“在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两个目标并存:管理如何更科学,管理如何更人性。”用中国《易经》的阴阳学说来说,这两种追求就是管理的“阴”“阳”两面。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力求阴阳两个方面的平衡与和合。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可见,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的地位,中国管理哲学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求其不一定能达到善的层次,但求善应该以求真为基础和前提,善的层次高于真。《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之,成之者性之。”认为一阴一阳相互作用就是天地发展的规律,继承这种天的法则就是善良,使其成为人的规则,那就是天赋秉性。可见善事在认同和遵循自然法则基础上的人的本性,“善”中包容和涵盖着科学的“真”。那种假的善是伪善,从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角度看,好心办坏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同时,求善,必定会求“美”,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心美化。总结▲▲▲高速,高效,高收益,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中,各个行业,人人追求的常态,新“三高“。如果一个人始终是坚持儒家的刚健,时时刻刻自强不息,估计也走不太远。这好比人的神经,如果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状态,我看早晚是要出问题的。老子讲得很明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的作用是无为,但是效果是无不为。我们普遍认为,但凡矛盾的,都是对立的。这是简单的“0” 或“1”的二分化思维,是非常危险的思想。无论信息科技如何进步与发达, 数据就是一个工具,是众多工具之一,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另外一种途径与视角而已。我们不应该简单的认为这个信息社会就是信息技术向数字技术 (IT->DT)的转变。丘成桐先生在他演讲的最后点出,“好的文学诗词发自作者内心,而将人与人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感受生动呈现出来。” 《易经》的“乾”指的就是自强不息,而“坤”就是适当的时候要以柔克刚。就好比“自强不息”与“逆来顺受”,看似矛盾、对立,其实是可以化解,可以协调的。“自强不息”+“逆来顺受”就形成了我们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中式智慧。愿数字管理科学求真与中华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基石相结合,以求善为主,共同找寻找自然界的真实和它永恒的美丽。■文章来源于“张礼立数字科技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赵晗责任编辑:刘菁波

沉默者

探秘|美国科创三大模式!

“中国制造2025” 是一个理性而恢弘的计划。说它理性。在基本原则中,它要求“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同时又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说它恢弘。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回溯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制造2025” 标志着增长导向的变迁,是传统制造政策向创新政策的一次变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高端装备,从“四基”新材料到生物医药,中国人誓言要登上产业链的巅峰,乃至引导人类科技前进的方向。面对大洋彼岸中国人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不知多少高端岗位要春水东流。主宰美国的那帮藤校精英们,如坐针毡。“上帝的选民”收起了往日自由民主平等的正义形象,换上了一副精致利己者的面孔,高举制裁大棒,指责中国用非市场行为参与竞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作弊,是欺骗。对此极其敏感的美国人表面上对此言之凿凿,大义凛然,其实他们心知肚明。这套“举国体制”,美国人玩的最溜。1 1957年底,不吭不响的苏联人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结结实实的打了宣称要第一个送卫星上天的美国人的脸。望着那颗83Kg重,98分钟就要绕头顶一次的苏联大铝球,美国朝野哗然,公众震惊。一想到慷慨激昂的玉米帝赫鲁晓夫用标志性的手臂有力的划圈并展示语言暴力,美国的精英们就头疼。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号"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美国公知吓唬民众,一个新的国家在历史舞台上已经抢到前头去了,强大的美国正在变成二流国家。在朝鲜战场上没占到便宜的美国军方想的更远。既然苏联人能将卫星送到太空,那么就能将原子弹丢到美国本土。东风压倒西风,如果还不能在科技上取得优势,还怎么体现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有过“曼哈顿计划”集中攻坚的经验,又为美国政府输送大批干部的军方,很快就科技创新取得形而上的共识:资本主义也要有计划。军人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随即决定成立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也就是今天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前身。DARPA是美国国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高风险、高回报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研发项目,其使命是使美军长期保持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技术优势。DARPA摒弃渐进的增量式发展模式,聚焦于技术突破与革命性的创新工作。它不在短期上与其他军种科研单位争长短,满足于当下的苟且,哄抢明年的预算,而是致力于为美国增强未来军事能力,“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充当“技术引擎”。当然,这种“技术引擎”也深刻的造福了民用领域。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1966年,DARPA的处级干部鲍勃·泰勒正面临一个Trouble。他办公室里的3台计算机,有不同的程序、不同的终端,无法进行计算机间的交互通信。为此,他提出了发展一种计算机网络的想法,向时任局长汇报,只用了20分钟,就获得了经费支持。这就是诞生于处长办公室的ARPAnet,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互联网。在ARPA赞助了20万美元的网络测试中心里,卡恩和瑟夫搞出了TCP/IP协议长期担任DARPA局长的托尼·特瑟说:“对于DARPA来说,创意就是一切。”“我敢说DARPA的最好项目经理是科幻小说作者。”“我们发现最好的防止科技被超越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新科技。”DARPA鼓励“疯狂科学家”们,用前瞻性的敏锐眼光,去探索需求,并挖掘适合承担这些项目的个人和单位。纵观DARPA历史,它的项目经理们,一直对第一眼看上去稀奇古怪甚至荒诞不经的想法持开明态度,并以此为荣。以钱老负责的507所为原型的人体研究所,虽然魔幻但也表现了科技的不按套路性 | 来源:《赌侠2》这里可以看出,DARPA采取的是一种“创造需求”,基于隐性需求下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很快就能被人意识到,它的实现需要通过调查,不断研究试错才能慢慢发掘出来。在现实中,重新定义手机的iPhone,实际上就这种创新思维的产物。当然,除了这些装点门面的大词,DARPA成功的更离不开组织架构和绩效导向的良好制度设计。作为一个官僚机构,DARPA却遵循反官僚主义的原则。一是机构的扁平化。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是DARPA运行的核心。带着技术理想,对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理解和洞察的项目经理人担当“中介”,负责项目选取和资助。项目经理与DARPA局长之间只隔一个业务处长。如果项目经理想资助某一项目, 只需要处长和局长同意即可。因此,项目经理有较大自主权力,去选择和资助他所在领域的有关的创新研究项目。这种精简使得组织成员能根据项目内在逻辑密切配合起来,跳脱出传统意义上僵化低效的科层组织。二是独特的人事制度。美国国会批准DARPA享有“实验人事权”,使其可通过丰厚薪金将不同领域的天才、怪才招于麾下。这虽然疯狂,但总比按部就班的公务员考试靠谱的多。DARPA还有权使用现金奖励,走群众路线,鼓励创造性研究的开展。DARPA占美军预研经费比例23%左右 | 来源:《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比如DARPA早在2003年就推出无人驾驶挑战赛,那时的奖金就高达100万美刀,此外还有机器人挑战赛、网络挑战赛、频谱协同挑战赛、发射挑战赛等多个挑战赛项目。这些“胡萝卜”,皆有着明确清晰的目的,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于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DARPA对“学阀结党”和“行政凌驾科学”有着深深的警惕。对研究人员的聘用期一般不会超过六年,项目经理任期为3至5年,人员流动率高。定期大清洗,意味着在固定的轮替周期里,一些人可能会带着以前尝试过但未成功,或是全新的思路加入, 而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思想不会有异议。除了DARPA这种政府亲自下场干科技,美国人还通过另一种别致的资本主义计划,阴差阳错的催生了另一种科技研发模式。2 北美的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1918年结束的一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实力格局,经济、政治重心逐渐向美国转移。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席卷美国,全国总财富增加了一倍多,许多美国家庭变得富裕,人们开始进入过去从未经历过的“消费社会”。连锁店四处开花、商品广告遍及全国,过去被视为高档消费品的汽车、收音机、化学制品、电影等,都开始成为普通工薪家庭消费得起的商品。爵士乐为代表的新艺术诞生,崭新自信的现代女性面孔登上历史舞台。那个年代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以原教旨市场经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也经历了它的全盛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历史逻辑里,有规模效应的产业必然会走向集中,继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后,白糖托拉斯、烟草托拉斯和橡胶托拉斯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这里面,自然也包含随着电话的发明而兴起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925年,AT&T公司已在有线及无线电话领域占领美国90%的市场。为了控制托拉斯,并从其手中夺取调控宏观经济权力的联邦政府,以《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标志,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垄断企业的利润的措施。其中有一条:“垄断企业利润必须控制在成本的12%之内”,正好适用于AT&T。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润和成本挂钩,那么成本的合理增长可以为利润增长捅破天花板。什么成本既合理,又光明正大呢?显然不是A股药企们的销售费用,而是研发。AT&T建立了“研发经费与销售收入挂钩”机制,那么AT&T刚好于1925年收购的西方电子公司的研究部门——贝尔实验室,可谓一归顺,就赶上了这歪打正着的好时候。贝尔实验室雄厚的科研资金,就建立在垄断企业希望增加利润而做大成本的欲望上。用经济学的术语讲,这就叫行政计划干预所导致的“看不见的结果”。诞生了11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分享了7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诞生过1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贝尔实验室可谓牛逼至极。Unix操作系统、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激光器与原子能、蜂窝式移动电话、光纤及光通信......多金的贝尔实验室信奉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佛系管理、执行“白专”路线。每层领导由该领域被认可的技术权威担任,与员工的关系是同事关系,非上级与下级关系。员工大都是艺术家、哲学家,有极大的科研自主权,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被认为是无知粗暴的干涉。C语言和Unix之父的艺术家造型 | 来源:网络与佛系管理相辅相成的是宁缺毋滥的招聘制度。苛刻的招聘条件,杜绝任何南郭打酱油,只招将军,不招士兵。每个部门永远有招人的名额,但每年只招极少优秀人才。初级人员的重要素质包括对科学追求的理念和自我驱动的激情,资深专家根据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决定。更重要的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导向是一种典型的“价值投资”。它刻意与市场化部门完全隔离,以保证技术的纯洁、公正、可信。发光的金子不需要群众歌颂和市场赞扬,短时不被公众接受不等于没有价值,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当然,与市场脱节,也意味着创新链的断裂。70年代就发明了蜂窝式移动电话的贝尔实验室,因错误预判市场有限而出售一系列技术专利,错过无线通讯迅猛发展,以至于到最后不得不花高价再买回来。不过这种白专路线,让贝尔实验室的科研动力更纯粹,极大的科研自主权,完全是按照科学家的兴趣来,如饥似渴的兴趣驱动了科研的发展和深入。贝尔实验室,更像是一个搞发明的象牙塔,而不是搞创新的商业机构。如果说创新是技术,那么发明就是艺术。虽然贝尔实验室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其微小的资金投入,但他还是衰落了。通常的解释是美国人发起狠来砍自己,AT&T在1984年因反垄断原因被拆分后,又几易其主,从而导致资金短缺。但如果将贝尔实验室八十年代的衰落放入时代大背景中。继七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世界引发滞涨遭遇失败,新一轮的自由化改革削弱了“资本主义计划”的生存空间。完全市场经济也存在缺陷,它往往热衷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获取的远期回报。市场由人组成,而人天性喜欢追求“即刻满足”,当未来结果越不确定,它的“折现”就越低。发明是高尚的艺术,但往往发明和艺术的价值在产生的初期不被重视,需要在长时间后才能被认可并体现其真正的超凡价值。历史上诸多伟大艺术家,总是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哀荣备至。价值认可的滞后,让发明与投资者回报仅仅存在弱相关,这就让追逐利润为目标的企业对发明的支持天然产生矛盾。所以,仰慕贝尔实验室甚至超越爱情的任正非,就一再重弹重视基础研究的老调。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大缓和”时代的西方世界,放松管制的新古典经济学兴起,自然也影响到金融行业。放松金融压抑思潮逐渐成为主流,金融业务的复杂程度日渐提高,金融工具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行业的自由化,让钟摆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是金钱至上的大行其道,“长期看我们都会死去”,基础科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被界定为风险加以规避,削弱了金融对长期研究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又让另一种“举国体制”的科研模式,风险资本支持下的“硅谷——纳斯达克”模式在历史行程中显山露水。3 2000年的科网泡沫破裂,扇动的飓风深刻的冲击了一位上海广告买办的生意。纷纷捂紧钱包的风险投资商,让潇洒烧钱的各大IT网站大幅缩减广告开支,那时27岁的江南春还在经营一家名为永怡传媒的广告公司,互联网热潮的熄火,让他的公司陷入风雨飘渺之中。身心疲惫的江南春一次与同为互联网弄潮儿的陈天桥吃饭,想从其身上找到感同身受的温暖,问道:“如今你网站的日子不好过吧?”没想到,陈天桥神态轻松的答:“转向了,现在做网络游戏,火着呢。”21世纪初的中国游戏市场,是陈天桥代理的《热血传奇》君临天下的时刻。同时在线人数10万+,月营收2000多万,遍布中国城乡的网吧,到处都是玩此游戏的年轻人。受了刺激的江南春后来在日记里忿忿不平的写道,他拼命挤上一辆拥挤的大巴,靠着身强体壮抢了个靠窗座位,没想到他陈天桥居然不走寻常路,找了辆骚包的紫色法拉利扬长而去。但没过多久,这位不服气的年轻广告人也发现了属于他的法拉利。相信后来江南春开创电梯广告这个新商业模式的故事,已被世人所熟知。但很多人所忽略的是,电梯广告商业模式的核心成功要素并不是这个点子,而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护城河。规模的扩张需要极强的执行力来推动。当然,更离不开资本的推波助澜。就在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在满上海的写字楼到处挂液晶屏的时候,一家Copy其商业模式甚至连名字都差不多的聚众传媒,避其锋芒,悄悄的在北京依葫芦画瓢的跑马圈地。大事不好,对这门生意有着深刻理解的江南春明白:电梯广告有天然壁垒,有价值的写字楼数量增长缓慢,占一栋少一栋,赢者通吃。这时候杀出来的程咬金,很可能窃取他的法拉利。分众连忙杀到北京堵截,聚众旋即挥师上海攻坚,惨烈的贴身肉搏让双方苦不堪言。这时候,资本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再强的执行力,也需要金钱作为后盾,而分众的模仿者聚众,在这步棋上,总是慢一拍。2003年5月,分众拿了软银2000万,开始进军广深。7个月后,聚众带着第一笔融资紧随而至。2004年4月,分众拿了第二笔融资1250万美元。5个月后,聚众融了1500万美元。11月,分众第三次融资3000万美元,聚众仍然锲而不舍,紧随其后又融了2000万。终局发生在2005年7月14日,分众在纳斯达克上市,一举从美国投资者那里拿了1.72亿美元。大势已去,聚众身后的PE们再傻也不会跟纳斯达克比着烧钱,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收编各路挑战者的分众,至今仍垄断了中国楼宇广告90%+的市场份额,有着梦幻般的ROE。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国际主义的纳斯达克那五湖四海的融资能力,就没有今天分众的市场地位。不过与其说是美国人民的退休基金成就了一位中国人的商业梦想,倒不如说是中国人为美国人民的美好晚年生活买了单。所以有时候眼看肥水流了外人田,让人不由感叹:“那么多互联网巨头,有多少钱是被外国人赚走了?”江南春发明什么新东西了吗?并没有。液晶电视是美国人的发明,日本人产业化,中国人白菜化的东西,运行分众这套广告系统的软件、网络协议,也要拜美国人所赐。他只是天才的将这些发明,创新的整合在一起,即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回顾纳斯达克孵化出来的明星企业,从苹果用IOS系统整合全球手机供应链;到特斯拉把索尼发明的锂电池、通用发明的功率半导体、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动机嫁接到一起;再到亚马逊AWS创造性将IOE(IBM、Oracle、EMC)结合在一起,开启了云计算时代的辉煌。莫不如此。从《国富论》诞生起,西方世界就懂得一个实践真理:如何把个人内心对私利的追求,和公众利益结合起来。硅谷——纳斯达克的成功,就再一次证明,群众真正追随的其实并不是科技的独特魅力,而是自己内心的欲望——从科技带来的变化中获取什么好处。4 上文的三个片段,对应了美国在科技发展上的三种模式:美国政府主导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代表的大项目管理模式。贝尔实验室型的大研究院模式。风险投资支撑下的以产业孵化为手段的硅谷——纳斯达克模式。没错,一贯双标的美国人搞的正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从政府旗帜鲜明主导,又或是企业的误打误撞,再到筹集民间资本,风险共担。这又何尝不是美式“集中力量办大事”。可惜的是,现在却贼喊捉贼的不准别人这么干。哪有这种歪道理!如果说中国在这三种模式中有所侧重的话,那么我们师从苏联所学到的政府主导模式,是过去的主流。过去的苏联,虽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乏善可陈,但在科技方面却屡屡挑动美帝脆弱的神经。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远离市场的计划体制,似乎在科技研发上运行的不错。那么也就多说一句,苏联为了计划经济的运行培养大量数学人才,一直到今天,俄罗斯的数学家也是重要的出口品,要知道,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苏联的时代落幕了,他已没有机会实现“社会主义也要有市场”。中国人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走过了艰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之所以称之为艰辛,正如文一教授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中所言:自由市场既不自由也不免费,而是一种昂贵的公共品,且是所有生产交换活动最基本的公共品,其基石是社会秩序和信任。随着注册制为基础的科创板的光速开闸,代表了我们认识到美国通过金钱的市场杠杆,创造了美国科技研发及应用迅猛发展的奇迹。资本+技术,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但这背后需要的秩序和信任,需要复杂的制度安排,还有漫长的发育。实际上,就算有秩序和信任,也不代表每一个国家,都有天赋和能力设置一个科创板。科创板的良好运行,还需要一个规模庞大,且潜力无限的统一市场。只有伟大的国家,才配有伟大的市场,也就是从苏联的废墟上,我们拿了经验值,升级出新型的“举国体制”。通过贝尔实验室的衰落,我们也看到在科技研发方面,金钱和市场并非万能。在美式科技模式中,前两种可以定义为发明,后一种要理解为创新。发明是创造突破性的思想和方法,创新则是运用和混合已有的发明来产生经济效益。发明的动力更多是来自对科学的追求,创新的动力则来自对金钱的渴望。发明离市场很远,创新需要贴近市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似乎还缺一个贝尔实验室。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在会议《决定》里专门提出: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不过话说又回来,科技研发的外在形式并非主要,内在实质才是关键。客观来说,我们的计划内科研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是急功近利和行政挂帅。比如一位高层就说:“切实把科研人员从繁冗的审批、繁琐的杂务中解放出来。”另一位高层说:“对科研人员要拿出‘千金买骨’的诚意来。”领导话音未落,给科研人员松绑的讲话本身都变成了一次次会议,层层召开,层层传达,还要求学习有笔记,参会有记录。落实到基层科研人员身上的时候,报表、学习心得、体会,一个少不了。对于科研来说,中国并不缺乏资金,也不乏人才,而是缺乏如何合理的调用资金,完善激励导向的顶层设计。对发明创造这种高度抽象和艺术性的活动来说,美国经验值得借鉴。它需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兴趣和专长,支持暂时还看不到应用前景的选题,没有繁琐的进度检查或任务汇报,只大力强调独立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努力营造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学术自由的研究氛围。它应该是科研人员能够不再忧虑该怎么迎合领导,走门路抢项目,埋头研究不问窗外事;也应该是无数个行政干部没有私心,一心服务,学术挂帅。这一切,还需要大刀阔斧的开展制度革新。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现实的规律注定了不断吸收外部文明成果、不断学习进步的民族,注定会成功。反而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阻碍时代潮流、人类交流学习的国家,不管曾经有多么不可一世,都必将走向衰败。透过“中国制造2025”,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人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但可惜的是,他们却选了条错误的对抗歧路。参考资料1、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文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光荣与梦想 : 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威廉·曼彻斯特,中信出版社3、苏联专家在中国,沈志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沸腾十五年,林军,中信出版社5、贝尔实验室兴衰对科研体制改革的启示,毕奇,科学技术6、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胡冬云,科技管理研究7、DARPA技术创新的成功与挑战,黄志澄,科技导报8、权力的游戏:美国行为的根源,恒大研究院投资充满着风险,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获取。作者:君临团队.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

踉位其空

学术期刊灰色产业调查:论文贴钱发 "学术垃圾"比例惊人

“辛辛苦苦把论文写出来,还要交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中介费等一大笔钱,就算是‘卖’论文,也没有这么倒贴钱的!”一位高校教师痛心疾首地说。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是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进贡”版面费成行规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现在都是‘香饽饽’,大家争相巴结。研讨会和讲课的机会多的是,酬劳不菲,还可能有红包。”一位教师说。“学术垃圾”比例惊人乱象因何生成?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源。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发不了核心刊物,发几篇‘普刊’也能折算成科研工作量,于是去低等级刊物‘灌水’的也多了。”博士生李辉(化名)说。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乱象便应运而生。“别人都这么干,偏你要清高,规矩又没变化,不淘汰你淘汰谁?”李辉说。据他介绍,有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报销版面费。专家指出,论文发表存在的诸多乱象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正直学者的利益,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学术创新的奏鸣曲有“跑调”之虞。“现在大学里老师很难安心上课,都要挖空心思地发论文,讲课不走形式、发论文不搞关系的反而‘被落伍’,长此以往会毁掉中国学术。”许多教师指出,有的老师课讲得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从教20多年还只是讲师,只因不肯找人发论文,职称评不上。此外,经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审稿环节缺失,造成错误频发。多位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汇集这类期刊的数据库也被许多学者列入学生做研究“不宜直接参考”的名单。广东一所三甲医院的肖教授说,现在新毕业的医学博士,30%不敢独立做手术。“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期刊上却见不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先搞科研再当医生,医生会发论文却不会看病。”学术评价也需“结构性改革”受访学者普遍建议,欲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斩断黑色产业链,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亟待“结构性改革”。对于学术期刊,应给予其必要资金支持,但必须严肃规范其行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等专家表示,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积极调整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性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针对期刊乱象严重的医学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邹平(化名)建议,建立针对医生实际能力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不一定非得做研究、拼论文数量。“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的级别和数量、急难重病的处理数量等予以考核,要经过业界专家充分讨论制定评价细则。”邹平说。重庆大学教授杨永川、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专家建议,学术期刊办刊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国家监管;建立针对问题期刊和中介的举报途径和黑名单;建立针对期刊办刊质量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由第三方独立负责,定期实施,不合格者可取消刊号。“希望国内所有期刊都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缩小编辑的权力,防止编辑、中介和学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景立鹏等建议,除取消版面费等不合理费用外,还应规范论文发表周期。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着手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辽宁省2016年底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而非仅以“论文论英雄”;北京市今年将职称评审从“唯论文”改为“菜单式”,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

故龙逢诛

辛辛苦苦写论文为何贴钱发? 学术期刊灰色产业链调查

论文为何“贴钱卖”? 学术期刊“灰色产业链”调查“辛辛苦苦把论文写出来,还要交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中介费等一大笔钱,就算是‘卖’论文,也没有这么倒贴钱的!”一位高校教师痛心疾首地说。当前,我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论文代写代发、期刊乱收费等乱象日益滋生,正成为败坏学术风气的“毒瘤”。半月谈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是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进贡”版面费成行规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现在都是‘香饽饽’,大家争相巴结。研讨会和讲课的机会多的是,酬劳不菲,还可能有红包。”一位教师说。“学术垃圾”比例惊人乱象因何生成?受访对象普遍表示,“唯论文”的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源。现今,教师职称评定、绩效统计、项目申请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硕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也有可观的论文发表要求。“发不了核心刊物,发几篇‘普刊’也能折算成科研工作量,于是去低等级刊物‘灌水’的也多了。”博士生李辉(化名)说。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退休金挂钩,毕竟职称不同,退休后待遇差距很大,这使得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发表记录。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乱象便应运而生。“别人都这么干,偏你要清高,规矩又没变化,不淘汰你淘汰谁?”李辉说。据他介绍,有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报销版面费。专家指出,论文发表存在的诸多乱象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正直学者的利益,使学术研究更见浮躁,学术创新的奏鸣曲有“跑调”之虞。“现在大学里老师很难安心上课,都要挖空心思地发论文,讲课不走形式、发论文不搞关系的反而‘被落伍’,长此以往会毁掉中国学术。”许多教师指出,有的老师课讲得好,特别受学生欢迎,但从教20多年还只是讲师,只因不肯找人发论文,职称评不上。此外,经不正当途径刊发的论文往往水平有限,审稿环节缺失,造成错误频发。多位学者指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巨量论文中隐藏着惊人比例的“学术垃圾”,多数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汇集这类期刊的数据库也被许多学者列入学生做研究“不宜直接参考”的名单。广东一所三甲医院的肖教授说,现在新毕业的医学博士,30%不敢独立做手术。“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期刊上却见不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章,就是因为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先搞科研再当医生,医生会发论文却不会看病。”学术评价也需“结构性改革”受访学者普遍建议,欲从根本上扭转学术期刊发表乱象,斩断黑色产业链,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亟待“结构性改革”。对于学术期刊,应给予其必要资金支持,但必须严肃规范其行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等专家表示,应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特点,从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出发,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积极调整科研资源配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性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针对期刊乱象严重的医学领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邹平(化名)建议,建立针对医生实际能力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不一定非得做研究、拼论文数量。“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手术的级别和数量、急难重病的处理数量等予以考核,要经过业界专家充分讨论制定评价细则。”邹平说。重庆大学教授杨永川、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伟军等专家建议,学术期刊办刊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国家监管;建立针对问题期刊和中介的举报途径和黑名单;建立针对期刊办刊质量的评估和退出机制,由第三方独立负责,定期实施,不合格者可取消刊号。“希望国内所有期刊都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缩小编辑的权力,防止编辑、中介和学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景立鹏等建议,除取消版面费等不合理费用外,还应规范论文发表周期。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着手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辽宁省2016年底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而非仅以“论文论英雄”;北京市今年将职称评审从“唯论文”改为“菜单式”,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半月谈记者 程千懿 王莹 廖君 魏梦佳 郑天虹)